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县共建材料

2024-05-01

场县共建材料(通用6篇)

篇1:场县共建材料

关于上报场县共建涉及城镇建设

材料的紧急通知

各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按照今年4月22日隋书记在总局场县共建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材料中涉及建设部门的分工(内容:发挥垦区小城镇建设的样板作用,做好地方与农垦毗邻农场的城镇共建,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小城镇载体功能,吸纳农村劳动力到垦区小城镇就业,推广农场标准化住宅建设经验,引导和带动农村住宅建设提档升级),各管理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分工内容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场县共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做法、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以及明年思路和建议,工作总结要包括本部门、本行业的数据和典型事例。材料务于11月25日16:00前发送至nkzjjsj@163.com。

联 系 人:曲 楠

联系电话:0451-55193795 ***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材料中必须包含的数据:

1、直接吸纳周边地方农民工: 800 人;

2、周边地方百姓到农场买房: 300 户、购买房屋面积 25000平方米、资金 4625 万元;

3、共建项目(住宅、基础设施): 0 个,投资 0 万元,规模等,以及具体明细;

4、农场城镇建设过程中,拉动周边地方经济情况(农场职工百姓、建筑开发商等到周边地方购买消费):建筑材料消费 8000 万元,其中:砖 2400 万块、砂石 50 万立方米、水泥 37500 吨,钢筋 2500吨;装修消费 3000 万元;家具家电消费 1000 万元;间接拉动地方就业人口 500 人。

请各农场于11月25日下午15点前报住建局办公室汇总上报总局,联系人:牟德芬

篇2:场县共建材料

一、围绕“三岗、三进、三树”抓立项,夯实工程基础

立项是党员工程的基础和保证。我们本着吃透精神、联系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抓实工程立项,增强组织活力。一是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三岗、三进、三树”为主题共产党员工程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意义、立项内容和工作要求。二是召开支部书记会议,传达上级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作出工作安排,提出具体要求。三是要求各支部在立项内容上做到三贴近、三结合,做实共产党员工程。即贴近供暖工作,与和谐供热相结合;贴近民生主题,与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相结合;贴近党员岗位,与叫响党员称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相结合。四是要求各支部在立项形式上坚持具体化、数量化、单体化、实效化的要求,做新共产党员工程。五是要求各支部在工作规范上坚持“七有”工作标准,做精共产党员工程。截至11月20日全公司共立项共产党员工程28项,其中公司党委11项,基层党支部17项。在所立28项党员工程中,围绕“三岗”内容立14项,围绕“三进”内容立6项,围绕“三树”内容立8项。为使立项更有针对性,11月下旬公司党办同志下到各支部对立项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支部汇报,提出了修改意见,工程立项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瞄准立项目标,全方位发动责任化实施

立项目标是党员工程的准星,这个准星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急难险重问题。因此,基层组织必须在围绕中心、服务中心上下功夫、作文章,广大党员必须在叫响称号、永葆先进上当先锋、作表率,这样党员工程才能融入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奏响时代先锋的主旋律。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到位、三认领。一是发动到位,让党员认领责任。各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讲形势,讲任务,讲在本采暖期开展共产党员工程活动的重大意义,讲贯彻十七大精神,关注民生,做好供暖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三分、五分、八分党支部还通过建立党员责任区、撰写党员承诺书等形式,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二是组织到位,让党员认领措施。在组织上建立了党委负总责,支部书记具体抓,党小组起作用,党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从组织上保证工程立项落到实处。比如,在所立的“三岗”工程中,一分、五分、六分党支部结合党员特点和专长,分别设立了以党员命名的技术示范岗、节能降耗岗和为民服务岗,并把立项内容和要求与党员本人见面,让党员自己提出保证措施,实现了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三是目标到位,让党员认领任务。坚持目标管理是深化党员工程的有效方法。在目标定位上我们从实际出发,按照具体化和数字化的要求,做到能量化的量化,该具体的具体,让党员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比如,二分党支部把去年96191投诉的29户低温户列为“党的温暖进家庭”共产党员工程,并把这29户细分落实到9个班组,采取定时限、定措施、定责任人的办法,保证了工程的扎实开展,目前29户低温户已全部达标。十分党支部开展的“让党的旗帜进社区”党员工程活动,提出了党小组与社区组成供热服务小组每月活动一次、党员每周走访一次用户征求意见、每月为用户办一件实事的“三个一”工作目标,使党员前进有方向、工作有目标、岗位有责任、为党员搭建了实践先进性的平台。

三、突出工程效果,全程化管理动态化考核

党员工程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要实行全程化管理,动态化考核。为避免以往立项轰轰烈烈,中途马马虎虎,结果不了了之现象的发生,我们注意抓源头,抓过程,抓全程化管理。一是坚持每月一次调度会制度。12月4日,召开了11月份党员工程月度调度会,由各支部汇报了前段立项和工程进展情况,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沟通、共同进步的目的。二是坚持成果由行政认定,作用由群众测评制度。为改变以往党内自我立项、党员自我活动、组织自我评价的封闭式做法,我们引入公开客观的评价机制,把行政认可度与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程效果的主要标准,使党员工程始终瞄准经济工作“靶心”。十分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工程公示板,把工程的目标、措施、要求和责任人公之于众,让行政考核,请群众监督。三是坚持日常检查和动态考核相结合。党员工程从立项到竣工是一个动态的进程,因此,两级党组织必须跟进管理,做到工程进展到哪里,检查和考核就跟进到哪里,这样才能及时了解情况,随时掌握信息,适时推进工作,切实收到实效。一个多月的工作,党员工程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为三增强、三提高。一是“三岗”活动增强了党员责任感,提高了岗位奉献的自觉性。技术示范岗开展技术交流3次,举办技术讲座4次,使一线维修工、司炉工的岗位技能有了新提高。为民服务岗开展便民服务23次,解决各类供暖问题347件,收到用户表扬信17封,锦旗2面。二是“三进”活动增强了党组织先进性,提高了和谐供热美誉度。四分、六分党支部组织党员与辽沈晚报联手开展供热服务进社区活动,通过政策咨询、现场维修、现场收费、发放便民服务卡,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受到了新闻媒体的好评。九分党支部与四个社区共同举办了“让党的旗帜进社区”党员工程启动仪式,社区和用户反响良好。三是“三树”活动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供暖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起旱贪晚,靠前指挥,忘我工作,处理突发事件9起,保证了供热平稳运行,实现了供暖效果好于往年的目标。

切实让党组织旗帜树起来,让党员称号响起来,让和谐供热暖起来,为房产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敬爱的党组织:

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和支部党员的无私帮助下,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在政治思想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组织生活和党内活动,学到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加深了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增强了党性。现向组织汇报如下:

一、思想认识方面:

第一,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实干精神统一起来。在入党之前,我认识到共产党员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但这种“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并不十分清楚。入党后,经过几年来党的教育,我认识到“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一定要与自己的现实生活、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其实际意义,尤其在和平时期“远大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更多地体现在本职工作中勇于承担任务,不畏艰难、尽职尽则,在困难关头和关键时刻不退缩,踏踏实实地努力工作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最好实践。几年来,我在实际工作中勤恳敬业,勇挑重担,克服了许多困难,带领全班人员保质保量、圆满地完成了冬季采暖任务,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考验和提高。

第二,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在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政治上要敏感。为此,我积极参加党课学习和党支部组织的有关活动,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工作岗位,尽职

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第三,明确了共产党员必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论我是否如期转正,我都将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以律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克服缺点错误,谦虚精神,做职工群众的表率。

二、工作学习方面

我主要负责做好供热工区运行班组的内部管理工作。每天一上班就对各项班前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做好司炉运行记录。在动力公司一季度保安全、优质服务劳动竞赛活动期间,组织运行本班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条例,督促他们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努力提高锅炉运行服务质量,保证了今冬采暖期的顺利完成,取得了百日考核无差错优异成绩,为保证供热系统安全、优质、高效运行做出了积极努力。

在学习方面,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学习,利用一切可学习的时间,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学习焊接技术,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的生动体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企业改制的新形势下,叫响党员称号,推进和谐供热,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是我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汇报,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履行党章上所要求的一切,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党组织

和同志们的监督,严于律己、勤奋进取,力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思想汇报人:

篇3:场县共建材料

1 垦区场县合作共建发展现状

1.1 农机跨区作业顺利推进, 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

从近年来各地场县合作共建实践来看, 共建的重点依然集中在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方面:一是通过发挥垦区农机装备、科技示范推广等现代农业发展优势, 为周边农村提供跨区代耕、代种、代收服务及承租农村耕地;二是农场通过广泛参与周边农村农业生产全过程, 以整村整屯推进的方法, 将农垦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复制到农村, 将保护性耕作、栽培模式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扩展到农村, 加快了我省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1.2 示范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技术, 提供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

垦区拥有健全的农业科研体系和新技术推广体系, 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测土配方施肥、高产栽培技术的探索推广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国的巨大成就, 因此也就产生了垦区在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引领地方农村的空间。一方面, 垦区依托农业生产科技优势, 向地方农村推广和示范农业新技术;另一方面, 垦区通过向地方农村出售良种、提供农业技术支持等方式, 切实提升地方农村农业生产水平。

1.3 创新机制共建园区, 深化农业产业化合作共建

近年来, 垦地双方通过破除行政区划界限, 促进垦地基地、龙头企业成为有机整体, 农垦和地方实现了统筹规划建设产业带动项目和各类园区, 截至2013年, 垦地双方合作共建工业园区达到25个, 农业科技园区92个, 畜牧养殖小区29个, 合计投资16.1亿元, 共同招商引资项目39个, 引资合计31.3亿元。

1.4 资源共享优化配置, 农机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快速

目前, 垦地在合作组织共建方面以农机合作组织为主, 且运作较为成熟, 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业、畜牧业合作组织的建立。2013年, 共建双方拥有共建农机合作组织150个, 其中当年新增合作组织24个, 拥有共建农机合作社126个, 共建种植业合作社76个, 养殖业合作社46个, 当年共建合作组织合计投资1.57亿元。

1.5 教育、卫生、文化共建, 社会事业合作发展惠及垦地

在教育共建方面, 共建双方通过在招生不足地区合并学校, 在学校不足的地区共建学校, 以及相互放开招生地域限制、取消借读费、减免书本费等措施, 使各地教育资源最大化利用。在卫生共建方面, 截至2013年, 垦地双方共建或合并医院35所, 互为医保定点医院95所, 当年地方到垦区就医13.9万人次, 分别比2010年增长20.7%、6.7%和64.8%;在文化共建方面, 为进一步丰富垦地双方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共建双方积极推进文体设施共享及文体活动交流。截至2013年, 垦区拥有向地方开放文体设施253处, 比2010年增加13处, 举办文体交流活动470次, 比2007年增长2.1倍。

1.6 深入整合建设资源, 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为了节约资源, 避免重复建设, 垦地双方积极通过整合资源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截至2013年, 在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垦区与地方共建通乡通村公路598公里, 共建灌区覆盖面积44万亩, 共建堤防4.4万米, 农田排水工程210公里, 旅游区22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垦地双方共建城镇道路272公里, 城镇排水工程45公里, 供热工程38公里, 环卫工程23处。

1.7 建立合作共建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 场县合作共建工作开展有序

开展场县合作共建, 离不开组织领导及制度、协议的规范和约束, 为了确保共建工作有序开展, 共建双方积极推进共建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的建立, 并签订或制定合作协议方案。截至2013年, 共建双方建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和办事机构121个, 对接单位708个, 当年签订或制定合作协议方案154个。

2 进一步做好场县共建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2.1 场县共建的机制和平台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从场县共建这一理念提出以来, 虽然垦区各地和地方政府积极构建合作平台, 但由于缺少科学的沟通和指导, 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依然不够, 共建形式仍然以农场大型农业机械跨区作业为主, 而近年来提出的农业标准化作业、农牧产品加工、先进农业科技应用, 以及文教、卫生、文化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远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共建双方在认识上不同程度的存在各自为政思想, 另一方面是垦区和地方在体制政策上的不同, 导致共建双方无法打破各自行政区域的界限, 无法做到统一规划、统筹发展。

2.2 农民陈旧的农业生产观念制约场县共建进一步深入开展

从各地共建实践来看, 我省农村农业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是农民观念落后。虽然部分农民已经享受到了共建的“甜头”, 但多数农民仍然抱着“传统耕作、经验种植、靠天吃饭”的观念, 他们一方面认为自家“小四轮”一样种地, 将其闲置并花钱请农场大型农业机械耕作是浪费, 另一方面是农民对场县共建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认识不足, 错误地认为“共建”就是“援建”, 认为农场的农机具是政府提供的低价或免费的惠农“福利”, 主动配合农机人员实施“三代”作业的积极性不高, 这种观念给农场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 阻碍了场县共建发展的可持续性。

2.3 农村土地规模小且分散经营制约农机跨区作业大规模开展

近年来,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快速推进, 耕地流转实现了很大突破, 但总体上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生产组织形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有的一个农户耕地就有三、四块, 条块分割种“花花田”使得农场大型农机跨区作业受到一定局限, 造成农业机械空运转时间长, 耗油量增加, 增加了作业成本, 农机户蒙受经济损失。

3 深入推进场县合作共建的对策建议

3.1 营造场县合作共建发展环境, 构建科学共建工作机制, 推进垦地合作共建深入发展

在共建过程中, 农垦一方应摒弃以“老师”自居而高高在上的心理, 县村一方也应敞开怀抱而不把农垦当做“外人”看待, 树立共建是为了实现互利互惠的观念, 地方与农垦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通过建立日常联络、举行例会、共建情况通报、高层互访、干部兼职挂职、联合督促检查等工作推进机制, 全力推进垦地合作共建顺利深入开展。

3.2 积极推进社会事业融合, 实现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进一步加大垦地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不同所有制、不同管理体制的合作融合办法, 优化合作共建的政策环境, 力争在学校和医院等社会事业共建后的持续发展问题上实现突破。在人员隶属关系和经费渠道不变的前提下, 重点研究探索新的管理体制, 进而实现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共建共享面进一步扩大。3.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扩大土地承包面积, 释放农业规模化经营潜力

篇4:场县共建“嘉荫模式”初探

一、建立合作共建推进机制,促进农机跨区作业发展

嘉荫县委、县政府与嘉荫农场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农垦总局有关农机跨区作业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农场与嘉荫县良好的睦邻关系及地缘优势,积极主动沟通协调,为场县共建农机代耕、代种、代收工作的开展创造畅通的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几年来,农场农机部门与县农业部门通力合作,组织农场各管理区与周边乡镇积极对接,在农机各作业环节中邀请地方村镇的领导、农户参加农场组织的现场会、展示会、定标会和培训班,充分展示农场先进的农机设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使周边农户充分认识到大型先进农机设备的优点。同时,通过与县农委、农机局联合举办专题讲座及培训农技人员等形式,集中培训农民及农业技术人员3800人次以上,集中推广了“大豆垄三栽培”、“大豆大垄密植”、“玉米高产栽培”、“大马力机械深松耙茬联合整地”等一系列先进实用技术,累计推广面积60多万亩,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探索合作共建组织方式,提高农机跨区作业效益

2009年8月,由农场各管理区干部作为发起人,组建成立了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2011年初,合作社利用懂经营、管理好、威信高的优势,又吸收种植大户、农机手等自愿入社,由原来的15人增至150人。合作社拥有100马力以上大型农业机械132台套,总动力达到10144千瓦,资产总额4000多万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农场利用国家农机更新政策购置投入到农机合作社的部分机械,共55台套、2800万元;二是2010年初,场县双方达成协议,将嘉荫县利用国家农机更新政策购置投入到农机合作社的部分机械,共24台套、1000万元;三是农场职工原自有的农机53台套机械入社。2011年,整合后的合作社在农场的指导下,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与嘉荫县各乡镇农户签订了30万亩的土地流转协议及农机代耕、代种、代收87万亩的作业量,并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作业。实现农机作业总收入4500万元,利润480万元。农机区域协作的开展,使嘉荫县农业种植结构得到有效调整,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通过土地流转、三代作业,土地大部分采用大机械集中作业,并在秋季或春季进行了联合整地、浅翻深松。土地板结、犁底层浅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土壤的保墒性明显提高,耕作质量显著提高。同时,农场先进的机械设备、耕作技术及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模式,也使粮食产量得到有效提高,如种植大豆每亩耕地增产20公斤左右。示范区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

三、增强合作共建服务能力,扩大农机跨区作业范围

近两年来,在场县共建领导小组的协调下,绥化农垦高新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创新农机服务模式,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规模、上效益。

(一)整体承租土地方面。2010年合作社在县红光乡租种适宜大机械连片作业的农户耕地10.5万亩,农民直接获得收益640万元,合作社取得140万元的收益;2011年又在县向阳乡、红光乡、保兴乡、朝阳镇及青山乡整体租种30万亩,合作社取得收益480万元,农民直接获得收益6000多万元。

(二)共建示范区方面。2011年场县双方共建示范区8处0.6万亩,主要展示玉米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和大豆大垄密植实用技术,采取凯斯535拖拉机联合整地、大机械精密播种、大马力中耕植保、大型进口收获机凯斯6088玉米直收等技术,所有机械作业环节全部由农机合作社代耕管理。玉米收获后,产品在农场烘干塔进行烘干处理。这种种、管、收一条龙的服务,使农户充分体验到现代农业生产所带来的便利和收益,有力地促进了场县共建区域协作的顺利进行。

(三)人员技术培训方面。2011年,合作社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作业展示指导等形式,累计培训农民及农技人员2200人次以上,重点推广了大豆“垄三栽培”、“大垄密植”、“德美亚玉米高产栽培”、“大马力联合整地深松耙茬”等一系列先进实用农机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完善合作共建措施保障,提升农机跨区作业水平

(一)强化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合作社的管理机制。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农机合作社的实际运作情况,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各项章程和管理制度。一是加强了农机安全生产的管理,认真贯彻农机作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对加入合作社的机械实行农机管理“六统一”制度,即统一协调指挥、机械统一停放、统一农业机械作业收费标准、 统一农业机械作业质量验收标准、统一农机具维修验收标准和统一结算作业费。三是完善《农机三代作业合同》、《农机田间各项作业标准和质量检查办法》、《合作社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二)优惠政策扶持,促进土地流转、扩大“三代”规模。为推动场县共建农机区域协作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农场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协商,嘉荫县政府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一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农民每户向农场流转土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县政府给予流转土地方20元/亩补贴资金。并且国家现行的支农惠农政策,继续由嘉荫县农民享受,以后出台的优惠政策也由嘉荫县农民享受。同时,流转土地的农民发展木耳种植、生猪养殖的产业,县政府还将给予一定扶持。二是在土地代耕方面,农户将集中连片面积300亩以上的土地使用农场机械设备代耕的,县政府给予农户10元/亩土地深松补贴资金。三是在玉米示范园区建设方面,各乡镇玉米示范园区连片种植面积在300亩以上,县政府按照36元/亩进行补贴;玉米种植户新购置玉米专用机械,给予国家30%购机补贴;企业、个人投资建设玉米烘干、贮藏设施,享受县政府招商引资相关政策。

(三)统筹组织协调,保证农机跨区作业有序、健康的发展。农场对跨区作业中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统筹安排和精心组织。一是由农机合作社安排人员会同地方农户进行质量检查,督促对方及时结算作业费。二是农机合作社负责收集和发布农机跨区作业的道路交通、天气、作业地号基本情况等有关信息,加强各会员之间的联系。三是实行分区作业。根据农场地处嘉荫县中部的实际情况,分成东区和西区。各区负责区域内农村的跨区作业项目,这样可减少农机的运距,同时还可以使有机户和农民建立经常性的协作关系。四是合作社组织维修、配件、油料供应等专业人员成立跨区作业后勤服务队,配备专用车辆,及时解决有机户在跨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五是为增强农机合作社的服务管理能力,结合农场撤并工作,农场投资2000余万元在原第一管理区建设占地6.4万平米的农机合作社综合服务区,并投资640万元,为合作社更新机械5台套。

近年来,嘉荫县与嘉荫农场通过农机合作社这个纽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转包、入股、委托管理等多种流转形式,提高了农民土地流转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目前,场县共建正朝着“整县代耕、整县流转”的方向发展,走出了一条农场与地方“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合作社载体、土地流转、产业链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路子,极大地提高了场县共建双方的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土地产出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区域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了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篇5:场县共建现场会

黑龙江省依安农场(2011年6月13日)

依安农场始建于1956年,位于依安县境内,隶属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农场下设两个管理区、五个作业区,总人口5300人;占地面积14.46万亩,耕地面积8.6万亩,水田占耕地的65%,人均收入14000元,人均住宅面积40平方米,砖瓦率100%,城镇化率75%、绿化率36%、人均绿地面积12.68平方米。全场农机总动力1.15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率96%,中小型民营加工企业8家,奶牛存栏1500头。

我场与依安县6个乡镇、16个村屯相互接壤,人员往来频繁,可以说是唇齿相依,农场城镇与依安县城一道之隔,更是屋脊相连。在场县合作共建中,我们拆掉农场和地方的“篱笆墙”,全面促进场县共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开创了场县共建联心联动、共同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局面。

一、场县领导加强交流,铸就共建基础

自开展场县合作共建以来,依安农场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农垦总局的要求,与依安县政府进行合作交流,相互来往,场县合作共建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尤其是2009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组建以后,对场县共建非常重视。4月份由县委书记胡银波、县长张伟志两位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农场对接场县共建工作。两年来,伟志县长多次带领县农委、农技推广站、水务局、畜牧局、林业局、交通局、卫生局、合管局等部门对农场“三代”工作、城镇建设、水 稻科技园区、奶牛养殖基地、现代农机服务中心、学校、医院进行现场参观指导,对农场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多方面场县共建合作的意见和建议。依安的场县共建早已跳出过去固有的思维方式,打破了旧的发展框架,目前是场县双方感情最深、沟通最畅、关系最融洽的时期,也是合作最鼎盛的时期。我们双方消除农垦人和地方人的心理认知界限,不分农垦人还是地方人,都是依安人,都是“一家人”。

二、政策与资源共享,县城带动农场经济快速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是场县共同的目标,也是场县共建的主要载体。2009年以来,为支持农场经济快速发展,依安县委、县政府为农场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并用自身雄厚的资源优势激活了农场经济,让农场职工和周边乡镇农民互利双赢。

在场县工业共建上,依安县是工业发展较快的“老大哥县”对于农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带动作用。我们通力合作培育产业龙头,共建原料基地,搭建起了具有依安特色的工业发展新平台。双方在邻近农场的城南地区共同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工业园区,为帮助农场发展工业,县委、县政府决定农场所有进驻依安县工业园区的企业,同享政府[2009]7号文件。一是达到规模的企业财政部门根据政策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免费提供土地;三是3年内免收县级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场县双方批准,可直接办理调入调出手续;五是对投资商及其家属办理落户手续,子女享受与常住人口均等的教育权利,并可自主择校。

农场作为依安县糖业、薯业、乳业等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为龙头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职工增收,自2009年以来累计为农场职工创造经济效益800余万元。

在场县农业共建上,依安县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耕地398万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场县农业共建,提出要与农场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双方签定了“三代”协议,农场每年为周边乡镇农民代耕、代种、代收达30万亩,与周边乡镇共同提高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为农民增产增效提供了保障,实现了互利双丰收。

场县共建科技培训园区在我场建成,两年来培训职工和农民12次,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双方互相交流探讨农业标准化,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预防,并举办了具有垦区农业特色的水稻“三化一管”、叶龄诊断技术和水田搅浆平地等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班,充分发挥了场县共建新平台的作用,提高了科技管理水平。我场与泰东乡、三兴乡、新兴乡合作,将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改造水田的职工,派进三乡对1.5万亩低产田进行旱改水,使1.5万亩的低产田变成高产田、效益田,同时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民旱改水的高潮,仅此一项农场职工和周边乡镇农民年增加效益500万元,实现了技术、资金、资源合理利用,取得了“双方效益”。

在场县畜牧共建上,2009年农场与依安县摇篮乳业签定合作共建协议,摇篮为龙头企业,我场为奶源基地。依安县政府决定为农场奶牛业发展给予支持,出台5项优惠政策:一是为奶牛户提供长期贷款407万元;二是奶牛户每交1吨鲜奶县财政补贴200元;三是无偿为奶牛保险,每头奶牛意外死亡县财政补贴6000元;四是每建一个标准榨乳厅县财政补贴5万元;五是鲜奶以每公斤2.95元保护价收购,并按月兑现奶资。这5项优惠政策激发了农场奶牛养殖户的热情,我场畜牧业发展势头空前高涨,5项优惠政策所带来的效益更是十分可观,两年来农场奶牛基地为摇篮乳业提供奶源6000吨,累计增加收入630万元,真正实现互利双赢的目的。

在场县水利设施共建上,依安县在农场水稻发展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果没有依安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农场水稻发展不会如此快速。农场原有低产田3万亩,由于低洼易涝、芦苇盐碱,十年九不收。为此农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将3万亩低洼易涝的低产田改造成水田,但水源问题又成了头等大事,为此农场与依安县政府协商水资源共享一事,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两家共用依安县跃进水库水资源。在渴水期间,农场下游乡镇水田供水量减少,100多名农民打着横幅到县政府、市政府集体上访,要求停止给农场水田供水。在这种情况下,县领导顶着巨大的压力,做了大量“包乡、包村、包人”的思想工作,采取轮灌的措施,化解了供水紧张的矛盾,使农民和农场职工达到资源共享和谐用水的局面。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场新增3万亩水田,每年为职工增加效益1000万元。这也让全场人民看到了依安县领导胸怀大局的意识,战略性发展的眼光,对待农场职工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这更坚定了场县共建的决心,场县逐渐形成了职工和农民和谐相处的友好趋势。为实现互利双赢,农场红卫水库无偿为周边乡镇农民提供水资源种植水田1.5万亩,有效地拉动了周边百姓增产增收。

在防汛期间,为确保乌裕尔河不出现险情,场县联手防洪。农场有乌裕尔河防洪堤27公里,依安县每年为农场承担抗洪资金近30万元。2009年7月洪峰经过农场险段时,依安县县长张伟志心系农场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早5点就亲自带领 各相关部门到农场巡堤,步行了近6公里,现场指挥部署县政府各部门对这个险堤进行责任包段,实行24小时监控。农场巡堤人员看到这情景,都激动的说:“看看县里对农场的关心,县长都亲自来了,咱们在场部住着一定能安全!”

在场县城镇共建上,2009年以来,农场在城镇发展上加大了力度,两年的时间建设楼房面积20万平方米,场部地区取消平房、实现了楼房化。但人口少成为了制约我场城镇发展的“瓶颈”。为帮助我场解决这一难题,县委、县政府多次派专人对农场城镇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并将我场列入依安县城镇发展规划,提出利用农场环境良好的优势,共同打造依安县“南花园”。为打造花园农场、创建和谐依安,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农场居住,我场出台了县城居民和周边乡镇农民到农场购楼享受农场职工同等待遇和优惠政策,为使县城居民在农场居住更舒心,我场累计投入资金6000万元建广场、栽树、种花、铺草坪、更新自来水、改善医疗条件、新建供热系统、加宽道路和地下暗排,创造最优的环境。这一系列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解决了周边乡镇居民来我场居住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定居农场的信心,两年来周边乡镇居民317户、1000余人到我场定居。今年我场新建公园5万平方米,为场县居民闲暇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供了场所。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安县公交公司总部在我场落户,25台公交车每8分钟一趟,只需1元钱便可到达县城,方便了城镇居民出行。依安地区汽车检测线也落户我场,对宣传农场和经济拉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农场居民的增加,不仅拉动了城镇的发展,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农场汇聚,给农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仅上半年我场餐饮服务业就增加了20多家,解决就业150余人,为产业兴城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事业同发展,场县联合保民生

为全面提高场县居民幸福指数,共享社会事业发展成果,我们加大了社会事业共建力度,场县联合解决了多项人民群众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场县医疗共建上,2009年我场建设职工医院1300平方米,并在依安县的大力支持下,加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周边乡镇农民在农场就医享受新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政策。但随着周边乡镇患者的增加,农场医院已不能满足患者就医。为方便周边乡镇百姓就医,今年我场新建医院住院部和康复中心1500平方米,并配2台120急救服务车,义务接送各乡镇患者,并为分娩的妇女免费提供营养餐,为新生儿赠送礼品,热心的照顾、周到的服务、和谐的相处,使农村患者有了在家的感觉,方便了周边农民就近就医。即将出院的农村患者,握住护士的手,热泪盈眶的说:“你们比我的儿女对我还要好,真舍不得离开你们”。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周边乡镇农民,医院特别制订了“三免三减”优惠政策,两年来,农场医院共为周边乡镇农民减免医疗费用20余万元,我场医院成为依安县南部3个乡镇、6万人口的医疗中心。

在场县教育共建上,为方便农场升入高中学生就近入学,县政府决定区域内取消户口限制,出台了农场学生与县城学生同等政策。县教育局和农场教育科决定农场学校可以参加县教育局召开的会议,并与县所有中小学结成联谊校。场县统一命题联合考试,农场教师可以参加依安县举办的所有教育活动,多项举措使农场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有依安县教育的大力支持,我场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创垦区 6 之最。我场学校义务教育农民子弟240人,有效的解决了就进入学问题。

在场县社会事业共建上,农场公安局与县公安局密切配合,联手共同办理案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依安县消防大队始终把农场视为自己的辖区,为农场职工群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保障。依安县交警大队多次为农场义务执勤,并在保障农场交通安全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县电业局大力支持农场生产生活用电,今年共赠送农场5台100千瓦变压器,解决了农场场部和基层电容不足问题。为解决邻近农场的村屯百姓出行难问题,农场投资120万元将依安县荣军村至农场第四作业区和向前至农场第二管理区共计3公里路段改建成白色路面,双方栽植场县共建林6公里。这些民生工程不但改变农场职工和周边乡镇农民的生活,更为场县共建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篇6:场县共建材料

——围场县石桌子乡小学教师孙伟事迹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孙伟,来自河北最北部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了心中那份爱》。

我家住在腰站乡,1999年8月,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带着执着的追求,风尘仆仆地来到了工作岗位石桌子乡小桥子村小学。一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小操场,多处豁了的院墙围着土木结构的三个教室,低矮灰暗。校长、村领导安排我先住在村委会,一个月后又给找了一个农户家,腾出一间房,经过一番清扫,总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屋了。每天放学后忙于做饭,烧炕。这铺炕是直筒子后炕,不进火,烟火大都从灶门往屋里冒,呛的她直咳嗽,而且眼睛也被熏得直流泪,后来干脆就满灶填柴,然后就马上跑向屋外。到最后炕也烧不热。最难熬的就是冬天,由于此地是接坝地区,寒冷,北风呼号,每天早晨地面上总会有一层或薄或厚的积雪,农户的小屋玻璃破碎,没有顶棚,窗户缝隙也大。最糟糕的是门,几乎就要掉下来,经修理勉强能使用。如果赶上刮风天,夜里这扇门就会被风刮开,吓得我蜷在旮旯里,想哭不敢哭,心提到了嗓子眼。每当这时我只好蜷缩到天亮。即使不赶上大风天,我躺在冰凉的炕上也难以入睡。小屋烧炕需柴禾,教室生炉子又需引火柴,村里解决的柴禾用尽,为了取暖,每天放学后我就上山去打柴,虽说,此地漫山遍野都有柴草,但矮小单薄的身材一次也只能运回一小捆,为了不让学生挨冻,也为了不让自己挨冰,我只好再运。就这样白天上班,放学后去打柴,总算解决了取暖问题。可就在那年冬天,我的腿由于风湿而不敢走路,当时工资低,也舍不得吃药,于是就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本来就不太直的腿,变得更弯曲了。至今走路一瘸一点的,每年冬季气温下降,我的腿病就会犯。

复式班教学,这是我接触的新事情。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合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老师授课,这种教学方式真让我不适应。我教三年级、四年级,统考科目有语文、数学、自然、。两个年级就六科,怎么上?如何教好孩子?面对20多学生,我的心情糟透了。于是我先请教本校的老教师,听他讲怎么教、怎么搭配、怎么分配时间,怎样安排课时任务等,同时又听这位老教师说本乡还有个汤泉沟小学,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的复式班,我听后有了信心,反复琢磨,再亲自听老教师的课,中心校又及时组织了一次复式教学示范课,观摩课,我又参阅了老教师的教案设计,访问了复式班的班级管理等诸多问题。回校后开始了我的复式教学工作。晚饭后,我结合自己学到的知识,精心设计教案,当时叫备教材、备教法、备大纲,合理安排复试课程,知识的穿插,动静的搭配,节节精心准备,课上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下又反复地分析,研究每个学生,对他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三个月过去了,我基本掌握了复式教学的方法,并略有创新。校长、主任,同行听了我的课,夸我掌握得快,很实在,很实用,还有创意,校长当场决定让我做一次全乡教师的示范课。

生活条件差,教学环境也差,与我同时分到小桥子小学的一名教师因克服不了困难,适应不了复式班的教学,她干了一年就调回老家了。她教的一年级又加到我的班上,这就成了三组复式,难度又加大了,任务更重了,压力更大了,但

我不怕负担重,我又愉快地接过了一年级的教学工作。

作为教师,面对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教师没有理由不去关心他们,不去爱护他们,教师的每一次付出,学生们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会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他的老师。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我中暑了,开始上课还能坚持,后来感觉头晕、腿脚疼痛难忍,实在坚持不住趴在了讲桌上,孩子们看在了眼里,急在心里,孩子们就说:“老师,你去休息吧!我们自己学习,能行!”下午孩子们就每人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共凑了二十几个鸡蛋,由班长送到了我面前,当时我感动的眼泪真的止不住了。我真是幸福,因为我拥有了孩子们的理解,拥有了孩子们的真爱,就是这份爱,让我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在小桥子小学一干就是5年,这5年我耐心教育每个学生,既教他们知识,又教他们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即当老师又当父母,孩子们有什么事都愿意与我说,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5年我有辛苦,也有汗水,有困惑,也有感悟,然而更多的是收获。2001年二年级全乡统考总评第一,2003年全县抽考第二,2004年被中心校评为“优秀教师”,被县局评为“先进个人”,我以其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严谨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和社会的好评,用其模范的行动奏响了一曲曲撼人心魄的师表赞歌。

小桥子小学的工作,得到了中心校领导的认可,随着学区建设工作的推进,撤村并校,建立寄宿制小学,规模化办学,我被调入石桌子寄宿制小学任教,不但不是复式班,不教6科了,而且只教一个年级的语文课并任班主任,我想,这回可轻松了,任务肯定轻了,然而事情并非想象的那样,原来8个村的学生,8个老师教,现合并到一起,60多人,学生学习成绩、守纪律程度,行为习惯等参差不齐,学生们周一来,下周三回家,吃住在校,整10天,刚集中,学生拉帮结派,村与村之间打架斗殴,同学之间抽烟、饮酒、不请假偷跑回家,哭鼻子的、不学习的,啥毛病都有,更高的挑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教语文并任班主任,每天让学生写日记、写小练笔、写积累、写作文等,学生什么事都往上写,我 看后非常高兴,抓住机会针对学生所写的日记等,我就顺势推舟,在各种本子上与学生交流,给学生写评语,有激励性的、褒奖性的、建议性的、肯定性的、否定性的、鼓励性的、批评性的等,再加上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沟通、谈心、家访、耐心教育等方式教育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着每个学生进步。

接济困难学生是常有的事,我经常给学生买些学习用品,学生的衣服破了,我就给缝补一下。有头痛脑热的就去给买药,班里学生崔秀红高烧、咳嗽,家里只有70多岁的老父亲,而且耳又聋,孩子病的又比较严重,我把她送到医院经查高烧39.2度,肺炎,需住院。我陪她住院,精心照料,就在这时我家捎来口信说:“住在县城的婆婆病了,速回。”接到信儿我想:怎么办?学生身边无亲人,我能离开吗?可婆婆早些年就有很严重的风湿、类风湿病症,再加上儿子下岗外出打工,三、两个月才回家一趟,而老人家舍不得吃,又舍不得买药,想到这,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老人家,我真是对不住你呀!在你生病最需要有人照顾时,却没人守在你床边,真是对您不孝呀。在万般无奈之下,我含泪给大姑姐打了电话。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千真万确的,爱正是教师无声的誓言,我用教师的行动和心血写成,我为自己是一名教师而自豪。对学生的爱我无怨无悔。这不但体现在本班学生,而且更体现在全校学生身上。低年级有个叫王佳俊的学生感冒了,我一直陪他输液到十一点钟,当时感动了在场的医护人

员,当听说不是她班学生时,更加感动了。都说这是一位好老师。虽说现在的教师不具有金钱的富有,但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作为老师,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美丽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一个个美妙的心弦,就能带给孩子们无限欢乐。

深化课题改革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面对新课程与挑战。我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积极配合上级开展的单元四段式教学模式,深入学习四段式教学,理论挖掘内涵,领会其运用方式,带领语文组教师深入研讨,并主动担负起试讲的任务。全校教师分析评论后,再上,再讲。我经过反复思考,独创了单元四段教学模式教案的格式设计,在我的带领下,我校单元四段式教学开展的很顺利,也比较成功。我的“双向评价课”很有创意,曾多次为老师们作观摩课,我设计的教案格式,全学区推广使用。

我在工作中根据丰富的教学经验,注重积累,在科研课题上不断加强语文学科教学重点课例的研讨,形成资料完整的积累,我刻苦钻研,2009年我的科研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能力的培养》填补了我校在学区,县级无课题的空白,如今我又要带领语文组成员研究新的科研课题《小学语文小积累能力的培养探究》一年后即将结题。

源于对教师事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我十几年如一日,在工作中默默奉献,因爱而舍,因勤而舍。爱的是自己认准的事业,勤的是自己找准的位臵,几年来,我不计时间,不计报酬,专心致志的关注着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我把大量的时间都在为学生补习功课。在石桌子小学工作的七年里,我几乎没请过假,年年出全勤。我疼爱班里的学生胜过疼爱自己的孩子。一个深冬的夜晚我班的方宗洋和齐海明两个男生因想家而又不敢向舍务老师请假,放学后两人偷着就跑了。这两名学生家住碑梁沟马场,离学校有20几里路。我为了寻找偷逃的学生来回走了四十多里路,夜里十二点才回来,脚崴了、也冻感冒了。第二天校长让我休息一天,但我一节课也没耽误。

学生需要老师的辅导、教育。而我家里更需要有人照料,我上有老、下有小,婆婆八十多岁,本来是要有人照顾的,可在家里还要照顾几岁的孙女儿,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工作上我是个成功者,可我不是个好妈妈,女儿八个月就扔给奶奶,由于奶奶腿脚不便,在倒水时曾把女儿的腿烫伤。晚上找妈妈曾哭到深夜,直到哭睡为止。每到星期一的早晨,我都在女儿睡熟时偷偷的离开她,去赶那趟最早的班车。我不敢与女儿说实话,生怕她不让走。女儿渐渐大了,四周岁时,我就把她送进了龙吟幼儿园,由于没有大人接送,我为女儿办了周托,那么小就离开了家,真有点舍不得,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不能为了自己的孩子耽误了学校的学生啊!

2009年初冬,女儿在幼儿园发了高烧,被幼儿园的老师送进了县医院。我听到消息后连夜打车去了医院,女儿输着液。口里不停地喊着:“妈妈,我想你……”看到女儿烧得发紫的小脸。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抱住孩子大哭。别人的孩子妈妈天天陪在身边而自己的孩子却远离母亲,这真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而第二天孩子刚有所好转,我急忙办理了出院手续,可医生说这是流感,必须观察三天。三天,哪成啊?班里的学生谁来管?不行,必须出院。我把孩子放在家里,交给婆婆,我又坐上了西行的班车,回到了学校。就这样,我扎根山区十二载。青春年华献大爱,耐心教育出硕果,优秀学生一代代。

只有共鸣的生命,才会有激情的创造。我七年里担任了五次六年级的语文课,在学区统考中全是第一名,四次被围场县人民政府授予“嘉奖”、教育体育局命

名为“百佳教师”、县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巾帼建功英雄等荣誉称号。而我所带的班级2009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所教学生何宏照参加县演讲中获二等奖。

为了心中的那份爱,为了教好学生。我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好书,育好人是我永远的追求。

上一篇:丰碑观后感下一篇:晏田中心学校关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