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技术规范

2024-04-17

穿刺技术规范(通用6篇)

篇1:穿刺技术规范

EICU穿刺技术规范

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大量的胸腔积液或积气,穿刺抽出液体或气体以减轻其对肺或大血管的压迫,改善呼吸或循环障碍。

2、胸腔积脓时抽出脓液,减轻中毒,防止脓胸的进一步发展,并可对脓液进行检查如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治疗。

3、抽出胸腔积液进行化验明确其性质以协助诊断及鉴别诊断。

4、通过胸膜腔穿刺向胸膜腔内注入药物(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粘连剂等)以行局部治疗。

(二)禁忌症

1、穿刺部位有炎症、肿瘤、外伤。

2、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大咯血者。

3、病情危重不能耐受者。

(三)并发症及处理

1、气胸:为最多见的并发症。最常见的原因是刺破脏层胸膜或穿刺装置漏气,穿刺过程中病人咳嗽亦可引起。穿刺前后应仔细查体,一旦怀疑气胸,即应行X线检查。如果损伤肺引起的气胸较重,影响病人通气功能或张力性气胸,应安置胸膜腔闭式引流管。

2、出血:轻微的胸膜腔出血并不少见,故第一管不宜做细胞计数检查。损伤肋间血管或胸内较大血管,可见明显出血。若穿刺液开始清澈,以后变为血性,应怀疑损伤引起出血。此时需立即停止穿刺,严密观察数小时。

3、咯血:大咯血罕见。若穿刺针刺入肺并损伤肺血管,或进入炎症区域,可造成咯血。牢记勿进针过深可预防。

4、心动过缓和低血压:胸膜腔穿刺时偶尔发生心动过缓,应有一助手观察脉搏。若病人感到软弱无力或出虚汗,要立即停止穿刺,让病人平卧。几小时后可以再穿,大多数不会再发生低血压。

5、肺水肿:抽出胸腔积液或气体,使肺迅速复张,可以发生相应部位的肺水肿。肺压缩持续3天以上,可发生此症。此种肺水肿一般预后良好,3~4天内即自行消退。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人如采取分次抽液,一般不会发生肺水肿。

腹腔穿刺术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腹水,行试验性穿刺抽液检查积液的性质以协助明确病因;

2、大量腹水引起呼吸困难,利尿剂无效者,可用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3、腹腔内给药以达到治疗目的。

(二)禁忌症

1、腹腔粘连、包块。

2、肝性脑病或脑病先兆。

3、包虫病的包囊。

4、巨大卵巢囊肿。

5、严重肠胀气。

6、严重凝血机制障碍者。

7、穿刺点皮肤感染

(三)并发症及处理

1.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处理:①术前了解患者有无穿刺的禁忌症。②放液速度不要过快,放液量要控制,一次不要超过3000ml。③出现症状时,停止抽液,按照肝性闹病处理,并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

2.出血。处理:①术前要复核患者的出凝血时间。②操作的动作要规范,熟悉穿刺点,避开腹部血管。操作中动作要轻柔。

3.感染。处理:严格按照腹腔穿刺的无菌操作。4.损伤周围脏器。处理:同第二点。5.腹膜反应、休克。(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由于腹膜反应,或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所致)。处理:①注意控制放液的速度。②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如补液、吸氧、使用肾上腺素等)。

6.麻醉意外。处理:①术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特别是麻醉药。②如若使用普鲁卡因麻醉,术前应该做皮试。③手术时应该备好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

腰椎穿刺术

(—)适应证

诊断性:

1、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成分,对诊断颅内炎症(脑膜炎、脑炎等)、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寄生虫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2、测定颅内压力,了解有无颅内压增高或减低。

3、检查脑脊液的动力学,了解椎管内是否阻塞及其程度。

4、注入造影剂或核素等介质以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治疗性:

1、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某些颅内炎症时,放出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缓解头痛等临床症状。

2、鞘内注入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等。

(二)禁忌症

1、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已有早期脑疝迹象者;后颅窝占位性病变,尤其是肿瘤者;

2、穿刺点局部皮肤或脊柱有感染者;

3、病情危重处于休克或濒死者;

4、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脑脊液漏者。

(三)并发症及处理

1、头痛:最常见,多由于腰穿后颅内低压所致,特点为平卧时头痛减轻或缓解,而坐位或站立时症状加重。治疗主要是补充液体如生理盐水500~1500ml,或鼓励病人多饮水;多进咸食,少进甜食,以免利尿,卧床休息,一般5~7天缓解。

2、脑疝:最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颅内压增高或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其腰穿后可引起钩回疝或枕骨大孔疝,延髓受压危及生命。处理主要是予脱水剂,停止放液。

3、腰背痛及神经根痛:多为穿刺不顺利或穿刺针损伤神经根引起。

4、感染:未严格无菌操作引起。

腰大池引流术

(—)适应证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颅内感染。

3、脑脊液漏。

4、颅内病变的显微手术。

5、术后残血引流。

(二)禁忌症

1、有脑疝征象者绝对禁忌。

2、颅内压明显升高者。

3、穿刺部位皮肤或软组织感染。

4、穿刺部位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5、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濒于临床休克者。

6、躁动不安不能合作者。

7、高位颈段脊髓肿瘤,腰穿后可至脊髓急性受压,出现呼吸麻痹。

8、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原因未去除者。

(三)并发症及处理

1、颅内感染:由于置管时间过长或者操作不正当引起的逆行性感染。有颅内感染迹象时,注意分辨引起感染的原因。在发现腰部穿刺部位有红肿或流分泌物时,应当及时拔除引流管,严格消毒后缝合局部瘘口,然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以从其他椎间隙穿刺腰大池引流。

2、颅内血肿:由于过快过量引流导致颅内压过低所引起。

3、张力性气颅: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流量过多,颅内压和大气压之间负压梯度使空气经漏口进入颅内。

4、引流管不通畅:主要原因有引流管打折、位置过深或过浅,以及脑脊液中有碎片组织或蛋白含量过高导致。

5、神经根刺激症状:约1/3病人可有腿部不适或轻度神经根性疼痛,可酌情对症处理,一般在拔管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6、穿刺处脑脊液漏或渗液:由于带管时间长引流管摩擦所致。

中心静脉穿刺术

(—)适应证

1、严重创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

2、需长期输液或静脉抗生素治疗。

3、全胃肠外营养治疗。

4、需接受大量、快速、输血、补液的病人,利用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可随时调节输入量和速度。

5、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的病人,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手术或手术本身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的变化

6、研究麻醉药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收集有关资料。

7、经导管安置心脏临时起搏器。

(二)禁忌证

1、一般禁忌证包括穿刺静脉局部感染或血栓形成。

2、相对禁忌证为凝血功能障碍,但这并非绝对禁忌证。

(三)并发症及处理

1、误穿动脉:常见于颈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原因:主要是由于穿刺操作不熟练,解剖结构,吡邻关系不清。处理:a.立即拔针,指压5~10min,否则可发生血肿;b.若伴有胸膜刺破,胸膜腔负压作用,形成血胸,肝素化、凝血功能障碍病人应特别谨慎。

2、气胸: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发生经锁骨下或锁骨下凹切迹穿刺病人。原因:a.操作技术不熟练;b.病人不配合,烦燥不安;c.胸廓畸形。表现:a.一般发生局限气胸,病人可无症状,自行愈合;b.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X线确诊。处理:胸膜腔穿刺,既可作为诊断,也可用于治疗。

3、气栓:少见,但可致命。原因:a.穿刺置管过程中,只要按操作常规,发生的可能极少;b.导管接头脱开,占气栓发生率的71~93%(100ml空气即可致命)。表现:a.突发呼吸困难;b.右室流出道阻塞,CO下降,缺血、缺氧。诊断:a.应与心律失常,大面积肺栓塞,急性心梗,心包填塞区别;b.心尖部可闻及水轮样杂音;c.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处理:a.左侧头低位,通过导管抽吸空气;b.经皮行右室穿刺抽气;c.急诊行体外循环。

4.心包填塞:不常见。原因:a.置管过深;b.导管质地较硬,不光滑,钝园;c.心脏原有病理性改变。表现:a.突发紫绀,颈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b.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音低远;c.心超可协助诊治。急救:a.立即中止经深静脉导管注输;b.将CVC输注器的高度降之低于病人心脏水平;c.若经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又未得到改善,考虑行心包穿刺减压。预防:a.选用质软,硬度适当的导管;b.置管不宜过深(12~14cm),管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房入口处为宜;c.防止导管移动,固定确切;d.注意观察导管回血情况,当测压水平面不随呼吸波动或显著异常,或发生房早、室早等心律失常时,应警惕导管移位。5.感染:原因:a.无菌操作技术;b.病人全身状况,机体抵抗力;c.导管留置时间及无菌护理;d.局部组织损伤、血肿、感染灶;e.输液种类:高营养液。表现:a.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b.局部压痛和炎症反应;c.白细胞数增高,血培养确诊。处理:确诊后即应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以利于治疗。

6.神经和淋巴管损伤:原因:颈内静脉穿刺进针太偏外侧, 损伤臂丛神经。表现:上臂由触电样麻木感或酸胀或上臂抽动。处理:退出穿刺针,调整后重新穿刺或重选穿刺部位。淋巴管损伤: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有胸导管汇入,损伤致乳糜胸。

动脉穿刺置管术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禁忌证:

1、穿刺部位局部感染者,2、凝血功能障碍者

3、动脉近段梗阻

4、桡动脉穿刺时,侧支循环差者(Allentest试验阳性);

5、躁动不安无法约束的患者。

(三)并发症及处理

1、远端肢体缺血。原因: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局部包扎过紧等。处理:尽快明确原因,并予相应处理,持续稀肝素冲洗装置可减少栓塞的机会。护理措施:桡动脉置管前行ALLEN试验;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选择适当的穿刺针;观察远端手指的颜色及温度;切勿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2、局部出血血肿。处理:穿刺置管成功后局部压迫止血3-5分钟;穿刺失败及拔管后有效压迫止血,压迫止血应在5min以上。

3、感染。处理:置管过程中应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加强临床监测,若出现高热、寒战,及时寻找感染源;置管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天,一旦发现感染迹象,立即拔除导管。

经皮气管切开术

(一)适应症

1、喉阻塞。任何原因引起的3~4度喉阻塞,尤其是病因不能很快解除时,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

2、下呼吸道阻塞,因昏迷、颅脑病变、神经麻痹、呼吸道烧伤等引起喉肌麻痹,咳嗽反射消失,以致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或呕吐物易进入气管不能咳出,可做气管切开术,便于通过气管套管吸出分泌物,减少呼吸道死腔,改善肺部气体交换。

3、颈部外伤,为了减少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可行气管切开。有些头颈部大手术,为了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须做预防性气管切开术。

(二)禁忌症

基本同传统气管切开术,小儿禁用。

1、绝对禁忌证(1)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感染。(2)气管切开部位存在恶性肿瘤。(3)解剖标志难以辨别。

2、相对禁忌证(1)甲状腺增生肥大。(2)气管切开部位曾行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等)。(3)出凝血功能障碍。(四)并发症及处理

1、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2、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呼吸停止。

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6、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篇2:穿刺技术规范

【目的】

(1)抽取腹水化验检查,明确腹水性质(2)适量放腹水缓解压迫症状(3)腹腔内注射药物及腹水浓缩回输等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基础治疗盘、腹腔穿刺包、量杯、腹带及中单、卷尺,按医嘱准备药物及2%利多卡因1支,治疗卡 第一部分专科护理授术操作瓣范 【操作步骤】

(1)若装整齐,进行查对,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商告知井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签署腹腔穿刺术知情同意书。瑶患者排尿(防考刺损伤膀胱),清洁局部皮肤

(3)铺中单,取半卧位或平卧位,腹水少量者取左侧位,艘背部铺好腹带,测腹、脉搏血压及腹部体征并记录。

(4)协助术者配合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孔巾,配合局部麻醉

(5)术者左手固定穿剩部位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壁腹膜,即可抽取腹水。

(6)术中协助留取标本,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术中患者如出现面色苍自、心慌、头量,出汗血压下降,腹痛等症状,应停止放液,安静平卧,并遵医嘱给子输液,扩容等对症处理。如覆水为血性,留取标本后即技针

(7)放液: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与针座连接引流管,以输液夹子调整滴速;放液速度不宣过快,放液量不宜超过300oJm(8)术毕:木者取出穿刺针,用无菌布按压穿刺点数分钟,用控布固定。测围下连层

(9)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

(10)记录水颜色,形状和量,放水后围同,避医嘱送检标本。【操作流程】着装→评估一备物→告知并解释一签暑知情同意书→穿刺抽液一观察→留取标本→送检标本一整理用物→洗手→测量一记录 【注意事项】

(1)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穿刺点位于上方,如不适应立即报告医师。

(2)腹带不宜过紧,以防造成呼吸困难。

(3)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渗,及时更换敷料及腹带,防止穿刺处感染。

(4)如放液流出不畅,可嘱患者椭微变换体位或将穿刺针稍做移动,以助液体流出通畅。

(5)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腹腔内感染

(6)如有肝性脑病先兆、包虫病、结核性腹膜炎、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

肝穿刺术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1)肝疾病性质不明,需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2)确定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观察肝病的发展与转归。(3)为肝脓肿患者穿刺抽吸脓液和注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 【评估】

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对肝穿刺意义的认知程度,注意患者安全,做好环境准备

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无菌肝穿刺包、穿刺针、无菌手套、一次性注射器(10ml)2支、4%甲醛溶液标本瓶、,带、无菌敷料、治疗巾,遵医嘱准备治疗药物、局麻用药2%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治疗 【操作步强】

(1)操作者洗手、戴口罩、着装整齐,佩戴胸牌(2)核对床号、姓名、床头卡

(3)向患者解释检查目的、意义、方法、操作配合及注意事项。(4)签署肝穿刺知情同意书。为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5)遵医嘱用药嘱患者排尿,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身体右侧靠近床沿,并将右手至于枕后,让患者保持固定的体位,训练其深呼吸和屏吸呼吸方法,以利于术中配合。

(6)协助术者定位,配合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孔巾,用2%利多卡因由皮肤至肝被膜进行局部麻醉。

(7)术者进针时嘱患者深吸气,然后呼气末屏气,将穿刺针迅速刺入肝内并立即抽出,总计穿刺深度不超过6cm。(8)穿刺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9)协助术者取下孔巾,用腹带束紧沙袋加压包扎4~6小时(10)遵医嘱将所抽肝组织放入4%甲醛固定液中或涂于载玻片上及时送检。

(11)按规定将用过的材料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洗手(12)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穿刺结果。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核对→解释一签同意书→肝穿刺→束腹带观察→记录一留取标本送检→一体息→整理用物一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术后绝对卧床休息6~8小时,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开始4小时内每15分钟测1次,如发现头晕、脉搏细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出血征象时,应立即通知医师紧急处理。

(2)若穿刺部位疼痛明显,应仔细检查原因,如果是一般组织创伤性疼痛,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若发现气胸、胸膜休克胆汁性腹膜炎时,应及时处理。

(3)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如敷料有渗血,及时更换,防止穿刺部位感染。

(4)禁忌证:全身情况衰竭及严重贫血者,有出血倾向者,大量腹水、肝包虫病、肝血管瘤、肝外梗阻性黄疸者等。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护理配合技术操作规范

【目的】

(1)诊断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2)取异物、息肉摘除、胃镜下止血等。

【评估】患者病情,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做好环境准备,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并取得合作, 【用物准备】内镜,冷光源、吸引器、内镜台车、治疗者、基础治疗盘、一次性注射器(10m)1支、弯盘、牙垫、手套、纱布、纸巾、垫巾、管道清洁刷、活检钳、标本固定瓶、黏膜染色 剂、喷酒导管小毛巾、含酶洗漱剂、消毒液、治疗卡、镇静药、解癌药、去泡剂、咽喉麻醉药、盐水

(1)衣帽整洁,进行查对,向患者告知目的并解释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

(3)检查前需禁食、禁水、禁药6小时,幽门梗阻者应先洗胃再检查。

(4)检查前取下活动义齿、跟镜,解开衣领、腰带。

(5)询问有无青光眼、高血压、心脏病及药物过敏史,如有以上情况应与检查医师取得联系

(6)备齐用物,于检查前10分钟进行咽喉麻醉

(7)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躺于检查床上,在患者颌下放一弯盘,嘱患者张口咬住牙垫(8)协助操作者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患者反应,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进行处理。

(9)操作中留取活检或治疔,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10)操作完毕,应用钞布将镜身外黏液擦掉,并嘱患者将口腔内容物吐出,用纸巾擦拭口

【操作流程】着装→评估→备物→签署同意书取卧位→嘱患者咬住牙垫→胃镜检查→擦拭患者口唇→·洗手→记录→→送检标本 【注意事项】

(1)检查后少数患者出现咽痛、咽喉部异物感,崛患者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喉部黏膜

(2)胃镜检查和治疗后注意有无腹痛、呕血或黑粪,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3)严重心、肺疾病,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生命体征不稳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检查者、急性咽炎者明显主动脉瘤、腐蚀性食管炎性期、疑有胃肠穿孔者禁忌做胃镜检查。

胃肠减压技术护理操作规范

一、【目的】

1.缓解或解除肠梗阻所致的症状。

2.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3.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减轻腹胀,减少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伤口疼痛,促进

伤口愈合,促进伤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4.通过对胃肠减压吸出物的判断,可观察病情变化和协助诊断。

二、【评估】

1.查看并确认医嘱及治疗卡,了解患者目前状况。2.对清醒患者解释操作目的、方法、配合要点,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清醒、嗜睡、昏迷)及自理能力:如了解患者既往有无插管经历、是否接受过类似治疗、是否紧张、是否懂得利用吞咽动作配合插管等。

4.评估患者有无假牙及鼻腔状况:包括鼻腔黏膜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弯曲、鼻息肉,既 往有无鼻腔疾病等。

三、【操作前准备】 1.个人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物品准备:①铺好的无菌盘,内备:一个内盛温开水治疗碗,纱布2块、镊子、压舌板;

②治疗盘外备:治疗巾1块、棉签、弯盘、一次性手套1 副、20ml及50ml注射器各1个、石蜡油球罐(内盛石蜡油球)、胃管、胶布、水温计、橡皮圈或夹子1个、别针、松节油(拔

管用);③听诊器、手电筒;④必要时备医嘱执行单、笔;⑤负压吸引装置1个。

3.环境准备 清洁,无异味。

四、【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告知患者操作中配合方法。

2.有眼镜或义齿者,取下妥善保存。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半卧位、坐位或平卧位)。

3.掀开床头盖被,将治疗巾围于患者颌下,弯盘放于方便取用处。

4.用手电筒观察鼻腔以确定插入侧鼻孔,用棉签清洁鼻腔,准备胶布。

5.用注射器检查胃管是否通畅,戴一次性手套,测量胃管放置长度并做好标记(成人长度45—55cm)。用石蜡油球润滑胃管前端。6.再次核对患者,嘱患者头稍向后仰,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 选定侧鼻孔先向上,然后平行再向下缓慢插入。

7.插入至10—15cm会咽部时,①清醒患者嘱其作吞咽动作,顺势将胃管向前推进,直至预定长度(置管过程中患者如有呛咳、呼吸急促、发绀、可能是误入气管,需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行插入;如患者有流泪、流鼻涕应及时擦净,并给予安慰)。如果插入不畅,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

②昏迷患者置管时,撤去患者枕头,将头后仰,当鼻胃管插入约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缓插入胃管至预定长度。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后,用一条胶布初次固定胃管。

8.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有三种方法):

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

②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

③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

9.确定胃管在胃内后,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部。

10.粘贴胃管的标识,记录置管的有效时间段,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11.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见有胃液抽出,先注入30ml温开水冲洗胃管。12.调整减压装置,将胃管与负压装置连接,妥善固定于床旁。

13.胃管冲洗。将胃管末端连接20ml注射器缓慢注入生理盐水20ml,再将生理盐水全部抽出至治疗盘内,确认胃管在胃内。

14.拔管时先将减压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屏气,先缓慢向外拉,估计胃管接近咽喉部时,迅速将胃管拔出,然后清洁鼻腔。拔管指征:病情好转,腹胀消失,肠鸣音 恢复,肛门排气。

15.清洁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胶布痕迹,协助患者漱口,采取舒适卧位并整理床单位;对患者或家属的配合表示感谢。

16.洗手,记录并签名。

五、【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胃肠减压装置,防止变换体位时加重对咽部的刺激,以及受压、脱出影响减压效果。

2.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

3.留置胃管期间应当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湿润及通畅。

4.胃肠减压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水电解质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篇3:家畜常用穿刺术及技术要点

用于检查胸膜腔内渗出液性质,排除积液,洗涤胸膜腔及注入药液。马在右侧第六或第七肋间,左侧第七或第八肋间,胸外静脉上方2~5cm处。牛在右侧第七或第八肋间,左侧第八或第九肋间,胸外静脉上方2~5cm。犬、猫在病侧肩端水平线与第五至七肋间隙相交点的下方。站立保定,剪毛消毒, 左手将术部皮肤稍向上方移动,右手持带胶管的静脉注射针头或小套管针,在紧靠肋骨前缘处,垂直刺入,针头进入胸膜腔后,阻力骤减,如有液体时则自然流出。操作完毕后,拔出针头,术部涂碘酊。穿刺中应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2腹膜腔穿刺术

用于诊断或治疗胃肠破裂、肠变位、内脏出血、腹膜炎等疾病。马的穿刺部位在剑状软骨后方10~15cm,腹白线两侧2~3cm处。也可在左下腹壁,由髋结节到脐部的连线与通过膝盖骨的水平线所形成的交点处。牛的穿刺部位在剑状软骨后方10~15cm,离开腹白线右侧2~3cm处。犬、猫、猪的穿刺部位同腹膜腔注射部位。大家畜站立保定,中、小家畜侧卧保定。术部剪毛消毒,用注射针头垂直于皮肤刺入。针头刺入腹膜腔后,阻力消失,有落空感。一般腹膜腔内有渗出液时可自行流出。如不能流出,可用注射器抽吸。术后局部涂碘酊。

3肠管穿刺术

常用于马。适应症是肠内积气。马盲肠穿刺在右肷窝的中心处,结肠穿刺在右侧腹部膨胀最明显处。站立保定,剪毛消毒。用静脉注射或封闭针头穿刺。盲肠穿刺时,向对侧肘头方向刺入6~10cm;结肠穿刺时,可与腹壁垂直刺入3~4cm。 针头刺入肠管后,气体则自然排出。排气完毕,可根据需要经针头向肠内注射药液,最后拔出针头,涂碘酊。

4瘤胃穿刺术

常用于瘤胃臌胀和向瘤胃内注入药液。牛一般在左肷窝部,由髋结节向最后肋骨所引水平安到中点,距腰椎横突10~12cm处。但不论是牛还是羊,均可在左肷窝膨胀最明显处穿刺。站立保定,剪毛消毒。在术部作一小的皮肤切口,插入套管针,向右侧肘头方向迅速刺入10~12cm,固定套管, 抽出内针,用手指间断堵住管口,间歇放气。若套管堵塞,可插入内针疏通。气体排除后,为防止复发,可经套管向瘤胃内注入防腐消毒药。对牛注入5%煤酚皂液200m L或1%~2.5% 福尔马林液500m等。拔针前需插入内针,并用力压住皮肤慢慢拔出,以防套管内污物污染创道或落入腹腔。对皮肤切口行一针结节缝合。局部涂以碘酊。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套管针或放血针时,可就地取材,如用竹管、鹅翎等削尖后迅速进行穿刺,以挽救病畜生命,然后再采取抗感染措施。

5瓣胃穿刺术

用于治疗瓣胃阻塞。牛在右侧第九至十一肋骨前缘与肩端水平线交点的上下2cm范围内。站立保定,剪毛消毒。用15~20cm长的穿刺针,与皮肤垂直并稍向前下方刺入10~12cm,当感觉抵抗力消失时,即是进入瓣胃内。为慎重计, 可先注射适量生理盐水,稍等片刻,回抽注射器活塞,如抽出液为黄色混浊或有草屑时,证明刺入正确,再注入25%~30% 硫酸钠溶液250~400m L。注完后用手指堵住针尾片刻,最后慢慢拔出针头,术部涂碘酊。

6骨髓穿刺术

常用于焦虫病、锥虫病、马传染性贫血等的诊断。马是由甲顶点向胸骨引一垂直线,与胸骨中央隆起线相交,在交点侧方1cm处的胸骨上。牛是由第三肋骨后缘向下作一垂直线,与胸骨正中线相交,在交点前方1.5~2cm处。站立保定, 剪毛消毒。用骨髓穿刺针或普通针头,稍向上内方倾斜,刺透皮肤及胸肌,抵于骨面后,再用力向骨内刺入,成年马、牛深约1cm,幼畜深约0.5cm,针刺阻力变小即达骨髓。拔出针芯, 用注射器抽取2~3次,可见骨髓液流出。穿刺完毕,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术部涂碘酊。

7颈椎穿刺术

用于采取脑脊液检查诊断或治疗脑脊髓炎等疾病。

篇4:静脉穿刺技术体会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衡量护理人员的基本功的一项重要操作。现将多年静脉穿刺技术体会如下:

1 血管的选择及穿刺方法

1.1 血管较好的病人 注意保护血管,应从远心向近心端选择小血管一次进行穿刺,左手拇指賁直血管下端,在选择穿刺点下方1-2cm处进针,进入皮肤约1/3时再进入血管内,见回血后稍向前进针少许,使整个针尖都进入血管内。

1.2 浮肿病人 此类病人组织间隙液体积积聚过多,浅表静脉不易触及或看到。穿刺前,可以不用扎止血带,只要用手指挤压穿刺部位,使组织中的水分挤向周围,在静脉上方直接穿刺。

1.3 肥胖病人及静脉暴露不明显的病人 此类病人皮下脂肪丰富,血管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在扎上止血带后,嘱病人反复握拳松手3-4次,还可以用大拇指按压静脉2-3次,如果暴露还是不明显,可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沿解剖位触摸,探明静脉的走行方向和深浅度,右手持针,沿静脉的上方进针,进针角度稍大一些,但不超过40度。

1.4 老年病人 老年病人皮肤松弛,血管暴露充分,易滑动,弹性差,难固定。一般应选择小静脉的远端,手背较直的血管。可以热敷穿刺部位,将肢体下垂等方法让血管充分充盈。穿刺时采用握指法,嘱病人五指自然伸直,用四指和掌根部握紧病人的手,使手背高高突出的血管,又回到肌肉当中,顺血管方向穿刺,缓慢进针,见回血在稍作前进即可。

1.5 小儿 小儿头皮静脉细小,易固定,但穿刺时小儿好哭闹,因此穿刺时需将小儿头部固定,绷紧皮肤,回血后不再前行,立即固定。

1.6 狂躁不安不听劝阻的病人 选择与固定至关重要,应选择腕关节3cm以上、肘窝2cm以下处的静脉,足背静脉及小腿静脉。穿刺后针头部位固定好,距离穿刺点5-10cm左右再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管,不要牵拉太紧。

1.7 慢性病人需要长期输液者 选用血管从近端到远端。穿刺时,患者的手自然放松,左手绷紧患者皮肤,使静脉处于相对直线,直接从静脉上方刺入,见回血后再稍进一点即可。

1.8 失血、失液性休克病人 休克时偱环血量急剧减少,血管萎缩、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此时应立即纠正休克,選择较大的静脉穿刺。可对周围静脉热敷,使局部血管扩张,易于穿刺。对于严重脱水病人的静脉,穿刺时可将注射器抽取液体直接连接与头皮针,边抽回血边进针。

1.9 瘫痪病人 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易固定且易穿刺,不影响肢体活动,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1.10 化疗病人 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硬化、萎缩。应选择弹性较好且较粗的血管,从远端到近端。如果病人血管条件极差,可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可以避免了主要静脉的破坏。

2 体会

2.1 首先作为一名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理状态及保持静脉穿刺成功的信心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护士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其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2.2 病人的准备 操作中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做好输液过程中的健康教育,使病人放松,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导致血管收缩,由于病人的紧张及陪人的干扰也可导致护士的情绪紧张,造成静脉穿刺失败。

2.3 血管的准备 根据不同病人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穿刺逆行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

2.4 穿刺的方法 穿刺前握拳是输液的常规方法,多年来一直广泛的应用与临床各类病人。但现在采用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利用护士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这样既可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

2.5 判断穿刺成功的方法 有些病人穿刺后不回血,可将调节夹的位置放置高一些,以加快回血速度,也可暂停穿刺,一手固定针翼,另一手拇指在穿刺的血管上方离针头2-3cm处向针头方向挤压,如果针头在血管里,由于压力作用很快有回血,证明穿刺成功。如果未回血,说明穿刺未成功。这时不必将针头完全拔出皮肤,只需将针头穿入血管即可。

2.6 固定的方法 静脉穿刺时的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落、针尖刺痛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粘贴胶布的手法不当、胶布排列不规则。三条胶布均应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间距0.8cm-1.2cm。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穿刺静脉,造成病人再次穿刺的痛苦。

篇5: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规范

青岛市解放军第401医院车润平

中心静脉压(CVP)是衡量左右心排出回心血的能力和判断有效循环血容量的指标,现临床上已广泛应用。

一.适应症

1.体外循环下各种心血管手术

2.估计术中将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的非体外循环手术 3.严重外伤、休克以及急性循环衰竭等危重病人的抢救 4.需长期高营养治疗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

5.研究某些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用药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6.经静脉放置临时或永久心脏起搏器 二.穿刺置管途径

目前多采用经皮穿刺的方法放置导管至中心静脉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用贵要静脉或股静脉。

<<返回

1.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⑴ 锁骨上路 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

①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

②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⑵ 锁骨下路 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确定在静脉腔内时便可置导管。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此时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往往在撤针过程中抽到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改变方向(针尖在深部时不可改变方向,以免扩大血管的损伤)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方法徐徐前进,往往可以成功。送导管的方法基本上与锁骨上路相同,但由于此进路要通过肋间隙,用外套管针时往往送套管时较困难,阻力较大,常需要借助钢丝引导。另外此进路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可能。如果针干与胸部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腔和肺组织的可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锁骨下进路置管到位率较低,导管可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据观察此进路的到位率小儿为32.3%,成人为84%。心脏手术时撑开胸骨时可能影响导管的位置。

<<返回

2.颈内静脉 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⑴ 前路 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⑵ 中路 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

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点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此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此处进针又称为低位进针点),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⑶ 后路 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教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中率较高。此外应指出,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在正式穿刺前必须先用细针试穿,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而后再正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

<<返回

3.股静脉 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头侧,针干与皮肤成30°,一般较易成功,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但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如果从针腔内送入较长的导管可达到中心静脉,但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较长,留置时间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现已很少采用,除非在某些特殊病情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或布加综合征时采用。术后应及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返回

4.贵要静脉 一般不用此途径,在巨大升主动脉瘤不宜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时(以免误伤动脉瘤)选用。但由于该静脉较细,路途弯曲,故送管困难。必须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Drum-Cartridge Catheter,该导管长71cm,外径约1.7mm,内径1.1mm,管腔内有弹性钢丝芯卷成盘形装于可转动的塑料匣内,穿刺针头长5.1cm,外径2.1mm,内径1.8mm,当穿中贵要静脉后将该导管由穿刺针腔内送入静脉,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塑料匣,将导管送至中心静脉后退出穿刺针,抽出导管内钢丝局部包扎固定,并与测压装置连接。

<<返回

三.注意事项

1.用外套管针穿刺时,皮肤戳口要足够大,包括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使套管针通过皮肤及皮下组织时无明显阻力,否则会由于套管针通过坚韧的皮肤时引起套管口的裂开造成穿刺失败。

2.正式穿刺时的进针深度往往较试穿时要深,因为正式穿刺时粗针头相对较钝,易将静脉壁向前推移甚至压瘪,尤其是低血容量的病人。有时穿透静脉也未抽得回血,这时可缓慢退针,边退边抽往往可抽得回血。

3.应掌握多种进路的穿刺技术,不可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高而进行反复穿刺,这样可造成局部组织的严重创伤和血肿。

4.穿刺过程中穿刺针要直进直退,如需改变穿刺方向时必须将针尖退至皮下,否则增加血管的损伤。

5.穿刺成功后应将导管内的气体抽出注入盐水,以防固定导管时血液在导管内凝固。

6.固定导管时,缝针的方向一定要与导管的走向平行,且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在皮下穿破导管。

<<返回

四.测压装置

中心静脉压一般以厘米水柱为单位。用一三通前端与套管的针座相连,尾端连接输液器,三通的侧孔与与测压管道(一次性塑料管)相连。并将此测压管垂直固定在有刻度的标尺上,再将此标尺固定在手术床头,可随手术床同时升降,待摆好体位后定零点。一般以病人的右心房的中点为零点,在体表相当于腋中线。

<<返回

五.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气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或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有穿破胸膜和肺尖的可能,其原因主要是穿刺时针干的角度和针尖的方向不当所致。如用锁骨下进路时,针干与皮肤角度太大使针尖离开锁骨下缘,很易穿破胸膜和肺。又如作颈内静脉穿刺时,为避开颈总动脉而针尖指向过于偏外,往往会穿破胸膜顶和肺尖。如果仅为一针眼产生少量气胸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果针尖在深部改变方向使

破口扩大再加上正压机械通气,气胸会急剧加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气胸,这时应提醒外科医生在劈开胸骨后打开胸膜,并处理肺部破口。

2.血胸 在行锁骨下进路穿刺时,如果进针过深易误伤锁骨下动脉,这时应立即撤针并从锁骨上压迫止血,若同时穿破胸膜势必会引起血胸。应提示外科医生及时打开胸膜探查,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颈内静脉穿刺尤其易损伤动脉,只要及时退针局部压迫3~5分钟可止血。改换穿刺点或经锁骨上路穿刺锁骨下静脉。

3.液胸 无论是颈内静脉还是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在送管时将穿透静脉而送入胸腔内,此时液体都输入胸腔内。其表现有以下几点:

⑴ 从此路给药(麻醉药,肌松药等)均无效。

⑵ 测量中心静脉压时出现负压(体外循环前不应出现负压)。⑶ 此路输液通畅但抽不出回血。

若出现上述现象应确诊导管在胸腔内,不应再使用此通路,应另行穿刺置管。原导管不宜当时拔出,应开胸后在外科医生监视下拔除原导管,必要时从胸腔内缝合止血。

4.空气栓塞 穿刺前未使病人头低位,如病人处于低血容量状态,当穿中静脉后一旦撤掉注射器与大气相通,由于心脏的舒张而将空气吸入心脏。对后天性心脏病(无心内分流)的病人进入少量空气不致引起严重后果,但对有心内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尤其是右向左分流的紫绀病人)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穿刺时应注意避免。

5.折管 由于导管质量差,术后病人躁动或作颈内静脉置管时术后颈部活动频繁而造成,并多由导管根部折断。

预防方法:⑴ 劣质导管一律不用,尤其是颈内静脉置管。⑵ 锁骨下静脉置管并妥善固定,针体应在皮外保持2~3cm并用胶布加固。

6.心肌穿孔 由于导管太硬且送管太深直至右房,由于心脏的收缩而穿破心房壁(也有穿破右室壁的报道),在心脏直视手术切开心包即能发现,给予适当处理即可。但在非心脏手术或是抢救危重病人时常常引起心包填塞,如不能及时发现作出正确诊断,后果十分严重,死亡率很高。预防方法:不用劣质导管,送管不宜过深,一般送入8~10cm。

7.感染 引起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⑴导管消毒不彻底,⑵穿刺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 ⑶术后护理不当 ⑷导管留置过久。

篇6:静脉输液穿刺技术概况

肢体垂吊法

高山英等[1]将随机分组的B组普通患者(年龄>12岁)2000例次为观察对象,采用改良静脉输液法一,即取上肢并使其垂吊至床沿下握拳,肢体与床沿成<30°角,约1~3min后,见肢体远端表浅小静脉充盈。轻轻摩擦手背皮肤1min,常规消毒皮肤,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与皮肤呈15°~30°角正面或旁侧进针刺入血管,见有回血时再沿血管前行约0.1~0.2cm。在操作过程中一般不用止血带,其他操作步骤同常规输液法。选择周围静脉充盈不良的静脉输液患者(年龄>12岁)400例次,随机分为C、D两组,D组采用改良静脉输液法二,即在肢体垂吊3~5min后,选择血管,系上止血带,其余操作步骤与改良法一相同。A、C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方法。结果:A、B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P>0.05)。C、D两组中,一次穿刺成功率中则有明显差异(P<0.05)。认为在外周静脉充盈不良的血管,用肢体垂吊法二更有利于静脉穿刺的成功。

改进静脉输液操作程序法

韩艳萍等[2]选择360例内科普通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操作程序法,实验组采用新法,即:扎止血带—选择血管—松开止血带—准备胶布—扎止血带—消毒皮肤—挂液体排气—穿刺。两组所选用患者一致,先用常规方法进行静脉输液,次日由同一护理人员用新法对同一人群患者行静脉输液,操作者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6~13年。实验采用双盲法,患者自身对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药物丢失量减少36.8%,避免了输液过程中的污染。

手背部非握拳法

胡立菊等[3]选择200例健康状况近似的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取平卧位,护士先选择穿刺血管,然后扎止血带,嘱患者手部放松、手腕下弯后,再用左手握其并拢的五指,使手背部皮肤绷紧形成自然斜面,在血管上方找一合适部位,常规消毒后,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沿血管方向进针,见回血后将针头平行送入少许,常规固定。对照组也取平卧位,穿刺时则握拳按传统方法操作。结果:观察组中,感觉只有微痛的78%,痛感明显的12%,一针见血95%,穿刺失败5%;对照组中,微痛62%,痛感明显38%,一针见血84%,穿刺失败16%。许日香等[4]用新法:让输液者松拳,在穿刺部位上方6cm处扎止血带,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小指放在患者手指背面,其余三指放在患者手指掌面,使患者手指与手背成弧状;右手持针,在静脉上方与皮肤成20°~30°角进针。通过对168例的观察,与传统常规法比较,在一次成功率和减少疼痛方面有显著意义,新法能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疼痛。

握手法

李金娥[5]等认为在穿刺时改变患者的传统握拳方法,穿刺者用左手紧握患者的手(掌指关节以下),并向指端与掌心面拉近,这样手背静脉的穿刺点在横向的最高点,能有效地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且易固定,此法适用于各种患者,尤其是静脉较细和肥胖型的患者。赵庆英[6]等则在穿刺时,让患者的手放松,操作者用左手紧握患者被穿刺手的4或5个手指,使其手向掌面弯曲成弧形,用直接进针法并加大进针角度约为60°角。实验证明,此法在减轻患者疼痛、降低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及提高穿刺成功率、血管的重复利用率方面均优于传统的穿刺法。

离心穿刺法

陆继彩[7]用离心穿刺法观察了312例的患者(内科和儿科住院患者),发现离心性穿刺的回血率和成功率都高于向心性穿刺法,且离心穿刺可提高远端小静脉的利用率并易于固定。黎小妹[8]对100例的患者在手背静脉输液时用反方向穿刺法进行观察,也认为此法与常规向心穿刺法相比有上述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负压进针法

刘月春[9]在穿刺时,用持针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将输液管屈折,当针头斜面进入皮内时松开无名指和小指,此时管内形成负压,继续穿刺,当针头入血管即可迅速见回血,使穿刺的成功率明显提高。孙萍[10]等把负压进针法用于老年人,效果良好。张云红[11]则用止血钳自穿刺针与输液管衔接上方夹紧输液管而形成负压,此法回血好,穿刺成功率高,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其他

张玉英[12]等采用增大进针的角度及陆秀杰[13]等改变持针方法并增大进针角度也有满意的效果。此外,尚有具有进针速度快、准确率高、疼痛轻、损伤少等优点的静脉穿刺直入血管法[14,15]和对周围循环不足或衰竭致血管充盈不佳者较适宜的双止血带结扎法[16]。

上一篇:马王街道中心学校教研组长会议制度下一篇:董监高任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