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当前卷烟销售难题

2023-01-28

第一篇:破解当前卷烟销售难题

形势与政策-破解当前经济发展难题

2009-2010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信息09-2任课教师: 姓名:学号:成 绩

破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难题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对此,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

一、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根本途径来实现新一轮经济增长吗?

一、 为什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为更好理解何为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就从经济发展谈起,它既要求生产要素投入变化,还要求经济持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它还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它是有别于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是一纯粹的经济概念,它仅仅是量,而经济发展还涉及非经济方面社会发展变化问题,它是质。弄清这关系后,紧接着我们探讨何为经济发展方式,它是按着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经济发展诸因素的配置方式和利用方法,使经济既在量上变化,更在质上变化、在结构上变化;在产出上变化;它是技术进步、体制变革、结构调整、最终是社会层面的变化;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等。总之经济发展实质就是实现科学发展方式。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来,虽然我国在不断地探讨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是收效甚微,积累下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能源的持续短缺,从而引发有关能源安全生产问题(如最近的山西3.28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太湖蓝藻爆发、250吨污油泥泄入黄河二级支流北洛河)。单这污染问题,根据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目前,中国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价值,如果按支付意愿价值估计,约为540亿美元/年,而我国2009年的外汇收入仅为680亿。 GDP为68000亿,再用人力资本价值估

计,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每年则为240亿美元。

加之09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凸显的问题更加严重,政府的下乡工程、振兴方案真能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吗?面对房子问题、低碳问题,我们真的不得不说声否。且不谈这是不是奥巴马蓄谋已久的贸易大战、汇率大战、成本大战,我们要的是抓住问题所在,才能更有效将其击破。如上所示,结构不合理导致的经济发展不佳,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失衡,分配不合理导致收入差距矛盾尖锐……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二、 如何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针对上诉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三个基本思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

一、第

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最实质是质量—降耗减排改善环境,首先从节能减排开始,其动力为低碳;其次是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其方向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最后是协调推进关键改革,构筑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

进一步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从制造业开始。而此,政府须给制造业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没有制造业的强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就无从谈起了,这是09全球金融风暴给我们的警钟。从全球股市低迷唯我回暖再到现在我国的经济态势,我们只能说那是由于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开始恶化。政府的各项政策包括宏观调控像提高利率跟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打击了我国企业的投资营商环境,因此大量的资金从制造业转到股市楼市造成泡沫现象。同样的问题到了2009年,投资环境在没有有效改善之外,加上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恶劣。如果这个时候银行体系大量放松贷款,那企业能做什么?

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十分迫切。我们必须认识到,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找准定位,积极发挥作用,而制造业相关企业要配合政府,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牢固树立新资源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为主线,构筑具有一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制造产业体系,实现从“加工”向“制造”和“创造”的转变。

参考资料

http://xianpinglang.blog.sohu.com/

郎咸平搜狐博客

http://.cn/newsdetail.jsp?type_id=7&board_id=15&news_id=2539亚太经济时报

第二篇:对破解当前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难题”的几点思考

对破解当前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难题”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新的形势下,推动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必须重视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这是因为,人口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而要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关键是要积极研究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推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

计划生育工作,通常被人们认为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近年来,随着计生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尤其是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和利益引导工作的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 仍然存在一些影响人口计生工作科学、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就农业人口比重大、经济欠发达的县份来说,既存在群众生育观念方面的差距,也有工作方法和手段不能适应发展形势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五难”:

一是流出人口管理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使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 1

力的向外转移,一方面,拓宽了农民增收的空间,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但另一方面,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使流动人口特别是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难度加大。就环县来说,据调查,有60%以上的计划生育重点管理对象,常年外出务工。在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制尚不健全和统一的情况下,流出人口的婚姻状况、出生情况很难统计,环孕情服务和节育措施也很难落实,成为制约计划生育工作上水平的瓶颈。二是多孩生育控制难。由于社会保障体系跟不上,利益保障机制不健全,某些优惠政策只对二女户的目前困难有所帮助,不能根本解决二女户家庭老有所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强烈生育男孩的观念仍然很强烈,特别是二女户结扎对象千方百计生男孩,生多孩,导致计划生育一直处于生育二孩加多孩的现状。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难。社会抚养费能否及时、足额征收到位,对维护计划生育国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一直是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究其原因,一个是群众法律意识不强,认为社会抚养费是超生罚款,不认为是补偿性的收费,再加上计划外生育较多的家庭一般经济状况都较差,导致无法征收到位;另一个是社会抚养费征收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依

法征收协调难、执行难,致使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低,难以起到遏制计划外生育的目的。

四是实行村民自治难。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及有关计划生育规定,由村级组织和村民自己管理计划生育的有关事务。其实质是把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和村务公开的要求,在村一级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基层管理的制度创新,逐步实现计划生育村级自治、村民自治。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在推行中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计划生育模范户、二女户、独生子女户、计划生育困难户落实照顾、奖励、补偿等激励措施不到位,影响到群众缺乏参与计划生育自治的热情,影响到村级计划生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是城镇非农人口计生管理难。做好城镇计划生育工作,对开展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起着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非公有制企业计划生育管理问题,无业人员、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使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目前,城镇的计划生育管理仍然沿用以“条条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时期人口与计划

生育工作的要求,

在计划生育管理上形成了“真空”,既制约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也对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面对农村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实现人口计生事业的新跨越,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人口计生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动人口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要突出“四个抓好”:

一是抓好流动人口管理。解决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重点要在健全管理机制和强化管理责任上下功夫。健全管理机制,就是要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做到全国一盘棋,一把尺度来抓落实;对流动人口环孕检证明和节育证明,统一式样,统一发放,统一管理,严防用虚假证明来蒙混过关。强化管理责任,就是计生部门要与所有的公司、厂矿、建筑工地及房屋出租户等签订管理合同,每个人都必须持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对用人单位和房主私自招收未持《婚育证明》的,加大处罚力度。通过强化管理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是抓好利益导向机制落实。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对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当前,抓好利益导向机制的落实,重点是要要全面建立和落实 “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

位一体的计生利益导向体系。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奖励和保障政策,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对各级各部门自行制定的优先、优惠、扶持、救助等政策,应确保落实。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中,应加大对二女结扎户补贴力度,发挥好导向、激励作用。同时,要积极索对二女结扎户的养老有实质性帮助的新路子,从客观上解决他们现实困难和老有所养的问题,从主观思想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削弱他们对男孩的依赖意识,使群众对生育男孩的偏好逐步淡化,树立新的生育观念。

三是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加强领导,首先要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为此,要以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为目标,将计划生育工作切实下移到村级。县一级在考核乡镇计划生育工作时,要加大对村一级的考核力度,对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到村一级;在村干部评优选模、招工招干以及村党支部书记进党委班子时,要审核三年内的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对计划生育后进的,坚决不选拔;对工作先进的村,要对村干部破格重用。通过强化计划生育工作责任,使村级组织切实承担起人口计生工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检查落实等方面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四是抓好非农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口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实行综合治理。这就要在抓好农

村计生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城镇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要切实发挥社区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和人员的配备,划定责任区,落实责任制,建立综合性、经常性和不定期检查机制,严格政策,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坚持非农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与农业人口的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同落实,解决城市计划生育“灯下黑”问题,推进计划生育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第三篇:破解办证难题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原创于: 2013-10-14 08:29:39

标签:

破解“办证难题”,清理作风积弊

为了办护照从北京返回三百公里外的老家多次补办证明,但多份证明根本不需要,3000多公里的路完全是“白跑”;办理营业执照却被相关部门“踢皮球”来回11次„„10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北漂青年小周和江苏丰县的小狄为了办护照和办营业执照被办事人员刁难的问题。两地政府均连夜处置作出严厉问责。(北京晨报)

河北江苏两地“办证难”问题一经曝光,便迅速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好像瞬间勾起了伤心往事一般,网友们纷纷吐槽,大倒苦水,倾诉着普通百姓办事难的苦衷。

诚然,此次“办证难”问题的出现给了人们一个倾吐心声的契机,在人们畅所欲言的同时,恰恰反映了作风整治的另一个问题:积重难返。

是的,常听医生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作风之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治起来自然要花些时间,幻想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可是,从当前作风整治声势之大,措施之严厉,手段之强硬,竟然还有人对此视若无睹、置若罔闻,真的令人大为不解。莫非他们就真的生活在真空当中、不食人间烟火?难道真的对作风整治的要求、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没有听说过?

一些谜团真的待解。可是,曝露出的问题却真的不是小事,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与群众的感情深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弱,公仆心的真假,衙门作风的有无。

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翻身做了主人,可是,不知从哪一天起,一些掌握了大大小小权力的人,就从心底里又萌生了官本位意识,而且随着这种意识的不断深化,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与老百姓区别开来,而且拉开了距离,划出了红线,把自己归到了另一类,即权力阶层,在老百姓面前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吆五喝六,逐步把主仆关系易位,以官老爷自居。对此必须立即予以当头棒喝:这是严重的错误。

官本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只要条件成熟就会钻进人的心里,生出一些事端。诸如权力观的异化,诸如政绩观的变形,诸如人生观的扭曲,都与官本位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一旦沾染上这种恶习,人们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如对群众感情的冷漠、对群众反映问题时的不耐烦、对群众上访的极度反感,还有对群众安危冷暖的无动于衷,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极大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知耻而后勇。最基层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进行沟通、联系,开展工作、了解情况的纽带和桥梁,承担着最繁重最琐碎的工作任务,从他们的身上老百姓看到的是党的政府的形象,因而他们理应以诚挚热情的态度、耐心周到的服务,像对待亲人般对待前来办事的群众,而绝不能生、冷、更、横,更不能出现“脸难看、门难进、话难说、事难办”等机关作风病的症状。

任何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政令畅通都是保持旺盛生命力、高度凝聚力和强大战斗力的前提和保证。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将近一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也有好几个月了,仍然出现河北江苏等地群众“办证难”的事情,充分说明了作风积弊存在之久、问题之严重,非来一次秋风扫落叶式的到位的整风不可。

作风整治要真正达到目的,就必须做到表里如

一、形神兼备,真正触及灵魂,真正治病救人,尤其是对一些沾染了严重的机关作风病的人来说更要加大诊治力度,从身体到心灵,从行动到思想,给他们彻底洗个澡,让他们真正脱胎换骨,重新认识自己,真正回归到为人民服务的正确轨道上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有关人员已经受到严肃处理,但是,对于那些身有病而仍然未得到及时治疗的人,我们绝不能放弃。(于治国)

第四篇:难题破解情况汇报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

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工作情况汇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的又一次重要改革与创新,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明晰林权归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按照省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市“千名领导调研破难”专项行动的总体安排,自7月份以来,由市政协主席王金根牵头,市政府副市长杨建新参与,市林业局和市农办具体负责,对 “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进行破解,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

围绕破解难题,成立了由王金根主席、杨建新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姚新兴,市林业局局长朱仲华,市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戎美琴,市农办任柳国强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破难题小组)。并通过认真研究,制定了“盘活森林资源,拓展融资渠道,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难题破解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工作步骤与具体措施。

2、调查研究,分析现状。

一是开展全面调查。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专门下发了《关于

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调查的通知》,组织三县二区林业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全面系统调查,以进一步摸清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与难点。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主体改革(山林延包发证)中的遗留问题等情况。

二是召开民主恳谈会。由责任部门市林业局在安吉县召开了由县林业局、县农办、县人行、县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乡镇政府、乡镇林业站、村等基层干部,林业承包大户、一般农户以及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各个层次人员参加的民主恳谈会。通过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回答疑问等形式,共疏理出林权交易平台建设,林权流转后的林权证发放,林权抵押贷款比例扩大、利率优惠与期限延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与手续简化,林业资源监管,林业技术培训以及林业股份制经营等八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而为研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进行典型调查。破难题小组专门走访了安吉“浙商论坛”项目林权流转现场、安吉上墅乡流转大户蒋建业、报福镇流转大户杨忠勇等,并在安吉县报福镇召开了有基层干部、林业大户等参加的林权改革座谈会,了解林权制度改革及林权抵押贷款情况。通过典型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二是要搞活经营机制,积极推进林权流转,盘活森林资源;三是要着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增加林业投入;四是要进一步做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为林权改革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3、制定政策,强化指导。

按照中央、省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积极研究探索有关政策措施,以推动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一是代市委市政府草拟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见》,并于8月19日以湖委„2008‟46号文件下发。该文件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推进林权流转、加强林权管理、增加林业投入、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二是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联合下发了《推进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林权抵押贷款的支持对象、优惠措施、基本程序、机制建设和工作要求等,从而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各县区也因地宜相继出台有关办法措施。安吉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安吉县林业与金融部门制定了《安吉县林业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安吉县林权小额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长兴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兴县林业局制定了《长兴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

4、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6月,经省林业厅批准,安吉县被列为省级林改示范区;7月,召开全市林业局长会议,全面部署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市林业系统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8月底,召

开全市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推进会,专题研究部署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旨在以此为突破口,加快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步伐。全市林业、农村金融系统,有关县涉农部门,山区乡镇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安吉县林业局、安吉县信用联社、安吉县报福镇林业流转大户进行了典型发言。市林业局与省农信联社湖州办事处、安吉县林业局与安吉信用联社签定了工作合作协议,安吉县报福信用社与林业大户签定了权抵押贷款授信协议;9月,各县区都制定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加强工作指导与督查,扎实推进。

二、初步成效

1、加强林权管理,促进了森林、林木、林地的规范流转。 主要是按照《浙江省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在林权流转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一是建立平台与机构。安吉县依托县行政服务中心林业窗口初步建立了森林资源交易平台,包括“安吉林权管理中心”、“安吉县林权交易中心”、 “安吉县森林资源评估中心” 、“杭州信林资产评估事务所安吉办事处”等,并进行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流转、评估等工作。其它县区也正在积极筹建林权管理交易的平台和机构。二是创新林权证管理方式。特别是逐步探索以“一地发二证”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以保障林权流转后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各方的权益。三是进行林权信息化建设试点。目的是建立起林权管理的现代化方式,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质量。目前试点乡镇安吉县皈山乡已初步完成林权证的清册核对、申请表抄录、清册公示、毗邻方签字、现场勾绘等工作。据统计,目前 4

全市通过租赁、转让、拍卖等形式进行流转的山林达58.6亩,占全市发证山林面积的17%,其中统管山31.2万亩,占53.2%,承包山19.3万亩,占32.9%,自留山6.6万亩, 占11.3%,国有山1.5万亩,占2.6%。在流转的林地中,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大户有31家, 面积6.2万亩,500到1000亩的大户140家,面积9.4万亩,100到500亩的大户940家,面积16.4万亩。此外,我市这几年外出承包山林也不断增多,如安吉县为了解决竹子原料紧缺问题,有3000多人到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竹产区承包竹林、荒山进行开发,承包山林面积60.5万亩。

2、积极开展森林资源抵押贷款,推动了森林资源资本化。 主要是进一步加大林权抵押贷款的工作力度,在安吉县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力争实现扩面增量。一是贷款资金实行切块管理。2008年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安排1.5亿元信贷规模用于发放林权抵押贷款,贷款利率实行优惠,按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利率下浮;二是简化贷款手续。对5万元(含)以下的小额贷款,积极推行批量办理抵押登记。三是简化和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不断提高评估工作质量。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7000多万元。应该说,林权抵押贷款,不但解决了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森林资源变为资本成为现实,拓展了林业发展和山区经济发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3、着力搞活经营机制,提高了林业组织化程度。 为抵御市场经济风险,搞活经营机制,提高林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特别通过联系十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 5

推进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山林“统一经营”的模式。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安吉县皈山乡尚书干村作为“股份制林业”试点,初步方案是由林农自愿将毛竹林作为出资,形成股份,共同组建毛竹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年终分红。据统计,目前全市有林业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省级林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9家,入社林农3633户,带动101366户,基地面积41.7万亩。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林农、基地+合作社+林农、市场+合作社+林农等运作模式,这对于林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保护林农利益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下步打算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重而道远,下阶段还需再接再厉,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长期稳定山林承包政策,进一步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林业生产责任制长期稳定,依法明晰产权,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确保林农得实惠。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保持林权长期不变,收益归个人所有;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承包关系,严格按照承包合同兑现收益;对集体统管山,要明确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方式,收益要惠及全体村民;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调节机制,解决人山矛盾,维护社会 6

公平。

2、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交易平台,进一步加强林权管理。 以县区为单位,建立健全林权管理交易平台。这个平台集林权管理、森林资源评估、交易场所、抵押贷款、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为一体,目的是为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个平台内设的三个中心:一是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登记、变更、权证发放、流转交易审查备案、评估监管、抵押登记备案以及林业法律咨询等工作;二是林权交易中心,主要负责林权流转交易信息发布、组织林权流转交易等。并配合金融部门办理抵押贷款业务;三是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或机构)。主要负责森林资源调查设计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同时,要抓好林权主体改革的完善工作,切实开展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并进一步探索林权证管理方式,解决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林农、林业大户和林业企业的权益。

3、制定完善制度,规范林权流转。

要规范流转程序,优化流转服务。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制定完善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林权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为集体林权流转提供规范化的制度平台,从而推动集体林权规范有序流转,盘活森林资源。

4、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努力增加林业投入。

一是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进一步完善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以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步伐,增强森林资源 7

转化为资本的能力。二是积极开展林业政策性保险,提高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建立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按照缓征林业“两金”规定,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

5、创新经营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一是创新经营机制,探索建立新型林业经营组织,积极引导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努力实现现代林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二是改革执法机制,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做好森林资源的监管;三是妥善调处林权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制定和完善林权纠纷调处预案,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林区和谐稳定。

四、启示建议

从前阶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中,各地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和体会。一是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里政策精神,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当前,特别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2007‟146号文件)统一思想,引领工作。二是加强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影响深远。要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建立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 8

三是完善政策措施、依法办事、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坚持改革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鼓励各地积极探索,确保改革符合实际、保持稳定、取得实效。四是发挥政治优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社会基础。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参与改革。要加强论宣传,努力营造有利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议市委市政府一是要加大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有效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确保与林权制度改革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能尽快建立。

2008年10月

第五篇:破解基层信访难题

如何破解新形势下信访工作难题,开创信访工作新局面,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新课题。2007年以来,镇坪县针对信访工作新形势,大胆探索、开拓进取,在全县创新推行由上访群众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接访领导的点名接访工作制度,着力构建阳光信访、质量信访、和谐信访工程,解民忧、顺民意、得民心,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效果。阳光信访 权为民所用

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做到“三公开”,真正让群众感受到点名接访的方便快捷。

公开接访信息。各部门各单位在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公示牌,重点公布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联系电话,信访受理范围、接访流程,上访人员的权利、义务等信息。同时,向上访群众发放《镇坪县纪检监察阳光信访卡》,使上访群众方便快捷的找得到门,认得到人,办得了事。

公开办理秩序。接访工作中,接访干部仔细倾听群众诉说,认真填写《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和《群众点名接访登记簿》,同时将填好的《群众点名接访接待卡》回执和《群众点名接访告知书》发给来访群众,告知本次接访受理意见,并请来访人签字认可,接受上访群众监督。

公开处理结果。信访案件结束后,由接访领导协同调查组及时向来访群众送达《群众点名接访答复意见书》,将查处结果告知来访群众,并填写回访了结表,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质量信访 利为民所谋

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实践中,镇坪县注意做到“三到位”,有效提升了信访工作质量。

领导重视到位。2007年初,镇坪县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群众点名接访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在全县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实施过程中,镇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镇和部门调研指导,多方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解决推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

责任落实到位。该县认真落实信访案件“四个一”责任机制和“四定三包一回访”落实机制,即包案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包抓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领导为群众点名接访案件办理第一责任人,办案工作组长为调查处理落实第一责任人,办案单位主管信访工作领导为办案业务指导第一责任人;定办案人员、办案时间、办案纪律、办案质量;包调查处理、监督落实、稳控息访,实行一案一回访。对重要信件确定专人督办,限期查处,建立了《群众点名接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接访质量和效率。

矛盾化解到位。对重访和越级上访突出矛盾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一案一人一抓到底的领导包案制度,做好相关政策宣传和群众解释工作,迅速结案销号,做到案结事了。对缠访闹访问题,尽力做好教育引导和沟通解释工作,理顺来访人员情绪,化解心结,促其息访,避免新的问题和矛盾。

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以来,群众点名信访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重访明显下降,越级访明显下降,信访结案率明显上升,大大提升了全县纪检监察信访工作质量。和谐信访 情为民所系

针对大多数上访群众在上访时情绪激动,言辞激烈的现状,镇坪县在推行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细节做起,坚持“三贴近”原则,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人性化接访方法。

贴近生活,努力营造温馨如家的接访环境。为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对点名接访中心进

行了改造,对桌椅板凳的摆放都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充分的考虑,精心制作的“累了请您歇歇脚、渴了请您喝口水、烦了请您细细说”温馨提示牌,让上访群众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

贴近感情,始终坚持热情细致的接访态度。面对来访群众,接访人员起立笑脸相迎,缓解上访人的激动情绪。重新设计更换了接访桌,接访领导和来访群众可以像家人一样围坐在桌子旁进行交流,缩短接访者与被接访者之间的距离,加深来访群众对接访人员的信任。贴近群众,积极推行便捷有效的接访方式。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使点名接访更加便捷有效,该县制定了《镇坪县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下访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深入部门、乡镇、村组和农民进行走访;建立了网上举报中心,同时公开了县级领导的联系方式和邮箱;开通了免费举报热线电话,上访群众也可以通过该电话点名接访。实践证明,这些方式既可以消除群众面对面上访的顾虑,又可以在上访成本和选择上访方式上极大地满足上访群众。

郡县治,天下安。群众点名接访制度的推行,拆除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围墙,畅通了信访渠道;规范了信访流程,提升了工作质量;夯实了工作责任,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矛盾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发展与和谐。

一是抓好信访隐患排查机制。加大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力度,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土地纠纷、企事业单位改革、弱势群体不稳定因素等问题,全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未雨绸缪,采取针对性措施,把握信访工作的主动权。二是抓好信访应急调处机制。为避免矛盾升级和问题扩大,对排查出的不稳定因素,迅速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研究化解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争取尽早介入,主动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抓好信访问题解决机制。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强化领导责任,主要领导负责一手抓到底,对每件信访案件认真梳理核查,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介入、早化解,限期处理。四是抓好信访稳控机制。围绕全国“两会”、庆祝建国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信访稳定稳控工作,坚决防止重大有影响信访问题防止。同时,依法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和非正常上访行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果断处置,切实维护良好的信访工作秩序。

上一篇:平板电脑的优点和缺点下一篇:平安社区创建基本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