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

2024-04-28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精选4篇)

篇1: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

探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异同

摘要: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它们对人类近代历史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作用,揭开了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序幕.正因如此,对这两场革命进行比较研究一直是中外历史学家关心和感兴趣的课题.在此,我们也来具体探讨一下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关键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相同点 不同点

十七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十八世纪末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是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将两次革命相比较,不难发现它们有很多本质上的相同之处,也有许多相异之处,但都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异同:

(一)相同之处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作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有其基本的共同点。例如:第一,革命的性质相同,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二,主要的领导阶级相同,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革命的动力相同,尽管人民群众在革命中地位不同,但对革命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第四,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旧的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五,根本目的相同,都是要推翻封建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 以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代替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第六,革命的结果相同,都是以新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代替了旧的封建剥削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除了上述最基本的共同点之外,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也有一些突出的、重要的共同点,下面我们具体分析:

首先,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决定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具有欧洲的规模和世界的意义。对此马克思在《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一文中,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作了科学的总结,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1648年的革命是十七世纪对十六世纪的革命,1789年的革命是十八世纪对十七世纪的胜利。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因而,它们不仅为欧州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成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其次,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尽管英法革命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内与国际情况千差万别,革命的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但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全部过程却有它的共同规律,这些共同的规律是我个人认为它们最根本、最重要的共同之处:

第一,两国革命从根本上来说都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导致革命的规律。英国与法国资木主义的发展,时间迟早不同,水平有高有低,但是两国的资木主义经济都是在各自的封建社会母体内逐步生长起来的。到革命前,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巳经进入繁荣的手工工场的阶段;法国则进入机器生产开始的时期。而两国的农业中又出现了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过程。所以,不论是英国或法国革命前,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达到封建社会所能容纳的最高限度,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社会的胚胎中孕育成熟。因此,消灭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木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二,反动派总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通过斗争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的规律。一种社会制度被另一种社会制度所代替,并不是简单的自发的和平的过程,而是复杂的、长期的和采用暴力斗争的过程。但是作为旧生产关系的反动统治阶级, 是不会自行崩溃的,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总是认为已经腐朽的旧制度的建筑物上的裂口是可以填补的,正在毁坏的旧社会是可以挽救和继续存在的。因此,当革命的风暴即将来到时,反动统治阶级总要作新的挣扎,用尽所有的办法来捍卫拯救这个正在灭亡的制度。总是首先拿起武器,并用一切手段来保卫自己能够作为统治阶级生存下去,这是阶级斗争的共同规律。英国和法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就是如此。

第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是革命的基本动力,它推动了革命的前进。并且他们参加革命的程度与规模对资产阶级革命结局的深度和广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人民群众的参与,沉重打击了英国封建势力;而法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都是平民直接参加的结果,挽救了革命并推进了革命向纵深发展。第四,英法资产阶级革命,都具有进步性、局限性和曲折性。因为资产阶级革命只是用一个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决定其不可能长期团结人民群众,他们在进行革命的同时就表现了反人民的凶恶面目。所以其进程必然是长期、曲折的。正如,英国革命到1688年宫廷政变,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反复斗争,才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而法国到1830年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为止则用了四十一年。

(二)相异之处

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尽管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但由于两次革命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革命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状况不同,因而两次革命具有许多不同特点:

第一,革命的同盟军不同。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与新贵族结成联盟,法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它们之所以具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是和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内部的成长条件不同, 因而具有了不同的阶级关系分不开的。

在英国,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深入农业,其集中表现是圈地运动。而资本主义经济和圈地运动的发展,引起了英国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封建贵族阶级发生分裂,出现了一个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阶层,从而为软弱的英国资产阶级提供了利益一致的同盟者。同时,英国的封建势力也比较软弱,新贵族的出现又进一步使封建势力削弱。再加之新贵族在国会的下院和地方自治机构中拥有强大势力,英国在革命中没有外国反动势力的武装干涉等原因,因而没有造成一种迫使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结成联盟,不这样就不足以战胜封建势力的形势。所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农民在根本上是对立的,在革命中,它们一方面利用人民群众来达到夺权的目的;另一方面又遏力压制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并限制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法国,革命前资本主义关系并没有像英国那样广泛深入农业,因而没有出现资产阶级化的贵族阶层。同时,法国资产阶级所面临的封建势力特别强大,作为特权等级的僧侣和贵族基本上都是革命的对象,王权高度集中,革命过程中又遭到了外国反对势力的武装干涉。因而,资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国内外敌人,只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结成联盟。另外,革命前的法国完整地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资产阶级也只有依靠农民群众,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更重要的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使法国人民群众的思想有了很大提高。启蒙思想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已有了改变自己处境的觉悟和愿望,因而,法国资产阶级已不能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仅仅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而必须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某些要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人民群众在革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盟。

第二,革命的形式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外衣掩护下进行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而采取了公开的政治斗争形式。这一区别是由于两国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状况有所不同造成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维护封建统治的教会还占有特殊的地位,人们尚未形成非宗教的思想体系,因而,只得借助宗教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因此,在英国革命过程中,清教思想成为革命的旗帜,清教徒成为革命中的领导者和参与者,清教运动成为一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打着宗教改革的旗帜,鼓动人民群众进行反封建的斗争。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在手工工场的末期,并已开始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时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已使宗教的愚昧性暴露无遗,资产阶级已形成了自己反封建的思想体系。而政治思想领域中又出现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对于封建思想意识进行的严厉的批判,沉重地打击了王权和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在推动革命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从而使这次革命完全抛弃了宗教外衣,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同封建势力展开了公开的政治斗争。

第三,革命的程度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保守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比较民主、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与不彻底性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上,不仅保留了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保留了农民对地主的封建义务;在政治上,保留了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联合专政。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则表现为:在经济上,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然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要坚决、彻底得多。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比较保守,首先其决定因素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盟,共同领导革命。这是因为英国的新贵族是直接从旧贵族转化而来,其思想意识中的封建残余自然要比资产阶级保留得更多,因此他们在政治上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保守倾向。由于新贵族在与资产阶级的联盟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他们在政治上的保守倾向也就必然要反映在英国革命和革命的结果上。其次,是由于英国的封建统治已显得软弱无力,封建制度衰落而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初步具有自己的基础,以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较为强大,阶级基础雄厚,最终建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权。再者,是因为英国革命仍然披着宗教外衣,由于宗教的局限性,使得资产阶级的革命目标是以清教教义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导致革命纲领没有能够确切地表达出来。最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比较保守,除以上原因之外,还由于欧洲封建国家干涉少,压力少,故此比较独立。同时美国城乡人民群众政治上的不成熟性,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他们虽然帮助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了旧制度,但却没有争取到任何民主权利,完全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所控制和利用。

而造成法国大革命比较彻底的原因是:第一,它发生在资产阶级工场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时期。革命前,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之间的矛盾已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要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彻底摧毁封建生产关系,这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客观原因。第二,在法国革命爆发前,法国社会已经开始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以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高举“自由”、“平等”的大旗,向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展开了猛烈进攻,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理想及改革方案,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为资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武器。第三,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比较成熟。他们已拥有先进的思想武器,并且在革命中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联盟,从而保证了革命的彻底胜利。第三,法国人民群众的力量比较强大,政治觉悟也已有了很大提高,在革命中自始至终起了主导作用,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实行比较深入的社会经济改革,争取到了一系列民主权利,从而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四,加之本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和外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也使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启蒙思想家们的呐喊中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总之,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知道“英国革命是保守的、不彻底的,而法国革命是比较彻底的。这个结论并不是简单得出的,它有实事求是的、充分比较的基础。

(三)结语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所处时代、政治经济状况不同,使两国革命从革命同盟军、革命形式、到革命程度都有鲜明的不同点,但最终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推翻了封建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加速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引起了世界性的社会经济变革。两国在革命中所产生的先进思想和政治制度为各国资产阶级提供了理想的统治模式和统治思想,是世界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折点。,

篇2: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

教师教育学院思政师范

22110321 张李

摘要: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并巩固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革,成为了英国世界近代化的开端。历时更为长久的法国大革命则是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这样两场重要的、带来历史飞跃的革命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着的。

关键词: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异同比较

革命曲折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又称英国内战、清教徒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789年在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君主制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

一、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之处

第一,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相同。两者都是因为本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了显著发展,而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却阻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革命性质相同。两者都属于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领导阶级与根本任务相同。两者都是资产阶级先以议会为阵地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进攻,目的是为了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第四,两者都通过了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如英国在1689年也就是威廉即王位后一个月,国会就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在八月法令通过之后,由制宪议会于1789年8月通过了《人权宣言》成为制宪议会的第二个重大贡献。

第五,革命都经历了复辟与反复辟的激烈斗争。英国经历了查理二世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逝世之后则由詹姆斯二世继位,后被废黜,由议会迎接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和荷兰执政威廉回国,至此复辟失败。法国则于1814年路易十八建立复辟王朝,后1815年拿破仑回归巴黎,重登帝位,于第七次反法联盟中败于滑铁卢战役,后路易十八再次复辟,前后共两次复辟,争斗激烈。

第六,革命期间都经历过军事独裁统治。英国建立共和国之后,克伦威尔于1653年解散国会,就任“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结束了督政府统治时代,开始了拿破仑的独裁统治。

第七,革命带来的结果和意义有相同之处。两者都建立起了资产阶级的专政国家,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革命爆发的背景不同。

首先,两国的封建专制程度不同。从英国来看,英国的封建王权薄弱,并形成了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的民主传统,而且王室在财政问题上对议会存在依赖。而在法国,王权强大,是典型的专制君主制国家。绝对君主制在17世纪后半期更是经历了著名的“路易十四时代”。

其次,两国革命前的经济状况不同。当时英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农场经济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反观法国,当时虽然资本主义早已萌芽,但是经济水平与英国相比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的。

再次,两国所面临的宗教背景不同。在英国,宗教阴影还很浓重。当时清教运动兴起,清教反对国王主宰教会,也反对主教制度。清教还强调“勤俭”,主张以勤奋去“获取财富”。这正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限制,要求经济自由的呼声在教义形式下的表现。而法国在经历过启蒙运动之后,理性取代了蒙昧,大部分议员都接受了理性的思想。

还有,两国所秉承的理念不同。英国较为注重传统,即使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仍然保留有传统的理念,所以最终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而法国经历启蒙运动之后,注重自然性原则,所以法国大革命较为彻底。

两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是不相同的。英国孤立于欧洲大陆,所受到的革命阻碍相对较小。法国则不同,法国大革命中,先后经历了七次反法联盟,革命阻碍不可谓不大。

第二,两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不相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政治革命,是封建保守势力与资产阶级新贵族之间的妥协。而法国大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还是一场经济革命,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同时在法国建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道路。

第三,两场革命中的阶级关系与革命方式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的联盟,革命主要依靠的是军队。法国大革命则不然,它是自下而上地推翻封建王权,更多地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

第四,两者最终解决政体问题不同。

英国最终建立起的君主立宪制。法国最终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国。第五,两场革命带来的影响不同。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一次具有世界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样也影响到了法国。革命最终确立的君主立宪体制、国会制度和政党制度影响深远。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则为后世提供了蓝本。并且法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也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促进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两场革命的彻底性程度不同

一般而言,我们评价革命彻底性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建立的新的世界是否在本质上有别于旧世界。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对封建贵族统治的反抗,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尽管最为新力量、新思想的代表,但仍然受到存在若干世纪的君主主义传统的影响,因而最终妥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而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群众的愤怒使得王室的改革也不能完全安抚人心。群众的反抗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起共和制,给人民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从这一点来看,法国大革命要比资产阶级更为彻底。

从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上来看,英国在1646年废除了骑士领地制的法令。据此,彻底废除了一切土地所有者因领有土地而对国王担负的封建义务。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上的根本变革,摧毁了整个封建制度的根基,也为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的条件,最终形成了大地产制。而法国对于封建的土地发令却没有英国的彻底,而是分配小块土地,形成了小土地所有制。

综上,法国在政治上更为彻底,而英国在经济上更为彻底。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建立起了新的世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对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个人看法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浩浩汤汤数

篇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

一、中法两国在反复辟斗争中的相同和相似之处

(一) 从反复辟斗争的性质来看。

列宁说:“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 就是扫除、摒弃、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革命完成了这一个任务, 也就是完成它所应做的一切。”①中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辟斗争都是对被革命打倒后又复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 两国的反复辟斗争实际上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前一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继续, 斗争的目的都是完成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二) 从反复辟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来看。

旧的社会制度的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 在消亡前必然要对新制度发动种种攻势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正如列宁所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种革命, 在取得胜利后就可万事大吉, 高枕无忧。”②这就决定了反复辟斗争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而是一个极其曲折复杂的艰辛历程。中法资产阶级革命都经历了两次王朝的复辟, 以及多次封建势力的反扑。在资产阶级的反复辟斗争中都充满着革命与反革命势力, 共和派与保皇派, 前进与倒退的激烈斗争, 使得这一斗争过程异常的艰巨和曲折。

(三) 从反复辟斗争的重大历史意义来看。

中法两国的反复辟斗争, 不仅直接推翻了两国复辟的封建君主专制政权, 沉重打击了封建旧势力, 而且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观念, 将封建王朝观念彻底丢进历史的垃圾桶中。中法两国的反复辟斗争表现出的赤诚的爱国主义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管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 每一次反复辟斗争都是对封建反动势力的一次打击, 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都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都将本国和本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向前推进一步。

二、中法两国反复辟斗争中的差异

(一) 从反复辟斗争的起因看。

中国封建王朝能复辟的主要是因为革命的不彻底性。资产阶级革命更倾向推翻封建帝制, 而非封建制度本身。中华民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但实质上, 封建剥削制度仍旧根深蒂固, 封建制度的根基还远没有被破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下层人民没有被唤醒, 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小农经济在全国占优势。许多地方政权仍掌握在改头换面的封建官僚手中, 新旧反动势力也加紧篡夺革命果实, 以各种形式控制政权。在这种情况下, “袁世凯代替孙中山, 北京临时政府代替南京临时政府, 旧势力代替在斗争中兴起的新势力, 就成为毫不足怪的事情”。③

法国封建复辟更多的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的激进和彻底。他们更注重的是封建制度在社会中的去留情况, 而非他们的被统治形式。按托克维尔说法:“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在第一阶段, 法国人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在第二阶段, 他们要恢复一部分已被遗弃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 在几年后重又出现。”④资产阶级与广大人民一开始就将斗争矛头指向一切旧的制度, 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打碎了旧的制度, 但新的制度不能很快就建立起来, 而一个社会是不能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的, 于是人们便开始向已被打倒的旧制度求救, 这就使得旧制度有复活的可能。

(二) 从反复辟斗争与国外势力联系来看。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 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将中国看作他们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 因此不愿看到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出现。他们更多地采取暗中支持封建反动势力, 在中国扶植代理人的办法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但这种支持也具有不稳定性, 是随着自身利益的需要而转变的。如日本对袁世凯就采取两面手法:一方面支持“袁”称帝, 另一方面又与反袁势力保持联系。此外, 中国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型和妥协性, 对帝国主义抱有很大幻想, 甚至寄希望于帝国主义的帮助, 因此中国的反复辟斗争主要是针对本国封建复辟势力进行的, 对外国列强的斗争相对较少。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壁垒, 引起了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惶恐。他们认为直接用武力来干涉革命才能拯救自己。因此, 他们的干涉在法国封建专制的两次复辟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赤裸裸的干涉不但没有吓倒法国人民, 反而激起法国人民的民族热情, 将单纯的反封建复辟斗争变为既反复辟又保家卫国的民族战争, 正是这种两重性使得法国人民反复辟斗争变得前所未有的艰巨和激烈。

再次, 从反复辟斗争的主力来看。

虽然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进行的, 但是在随后的反复辟斗争中, 起主要作用的是资产阶级及新军阀, 他们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加之缺乏广大中下层人民参加, 使得反复辟斗争具有军阀间争权夺利的因素。这样反复辟斗争在其反封建的深刻性、彻底性上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法国资产阶级从一开始就与人民结成了同盟。正是由于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广泛参加, 法国的反复辟斗争才不仅仅局限于对上层封建君主专制的反对, 而是一场自下而上对整个封建旧制度进行斗争社会革命。也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联盟, 才保证了革命一直沿着上升路线发展。

最后, 从反复辟斗争的客观结果来看。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辟斗争在反封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经过两次反复辟斗争, 中国虽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了传播, 但社会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封建剥削制度在农村依旧牢固, 大地主的代表封建军阀控制全国的绝大多数地方, 中国人民仍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 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要想取得中国革命的真正胜利必须有一场更迅猛彻底的全社会范围的革命。

法国在经历两次反复辟斗争后, 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建立起了大资产阶级君主国。虽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资产阶级的统治更为巩固, 资本主义制度更加适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但是法国人民很快就发现,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使人们摆脱贫困的状况, 广大中下层人民尤其是工人受到资本家更残酷的压榨。因此, 不屈的法国人民又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 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

通过以上的对比, 我们发现,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政治、经济层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反封建, 不仅封建旧制度会复辟, 而且各种旧思想意识也会复辟。这一点不仅对于资产阶级革命, 而且对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同样有借鉴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封建旧制度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但封建残余在思想意识领域仍然没有被彻底肃清, 从而制约着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在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对封建落后残余思想的清除仍然任重而道远。

摘要:反封建复辟斗争是中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内容,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 两国的反复辟斗争也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研究这些异同对于我们研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以及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封建复辟斗争,异同

参考文献

[1]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 1997.

[2]国家教委社科司组编.中国革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篇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介绍

资产阶级革命一般是指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革命。它发生的原因一般是落后的生产关系(包括封建制度或殖民主义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长期斗争,最后以光荣革命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起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特殊情况,比如北美的独立战争,它反抗的对象不是封建专制统治,而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当时的北美根本就不存在封建生产关系,英国已经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也不会在北美实行封建统治。之所以称这场革命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北美人民进行这场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北美人民经过英勇斗争,赶走了英国殖民者,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使本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理解这一概念,应牢牢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革命由一对矛盾引起,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是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专制制度或殖民统治。三是革命的目的具有明确性,即确立资产阶级专政,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但它发生的原因、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与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进行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封建残余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例如俄国的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就是因为沙皇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还有德国的十一月革命,也属于这种情况。另一种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本国的封建势力把持着封建政权,又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它发展资本主义面临着两大障碍,革命的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本国的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例如中国的近代革命,从1840年到1949年,这150年间中国革命的性质始终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年为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辟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

理解这一概念应抓住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区分类型,,看这个国家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二是要注意革命对象:资本主义国家革命对象具有唯一性,即封建残余势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革命对象往往具有双重性,即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三是明确革命的领导阶级:既可以是资产阶级,又可以是无产阶级。

上一篇:大班数学有用的统计教案下一篇:游玄武湖_游记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