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2024-04-30

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通用8篇)

篇1: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关于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大全

为全面了解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进一步推进XX区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发展,近日,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武威信息工程学校、XX区培训中心、XX区兴宇职业技术学校、XX区职业中专等7所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对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XX区现有区属中等职业学校4所,占地面积474亩,教学设备总价值7670万元,图书27.9万册,开设专业19个,教职工349人,其中,专任教师 313人、“双师型”教师148人,在校学生4572人。有职业培训机构54个,职业中介机构11个,职业技能鉴定所12个。区职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以职业学校为主体、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补充、公办与民办共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职业培训并举的体系。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势态良好。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及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全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研究制定了《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体制保障。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从2011年起陆续引进紧缺专业技术人才15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44名。三是优化整合职教资源。先后将区水利学校、乡镇企业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卫生学校整合到区职业中专,今年7月又将永昌职业中学整体并入区职业中专,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全区职教招生正努力向“职普比大体相当”的目标迈进。

(二)加大投入,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一是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2012~2014年,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分别为76.14%、76.11%、38.54%。二是加大区职业中专建设力度。多途径筹措资金2亿元,实施了区职业中专异地迁建项目,新建校区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 7.6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0多人。三是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区职业中专建成了万兆到楼宇、千兆到桌面的有线网络和覆盖全校园的无线网络,开发建设了10tb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兴宇职校建成了5个多媒体室;成人中专装备了2个多媒体综合微机室。四是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以“民办公助”形式筹建了XX区兴宇职业技术学校,该校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了教学楼,购置了各类实验实训设备,建成了占地200亩的金帆农业科技园和年产3000 吨杏鲍菇及北虫草工厂化生产项目;凉州成人中专投入700多万元,完成了学校搬迁,修建了汽车驾驶与维修实训基地,引入了260多万元的护理实训设备和 485万元的汽修实训设备,新建7000多平方米的塑胶操场;武威西牛职业技术学校投入560多万元,修建了占地70亩的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三)狠抓教学质量,学生就业渠道不断拓展。始终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对接、与就业创业对接。一是加强专业建设。着眼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先后建成了幼师、服装、电算会计、种植、养殖、汽车运用与维修6个市级骨干专业;电子电器、计算机应用 2个省级骨干专业。2015年新开设了电子商务、医学护理、现代农业、新能源动力工程、供电运行等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训、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和教师评价体系建设四项工程,采取省内外培训、进企业实践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职教理念和教学能力。近三年来,全区共培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0名、骨干教师38名,获区级以上奖项91个;自主开发精品课程1门,校本教材14本,完成省级教研课题2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170多篇。三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各学校不断完善、更新现有的校内实训基地,同时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全区已建成96个校内实训室和37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四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通过建立常规教学流程测评、开展职业学校联片教研活动、落实学生竞赛奖励机制等措施,切实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15年共有314人参加普通高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其中65人通过单考单招、推免等方式已录取;249人参加考试,其中二本上线34人,二本上线率13.7%。五是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深入企业了解用工需求,适时与企业进行就业岗位对接洽谈,尽力疏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的路子,探索了联合办学的经验。

(四)创新方式,职业技能培训水平进一步提升。结合实施工业强区战略、“1236”扶贫攻坚行动、精准扶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下山入川”工程和工业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各职业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农民工技能培训、“两后生”技能培训等劳动力技能培训,从而增强了各类人员的创业和致富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不浓。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数人认为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才是学生最好的出路,社会、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之对职业教育的各种优惠政策宣传不够,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度不高。

二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理。由于缺乏科学统筹,办学者追求短期效益,致使各学校专业设置类同、特色不明显。如驾驶员培训、汽车维修、电子信息等专业在各职业学校重复设置,造成资源浪费。

三是“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不紧密。各职业学校单打独斗,互相竞争,不能很好的取长补短、互通有无, 校校之间缺乏合作意识,校企结合不够紧密,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操作差距较大、学校教学不能克服各自的“短板”,制约了我区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四是师资力量短缺,职业教育优势不强。止目前,全区职业中专“双师型”教师只有148名,占全体教职工349名的42.4%,占4572名在校学生的 3.24%。师资力量短缺、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短缺,不能满足各专业授课需求,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职业”优势发挥。

五是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结合不够紧密。XX区是人口大区,农业人口、闲散人员较多,而目前的职业教育不能为当地企业输送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面对“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不够,职业教育未能充分考虑凉州农业大区的区情,带动农民增收的效果不明显。

六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职教经费历史欠账大,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实训设备不能满足需求。如各学校现有的部分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参差不齐。实训基地建设跟不上技术更新的步伐,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学生活动训练场地小,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意见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区上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贯彻落实并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法》以及上级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重点宣传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树立“行行出状元”的社会就业导向,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努力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大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各职业学校要结合专业优势和办学方向,不断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取得社会认可和支持。

(二)有效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统筹、制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强化政府统筹的主导作用,建立由区政府办、教育、发改、财政、人社、工信、农牧、扶贫、商务等为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适时专题研究、协调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XX区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清理、规范区属各类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合理统筹、调整、安排类同专业,防止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体现各自特色。各部门、行业的职业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在区职业中专实施,使区职业中专逐步成为全区劳动力技能培训、技术推广、扶贫开发等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全力配合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德育教育,注重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利用对口招生考试和单考单招、推免录取、中高职五年一贯制、“3+4”(3年中职+4年本科)等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扩大中职毕业生升高职、升本科的比例,显现职教优势。

(三)加强“校校联合、校企合作”,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实现职业教育组团发展。一是校校之间、校企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教育教学、交流经验成果、“会诊”共性问题、寻找各自的“短板”、共商解决的途径。二是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学术研讨,以此来检验学校的教学水平、校企之间的技能对接,从而提高教学、实训水平。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职业教育紧缺人才。鼓励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到职业学校兼职。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实习,优秀教师到各校轮流“做客”授课。四是完善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实行三年一周期全员培训,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逐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组建起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五是区教育局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以XX区职业中专为依托,联合区内职业教育学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组建XX区职业教育集团;有针对性地聘请区内外中高职院校教师、科研机构专家和企业高级技师等,建立职业培训专家库;精选一批区内外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并达成合作意向,建立实训基地库,确保各类培训项目的师资和实训基地得到有效保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序竞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加强本地产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一是科学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围绕全区打造风电光装备制造、物流、包装、农产品精深加工、液体经济、甜高粱、现代畜牧业等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长短(班)结合,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培养一批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区职业中专重点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专业,积极创办医学护理及老年人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把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械加工等专业打造成省级品牌专业。兴宇职校围绕涉农专业,依托金帆农业科技园,争创现代农业类品牌专业。成人中专依托驾校和汽修实训基地,重点办好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西牛职校重点办好机械加工等机电类专业。体现各自的品牌特色,提升我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培训,实现村村有各类农民技术员,户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的。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项目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汽车维修、现代农业、机械加工、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实训基地,构建适应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实验实训体系。将电子商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训中心建成省级示范性实训中心,将金帆农业科技园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专业示范园。二是吸纳引进民间资本。建立政府、企业、社会投入等多元投入机制,新建、改扩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优势专业。首页12尾页

篇2: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按照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为了解我区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探讨进一步推进我区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举措,近期我们教科文卫工委对我区民办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听取了区教育局关于我区民办教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到XX听取情况介绍并走访了XX幼儿园、XX小学、北外XX湾外国语学校、XX小校等四所民办学校或幼儿园,了解校园环境和具体办学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民办教育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教育局充分认识到加快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促进全区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态势。

全区目前有各类民办学校、幼儿园X所(不含无证),占全区学校、幼儿园数的X%,各类在校学生X人,占全区在校学生数的X%。其中民办幼儿园X所,在园幼儿X人(不含幼儿看护点幼儿X人),占全区在园幼儿的X%;民办小学X所,在校学生X人,占全区在校小学生的X%;民办初中X所,在校学生X人,占全区在校初中生的X%;民办高中3所,在校学生X人,占全区在校高中生的XX%。民办学校涉及幼儿园至高中各学段,包含普惠性、中高端等各种层次,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为缓解入学压力和社会矛盾作出了积极贡献。北外XX湾外国语学校、同济大学存志外国语学校等高端民办教育入驻XX,满足了部分群众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一些外来工子弟学校积极提档升级,如位于开发区的XX区XX小学狠抓教学质量,与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结为帮扶型集团,教学管理日趋精细优质。该校还着力开展校园书法特色文化建设,走进校园,一片翰墨飘香。学校已成为XX硬笔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培训基地、XX市书法教育实验基地、XX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示范基地。另外,全区持有办学许可证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有X所,年培训量可达X万人次以上。

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1、落实政策,资金扶持,优化民办教育发展模式。根据民办教育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结合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现状,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合格外来工子弟学校管理的意见》、《关于扶持我区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意见》、《XX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暂行意见》、《关于促进全区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文件,这些政策中的众多举措为优化我区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完善民办教育扶持政策,实施差别化扶持。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安排,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每年发放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近500万元。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兴办民办学校,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投入、多体制办学的民办教育改革,出台XX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操作办法,不断提高住宅区幼儿园配套率,青禾、爱儿法、奥清、青禾橙家等多个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建成投入使用;公建民营幼儿园招标工作规范程序即将发布,绿地配套幼儿园招投标工作即将正式开始,梅石路幼儿园、丽湾域幼儿园等公建民营幼儿园已进入筹建阶段,标志着我区公建民营幼儿园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完善审核,规范民办教育准入门槛。严格遵循已编制的各项权力制度,依法行政、依规办事,严格审批准入,做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等行政许可审批和咨询服务工作。以专业的服务回应民办教育的申办,注意引导申办者重视安全条件的达成。成立了民办学校设立审核工作专家组,从办学条件、场地设施、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现场评估和专家论证。

3、强化检查,加强管理,落实整治措施。建立健全民办教育平时抽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检查体系,落实检查常态化。在公民办一体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各类民办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并将调研报告及时反馈要求落实整改。每年坚持开展对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检查,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教育机构,责令限期整改,促其达标,引导非学历教育机构规范办学。印发了XX区民办学校综合考核实施方案,对全区民办学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发放挂钩。通过实地调研,起草编制《我区无证办学清理整顿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我区X所无证幼儿园分类处置的建议》等文件,计划按区(镇)清理整顿、区重点执法整治、形成常态化管理三个阶段落实整治工作时间表,力争用三年时间彻底解决无证办学乱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民办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整体结构不合理。出现了两端大,中间小的情况,一方面外来工子弟学校有X所,数量过多,办学条件较差,另一方面举办者举办高端民办学校热情高,不愿意举办普惠性或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造成中间层次的普通民办学校极少。二是无证办学现象还比较严重。目前全区存在无证幼儿园、无证中小学七十余所,“无证无照”“有照无证”培训机构上千家。由于教育资源不足,无证幼儿园、中小学学生分流困难,因此清理取缔存在较大难度。三是民办学校自身管理不到位。部分民办学校在财务管理、师资管理、校园安全等方面存在问题,虽经整改,但由于基础硬件限制和举办者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整改效率较低。四是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还不够。面对相当体量的民办教育,每年发放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近500万元是远远不够的。不少民办学校反映核定收取的学费太低。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充分认识民办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五条明确“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我区是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有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引进的人才,他们的子女需要读书。公办学校无法接纳全部学生,民办教育为缓解因公办教育资源不足给政府带来的压力做出了贡献,民办教育在目前是不可或缺的。要大力宣传民办教育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民办教育的良好氛围,引导公民个人、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2、科学规划,多措并举,促使民办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要积极贯彻落实上级和我区关于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促进民办教育健康、优质、有序发展。

要有成熟清晰的考虑,将发展民办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整体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全区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加强战略研究、标准制定、政策实施等工作,积极推进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学前教育阶段鼓励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并可以适当提高补贴标准;中小学坚持特色办学、优质发展,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

实行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简政放权,推进一站式受理、窗口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教育,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探索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健全落实税收、用地、收费、资助等政策,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各级各类教育,在“公建民营”等办学模式上进行尝试,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生态。

落实经费,建立民办学校教师培训制度,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完成一定数量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持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民办学校教师在职务评聘、评优奖励、出国进修等方面应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待遇。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进一步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要引导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健全民办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第三方平台”等方式管理民办学校相关资金,规范票据使用,切实防范财务及资金风险。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办学行为,健全民办教育考核评估体系,健全民办学校信息公开与信用记录公示制度,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合法权益。按照政府统筹、综合施策、分类整治、安全稳定的原则,建立健全无证办学清理整顿工作长效机制,推动清理整顿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4、着力推动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

我区合格外来工子弟学校有X所,是我区民办学校的“大头”。其合格标准是XX制定的,在场地、教学设备、师资、消防安全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是有一定距离的。要推动和督促外来工子弟学校从教育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软件建设入手,使外来工子弟学校逐步过渡为符合有关标准的民办学校,使其教学质量向公办学校靠拢,与公办学校同步发展。要增强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岗位的吸引力,提高外来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收入水平。对长期在外来工子弟学校任教的教师可以按年限给以从教津贴。加强对外来工子弟学校和民办幼儿园的伙食费管理,保证学生的伙食质量。

5、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民办教育扶持政策。

篇3: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一、近五年秦州区玉米产业生产布局、品种变化趋势和结构调整情况

㈠玉米是秦州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 种植区域在该区各地都有分布。近年来、随着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随着该区蔬菜和果业等经济作物面积的不断增加, 玉米面积相应有下降趋势。2004年, 该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33万公顷, 2010年玉米面积为1.23万公顷, 2010年比2004年面积减少了0.1万公顷。从品种的角度来看, 长期以来, 该区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为中单二号。近年来, 我们依托旱作农业项目的实施, 通过不断引进、试验和示范玉米新品种, 现已筛选出了几个适宜在我区推广的良种, 新良种应用面积在逐年扩大。2004年中单二号品种占总面积的95%, 2010年正德304、沈单16、登海3521等新品种面积已经占到总面积的35%。2010年比2004年新品种面积增加了30%。在种植技术方面, 在省列旱作农业项目推广以前, 该区主要采用70厘米的窄膜, 半膜覆盖种植玉米, 产量较露地种植大幅提高, 但其抗旱保墒作用有限。2006年该区开始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 其保墒增温作用进一步增强, 产量比半膜种植进一步提高。2004年, 该区玉米平均单产5061公斤/公顷, 2010年达到7230公斤/公顷, 2010年比2004年玉米每公顷增产2169公斤, 增幅42.8%。而2010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测产平均产量10736.7公斤/公顷, 比2004年平均产量5061公斤/公顷每公顷增产量5675.70公斤, 增幅112.14%。

㈡秦州区特种玉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04年该区糯玉米面积133公顷, 种植方式采用半膜平铺技术, 单产商品玉米穗16500公斤/公顷, 2010年甜玉米面积达到666.6公顷, 采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 单产商品玉米穗21000公斤/公顷。

二、玉米在秦州区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玉米是秦州区第二大粮食作物, 其产量的丰欠, 直接影响着该区粮食生产形势。其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少量作为人的口粮食用, 约占10%;二是大量的作为饲料, 供家畜用, 约占50%;三是余下部分作为商品粮出售, 约占40%。玉米是高产作物, 加之销售价格稳中有升, 市场前景看好, 在该区发展玉米产业, 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近年大幅度增加玉米总产和提高单产的成功经验和科技措施

近年来, 随着旱作农业项目的推广, 秦州区玉米单产逐年增加, 2004年秦州区玉米平均单产为5061公斤/公顷, 2010年单产为7230公斤/公顷, 2010年比2004年玉米每公顷增产2169公斤, 增幅为42.8%。而2010年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测产平均产量10736.7公斤/公顷, 比2004年平均产量5061公斤/公顷每公顷增产5675.7公斤, 增幅112.14%。在种植总面积小幅下降的情况下, 由于单产的大幅提高, 玉米总产量仍然呈上涨趋势。2004年全区玉米总产量为6714.26万公斤, 2010年为8917万公斤, 2010年比2004年总增产量2202.74万公斤, 增幅32.8%。总结成功的经验和科技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 大力推广以旱作农业项目为主的粮食增产项目;二是通过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地膜补贴等多种方式增加项目投资, 降低了农民种粮成本, 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在技术方面, 通过推广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技术、引进和应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耕、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综合增产措施, 显著地提高了玉米单产, 增加了总产。

大田玉米仅在秦州区海拔1400以下的太京、玉泉、中梁等乡镇有零星种植, 2010年种植面积133.3公顷, 单产5400公斤/公顷, 总产量72万公斤。按单价每公斤玉米1.8元计算, 平均产值为648元, 总产值为129.6万元。

四、玉米秸秆转化利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情况

玉米秸秆是牛、羊等养殖性动物的良好饲料。玉米秸秆的转化利用与牛、羊等食草性畜牧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该区目前牛、羊、骡、马等散养户较多, 但已形成规模的大型养殖场等很少, 由此造成该区玉米秸秆绝大多数作为柴禾烧掉, 用作畜牧养殖的量很有限, 还有少量作为农村能源沼气的原料, 进入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所以秸秆的商品利用率并不高, 约10%左右。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会大幅增加, 畜牧产业会相应有大的发展, 因此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产业也会同步发展, 玉米秸秆等副产物一旦变成饲料商品, 玉米的产值相应地会进一步提高。

五、秦州区玉米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就目前秦州区玉米的生产水平和效益情况来看, 如果没有新的措施和策略, 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目前的现状可能要继续维持下去。其主要的原因一是普通玉米和小麦等粮食作物比较效益较高, 但和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比较其效益并不高;二是从种到收的过程比较费工, 秦州区农村目前劳力严重不足, 影响了玉米的生产;三是随着秦州区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该区果树和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扩大, 不仅会影响到该区玉米产业的发展, 而且还会影响到其它粮食产业的发展。

六、玉米增产的潜力空间和可行性分析

就目前秦州区玉米的生产技术方面来分析, 玉米还存在一定的增产空间。一是目前玉米良种推广还存在较大空间;二是许多农户在肥料等物资的投入使用方面还达不到技术要求;三是对一些关键性技术的掌握还不到位, 如有的农户宽膜半膜种植, 有的农户宽膜平铺等。

七、立足本地发展玉米产业的措施及建议

篇4: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关键词】天峨县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调研报告 建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12-03

为深入了解与掌握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情况,广泛听取有关部门及群众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各乡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积极稳妥推进天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科学决策参考,笔者随天峨县政协调研组赴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就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历时一个多月。

一、调研工作概况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5日,调研组在天峨县政协张艳琴副主席带队下,赴河池市天峨县八腊、纳直、更新三个乡15个村和学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三个乡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共召开座谈会15次,实地查看学校15所,收回调查问卷167份。

二、三个乡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八腊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教学点2所,中学生654人,小学生1 731人,小学教学班63个,中学教学班13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纳直乡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村完小4所、教学点2所,中学在校生173人,小学生555人,中学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数32个,最大班容量为69人;更新乡有中学1所、中心校1所、村完小8所、村级小学3所、教学点5所,小学生1 859人,中学生724人,小学教学班75个,中学教学班12个,最大班容量为65人。三个乡学校布局基本合理,村完小以上学校基本是寄宿制学校。

(二)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情况

八腊乡学校占地面积45 944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34 583m2、运动场地38 411m2、计算机58台、图书41 907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0万元;纳直乡学校占地面积16 323m2,尚缺校舍建筑面积2 528.4m2、运动场地20 652m2、计算机49台、图书12 506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需要投入41.7万元;更新乡学校占地面积40 284m2,尚缺校舍建筑72 171m2、运动场地72 171m2、计算机117台、图书41 830册,全乡校园文化建设改造计划投入186万元。三个乡教学用房需要基本满足,教师用房、学校功能室、围墙、文化长廊、公厕等尚未完善,需要扩充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八腊乡现有教职工107人,小学师生比1:16,中学师生比1:16,尚缺教师21人、生活管理员14人、炊事员13人、安全协管员11人、卫生员1人;纳直乡现有教职工51人,小学师生比1∶15,中学师生比1∶12,尚缺教师18人、生活管理员7人、炊事员8人、安全协管员6人;更新乡现有教职工117人,小学师生比1∶22,中学师生比1∶24,尚缺教师30人、生活管理员18人、炊事员18人、安全协管员15人、卫生员1人。三个乡中学和中心校有专职英语教师和图音体教师,村级以下学校都未配备专职英语教师和专业图音体教师。三个乡内宿生管理员和安全协管员基本上是值周教师兼任,炊事员是临时聘请,无医务人员。

(三)调查问卷统计情况

此次调研,三个乡镇共发放调查问卷167份,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1.对于“适龄儿童是否能够就近入学”问题,赞成能够就近入学68人,赞成“基本就近入学”89人、赞成“普遍没能就近入学”10人。2.对于“我县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差距如何”问题,赞成“基本无差距”18人、赞成“差距较小”56人,赞成“差距较大”93人。3.对于“我县城乡学校教师配置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12人,赞成“基本合理”73人,赞成“不合理”82人。4.对于“所在的乡镇学校布局是否合理”问题,赞成“合理”36人,赞成“基本合理”103人,赞成“不合理”38人。5.对于“对所在的区域的学校建设及办学条件是否满意”问题,赞成“满意”55人,赞成“基本满意”92人,赞成“不满意”20人。6.对于“所在学校教师队伍是否稳定”问题,赞成“稳定”27人,赞成“基本稳定”81人,赞成“不稳定”59人。7.对于“认为哪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实际”问题,赞成“初中集中县城、小学集中乡镇”11人,赞成“划片区办学”43人,赞成“保留当前学校布局现状”113人。8.对于“当城乡学校达到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是否选择就近入学”问题,选择“就近入学”157人,选择“到城区学校入学”5人,选择“不确定”5人。9.对于“对所在地的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是否满意”问题,选择“满意”65人,选择“基本满意”85人,选择“不满意”17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条件仍有较大差距

甘洞村完小有11名教职工,教师住在七间简易的砖混结构平房里;麻洞村完小无功能室;纳直乡仅有纳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和那里村完小两所学校厕所验收合格;当里、下景、百河三所村完小厕所小,蹲位不够;更新乡中心校教职工宿舍紧缺,师生公厕建设年代已久;安亭村完小学校管理难度大,通往学校的小桥仅有简易护栏,桥面狭窄,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新林村完小无学生饭堂;加里村完小学校活动场所不够,校门紧靠公路,学生出入很不安全;文里和当里村完小厕所建在校外,晚上学生进出不安全;边里村级小学活动场地没有硬化、无校门;等等。三个乡办学条件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完善。

(二)教师配备不足

我们在调研时,发现三个乡的教师配备不足,尤其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教师配备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八腊乡自请代课教师8人,纳直乡自请代课教师2人,更新乡自请代课教师18人。各乡除了中学和中心校配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英语、体育和艺术教师,各村完小普遍没有开设英语课,无图音体美专业教师,一些村完小因为教师紧缺,基本没有开设体育和艺术课。学校无法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重影响了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调研发现,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为突出。我们所调研的纳碍、五福、老鹏、甘洞、洞里、龙峨、当里、上景、加里等九所村完小,共有69名教职工,平均年龄50岁。他们年龄大且多疾病,大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变为公办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其中不少教师长期生活在偏远农村,信息闭塞,走出去参加培训机会少,又不能自觉地提高文化素养,墨守成规,固步自封,他们目前的工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天峨县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后勤人员缺乏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中学、中心校和村完小基本上没有安全协管员、生活管理员、卫生员和后勤人员。各校为了确保工作运转,使用学校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共47人。其中八腊乡自请炊事员17人;纳直乡自请炊事员7人、安全协管员1人;更新乡自请炊事员19人、生活管理员2人、安全协管员1人,每年用于自请后勤服务人员的公用经费约为65万元。学校用公用经费自请后勤服务人员,违反了相关文件规定。

四、几点建议

经调研,多年来,河池市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全县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校容校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事业欣欣向荣,教育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天峨县地处偏远,发展滞后,对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标准,该县仍有较大的差距。现综合调研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纳碍村完小校内有一幢当年有中学时建设的教师集资房,前几年中学已停办,大部分教师已调走,现在房子一直空置,建议政府就地购置,作教师周转房用,以解决目前学校教师住房紧张问题。纳直乡中心校行政办公室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学楼内,挤占了学校资源,建议在该校运动场边空地(学校用地)上再建一幢楼作为办公楼。建设一批教师周转房,解决甘洞村完小、更新乡中心校、新林村完小、文里村完小、加里村完小等五所学校教师住宿紧缺问题。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乡镇教师流动很大,教师队伍不稳定。要留住教师,就要设法为教师提供优越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国务院2015年6月初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把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财政部门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当前天峨县给予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教师队伍。目前,只有教学点和偏远村完小享受生活补助,我们认为实施生活补助要实现乡镇中小学教师全覆盖,并且加大补贴金额,越往基层、越是艰苦,补助力度越大。把教师纳入年终绩效考评管理,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全额发放。继续实施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满足乡镇中小学教师在校住房要求。对家庭经济困难的乡村教师,人事部门应尽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要关心基层教师的冷暖,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教师职称及时聘任,增加乡村教师岗位,对乡村教师实行岗位聘用倾斜,可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到岗即聘。在评先评优时,多考虑乡村教师。

(三)抓好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名片。在此次调研中,我们发现校园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学校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差,部分学校围墙不完整、厕所小、校舍门窗框破损、墙壁陈旧、活动场地凹凸不平,无校门、洗澡房、文化长廊等,很不美观。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建议教育部门及各学校领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设计,创建文化气息浓郁的优美校园。

(四)多渠道充实乡村教师队伍

根据《自治区编办 教育厅 财政厅 人社厅 关于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桂编办发〔2015〕85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文件精神,配齐配足教师,确保乡村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和地方免费师范生项目计划。继续推进自治区统一组织教师招聘考试和乡村教师专场双选会,对已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且自愿到乡村学校任教的人员,可采用直接面试的方式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在县级以下学校任教的,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5〕29号)及有关规定,给予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补偿,全面激励各类人员服务乡村教学。今后招聘和定向培养教师,应该多考虑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予以定向分配,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乡村任教。

(五)招聘后勤服务人员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修订)》(桂编发〔2012〕5号)等文件精神,配齐配足学校后勤服务人员。

(六)稳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当前天峨县城乡之间存在教育不公平现象,要打破这种现象,在财政支出方面要向农村倾斜,坚决解决农村水电路问题,彻底改变乡村落后状况,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配备、教师培训、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消除教育不公平因素。对学校布局调整要谨慎进行,因为县内人群居住分散,村屯到乡镇较远,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经济困难承受不了,不能一刀切,亦可集中片进行,如果不同乡镇村级学校相邻可集中办学。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有计划、有目的地促成农村相对薄弱中小学与县直中小学、示范性学校友谊结对,通过互派教师听课、评课、交流信息等形式,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建立和完善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继续开展支教和走教活动,使先进的教学理念方法得以及时交流,促进乡村学校标准化办学。

(七)加强对乡村教师培训

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年龄大的教师更是如此,人民群众对乡村教师教学质量和整体素质欠满意。教育部门要鼓励乡村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尤其是加大对中年以上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乡村教师培训投入,坚决落实从公用经费中安排5%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的制度,严格执行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在线课程等形式优化课堂教学和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开展向莫振高同志学习活动,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建立乡村教师政治业务学习、培训制度,形成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校本六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水平。

篇5: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__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石料建材业为切入点,积极鼓励、引导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据统计,到2001年底止,全区共有民营企业5425家,从业人

员40132人,实现产值16.03亿元(90价,下同),缴税5061万元,分别占全区乡镇企业总数的96.99、92.56、85.18和69.98。民营经济在__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是全区经济主要增长点。

从发展态势看,__区民营经济呈现四个新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到2001年底止,全区民营企业比1996年增长25.61,其中个体户4983家,私营企业386家,外商投资企业56家;去年实现产值16.0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4.57亿元,占全区乡镇工业产值的85.18;实现增加值2.43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增加值83.81;缴纳税金5061万元,占全区工商税收69.98,比1996年翻了一番多。大部分镇(街)的民营经济已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如河口街有民营企业827家,占全街四级企业总户数的98.92;实现产值3.43亿,占全街社会总产值62.67;其中工业产值3.06亿元,缴纳税金1104万元。二是以石料建材业为主,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形成了以石材工业为主,三大产业并举的格局。目前,全区有石料建材企业1534家,约占总数的28,去年实现产值18.89亿元(现价),创税2587万元,分别占全区工业产值和工业税收的82.85和61.6。__街三益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当初办石场、石材厂发家,现在已拥有12家石场、2家石材厂及城北大酒店、城北水上康乐中心、石材机械市场、机械车辆配套齐全的施工队等企业,资产超过2000万元,去年上缴各类税费超过100万元。三是技术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产品质量档次不断提高。一些企业注重科技投入和创新,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中有不少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以及省“火炬计划”的项目,以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如云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经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市首个被省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的私营企业。该公司生产的石材产品已经由当初以规格小、档次低的大理石板材为主,发展到今天的七大系列、十大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年生产能力为各类板材3000万平方米、异形工艺制品250万套以上,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四是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档次逐步提高。全区民营经济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高,并涌现了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如位于初城工业区的立新威洋石材有限公司、力生黄氏石材有限公司、创业石材有限公司以及三和石材有限公司、中印石材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的先后建成投产,充分显示了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强劲的势头。

__区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显示生机和活力,主要是抓好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优化发展环境。__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的要求后,将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之重来抓,纳入全区每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十五”计划来通盘考虑,实行不限所有制、不限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不限行业产业、不限地域,放开手脚,放宽政策,放手发展,并出台了相关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大扶持、引导和加快发展的力度。政府切实转变职能,主动做好服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着力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真正做到政治上给予信任、政策上给予优惠、服务上给予方便、发展上给予支持、经营上给予指导,使以石料建材业为主的民营经济进入良性发展“快车道”,壮大了全区经济总量。

(二)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不拘一格抓发展。__区始终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并在巩固石料建材支柱产业,搞好现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同时,鼓励投资者逐步向科技、文化、信息咨询、广告设计、中介服务等先导性新行业拓展,特别是出台扶持优惠政策,引导投资取向,鼓励外来投资者原来的单纯向二、三产业投资转向三大产业并重,加大对城郊型农业、基础性产业投资力度,出现了一、二、三产业一齐上,农业、工业、商贸业、运输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好势头。仅1998年至2001年,全区就新上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项目900个,投资总额达14.77亿元,当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篇6:区楼宇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键词:楼宇经济;功能效应;政府职能

20世纪中叶开始,发达国家在复兴中央商务区(CBD)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都市特色的楼宇经济,其中以纽约、伦敦为典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楼宇经济继网络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之后,首先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地出现,随后向广州、天津、杭州、南京等经济发达城市渗透。

北塘位于无锡中心商贸区西北,占地31.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居三城区之首。常住人口33.81万,人口密度全市最高。作为无锡的后发地区,北塘在发展楼宇经济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随着今年市政府批复同意中山路向北部延伸进入北塘,同时由市级层面规划的“运河湾”项目正式启动,北塘“蓉湖新城”战略呼之欲出,北塘区楼宇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一、楼宇经济的内涵

楼宇经济的定义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通过开发、出售、出租楼宇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

从定义看,楼宇经济应包含六个方面内涵:1、一种可持续发展、集约、高密度的高级经济形态,以第三产业和新型都市工业为主导经济形态。2、具有集聚效应的功能板块经济,是一种关联产业集聚整合后形成的产业集群。3、是一种有限土地资源上的纵深发展,不仅包括商务楼宇还包括类似于“北京798艺术区”等经济板块。4、构建的是要素市场而非商品市场,是人才、知识、信息、资本等流通运转。5、是环境经济,城区的环境必须围绕楼宇承载的经济要素实施特定的优化,方能吸引相应的经济要素进入。6、是一种税源经济,基本推动力是政府。

根据《杭州市楼宇经济业态规划》,楼宇经济的载体形式包括:商务楼宇、商业楼宇、科研楼宇、标准厂房、城市综合体、保护建筑和农居SOHO等。

楼宇经济一般出现在中心城区,所处区域土地资源高度紧缺,土地价格水平很高,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单栋楼宇蕴藏着极大的经济规模,并不断发展为成片的现代化商务楼宇群。

二、发展楼宇经济的功能效应

1、高集聚效应。楼宇经济被发达国家成为“垂直的印钞机”、“立体的工业园”,因为其将知识的集聚、信息的集聚、资金的集聚、功能的集聚、人才的集聚融为一体,形成了其他经济形态不可比拟的优势。东京市区中的千代田区、中央区和港区这“都心三区”总面积42.1平方公里,其就业密度达每平方公里5.8万人,昼夜人口差达200万人,其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在东京所占比重最高。

2、强辐射效应。楼宇经济与信息、科技、服务贸易等第三产业关联度极高,它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配合。反过来,它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磁场,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集和流动的过程中,带动了楼宇周边金融、旅游、餐饮、健身、休闲、购物和各类中介组织等相关产业的逐步兴旺,从而形成显著的强辐射效应。

3、超产能效应。数据表明,一幢高级商务楼产生的经济产值,与过去7.8平方公里的城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是当之无愧的的财富集聚器和税收蓄水池。在我国一些城市的核心区域,楼宇经济所贡献的税收率已高达60%以上。杭州下城区的楼宇经济税收贡献率达52%,成为地区财力的主要来源。

4、促转型效应。到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70%左右,楼宇经济恰恰切合了城市化进程,楼宇经济“向蓝天要空间,向空间要效益”,倒逼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物联网等高产出、低能耗的“掘金行业”。

5、大品牌效应。核心楼宇、地标性楼宇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窗口,集中展现的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政策导向、发展潜力、城市风貌、人力资源素质。纽约华尔街的“金融品牌”、上海静安的“咨询服务品牌”,杭州下城的“现代商贸品牌”,都是楼宇经济彰显城市特色的成功案例。

三、北塘区发展楼宇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发展楼宇经济,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意见》,加快楼宇经济发展步伐,形成了一定的基础。20,北塘区辖区共有商务楼宇24幢,建筑总面积53.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2509家,吸纳就业人员2万多人,完成税收4.07亿元。楼宇经济对北塘区财政贡献度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一些地块开发建设,今后两年北塘区又将有20多个地块共127万平方米商务楼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必将成为北塘区楼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集聚场所,楼宇经济地位作用明显提升、发展潜力日益显现。但是,从整体看北塘区楼宇经济还处于粗放发展向规范提升发展转变的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亟待克服和解决。

1、专业人才匮乏,推进机制尚需完善。目前,北塘区成立了区级楼宇经济的领导小组,各街道也各自成立了推进机构,区领导对楼宇经济也充分重视,但是在推进机制体制尚未全部理顺的情况下,街道从事楼宇工作的同志大都是“一岗多职”,且缺乏专业素养,楼宇经济的招商、产税、信息共享都不尽如人意,目标考核机制、责任分解机制、政策激励机制、定期推进机制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2、规划布局欠优,个性特色还不鲜明。北塘区发布了《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的意见》,明确了近三年发展楼宇经济的目标和要求,但是从全局看,北塘区楼宇经济缺乏整体长远谋划,“有计划缺规划”,缺乏长期的发展愿景,同时,楼宇发展更多立足于已有楼宇的整合、盘活、提升,如何结合全区的城市规划、“蓉湖新城”、“运河湾”规划,策划新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个性化主题楼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3、规模总量不大,集群效应还未形成。近几年,随着北塘区城市建设,尤其是凤翔新城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国联金属材料市场、北创科技园、凤凰城、金太湖一期、总部商务园、文创中心、568智慧大厦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楼宇相继建成,为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打下了较好的载体基础。但是由于受一些城市基础条件等因素限制,缺少具有前瞻性的楼宇经济发展的完整规划,致使楼宇分布偏散、楼宇整合度不高,还未形成符合区域功能定位、具有区域经济特色和上档次、上规范的楼宇经济集群,还未形成品牌效应和集群效应,影响楼宇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产业支撑不强,楼宇层次总体偏低。北塘区楼宇产业结构正在逐步调整,注重引进一些现代服务企业,为楼宇经济提升优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北塘区楼宇经济产业形态、档次总体偏低。全区楼宇税收前100家企业共完成税收3.09亿元,占全区楼宇经济总量的76%,但从这100家企业的行业分析看,传统商贸业占据主体地位,税收占比达52%,其中国联金属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过半;其次是科研和专业技术服务业,以建委大厦建筑设计、监理、规划等相关单位为主,税收占比达到18%;再次商务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占比分别为10%和6.6%;与现代服务业关联程度较高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所占比重有限。上述行业分布状况表明,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功能配套不全,服务体系有待提升。在载体硬件方面,全区尚无甲级写字楼宇的评定和统计,大部分楼宇内部装修档次不高,缺乏办公通信自动化、消防报警智能化、安保监控自动化等星级标准配置。在功能配套方面,部分楼宇建成时间较长或规划不够超前,停车位设置严重不足,企业员工、客户停车较为困难;部分楼宇生活配套不足,周边餐饮、商务会谈、娱乐休闲场所成本较高,不能很好满足楼宇企业、员工的日常所需。在内部管理方面,北塘区大部分楼宇均有本地投资商建设,在资金实力、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方面与境外投资商尚有差距,导致楼宇老化、功能落后、配套功能差,租售价格低,出租率不足。

四、楼宇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职能定位

1、楼宇经济发展的“主导者”。明确发展定位。建议从打造中央商务区入手,围绕运河湾北塘段和中山路北塘段水陆“两翼”,以电商、文创、物流、科研、规划为主题,围逐渐形成了一批相对集中、功能定位明确、布局合理的楼宇群。完善推进机制。建议在区楼宇经济领导小组基础上,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众多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各管理主体在明确各自分工的基础上,合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并从组织保证、方针政策、统筹协调、规划计划、环境配置、资金设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安排。加强招商力度。楼宇招商主要以存量楼宇和在建楼宇的二次招商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和市场配置的原则,以区政府为主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服务和指导,商务楼宇业主密切配合,采用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运作方式,加强楼宇招商规划,创新楼宇招商机制;建立楼宇招商团队,全面掌握楼宇销售、企业入驻情况,并根据楼宇特色,实施定向式、个性化招商;拓宽招商渠道,加强与外商联系,积极发展与国外权威中介机构合作,不断提高商务楼宇外资企业入驻率。

2、楼宇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建议研究出台北塘区《楼宇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对楼宇经济发展的背景和意义、现状和条件、总体思路、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等进行了全面阐释和战略部署。同时,建议围绕“优势企业集群化、重点行业集聚化、资源利用集约化”的总体思路,制定北塘区《发展楼宇经济三年行动计划》,与已颁布的楼宇经济发展意见相呼应,进一步明确近三年北塘区税收规模楼宇、楼宇新投用面积,以及楼宇入驻企业率、注册企业率、税收总量的具体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推进措施。

3、楼宇经济发展的“扶持者”。切实发挥好政府扶持力作用,在用足用好国家、省、市有关政策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区商贸、商务和新兴产业整体发展导向,加强对楼宇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扶持。在政策扶持中,对龙头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和规模型科技文化企业设立贡献奖,对优秀楼宇团队进行评比,对在楼宇经济发展中提供优质服务的部门设立优质服务奖,对引进重点税源企业、推动重大项目落户、促进楼宇经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街道、部门、单位和其他有功人员设立特殊贡献奖,激励引导各方面力量,实现楼宇经济扩规模、增效益、强贡献。

4、楼宇经济发展的“规范者”。加强楼宇管理基础工作,按照“一楼一档案”的要求,做好楼宇及入驻企业基本情况信息采集和更新,建好全区统一形式、内容和要求的楼宇经济信息数据库。加强楼宇基础设施管理,完善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安保监控等设施。加强楼宇物业管理,在重点楼宇要引进一流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打造楼宇品牌。强化街道对楼宇管理职能,形成由工商、税务、公安、交巡警和区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楼宇一体化管理模式,制订楼宇管理导则,推进楼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篇7: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加快工业发展是调优经济结构,促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期,我深入企业、基层,就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通过采取政策扶持、项目调度、工作讲评等举措,实现了工业经济较好发展。,我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5亿元,比的亿元增长2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比的亿元增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万元,比的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比的亿元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利税25亿元,比的21亿元增长19%;区国税本级工业税收收入2424万元,占区国税本级总税

收收入的比重为%,所占比重比的%提高%;年末实有规模工业企业58家,其中自主创新型企业5家,同比增加1家;高科技企业11家,同比增加2家;全年工业总产值占全区gdp的比重为%,比的%提高%。全区工业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万多人。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区人大下达的目标任务,荣获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市工业经济目标管理考核优胜奖。主要做了以下工作:抓项目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突出重点,加强协调,优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项目建设。中信新城、长沙电机厂、中电集团48所太阳能电池厂房及生产线、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二期厂房、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龙盛实业、塑峰实业等8个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其中,中信新城竣工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长沙电机厂新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竣工投产,年产值有望达到8亿元;天鹅工业泵二期工程已竣工投产,扩大生产能力2亿元;钢龙钢结构有限公司完成厂区建设并顺利投产;塑峰实业万平方米的2栋商业用房已建成使用;长庆机电主厂房已竣工,将于今年5月投入运营;东方厨具完成全钢结构新厂房建设并投产;新引进的奥特莱斯、五田医药等5个项目相继入驻我区。抓园区建设,聚集工业经济发展的合力。近年来,我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园区建设。夏书记、曹区长亲自对“两路一基地”项目进行部署和调度,亲自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和拆迁中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两路一基地”建设进度,全年共拆迁腾地1313亩,拆除房屋297栋,动迁人数1270人,中信绿化广场等9个项目全面完成扫尾工作,光伏产业项目拆迁工作基本完成。同时实现了6条道路的开工建设,总长公里,总投资达亿元。抓企业改制,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一是认真做好了区属企业改制扫尾。区委、区政府加强调度,整合法院、规划、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单位和

部门的力量,经过区企改办及各企业的共同努力,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已基本完成了我区12家区属企业的改制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了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区移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企改办要求,对接收的移交人员和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整理,建立了移交工作资料库,并已将移交人员分解到各街、镇,顺利完成了第二批市属改制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接收和分解安置工作。抓技术改造,培育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力。一是以技改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工业投入力度。,我区完成技术改造投资亿元,同比增长122%,企业荣获产品及项目专利26项。湖南开关厂的zf□-126/t-40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项目荣获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天鹅工业泵的高效节能大型立式斜流泵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长沙水泵厂的水泥涡壳泵项目和国浩工程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推广项目被评为市级技术创新项目。长庆机电与清华

大学合作研发2个新产品并投产,赢得了新的市场,再次被评定为省高新技术企业;天鹅工业泵加强研发,新建立的大型水泵试验站解决了大型泵不能做真机汽蚀试验的难题,填补了国内泵行业空白,保持了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三远钢结构改造引进了3条生产线,提高生产能力8000吨。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经营,搞好品牌策划宣传和名牌申报,努力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群体、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不断扩大“天心制造”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长沙电机厂“长利电机”、长沙水泵厂系列水泵和长庆机电系列教学仪器等产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名气,防火装备厂生产的防火防盗门、南泥湾食品厂的生鲜湿面、“采鲜园”蔬菜在全市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抓环境优化,拓展工业经济发展的能力。一是制定奖励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从纳税贡献、新办企业、招商引资、创

优创新等方面对企业给予奖励。二是全力优化服务。区委、区政府领导多次到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落实帮扶措施。区人大、区政协组织人员对企业改制、经济发展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各职能部门加强了对工业企业的服务,去年共为区内企业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3800多万元。三是加强政企联系。组织召开了全区工业企业联席会,并就会上收集到的27个问题及建议提出了解决意见,明确了责任部门,做到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企业满意度高,效果比较好。四是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肃查处“三乱”行为,依法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当前我区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区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是极其困难的一年,也是极富挑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加剧,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这次金融危机对今年工业

经济影响超过去年,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将超过大型企业,同时我区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不大。我区区域面积在内五区中本已偏小,这当中还有大部分区域属市区中心地带。而向南拓展区域为省府核心区,整体规划偏向于发展第三产业。环保工业园存量土地也已不多,工业用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抑制了工业投入。土地制约成了我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企业融资难,发展内劲不足。虽然当前国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但由于融资门槛较高,我区企业大多系中小企业,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且部分企业土地是租赁的,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银行忌惮于企业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主要实施面向大企业、成熟企业的发展战略,导致了对成长型中小企业信贷的收缩;加之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企业

资金紧张状况,企业普遍反映流动资金比较紧张,融资比较困难。企业分布零星,集群效应。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依靠老南区时期的传统工业布局而生,分布较为零星,直接导致现有工业布局缺乏合理性,且知名品牌相对较少,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吸引现有工业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产业入区,很难产生产业的聚集效应,形成产业集群。

三、加快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攻坚克难、推动经济逆势而上的挑战之年。把强化服务作为主要手段,努力营造工业发展氛围。一是要统一思想。首先,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工业经济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保住了工业经济的增长,就保住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其次,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是“扩大就业、维护民生”的现实需要。我区工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对劳动

者技能要求较低,且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容量相对较大。因此,抓好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连接市场、繁荣经济、解决就业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我区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区域城市化的建设速度依靠工业化来推进。工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工业发展的载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就必须走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路子。二是要提振信心。虽然当前的挑战前所未有,但发展的机遇也是前所未有,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发展的优势和有利的条件:其一,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力度大。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和低息贷款、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其二,“两型社会”建设支撑力度强。长株潭“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方案全面获批,大河西开发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我区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机遇前所未有。其三,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速度快。沿海不少产业正在向中部转移,我市制造行业、汽车行业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节能减排、能源战略正在催促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这都为我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后发至上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三是要形成合力。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积极推进我区工业发展。首先,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与上级对接,用活用足省市优惠政策,确保我区工业经济得到上级更多支持。其次,要全力服务企业。通过建立由县级领导挂帅的联系企业制度、工业项目调度考核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和组织政企和企业间的联席会,第一时间掌握企业、项目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我区工业发展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加以协调解决。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主攻重点,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一是纵向拉长产业链。依托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以大带小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8研究所,正以自有技

术为龙头,以装备、硅材料、组件封装、下游配套产品为支撑,以太阳能电池片制造为核心,打造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项目。我们将全力做好服务,使其早日建成、顺利投产、形成集群。二是横向延展产业链。引导区内能够配套的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的领域搞好链接,形成一个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专业化生产企业配套的产业链条和经营网络。比如长沙电机厂、天鹅工业泵、湖南开关厂、南方自动化、新兴电器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着力在产业配套、优势互补、集聚发展上下功夫,尽快构建形成配套完善、协作紧密、分工专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三是壮大中小企业群。一方面继续组织召开银政企座谈会,以项目为媒介,以政府为中介,向银行推荐企业,为企业发展争取资金。另一方面筹建天心小企业创业基地,主动承接核心大企业的配套环节,提高本地配套率,实现产业配套的“内循环”,形成大小企业和谐共存的产

业链发展模式。把推动技术创新作为主要方向,持续增强工业发展动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积极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积极支持天鹅工泵、长沙电机等企业的技术创新中心,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引导企业牢固树立“抓产品关键抓质量、抓质量必须抓名牌、抓名牌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尽快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推广引进先进技术,并促其消化、吸收和创新,指导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先进工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组建研究开发机构,为湖南长庆机电科教有限公司、长沙天成汽车配件厂和长沙市防火装备厂等企业申报市级技术中心提供扶助,重点发挥其科研优势,力争在优势产业的重点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的突破,实现关键技术和工

艺创新。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高新技术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重视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对贡献突出的企业家,政治上给予鼓励,经济上重奖激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企业家、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激励企业家成长、有利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创新工业发展模式。一是完善节能降耗减排的约束性目标体系。把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市场调节、严格依法治理作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将节能降耗减排的阶段计划和任务目标,落实到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抓好节能降耗工作。二是加强新建项目准入管理。坚持环保优先,严格环境准入,项目优先考虑环境容量,企业优先考查污染指标,坚决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项目。严控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尽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对区内三远钢结构轻型钢机构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等节能项目,及时跟踪服务,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实用性、针对性强的节能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三是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抓起,积极探索产业循环式组合、企业循环式生产、资源循环式利用的成熟模式。同时加强“三废”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经济实现积极增长、良性增长、和谐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主要抓手,大力强化工业发展支撑。一是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在广泛了解、全面掌握本地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发展潜力以及所处的周边市场、资源情况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和开发储

备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技术水平较高、市场前景良好、能够激发客商投资欲望的重大优势项目,形成高质量的项目库。二是引进争取一批大项目。加强与省市和东部地区的对接,谋划一批投资额度大、可研论证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说服力强的新项目,争取挤进上级的计划盘子;注意收集整理重大项目信息,特别是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产业转移、资本扩张、产品配套的动态信息,加强跟踪联系,抢抓机遇争取,力争年内在引进争取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三是建设、竣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对龙盛、塑峰、防火装备等工业项目,按照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提高效率的原则,不定期召开项目建设工作协调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形成项目建设的良好推进机制,确保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把园区建设作为主要载体,全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园区是工业发展的载体,只有园区 的建设上去了,才能吸引到更多企业落户。按照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园区建设。一是抓园区规划,促进建设提质。按照夏书记提出“把园区当城区建”的要求,突出抓好园区规划,提升建设品味,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与“省府新区”的对接,彰显三市融城核心园区的新形象。二是抓资金投入,促进建设进度。按照“拉通大路网。打通微循环”的路网建设目标,全年投入亿元左右,修建道路总长7700米。续建的5条道路年底全部实现竣工通车,拉通园区“三纵三横”大框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适时启动5条道路的建设。同时加快电网、水网、气网、电信、排污、学校和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按照园区产业规划的定位,重点突出光伏产业、奥特莱斯及重大项目中信、长电等周边的配套。加快发挥这些项目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让投入的效果更明显,产出的效益

篇8: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

2014年8月28日,市人大原副主任、协会名誉会长舒炳炎、市经信委副主任肖理生、时任市二轻集团公司副经理谢志根、市经信委行办主任吴勤波等一行5人前往柯桥区调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情况,并与该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座谈交流。

就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展柯桥区工艺美术产业,协会领导希望从业人员在做好传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保护,不断开拓市场,推进柯桥区工艺美术产业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语文业务学习心得下一篇:课改心得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