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24-05-15

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通用10篇)

篇1: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浅议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选择

信息管理系 危 锋

摘 要:要确定素质教育目标,必须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牢牢抓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心民情。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本位”原则,必须把满足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核心位置。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职业素质养成”这个核心,重点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核心

在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有关文件中,提出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统一的思想,强化了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是现行的高职教育实践中,所有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尤其强调素质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中突出地位,努力践行教育部有关素质教育有关文件精神,为国家高等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通常我们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划分为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基本素质是普适性的,是全体“社会人”所共有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它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职业素质应是“职业人”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职业素质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所谓共性即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方面,或曰基本职业素质,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所谓个性,就是指某种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特有素质,比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相当高的审美能力及很好的美学素质等,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系统的预测流行的能力等。当然,具体到某个人身上,其素质表现是结构性的,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不好分门别类的。

职业素质教育一般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业知能素质教育、职业身心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职业劳动素质教育。与过去的“五育”相比,有两处不同:一是适应职业的特定要求;二是注重个体的内在素质。

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正如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2004]12号)中所指出的: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的,是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德育的主要特色和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千问题的决议》规定了我们今天各行各业都应共同遵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而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规范,它是贯穿于全社会共同的职业规范之中的基本精神。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紧紧围绕“职业素质”养成这个核心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重点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素质靠养成、能力靠训练。无论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职业素质的养成都需要营造职业氛围和职业环境。所以,要建立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形成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必须重视素质教育。相对来说,如果说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更加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我们认为,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比普通高等学校更全面、更完整、更现实地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是以学科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相对来说跟实际的职业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具体到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还不明确,从这个方面来说,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在某一方面有较深知识的人,是具有单向度,某种抽象特质的人才,通俗的说就是在某些方面特别地懂、特别地行的专家。高等职业教育不一样,是以某些岗位现实的职业能力为培养对象,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这个工作岗位上的全面的知识和素质,是培养社会特定岗位上现实的和具体的职业人。这里的人必须是具体的人,包含了掌握的不是很深刻,但是必须是全面的知识,必须具有从事这个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当然也包括完备的职业道德。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现实中的人作为根本目标的教育,培养的人需要有更现实的品格特征,其中必然包含着更高和更全面的素质要求。

普通高等教育的素质教育,可以是比较抽象的,比较高远的,也是间接的,对学生来说可以描绘许多宏伟的蓝图。高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也就是说高等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的需求比普通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的需求从心情上讲更加迫切,从内容上讲更加现实,从操作上讲更加具体。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一般工作在基层或生产、管理服务的第一线,除了需要具备生产服务的技术技能外,重要的是要有与人共事的品格、协调周围的人一起工作的能力,任何孤僻的怪异的性格与基层工作需要都是不相适应的。这种打上社会化特征烙印的品格就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是必须通过素质教育才能培养起来的,就这个方面的素质来说,高等职业学校比普通高等学校要求还应更高些才对。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所面对的基层工作一般有一个特点,即单调、重复、贫乏。面对这种工作特点,要求工作者能够从中发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产生工作的兴趣和动力。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实干敬业的品质和灵活创新的精神。

所以,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只注重能力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应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加注意和重视素质教育。不仅如此,由于高等职业学校在目前的招生办学体制中,与普通高等学校想比,处于不利的地位,生源综合质量相对来说比较差,突出地表现在学习的自觉性和生活的自律性都较差。高职院校的教育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将这样的学生培养成各个职业岗位上合格的人才,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素质教育,让他们“先成人,再成才”。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从事职业教育就应该淡化素质教育。相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任务和特殊的环境,应比普通高等学校更加重视素质教育。目前,各高职院校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一般都比较被动,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素质教育的潜力。

三、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的现实选择

关于高等职业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有三种观点:“知识(学科)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其实这就是研究者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总结出来的“三阶段”,每个阶段都和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所谓“知识(学科)本位”模式,是指以传授经验、知识为主,并注意培养某种职业技能的课程形态。它的特点是以学科课程为主,辅以一定的技术课程与实践训练,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轻视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其课程系统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构成。我国在建国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专和技工教育的课程模式基本上属此类,至今仍有相当程度的保留。

“能力本位”模式是指以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它以某一社会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将职业能力分解为若干部分,组成多个模块,进行课程开发和培训,从而使受训者具备从事该职业的能力。能力本位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对我国职教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人格本位”模式以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为目标。它认为,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面对新知识、新技术含量的急剧增加与变化,用终身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的意识,去对待和迎接现实的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知识(学科)本位”本姓“高”,是高等教育机构诞生之初就附带的。20世纪70年代“能力本位”模式兴起于北美,典型代表是加拿大的“CBE”模式。其后,无论是世界劳工组织提倡的MES、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还是澳大利亚的 TAFE,都是依此原则开发创立的职教模式。而且,至今他们基本上还都是恪守当初的原则,只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逐步改良。“人格本位”的提法,最早出现在日本1986年的《审议经过概要(之三)》中,目前在美国的职教中也得到强调。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模式或职教观的建立都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驱动的。20世纪70年代产生“能力本位”职教思想的加拿大,当初人均GDP约4000多美元;产生“人格本位”观念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当初的人均GDP已超过20000美元。而据世界银行公布的资料,2004年我国人均GDP才约为1090美元。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只依GDP论事,但无论如何,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老百姓的物质文化水平还相当低下,发展的不平衡性、分配的不公正性仍很严重,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家还不富裕,绝大多数老百姓还在为温饱而忙碌。

我们可以也必须超前思考,但行动却一定要脚踏实地、联系实际。我们必须用先进的理念来指导实践,但决不能超越发展阶段去行事。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仍然也必须借鉴和发扬“能力本位”原则,同时吸取“人格本位”之核心理念,坚持“职业本位”原则。

提倡“职业本位”教育,或者说是“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职业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实行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二,全面发展涉及方方面面,职业素质教育用职业素质这个上位概念概括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外国在形式上对立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教育价值观统一起来。第三,职业素质是各行各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是从业者职业生涯中内在的、稳定的经常起作用的品质结构。职业素质教育提出了潜在性教育目标,引导受教育者练内功、增内力,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必须把满足岗位需要的职业素质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十分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围绕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这个核心而设计的一个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日益发达的今天,以前的那种“专才”很难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观念上,更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要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知道学习是“生命延续、事业进步”的第一需要,走向社会具有触类旁通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学习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职业变迁的需要。参考文献:

[1]李 华.浅论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6). [2] 陈至立,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3] 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

篇2: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很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只是因为长期处在就业压力之下,好不容易看到一条能够缓解就业压力的途径,进而寄过高希望于创业教育能够在短期内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他们未能看到创业教育的对于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长远意义。很多学校对创业教育的本质理解还不透彻,将创业教育当成少数人的“精英教育”。我们要将高校创业教育和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的创业教育准确区分开来。社会上的创业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是进行的是企业家的塑造,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短期内将受教育者培育成一名出色的企业家,最终基本都要有成功的创业案例产生。而高校创业教育工作重在教育,是一个广泛普及的教育活动,他注重创业意识的养成以及创业能力的形成,重点在教育,重点在创业意识的形成上。高校创业工作是在意识以及能力形成之后才要求能够有一定创业成功案例产生,这项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立体的素质教育过程。部分高校未能深层理解创业教育的意义,盲目跟风,相互攀比教育实践成果,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搞“大跃进”。目前国内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成绩显著,很多成功院校将创业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教育品牌推向社会。比如:浙江义乌商学院、无锡商学院等一系列的特色高校。他们在全国的创业教育大军中起步比较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有了不少的可喜成绩,他们在教育推广过程中将本校的创业教育作为亮点来宣传。很多具有敏锐嗅觉的高校亟需创业教育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光芒,进而一窝蜂的大搞创业教育活动,有的甚至是到成功院校去直接“复制”“硬件”。

目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还比较滞后,通常只是在就业指导课中穿插部分创业案例,或者是通过开展极少数次的创业讲座来代替创业教育,基本上都是局限在理论说教和案例欣赏上,覆盖面窄,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和层次性,实效性较低,很难有科学的、系统的、深入的创业教育过程展现。传统的价值认知观不利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形成创新的个性,传统的思想意识束缚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他们认为自己接受的是职业教育,以后工作就是到车间做一名操作工人,自己的人生和创业做企业家还很遥远,进而从意识上拒绝接受创业教育活动。同时,很多家长也对创业教育有“偏见”,认为自己的孩子毕业以后应该找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而“自主创业”则被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瞎胡闹”、“冒险尝试”等,很多家长不但不支持子女创业,反而多方面阻挠自己的孩子创业。

基于民办高职院校怎样科学的开展创业教育:

(一)正确认清国际形势,透彻理解创业教育

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全体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关键是创业精神的养成。高等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他的根本目的并不仅仅是用来解决就业难题,他的最本质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此项教育活动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体内的创新与创业素质、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健全创业心理、提高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精神作为一个“印记”,深深的烙在心底,让他们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都能具备创新的素质以及创业的精神。我们不能局限地将创业教育当成解决就业问题的法宝,也不能将创业教育狭隘的理解为培养企业家的手段。我们要科学的看待创业教育的深刻含义,要牢固树立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全面推进自身素质发展的核心教育观,通过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点燃他们创业的梦想。

(二)因地制宜,量身打造适合自己校情的教育模式来开设创业教育

首先,我们可以采取问卷调查、座谈、随机采访的形式做科学的调研,进而充分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以及他们身边人的思想。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来讲,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只是有少部分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因,对创业教育有一些浅层次的理解。进而在民办高职院校,我们可以采取一方面精抓少数创业典型,一方面普抓全员创业意识教育的方式来有机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其次,我们要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资金投入能力以及师资投入的实际状况,开展适合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扶持学生开展以专业为背景的创业活动。同时,我们可以利用学院在财务和后勤上的特殊便利性为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就充分发挥后勤的自主调控能力,牺牲学校利益,将食堂以低价租给学生,鼓励学生参与到创业过程当中来。

(三)多渠道拓展创业教育途径

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求一些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远见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模块化教学和依托实践基地开展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全面推进民办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一方面,从大一到大二按照模块分别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以及创业能力的课程教育。另一方面,在大二学习完创业知识之后筛选部分创业欲望较强、创业激情较高的学生单独组建一个创业团体,进行更细化的创业实践教育。(详见表1)同时,还可以采取创业必修课和创业选修课相互结合的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在开展普及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多多开展创业竞赛、创业大讲堂、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一系列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活动。民办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在社会上寻求创业实践基地合作伙伴,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

(四)对创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学校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政府部门必须以服务为导向,协调各个部门建立健全创业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构建能够各司其职的创业教育实施网络,科学制定和切实落实各项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政策,简化繁冗手续,优化操作流程。政府有必要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除了在政策上更细化,力度更大外,还需在资金上提供更多的支持,用于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创业基地(创业孵化器)的建设。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和专家多多走进大学课堂,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厚的专业知识来满足大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渴求。社会人事发展机构还必须重视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部门也应开设创业教育教师专门职称评审体系,充分激发创业教育老师的教育热情。各大民办高职院校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资金灵活使用机制,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建设符合自己校情的创业实践基地,制定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选派优秀指导老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以此带动学校整体创业教育的发展。

(五)要把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本就是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采用渗透式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创业基本素质,提高创业实践能力,专业课老师也可以在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的过程中穿插创业教育活动。以紫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大学生创业教育部,创业教育部学生创业项目基本和自己专业相关。学院新能源系某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光伏专业开设了一家节能灯具的研发和销售公司。

(六)学校还需整体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的营造直接影响着个体对某个事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高校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渲染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创业文化长廊、创业展板宣传、创业案例宣讲、创业之星评选、创业计划大赛等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营造全校创业文化氛围,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创业政策解读,同时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宣传先锋作用,也可以开展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术提升教学教育水平。总之,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能够将创业根植于学习生活的潜意识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力弘扬创业精神。

篇3:小议图书馆馆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一、政治素质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前提

在诸多素质中, 政治素质处于主导、统帅地位, 没有良好的政治修养, 有再高的才能也很难做好图书馆工作。所谓政治素质主要包括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 具有机敏的政治头脑。表现在能够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 主要表现在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努力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研科学文化知识, 并把它运用到图书馆工作中;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热爱图书馆工作, 有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精神, 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思想基础

所谓职业道德, 是指人们在从事某一种社会职业时, 对社会整体所应尽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图书馆工作的职业道德和其他各种职业道德一样, 都是某一社会职业在人类的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约定俗成而形成的共同遵守、相互有益的行为准则。图书馆员的工作对象, 一个是图书文献, 一个是广大读者, 因此, 图书馆应对其工作人员经常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 对增强其职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书馆工作是整个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一部分, 在现代的人类社会中, 它已成为巨大的社会性事业, 它担负着开发民智的作用。图书文献是人类知识的载体, 这些载体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 才能成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巨大的精神财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集中反映在读者工作方面。在工作中, 最大限度地向读者提供所需资料, 使读者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新的成果, 为社会和人类造福, 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尽心尽力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增强职业观念, 执行自己的职责, 对本职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强烈的事业心, 在平凡的岗位上, 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个人力量。

三、文化素质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必备条件

文化素质是指图书馆员掌握图书馆文化基本知识的程度。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是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个社会智力结构中, 应属于高层次, 这样才能做好图书馆工作。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专业文化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主要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其他学科知识。

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包括对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社会作用有基本的正确的认识, 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意义、内容有概括性的了解, 对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同时还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有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等方面基础知识。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只有了解有关的业务具体情况, 才能掌握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随着新的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 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它们是相互渗透, 相互交叉, 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 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 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 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 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掌握为读者服务的基本技能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保证

图书馆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对象, 一是图书文献, 二是广大读者, 从广义上来说, 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读者。了解读者和熟悉馆藏是图书馆工作者做好读者工作的两个前提。要想真正做好读者工作, 必须掌握为读者服务的工作本领。读者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要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就要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 迅速、准确地查找到读者所需文献, 需要图书馆工作者掌握为读者服务的基本技能, “为人找书”或“为书找人”。

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普及, 服务工作方法越来越多样化, 手段越来越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仅掌握传统的服务工作方法是远不够的, 还应逐步学习和了解现代化的服务手段, 以便将来在条件具备时, 采用现代技术方法为读者服务。

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 很多都不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 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 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等情况都参差不齐。要很好地履行图书馆的职能, 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 必须把人员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做为办馆的关键来抓。

参考文献

[1]王宇明.图书馆一线服务态度之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01 (3) .

篇4: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 职业学校 现代学徒制 必要性

我国的学徒制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到隋唐时期则达到了鼎盛和完善,这种教育方式主要是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某种手艺或者某项工艺的方法和经验,学习的地方有特定的场所——作坊,徒弟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技艺,在实践中自然习得技能,这就是传统的学徒制教育。在这种教育过程中学徒首先要承担最简单的部分任务,然后跟着师傅干活,在师傅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过渡到能完成更复杂的部分,提高他所能独立完成部分的比重,直至最后能独立完成整个工序。整个过程学徒不是被动地坐在一边观看或单纯地听师傅讲述,而是手里拿着从业工具积极地工作,师傅也在此过程中严格注视着学徒的动作,以便随时发现错误并且当时纠正,这样学徒才能掌握要学习的技能。诸子百家中的墨翟、木工的鼻祖鲁班和传授纺织技艺的黄道婆都是我国古代很有名的师傅。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目前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旨在解决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等问题,近些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英国政府为了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迷,早在2009年2月5日就制定并颁布了《学徒制、技能、儿童与学习法案》,政府主导开展学徒制教育,从而使技能型人才培养能满足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这是英国200年来首次为学徒制立法。

堪称世界职业教育典范的德国早在1969年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从而奠定了现代学徒a制教育的基础,其推出的二元制教育被视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秘密武器”,随后其他各国争相仿效,瑞士、丹麦、荷兰等国家都因实行现代学徒制教育而使经济发展速度迅速加快。可见,学徒制不仅在历史上对人类发展和文化传承发挥过巨大作用,而且在当今信息社会很多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职业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

首先,现代学徒制教育能使企业走进校园,参与学校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有效改善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关系。

当前,社会上存在应用型技能人才供需的巨大矛盾,一方面,许多毕业的学生满腹牢骚,频频抱怨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单位,觉得大学白上了,等到毕业才发现所学专业和知识毫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用人企业不断发布高薪招聘的信息,可是每次招来的人基本都是略懂一点理论知识,而对具体实践操作知之甚少,甚至根本没有一线操作的技能,这样企业的管理层又认为毕业的学生那么多,可就是没有几个能胜任自己企业工作的。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首先是职业学校开设的课程与培养技能应用人才目标的严重脱节。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材都是普通大学专业课教材的删减或简化版,许多内容仅停留在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述,根本不具有指导实践操作的意义,学校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而不重视技能水平的“练”,从而导致原本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述无所适从,也没有在企业一线见习或实习的经历,更不能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这样培养的学生就不具有产业工人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而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既能在学校教师的讲述下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在实习企业跟班师傅的指导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下掌握各种操作技能,这样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而实践操作反过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从而使毕业的学生能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变,从而大大提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效改变现阶段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毫无操作技能的窘迫局面。

其次,现代学徒制教育能有效促进现阶段在岗工人的知识更新。

目前,刚从学校毕业学生不能立即进入生产一线,而企业一线的在岗工人由于时间、制度等的限制,不能回到学校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从而造成知识陈旧、技能单一、效率低下的局面。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一方面可以让在校学生到企业实习或见习,另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回炉”学习,让他们带着手艺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掌握新型技能,这样能使企业的员工不断“充电”,始终适应信息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

最后,现代学徒制教育不仅有利于职业学校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且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这种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企业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程。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能使课程内容的设置和职业、行业标准设置有效对接,行业有什么样的标准,学校就按照这个标准培养符合标准的学生。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还能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效互补,企业需要掌握哪种技能的人才,学校就通过在企业大量实习训练掌握这种技能的学生。职业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最终使职业教育体系与终身学习理念相对接,从刚开始的学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交替进行,到企业工作后又从企业工人到学校学生,如此反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性互动。

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和认识观念的陈旧,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举步维艰,就连最普通的初级工培养都未能普及,更不用说具有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了。

篇5:高职教育营销的必要性论文

摘要:

高职教育发展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源于市场且贴近市场。但各高职学院的发展重点和特色以及适应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所以各高职学院必须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选拔考生。一方面,教育作为一项特殊服务,有着时间长、变更难、影响广的特性,高考学生在择校时需要专业的教育营销人员的指导;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营销的产品涉及面广、多专业、变化大、更新快,作为传统的营销人员很难胜任工作,这就是说:各高职学院应该对高职招生工作人员和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营销知识的培训,专门培养相应的教育营销人才,既服务于教育行业,也同时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篇6:小议“国培”的必要性

刘 海

(贵州省大方县第二中学)

在此先说一说此次国培我身边所发现的几种现象:

1.“又是培训?”;

2.“‘请你帮我看一看有我培训没有,’‘没有!’‘太好了,谢天谢地!’”;

3.同一台电脑,把音量关了,同时打开两个以上的课程,有的甚至把所有课程全部打开,然后就去做其他事;

4.发帖回帖是为了挣分,不重视帖子的质量;

5.知道自己在本次培训之列却迟迟不登录学习,等到最后万不得已才登录,然后应付了事。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总凭老经验吃饭,能吃得开吗?我常听到很多老教师的感慨:“现在的学生都喜欢年轻教师,他们帅气,年轻漂亮,有青春活力。我们已经不中用了,学生不愿看,也不愿听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婆讲课了。”事实果真如此吗?现在的学生真的不喜欢那些年老教师?答案是否定的,也有很多老教师很受学生欢迎,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教师年纪虽大,但他们仍然在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积极地和学生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然后加以改进和提高,并不以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当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现在很多老教师,他们有着很丰富的`教学经验,谈起教学来,个个都是头头是道,个个都是教学的行家里手。可对于教师的再培训,却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态度。君不知,行家里手也有失手的时候。我曾经听过一次公开课比赛,一个本地重点中学的老师参加比赛,从他的讲课说课等可以看出,这老师在这堂课上是下了工夫的,也看得出这老师功底不错,他讲课是那么尽心尽力,可是学生呢?好像故意不配合他一样,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课讲完,讲课老师露出一脸的茫然和无奈。我知道,不是学生要难为他,而是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跟不上他讲课的节奏。因此行家里手也不能只凭老经验上课,得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还要有根据不同情况驾驭临时课堂的能力。

现在社会上的培训很多已经形式化了,真正培训的,能学到东西的反而不多,所以培训无用论就产生了。但如果轻视培训,导致思想麻木,不求上进,那就会被社会、被学生所抛弃。想想这样的老师怎么教学生,能教好学生吗?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已经跟不上形势,要不想落伍,就必须去参加培训。去今两年,我们学校就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施,而且要求每个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是实施一年后的今天,还有的教师就会使用一个白板(用有色笔在白板上写字,我觉得还不如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好),有的教师勉强用上了多媒体,但是只会用一些网上别人已经做好的课件。因为课件不是自己做的,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无法注入自己的教学理念。生搬硬套地上完一堂课,最终教学效果还没传统教法好。

多媒体教学不但是现代教学的需要,而且有益于教师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教师更要自觉地去尽快掌握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课更直观,而且内容更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高,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多。有文字、有插图、有声音,只要鼠标轻轻一点,需要讲的内容就出来了,老师上课轻松,学生听课也会觉得有趣味,课堂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课好很多。老师用电脑备课,比起手写备课,要轻松方便得多。电脑里可以存放很多的资料,需要时,那些文字、图案等只要复制、粘贴、插入就可,不必抄抄画画。用电脑打字,比起手写,也要快速得多。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方便、实用、快捷,让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篇7: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王宜宾

摘要:我国高职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应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本文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基础性工作环节探讨了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职业道德 职业理想

一.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具有行业特色的道德要求,是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职责中所应遵循的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1.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当的个人利益机制的引入,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注重集体利益、要求个人绝对服从集体、抹杀个人利益合法性的道德基础,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基础又尚未完善,这就容易引发社会职业道德的混乱,进而会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失去道德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培养学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能有先进的职业伦理精神作为支撑。

2.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注重个人理想和个人奋斗,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发展的欲望,但是他们在美好的人生目标背后,又隐藏着对未来职业的困惑。只有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地位,进而使自己在适当的职业中得到发展。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因社会制度和行业背景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我们在学生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既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针对性地安排合适的内容,又要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在规律性,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职业理想教育

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从业者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在职业上确定的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个人渴望实现的境界,即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或专业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一定的职业和从业者人格上的充分体现,崇高的职业理想的实现,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作保证。因此,职业理想教育首先要考虑社会的、公众的需要,要求每个学生从国家和民族的大局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职业,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法规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一个连法律也不遵守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的。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就必须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意识、义务和责任意识。只有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还要使学生树立起全面履行法律法规的义务意识。

3.职业道德规范教育

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道德行为准则,体现了职业道德对劳动者的具体要求。尽管每一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在内容上各有异同,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职业道德仍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对各种职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当前我们

除了要对高职学生加强这五个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外,还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进行相关专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三、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在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高职院校应坚持以“两课”为主渠道,以实习、实践为主阵地,以“两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以及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做好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主渠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和深入,大学生在思想领域大解放的同时,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影响了我国在职业道德教育领域一直倡导的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我们只有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力度,并针对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最终实现对职业道德认识的内化和产生实际行动。

2.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专业技能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专业技能的习得与提高。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结合,尤其是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掌握与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实践联系密切,因此,在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潜移默化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3.开设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

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是实施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及时的职业道德教育,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职业道德选修课或相关专题系列讲座涉及的内容很广,如《行业职业道德》类讲座,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讲授具体职业道德内容,强化行业职业道德教育。另外,还可将敬业奉献、诚实守信等内容纳入专题讲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将行业职业道德作为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开设,强化学生的行业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培育职业道德情感促进职业能力提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2]黄子兴.高职教育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冶金教育,2005

[3]施祖军.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5

篇8: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小议

1 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况

为了了解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现况, 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 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新都区卫生学校、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护生作为调查对象, 所有对象都已完成护理专业相关课程学习, 即将进入临床实习 (三所学校护生皆为女生, 所以所有调查对象都是女生) 。共发放问卷355份, 收回问卷342份, 有效问卷315份, 有效率92.11%。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保健知识、性行为、性观念、性态度等。

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中国性道德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中高职护生认为性仍然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70.5%的护生认为贞操很重要[1]。护生对性保健知识的掌握匮乏, 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65.3%的护生不会计算排卵期。60.8%的护生不会采用安全避孕的方法。74.6%的护生不清楚主要的性病种类。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中高职护生对性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获取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影视媒体的比重为71.2%, 其次是同性朋友或同学比重为18.4%, 来自学校或家庭教育的仅为11.8%。中高职护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对性健康知识没有全面系统地了解, 不仅不能满足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无从谈在护理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病人。

2 目前对中高职护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现况

2.1 中高职护生在性健康上存在盲点

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学生中公开谈性或开展全面的性健康教育还有一定的阻力[2]。但学生内心深处渴望了解性知识。通过调查, 有96.8%的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 然而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度非常高, 达到了74.8%, 只有3.1%的学生不希望了解性知识。一面是没有正规的学习渠道, 一面是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这种现状就导致了目前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匮乏。

2.2 家长对子女的性健康教育少

调查显示, 中高职护生获得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书籍杂志, 广播影视片等, 其次是网络和学校, 家长在学生性健康知识的获得途径中所占比例很少。从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性健康教育实施者来看, 学生最希望的是学校 (66.3%) 和家长 (34.2%) 。由调查得知, 当前中高职护生获取性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自学, 他们最希望从学校和家长处获得正规的性健康教育。由此暴露出我国针对中高职护生的正规性健康教育严重不足, 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 让学生从正规渠道获取性健康教育知识, 以减少学生混乱的性心理状态。

2.3 学校对中高职护生性教育不系统全面, 流于形式

许多学生最先接触的性健康教育来源于《生理卫生》课, 只是单纯地讲一些生理卫生局面, 没有在生理卫生知识中充实对青春期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的全面教育。教学模式单一, 没有针对青春期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和口味进行性教育知识的传播。使得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模糊, 实用性不强。

3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

古人曰:“性不学, 则损天命, 丧伦理”。前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佩云在谈到性健康教育时指出:“积极稳妥地开展青春期教育, 对于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抵制腐朽淫乱思想, 消除丑恶社会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开展性健康教育的目的, 是既可以避免因无知而造成的性功能障碍、性心理异常和性行为偏离, 也可以促进青春期学生在性发育、性意识和性行为上保持良好的状态, 促进身心健康。

性健康教育是一种发扬人性, 支持美满家庭生活, 并对自己性行为负责任的教育, 是学习如何做好一个男人或女人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 性教育不只是性的教育, 更是人生的教育。我国处于青春的护士学生是一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 他们不仅要满足自身对性健康知识的需求, 还要为病人提供正确的性健康教育。为此,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 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3.2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我国性健康教育事业有积极推动作用

性健康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我国性健康教育起步晚, 经验少, 供给不足, 由于性健康教育的缺失而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 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改革开放后, 一批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展开了针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理论和实践上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 但仍存在巨大不足。因此,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对我国性教育事业有积极推动作用。

3.3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 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社会稳定

据美国相关组织调查:全美国1987年约有110万少女怀孕, 即每10个14岁女孩子中就有4人有妊娠史, 其中43.4万人堕胎, 55.6万人生下私生子。政府每年要花费47亿美金养活这些少女母亲的私生子。到1996年, 18岁以下少女生育带来的社会问题所需花费已达70亿美元之多, 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我国少女的妈妈问题虽未达到美国那样的严重程度, 但也初见端倪, 并且有扩大趋势。在这样严峻的社会情势下, 加强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 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保障科学发展观的顺利贯彻实施。

4 改革和完善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模式的建议

4.1 加强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要从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现状和生活实际出发, 设置合理的性教育课程并制定教学计划[3];逐渐充实和完善性健康教育教材内容, 使性健康教育内容系统化、规范化、完整化。

4.2 加强性健康教育教师培养

完善师资培养机制, 加强性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在性教育、性心理、性医学、性法学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水平。改变非专业教师教学状况, 从而促使性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4.3 多媒体优化教学, 创建互动交流式课堂

以性健康教育理论为基础, 采用多媒体优化整合教学。以影像制品VCD、DVD和多媒体课件为主导, 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其积极思考问题, 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刺激从而加深印象, 提高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学习效果。

4.4 主题班会

针对中高职护生在性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可以用集体活动的方式解决更为适宜, 主题班会就是有效途径之一。可以用趣味问答、心理剧、知识竞赛等互动形式, 将性健康知识、性保护、性病、性道德等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4.5 开放式答疑和心理咨询相结合

建立专门的性健康咨询指导机构, 建立校园网络绿色通道, 开通热线电话, 便于学生提出性健康教育方面急于想解决的问题, 并得到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可以组织专题讲座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涉及到个人隐私等问题, 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更恰当。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 并设置专业的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

4.6 争取多方支持

中高职护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 对他们进行性健康教育, 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各界更新观念, 根据他们未来的职业要求, 重视中高职护生的性健康教育问题, 加大普及中高职护生性健康教育力度, 加大对性健康教育的投资及政策支持, 使我国中高职护生能接受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凤秀, 苏履娜, 李瑞娥, 等.护理专业女大学生性安全问题的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5 (12) :87-89.

[2]王兰英.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5, (4) :44-45.

篇9:小议高职学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素质 培养 辅导员

一、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高职学生正处在从不成熟或不够成熟向成熟或比较成熟转化发展的阶段,具有思想活跃、积极上进、个性特征强,但心理素质较差的特点。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强烈的锻炼意识,但易受社会上一些旧观 念误导,产生自卑感,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会无所适从,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二、从辅导员角度看高职学生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文化素质问题

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呈逐年降低的趋势。学生的入学成绩悬殊也越来越大,导致同一专业或同一班级内学生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明显。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和生源素质的良莠不齐,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定向性和岗位针对性也使一些人误解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阻滞了人文教育的实施和延伸。

(二)德育困境问题

高职院校德育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专科阶段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定,思想上有很多迷茫,道德观念不够牢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存在严重脱节。具体体现在:理想信念模糊、文明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弱化。这些现象很多都是我们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性而面临德育困境的表现。在教育方法上,把学生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接受者,忽视引导和提供机会使学生对个体的人格尊严、生命的意义予以体认。

(三)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因没有考上本科院校而产生一种“等级”观念,存在着自卑、焦虑、失望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少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他们不敢正视自己,开始怀疑自身能力,对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感到困惑,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这种自卑心理导致他们感情脆弱,使他们很难找到值得信赖的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思想封闭和心理障碍,遭受挫折时不能有效化解。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弃学厌世的想法。

(四)就业选择问题

学生个体的择业观念、职业发展目标、自身的就业准备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就业。具体表现在:就业目标不明确、就业岗位过于集中、地域结构失衡、社会价值淡化等。

三、从辅导员角度提出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的策略

结合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素质的现状,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要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意识。?坚持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德育过程中辅导员不是教学生“你应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应该如何”,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的尊重、开放与宽容的心态,培养他们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能力。

其次,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相联,一个人只有在对别人、对集体的各种关系中,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实践教育是促进学生实现由知到行转变的课程,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二)多维参与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整合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构建学院重视为基础,辅导员教育为依靠、各部门配合为保障的多维参与模式。首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中,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在制度上和管理上保证了心理健康工作的顺利展开。

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秉着“专兼结合、全员参与”为原则,建设一支以专业心理教师为主体,其他教师为辅的队伍,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问题。一要加强专业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二要加强兼职人员的素质培养,学校对广大辅导员及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尽可能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最后,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浓厚底蕴,包括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校貌、校园思潮等去引导和塑造学生;辅导员应积极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建立家庭学校沟通平台,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空间,形成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辅导员还可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一方面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藏学生的隐私,更好地实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给他们及时的心理疏导,提高心理咨询工作水平。

(三)在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开展学生就业指导

1、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树立全程化和专业化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而很多高职学生到了大三面临就业才临时抱佛脚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导致择业发生障碍。为此,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2、全面了解企业的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自我定位

学生若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很容易对自己的评價过高或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当自己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时,难以自我调整,从而导致择业受挫。辅导员应立足帮助学生客观分析、正确把握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引导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

(四)提高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

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辅导员虽不同于专业教师,但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是很大的。辅导员的个人素质关系到带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关系着未来社会建设者的素质和水平,关系着高教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成为社会焦点的今天,提高辅导员的素质更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应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提高创新能力,做合格的教育者。

高职教育仅仅有技能是不够的,在提升人才技术含量的同时注意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学生不仅能实现当前就业,更能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

[2]李昕卓.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必须提高辅导员素质[J].辽宁高职学报,2010,3.

[3]宋建军.浅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0,2.

[4]邓伟.高职辅导员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和要求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9.

篇10:小议高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认清幼儿音乐教育个性特点,提升对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需求的认知幼儿音乐教育有鲜明的个性 一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3~6岁的幼儿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对音乐有着天生的喜爱和兴趣,对幼儿进行音乐知识的启蒙和教育,不论是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还是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在3~6岁间的不同年龄层,分别又在歌唱能力、律动能力、节奏与打击乐演奏能力以及音乐欣赏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形成各种能力的发展高峰阶段。二是实现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有自己的方式。音乐教育的所有目标都是通过“审美感动”的过程实现的,以音乐作品作为媒介,以审美感动作为手段,以求达到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三是幼儿园音乐活动有自己的特点。学前教育国家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许卓娅教授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总结为 游戏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爱玩、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学活动须顺应幼儿的天性。“玩中学”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最好形式,因此,幼儿音乐活动中音乐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要具有游戏性。幼儿园音乐活动要讲究教学形式的综合、教学过程的综合及教学目的的综合,即教学形式上要歌、舞、乐融合或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把创作、表演、欣赏融合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教学目的要兼顾“娱己”和“娱人”,幼儿参与音乐活动角色的多元化,能让幼儿乐在其中,帮助幼儿自然进入音乐天地。学习材料和提供方式要有整体性,比如,讲解“休止符”,在音乐中可表达“坚定”、“灵敏”、“跳跃”、“俏皮”等,而不能只停留在“停止”等仅与时值有关的音乐知识层面;比如,让幼儿表演唱时,要让幼儿有机会全面模仿、学习和表演整个节目,而不是更多地去要求幼儿练习某个细节的音准和节奏等。

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一是幼儿园音乐活动形式有听辨活动、歌唱活动、欣赏活动、节奏(打击乐)活动及韵律活动等,要求真正调动起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枯燥、机械、强制性的反复训练,避免以孤立要素作为对象,避免分析性的理性训练。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是围绕着幼儿歌唱能力、律动能力、节奏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而展开的。这些能力的培养目标是让幼儿享受参与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身体、乐器及媒介进行艺术表现,表达音乐感受,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等,实现上述目标应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目标设计尤为重要。如选取什么样的音乐素材,进行短期或长期的活动内容。具体要求如下。歌唱:选曲歌词要有童趣且易于记忆,富于美和想象,内容适用于动作表现;曲调音域要窄,节奏简单,旋律平稳,结构工整,短小,歌词关系简单。律动: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风格鲜明,速度适当。节奏:适合的乐器,适合的音乐,适合的配器。音乐欣赏:主要方式是通过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欣赏音乐作品、讲授简单的音乐欣赏知识。用于活动的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音乐作品,另一种是辅助材料。值得注意的是,除幼儿歌曲外,适合幼儿欣赏的完整作品是有限的,节选和改编适合幼儿的音乐作品片断可以满足幼儿音乐欣赏的需求,选择时要考虑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辅助材料主要是指动作、语言、视觉三种材料,例如适当的舞姿、相关的故事及图画等等。

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单一的音乐技能是不能满足幼儿音乐教学需要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特点,对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幼儿教师的培养方向:一是鉴赏和分析音乐的能力,包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作品基本结构的能力、对音乐作品审美(背景、情绪、性质、风格、体裁、调式等)的综合感受能力、判断作品与幼儿年龄适合度的能力等。二是表现音乐,把视唱、练耳、歌唱、乐器(含钢琴演奏与即兴伴奏、自弹自唱等)、音乐创编、律动与音乐感受融合在一起。另外,还有舞蹈、美术审美与操作能力。何幼华在为曹冰洁的《走进幼儿音乐世界》所作的《序》中总结了曹冰洁老师音乐教育的特点,归纳为“感觉”、“操作”、“创造”六个字,“感觉”即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时对美的感受,曹老师在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时最重视幼儿对音的辨别,爱听、感受才是理解音乐的前提;“操作”是让幼儿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创造”,即幼儿在理解、感受音乐之后,用乐器、绘画、语言、体态等方式表达、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曹老师非常重视音乐素质培养与音乐兴趣培养相结合,这对缺乏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师而言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曹老师的音乐教学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层次与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成为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与目标。作为幼儿教师,只有掌握较全面的音乐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表现能力,掌握全面、灵活的音乐活动方法与技巧,才能在组织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引领幼儿进入理想的音乐审美境界。

重视和创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为幼儿教育事业输送合格人才

幼儿音乐教育的个性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幼儿发展出发,合理设置幼儿音乐课程,选择最适宜的音乐和方法,让幼儿在幼儿园期间尽可能全面地、正确地、完美地感受音乐、喜欢音乐,学习音乐。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同样要求我们在音乐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也应该全面考虑专业目标、专业特点、未来工作需求进行调整和创新。《音乐欣赏》课程正是一门着眼全局,着眼未来的课程,在学生综合音乐能力构建中可以起到有效的整合作用。它通过对不同分类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启发和发展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音乐欣赏》课涉及的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音乐欣赏理论。包括音乐的表现特征与欣赏心理,音乐的表现要素、手法和结构,多元音乐文化与音乐功能多元化,音乐的风格和流派。二是声乐作品欣赏。包括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和风格,中国民歌和民间歌舞音乐、外国民歌,声乐体裁。三是中、外器乐作品欣赏。包括中华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队概述,舞曲、特性器乐体裁,大型器乐体裁,现代音乐作品欣赏。四是综合艺术形式。包括歌剧、舞剧、曲艺音乐、戏曲音乐等。

上述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全面,欣赏内容与方式可根据学生情况、学前教育的专业需求、学校的课时安排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虽然课程内容可以很多,但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音乐欣赏》课程及其他专业的同名课程。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基础层和一个综合层:第一个基础层是掌握基本的音乐欣赏方式,了解一般欣赏音乐的过程和条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意识,建立一套较完整、系统的欣赏音乐的思维模式。第二个基础层是学习掌握常见的音乐知识,如人声的分类、常见的演唱(演奏)形式、音乐体裁、音乐的结构、民族乐队和管弦乐队的编配、音乐欣赏积累等。综合层是要求学生通过对按不同角度分类的作品的欣赏,感受音乐的分类特征,体会不同音乐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并能反过来验证上述分类的特征,能将不同分类、不同感受的音乐或音乐片段,根据幼儿园活动的要求与特点,泛化出新的构想与创意,以求得更高层次的音乐感受水平与新的组织幼儿音乐活动的方法。如挪威音乐家格里格的《晨景》,音乐本身是描写早晨太阳冉冉升起的场景,在幼儿的年龄段,他们难以在音乐中感受太阳升起的情景,但是,如果让孩子们扮演小苗儿,在《晨景》向上的旋律、温暖的轰鸣中慢慢成长,非常合适,作为小苗的幼儿在缓缓长大的过程中,可以贴切地、充分地体会音乐给与的温暖和旋律的向上感,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极为有益。

上一篇:足球社团未来发展规划下一篇:投标软件质量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