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2024-04-10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通用11篇)

篇1: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新学科,“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很多专家和教师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何搞好课堂教学,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却涉及很少。

现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现代素质。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认为,采取以“激趣导入巧引任务—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展示作品交流评价—归纳小结拓展提高”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心得提出来,供大家批评和讨论。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容易被一些新奇和刺激所吸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则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激趣导入,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取如下方法导入:一是对比渲染,激发欲望。例如在讲解插入艺术字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份内容相同、形式不一样的海报(一份用艺术字,另一份没用艺术字修饰)让大家欣赏,说出自已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二是样例演示,激发动力。例如在讲解“画能长大的小树”一课时,让小海龟迅速画一棵长大的小树,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是怎么做到让小海龟这么快就画出了小树?三是直接提问,引发兴趣。例如在讲“美化获奖证书”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提出问题:你见过获奖证书吗?都有什么样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张 1

获奖证书?通过这些问题,会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实现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巧妙地引出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巧引任务”非常重要,它决定着一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巧引任务”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出的任务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只有对任务感兴趣才会主动的去学习,所以精心设置任务很关键。对于任务设置,通常应把握下列几点:

首先,任务设置的难度要适中。太难的任务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而太容易的任务又会让学生觉得没有吸引力。

其次,任务设置要有针对性。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逐一分散布置到各个任务中。

第三,任务设置要有层次性。我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按基本的任务、提高

导入新课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要给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在对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和初步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讲到“插入剪贴画”知识时,放手让学生尝试动手先插入一幅剪贴画到文档里,学生就会发现这幅剪贴画的大小不合适、位置不合适、剪贴画与文档内容不相符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针对性,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然有了主动参与和乐于继续探究的欲望。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实践创新锻炼的机会。

对于学生在前一环节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解决的潜力。特别是学生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一定要由他们自己来解决。比如上例中改变剪贴画大小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谁能帮助XX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并放手让学生示范操作,这样给其他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学 2 任务、拓展任务三个层次来设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生间的友谊。另外还可以通过组内交流,提出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找出解决的方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广播功能演示学习中的难点知识,重点提示操作方法。例如:让小海龟画旋转的风车,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图形,分析图形的结构,再动手进行编程设计。

在学生明确了任务、理清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后,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自主创作实践,完成任务。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创作实践的时间(最少15分钟)和空间(尽量不要去打断学生的创作思路)。此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根据任务设置的不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小组合作既要有形式上的合作,又要有内容上的合作,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既有任务,又有压力,促使他们向目标迈进。作为指导者,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立刻反思,并及时调控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我们所选取教学内容的不同,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应有所差别。总的说来,每一位教师都应立足本地、本校和本班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与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正所谓“教学有模,但无定式,贵在得法”。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紧紧围绕《纲要》要求培养具有学会学习、善于合作、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志向远大的具有现代信息素养的合格公民这一核心目标来开展教学。

篇2: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江西分宜一小严小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出它的单一性、滞后性.信息技术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主题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采集・交流・想象・评价

信息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环境和条件,对学习过程的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它不但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而且极大地拓宽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极大地拓展了学习者的认知领域。

在信息技术还未走进教育教学领域之前,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美术课都是采用“讲授示范、临摹练习”的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学生基本成了被动接受和“依照型”技能训练的工具,其独立性、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甚至遭到扼杀。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领域应用的发展,可供教师选择的媒体资源越来越丰富,使用也越来也方便,以环节化和协作化教学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的优势必将通过技术信息手段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优化设计、开发管理、评价过程”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想象创造”的能力。在这样的教学互动环节中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出了“采集・交流・想象・评价”小学美术教学模式。此模式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一种教学互动模式,使用方便,教学灵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它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本模式是一种环节式结构模式

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采集・ 搜集资料・发现美

这是课前准备阶段,是实施本模式的基础环节。

其中心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采集与课时有关的资料,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美。

让学生自己采集资料就是要培养学生搜取信息和发现美的能力。按课时要求,老师提前几天布置采集方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通过互联网以及校园网去采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自己认为最具有美感特征的资料存入自己的资源文件夹,网上不理想的,他们会到生活中去寻找,寻找到了以后拍成照片,再经过扫描进入电脑,成为资料。整个采集过程其实就是审美过程。因为从动态过程考察,学生审美感受是由直接感知审美对象而发生的。审美对象的形状、色彩、声音、光线、运动、空间变换等感性物质美的要素作用于学生,引起学生的直觉感知,但当某几个感性物质美的因素由于自身的排列组合,在学生头脑中引起整体性反映和学生原有的某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需要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审美能力。

第二个环节――交流・阅读资料・理解美

这是实施本模式的启导阶段。

其中心是:学生交流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老师启发导入,培养创造思维。

要求学生把自己存放资料的文件夹设置为共享,这样即缩小了学生浏览资料的范围,又缩短了在网上搜取资料的时间,为同学们学习赢得了时间也扩大了知识面。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阅读”到与课时有关的.共享资料。所谓阅读,一般指读书,而在美术教学中,可称之为“读画”。这里所指的阅读就是要求学生把共享的资料的布局、景物、构图、色彩等通通“阅读”一遍。通过“阅读”促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感受,并由感受深入理解,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作品的主题、创意、构图、色彩、表现形式等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增强群众意识,取长补短,在众多议论中达成共识,培养理解美的能力。教师则要帮助学生把对美已有的零星的感性认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理解美感产生的原因,启发引导他们发展想象思维,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第三个环节――想象・自行探究・创造美

这是实施本模式的提高环节。

其中心是:指导学生针对资料认真观察、讨论、自行探究和掌握创造美的方法、手段进行创作实践。

这一提高环节过程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加工处理信息、形成具有个性的创造方法的集中性思维过程,是知识创新的过程,是运用已获得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获得创造美的能力。因为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主体深入生活积累审美形象的原型,再由审美主体对积累起来的原型进行思维加工,在头脑里创造出新的审美对象,然后在审美知识和审美观点和指导下,借助与审美技能将头脑中的新的审美对象“外化”、“物质化”的一个整体阶段。

第四个环节――评价・欣赏评述・鉴赏美

这是本模式的重要环节。

其中心是:检验作品效果,总结创作经验。

这个环节的全过程是:

1、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是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把创作过程、创作意图、创作方法和手段一一告诉同学和老师。也是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自我感受、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决策并获得成功的自我总结。也是后面环节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很可能把一件构思新颖但表现效果不佳的作品说得一无是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是使学生学习多角度的欣赏和认识同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互相欣赏和互相评价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做法即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全面了解学生对同学作品的评价,又让学生学习到了别人的学习经验和创作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培养鉴赏美能力。

3、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评价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以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和甄别与选拔功能。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不脱离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学生作品。可以采取总结性评价;延时性评价;隔日性评价;下一课时评价。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创造经验,提出今后努力方向,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延时性评价:在学生针对自己作品的不足提出修改方案后及时给予肯定。隔日性评价:在学生感到自己的作品不比别人好的情况下,提出重画,第二天交作业。老师要给予时间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下一课时评价:有的学生好胜心特别强,总是想比别人画得更好,而一时三刻又画不完,他就会提出来“下一课时交行不行?”老师也要维护同学的这种好胜心。

篇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实际上是由“The Flipped Class Model”所翻译过来的, 全名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未使用任何高科技技术, 其只是重构了原本的教学流程, 即老师在课前会先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录制下来放到网络上提供给学生预习, 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找到学习的盲点, 以便于后续的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和学习, 又或者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其在线录制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加以应用。这种利用信息技术融合老师教学的新型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1]。

二、“翻转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 学生于课后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复习, 因为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完全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基础、进度以及需求。尤其是对于小学课堂而言, 学生正处于一种比较好动的年龄, 在课上往往很难专一地听老师进行授课, 很容易遗漏知识点而导致无法熟练地掌握。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 计算机已普及到许多家庭, 学生们很小便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而“翻转课堂”则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老师通过制作视频给学生提前预习, 再经过课上的讲授, 课后做习题巩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完全熟练地掌握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各个学生充分地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学习, 同时还可以反复地看视频进行学习, 及时地解决问题[2]。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的, 因此, 老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制作视频需精良。

笔者认为, 老师在制作教学视频时可以使用较为活泼的语言以便和学生进行互动, 因为小学老师所面对的是较为活泼好动的小学生, 如果教学视频过于沉闷、死板, 学生会很快就没了看下去的兴趣。因此, 老师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完成“翻转课堂”模式所要求的即老师须在课前提供相关的知识点视频以及知识素材并且老师必须在视频中将知识重点讲透彻, 还需要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视频上。因此, 可以将信息技术分工制作每一个视频的环节, 从而形成整个视频。由于翻转课堂所需录制的课堂学习视频设计到视频的拍摄与录制、剪辑等相关技术, 这对老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技术有了更多的要求。

2. 引导学生课前深入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自律性不高, 且容易分散注意力, 因此对于老师所提供的学习视频很容易有厌倦的心理。因此学校可以安排相关的课前学习到课上, 即在老师上课前提供一节信息技术课给学生通过视频进行自主预习, 在第二节课由老师授课, 指导学生们解决在自主预习之后所记下的相关的问题与困难。需注意的是, 这里指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 即学生通过深入的学习与思考之后所提出的无法与同学相互间解决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让课堂上的讨论与指导达到一定的效果[3]。

3. 老师的精准引导及总结。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之后, 其思维很多时候会停留在一定的层面上而难以继续深入。事实上这也是由于很多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对知识点进行充分地了解与准备, 这些问题对于老师的相关能力例如引导能力、启发能力、互动能力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有限的时间里, 老师必须能够精准地对学生们的大致问题对其耐心地引导、解决。同时, 在课后老师还必须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以及课后相关内容的总结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供学生们课后进行复习。同时, 老师应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网络上的交流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及建议, 不仅利于学生们掌握知识点, 同时也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及时地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改变着教学流程, 更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通过国外的实验数据表明, 翻转课堂的价值确实很大, 但是若要本土化, 所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比如数字技术的鸿沟, 不是很多的地方都可以用到电脑, 不能享受技术带来的方便, 这无疑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教育技术能力。翻转课堂的思想很好, 但是无论从实施还是从效果来看, 我们都不能急功近利, 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找到一条适合于我们实际情况的道路。前景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只要是有益于学生的发展的方法都值得一试。

参考文献

[1]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 (08) :39.

[2]陈怡, 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02) :102.

篇4: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自我国大力推进新课标教学以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符合新课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重构了常规教学的流程,在以信息技术资源为教学支持的前提下,突显学生教学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对我国教育模式改革十分必要。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得到广泛覆盖,由于小学生地域、家庭环境的不同,以致信息技术的基础与使用经验存在一定差异,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大多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内容冗杂、繁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积极性。为改变传统以讲练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作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时代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重新审视常规的教学形式,基于现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科学教学,翻转了学生学习任务,全面调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动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在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学生在上课前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进行多渠道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需求,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必影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教师以学生为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根本上颠覆了以往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发生较大变化,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时,在正式上课前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精心设计此次课堂教学的流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小学生学习难懂点进行预设,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其中设置教学内容的测设题,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与实际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对教学计划进行随时调整,充分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教学视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以教师为小学生提供导学资料为主要教学环节,学生根据导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实行辅助学习的职能,教师利用视频作为导学资料,通过视频画面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了解与探索,视频资料的教学内容丰富且易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枯燥性与乏味性,较常规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导学资料的有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学生课堂预习环节已不再是了解本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在观看导读资料后,学生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教师则以学生问题为引导进入课堂的正式教学,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解决学生之前存在的问题,必要时再运用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

(三)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调查显示,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可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模式教师采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课堂形式,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到计算机的服务器,在实际教学时引导学生观看与操作同时进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学生自身能力良莠不齐,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存在一定差异,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并独立运用计算机技能,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到教学视频中,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在评价中精确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所在,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提倡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使学生在师生良性的互动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突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流程,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同时,全面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为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荣,付婷婷,孙站英.翻转课堂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3):40-41.

[2]李梦.“翻转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2015,04(1):73-77.

[3]张妍,李云文.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4,10(11):45-47.

篇5: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造就国家需要的大批信息技术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学科近几年已走进中小学的课堂。作为从事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我们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积极探究适合这门学科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任务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学科是近几年新兴的学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学会基本操作技能,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应以实践性教学为龙头,老师如果只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会流于空洞说教,达不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而任务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思维积极参与的、观念与行动相统一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的、能促进个体多方面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符合青少年学生童真、稚气、活泼、好动、喜爱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天性,又与信息技术学科实践性极强的特点相适应。经过几年教学实践,我发现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任务教学模式,合理地引用任务教学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开发智力,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使他们走上社会能学以致用,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

一、信息技术学科任务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制定教学计划要全盘考虑,分步实施,每节课的教案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将培养学生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的活动课堂相统一,将任务教学模式内容、任务教学模式手段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相统一。不能片面地追求内容的华丽和形式的多样而脱离主题,也不能盲目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脱离教学目标,这都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

(二)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要有针对性

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兴趣选择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设计时要针对:

1、学生的兴趣。任务内容新鲜活泼、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能促进学生求智、求发展,而使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2、难度适中。任务内容太难学生会望而生畏,任务内容简单学生会觉得无聊而兴趣低落,也达不到预期目标。设计的任务要尽量让少数优等生通过苦思冥想能自个解决,而极大多数的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也能过关,总之任务中要强调学生都要经历自身的实践,经受一定的挫折和磨难,自己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有利于任务教学取得好效果。

二、信息技术课程任务教学模式的实施

1、信息技术课任务教学模式前期准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上机前老师与学生双方要共同进行活动任务的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本有关章节,明确操作目标,指导学生把操作过程要探究的内容,采用何种方法手段进行设计并写成学件。老师对该课程要统筹安排,每节课前对活动的进行要做到心中有数,为此老师在每节课前要预先操作对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以便确定教学内容中哪些需要老师演示、辅导,应采取什么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又如何去评价和总结教学活动。

下面以“WINDOWS 98的桌面背景设置“为例来说明,教学前老师要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学件,学件要反应主题,层层深入。学件中任务这样给出的:

(1)、启动控制面板有几种方式?并一一尝试。

(2)、什么叫桌面?什么是桌面背景?试着将WINDOWS自身携带的CLOUDS文件设置为背景。

(3)、将D:BMPASUN.BMP位图文件设置为背景,硬盘中的任意图片你能设为桌面背景吗?

(4)、将INTERNET中的任一图片设置为背景。

2、任务教学模式过程

上机操作前老师要有激情地给出精练有趣的导入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及目的要求,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再引导学生按照学件的要求在多媒体电脑上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开放思想,大胆地让他们自己去干,学生可以单个人操作,也可几个人一组相互讨论,分析直至解决问题,也可遇到问题时再请教其他同学。为了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可放轻音乐,也可随时走动去讨论问题。由于在这种环境中能让多种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经过长期这样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的摸索和实地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针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老师可采取以下方法:

(1)、学生经过努力能解决的,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解决。(2)、普遍出现的问题可以分组讨论来解决。

(3)、部分同学有困难的,老师可指定几位优等生给他们指点,以求共同过关。

(4)、特别难的学生解决不了问题,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演示,关键处给予适当点拨。对待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老师不能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更不能指责他们,而应耐心地帮助他们,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信力,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于上面的操作题,老师可让学生在电脑上操作10分钟,再让学生停下一起来落实操作题,对于(1)及(2)两题,可让学生先讨论1到2达分钟,请个别学生回答,再让其它学生补充。对于(3)题可让会做的学生上台操作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给大家看。对于(4)老师可根据情况沿用(3)题的方法,或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关键处老师给予点拨。对于学生的回答或演示操作老师要及时评价,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犯各种错误,只要及时纠正就行了。

3、注意反馈信息

在开展任务教学模式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尽量当场解决,减少负面影响,同时要培养学生善于从自己的体验中获得内部的反馈信息,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老师要及时地批改学生上交的操作报告。把学生各种渠道反馈的各种信息汇总、分析,改进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任务教学的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引进了任务教学模式的做法,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及知识的系统性,推理的严密性和解答的准确性等,而任务驱动课则以知识的应用为主,强调解决问题的开放性、自主性、技巧性,同时,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也具有综合性。如何有机地结合两者的优点,建立一种新型的初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特色。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国家教育部

《中小学课堂素质教育》

延安人民出版社 《计算机学习教程》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篇6: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日后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教师要能通过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本文将对创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篇7: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乡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中学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而且信息技术是对于我们乡村中学来说一门年轻的课程,在学生的眼中还是一门副科,但它对未来社会的作用却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俨然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门课程它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如何教好这门课,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和发展,而普通的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地信息技术教学,必须以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指导,研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质教育

【正文】

一、创设情境,重视起始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乡村初中学生一般都有这样的心理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特别是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科本身的趣味性,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同时形象的比喻,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便学会了。所以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力。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思想和探究式学习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促进学习

者成为会求知、会实践、会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而且在各种课堂教学方法上,探究式教学已成为科学教育的主流,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整堂课以发展学生探索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主动学习的过程。而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学习主题,通过主动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实验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一般包括四个环节:(1)明确地提出问题。(2)自主地采集信息。(3)创造性地形成解释。(4)展开交互性评价与结论检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的束缚,使学生产生一种真正是在探索和发现的心理。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实际参与中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不断开发和增加想像力、创造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演示结合实践

在课堂上,教师免不了要进行讲解和点评。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利用电子教室的“教师演示”功能,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当然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一堂课的内容可以一次讲完,也可以分几次进行,讲完一个问题就让学生上机实践,等他们掌握以后再讲下一个知识点。尽量精讲、少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腾给学生去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同时,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的时候,教师应亲自巡视指导,做到所学知识能够随学、随练、随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解答。

四、分组学习

对于较复杂或是较难的学习任务,我们往往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完成的学习模式。每个班我都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另一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当然遇到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协助解决。每次课结束前我都会评出“优秀小组长”、“优秀合作小组”等,使学生能够体验多层面的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荣誉感和班集体的凝聚力。使得班的学风和班风

有明显的提高效果。

五、学生示范

教师的示范在计算机教学中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操作示范对全体学生的学习更有推动和促进作用。每节课上,我都会预留充分的时间,利用电子教室的“学生演示”功能,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由学生来讲解任务完成的过程,教师在旁适时提出表扬和鼓励。这不仅会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得学生与学生直接对话,使得课堂气氛更加和蔼。同时也给某本分同学起到纠正的方法。这使得课堂效果大大提高。

六、采用任务驱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任务驱动法”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逐步提高能力,实现学习目标。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即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在前面精心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完范例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操作练习实践,然后根据他们的练习结果,适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讲解。比如,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我先给他们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版式精美的“教师节贺卡”,其中包括了图片的典型格式应用、图片作为背景及各种文字环绕方式。如我所愿,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对于我补充的内容,他们也掌握的既快又牢固。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气氛,使得学生在快乐学习、轻松学习。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学习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取得成功时,就能爆发思维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为整个课堂增添了亮丽精彩的一笔!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的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阵地,已经愈来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指导下,立足本地、本校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探索各种合理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这也更要求我们不断地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实践、创新,设计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3

篇8: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 翻转课堂”模式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网络得到广泛覆盖, 由于小学生地域、家庭环境的不同, 以致信息技术的基础与使用经验存在一定差异, 常规的信息技术课堂大多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学内容冗杂、繁多, 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积极性。 为改变传统以讲练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作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新时代教学目标的实际需求, 重新审视常规的教学形式, 基于现阶段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科学教学, 翻转了学生学习任务, 全面调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动性,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在教学应用与实践中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 学生在上课前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进行多渠道的学习, 进一步培养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 进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教师产生良好的互动, 通过教师的引导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中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需求, 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 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小学生自身学习能力有限,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若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势必影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一) 教师以学生为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与常规的教学模式相比“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根本上颠覆了以往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发生较大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采用“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时, 在正式上课前应提前做好充分的备课, 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 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精心设计此次课堂教学的流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小学生学习难懂点进行预设, 制作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在其中设置教学内容的测设题,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有利于学生扎实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与实际运用。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水平的不同对教学计划进行随时调整, 充分体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 二) 利用教学视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 翻转课堂”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应用中, 以教师为小学生提供导学资料为主要教学环节, 学生根据导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实行辅助学习的职能, 教师利用视频作为导学资料, 通过视频画面吸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了解与探索, 视频资料的教学内容丰富且易于学生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具有枯燥性与乏味性, 较常规教学模式相比“ 翻转课堂”导学资料的有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 学生课堂预习环节已不再是了解本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在观看导读资料后, 学生会对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 教师则以学生问题为引导进入课堂的正式教学, 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解决学生之前存在的问题, 必要时再运用相关教学视频, 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学习计算机操作。

( 三) 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调查显示,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 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可大幅度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翻转课堂”模式教师采用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课堂形式, 教师将学习资料上传到计算机的服务器, 在实际教学时引导学生观看与操作同时进行,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于学生自身能力良莠不齐, 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会存在一定差异, 通过视频教学的形式并不能让学生完全掌握并独立运用计算机技能, 对于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 进一步帮助其完成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到教学视频中,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会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在评价中精确引导学生认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所在, 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 提倡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 使学生在师生良性的互动中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突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综上所述“, 翻转课堂” 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流程, 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有一定推动作用。“ 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同时, 全面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 为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计算机逐步被应用到传统的小学课堂中, 推动我国基础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创新。为顺应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要求, 我国在小学阶段开设独立的信息技术课程, 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参考文献

[1]国荣, 付婷婷, 孙站英.翻转课堂助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11 (3) :40-41.

[2]李梦.“翻转课堂”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数字教育, 2015, 04 (1) :73-77.

篇9: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建词】信息技术;问题引导;合作互助;教学模式

“问题引导,合作互助”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导入新课——问题引导,合作互助——成果展示,质疑释疑——拓展练习——课堂小结”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一堂课里,好的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兴奋的态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例如:在《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中,通过创设情境(1)在节日到来时,大家想不想把自己的祝福送给同学、朋友、父母等一些人?今天老师也有个祝福礼物要送给大家(欣赏动画)。(2)大家都想要吧,但我怎么送给你们呢(播放邮件传送的动画)?学生讨论传统邮件与电子邮件的区别。所以我这个礼物通过哪种方式送给你们呢?点题:申请电子邮箱。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为下面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问题引导,合作互助

合作互助(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实践。我校机房用的是龙芯电脑,第一次上《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时,发现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这是一堂网络课,学校的局域网对外是使用的是同一个IP地址,如果集体在某一网站申请电子邮箱,会由于因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时间段申请的人很多,造成速度较慢的学生几乎就申请不到了,不管你再怎么努力到最后都显示为“您的邮箱申请没有通过”。本课为了避免此问题,提高学生的申请成功率,所以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去不同的网上电子邮局申请。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E-mail地址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含义,让学生认识了电子邮箱。要想收到老师的礼物,同学们自己就要拥有一个电子邮箱。教师通过提出任务: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网上“邮箱”。从而引导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获得知识,那么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会学知识了。随着学生学习学法和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其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其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小组合作互助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所以学生的合作探究至关重要。

三、成果展示和释疑解疑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进行课堂展示,把他们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样还调动了中等生和差等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有些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适当帮助和指导,及时的对小组的表现作出评价,以激起学生参与表达的愿望和集体荣誉感。最后评出优胜组,给予表扬,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与合作的快乐,激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合作探究信息技术问题的兴趣。

四、拓展练习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检验其学习效果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学生是否能将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以实际运用。在学习《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时,我除了让学生们学会一种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外,还提出要求用同样的方法试着申请126、163、QQ、新浪、雅虎邮箱等。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看似“小”,实则内涵很深。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加挖掘,充分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发挥学生小结的主动性,灵活把握课堂小结的时机,必将使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锦上添花”。

六、开展小组合作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1)组建合作小组,培养得力的组长。组建2——3人为一组的合作小组,这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诸多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

(2)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倾听他人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学会交流与合作。

(3)要使得学习合作有效,必须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责任相合。当合作小组达到规定的目标时,必须给予小组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使小组成员感到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绩。要使所有的成员都有取得进步的机会,否则极有可能产生责任扩散和“搭便车”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与理论并行的课程,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个细节。当然,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互助教学的优势,教师还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做好工作,如:关注组队的技巧;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提问的技巧;学生兴趣点的激发;师生关系的处理等多方面还需进行探讨。总之,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这样,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新课程怎样教——教学艺术与实践》吴效锋主编沈阳出版社2003/05

[3]《让课堂“活”起来——浅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中国农村教育 200609

篇10: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创新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深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要考虑到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工作需要打下深厚的基础,又要兼顾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可接受的知识限度。如何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已经成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正是基于此,探讨了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性的改革对策。

关键字: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性改革与对策

引言: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集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应用能力的综合性学科,在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挥着极大的便利性。以往考虑到信息技术的难度系数,只在初中,高中,大学开设了这门课,而近些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在小学阶段得到普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是为了适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其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掌握住信息技术操作的主要模块,包括Word文字处理,PowerPoint 的制作,媒体播放器等章节的技能性知识,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基础。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的今天,进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

1.创新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授课前,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展开。只有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才能学会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达到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明确自己的教学任务,合理布置课上练习的任务以及课下巩固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的过渡。

作为一线的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灌输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进行Word文字处理这章节的学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课下任务,引导学生将课上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指导转化自己的技能。我给学生假设了一个情景,假如自己生病,试着给老师用word文字写一封请假条,并对文字、格式做了要求。这次作业不仅教会了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把课上教师传授的知识转化自身具备的技

能,小学信息技术要以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任务,信息技术的学习,就是为了增加生活的便捷性,如果与社会实践脱离,信息化技术教学则毫无意义。

2.小班授课课堂模式

现在由于各个小学的信息化设备的不完善和信息技术教师的缺乏,导致很多信息技术课程都是大规模的课堂教学,课堂秩序难以维护,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无法把握每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更没有办法做到一对一的解决学生的困惑,手把手的指导,严重限制了每个学生的信息化技术的掌握。所以,小学信息化技术的课堂要控制学生的数量,确保每位小学生在上完一节信息化技术课都能有所收获,保障信息化技术教学的质量。

我在小学任教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我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争取做到分批次上课,按照学号分成单双数教学,这样教学的学生就从之前的大批量便成为小班次。在教学时候我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有什么问题争取当堂解决,避免学生之后的问题的累积。适当的增加教学内容,学生在亲自操作中的问题也能被很快的解决。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生的规模要有所控制,避免出现超大容量的课堂教学,这样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是一个问题。小班授课课堂模式的开创,将大大改善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满堂灌”的现象,小班授课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在竞争中合作达到共赢。

3.灵活运用情景导入模式

情景导入模式是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技术设施达到自己的预设情景的目的,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在授课的过程当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的教学特点,仅仅依靠概念性的讲解,只会增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必要的时候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程序步骤进行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魅力所在。

比如在针对PowerPoint这章节的学习时,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幻灯片制作的重要作用,特地从语文老师那里拷了一份《皇帝的新装》这课的PPT进行放映,紧接导入介绍本课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并且利用幻灯片清晰细致的展示并讲解了PowerPoint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认识各个要素的用途和

操作方法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出PPT.情境导入模式能够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操作产生兴趣,进而发挥主动性,愿意学习相关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结语:要想落实小学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初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教师就要锐意进取,大胆的创新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提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水平。

篇11: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实验工作总结

焦作市山阳区塔南路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方案的执行与落实

(一)实验目标的确立

2002年9月,《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研究》课题作为省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子课题在省电教馆作为批准立项后,我校开展了此项实验。

实验之初,学校课题组在对学校的作文批改现状进行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研究实验方案》,加强对实验的指导。方案确定了实验目标,即:

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创造精神以及收集、整理、运用信息能力,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理念,以《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年级段习作的要求为依据,以培养习作批改小老师为核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兴趣小组为基础,以语文教师的密切指导为保障,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目标,探索信息环境下多种多样且行之有效的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吴奋海负责本课题的总体规划、管理,肖方方、梅素霞、徐净馨分管课题资料文献、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工作,以张梅艳、柳莉萍为重点实验教师,徐冬芸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我校接受市教研室王思明老师的建议,吸收了一至六年级的师生参加,课题实验在全校全面开展。

(二)研究过程的实施

学校课题组,按照方案的要求,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方面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了认真地培训,然后展开了有序的实验工作。

实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2年9月——2003年8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探索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5年7月)将信息技术同习作批改实验密切结合,培养小学生运用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探索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

第一阶段的实验过程如下:

1.培养小老师,奠定习作批改实验的基础。(1)

挑选和确定习作批改小老师。

按照实验方案的要求,学校课题组确定柳丽萍和张梅艳为主要实验教师,六一班和五四班为主要实验班级。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全部参加实验。学校课题组和语文教师研究,挑选喜爱习作、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作为习作批改小老师。根据我校班额人数(每班平均近90人),低年级段每班确定八名,中年级段每班确定十六名,高年级段每班确定三十二名。学校课题组为每班的小老师建立了档案。在实验中,吸收了一、二年级的师生参加,这样从低年级抓起,分阶段、循序渐进,又做到了全面整体推进。

(2)培训习作批改小老师。

被确定下来的小老师都是各班习作方面的佼佼者,但他们的批改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个性品质也有很大差异,很必要对他们进行实验前的培训。

首先,是激发小老师的批改兴趣,培养良好的批改习惯和个性品质。学校课题组要求全体实验教师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多样的激励方法,调动小老师的批改积极性,培养小老师高度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在批改时要尊重同学的习作,要求统一用红色的钢笔批改,在习作固定的地方作批语和评语等。习作批改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实验教师建立了评选“优秀批改小老师”和“优秀评讲小老师”制度,定期评选“优秀批改小老师”和“优秀评讲小老师”,以此来肯定小老师的辛勤劳动,激励小老师在习作批改实验中不怕困难,持之以恒。

其次,是使小老师明确批改的范围和具体内容。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学校课题组要求实验教师坚持指导学生准确把握各年级段小老师批改的范围和内容。低年级段教师主要指导小老师批改学生作业中写错的拼音、生字;中年级段教师指导小老师批改学生习作中字、词、句方面的内容;高年级段教师指导小老师批改学生习作中字、词、句及标点等内容。第三,修改符号的规范运用培训。学校课题组制定了《塔南路小学小学生批改符号使用说明》,每位实验教师、每位小老师人手一份,按要求分低、中、高阶段不同的训练重点参照使用。

第四,运用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学校把六一班和五四班每周两节的信息技术教育课充分利用起来,重点对习作批改小老师加强了文字处理、上网查询等知识的培训。

2.多渠道探索,构建多级实验操作保障体系。

第一级是课内。实验开展以来,我校以课堂作文教学为中心,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在王思明老师的指导下实施“信息环境下作文六步课堂教学模式”。(1)教师指导20分钟,首要任务是通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手段激发习作兴趣,激活思维,拓宽思路。(2)学生利用计算机习作40分钟,让学生独立习作,这是教师尽量使教室保持安静,不打扰学生的思路,并严格训练学生40分钟完成习作。(3)独立运用计算机修改20分钟。(4)师生利用网络评讲30分钟,评价要求有针对性,整体、个别,优点、不足兼顾;要适度,不拔高要求;要鼓励个性作文;要师生共同参与;要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5)通过网络自由赏析10分钟。(6)利用计算机加强练写40分钟,可写相同题材,也可换题材练习。双周作文课,第一周完成1、2、3步,第二周完成4、5、6步。为了使“小老师习作批改指导活动”落到实处,我们非常重视“讲评”这一环节的指导。在30分钟的讲评时间中,教师和小老师以及全班同学在多项、互动的交流中,针对习作情况、习作批改情况,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六步作文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课堂作文实践活动,把课堂习作时间最大程度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习作活动的主体。

第二级是课外。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后,是我校固定的一个小时的习作批改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实验教师有的放矢地指导小老师进行习作批改活动。

从批改任务的分工上看,低年级段的小老师只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批改符号指出学生作业中写错的拼音、生字,并能订正过来,逐步提高批改的正确率;中年级段的小老师重点批改错别字、运用不当的词语或不通顺的句子,并能提出修改意见;高年级段的小老师则增加标点符号的批改。在习作批改活动中,实验教师还根据小老师的能力差异安排他们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一般的小老师,只要求他们完成计划内的批改任务,而对能力较强的小老师,则给他们加担子,适当增加批改的篇数,适当放手让他们批改一些主观性的内容。如:中年级的小老师,可增加评改优美词语、优美句的内容;高年级的小老师,则增加评改选材、优美段落等内容。这样做,照顾到小老师的个体差异,关注和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促其主动发展。

从形式上,我们一般采取各班组织小老师自改、教师和小老师合改、家长代表参与批改、运用多媒体批改、计算机网络批改等形式。

第三级是在校内。为了给学生更多地展示机会,学校要求每班在教室里创办了习作园地,定期展示本班学生的优秀习作、小老师批改的学生习作;学校的习作长廊分给各个班级,定期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作文手抄报、小老师批改的学生习作、学生和小老师参加习作批改实验的心得体会、家长代表参与习作批改的感受等;学校大队部成立了“红领巾专栏”,选播各班的优秀习作,并实行积分和颁发班级创新流动红旗制度。课题实验组对这些活动进行检查、评比,评比结果和评选优秀班集体挂钩。

第四级是校外。学校定期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向各级作文教学评比活动选送实验教师的实验体会、实验论文、习作指导教案、习作评讲教案、习作批改实验方面的下水文、实验教师和习作批改小老师合作评改的学生优秀习作等。实验教师还组织学生向《焦作日报》、《小学生拼音报》、《小学生读写报》、《关心下一代报》等报社投寄优秀习作、学生和小老师习作批改心得体会、小老师评改的学生习作实例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作文实践的机会,同时积累了实验成果。

(三)课题实验变更情况

2004年6月,省电教馆总课题组对此课题进行了中期评估检查,认为实验确有成效,同时建议缩小范围,找突破点,调整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只把实验重点确定在习作批改方面,的确太狭窄,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计算机操作能力有限,在上机进行作文修改时,由于没能解决上机修改符号运用的问题,经常是费时、费力、效果差。为了避免作文实验走入死胡同,鉴于学校在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课题组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研究变更情况:课题名称由《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生习作批改的方式方法研究》更改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研究内容调整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加强多媒体作文教学和学生网络习作的指导。由于实验学生升级毕业的变动,重点实验学生也有所变动。但实验保持了不间断性。实验计划2006年4月完成。调整后的课题实验,使实验师生都感到得心应手,为实验工作开辟了更为宽泛的领域和实践的渠道,使《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研究》得以顺利实施。

二、研究条件的保证

(一)设备、资源:

学校图书室拥有数百册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书籍供课题组使用,每年学校都新购置有关教育科研理论的书籍。课题组拥有4台课题实验教师专用计算机、一个拥有20台计算机的电子备课室和两个微机教室以及教育宽带网,一千多套教学软件、教学素材库供师生使用。每学期要新购教育教学软件,研究资料充足。

(二)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吴奋海校长,一直从事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对于本课题的实验给予最大的理论指导和物质支持。课题组成员中均是小学高级教师,肖方方是河南省学科带头人,曾长期参与“愉快教学”、“小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启发-探究式教学法”等焦作市重点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梅素霞是省级骨干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徐净馨是省级教育教学专家,曾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张梅艳等三位实验教师均是焦作市骨干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

(三)经费: 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给予课题全面的支持,按计划为课题研究提供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课题实验公开课、录像课、座谈会、光盘资料等所有费用。

三、课题成果

学校课题组对实验过程和参加作文教学实验的学生、教师进行了具体、认真地考察,结果表明,研究实验已初见成效:

(一)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二)探索了多种多样的习作批改方式方法和作文教学评价途径。

(三)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习作兴趣。

(四)习作批改小老师具有了一定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赏能力,小老师批改习作的正确率逐步提高,一些小老师还创造性地设计了富有个性、激励性的批语评语。

(五)学生自觉批改习作的习惯正在形成。

(六)习作批改实验使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批改工作量。在习作批改活动中,小老师批改一篇习作约为教师节省4分钟,全校班额平均87人,可为全体语文教师节约124.7小时。事实表明,作文实验正在逐步实现为教师减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

(七)促进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提高。教师通过实验,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2002年10月以来,教师的190多篇习作批改实验下水文、征文在省、市、区级大赛中获奖;实验教师中有60余人次在省、市、区级各类作文优质课以及作文论文评比中获奖。塔南路小学被市教育局命名为“作文实验基地”。

(八)创办了学校作文网站。

四、存在问题及措施

(一)从实验管理人员到实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不高,我校课题组将本着“边实践,边学习”的思路,加强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强管理,实验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不够科学、规范。

(二)参加实验的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活动经常会遇到一些较难克服的技术困难,对实验进一步深入有一定的影响。

(三)如果情况允许,实验有必要在深入开展,继续做实,做出更好的成效。

上一篇:紫藤题诗下一篇:长街染墨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