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2024-04-2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用6篇)

篇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奋斗实践 回顾和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我们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经验,研究和宣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中国各族人民探索创新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道路的历程,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并进一步增强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很有意义。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开启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于进一步增强理论自豪感、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毫不动摇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发展,都离不开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新中国60年来的实践,从根本来说就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实践。因此党的理论的产生和贯彻的原动力是人民群众,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是历史的唯物主义真谛和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此我们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科学把握事物的根本及其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和创新发展。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60年基本经验时,把坚持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水平放在了第一条。牵牛要牵牛鼻子,治国治党要抓关键,治党关键在思想理论建设重要论断,在实质上契合和重申了毛主席关于领导我们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这一至理名言。这也是完全抓住了我们治党、治国的根本。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在根本上取决于党的建设。党的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这五位一体建设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而是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党的建设更具决定性和根本性。要十分重要切实加强党的理论建设,理论正确、党就坚强,思想就统一、社会就稳定。反之就必然导致政策失误,全党涣散、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社会动荡,没有,同样有了错误的理论就比较产生错误的行动。

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还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我们党要想长期执政必须保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就是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时候党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人民服务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先进性不仅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的性质与方向,而且决定其能力之大小,让我们永远铭记邓小平晚年的告诫:“共产党要出问题,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回首历史,遥望北疆邻国,20世纪90年代之初那个执政74年的大党竟然自行宣布解散,与美国并驾齐驱的大国轰然坍塌。这一殷殷之鉴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篇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论文

学号 20142745 姓名 房星

班级 计算机(2)班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时代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伟大胜利。关键词:土地革命

改革开放

维新变法

一、中国初期探索

(1)天京之变。天京之变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发生于清朝后期的1856年,地点在首都天京(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两万人丧命,包括翼王石达开的全族(石达开本人逃出)。“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2)维新变法。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但戊戌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维新派的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共6人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二、中国共产党的功绩

(1).北伐战争。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汉口的英国租界北伐战争,是1926年至1928年,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1926年7月9日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进行北伐誓师,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奉吉黑三省由北洋政府五色旗改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改保安委员会为东北政务委员会,即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成功。

(2).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泽东总结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3)..解放战争1945年,中国结束了八年抗战,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这是国共的第二次内战,即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有三大著名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发动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大大的加速了中国国民党的垮台。

(4).社会主义的改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这就要求国家社会形态应摆脱新民主主义社会这种过渡性质,而逐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最关键的因素在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这需要他们制定正确的改造方针和政策。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正确政策。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实现的。

(5)改革开放。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1992年中国正式实行改革开放,中国进入新的改革时期。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三、评述

中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90多年的时间里,它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事:

第一,新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中国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性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的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3: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也有其内因与外因。内因概括起来有二: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二是中国革命的内在需要。外因的作用概括起来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是马克思是先进文化的传人。

1.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政党是阶级的政治代表,列宁说:“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近代以来,任何新生阶级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出现本阶级的政治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出现,说明了这一客观规律。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共产党的产生,也不例外,无产阶级是近代工业的产物,中国无产阶级是随着近代中国新式企业的出现而产生的。从19 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它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壮大起来。1894 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约10 万人以上。到1919 年五四运动前,已增至200 万人左右。随着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工人运动也不断发展,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过渡。工人阶级的壮大,政党的出现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内因。而先进文化的向导也成为历史的必然。

2.中国革命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内在需要。我们知道,中国的民主革命,从一般意义上说,开始于中国社会性质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之初。从那时起,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起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起过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民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阶级局限,使这两次运动均以失败告终。更有完全意义的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最后也是失败。那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激化又是必然和不可避免的,它将推动革命向前发展。谁有能力提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纲领,谁能推动革命,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的无产阶级,其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了它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因此,它(通过其政治代表)能够提出这样的革命纲领,成为革命的领导者。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是应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向前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内因之一。我们纵观几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不难看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革命理论的向导作用。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并在这种革命理论的指引下,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3.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1917 年十月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摆脱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树立了榜样,给中国进步的思想界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就是先进文化———马列主义的向导作用,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就是沿着布尔什维克党的路子走出来的。

4.马列主义是先进文化代表。十月革命后,一些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很快便接受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杰出代表就是李大钊。他在1918 年11 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的著名演说,以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1919 年元旦发表的(新纪元)等文章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是他的预言,这预言激励着共产党人为之而奋斗。由于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的先进的文化的开始传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些激进民主主义者,便逐步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发展为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的思想解放运动。宣传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思想的社团、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新青年》杂志逐渐成为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较大影响的刊物。《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文化的传播,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开始形成了一支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可以说,马列主义是先进文化代表对我党的成立起到不可估量的外因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是探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程

文化是20 世纪人类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新世纪里,文化更是成为世界各国政治家、思想家和各门学科学者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样作为中国政治家和思想家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对这个问题很关注。她除了宣传马列主义这种先进文化之外,还大力探索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可以说,她的历史是探索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

1.中国共产党是优秀文化遗产的集大成者。中华文化是惟一历经从人类文化的源起、生长、发展、壮大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她有许多优秀成果,人们把她统称为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在人类文明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中国共产党没有丢掉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而是把它发扬光大。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特质“德”,中国共产党把她运用到干部的考核和任用标准上,并对“德”赋予新的内容。还有其他许多方面,多得举不胜举。

2.中国共产党是人类新文化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必然产物,更是中国新文化的创造者和保卫者,也是人类新文化的创造者和保卫者。“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掌握了马列主义的新文化,产生了由共产党所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形成了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伟大代表。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形形式式的反动派、复古派、殖民派等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坚持和捍卫了“五四”运动的文化方向,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社会风气,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繁荣科学教育文化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通过“大批判”来实行“全面专政”,结果恰恰是阻碍以至破坏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经验教训。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到了突出位置。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使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进到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在这新阶段里,中国共产党也结合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邓小平理论这种新的先进文化。并用邓论作为向导,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捍卫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已经越过国界,带有世界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解体后,这种指导作用的榜样性越来越明显,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伟大代表———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这样说,它不仅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文化代表,而且是人类先进伟大代表。

3.三代领导人对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人民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化,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产生了由共产党所领导的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支生力军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发生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其动员之广泛,响应之热烈,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第一代领导人把马列主义这种先进文化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先进文化———毛泽东思想。并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高度重视思想文化建设。

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经验教训,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观点已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强调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这一时期,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了从适应以阶级斗争为纲向适应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上转变,实现了从适应计划经济向适应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开创了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进入了—个崭新的境界,为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要: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成长和发展的历史,正是探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这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诞生的内因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二是中国革命的内在需要;外因一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二是马克思主义这种先进文化的传入。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和发展是探索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结果。

篇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留日先进知识分子对创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 魏雪莲

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一批留日先进知识分子,留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们在国内最早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深入工人阶级促进马克思主义同早期工人运动相结合,领导创建中共早期组织,筹备并参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留日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

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给正在为中国寻求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身体力行深入工人阶级,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中国共产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留学日本的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尤为突出。

一、留学日本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年,大批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学习之余大量翻译日文书籍、创办杂志、参与政治活动。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留日知识分子在此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更有专门攻读马克思主义,为五四时期最早比较系统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陈独秀1901年后数次抵日,先后进东京学校、东京正则英语学校等学语言,成城学校学陆军。1902年李汉俊先是入东京法国教会学校晓星中学校,以后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工科。[1]李达191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南留日官费生,1917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理科。[2]1913年李大钊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本科。[3]陈望道1915至1919年变卖部分家产留学学习法科。[4]

留日学生学习之余广泛参与寻求民主的政治斗争。董必武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即参与反袁运动。李大钊1914年发起组织神州学会,秘密反对袁世凯称帝;后来联络留日学生成立留日学生总会,并撰写《警告全国父老书》和编印《国耻纪念录》,激励人民坚持斗争。李达带领一百多名留日学生组成“救国团”回国请愿,抗议段祺瑞政府同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陈望道则积极投身于留日学生的各项爱国活动。陈独秀总结政治活动成效甚微的经验教训,认定从事思想文化战线斗争乃是中国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回国后创办《青年杂志》。

广大留日学生保持着对新思潮新知识的敏感。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学者片山潜、幸德秋水等介绍了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生平学说,十月革命后山川均、河上肇、佐野学等发表了大量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著作,深刻影响了留日学生。李大钊在早稻田大学期间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回国后就超越一般的民主主义思想具有了社会主义的思想。[5]回国请愿的失败使李达进一步认识了俄国革命道路,返日后即放弃理科专业,专门攻读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李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笃信者和宣传者。李汉俊与河上肇以师生关系常有往来,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由“最喜欢数学”转而选择马克思主义。陈望道亦通过结识河上肇、山川均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最早比较系统全面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汹涌春潮的,正是李大钊、杨匏安、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等留日先进知识分子。

1918年夏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其后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第一次全面介绍了布尔什维克党。同年8月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1919年10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从“主张根本改造社会”的性能着眼,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能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制度,解救全世界苦难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介绍给国人,并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广州,留日的杨匏安同年11月发表《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比较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李大钊和杨匏安的两篇文章,可以说是自1898年马克思的名字在中国出现以来由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两篇重要文章。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首次正式出版。出版前由陈独秀、李汉俊两人作了校阅。[6]李汉俊同年用通俗的语言翻译《马克思资本论入门》。李达1919年6月发表《什么叫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目的》。1918年秋至1920年夏,李达翻译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其后李达即同李汉俊、陈独秀、李大钊等投入社会主义论战。

留日先进知识分子较早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同时涌现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促进马克思主义与早期工人运动相结合

1919年李大钊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支持邓中夏等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长辛店、卢沟桥等对工人进行宣传。陈独秀约请各地进步青年深入工人开展调查,编辑出版了《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1920年5月1日,在陈独秀、李大钊等组织号召下,北京、上海等地工人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广大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采用多种方式深入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出版通俗刊物。1920年8月,陈独秀与李汉俊发起创办《劳动界》,刊载工人来稿和工人建立联系。同年9月,陈独秀、李汉俊等致函上海工商友谊会,表示愿帮其办《店员周刊》,并于10月创办《上海伙友》杂志。在李大钊直接领导下,1920年11月《劳动音》、1921年7月《工人周刊》创刊。

(二)开办工农学校。1920年秋,在李汉俊、李达指导下上海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半日学校开办。邓中夏等在李大钊指导下于1921年元旦创办长辛店补习学校。1921年春,陈独秀来广州后先后开办宣传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俄语学校,大量招收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宣传,同时拨款开办广州机器和理发工人夜校。

(三)组建工会支持工人罢工。1920年11月21日,陈独秀、李汉俊参加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成立大会,并被聘为名誉会员。之后,以李大钊为首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建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成为北方工人的学习榜样。1921年1月在李汉俊等指导下,上海职工运动委员会成立并领导电车、烟草工人举行罢工。

陈独秀、李大钊等留日先进分子自觉承担起把马克思主义灌输到工人中去的历史使命,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现代工会,标志着工人斗争进入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新阶段,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土壤。

四、创建中共早期组织,奠定党成立的组织基础

1919年9月李汉俊萌发了在中国必须建立共产党的思想。[7]在“南陈北李”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和组织下,党的早期组织纷纷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李汉俊、李达、董必武、施存统等作为领导核心和活动骨干,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独秀1920年2月来沪后广泛联络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改造中国社会方案。1920年5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帮助下,陈独秀、李汉俊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6月,陈独秀、李汉俊、俞秀松、施存统、陈公培等商议成立共产党组织。陈望道、李达等相继加入筹备工作。8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1月,陈独秀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年底陈独秀赴穗后李汉俊、李达先后代理书记,李汉俊、陈望道负责主编《新青年》,李达负责主编《共产党》月刊。在陈独秀、施存统、陈望道、李汉俊等筹备下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上海党组织成立后,陈独秀即要李大钊在北京发起建立共产党组织。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10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办公室正式成立。年底,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推选李大钊为书记。1920年11月正式建立起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第四次大会上选举李大钊为执行委员[8]。

陈独秀、李大钊等积极推动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和青年团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函约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建立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初,陈独秀又找到三人商谈建立共产党组织。几次酝酿后组建了广州党组织。[9]1920年夏,李汉俊写信给董必武等要他们组织起来。同年秋,李汉俊到武汉与董必武等商谈建党。陈独秀则派刘伯垂到武汉和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张国恩等秘密联系商讨建党。1920年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在董必武寓所成立。此外,陈独秀写信给济南的王乐平,与他商讨在济南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0]。毛泽东1920年到上海与陈独秀会见,返湘后建立早期组织时与陈独秀保持联系。[11]赴法后的赵世炎、陈公培1921年接到陈独秀来信找到张申府接上组织关系,法国早期组织得以建立。周佛海是在陈独秀等引见下加入上海早期组织,也是在陈独秀提议下[12],1921年4月旅日早期组织成立。团的方面,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即向各地寄发团的章程,要求进行建团工作。在李大钊领导下,北京青年团在北方建团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在上海和北京团组织推动下,不到半年,在广州、南京、长沙、武汉、天津、济南、唐山、太原等建立起团组织。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始于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留日知识分子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建党和建团活动,为建党进入实践阶段做了组织准备。

五、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促成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条件日益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李达、李汉俊等留日知识分子积极担负起大会的筹备重任并作为代表参加大会,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党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抵达上海后与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提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建党。根据原先的酝酿[13]和马林建议,李达与陈独秀、李大钊联系商议,确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14]李汉俊、李达写信给北京、长沙、武汉、广州、济南、旅日早期组织,通知各地速推选两名代表来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的寓所召开[15]。外地来沪代表大部分经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安排住进了博文女校,会议最后一天李达和王会悟又安排代表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16]参会代表中,李达、李汉俊是上海代表,董必武是武汉代表,周佛海是旅日代表。李大钊和陈独秀没有出席大会。陈公博受陈独秀委托带来他给与会代表的信,信中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四点意见,要求大会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17]

1921年7月23日大会开幕,7月24日由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成立情况。7月25-26日休会,由李达、董必武和张国焘等组成起草委员会,着手起草会议文件。7月27-29日讨论起草委员会提供的党的纲领。最后一天讨论和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并选举产生临时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周佛海、李汉俊和刘仁静为候补委员,陈独秀返沪前书记一职由周佛海代理。

十月革命后,留日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以其先进的思想、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尽管后来有人离开甚至背叛了中国共产党,但是党内大部分留日先进知识分子始终没有改变革命初衷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1]革命史资料:第2辑[M].北京: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197.

[2][14]宋镜明.李达[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62.

[3]张静如.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9.10.

[4][6]邓明以.陈望道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1.37.38.

[5][15][16][17]“一大”前后(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08.368.57.172.173.

[7]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N].1919-9-7.

[8]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670.671.

[9]陈公博.寒风集(甲篇)[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9.203.

[10]党史研究资料(第2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2.

[11]共产主义小组(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518.

[12][日]石川祯浩.青年时期的施存统——“日本小组”与中共建党的过程[J].中共党史研究,1995(3).

[13]张国焘.我的回忆(上)[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124.

D231

A

1009-928X(2012)06-0015-03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篇5: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是客观与主观、外部与内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历史的逻辑、人民的力量,是根本性的因素。而中国共产党,则顺应和驾驭历史规律,发挥了先锋、组织和领导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20世纪中国的历史性进步,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于中国国情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努力付诸实践,为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历史性进步指明了方向。80年来,中国共产党也摔过很多跟头,有过不少失误。但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我们党更加坚定地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深入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和纲领。建国后,我党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的规律,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中间有过路线方针政策上的严重失误,但我们党自己认识和纠正了错误,又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政策,使中国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蓝图,初步掌握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大的理论、路线、战略、蓝图,中国社会的发展才有了方向。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发挥强大的组织和领导功能,改变了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把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起来,为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而努力奋斗。回顾近代中国挨打受辱、战乱不已的历史,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一个庞大的古老帝国,居然抵挡不住外国殖民者的攻击,以致签订了那么多不平等条约?为什么在统一的国土内,曾经有那么多军阀割据一方,你争我夺,制造了无数的战乱和破坏?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国列强,在中国寻找和操纵他们的代理人,上演了一幕幕勾心斗角的闹剧?原因当然有制度的没落、政治的腐朽、经济的衰弱、科技的落后等等,但人心涣散、四分五裂无疑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表现。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就必须把全体人民凝聚起来,把整个中华民族团结起来。谁能承担这样的责任?各种不同的阶级、政党、社会集团、政治势力,各种不同的人物,都曾经做过尝试和努力,但谁最后成功了?没有。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以外)的人民团结和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通过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各阶层人民的大团结;通过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56个民族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通过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和扩大了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在内的广泛统一战线;通过“一国两制”的方针,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百年中国,能够由乱而治,由散到统,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业。没有中国共产党发挥的组织、凝聚、引导、团结作用,是不可想像的。

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建立了一整套先进和崇高的价值体系,继承、吸收和弘扬了中外先进文化,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步。8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在政治上、组织上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而且在思想文化上,通过逐步形成的科学世界观和价值观,改造了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通过比较、鉴别,接受了从西方传过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逐步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之中国化,在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基本理论,不仅指导着党自身的全部行动,而且广泛传播和深深融合于中国社会的肌体和人民的思想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还大量吸收了外国的其他许多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国外文化的交流更加广泛。邓小平要求的“放眼世界”、“赶上时代”、“三个面向”等思想,推动我们走向世界,使我们的眼界更加开阔。

80年的历史证明,要推动中华民族的不断进步,就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在长期斗争的考验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0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在旧的中国,没有任何其他政党可以领导中国走出黑暗的深渊。在当代中国,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就会天下大乱。所以,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能否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面向新世纪,党的领导地位,只能坚持,不能削弱,只能加强,不能动摇。这是由客观现实决定的,是由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不是个别人的意志能够改变的。

一、正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是与其历史发展走向密切相关的,都有其历史决定性。邓小平同志指出:“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让我们看看历史吧。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的毛泽东思想,走自己的道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这一表述,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一方面,封建主义不愿意走资本主义道路。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达两、三千年,在中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也最顽固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封建势力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不允许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封建势力还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势力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曾说:“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以其强大的经济势力排除和压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它们决不允许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更没有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有完全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因而,靠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最终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封建主义旧统治又延续不下去。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正当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感困惑的时候,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

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历史性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是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当时的出路有三条:一是限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不相干,长期平行发展;三是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三条道路中,中国的近代历史已经表明,第一条道路走不通;第二条道路实际上也行不通,不是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战胜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没有调和的余地;惟有第三条道路,才符合中国的国情,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为中国人民选择这条道路奠定了基础。在政治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巩固和加强了工农联盟。在经济上,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转化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因此,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巩固和发展,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运动的客观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得出的必然结论。所以,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二、正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针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而产生的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第一,社会主义的产生,彻底改变了人民群众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无产阶级 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一切爱国人士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他们的民主权利。

第二,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发展生产 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第三,社会主义提倡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不断扩大社会福利,实现社会平等,避免两极分化。

第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在对内剥削、对外掠夺的基础上,并用低价商品摧毁弱小国家的民族企业,用坚船利炮把它们变为自己的附属,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实行不等价交换。而我们的社会主义,主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通过充分利用本土资源,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

当然,由于社会主义目前还处于实践阶段,我们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上述认识,还是十分传统的,是不全面的、肤浅的。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对其优越性必将会有新的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想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正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必须基于以下前提:

1、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遵循,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不断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对其优越性的理解我们不可能是“先知先觉”,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这就需要我们

在实践中不断地去体验、去总结。

2、衡量和比较哪一个社会制度优越,决不能离开具体国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片面地从现有的经济发展程度来看,而应当主要看它是不是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生产关系是否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民的地位和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这些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远远无法比拟的。虽然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科技水平,一般比社会主义国家要高,这是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各自发展的基础和起点不同所造成的,决不是有的人所说的是由于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所决定的。

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相比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暂,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资本主义制度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算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社会主义制度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十月革命算起,只有不到百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才几十年的历史。所以,相比资本主义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目前还不完善,还不充分,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应有的优越性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拿拥有几百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来比拟和衡量只有几十年历史发展经验的东西。

4、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或者建立和完善一种社会制度,从来不会是历史的瞬间,它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邓小平同志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我们要充分估计到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只要基于上述前提,我们对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乃至挫折就会有客观、公正地认识,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及其优越性就不会产生信仰危机。

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尽管在一段时间,指导思想上犯了“左”的错误,经历了严重挫折,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以往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实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全面发展的道路;

是一条坚持全面改革和开放的道路;是一条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历时70年,跨越两个百年、两个千年,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中华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卓著,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事业日益进步,国防建设更加巩固,人口素质全面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发展,外交事业谱写新的华章,“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全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精神振奋、生活幸福。十多亿人口的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千百年来人们衣食住行无忧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切靠什么?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探索的结晶,凝聚了几代共产党人对现代化理想的追求。这条道路,已经初步振兴了当代中国,未来中国的全面振兴,只能由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实现。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结论。

篇6: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成功经验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刘昌杰

学习了解党的历史,是对每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基本要求,是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只有了解和掌握党的aZ历史,才能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在实践中自觉对照党章的标准,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为党和人民工作,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基本特点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1840年英法联军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入侵中国,中国从此在外力的压迫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沦丧。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爆发期间,中国经历了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至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入侵,这是外敌入侵。同时,国内爆发了1851至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捻军起义和义和团运动,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期间,外国侵略者共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300多个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达10亿两白银以上,开放通商口岸50个,割让了香港、台湾和澎湖等地,先后在中国17个城市开设租界,海关已完全被外国人控制,外国可以在中国驻军,中国的外交内政基本上被外国侵略者控制和左右。

2、各方力量对救国救亡的艰辛探索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不掘不挠进行英勇斗争的过程。救亡图存主要有:(1)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包括林则徐、魏源、邓廷桢等人物,开始学西方、研究西方,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2)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3)官僚买办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以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结束。(4)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5)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3、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70年代约1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增加到60万人,1919年增加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有其特殊性:受重压迫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大多集中在铁路、矿山、海运、纺织和造船业,集中在沿海大中城市,与农民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开始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加之1917年俄国10月革命胜利,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成功经验。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0年8月,上海的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从1920年10月到1921年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5个城市先后建立了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一个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除了以武装斗争外别无选择。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存在、发展、壮大,以及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都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旧中国农民占80%以上,没有农民阶级的参加,中国革命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占全国80%的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者。毛泽东说:“中共的武装斗争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所以处理好农民问题,解决好土地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争取到农民,就争取到了革命的领导权。

3、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共是在列宁建党思想指导下成立的。成立的第二年,就宣布加入了共产党国际(共产国际是马克思、恩格斯1864年建立的)成为它的一个支部。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高昂的革命性,这是中共成立的一个优点和特点。(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可以简述一下)。

4、中共成立便担负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艰辛检索的过程。由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够充分,加之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在具体实践中,容易产生教条主义、盲从盲信;易于受外界或突发事件干扰,发生“ 左 ”或“ 右 ”的偏向;在有了一定工作经验后,容易囿于自己的感性经验而发生经验主义的错误。

5、中共成立时的社会地位和敌我力量对比,决定了中共必须与其他革命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中共一成立便被视为非法,处于地下活动。中共成立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北洋军阀又分为几个,各在一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因此中共要想发展壮大,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实行统一战略政策,联合一切革命力量开展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历史贡献

(一)推动国共合作和投入大革命的洪流 一共成立时,有党员50多名。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广召开,有党员195人,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共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完整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5月,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正式成立。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三大召开,有党员4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是,三大没有提出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三大为大革命的高潮到来作好了思想上的充分准备。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65人,其中有20多名共产党员。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员参与起草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国民党一大事实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要职的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伯渠、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国民党内部虽然情况复杂,但民主革命的联盟已经形成。

1924年5月,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建立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这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1925年11月11日至22日,中共在上海召开四大,这时有党员994人,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1922年4月27日至5月9日,五大召开,有党员57967人。

北伐战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打击的对象主要是北洋军阀,即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第四军先锋团叶挺任团长,一路势必破行。西路军迅速占领武汉三镇,中路军占江西南昌,东路军专攻福建、浙江等在。冯玉祥在五原(绥远)誓师,挥军南下,迅速控制陕西、甘肃等省,准备东出潼关,响应北伐。

就在北伐节节胜利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夺取了国民党的领导权,并杀害共产党员、解散组织,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武汉政府以汪精卫为首,仍然是革命的政府,武汉政府继续与共产党合作,北伐军向河南、河北进攻,冯玉祥出潼关,几路北伐军迅速攻取河南郑州,击溃奉军主力。至此,北伐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奉军张作霖仍然控制着东北地区和北京、直隶。7月15日,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府,正式决定分共。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大革命失败。

失败的原因:客观上讲,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力量还比较强大,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农工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主观上,党还在幼年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共产国际指导有不少错误,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丧失武装斗争领导权。

意义在于推进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显示出了很大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并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农工群众革命的热情被调动起来,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二)武装斗争与长征胜利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领导或影响下的2万多人举行起义,南下广东受挫折向井岗山;9月9日,毛泽东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利后折西向井岗山。12月11日,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领导发动广州起义,也告失败。“城市中心论”纷纷失败…… 1927年8月7日,著名的“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会议决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时有党员4万多名,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在革命高潮来到之前,主要是争取群众,但仍然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把民族资产阶段看作革命的敌人。

井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共确定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尝试。到1930年6月,中共已建立了赣南、闽南地区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红都,还有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湘鄂赣、广西左右江、广东的东江和琼崖根据地。全国已有红军6.2万多人。全国有党员10万余人。

1930年10月至1932年夏,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根据地“四次”围剿,均被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击滞,但是1933年下半年开始的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等“左”倾错误的指导下,完全依靠一个毫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指挥下,对红军反围剿日渐不利,1934年4月,中央根据地北大门广昌失守,10月国民党军队涌入到中央根据地的腹地,红军主力8.6万多人被迫转移。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历时2年,途径11个省,行程达2.5万公里,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其间,1935年1月15日—17日,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党和中国革命。但是,中央红军出发前的8.6万多人锐减到1万多人,加上红二、四方面军的会师,到达陕北也就剩下3万余人。仅西路军一部2.18万人,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实行宁夏战役,于1936年11月—1937年3月,4个月,惨败。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4个多月,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沦陷。1932年3月,日本在东北成立以清末代皇帝溥仪为“执政”的“满州国”。1935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一系列事变,统称为“华北事变”。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方面进攻红军,一方面向外妥协退让。华北学生悲愤地喊出“华北之大,已经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12〃9”学生运动。

共产党根据时局变化,发布了《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誓言”,改“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杨发动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在党的调解下,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四)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与共产党配合作战,进行了大规模地会战,包括 “8〃13”松沪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忻口会战等等,虽然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望叫嚣,但是中国军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截止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第一阶段即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正面战场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而且国民党军队也是努力的,是抗战的主力。但是由于实行片面抗战,仅依靠军队自身和大中城市为堡垒,加之日本军队确实强大,从而造成战略被动和败退局面。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则基本上是以游击战和敌后武装斗争为主,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流。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战争武装,对日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枝69.4万余支,各种火炮1800余门,人民军队牺牲60万人。其间,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为独立的成熟的政党。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讲一讲圣马丁和波利瓦尔的史实。圣马丁主动交出军权,退出政治舞台。在圣马丁的一些书信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美洲因我们的不和而流出的每一滴血,都会直刺我的心房”。虽然我们还不知道,圣马丁究竟为什么自愿退出南美独立战争,但是1825年西班牙殖民军最终向玻利瓦尔投降。我们相信,这正是圣马丁希望看到的。当然,美国也发生过南北战争。

①国民党争夺胜利果实。“让开大路,占领西厢”的决策;

②重庆谈判。8月8日赴重庆,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

③对解放区的进攻。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山东、陕西。千里跃进大别山。

④三大战役:战略进攻时期。1948年9月至11月辽沈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历4个月零19天,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国民党被迫转入全面防御阶段。1949年4月20日—4月23日,渡江战役成功,南京解放,国民党统治宣传结束。其间: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集中讨论了新的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问题,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27年的艰辛探索。1、29年取得的初步成就与艰辛探索 29年里,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全国(除台湾岛屿以外)祖国统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独立;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中共这29年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坎坷和曲折。在探索过程中,成功之处有失误也不少。成功的是:①消灭了国民党在西南、华南地区的100多万残余军队和土匪、特务,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稳固的国家政权;②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打击了美国侵略者,中国人民赢得了战争的新胜利,大有扬眉吐气之感(1950.06—1953.07);③提出并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完全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总路线表达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按照这一路线,我们国家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发生之前,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是空前高涨的,而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幸的是,1957年6月开始,全国范围内的反右派斗争发生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据十三届三中全会后复查统计,实际上全国共划定右派分子55.5万余人,各种反党集团20多个,此外,被划为反社会主义分子和中右分子还有31.5万余人,除3000人不属错划外,其余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均予以改正。右派分子中知识分子达57%,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党的八大召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持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这一决定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太穷,由于太想尽快发展起来,“赶英超美”,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轻率地改变了这一路线,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践,反映了人民的良好愿望,但违背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夸大了主观努力的作用,造成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这样严重的失误。……(“10年赶英、20年超美”、“大炼钢铁造成环境资源极大破坏”、“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穷偏逢屋漏雨,1959—1961年,三年严重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困难,其间1959年7月,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给党内民主生活划上了阴影。

1961年至1962年,开始全面整顿提高,国民经济有所恢复发展。到1965年,我国社会总产值达2695亿元,国民收入达1387亿元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社会主义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政治上就更谈不上进步了,对文革的表述,“文化大革命”实际上根本不是什么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1976年10月至1978年11月,这两年时间,我们国家是在徘徊中前进。坚持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守。”以华国锋为首的党中央,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能在徘徊中前进,不可能有新的大的转折,在中央许多老同志的强烈要求下,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了,拔乱反正开始了,高考制度恢复了,理论探讨开始了,尤其是对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拔乱反正,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作了历史性转折的准备。

1978年12月17日至12月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和贡献是:

一是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路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二是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三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历史转折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四是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拔乱反正,包括正确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五是在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提出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和发展经济的新路子,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轨道上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党的十二大确立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1982年),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总结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是个富于理论思维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年征途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作为实践成果,探索到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理论成果,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有科学发展观等。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基本历史经验

成就:数量上看:由小到大。由小到大是从党的组织发展上讲的。90年前,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13个代表代表了全国53名党员;经过90年的发展,我们党现在已是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样壮大的党员队伍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从质量上看:由弱到强。党从成立开始,就进行着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党从幼年的不成熟走向成熟,既有成就,也有诸多失误,革命时期既有“左”也有“右”的错误……建设时期有成就,也有失误,尤其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错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总结我们近30年在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汲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着力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既是历史的又是全新的重大课题,使我们党在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更加自觉、更加成熟。从成就上看,三大历史时期成就了三大历史伟业。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28年实现了结束屈辱,走向崛起。其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的29年,奠定了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牢固基础。改革开放33年。

上一篇:“水”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下一篇:关于三峡大学自考本科办理本科证及学士学位证流程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