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2024-05-05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精选6篇)

篇1: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经济观察报近期,两则消息颇受银行业和汽车业内人士的关注。一则是“央行严格控制消费类和信用类贷款资金流向”;另一则消息是,以拉动汽车消费为目的的汽车信贷扶持政策即将出台。

根据第一则消息,目前贷款难的现象已经在房贷放款上显现出来,而车贷也属于消费a类,车贷难度是否也会提高?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一猜测很难站住脚。一家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作为银行的第二大零售业务——汽车贷款业务的上升态势已然超过住房按揭贷款,这个新利润增长点,使得银行与众多车企,纷纷推出信贷产品。银行不会加大车贷难度!”

第二则消息则令沉寂多年的汽车金融公司对未来重燃信心。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将对汽车金融业务给予更大支持,主要通过低息放贷的形式直接从资金上给予汽车金融公司以扶持,扶持的对象以各独立汽车金融公司以及汽车信贷业务部门为主,但不包括各大商业银行。

“这一政策很快将会出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罗磊、银行业内人士及汽车金融公司某负责人,均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在沉寂了六年之后,个人消费信贷在2010年又开始卷土重来。汽车销量的增涨、银行收益的增加、汽车金融公司的盘活„„一场刺激消费的良性循环,使得失去政策救市的汽车产业,在2010年找到了新的刺激销量的动力。

业界有声音称,2010年将是汽车金融元年,更有声音认为,汽车消费信贷将是中国汽车产业今后十年的“推手”。

业务量回升

实施消费信贷后销量攀升、银行放贷总额陡增、个人消费信贷渗透率增涨,这三项指标足以说明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时下的火爆人气。

今年1月份,捷豹路虎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为期3个月的“零利率尊贷领享计划”,车主首付车款的50%,此后将无须承担利息,无须按月还款,在12个月内支付剩余50%的尾款即可,全程零利率、零手续费。市场反应立竿见影,据捷豹路虎中国区财务总监汪东宁透露,今年1至2月份,路虎品牌汽车在北京市场的销量同比增加了200%。

目前,奥迪A5、TT全系车型也正在享受一项金融贷款方案——30%低首付,18期零利率贷款。“这个方案推出之后,反响非常好,我们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渗透率已由此前的6%左右,提升到现在的10%。”一汽-大众金融管理部奥迪品牌北部区汽车金融经理朱旭透露。

记者在宝马授权经销商北京京宝行里也看到,与普通销售人员相比,金融保险服务经理显得更为忙碌。“很多消费者都对宝马金融感兴趣”,正在办理信贷手续的胡先生告诉记者,“对于高端品牌来说,厂商直接降价已经无法刺激购车,比如宝马从25万元降到24万元,还是很少有人能一下拿出一大笔钱,而如果厂商拿出1万元改成替消费者付利息,消费者首

付12万元,这就容易多了。”

市场的信贷热情,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汽车信贷业务飞速增涨。中信银行(601998)正式在北京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时间是2009年7月,目前只用了8个月的时间,仅在北京一地就发放贷款金额超过4亿元。

而在深圳发展银行的零售贷款中,汽车贷款总量已经占比10%。深发展银行行长助理仇卫平坦言,汽车贷款已经成为深发展重点贷款业务之一,“目前已经将汽车零售金融列入重要战略,信贷额度会得到充分保障,随着国内车市持续火爆,未来2至3年内,银行车贷业务将持续翻番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冰封”了6年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来说,春天来了。

四方面借势

早在2004年,商业银行就曾感受过一场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狂热,其渗透率甚至一度达到20%,但这种热情最终因个人征信系统的不完备而轰然瓦解。

“有人曾用三个身份证在一天之内买了三辆奔驰,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风险实在太大了。”某银行界资深人士在回忆当时的境况时仍心有余悸。随后,汽车消费信贷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可以说,这次汽车消费信贷能够卷土重来,个人信用征集系统的逐步完善是最为核心的动力。

招商银行(600036)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客户经理的风险意识目前已经逐步加强,可以通过家访、面谈和面签等手段进一步了解客户情况。”中信银行相关人士则透露,其防范风险的措施包括电话核实、查询征信记录、家访、核查书面证明材料、催收等措施。

据悉,目前招商银行北京分行车贷的不良率大约在0.02%左右,而全银行的整体不良率大约在0.24%左右;深发展全行的车贷不良率也在0.02%。

此外,自2009年起,一直不温不火的汽车金融公司得到了诸多政策上的支持信号,这也使得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量有所提升。

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修改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多元化”的内容被明确写入其中。此后,央行和银监会还联合发出公告称,“允许符合条件的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作为拓宽其融资渠道的措施之一。”

更令人期待的是,以拉动汽车消费为目的的汽车信贷扶持政策即将出台。罗磊预测,政策实施后,2010年采用信贷购车的消费者比例有望从目前的不足10%提升到30%。

第三方面,个人汽车消费信贷能够辗转重生,与汽车厂商、经销商所做的努力和强烈需

求不无关系。截至目前,几乎所有主流车企均在国内开展了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消费信贷业务。

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咏认为:“从外部市场环境看,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性和用户的多元性,使得开展金融业务成为全球汽车业发展竞争的需要,对一汽-大众未来发展实现产销100万辆战略目标具有战略意义。”

一位4S店负责人也认为,这是帮助经销商减小库存压力的方式。“今年在缺少政策救市的情况下,仅靠正常的销售,无论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心里没底。汽车金融的全面盘活将对销售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而消费者的信贷热情并不仅缘于消费理念上的变化,消费主体的年龄因素也是汽车消费信贷升温的原因之一。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称,目前80后购车族占到整个购车人群的28%左右,三年之后约为41%,五年之后约为50%,十年之后是70%,“80后基本上都是贷款购车,因此,汽车消费信贷肯定会与日俱增。”

双管齐下

随着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风生水起,这块曾经的“烫手山芋”正在被业界竞相追捧。

事实上,受此前“征信体系”危机的影响,商业银行最初并没有全面放手做汽车信贷,而是从容易征信的信用卡用户开始,为其办理汽车消费信贷。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成熟以及汽车企业、经销商融资的需求增加,汽车金融中心才在银行中成立并运营。因此,目前很多银行中,都有信用卡中心与汽车金融中心两个部门同时做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境况,如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

对此,银行业内人士称,两个部门会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通过信用卡申请贷款的手续较为简便,但授信额度较为有限。如果打算购买豪华车,授信额度就不一定能得到满足。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中心的贷款金额通常在5万元至100万元之间,国产车可提供的授信额度可达到所购车辆价格的80%,进口车可以贷到所购车辆价格的70%。此外,在贷款期限方面,信用卡最多两年,汽车金融贷款最长可以到5年。在首付方面,信用卡中心通常需要首付车价的40%。

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产业的另外一个支柱——汽车金融公司,也有望在2010年大幅扩军。自2004年中国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成立以来,6年的时间,大众、丰田、福特、沃尔沃、戴-克等均在华建立了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汽车厂商自建金融公司的热望已经高涨。

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现代汽车已经低调地在华建立起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使得国内汽车金融公司阵营再添一员。还有消息称,长安、华晨、江淮等企业的汽车金融公司,都在筹建过程中。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国内目前已经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大部分来自外资或合资车企,因此,在国内、外资两个金融公司品牌共同运营的并不鲜见。如一汽丰田的消费者,既可以选择一汽财务,又可以选择丰田金融,而一汽-大众的汽车信贷,也存在一汽财务和大众金

融并存的情况。为此,一汽-大众还专门成立金融管理部,与两家金融公司合作伙伴进行协调,加强汽车消费信贷的推广。

对于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间的关系,招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两者各有利弊,也各有特色,既是竞争关系,又是共生关系。”

从目前的利率上看,金融公司利率基本在10.99%至12.99%左右,而银行的车贷利率基本在6%左右,明显低于金融公司。但是由于银行对客户资质有较高的要求,一些银行无法受理的业务还是需要有金融公司来办理的。

一汽-大众金融管理部奥迪品牌北部区汽车金融经理朱旭表示,审批手续简单、时间快捷、产品丰富,是汽车金融公司强于银行信贷业务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贷款成本一般指的是利率,在信用卡分期购车计划中,没有利率的概念,但贷款人需要按照约定的比例缴纳手续费。而在银行汽车金融中心贷款,一般都有利率,利率从基准利率到基准利率上浮10%以内不等。目前,很多汽车厂商均与银行联手推出有一定时间限制零利率购车计划,全程零利率零手续费,但一般要求首付比例超过30%。

因此,有不同信贷需求的消费者,还可以选择不同的信贷渠道和方式。

未来的阻力

事实上,由于开展时间较短,目前个人汽车消费信贷的规模在银行整体消费类贷款的份额仍较低。以招商银行为例,目前个人汽车贷款业务仅占招商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2%左右。而汽车金融公司的业绩,也远没有达到“及格线”。

据悉,目前,国外车企的汽车金融公司利润贡献率平均占到母公司利润的30%至50%,从这点看,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空间及潜力极大。

对此,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Ipsos分析认为,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阻力。首先,汽车消费信贷仍需求不足。据统计,目前汽车信贷的渗透率平均水平仅有7%左右,与国外70%的渗透率水平差距巨大。贷款利率高、手续繁琐,是消费者观望的主要原因。

其次,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罗磊分析称,目前汽车金融公司发展遭遇的阻力,一方面由于贷款利率偏高,汽车金融公司的压力大,而与商业银行相比,为消费者提供的贷款利率要高。目前,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较低,除了银行授信之后,汽车金融公司缺少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融资渠道,“建议开发多种融资渠道,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来助力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

第三方面,汽车金融的法律政策环境亟待改善。业内人士认为,逐步健全个人信用的立法,在车辆抵押和登记、违约处置等诸多非金融环节方面,要有法规保障。此外,缺乏全国联网的汽车登记系统,也是银行贷后跟踪监控环节薄弱的原因之一。

篇2: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中信银行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收入证明书

兹证明,身份证件类型,身份证件号码,系我单位 员工(正式编制、派遣制、临时、其他(请注明)),并且该员工:

1、现在我单位 部门任职,职务为,职称为。

2、已与我单位签订 年劳动合同,期限至 年 月止。

3、税后月均收入人民币 元。

人事劳资部门联系人: 人事劳资部门联系电话:

我单位保证上述填写的内容是真实、无误的。

单位公章或人事劳资部门章:

篇3: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进入新世纪, 中国的私家车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据通用汽车公司预测, 中国正在向汽车生产大国迈进, 到2013年, 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由此可见, 目前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潜在需求量大, 而狭窄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无法释放巨大的汽车消费能力, 成为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完善和发展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模式分析

1、以商业银行为主的模式

商业银行是我国目前开办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机构, 大约占全部汽车贷款量的95%。

2、以经销商为主的模式

以汽车经销商为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主体的汽车信贷模式, 被称为“间客式”。这种汽车信贷是由经销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三方联手, 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以经销商为主, 保险公司提供保证保险, 经销商负连带保证责任。

3、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模式

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 是指经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成立的, 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汽车贷款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法人

三.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 必要性分析

1、不完善的汽车消费信贷市场阻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业务办理上, 国内提出贷款购车申请的个人需要准备包括财产证明在内的10多项有关证明。收到申请之后, 经销商需用3天来调查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 审批合格之后才能发放贷款。即使从银行申请汽车贷款, 也至少需要1到2天时间。而同样的事情, 在美国只需要11分钟。

2、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国内银行信贷业务办理选择贷款对象条件苛刻, 申请贷款手续繁琐、耗时长, 还款形式单一, 信贷人员素质较低。

3、个人信用制度严重缺失

在国外的消费信贷业务中, 有一套非常先进而完备的评估工具, 只需输入消费者的基本资料如月收入、日常支出等, 就能分析出他们的还贷能力, 并对信用额度提出建设性意见。而我国的个人信用等级评定方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 银行通常依靠单位证明甚至信贷员的经验来判断贷款申请人的还贷能力。

4、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不理想

(二) 可行性分析

1、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在我国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的私家车数量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汽车市场已从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汽车需求主体也从公务用车转变为私人用车,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整体来看,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正在健康快速发展, 其作为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依托市场整体状况的良好取得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商业银行与汽车厂商联手合作日益加深

近年来商业银行和汽车生产企业间的合作日益加深, 改变了单一的对消费者提供贷款的汽车金融模式。如中国工商银行与南京菲亚特签订的汽车消费信贷合作协议, 是加入WTO后我国银行首次与国内汽车制造商进行的全面消费信贷合作。中国农业银行也与一汽集团签署了银企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银行为汽车厂家提供资金进行生产, 然后为经销商提供贷款到厂家购车, 厂家得到车款的同时把贷款还给银行。

四.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对策建议

从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 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在短时期內还难以动摇, 央行在引导商业银行加强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服务的同时, 逐步放宽汽车消费信贷机构的限制, 特别是要扶持汽车金融公司的成长, 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机构向多元化、服务专业化方向发展。

(一) 商业银行努力拓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整合批发、零售业务资源, 与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形成战略联盟, 在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 有效整合批发、零售业务资源, 为汽车生产商、经销商和最终消费者提供一体化的全面服务和增值服务的同时, 与合作企业保持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二) 构建科学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国家应成立相关部门致力于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目前, 商业银行可以在实行存款实名制的基础上实现行际联网,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使银行在掌握相对真实的个人信用状况的前提下, 建立以信用卡为核心的消费信贷体系。

应借鉴国外先进的信用评估系统, 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定性评估, 还要运用量化技术和方法对客户风险进行衡量。

(三) 建立失信行为的惩罚机制

第一, 首先进行金融制裁, 对违约的个人, 银行不再继续贷款;第二, 结合社会信用制裁, 如其在购物时不能采用赊销的方式、终止其继续使用信用卡、在中心个人档案上作永久性记录、动用法律制裁;第三, 建立被惩罚人申诉机制;第四, 对诬告、诽谤者诉诸法律;第五,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四) 制定与汽车信贷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汽车消费信贷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个人, 但目前我国对个人消费信贷尚未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与之配套。根据国外发展消费信贷的经验, 健全的消费信贷法律法规体系, 对消费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现有这些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要求, 迫切需要尽快出台新的相关规定, 为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标准和行为规范, 重新树立市场行为规则。

(五) 改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

汽车消费贷款的隐性风险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环节, 各商业银行要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和联系, 争取在消费政策、中介服务、担保、抵押及抵押登记等诸多方面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如请车辆管理部门协助做好抵押车辆的管理工作, 禁止抵押期内的车辆过户转让、协助扣押违约车辆、为抵押物提供快捷的变现通道等。

(六) 改善传统的消费观念

在国内拓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最关键的是转变观念, 政府应采取措施引导消费者树立贷款消费的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居民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积蓄购物的消费习惯, 提倡贷款购物、积蓄还债的消费方式, 逐步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 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整个过程注入新的活力, 刺激消费需求, 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五、结论

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 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有力手段, 可以刺激居民的消费, 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优化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结构,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 我国目前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受种种原因的影响, 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国内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分析为主, 从我国个人汽车贷款的要素、模式、信贷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四方面展开, 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一些完善我国个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措施。主要结论如下:

(一) 构建多元化的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市场。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优势继续发展个人汽车消费信贷业务, 同时要积极扶持汽车金融公司的成长。

(二)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在拓宽信息来源的基础上, 建立可有效共享的个人信用网络及失信惩罚机制。

(三) 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改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 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杜平、张学昌.汽车融资租赁和汽车消费信贷比较分析[J].营销服务, 2007, 1.

[2]解倩.中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中外竞争[J].经济纵横, 2007, 1.

[3]Brent W.Ambrose.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the Automo-bile Loan Market[J].Finance Economies, 2008, 10.

[4]张玉恒.汽车消费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7, 3.

篇4:个人消费信贷市场空间广阔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一般可达60%左右。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将潜在购买力(潜在需求)变成现实购买力(有效需求),能够促进企业生产、投资规模扩大,有效地刺激总需求。另一方面住房、医疗、教育等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其长期以来的福利制度已开始向货币化转变,但市场价格较高,往往超出了普通居民的购买力。以这些领域为起点开展消费信贷,既能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又符合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个人消费信贷可以增加个人总效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000年6月,美国消费信贷占全部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重已超过50%。2001年我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达6990亿元,比上年增加2755亿元,比1997年末增加了6818亿元,增长了40倍,但消费信贷占银行贷款的比例也只占到6%。随着财富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增加个人效用,个人的融资需求将越来越大。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1)从需求角度看,我国个人或家庭的信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个人消费信贷未来的可开发性很强。目前我国个人金融产品供给有限,集中在住房和汽车消费贷款上,家电、装修、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尚待发掘出新的信贷品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还可以带动代理保险、代客理财、支付结算等中间业务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利润增长潜力。(2)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可以提高银行竞争力。随着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银行业竞争将会愈加激烈,金融产品高度的相似性和可模仿性更加剧了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刚刚起步的金融产品,利润率尚未被平均化,它的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空间和提高竞争力的手段。(3)从资产风险角度看,以个人资产为信用基础,风险远比公司业务的风险小。(4)从收益角度看,个人消费信贷虽然期限较长,但在目前商业银行寻找不到合适的贷款投向从而“惜贷”的情形下,是一项利率较高、收益稳定的资产。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尽管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意义重大,但是风险仍然存在。防范、控制风险同开拓市场一样,对于消费信贷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主要有:

1、偿债能力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与借款人收入状况的变化有直接关系,受客观因素影响大。借款人的全部收入是消费信贷的第一还款来源。借款人失业、所在行业不景气、工作单位经营效益差等因素使其收入减少,难以按期还款,将形成偿债能力风险。这种情况下尽管短期内信贷符合条件,但从长期来看第一还款来源不能得到保证。如果银行的贷前调查不够深入细致,对风险的预期不准确,这种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

2、道德风险。借款人有能力还本付息,但故意拖欠,从而损害贷款人利益,这种风险称为道德风险。其形成原因主要是:(1)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个人资信体系,银行难以对个人信用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2)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个人还款能力和意愿无法实时监控。(3)操作过程中的漏洞为产生道德风险创造了条件。(4)社会信用意识淡薄。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处罚措施,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个别借款人甚至借贷款套取银行资金,缺少还贷意愿。

3、抵押保证风险。目前大部分银行将抵押和保证保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即以所购住房、汽车等物品为抵押,同时由保险公司提供履约保险。前一情形下,抵押物贬值或损失后,借款人难以足额偿还贷款时会产生风险。住房、汽车、家电本身随使用时间的增长就会有损耗,也不能避免因意外事故造成损失。虽然在实际操作中银行要求借款人对抵押物也进行保险,但是仍存在保险理赔不足以偿还贷款、未投保“自燃险”等险种的情况。后一方式下,履约保险单中有许多免赔条款,并不能保证所有情况下保险公司都会对借款人违约造成的损失提供补偿,而且补偿也不是全额的。

4、管理风险。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任何一个环节的管理疏漏都会形成资产风险。监管层面上,我国目前关于个人消费信贷的法规较少,都是框架性的规定,主要有在国有商业银行试行的《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 》以及《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对除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开办汽车消费贷款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防范、控制风险的建议

——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资信评估体系,完善银行贷款客户筛选机制。人民银行在1999年下发的《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中已经要求各金融机构逐步建立信用登记制度,对每一位消费信贷客户建立个人档案,登录有关情况作为历史资料留存,并做好信用记录促进信息共享。但实际操作中多数商业银行未建立自己的信息网,谈不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共享信息。立法部门应尽快吸取国外经验,颁布实施《个人信用法》等法规,以法律形式对个人信用的记录、移交、个人档案管理、个人信用等级的披露和使用、个人信用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及行为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培养和提高公民的信用意识,对其信用行为起到制约作用。各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客观的个人资信评级体系。在了解客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客户道德品质记录、借贷历史、家庭状况、收入情况等信息,通过科学方法计量出的坏帐概率、风险指数,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价。

——有效落实抵押、保险。首先,严格审核抵押品是否符合我国《担保法》等有关法规要求、是否属于有效抵押,并按规定及时办理抵押登记,对签订的抵押合同进行公证,以确保抵押具有真实性、合法性和强制执行效力,并避免抵押人与借款人不一致等易引起纠纷的情况。其次,在履约保险和抵押物保险的签订过程中,尽量减少对银行不利的免赔条款,增加保险险种,并要求借款人及时续保,防止保险期限短于贷款期限,以真正有效地分散银行风险。再次,以所购住房、汽车等作抵押的,應对车辆及房屋正确估价,根据折旧率和风险损失概率确定合适的抵押率,以保证抵押物处置的收益不小于贷款额度。

——加强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大规模发展业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首先,从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严格审核申请材料的真实性,深入考察借款人真实偿债能力,通过提高效率而不是简化审查环节来推动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建立并有效落实贷后检查制度、风险分类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贷款用途、资产质量的监测;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对正常贷款也应定期联系了解情况等。其次,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市场、会计、计财、信审、风控各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有效制约,充分发挥其风险控制的作用。

篇5: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论文

[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时间短、速度快,这一特点使其存在很大的风险和隐患。借鉴发达国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宝贵的经验,分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具有代表性的风险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与管理的措施,意义重大。

[关键词]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国际借鉴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及风险特征

(一)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1.增长速度快;不同领域、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底,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已从的172亿元增加到3.3万亿元,是19的191.86倍。来年均增长90.8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7万亿元,一是比年年初就增加7147亿元,二是个人住房贷款占全部消费贷款的82%.从业务分布来看,大部分业务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带。

2.个人消费信贷方式比较单一。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最终消费品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方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银行信用卡消费占比较低。

3.个人消费信贷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有限,发展潜力大。在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消费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平均为30%-50%,其中,美国为70%,德国为60%,而我国截至到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个人消费贷款只有12%.4.个人消费信贷的进度缓慢。目前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品种比较少还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不同层次的需要。尽管目前个人消费信贷有所进展,但仍不理想。

除此之外,传统消费观念制约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消费观念方面,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百姓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理念,“量入为出”、“勤俭节约”,被誉为传统美德。这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信贷意向存在错位。因此,能否引导人们突破传统消费理念的约束,是消费信贷发展的关键。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特征1.信息缺失。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产生的一方面是由于信息缺失,当信息只有借款人自己知道,而银行并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的借款风险加大。则银行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当利率升高时,低风险的借款人不愿意借款,使得个人消费信贷很难发展。

2.国家的消费政策相对滞后。我国所提供的住房、汽车消费的政策环境严重滞后。个人申请此类贷款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抵押评估登记手续,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并且还需交纳各种颁证费、评估费、公证费、保险费等等。其手续繁杂、费税力度过大,势必损伤消费者的积极性。

3.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不够完善。目前商业银行缺乏对贷款前进行调查,没有有效监督检查的手段。当个人消费贷款业务达到一定业务量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经营部门往往不堪重负,最终造成管理没有重点,流于形式。

4.个人消费信贷立法滞后。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个人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个人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如《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存单小额抵押贷款办法》、《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等,这些管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均未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层次。

二、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形成原因

(一)银行自身管理体制薄弱从银行内部来看,一方面商业银行内部缺乏个人消费信贷方面的管理经验,而且相当一部分资料尚未上机管理,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另一方面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个人消费信贷的相关法律不健全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完整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各商业银行主要是依据《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经济合同法》以及一些人民银行出台的办法对个人消费信贷进行管理,其针对性不强,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

(三)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我国尚未建立起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个人及家庭的收入状况不透明。目前我国虽然开始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但是尚未建立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缺乏较好的调查个人资信的有效手段。

(四)抵押物变现难度大,费用高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分散,单笔贷款数额小,业务量大,操作环节多,交易成本高。当个人消费贷款中出现不良贷款时,由于我国商品交易二级市场还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将抵押品变现时,需经历重重环节,层层收费,造成商业银行物力、人力的耗费。

三、发达国家消费信贷风险管理借鉴发达国家从事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历史悠久,一般都针对本国不同时期个人消费信贷展开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仅以美国为例。

(一)对个人消费信贷入口严格管理在美国的金融环境下,美联商业银行和纽约商业银行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时,都十分重视利用信用局的个人信用历史资料,并通过对社会经济的宏观把握,结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基本要求,对消费信贷的申请和审批设定了一套严密、详细、可操作性强的标准程序,并按此程

序设计了一套标准电脑软件。当客户申请一笔消费贷款时,各营业网点只须按软件显示的要求输入有关信息,电脑系统会自动识别每一笔消费信贷是否应该发放。

(二)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监测消费信贷资产质量美联商业银行和纽约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部门都设有专门的团队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分析个人消费信贷的运行情况、近期个人消费信贷的损失预报。从中发现消费信贷的风险点和风险源和潜在客户。这种做法既保证了客户拓展的成功率,又将消费贷款的风险控制在可掌握的范围内。

(三)实行风险审核与风险组合对风险横向控制为有效控制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美联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部门设有专门的信贷风险审核组和信贷组合风险审核组。这些人负责每个月的分析宏观经济走向、跟踪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已有客户的信用变动情况和区域布局的合理性、审核客户的购买行为、现金流及贷款支付情况,同时进行消费信贷组合的压力测试。

(四)建立与培养信贷文化和风险控制文化美联商业银行认为,商业银行任何风险的控制不仅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也是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因此,美联商业银行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要明白其自身所赋予的.风险控制与防范职责。美联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要求任何部门、任何员工都必须将业务拓展、利润增长、股东价值最大化和风险控制与防范列为自己的神圣职责。

(五)严格掌握个人消费贷款的评估标准在评估中,密切关注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对贷款额度灵活操作。有效地运用政府提供的个人消费信贷担保制度处置抵押、担保品,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和处置力度,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损失。

四、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管理对策

(一)提高消费者收入水平及其偿债能力

1.提高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解决其偿债能力的关键。消费者偿债能力主要是消费者的个人财产。当消费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时,贷款人将行使抵押权,拍卖财产,偿还债务。个人财产越多,吸收风险的能力越强,对贷款人的保护程度越高。

2.改善收入分配制度,扩大中等收入的居民群体。居民收入不是孤立的,它不仅受制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也受制于特定的收入分配制度。只有中等收入的居民群体不断扩大,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才有基础。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消费者的不确定性预期。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信贷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可以节约每个人的保障性消费开支,增加用于一般性消费的开支;另一方面可以解除消费者参加消费信贷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

(二)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抑制风险个人信用制度是指国家监督、管理和保障个人信用活动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1.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信用登记制度是开展个人信用活动的基础。在国外,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或私人企业主发放个人贷款之前,都需要向有关机构查询该贷款者的资信情况,而提供这类服务的机构往往是专业的个人资信档案登记机构。

2.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资信评估制度是通过建立针对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级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资信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位客户的授信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个人信用监管制度。在个人信用体系中,应有一个监测机制,通过它,很快就可以查出居民的信用状况,当居民出现信用污点时,不仅在银行的监控机制上会对其做出反映,而且在个人信用记录方面也会有负面评价。这种负面评价对其入学、择业、提薪、升迁及使用信用消费等方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信用监督和维护机制会使人像爱惜自己的财富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

(三)建立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消费信贷法律体系。完备的个人信用法律体系是发展消费信贷的基本保证,我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对失信的法律惩罚力度。在当今社会完善公正的法律制度不但能保障社会的公平,而且还能提高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所以,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明确在市场经济中,失信的法律边界是什么,失信到什么程度将给予何种程度和形式的制裁。通过这种失信惩罚机制的设立,加大个人失信的成本,迫使其行为趋于守信。

2.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由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有赖于对消费者个人进行征信,并将大量处理过的个人信用数据加以公开和传播,因而必然涉及到消费者个人隐私权问题。消费者合法的信用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因而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信贷的需求。

(四)增加市场风险分散及转移的途径

1.保险。保险可以弥补由于消费者个人财产量和收入水平的有限而导致的风险吸收能力的不足,同样可以弥补由于个人消费者行为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大量风险。

2.担保。担保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化风险转移机制。在消费者不能按期偿还其债务时,担保人将承担其偿债义务,降低了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3.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的融资工具。通过推行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而有效地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众多的风险投资者,使信用风险在总量上得到控制。

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健全的法律规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周密完备的信用体系和适应个人消费信贷的商业保险制度等条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够成熟,但速度快,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变量。相信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规避风险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王丽丽,个人金融业务与法律风险控制[M],法律出版社,219-236

[2]李小安,信用规制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1-59

[3]邹浩,美国消费信用体系初探[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90-97

[4]李曙光,中国征信体系框架与发展模式[M],科学出版社,57-63

篇6:个人汽车消费信贷

内容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展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增加银行的收入,使银行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个人消费信贷也同其它的银行信贷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银行如果不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对其风险加以防范,不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风险,风险防范

当前,个人消费业务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业务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目前,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条件落后,有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上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一、商业银行中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受信人得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我国已经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但是,这6亿人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呢?他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又有多少了解呢?《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在参与的1805人中,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69.7%的人表示不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由此可见,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此,有效的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是银行利用贷记卡全面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顺利开展的保证。

(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内涵及其评估的必要性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建立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信用资料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个人信用评估的自动化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的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信用评估可以较精确的估计消费信贷的风险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拖欠和清偿。个人信用评估可以使贷款人更加精确的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扩大消费信贷的发放。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个人信用评估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估消费者的能力和还款意愿,识别信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管理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也即个人收入的波动幅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在收入水平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程度。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在运行初期,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致使潜在风险增大。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但整体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更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贷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同时在贷款发放上,重放轻管的问题相当突出。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发放后更是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上。有的是一些笼统的管理制度,内容泛泛,面面俱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管理客户的信贷员无法按部就班,致使有些贷款实际上长期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下。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性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即使有,也似乎存在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不少新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使得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银行执行债权成本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致使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当前城乡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呼唤我国消费信贷法尽快出台。

4、抵押物难以变现。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抵押物变现渠道窄、成本高,贷款担保往往形同虚设。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执行上的不规范,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存在,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损失。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产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5、盲目营销,无规划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不少员工为完成任务,盲目放贷,甚至自己使用贷款进行高风险投资或炒股。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6、信用文化培育不足,缺乏失信惩戒机制。

在发达国家信用文化十分发达,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失信者有相关的经济和劳动制裁,并使其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而受信者将获得经济上的便利和好处。在我国,由于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严重滞后,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被打破,新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十分淡薄,在司法上也缺乏相关的配合,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受到制约不大或者没有。

二、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识。

中华民族“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确是民族的美德,但现在的问题是要引导广大居民怎样把传统观念与改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客户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会稳步增长,要倡导广大客户从传统的消费观念走出来,克服“无债一身轻”的思维定势。特别是针对一些收入稳定的家庭,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积极引导他们敢于负债消费、超前消费。

(二)加强立法工作。

依据发达国家和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加强有关金融交易活动的立法,利用法律明确持卡人和银行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利用信用卡犯罪、违约的概念和范畴,明确违约的责任和处罚等,是保护持卡人和银行利益,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的根本保证。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关于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的法律有《高利贷法》、《贷款实情法》、《公正信用记账法》、《信贷机会均等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的规范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保险制度,以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才能保障社会制度健全、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

管理和约束信用行为,当然要以法律为准绳,但法律是一种强制工具,首先不能在违法范围之前产生作用,其次对道德问题无能为力,因此,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当积极培育全社会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

(四)建立完整的个人重要公开信息数据库。

公安、司法、税务、工商、银行等国家机构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及时对社会个人的违法及不良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在需要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出具有关机构的无不良记录证明或者可以到有关机构进行查询。以确保建立完整的个人重要公开信息数据库。

(五)完善银行内部业务运行模式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贷款质量效益。首先要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部运行程序、业务操作程序、员工行为规范,保证消费信贷业务顺利发展;其次要尽量减少消费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再次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率,做好成本费用与贷款收益的配比对应,使每个贷款品种收益情况一目了然;最后要做好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细分市场,使各项业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做到有所侧重。银行更应当改变以往以业务品种为标准纵向进行部门设立和业务管理的运行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客户代码将同一客户在本行的不同业务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银行不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而且在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会不断加深对客户的需求和资信状况的了解,银行不仅可以主动向资信良好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信用,而且可以根据客户的业务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风险工作。

(六)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提升服务整体形象。

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高度趋同性的特点,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极易于被模仿,要想从公众视线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引起客户高度关注的技巧,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必不可少。随着各行营销理念和品牌意识的逐渐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品牌运作和竞争日趋激烈,如工行推出的“幸福贷款”、农行在上海推出的“金钥匙”个人贷款套餐、中行的“理想人生”个人贷款、交行的“圆梦宝”、中信实业银行的“家家乐”等个人贷款品牌,都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市民的消费能力以及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有效营销,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形化、个性化,并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培植客户群体,提升银行的服务内涵和整体形象,从而实现品牌经营。

总之,个人信用防范风险不仅是金融机构的任务,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慧贤,《中国报刊杂志大全》,2009年12月。

2、王晓胄,《海南金融》,2006年第4期。

3、熊伟,《个人信贷风险的防范》,《财经报》,2009年7月。

4、张茂林

王飞,《论跟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风险与政策控制》,《经济研究导论》,2009年第13期

5、孙晓娟,《谈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标准化的建设问题》,《商业时代》,2009年 10期。

上一篇:阳新县韦源口中学简介下一篇:镇党委政府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