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3-05-3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垫江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200920084004 李燕

电子电气学院 09级 电信职1

一、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一)、学校地理位置等基本情况

重庆市垫江县职业教育中心地处垫江县桂溪镇南阳小区,占地123亩,现有62个教学班,3800余名学生、226位教职工。学校荣获“市级文明单位”、“市园林绿化单位”、“市卫生与健康促进学校”、“市中澳职教项目伙伴学校”、“市无吸烟学校”等荣誉称号,是一所极具发展前景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学校拥有优越的办学条件。学校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有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办公大楼、餐饮中心、学生公寓等主体建筑,有2万平方米的标准塑胶田径场,装备有电子电器、机械制造与加工、服装设计、计算机等专业实作室、图书室、校园网络、校长评估系统等教辅设施。

(二)、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专业的构成主要有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设置来设置的。 追求的目标不同。专业的核心是培养人才,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的人才的需求。

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特定课程的课程目标。该校设置的专业有:软件与信息服务、护理专业、服装设计、数控、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商务、财会电算化等。

教材设置衔接:

(1)、根据各门文化课课程标准,构造知识和技能的项目体系

(2)、项目体系中的具体项目按照难度序列分阶段、分级次编排

(3)、一体化分级教材和整体化系列教材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专业

(1)、培养目标

软件技术专业已列入国家紧缺人才培养项目,是培养国家当前紧缺的程序员。学生经过三年的在校学习,能够熟练的使用程序编写软件,具有初步的系统分析、独立设计程序的技能,拥有规范的程序开发能力的合格程序员。

(2)就业方向

根据合理的软件人才结构,专业涉及范围有:软件编程人员、软件测试、证劵、金融等行业软件开发的企业、嵌入式软件开发、电讯、通讯等行业的软件开发企业、教育类软件开发、管理类软件开发、软件外包业务的软件企业

(3)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有: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软件项目

管理、软件工程、软件测试、 JAVA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编程规范、html语言。

2、服装设计专业

(1)、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线、服务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装设计和服装生产与管理人员。

(2)、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服装企业,从事服装设计、新产品开发、服装生产和技术管理等。

(3)、课程设置

根据本专业适合市场需要开设以下课程:服装设计基础、服装结构制图、服装工艺、服装材料、服装CAD

3、数控技术应用

(1)、培养目标

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牢固掌握数控技术一应用设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就业方向

根据市场的发展就业方向有: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程序员

(3)、课程设置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设有课程: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机械基础、磨具数控加工、 AUTO CAD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

4、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培养目标

培养对家用电器有一定了解和维修能力的技能人才,适应社会需要的电子设备、音响师、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电维修的技术人员。

(2)课程设置

根据电子专业应掌握的技能开设如下课程:电视机原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音响技术。

二、 创业教育开展状况

学校有开设创业指导这门课程,每周对学生上就业指导课,但是老师不够专业,指导老师应该具有高度的职业觉悟、和一定的心理知识。解决学生心理上、身理上的各种困惑。就业指导具有咨询的功能、导向功能和设计功能,在内涵上基本一致,但也有细微差别。就业指导是动态表述,强调动作性。就业指导是让学生对各行职业都有所了解,使学生尊重每个职业。以辩证的态度对待每个从事相关职业的人。

三、 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一)、对学校发展现状诊断性评价

1、专业种类不少,但是没有突出学校特色的专业;

2、专业师资队伍接近老龄化;

3、专业设置不合理并没有与市场接轨;

4、基础教育不够扎实,与高等教育衔接不够;

5、实验设备落后、不全面;

6、实习单位工作不对口;

7、管理太严格、死、不够人性化,学生个性被抹杀;

8、实际操作能力不被重视,过于重视基础理论知识;

9、过多干涉学生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

10、素质教育这一块儿没得到重视;

11、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没有与当地所需人才吻合。

(二)、国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

1、澳大利亚职教改革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过考察、验证和对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深层思考,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和增强综合国力,以及解决国内一系列矛盾,迎接国际挑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政府制定了职业教育目标,建立起一个负责设定职业教育课程标准的CBT系统,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实行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沟通的税收和劳资政策,并制定了全国统一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资格证书,专设"教育培训就业与青年事务部"和"国家培训总局",各州政府都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等。为了使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之间建立更密切的合作,澳大利亚政府于1992年成立国家培训总局。该局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中央协调机构。它使行业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提供者保持了密切联系,保证职业教育体系在宏观上能够反映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倾向,也为发展、管理、推广一个全国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奠定了基础,这对于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发挥职业教育的巨大潜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俄罗斯职教改革动向

1992年俄罗斯联邦颁布《教育法》,1996年颁布了《高等教育法》。俄罗斯继续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在这两个教育基本法颁布之后的新提法。继续职业教育体系按照教育层次包括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高校后职业教育。俄罗斯继续职业教育体系已不是单个的教育机构所能实施的,它是各层次和环节教育机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总和。俄罗斯联邦《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在职教育等几部分组成继续职业教育体系。继续职业教育的实施已经纳入整个教育过程,它已经打破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的界限,使人的教育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它意味着不论以什么方式,什么样的形式,在任何工作层次上,人都需要经常学习,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能力,使自己的职业水平不断提高。俄罗斯职业教育根据俄罗斯教育法

改变了前苏联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科书统一的状况,根据俄联邦规定的基础教学计划制订或增加富有地方特色的教学计划,开设市场和社会急需的专业,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

(三)、学校发展合理化建议

1、应该打造一个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而不是盲目的增加专业的种类;

2、应该定时定期的纳入新的教师队伍,为师资队伍融入新的血液,对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是教师实时掌握最新技术。

3、应该多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如:语文、数学、心理健康、职业指导等课程的开展;

4、学校应该与政府、企业有很好的衔接关系;

5、实验设备应该及时地更新,太落后、破旧的实验设备,学生实训积极性不高;

6、在学生高三实习单位应该与学生专业对口,而不只是一线工人,只是廉价劳动力的使用,无任何技术技巧而言;

7、学校应只做职业教育这一块儿,不应该将初中年级教育的学生都在进行,这样职业教育得不到重视;

8、学校过多在意升学率,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9、管理不能过于严格,学校应该人性化的管理,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提高;

10、吃饭的食堂座位、小卖部等不应该分男女区域;

11、学生违规不应该以金钱作为处罚,应该多做思想教育,从本质上让学生知道纪律的重要性;

12、建立职业学校评估机构,改革评估机制,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监测,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并进行评估结果公示,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与岗位技能需求对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职业学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第二篇:农村普法教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的现状 时间:2006年2月 地点:重庆涪陵区 对象:当地村民 方法:走访调查

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普法教育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二十年的普法实践证明,普法教育对于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增强全社会依法办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而我国九亿农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的提高才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和决定因素,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

近期我亲身深入农村,就当地农村普法教育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我真实地感受到当地村民在法律意识上的强弱,以及在涉及法律面前的思想和行动和当地普法教育的现状。

一、 当地村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通过这次的走访活动,发现当地村民的法律素质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懂法型的,二是法盲型,三是半懂法型。

(一)懂法型的。在走访调研的几个村来看,在120人的随访中有15%的干部村民属于该类型,他们会用法律的知识武装充实自己的头脑,善于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借钱要别人写借条,不主张以血还血的方式处理邻里发生的打架斗殴的行为。如果遇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能向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当地的派出所“报案”,寻求正当的处理方式解决问题。懂法型的村民,他们的法律知识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阅读报纸杂志和普法书籍以及由乡县组成的“法律宣讲团”下村讲课来学习法律知识,这部人中具有初中文化以上的占100%,能进行自我学习。

(二)法盲型的。这类村民对法律知识一点都不懂,在调查的150人中约占27%,他们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具有初中文化的不到5%,他们只知道自己做的好像都是对的,什么事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懂什么是法,什么是违法,能约束他们的也只有一些最基本的道德和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有的风俗习惯本身就是违法的。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时,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家的亲友去协商,不成则采取对应的报复措施,有的甚至不通过协商就使用违法的方式处理纠纷,他们不相信法官和法律能为他们做什么。

(三)半懂法型。在调查的150人的村民中,这类村民占的比重最大,约占55%。他们对法律知识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的规定往往断章取义,法律的威严在他们心中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违法,但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有一家村民一日揪住进屋盗窃的小偷,就把他给五花大绑了起来很很地打了一顿,然后又叫人送到派出所去,一路上还大声辱骂并给他挂上牌子写小偷字样。又如一家为了防止自家的西瓜被偷就在地上拉上电网,并告知村民“危险”。这类村民获取的法律知识往往是通过他人言传身教,至于对不对,他们从不追究。他们的处事方式一般是参考村里的村干部,遇到纠纷一般也先要去找村干部问问应当如何处理。

二、 制约当地村民法律意识的因素

虽然村民通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对党和政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给予支持拥护,思想觉悟有所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时下大多数村民对法律的学习热情不高,依法办事的意识不强,按传统、按习惯处理权益纠纷比比皆是,

(一) 村民的大局观念淡薄。特别是土地承包到户后,集体劳动相对减少,村民对国家、集体的概念渐渐淡漠,更多的是现在的市场经济的影响,村民做事也讲市场化,没有利益和效益的事,他们认为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和金钱,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有的凡事均以利益为中心,美其名曰:“市场经济就是利益经济”。对国家、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什么事都讲付出就要有回报,自私观念不断扩大。对市场经济作片面性理解。

(二) 村民对权利义务理解片面。在调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村民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赋予的权利熟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则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知道自己应当履行义务,他们也不履行。如不主动纳税、不赡养老人、不送子女上学、故意干涉婚姻自由、滥砍滥伐国家集体林木。

(三) 文化教育滞后。在调查的村民中近95%的村民从学校回家后就没有再学习过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知之甚少,对外界的巨大变化毫不知情,也不关心社会的发展进步,只限于现知的技术水平和传统操作,思想守旧,做事墨守成规,对新生事物往往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等待别人成功后才去学习思虑、才去接受。

三、 开展农村普法教育的对策

(一)深刻认识普法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意义 普法教育是推进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在农村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必须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和保障农村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全面提升村级事务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协调发展,用法治保证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正确认识到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难度

曾经在普法教育工作前线的同志普遍感到,现今的农村普法工作难做。“领导不重视,活动难开展,说了没人听,听了没人信,信了没有做,做了不情愿”。如此概括,或许有失偏颇,但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普法教育工作难做的实情。在调查中,我感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普法教育工作遇到了未有过的问题和困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愈加突出,这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普法教育的权威性、重要性有所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此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成败的惯用标准,崇尚“时间就是金钱”之类的观念,对那些费时、费事而又难见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则持回避、被动、冷漠的态度,因而,普法教育工作在一些人心目中的份量就大大减轻了。其二,固有的社会教育方式受到现代化大众传播手段的冲击,使普法教育受到冷落。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因为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具有传播及时、受众面广、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和优势,农民群众不再满足于“小册子”、“小课堂”、“小教员”那种“灌输式”、“填鸭式”、“培训式”、“一味调百口”式的教育模式,而逐步追求教学水平的高品位,教育活动的高层次,教育手段的“高新尖”。其三,普法教育原有的“三无”现象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所谓“三无”是指无专职普法队伍、无专门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也就是说,农村的普法教育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和有关单位的配合来做,其教育手段要根据实际条件来确定,宣传经费要临时筹集。有的基层单位工资尚不能按时足额发出,宣传教育经费就更无保证了。其四,执法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对普法教育失去信心。司法腐败已成为现实社会的突出问题,既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反感。其负面影响之一就是动摇了人民群众的学法信心,给普法教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

(三)加强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首先,大力宣传普法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普法教育要继续坚持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农民的法制宣传。大力开展以农业生产、农村市场经济为重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促进农村市场经济法律秩序的健全;大力开展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内容的法律法规的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动员和激励社会各方面依法积极支持、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促进人人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人支持新农村建设、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依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良好局面的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然后,探索新思路,开创农村普法教育的新局面

一是更新农村普法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教育,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宣传形式上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维习惯,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农民法制观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营造浓厚的法制氛围。

二是创新农村普法教育载体。加强普法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理论研究,认真总结“四五”普法教育的经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了解群众的需要,满腔热情地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倾听广大农民群众的呼声。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适时在广大农村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活动,通过“一学三讲”活动的深入开展,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满足广大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需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诉求,自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农村基层社会的稳定大局。

三是丰富普法教育内容。积极实施“法律进乡村”工程,通过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引导村民依法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法制宣传资料进农家,编写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法制宣传资料,向农村地区免费赠送;法制信息进农家,利用区域电视台、农村广播网、农民夜校普及基本法律知识;法制文艺进农家,组织专业文艺团体、法制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演出法制文艺节目,鼓励民间自发的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家庭、村镇自办法治文化活动的指导和扶持;法律服务进农家,实行农村“两委”干部法制教育轮训制度,通过法律咨询和调解,解决农村日常生活中的涉法纠纷,进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趣味性、导向性,使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普法教育中来,形成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拓宽农村普法教育视野。切实抓紧抓好进城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通过深入进城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工作场所及主要活动场所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利用报刊、杂志,刊登有关农民进城务工法律知识问答,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专栏节目,组织宣传骨干深入乡(镇)、村巡回演讲等活动,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制保障,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是整合普法教育资源,注意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的法制宣传教育功能,将普法教育融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以及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全过程中,使司法行政在基层的职能作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提高社会效果。充分发挥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教育志愿者等队伍了解农村、熟悉农村、深入农村,同时动员城市法律工作者对农村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普法教育志愿者进行传、帮、带;开展经常性的“法律下乡”活动,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培养农村基层专兼职法制干部,全面提高农村普法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和水平,加强普法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良好法制教育局面。充分发挥报刊、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大众传媒在普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将网络普法向农村延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普法宣传教育网站、远程教育、法律服务热线等手段开展普法教育,形成多形式、立体化、全覆盖的普法教育网络体系,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给农民,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五五”普法教育今年将规划出台,这将对农村普法教育提出更新的要求,普法教育应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认清普法教育工作对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摆正普法教育工作的位置,克服僵化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的新路子。这就需要普法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本职工作,用新理论、新观念武装头脑,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三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从补课问题透农村教育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 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 如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的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而农村学 校尤为多见.7 月 30 日在农村的一所小学对补课学生以及学校周边 的补习班学生总共 100 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每年就盼望着寒暑假的到来.而寒暑假真正到来 的时候却不得不像赶集似的奔波于各个补习班. 要么是看见同学都去 补课,要么就是家长的唠叨,要么就是学校强行要求.可又有几人真 正愿意补习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 80% B.校外补习班 11% C.家教 9% 2,你每年都参加补课吗? A.是 100% B.不是 0%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 0% B.学校要求 80% C.家长要求 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 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 5% B.能接受 95%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 个月 0% B.一个月 80% C.10--20 天 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 93% B.没有 7%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 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 58% B.不支持 42% 8,你认为农村孩子就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

9% B.不认为 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 25% B.也许是学习压力大 9% C.或许是竞争激烈 63% D.没什么必要 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兴盛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 17% B.家庭原因 1% C.综合原因 82%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强迫硬性 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 数农村学生还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留给了学生

一 个月的时间休息放松.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 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 者严重的,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便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 很反感.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校强迫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让学生不得不 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 "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 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假补课内容. 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 " 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 教学进度,就不会有补课一说.当然老师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 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 ,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 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 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 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

学校 不管是教学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 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 问题) ,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 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具额的教育资金大 部分拨给城市重点学校,忽视农村学校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 要想获得财政上的帮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业绩. 如今中小学补课已不 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确实有规定节假日学校不能补课,为什么全 国还是要补课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 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 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能有 好的成绩,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 不 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太 残忍了,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 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休息娱乐的时间,让寒暑假 变成了黑色假期.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一点自由时间,孩子 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 要是因为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 较肤浅,其中 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 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 理负担.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 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 设的要求,仍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因此我提出 以下建议: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 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学校的硬件教育设施更加完善. 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 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等)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 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待遇等等,政策适 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 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助农村教 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 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如拓 展了知识面或者提前感受社会实践积累一些社会经验, 这些对学生以 后的发展都有好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 面汇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教育的方 法, 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 让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吧! 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探 索,发现"实践队,在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实践调研》课题中,我通 过对家乡当地一

所小学的问卷调查作出了上述报告. 本次社会实践是 对社会的进一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社会实践的锻炼.很期待下 次更多的机会到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锻炼自我. "探索,发现"实践队:*** 2010 年 8 月 1 日 附调查问卷: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调查问卷——学生卷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调查问卷——学生卷 —— 亲爱的同学:你好! 为了了解你的暑期补课情况,希望你能如实填写本问卷.我们的 问卷采取匿名制,个人信息绝对保密.你的意见将成为我们研究农村 学生暑期补课情况的重要依据. 请在你认为合适选项的英文字母上打 "√" ,或在括号内填上符合你的情况的内容. 衷心感谢你的参与和配合!谢谢! 1,你的补课形式是?A.学校统一 B.校外补习班 C.家教 2,你每年都参加补课吗? A.是

B.不是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 B.学校要求 C.家长要求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 B.能接受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 个月

B.一个月 C.10--20 天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 B.没有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 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 B.不支持 8,你认为农村孩子就该"笨鸟先飞"吗?A.认为 B.不认为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 B.也许是学习压力大 C.或许是竞争激烈 D.没什么必要 10,你认为暑期补课兴盛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 B.家庭原因 C.综合原因 再次感谢你的

支持与合作,谢谢!

第四篇: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通过我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或者在就近打工,留在孩子身边。另一类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而且农村的许多孩子都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虽然有极少一部分可以得到较好的教育,但那毕竟少之又少。

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现象呢?我想大概有这些原因吧: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从而导致许多农村的孩子没有人管教,他们不知道该学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去学。许多家长也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读多少书,他们更多的想法是叫自己的孩子学门手艺,养家糊口。所以大多农村孩子比城市里的孩子更早进入社会。他们大多工作于社会的底层,这是社会的现实,我们无法回避。

有的家长,通过自己的人生体会,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他们自己学历就不高,等孩子读到高中,早已无法再帮助孩子,他们的收入也无法给孩子提供很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陪在孩子身边,时不时的用最朴素的语言鼓励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他们更多的是无声的教导。

通过调查还发现,孩子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但是基本还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基本所有的父母都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从身边来看,政府还是有对贫困的优等生提供奖学金,以及对特困生提供助学金,一些社会团体也会给予一些帮助。但是,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家庭并没有在补助的范围内,加之农村家长意识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补助的家庭并没有提出申请,这使得真正得到补助的家庭少之又少。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还是建议、倡导:把那些补助严肃的发给最需要它们的人。而我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看到这样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家庭并不贫困的学生,得到了补助,得到一份不满足,还要第二份。这样的人,我身边有。我只想说我们不应该把钱看得那么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何必昧着良心得呢?

这就是农村教育大致现状,我们应该去深思,怎样才能改变农村这种现象,我们应该让农村的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呢?我们应该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那些关心我们的人。

通过这样的调查,我学到了很多,这些东西可以鞭策我前进。既然我们的起点不算低,又为什么不可以达到更高的终点呢!

报告人:姜冬

绵阳中学2013级18班

第五篇:中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教育问题历来一个沉重话题教育事业历朝历代兴国安邦大业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发展大计关系着一个民族兴衰存亡

基础教育教育核心部分塑造一个人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构成基础教育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塑造。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从总体上已由实验阶段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正在逐步实现:——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发现本市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成就又有存在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中学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投资力度2004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23%其中有相当部分用来发展中学教育在学校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发展到2004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分配上教

育经费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本市2005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30.7%总支出增长36.6%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增长额只有29.7%其中用于教育经费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教学大楼花园式休闲校园完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黄泥地足球场一片荒田实验室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器材更十分陈旧如此环境乡村中学学生怎能得到良好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中国中学教育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2004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每 一所中学必收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负担特别农民家长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状况教育收费高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们对新知识接收及民主与法治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发展教师队伍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79.5%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修养上本市中学教师特别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专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步伐总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形式就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要求就必定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教育公式唯一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所谓“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不断加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

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南辕北辙形成僵化、模式化、程式化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创新主体教育结果不仅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接受更重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过程不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能动过程

在中学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努力做到以下方面:

1、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保守教育观念

我们要以实施创新教育为突破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特别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人才观 在教育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使全民族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现行课程结构

课程改革要趋向教科书多样性多元化课程结构合理性大力推行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还学生一片自由创造发挥才能天地教师要树立较强课程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重教学轻课程”现象从而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陈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整体上要真正构建“三主”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积极改变自己教风抛弃自我权威中心意识培养学生好奇心、探索欲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4、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一贯教育体制

改革教育体制首先完善考试制度招生制度特别高考制度和模式使高考和招生制度朝着真正有利于选拔品学兼优有创新才能优秀学生方向转变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其次要形成以促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评价机制以形成有利于创新教育环境

5、实施中学创新教育必须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全社会提倡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社会环境和氛围鼓励人人创新形成有利于创新家庭教育环境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敏捷性和思维独立性注意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鼓励其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形成

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在中学里大力提倡和推行创新教育促进教育质量提高重要途径和条件时代发展要求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挑战需求培养大批世界性一流创新型人才和科学家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及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需要

姓名:易琴琴

2012年11月2日

上一篇:只有岁月才能读懂答案下一篇:作业题及部分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