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2024-04-26

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精选8篇)

篇1: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习惯”,根据韦氏字典,该词被定义为“通过对某一行为的重复,使该行为形成按一定方式进行的趋势或倾向。”这并非说好习惯和坏习惯是我们与生俱有的,而只是指我们在对待特定的动作做过多次重复之后,会使其看似天性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行为在我们的头脑和身体内如此频繁地得到强调,久而久之它就形成了我们的第二天性。习惯与我们一生的成败息息相关,看看社会上那些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之所以到达事业的巅峰并非偶然或侥幸,而是一个必然结果。因为他们都有良好的习惯,比如认真、执著、耐心、勤奋、好学等,并使这些好习惯的长处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是这些好习惯成就了他们。中学生的教育亦是如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习惯养成教育上。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所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有可能达成,才会有效果。也就是说,习惯是一切学习活动的根基。

那么,在中学阶段学生该培养哪些好的行为习惯呢?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应具备三点好习惯。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学会做人。具体表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文明礼仪,不忘责任,友善合作。我们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他们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大多数孩子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因此,教育专家孙云晓建议培养学生10个良好习惯: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耐心听别人讲话(尊重别人);按规则行动(规范行为);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不忘责任);节约每一分钱(学会节俭);天天锻炼身体(健康第一);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物归原处);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勇于表达);做事有计划(成功必备);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喜欢清洁)。

其次、学会生活。即生活自理、健康向上、勤俭节约、珍爱生命。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希望自己年轻时未实现的梦想在他们的下一代能实现。因此,在生活上,大包大揽。什么都不用孩子动手,甚至连他们自己的衣服鞋袜都是爸妈洗。为了能让孩子多学点儿,许多家长自己节衣缩食给孩子报了补习班、英语班、钢琴、舞蹈等等许多辅导班。却不曾料到,自己的辛苦会白费,自己的一切努力会付之东流。并且他们怎么也想不到,阻止孩子成长进步,阻止孩子成才的人竟是他们自己。因此培养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势在必行。

简单说来,一个中学生应培养四个生活习惯。

一、充足的睡眠。由于课业负担的加重以及其他的特长学习大量的剥夺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专家指出,一个中学生的标准睡眠时间是8—9个小时。中学生长期睡眠不足,后果是令人担忧的。营养学认为,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的自我调理,特别是大脑和肝脏,造成器官慢性损失、能量代谢失衡、激素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影响人的情绪和学习能力,甚至人的正常思维。

二、健康的饮食。目前许多中学生都比较偏爱垃圾食品,比如巧克力、冰激凌、快食面、各种烧烤、各种油炸食品。这些食品共同的特点是:热量高、营养低或者是零营养。长期食用会

导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为了保证营养,中学生要规律饮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一方面,中学生应该能做到生活起居的独立。另一面,中学生也应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一些家务活,帮助父母分担忧虑。而家长绝对不能因为心疼孩子或者害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而使孩子失去劳动锻炼的机会,从而把孩子推向懒惰、自私、没有责任心的漩涡中。

四、有一个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中学生正经历着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成长阶段,在少年人生的旅途中,他们会产生许多成长的迷惘和困惑。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阅历,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生活、学习中产生的各种心理冲突不能较好的处理。譬如,消极、悲观、胆小、怯懦等不健康心理。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结合起来共同培养孩子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学会学习。规范行为、勇于表达、学做合一。我曾经对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做了观察分析,他们中有的明明上课听课状态很好,却在考试的时候成绩不佳。有的学习上很积极,很想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却屡试不爽。还有的智商很高,却在学习上成了一个逃兵。为什么会如此不近人意?主要就是由于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学习好的学生?虽然他们内心深处也有渴望成功的梦想,在经历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挫败感之后,他们已经悄悄地掉队了,因为他们认定自己不是学习的那块料。而事实上,他们只是某些个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才会出现如此被动的局面。那么一个现代中学生应培养哪些学习习惯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呢? 基本归纳为四点。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知道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地方,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做不仅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使他们在关键的地方能集中精力从而全面提高听课效率。

二、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许多中学生的课堂融入性很强。他们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思考,并且能就自己的理解和同学交流探索达到共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作必要的记录。

三、课后巩固的习惯。最低要求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中等要求是学生能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总结。高等要求是学生进行延伸性学习,能就某一点自己感兴趣的、或是有疑问的、或是有争议的在课下查找资料从而达到扩充知识面的目的。

四、学会提问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要能善于发现问题。它不是让学生停止思考,而是要求学生能更深入的思考。俗语说得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学生最困惑时,教师及时给与提醒或指导,才是真正的学习。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以上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则需要双管齐下:

第一、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在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学校应当作为首要工作来抓。因为只有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实施成为可能,才能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在对学生进行习惯教育的时候,教师须从日常生活学习常规入手,抓好“一日常规”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针对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家庭的配合加强作用。家庭在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上充当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父母平日里的举止言谈,待人接物和对待孩子的言传身教及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了一种模式、一种标准、一种方向。

俗语说得好,“孩子就是家长的名片。”这句话说的挺有道理,简单的一句话却向我们阐明了一个朴实而又深刻的道理。与此同时,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是,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就特别强调了成长环境的作用。家庭的不和谐会使孩子变得任性、孤僻、心理脆弱、承受力低、报复心强、学习成绩差等等,而在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则会有懂得爱、懂得宽容与忍让、与人为善等性格。当然,在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家长还需要在不溺爱、不纵容、不逼迫、不放任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兴趣、行为、语言、交往等进行必要的指正和引导。

习惯看似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令长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远离坏习惯。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它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努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益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良好行为习惯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经济,知识爆炸已成为人类发展的主流,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就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实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

篇2: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第一、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均等的,谁勤奋,谁努力,谁去拼搏,谁就能获得更好的收获,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只有抓住分分秒秒才会获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学会提高效率的习惯,平时做每一件事都要订好计划加快速度做每一件事,巧用时间缩短做每一件事的时间。

第三、学会谦虚,永不自满,古人云:“自满着,人损之。自谦着,人益之。”第四、养成下决心,树信心,有恒心的习惯。有了决心就有了目标,树立了信心,就有了成功的希望。

第五、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六、养成问问题的好习惯,做到不懂就问,直至明白。

第七、学会面对挫折和失败,挫折面前学会坚持,失败之中学会反思。第八、养成反思的好习惯,一周一次的反思能使你得到成功的快感,可以使你弥补不足。

第九、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学会休息为更好的学习“充电”。第十、养成做事专一的习惯,做事时专心致志,没有私心杂念。第十一、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作用。

第十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上课时把老师讲的,书上没有的记录下来。第十三、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把自己做错了的题目记录在错体本上,不时的去复习一下。

第十四、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通过自学培养自己的能力。

第十五、养成多读书的好习惯,读书时多动笔,多思考。

篇3:让学生养成提问题的好习惯

一、为什么学生少提问题

(1) 不敢问。“这样的问题还要问?你上课时是怎样听讲的?……”这类语言正是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无形杀手。尤其是有的学生本身就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 这样学生以后尽管有问题也不敢问了。

(2) 无问题可问。尽管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 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 但当一节课将要结束时, 老师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吧!”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没有!全懂了!”似乎课堂效果不错, 但实际表明学生思索的脚步到此停止, 对知识的追求已经心满意足了, 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拓展。

(3) 不知该怎样问。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 或者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不知道自己该怎样问。

(4) 不想问。部分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 他们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 如果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回答, 没有老师及时地鼓励, 就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二、该如何使学生多提问题

1. 为学生构造心理安全区域, 让学生敢问

一节课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有多少, 学生有创意的回答有多少, 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广开思路、探索求是, 不过于牵制学生的思路或用自己的思路取代学生的探索过程;提倡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敢于持怀疑、分析、批判的态度而不是一味盲从, 让学生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思维习惯。创建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氛围, 使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

例如,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一课, 其中一个知识点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材料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像。当学生纷纷掌握了怎样操作显微镜, 并且通过显微镜找到洋葱表皮细胞时, 人人都显得十分自信。此时我让学生拿出一把透明尺子, 自己试着把尺子上的“6”对准通光孔, “通过显微镜你们看到什么呢?”不一会儿, 有一个很小的声音自言自语地说:“为什么是9?”不少的学生此时对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像”半信半疑。于是我问:“你们找到的像是‘6’吗?”大部分学生答道:“是!”此时我看到有好几个学生立刻把尺子反过来, 跟着说:“我看到的也是6!”当学生正等待着我宣布答案, 我并没有急着告诉他们, 而是问他们有没有听过《皇帝的新装》这则寓言故事。在学生正为此故事说得兴起时, 我公布答案是:“9”!在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时,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求学态度, 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和感受到“我要自信地学习、主动思考、敢于发问”是十分重要的!

2. 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让学生好问

著名的“跳蚤实验”, 跳蚤之所以变成“爬蚤”, 并非跳蚤已经丧失了跳跃的能力, 而是跳蚤由于一次次地受挫, 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 罩在了心灵上, 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同样道理,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总是想着学生按着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进行。时间一长, 学生本身具有的扩散性思维就会因此退化。现在的课堂并不是学生提不出问题, 而是教师有没有为学生创设环境。在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学生为主体, 鼓励学生乐思,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3.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让学生善问

“敢问、好问”只是学生“提问”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 提出思考性问题, 以达到“善问”之效。问题来源于对事物以及已有知识的观察和思考, 学生观察得越仔细, 思考得越深入, 提出的问题就越多。

(1) 联系“生活”提问题。例如在学习“人的性别遗传”一节后便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双胞胎有的是龙凤胎, 有的是性别相同的胎儿?为什么有的双胞胎差不多一模一样, 有的双胞胎却截然不同呢?这些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 他们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 然而学生只要通过网络查询或翻看书籍不难找到答案。所以我让学生课后查找资料, 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下节课进行相互交流。这样比老师当堂讲解来得有效!

(2) 联系“实验”提问题。做实验并不是为了验证什么, 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什么。例如在进行教材的探究性实验时, 我提倡学生多问几个问题:实验的材料是唯一的吗?实验的方法只有一种吗, 实验的操作是最简便的吗, 可以改进吗?例如“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中, 制作临时装片与染色可以同时做, 使实验变得更简便。

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这是创新教育的起点, 意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消极状态, 以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提问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通过提出问题, 突出学生的参与性,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 逐步形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彭钢, 张晓东.课程理念的更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中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语文习惯

一、培养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各地中考对学生书写也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作文要求当中,经常会要求学生做到“书写工整”。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从学生刚升入初中开始,就要告诉学生“作为中国人,我们写出来的汉字就应该像我们自己一样,字如其人,汉字,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我人生的内涵和素养。”通过教师的激励,让学生意识到要用心把字写好。另外,一定要对学生做严格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准备练字本,临摹字帖,并且要经常坚持检查。在平时的上课练习、板书演练、作业、课堂笔记等其他需要书写的时候,更要严格要求,一定要让学生书写规范,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卷面干净。

二、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使用工具书同样有明确的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中学阶段“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为了让学生会用工具书,具备搜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刚升入初中,我就向我们班同学做出明确的规定:“上语文课一定要准备好《新华字典》”。同时还告诉学生,在阅读课文或者课外读物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偷懒,看到不认识的字词,不能“一笑而过”或者“一跳而过”,一定要翻翻字典,查一查,标注出来。另外,随着网络搜索技术的普及和大众化,我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尝试运用更为先进的“网络工具书”来学习语文,应该是培养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的重要一部分。

三、培养学生养成朗读背诵名篇名句的习惯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古人学习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了解的基础。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在朗读方面,我一般要求学生先模仿,再根据名家的朗读自己去揣摩体验感受,最终自己再尝试朗读。比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先将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栏目由董浩所朗诵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著名主持人的朗诵来体验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然后请同学自己尝试朗诵。学生刚开始的朗读和朗诵必不可少的带着模仿的痕迹,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我们不必为此而烦恼。在背诵方面,我们一定要让学生把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初中阶段必背古诗文全部背诵下来。老师要告诉学生,背会的标准是能够默写出来,因此一定要经常检查学生的背诵,让学生将自己背诵的名篇佳句、文学典故,原原本本地写出来。除此之外,还要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朗读和背诵习惯的培养是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生涯始终的,一定要坚持培养,让学生爱朗读,爱背诵。

四、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信息时代,学会阅读的人才是会学习的人。只有通过阅读,学生才能了解世界,感知大自然。只有通过阅读,我们的视野才能够开阔,我们的思想才能够深刻,我们的认识才能够全面,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丰富。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古今中外的很多文学名家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阅读能力很差,阅读选择很片面,只选择阅读流行性读物,阅读方法不当,阅读效果不佳。对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来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其一,要推荐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刊。杂志方面,我们可以推荐学生看《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作文书写方面,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作文素材》、《创新作文》等,文学作品方面,说实在的,初中学生并不适宜阅读全本的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如果有“青少年版”之类的可以让初中学生重点进行阅读。我跟倾向于推荐描写中学生活或校园生活的现当代文学作品,比如秦文君的系列小说,杨红樱的系列作品,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等。郑渊洁的童话作品,《儿童文学》杂志所推荐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都值得中学生活细细品读。其二,要注重阅读实效性的检测。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读书摘抄,并且对学生所做的阅读笔记要进行检查。还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认真阅读了。其三,要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阅读,肯主动阅读,对此,教师要下些功夫,可以适当的给学生一些阅读奖励,可以把精美图书作为奖品奖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总之,一定要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文字的魅力,语文的乐趣,文学的价值,阅读的意义。

当然,中学生应该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很多,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我们重点要求学生养成规范的书写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的,作为语文老师,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授课和习惯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收获到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篇5: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体育教学过程可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和“学习”两大方面的乐趣,要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教育和满足兴趣的双重性,就要培养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浓厚,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像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三 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

总之,不断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参与锻炼的自律性,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帮助学生养成强身健体的好习惯

篇6:中学生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总结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还存在许多不良的卫生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

1.乱扔乱丢。现在同学们买东西带进校园的包装纸、塑料袋、纸盒不计其数,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了环境卫生,但也有极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即使不乱扔乱丢,也给学校的垃圾容器增加了负担。

2.乱涂乱画、乱踢乱踏。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留下乱涂乱画、乱踢乱踏后的痕迹,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以楼道与楼梯较为严重;

3.随地吐痰。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坪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垃圾乱倒。有些值日生同学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将垃圾不倒在垃圾池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甚至倒进花圃里。

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同学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全体同学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 纸上,再扔进垃圾篓;

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果皮、包装袋扔进垃圾桶

篓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③要努力克服乱倒垃圾的坏习惯。在值日时,无论走再远的路,都要把垃圾及时倒进垃圾池中,且不可乱倒;

④捡拾地面上废弃物。要有随手捡拾地面上废弃物的意识和习惯,共同维护学校环境的整洁;

⑤把包装袋带进校园时。每个人都保证做到不把包装袋乱扔,从根本上杜绝乱扔乱丢现象。

⑥在食堂用餐时,不要随意倒泼粉汤饭菜等习惯。

⑦在宿舍里,要把衣物等用品要摆放整齐的习惯。

篇7:提倡中学生养成写周记的好习惯

第一时间掌握班级情况和学生发展动态对班主任工作的时效性、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随着中学生生理上、心理上的成长,接触的事物日趋新颖、内容丰富且变化多端,他们本来天真幼稚的童心慢慢变得成熟复杂,知识的日益丰富和思想的不断成熟也使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以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默默审视身边的人事世界,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也渐渐不再直接通过言语表露出来,而是更喜欢拿起手中的笔,把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烦心事、受到的委屈、或是复杂的同学、师生关系,甚至是家庭问题等写成文字,收藏自己的喜怒哀乐。

此时,周记就成了一座桥梁——一座沟通班主任与学生思想的桥梁,一座搭起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桥梁。

一、周记的意义和作用

1.周记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情感态度,从而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成熟,它们停留于所学的书本知识,缺少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因此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他们思想是极为复杂的,情绪是很容易波动的,看待身边的事物时往往会被表象所迷惑,作出不科学、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判断。其实他们很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宣泄自己的情绪,验证自己的想法,解决自己的困惑。

写是一种无声地表达方式,有很多不便说,不敢说,不想说的话题,都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周记作为学生一周思想的总结,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思想动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尽可能帮他们解疑答难,调整心态。认真地对待周记,将建立起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增进师生情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曾经有位女同学在周记中感叹学习压力大,作业多,平时自己付出了许多,但成绩仍然没有进步,感到十分悲观。通过阅读周记,我及时地掌握了这个情况,借助周记上的文字交流,告诉她失败只是暂时的,虽然很多时候付出了努力并不会马上就得到回报,但只要坚持,成功一定属于她。同时,我也加大了对她的关注,课堂上多让她回答一些她有把握的题目,借机在全班表扬她,让她逐步找回自信。

2.周记可以让老师了解班级的内部情况,从而进行必要的管理,强化班级的建设,增加凝聚力。

加强班级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班级集体教育形式等等,这些管理手段必须随着班级实际情况不断的予以调整,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而班级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慢慢暴露的,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班上,也不可能看到所有发生的事情,学生看到老师没看见的情况时,又会碍于情面,不愿直接向班主任反映。周记正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间接反映班级问题,为班级集体建设出谋划策的平台,班主任亦可利用这个平台与学生共同探讨治理班级 的“大计”,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意见或建议,并使之付诸于实际行动,既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又起到了加强了对班级的管理作用。例如:有同学在周记中反映学生下课喜欢哄闹,尤其是男、女生在一起追跑,他认为这不仅影响他人休息,而且容易在狭窄的走道上发生安全事故,希望老师加以管理。我得知之后,一方面在周记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另一方面立刻找班委开会了解情况,发现这是班级普遍现象,连班委都有参与。于是,我分别与全班男、女生谈话,教他们如何自尊、自爱,同时也加大了班级管理制度,使得情况有些好转。

3.周记可以让老师认识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或是教学方面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水平。初中生还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敢于说真话,也敢于说实话。他们对班级的管理或是老师有什么样的`想法或看法,即使不当面提出,也会在笔端得到如实地反映,且态度鲜明、毫不客气。例如:有同学在周记中就十分直接的说我偏袒班干部,还有同学婉转的认为我上课有些枯燥、乏味。当阅读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我的脸是火辣辣的,但却真实而鲜明的折射出我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并时刻提醒着我需努力完善自己的工作,鞭笞着自己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此外,我虽然不是语文老师,但我相信熟能生巧,多练练笔对于写作是没有坏处的。周记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多观察、多思考的好习惯,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中,并学会用自己的笔记下成长道路上的喜怒哀乐。

二、周记中存在的问题

设想是美好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有着很多的问题,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由于想读到学生最真的想法,一开始我没有限制他们内容,可以写关于任何方面的,对班级建设的看法、对老师、同学的看法或是自己的一些感受等等,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头两周,学生们到还挺感兴趣的,写出的东西颇为真实,还有看头。但一个月后,周记却成了我们共同的负担,学生不想写,老师不愿看。

学生不想写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没内容可写和没有时间写。

1.没内容可写。初中生经历的作文训练多是以记叙文为主,一想到周记,就自然想到要写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等,而实际生活中他们觉得都是简单的重复,其生活程式是吃饭——学习——睡觉,生活的范围除了家庭封闭型的鸽子笼,就是学校这块小天地;活动的路线只能是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生活的内容也不外乎课堂听讲和课后做作业,没什么好写的,因此也提不起兴趣。

2.没有时间写。由于课业繁重,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应对学习上了,他们没有时间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所以也就没有时间感悟生活,有感而发去写。大部分同学都是到了周日的晚上临睡前随便写一点交差,内容也就可想而知了。

学生的不想写,直接造成了周记质量的低下,首先是立意空,由于学生生活本身的单一性加之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学生写的内容大多空洞、乏味,像是在记流水账,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话,写来写去也就那么几件事;其次是“内容假”,由于缺少生活的历练,很多情感的流露都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大多是一些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字,内容消极、悲观,毫无朝气,有的同学写来写去就是抱怨、责怪;再有是“篇幅短”,有的同学为了赶时间,篇幅越来越短,如果不限制字数,有同学的周记只有一句话了。

面对一篇篇立意空、内容假、篇幅短的周记,教师渐渐变得不愿读了。这样一来,学生是把周记当作一项作业去完成,老师读不到学生的真情实感,周记就仅仅是流于形式,完全失去了它作为一个交流平台的意义。

篇8: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一、定规

1.联。

即由此即彼地想象与联想, 通过对照、联想, 引出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见解。一景一物, 一人一事, 均可作为话题, 有了话题, 不愁无话可说。如在讲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学生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百草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 体会到作者对百草园视为乐园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童年时的乐园, 在日记中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既学到了写景方法, 培养了能力, 又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找寻到了一份童真童趣。

2.承。

对动态的人与事的关注, 应实行“跟踪追击”, 昨日写下的日记, 今日继续写;昨天留下的话题, 今日继续谈, 过去的想法, 现在有了新的见解, 当然更应该记录下来。一承一接, 学生的情感世界, 思维空间自然能够得到拓展。

3.评。

学生记日记, 大多侧重于评他评己。不管学生多幼稚, 应鼓励学生写好评议性的日记。评他是为了提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鉴赏能力;而评己是为了扬长避短, 调节情绪, 纠正错误。通过如此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 学生会觉得每天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且写作的范围越来越宽, 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日记写作的劲头只会越来越大。

二、散练

天天写, 天天练, 日记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如正规作文来得有序列性的安排。作为一种练笔的形式, 它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任何一件事、一个人, 一种景……可以发表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喜怒哀乐, 尽挥笔端。内容丰富多样, 分散化。形式上也可以根据内容而调整。故学生的日记从内容到形式充满个性化。但在指导前期教师要做好“舵手”, 做到既有指定性, 又有自选性, 而综观全局, 还是以自选性为主流。从练笔的角度看, 在散练的过程中, 应做到:

1.散而有旨

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 并非散而无章, 而是散而有旨。有旨, 即应有写作内容的要求, 有写作章法的要求, 这些要求应体现在指定性的日记中, 同时在“泛练”的过程中趋向熟练。这种要求应力求与教材同步, 教科书是学生练笔最好的学习模仿创新对象。

2.散而多体

既是一种练笔, 不能不考虑文体的多样性。可叙述, 可说明, 可议论, 可描写, 可抒情;叙事状物, 写人绘景, 一事一议均可采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各种文体的确定, 同样力求能与教材同步。

3.散而求异

天天写, 往往会出现内容及运笔上的雷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性的练笔。所谓求异, 除了内容上的求异外, 重点应放在表达方式方法上, 起笔收笔, 叙议角度, 语言风格等写作方法的求异。经过前期一阶段的指导和训练, 学生能在每天的练笔中不断摸索, 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逐步从对教材的模仿中掌握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旦习惯养成, 散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养成

要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学生往往从冲动开始, 时间一长, 觉得无话可写, 或自感乏味, 热情锐减, 出现随意应付的现象。但学生一旦养成习惯, 形成一定量的日记“成果”, 学生又会自觉珍惜。因此, 需要教师抓好以下几个“养成”环节。

1.选好本子, 自勉督促

日记是记载个人成长, 走向成熟的见证。要开导学生珍惜岁月留给自己的记忆, 因而力求在一开始写时, 就选好一定规格的本子来记日记, 而不应随便拿练习簿或纸张来写。让学生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个名, 如“火花”“心语”等。在扉页上写好自勉语, 可用名人名言, 也可自创激励语。通过自勉, 督促自己每天写好日记。

2.定时收阅, 适当指点

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 由教师每天收阅数本学生日记, 一周中收阅全部学生日记。教师在其日记上适当留下一点交流、慰勉、激励、点拨的文字, 以达到检查、鞭策的目的。

3.开辟园地, 定期展出

在教室开辟一个展出阵地, 使一些文质兼美的日记得以“发表”, 以示激励。在展出时应考虑到点与面, 力求人人都有发表的机会。并组织学生对展示的日记进行评议, 努力提高全班学生写好日记的热情和技巧。

4.开展评比, 分类设奖

为鼓励学生能坚持写好日记, 开展评比, 适度奖励是不可少的。评比的项目尽可能放宽一点, 可综合的, 可单项的。比如:坚持不懈写日记的颁发恒心奖, 在统一指定的某项内容中记的最出色的颁发××活动最佳奖, 给日记水平有明显进步的颁发新星奖, 给书写认真的颁发书法奖, 给在日记中对班级建设提出建议的颁发金点子奖……通过各类评比, 激励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来坚持写好日记。

5.自行组合, 互慰互勉

学生日记, 既有保留个人情感的一面, 又有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尊重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自我组合, 互相交流, 比如一学期下来在日记本中留下一页空白, 让知心朋友在读自己的日记后写下一番肺腑之言, 既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当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些人会认为在日记本上写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博客方便快捷, 微博更是新宠。但学生上网往往会更流连于游戏、聊天等, 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因此,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 我认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是用笔书写在本子上为好, 这种传统的做法既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更能在老师有效有序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会对升学和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帮助。

确实, 指导好学生能长期地写好日记, 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激发、鼓励学生去写、不断地写、自觉自愿地写, 最后形成学生想写、爱写、持之以恒地写的习惯。教师只要抓好开头的指导, 过程的激励, 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是完全有可能的。叶老说“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试想, 如果让学生每天写300字左右的篇幅, 初中三年坚持下来, 就是1000多天, 就是非常可观的30万字, 而且每天写300字, 只需花上10分钟至多15分钟时间, 是不知不觉地在学习之余发生的, 其实也是每天学习生活之后休息之前的一种需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就能认识到日记是一所锤炼语言的学校, 是一台思维开发的机器, 是一部生活的积累史。让我们继续不断探索, 寻求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写好日记的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将日记写作训练进行到底。

摘要:学生有了写日记的冲动, 并不表示他们能写好日记, 能把它坚持下去。他们的新鲜劲一旦过去, 惰性就会占上风, 日记内容也无翻新, 如流水帐般。所以, 教师要强调:学生学写日记, 应力避记流水帐。要鼓励学生能真切、深入、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力求记日记时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下一番工夫。到底写什么,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关键词:日记,练习,学生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上一篇:广告合同编号下一篇:长校中学2018年上期教务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