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一教学设计

2022-08-25

第一篇:数据统计一教学设计

统计调查教学反思一

一、教学内容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是继小学初步认识统计图、统计表及绘制条形统计图之后,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经历统计调查的实例,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统计方法,形成统计思想,培养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为以后继续学习抽样调查和分层抽样调查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会进行统计调查,能根据需要画

统计图描述数据。

2、数学思考: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统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解决问题:能应用统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从中感受数据的作用

及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精神,并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第二篇:一年级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统计”教学设计与评析

新生小学:李远芳

设计

新生小学:王

评析

教材分析:

“统计”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第93~97页的内容。统计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传统上比较注重统计图表等知识和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本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统计知识,学习多种统计方法,重点学习画“正”字的方法,为今后各册统计知识的教学服务的。统计内容的选择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统计校园内花坛上每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统计学生的生日在几月份,调查学生喜欢做的事情,调查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等等。内容的编排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方法,初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我将教材内容花坛图和各种颜色的花改为《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图片作为统计的素材,开始播放《西游记》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说说《西游记》中有哪几个主要人物,说说自己喜欢谁。再让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下面打“√”,让学生收集数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数据。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善于观察提问、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会涂条形统计图和填统计表。教学难点是: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 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对于我们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日。所以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我采用了让学生看学校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统计表,让学生能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我还设计了让学生统计动物园里动物的只数,让学生再次经历统计的过程,自己选择统计表或统计图其中一个来填,体会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帮唐僧想办法吃那种水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合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的设计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具准备上,我利用课件上课,在课件上突破一个格子表示“1”这个关键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的看懂统计图。在学具的准备上,我为学生准备鲜艳的四个人物图片和统计图、统计表,让学生有操作的、有看的、有想的。板书设计也力求体现简单、美观。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九单元第93页、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方法,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对统计产生兴趣,善于观察提问、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会涂条形统计图和填统计表。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教具准备:

课件、人物图片、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果图片、智慧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吗? 生:喜欢。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利用课件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片段,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哪个人物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人物。

师:课件出示四个人物的多个头像图片。你们能不能数出每个人物头像的张数呢?把数出来的结果填在卡片上(发到学生手中的统计卡片)

生:能,数数并填表格

师:利用课件出示统计图,你们能用涂小格子的方法表示每个人物头像的个数吗?

生:能,在老师准备好的统计图中涂小格子。 生:上台用多媒体投影展示自己涂的统计图。 师:课件动画出示涂格过程 师:课件展示乱的图片和用涂格子表示的图片,比较两幅图谁容易看出每一种人物的个数。

生:谈自己的想法

师:导入课题,像刚才这种用涂小格表示数的多少方法叫做统计,今天就和我一起学习有关统计的一些知识,板书——统计

[评析: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一个片断,让学生谈最喜欢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人物中的哪个人物,用课件出示《西游记》中四个人物的头像,让学生数每个人物头像的个数,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人物头像的个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使学习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1.教学“正”字的统计方法

(1)师:在这四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请几个学生回答),在你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下面画“√”。(在老师发给的人物头像图片中完成)

生:动手操作,在自己喜欢的人物头像下打“√” 师:收纸条

(2)师:看着这么多收上来的纸条,你想知道什么? 生a:喜欢哪个人物的人最多? 生b:喜欢孙悟空的人有多少?……

(3)师:报收上来的纸条,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的表中记录下来。(教师唱票)

师:念几个后问学生记录下来没有?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能告诉大家吗?

1、打“√”的方法

师:怎么表示的?(一个人就打一个“√”,最后数有多少个“√”,就表示有多少个人) 生

2、打“×”的方法 生

3、画“○”的方法 生

4、画“正”字的方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每种人物的个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统计方法的多样化。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的过程中,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教学“正”字的记录方法:

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了“正”字的记录方法,正好我也用了这种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个正字一共有几笔?正字的一笔代表一个人,一个正字代表几个人?

生:一个正字有五笔,就表示有5个人。 (5)再次记录,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 生:汇报记录的结果 (6)出示统计图与统计表

生:说具体的数据,生:上台填写统计表

师:用涂小格的方法在统计表中表示

学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重点用红色涂一个格子,表示数量“1”,分别涂出每种人物的数据。 师:如果没有小格子怎么知道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呢?师随机用课件出示统计图旁边的数据。

生:我们看到涂的图对过去看旁边的数据是几就表示有几人了。

(7)师:看着统计表和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看着统计表和统计图说说自己知道的知识

如:喜欢孙悟空的人最多,喜欢沙僧的人最少。喜欢谁的是几人等等。

[评析:老师抓住画“正”字的方法教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再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人物的数量,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理念。用课件出示涂红色的一个格子表示数量“1”,突出了难点。让学生看课件上的统计图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三、巩固与拓展

1、课件出示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的项目,然后出示条形统计图(配音乐)

师:谈谈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看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课件出动物的只数,学生在统计表或统计图中任选一个来填写。体会填统计图比较快,比较方便,而统计图更容易看出哪种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3、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师徒的感情呀特别好,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想孝敬自己的师父,准备了西瓜、桃子、香蕉、葡萄,四种水果,(课件出示四种水果图片,并配音乐)但唐僧只能吃两种,怎么办呢?他要同学们帮帮他,同学们最喜欢吃的两种水果就是他喜欢吃的,你们愿意帮他吗?

生:讨论方法,运用今天学习统计知识就能帮他解决。 师:在黑板上贴出四种水果的条形统计图 生:上台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上贴星星

得出结果,师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评析:让学生直接看学校开展兴趣小组的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填统计表或涂统计图,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亲生经历,探索统计表和统计图各自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帮唐僧解决问题,到黑板贴自己喜欢的水果,这一个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内容还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育。]

四、结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这一知识,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也会遇到许多有关统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评析:培养学生善于抓实质,整理所学的知识,同时注意总结学习的内容统计就在我们身边,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建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五、板书设计

统计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西瓜 桃子 香焦 葡萄

(统计表) (统计图)

[总评:教师将教科书的盆花变成《西游记》中的人物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假设一些数据,使学习内容更具有实用性。本堂课利用《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一堂成功的垫定了基础,课中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用学生喜欢的方法统计,通过比较得出画“正”字方法,但教师没有强加于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注重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多种感官协调合作下获取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突出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课件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一小格表示“1”,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数据,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的直观教学,帮助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练习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利于启迪学习思维,有利于启发学生探索。整个课堂让学生听到悦耳的音乐,看到美丽的图片,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产课堂气氛。]

第三篇: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会看折线统计图,会解释统计结果。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并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感受折线统计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 、导入语:首先,我们来看一则报道(青少年参观科技展实况)。 2 、师问:你们知道这是在举办什么活动?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3 、出示: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条形统计图 问:这是什么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它是用什么表示每年参观科技展的人数?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全班交流

二、观察比较,揭示特点

过渡语: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把这些数据也制成了一幅统计图。 A 、 出示折线统计图,生观察。

B 、 师:从这幅图中你又发现了哪些信息?

C 、 师:这幅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D 、 咱们来给这类统计图起个名字吧!(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E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指名答。 揭示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根据折线的变化显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哪一年人数增加最快?) 三 深入练习,强化知识 1.书本112页第一题看 看一看这是什么统计图, (1)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低? (2)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上升下降快慢又可以怎么看出来?(线的陡峭就反映变化的快慢) 四 练习

完成<课堂作业本>配套练习 五 总结

第四篇:2017苏教版数学一上《统计》教学设计.doc

统计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册第九单元

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景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

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

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2、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3、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4、教学关键: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教具准备:从附页中剪下的鲜花和水果图,胶水,4只小狗头像,5只小猴头像,3

只小猪头像,课件。

6、设计思路:

(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

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

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 小朋友真有礼貌! 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3、学生活动:把自己最爱吃的水果图,涂上胶水,交给小组长,组长把这些交上来的水果图贴到课前发下来的统计表中,并把下面的表格和全组的小朋友合作填好。比一比哪组表现最好。

4、结合水果统计图,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老师知道了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欢吃什么水果了,下次搞班级活动的时候老师就知道了哪种水果应该多买,哪种水果应该少买了。

(设计意图: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课件出示)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它们是谁? 生2:一共有几种小动物? 生3:一共有几位客人? 生4:哪种客人来的最多?

„„

互动

1、客人问题

师: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大象爷爷也想弄清楚,可是客人都站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一眼看清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个呢?快开动小脑筋,把办法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把它们分一分。

2、给它们排排队。

师:把小动物“分一分”再“排一排”(板书)是个不错的主 意。大象爷爷帮每一位客人都拍了照片,放在学具袋里,下面就请大

家利用这些照片来分一分,排一排吧!

(2)学生活动: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动物头像分一分,排一排。(其中一组学生在

小黑板上分、排)师展示学生在小黑板上贴好的动物头像图。

师: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一共来了3种小动物。

生2:小猴子来得最多。

生3:小猪来得最少。

生4:小狗比小猴少1只。

……

(3)师:看看我们整理以前的图,再看看整理以后的图,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生1:看得很清楚。

生2:一下就知道来了哪些客人。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板书:数一数),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爷爷家里客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统计”)

互动

2、鲜花问题

(1)师:客人们给大象爷爷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用刚才我们学习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帮大象爷爷统计一下鲜花的情况吗?

师:请大家打开学具袋中的一号纸包,把附页中的花分种类理一理,和你的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给鲜花涂上胶水,另一个小朋友把涂上胶水的鲜花贴到书本第77页,并把书中的表格填写完整,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统计图?

(3)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师:不管是横着贴,还是竖着贴,最后我们都可以得出黄花有几朵?红花呢?绿花?粉色的花?

生:黄花有3朵,红花有2朵,绿花有4朵,粉色的花有5朵。

师:这样统计了以后,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粉色的花最多。

生2:我知道绿花比黄花多1朵。

生3:我知道红花最少。

……

三、达标反馈

师:刚才大家帮大象爷爷解决了它想知道的问题了,现在可以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吗?

生:可以。

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一个大组分别有几个男同学和几个女同学?

学生活动:一个大组内的同学合作、统计出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有多少人,然后填好课前发下来的表格中。

学生汇报各大组的统计情况。(板书)

师轻声的问:那看着这些刚刚大家统计出来的数字,谁知道我们班一共的多少男同学?女同学呢?学生尝试计算。

四、学习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延伸拓展

学习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 板书设计:

九、统 计

分 一 分 排 一 排 数 一 数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呈现的独创性。

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由于统计实际生活中的随机性内容在教室里不便开展,于是,我利用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做了一个学具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水果从口袋里拿出水果图,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水果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

策略的意识。

二、探索的自主性。

学生在动手整理过程中,发现用已有的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有的把各种客人分类记录,有的用竖线表示客人的个数,有得则用打“√”的方法记录客人的个数„„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动手将客人的个数统计出来,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的实用性。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本课从袋子里到鲜花图,一下子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通过对鲜花朵数的统计和分析,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了数学的价值。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1教学反思 苏教版

统计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学习,就是学生对原有知识建构的合理解释,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态度、情感,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实现的。事实表明当学生被教师设计的情境所感染,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怎样为学生营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呢?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对“解决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有了新的认识。

一、呈现的独创性。

“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假如为了促进学习,必须把要教的东西包上糖衣,那么,你不应当吝惜糖。” 教学媒体大都具有强烈的新奇性,很容易吸引学习者;对教师而言,也能在课程设计上发挥较多的创造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同时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于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以“参加大象生日会”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采用逐个出示动物头像,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图形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二、探索的自主性。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强调活动、操作,强调直接经验,与传统教学中强调间接知识学习截然不同。此外,实践出真知,真正的学问是在不断的自主实践中体会、内化,进而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构建的知识,才能真正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获得深刻的理解。学生在电脑动态的演示中,发现用已有的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自己探究出记录数据的方法: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再动手将图形的个数统计出来,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三、体验的创造性。

“活动、体验、探究、建构”是一次次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建构起知识的轮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学生的学路。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用哪种方法最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活动,去体验,通过探究发现最优方法。整个过程,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学习,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他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造。数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了数学,理解了数学,学习氛围民主、和谐、轻松,个性得到张扬,充满成长的快乐。

上一篇:省级文明村三年规划下一篇:世界文明史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