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024-05-07

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精选5篇)

篇1: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xx区工商局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企业的发展,对于吸纳就业,增加税收,维护社会稳定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在企业发展中,资金短缺已成为瓶颈。如何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是企业本身需要解决的课题,而且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我区企业融资工作基本情况

我区共有私营、个体经营者14250户,近年来,路北区工商局立足部门职能,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切入点,搭建多种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解忧。大胆探索,超前谋划,结合企业年检,印发了融资需用求登记表,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及现行融资方式,对有融资需求及具备融资条件的企业进行了普遍摸底和重点调查。制作了“融资服务指南”和“融资服务手册”共计2万册,收集贷款品种44种,以宣传单、网站、短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累计发布宣传信息3.6 万条,召开银企对接会10场(次),相继在全市和全省率先推行了小额贷款推介和商标权质押贷款,深化了动产抵押,仅2010年就为企业融资近8亿,今年以来又融资2.5亿,先后为1000多户个私经 1

营者和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树立了良好的工商形象。

二、我区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为企业融资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是,受职能所限,这些服务仅是围绕提供融资信息服务、促进银企业合作方面,深深感觉企业融资难题非一家之力能够解决,受市场经济和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运行中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中小企业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整体素质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企业平均生存寿命低,据有关资料统计平均为2.9年,使银行借贷风险增高。二是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可信度低,还贷意识不强,银行放贷意愿低。三是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者获取融资信息的渠道较窄,对新生的贷款品种和类型了解少,有的为图方便通过民间借贷反陷入高额的利息偿还中、以致企业无力经营。

2、银行方面。一是虽然银行相对民间借贷利息低,但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严格,可贷额度低。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而言,杯水车薪,不足解渴。对小企业来说,却不符合银行的放款条件。二是国有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品种较少,如去年我局对商标权质押贷款首度进行尝试,在走访银行的过程中发现,全市几大国有银行均未设立此项目,仅有天津银行进行过此项目的运行。相对而言,合资或民营银行的品种较多,政策也更灵活,但手续

2依然繁琐。如唐山邮储银行的三家联保式贷款,是目前较为便利的贷款品种,虽然不需抵押物,但仍需联保方的每月财务明细报表等,中小企业财会制度不健全,往往不胜其烦。

三、破解我区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

1、从金融部门看,应积极探索金融产品和信贷方式创新,尤其是国有银行,应针对中小企业的企业特点,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研发手续简便、准入门槛低而又相对安全的贷款品种。

2、从企业自身看,应该增加自主创业的科技含量,走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经营之路,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社会信用度,建立透明、健全的财务制度,合理用贷,诚信还贷,营造良好的银企关系。

3、从政府部门看,一要大力引导金融部门转变经营战略,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二要鼓励担保公司等正规融资机构的发展,丰富融资品种,为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三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担保公司、银行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四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对各类融资机构分散的融资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分类后通过网络对社会公开,提高信息的公众知晓度、权威性和利用率,使不同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从中选择自己适合的融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篇2: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环境更优

发展更快

——株洲县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赴一线,破解难题促发展,转

变作风惠民生”主题活动

2011年3月,株洲县委紧扣转方式、惠民生这一中心,以开展“千名干部赴一线,破解难题促发展,转变作风惠民生”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长效机制,有效地把推进创先争优、加强作风建设、民情民意调研、扶贫帮困走访、排查矛盾纠纷、解决基层难题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了农村、企业和谐发展、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的良好局面。全县共87家单位1022名党员干部参加主题活动,其中县级领导37名,县直单位和乡镇党员干部985名。共分280个工作组,其中赴企业和项目工作组29个,赴村251个。截至目前,各工作组走访企业和项目100余家,走访群众8325户,发放民情调查表5020份,慰问特困户355户。已排查问题381个,已解决问题118个,正在解决的问题132个,待解决的问题131个。

一、精心组织引领,做好结合文章

该县立足“为发展加力,向基层进军”的导向,注重抓好结合、注重突出重心,统筹谋划,精心部署,活动得到有序推进。

(一)抓好谋划部署。由县委常委牵头,分成三个调研小组,结合县内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对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摸底调研,深入县直机关、乡镇、企业和项目调查了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这次主题活动目标和基调。3月18日,在县会议中心召开“千名干部赴一线,破解难题促发展,转变作风惠民生”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动员暨培训会。全县700余名工作队员参加了会议,县劳动局、信访局、民政局等6个单位就主题活动中涉及的工作任务开展培训。3月21日,所有工作队员分赴全县产业发展一线、项目建设一线和新农村建设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作出了具体部署和日程安排。

(二)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切合实际、分类实施的原则,明确了各自具体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总体突出以“破解五个难题,完成十大工作任务,推动百个项目建设,走访一千户困难户”为重点。“五个难题”即企业发展环境中的难题、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难题、民生建设中的难题、“三农”工作中的难题、信访维稳工作中的难题。“十大任务”即开展民情调查,指导基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作出新一轮的承诺,指导村支两委制订三年工作规划,全县共走访1000户困难户,每个工作组慰问5户以上特困户,指导各村开展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协助乡镇掀起春耕生产高潮并制止耕地抛荒,研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开展水利普查,搞好新农保调查摸底,治理企业和重点项目周边环境,帮助企业和项目搞好银政企项目资金对接,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政务服务中的问题。

(三)注重“三个结合”。一是将开展主题活动与创先争优相结合。把主题活动的开展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将主题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检验各单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履行公开承诺的重要依据。二是将开展主题活动与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相结合。年终将邀请工作点代表作为测评人员参与年终政风行风测评,对各单位进行现场评分。三是将开展主题活动与县级领导“三个一”活动相结合。县级干部和相关部门按照“三个一”活动的要求,深入联系企业、联系乡镇、联系学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强化保障措施。县财政列支30万元专项工作经费,每村工作组一千元,保障驻村期间公务经费、伙食开支,不给基层添压力,不给村组增负担。所有工作队员与原单位工作相对脱钩,集中时间和精力参与主题活动。明确了“五个不准”的工作纪律,即不准接受基层和企业请吃请喝请钓、不准收受红包礼金、不准给基层和企业增加额外负担、不准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不准参与其它不正当活动,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同时,县创先争优办和县作风办建立日报告周通报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全面掌握干部赴一线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情况、干部在岗工作情况,及时处置失职渎职、乱作为和不作为等现象。

二、扎实有序推进,取得综合效益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全县党员干部的作风得到有效改进,为民、务实、清廉意识切实增强,服务基层、助推发展的效应十分明显。

(一)改善了作风。驻村工作队员坚持走村组路、进农家门、听百姓言,解群众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感动了当地的村民。驻仙井乡斑竹园村工作组组长胡文进,是年龄最大的工作队员,身患冠心病多年。他就自带行囊,在驻点村与老乡们同吃同住,走访群众39人,衔接8万元水利维修尾欠款,推动村务迅速公开,群众称赞他为“办实事的好领导”。

(一)服务了群众。千名党员干部深入群众,解决了一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群众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县安排专项资金400万元慰问低保户、五保户和特困户,其中用于特困户慰问的资金有近30万元,保证每个工作组至少慰问5户。各工作组大多通过自筹资金的方式,慰问了5-10户。如驻龙潭乡工作组的队员们一到工作点,就自筹资金11000元,慰问了55户困难群众;驻南阳桥乡工作组结合南阳桥乡的实际,除完成县里规定的工作任务外,还将解决征地拆迁中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推动重点农家休闲、观光农业的壮大发展作为此次活动的工作任务。

(二)加快了发展。一季度,全县引进项目32个,合同引进县外资金10.26亿元。目前,投资3亿元的土城休闲基地项目、投资1.5亿元的三联压力容器项目、投资8000万元的丰达电力机车配件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达嘉包装设备项目等一大

批项目已开工建设。华新水泥、惠天然城市公园、光明重机、中韩制衣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有的已投产达效。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有27个,其中新开工建设2个。驻淦田镇工作队为村引进和衔接5个项目计20万元;派驻重点项目和企业的工作组到企业进行调研时,针对株洲市精密锻造有限公司新厂房生产用电的问题,工作组立即与工业园、电力局领导协调,妥善解决了企业生产用电的问题。

篇3: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 统一领导

乌当区历来都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定期召开各种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指示和文件精神, 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为此, 农机中心也成立了乌当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对全区农机安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并于每月12日准时召开农机安全生产专题例会, 及时研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组织领导的实效性。与此同时, 为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 切实做到高效、及时、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 中心领导小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结合本区实际, 制定了重特大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对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后的报告、指挥、救援、调查、处理等都做好了具体规定, 为及时有效地进行事故救援和处置做好了充分准备。2008年初特大凝冻, 我们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为因断电造成的打米难农户送去柴油打米机;2010年春, 我们又针对罕见春旱, 为缺水严重村组送去了抽水机, 有效地缓解了灾情。

(二) 健全网络

要全面抓好全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 单靠农机中心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 我们将监管队伍延伸至乡、村, 即乡镇 (街道) 有农机管理员, 村有农机安全义务监督员, 从而形成区、乡.村联管的农机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一是通过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和“全国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在各乡、村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 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宣传力度, 增强广大农机手的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并利用赶场天向农户发放农机安全宣传资料, 宣传国家政策, 为农户答疑解难, 提高农户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规范农机操作程序,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全区各乡镇悬挂的宣传横幅、张贴的宣传标语及宣传画等都在50份以上。每年共发放各种农机安全宣传资料5000份以上。二是充分发挥乡级农机管理员的职能作用, 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开展各种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现场解答农民在实际操作中提出各种问题, 为农机安全操作把好第一关。三是充分利用村级义务农机监督员居住环境优势, 实行村级“红白喜事”打招呼负责制,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上报, 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通过建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区、乡、村监管网络, 并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农机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书, 将各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人,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四控指标为零。

(三) 联合执法

为加大执法力度, 使执法行动更加规范化和合法化, 我们以区道交联办为依托, 与公安交警等部门共同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 并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执法队, 配备专用车辆对全区 (变型) 拖拉机进行专项治理, 开展路查路检, 之间的联系, 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 重点查处“黑车非驾、违章载人、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严重违法行为, 每年开展专项行动10次以上, 开展农机安全大检查5次以上, 上门检测服务10次以上。由于措施有力, 工作到位, 多年来无一起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四) 规范档案

规范的档案管理既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记载, 也是规范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既是对服务对象负责, 也是对自身工作的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 也是对未来工作的促进。为此, 在档案管理中, 我们着重从五个方面收集资料。一是注重日常工作资料收集整理, 从上级文件的贯彻落实到结合本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检查记录、工作简报、图片资料、情况汇报及阶段性工作总结等步骤作为一次专项工作完整资料进行归档处理。二是在开展联合执法时, 由于农机部门没有处罚权, 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为达到警示教育目的, 我们通常采取的方法是要求违规、未检驾驶员现场写出保证书, 并记录在案, 如果同一人或同一车多次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将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对其进行处罚。三是在服务大厅醒目处, 放置农机安全宣传资料取阅箱, 做到凡是来办理农机监理业务的驾驶员, 除要求签订乌当区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外, 还及时发放宣传资料, 及时向农民群众传递安全宣传信息。四是文字资料与开展工作齐头并进, 不管在做什么工作, 我们都尽量把开展工作的方方面面记录下来, 分类归档;并及时向市、区相关部门报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信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五是在拖拉机业务办理过程中, 严格按照农机监理档案规程操作, 严把“入户关、检验关”, 按照“谁检验、谁签字、谁负责”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 坚持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三公开”制度, 并实行“一车一档”管理。同时, 对机车档案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编号、整理、归档实行统一监管, 确保档案资料齐全, 为拖拉机牌证、临时号牌办理登记, 以及对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的机车一律不予办理入户和年检提供了坚实依据。

二、几点体会

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有以下几点体会:农机安全生产取得的成绩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的结果, 如果没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仅靠农机中心是不可能完成此项工作的。如在我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中, 除省、市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外, 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几乎做到逢会必讲, 并经常组织全区性的安全生产排查、检查活动, 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支持, 确保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上下联动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农机安全生产涉及面大, 单靠农机管理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 既管不好, 也管不了。只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网络, 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组织作用, 实行上下联动, 才能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横向联合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机主管部门受到编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在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为确保工作的合法性和实效性, 我们积极探索联合执法的新路子, 利用与公安交警等部门的联合执法, 既保证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监管, 又确保了执法工作的合法性。

四是资料收集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规范的资料收集是对工作轨迹的有效记录, 也是反映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结果的有效体现。我们在整个农机安全生产中, 历来都高度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的规范管理, 使各项工作都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案必备, 从而保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和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打算

篇4: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这次规划的目标定位与吉林省振兴目标任务相契合,使得我们在贯彻实施规划中将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加深领会《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以促进吉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

自振兴老工业基地以来,吉林省进行国企改革攻坚战与体制机制创新,全省3228户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国有工业企业国有股本比重由80%下降到27.2%,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企业规模与效益明显增加。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00亿元,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82%,比2003年提高近40个百分点。随着《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的出台,吉林省工业发展步入了全面振兴的历史性阶段,进入了提升传统产业向培植新兴产业和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渡的关键时期,为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基地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与布局,推进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运用生态技术、整体系统化思维、循环经济理念对现有生产方式进行改造,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构建以五大产业基地为发展载体、以四大特色工业体系为新增长点、以接续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城市工业转型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

2011年,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2%以上。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一半以上。轻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力争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乙烯产量达到110万吨,全省玉米实际加工转化超过1000万吨,钢产量超过1000万吨,水泥产量达到3000万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降低30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85立方米,新产品开发率达到50%左右。

——做大做强行走产业,加快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及出口基地建设。实现主导产品系列化与零部件配套化,提高地方零部件配套能力与水平,汽车零部件产值占一汽全国配套份额达到52%以上。围绕长春客车厂时速200公里高速列车,延伸产业链,发展零部件及配套产品,形成轨道客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基地。

——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推进原料路线多元化和产品加工精深化。加快实施吉化乙烯工程,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扩大吉林油气田的生产规模,综合开发吉林油页岩资源,从原油开采、炼油、乙烯到精细化工方面要优化行业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效益增长转变,建设新型石化基地。

——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加速玉米生物化工、畜禽乳深加工、长白山生态食品等产业发展,核心是推动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工工艺高技术化和市场运作品牌化。结合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畜牧基地建设,实施新增百亿斤商品粮工程,在充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挥吉林省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紧紧围绕粮食、畜禽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建设粮食加工、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和生物化工产业基地。

——全面推进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基地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系统性强、充满活力、高度开放的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体系,医药经济规模和质量不断壮大和提高。将力争建设成为我国和东北亚国际区域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科研、生产和贸易的区域中心,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长白山北药基地。

——围绕轻工业,冶金、轻纺、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特色产业,创造条件加快发展,集中突破工业用钢、轻工材料制造、新型纤维、新型建材、新能源等关键环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促进工业经济向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迈进。

——在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方面,结合规划要求,确定重点发展方向。辽源市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发展特种合成纤维材料、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以生物技术为核心,发展生物制药、保健品和有机食品加工业;提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竞争力。白山市充分发掘和利用长白山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东北旅游名城;培育森林资源,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做大矿泉水产业,做精做强以人参、刺五加等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产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规划》指出,“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重点建设松嫩、松辽平原专用玉米生产优势区、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和三江平原水稻优势区。”

吉林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将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几年来粮食产量屡创新高。2006年,粮食生产在超过250亿公斤历史阶段性水平基础上,再上新台阶达到272亿公斤,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充分发挥吉林省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国内粮食生产形势和自身基础条件、粮食增产潜力和结构布局的基础上,编制《增产百亿斤粮食的总体规划》,提出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这项工程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水平,推进良种研发和技术推广,改善耕地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前提。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新增百亿斤商品粮食生产能力,完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粮食总产达到300亿公斤阶段水平的总体目标。

增产百亿斤粮食工程主攻方位是:开发西部地区,通过调水工程建设,大面积改造中低产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确保粮食产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形成增产25亿公斤左右的生产能力;优化中部地区,利用现有较好的粮食生产基础,走内涵和集约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增产目标,形成增产25亿公斤左右的生产能力;稳定东部地区,克服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在现有水平基础上提高产量,形成增产5亿公斤的生产能力。

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增产能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普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增产、防治病虫害等,加快全省粮食增产步伐。

——改造133万公顷的中低产田,巩固提高200万公顷的高产田,使全省标准粮田面积达到333万公顷,全省粮食单产平均提高15%以上。

——通过推广优良品种和采用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提高产量10~15%。

——通过扩大病虫和草鼠害防治面积,挽回粮食损失率由目前的5%提高到9%。

《规划》指出“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和农机装备的投入力度。”吉林省将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将与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直接相关的项目作为新增百亿斤商品粮的主体工程,实施“十大”综合性系统工程,共涉及27个建设项目,匡算总投资265亿元。主要是:三项调水工程(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和中部引松供水),大型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大安灌区和永舒榆等9座大型灌区),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0.5万公顷,新增耕地17万公顷),标准粮田建设工程(实施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良种研发和推广工程 (培育100~120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5年新品种更新率,水稻达到100%,玉米80%,大豆60%以上,新品种平均增产粮食7%左右),吉林省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工程(建设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吉林指挥系统,年增加地面降水10~20亿立方米),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工程(实现67万公顷玉米和13万公顷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与普及工程(在粮食主产区,以玉米、水稻、大豆三大粮食作物为主攻目标,优化、集成一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病虫、草、鼠害预防工程(建立完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等体系,综合防效提高到85%左右,防治技术到位率提高到25%),生态保护工程(通过建设“三北”防护林四期、松花江上中游林业生态保护等工程,为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进一步提升交通等基础设施

对振兴东北地区的承载能力

在东北地区面临区域竞争的新形势下,《规划》提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建设同江至大连、东北东部通道、黑河至北京、珲春至阿尔山等6条通道。新建与改造连接蒙东地区煤炭基地与东北三省主要能源消费区的铁路、公路,形成保障能力强大的煤炭运输系统。”加强跨区域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东北地区集中优势力量进行产业集群建设,整合区域资源,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优化区域空间格局,打造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起着重要的承载作用。《规划》明确提出了东北地区交通工程规划项目,其中,涉及吉林省的铁路、公路、机场建设的重大项目较多,这在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是一个新的突破。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将紧抓振兴东北的机遇,通过建设以客运专线为代表的高速铁路和改造扩建既有铁路,新建铁路930公里,改扩建铁路1237公里,以构筑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扩能、提速、完善铁路路网功能为重点,加快形成区域干线的通道能力、网络支线的支撑能力,以及枢纽和站场的点线配套能力,重点建设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等项目。努力实现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通车里程达到2000公里,出海入关和沟通省际快速通道基本建成,长春至市(州)基本实现高速公路连接,长春至长白山实现高速公路连接的奋斗目标,构建长春及延吉、长白山、通化、吉西北“一主四辅”机场格局。建立完善连接东北亚、畅通国内外的立体、快捷的交通网络。

新建吉林至草市的高速公路,和既有的202国道共同组成沈吉公路运输通道,该通道经过沈阳、梅河口、吉林等城市,成为平行于哈大通道、东北地区中东部又一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

新建靖宇至松江河、通化至新开岭高速公路和延吉至汪清高等级公路及二道白河至漫江公路,和既有的201国道共同组成东部沿边纵向运输通道。该通道经过敦化、延吉、白山、通化等边境城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

新建江密峰至珲春、营城子至松江河、长春经松原、白城至石头井子高速公路,与既有的长春至江密峰高速公路和302国道以及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嫩江等内河航道,共同组成北部横向运输通道。该通道连接延吉、吉林、长春、松原、白城5个中心城市,是吉林省横贯东西的重要的运输通道。

新建松原至肇源、松原至双辽高速公路,与既有的203国道共同组成西部南北纵向的运输通道,该通道里连接东北地区重要运输枢纽城市松原及长岭、双辽等城市,对带动吉林省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规划》提出“加快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推进省际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城镇密集区快速交通网络”、“加快发展小型机场”。吉林省“十一五”期间初步形成以哈大客运专线为骨架,沈吉、长图、梅集、平齐等线为主体,以长春为中心,连接吉林、四平、通化、梅河口、白城等主要城市的快速客运网。形成长春至沈阳、大连、北京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和东北东部通边达海铁路通道;主要铁路干线货物送达速度提高近2倍,基本解决制约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铁路运输网络“瓶颈”问题。新建横、纵向高速公路和伊通至辽源、营城子至东丰至梅河口、通化至下排高速公路联络线,均有利于沟通省、区之间的联系。新建长白山旅游机场,为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撑;积极筹建通化、吉西北支线机场,改建延吉机场,逐步形成东北地区的干线机场;同时扩建和完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进一步强化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在全国以及东北亚地区的枢纽地位;基本形成大中小相结合、干支衔接、布局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

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与高技术产业化能力

《规划》指出,“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立足自主创新,促进产业集聚,加强国际合作,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构建高技术产业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和“光电子产业”提出重点建设“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和“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吉林省立足高技术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以提升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集聚化、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以拓展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素质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手段,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国际国内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优势,加强整合集成,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加速高技术产业集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和产业替代进程,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先导作用,为吉林省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主要高技术产业领域,形成结构合理、特色突出、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大幅提高、对经济社会全局带动支撑作用强的高技术体系。

——发挥核心优势,促进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在光电子信息、软件、汽车电子等领域的资源、产业优势,发挥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突出以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为主体的产业布局,打造一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长春光电子产业基地);5个国家、省级产业园(吉林汽车电子产业园、吉林新型元器件产业园、长春软件园、吉林软件园、延边信息产业园),形成信息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汽车电子、电力电子、新型元器件、软件等。

篇5:浅谈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经济;农业银行;信贷业务

中图分类号: F8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70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是在吉林省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下应运而生的产物,是保证吉林省经济快速、健康增长的一种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为吉林省广大的农民群体带来了实惠。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发展关乎着全省经济的平稳发展,很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深知占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市场的重要性,开通了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的小额信贷业务。如何在日益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发挥传统的优势,这就有必要找出小额农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找出对策,促进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本行的利益。

1 吉林省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惠农卡业务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而设立的惠农卡业务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惠农卡业务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

惠农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惠农卡不仅是吉林省农户小额贷款的载体,也具有借记卡功能,农户可以使用其办理存取款业务等。但其代缴费功能并不完善,只能用于一些简单的生活缴费,如水、电费缴纳等,难以满足农户的实际金融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使用环境的制约:吉林省农村整体金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村地区的自助银行设备数量较少,造成了惠农卡的用卡环境比较落后,能够正常使用的POS 机、ATM 机非常有限,不能保证惠农卡在一些地区的正常使用[1]。

1.2 农业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及期限问题

贷款额度小: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一般为农户提供的农贷都有额度的限制,一般不超过5万元。具体的放贷额度要做信用调查,即根据农户的年均收入等综合评价放贷。而农户向银行贷款不仅是要解决实际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还需购置相应的农用机械设施等,贷款的资金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要[2]。这就产生了贷款额度和农户实际需求不一致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农业银行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

贷款期限短: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为农户提供的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就需要1年,农户只有将农作物卖出后才能给银行还款,还款周期超过了贷款期限,对农民来说承担了资金时间压力,往往出现了延期还款的情形发生,无法满足农户借贷的实际需求。

2 吉林省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分析

2.1 小额信贷产品单一且成本收益低

小额信贷产品单一:目前,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为广大农户提供的仅有金穗惠农卡,与其他金融机构多种小额信贷产品共存相比还有一定劣势[3]。同时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开设的小额贷款利率高,周期短等弊端造成农行在吉林农村小额信贷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够强。

成本收益低: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小额贷款业务发生的成本主要由管理费用、信息费用、服务费用及风险费用等构成[4]。收益主要来源于小额贷款的利息。小额信贷房贷资金规模小,周期短,利息获取量少,而农行进行小额贷款业务的管理和运营费用较高,成本支出远远高于利息收入。

2.2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差

吉林省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条件差是制约农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紧密相连,在吉林省广大的农村,有的地区有互联网,但是互联网的条件完全不能满足金融发展的需求;有的地区甚至没有互联网,无法正常开展农贷业务。银行网点、支付结算体系的匮乏,恶劣的地理和自然环境,对于吉林省农村地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相当不利。

2.3 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为农户发放的农贷主要用于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风险较高的行业,如果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时会受到毁灭性的冲击,自然灾害造成的风险范围高而广。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农户的收入就会减少甚至得不到收入,银行的贷款就无法收回。

2.4 信用缺失的影响

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农户和从事农业发展的企业难以向农行还贷或延期还贷,这种信用风险也是吉林省农业银行开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一个重要威胁。有的不良农户或者单位经常出现推贷的行为,极大地阻碍了当地农业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

3 结语

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小额信贷业务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全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开展农业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会存在和发生诸多的不利问题。如何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和解决,对吉林省三农工作和农民发展有着深远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卓.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及其需求弹性[J]. 中国农村经济,2007,(06).

[2] 王曙光.农村金融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1).

[3] 唐青生.西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 李林.中国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贷款定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上一篇:鲁山县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进展情况下一篇:如何写公司员工离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