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调查报告

2022-07-29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业教育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职业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县职业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XX工作要点和主席会议安排,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组织部分政协委员,于XX年7-8月,深入到县职中、农广校、民族技工学校进行走访座谈,就我县职业教育的现状、设施配置、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生源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职中)。该校隶属于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学历教育、成人本专科函授教育、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2.2亩,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04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188人,其中在职141人,专任教师115人。XX年春季学期有3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2835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等16个专业,累计为社会输送XX0余名各类技能人才。XX年以来,先后被省相关单位确定或评为“512工程合格学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州广播电视大学咸丰分校,学校可进行专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市分校(以下简称农广校)。该校隶属于农业局管理,现有1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675人。现有教职工34人。农广校还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暂租借县委党校教学。开设有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软件应用、电子应用、平面设计、电子商务、文秘等专业。XX年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学,XX年学校与北大青鸟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联办实习基地。XX年届毕业生已分别安置到珠海伟大集团和苏州成方电子有限公司就业。XX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咸丰工作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品牌基地、县退耕还林农村技能培训学校、县库区移民培训学校。学校设立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三)民族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技工学校)。该校隶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于XX年3月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新成立的民办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学校,学校占地20余亩,总建筑面积1XX余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实习区、运动区相对独立,教学条件优越。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16人,实习指导老师4人。在籍学生429人。开设有电气自动化、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等12个专业。教学用计算机达200余台,模具、数控设备和场地价值达80万元,汽车维修设备、机电、电器、电焊、氩弧焊、车、钻等设备齐全。学校已与富士康、比亚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强”集团签订了《校企业合作人才培训协议书》,实行“订单式”办学。经县政府批准设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扶贫开发办确定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

二、主要成绩

(一)领导重视,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进行谋划。一方面坚持以公办教育为主,县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职中现场办公,解决征地和扩校问题,对职中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意见;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民办职业教育,技工学校在筹建过程中,县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解决建校过程中的征地和建设问题。XX年4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发〔XX〕16号文件,鄂政发〔XX〕37号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近三年来,职中多渠道争取投入446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三所职业学校都落实了贫困生国家资助政策,仅职中就发放各项资助金800多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我县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整合资源,职教规模不断扩大。XX年,县政府将原二中、职业高中、农机学校整合为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XX年将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合并到职校,扩大了办学规模,完善了职教职能。XX年秋,县编委发文认定县内13所初中学校为该校分校。XX年春季,全县职业教育共开设52个教学班、30个专业,在籍学生达到3939人。几年来,全县各类职校共为社会输送各类技能人才51500余人。

(三)创新机制,职教办学形式多样。一是走政府、部门、民办职业教育之路。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原则,按照“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独资或以股份形式合资办学;二是走校企联办劳动就业市场对接之路。充分发挥职校理论教学的优势,学校完成理论教学后,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实习设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留厂就业。托宽了就业渠道,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实行“订单式教学”;三是走强校联办之路。县职中与恩施州职校、农广校与巴东农广校联合办校,实现了强校联合,资源共享的目标,走出了一条“优势互补、工学结合、带薪实习”的路子,为我县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农广校丁寨籍学生郭萍带薪实习5个月,获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学费后,给家长退款达5000多元。带薪实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减轻了贫困家庭负担,很受学生家长欢迎。

三、存在的问题

(一)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突出。从社会层面看,“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认为职校招录的学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学率评判职校,用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忽视了发展职业教育是执行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从学校层面看,“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情况较为突出,专业教师难招聘,实训操作无设备,学生厌学,老师烦教,忽视了职业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特性;从家长层面看,“重学历,轻技能”现象相当普遍,认为读职校低人一等,读高校让人高看,职校毕业生是打工仔,高校毕业当干部,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读大学,其结果大学没考上,职校不愿读,没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成才之路。

(二)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奇缺。我县职校专职教师大多数是由基础文化课教学和普高转行而来,有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或“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从普高转行的老师专业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摆脱普通教学模式,实习指导老师高校分不来,社会聘请实训指导老师又没有教师资格证,职校仍延用“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技能实训为辅”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差,没有技能,毕业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职校专业教师、实习指导老师的奇缺,严重地影响了技能教学质量、职校生源、实用型人才需求与劳动力就业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特色不突出,专业课程设置缺品牌。全县3所职校,专业课程设置大多雷同,所设专业课程基本上是教学成本低,不需任何实训设备的专业,有实训设备的只有计算机专业。因此,学校没特色,专业缺品牌,学生无专长,毕业生就业只能当普工,不能当技工,更谈不上当技师。如教学成本相对较高机电专业的毕业生,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量大,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毕业生每月工资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训设备而没有开设,或开设得不完全。一个机电专业的车、刨、钻、镗、铣、钳、电焊、氩孤焊等工种的毕业生,只要精通上述1-2门专业技能,就可享用终身。

(四)招生不规范,有偿招生愈演愈烈。中职招生管理不够规范,招生计划、学籍档案管理规定执行不严。一是有偿招生现象突出。我县每年有初中毕业生约4700人,除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价位招收到外地就读,导致当地部分职校“吃不饱”。如技工学校今年秋季应招600人,实招200余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乱。由于中职、中技招生实行自愿进校,导致招生贩子有可乘之机,“自愿”逐步演变成无序竞争,招生工作越来越困难;三是冒牌招生现象突出。社会各种良莠不齐的短训班,打着职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窜户虚假承诺招生,学生在不明真假的情况下报名入学,上当受骗。甚至的有乡村干部也帮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前几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欠帐太多,职中负债近800万元,部门办、民办的职业教育政府基本上没有投入,办学条件较差。目前,办学条件除民族技工学校比较好以外,职中缺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实验场地、实验设备。县农广校无办学场所,租借在县委党校,教学、实验、生活场所十分拥挤,必需另选校址,才能达到办学条件。技工学校除计算机教学设备外,有车床和钻床供学生实训,职中除计算机外,实习车床、钻床都是老式淘汰设备,驾培专业虽有场地,但只有5台大车4台小车,必须改造升级为二类驾校才能达标。3所职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计算机专业外)都是实训设备不足。其它无实训设备的专业只能进行理论教育,在没有实训设备和没有投入的前提下,要办好职业学校是不可能的。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领导,规范投入与管理。一是要继续落实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落实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督促相关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职责,继续把职业教育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谋划,把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实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从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这些经费集中起来,用于职中的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楼的建设,用于3所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实训设备添制;三是要加强管理,建立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资金保障、设备购置、师资配备与培训、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不断提升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四是要进一步规范职校招生行为,继续将中职招生计划下达到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保证各职校生源。对有偿招生,买卖生源等现象,相关部门要联合调查取证,对违反招生规定的学校及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职业教育是我国执行劳动预备和就业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帮助学生树立“一技在手、就业无忧,身有特长、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长成就人生,以技术服务社会”新的价值观念。因此,要着力解决社会存在的“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能力”的问题,正确引导家长把学习基础理论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送到职校进行职业教育,发挥其所长。各职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辅,技能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过硬的技能本领,有理论基础知识,深受社会企业欢迎的实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论上的差异生培养成为动手能力强的特长生。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校办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实用型人才。要按照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逐步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进修制度。每年要组织培训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选拔县级骨干教师。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工作。建立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完善职校教师职务资格评聘办法,实行分类单独评审,职校教师职务评聘、特级教师评审应将专业教师的职业技能、实习实训指导能力作为主要依据。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人员到职校任专业或兼职教师,要采取聘请兼职、特邀、客座、顾问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教师的比例。职校不仅要面向社会招聘人才,也要内部培养专业教师,把那些有理论功底、有操作能力、热爱教师职业的学生留校任教,多途径多渠道地解决专业教师短缺问题,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四)突出职校特色,创办品牌专业。突出职校特色,创品牌专业,要有精品专业为支撑,精英教师领衔任教,实践性强的教学环节,完备的实训设备和基地,畅通的就业渠道为基础,这是各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重要的前置条件。因此,全县各职校都要根据自身优势,研究制定建特色职校,创品牌专业的规划和措施。把教学成本相对偏高、技术含量较高、劳动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专业作为首选专业课程设置。如职校传统的基础课程车、刨、镗、铣、钳、焊和现代科技电子专业等,作为创品牌专业的主攻课程,使职校形成传统基础专业与现代科技专业相结合的发展潜质。上述这些专业课程都是工业制造行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各职校要在“特色“和“品牌”方面狠下功夫,树立特色立校,品牌兴校的思想,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备仪器配备、品牌专业课程设置融入建特色职校理念之中,努力培植鲜明的职校特色,把我县的职校建设成为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的摇篮!

第二篇:巫山职业教育中心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学号:20112017102*姓名:jungshen

一、 基本情况介绍

(一)

(二)

(三)

(四) 学校名称: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所处地理位置:重庆巫山县新县城苟家坪教育园区 校 训:会泽百技 尚能天下 办学历史: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巫山县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前身是1958年始建的西坪中学,办职业教育始于1988年。短短的20年,学校发展经历了三次飞跃:1994年步入原四川省万县市重点职中行列,1998年成为重庆市首批市(省)级重点职中,2007年跨入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之列;写下了巫山教育发展史上辉煌的篇章。

(五) 专业设置:目前学校开设有酒店服务与管理、电子与信息、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工艺与制作、计算机、财会、幼教、机械、建筑专业。

(六) 专业课程设置:

1.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此专业是文秘与旅游的合并,主要开设了客房服务、旅游概论、前厅服务、餐饮服务专业课程。

2. 电子与信息专业:专业课程有办公软件、电子技能、电子技术基础、局域网基础、电工电子技术、电视机原理、音响原理。

3. 汽车运与维修专业:专业课程有办公软件、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电工子技术。

4. 机械专业:专业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钳工工艺、电工电子技术、普车加工。机械专业中还有个成人中专班,主要针对社会成人招收的一个机械班,学习时间为两年。

5. 建筑专业:专业课程有建筑识图构造、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建筑CAD。

6. 财会专业: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基础知识、审计、税法、经济法律法规。

7. 服装工艺与制作:专业课程有服装制版、服装制图、缝纫、素描、色彩。

8. 计算机专业:专业课程有VF程序设计、计算机基础、局域网基础、C语言、操作

系统、五笔打字、Office办公软件、Flash、PS、CorelDRAW、MAYA、DreamWare。

9. 幼教专业:专业课程有舞蹈、琴法、视听练耳、简笔画、幼儿教育学。

二、 对学校发展的诊断性评价

(一)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职教发展

脉捕,实现了办学十大转变,统筹了十大培训基地,总结探索出十大培训模式,形成了十大办学特色,彰显出富有库区特色的职教灵气与活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渝东职教高地地位日渐凸显。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创新理事单位、全国安全工作示范学校、重庆市红旗团委、重庆市移民培训先进单位、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近300项殊荣,中央电视台《中华名校》栏目、《人民日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西南商报》、《三峡都市报》等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对我校办学事迹进行了多次宣传报道。

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

移民安稳致富历史任务,以创建全国中职示范校为载体,坚持“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办学理念, 整合农业、移民、人社等部门的培训资源,组建三峡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创业等十大培训基地,实现县域内培训任务、资源、经费、师资、鉴证、输出的六大统筹,形成职业教育发展“巫山模式”。

大力推进“园校互动,校企融合”办学模式改革,以“巫山职教工业园”为运行

平台,职业学校和地方工业园区捆绑发展,将学校教学过程融入企业生产过程,形成教室与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师与师傅等“十大融合”,学校成为集“教、产、研、输、引”多位一体的办学实体。

构建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项目,规范培训过

程,保障培训质量,完善“专业化培训、品牌化输出、城镇化转移、社会化服务、自主化创业”五位一体的移民转移就业培训体系,探索出输出式、哺乳式和自主式三种培训就业方式,为破解三峡工程移民难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投资4000多万元,打造了SMT生产线、模拟4S店、服装制作车间、情

景模拟室等55个实训室,改善了实训条件;构建了职业活动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

合、具有三峡库区移民技能培训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了“理论教学—数字、实物仿真—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了“三维多元”评价模式,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成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公司、驾校、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创业孵化基地,拓展了办学功能,实现了招生招工、培训鉴证、就业创业一体化;提升了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办学条件:

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教学大楼群,规模60个教学班,综合实验大楼,设有37个实验

室,师生3200人,大型阶梯教室、学术报告厅、电子阅览室、"两心四管"即网管中心、科普中心、科技管、图书管、游泳管、体艺馆。

(三) 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

1. 总体定位:库区窗口、重庆示范、全国一流。

2. 办学理念: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效益、以创新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

3. 办学特色:园校互动、校企融合、职普融通、升就并举、富民为重。

4. 办学方向: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学生围绕就业转。

5. 管理模式:5S管理—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

素养(Shitsuke)。

6. 服务准则:想于学生未想之前,做于学生未做之先。

7. 培养目标: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四) 师资建设情况:

该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

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一批立项建设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65亩,学校建筑总面积273322平方米,总体设计气势宏大、开放灵活,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现有教职工324人,在校学生5335人,专任教师175人,中高级教师126人,每年短期培训近万人次。实施出国培训、高校研修、跨省研修、企业实践和校本培训,打造了一支“上有博士,下有工匠”的师资队伍。

(五) 学生管理情况:

近年来,学校推出“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登记,“学分银行”

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学分银行”的主要内容为累积学分,它突破传统的专业限制和学习时段限制,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将学生完成学业的时间从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弹性学习制。

对学生实验采取“十要、十不准”的准则进行人性化管理。

三、 对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巫山职教中心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工业园区和培训基地的成立,为巫山职教的

发展提供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即使这样,巫山职教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工业园区的建立以及设施设备的增添,而且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理论上老师和学生的实践机会多,但实施情况并不乐观,趋于形式化;近两年学校增设了几个新专业(幼教、服装工艺与制作等),但专业设置相对还是较少,而且没有很好的结合当地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巫山职教的发展虽有所好转,但在当地大众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并没有好转,人们还是认为职高就是一些成绩差、调皮的学生,就是学点小技术,没什么大前途;巫山职中在教学上很注重团体活动,所以很多学生成绩较差,而在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较强;也许是重庆市职教学校数量的增加、专业设置、学生偏好等问题,近几年巫山职教中心都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巫山职教中心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把学生培养成能够在中高层上班的人才,让

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专一,毕竟知识在精而不在广嘛!

(一) 国外发达国家中职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

1. 英国

(1)英国这个昔日"世界工厂"虽国力已逐渐衰落,但它为了重振雄风而不断地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英国对职业教育做出了以下改革:

① 调整了技术教育的结构,把工艺技术一直到技术学位划分等级,规定了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为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中10所高级技术学院根据《罗宾斯报告》的

建议,于10年后升格为大学。

②国家制定统一的专业证书标准及其与普通学历的关系。国家按照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制定了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攀登的五级国家专业资格

证书标准(NVQ)。

③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继续保持"三明治"的办学特色。这种第一学年在学校打基础、第二学年到企业顶班实习、第三学年回学校深入学习获取学位的学制,使理论与实践

得到很好的统一,是传统学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技术学院的最大特色。

④英国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试用"代金券"制度。十六岁左右的中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代金券,用这张代金券就可以"购买"使自已达到国家二级专业资格证书的

机会,一张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镑,用它可以支付培训费。

(2)改革经验:英国政府大力鼓励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便转业,或使其在经济恢复后再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因此不管是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还是萧条停滞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处于兴旺的状态。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观念,必须改变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在各项变革中体现中国的职教特色,如何吸取有用的外国经验,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关键所在。

2. 美国

(1)2009年,新上任的奥巴马总统在职业教育的理念、结构和运作方面,奥巴马基本延续了前两届政府的教育改革:

①课程与项目职业生涯群集改革这种改革的目标是在州的教育行政机构、中学和中等后教育机构、雇主、行业团体、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联邦行政机构之间建立起联系,以广泛的课程群集来开发课程框架,帮助学生顺利地从高中向中等后教育以及某职业生涯领域中的就业过渡。

②更加重视学术能力的发展国家和地方协同努力,致力于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学术和技能标准,并且帮助学生满足这些标准的相关要求,其中包括为获得当前或即将出现的高要求、高技能、高工资的职位做准备”。

③继续加强中等与中等后教育的联系,比如,一些技术准备项目发展出的“2+2+2”、“4+2+2”等模式,它们实际上是为了学生读完社区学院后继续升学的需要而设立的。

(2)改革经验:从美国的改革中不难看出,他们发展方向是越来越注重中等职业教育后的发展,强调将技术发展的有深度,不仅仅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这也是我们国家目前没有考虑到的,我国中职的发展也应将中职教育后的发展考虑进去,而不应仅仅以培养一些一线技术工人为主。

(二) 学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通过对巫山职教中心的调查和了解,冒昧提出以下建议:

1. 专业设置更丰富一点、更结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时要紧密结合市场紧需的人才,这样

学生就有更多的选择,相对应的就扩大了招生范围,也解决了学校招生难的问题。

2. 注重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巫山职教中心有个优势,建立了工业园区,我认为这

样学校在放假期间可以按照专业安排教师和学生到工厂去实习,这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实用性。

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中等教育后的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综合性的、全面

性的,所以应该注重除了技术之外的知识提升,鼓励学生参加高考,继续专业方面的深造。

4. 注重形象塑造。近些年,虽然职高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有所提高,但更多人还是认为职

中的学生都是坏学生,学校和学生应该努力塑造自身形象,比如:学校经常开展一些有利学校形象宣传的活动、学生在外随时提醒自己是有素质的人,注意自己的形象等。

5. 引入其他学校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办学模式。例如:英国的“三明治”办学特色。

6. 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业教育意识,扩宽就业面。

四、 调查感悟:

巫山职教中心是“巫山模式”的提倡者和践行者。这几年,该校不断深化“职教移民、职教富民、职教助民”战略工程,创新培养模式,完善三级培训网络,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一系列创新实践,为三峡库区移民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试点工作交上了完美答卷,也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奠定了基础。

巫山职教,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库区职教创新提供实践样本,为重庆职教发展树立又一典范。

巫山谋略——国家战略下的职教新思维!

怎样才能避免校企合作零散、肤浅、低水平重复行为,达到高效合作,实现共赢?怎样才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曾经,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巫山职教人。

“园校互动,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给了他们一个答案。但是,巫山人并没有就此满足,仍在不断探索、创新„„

第三篇: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全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济宁市委政研室济宁市教育局

职业教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级关注的“焦点”。最近,市委政研室会同市教育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县乡村、工矿企业和学校,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基本摸清了全市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职业教育发展概况。我市职业教育自开始创办至今已近30个春秋,发展历程波折起浮,曾有过“全国职业教育一面旗帜”的辉煌,有过“几近低谷”的尴尬,也有过“脚踩就业和升学两只船”的困惑。近几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发展势头,不少方面还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我市共有职业院校72(技工院校21所)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3所、中职学校47所;民办高职院校2所、中职20所。初步形成了以5所高职院校为龙头,67所中职学校为主体,168所职业培训机构为依托,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2006年,全市中、高职招生规模达到1.43万人,在校生达到4.81万人。骨干院校和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加强,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院校13所、省级重点职业院校11所,省级教学示范学校7所;拥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专业38个。嘉祥职业中专的机电专业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专业,济宁市技术学院的数控与机加工、机修钳加工等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各职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路子,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培育出一大批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十五”期间,各类职业院校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合格毕业生达到25万多人,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350万人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职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距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群众的教育需求仍有较大差距。职业教育整体上仍然处在“蹒跚行进、奋力爬坡”的阶段,还面临着诸多困扰,多年存在的“三难”现象仍然突出:职业教育招生难、职业学校办学难、培养学生就业难。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三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我市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六个不适应”。

(一)认识不适应形势。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发展首要的是各个层面的认识滞后、观念陈旧。近年来,国家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事关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战略重点,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

就业压力以及偏面的人才观、择业观影响,很多人对职业教育仍然存有偏见。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从政府层面看,有的地方政府没有认清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没有看到技能人才不足的矛盾,没有看到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有的认为职业教育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不愿在这方面费力气;很多地方重眼前利益、轻人才培养,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有的县市区政府至今没有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从学生家长来看,“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跳农门”、读书就是为了上大学。加之近年来就业压力增大,部分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上职校低人一等,让孩子上职校成了“无奈”的选择。从企业来看,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教育就是教育、工厂就是工厂,扯不到一块去”,致使“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企业和学校缺乏沟通、没有配合。推进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社会意识尚未真正形成,观念更新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二)规模不适应需求。与我市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相比,职业学校办学规模明显偏小。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市技能人才需求量(新增)38.4万人,年均7.6万人左右。而2006年全市高、中等职业院校年培养能力仅有1.43万人,有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在校生不足百人,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应当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我们在这方面差距更大,多年来我市职普比一直在20-40%之间徘徊,今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5.5万人,职普比例只有26%,明显低于我省多数地市,比全省平均水平还低12个百分点。

(三)条件不适应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需要财力作支撑。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骨干示范学校的创建、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投入水平不高,现有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2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大部分县市区没有兑现;每年每班农村4000元、城市5000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经费,普遍没有达到。2006年,我市预算内中等职业教育事业费为6920万元,仅占高中阶段经费总支出的22.9%,与我省先进市相比差距甚远。由于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办学条件的改善。从学校办学设施看,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占地面积不足80亩,校均建筑面积不足1.5万平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大多数职校办学条件简陋,学校缺少基本的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济宁市第一职业中专占地只有30多亩,在校生1500多人,生均占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生均占地18平方米的标准。从实习实训条件看,1/5的职业学校没有专业实习实训场所。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生均仪器设备总值最低应为3000元,而目前我市中等职业学校生均仪器设备总值仅为2001元。从师资力量看,我市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编制是几年前核定的,随着近年来职校规模扩大和在校生的增加,专任教师总体数量明显偏少,专业水平也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象兖州职业中专这样的省重点职业学校,竟有20多位体育教师改教专业课。再就是非教学人员过多,比例严重失调,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65.3%。在济宁职业技术学院,二者的比例竟然达到1∶1。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高薪聘请校外技能型专家任教,难以保证教学

时间和质量。“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匮乏,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3.9%,明显低于全省30.1%的平均水平。

(四)专业不适应市场。由于我市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要侧重于升学(对口高职)或域外就业,和我市产业发展联系不紧,“两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学校不是瞄准市场设置专业,而是依据现有师资确定专业,这就必然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一是为农服务“脱节”。据劳动部门预测,到“十一五”末,我市第一产业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2.46万人,纯增量应达到1.88万人,年均应培养3700多人。而我市职业学校农林水类专业年招生仅有80人,缺口高达46倍。另据调查,我市中职毕业生回农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不足毕业生总数的5%。现在农民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等实用技术,但如何发挥职业教育在农业技术中的作用,已成为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二是为工服务“脱节”。从五大产业集群技能人才供求关系看,一般来说,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余有缺、供求之间适当不平衡是正常的。但我市的情况是,这种供求双方基本上处于无引导、无组织的自发状态,反映了我市职业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明显不衔接。三是为三产服务“脱节”。据统计,我市各类职业学校为第三产业服务的专业,只有商贸类的市场营销、餐饮两个专业,年培养能力不足500人。我市已确定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明确了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四大重点产业,据测算,“十一五”末我市服务业中的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社区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以及饮食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共需要各类技能人才总量应达到20万人,纯增量应达到16.8万人,年均需求量为3.4万人。从目前状况看,我市根本无力培养。以旅游业为例,我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相对密集的景点景区,但全市竟然没有一个学校设置旅游或导游专业。实践证明,不与当地经济挂钩,职业教育不可能发展壮大;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和产业需求,职业教育肯定做不大,走不快、也走不远。

(五)政策不适应就业。我市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充分,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尚不能成为促进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我市各类经济组织中,普遍没有真正建立起技能人才从培养、使用到管理的规定和制度,技术岗位只有27%的人持证上岗,远没有达到全员持证上岗的要求。由于缺乏鼓励在本地就业的政策,目前我市一方面缺少大量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职校毕业生大量流向沿海和发达地区。金乡县职业中专,每年的毕业生全部流向长三角地区;嘉祥职业中专数年来每年80%以上的毕业生到无锡、昆山、青岛等地就业。调研发现,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域外就业率高达60%。这就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我市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培养的技能人才,却走出去就业;而我市的一些企业又要拿出必要的成本,从外地引进技能人才。这“一出一进”背后,意味着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和人才成本的双重投入,确实值得深思。

(六)体制不适应统筹。我市中职学校隶属教育部门的有32所,其余15所则分别隶属于劳动、卫生、建设等部门。多头管理体制导致缺乏统筹协调、政出多门、各自为战,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表现为结构失调、资源不足、投入浪费等。各部门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各有权限,难免有部门利益、各自立场和自我保护倾向,因而出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难以互认、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难以融通、课程内容难以衔接、职业学校资源

和社会企业培训机构的资源难以共享的问题。显然,如果不能对职业教育实行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构建起大职教格局,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受到很大制约。

三、对策建议。综合分析我市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困难和问题,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发展应确立以下基本思路: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围绕建设新济宁的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紧扣我市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寻求新突破,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着力建构立足经济、面向社会、服务各业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新格局。按照这一思路,在整体工作摆布上,应做到“三增”、“三创”、“三强化”。

(一)“三增”:就是增强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增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首先,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市既是较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又是人口资源大市,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必须把发展由依靠资源优势为主,转变到依靠人才、技术和劳动者素质为主上来,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可以肯定地说,我市成为人力资源强市之时,就是我市经济腾飞之日。因此,必须从战略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职业教育,打破“就教育论教育”、“为抓职教而抓职教”的封闭狭隘的思维方式,纠正各种忽视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破除各种陈旧观念的束缚,树立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经济、抓民生”的观念,强化抓职教就是“打基础、谋长远、创优势”的意识,真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做到工作上优先研究、发展上优先安排、政策上优先落实。其次,要广开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认真落实政策,保证职业教育的财政性拨款。市、县两级政府都应建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用于骨干示范学校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和农村职业学校建设。支持鼓励新建或扩建职业学校,借鉴外地的经验,凡新建职业学校,市政府可一次性提供启动资金100万元;扩建职业学校,提供启动资金50万元;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市政府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县级政府予以配套。改革财政投入制度,建立按生均培养经费拨款的新机制,保证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投入不低于普通高中的水平。拓宽职教经费筹措渠道,市、县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和技术推广经费及扶贫资金中,应安排一定比例(10-20%)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应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作为农村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建设经费。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按照2.5%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列入企业成本费用。第三,动员各种力量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国家提出“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对我市来说任务相当艰巨,扩大职业教育培养能力是当务之急。市县两级都要加大职业学校建设力度,在全市大力实施“2531”工程,确保2010年前,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完善一所高标准的职教中心,“达到占地2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以上、实习实训设备1000万元以上”的要求。要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在计划指导下尽量放权给职业学校,让其自主考试、自主招生。要挖掘办学潜力,改变传统的正规学历教育的思维定式,将成人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职业教育生源空间,通过政策引导,让最应成为职业教育

对象的中考高考落榜生、农村富余劳动力、退转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农民等群体,能够“无门槛”或“低门槛”进入职业学校,接受岗前、在岗、转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达到“让最需要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到最需要生源的职业学校培训”目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三创”:就是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创新用工就业制度。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方面,重点是突破体制性障碍。除劳动部门举办的技工学校外,其他行业企业所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机构,均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层次的资源整合,切实改变目前多头办学、分散管理、资源浪费的状况。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构建“政府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格局,政府在重点办好一批骨干示范院校的同时,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和引导各种形式的民间职业教育机构发展;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让一些职业教育特别是培训机构直接进入市场;要制定专门政策,引导企业强化职业培训,明文规定“办企必联校,建企先选校”,即凡在职职工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的企业,均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或者委托一所职业学校承担企业培训任务;凡不足3000人规模的新建企业应事先选择合作的职业学校。积极推进多形式合作办学,支持成立以骨干院校为龙头、若干学校和效益好的企业为依托的职教集团;实施“名牌带动”,积极创建“名牌学校、名牌专业、名牌基地”,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举的发展之路;以争创“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全国千所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为抓手,实现我市职业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当前,要突出办好市区三所高职院校,按照“保持优势、突出特色、适度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合理定位,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办强办大“龙头”,发挥对全市职业教育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重点是强化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紧紧围绕我市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做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专业”,“先定专业、后聘教师”。我们通过调查认为,今后五年我市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应当重点建设培育8类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即机械加工、煤化工、医药食品、纺织服装、商贸流通、旅游服务、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围绕这8类基地建设,重点培育80个骨干示范专业,力争30个专业进入国家和省级示范专业序列,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体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做到长短结合,以“长”促稳、以“短”促活,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创新用工就业制度方面,重点是推行职工持证上岗。要使职业技术教育成为职工进入企业之前的必经之路,以此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和吸引力。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鼓励企业在本地职业院校中进行招工,引导职业院校毕业生尽可能在当地就业,推进“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赢。认真落实《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对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进行纠正并依法给予处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学历文凭和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经人事、教育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不受工作

年限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

(三)“三强化”:就是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差已成为困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职业教育就没出路。建议今后市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要重点用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即县市区和学校先拿出资金购买设备、建设基地,然后由市财政奖励其价值的2/3,直到该校实训基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为止。同时,应当明确规定,新建职业学校,专业实习实训设施必须达到设置标准,否则不予审批;现有职业院校,凡实习实训条件不达标的,原则上不审批新的基建项目。要探索实习实训的新路子,在全市职业学校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并使之制度化。“最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线上、最新的农业技术在大田里”,因此,要想让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管打实用”,就必须让学生走进工厂车间、走向田间地头。要深入探索“企校合作、村校合作”的有效途径,在全市开展“一企联一校,一村联一校”试点工作。同时,设立“济宁市职业教育年会”,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做到“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使之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展示能力的舞台、走向社会的平台。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认定一批以校长为主的职教专家队伍,打造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团队;培养认定一批专业带头人,打造专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培养认定一批骨干教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力争“十一五”末,全市“双师型”教师要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全面实施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教师职务聘约管理制度,形成“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启动师资培训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对专业教师进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技能人才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人事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聘用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对学校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可以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待遇。强化对职业教育的组织领导。尽快成立由市政府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职业教育综合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管理全市职业教育。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其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依法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建立职业教育考核评估机制,把职业教育列入政府考核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网络人才信息公布制度,搭建全市统一的人才供需“平台”,促进各企事业单位与职业院校的信息共享。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倡树正确的求学观、择业观和人才观,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崇尚技能、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第四篇:教育实习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基 础 教 育 调 查 报 告

(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中学)

学校:洛阳师范学院

学院:美术学院

班级:11级书法班

姓名:牛炳灿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为它以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与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态度是由动机所决定的,有强烈求知欲,要想有明确而顽强的学习态度,关键是培养、提高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2014年6月份,对我实习的洛阳市洛龙区龙城双语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七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调查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 研究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4、 找出改善这种状况的方法。

(二)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其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咸祥中学的在校学生之间进行,实行无记名问卷,只写班级和性别。除此之外,与个别班级少数学生进行问答交流了解情况。

三、调查结果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1%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8%的中学生没有考虑,,5%的学生是受家庭逼迫。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10%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在学习态度方面, 七年级的学生中约57.5%的学生觉得是喜忧参半的,刚进入初中,还没适应初中的高强度学习压力,一下子落差较大,并且家长不在身边,导致学生对学习现状喜忧参半。不过总体上来说。当今在校七年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基本上是积极的, 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不旷课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分别占了68.3%、81.9%、84.3%、86.4%,认真听课的占了72.1%、、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的占了62.8%。学生普遍是认真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教师欣慰的事情, 也是中学教学得以良好发展的基础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的愿望。初中的教育发展状况却不很理想, 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思考不回答的,占了70.3%,主动思考并回答的只占了18.8%,表明大多学生的课堂表现不太积极。而且,大多学生认为他们自己的学习态度不太积极,处于喜忧参半的人数占最多。57.8%的学生不预习,主动预习的只有24.0%。

5、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二>分析:

1、初中生正处于青年时期,也是他们身心发展的突变时期,从离开家到初中学习只是几个月时间,生理和心理上可能会适应不过来,心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困惑和苦恼,不知道如何去学习,也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家庭、社会对中学生学习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学生受到家庭的要求、态度和志向的影响。其次,社会风气和思想意识形态也影响中学生的学习需要。如目前随着经济体制转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实行激费上学,大中专毕业生不在包分配。这种现实使许多人有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的观念,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再抬头,这将直接导致中学生学习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学习、读书看成是一种“工具”,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而学习本身并没有成为一个目的。因此当学习没有达到某种目的时,其积极性便荡然无存了。

3、学习兴趣低下:(1)外因:学校教育方法欠当,如教师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各科作业量大等;升学压力大;师生关系紧张;家庭因素: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而导致严格要求;家庭人际关系冷漠;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沾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如赌博。(2)内因:价值取向逆转;学习目的模糊;学习成绩不佳;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等。

4、网络的影响。现在大部分初中生都是全封闭式教育的,有些学生离家里也比较远,廉江中学分校部是在郊区,交通不方便,所以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由于手机的存在,大多初中生抵挡不了网络的诱惑,有的上网看小说,有的上网聊天,有的打电话、发信息,等等,学生想把学习搞好,但是又抵挡不了诱惑,所以学习上比较紧张又不知所措

2.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通过上述结果与分析,虽然我国不断的推进教育改革和实施新课程理念,但是,中学生学习负担还是较重,再加上学校和社会的片面追求升学率 ,使整个学校形成压抑的心理氛围,却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上课时间较长,活动较少,学生对学习有反感和厌学情绪,这些都告诉我们他们有学习压力,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①要加强思想引导,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和方法为重点,紧扣社会需求和时代主题,合理增减课程,调整课程的学时及内容,开设一些实用的,新兴的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 首先应从中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和弘扬与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集道德、文化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加强思想引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将能促成学生稳定心情,下决心学习思想的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和弘扬与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集道德、文化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加强思想引导要树立和弘扬与科技、人文教育于一体,集道德、文化素质于一身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新型校园文化,加强思想引导,,采取生动而适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形式,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其次要强调学习的内在意义。第三,帮助中学生设立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的教育不仅要使中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而且还有使这种远大的目标与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脚踏实地去实现远大的学习目标。第四,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

②.加强制度管理,完善优秀学生的入学机制和培养机制,要加强在校生的考试管理,改革考试方案,改变过去平时监督不严格现象,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及时反馈与适当评价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为了充分利用反馈的促进作用,还应对中学生的学习结果进一步作出评价。运用评价时应注意:第一,要使中学生对评价有正确态度。第二,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表扬为主,做到客观、公正,使中学生心悦诚服。第三,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不能单独看其分数高低,还要从他们各个学习环节的不同层次上,发现可取之处,并给与表扬和鼓励,让其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第四,注意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对低年级中学生多采用表扬方法;高年级中学生则应适当,最好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会更好;第五,注意师生间关系的融洽,只有尊重中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或批评;只有尊重教师,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扬或批评才能重视。

③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心理咨询室,广泛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奖赏具有促进活动的力量,是一种外在的激励因素,如分数、等级、奖金、奖品。奖赏是一种手段,若用之过多,则可能失去效力,甚至发生弊端。奖赏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应使中学生变成物质或金钱的奴隶,否则,一旦取消奖赏,中学生将不再努力学习。从心里健康的角度,应注重奖赏而不去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但也不能否认处罚在激发学习动机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在学校,惩罚的目的在于克服学习中出现的不注意、拖沓、懒散和不努力,从而对学习起促进作用。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小心谨慎,使用过分,可能激起极高焦虑水平。

调查问卷

1.您认为您现在处于怎样的学习态度?

A积极 B 消极 C 喜忧参半 D 不确定

2.有的同学表示课前预习对自己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习惯预习;而有的同学表示预习对学习并没有什么帮助,所以不预习。你呢?

A、不预习 B、很少预习 C、老师布置预习才预习 D、经常预习

3、如果你预习,那你都经常预习那些科目?(上面选不预习的同学不用填此项。) A、自己喜欢的科目 B、自己喜欢那位老师的科目 C、家长强调的重点科目 D、预习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的科目

4、有的同学表示会在课堂上课过程中常常走神,你呢? A、对感兴趣的内容很认真,不感兴趣的就干别的事情 B、上课内容听不懂时会走神

C、认为上课内容已经很懂了,不用听

D、基本不会走神

5、上课时间,你一般会做什么?

A 认真听课 B 看自己的书 C 睡觉 D其它

6、不同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听课方式,你是怎样的呢?

A、听课时不记笔记,但愿意想,会配合老师的节奏(如:回答问题等) B、老师让记什么就记什么

C、听课时会记自己认为重要的笔记,但常常听不到老师讲的下面的内容 D、一面听,一面把老师讲的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在书上

7、老师课堂提问,你是怎样对待的?

A主动思考并回答 B 不思考不回答 C 思考不回答 D不知道老师提什么问题

8、你有没有上课做笔记的习惯?

A一直都在坚持做笔记 B有时候会做笔记,但不能坚持 C从来不做笔记

9、你的出勤情况:

迟到: A 经常 B 偶尔 C 不迟到 早退: A 经常 B 偶尔 C 不早退 逃课: A 经常 B 偶尔 C 不逃课 旷课: A 经常 B 偶尔 C 不旷课

10、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对待的?

A 查资料,问同学,直到弄懂为止 B 看完答案就好了

C 不想,它是怎样就怎样 D 太难了,感到厌恶,情绪懊恼, 情绪低落

11、作业完成情况:

A 独立完成 B 讨论完成 C 参考同学 D 抄袭

12、自习频率:

A 一周一次 B 每天 C 不定 D 其他

13、感情与学习哪个重要?

A 感情 B 学习 C其它

14、 你的学习目的是:

A 自我价值的实现 B 谋就职业 C 父母安排 D 个人兴趣

15、你认为高中的学习任务轻松吗?

A轻松 B一般 C比较紧张

16、你每个学期开始有没有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严格的进行学习?

A制定了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B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没有严格执行 C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课表进行学习

17、上自习课的时间里,如果没有老师在场

A、无所事事,逮着什么就看什么

B、看哪个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就做哪个学科的作业 C、查缺补漏,抓紧时间学习自己的薄弱学科 D、思考今天的学习情况,做好总结

18、你与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情况是 A、不与其他同学探讨学习方面问题 B、有同学经常对自已学习有帮助 C、经常与其他同学探讨学习心得

D、经常帮助其他同学

19、 你周围同学间的学习、交流等情况是

A、同学是积极向学的,但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比较独立,交流不足

B、同学之间学习热情不强,气氛不好,惰性较高且相互影响,不利于自己学习的交流和进步 C、很少关注其他人的学习及交流,觉得自己学好就行 D、对同学之间没有特别的想法,觉得还可以

20、 如何对待客观因素对自身学习的干扰?

A、不会受到影响,会坚持自己的学习 B、会受诱惑干扰,但会理性对待,以学习为主 C、会受影响,但要看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D、受影响很大,很难抗拒和自控

21、你是怎样对待考试的?

A 考前复习 B 平时和考前努力 C 作弊 D其他

22、关于复习你是怎样做的呢?

A、在平时、测验和考试前都不复习 B、老师强调要复习才会复习 C、平时不复习,测验和考试前会复习 D、在平时、测验和考试前都会复习 23. 你对考试成绩的看法是

A、考试成绩能过就行,60分万岁

B、考试成绩对前途影响不大,有一技之长更重要

C、认为考试成绩只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需争取但不必过于看重 D、认为考试成绩对前途影响很大,就业单位会看重个人的学习能力

24、当考试后,你发现考的科目自己觉得很糟糕,你会 A、无所谓,来日方长,我会努力的 B、从头开始,扎扎实实再从头学起 C、从现在开始努力

D、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25. 你认为高中学习与初中学习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第五篇:职业教育报告

三台县人民政府

关于整改落实县人大《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意见

工作情况的报告

尊敬的蜀光主任,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整改落实县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工作开展情况

4月23日,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县人大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了我县在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由分管副县长牵头,县教育局等部门参与,针对报告提出的问题及建议,制定措施,切实整改。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加强宣传方面。《报告》指出:“在宣传《职业教育法》和职业教育工作力度不大”。对此,县政府先后两次召集县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及各职业学校负责人进行工作部署,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全方位、深层次开展宣传活动,提高《职业教育法》群众知晓率。县教育部门充分利用会议、简报和“三台教育信息网”等平台,大力宣传职业 - 1 -

教育工作的新做法、新成绩,举行职业教育成果展。各职业学校将宣传《职业教育法》和学校的标语广告牌定制在繁华路段,竖立在醒目位置,使职业教育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在统筹协调方面。《报告》提出了“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没有形成合力”问题。对此用心办职教,真情为民生。办好职业教育,努力培养和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劳动就业,是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县内各职业学校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选策略”和“最近途径”, 围绕我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优化升级、劳务输出开展培训,大力推进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引导性培训,确保上级下达的培训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在农村就业培训工作中,我们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密切配合,积极宣传、动员,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今年共完成引导性职业培训13.8万人次,技能性培训6.95万人次,培训后就业达到8.5万人次,做实做好了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三)在协调监管方面。《报告》指出:“职教中心托管后缺乏应有协调”并建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监管”及“加强职教中心托管后双方履约的监管”。对此,一是加强与托管方的沟通协调力度。4月以来,县教育、物价等部门先后5次与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和中山教育发展管理有限公司联系,就目前中职学校托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协商,对促进托管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谋发展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二是加大对托管学校的监管指导力度。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校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制定了《三台县规范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行为若干规定》,先后4次对各职业学校(集团)在协议执行、事业发展、经营管理、员工实惠、办学水平、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学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同时健全了托管双方定期联系会议制度,互通信息。三是加强职教学校的组织领导力度。本着有利于职教稳定,有利于托管协议履行,有利于职教发展的原则,于今年7月对托管学校的党支部班子成员进行补充和调整,协助托管方共同做好学校的管理工作。目前,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向刘营、城西职中派驻的学校支部书记已开始履职,得到了托管方和教师的认同。

(四)在招生就业方面。针对《报告》指出的“职教教育学校招生工作不规范”和“职教学生资源不足”情况。县教育主管部门在招生办法和策略上,采取“低目标、高激励、划片招生、定点宣传”的新举措,严格规范招生秩序,保证三台职教生源稳定在县内,基本解决了乱招生、乱返费和炒卖学生的现象。同时,引导托管方拓宽招生区域(如)和招生对象,实行跨县招生和对初、高中辍学在家学生,高三毕业未升学学生及退伍军人招生等方式,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储备了足够的生源。全县用工单位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及时依法查处了违反法律法规、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

的用人单位,确保就业准入制度落到了实处。

二、仍然存在的问题

在县人大调研后,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是:现行的托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随着国家中职教育政策的调整,托管协议履行的基础已发生变化,尤其是中职学生免学费政策的逐步实施,国家对中职学校资金扶持的力度加大和灾后重建资金的大量投入,使现行托管机制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具体表现在:在协议履行方面,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两单位实际投入远没有达到托管协议的要求,目前,我们正在协调审计、教育、监察等部门对托管方前期投入进行审计。在监督管理方面,中山教育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又拒绝教育局对乐安、琴泉分校党支部班子成员进行补充和调整,导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令在乐安、琴泉分校难以畅通,新的学校党组织无法履职,学校各类矛盾无法有效化解。在安全稳定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招生人数逐年下滑,教职工普遍对“托管体制”的运行和发展前景存在疑虑,中山教育集团管理人员与公办教职工的对立情绪严重,在今年4月底出现了教师集体上访的现象。加之托管以后,三台职业教育近年来很难争取到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项目,导致我县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已经和周边县市区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职业教育法》宣传执行力度,加大研究解决问题力度,加快职教改革力度,进一步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尽快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托管突出问题。根据目前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德阳通用电子科技学校、中山教育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托管现状,及时研究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应于整改的及时整改,应于取消合同的坚决取消。二是扩大招生规模,强化宣传,提升职教质量,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优质劳动力资源,更好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为县域四大产业集群服务,树立三台劳务形象。三是继续深化职教改革,探讨企业、社会办学新模式,缓解县财政压力,打造西部县级职业教育旗舰。

各位领导,再次感谢你们对我县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将正视目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问题与困难,开拓进取,大胆创新,攻坚克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上一篇:职业健康知识学习下一篇:中医经典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