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023-04-12

第一篇: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兴国”。 “知识经济”、“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等时代特征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掌握文化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

3.人生是从读书起步的,读书是精神的探险,灵魂的遨游。人需要物质的食粮,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了哪些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铸就下一代,为下一代打根基的小学教育,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我们深信,在学生时代播下了种子,肯定能赢得未来的收获,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养成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推荐阅读书目,拓宽阅读范围,积累语言文字,熏陶民族文化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教材研究与实验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与实施措施,都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帮助与警示。但总的来说,缺乏从读书习惯培养角度来探讨习惯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阅读一本本书籍,达到一定的量,就能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纠正各种不良动机,良好的阅读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4.时代赋予的责任

其它国家相比,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读书问题很严重。犹太人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55本,美国自克林顿总统启动了全民阅读计划,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要达50本。上海市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的阅读量调整为4000万字,平均每个学生每年读书近50本。可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开辟多种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做到“五个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广泛阅读,应有书源。鼓励购书、借书,成立班级图书角,保持书源不断,读时有书。

(2)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贵在“自觉”二字。当学生有了时间,就会自觉地读书,阅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 (3)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能动笔,是读书有收获重要之处。“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将无法形成喜爱读书,扎实读书的态度,实效性不大。

(4)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保持读书习惯持久的关键之处。读有所思,才会品出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益处。当读书有了兴趣,经常性的读书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建立家庭自己的小书库,改正随便撕书,在书中乱写乱画的坏习惯。 2.实现“三个提高”:

(1)提高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去认识自觉读书是自觉意识的体现,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习惯中形为自觉读书的行为。

(2)提高读书水平。读书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达到读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读书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读书的水平。 (3)提高读书成效。有成效的读书,才是有收获的读书。因此,学校应多层次,多方面引导学生读有所获。 3.形成“两个局面”:

(1)形成爱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愿望才会强烈。读书的行动才会持久,这样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形成会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能力,读书的兴趣会更浓,读书的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读书水平的提高。 4.促进“一个创建”:

创建书香校园——把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

(二)课题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法: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向《同步阅读》延伸,《同步阅读》必须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4、实验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5、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6、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自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具体的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8年10月——2018年11月)

1、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课题方案,申请立项。

2、建立课题组。

3、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

(二)实施阶段(2018年12月——2019年 2月)

1、举行开题仪式,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2、收集信息,归纳整理。

A、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

B、召开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论证会,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C、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3、针对教材以及课堂教学情况,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围绕课题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探索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指导、培养的途径,形成教学典型案例。

4、阶段性成果展示(各参研人员汇报),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5、深入实验班级调研,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和教学观摩,推进课题的研究与交流。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11月)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六.研究措施

1. 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让教师明确课外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让教师懂得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 对所有参研人员定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研究的基本思想和操作要求。邀请专家诊断指导。每阶段完后,邀请上级有关教育专家对课题进行验证,进行评估和指导,为下一阶段课题的进行提出明确的方向。

3. 及时总结。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经验交流会,研讨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方案,以有效地推动研究工作的开展。

第二篇:养成孩子阅读习惯

养成孩子阅读习惯,也可增进亲子关系

阅读,读出家庭教育新体验

● “游泳”与儿童的性教育

“真有意思,一本图画书竟然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张女士是一家文化传媒机构的高管,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上心。“儿子童童渐渐长大了,开始关心生命的起源问题了,经常会问到:妈妈,我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是长大了的孩子经常给父母亲出的一个难题。张女士说,自己小的时候也问过妈妈同样的问题,妈妈说她是捡来的。现在的孩子发育早,应该给孩子健康的教育,但是怎么跟孩子说,总是感觉很为难。

一本名为《小威向前冲》的儿童图画书,帮了她的大忙。小威是个小精子,是生活在布朗先生身体里的3亿个精子之一,就因为“游泳”游得快,在游泳大赛中得了第一名,第一个冲进了布朗太太的身体里,得到了一个卵子作为奖品,10个月后,布朗太太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小威在游泳比赛之前,拿到了老师发给他的一个比赛线路图,这个地图其实就是布朗先生和布朗太太的身体结构。就是这样一本简单的书,把生命起源这个复杂的、让大人难以解决的问题童趣化了,简单明了,解释到位。“为什么我们早没有发现这么有意思的书呢?”张女士很是感慨。

● 学习鸭子好榜样

如何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和意识,是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黄伟,前景科技公司的总经理,能指挥上千名员工,在这个问题上同样解决不了。他和儿子就是文中开头的父子俩主人公。前几天,一位朋友向黄伟推荐了一本名为《鸭子农夫》的图画书,这本书讲的是农夫天天什么都不干,鸭子倒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刚开始翻了翻,觉得这本书太普通了,情节简单,孩子肯定不爱看。”这是黄伟对这本儿童图书的第一感受。但是,当他把这本书拿回家的时候,已经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反应出乎他的意料,达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儿子的感受是,“这个农夫可恶!什么都不干,这个鸭子真是了不起,什么活儿都会干”。想了想,他说:“我们不能当农夫,要向鸭子学习,多干点活。”动员儿子干点家务活儿,这个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让一本儿童图画书轻轻松松地就给解决了。更让黄伟想不到的是,儿子竟然现在开始指挥他了,吃完饭,他就说:“爸爸,别坐在那儿当农夫了,我擦桌子你洗碗。”

● 家庭情景剧,妙趣横生

让张女士没有想到,《小威向前冲》这本书,不仅帮她解决了难题,更是让她的丈夫也加入到了这种“新式”有趣的教育过程当中来。他先于儿子看到这本书,书中依照布朗先生和太太的身体构造画的比赛路线图、3亿个带着游泳镜的小精子比赛的宏大场面让他忍俊不禁,特别嘱咐一定要趁他在家的时候让儿子读这本书,他要观察儿子的反应。结果儿子看了两遍说,“我知道了,你们看明白了吗?我当初肯定也是游泳得了第一名”。孩子的感悟让爸爸笑倒在沙发上。“这个情景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这本书让我先生开心得像个孩子,我想,这样的情景也一定会让我儿子记忆深刻。”张女士说。

如今,黄伟家也多了一个节目,就是经常上演儿童情景剧,剧本就是那些儿童书。“当我问儿子什么事情干得怎么样了,他就用鸭子的声音回答我。”也就出现了文中开头的那一幕,“‘嘎!嘎!’表示已经早就完成了”。

儿童早期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的邢爱玲老师指出,儿童图画书的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往往色彩丰富、画面生动、趣味十足、可读性强,而且寓意深刻,特别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认知能力。家长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孩子,效果特别好。孩子的想像力丰富,往往还会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模仿,再现故事情节,在这种亲子游戏中给爸爸妈妈都赋予了不同的角色,孩子给自己安排的角色一定是那个他认为好、正面的角色,这就是建

立在他自己对故事理解的基础上,并且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无论是读故事、还是演家庭剧,都是对孩子和家长的一种生动的教育,寓教于乐,事半功倍。

故事,最好的情感沟通方式

● 童话书,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纽带

“通过书可以找到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北京教研中心主任雷力说,她的孩子已经到了“叛逆期”,很多事情都是通过气愤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本“绘本”叫《生气汤》,讲孩子在学校不快乐,妈妈带着她做了一道汤,把不愉快的事情和人当做汤作料,放进去,汤做成后,大家都觉得味道极其差。“我就告诉孩子,当你把所有不好的东西都加入到汤中,汤的味道一定不会好。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一定要把它们都扔掉,不要将它们全部放在自己的肚子里面。汤就好像自己的肚子,将不好的东西放入其中,肚子会很难受。这就是因为自己本身不够包容,你非要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然后放在肚子里面。”雷力告诉孩子。

在“做汤”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进行了沟通,共同分享了一些道理,而不是家长在单纯教授,“你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也会懂得深刻的道理。“我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绘本的阅读,和女儿找到彼此之间的表达方式。”雷力说道,女儿喜欢画画,如果两人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都会通过绘画表示,这种成长过程中的交流很重要。

● 读书,让爱在父母与子女间彼此传递

黄伟现在已经成了童话书的拥护者,他觉得童话书不但能以浅显的视角解答深奥的问题,早期阅读还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这种教育在无形中显现,比告诉孩子要去怎样做有效得多。

《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的是母子之间向对方相互表达自己的爱的程度,结果总是母亲的爱要比孩子的爱深得多。《驴小弟变石头》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讲述的是父母的爱,让已经变成了一块石头的驴小弟,从梦中苏醒,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故事。这些图画书都是关于父母亲对子女爱的经典故事,曾经让无数父母亲为之感动,也让无数孩子对父母的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以此贯穿一生,“对家人的爱、对父母的爱,从这些漂亮的图画、简单的字句中就能如此深切地感悟到”。已经成为绘本书籍“超级粉丝”的黄先生告诉记者,家长和孩子在情感上互相需要,如问声好、表达爱意,并将这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 故事的意义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同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中,所读过的同一本童话书带给孩子的启示也不相同。黄先生给记者举例,如儿子看过一本名为《雪人》的无字童话书,整篇文章都是图画。这本书还配有一张光碟,孩子在三四岁时,看书后会播放光碟再温习一遍,他学着书里的雪人跟爸爸妈妈转圈圈跳舞,模仿圣诞老人发放礼物,非常快乐。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在他上小学后,又读到这本书时,又看那张光碟,结果看着看着,他的眼中出现了泪光。他跟爸爸说,当他看到雪人融化那一刻,感到非常伤心,因为雪人没有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邢爱玲分析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感受不尽相同。在这个例子中,孩子已经有非常深的情感意识,他已经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感受到失去朋友后的悲伤。这都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和表达,在看故事情节时的感悟、体验也将会延伸到他的社会交往中,对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珍惜同伴间的友谊具有非常正面和积极的意义。● 白领家庭兴起“阅读排行榜”

网上曾经有过报道,在白领阶层,已经有一些家长开始自发地成立“亲子阅读会”,推出了“家庭阅读排行榜”,相互鼓励、相互分享经验和体会,主要就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孩子一起读读书。“平时自己忙于工作很少时间和孩子交流,时间长了发现孩子只

爱看电视了。”这是不少家庭出现的尴尬。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小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才能不被电视和网游征服。”这是发起活动的家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认识。而为的是让更多家庭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让更多忙碌的父母能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在阅读中成长,这个积累阅读时间进行网上排名的创意才应运而生。在这样的模式中,家长们带着孩子定期碰头,一起讲故事看书,颇受欢迎。对于家长中出现的这股新潮流,有专家表示欣赏,“家庭阅读是高层次学习型家庭的联系方式,是高水平沟通情感的方式”。

阅读,带来终身的学习能力

● 不买语文辅导书的资优生

亲子阅读,其实也是早期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积极,对此张女士感受很深。儿子现在上小学2年级,在同龄小朋友中间,他的认字、造句能力出类拔萃。当不少家长还存在男孩语文接受能力要低于女孩的误区时,童童的表现让很多其他孩子的家长羡慕不已。

“好的习惯养成,好的学习方式,将使孩子受益终身。”张女士笑着跟记者讲起孩子的培养过程,孩子的成长迅速,得益于她非常重视对儿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家人的一次玩闹中,当时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居然将“胆固醇”3个字快速而准确地念出来,这令张女士和亲戚们都觉得惊奇。问到孩子时,童童很轻松地说:“‘胆’就是童话书里‘胆子小’的‘胆’啊,‘固’里面的那个字念古,我猜它应该就念‘gu’,最后一个字就是木糖醇的‘醇’啊。”“阅读带给孩子快乐的同时,一个额外的收获就是孩子的认字程度迅速提升。”张女士说,从小阅读童话书,虽然每页字数不多,但孩子的联想能力、对日常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都由此被开发出来,经过平时的不断积累,孩子的扩词、组句能力也相应提高。

“女儿现在已经到小升初阶段了,自从她上学,我从未给她买过一本语文辅导用书,但孩子的语文水平远远高于同龄小朋友。”雷力很自豪地告诉记者。由于在文化出版行业工作,雷力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阅读教育,在她看来,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对于解决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问题,扩展孩子的知识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从早期阅读开始的教育新模式所带来的影响已在她女儿的身上显现出来,比如面对很多家长苦恼的、很多孩子不懂表达或者孩子不知如何表达的作文问题,她的女儿从未为此着急过。比如,由于中英文书籍阅读量大,孩子的英语阅读能力强,英文的学习也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口语能力高于一般孩子。又比如,进入4年级,数学课中的应用题出现,这是很多孩子最难解决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她女儿的数学也非常好,“这是令我感到非常惊喜的事”。雷力说,其实应用题的本质也就是是否能读懂题。

雷力总把早期阅读培养在女儿身上显现效果的例子讲给朋友们和家长们听,她希望家长们重视孩子童话书的阅读,也就是早期阅读的培养。“虽然这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会带来隐性的效果,经过长时间养成才能显现。”

● 通过绘本潜移默化培养阅读兴趣

雷力指出,如果读文字,会使人们的理解定格在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上,会圈定人们的想法,而通过图画,人们会充满想像力。从小培养孩子创新的习惯,需要孩子的想像力。开放式阅读,引导孩子读各类的书。这就需要通过绘本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记者发现身边的家长,有很多是夫妻俩都很喜欢读书,家里也有很多书,但他们的孩子却非常反感读书。这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家长对于孩子阅读的目的性太强,孩子会非常排斥和反感。

“在我女儿的培养上,由于她早已形成看书的习惯,所以在家庭处罚中,已经将今日不能读书当做一种处罚。”雷力说,这就远远超过强行规定孩子要读多少书、读什么书的效果。专家建议,在培养孩子阅读上,选什么样的书很重要,多选择些色彩鲜艳一点、更接近

孩子生活的书,同时要尊重孩子,在挑选时,给孩子留出自己选一本书的空间,有可能孩子选的书不适合,但要培养孩子去图书馆的习惯,引导孩子去读。

出版业界人士认为,童话书现在是一种流行,虽然不能说读童话书就能改变孩子一生,但从童话书开始阅读,是一定要培养的,从而近一步扩大读书范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专家建议

● 选择读物要“形式大于内容”

阿甲,是国内较早从事早期阅读理念实践与推广的人士,他创立了红泥巴网站,为家长提供儿童读物。他在接受一次访谈中认为,选择儿童读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式,“形式大于内容”。为什么?“因为我们儿童阅读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这本书的样子要让孩子喜欢,愿意看。就是说装订也好、整体设计、插图一定要美。谁都爱美的东西,尤其是孩子,所以插画是非常重要的。”

与此同时,他认为“制作质量也很重要,选购的时候可以看一看书的质量,比如版本的问题,现在的版本越来越专业了。比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现在到处都是,到底哪个版本好呢?一要看作家,还要看编者,如果是什么编译,我觉得那些就不用考虑了。安徒生童话实际上有公认比较好的书,比如格林童话,有老译本,但是老译本的语言是三四十年代翻译的,所以适当的新译本可以具体读读。小孩子最好还是选择插画比较多的,要综合考虑。

第三篇:最全读书法 助你养成阅读好习惯

虽然很多人觉得读书不过是闲暇时消磨时间的一种途径,但是既然时间也消磨了,能够从书中得到点什么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那么读书习惯又是另外一说了。

好习惯都是靠吸取经验和自我磨合养成的,养成读书好习惯是为了能够让书中的精华更好的为我所用。

一、七招养成读书好习惯

1、读适合自己,能读下去书。不一定非要读经典巨著,简单有趣的故事书有助于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也能激发灵感。

2、设置固定的读书时间,比如每天睡前,每周周日。

3、随身携带一本书,在等人、排队、休息的时候阅读。

4、列读书清单,随时随地把看到和听到想读的书名和作者都加入其中,定期把读过的书勾掉。

5、做读书记录,包括书名、作者、计划开始阅读的时间和结束时间、读书笔记和读书感想。这样,读过的书才能真的消化,跟自己一辈子。

6、设定合理的读书目标,根据自己时间和阅读速度等情况,设定读书目标,比如刚开始养成阅读习惯,可以设定一年10本书,从这个月开始,每月一本。

7、让读书成为乐趣,为读书时间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比如舒服的椅子,喜欢的茶点,让读书时间成为一天当中自己最享受的时间。

二、三个小窍门,读书好消化

1、做好读书清单笔记。

把随时随地把听朋友介绍,自己在各种渠道了解到,想要阅读的书名和作者,记在笔记中,用打钩的方式进行管理。

2、用简单的方法,勤做读书笔记。

读一本书,消化一本书,让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都变成自己的,这一步必须要有。好读书笔记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书摘:

方法一:亲手逐字逐句输入电脑或抄在笔记本上;

方法二:短句经典亲手输入,加深印象;段落用手机摄像头拍下来。

2)读书心得:简单的阅读感受和启发,或者深入的书评,无论长短都可以,有收获最重要。

3)知识积累:书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和感兴趣想深入研究的内容,都值得用一条笔记专门记录

4)积累读书清单:一本好书,往往都会提及更多作者学习和参考的书,作为知识的延伸,挑选一二,放入你的清单笔记里吧。

三、用分享,把“作者的”变成“自己的”

和朋友在一起时,不妨聊聊最近读的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消化过的观点,让读过的书真正被自己消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互相激励,讨论,让知识不断蔓延加深。

四、用有限的时间阅读无限的书籍

1、读标题

2、读序言、引言和导语

3、读目录

4、粗略浏览,看章节标题和小标题。主题粗体、斜体、下划线和不同颜色标注的文字。

5、看插图和注释,看表格和图表,看醒目的引文和边注。

6、扫看索引,查找感兴趣的术语。

7、开始读第一章。如果还想省时省事,那就读第一章的第一段吧。

8、快速翻阅整本书,读第一段的第一句。根据二八法则,每一段文字只有20%是关键信息,这20%通常都在主题句,而主题句一般都会放在每段句首、

第二句或最后一句。当然并非全部如此,但大部分已经足够了。每一段的其他文字通常都是对主题句的解释、举例和阐述等。

9、读最后一张,如果是一篇短文章,就读最后一段。如果有跋,或者后序、后记,也一定要读。

10、阅读书的封面、封底和腰封上的文字。

五、借书,有来有往

和朋友互相借阅读书,既可以省钱,又可以互相交流。但别忘了做好借书记录,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哦!

第四篇: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当今社会家庭中独生子女比例最大,许多孩子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有的恶习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我们的家长、学校、教师、社会都有责任承担起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坏习惯一旦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丢掉一份可观的工作。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经常表现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具体的如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在课桌上乱刻,课间脏话不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霸道、任性、顶嘴,无交通意识,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差等等。

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担负的重任不仅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学生的人格塑造,人生梦想的实现,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素质。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恶性肿瘤不割去就会危急生命。那么作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乘着良好习惯这艘帆船,乘风破浪,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由于小学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分层次对待,尽量具体可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接受。今天的学生抗拒的并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给他们的教育方式。黄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铭中这样写道:“事繁勿慌、事闲勿荒、有信必信、无欲则刚,和若春风,萧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作为班主任,绝对不能安心于做一个教书匠,更应该有理想有追求,刚与柔必备。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柔是一种收敛、一种风度,一种魅力,一种婉转卓约的姿态。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严与爱、刚与柔的平衡。小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最多,与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数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态度、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一)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学龄儿童交往的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随着学生独立性与批判性的不断发展,他们与父母教师关系开始从依赖趋向独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权威,而是逐渐表现出富有批判性的怀疑和思考。与此同时,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们心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观察学生的言行,耐心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想法,分析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从而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进行引导。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不断的跟进学生的新情况,体验学生情感情绪,蹲下身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静下心来耐心听取学生的心声。从而从思想深处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二)实施民主管理,营造良好的班风

改变班主任的班干部随意任免意识,增强班级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干部看成是班级生活的组织和协调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的平等身份。班级生活能给每位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班主任与学生民主管理班级体,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都有责任把班级管理好,共同制定适合本班级的日常行为规范,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把班集体荣誉作为自己的荣誉,给班集体抹黑的行为都是可耻的。把班集体作为凝聚中心点,每位学生都有责任为班集体增光。营造良好的班风即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计划 作为一名班主任,新学期刚开学,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校培养目标的知情度,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家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时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任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建议与意见。重新修改,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

(四)开展多彩的活动,体验良好行为习惯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干部汇报,班级成员一起讨论,总结这一周的计划完成情况。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鼓励,表现差的给予批评根据班规进行处理。

2、开展晨间教育活动。早自习用一点时间引导学生读读行为规范准则,鼓励学生写关于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开展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如阅读、讲故事、手抄报、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这些形象的活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开发智慧潜能的一片沃土同时也使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如小品、相声、歌舞、采访、辩论活动。这些活动都以直观生动的语言动作反映出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方面面,与完全的说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作用。

(五)做好家长工作,配合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提高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注意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善亲子关系,营造和谐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学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二者合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发挥榜样作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模仿心理、从众心理极强,所以要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一种隐力具有无穷的力量。首先,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这些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其次班集体中学生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可以带领学生组织评比“雏鹰之星”、“荣誉小标兵”、各类优秀队员等,把获奖学生的照片贴在荣誉榜栏目上。

(七)进行心理辅导,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针对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的焦虑,结合学生平时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结合一些情境及时给予辅导。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坏习惯,班主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一起制定目标,时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树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坏习惯,用加法计算好习惯,用减法计算坏习惯。

(八)行为强化,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强化法就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

如利用奖励。奖励是一种正强化。奖励一般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奖励和生活奖励。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如饼干、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等。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具体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而定,另外注意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断强化不断训练,持之以恒永不放弃。

总之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班主任教师与科任教师的合作,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讨论与竞争,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小事抓起,从身边的榜样抓起,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抓起。重在奖励少批评,坏习惯用减法,好习惯用加法。要相信学生,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我能行。

第五篇: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偏远地区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必须的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一些为人处事,一些文明礼貌。记得有人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害怕孩子受到委屈.伤害,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逐渐养成孩子自私.人性.霸道等的不好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孩子的文明习惯,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生的文明习惯特别重要。这样,才能有利于把孩子培养成时代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文明习惯偏远山区培养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着,因此,对小学生文明习惯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要把这种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像小学生介绍和解读。使他们明白成为一个具有文明习惯的责任和义务,是他们日后成才的支柱,是他们让人敬仰和尊重的前提,是他们成功的保障,是他们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基本条件。

小学时期是孩子最单纯最天真的时期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探索的渴望,必须抓住这个时期开始培养好孩子的文明习惯。这个阶段,孩子容易管理并且听从老师的教导,小时候养成什么习惯,长大后就变成什么样的习惯,对以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偏远地区的很多老师、父母及学生都没有意识到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走访发现在偏远地区小学生文明习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言行举止不文明

举止文明是一个精神风貌,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做人最起码具备的品德。就算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也该懂的基本做人准则。而现在的小学生在这方面相当欠缺。例如: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更有甚者随地大小便;不懂尊重他人,将吃剩的泡泡糖粘在课桌椅上,还有部分同学直接粘在他人头发上;盗窃他人文具等行为;给他人取绰号,搞恶作剧,说脏话粗话,也许这种情况在学校的监管下发生的频率不高,但一走出校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他们脏话.粗话脱口而出,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校园内外“他妈妈的”.“去死吧”;“猪”“滚”、“毛线”之类的话随处可闻。在社会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相当部分学生不文明用语也随之“进步了”,言行举止也变得不文明了。

二、 懒惰、自私自利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4+2+1模式家庭的增多,独生子女在家中占着“特殊的地位”。加上家长的过分溺爱给学校的教育机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跟他们渐变遥远。在与他人交往中,甚至产生了严重的自私心理。以小学生的值日为例:有部分的小学生个人做个人的态度,只愿意完成分内的,不肯多做分毫。而如果是值日组长,则会利用权威,当上“无线遥控器”让组员做的更多。学生在家里,“我想怎样就怎样”,从不参与家务劳动,

一家人围着一个小孩子团团转,是他们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在家里我就是“小皇帝或小公主”,你们都是听我的,有时甚至顶撞家长的现象。

在家里什么玩具都是自己的,好吃的也是自己的,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于是到了学校,与同学相处中处处想占上风,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反嘲笑。在现今这样一个物质充沛的社会里,有很多人忽视了珍惜粮食.节约水电等这样一些小行为。在放学后常见水龙头.风扇等没有关上。学生用书.学习用具吧到半个学期就丢失或损坏,许多小学生一旦饭不好吃,就放下筷子不吃。对社会公共实施与公共财产随意迫坏。由于在家不做任何家务,所以到校后打扫卫生时也很懒惰。

三、攀比心强,谎话连篇,推卸责任。

从怕老师骂说作业在家到做了坏事不承认,甚至推给他人。找各种理由搪塞老师和家长。例如看到某同学穿漂亮衣服,用漂亮文具,大把零花钱就编理由骗父母。

四、不懂感恩,不懂同情和怜悯。

在家享受惯了,习惯了别人对自己好,总认为别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得到帮助不会说谢谢。看到别人伤心了,哭了不安慰反觉得好笑。看到同学摔倒了,不去扶起来,反而看着好笑。

二、小学生不文明习惯产生的因素

(一) 家庭方面的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直接的。可是我们一些家长们却忽视了子女们习惯的教育。有部分家长只重视分数,只要考高分其他一切都好说;有的家长只顾自己,只要给孩子吃穿就行,忙的时候忙,闲下来就是三五成群打麻将、喝酒,放任孩子。不关心学生心理和学习。更有的家长自己就经常出口成脏,给孩子造就一个不好的环境。在这个偏远的村小学中,有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祖父母带孩子又过于溺爱。特别在偏远地区,有的学生竟然用少数名族语言骂脏话粗话。

在一所近三百人的边远村小学中调查发现: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随祖父母及外祖母居住的有约1/2,父母离异、病逝或因病而常年与亲戚居住的约1/20,随机访问8位家长中重视子女文明习惯教育的为0。为人父母就应该担负起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不应牺牲孩子的幸福生活为代价。失去了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发生严重的扭曲和变形。因此,家庭应做好从小就培养孩子的习惯。

(二)社会发面的因素

学生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环境的好坏对他们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制约作用。且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差,模仿性强,更容易在不良环境的感染下误入歧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封建腐朽的东西死灰复燃,人们至生活中的习惯明显下降。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概述发展和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了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为当代的小学生思想道德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另一方面,由于不健康的影像制品,给小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没有父母监督制约下上网,看电视的情况下,受不良影响更严重。

(三)学校方面的因素

目前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教育,由于受到社会环境、考试考评机制等因数的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品德教育的美好设想、方案和研究成果或束之高阁,或纸上谈兵,或流于形式,蔓延真正落实到实处,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评判学生的优劣用分数的高低为标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积累,忽略了学生做人的根本,过分强调物质的东西,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理想。把学生个性、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用单一的应试教育,纯粹的功利使用教育所代替和吞没了。这种重智轻德、重知识技能轻理想、新信念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是制约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几年实行并校后,学生刚适应的环境变了,刚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不到强化又变了。而一些坏的习惯则在并校时一起得到传播。

(四)学生自身因素

小学生自身对是非分辨能力差,模仿能力却极强。如果没有人正确引导、监督,就容易受身边人和事及媒体的影响。而今电视、网络等随处可见不文明行为。像儿童喜欢看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熊出没》等里面的行为及语言都充斥着不文明,就连一些战争片中的英雄人物也脏话粗话连篇。这会误导儿童英雄都是这么说话的。

三、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对策

(一) 形成意识、培养学生分辨是非能力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来有“利益之邦”的美誉。在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过程中,文明的习惯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而且直接影响到大事业的成功。“赠人一言,重如珠玉,伤人一言,重如刀割。”因此,我们首先教育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正常与人交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礼貌用语。其次,让学生学会礼貌动作,行为方面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如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递物给别人要用双手,进教师办公室要敬礼,进他人房间要敲门等。再次,就是要有谦让精神。遇事先想想别人,形成先人后己的思想。如吃饭时要请父母和长辈先吃;分东西时能够把好的让给别人。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遵守纪律等。

要让学生自己由被动接受到意识那是自身需要,同时让学生会分辨好坏,而不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 充分发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作用

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内心自我要求与道

德信念,将外在的约束力内化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将外资啊的调节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的自我调节力。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形成学生的正确道德观念,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未定血痕的情趣和控制学生的行为。经过行为规范教育与规律生活的锻炼,学生能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学会正确的对待他人,正确处理日常行为。通过行为规范教育,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自制性、坚持性、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真诚有爱、认真负责、勤奋学习、勤劳俭朴、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

(三)文明习惯的示范训练

在学生明确为何做、如何做的基础上,树立一定的典型,以点带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学校当中的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老师,这两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小学生都崇敬榜样,榜样所带来的影响是无穷无尽的。父

母和老师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文明行为。小学生的成长容易收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好的文明习惯,老师和家长首先必须起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

(四) 科学的制定相关的制度

学校要结合一定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常规制度等,使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当中明白、了解。接受正规的教育。一旦学生做好,学生就采取一定的措施制约他们,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文明习惯的培训,提高了自身讲文明,懂礼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每个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集体中度过的,小学阶段是最喜欢集体生活的。集体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孩子乐意在集体当中表现突出自己,吸引同龄人羡慕的目光。要想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要着著学生的心理,运用学生对集体的向心力,让个人与集体紧密相连。

(五) 开展丰富的活动、以活动学习文明习惯、树立榜样

在班级中定期的评选出“文明习惯的小标兵”,给他们佩带文明习惯小标兵的袖标,让他们在同学中显而易见,让他们在充分的做好表率、带领、监督等工作,使他们能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同时也督促和检查同学们在生活中文明习惯的表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活动,是他们在欢乐中领悟到文明习惯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学习文明习惯的兴趣。组织一些演讲、主持、辩论、表演、讨论、竞赛、采访、评价、交谈等活动。使小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在竞争中提高学生的文明习惯。

(六) 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文明习惯的教育要想成功,一定正确的方法方式。要把认识、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循环往复的进行着,不断的采取被动和主动两种方式穿插进行,最终把文明习惯作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文明习惯是一种人格品质,是需要长久的教育,培养才能逐步的养成。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反复是很正常的。对此,应该让学生充满自信,在反复咋的情况下,扎扎实实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句古语所的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只要有这种精神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走不过的坎,只要一抓到底,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总有一天一定会让中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vanguard”,在世界当中被世界所敬仰所尊敬,使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文明教育,不仅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自信心,建立好人际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风,促进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良性循环。在不断的创新当中持之以恒,使文明习惯养成一个新的台阶。

四、总结

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对那些文明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该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励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的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该适当的采用多种形式和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从而是学生形成文明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楠.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好心态好性格好习惯【M】. 新世界出

版社,2009.6.

【2】 张亚新.优秀小学生应该知道的礼仪小常识【M】.新世界出版

社,2007.5.

【3】 潘小云,徐伟.小学生数学思维阶梯扩展60课【M】.南京大学

出版社,2007.4.

【4】 赵楠芹.如何加强学生礼仪教育【J】.今日中国教研,2009.1(7)

【5】 陈雯娟.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时间研究【J】.今日中国教研,

2008.(9)

【6】曹静·良好的习惯从养成教育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学校素质教育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数学老师素养试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