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

2024-05-23

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共8篇)

篇1: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

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

承包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施工现场的承包商安全管理始终是个棘手的难题,寻求破解承包商HSE管理的抓手,减少安全生产过程中三违现象的发生,促进承包商自主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提升企业的安全业绩,成为企业落实“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承包商HSE管理存在的主要难题

通过对企业安全现状分析,目前承包商安全管理呈现出队伍分散、整体素质不高、自主管理弱化,以及主管部门责任不落实、监管措施不到位等“五个难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难题之一——承包商员工流动性大,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同时,存在总承包商分包多、挂靠多,临时用工多“三多”现象,违章冒险作业现象较多。这是目前承包商HSE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难题之二——部分承包商HSE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技能不高,制度执行不严,现场监督松懈。有的承包商HSE管理人员由于不懂HSE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现场监管流于形式甚至带头违章;或者没有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反而一味强调现场施工建设进度的重要性,自身管理严重缺位。

难题之三——承包商自主管理能力不强。一般来说,由于承包检维修、施工作业不少是短期行为,HSE费用未投入到位,部分承包商高层管理人员存在“少投入、赶工期、多回报”的潜意识和“事故不一定发生”的侥幸心理,以致现场安全措施不完善,日常管理标准不高、要求不严,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

难题之四——对承包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还有差距。主要表现为企业对承包商作业现场HSE情况检查多、处理多,对承包商自主管理情况、HSE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不能系统地了解、掌握承包商单位整体HSE管理能力水平及深层次的问题。

难题之五——“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没有真正融入到相关业务部门的日常管理业务之中。企业强势的业务管理与弱化的HSE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承包商的准入、评估、淘汰运行机制和管理标准还不够量化、细化,没有建立承包商HSE业绩与主管部门连带考核机制。

二、提升承包商HSE管理的工作思路

思路一:以机制促管理提升。企业要针对企业安全生产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有利于承包商安全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随时掌握承包商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过程中以及作业环节上的偏差,把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承包商管理问题纳入HSE管理提升活动中。

思路二:以监管促安全到位。企业要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强化承包商HSE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对承包商始终保持强势管理和严格监管的态势,及时解决施工现场“三违”现象多等困扰安全生产的难题,使承包商安全管理趋于标准化、程序化、科学化,努力提升安全生产整体管理水平。

三、提升承包商HSE管理的对策措施

对策措施一——从源头机制上进行把关。

一是要把好承包商准入关。按照困扰“承包商安全管理提升”的因素和管理思路,企业要成立资源市场管理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明确对各类承包商的准入门槛、综合考评与年审等,把好准入关,使用单位只能在资源库名录中选用承包商,确保承包商队伍整体素质的可控性。

二是完善监管组织机制。企业要结合承包商HSE管理实际,以承包商HSE管理提升为着力点,公司根据不同类型的承包商,明确业务责任部门、横向部门、基层单位的职责,专门成立HSE项目管理部,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对承包商及项目建设现场进行HSE监督管理。承包商严格按照“50:1”要求配备HSE管理人员,工程监理单位配备专职HSE管理人员,形成HSE管理部、监理单位、承包商“三位一体”的HSE监管体系。除此以外,由所属单位配备专职现场安全监护人,对施工用火等高风险作业进行现场监护,明确具体提升措施和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间。

对策措施二——落实HSE职责,提高承包商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企业要在合同中对乙方的义务进行强制约定:各承包商必须先完成对员工的安全意识、作业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并提供证明材料。安全环保部门随机抽查,发现不合格或没有进行相关安全教育的人员一律不准进入承包商队伍,当达到5%人数时,将该承包商申请安全教育的全部人员退回。同时,开展对常年承包商的项目经理和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特殊工种的安全培训工作,以提高管理层和高危工种的安全意识和作业技能。

对策措施三——完善承包商HSE考评制度,实施承包商淘汰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承包商考评机制。由企业安全环保等部门牵头,组织工程建设、机动、质量等部门,从技术素质、施工资质、设备设施、HSE管理等方面,完善承包商HSE考评制度,建立《工程、检维修承包商HSE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并修订完善《承包商考核细则》,实行交纳违约金和考核扣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发现承包商违规,每条奖励一定金额,发挥现场监管人员的积极性,遏制违章现象的发生;考核分高低则与合同续签业务量挂靠。

二是强化承包商HSE行为和绩效考核。要实行业务主管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和属地管理单位“三个层次”的日常HSE行为监督检查,一方面企业要将承包商考核权下放到各基层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每个业务所属单位可设置“运行监管员”岗位,负责日常监督、检查、考核,承包商出现违约情况,通过《承包商考核细则》规定,及时向企业缴纳违约金。另一方面,加大承包商作业现场日常HSE检查处罚力度。对达不到合同约定考核要求的承包商,直接扣除相应的合同费用;对违反安全生产禁令、HSE规章制度等违章违纪及管理不善的承包商及其HSE管理人员予以严肃处理。

三是强化承包商淘汰工作机制。工程建设、机动和安全环保等部门要从承包商工作业绩、HSE业绩、廉洁从业情况等方面,每年联合组织一次综合评审,全面清理整顿工程、检维修承包商,公布合格承包商名录;建立承包商清退机制,一旦考核分达到规定的分值,对承包商将采取项目经理书面检查与安全考试、暂停工程项目投标资格直到清退出资源市场库的处理;进一步从源头上压减检维修承包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对策措施四——进一步强化承包商HSE自主管理。

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结合承包商作业现场和承包商情况,按照企业对各下属单位HSE管理检查考核标准一样进行月度承包商检查考核讲评,承包商必须参加企业各相关单位的生产调度会、安全例会,了解、掌握企业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要求,共享事故教训,并建立管理要点跟踪机制,保证信息的畅通与措施的到位,达到统一管理要求的目的。同时结合承包商月度HSE绩效评价结果,指出其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对HSE管理弱化的承包商试行业主单位HSE管理人员蹲点工作制或派驻HSE帮扶工作组,从制度执行、措施完善、安全用品配备、安全教育培训、现场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强化,努力消除HSE管理“短板”,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要强化现场标准化管理。各类施工作业要制定《样板工程标准化作业流程》,从工机具、作业条件、施工操作工艺、质量标准、成品保护等方面明确标准化的作业程序、标准要求和质量控制程序及验收用表,并将作业程序下发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对承包商施工区域的临时办公区、设备材料堆场等实行总体布局,对施工区域围栏、成品保护、HSE警示标识等落实文明施工标准化要求,对承包商的HSE费用落实情况进行抽查,确保安全劳保设施配备的及时到位,逐步做到统一标准化管理。另外,要结合HSE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对承包商资质、安全教育培训、HSE管理等做到信息化管理,更好地促进承包商的规范化管理。

三要强化专业岗检的过程监督,促进承包商提升HSE管理水平。企业要从HSE资质、安全签约、HSE培训教育、HSE业绩和现场监督检查5个方面,不定时对承包商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一罚二停三清退”的管理原则。HSE管理部门要运用岗检形式,坚持开展日检查、周通报、月评价工作,每月由HSE管理部、施工管理部、监理单位联合组织现场检查,对照承包商HSE管理绩效考核评价表,从HSE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设置和岗位HSE职责落实、HSE教育、检查、作业许可证、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HSE事故等方面进行考核,对排名第一的承包商评选“优秀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例会上通报排名情况。同时,在工程建设现场可开展如“百万安全工时无事故”、“千万工作业绩零违规”等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更好地促进承包商自主HSE管理。

对策措施五——认真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承包商主管部门的HSE管理职责,建立连带考核机制,形成主管部门对承包商业务、HSE同等强势管理机制,修订完善企业HSE责任制考核细则,强化承包商事故管理,做到承包商事故与企业内部事故一样严肃处理与考核。承包商一旦发生上报事故,与业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责任人的月年度绩效紧密挂钩。同时,企业要完善日常岗检对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从制度修订、执行和监管等方面着力,抱着“拉下面子”的思路,对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进行“毫不留情”的检查考核,从根本上扭转“一团和气”、“打擦边球”的被动局面,让承包商违章违纪现象没有生存空间。

由此可见,企业要紧紧结合实际,将承包商难题纳入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要求。通过科学绩效评价,完善承包商队伍准入和考核机制,同时奖优罚劣,将承包商的安全业绩与工程量挂钩。同时要强化责任部门的监管职能,不断提升承包商的HSE管理水平,从而培育企业忠诚度高、员工素质好的战略承包商队伍,逐步形成业主与承包商长期友好合作的共同利益链,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宗旨,实现企业安全、社会稳定和承包商发展的和谐统一。

篇2: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

【摘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微企业老板的素质,建立明晰的财务制度,进行合法经营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难题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对策

近年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几乎成为横亘在农村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一道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最近几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财政部、工信部、央行、银监会等也相应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办法,小微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一、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现状

小微企业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我国实体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短板,是最薄弱的环节。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让大多数小微企业一直在浪尖上跳舞。据统计抽样调查,一季度,工业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好或很好的比例仅为21.1%,比上一年底下降了1.7个百分点。其中,微型企业经营状况好或很好的比例仅为18.3%。企业普遍反映,出现了“订单荒”。大多数企业主对形势有点悲观,“工人工资太高,根本不敢接单,接单就赔钱,不接单员工就会流失,形势好转的时候又难招人。”下半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低速增长与结构转型相结合的新历史时期后,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也是最脆弱的群体(相比外资、国企),广大小微企业受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成本明显上涨、订单量减少以及资金链紧张等困扰,正处在“温水煮蛙”的艰难处境。对此,经济学界已有共识,从某种程度上看,小微企业的困局就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困局,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能否改善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相关。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带有全球性特征,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先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原因。为了减少贷款风险,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给小微企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现实中“成本、风险、收益”三个因素确实导致发展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动力不足。毕竟小微企业贷款“额小、面广、期短”,工作量大,与大额贷款相比较,成本要高得多,而且风险大,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其次,从小微企业自身看,企业规模较小、实物资产较少、技术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高,缺乏有效抵押物,财务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记录差,生命周期较短以及贷后管理难度大等因素,增加了其资金融入的难度。小微企业通常规模小、资产少,特别是大量分布在第一和第三产业的小企业,几乎很难找到较为不易贬值的抵押物,这使得银行很难控制信用风险。小微企业处于起步阶段时,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在企业行为上的最大特征就是,它往往是企业主个人行为的直接体现,这与正规公司制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比如,小微企业的资金流往往与各个股东个人资金混在一起,让银行很难分辨出资金的来源和流向。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之所以不完善,并非完全做不到完善,而是其并不愿意主动建立明晰的财务制度。大部分甚至更倾向于主动模糊自身的财务状况,原因很简单:为了逃避纳税。即便有的企业经营状况很好,但其非要标明自己的企业境况是“微损”或者“持平”,从而使银行无法提高其信用额度。如此一来,企业一方面通过隐瞒财务状况而逃税,为企业“节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因银行与小微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财务状况“不佳”很难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从而形成了一个两难悖论。在实践中,通过逃税来节省资金,从而投入再生产也就成为了不少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还有一些小微企业缺乏信用观念,缺乏完整的信用记录,对融资信用的重视程度不够,频频出现拖欠贷款及利息的现象,被动造成信用状况下迁。再加上,小微企业生命周期较短、关停、倒闭、破产率更高,对银行来说风险更大。

三、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对策

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一方面需要调动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想方设法提高小微企业老板的素质,建立明晰的财务制度,进行合法经营等,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其融资难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和沟通协调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经济金融联席会议制度、跨部门的经济金融信息交流分析制度、政府与各银行上级行的联络机制以及政银企沟通平台,定期交流信息,研究解决需要相互协作配合的操作层面的疑难问题。二是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降低贷款企业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的收费标准,为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创造宽松社会环境。三是建立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奖励机制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出台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将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二)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作用,对中小企业实施区域信贷支持。建议上级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区域性政策指导,按照存贷比、资产负债率、贷款增量、贷款增速和县域小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等指标,实行适用于不同地区建设的差别化货币和信贷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可根据货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系统,对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和效果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对商业银行实行区域性的正向或反向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及其相应幅度;可将差别准备金率建议权实施范围下放到县级,将差别准备金率决定权设在人行省会中心支行,避免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行存款准备金率“一刀切”现象。又如可根据《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关于“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都列入‘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的精神,扩大现有“支农再贷款”政策内涵,并将其更名为“支持老少边县域发展再贷款”,贷款范围从定向“支持农村”转向“支持县域”,贷款对象从单一的农村信用社转到所有金融机构,从政策层面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行加大对县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三)制定和完善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监管指标,实施差异化监管。银监部门要在机构准入、资本补充、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小微企业贷款指标考核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对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可在计算存贷比时不纳入考核范围,合理设定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等,以提高金融机构发展小微企业信贷的积极。

(四)推进小微企业贷款的制度和产品创新,实现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应尽快落实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鼓励中小企业信贷制度创新的政策意图,加快推进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独立运营,进而实行差异化的考核激励和问责免责机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县级支行的信贷权限,建立和完善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允许县级支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放贷,报上级行备案,对超过授信额度的实行逐笔报批;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其贷款期限,亦可尝试将短期贷款调整为长期贷款。同时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科学改进贷款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的操作管理模式,不宜刻板地坚持“贷款到期只有无条件收回后才予以续贷”这一标准,而应根据需要调整和放宽借贷条件,并对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票据优先办理相应的承兑、贴现业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应根据辖区实际制订《小微企业客户授信管理办法》,通过个性化的方案设计,加快开发符合小微企业资产状况的抵(质)押信贷产品,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五)改善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促进社会信用建设。二是强化金融司法保障,优化社会服务体系,重点是支持银行清收不良贷款、保全信贷资产和处置抵贷资产,维护好银行合法权益。三是深入开展信用单位评选活动,引导企业诚信申贷、注重信用记录,履行好借贷责任和义务。四是小微企业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申请贷款提供基础依据。同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利于企业经营信息公开、决策科学透明的经营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好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篇3:养老金难题如何破解

“久闻楼梯响”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方案渐行渐近。有媒体报道,多位接近人社部的人士表示,养老金入市办法基本已有定案,将于近日发布,投资股市的比例最高可能不会超过30%。

多轨逐步合并

目前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正从“现收现付制”(用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缴费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向“统账结合制”(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转变。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多条腿走路’,至少有4种养老待遇制度,分别是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费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城居保)。”

在去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决定将新农保和城居保并轨后,各地已逐步完成合并。那么,下一步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并轨。取消公务员养老金的双轨制是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方向。公务员的基本养老保险理应和其他企业职工处于同一平台上,保证社会公平。

虽然深圳已经探索打破养老金“双轨制”、“试水”对公务员采取聘任制,但是整体改革方案仍“犹抱琵琶半遮面”。如何争取实现社会福利最优化,同时保障社会稳定,是目前养老金“并轨”改革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一次性并轨对公务员会产生巨大的福利冲击,可以采取“分步式”并轨方案,先收益并轨再整体并轨。

鼓励农民工加入

截至2013年,中国外出农民工的养老金覆盖率仅15.7%,而中西部地区分别比东部地区低7.7和8.5个百分点。

当前农民工的参保率过低,因此激励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覆盖率是当务之急。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和行业利润有限的企业而言,过高的缴费率打消了他们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因此可采取降低养老金缴费率门槛的办法。

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公开表示,中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可增收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而现行的政策在对企业和职工延长退休年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并不够。

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需要一定的配套政策支持。配套的政策要提高企业雇佣老年职工的积极性,能够让老年职工愿意延长退休年龄。而现行的政策在对企业和职工延长退休年龄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并不够,因此导致大部分人不支持延长退休年龄。

如果退休年龄不延长,中国的养老金将难以维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比例将下降,养老金缺口势必将放大,因而从长期来看,适当地延长退休年龄是缓解养老金问题的必需措施。

适度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各级财政补贴养老金正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53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548亿元,1998-2013年财政补贴合计已超过2万亿元。更重要的是,财政补贴下的投资收益效率非常低。

截至2013年底,在养老保险基金3万亿元的历年累计余额中,购买国债的仅为54亿元,委托投资595亿元,98%的资产是“静躺”在银行里睡大觉。就全国层面来看,这等于将1.8万亿元“置换”为银行存款,财政资金以低息为代价“支持”了国有银行。

在养老金配置国债问题上,目前中国的投资管理人专业化投资技能还不够高,诚信和风险意识还不够强,监管体制还不够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所以政府应根据基金规模大小以及宏观经济和政治状态来设定投资国债和进入资本市场的比例。

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效益可观,为了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效益,政府可以适度放松监管,比如允许养老金进入交通(如高铁等)的实业投资,更宽泛地配置资本市场证券是可选择的途径。

划拨国有资产“破冰”

3月中旬,山东省政府决定,划转省属国有企业30%的国有资本到省社保基金理事会,充实省社保基金。此举在全国属于首创,赢得了广泛赞赏。随后,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公平办法,就是“划拨部分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山东省成立省级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是在中国养老金运营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的突破。它的诞生将打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在社保投资领域内的垄断局面。

目前国内养老金和社保缴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已经非常之高,让国民和企业交更多的钱来逐渐缩小缺口并不现实。解决养老金困局的办法,就是清偿历史债务和推迟退休年龄。而划拨国有资本是打破养老金困局的有效一招。

篇4:如何破解家族企业成长难题?

北京清水同盟董事长高中

嘉宾;宁波方太厨具董事长茅理翔

浙江温州商会会长陈敏

辽宁三鱼泵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喜东

京隆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魏建军

理实佳讯总经理王颖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本刊总编辑郑海航

家族企业——概念其实并不重要

高中:家族企業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一个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有关家族企业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个标准的答案。所以我们今天在讨论开始前首先请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先阐述—下各自对家族企业的看法,以期对家族企业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王颖:家族企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所有权的控制;二是人事权控制。

魏建军,作为职业经理人,我认为家族企业最大的特征是资产的所有权控制在谁的手里。也就是说,—个企业财产的支配权在某个家族手里,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陈敏:首先声明庄吉不是家族企业,而是股份制企业。但是我对温州大部分家族企业都很了解。家族企业往往是儿子管生产、女儿管营销,老婆管财务,很多家族式企业就是自己家里人在一起吃顿饭董事会就开好了,办公时的称呼也都是家庭里的称呼。这样就给职业经理人造成了一个很不好的工作环境。职业经理人总觉得自己是外来人,融合不进去,这样企业发展就受到局限。

当然,—个企业剿、的时候家族式管理是有优势的,办事效率高,凝聚力强,监督成本低。

戴喜东:我觉得在这个名词上没必要消耗这么多时间,关键是家族式企业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我的体会是,乡镇企业时期我谨谨慎慎,参考虑点员工的福利待遇政府都要干预。改制后,我每年一度带领优秀员工去新马泰观光,根本无需瞻前顾后。企业上什么项目,做什么决策再也不用请示汇报。我认为这就是家族企业的优势。

于永超:我觉得家族企业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是股权,谁占最大股、谁控制公司;第二是董事会的构成;第三是公司的管理,哪些人在公司管理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郑海航:我认为家族企业按照发展阶段来划分,可以分成四类:第一类,原始家族企业——夫妻店,第二类,纯粹家族企业,由相同相近的DNA凝聚在一起,第三类,泛家族企业,除了DN厶之外,还有地缘、血缘、亲缘之类的关系,第四类,现代家族企业,如美国的杜邦、福特、沃尔玛等。

当然,像沃尔玛、福特这些企业已不同于我们现在的家族企业,因为它已经进入了现代的公司治理阶段,是不折不扣的现代企业了。

突破瓶颈——关键在于制度与胸怀

魏建军,我认为家族企业有家族企业的优势,可是也有它致命的弱点。比如股权结构简单,赞产就是自己的:没有或者很少有外来的人对大家制约,基本是自己经营。可是当这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原有团队完全不能胜任企业的发展,甚至已经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负作用,成了阻力了,就像鸡蛋经过28天之盾,小鸡必须破壳才能出来,壳如果不破小鸡肯定会死在里面。

比如说福特。老福特辞世后。福特二世就有了克莱斯勒这一段故事,而到了今天,福特家族的股权已经很少了。企业已经完全社会化了,所以我认为成长中的家族企业确实有问题,我们之所以今天还在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家族企业的某些东西束缚着我们。实际上那些已经破壳而出的家族企业已经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就是融入社会、敞开胸怀,把家族企业的枷锁打破,把家族企业变成一种形式而不是一种模式,然后社会化,因为社会化程度越高的企业,从理论上来讲发展的速度就会越快。

茅理翔:对家族企业我有三个观点:第一,创立初期一定要依靠家族,因为创业初期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厂房,也可能发不出工资,这样的企业其他人不愿意来投资,职业经理人也不愿意和你共同渡过,所以家族企业的产生有它的必然性,第二,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家族矛盾上升为管理矛盾,乃至有时清官难断家务事,由于家族的矛盾,七大姑、八大姨都在这个企业里,导致优秀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了也留不住,第三,在中国这样一块土地上,现在用美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来取代传统的家族企业还不行。家族企业只能吸纳现代企业制度,保留我们传统家族企业的优势。

郑海航:不要把家族企业捧到天上,也不要把它贬到地下,家族企业在初创时期忠诚度高、监督成本低等等,大家都是有体会的,这是其他企业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但是一旦规模做大的时候,就像小孩长成大人的时候。必须要换衣裳,制度要换、文化要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成长起来。

茅理翔:方太的科学化管理有这样几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适度给一些职业经理人第二,两权分离,董事会和经理层分离,所有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第三,淡化家族,要引进职业经理人,必须让总经理以下所有的家族成员出局(拥有股份但不能在企业工作)。

王颖:所谓家族企业科学化管理,其实就是领导者的角色逐步从战术领导走到战略领导。要实现这一转变,要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第一是战赂决策;第二是资源整合,第三是关键的结构与程序的制定。

魏建军:家族企业都想往前走,但重要的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想不想;第二是敢不敢,第三是能不能。

第一个问题基本解决了,第二个要解决还很难。我有一个老板朋友,拥有很多企业,资产规模很大,但他很累,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个企业都是自己脖子上的一个绳索。我问他为什么不交给职业经理人呢?他说不行。看谁都不行。这就是敢不敢的问题。家族企业最大的毛病是董事长不是董事长,总经理不是总经理。

能不能的问题关键在于用什么办法来把高水平的人招至你的旗下,这是高水平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不是你给了钱他就一定能够到你企业。老板以能不能真的把胸襟打开了,把社会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融入企业,这是非常难的事情。

于永超:家族企业的管理很大的关键点就在于职业经理人的信用问题。那么信用和忠诚度怎么把握,我认为是老板要放权,让经理人持股,这样职业经理人能够和企业同心协力共患难。

郑海航:怎样使家族企业发展为现代的家族企业呢?关键是管理的科学化。怎么来概括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制度层面,一定要做到制度的规范化,包括企业内部具体的管理,也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一系列的标准。第二个层面是文化层面,也可以叫哲学层面。要重视企业文化,家族企业实际上先天就有一个最大的优热家族的凝聚力很强。

篇5:如何破解企业承包商安全管理难题

关键词:人事改革 创新 动态管理 利

益相关群体

烟草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在国家烟草专卖体制的框架内运行,受到国家在市场准入、指标分配、价格约束等方面的管制。行业内的组织结构以垂直管理为主,企业录用的人员主要为行业内员工子女,这种封闭运行的机制,使得人事管理层面存在着许多制度缺陷和管理顽疾,成为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羁绊。

一、当前行业内企业人事管理的现状及弊端

1、行业中利益相关群体较多,实行身份管理。多种用工形式并存是烟草行业历史遗留问题,正式工、聘用工、派遣制员工不同身份的员工在录用管理、收入分配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身份管理成为烟草行业人事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讲身份而不论贡献”的奖罚潜规则已成为身份管理不科学性的突出体现。

2、行业内收入差距较大,薪酬刚性较强。行业中这些利益相关群体间的收入差距较大,不仅无法激发正式员工的工作热情而且还严重挫伤了聘用员工和派遣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行业原有的薪酬制度与绩效挂钩还不够紧密,尤其是正式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升降幅度不成正比。“升”可以产生动力,但没有“降”却不能产生压力,薪酬体系设置的刚性造成了员工“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懒惰思想,给管理带来很大障碍。

3、行业员工晋升通道单一,工作动力不足。行业中员工晋升只有通过管理地位的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并且其对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并不一定是好的管理者。那些个人素质较强但又长期得不到晋升的员工,必然会产生消极怠工的思想。

二、行业内企业人事管理难题存在的成因分析

行业内企业种种人事管理的难题,除了个别企业由于个性原因而无法预见外,更多的还是制度方面的缺陷。烟草企业缺乏专业有效的外部治理环境,且内部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主要的制度成因。

1、各利益相关群体能力与权益不匹配

从广义上来讲,利益相关者理论将投资者、管理人员、供应商、分销商、员工、顾客、政府部门、社区等,凡是可以影响企业战略成果或受其影响的个人及群体,均列为利益相关群体的范畴。而在本文中我们仅讨论那些在狭义上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员工,包括企业的正式在岗员工、企业自主招聘的员工及实行劳务派遣的员工。根据利益相关群体在企业中拥有的权利和在支持或反对某项战略时表现出来的关注度不同,将利益相关方进行划分,如图1所示。

a象限被称为略微关注群,他们在企业一线工作,岗位权限较小,工作性质较为单一,因此对企业的发展没有过多的关注。在烟草企业中,派遣制员工应属于此象限的利益相关群体。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保持这一部分人的“知情权”。b象限的利益相关方,处于企业中综合管理岗位,岗位权利不算太高,但对企业的发展相当的关注,企业自主招聘的管理岗位的员工就属于这类利益相关者。这类人员一般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希望在企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在对这些人员进行管理时应将其作为“参与者”和“智囊团”的角色考虑。c象限的是那些在企业中资历较深,较有影响力的老员工。他们往往在企业中处于管理岗位,有很大权力,但同时又安于现状,不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在本文中尚不涉及这类人员,因此不予讨论。d象限的相关方是指那些在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同时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群体,在本文中指烟草企业中正式在册人员。企业管理中应将这类人员作为主要工作的承担者。a、b、d三类人员都是烟草企业中重要的利益相关群体,前两类人员在企业中权力较弱,而往往又是这两类人员掌握着企业重要的客户资源、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从战略的角度去把握这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很多行业内企业忽略了这些利益群体的重要价值,在组织设计中,没有完全做到利益、权力和能力的匹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完全给他们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提供发展机会及实施全方位激励,没有完全发挥他们巨大的潜在力量。怎样把这一群有用之才网罗在自己的旗帜之下并使之为企业服务,是现代烟草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员工管理制度是赢得人才的必由之路。

2、企业内部共同治理机制缺失

篇6:如何破解农村党员发展难题

——在全市组织员培训会上的发言

**镇是**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所辖**个行政村,是我县行政村最多的乡镇,由于各村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实际困难,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在破解发展难题,消除多年不发展党员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创新机制,破解入党积极分子不足的难题

建立一只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中,有大部分村是因为入党积极分子不足造成的,有的村甚至没有积极分子,这直接影响了党员发展工作。

经认真分析,造成积极分子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部分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入党热情下降,甚至个别人产生了入党受约束、“吃亏”的思想。二是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有的村党支部书记认为发展党员工作很务虚,程序繁琐,不愿意发展。三是存在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怕今后发展了其它党员,对自己的位子造成威胁,只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对家族以外想入党的优秀青年坚决不培养、不发展。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把解决入党积极分子数量不足现象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转变选人方式,拓宽选人视野。针对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问题。我们从转变选人的方式入手,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采取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由村党组织主动选人的方式,将村内年轻、有一定工作能力、群众口碑好的同志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并明确村支部班子成员作为联系人,主动联系培养,在思想上关心他们,在生产生活上帮助他们,通过党支部的积极引导,他们都主动的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效地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热情不高的难题。

二是明确工作目标,增强发展意识。针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与每村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状,严格按照人口5‰的比例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并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纳入对党支部书记和村支部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对村党支部成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每半年对全镇各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考核,切实解决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不重视,认识不到位的难题。

三是扩大发展民主,增强工作透明度。为切实避免近亲繁殖、排他现象,我们坚持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前要通过党组织推荐、党员代表推荐和村民代表推荐,防止党支部书记一人说了算,在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后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公示。在入党积极分子人员的把握上,我们坚持实行上级党委审查制度,对村党支部确定的积极分子由镇党委进行严格审查,如果要培养“两委”干部的亲属作为积极分子,必须要有一名群众积极分子一起培养,否则不予培养和发展,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繁殖和排他现象的出现。

二、分类实治,破解农村长期不发展党员的难题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一些村之所以长期不发展党员,其根本原因是村情复杂、宗派势力严重、村党组织自身软弱涣散、无凝聚力,这也是在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中最大的难题,对此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抓基础,解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我们将班子软弱涣散,瘫痪半瘫痪的村列为“问题村”进行集中整建。我镇***是几年未发展党员的“问题村”。因项目征地过程不透明、赔偿标准不统一、部分村干部徇私舞弊,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坏的影响,村民多次进京上访,支部班子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党员大会无法正常召开,2名多年培养的积极分子始终得不到发展。***等村党支部书记能力较差,威信较低,不敢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对此我们从抓基础,强班子入手,对党员群众反映强烈、能力差、软弱涣散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进行了果断调整,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抓重点,解决宗派势力严重的村发展党员问题。西城村是我镇多年的后进支部,村内宗派势力严重,曾因发展党员多次进市进京上访,支部班子处于瘫痪状态,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竞争激烈,几派之间谁发展党员都不同意,多次召开党员大会都未能成功,村内的优秀青年多次向党组织递交申请,均因党员大会无法召开而无法实现入党愿望,造成了长达6年未发展过新党员。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大担任命了退伍军人赵树来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党员和群众中威信很高,能够协调村内各派势力,为了缓和派系争端,我们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干事创业谋发展上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民主

推荐、平衡发展的原则,主要做法是各派推荐相同数量的优秀青年,作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在发展时,从各派认可的人员中各推荐一名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对象,既保证了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也平衡了村内各派势力,党员大会能够顺利召开,彻底消灭了6年未发展党员的现象。

三是抓难点,解决村内党员参会不足的问题。我镇***村现有党员47名,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31名,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时,老党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身体不好为借口不愿参加,加之部分党员外出务工,几次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到会人数不能过半,致使发展党员工作一拖再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结合“七一”、“春节”慰问老党员,组织发展对象和村支部成员一起到党员家中走访慰问,增进发展对象与党员之间的感情;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前三天,发展对象主动到党员家中汇报思想,争取老党员们的支持和信任,并取得党员们的共识。开会当天采取发展对象主动邀请的方式,由发展对象主动到家中邀请,有效地保证了党员到会人数。

三、健全制度,解决发展党员责任意识不强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切实消除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村,形成发展党员工作的长效机制,我们从健全制度入手,增强发展党员工作责任意识。

一是实施预警机制。把全镇**个村发展党员工作建立台账,根据各村发展党员时间,实行提前半年预警,向村党支部下发发展党员工作预警通知书,要求由各村确定具体发展措施和完成时限。

二是实行党委书记谈话制度。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我们积极争取党委书记对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发展党员不重视特别是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由党委书记进行诫勉谈话,并同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当年内不能完成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书记自动辞职,对发展党员工作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三是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干部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我们将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对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对两年以上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村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成员不能评定为称职以上档次,同时与基础职务补贴挂钩,按照比例核减基础职务补贴。去年我们对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核减了200元、支部班子成员核减了100元。在全镇的村支部书记中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支部班子发展党员的意识明显增强。

篇7: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 李子彬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总经理 李万寿

东方道迩集团公司总裁 孙冰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成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 2011 年上半年,我国实有中小企业 1191.16 万户(含分支机构),实有注册资本 66.16 万亿元。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成绩显著,但也面临着融资难、市场准入障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困难。同时,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和压力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涨、经营压力加大、国际市场萎缩等新的挑战,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引起了各方的关注、深思和探讨。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官员、企业家、业内专家等人士针对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各抒己见,寻求解决之道,本报在此特以圆桌论坛的形式予以展现。

1.多角度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从大环境去研究中小企业问题。只有找到了企业自身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事业才能专注。从产业生态环境变化、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把握企业发展定位。李子彬:我认为,研究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应当将其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如果离开大环境去单独研究中小企业问题,有时研究不一定很有时代感,有时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2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是稳中求进。这样一个主基调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外资企业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理解,“稳”就是要保增长、控物价,我认为 2012 年经济增长应该在 8%—8.5%之间,近期价格通胀有所回落,但是物价总水平仍然处在高位;“进”,就是要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进行节能减排,我期待未来几年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措施促进结构调整,因为调整结构不是刚提出来的,十五大就开始提“调结构”,5 年来虽有成效,但是难以令人满意。

另外,中国经济实现调结构、转方式,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当前迫切需要深化各项经济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降低能源和物质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有力的抓手,不从这里入手,节能减排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如果不深化改革、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上述这些目标都达不到。

孙冰:我们往往从外部层面谈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的定位,也就是说企业找到自己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意义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找到了企业自身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事业才能专注,否则在持续变化的形势下,特别是中小企业就会摇摆不定,最后造成失败。企业发展自身定位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产业生态环境变化;二是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创新;三是商业模式的变化。把握住这三个变化以后,企业的愿景和使命就尤为重要。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创新性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系,创新型中小企业与现代服务业密不可分。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点是依托于高新技术,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或者是生产型的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指示灯服务。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也就是具有创新的体制,以技术为核心,并能够依托于技术对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领域提供服务,并且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中小型企业。

我们东方道迩公司所处的是地理信息行业,这是一个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里东方道迩

又具备着各种技术的交叉,特别是地理信息产业的 3S 技术,现在又加一个 C,也就是把数字内容和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产业。

从技术的创新和变化来看,在美国硅谷来讲,十年技术就有一个更新,处于现代服务业领域里的这些中小企业来讲如何把握还是这一点。从地理信息行业来讲,也是由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产业升级,以前大家看地图,只是这个行业跟军事地图有关,大家看到的是地图。现在大家看三维,这个时候各种地理信息系统,GPS、网络、互联网、无线互联、卫星遥感、数字传感器都已经进入了这个领域。下一代就是这些信息实时的动态把控,不但是三维的,还是四维的,把时间的概念实时地带进来了,不断促进产业的升级。另外,也带来了各种各样丰富的商业模式。

2.破解难题的办法

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从产业链上寻找价值链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

李子彬:关于中小企业发展问题,既有企业内部的问题,也有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外部问题。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如果仅仅从外因去找解决办法,那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只着眼内因,外因不支持、不改善,也会很困难。所以要内外因结合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最近三年有了大大的改善,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清理了 100 项收费,总计 360 多亿元。同时加大了财政支出力度,每年给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到去年已经增加到 123 亿。银监会要求各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要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营机构,单列考核标准等等。

但改善得还很不够。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土地等各项成本上涨的问题,同时国际市场紧缩,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受到较大影响,因此,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加大。

虽然融资难的问题有所改善,但问题仍然很多,特别是从今年开始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中小企业市场准入难,不平等、不公平的事太多;社会化服务体系远未健全和完善,从 2002 年以来,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措施落实的和期望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继续加强改善政府的中小企业领导。企业发展外部存在的问题挺多,作为政府官员这个层面上,重点还是改善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

比如,华为原来就是一个小企业,当初想贷款 3000 万元都没有办法。当时我在深圳工作,免了华为 6 年的企业所得税,地方增值税那部分返一半给华为。再如,因为恶性竞争,同行给国务院、深圳市政府等部门写信状告华为,这导致华为 6 个月没有订单,任正非愁得没有办法。我冒风险找吴邦国同志请求安排对此事进行审计,最后经过审计,告状信不攻自破,华为的订单跟着就来了。所以,政府对于培育一个企业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很多外部环境上的事企业是难以克服的。

另外,为什么在相同的外部环境中有的企业发展挺快,有的就不行?这就是企业发展的内因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的根本出路也只有一条,就是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劳动力成本不可能降下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国际市场形势难测,企业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中小型企业自己要苦练内功,改善管理水平,加强劳动力素质,加强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发展产业集群,走专业特区的路子。同时,不可能每一个中小企业都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只有少数有条件的、可以消化各种涨价因素的企业,可以去发展,众多中小企业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

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要各司其职,共同努力,互相渗透和支持,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做得越来越好。一些小企业做得越来越强、越来越大,这样我们国家一定会实现结构调整发展转型的任务。

孙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三个必要因素:一是市场需求,必须能够把握住市场需求的能力;二是技术实现;三是商业,要能够转化成商业模式。同时,创新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创新的文化和体制保证,发展可持续性就没有了。

我认为,创新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创新,经营上、管理上、文化上、研发上、流程上等等一系列都可以创新。目前,90%的创新活动基本上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剩下的 10%—20%的成功基本上也是因为把握住了需求。各种创新可以带来新的商业机会,创新不是突发奇想,而是精进与智慧的结晶。

从产业链上寻找价值链就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结合我们企业所在的地理信息产业的产业链,我们来寻找价值链。

我们看到,产业链前期是设备制造,再往前有卫星的发射、飞机的制造,这个就不算了。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的制造,也都属于设备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出来之后,设备的销售、代理、维护等一系列的产业就产生了。这些设备谁来用呢?卖给了数据获取商,卫星的制造商等。数据获取商获取数据处理成信息后,信息会被存储起来,这个信息还要展示出来,就有各种软件的产生;这些信息产生之后,还要录到数据库里面,还要可视化,就带来了软件的可视化。用这些信息干什么呢?可以针对不同行业进行应用,在不同行业里又有针对行业的软件开发商,同时在行业里也有整体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产业链里有 2 万多家公司,相关行业的产值是 1500 亿。这里产生了很多行业的整合,有的行业不是很成熟,有很多出现了收购兼并。在产业链上,刚刚我们提到了数据的获取,数据获取本身就是一种服务,将数据获取后再处理成信息,而这种信息再与行业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再形成产业、行业的标准,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价值链增值的模式。

3.创新投资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

创业投资的价值是在众多企业里用火眼金睛发现价值,通过服务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帮助企业整合资源。

创投的发展

李万寿:创新投资在中小企业里肩负了几个使命:一是创业,因为很多创业需要资本,风险投资就是拥有专业性的资金;二是肩负了创新资金,因为它要支持的企业是有技术门槛的,也要有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形态的创新;三是支持了新兴产业,相对来说形态上比较落后的产业都不是创业投资所支持的对象。

创业投资和现在市场上讲的 PE 不是一回事,大街小巷的老太太都谈及 PE,实际上创业投资和 PE 的重大差别在于,PE 投资只是锦上添花,创业投资是要雪中送炭。它的投资主要不是看报表,而是看企业的未来。这样就使得创业投资不是一个单一的、谁都可以做的投资,应该是智慧型的投资。过去说,它是在和我们分享股份、分享收益的,实际上创业投资的价值不仅仅是分享价值,这不是它的长处,它的价值是在众多企业里用它的火眼金睛发现价值。同时,通过它的服务来提升企业的价值,帮助企业创造价值。最重要的是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因为每个企业发展都需要很多资源。另外,帮助企业做很多创新方面的服务。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方式来推动企业上一个台阶,来创造价值,从小做到大。

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是不平坦的,真正的创投大发展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才获得快速发展的。客观上讲,这几年创业投资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大家期待的创业投资新格局还在演变之中,并没有真正形成。自 2006 年以来,应该说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这几年人民币成为创业投资的主力军。2011 年,人民币的投资是 95 支,募集资金是 122 亿,同期外币的募集资金在中国的是 21 支,是 118 亿。人民币的募资已经超过了外币的募资。

另外一个变化,2008 年到 2011 年几年间,整个内资、外资机构在一起评比的时候,可以看到国内创投机构整体在前十名里,排名整体在往上升,2008 年以来一直保持综合排

名第一。在第二阵营和第三阵营里,国内创投机构和国外创投机构差距比较大,但是可以看到一年一年差距在缩小,基本上国内创投机构逐渐形成一个主导作用。最后一个变化,创投机构从过去一个小小的工作变成了一个行业,现在有上万人从事这个行业,非常活跃的创投机构有 3500 多家,还不加上一千万、两千万、五千万小机构,一千万的小机构在深圳就有 1 千多家,所以这个行业正在形成。而且给我们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资本源,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供应源。

未来走向

李万寿:后金融危机以后,创业投资会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

第一,经济结构的调整会改变创投的格局。具体来讲,资本市场的一些变化会影响到创投的格局,特别是资本市场快速与国际接轨,收益率的迅速下移。

在资本市场里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也会发生一个变化,如果仅仅按照目前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项目,按照现在的发行速度来算,简单、静态地算,要消耗 70 年,70 年 IPO 才可能完,当然这是很片面地看问题。那就意味着,IPO 成为一个独木桥是行不通的,那就期待着整个资本市场一定要推出并购市场,期待着并购政策要有大的创新。包括证券市场和相关政策支持要到位。呼唤银行为并购提供创新工具,因为并购是通过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来发挥联动效应的。期待着政策方面支持一批老一代、富一代进行创业,而不是让他们转向比较浮躁的 PE,应该支持他们再创业、二次创业。还应该鼓励我们的富一代做天使投资,因为他们有经验、有渠道、有资源、有能力,如果他们转向年轻人做的天使投资,会使我们创业的氛围异常活跃。期待着用政策鼓励民间的 LPE 不去做那些浮躁的、短期的商务联交 QIO 项目,应该用一种政策的方式支持他们做早期的投资,做成长期的投资。

第二,在中小企业眼中最有价值的投资机构不仅仅是提供资金的,而是能够真正提供资源的投资机构,包括品牌提升、无形价值提升、资源整合服务、上市前企业的金融服务以及上市后的并购服务等,也就是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出主意、做参谋,给企业做帮手的一批投资企业。这样一批企业经过了前十年的大浪淘沙,应该在后面十年里冒出越来越多的企业。

第三,期待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够更好地引导创业投资行为。特别是我们多体制的市场体系里还差一个三板,现在三板正在酝酿之中,但和中小板、创业板之间没有形成无缝对接,没有形成绿色通道,还需要完善。

第四,本土的创业投资机构随着支持和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又有很多企业要成为跨国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仅仅关在门里做创投是要倒闭的,本土创投企业也是要国际化的。但是它不是盲目走向国际,而是要依托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帮助这些企业在国外拓展市场,去收购别人的研发中心,进行并购。

篇8:万达如何破解商铺销售难题

一、万达商铺首次开盘前的营销规定动作

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了商铺首开规定动作的正确性。首开为什么好卖?核心要点包括:3个推广阶段、6类推广诉求、9大关键活动(见图1)。

通过这些规定的推广动作万达希望达到3个目标:

第一,通过高举高打,树立万达品牌的绝对领军地位,形成市场膜拜、高知名度,实现万达对投资产品的高溢价和快速去化的双重要求。

第二,迅速激发市场投资热情,海量蓄客。

第三,创造市场热捧氛围,形成“万达商铺太火爆了,要找关系才能买到,找了关系也不一定买的到”“买万达商铺真的很不易”“能买到就行,别挑了”的市场口碑,制造产品稀缺性的市场共识。

二、商铺续销难点及应对思考

商铺首开后进入了商铺续销期,反而没有那么多技术动作支撑了,如何才能有市场的关注、火爆的氛围、客户的追捧和抢购?从经验上来看,商铺续销期主要存在3个难点。

1.传统广告逐渐失效、陷入价格战

很多项目续销期商铺广告都是“最高折扣、优惠、最低价格、珍藏加推”,但是,同一个城市有几十个类似广告诉求的项目正在和你抢生意,几百个客户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一天接受几百个广告,都说:“便宜、难得、你买吧!”,如果你是客户,会有什么感觉?肯定无视。如果这次是“珍藏”,那之前和之后推售的商铺是什么?

图2中的品牌有个共性:都是各个领域里卖得好的,为什么卖得好?因为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拥有很高知名度。高知名度好处在于,你的产品信息容易被捕捉,会被市场和客户主动关注和传播,而不在于投了多少广告。狭路相逢,名气大的胜!所以,尽管项目进入了续销期,也应持续运用公关思维进行炒作,维持高知名度。

2.难以激发客户投资需求

首开通过集中、多频次的推广、大型活动、人气挤压,由外而内的营造抢购、稀缺氛围,解决客户信心,实现成交;但续销期没有集中推广、大型活动、抢购氛围、难以激发客户投资需求;更需要我们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营造局部热销氛围,激发客户投资热情;主动自我激发或被领导、同事激发,再激发客户。

3.难以消除客户价格抗性

客户对于投资类物业价格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如何使我们的价格成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维系好老业主,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确立明确的价格体系。

举个例子,首开时老刘以5 万/ 平方米的价格认购1间铺,成为万达业主。老刘对自己的购买行为是有信心的,随时向身边人传递对万达品牌的认可。

生意伙伴认为:老刘比我精明,他5万买,万达肯定值6万;

好朋友认为:老刘比我成功,他5 万买,万达一定值5万;

竞争对手认为:老王没我有关系,我可以要折扣,4万就可以买到。

市场上渐渐树立了万达商铺4-6 万元的价值认知。所以如果能一直维系好老客户关系,那么万达商铺价格体系就能一直树立在圈层和市场里,阶段性促销政策才有效。

三、小结

必须建立第一品牌形象,通过事件话题、短期释放各类价值及利好不断刺激市场,保持高知名度,形成舆论追捧,引发市场主动关注和传播。

以前市场好,客户影响我们。现在市场下行,更需要我们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影响客户,从公司内部到合作伙伴到政府关系,有意识地营造产品稀缺、热销氛围,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其对市场信心不足的影响。

住宅可以卖价格,投资类物业只能卖价值,客户对于投资类物业价格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如何使我们的价格成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维系老业主,因为他们能帮助我们的产品在市场上确立价格体系。

激情是一切技术动作的催化剂!有激情,每天都是首开!每天都是卖房子的好日子。

上一篇: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教学反思下一篇:历史名人朱元璋血洗湖南浏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