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古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赏析

2024-04-21

陶渊明古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赏析(通用5篇)

篇1:陶渊明古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赏析

【作品介绍】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原文】

篇2:陶渊明古诗《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词句注释

(1)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2)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3)君:指作者自己。

(4)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5)悠然:自得的样子。

(6)见:看见(读jiàn),动词。

(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8)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篇3:读《饮酒·结庐在人境》随想

诗的前四句用清丽淡雅的语言概括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与满足, 将诗人的生活志趣和人生态度和盘托出。“心远地自偏”, 作者在精神上、心灵深处, 已经对争名夺利的世界淡远、超脱、漠然, “心远”的天空澄明辽远。平淡纯美、质朴自然, 言约意丰。

中间四句写景状物, 诗人用平淡的叙述, 不假雕饰的语言, 摹画出一幅淡远幽雅的自然图景, 把主观情感的抒发承载于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

“诗言志”, 靠的是形象。形象是诗人审美理想的载体, 寄寓着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同物象会寄寓作者不同的情感, 甚至同一物象在不同诗人笔下甚或在同一诗人笔下, 也会因作者的处境、主观情感的不同而承载不同的情感。在历史长河中有相当一部分自然物被感情化为物象后, 具有稳定的承载意义, 此谓意象。陶渊明的大部分诗歌都采用了寄托和象征的艺术手法, 其笔下的鸟、菊花、松等, 都寄寓了其主观情绪, 展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他诗歌中的“南山”出现频率比较高, 诗人如此钟爱它, 不可能仅仅是实指一座山, 也应该有所寄托吧。通行的注释“南山”即庐山。沈从文的文章《“商山四皓”和“悠然见南山”》 (生前未发表) 则认为南山指“商山四皓”。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若“南山”是用“南山四皓”之典, 则更能恰当地表现作者的情感。南山四皓先是避乱远祸, 隐居商山, 后有出山辅政之举, 故陶渊明视其为圣贤。“南山”为虚, 是一种精神和象征, 就与作者的心境、追求和谐地融为一体, 营造出物我合一的艺术画面, 给人以浮想联翩的余地,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若把“南山”坐实为庐山, 就失去了原诗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作者在东篱采菊之时, “悠然”地“见南山”。这看似“悠然”的生活, 其实并不悠然、惬意。这里的“悠然”并非什么也没想, 而是有“真意”的, 这“真意”是什么?需在“南山”里追觅。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 官至大司马。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敬慕曾祖的功业, 年轻时就有“大济于苍生”之志, 把建功立业、光宗耀祖、重振家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他一次次出仕。但魏晋时期, 社会动乱, 政治黑暗。“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他, 不得不去危图安, 隐居田园。尽管田园幽静恬美, 生活闲适惬意, 在心灵与生活上, 找到了自己的栖止之所, 但在他的心灵深处依然跳动着建功立业、光耀门庭的思绪。想“大济于苍生”却又不愿屈从流俗, 想清高自守却又难舍济世情怀。陶渊明在仕与隐、美好的田园与丑恶的现实中徘徊、挣扎, 在“悠然”中追忆往事, 在温馨的夕阳中, 孤独与幻灭、失落与感伤油然而生。我们在品读陶渊明作品时, 觉得陶渊明在优美闲适的田园生活中, 该是多么悠闲惬意啊!但作者当时的孤独寂寞痛苦, 心灵的撕裂, 又有谁理解呢!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山林、夕阳、飞鸟、秋菊、东篱构成了一幅天然优美、自然静谧的田园图画, 作者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山气”是作者心中的一片澄明之气, 而“飞鸟”回归于此佳趣横生的“山气”中, 正暗示着人的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呼应共鸣, 浑然一体。而且飞鸟早出晚归, 远近觅食, 有困顿劳碌疲惫紧张, 也有安顿休息轻松愉悦, 该去则去, 该回则回, 一切顺其自然。那飞翔的鸟儿寄寓着作者渴望不拘世俗、自由自在的心灵!作者感受自然, 参悟人生, 豁然开朗:那份纤尘不染的至真性情才是自己的真正追求;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才是自己的真正归宿。诗人陶醉自然, 物我两忘, 人格获得了独立自由与发展, 痛苦不安的心灵在大自然中获得了宁静与慰藉。诗人似乎进入了一种神情恍惚、虚无缥缈之境, 与作者心目中若隐若现、若影若幻的“南山”, 共同传达出一种玄远、高渺、朦胧的老庄哲理, 令人咀嚼不已、回味无穷, 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篇4:随笔写作:结庐在人境

青云澹澹凝万里,凉风习习带青衣。

杂蔓萋萋盖芳庭,红粉殷殷含情意。

躬行荒径除杂芥,轻打玉露润香泥。

稗秕秽莽勤梳刈,蕙兰椒芷自澄明。

虽然是早上六点多,但天已经非常亮了。抬头看,蔚蓝的天布满了整齐又不划一的鳞状云,云朵边缘在朝阳的照射下显得特别亮,云缝之间透着蓝蓝的天。这被云朵隔开的蓝色线条们交叉相连,形成了一副网状图,有个不恰当的比喻:所谓天网恢恢。西边天空还有几颗寂寥的星没有退去,而天空越到东边越亮,直到一片白茫茫。空气微微温润,露珠还没有退去,早起的鸟儿已在看不见的枝头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正巧邻居的家的大公鸡一声明亮的啼叫,好个神清气爽!

拿起小铲子我就进了园子,趁太阳还没有出来,赶紧把园子里的杂草给除掉,图个凉快。园子中三分之二的地方种的是包菜,已经收了一茬,剩秃溜溜的菜根一个一个。我今早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菜根刨了,然后还有边上那小块豆荚地里的草给灭掉。地靠边的三分之一种着一畦密密的包谷,再等十来天半个月就可以收了。

说干就干,卷起袖子裤腿我就进了地,拿起锄头,对准菜根使劲刨下去,往回一拉,就把菜根刨翻过来了,弯下腰拿着菜根,在锄头上摔两摔,把上面的土磕下来,往地埂上一扔,一会功夫,我就给堆了一堆。园子不大,太阳刚在邻居家屋脊上露出脸来的时候我就给刨完了。

进屋歇了会,喝了口茶,我又朝着那块豆荚走去。真正的是个“草盛豆苗稀”,草长得既高又密,挨个铲过去怕把豆苗一起给铲了,没办法只好用手拔。拔草必须手紧贴地面,揪着草根才能连根拔起,要不然这些草草根那都有个节,一使劲就在节上断开,过些日子又会长出来。虽然是一小块,但光杂草我就丢了两筐,也把我累得够呛。一看豆苗,才稀稀拉拉不多几棵,收的豆荚还不够塞牙缝!真不如刚才挨个给铲了!抻下酸楚楚的腰,太阳也高了。

午后,和父亲一起来翻地,边翻边和父亲说闲话。父亲长得人高马大,一会就翻了大片,我这再怎么赶也差一截。父亲翻过的地整得平平的,连个大点的土疙瘩都没有,我弄得就高一块低一块,大块块的土疙瘩巍然屹立,还给我的手掌中磨了两个水泡,火辣辣的疼,只好带了副手套。“大,你的手上怎么不起泡?”“你是平时不拿铁锨这些东西,等磨出老茧来了、皮厚了,自然就不起了。”父亲让我翻过来后拿铁锨背把大点的土块拍碎,再平一平,很快我就掌握了要领,翻过的地跟父亲一样平整了。邻居打路边过,“呦!你这菜都已经收啦?!”父亲答“是啊,还不错!”“咱俩种的时候前后不差三天,怎么我的菜心都没长实你这就都收完了?”“那是你没有照应好,要多浇水,还要撒些化肥。”“哦,回去我弄弄。”听完我就想,还是父亲最能干。

转天一大早父亲就买来了菜苗,还是种包菜,菜苗上还带着露水呢!父亲给园子分垄,我蹲着栽菜苗,妹妹拎壶水,我栽一苗,妹妹就给上面浇点水,要不然这些苗是过不了中午的,我栽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妹妹浇的速度,妹妹也就放下水壶给我打下手递菜苗。我拿铲使劲插进地里,往上一推,铲背后的土就出来个缝,左手轻轻握菜根,插进地里,手是不能握菜心的,要不然就长不出菜心了,培好土,圈个小圈,中间低四周高,这样菜根底就能聚着水。中午父亲和妹妹去吃饭,我留下来把剩下的菜给种完。

下午一点多我终于弄完了,身上挺累,但看着地里一畦一畦整整齐齐的菜苗,我还是笑了。父亲下午又带来了些白菜籽和萝卜籽,要我点在地垄上。我高兴的接了过来,脚踏地垄两边,弯腰,退一步,右手捏三四粒菜籽插进地里,松手,这样就好了,总共种了五垄。都弄好以后该放水灌溉了,这事留给父亲,我舒舒服服的洗了个澡休息玩去了。

晚上居然下了场不大不小的雨,第二天更是感觉润润的。种下的那些菜苗已经缓过来了,多亏这场雨,瞧,菜心的叶子已经刺棱棱的指着天了,好雨知时节啊!只是菜地还没有完全被水浸透,剩下的留给我来灌溉。水流的很慢,看着也怪无聊的,一看太阳还早,何不把那花圃里的杂草给拔了呢!弟弟也来帮忙,刚下过雨的地里很湿,踩了我两脚泥,沉沉的,但土很松,草一下子就给连根拔出来了。又修剪修剪花枝,嗅一下,伸腰抬头望望那日渐葱郁的山,也过了把“悠然见南山”的瘾。太阳到中天的时候,草拔完了,水也浸到了。

十多天后菜苗叶子就已经长到巴掌大,垄上的萝卜白菜也有寸许高了。地里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绒绒的一层细草,又该除草了。这次我和外婆一起锄,我在前先拿锄头刨地,外婆在后拿小铲仔细的拍碎铺匀,再把杂草拣出来,有这样细致的一次清除,草再长出来就那么容易了,至少短期内不会再长。垄上的萝卜跟白菜也该匀匀了,一个窝里只能留一株,看着哪株最壮就留下来,其他的都拔掉。下午母亲也过来帮忙,看到那小块豆荚,说实在是划不来在留着,干脆喊来弟弟三下五除二就给拔了,弟弟翻地,母亲收拾平整,赶天黑的时候,就给里面改种上了芫荽。

第二天我便给那小块已经变成芫荽的地里浇水。拎来水管,放在地势高的那头,水便汩汩的流了。我一看怎么也得要两三个小时,干脆搬来躺椅,舒舒服服的躺在阴凉里,闭上眼,虫鸣声、鸟鸣声、风声、偶尔的犬吠、人声,睁开眼,树摇影动、万里碧空、慢悠悠的飘云、偶尔还有飞鸟飞过。家里的老狗趴在脚边,一动或是挪个身,它就懒懒的抬起眼看你一下,又倒头眯着了。看着白云一朵一朵,我也不知不觉眯着了。

再过了十来天,地边上那一畦玉米可以收了。掰玉米很好玩,手握粗实的棒子,一使劲,“咔嚓”就下来了,随身还带着把砍刀,玉米一掰,顺手把玉米树一砍。玉米收了一大堆,玉米树也捆了一大捆。这些玉米杆得收好,冬天晒干了要拿来烧炕,是不能横着放得,那样就会朽掉,到时就没得烧了,得竖着码好,柴房那一角一会就堆满了。下午就吃到了香喷喷的煮玉米,正巧有同学来家里玩,我还笑着逗他:“我知道你吃过玉米,但你肯定没吃过包谷,你更没吃过仙麦!”其实都是玉米地别称,结果把他还说得一愣一愣。吃不了的都送了亲朋,也让亲朋尝尝鲜。

吃完玉米就该刨那玉米根,刨完又该翻地,这次一天就全部搞定,隔天就全部种上了白菜。包菜也该施肥了,绿油油得一片,长得很是欢实,看得人心里也踏实。花圃里的月季们上次修剪以后又长了新枝,大朵大朵的开着花,看看天,看看地,想起一句诗特别应景:“结庐在人境,何似在人间”!

篇5: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写诗人之所为与所见,诗人所见乃”菊“,风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为诗人内心情致的物象;诗人所为乃是在自己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间见其高洁的情致.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见“:居心于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射出诗人超脱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闲心情.还有一种版本将”见“字写作”望“字,苏东坡认为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因为”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归隐山林.写出了诗人”悠然“所见之景,体现了诗人宁静恬淡的主观心境.这四句不仅写出了诗人无意见山,心与物遇而进入物我两忘的情态;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图境,把主体的情感化为客观的景物.难怪明人谢榛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

上一篇:读书节启动仪式园长讲话稿下一篇:小咪的二三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