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2024-04-19

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共8篇)

篇1: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潮州市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发言材料(三)

明确思路 落实措施 保证质量

潮州市湘桥区检察院党组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院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真按照省委、区委的部署,主动确立“一督查二促进三增强四突出”的工作思路,紧扣主题,落实措施,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督查”,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院党组坚持把督查工作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在自觉接受区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指导的基础上,专门设立内部督查组,加强指导,严格把关,使学习实践活动无论在阶段安排还是在具体环节,无论在学习时间还是在保证质量上,都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把各项学习要求落到实处。在学习调研阶段,坚持抓实、抓细、抓具体,组织对每一名干警的学习情况进行督查。对学习笔记不完整、学习篇目不齐全、学习记录不规范的情况,及时向干警提出,并督促其改正落实。在分析检查阶段,对查摆问题不深入、检查分析不彻 底等问题都及时指出并纠正。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科室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确保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在整改落实阶段,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并全程参与整改方案的制订工作,对整改措施逐项修改完善,明确落实整改项目、整改目标、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制定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整改落实“路线图”,推动整改工作的落实,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各项检察业务的全面开展。

“二促进”,确保理论学习有深度。我们始终把“党员干部受教育”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方面,坚持抓基础,以学促干。通过通读原著、专题辅导、网络学习、观看教育片及开展征文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干警学懂、弄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同时,联系检察工作实际,召开学习心得交流会、案例分析讨论会、座谈会等会议,组织干警认真开展思想大讨论,引导干警认真查找各自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并在工作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另方面,坚持抓结合,以干促学。通过开展“思想更解放、发展更科学、执法更规范、监督更有力、社会更和谐、人民更满意”的主题活动,着力探索新形势下提高执法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检察机关”活动、检察专业知识技能培 训、检察技能竞赛等多种活动,促进严格执法、规范执法教育,强化队伍管理和执行力建设,使干警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的理论,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检察工作实践。

“三增强”,确保业务能力得提高。一是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针对部分干警一定程度上存在大局意识不强的问题,院党组注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干警的教育,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和院务会,实行领导之间、领导与中层干警之间、领导与一般干警之间进行相互查找问题,交流提高,进一步形成“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的共识,努力提高干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增强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能力。通过建立中层以上干警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向人大代表、上级检察机关和区直有关部门发出信函180多封,广泛征集意见建议,查找出对人民群众感情淡漠、执法为民意识不够强、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体察不够充分和回应不够及时等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加大整改力度,不断增强干警执法为民的意识。三是增强打压犯罪、维护稳定的能力。紧紧围绕切实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国家安全和人民权益的要求,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依法从重从快地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和各种刑事犯罪活 动,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突出”,确保推动实践见成效。院党组始终认为,科学发展观贵在科学,贵在发展,重在实践,重在落实,要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就不能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切切实实地把它付诸行动,用来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院党组突出“实”字、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突出“严”字、着力改善执法作风,突出“细”字、强化检察工作保障,突出“新”字、健全检察工作新机制和新制度,使队伍和各项工作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不断推动检察工作取得新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共修订完善了《预防在校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意见》、《开展量刑建议、公诉环节律师阅卷、摘抄、复印暂行规定》、《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79项规章制度。认真部署了“阳光检务”工作,组织“检察开放日”等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配套建设了律师会见室,电子显示屏、自动触摸屏等一批方便群众办事的设备。共受理了批捕、起诉案件519件919人,立案查处了职务犯罪案件4件4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篇2: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近年来,a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发开放,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注重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7.2%;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5.2亿元和3.6亿元,增幅分别为20%和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1.6%。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6350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60元,比上年增长10%。根据省统计局测算,a市综合发展指数已跃升到全省第6位。

当前,a已进入历史最佳发展时期,要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省委提出的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要求,重新定位自己,站在新的起点上,抛弃沾沾自喜心理,抛弃小进即满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赶超跨越、争先进位的理念,敢闯敢试、敢想敢干,进行再创业、再奋斗。通过开展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和学习,a努力在五个方面解放思想,着重解决好五个问题。

一是面向发达地区解放思想,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解放思想的前提条件就是视野必须开阔。眼光看多远,见识才有多广;见识有多广,胆量才有多大。过去,我们总是喜欢选择横比坐标和纵比坐标,横比长春地的五个县市区,纵比a过去的十多年,大家普遍感到a发展很快,特别是近一二年来,城市的外观形态变化非常大,经济实力不断上升,多少有些满足感。在省委提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大讨论活动后,我们通过讨论和学习认识到,我国的先进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重庆这样的省市都在纷纷解放思想,谋求更大的发展,作为a这样的县域城市更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比较的目标放到全国的先进地区,通过与他们比干劲、比创新、比务实,来查找发展的差距,加大发展的压力,激发发展的动力。a要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发挥各种优势,在长春地区率先高起点、大手笔地谋划新一轮开发开放,抛弃阻碍发展的传统思路,大胆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早日实现成为长春的“昆山”的发展目标。面向先进地区,就是在国家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家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以及宏观调控中“有保有压”的大背景下寻求大发展,尽最大可能让长春地区、省内、东北,乃至全国先进地区一切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市场元素向a流动,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农机产业园这一政策和载体的优势,加大引进力度,吸引与之相配套的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发展要素,促进a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是面向邻近县市区解放思想,解决区域合作问题。地缘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条件。解放思想就要树立开放的行政区域观,尽量淡化行政区域意识,强化区域经济合作观念,避免出现行政区域之间相互封锁、恶性竞争的现象。按照“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构想,我们要着眼区域发展大局,依托长春a经济开发区,继续实施集聚发展战略,坚持“西引西进”,特别是要抓好长春a经济开发区内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这一“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内重要产业发展基地,主动向长春市靠拢,主动接受长春的辐射,依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把县域经济融入到大城市发展的格局之中。继续深入挖掘县域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政策等方面优势,努力改善城际间的交通条件,提高与长春市产业的关联度,谋求同城发展,全力搞好“六个对接”,即发展规划对接、城区布局对接、产业培育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科技文化对接、体制机制对接。通过谋求区域一体化发展,跳出a看a,放眼全省看a,从整体上科学规划a的城乡建设、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从全局上推动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产生“处在好位置却被边缘化”的问题。通过解放思想的讨论和学习,我们还发现重庆市渝北区飞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免了路桥费,免费开放的各个通道,从而实现了经济建设速度几何式的增长。我们认为,这也是一种解放思想,并正在研究免除路桥费在a的可行性。

三是面向域内资源解放思想,解决资源开发问题。a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原煤、伊利石、大理石等矿藏26种,储量在千万吨以上的有11种,其中原煤储量3.6亿吨,沸石储量2600多万吨,钠基膨润土储量1300多万吨,珍珠岩5300多万吨,石灰石2000多万吨,伊利石1000多万吨。但近年来,我们除引进了华能电厂、龙家堡煤田对原煤资源进行了开发利用外,对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当前,我们最紧缺的是理直气壮经营资源的意识,以及把资源优势转换为资本优势和发展优势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资源观,围绕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天赋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创造财富的有效资本,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用思想解放和扩大开放的动力推动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

四是面向资本运营解放思想,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经济的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

。近年来,虽然a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敢于在开发区建设负债经营,但受刚性支出增多等问题的影响,发展资金依然紧张。特别是当前a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大投入阶段,城市建设、开发区基础设施、用于项目的土地收储等都严重缺乏资金。今年年初,我们把资本运营正式提上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议程,下大气力研究资本运营问题,努力破解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瓶颈。主

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探索:积极扶持信用联社改制,组建a市农村商业银行;组建a市融资公司,搭建融资平台;抓好乡镇银行试点,建立乡镇银行;扩大担保公司规模,提高担保能力;五是引导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目前,a市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主管领导牵头,已正式成立融资办公室和上市办公室,出台了《a市鼓励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对域内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给予积极扶持和帮助。

篇3:解放思想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一、破解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的难题, 强化依法治教意识

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 诸多法律相继出台。据统计, 我国教育类法律有9部, 政策规定33个, 应该说数量十分可观。而依法治校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 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些法规政策极大地规范了公民和社会单位的思想和行为, 保障和促进了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 我们在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时, 存在着头脑不清、体力不支的状况。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 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第三十二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 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第三十三条规定,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 应当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 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实际的状况是什么呢?诸君稍加留意, 便会亲眼目睹或耳闻一些无视法律的现象。挂着“未成年人严禁入内”的网吧、卡厅等场所, 50%左右的客源却都是未成年人;抽烟低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电视剧、网络文化到处充斥着色情、暴力;一些本该免费向学生开放的教育场所, 却狮子大张口, 惟利是图, 赚得盆满钵满, 教育的职责抛诸九宵云外。又比如有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 但依然存在教育经费投入滞后于经济发展, 教师待遇偏低等不和谐现象。当然在教育系统内部执行有关法规政策时, 也时常出现“肠梗阻”。比如, 多次明令禁止的“教育乱收费”就象一只“百足虫”僵而不死;在高校录取中还存在变着花样的“点招”, 给有权有钱之人大开方便之门;在办理有关事情时, 个别权力部门的个别同志“吃、拿、卡、要”, 让人作呕。

在执行法规政策中的这些不和谐现象, 极大地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 败坏了教育在老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 同时也一定程度地限制了教育的良性发展。而这些让人啼笑皆非或痛心疾首问题和现象的产生, 可以说是民间流行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真实写照, 是各级执法者和政策执行者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执政为民意识淡薄的具体体现, 是行业间不正之风的大感染, 亦是长期以来教育滞后发展、无序发展、透支发展的综合后遗症。必须痛下决心尽快切除“法规政策执行力差”这块肿瘤, 恢复其肌体。

要破解这个难题, 首先是各级执法者和政策执行者要认真履行职责, 要做到“执法必严、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要讲原则不讲人情, 要以身示范不以身试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要统筹兼顾社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要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观念, 切实维护教育和谐发展的环境秩序, 保障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教育系统内部要进一步增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意识。尤其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决执行有关教育法规政策, 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普遍反映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 不乱收费。全力实施素质教育,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破解教育资源整合实效性差的难题, 强化整体育人意识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就要求教育的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和良性互动, 实现整体优化。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机整合是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资源的整合中, 我个人认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实效性是不够的, 甚至存在着社会教育的少量负面性和家庭教育的严重残缺性。

目前, 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按理说, 社区教育的形态是极为丰富的, 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但实际情况是, 由于受财力和人力的制约, 个别地方政府重视不够, 导致社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要么是一片空白, 抑或是流于形式。在寒暑假, 大部分学生“离校便离教”, 处于无人管教的自由发展状态, 加之社会环境纷繁复杂, 未成年的学生极易受到不良习气的侵染,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学校教育效果。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要认真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 认真研究我们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以落实。绝对不能只是发个红头文件, 做做样子, 更不能放任自流, 不闻不问。

相对于极度薄弱的社区教育而言, 家庭教育还算过得去。但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而导致的大量家庭残缺的客观事实, 使得家庭教育大打折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中国的离婚率持续上升。离婚率已超过邻国日本和韩国, 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而由于离婚产生大量的单亲家庭学生和因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学生”, 无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 他们承担着极大的心理负荷, 用特殊的眼睛审视身边的人和事, 用亚健康或残缺的心理左右着自己的言行, 这类孩子的教育难度是比较大的。有关数据表明, 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绝大部分来自单亲家庭。这充分说明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 理应引起各方重视, 尤其是教育工作者, 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规律, 另一方面, 要注重教育的方法, 要用亲情般的爱心去抚慰他们, 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每位家长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 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 积极配合学校促进孩子和谐发展。

总之, 学校、家庭与社会协调, 在教育中, 这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古今中外, 几乎所有的人都已认识到, 只有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是协调的, 才有可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因此, 学校、家庭与社会通力协作, 才有真正的和谐教育。

三、破解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难题, 强化教育的公益性

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 国家是十分重视的。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的经费投入是写进了《义务教育法》的, 然而现状是不容乐观的。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提出了到20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尽管各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但直到2004年, 只达到了2.7%, 与近年来我国教育总规模的迅速扩大不相适应。特别是在被视为涉及利益人群最广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投入是严重不足。但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上, 我个人认为存在两种情况, “穷国办大教育”, 这是世人皆知的。要把占世界人口21%的中国的教育问题抓好, 这对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但另一种情况是“大国办穷教育”。由于我们对教育重视和关心不够, 尤其是个别领导, 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热衷于GDP的数值增长, 倾心于看得见的政绩工程, 而对时效性不明显的教育却只“雷声大、雨点小”。于是出现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不相协调局面。而由此引发的教育经费性贫血和不规范的办学行为, 乃至发展到要把“教育产业化”的论调一度甚嚣尘上。教育乱收费成了老百姓口诛笔伐的万恶之首, 甚至有把教育比喻成“吸血蚂蝗”的, 真是可笑、可悲、可怜之极。

关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引发的综合症, 国家已采取了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并开始着手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各个地方和各级政府执行的力度不一, 此项工作任重道远。

四、破解教育评价机制僵化落后的难题, 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建立科学并赋有可操作性的教育评价机制, 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评价的方式和内容是一根指挥棒, 它左右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教学活动。在过去, 由于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尽科学, 重终结性评价轻发展性评价, 重智力测试轻全面发展, 重甄别选拔轻整体提高, 从而导致在教育领域和社会上普遍存在重分数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智育轻德育等现象, 影响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培养了不少知识僵化的书呆子, 有性格缺陷、道德品质不过硬的“次品”或“废品”。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2001年,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 一场较为深刻的关于教育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的革命在教育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于是乎理论培训、实际教学、撰写论文、合作交流等活动都围绕“新课程”进行, 新课程理念不同程度地深入到师生和社会人心中。客观地讲,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较为深刻的, 她丰富并有机整合了教育各要素, 打破了陈旧的教育观念, 改变了师生关系和传统的教育模式, 还原了教育的自然功能, 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增强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使教育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新课程改革的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是不协调的。比如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社区教育的评价、家庭的评价, 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依然是升学人数的多少,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依然是学科及格率、优分率,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还停留在分数。这样, 人们的眼球还是放在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轻视或忽视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依然不见有大的改观。老师教得苦, 学生学得累, 家长逼得紧, 学校管得死。学校和谐发展, 教师和谐发展, 学生和谐发展还任重道远。

学生的和谐发展是教育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即要培养身心和谐、情知交融、德智统一、手脑结合的获得自由、全面、充分发展的人。而要学生和谐发展, 作为学生自身个体是其内因, 而教师、学校、社会、家庭、规章制度等都是其外因。但作为可塑性极强的学生, 外因在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因此, 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和全方位的视觉、注重实际、立足学生和学校和谐发展来建立教育评价机制。首先是对学校的评价, 就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历史积淀、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状况、政策倾斜等的学校, 却要接受同样的考评和社会的评判, 这真脱离实际, 强人所难。没有在薄弱学校呆过的人是不会有那种特殊感受的, 就象富豪子弟不会有贫穷人家的感受一样。在对学校的评价过程要把握好针对性、差异性、激励性原则, 要让那些底气不足但拼劲实足、升学率不高但承担普及教育重任的学校更多地尝到被肯定、被激励的滋味。在对学生评价时要把握好发展的全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原则, 建立过程性、发展性、全面性的评价机制。在选拔和甄别上要坚持新时期对人才要求的标准, 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五、破解教育发展失衡的难题, 强化均衡发展意识

均衡是和谐的表现之一。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和谐的重要保证。也是保障公民享受公平教育的前提条件。而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又是向公民提供均等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 而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是满足不同类型人群需要的必要举措。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原来学校建设整体比较落后的情况下, 通过倾斜政策扶持形成了少数“重点学校”, 后来虽然取消了重点学校, 但传统优势仍然存在, 再加上一些地方人为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造成学校间存在较大差距, 甚至出现“马太效应”。主要反映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师待遇、教育质量、社会声誉、生源质量和数量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同一个区域的“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其形象和地位简直是天壤之别。重点校由于集中了当地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优质教育资源而高高在上选择生源, 是真正的“卖方市场”。“非重点校”由于各种优质教育严重匮乏还在为生存发愁, 是真正的“买方市场”。重点校可以“创新”走向市场积累财富, 非重点校本分地承担着绝大部分贫民子女的教育而大献爱心。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经济拮据的单办初中, 是接受进城务工民工子女的定点校, 不但不能收取学杂费以外的任何费用, 还要为贫困家庭学生减免费用。而教师待遇的差距在3—10倍, 甚至更大。同过教师节, 效益好的学校职工吃、玩、发, 而效益差的学校教职工只好做“忍得了清贫, 耐得住寂寞, 抗得住诱惑”的楷模了。

而由于教育不均衡发展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简直不胜枚举。屡禁不止的“择校热”、优秀教师流失、贫穷人家教育的不良循环等现象已成风气。而这种显失公平的教育也是社会不稳定的诱因之一, 也和我国教育的法规政策背道而驰。

因此,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和谐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当然我们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时不搞“一刀切”, 不搞“平均主义”, 不搞“削峰填谷”, 不搞“抑长补短”, 而应该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缩小校际间差距, 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实现标准化时,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适度超前发展, 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学各具特色, 在动态均衡基础上实现总体优质化, 普遍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需求。

令人振奋的是, 各级政府已意识到提供公平的就读机会就是提供公平的开发个人潜能的机会, 也就是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是社会活力与和谐、稳定的源泉。并制定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有关政策, 开始着手实施。但推进的力度和进程还不令人满意, 尤其是在“治理薄弱学校”方面, 这又涉及到各级政府的执行力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 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针对每所学校真正研究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护措施, 使发展中学校尽快摆脱“单兵作战”“被动发展”的尴尬局面, 打好整体战和翻身仗。对均衡发展的各要素条分缕析, 按教育规律办事, 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以实现教育的和谐发展。

六、破解教育发展规划盲目的难题, 强化规划的科学性

科学地进行发展规划, 是区域教育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保证。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以来, 由于受主客观条件影响, 我们在进行教育发展规划时, 不太注重规律性、科学性、长远性、全局性, 而是不同程度地参杂了较多人为因素, 呈现出随意性、短期性、分散性的特点。比如在学校的布局布点、学校发展规划、区域内教育发展格局等方面, 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领导意识过重或不懂教育规律, 一时间教育领域的新鲜事可谓目不暇接, “并校热”、“教育园区”、“教育产业化”、“学校改制”等等。当然不可全盘否认这些新鲜事对构建和谐教育的积极作用, 但我们必须正视其中的不良成分和消极影响。比如, 盲目并校导致的安全隐患或教育资源闲置或流失, 农村“普九”时一哄而上校舍改造项目, 而如今大部分成了堆放农物或饲养牲畜的豪华建筑, 学校发展规划不完整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等等, 真让人啼笑皆非。因此, 我们在学校布局设点、分类别分层次的规划中, 要尊重本区域的历史状况、现实所需, 着眼长远, 竭力避免急功近利, 方能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篇4:解放思想谋发展 破解难题促提高

实践证明,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解放思想的过程。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集团改革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和谐的程度。

——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郭文平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打造充满实力、活力、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谈起学校后勤改革,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郭文平动情地说。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抓住国家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有利时机,在学校“整体切块、自主发展”改革原则的指导下,经历了改革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三个阶段,在运行模式、管理方式、服务意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营和管理机制。伴随着服务领域的扩大、经营规模的拓展、保障能力的提高、运营实力的增强、发展渠道的多元化,后勤集团各项事业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2005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还多次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后勤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伴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推进,后勤集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此,后勤集团确立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后勤”的理念,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通过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创新能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快速提升,推动着后勤集团各项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抓解放、解难题,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后勤集团坚持“四个结合”,即把上级要求与集团实际相结合、把学习与讨论相结合、把领导率先垂范与全员参与相结合、把进一步解放思想与破解发展难题相结合,着力于以思想的大解放形成新思路、实现新跨越、推动大发展。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后勤集团坚持“五明确”、实现“五增强”,即明确内容,增强针对性;明确任务,增强有效性;明确形式,增强主动性;明确态度,增强真诚性;明确要求,增强紧迫性。

在查摆问题阶段,后勤集团重点搞好“六查六看”,即查发展上的差距,看本单位在全省高校横向对比中的位次;查精神状态上的差距,看有没有目标定位不高、工作满足于一般化的倾向;查改革创新上的差距,看有没有大胆改革的创新性思想和突破性招数;查工作责任心上的差距,看是否存在不主动想事、谋事、做事的思想;查个人素质的差距,看有没有与所担负的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现象;查工作作风上的差距,看有没有作风浮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除弊病、树形象、上台阶,抓解放、解难题、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后勤集团重点在“师生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怨什么”上下工夫。针对个别员工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后勤集团鲜明地提出了“思想的解放来源于哪里,体现在哪里,落实在哪里”的口号,从思想根源上剔除错误观念,树立服务意识。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学校第三食堂,后勤集团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直面严峻形势,顶住物价上涨、经费紧张等压力,投资400多万元对其进行收购、改造,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该食堂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河南省一流食堂”。针对学校煤场北部道路“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这一困扰师生生活的难题,后勤集团认真征求师生意见,找到问题“症结”,对这条“老大难”路进行彻底整修,并把煤场四周用围墙圈起来,使道路状况得以根本改观。

为彻底解决妨碍发展的突出问题,实现思想上的新解放、事业上的新跨越、综合实力上的新崛起,后勤集团理清发展思路、完善整改措施,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限期进行整改,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确保了队伍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与此同时,后勤集团认真落实“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公司人员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努力实现“整体上台阶,全面创一流”的战略目标。

破瓶颈、求创新,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只有通过解放思想,打破定式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突破思维瓶颈和观念障碍,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找出破解难题和问题的路子,才能赢在新的起点上。”郭文平说。

体制僵化,曾是制约高校后勤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不仅着力于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而且更加注重解决不利于工作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并把一些好的做法、制度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形成了渠道畅通、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具有集团特色的工作格局,为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勤保障。

在解放思想上,谁认识得早、认识得清,谁抓得快、抓得准、抓得力度大,谁就能抓住难得的、重大的历史机遇,对此,后勤集团领导有着清醒的认识。党总支书记张顺祥强调:“一定要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进步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校园和谐上见到新成效。”随着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校师生人数从后勤集团成立时的不足1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确保师生健康和谐工作和生活的挑战对集团来说越来越大。为满足师生需求,后勤集团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校园超市,并把经营品种从原有的单一化转为多元化,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生活。

张顺祥说:“只有通过解放思想,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并以思想的解放带来集团员工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来各项工作的创新,才能够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事在人谋,业在人创。解放思想不仅要敢想,更要敢干,要把创新寓于解放思想的过程之中。为此,后勤集团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努力使学校成为既是师生工作、学习的场所和发展的平台,又是师生生活、娱乐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土。后勤集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转变了观念;通过创新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通过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素质;通过创新发展途径,进一步加快了自主发展的速度。

后勤集团通过创新管理理念、转变运行机制、整合人力资源、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等,建立了“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平等竞争、择优上岗”的人事机制,打破了成建制分离员工和聘任制员工的身份区别,采取人事代理办法引进各类人才,改革干部聘任办法,初步建立了符合后勤集团实际情况的人事、人才管理新体制。此外,后勤集团还提出了“创建优质服务品牌”的思路,通过建立网站、走访回访等完善沟通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求实效、创特色,把解放思想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动力

“一定要把解放思想熔铸为服务全校师生的实践行动。”郭文平说。为践行这个承诺,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把对师生的关爱提高到关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增强人生幸福感的高度来认识与谋划,为学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按照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和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后勤集团围绕学校战略发展规划,坚持以师生为主体,以创建优质服务品牌为重点,以运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自主发展为方向,以优良的作风、优质的服务,办出了师生满意的后勤。其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突破、四大工程、五大品牌。“一个中心”,即以服务教学、科研和师生为中心;“两个坚持”,即坚持深化集团机制和体制改革,坚持推进学校后勤事业科学发展;“三个突破”,即突破传统的发展思路、突破现有的经营范围、突破现有的框架体系;“四大工程”,即创新服务工程,人才战略工程,绿色后勤、科技后勤塑造工程,企业文化建设工程;“五大品牌”,即餐饮服务品牌、学生公寓服务品牌、110维修服务品牌、校园环境品牌、幼儿教育品牌。其指导原则是:转变思想,以“大爱”为核心的文化体系统领后勤服务工作;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特色服务带动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激发活力,推动后勤集团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如何办好师生满意的后勤”这一问题,尤其是面对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与国内高水平兄弟院校的后勤工作相比,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还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师生的要求;人力资源成本增加使员工队伍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不够;等等。为破解难题,后勤集团着力强化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通过深入开展量化考核,把全校师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后勤工作的最高标准。集团上下把对自身建设的最终评判权交给全校师生,加大了满意率、行风评议等直接反映民意项目的考核力度,从而使考核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真实有效、更加符合师生的意愿,做到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工作,使考核真正起到了引导、推动、激励、鞭策的作用。

河南理工大学后勤集团发展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思想的大解放,才使后勤工作取得了辉煌成绩。针对后勤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强调:“要通过研讨,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后勤上下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全校师生的新期待,不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而且要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广领域上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新的辉煌。”

篇5:打牢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

当前位置: 2011版>>理论>>专题集纳 打牢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

作者:■何宏军 李广泉

2011-11-14 10:29:16 来源:解放军报

【 字号:大 中 小 】

【 我要打印 】

【 我要纠错 】

【 Email推荐: 】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作风建设的关键词是“思想”,作风只是思想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离开了思想,就无所谓思想作风。只有抓住思想建设,才能抓住思想作风建设的“牛鼻子”。

思想作风建设的这种“思想性”,客观上决定了它的基础性。从加强思想建设入手来打牢思想作风建设的基础,在当前关键是要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狠抓学习、坚持学习、广泛学习、深入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的思想浮躁不爱学、装点门面不真学、浅尝辄止不深学、借口太忙不愿学等倾向,深入抓好教育引导,强化学习意识,从而从思想源头上解决好想学、愿学、自觉学、积极学的问题。要按照胡主席关于“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的要求,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广泛学习政治理论、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军事高科技等知识,构建和形成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多学科知识储备体系,不断提高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综合素质能力。

重点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着力掌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打牢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理论基础。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创新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突出抓好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时代要求,强化信息意识、学习信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运用信息平台,从而为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提供坚实的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

坚持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不仅注重向书本学,而且善于向官兵学、向实践学;不仅要学习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而且要敢于和善于学习当今世界的一切科学理念、先进技术和成功

做法;不仅要通过读书看 报学习,而且要学会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学习;不仅要创新思想理念,而且要创新方式方法,在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上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抓学促学上的优势和功能作用,使学习始终按照组织确定的目标方向落实和深化。坚持目标管理,制定党委和个人学习目标和计划,严格考勤登记;坚持课题牵引,结合任务和部队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调研课题,组织集体攻关;坚持跟踪督导,做到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年底考评通报;坚持“述学”制度,班子成员逐人汇报个人学习情况,存入常委理论学习档案,以良好机制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持久推进,从而为加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政治基础。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中国军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中国军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中国军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中国军网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

会员登录名密码注册

查看评论

军事图片中心>>

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

胡锦涛会见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

胡锦涛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胡锦涛会见连战

胡锦涛会见秘鲁总统乌马拉

重庆警备区组织军地联合演练

胡锦涛会见曾荫权

胡锦涛主席会见美国工商界代表

胡锦涛主席抵达夏威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我军选手苏达金摘得举重世锦赛男子77公斤级挺举金牌

推荐专题

武警交通二总队劈路天山造福各族人民 国防法规网络知识竞赛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导弹发射女一号王晓丽的成长道路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道德模范王现伟:用爱一生守护你 南京军区自主对抗演习探梦天宫

甘肃省千余“前沿指挥所”步入规范化 隆重表彰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 军队系统全国道德模范 建功西藏高原的钢铁运输团

“和平方舟”赴拉美四国医疗服务

“民营企业支持国防建设人物”征文 全国各地出台兵役

新政策

国防社区

马未都谈“光棍儿” 列车不

断供15元以下盒饭未必是好事

单福山:面对军售,中国如何亮剑? 郁钧剑 其人其歌其书其画

骆家辉坐经济舱是因为“美国欠中国钱”? [原创]只有社会主义中国才能救欧元

俄国再次背叛中国竟联合美越一起对付北京 博文:红军长征为何没中过埋伏?

[张文木]好文章当直奔民族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兴衰成败 [东方阿德]温总理对两大毒瘤发出严重警告 博文:谁让中国达人秀变成中国病人秀?

博文:揭秘巴黎和会到底是谁阻止住中方签字? [一笑]拯救美国、只需孔夫子的一句话 [东方阿德]菲律宾向联合国告啥恶状? [东方阿德]中国对菲律宾首用“入侵”?

强军论坛

军礼颂——纪念建军84周年

乐观的分析南海之争对中国战略的正面影响 利比亚战争对中国的战略警示

关于中国必须在南沙等问题上“有所作为”的思考 南海风云:越南自知罪业深重 出此下策瞒天过海 中国在南海是否必有一战?(图)越南敢于挑战中国的原因(图)

南中国海争端:弥漫在中越民间中的“动武”之声 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才是人民军队取胜的核心 网友的《对越南作战方略对越南作战方略》 中国网军“网开一面” 各国网络部队揭秘 南海我军究竟有多少威慑力? 戴旭:中国六百年来没人懂海军 空军上校戴旭震惊国人的演讲稿

军事网友

解读一个大国的“和平宣言”

中国式外训有何独特魅力?

离首都的最远的边防连开通互联网

士兵的坚守:一支业余宣传队的文化担当 80后“最美女兵”跳桥勇救轻生女 济南军区某装甲团强化心理行为训练 新疆某红军团官兵水中俯卧撑训练

国防科大自主创新团队报告团巡回报告反响热烈 空军吉林长春首届航空开放日掠影 阿里恶境野战 为一成不合格叫好 军营瞬间:驻训官兵秀肌肉 新生巩程:“子弟兵炙热的心温暖着我” 空军通信兵:光缆在钢铁意志中延伸 空军基地里“四朵金花”的军营初记录 界碑前,4名戍边战士看上了专场演出 军营瞬间:二炮某部荒漠“篮球赛” 天池作证 今天最美的新娘是我妈妈

篇6: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打牢思想基础 提高整体素质 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公安队伍建设水平胡锦涛同志提出公安机关要切实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这“四个能力”是公安机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公安机关承担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提高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强“四个能力”建设,找准“四个能力”与公安队伍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落脚点,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从公安队伍建设的角度对提高“四个能力”做一些探讨。加强“四个能力”建设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坚持立警为公,在打牢民警执法为民思想基础上下功夫提高“四个能力”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认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对于公安机关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四个能力”,就是要坚持执法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前,公安队伍中不符合执法为民思想要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的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个别公安机关在出台措施开展工作时,不能全部从为民、便民、利民、安民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方便管理、方便执法的方面去考虑。究其原因,我们的一些领导和民警“我本位”、“官本位”的封建残余思想没有在头脑中彻底清除,结果导致执法为民思想得不到牢固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四个能力”的提高。因此,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以人为本尽快转变执法观念,把握好、落实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这一根本点,以符合提高“四个能力”、为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和谐稳定环境的要求。具体要切实树立“三个观念”。

(一)、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坚持把全部公安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放在保障公民权利和促进权利的实现上,进一步拉近同人民群众的距离,增强群众观念,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关心群众情绪,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大力推行“人性化”执法措施,积极改革现行的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从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入手,不断推进便民、利民措施,改进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

(二)、树立保障人权的理念公安机关要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需要,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和程序意识,体现政治文明和法治精神。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要坚决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思想,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对法律负责、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要大力强化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克服重实体、轻程序思想,将严格执法与注重良好的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实体与程序并重;坚决摒弃“为了抓坏人,抓错好人也不要紧”等错误观念,坚持在执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权,努力做到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统一。

(三)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政治和治安稳定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打击非法与保护合法、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在打击中保护,寓管理于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掌握社会治安稳定的主动权,抓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违法犯罪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打击,努力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稳定群众情绪,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给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二、加强教育训练,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安队伍,是提高公安机关“四个能力”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强教育训练工作是提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对能否实

现“四个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目前,经过努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实战技能都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无论是现行的教育训练方法、内容,还是教育训练效果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教育训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训练内容形式化、方法简单化、教育培训工作无序化。要切实提高“四个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公安队伍,就要按照中央《决定》提出的“积极创新教育训练机制,改进教育训练方法,全面落实三个必训,提高公安民警的政治、业务、体能素质和实战技能”的要求,充分认识教育训练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创新教育训练工作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全警素质。概括起来,要做到“三化”。

(一)实现教育训练内容的实战化。要按照“面向实战、讲求实用、追求实效”的原则,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训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教育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一是要分警种、分专业培训。根据不同警种、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突出相应的培训内容。如刑警应加强现场勘查、搜查、抓捕、审讯、射击等技能的培训,治安民警应突出查缉、盘查带离和法律文书制作、案卷制作装订等内容的训练。二是要区分层次。领导干部要突出指挥决策、领导管理艺术的学习,一般民警应突出岗位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机关民警应增强公文写作的学习和协调、沟通能力的训练,基层民警则应侧重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培养。三是要突出警务技能、体能训练,保证民警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强度,确保教育训练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

(二)实现教育训练效果的最大化教育训练要树立成本意识,坚决摒弃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要合理利用公安机关各级警干校的师资力量,发挥各层面、各警种小教员的骨干带头作用,立足本地现有资源,适当聘请兼职教员,合理利用人、财、物,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节约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要把集中培训与个人自我提高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把向书本学与向实践学结合起来,促进民警之间互相研究、探讨,要塑造终身学习型民警,通过他们的自主活动,自觉、自愿、自发地把学习贯彻公安工作的始终,通过各种有形、有声、有色、有益的活动,把他们8小时以外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来。

(三)实现教育训练工作规范化加强教育训练工作的制度化,以制度促进教育训练工作规范化。具体地说要建立“四项制度”。要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特别要健全党委理论学习制度,领导带头养成学习风气,为民警做出表率;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把教育训练工作纳入到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民警参加教育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量化,客观评价学习效果;要建立训用挂钩的奖励机制,使教育训练工作与单位评先、民警奖惩、提职晋升挂钩,对能够学以致用、作出贡献的民警及时予以表彰奖励,激发民警的学习热情,对因教育训练工作不利而导致民警伤亡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促进民警参加教育训练的主动性;要建立训练保障制度,在提供必要的教育训练装备的基础上,逐年增加教育训练经费,适应教育训练工作需要。通过教育训练内容的实战化、效果的最大化和训练工作的规范化,达到 政治上进步、业务上提高、体能上增强,促进全警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深化公安改革,在创新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要求,紧紧抓住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使公安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寓于创造性。

(一)不断完善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选人用人是公安队伍管理工作的核心,建立一套与形势任务相适应,充满竞争激励的动态用人机制,能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的新机制,就必须按照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竞争上岗,以素质、能力和实绩定职务,变选人用人的“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努力营造奖优罚劣、优胜劣态的用人机制,切实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努务营造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氛围。要建立完备的人才信息库,把那些政治合格、作风优良、业务精通、年富力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上来,原则上确定凡是提拔任用干部都要从人才库中选拔,形成选人用人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和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反映着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水平,是检验公安机关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要在继续深化公安改革中,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机制,摸索和建立一套指挥有力、运转协调、反映灵敏的工作运行机制,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当前,要以县、市公安机关实施110、119、122三台合一为契机,形成信息畅通、指挥有力、手段先进、运转高效的指挥体系,强化抗风险和应对各类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防范、管理、控制、打击和服务水平。

(三)进一步调整勤务模式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实现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机构设置,切实解决分工过细、职责交叉、警力分散的问题,充实加强派出所、刑警队、巡警队等一线实战部门,以建立打、防、控一体化警务勤务模式为核心,以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健全巡逻控制体系为重点,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范控制网络。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和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严打工作思路和形式,切实提高打击能力;探索建立交巡警联勤作战模式,优化警力和社会治安资源布局,优势互补,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范控制网络,提高“巡”“控”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派出所工作,真正把派出所建成集打击、保护、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战斗实体。

篇7: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2012)

——民兵营

不断打牢高举旗帜、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胡主席主席强调指出,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这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完成好的时代课题。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必须按照‚三个紧贴‛的要求,把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融入部队建设方方面面,使广大官兵做到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从而为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按照紧贴时代发展的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要根据社会环境求转变,在顺势而为上下功夫

一是面对新环境,培育要把握核心根本,由规范外在行为向培养内在信仰转变。部队处在迅猛发展的新时代和日益复杂的新环境中,‚乱花渐欲迷人眼‛,部分官兵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了种种困惑和迷茫。这就向我们带兵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回顾各类教育的目的和过程可以看出,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夯实官兵理想信念基础、提高精神境界层次,增强官兵自我把握的能力,强化官兵在复杂抉择面前选择高尚的意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育工作的主要方向,要从手把手教官兵分辨社会潮流中的是非对错,向增强官兵辨别能力转变,向夯实官兵内在政治信仰转变。要彻底转变‚培育就是提要求,官兵只要听话就行‛的错误观念,把增强官兵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摆在培育工作首位,通过培育,最终使官兵面对汹涌而来的社会潮流能够明辨是非、美丑、荣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是面对新事物,培育要更新思想观念,由简单封堵向合理引导转变。‚不审天下之事,难应天下之事‛,身处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官兵的思想和行为被打上深刻的时代烙印,利用网络媒体获取信息、实时沟通、进行娱乐休闲正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一些形式新颖的影视、娱乐节目也成为官兵们热衷观看谈论的内容,等等。面对这些新生事物,一些带兵人视之如洪水猛兽,谈之色变,一味对官兵严看死堵。有的发现官兵上网,不管目的生硬批评、草率处理;有的单位为了杜绝官兵用网络进行娱乐甚至连军网也一关了之;看到官兵观看一些影视娱乐节目,不是向格调高雅的方向引导,而是简单粗暴禁止。这些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带兵人的思想观念滞后于时代发展。在新事物层出不穷、山寨文化、快餐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一位搞封闭,一味的禁和堵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以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研究新特点,把握新事物的实质,从而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对新事物自觉吸收精华,抵制糟粕。

三是面对新情况,培育要创新教育模式,由单纯说教向全面熏陶转变。新时代官兵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更高精神层次靠拢的,但受社会潮流的冲击,受经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部分官兵出现诸如过分追求自身利益、吃苦精神弱化、‚视线‛转移等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培育中的教育工作仍旧是过去‚一份教案一支笔,拿着教案动嘴皮‛的老一套,解决这些新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社会信息量庞大芜杂,对官兵产生巨大的诱惑,相比之下,说教式教育单调、枯燥、乏味,形不成足够强的吸引力,拉不回官兵的‚视线‛,也就无法达到让正确的价值观扎根于官兵头脑当中的目的。因此,必须积

极创新教育方法手段,向全面熏陶、立体教育发展,在牢牢占领课堂这块教育主阵地之外,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影视资料、文艺节目等各种现代教育资源,用精彩的内容、高尚的主题,把官兵的注意力‚争夺‛回来,让官兵‚视线‛回归主流,使官兵在环境熏陶、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浸染,自觉矫正行为和价值追求。

二、按照紧贴官兵实际的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要着眼官兵难点问题求实效,在‚以人为本‛上下功夫

一要从理论阐释通俗化入手,解决官兵对核心价值观理论理解不透的问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由我军过去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终于社会主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等革命精神、优良传统积淀而来,理论内涵深刻,体系庞大,官兵不易系统掌握和全面理解。因此,按照紧贴官兵实际的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官兵对核心价值观理解上的问题,让理论和群众联系起来。要从语言群众化入手,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为官兵解疑释惑,想官兵阐明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它的要求是什么,怎么落实,这样才能让官兵‚懂‛理论,真正达到用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的目的。如我旅有位指导员在讲解‚忠诚于党‛时说:‚怎样才是忠诚于党?光听话还不行,关键还得要‘消化’。‛阐明了‚忠诚于党‛不光是要听党指挥,还要真学、真信、真用党的理论,讲解非常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要从典型选树身边化入手,解决官兵对践行典型信服不够的问题。利用典型引导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有了榜样,官兵践

行核心价值观更有标准,学习更有动力。然而,基层官兵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对外部典型缺乏相信,对内部典型熟视无睹‛,部分官兵表示:‚向南林是我们青年士兵的楷模,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但他的事迹我都是听来的,真人我也没见过,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样,想学我也无从学起。‛还有人说:‚我很想找个战友做榜样,可大典型离我太远,小典型身边又没有,叫我跟谁学啊?‛解决官兵对典型、先进缺乏相信的问题,就要使典型、先进身边化、具体化、形象化,树立单位内部的、官兵身边的、真实可见可闻的小典型,广泛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官兵对典型的信服感,以形成学习强势。同时要采用大小典型结合学、内外先进对照学的方式,使官兵明了自身与典型、先进的差距,找准改正、提高的落脚点,使典型先进真正发挥带动引领的作用。

三要从配合活动实效化入手,解决官兵对核心价值观要求不会落实的问题。如何按照核心价值观要求践行是重点,也是难点。部分官兵表示,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握不准,落实起来感到无从下手;核心价值观要求与现实存在反差,落实找不到着力点。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实践配合活动,帮助官兵加深对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理解和掌握。活动要突出实效性,要贴近官兵,一是要和官兵工作、生活相联系,让官兵感到活动中的事就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参加活动了,今后在工作生活中就知道怎么干了,引导教育官兵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小处着手,从身边事做起。二是要和官兵能力范围相适应。如开展热爱人民专题教育时,我部曾组织官兵到敬老院义务劳动,不少官兵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找到了践行热爱人民的落脚点。三是不能

片面追求声势。开展活动不能忽视实际效果,一味求大求新,更不能把开展活动当成吸引上级目光的手段,要坚决杜绝‚不是工作是动作,不看内容看形式‛的浮夸作风。

三、按照紧贴使命任务的要求培育核心价值观,要瞄准提高履行使命能力求作为,在‚服务中心‛上下功夫

一要和本职岗位锻炼相结合,激发官兵持久练兵的内在动力。前些年,由于台海局势紧张,军事斗争准备形势严峻,在随时准备打仗的‚情况刺激‛下,部队训练紧张有序,绝大多数官兵训练热情高昂,战备训练保持了较高水平。随着台海局势缓和,少了‚忧患刺激‛,一些官兵练兵打仗的意识开始减退,爱军精武的热情有所减弱。调查反映,部分官兵认为当前台海局势趋于缓和,军事斗争准备可以‚松口气‛了;还有部分官兵认为仗一时半会打不起来,练兵不用太着急等等。由此可以看出,不加强官兵的职能意识、爱军精武意识、使命意识,只靠外部的情况刺激,永远只能管一时,管不了长远,没了刺激部队战斗力就会走下坡路。因此,必须把培育核心价值观和立足岗位练兵结合起来,不断强化官兵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牺牲奉献精神,使练兵精武有外在要求变成官兵的内在诉求,才能激发官兵持久练兵的内动力,使练兵成为官兵的自觉行为。

二要和重大任务锤炼相结合,发挥培育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培育核心价值观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能力,因此,培育工作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结合起来,利用任务锤炼官兵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要通过培育工作为完成重大任务提供服务保障,使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紧密结合形成合力。要针对过去部分官兵把培育

践行核心价值观与完成重大任务割裂开来、没有联系起来看待的现象抓好引导,使官兵懂得培育核心价值观是为提高部队履行使命、完成任务的能力服务的,而完成重大任务过程同时也是检验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要坚持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检验军人核心价值观的‚试金石‛,引导官兵在执行抢险救灾、维稳平暴等重大任务重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切实做到每执行一次任务,核心价值观就得到一次巩固和升华;每通过一次教育,使官兵完成任务的意志更坚强、信心更坚定。

篇8:打牢思想基础,破解发展难题

1、通过思想大解放, 着力解决区域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的难题。

人民银行分支行处于宏观与微观、中央与地方、经济与金融、决策与执行等多个层面的结合点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 也是处于这种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矛盾冲突之中。要充当好宏观政策的传导者与反馈者、区域经济金融政策协调者、区域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推动者、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者的角色, 充分发挥好基层央行的独特作用, 必须在全局与局部的结合上下功夫, 求发展;必须在各种矛盾关系中找症结, 求突破。在政策层面, 既要从宏观上去理解和把握金融调控、改革和管理政策, 又要在微观上实施和监测金融政策的执行及其效果;既要从全局出发去理解和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对金融发展的需求, 又要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去整合和协调经济金融政策;在实践中, 既要统一于总行的系统管理, 又要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如何更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 增强货币政策在区域的传导效果, 并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平稳发展, 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难题。当前, 我们必须按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 找准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把中央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是理清发展的思路。既要看到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 更要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既要看到经济金融出现的下行风险, 更要看到农村经济改革发展的全新战略部署和项目带来的重要发展机遇。把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作为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 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 促进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引导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支持和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谋求发展的合力。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 主动加强与各监管机构、政府经济部门的协作,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增强执行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等政策的协同效应,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 满足市场和企业的合理资金需要。同时重视和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导向, 及时传达央行政策意图, 凝聚社会共识, 提高全社会对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认同度。

2、通过思想大解放, 着力解决处理好推动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关系的难题。

百年不遇的特大金融危机, 正在考验着我们如何正确处理推动金融创新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 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不受制约、不负责任、没有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可怕的。但是, 危机的产生也不能否认金融创新本身的意义和重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坚持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 进一步发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冲击, 也带来了实现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而在经济体制调整、结构转型的过程中, 金融体制、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都应该通过创新来适应和满足经济体制调整的需要。作为基层央行, 既要推动金融创新, 又要切实履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责, 如何找准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的平衡点, 如何找到工作中的切入点, 是需要我们破解的一大难题。一是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深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密切关注国有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深化改革的最新动态, 积极做好辖区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服务工作, 大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 积极培育区域现代金融体系。同时积极探索建立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 维护辖内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二是统筹处理好防范风险与金融创新的关系。鼓励开展信贷创新,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经济薄弱环节中金融支持、再就业等问题量身打造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引导金融市场的规范发展, 拓宽多种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不断拓展金融协调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 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 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 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3、通过思想大解放, 着力解决好金融服务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的难题。

金融服务是央行的基础性工作。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 要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我们必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 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和水平。随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 经济社会对人民银行的货币发行、支付结算、经理国库、外汇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跨区域现金调拨、支付结算工具的多样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跨境资本流动等, 都对传统的金融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我们必须从原来的业务操作层面逐渐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 这对我们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方法及队伍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 一是不断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 构建高效便捷的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 加强和改进支付清算运行维护管理, 确保支付清算体系安全高效运转, 保证支付系统畅通, 保证资金的及时汇划。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银行卡产业发展, 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运用, 加快社会资金周转速度, 降低交易成本,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创新外汇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 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促进开放型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完善针对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 加大跨境资本违规流动打击力度, 引导跨境资本有序流动,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摘要: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宝, 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源泉。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 才能冲破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 用科学的理念和全新的视角审视发展, 破解发展新难题。

关键词:解放思想,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阮青, 李海青, 徐化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读本》[M],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8-2-1

上一篇:企业自查整改总结报告下一篇:台湾的五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