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2024-05-08

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共12篇)

篇1: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前些天,和人讨论寒假读书的时候,她和我抱怨说,书中每个汉字都认识,但放在一起就是不懂什么意思。一朋友拍案说道,这不就是我读SCI文章的状态吗,每个英文单词都认识,但TMD就不知道文章在讲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其一是,英文书籍的中译本假如质量不佳,那么阅读体验就会糟糕得不想形容,其二是,现在的科学论文只能是该领域的研究者才能读懂,对于门外汉来说,与天书无异。然而我今天说的这本书,恰好这两点都不符合。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的作者是G・伽莫夫,是吴伯泽先生在原译者暴永宁先生1988年版本上校正付印的,吴伯泽从1956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共发表译作约500万字。这保证的中译本文字的质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科学著作指的是类似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并不是指现在的各种期刊。当时的科学著作都是给门外汉写的,这类书籍既能给他们领域的专家阅读,也适合一般读者或门外汉。

如今的科学论文越来越专业,受众越来越窄。交流越来越专业,促进科学的进展,但这确实给想了解某一领域的人来说,提高了门槛。但《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便是这样一本属于“通才教育”的科普书,。

书籍本身讨论了人类所认识的微观世界(比如基本粒子)和宏观世界(比如宇宙),用有趣的比喻阐述爱因斯坦的时空论和四维空间结构。在看到阐述四维空间结构的章节的时候,我想起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一些疯子的想法,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不是也是由于读了这部书的原因呢?

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虽然这本书的很多内容在之前的教育中都有接触,很多的知识都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教育中被普及,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本1946年出版的书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如今都充满生命力 ,即便都了解这些知识,但书本身幽默的语言风格也会让人爱不释手。

他告诉你什么是费马定理,告诉你什么是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说陈景润证明了“1+2”。他会向你展示1寸长的线段也好,1尺长的线段也好,1里长的线段也好,上面的点数都是相同的。甚至平面上所有的点数和线段上的点数都相同。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全部。

这本书并不仅仅是数学,里面也有物理。里面有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谓的重力其实便是时空扭曲的产物,宇宙的边界是怎样的,时空的扭曲怎么证明。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怎么转化?光速不变的意义又是如何,3.0X10^8这样一个常数怎么成为沟通时间和空间的桥梁。

不仅仅是在宏观的宇宙,四维的空间。在微观世界,原子的结构只是简单得像太阳系一样的吗?电子有着固定的轨道吗?基本粒子中除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之外,还有中微子,这个你知道吗?你会相信中微子我们无法捕捉它,只能通过能量的变化估计他的存在,也许他像一个子弹穿过你的身体,而你却没有任何的感知。

虽然我们都知道原子弹氢弹,知道核电。但是中子碰撞的链式反应,甚至核裂变的具体流程很难理解,但这本书却做到了。这是一本告诉你科学是什么的书,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的知识在更新换代,但人对自然的认识是阶梯状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世界,在这本书上,你可以感知人们认识世界的历程。

虽然书是作者于1946年写的,距今也已经71年的时间,但是却始终保持着生命力,仍然是了解这个美丽世界的敲门砖。

篇2: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对老纪影响最大的科普书,也是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1970年代末出中文版后基本上启蒙和影响了一代一代一代的中国人。

作者乔治・伽莫夫是世界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他与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了天体物理学的“大爆炸”理论,还首先提出了生物学的“遗传密码”理论,对老纪来说最重要的他是很牛的科普作家,他正式出版的25部著作中有18部是科普作品。

这本书能让老纪读下去并且受益终生,是因为他的语言很生动(也许是翻译的功劳,这本书的翻译很牛的),把一件件很复杂很高级的事讲得很浅显易懂又有趣,真是大师就讲平常话。他在书中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包括数学知识、相对论、四维时空结构,以及微观和宏观世界。

说老实话,我一直认为这本书很容易读很容易懂,所以我经常推荐给一些上7-级的小朋友读,他们读后都说痛快,并痛恨其他书的作者,呵呵

篇3:从一到无穷大

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注重知识本身的教授和考核,而疏于对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尤其对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缺乏培养。青少年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时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青少年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从宏观上讲,可以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为国家科技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微观上讲,也能提高个人的工作层次和生活质量。青少年时期就获得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相当于为以后的人生准备了一座宝藏。

而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中坚力量,科技辅导员科学素养的提高,对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而且可行高效。

因此,我们设计了“从一到无穷大——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慕课课程,以世纪经典科普著作《从一到无穷大》为知识蓝本,融入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方法,以轻松幽默的手绘视频形式展示给科技辅导员,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鼓励创新性思考。课程主要面向科技辅导员,着重培养他们引导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主动性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提高辅导员的科学素养。

课程按知识门类分为4个单元14节课,每节课都注重通过对该节知识的讲解,引导科技辅导员运用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喜闻乐见或者和生活气息相关的话题开篇,用活泼有趣的语言讲解,辅以生动形象的手绘视频,为科学穿上一件吸引人的外衣,并将科学归还于生活。鼓励辅导员用“有趣”和“有用”调动青少年持久的主动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国民科学素质。

课程内容

“从一到无穷大——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慕课课程内容中的科学性知识来源于《从一到无穷大》等世纪经典科普著作或相关专业著作,或者聘请相关专家作为顾问提供科学性知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通过团队的二次创作和优化,形成“从一到无穷大——现代科学的思维与方法”慕课课程的独特内容。

篇4:《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从一到无穷大》里提到的很多的问题,我想都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暑期校长班的时候,金华某小学校长同时也是浙江小学数学届一个很受欢迎老师的讲座,他提到在他执教生涯的某一年,他问底下的小朋友,直线和射线哪个比较长?这个问题,在这本书里就是开篇第一部分的内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我们的小学里老师会告诉你直线比较长,可是我和有些孩子一样,曾经也是那么好奇的觉得射线不也是可以无限延长么?

如果说,小时候我的数学老师不要以一种定论的神情严肃的教导我,那么之后我是不是对数学会有更加积极的兴趣?

初中的时候,我接触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很多被认定为常识的东西都有了特殊的名词。比如惯性,比如重力,比如动能,比如做功。我的物理老师会在一个物体上画一个向下的箭头,然后再给我一个重力的概念,然后给我一个我至今已经完全忘记的公式,通过乘法运算等得出这个物体所谓的“力”,我至今觉得莫名其妙,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计算这么一件可笑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这个所谓的用字母g表示的东西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我只知道我所要做的事情便是记住那个公式,然后套用公式,然后解出答案。我想有无数的小孩跟我一样好奇 我为什么可以站在这个地球上?地球真的是圆形的吗?如果真的是圆形,那么我对面的美国人为什么不会掉进去,如果我朝着地底下一直挖一直挖,像愚公那样周而复始,我是不是就是可以去美国? 如果初中的时候,我便看过《从一到无穷大》的第二部分,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我会不会对物理学更加热衷呢?

高一的时候,有一阵子突然非常流行一本书《时间简史》,到处在讲解所谓的黑洞的原理。我似懂非懂,只知道,如果爱因斯坦如果霍金等等的言论在实际操作上真的可以操作,那么我便可以回到过去瞧一瞧。我不好奇穿越,我只好奇所谓的黑洞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速度是不是真的可以超越光速,如果超越,那么时间的意义又是怎样?我有很多很多的疑问,但我的物理老师不会给我解答。他依然只会让我记住很多很多的公式,然后套用公式然后得出一个标准答案。 呵,何为标准答案?如果说有一天真的经典物理学都要被推翻,那么我们曾经计算过的那么多那么多的答案将是如何可笑。我天天在喝水,可是我真的想不通为什么一开始要讲它写成H2O。我更想不通,如果我不是立志做一个科学家,我为什么要去背那么多的氢氦锂铍硼。我很少做过有趣的记得住的实验,我只记住我的化学老师让我去背很多很多的反应式。现在想来,我毫无印象。

我想千千万万的小孩都跟我一样至今都会探头仰望星空,并且好奇是否真的有外星人的存在。我时常在思考宇宙那么大,为什么可以大到让我无法想象。我很好奇银河系的世界到底是怎样产生。我小时候找不到答案。现在却是失去了找出答案的能力。本书最后一个部分同样也提到了这块内容。如果我更早的接触这本书,或许我还有着去研究宇宙的热忱。而如今,看似读的通的文字我却理解不了那个意思。我不知道这是我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这又是题外话了。

多年未接触过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等的文科生,看这本《从一到无穷大》还是相当吃力的。我发挥了我无限的检索能力,可是我至今未搞懂到底什么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思维空间的时间到底是如何计算。我第一次深切的知道原来每个认识的汉字组成的句子也是可以读不懂的。我一度想放弃阅读。后来想着,就当做看每个汉字吧。至少我知道了莫比乌斯,我想未来肯定有一天,我会去剪这个有趣的环来告诉我的孩子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到那时,我会说妈妈不知道莫比乌斯为什么会这样,或许宝宝可以告诉妈妈答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思维空间吗?我会回答“哦,在三维空间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时间的概念,是吧?”

我能回答出这句话,我想这本书已经给了我一定的意义了。虽然我不懂如何解释。

篇5:《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感触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科普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与其它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以一个个故事打头和串联在一起,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间写出一些最重大或者最有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让人在妙趣横生、恍然大悟以及莞尔一笑中意犹未尽地概览了自然科学的基本成就和前沿进展。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现代炼金术”,这章讲了基本粒子和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了核能的力量、核嬗变的过程、科学道理。告诉人们应该正确利用核能。核科学家的奋斗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各种自然科学之间的关联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学无处不在,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了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从基本的数学知识谈起,用大量有趣的比喻,重点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令我学到了许多。我也要更深的探究这些知识。

篇6:从一到无穷大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到《从一到无穷大》这个书名,就敬而远之,觉得这是一本高深且枯燥的学术著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公司让我们自己选择读物,恰巧提供的书目里就有这本书,既然再次相遇,那就是它了。拿到手翻开书页,在可笑的贵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尽管很多内容并没有读懂,但书中无处不在的思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这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中,乔治·伽莫夫不仅以通俗的语言、浅显有趣的例子准确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真理以及真理之间的联系,更在轻松乐观的语调中从入门的“一”开始,引领着人向纵深的“无穷大”去努力。其中“大数”这一部分最让我着迷,作者在一串真实的故事中,不断追问、思考、并进而阐释“数有多大”、“无穷大是什么”、“无穷大的数能比较大小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不是可笑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和解决。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也是应该以快乐而坚持的态度,从最基础的小事做起,面对问题从不同角度着手,不能安于现状止步不前,要勇于追问与思考,敢于打破常规,在更大的空间去尝试,我们也会有自己的“无穷大”潜能!

篇7:中学生《从一到无穷大》读书心得

初中的时候阅读了一本关于恒星、星云的书,就迷上了神秘宇宙的一切。真正阅读的第一本天体科普书是霍金的《时间简史》,只记得一句话:我们现在看到的星光是从遥远的恒星发出经过数亿年才到达地球的。另一本印象深刻的天体科普书是《万物简史》,这本书用通俗幽默语音讲述宇宙,让我第一次确切知道太阳和地球的比例,如果太阳是一个篮球则地球就和乒乓球一样大,也让我第一次知道以前的人类是怎么依靠圆规和直尺测定地球的大小和质量。

今天看了《从一到无穷大》后,才发觉G。伽莫夫在更早的时候已经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宇宙的那些事,他言简意赅地讲解了爱因斯坦的时空相对性,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核反应,也揭示了白矮星等密度大得令人无法想象是因为它们是由裸露的原子核紧密堆积而成的……

我想可能一段时间后我也会忘记这些,但我无法忘记世界是无穷的,认识也是无穷的,是逻辑推理的发展或是另辟蹊径的突破推动着人类不断发现宇宙的真相。

篇8: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书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1904~1968),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是科普界的一代宗师。

这本书的许多地方都把我吸引进去,但有些地方我却看不懂。每一章都是一环扣着一环,紧紧相连,一句话中往往就有许多地方可以思考许久,往往就有许多问题。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

首先,我们不能小瞧数字的力量,就比如西萨・班・达依尔向国王说的一句话:“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给两粒,第三个格内给四粒,照这样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陛下答应了他,因为陛下认为并不需要破费,只需要一些麦粒就够了。可是陛下小看了数字的力量,还没摆到第二十个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了国王的面前,但是,麦粒一格接着一格地增长是那样的迅速。即使是拿来全印度的粮食,也无法实现对西萨・班・达依尔许下的诺言,因为这需要18 446 744 073 709 551 615颗麦粒呀!这个数目是全世界在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

在第一部分中,他在第一段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匈牙利的贵族,他们在一起比谁说的数字大。从这个故事很自然的就引出了第一部分第一章的内容――大数。在第二部分的第一章“维数与坐标”中他则是用一个生活常识来展开的,当你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时,你想到一个地方去当然会向别人问路,在指路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维度、坐标这些知识。这些故事似是信手拈来但却紧扣文章的主题。在阅读这本著作时,你会发现里面的内容时而陈述,时而比喻,时而疑问,让读者跟随着作者遨游神奇的知识海洋。

如果你单看这本书的目录可能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觉,那就是好难懂。但是当我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的内容其实并没有他的题目和它的标题那么可怕,对于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他让我发现了原来这些讨厌的数学公式和难以理解的物理原理,原来还有那么有趣的故事。

它里面有生活实际的例子,同时也有关于数学、物理等知识的解释,从中我们不仅能学到这些知识,而且还会发现原来这些知识都在我们的身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在知识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的,两者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就能更加吸引读者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篇9:《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伽莫夫自然流畅的思路,简单通俗的描述,平易,有趣的风格,令人折服,从数字游戏到时空观一直到微观的各种粒子,最后回到无垠的宇宙,每一部分衔接的那么无暇,觉得作者就是信手拈来,不亏为科学大家,不时穿插的有趣插图让读者理解更加透彻。书中理论我觉得有高中理化知识的人都接触过,但都好像又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读《从一到无穷大》会让人忘记置身何处,完全被作者带进了科学的世界,畅游一番,别有滋味。一会被数字整的头晕脑涨,一会又跟随着一群醉汉去研究分子的扩散,一会去碰碰原子,一会又随着约瑟夫去撞撞原子核,好不畅快啊!

慢慢读,细细品,科学一样可以写的很精彩~

篇10: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第一次看到《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因为有趣的书名,我饶有兴趣地翻了一下,就敬而远之——直觉是一本高深枯燥的学术著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重新捧起这本书,在可笑的贵族故事吸引下,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下去。尽管很多内容并没有读懂,但书中无处不在的思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引发了自己的一些反思。

《从一到无穷大》是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的代表科普作品。这本书总共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做做数字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天文学等多方面的当时最前沿、现在也不过时的知识。这部优秀的科普著作,乔治·伽莫夫不仅以通俗的语言、浅显有趣的例子准确清晰地讲述了科学真理以及真理之间的联系,更在轻松乐观的语调中从入门的“一”开始,引领着人向纵深的“无穷大”去努力,领略科学的“无穷大”、世界的“无穷大”的壮美和人类的方法与潜力“无穷大”,处处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华。

“大数”这一部分最让我着迷。作者在一串真实的故事中,不断追问、思考、并阐释 “数有多大”“无穷大是什么”、“无穷大的数能比较大小吗”,让人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不是可笑的问题!原来这些问题可以这样来分析和解决!在看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无穷大的数的大小时,我想起小学数学一年级中的“一一对应”,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这一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而在抽象这种思考方法的过程中站位仍需再高一些,做更多的引导,开阔学生们的思路,让学生们在体验、追问、探索中开始对这一方法的认识、理解、运用。

这种追问与思考在“质数与哥德巴赫猜想”一节中,除了更加明晰的知识阐释,也更多的显示出人文的气息:快乐而坚持的态度;时而循序渐进、时而又另辟蹊径的方法;严谨细致的风格以及“世界很大 我还渺小”的理念。

篇11:《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300字

前几天母亲给我们买了一本叫《从一到无穷大》的科普读物,很多看过的人都说很难,很枯燥书也看不懂。看这本书只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

这本由美国的G・盖莫夫写的《从一到无穷大》主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中的进展。这本书除了具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这些科普读物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作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并讲述了许多新兴的数学分支的内容。正因为使用了数学工具,本书才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文字易读懂,可讲到数学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的确,有些基本概念还是我们尚未学过的。

要说然我喜欢的地方,那可不止一些小故事,还有那些有趣、新颖的话题,就像数字游戏中的你能数到多少?说了些很可笑的事,从前的人只会数到3,超过3就是不计其数……都让人联想现代文化知识的进步。

篇12: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到10回

前期的匡超人,是一个孝顺乖巧的人。一回到家中,他不仅亲自侍奉病重的父亲,还主动承担起养家的重担。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地读书。到了后期,他开始接触到社会上追逐功名富贵的虚伪名士,黑暗的社会现实和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他竟做出与潘三合作做枪手、欺骗老师自己未婚、潘三被捉后翻脸不认人等恶劣行为,与前期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匡超人的堕落与蜕变令人惋惜,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匡超人的蜕变?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以及对于权力金钱的贪图欲望?我想,二者都应该是其主要原因。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不够坚定,对社会没有清晰和正确的认识。当他面对金钱与权力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被拖入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泥潭之中,使自己的人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希望,而是变得黑暗与空虚。

匡超人的蜕变,不仅仅是讽刺了令人挣扎其中、不得解脱的科举制度,还警醒我们一个道理:在成长过程中,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当我们走上社会,将会有无数看似美好的利益诱惑着我们,我们是选择像杜少卿那样淡泊功名保持思想自由,还是像匡超人那样一步步堕落下去?我们都希望做前者,但是又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富贵最后沦落末路?当我们面对这样的选择时,不妨问问自己是否拥有执着的信念和不慕名利的品质,在不良的社会环境中是否能保持独立的自我。“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我们要通过自己勤奋刻苦、默默无闻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成就,做一个实事求是、勤勤恳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上一篇: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技术下一篇: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