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2024-04-09

“统计”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统计”教学设计

师:我们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树叶黄了落了,很多花也凋谢了,但是有一种花在秋天开的确实格外的灿烂的,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 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菊花的图片,仔细看看,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书中也有一些菊花,你发现这些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1)师:观察这一片菊花,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最多?

(2)哪种菊花最多?每种颜色的菊花各有多少盆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要做到不重数,不遗漏。

学生数,然后指名交流。

(3)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是多少?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师:下面,我们就按同学们的方法把三种颜色的花盆摆成三排。利用课件操作摆成三排。

师:观察摆好的菊花,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学生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师:观察涂完色方块表示菊花数量的图,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可能会说:

这样表示各种菊花也很清楚,很整齐,一下就能看出哪种多,哪种少。

师:用把方框涂色的方法,能直观地看到每种菊花的多少,我们教材上还介绍了一种表示东西多少的图。请同学们看这幅图,这是一个小朋友制作的树叶标本,观察一下这个图,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树叶最多?哪种最少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学生只要说的有道理就要肯定。如果有的学生数出来以后再比,可提醒学生这个问题的要求是“不能数”。

师: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

(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这个统计图的作用还真不小。现在请同学们把统计图中每种树叶的数量填在课本51页下面的表中。

师:这样的表叫做统计表,它很简单地用数表示每种标本的数量。师: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知道用统计图、统计表都可以表示出每种标本的数量。还知道用涂色的方块也能表示各种东西的数量。下面,请看练一练第1题

篇2:“统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按照给定的标准和自选标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选择了学生比较喜欢和熟悉的菊花和树叶作为情境图。教材首先呈现了一幅排列比较乱的菊花图,让学生在数的过程中觉得非常乱,自然地进行分类整理的学习。第二幅图呈现的是贴满树叶的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填表,从而认识统计表。

学情分析: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整理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于什么事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用象形统计图表示简单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根据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活动,掌握形象统计图绘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数据整理意识,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方法。

教学难点:会对统计图或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上表现好的同学老师要发给他一个神秘礼物,得到礼物的同学可以玩游戏。(课前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

师生进行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的谈话并引出情境图。师:同学们,观察我们教室里什么花开得最漂亮!生:菊花

师: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菊花? 生:黄色、紫色„„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赏菊。(课件出示)

(由轻松的师生谈话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探究新知

1、提出:估计一下,哪种颜色的菊花最多?(由估计哪种菊花最多,培养估计的习惯,并引出下面的活动。)

2、讨论数菊花的更好办法。

师:同学们真不错,这么乱放的菊花还数出了各种菊花的数量,那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很容易就看出哪种菊花最多,或者不用特别记号就能数出每种菊花各有多少盆呢? 学生可能会说:

(1)把这些菊花按照不同颜色分开,就容易数。

(2)把一种颜色的摆一排,一盆对一盆排成一排,一下就看出哪种菊花多了。(把课本上的问题还原生活,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提出课本“做一做”的要求,先让学生讨论理解“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的意思,再自己涂色。

师:我们利用课件把三种菊花摆成了三排,下面,我们用另外的方法也把菊花摆成三排。请看课件第50页“做一做”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方块表示三种菊花的数量。你们知道这个要求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可能会说:(1)一盆菊花用一个涂色正方形表示,有几盆就涂几个正方形。

(2)根据左边给出的菊花,是白色菊花,第二排紫色菊花,第三排是黄色菊花。(3)三种颜色菊花要用不同颜色,黄色菊花用黄色,紫色菊花用紫色,白色菊花怎么办?

(4)不一定要和菊花涂色相同,只要三种菊花用不同的颜色就行。

师: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做一做”的要求,现在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本上涂一涂吧!

(让学生经历用不同颜色的图形表示菊花数量的过程。)(5)展示学生的作品,观察涂色方框,你发现了什么?

四、探求问题

(一)象形统计图

1、观察课件上的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

(为学生提供观察象形统计图的机会,认识图中的标本,为下面的活动做准备。)

2、教师提出“不用数你知道哪种标本最多吗?”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可能会说:

(1)红色叶子最多,因为它占的格最多。(2)银杏叶子最少,因为它占的格最少。

(在学生讨论:哪种标本最多的活动中,经历读象形统计图、感受统计图的直观性的过程。)

3、教师说明:这种图在数学上叫做象形统计图。同学们看着图,不用数就知道哪种标本最多了。那你发现这个图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说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可能会说:(1)一种树叶占一列格,下面对齐,从下往上摆,不用数只看谁占的格多就知道谁最多。

(2)把标本放在方格中能放整齐。(3)直接可以看出每种标本各有几个。

(先介绍图的名称,再讨论图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有意学习。)

4、提出“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1)(杨树叶)和(三叶草)同样多。(2)枫叶比银杏叶多(2)个。

(为学生提供读象形统计图的机会,使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二)、统计表

1、教师谈话,提出把统计图中每种标本的数量填在表中的要求,给学生独立填表的时间。(让学生经历把象形统计图中表示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的过程,初步感受图和表之间的关系。)

2、交流学生填表的结果和过程,在学生充分交流不同填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统计表。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2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非常棒,接下来我们有请今天拿到礼物(第二题中的苹果、梨和桃的图片)的同学闪亮登场,把礼物高举,我们一起玩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其他同学当裁判。

(1)、按你得到的水果图片分类排队。(2)、把这些图片按顺序贴在黑板上。(3)、不用数回答问题。(4)、填表

(5)、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通过游戏的方式把图片贴到黑板上使学生对今天所学的新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练一练第1题。

问题(1),提出兔博士的要求,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关注学生是怎样数的。

问题(2),提出把各种图形的个数填写在统计表中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学生填写的结果,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理解统计图与统计表之间的联系。在交流填表过程的活动中,再次感受统计图的意义。)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有什么收获?

(通过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教学反思: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归类有一定的经验,但对什么是统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对于统计图和统计表比较陌生。执教之后,静下心来反思,觉得既有成功之处,又有不足的地方。

一、营造贴近生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始终觉得统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并可能导致多数同学对此课教学失去兴趣。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浅显的事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统计的过程。因此,我结合教室里学生非常熟悉的菊花引出情境图,然后让他们对散乱的菊花进行分类整理。整理过程中再让他们尝试用统计图和统计表。

二、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增加学生积极发言的自信心。课前和学生商量好,只要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都能得到一份神秘礼物。这一举动就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课上既有语言的激励,也有肢体语言的支持。虽然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动作但多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篇3:“统计”教学设计

在人类迈进21世纪的今天,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和公司、企业的经营决策, 还是科学研究都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当面对着海量的数据和纷繁复杂的信息, 如何迅速有效地从中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统计建模是以统计分析软件 (如SPSS、SAS、R语言等) 为工具, 利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批量数据进行探索分析, 然后根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求解等一系列过程达到充分揭示数据背后的因素、诠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目的。可以说, 统计建模将统计思想、统计方法、经济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它能带动以数据分析为导向的统计思维, 能为社会的经济管理提供更好的思路和对策。因此, 将统计建模引入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之中, 对于促进概率论和统计学教学的改革, 提高学生统计素养及应用概率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将统计建模引入教学过程的必要性

1. 能提高学生学习概率统计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强大动力。如果我们的教学还是停留在抽象、枯燥的概念讲述和定理、公式的推导, 如何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认为很多学生之所以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 其根本原因是课程学习仅仅是和教室的情景相关联, 应付考试成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要动机。统计建模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综合运用概率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概率统计这门学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调查、研究, 然后引导学生上升为概念、性质和理论, 最后通过统计建模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统计的思想和学习统计知识, 学生必然会在探索、创造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学的魅力和创新思维的乐趣。

2. 能加深学生对统计思想的理解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历史上说, 较早期数理统计方法的研究是密切结合种种实际问题进行的。例如, 1710年阿布兹诺特考察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否均等的问题, 其所用方法包含了近代假设检验理论的若干思想。再如概率史上有名的分赌本问题:A、B二人赌博, 各下注赌金a元, 每局个人获胜概率都是1/2, 约定:谁先胜S局, 即赢得全部赌金2a元, 现进行到A胜S1局、B胜S2局 (S1和S2都小于S) 时赌博因故停止, 问此时赌金应如何分配给A和B才算公平?通过这个在当时来说较复杂问题的探索, 对数学期望及其与概率的关系, 有了启示。有的解法, 特别是巴斯噶的解法, 使用或隐含了若干直到现在还广为使用的计算概率的工具, 如组合法、递推公式、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等。可以说,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概率计算从初期简单计数步入较为精细的阶段。这些以及概率统计史上的其他例子说明:概率统计方法的研究只有与实际问题结合才会有活力。统计思想不是凭空创造的, 往往来自于实际问题。可以说, 统计思想和实际应用是相辅相成的, 统计思想来源于实际应用并在实际应用中起指导作用;同时,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又能加深对统计思想的理解与体会。因此, 概率统计的教学要把统计思想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如何让现代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思想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这需要教师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找素材,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 增强学生利用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实用为原则, 对一些定理公式的讲解应少做推导, 多讲其背景、思想及应用, 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三、提高统计建模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1. 注重学生运用统计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和抽象, 统计推断与统计分析等知识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思路。在教学中不能简单地介绍原理、方法及讲解课本例题。在教学实践中, 描述统计这部分的内容我做如下处理:先让学生自学和参与社会实践调查, 然后通过案例的形式讲述数据的分组、数据的展现形式和数据的特征及度量。对推断统计的内容, 我以案例导出统计分析、统计推断的原理、方法和适用范围, 然后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在学期末, 我会布置一个大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建立统计模型, 解决实际问题。这样,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2. 加强统计软件教学, 提高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

现代社会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应用都离不开计算机。没有掌握一种统计软件, 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就无从谈起。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对统计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SAS和R语言这两种软件有难度并且耗时多。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选用Minitab软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Minitab也是国际上流行的一个统计软件包, 其特点是简单易懂, 学习起来非常方便。与SAS、SPSS统计软件相比, Minitab要小得多, 但其功能并不弱。Minitab提供了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多种功能, 包括:基础和高级统计、多元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参数统计分析、模拟和分布、试验设计、质量控制、可靠性分析、多变量分析和绘制高质量三维图形等。另外, Minitab还具有许多统计软件不具备的功能———矩阵运算。所以充分利用该统计软件, 将会极大地提高统计课的质量与效益。我一般在学期第一次课就把这款软件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先摸索和操作一周。一周后, 我再利用2个课时介绍和讲解该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根据我的经验, 学生学习该软件的积极性很高, 并且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学习了相关统计知识。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 我们要求他们学习SPSS统计软件。相对来讲, SPSS统计软件更专业一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一般先讲授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然后通过课堂演示, 讲解软件中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及详细的操作过程, 最后让学生上机操作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统计软件我们将统计理论知识的教学、现代化计算和分析工具的应用、实际案例的解决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的现场讲解和示范, 学生练习及现场答疑解难, 教学效果相当好。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取3+1的教学模式, 即教师课堂讲授的课时数与学生上机操作的课时数之比为3:1。在上机实验之前, 先布置好作业, 部分作业的内容是开放的。我把一个教学班级一般分为7~8组, 每组6~7名学生, 以组为单位完成作业。上机操作完成以后, 各小组要陈述并展示所做的工作。

四、结语

现实世界中, 哪里有不确定性, 哪里就有统计。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而且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分析能力。因此, 教师要大胆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 引导创新, 注重实践。把统计建模与概率统计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良好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只要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加强建模意识的培养, 就能让学生深刻理会概率统计的思想并感受到概率统计的乐趣。同时, 也能使学生自觉地应用概率统计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工程数学学报, 2005, (8) :2-7.

[2]葛玉丽, 徐少贤, 邵曙光.在概率统计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2) :86-88.

篇4:《统计》教学设计

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6~77页。

教材简析: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在本单元中,各种动物的只数、各种花的朵数、喜欢几种水果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课本例题呈现了许多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场景,各种动物混杂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有几种动物,更不容易看清各种动物的只数。为了知道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理一理”。有些动物手捧鲜花,花的颜色不尽相同,为了知道每种颜色花的朵数,需要分颜色“排一排”。为了知道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需要“统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能利用统计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初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啊?今天森林王国大象伯伯也过生日了啊,它邀请了很多的小客人,同时也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参加它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出示情境图)那我们就去参加大象伯伯的生日宴会吧。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中大象伯伯家都来了哪些小客人?它们各来了几个?你能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看清楚这些小动物呢?小组讨论一下好吗?

2.学生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1)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和小猪三类。根据学生的分类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卡通图片,然后在情境图上找一个动物就贴一个动物头像。直到找完。

(2)再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各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并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评析:引导学生先分类排列,再数个数,拉近了与统计要求的距离。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逐步体验、领悟统计的过程。特别是在分类排列动物时,对着图有序地报一只,贴一只,清晰地演示了怎样分、怎样排,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3)分析数据。提问:看了我们贴的图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啊?(小组讨论交流)

引导得出:刚才我们把各种小动物先分一分,排一排,最后再数一数。收集整理的过程就叫统计。

评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注意把握时机,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既突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又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统计的心理需求。

二、巩固深化。

1.分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谈话:通过统计我们能清楚的知道大象家来的小动物的情况。(情境图演示)小动物们给大象伯伯带来了什么礼物?都有哪些颜色的?

师:请小朋友把课前准备好的花,按颜色分类贴在课本上。学生剪贴,师巡视。

(2)分组讨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并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师展示学生贴的统计图,并进行评讲。

(3)全班交流:从这个统计表里,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还能知道什么?

评析: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强化了统计思想和方法的教学。

2.引导完成:想想做做。

(1)谈话:今天,大象伯伯很高兴,它还准备了一些水果招待我们班级的小朋友(图片演示)。有哪些水果呢?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现在请你选出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分小组统计贴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白纸上。

(2)生分小组操作,师指导巡视。

(3)把同学们贴的情况展示在黑板上,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评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初步的合作能力。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的作用。

三、应用拓展

1.谈话:小动物们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鲜花送给了大象伯伯,那么你们准备什么礼物送给大象伯伯?(气球)

(1)每个人把自己准备好的气球展示出来。

师:小朋友都带来了许多颜色的气球送给大象伯伯,那么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多,哪种颜色的气球最少呢?用什么办法能统计出来呢?(大家议议)

(2)按气球的颜色给小朋友站队,先排一排,再数一数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有几个?

(3)根据这样排队你知道了什么?小组交流。

评析:小组合作,发挥了同伴之间的影响力,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巩固了“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统计方法,又渗透了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巩固统计的意义与作用。

2.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气球送到大象伯伯的家里吧!祝贺大象伯伯生日快乐!(音乐)。全班同学根据音乐拍手唱起“生日快乐”歌。

3.课堂总结。小朋友这节课你学习到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谈话:生活中的很多事物可以分类统计数据。你还想统计什么?课后和其他同学合作完成。

篇5:“统计”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薛家岛小学是海洋科技特色学校,前段时间学校组织五年级的学生统一参观了青岛海洋教育实践基地之一——青岛海底世界,学校想提前了解一下四年级的同学想选择去哪里参观,共有五个景点。老师对咱们班的同学进行了调查,这是调查之后收集的数据。

师:我采访一下,你选择哪个景点? 生:海底世界。生:海军博物馆。

师:同学们都知道自己选择的景点,想不想知道其他同学选择的呢?老师将这些数据进行了汇总,像我们调查并且记录的过程就是在收集数据。(板书:收集数据)

二、合作探索

师:仔细观察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去海底世界的人有多少?

生:我想知道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多?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少?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感兴趣的数学问题,那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多?选择哪个景点的人最少?请大家观察这组数据,谁能一眼就看出来?

生:海底世界。生:极地海洋世界。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用一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方法更好,因为它表示起来既简单又方便。(板书:一个格表示2人)

师:统计图完成了,我们来分析分析。观察这幅统计图,如果你是老师,你会选择带同学们去哪了参观?为什么?(板书:分析数据)

师:其实,统计图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着丰富的信息。

三、自主练习

师: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请看某地区植树造林情况统计图。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其他有何不同?

生: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项目。

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约多的走进了家庭,请看我国1997年到2003年汽车产量的一份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回答以下问题吗?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快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用1个表示2格或多格。生:学会了统计的方法。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我们提出了问题,利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看来统计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合理的分工合作,希望大家能将今天的收获运用到你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好吗?

篇6:“统计”教学设计

数学组

杨忠妮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本册与一年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四、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六、学具准备:铅笔、天气图片、统计图、统计表,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樱桃小丸子要请6班小朋友当“小小气象员”,看看11月份的天气情况怎么样。那么11月份有哪些天气呢?(晴天,雨天,多云,阴天)(课件显示11月份的天气)

你觉得是雨天多,还是晴天多呢?小朋友想知道吗?那么今天我们就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揭题:统计)

1、用正字,独立统计。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我们就用“正”来记录天气。

2、展示成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课题,并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统计表.

现在把这些数据填到《11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中》什么样的天气最多?什么样的天气最少?

2、刚才我们用统计表的方式知道了天气情况。现在请小朋友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一看就知道雨天少,晴天多?(统计图)

3、观察统计图。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横的是表示什么?竖表

示什么呢?一格代表几天?用涂格子的方法画统计图(用斜线来涂格子)

4、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根据统计表当中的数据把它填到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图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很聪明,他是用画斜线的方式来涂格子的。这样画既节约了时间,而且统计图照样画得美观正确。其他小朋友也可以试一试。

5、遇到难点: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你举手:不够画了怎么办?(1)同桌讨论。

然后用你们的笔把讨论的结果表示出来。

(2)展示成果。加格子,涂旁边,以2带1。(实物投影)樱桃小丸子也画了一张统计图,可是她是这样的,你觉得她画得对吗?

(3)课件展示,你觉得哪一种好一些?老师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它看起来既美观又一目了然。

(4)利用“以2带1”的方法解决图。有时由于数据较大,在画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一格代表2天,那么2格代表几天呢?8格代表几天呢?12天是几格?

(课件展示画法)遇到单数怎么办?涂半格

(5)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什么?(使学生明确,不用数方格,直接看每条对准的数就可以确定每种天气的天数)。

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还可以提那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画统计图,发现用一个格子代表一天,那么格子的数量不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明白可以用1格表示2个或者更大的数。]

(三)深化知识,巩固练习小小调查员

昨天李老师交给向老师一个任务,要向老师统计一下6班小朋友的年龄情况。现在谁来告诉我你的年龄。7岁,8岁,9岁。

(1)全班小朋友在一张小纸条上写好年龄,有秩序的投入箱子。先请大家拿出这张小纸,把自己的年龄写在上面,不用写名字。看哪一个小朋友动作最快。

(2)唱票员唱票,统计人数

唱票员:要求声音响亮。8岁,1,2,9岁,1,2。监督员:看着唱票员,监督有没有失误。现在根据统计的数据把它填入统计表中。(3)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4)根据统计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还可以提怎样的数学问题?

你能象向老师一样完整得提问题吗?

(四)课后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樱桃小丸子想请你们帮个忙,完成下列题目。

1、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数据,一格不仅可以代表2,还有代表3或者5,甚至更大的数。

2、完成题目

八、课堂小结

篇7:统计教学设计

1、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再填表(出示图片)。

(1)统计表

(2)统计图

(3)说一说

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

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

三种图形一共有几个?

2、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简单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简单知识。(板书课题:统计)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2.老师也喜欢看动画片,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你们喜欢的朋友,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出示课件)你们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个动画人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

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喜欢这几个动画人物的情况。

三、自主探究,体验统计。

1.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

在一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统计的一些知识,知道了收集、记录数据的`一些方法。谁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画圆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

现在我们要统计全班同学喜欢动画人物的情况,选用哪种方法最快,哪种方法最好?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一种方法,统计到哪个动画人物,你喜欢你就站起来,坐着的同学数数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细心,不要多数、漏数。(全班讨论)

师:刚才记录喜欢动画人物情况的过程就叫“统计”,我们把统计的数据填到表格中,这张表格就叫统计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知道喜欢各种动画人物的人数,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多,喜欢哪个动画人物的人数少,还可以整理成什么?

生:……统计图

2.引导学生通过生成的数据,让学生动手画统计图。

①请同学们先观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几?先标上数据。

②学生动手制作统计图。

3.小结:当统计的数据较大时,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单位。

4、请同学们完成94页例1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5、根据画好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①从这个统计图,我们知道了什么?

②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③假如下次我们班要放动画片,我们应该选择放什么动画片?

四、应用实践,巩固新知。

课本95页做一做

1、说一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2、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

3、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

4、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桌交流)。

五、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一年级我们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1个单位的,今天学习的统计是每格代表2个单位的。

篇8:“统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4. 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看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笑脸图、统计图、统计表。

五、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中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学习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体会分类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提出与数据有关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必须进行调查后才能回答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所要统计的内容,同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统计数据作出判断。

六、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励。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班的小朋友要学习有趣的数学问题,4个小组的同学要参加有奖比赛,哪个小朋友表现好就奖给“笑脸图”,最后看看哪个小组得到“笑脸图”最多。

(2)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为了庆祝“六一”节,我们班要举行一个文艺晚会,既然是文艺晚会,会场就应该布置漂亮一些,现在我们用气球来布置会场。(课件显示:各种颜色的气球)

师:看到这些气球,你们想知道什么?

生:这些气球有几种颜色?各种颜色的气球有几个?

教师评价:说的真好!奖给你一个笑脸图。

(3) 小组讨论。

师:要让人能一眼就可以看出每种颜色的气球各有多少个?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呢?(学生讨论交流)

(4)交流汇报。

生1:把相同颜色的气球排成一排。

生2:把相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一起, 再数一数。

(5) 揭示课题。

师:刚才小朋友们数气球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统计”。(课件显示课题)

2. 实践体验,学习新知

(1)指导学生看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引导观察:你们能把每种气球的数量在表上统计出来吗?

(2)同桌合作完成统计表。(一个同学数,一个同学写数,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统计情况)

(3) 展示学生成果, 引导学生看统计表, 提出问题。

生:红色的气球最多, 黄色的气球最少。

生:蓝色的气球比黄色的气球多2个。(根据学生的回答奖励笑脸图)

(4)小组讨论交流: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3. 提出问题,作出解答

生1:红色的气球比篮色的气球多几个?

生2:黄色的气球和红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生3:4种颜色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师:小朋友们,这么好看的气球,你喜欢这4种颜色中的哪一种呢?(让学生说出自已喜欢的气球)

师: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已喜欢的气球,但是还不知道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具体是多少?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些?怎样统计?你有什么好办法?

(1) (课件出示条形图) 指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每小格代表多少?

生1: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在喜欢颜色那排画“△”。

生2:可以用“√”来表示,在喜欢颜色那排画“√”。

生3: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用“正”字的一笔来表示喜欢这种颜色有一个人,一个“正”字有5笔,表示5个人。

生4:用涂色统计,有几个人喜欢那种颜色就涂几个小方格。

生5:在喜欢的颜色那排画“○”来表示,每个圆代表1个人。

教师评价:这些方法都很好。(及时贴笑脸鼓励)

(3)比较几种统计方法。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容易数出数量的多少?现在有这么多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学生分组活动,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在喜欢的颜色上作记录。统计本班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

(4)学生各自将小组记录的情况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5)展示作品,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6)引导学生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

(7)根据各小组统计情况,统计出本班喜欢各种颜色的人数。(展示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们观察统计图,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贴笑脸图)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你们调查了多少名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最少;布置会场时,买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

(8)引导学生比较。小组讨论交流: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师生概括:统计表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统计图可以直接看出哪种数量最多,哪种数量最少。

4. 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在生活中,在校园里还有哪些数据需要统计呢?请同学们交流讨论一下。

(1)对各班的人数进行统计。

(2) 对各班获得的奖状进行统计。

(3) 对各组得到的“笑脸”进行统计。

师: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动脑,齐心协力,在今天的活动中哪一组是冠军呢?请同学们统计一下。

师:根据统计结果,我们祝贺今天的冠军,其他小组的小朋友表现也很出色,来为自己鼓鼓掌。

5. 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你是怎样学习的?你学得愉快吗?还有什么问题?

6.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篇9:“统计”教学设计

【摘要】现代统计与传统统计相比,其对于先进的统计工具应用比较广泛,在高校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统计软件,全方面结合统计软件、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更好地应用在实践中,从而提高高校统计学教学效果。本文就统计学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统计学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统计学教学与统计软件之间的融合,以期提高高校统计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统计学;统计软件;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4

在现代统计学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统计逐渐应用在各领域,新时期将会步入统计时代。在高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大学生普遍存在惰性,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要充分结合统计软件、统计理论与统计方法,只有在统计学教学中融入统计软件,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理论方法,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统计学发展的现状

高校统计学主要是与数据有关的一门学科,其主要是从数据中获取知识与信息,在分析、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有效的预测未来与推断对缘的本质。二十世纪前,国内统计学领域主要是经济统计、人口统计、社会统计与生命统计。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统计学也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统计学中逐渐出现决策科学、推断统计与统计预测,使统计和多分支的科学互相结合与渗透。

近几年来,统计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哈斯利特曾说:统计方法应用非常普遍,在人们生活中,统计学影响巨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统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相关部门已经把统计学设立成一级的学科,经调整后统计学整合了应用经济学与统计学,同时在一级的学科下设置了风险管理、统计、生物卫生的统计与社会经济的统计等,可以授予经济学、物理学的学位[1]。 2.统计学教学中的问题

进行统计学的教学时,各层次教学的理论性都比较强,但实际应用却相对薄弱。目前统计学教学主要是介绍统计方法与经典理论,如果没有统计软件,统计思想、理论与方法介绍就难以进行实际应用。但由于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轻实用、重理论的现象,很多学生不能真正掌握与理解统计学精髓、方法,即便学生理解了教师讲授的知识,但是不会利用统计的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时,也就不能取得真实有效的结果,导致提取的知识与信息存在缺陷。

如:讲授极大似然的估计法过程中,其理论方式主要是通过似然方程求解来估计极大似然。在高校统计教学中的案例,一般属于似然方程的有解析解情形,但是实际应用时,大部分似然方程并不存在解析解。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用数值计算的方式来求取极大似然的估计,很多教学课程中并没有深入分析,这导致学生分析数据时,难以估算出具体的结果,从而致使极大似然理论方式不能得到真正的应用[2]。

近些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统计学的应用发生巨大变化。目前计算机技术逐渐变成高校统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很多统计学教材中逐渐涉及到Excel与SAS等工具。然而,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软件实际操作环节还比较薄弱,很多学生遇到问题之后,不能有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或是不能合理的解释分析结果,导致统计学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3.统计学教学与统计软件融合

在高校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统计学的思想方式教学,加强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认识,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适度的加入统计学软件,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转换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極性。教师要充分结合统计结果总结、统计理论学习、数据分析、思想领悟与软件操作,转变重理论、轻实用的教学思想,充分培养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自主分析数据的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掌握与理解统计学基本方法、理论与思想。

例如:描述统计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介绍统计学饼图、直方图与条形图绘制方式,这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数据的理解,又可以通过统计软件直观、方便地表达数据特点,从而避免繁琐手工计算的过程[3]。因为统计学是一门比较复杂以及系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讲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切身体会统计学的奥妙。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进而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推动统计学知识的实践应用。

又如:进行多元统计的聚类分析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理论的基础上详细介绍类和类、样本和样本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教学中讲授聚类分析步骤和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统计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每一个操作流程,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在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与理解聚分类方式,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具体、更直观的掌握与了解聚类分析思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统计学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尤其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由于很多高校在统计学教学中,仅是简单讲解理论知识,导致大学生无法将统计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因此,在高校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也就是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融合统计软件,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使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高校统计学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圆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24(04):125-127.

[2]杨锐.基于统计学发展趋势的高校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5(10):102-102.

篇10:《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众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理解众数的意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乐于参与“教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助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众数的意义及它的求法。

教学难点:

在实际生活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的活动中体会众数的实际意义。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学校将举行广播体操比赛,为了了解你们班做操的整体水平,我们现在抽10名同学进行调查。(随机抽)

2.让抽出来的同学表演广播体操,试着做校园广播体操第一节。

(1)提问: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观察,你觉得他们做得整体效果怎么样?为什么?

(2)追问:你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整体效果更好?(目的:引导学生选出5名身高差不多的同学)提示: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3)学生反馈意见,继续问:为什么只选这5名同学效果会更好呢?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小结:因为他们的身高比较均匀,所以效果会更好。

二.新知探究

刚刚在不经意间同学们就用到了数学知识帮老师解决问题,老师呀,这里还有许多问题,你们愿意帮帮老师吗? 1.出示例一(1)学会小组讨论(2)反馈小组意见

(3)引导学生说说众数的含义。

(4)小结: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最集中的一个数,我们称之为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2.出示3组习题,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发现: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3.巩固练习4.课堂练习三.知识拓展

联系生活实际,介绍“均码”。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渗透着数学知识。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们开心吗?

上一篇:感悟大自然演讲稿下一篇:下了一场大雪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