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2024-04-26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共6篇)

篇1: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中国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党的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全面系统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和途径。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打开通向未来的大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路径 ,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数千个版本,成为世界上发行量大的书籍。

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这个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至1850年间,《宣言》曾多次翻印、再版,并被译成很多种西欧国家的文字。《宣言》的英译文在1850年发表在宪章派领导人乔·哈尼出版的《红色共和党人》杂志上。在这一版上才首次标明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宣言》的作者。到19,在《宣言》问世后的第72年,由陈望道从日文译成中文出版。

〈〈〈返回目录

时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合著,1848年2月以德文在伦敦发表,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法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行动指南。《宣言》不仅对西欧而且对世界,不仅对发表的那个时代而且对当今时代,都产生影响。《宣言》科学解答那个时代的基本问题。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之后,经历长时间的发展;18世纪下半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资本主义进入狂飙突进阶段;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基本实现生产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双重转型。在生产方式上,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农业,工业社会真正来临。在社会结构上,与传统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阶级和阶层日益没落,与机器大工业相联系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社会两大主要阶级。

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年版)》

〈〈〈返回目录

宣言结构

《共产党宣言》包括引言和正文四章。1872年—189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为《宣言》的德文、俄文、英文、波兰文、意大利文版撰写了七篇序言。七篇序言简要说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历史地位,指明《宣言》的理论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并根据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宣言》作了补充和修改。

《宣言》引言说明了《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任务。

《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宣言》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说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

《宣言》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分为1、反动的社会主义。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宣言》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论述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

〈〈〈返回目录

篇2: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在人类历史上,有的思想如同流星般一闪即逝,而有的思想却像恒星一样熠熠生辉。发表于 1848 年年初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不仅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失色,反而随着实践发展越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并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70 年来,历史见证了伴随《宣言》而来的思想变革和实践飞跃,见证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见证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见证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也见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宣言》的科学力量和价值魅力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条件和现实道路,预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前景,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崇高理想。《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行动纲领,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指南;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宣言》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宣言》以其科学的洞见、深邃的思想和磅礴的气势,宣告了马克思主义科学

理论体系的诞生,开辟了人类思想的新纪元。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宣言》透彻地阐述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宣示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5 年至 1847 年间,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重要著作,在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批判地超越旧思想的过程中创立了新的世界观,形成了唯物史观。《宣言》对新的世界观作了第一次集中而简明的阐释,这体现在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中: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因此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唯物史观关于从生产方式特别是经济关系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基础进而理解整个社会的思想,颠覆了以往从神、思想观念或政治制度等出发来说明社会历史及其基础的唯心史观。它构成了《宣言》的主线,成为马克思主义大厦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宣言》确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运动 500 年的历史长河中,存在两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二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宣言》的发表,既宣告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又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向实践的发展。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

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毫无疑问是建立在这两大发现基础上的。《宣言》第一次系统完整、淋漓尽致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摒弃了空想社会主义仅仅诉诸道德情感的空洞说教,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阐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现实道路和依靠力量。《宣言》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比如: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社会,由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工人阶级是历史上的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争取自由解放、实现美好生活、建立美好社会的道路。

《宣言》吹响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号角,成为革命运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宣言》的科学理论指导,就没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迅速发展。《宣言》是极具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熔科学性、阶级性和革命性于一炉,一经发表便迅速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共产党宣言》是真正的海燕”,它预示了 1848 年欧洲革命风暴的到来和发展的趋势,预示并指导了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宣言》的原则在世界各国工人中间都已传播得很广了”,“《宣言》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测量

欧洲大陆大工业发展的一种尺度”。从 1850 年起,《宣言》的德文版先后在瑞士、英国和美国重版过数次。1869 年以后,又先后被译成俄文、英文、法文、丹麦文、波兰文、西班牙文、亚美尼亚文等。“《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阶级运动的历史;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恩格斯逝世后,《宣言》奠定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俄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宣言》的中译本于 1920 年问世,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一大批革命者,成为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读物或入门老师。正是在《宣言》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功。时至今日,《宣言》在 170 年间被译为 200 多种文字,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宣言》是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南

《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创立者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思想遗产。从社会历史的大跨度来看,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我们观察和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对我们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宣言》亦是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 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对于这部经典著作的理解和运用,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我们应该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宣言》所昭示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逻辑,并把它同中国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逻辑结合起来。在当代,《宣言》对我们的启迪是多方面的。

《宣言》深刻揭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真谛和共产党人的初心,有助于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牢记共产党人的宗旨。《宣言》揭示了共产主义事业是人类最壮丽和崇高的事业,因为共产主义作为理想追求,和共产主义运动作为伟大实践,超越了狭隘的剥削阶级偏见,以实现人类解放和幸福为最高目标。1894 年 1 月 3 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段话脍炙人口:“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肩负着创造条件,逐步消灭阶级对立、建立能够使一切人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就是:它从一开始就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政党,而且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政党。《宣言》无疑是培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经典教材。

《宣言》是观察和剖析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有助于认识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内在矛盾和历史命运。恩格斯在晚年指出:“《宣言》十分公正地评价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在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发展,正确认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仍然是很有必要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认为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会受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阻碍,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并会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这些分析,仍然可以用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危机,有助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宣言》深刻阐述了世界历史理论,为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然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

斯用“世界的文学”来指代世界历史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这里的“文学”不单单指文学本身,而是“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等方面的著作”。今天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世界历史”的延续和扩展,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在其中仍然起主导作用,资本和市场的逻辑依然是主导的力量。当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的“世界历史”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仍然不难发现二者的相似之处。

《宣言》精辟论述了共产党人的当前目标和长远目标,有助于我们明确前进的方向。当无产阶级夺取了政权、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在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当下的目标和手段与未来的长远的目标和手段之间的矛盾。俄国建立苏维埃政权后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都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现实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问题。《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人“最近的”目标和“未来的”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宣言》提出的共产党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要“消灭私有制”等目标,都体现了当前的现实目标和未来的远大目标的辩证统一。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最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来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而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在为“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

斗争”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换句话说,我们既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又要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

篇3: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一、辩证的思想

辩证的思想也就是矛盾的观点, 要求我们认识到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以及内部都是对立统一的共存, 在发展变化的所有时刻同样在对立中统一, 在统一中对立。这一点在《宣言》中就有集中体现。

首先, 看待资产阶级的作用。《宣言》在一开始就说明:“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由此出发, 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的发展过程, 并指出资产阶级“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但是, 文中又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这里, 马克思就既对资产阶级作了否定, 又对资产阶级作了肯定, 这也就反映了一种辩证看待问题的思想, 在看待事物时, 不仅要看到事物好的方面, 也要看到事物坏的方面, 如果只看到一个方面, 思维就局限了。

其次, 看待共产党人的斗争策略。“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 但是在当前的运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因此, “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同时, “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 “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 在推翻反动阶级之后“立即开始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将联合与斗争的辩证关系说明的非常清楚。这一点对于中国共产党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也正是对《宣言》中的斗争策略的学习和灵活运用, 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 从弱小走向强大,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联合大多数斗争力量, 从胜利走向胜利。

再者, 看待无产阶级的目的。文中指出, 无产阶级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 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在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之后, “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 成为阶级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阶级, 这正是辩证的思想的直接体现。我认为, 这是最能体现马克思的辩证的思想的彻底性, 因为这种辩证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了对待其他的事物时, 也体现在对待事物自身时。

军队政治工作的开展也常常会遇到各种矛盾,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辩证的思想, 全面进行分析判断,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做好沟通协调工作, 平衡各方面的需求和矛盾, 产生最好的结果。

二、历史的眼光

《宣言》的内容无不体现出了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社会生活, 研究社会现象的一般联系和关系, 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 进而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特点。这种历史的眼光不是静止的, 而是发展地看问题的方式。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 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 而我们的现今都是前身或牵引的变化和后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至强大到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窄了, 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为此, 资产阶级只能通过消灭过剩的生产力和开拓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 而这恰恰是资产阶级在推翻封建制度时使用的武器, 与此同时, 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孕育而生, 并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用历史的眼光审视资产阶级产生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以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可以看出, 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 由它引起的生产关系以及整个社会形态的发展, 也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运动, 这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人类自生产以来的全部历史, 就是这样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 生产方式依次更替的历史。历史进步的深刻根源存在于社会基本矛盾, 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之中, 这一矛盾对历史进步的直接推动, 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

有了历史的眼光, 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智慧、更加接近事物本身的客观规律。运用历史的眼光, 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历史,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继承、不断发展的连续的动态过程。

我们要认识到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和创新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 运用历史的眼光去考察政治工作的得失, 有利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更好地开展军队政治工作。

三、客观的视角

《宣言》中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斗争的策略原理, 它指出, 为什么在不同的国家要有不同的斗争策略?因为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 社会、政治、阶级情况不同;它又指出, 在德国, 只要资产阶级仍然是革命的, 共产党人就要支持, 但是, 要时刻准备着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 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不同时间斗争的发展情况不同。这都告诉我们要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分析判断。

另外, 在分析德国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文献时, 《宣言》也指出, 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们在贪婪地抓住法国的那种同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文字表现的同时, 却忘记了德国与法国的生活条件是完全不同的, 造成的结果是, 在德国的条件下, 法国的文献完全失去了直接实践的意义, 只留下了纯粹文献的表现形式。

不仅《宣言》本身体现了客观的视角, 作为《宣言》内容的一部分的序言, 也体现了这一观察分析事物的基本态度。《宣言》的第一部序言中, 对于《宣言》所阐述的内容作了客观的评价。《宣言》与这部序言之间相差了25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 无产阶级运动的实践对《宣言》中所阐述的内容进行了检验, 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作者并没有固步自封, 认为《宣言》的内容具有无可辩驳的正确性, 相反, 他们认为, 《宣言》阐述的一般原理是正确的, 但是某些地方要做些修改, 承认“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而对于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判断。

篇4:《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现实意义

0 引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总结《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和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 它为我们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

1.1 “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 《宣言》运用唯物史观阐明:在资产阶级的统治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引发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表明,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了自己。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处于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它又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最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因而能够肩负起资本主义社会掘墓人和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历史使命。由此看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两个必然”这一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原理。首先,“两个必然”揭示的是一种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本身并不回答某个国家的资产阶级何时灭亡。1867年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问题本身并不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规律所引起的社会对抗的发展程度的高低。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2]其次,“两个必然”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如同以往的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3]全面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需要根据唯物史观来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统一。这种代替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自然历史过程。

1.2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新社会的根本标志 “自由人联合体”,是《宣言》第二章的最后一段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恩格斯认为,这样一个联合体对于未来新社会具有标志性意义。1894年,意大利社会党人朱泽培·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新世纪》周刊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回答:“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这一论述不仅阐明了人的发展对于未来新社会的重要意义,而且阐明了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全体和个体的关系:没有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没有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要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首先要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继《宣言》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1卷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人的自由发展的问题,从而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未来新社会的根本标志,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要求社会主义社会努力促进人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推进,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科技的发展,我们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人是一切发展的关键,没有现代化的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现代化。特别是随着理论创新的进行,我们党得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当然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本,但又不能到此为止,应当像《宣言》所阐明的那样,从促进每个人的发展来认识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还应当把动力之本与目的之本统一起来。过去,我们党虽然没有提出以人为本,但历来认为人民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应在强调动力之本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人作为发展目的这个意义上的本。坚持以人为本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前者是后者的思想基础,只有把以人为本作为出发点,才能迈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坚实步伐;前者还是后者的底线和基石,不尊重人的生命、情感、意志、权益,便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

2 《共产党宣言》与和谐社会

《共产党宣言》———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过去我们听到的介绍都说那是一本阶级斗争教科书,里面讲的都是阶级斗争的事,似乎印证了“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可是,结合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再次细读《共产党宣言》,却发现其中的核心思想正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文件中所说“和谐社会”。《共产党宣言》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尖锐矛盾的各种表现,指出这些矛盾尖锐化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但揭露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分析矛盾的一方面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它的对立面。

我们看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批判有史以来的社会矛盾,实际上都是以一种和谐社会的理想模式来进行对照分析的,这个理想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得很清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不但描绘了未来和谐社会的情景,而且直接使用和肯定了“社会和谐”的命题。对于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党宣言》虽然批判了其“空想”的缺陷,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方面。《共产党宣言》中说,这些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著作,“它们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提倡社会和谐,把国家变成纯粹的生产管理机构——所有这主张都只是表明要消灭阶级的对立。”[5]由此可见,马克思对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不但充分肯定,而且认为是“积极的主张”,是“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城乡对立是社会不和谐的一种表现,《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使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消除这种现象。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城乡之间的差别已经远比当年小得多,甚至比一些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城乡差别还要小。这是很值得我们共产党人认真思考的一种新现象。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现在也寻求社会的和谐,北欧国家此项成效尤为显著。无产阶级革命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而采取新形式。“和谐社会”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找到了妥善的途径,指出了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0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730—731页.

篇5: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毛泽东对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贡献

改革开放30年:历史贡献与未来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在全国执政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并从中国实际出发,逐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30多年来,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大大向前推进。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生命力。政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人民在不断巩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上,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发展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政治和法制根基。

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与人民的愿望和期待根本背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快速上升、极大增强。新中国成立时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状况彻底改变。到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39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民族复兴必然包括民族文化的复兴。新中国成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文明先进成果,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展现了走向复兴的东方大国的崭新精神风貌。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民族复兴的根本目的是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增长,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明显提高,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不断提升,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巨大变化。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不懈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从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历史性跨越,从国家被侵略、民族被压迫到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强大动力的历史性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永远告别了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100多年来对于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生活富裕和社会和谐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开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兴、曲折和发展,是20世纪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一个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飞跃,同时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20世纪中期,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各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改革成为继续发展社会主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但是,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否则就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抛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否定、取消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相继走上改旗易帜的不归之路,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潮、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复杂局势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顶住压力,砥柱中流、岿然不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阵脚,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鼓舞和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信念;进一步揭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探索符合客观规律和各自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进一步赋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以新内涵,深刻改变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振兴。

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过去一个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不寻常的世纪。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光明与黑暗的搏击,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期待。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把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联系起来,在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同时推动人类正义事业的前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民族先锋和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力推动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外交往。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关系准则的一个创造性贡献,已写入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决抗击各种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并向世界庄严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成为稳定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努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大力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日益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日益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重要建设性作用。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重要意义在于: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协调发展中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大国血与火的崛起之路根本不同,开创了世界历史之先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坚持以自己的和平发展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大引擎,并将继续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更加广阔的市场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倡导构建和谐世界的政治理念,超越了传统的国家关系和国际秩序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揭示了新的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理解赞同,必将在实现人类美好理想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90年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之所以能够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对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如此卓著的贡献,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坚定不移地立足中国国情走独立自主道路,在不同时期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密切联系群众、完全彻底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党。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从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中汲取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是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全力支持和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是党能够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和牢固基石。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以自己的远见卓识、巨大牺牲和全部工作展示了先进性,广大党员以自己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牺牲精神和英雄业绩实践了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把先进性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保证了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焕发出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的党。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成果,开辟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创建了富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提出了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国际关系原则和理念。坚持站在时代高度,以宽广的世界眼光观察事物,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创新理论、创新实践,保证了党在风云变幻中从容应对复杂形势,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

中国共产党是坚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自觉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党。党通过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党建设成为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用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具有严明纪律和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使党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6: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

《共产党宣言》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资产者和无产者,阐述了关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学说;第二部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讲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以及共产党的纲领和理论;第三部分——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抨击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说明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第四部分——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表明了共产党人革命斗争的思想策略。这四部分逻辑严密、循序渐进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它的诞生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中,只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消灭私有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肯定的;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道路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而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又是无产阶级利益的忠实代表。简而言之,消灭在阶级分化基础之上的剥削与压迫,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性的完全复归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理论意义:《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伟大著作中,运用他们创立的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进行了科学研究。他们总结了当时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全面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他们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及其向全球扩张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及其伟大的历史使命,论证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阐明了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全面驳斥了当时诽谤与攻击共产主义的种种资产阶级谬论,深刻地批判了当时形形色色的假社会主义思潮,彻底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冒牌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从此为各国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树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也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树立起伟大的旗帜。

实践意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2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当代现实意义的思考

《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迄今的世界历史实践证明,《宣言》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不朽文献,它所 阐述的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传遍全世界。不论敌视者的攻击和诽谤,还是误解者的质疑和责难,或者教条者的阉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马克思主义历经一个半世纪历史实践的考验,始终充满活力,长盛不衰。尽管现在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 出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1、《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新纪元。无产阶级革命者从此可以用崭新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引下,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人类历史新纪元。随后中国人民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同时,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形形色色假社会主义的批判,为我们 识别今天种种真假社会主义思潮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

2、《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一系列观点,已为中国共产党人所继承与发扬,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我们获得独立、摆脱苦难、建设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是我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必须永远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信仰,是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旦把人民群众武装起来,就会变成强大的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就兴盛;反之,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 点和方法,就会走向衰落,甚至亡党亡国。

3、《宣言》揭示了共产党先进性的本质属性,即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共产党人更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由于具有些先进性,我们党才能在取得政权以前,“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赢得夺取政权的伟大胜利;才能在夺取政权以后的建设、改革时期,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向“四化”挺进。在当前改革深化的重要关头,能不能继续坚持共产党的宗旨,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对每一位共产党员的严峻考验。因此我们今天 重新学习《宣言》,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4、《宣言》对资本建立世界市场并向全球扩张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在发展程度上已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变化正是朝着他们在《宣言》中所揭示的趋势而展开的,例如资本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的扩张、失业的增加、贫富分化的日益加剧等等,都是以活生生的现实一一验证《宣言》的预言。虽然《宣言》中没有出现“全球化”这个术语,但马克思恩格斯对“全球化”的本质和后果的深刻揭示,也正是当今世 界经济全球化的真实写照。

5、《宣言》所做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论断在当今世界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当今世界表现为更加发展的形态,在空间范围上显现为全球性的特点,在形式上也有新的变化,但资本剥削劳动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只是剥削手段更加精巧,剥削范围更加扩大,剥削程度更为深化而已。“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宣言》做出的这一论断,在当今世界以更为清晰的趋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全球化运动、“替代”运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出现的、以否定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对新的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以及拉丁美洲的“新社会主义运动”,都预示着“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回归马克思”、“研究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兴起等等,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当今世界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6、《宣言》中关于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未来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学说,代表了整个进步人类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全人类解放的思想,也就是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的思想,迄今仍是人们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最高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我们只有以《宣言》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能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顺利进行。

7、《宣言》强调共产党人在反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运动中,“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样”。这为我们在当今“一球两制”的现实世界中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在改革开放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提供了指南。不管什么人用什么样的词语,如“信息社会”、“福利社会”、“人民资本主义社会”等来指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只要坚持《宣言》提出的标准,把所有制问题看作基本问题,就可清晰地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与《宣言》中所揭示的一样,仍然是资本剥削劳动的私有制社会。而在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我们也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所有制这一基本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以保证我们的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 向前进,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8.《宣言》中所包含的全球化思想对当代一体化发展观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引发了诸多“全球问题”,在人类面临抉择的十字路口,《宣言》表现出了它的现代意蕴。人的价值选择着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树立全球一体化的有机发展观是无产阶级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上一篇:与兴趣交朋友教案下一篇:《生命》——四年(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