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考察调研报告

2024-04-10

职业教育考察调研报告(精选6篇)

篇1:职业教育考察调研报告

关于国庆外出考察友邻职校的感悟

为了增强与友邻职校的联系,开阔视野,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办学思路,学校组织我一行9人考察友邻职校的学习活动。这次考察学习经历了黔南州瓮安职校、余庆职中和凤岗职中三个地方。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活动感悟总结如下:

一、友邻学校的办学亮点

1、在招生工作上,有强有力的招生政策支持与经济支撑,用春节招生扩大办学规模。

2、在实训问题上,走大量的联合办学,解决规模与实训的问题。

3、在学生管理工作上,走封闭式教学管理模式。

4、在中层干部和教师管理上,走学校公司化管理路子。

5、在校园文化上,打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6、在学校基地建设上,走实训基地产业化的路子。

二、我校存在的问题

1、联合办学的思想不够解放,但也不能解放。我们学校的运转是依靠学费收入来支撑。如果我们也走联合办学的路子,势必会引起就读本校的学生人数减少。虽然在招生人数、办学规模上扩大了,但学校的实际收入却相对减少。因为资金收入问题,不敢走联合办学的路子。

2、招生工作陷入重重困境,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自筹招生资金困难,对中介招生束手无策。

3、办学经费困难,负债累累。

4、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实则不严谨,实效性不强。

5、教学改革困难重重,缺乏改革魄力。

6、毕业学生质量不高,7、德育管理空对空,活动育人是正中。教学管理管错向,学生技能岂敢松?

三、建议

1、在教学上,大刀阔斧地开展教学改革试点,探索一条适合校情的提升毕业生质量的教学方案。我校的电子、计算机、数控、旅游是有资源可用的。以其中一个专业的一个班为试点,把项目教学、学分制和目标驱动教学结合起来,融入新的教师、学生评价方案,并与学校的福利挂钩。

2、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解决当前办学经费困难的现实问题。牢牢抓住县委政府这根绳子,全力支持我校挤进全国1000所示范县级职教中心的圈子。

3、招生工作上,要求政府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从内部来看,我认为我们的招生奖励不合理。我们现在的招生是出了钱解决不了问题。以前是我们拿钱给教育局去奖励乡镇学校,加上到了乡镇还要缩水,真正到了一线老师手里的甚少,致使乡镇老师对这个事情有看法,更有甚者做我们的反面工作。教育局的行为是政府行为,应该由政府负责。学校行为就就由学校负责。我们可以考虑把奖励放到一线。发动乡镇学校的老师帮忙学校招生,学校实对实给与津贴鼓励。可以对招来一个学生的老师补助50元(或者更高一点)的通讯

费。这笔钱不能给完,送来的时候给60%,一年以后,学生还在再补足剩下的40%。如果一个学生50元,招1000人的成本才50000元,而我们目前实际拿出的招生奖励与这个数字也相差不大。

4、实习工作上,严把出口关,达到了毕业标准才能安排实习。对安排实习的地点进行考试选择,学校根据企业所需条件画一条线,成绩好的学生走的实习地点要好点,成绩差点的自然就走相对差点的实习点。不能让学生想走哪里就走哪里,有些学生在这里混了2年,去了实习基地总觉得自己的工资很少。

篇2:职业教育考察调研报告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考察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考察报告 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xx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XX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XX市、我省XX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XX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XX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XX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XX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XX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xx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XX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XX市、XX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XX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XX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

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XX市选派学校领导到XX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XX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XX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XX市教体局于20xx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XX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XX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XX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xx年1月,XX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xx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XX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XX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

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XX市和XX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XX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二是加强合作,纵横联动。园区和各实验学校在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充分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层次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各学段、各年级之间都特别注意衔接,小学、初中、高中加强纵向联合。同时各学段的学校之间也注重横向联合,加强协作研究,经常进行经验交流,并实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园区坚持每月一次在各实验学校轮流召开的实验工作小组例会制度,会上认真交流各校前段工作情况,学习和探求心理学理论知识,共同探讨工作中的客观规律,并实地考察调查该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抓好宣传教育、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活动等环节,形成了充分体现各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各校开辟的“心灵桥”广播专栏、“快乐星星索”电视节目等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支持。园区内其他学校积极效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并指导帮助全市其他农村中小学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切实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借鉴外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结合XX市教育现状,我们认为我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与研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在思想上,所有的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纠正某些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摆到足够重视位置的偏向;二,在工作上,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区域推进,促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克服城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平衡性;三,在师资格培训上,在采取骨干教师专业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专门培训与短期学习相结合,正规培训和校本辅导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篇3:职业教育考察调研报告

今年9月, 受教育部指派, 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18个校长, 在东南大学领导的带领下, 前往德国接受为期3周的校长培训。我们接受了GIZ机构职业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 聆听了三位职业教育博士的德中职业教育比教分析;实地考察了马格德堡第三职业学校、沃尔夫斯堡商业专科学校 (跨企业培训中心) 、餐饮高等职业学校等多所职业学校;在WMU、联邦教育部-职教中心BIBB等地, 听取了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家的报告, 实地参观了大众汽车城。更主要的, 我们还深入课堂, 体验了做中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 看到了小班化的课堂组织形式。

二、德国博士眼中的中国职业教育

1. 对于中国双元制的理解。

一位曾两次来过中国的德国职业教育博士, 认为中国在几个城市试点过双元制, 但不是很成功。原因是中国的双元制背景与德国有别, 导致效果不理想。目前中国实行的双元制与德国双元制已有很大差别。比如, 两年在校学习、第三年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比如校内工厂、半工半读的模式;比如分段实习、工学交替的模式。这些模式下, 企业都不是主体, 也没有法律保障, 学校企业“两张皮”。

2. 失去比例的中国高等教育。

另一位德国职教教授认为, 中国学术型大学比例过多, 应用型大学比例太少, 与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他认为, 中国1999年前后升格的五百多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完全应该是应用型本科, 但可惜升格的时候, 国家没有考虑到。而且, 目前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摆正位置, 学术倾向过浓, 技术技能导向不够。

3. 中国人对白领阶层的过分向往与追求。

也有德国博士认为, 中国人鄙薄技术的思想根深蒂固, 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尊崇的孔子的思想, 这不是好事;现在中国人的下一代中独生子女太多, 大家都愿意坐在办公室里轻松工作, 不愿意从事技术和技能工作;造成这个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技术工作的待遇没有达到令人向往的地步。

4. 中国学生动手能力偏低。

给我们上课的德国博士普遍认为, 中国职业学校的设备使用率低下, 这在北方和西部的学校尤其明显, 南方一些职业学校像普高一样追求升学率, 也存在这种情况。技能大赛是变味的, 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被企业“绑架”的现象, 导致落后贫穷的地方对技能大赛不感兴趣。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 动手能力差。这几种现象是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

5. 中国的培训质量普遍不高。

博士们认为, 中国的各级政府把培训任务分配下去, 直接导致培训者追求数量, 忽略质量;而中国受训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加上培训考核不严格, 很多岗位对职业资格证书不作刚性要求, 直接导致培训只是走过场, 只是玩数字游戏。

6. 中国的职教缺乏质量标准。

授课教师们也委婉地批评了我国的质量评价体系。他们说, 中国职业学校的设置标准各地不一样, 国家和地方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也不一样;职业学校的教与学缺乏质量标准;中国的教与学的质量都是由教育系统内部评估, 缺乏第三方参与;行业企业参与评估的机制也没有建立。这样的结果是, 职业教育质量不高, 培养的学生具有可替代性, 社会信任度不高。

7. 校长在本职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待遇也太低。

博士们认为, 中国校长队伍专业化问题没有解决好, 大都是从老师一步一步走上校长岗位的, 缺乏专门化的培养;校长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有很多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比如办学特色问题, 比如提高设备使用率问题, 比如教学改革问题;校长们的主动精神也不够, 大多数满足于被动地接受和落实上级的文件。同时他们也指出原因, 中国很多地方职校校长的待遇太低, 拿的是职称工资, 与老师没有区别, 这在德国是行不通的。

三、中国校长眼中的德国职业教育

1. 双元制在本质上是一种完美的职业教育形式。

据德国教育专家介绍, 他们常见的职业教育形式有:

(1) 双元制职业教育。学制2年至3年半, 入学条件为主体中学毕业或已完成其他全日制中等教育的学习者;学习专业理论实践与普通文化知识;通过毕业考核后获得行业协会证书、学校毕业证以及企业培训证。

(2) 职业专科学校。全日制职校有国立与私立之别, 学制1至3年, 入学条件为实科中学或主体中学毕业;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及普通文化知识。

(3) 专科高中。11年级至12年级, 入学条件为实科中学毕业或有中等教育证书;第一年学习专业或职业实践技能, 第二年学习普通文化课与专业理论;毕业后获得应用技术大学入学资格。

(4) 专科完全中学。11年级至13年级, 入学条件为实科中学毕业或有中等教育证书;学习内容与考试内容为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毕业考核合格可获得“有专业限制的大学就读证书”。

在考察中我们也发现, 双元制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两种培训机构:职业学校与企业。

(2) 两类教学内容: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理论知识。

(3) 两种教材: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

(4) 两类教师: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

(5) 两种培训身份:企业学徒和职校学生。

(6) 两类考试: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

(7) 两类证书:考试证书和培训证书。

从上述职业教育形式和特点可以看出, 德国的双元制由于突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 从法律的层面保障了政府出资和企业的广泛参与, 实现了普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结合。这种职业教育模式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重视对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满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 促使学生能更快就业, 从本质来讲, 是一种完美的职业教育模式。

2. 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在德国的所有职业学校, 包括双元制职业教育, 专科高中、职业专科学校和专科完全中学, 学生都很少。每班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学生不等, 我们没有看到30人以上的班级。小班化几乎全覆盖。这种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保证了每个学生能够得到必要的指导, 确保教学质量。而教师在这样的小班上课, 每周二十几课时也不会太累 (德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每周20课时以上, 但没有晚自修) 。

除了借鉴他们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外, 我们觉得更值得学习的是他们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如行动导向的做中学、项目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案例教学方法。在沃尔夫斯堡商业专科学校 (跨企业培训中心) , 柏林餐饮高等职业学校, 柏林金属加工、车身制造学校和新能源、电子学校, 我们听了两个下午的课堂教学。一堂是意大利面的制作, 完整的做中学教学;一堂是电路板故障检修, 属于导生制和小组合作学习;还有一堂是电焊和电流检测, 属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

3. 法律规定了行业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

在WMU的培训中, 我们了解到职业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责与任务:

(1) 联邦教科部的职责与任务。修改、解释并监督联邦职业教育法, 制定职业教育重大政策, 主管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 颁布职业继续教育条例和实训教师有关教育学资格条例, 资助职业教育中的劣势者与优秀者, 资助职业教育示范项目和研究项目。

(2) 联邦经济部及其他业务部的职责与任务。征得联邦教科部同意后, 承认和废除有关培训职业, 发布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条例 (统一这个行业的培训内容、规格、要求、做法及实训教师的规格、组织培训的原则、注意事项和培训结束后有关考试的一系列规定) 。

(3) 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的职责与任务。协调教育政策, 制定职教框架协议。

(4) 联邦各州的职责。学校主管权, 对行会主管职业教育时的法律监督权, 特定职教经费资助。

(5) 行业协会的职责与任务。培训企业资格认定监督, 缩短和延长培训时间, 审查企业与学徒培训合同, 负责考核, 职业教育委员会, 制定有关政策规定, 监督和咨询, 仲裁委员会。

4. 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确保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在WMU、联邦教育部-职教中心BIBB等地, 我们聆听了职业教育管理机构专家的报告。据他们介绍, 德国职业教育是众多部门及多级多层次的管理体制, 除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外, 各经济部门、行业协会、联邦劳动局、各类公共部门和教会均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职业培训分别在学校、企业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三个学习场地进行, 以及其他原因, 决定了其办学经费来源的多渠道。

各机构与其主要资助对象。职业学校:各州政府;跨企业培训中心 (行业协会培训中心) :联邦政府、联邦职教所、联邦劳动局和行业协会;企业培训中心:企业。

资助类型。

(1) 对学徒培训的资助。

(2) 对培训企业的资助。 (1) 接纳残疾青年的企业, 可一次性获得相当数额的补贴。 (2) 接纳重残疾者的企业, 联邦政府可提供全部培训经费。 (3) 中小企业增加培训岗位, 特别是新建实训车间, 可获得低息专项贷款。 (4) 国家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

(3) 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资助。

(4) 对职业学校的资助。职校建设和教师工资均由各州政府负责。

(5) 对培训人员的资助。

(6) 对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的资助。

5. 德国职业学校专门化、专业化比较强。

在这次培训和考察中我们发现, 德国几乎没有综合性的职业学校, 每个专门化的职校只有一到两个专业群。比如马格德堡第三职业学校, 它的主要专业集中在机械加工方面;而沃尔夫斯堡商业专科学校, 只是一个跨企业培训中心;柏林餐饮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目标, 就是厨师和餐厅服务;汉斯·布洛克学校只接受两种需要培训的学徒工, 为金属加工、车身制造;TIEM学校传授的是新能源、电子类的知识和技能;波茨坦体育学校则是培养体育精英的地方。

6. 行业协会参与评价考核以确保教学质量。

在培训答疑问难这个环节中, 我们反复问及教育和教学评价问题。德国专家告诉我们行业协会参与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性, 它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保证每个学生学到企业需要的技术和技能。行业协会有下列职责和权力:培训企业资格的认定和监督, 确定缩短和延长培训时间, 审查企业与学徒培训合同, 负责考核, 成立职业教育委员会, 制定有关政策规定, 监督和咨询, 成立仲裁委员会。

7. 德国孩子对轻松职业的追求使双元制学徒工数量下降。

在这次培训和考察过程中, 我们也看到了德国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德国职教专家也不回避:现在的德国也有年轻人开始追求轻松生活, 尽管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比较高, 高于公务员, 但是, 他们有人不愿做能工巧匠, 而是希望去大学深造。在德国的媒体中可以看到类似的报道, 黑森州有9250个学徒工空缺招不到人。

8. 德国学校缺乏对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

据介绍, 德国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一般不辞退学生, 双元制的问题学生交由企业处理。值得学习的是, 他们让问题学生在学校做一些作品, 让他们找回自信。

四、思考与建议

1. 可以借鉴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但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已经17年了,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形势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要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当务之急就要加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的政策法规, 在法律层面加以保障;各地要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及时出台校企合作促进条例, 明确校企合作的企业主体地位, 明确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优惠政策。这样才能借鉴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

2.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职业教育体系, 扩大应用型本科规模。

建议把1999年前后升格的普通本科院校 (即所谓的三本院校) 全部改为应用型本科, 缩小学术型本科数量;进一步扩大高职数量, 推广江苏、山东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推行五年一贯制、三加二、五加二、三加四等多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扩大专业硕士数量;探索专业博士培养模式。

3. 加快第三方评估研究, 建立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

第三方评估是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建议各地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评估机构, 成立评估专家库, 专家库成员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估的制度;实行教育者与评估者分离的制度。

4. 下一轮职业教育发展中, 职业学校施行专门化发展, 创建特色职业学校。

逐步整合地方职业教育资源, 实行职校专门化发展;区域内职业学校坚决实行专业错位发展;根据地方产业需求, 创建特色职业学校。建议教育部在下一轮职业教育发展中, 以创建特色职业学校为载体, 加大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力度。

5.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教育部要出台新的职业学校设置标准, 压缩班级规模, 进一步缩小职业学校的师生比, 推行小班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育研究部门要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行项目教学、行动导向的做中学、案例教学、学生导师制、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

6. 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提高社会地位和薪酬标准。

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群体中扩大两代表、一委员的比例, 扩大高层次人才的比例, 提高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提高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薪酬标准, 使其收入超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严格执行劳动准入制度, 加大劳动准入执法检查力度。

7. 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

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要建立除政府外, 各经济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分担的多渠道的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要巩固已有的经费渠道:职校建设和教师工资均由各地政府负责;国家资助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对就读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对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的资助。

除此以外, 资助类型还可以包括:对培训企业的资助;对接纳残疾青年培训的企业的补贴;对接纳重残疾者的企业, 政府可提供全部培训经费;中小企业增加培训岗位, 特别是新建实训车间, 可获得低息专项贷款;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资助;对培训人员的资助;对职业教育试点项目的资助。

8. 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机制, 改革职教师资录用机制。

目前我国仅有少数高等院校培养职业学校教师, 大多数师资来源于普通高校。他们接受的是普通教育, 缺乏甚至根本没有职业教育思维, 而且技能水平低下, 没有企业经历, 适应职业教育要花三到五年时间, 这样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建议教育部允许各省筹建或改建一所本科职业教育师范大学。同时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录用方法, 先进行面试和技能测试, 再缩小范围进行理论考试, 优先录用有企业经历的工程技术人员。

摘要:本文为笔者在德国职教考察学习的总结与思考。

篇4:香港东华三院基础教育考察报告

东华三院创办于1870年,是香港历史最久及影响最大的慈善机构,在香港医疗和教育领域均占据重要地位。东华三院长期爱国、爱港,热心公益,具有良好信誉。应东华三院邀请和教育部派遣,我们于2014年1月2日至6日赴港访问。通过对东华三院办学管理和学校工作的深入考察,使我们对香港社会参与的多元办学体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参加公务活动情况

1月2日晚抵港后,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陈婉贞博士、副主席施荣恒先生设宴接待。根据拟定日程安排,参加了东华三院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和联校专业发展日两项大型公务活动,考察了东华三院礼堂、广福义祠和文物馆,以及属下中小幼4所学校。

1.参加大型公务活动。一是1月3日上午在李润田纪念中学参加东华三院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活动。王定华同志为650名各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作了题为“学校教育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及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的专题报告,介绍了祖国内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东华三院董事局第四副主席、学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陈家欢女士出席培训活动并致辞。二是1月3日下午参加在湾仔伊利沙伯体育馆举行的东华三院联校专业发展日活动。本次培训活动主题是“服务学习”,共有1800名教师参加,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陈婉贞博士和董事局第四副主席、学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马陈家欢女士出席并致辞,王定华同志以主礼嘉宾身份致辞,代表国家教育部有关方面对东华三院师生表示了新年祝福,并为两位年度优秀教师颁奖。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教授做了题为“怎样培育具有服务精神的新一代”的专题报告。

2.感受东华三院历史。1月4日,考察东华三院礼堂、广福义祠和文物馆后,在广华医院参加了东华三院文物馆展新装开幕日活动。东华三院的发展和演变占据着香港医疗、教育、社会福利等发展史的重要章节。1870年成立的东华医院(东华三院前身),是中国第一间西式中用、以现代医院形式提供中医中药诊病治疗的医院,其后东华医院渐次取代文武庙作为华人议事和仲裁机构的地位。东华三院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复康、兴学育才、扶幼导青”的使命和承诺,以香港为中心枢纽,构建起了一个遍及全球的华人慈善网络。目前,东华三院共有超过260个服务单位,员工超过10,000名,经常性总开支达52亿港元。东华医院从1880年起兴办义学,在1920至1930年代逐步迈向现代学校模式,截至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49所涵盖大中小幼及特殊教育机构、共约24000多名学生的社会办学团体。

3.实地考察香港学校。东华三院办有1所大学、18所中学、13所小学、15所幼稚园和2所特殊学校等教育机构,贯彻“全人教育”理念,校训为“勤、俭、忠、信”。我们本次考察了东华三院的李润田纪念中学、吕润财纪念中学、王余家洁纪念小学和力勤幼稚园等4所学校。这些学校都是东华三院属下的优质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和教育质量等方面,能够代表香港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沿。除参观学校的校舍、教室、图书仪器设备和舞蹈、健身、戏剧演艺厅等特色教育场所外,我们还深入考察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管理架构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现场观摩了小学生英语歌剧和幼儿合唱等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深入小学课堂观摩了音乐和语文教学活动,参观了幼稚园绘本教学、普普艺术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特色教学活动。观摩了王余家洁纪念小学与广东省佛山市罗村小学的一堂远程现场教学示范课,王定华同志通过远程设备向两地教师、学生发表了现场简短讲话。

二、香港基础教育近况

1.基本情况。香港基础教育泛指中学和小学教育,政策目标是为所有6~15岁的儿童提供9年免费普及小学和初中教育。从2008/09学年起,已通过公营学校提供免费高中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学校教育,以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香港学制改革前,中学是七年制(中一至中七),不分初中部和高中部,中七毕业后读一年预科,再升入大学。2009年学制改革后,开始实行“334制”,即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同内地接轨。

全港共有中小学校1088所,学生736229人。其中,中学(含初高中)519所,学生317442人;小学569所,学生418787人。学校类型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由社会志愿办学团体根据《资助则例》开办的资助学校、教育局直接管理的官立学校以及私立学校。

2.教育管理与咨询机构。教育局是主要管理机构。1997年回归后,为加快与内地教育体制接轨,香港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2003年起实行“局署合并”,将负责制定政策的教育统筹局与负责执行政策的教育署合并,成立新的教育统筹局,既负责制订、发展和检讨由学前至高等学校的教育政策、计划和法例,同时也负责监察教育计划执行。2007年,教育统筹局更名为教育局。

教育统筹委员会是主要咨询机构,成立于1984年2月,是香港的非法定组织,其组织成员为社会各界人士组成,负责按照香港社会的需要向香港政府提供有关整体教育事务。教统会成立以来已公开发布7个重大教育政策咨询报告。香港历来之教育改革大部份由教统会倡议,因而争议声音极大。随着“局署合并”和教育局职能的强化,教育统筹委员会的政策咨询功能有被弱化之趋势。

三、香港基础教育管理特色

香港基础教育的最大特色是办学主体的多元化,社会团体办学占据主要位置,有90%以上的中小学校是由宗教团体、慈善机构、街坊组织、社团等社会团体举办。特区政府与社会团体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一种伙伴关系。香港通过 “赋权问责”的管理方式,给予办学团体和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社会团体办学类型包括资助学校、直资学校(民办公助)、社团办学、法人机构办学等,其中,资助学校是最主要的社会团体办学形式,约占香港中小学总数的70%。东华三院所办31所中小学校和2所特殊学校均属此类学校。

1.独特的治理结构。资助学校是我国乡绅办学传统和现代教育治理手段相结合的产物。政府和办学团体之间是一种法定契约关系,即两者在遵照《资助则例》规定下共同签订服务合约。政府履行完善政策、经费资助和监督评价的管理责任,办学团体则通过法团校董会履行办学责任。办学团体的办学动力主要来自于传承慈善传统、承担社会责任和树立企业形象。2004年特区政府修订《教育条例》(第279章),为所有公营及资助学校的管治架构提供法理依据,明确要求学校成立法团校董会,以履行法律赋予的学校管理权责。以东华三院为例,法团校董会由校监(应届董事局副主席或前主席)、办学团体校董5至6名(应届总理、总部高级职员及东华他校校长)和校长、教员校董、家长校董、校友校董及独立校董各1名共同组成。在法团校董会协调下,家长教师会、校友会等独立组织也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1999年,当时的教育统筹局推出“校本管理”,在人事管理、财务及课程等事宜上,下放更多权责给学校,围绕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质素为主,让办学团体校董、校长、教师、家长、校友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学校管理,藉此提高学校在运用公帑和营运上的透明度和问责性。

2.严格的举办程序。举办资助学校要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政府兴建的校舍及建校用地经由竞争的方式分配予办学团体。申请办学的团体(必须是认可的慈善机构或属于公共性质的信托机构)向校舍分配委员会(成员包括熟悉香港教育制度的政府及非政府人员,数目各占一半)提交办学申请,接受严格的资质审核。新资助学校的办学团体须与政府签订服务合约。在服务合约的期限届满时,政府会按照合约规定的办学表现指标和评估准则对学校进行评估,决定是否续订服务合约。服务合约一旦终止,政府会把该学校拨予一个新的办学团体,或在未选出新的办学团体前,暂时接管该学校。

3.完善的资助政策。一旦通过资质审核,政府将根据《资助则例》每年向资助学校提供资助。资助主要包括按核准编制发放工资、公用经费和其他专项经费。政府向每所资助中学年均拨款额约为3500万至4000万元,向每所资助小学年均拨款额约为2500万至3000万元。资助中学生均拨款为49,230元,资助小学生均拨款为44,590元。办学团体不能挪用政府资助经费,同时,为确保教育质量,每年还需要专门募款用于所举办学校。东华三院每年都需要募款3000万港币左右,用以投入所办学校。

4.科学的质量评价。香港在2003/04学年开始推行“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强调学校自我评估(自评)为优化教育工作的核心,辅以校外评核(外评)推动学校反思本身来互相配合。港府制定了《香港学校表现指标2008》,作为支持“学校发展与问责架构”、促进学校自评的一套重要工具。教育局每年都要对每一所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综合评估,评估等级分为“优异、良好、尚可、欠佳”,评估报告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工作的参考,不向社会公布。另外,每6年专门对资助学校进行一次资质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办学团体要终止服务合约。

5.鲜明的办学特色。通过本次考察活动,我们发现东华三院所属资助学校具有以下办学特色:一是体现了中西文明的高度融合和鲜明的本土化特色。香港中小学一方面在校训校规、日常规范和道德教育等方面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烙印,另一方面,在办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结构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又具有很强的国际化程度。二是注重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香港正在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将10%~15%的课程比例分配给“其他学习经历”部分。东华三院2013年中小幼和特殊学校共约18080人参与了社区义工服务,总服务时数达1496138小时。三是注重发挥家长教师会作用。香港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发挥家长教师会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除了利用家长教师会平台定期收集家长意见和建议外,还经常请家长以义工身份参与学校活动,以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四是注重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培训工作。五是注重开展音乐、艺术和体育等特色教育。六是注重加强与内地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普通话教育受到关注。

四、几点启示

第一,香港基础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考察,我们了解到香港基础教育具有经费充足、体制灵活、管理科学、理念先进和质量较高等优势,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与困境:一是由于香港高校资源严重短缺和内地生源赴港抢占学位,导致基础教育竞争激烈和部分学段学位不足,部分家长对此表现不满意。二是由于办学多元化导致办学标准不统一,进而导致学校教育质量不均衡,择校问题比较突出。三是由于香港土地资源稀缺、地价较高,学校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校舍和场地等资源普遍紧张。四是香港多数中小学校不开展校际教研交流。东华三院是为数不多的注重加强属下学校内部教研交流活动的办学团体之一。五是香港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在过度受保护环境中成长,存在自私、狭隘、不关心他人和国家、性格脆弱、不能面对逆境和自杀倾向等问题,成为困扰中小学校的一个难题。

第二,社会团体是基础教育办学的重要力量,完善的法制是推动社会团体参与办学的重要保障。政府是公共事业的主要举办者,但不是唯一举办者。社会团体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是世界普遍做法,香港尤为突出。香港完备的法制体系为社会慈善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香港通过《教育条例》、《资助则例》、《慈善法》和《税务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在学校举办、政府资助、组织机构、学校管理和企业免税等方面为社会团体办学提供了完备的法理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我们应积极借鉴香港经验,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与自下而上的试点探索相结合,大力推进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基础教育学校。政府在经费投入、教师和学生管理等方面应平等对待公办学校和非营利民办学校。

篇5: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XX区职业教育考察团

20**年11月30日至月9日,以XX区社发局教育处领导陶国强为团长,高桥职校校长尤庆华、群星职校校长顾晓光、新陆职校校长陈野弟、教发院教研部主任唐水明为团员的考察团,赴德国考察职业教育。考察团着重考察了2所国立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并和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进行座谈。

短暂的考察,收获颇丰,从中可获得许多发展我区职业教育的借鉴。

一、本次考察我们所了解的德国职业教育

1.德国的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学制一般是孩子三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小学学制是四年,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学后实行第一次分流,多数学生一开始升入初中,就初步确定了今后就业升学的基本方向,目的性比较明确,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从事新的工作。职业教育是每个职工的终身教育,即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劳动就业部门既管理就业、救助失业,又管理培训工作;各行业协会、各同业公会、各州政府、各企业为实施各司其职,政府实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组织工作。

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还告诉我们,德国高中学生需学2-3门外语,完成学业方可进入大学,高中生上大学所占比率仅约占30-35%,其余学生选择高等职业学校,比率65-70%以上。

汉----------------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校长在回答我们问询时说:“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也可以上大学,但只能进入对口的专业,即不能进综合性大学,只能进技术学院。”他还介绍说,德国人特别喜欢职业学习,高中考上大学的,有的也先到港口学习三年再读大学。

德国的教育体系,既使绝大部分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能接受到至少一项职业教育训练,直接掌握一门技术,被企业雇用,同时又能提供有志于继续深造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德国推行职业教育最成功的关键。

在德国,约有70%的职校属于”双轨制”。所谓双轨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轨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轨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学员或定期或分期在企业里接受实践教育、在职校里接受理论教育。职校大约60%是专业课程,•40%是普通教育课程。

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轨制”的主体。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德国经济部公布的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有93个大类、371个职业。各专业部分别制定相关职业类别的培训条例,包括教育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考核办法等,并会同联邦教科部共同颁布实施。各企业根据培训条例和本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作为学徒工,企业发给学生每月500-600欧元的生活费用。

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职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并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

双轨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内容分为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两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该岗位上的合格技工。

据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介绍,在巴伐利亚州,约有7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中的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这种体制,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技术工人。

近年来,在德国又出现了另一种培训形式,即跨企业培训。学生在接受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的同时,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到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集中培训,作为对企业培训的补充和强化。

按照德国联邦政府职业教育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内的职业教育经费完全由企业自己负----------------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担。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由国家、州政府、地方政府承担,通常是州政府负担教职工的工资和养老金等人事费用,地方政府负担校舍及设备的建筑与维修费用和管理人员的工资等人事费用。

3.学校既不需要为生源发愁,也不需要为学生就业去兜售什么,因为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德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有、、等。企业根据产业需要招收员工,对新招收的员工,企业必须依法送至国立职校学习培训。“企业根据产业需要送出培养对象,企业会找上门来。对于不了解我们学校的企业,学校才安排去做点宣传,让它们知道我们的学校。”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如是说。

4.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培养国家认可的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项目。

德国是16个州联邦制国家,每州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为使职校培养的人才国家通用,职校培训项目由国家订立。学校都培养国家认可的----------------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职业,而不能自己另立专业和培训项目。职业教育,都针对整个经济政策而言,作为国家经济范畴,宏观的。

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设立了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

5.从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看德国职校的2个组成部分:“正规部”和“准备部”。

汉堡共有50所国立职业学校,其中19所是工业产业技术学校,其中5所学校全招女生;其他31所均是商业方面的。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建于1870年,是汉堡最为古老的学校之一,它发端于船舶油漆工的培养。该校现有61个班级,1343位学生,70名教师,45个授课点,6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计算机教室,1个自学中心,1个餐厅实习点,1艘港口实习船。

国立职业学校一般都包含“正规部”和“准备部”2个部分。

该校“正规部”有港口、仓库、船厂三个领域的专业,承担着为汉堡360家企业培养学生的任务。学生都由港口和造船类企业与学校联手培养,学制3年至年。三个领域,各设一个科长,科长与企业有联系、沟通。

港口领域培养11种与港口有关的职业,如:仓库管理技工、仓库经营技工、仓库搬运技工、仓库包装技工······“仓库”行业在汉堡很重要,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一年为港口培养701人,包括港口船长等人才。

造船领域的专业有:船舶结构机械工、板金工、造船工。

该校还培养来自铁路、银行等单位需要的保镖、保安、安全人员。

学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但需要他们的企业都在汉堡。

学生或定期集中一段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集中一段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或分期每周2天----------------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在校上课,3天在厂里工作。定期与分期,根据企业需要决定。这是典型的德国职业教育“双轨制”,一轨在用人企业,一轨在国立学校。

企业都想知道学生在学校里学些什么,学校也想知道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情况。因此,学校主管部门的教师常常到360家工厂去了解情况,并听取对教学的要求。

该校“准备部”为纪律差的、学习差的学生就业做准备,学生自己还不知道从事何种职业,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明确专业。德国中小学年教育制,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后2年到准备部,由学校帮助他做就业准备。

职业准备教育的学生还在学习期内,由学校情报中心推荐过来。学校努力培养,2年后推荐,让其能就业。如果找不到工作,学校把他们交到劳工部,劳工部把他们当作失业人员登记。

职业准备部在建设工地也有教学点,学习泥瓦匠等。

职业准备部还在监狱设有教学点,帮助失足青少年及社会成员作出狱后的就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准备。

职业准备部的学习采用项目制,让学生在学习项目过程中形成兴趣。学校还对他们加强现实的思想教育、前途教育。当然,对有些学生,学校对其无能为力。

6.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见闻。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

这所学校已有100多年历史,校舍欧洲味的古色古香,原先曾是某公爵的宫殿,当今是慕尼黑的文物保护单位。该校创办之初只是为宫廷贵族夫人服务,指导她们各种场合的服装搭配、着装礼仪,培养她们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各类服装的情趣。现在,她是一所只要愿意人人可以免费进来的学校,学生只需买些材料。

为了培养高级服装设计师,教学不仅仅停留于二维,还进行塑泥人、剪裁、服装、造型设计等三维动手实践,通过制图制版、立体剪裁、造型设计,培养动手能力。学校还经常为学生提供参观时装展览、参观博物馆等活动,学生参观的视野从本城、本州、本国,一----------------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直到米兰、罗马等地。我们一一参观了学生正在动手操作的课堂,参观了学生完成的服装创意设计的展示室。学生的作品,样式丰富多彩,构思新颖独特。这些作品,曾由艺术总监送至制衣厂的服装设计部作为广告展示。

据介绍,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教师常常通过项目组织学习,围绕一个主题、一项任务,把学生组织到一起。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充分展示自己。

7.德国对职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要求严格。

考察中,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巴伐利亚州文化部职业教育司官员对我们都有如下介绍: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技能有很高的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教育学背景,有一门专业,至少有2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准入的过程是:经过国家考试合格,到学校任教2年;2年试用期内,既有教学实践培训,又有专业进修;试用期结束再经过国家考试,合格者进入学校成为----------------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正式教师,政府终身雇用。月收入为3500欧元,与其他学校教师工资基本相同,也与高校助教基本相同。

“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干过这一专业才能执教此专业,唯此,学生学习才有信心。我们学校教师都有职业头衔,均是汉堡市行业技术学会成员,参与各种考试命题、立法……还到博览会做产品专业介绍。”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校长以强调的口吻对我们说。

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艺术院校,且有造型设计经历,有位上海师大艺术系毕业的服装设计硕士、高级服装设计师张女士,在此已执教15年。我们进入教室时,她的学生正在以“我”为题设计姿态各异的造型。

8.学校的管理系统简洁,人员精干。

汉堡港口和造船职业教育学校拥有60多个班级、70多名教师、1300多名学生,管理系统只有一名校长,一名副校长,下设4个部门,各部门一名负责人。每周校长与四个部门负责人举行例会,布置具体工作。----------------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慕尼黑服装设计职业学校的管理系统大体也如此。

二、德国职业教育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1.同生产紧密结合。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轨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

2.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除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外,还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和支持办好职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承担义务,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

3.在双轨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这对我国多年难以解决的对口录用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以工人技术等级考核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目标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5.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

进门难,要求严,待遇高是德国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特点。通----------------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过激烈的竞争,他们的职教师资大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广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快捷的效率。这对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结束语: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早有所闻。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加工精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心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质量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诀正在于此。据说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采收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办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那一种工作,完成那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决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6:韩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常州市职业教育代表团

一、韩国政府重视职业教育

韩国国土狭小,人口稠密(9.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4300多万人口),资源贫乏,产业基本上两头在外。60年代以来,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成为亚洲的四小龙,跻身于世界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行列。究其原因,除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外,更重要的是韩国在经济发展的各阶段,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通过发展职教,培养大量高素质、适应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西方人士评价韩国经济起飞的经验是:廉价劳动力+高水平的职业教育。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职教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扶持策略。

1.采取多种优惠措施,鼓励、支持职教发展首先,政府对职教的财政拨款和财政奖励多于普高。其次,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学生报考职高。职业高中学费较普通高中低,职高学生奖学金额高于普通高中(女子商业高等学校有60%的学生获奖学金)。职高学生报考同专业、同学科专门大学(相当我国高职),可优先录取,优秀学生可免试入学。优先推荐职高毕业生就业,就业后即获熟练工人证书。

2.鼓励、提高高中阶段职校学生的比例

3.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给职业高中毕业生提供更多深造机会

韩国高等职业教育由专门大学、产业大学、研究生院构成,不仅有专科层次、本科层次,还有研究生层次。近年来,韩国政府鼓励、支持专门大学发展,专门大学由1990年的117所增加到1998年的158所,并制定政策,引导专门大学自主办出特色。目前韩国职业高中有相当比例学生升入专门大学,1994年为19.1%,1996年30%,1997年达51%。随着韩国经济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已形成一个多层次、多专业、职业学校教育与职前训练、企业培训等结合的职教体系。

4.利用贷款发展职业教育

韩国十分重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扶持职业教育,累计已用贷款4.8亿美元,1994年一次就贷1.3亿美元,主要贷给职业高中及少数专门大学,其中公立学校获贷居多,私立学校较少。贷款主要由政府负责还本息。韩国职业学校设施、条件之所以好,利用世行贷款是一个重要原因。

5.实行多元办学体制,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

韩国1967年颁布《职业训练法》,1976年公布《职业训练基本法》,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提倡社会兴办职教。韩国的职业学校除公立以外,私立或财团办职校占相当大的比例,此次参观的4所职校均为财团所办,实行民间兴办、财团自办、政府扶持的多元办学体制。韩国政府还规定企业必须进行职业教育,凡员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都要负责进行员工的在职培训,1000人以下须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0.75%向国家交雇用保险金。政府还大力推动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把产学合作作为职教发展的战略措施之一,将“产学合作”写入《产业教育振兴法》,使之法制化。这项法令规定,产业要积极协助学生现场实习,职业学校学生现场实习要义务化。成立由学校、产业界、地方自治团体、民间代表参加的“产学合作教育协议会”,计划指导和协调该地区“产学合作”。这次博览会有1/3的摊位由企业或财团参与,匠人协会的名师参与技能、技术操作表演和作品展示,部分株式会社参与了产品的展出和推销。

二、韩国职业教育重视提高学生素质

韩国于1968年制定的《国民教育法》,把教育目标确定为:①建立当代国民的哲学思想支柱;②建立一种韩国人的新形象;③强化思想教育,努力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合作精神,自觉参与国家发展。

韩国十分重视国格教育,对学生从小就进行忧患意识教育,强调国土狭小,资源贫乏,只有努力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立国生存。所以韩国人的职业责任感和力争世界一流的意识十分强烈。学校中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尊师爱生,礼仪、礼貌较好。韩国把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同就业和升入大学阶段教育联系起来,把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当作基础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各职业学校把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学校教育目标。仁德专科学校的教育理念定为:教给学生高尚情操和精湛技术,使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汉城女子商业高等学校把久远人、生活人、创造人作为培养目标;东洋工业专科学校把专业技术与人生教育、理想教育并重,使学生走上社会后,更好成为社会栋梁之才。韩国十分重视学生创新教育,每个毕业生都要提出自己的独创技术,其创新作品要在全校公开展示,并每年10月在汉城展览中心举办学生创新作品展,以此展示教育成果,并向社会自我推销。

三、借鉴韩国成功经验,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和韩国有相同的东方文化背景,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韩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许多做法、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1.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力度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城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因此,建议政府可否借鉴韩国政府的做法,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职业教育进行不同的扶持策略。如对职业学校可定期进行办学水平的评估,根据评估优劣,决定拨款数额。建议逐步实施费改税,向集团、行业征收训练税。同时对承担职业学校实习的企业,像韩国一样,企业承担的经费,可作为企业的自然损耗,免于征税,从而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

2.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拉动中等职教的稳步发展

80年代初,随着韩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高移,韩国的职教由高中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延伸,而高等职业教育重点招收职高毕业生和未升入大学的普高毕业生。当前,我国也处在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大力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积极发展高等职教,完善职教体系,在经济发达地区,时机已经成熟。我们要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职的进程,以高职为龙头,拉动中职的发展。

3.进一步推进产教结合,重视发挥职教在再就业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韩国政府大力提倡职业学校与企业密切结合,把产学结合写入政府制订的《产业教育振兴法》,使之制度化。《职业教育促进法》又把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联系在一起。我们可借鉴韩国经验,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由相关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行业在研究专业设置,确定培养目标、专业标准和课程以及教材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逐步实施职业教育由学校模式为主向企业培训为主的方向过渡。同时职业学校要注意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继续教育工作,吸引各类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提高。韩国职业学校在解决职工转岗培训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我国职业学校在职工转岗培训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国企改革深化,大量职工下岗,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职业学校应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与劳动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为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贡献。

上一篇:持枪抢劫运钞车的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下一篇:绅士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