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新时代四个自信的现实指导作用

2022-09-10

今年是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宣言》的170周年, 过去的百余年是见证无产阶级发展的历史阶级。《宣言》是马克思经典著作中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影响力最深远的著作之一, 其中蕴涵着最科学、最深刻的道理。如今, 《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仍然鼓励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位一体”, 这要求我们必须要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道路自信

道路自信是对中国将来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的自信。“坚持道路自信, 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1]

《宣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规律。1982年9月,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近40年来, 中国的发展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等层面的成就备受瞩目。然而, 国内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那些企图用自由主义观念分裂中国统一的人希望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那些试图用借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困难否定改革开放的意义的人, 试图从内部舆论打破中国向前发展的好势头。总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仍面对国内外的挑战。

1872年德文版序言, 《宣言》中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 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3]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地指导着中国共产党。

这要求我们要以历史发展为转移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新时代战略, 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等等, 创立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求坚持和发展道路自信。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早先, 资产阶级推动资本全球化, 全球化市场给我国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今, 中美贸易战是全球化的产物, 中美贸易争端是由于中国与美国之间贸易严重失衡导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主席的讲话中提到“开放合作, 道路才能越走越宽”[4];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果告诉我们: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 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封闭僵化只能走进死胡同。对于当今的局势,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 愿与世界一道共建和谐秩序, 提倡命运共同体彰显大国形象, 从而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 现在就突破了。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不过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 我们现在才解决。坦率地说, 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 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 但没有解决好。

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5]正如邓小平所说的, 社会主义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 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只能出现更多问题, 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马克思运用辩证法分析了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论断, 指引中国共产党走上胜利, 《宣言》的现实意义告诉我们:经过历史的检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是不断奋进和继往开来的新时代。

围绕新时代主题, 坚持理论自信, 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是承上启下的时代, 也是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和实践经验的结晶,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理论自信, 首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 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因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 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发展;坚持保卫国家安全,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容侵犯;坚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不能以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 绿色生态是我国持续发展的重点;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树立理论自信。

三、坚持不懈地遵循社会主义制度, 树立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可以共存的国家制度, 我们无需论证是资本主义制度好还是社会主义制度更胜一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历史和人民的检验证明是最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个方面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

《宣言》指出, “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斗争中的联合和夺取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不是以一个阶级的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 而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包括无产阶级自己, 要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产生阶级的条件。”[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统一, 是根植于中国大地、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和现实的发展都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最适合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978年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 1993年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市场经济体制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制度的改革, 企业收益成效颇丰, 调整了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之间的职能, 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塑造了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我们更要坚持和发展市场和政府间的协同作用, 让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好, 减少贫富差距, 尽快脱贫致富, 在经济制度上树立信心实现中国梦。

“一国两制”制度的构想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的内政和外交冲突, 是对特区思想和实践的进一步推进, 是从更深层次、最大涵盖面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这是中国制度创设的智慧结晶。“一国两制”的提出与实践, 虽原本是为了解决中国统一的问题, 但它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它自身直接作用的范围。

正像邓小平所说, 这是和平解决社会争端的有效手段和方式, 世界上的许多争端都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这一创举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并将社会主义的许多价值成分蕴含其中。170多年来无数马克思主义者乃至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孜孜以求的大同世界也许会通过此种和平发展的道路露出曙光, 从而树立治理国家制度的自信。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要求党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宣言》中明确写到:“人类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7]共产党的阶级斗争史是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化斗争史, 斗争过程中形成的顽强不息的精神和坚毅的品质等中国精神对现实党的发展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指引我们要从意识形态观念上激发起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 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传承的民族精神更是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发展过程中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当今文化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立场和态度、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今后朝什么方向推进和发展文化等重要问题, 文化作为国家建设中的“软实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家发展环境及国民思维, 因此, 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我们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在实践创造中发展文化, 在历史进步中传承文化, 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文化自信, 推进中国发展伟大事业、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求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 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今我国社会发展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人民的物质层面, 更多地是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层面的需要。

如果没有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 就不可能实现真正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活。文化不仅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 也是增进百姓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

一定程度上, 文化是衡量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尺度, 也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因此, 树立文化自信要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方针政策, 努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文化新创造、创新新文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持, 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新氛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培育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着力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创作更多反映时代实际的优秀作品, 唤醒民众先进文化素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五、结语

《共产党宣言》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著作, 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文献。《宣言》的精神一直引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思想无不渗透着《宣言》的精髓。“四个自信”更是从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精神, 对于巩固党是领导一切的地位, 完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摘要:《共产党宣言》 (以下简称《宣言》) 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法从本质上揭示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无产阶级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然要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宣言》作为无产阶级同盟者的指导纲领, 它的思想始终指引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联系, 《宣言》对于中国新时代习近平所提出的党的建设要确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新时代,四个自信,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旺.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J].理论导报, 2016.

[2] 邓小平.党的十二大开幕词讲话.1982.

[3] 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4:248.

[4] 习近平.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讲话, 2017年1月17日.

[5] 习近平.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讲话, 2017年1月17日.

[6]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一版, 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上一篇:KCL-硅酸盐欠平衡钻井液技术研究及应用下一篇:从音步角度来认识格律诗的变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