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2024-04-26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精选5篇)

篇1: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元朝是中国古代唯一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全国统一王朝。近十几年来,国内(主要指大陆)史学界在蒙元史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贡献出两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断代史著作,即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和周良霄、顾菊英合著《元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以及一些专题著作和大量的学术论文。然而历史的复杂性,就在于学者可以不断选择问题、变换视角,见仁见智,对其进行不重叠的考察。本文打算将近年读书所得,结合元朝的特性这一主线,就若干问题稍陈管见。题目较大,而个人学识浅薄,本不当率尔操觚,其中浅陋愚妄之处,尚望学界师友垂谅。

一从“征服王朝论”谈起

建国以来的历史研究,在很长时期内存在着将历史简单化的倾向。以对各北方民族所建立王朝(以下简称“北族王朝”)的研究为例,学者多以马克思的著名论断――“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1〕为指导,重点强调各北族王朝学习、吸收汉文化以及民族融合、“建立各族地主阶级联合统治”的一面,而忽视各族文化冲突、抵制、双向影响以及民族政策不平等的一面。实际上,后一面的问题十分重要,在元朝的表现尤为人所共见。近十几年来,蒙元史学者已对这方面作出大量研究,从而在事实上予上述总体偏差以不小的纠正。

然而,只有从理论上对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作出类型划分,特别是从文化差异(主要是与汉文化的差异)的角度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才会对这些王朝(包括元朝)的.特性、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并无能力进行新的理论概括,只是想提到一种外国学者早已提出、运用而我们却长期回避、排斥的理论模式――“征服王朝论”。

“征服王朝论”是德裔学者魏特夫于本世纪前半期提出的。他在《中国社会史:辽》一书(与中国学者冯家升合著)的导言中认为:中国古代诸北族王朝按其统治民族进入内地的不同方式,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渗透王朝”(DynastiesofInfiltration),以十六国、北魏为代表;第二类为“征服王朝”(DynastiesofConquest),辽、金、元、清均属其列。各北族王朝与汉地的文化关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同化(Assimilation),而是双向性质的涵化(Acculturation)。它们对汉文化诸因子,并非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能够进行主动的选择。具体而言,它们对汉文化的态度也有程度上的差别。“征服王朝”较倾向于抵制,而“渗透王朝”较倾向于吸收。在诸“征服王朝”中,又由于从前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的差异,辽、元较倾向于抵制,而金、清较倾向于吸收。〔2〕这一看法问世以后,在西方以至日本、港台学术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引起若干争论。但在新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它却一直受到冷遇,研究者多小心地避开这一论题,即使偶尔提及,也都是作为反面观点,斥之为“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今天看来,我们的上述态度似有重新检讨的必要。

我们冷遇和批判“征服王朝论”的理由,主要是认为魏氏这一理论强调历史上北方民族与中原汉族的对立、冲突,有挑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民族关系的嫌疑。这种从现实出发的义愤或许有其理由,但学术研究毕

[1][2][3][4][5]

篇2: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人们越来越习惯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想要找的东西, 找电影、找新闻、找商品、找这个、找那个……当然, 还有找论文。网络使论文写作变得空前地简单便捷, 通过搜到你的面前, 而且总有你想要却想不到的精妙词语, 有系统的专家论述及观点, 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的素材和数据, 丰富到让人欣喜若狂, 而你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地重复“复制”、“粘贴”, 中间再杂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 立场, 一篇像模像样、“颇有 深度”的论文就出炉了。整个过程书都不用翻一本, 笔都不用碰一下, 很有点“兵不血刃”的 意味。本科毕业论文东拼西凑、抄袭成风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导致的质量问题已成为高校日益焦虑和热议的话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专家学者见仁见智。

通过数年来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观察, 笔者认为预防和制止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精神认识度

精神认识度是一名学生对撰写论文这件事本身的认识程度, 其外在表现就是学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在这方面, 学生所在院系应当担负起引导的责任。怎样树立论文观和树立怎样的论文观从做学年论文时就要开始具体抓起, 从精神层面上把关是主动的, 而从技术层面上把关是被动的。一个有经验的论文导师善于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 让学生认识到撰写学术论文 (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 论文) 是做学问, 是严肃的、神圣的事, 应该慎重对待, 不能敷衍了事。

(一) 论文动员

学年论文动员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院系的各学科带头人可以通过动员大会向学生直接传达正确的论文观。毕业论文工作要上水平, 应以学年论文为预演, 抓早、抓实、抓细。毕业论文, 要尽量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 , 深化、细化、精化。很多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都是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做好学年论文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降低抄袭率都有着积极作用。另外, 在毕业论文动员时还可以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 提出明确的要求。

(二) 开设论文写作课

院系要是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大三这一学年开设符合专业特点的论文 (设计) 写作课, 有针对性地从技术上对学生的论文观间接地进行引导和强化 , 内容包括:怎样选题、怎样 写开题报告、怎样查找参考文献, 教给学生规范的格式以及正确的引用方式等等。

二.正确地区分引用和抄袭

要求学生明白和正确掌握好引用的方式这一点非常重要, 笔者在对文学院每年的学生毕业论文电脑查抄袭率[1]的过程中发现, 许多学生就是因为引用不规范而导致抄袭率超标。

(一) 何为引用

引用是一 种重要的 写作手段, 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在科学、艺术等领域都广泛存在, 正确、规范的引用是对前人思想精华的再次运用, 可以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观点能得到更充分的阐释。恰到好处的引用, 可使文章熠熠生辉,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得以开拓视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对《著作权法》 二十二条第二款作了明确解释:“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引用的目的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2.所引用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3.不得损害被引用作品著作权人的利益。”从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适于引用的目的仅限于三种情况:介绍或推荐某一作品;评论或分析某一作品;为了说明某一观点或某一问题。

(二) 引用的方式

引用方式也就是和抄袭的分界线, 在于是否注明引用作品的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正确的引用方式如下:1.在文中注明。把引述内容置于引号内, 并在引号前或后道明被引用者的姓名和出处;2.通过页下注或尾注的方式指明作者姓名、译者姓名、作品 (文章) 名称, 最好是出版社、版次、页码等一并注明。

(三) 被引用作品的限制

有人会想:既然要引用别人发表的作品这么麻烦, 不如直接引用别人没发表的作品来得简单安全。这里要说明的是被引用的作品必须是已经发表的作品, 如果引用别人尚未发表的作品或成果再冠以自己的名字发表, 这显然是有悖道德的, 同样也是违法的。《著作权法》曾明确规定:不论作品是否发表, 一经完成即受法律保护。这里要说明的是, 如果没有保护自身的著作权意识或尊重他人的著作权意识都会给自身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三.选题是否合适

学术论文的选题, 就是选择研究的课题或论题, 也就是解决“研究什么”、“写什么”的问题。善于选题是写好论文的 前提。好的选题能决定论 文的成败、决定论文的价值和决定论文的难易程度。能否选好论文选题也是影响学生是否会选择抄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认为在选题技巧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题不能过滥

有许多题目已经被写过无数遍了, 很难再有亮点, 很难再出新意, 结果是想不抄都难, 写出来的东西千篇一律。要想写出新意首先选题要出新, 如我院的一篇在省内获奖的毕业论文《论古词语和古语结构在现代新闻作品中的运用》, 就巧妙地把古代汉语和新闻学结合起来, 充满了新鲜趣味, 又不乏严谨的 学术气息, 使人耳目一新。这种选题网上没有现成的资料可抄, 论文写作者必须要对各种图书资料加以筛选、鉴别、整合、分析才能够写出来, 这也从客观上降低了抄袭的可能。

(二) 选题不能过大

写过论文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 写论文不是写小说, 要面面俱到, 写大了收不回来, 自己的知识量不够, 驾驭不了, 到最后只能东抄一点西抄一点, 潦草收场, 虎头蛇尾往往是选题过大的共性。如果用“点、线、面”来描述题目的话, “面”的题目范围太大, 要求的知识储备广, 涉及资料多, 需要作者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 宽广的学 术视野 ;“线”的选题比“面”窄, 有个案特性, 但比“点”“要长 要深”, 适合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积累并在导师的指导下用较长的时间去跟踪、研究、考证从而完成论文;而“点”的选题最适合大学本科阶段的论文, 从一个“点”进行具体切入, 能深得进去, 能展得开, 也能退得回来, 使得写作者在书中查找资料时更容易有目的性, 相反, 在网络上就很难查到系统的相关资料, 这两年我院在省里获奖的毕 业论文, 一篇名为《“鍾”、“鐘”之辨》, 另一篇名为《也论“论语”中的“而”和“则”》, 从题目就能看出这个“点”并不大, 但很有说头, 这说明题目选对了。可以说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 的一半。

(三) 论文题目是否兴趣专长所在

术有专攻、学有所长, 每个人学术上的兴趣点和兴奋点都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写这个题目的文章也许晦涩艰难, 写到后面就山穷水尽了, 如果换一个题目也许就能笔下生花, 越写越顺, 感觉用不着抄别人的, 因为自己想要讲的东西很多。所以, 在选题时, 要兼顾兴趣, 因为兴趣在科学研究中是促使人们积极追求、潜心探索的一种欲望。它是精神力量的源泉。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极感兴趣的心理状态, “乐之”去做, 就有助于调动主观能动性, 使人不知疲倦地深入其中, 倍感其乐无穷。

文学院每年都有因为这个原因那个原因申请更换题 目的学生。原因就在于以往的选题多是老师命题, 学生不熟悉或不感兴趣;而学生自己命题, 往往又存在选题扎堆、过大、过旧 的弊端。笔者认为可否在学生进行选题时, 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确定大致的研究方向, 然后由论文指导老师把关, 重新斟酌并细化以便于深掘。

四.指导老师的态度

一名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的态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会采用怎样的态度去写论文, 不能否认学校老师尤其是大学老师本身的科研和晋升压力很大, 但这不能成为敷衍指导学生论文的理由。指导学生论文和上课一样是教学任务, 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工作。有时候会有学生反映某某老师打电话不接 , 发邮件也没回应, 这虽然是极个别现象, 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很受打击的, 思想一放松就会随便找一篇论文交差了事。相反, 老师的严谨和认真对学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一名负责任的老师如果从选题开始就认真把关, 在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时给出有针对性的具体建议, 仔细审定开题报告, 详细列出一系列必读的参考书目, 每一稿都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小到每个标点每个错别字, 大到论文的格局架构都悉心指导, 这样做虽然不会杜绝抄袭现象, 但会尽可能地将学生中的“中间摇摆阶层”拉回到自主撰写论文的行列中来。学生群体中这个阶层的人数最多, 积极的引导和肯定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而消极的对待和冷回应却会让他们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

五.就业压力的影响

当下,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大学生就业成为“买方”市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证”, 大学生每天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 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 研究生、公务员、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 根本无暇顾及毕业实习、论文选题及其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写作。面对就业压力, 很多学生大四期间就在单位里 实习, 这也是学校允许的, 在工作之余要认真完成开题报告 、一稿、二稿、三稿及定稿的写作, 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相反, 每次的校级优秀论文和省级优秀论文大多出于立志考研的学生之手, 除主观努力上进外, 确实有一定因素是因为他们不用急着去找单位实习, 有更多的时间在学校看书, 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找指导老师辅导, 可以静下心来写论文。虽说有个别学生抱怨老师, 但更多的情况是老师也在抱怨学生, 认真看了论文, 也给处了具体修改意见, 可学生去实习了, 找不到学生, 发电子邮件要求修改, 却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有些学生稍微改动两个字又交 上来, 直到临近答辩前才出现, 由于时间紧迫而逼着老师降 低标准。对于个别情况恶劣的学生学院当然可以推迟其答辩甚至推迟毕业, 但对于相当数量“处于礼貌地不合作状态”的学生, 学校也应该拿出比较有效的办法予以约束, 这样既能保证论文质量, 又能保证毕业率和就业率。

六.学校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治理抄袭 之风 , 须多管齐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洪成文表示, 须在完善“查重”的基础上, 明确抄袭的具体细则, 让学生了解到何谓抄袭, 以及抄袭的处罚及严重后果, 比如建立终身追究制, 与此同时, 做到查处人性化, 建立申诉制, 要给“误判”的嫌疑人以申诉渠道和机会。此外, 还应加强组织建设, 在学术诚信委员会里建立学术监督常设委员会及办公室, 常年负责监督监控, 分享根治抄袭、剽窃的经验。

我校每年在印发《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手册》中明确列出了关于毕业论文的工作规程、撰写规范、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翻译、指导记录表、验收表、评阅表等等十四大项规定及规范, 对学生和指导老师的行为都有具体的指导, 其中《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指导手工作规程》第六 项第4条中规定 :“……不弄虚作假, 不得抄袭别人的成果, 凡抄袭别人成果者按考试作弊处理 , 毕业论文 (设计) 必须重做。”在我校《学生手册》中的《学生违纪处分暂行规定》 中第三章第13条也有规定:“对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 视情节轻重, 给予警告以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但在以前在没有使用检测抄袭率软件的时候, 这些规定显得过于笼统, 很难得到落实, 因为光靠指导老师的人工审查无法做到公平地对每篇论文的抄袭率进行衡定 的量化, 因为无法定量而致无 法定性, 使得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很困难。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是没有生命力的, 只是摆设, 所以购买专业软件对每一篇论文进 行扫描, 对其抄袭率进行量化就是一项关键举措, 学校不但要利用这一技术对规章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 更应该利用它作为预防抄袭的一种手段, 最好在学生的论文初稿即进行审核, 把抄袭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样的“综合治理”将会更有针对性 , 更有可操作性, 并具有一定威慑力。防火胜于灭火, 处罚不是目的而 是手段。

就大学生做毕业论文而言, 相比那些在工作中面对职称职务晋升压力或是想不劳而获得到社会中的名利资源而进行抄袭的人, 其抄袭的动机比较单纯, 没有太多的功利色彩。他们并不想通过抄袭来达到成名或牟利的目的, 大多数学生只是希望顺利过关拿到学分就行了, 主要是图省事和存有侥幸心理。虽然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危害比较低, 不够资格成为方舟子等人打击的对象, 但也不能坐视或默许这种现象的存在和蔓延, 因为它同样构成了个人诚信度和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要阻止论文抄袭现象, 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以防为主, 从正确论文观的建立, 到合适的论文选题;从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 到规章制度的威慑;从主动地拒绝抄袭, 到被动地放弃抄袭。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努力在大多数学生的学生生涯的结业书上留下诚信的印记。

参考文献

[1]“查重”近几年在高校内已成为高频词汇, 相关报道频现于各大媒体, 如《毕业论文, 你“查重”了吗》 (载《人民日报》2014年04月22日第19版) 、《论文“查重”, 能否遏制抄袭之风?》 (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19日第6版) 、《论文“查重”治标不治本》 (载《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21日第2版) 等。

[2]晋浩天:《论文“查重”, 能否遏制抄袭之风?》, 载《光明日报》2014年5月19日第6版。

[3]陈果安、徐新平主编:《毕业论文导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曲继方、庞海波著:《学位论文写作》,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5]陈妙云著:《学术论文写作》,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篇3:元朝的特性?蒙元史若干问题的思考论文

一、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科毕业论文环节对于高校、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但纵观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发现其总体质量不尽如人意, 有明显滑坡迹象, 并暴露出一定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1. 选题缺乏创新性与实用性。

毕业论文环节的第一阶段就是选题, 包括选题来源与评估, 其中选题来源一般以指导教师推荐和学生认可或选择为主, 以学生自主拟定与教师审定为辅。这主要是因为选题是以工程实践或理论研究中的问题为导向, 而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实践经验, 教师都远远优于学生。初步拟定的选题应由研究方向相近或相关的教师所组成的导师组进行有效评估[2]。目前, 本科毕业论文常常是对某个问题泛泛而谈, 或对他人材料进行简单拼凑, 或直接重复前人的成果, 选题陈旧, 缺乏创新。创新性是评价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 由于受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限制, 在毕业论文环节中期待本科生能开创新的学科领域、填补学科空白、提出新发现和新理论是绝对不现实的。因此, 指导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拓展深化他人所见、质疑或补充前人观点、选择新的视角看待问题的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提高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2. 文献采集缺乏深度。

课题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与归纳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一个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要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必须具备优良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文献检索过程能促进学生对各方面知识融会贯通、总结归纳, 促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推动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继续探究。但目前仍有大部分学生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 仍需在毕业论文阶段着重加强培养。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进行信息收集, 了解本学科或所研究课题的基础知识或前沿技术, 避免毕业论文出现参考献内容陈旧或数量较少的现象。

3. 研究深度不足。

在本科教学计划中, 毕业论文环节全部安排在第八学期。由于完成论文的时间限制, 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不会太长, 研究范围和深度也应适当。如果一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过大, 那么势必将蕴含多向度、多层次、多尺度的问题或论点, 要想在有限的篇幅内讨论清楚不能实现, 而且往往会造成头重脚轻的大题目小论文、条理紊乱的多主题论文或脱离实际不找边际等现象。因此, 本科毕业论文的篇幅决定了一般只能讨论一个问题或论证一个观点。同时, 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只不过是本科阶段必须走的一个过场, 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环节对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水平的重要作用, 从而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同时, 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来说是完全崭新的, 对科学研究也几乎没有认识, 因此, 缺乏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缺乏对未知事物探索的热情。因此, 在完成毕业论文期间, 学生没有兴趣花费精力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常常是应付了事, 最终达不到本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 也无法保证毕业论文质量。

4. 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目前, 大多数高等院校承受着教学与科研资金不足的压力。一方面国家下拨资金或经费有限, 学生欠缴学费情况又较为普遍;另一方面, 学校有大量急需的基础设施需投入建设或更新。从而在毕业论文环节可投入专项资金有限, 一般以满足基本教学需要为原则。高等院校基本图书资料建设滞后、实验室基础仪器验设备不足、网络信息检索手段的落后等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热情, 并限制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尤其是需要实地考查和调研、需要实验器材和药品等的课题。

二、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1. 端正本科毕业论文态度。

在本科教育教学中, 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也是高等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职责, 同时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 杜绝抄袭现象;对学生而言, 获得了一个学习和施展自己才能的良好机会。由于学生是撰写与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 只有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完成的全过程中, 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到:怎样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问题, 怎样处理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怎样使用理论知识指导并解决实验问题等。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到:完成论文的整个程序, 如何将自己的知识有序化, 如何围绕总体目标开展研究等。

2. 选题适当, 方案合理。

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兼顾以下几点:第一, 选题应涉及一个相对明确和具体的研究问题, 尤其避免题目过大或牵扯问题过多;第二, 选题应考虑已具备的实验条件, 如可获得或已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等资源支持, 避免因成本过高难以实现;第三, 选题拟用的实验方案和研究方法的难度应与本科生自身水平相当, 避免过于复杂或深奥的研究;第四, 选题的工作量应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 又要满足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工作量要求。指导老师首先对选题把关, 尤其涉及课题的科学性和适宜性等问题。指导老师应与学生讨论沟通论文选题, 主要涉及研究课题的基本规划, 而且双方应对论文题目的可行性、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方案等达成共识[3]。学生在明确研究目标和理解研究内容的基础上, 独立进行文献检索, 并根据文献调研的结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

3. 加强过程管理, 严格监控质量。

毕业论文全过程可以分为选题、开题、实施、撰写、答辩五个主要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制度与规范, 不但使论文管理更加科学与合理, 而且提高论文质量。第一, 要严把命题关, 完善选题管理。选题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步, 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出题, 或者教师与学生商讨后共拟题目, 再由学院指定专家组确认, 但所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完整性。第二, 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毕业论文的实施与撰写。指导教师帮助、引导、辅助学生进行实施与撰写工作, 学生在实施与撰写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指导教师沟通交流, 教师根据论文各阶段的任务要求, 检查完成进度和质量, 并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第三, 由校、院、系三级共同承担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环节的质量监控, 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和要求, 实行跟踪监督。在开题环节, 由各教学单位负责, 检查指导教师资格、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论文提纲和实验方案等,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更改。在答辩环节, 由学院组织专家组对实验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论文撰写的质量等进行检查。质量监控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必不可少的措施。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检验和衡量高等院校四年教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毕业论文整体水平明显下滑的迹象, 因此, 本文深刻反思并认识到毕业论文存在的不足, 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及措施, 对提高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措施

参考文献

[1]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2 (4) :51-53.

[2]王炜, 马继明.新建地方院校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6 (1) :4-8.

篇4:电网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电网规划,对策研究,优化配置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种生产用电、生活用电屡创新高, 国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电网规划, 各种电力设施迎来了新的投资建设高潮。电网规划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导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电网建设, 可以说是整个电力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指导原则。但是我国的电网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主网、轻配网、设备相对陈旧、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有效的电网规划评价机制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我国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进而对建设高质量、高效率的电力网络产生了不好的负面影响。

2 大力提升电网规划的信息化水平

电网规划对于电网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涉及到当前电力网络的数据分析、未来电力的需求评估、建设方案和原则的设计等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我国电网规划还主要依靠人工手段, 不仅对从业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且还存在人为主观因素强等不利因素, 甚至存在先建设后补规划的情况, 严重脱离的电网规划的初衷。为此要大力提升我国的电网规划信息化水平, 在保证规划基本质量的前提下,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从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情况看, 在营销、调度环节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能够为日常决策、管理提供有效支撑。但是在电网规划环节则明显落后。为此应该尽快建立能够运用于电网规划的专业信息化系统, 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设计、预测、评估工具, 提高电网规划的效率和水平。电网规划的信息化尤其要注重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原始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这项工作是进行科学电网规划的基本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足够的或者准确的基础数据, 任何规划都谈不上科学、有效。以目前的技术水平, 采用信息化手段自动收集和整理原始数据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自动的收集全国各地的电力消耗数据、电源点、各地经济发展现状等情况。二是规划业务管理。可以分为全国、省级、地市级规划业务, 从软件系统的角度可以将其设计抽象为相统一的业务流程。三是规划辅助决策。具体可包括负荷预测、电力电量平衡、电网规划等功能, 并提供与潮流、稳定、短路电流计算、经济分析等现有成熟软件的数据接口。

3 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评价体系

电网规划的质量需要建立在统一的综合评价体系基础上, 从而满足用户对电网可靠性的基本需求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需求, 因此电网的规划要体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一个完善的电网规划评价体系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可靠性评价。包含电力不足时间期望、供电可靠率、系统缺电指标、平均系统缺电指标四个部分;二是安全性评价。分为线路和变压器平均负载率、电压合格率、短路电流水平、满足N-1百分数四个部分;三是经济性评价。经济性指标分为投资安装费用、运行维护和网损费用、停电损失费用三个部分。综上所述, 构建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评价体系, 必须首先对当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当前电网可靠性、各线路的电压合格率、当前电力网络布局的合理性、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各种电力系统的接入整合方式等。其次, 要对未来可能用电需求进行科学的预测。这是进行电网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果没有科学的预测, 电网规划也必然没有合理性。这需要认真分析电网供电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分析其对电力需求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进而合理的确定哪些地区需要进行高压传送, 具体的线路和接口等内容。最后就是要电网规划进行科学的评价, 主要方向就是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比分析各种规划方案, 从中找到最为合理的方案或者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从而进一步完善原有电网规划方案。科学合理的电网规划评价体系是确保电网规划科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强化对变电站输出的规划

电网规划不仅要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 也要仅仅扭住各地的用电细节。变电站在整个电网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直接影响到各地的用电稳定性。为此在电网规划中要将变电站的出线规划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求从电网规划开始就要考虑到如何更加科学的规划所有变电站的进出线设置, 在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用电需求, 满足电网整体结构的同时, 考虑如何更好的优化局部电网线路问题。比如可以考虑增加一部分线路之间的回路, 以便在某一地区出现用电高峰的时候, 能够更加合理的调整运行线路, 从而有效缓解局部线路的供电压力。尤其是对于今后将要新建的变电站, 更是要高度重视其输出规划问题。首先设计单位要给出一个初步的规划方案, 但是要注意这种方案不可能一步到位。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当今社会, 各地的各种工业用电、生活用电都可能会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另一方面电网规划的设计部门本身也存在素质高低不等的现实。如果没有其他合理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相配合, 这种情况下给出的变电站规划往往会出现线间隔占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为此要统筹考虑各种变电站输出规划, 比如220伏、110伏变电站等。并及时了解各地最新发展变化情况, 有针对性的修改电网规划。对于各种新建的工程, 要特别注意那些在规划设计中没有考虑到的新项目、新客户, 尽量避免由于人员的疏忽等主观因素而造成的规划不合理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变电站周边的美化问题, 尤其是在城市地区, 要考虑直进直出等方式, 以达到环境友好的目标。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而电网规划则是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安全、经济的关键所在。电网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本文仅就信息化、规划评价体系、变电站输出规划等三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 要想真正提高我国电网规划的水平和效率, 还需要进一步全面统筹考虑电网建设的各个环节, 真正制定出切合实际需要的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邱添, 胡诗, 电网规划相关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年第36期:121.122.

[2]史伟, 县级电网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 科技与企业, 2011.12:107.

篇5:对翻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小句结构”中没有谓语, 在句中可做主语, 宾语, 状语, 也可以独立成句, 多运用在诗歌等短小韵律和谐的文学作品中。赵彦春对曹植《妾薄幸》一诗标题的翻译, ‘Me alone’就是一个小句结构。将“I am alone”的谓语省略, 用Me做主语, 这一小句结构比“I am alone”更加简洁, 抒发情感的力度也更强烈, 作为标题再合适不过。又如赵译《猛虎行》中的最后一句, 将“云雨散洪池”译为“clouds and rain dispersed to the pool”。小句结构的运用使译文更加简练, 结构清晰明了, 读来也比较规整, 韵律和谐。赵彦春的译作中, 小句结构的使用非常频繁, 在他的译作代表《音韵三字经》中, 开篇的“人之初, 性本善”译为Man on earth, good at birth”, 就是一个小句构成的表意单元。整部作品短小精悍, 堪称佳作, 在此不再赘述。

二、语序问题

语序对翻译的影响非常大, 即使是同样的句子结构与单词组合, 我们也可以调整句子中各成分的组配, 用不同的语序组合表达相同的意思。以汉语来说, “你去哪里?”“哪里去你?”虽然语序不同, 却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在外语中也不乏变换语序获得不同表达效果的例子, 如“There comes the bus”、“Long live Chairman Mao”。这种语序的灵活变换在诗歌的翻译中尤为有用, 诗歌翻译注重音韵和谐和意境的传达, 这就要求了在诗歌译作时注意句式语序的灵活变换。如莎士比亚的spring一诗, “When daisies pied, and violets blue” 把blue violets变为violets blue, 使下一句中的“hue”能与“blue’押韵, 读来流畅上口。又如“The cuckoo then, on every tree, Mocks married men, for thus sings he”将“he sings” 变为“sings he”。

三、隐喻手法的运用

隐喻, 讲究的是形与义的巧妙结合。隐喻在翻译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巧妙地使用隐喻, 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此处截取赵译《音韵三字经》为例:

曰岱华Arch, Flora, Tower,

嵩恒衡Scale and Ever!

此五岳These high mountains

山之名Are five chieftains.

岱、华、嵩、恒、衡这五岳, 对中华文化下的人来说十分熟悉, 不需别的联想就能领会其所指, 而如果将其直接英译, 就失去了它们名字的含义。外国人读起来也没法体会到这五岳到底有何特点, 只能理解为相似的几座山罢了。对于这样的译文的处理, 隐喻手法就显得很有效了。“岱”或“泰”为五岳之首, 为宗, 译成Arch达旨;“华”为“花”, 喻指精英、繁盛, 译为Flora可也, “嵩”为“高耸的峰峦”译成“Tower”不谬;“衡”译成Scale兼顾“权衡”与南岳大帝“鳞甲水族”的神职, 可谓圆通;“恒”译成Ever, 自然有恒久、恒常之意。通过隐喻的手法, 每座山都有自身的特点, 也就不会出现“mountain Heng”这样尴尬又重复的翻译了。

当然, 隐喻在日常的翻译中也很常见, 例如“狗不理”原来就是直接被英译为“gou bu li”, 对外国人来说, 发音困难而且没法传达这个包子铺的品牌形象。而译为“gou (go) believe”则非常巧妙, 不仅发音相似, 也赋予了更好的意义, 是形与义的很好结合。又如“北塘”译为“best tang (town) ”, 就比north tang更有意义。

四、译名问题

“名”的翻译不是一个小问题。中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使得对同一事物的命“名”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注重对译名的翻译, 兼顾各国的文化背景。对于天津、蓟县这样的行政区划词, 译成Tianjin , Jixian Country是否合适?中国的行政区划, 历代多有变更。“天津”的由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体现了历史的变迁。天津以“直沽”之名始见史籍, 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元朝延佑三年时在直沽设“海津镇”。直至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日, 明成祖朱棣赐名“天津”, 即天子渡口之意。清朝, 天津升卫为州, 升州为府, 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将天津译为Tianjin无法体现其历史渊源。我们可将其译为“Kingford”一词, 这与“渡津之地”的含义相照应, 与将Oxford译为牛津有异曲同工之妙, 外国人也更能理解。同样的, 广州”是译为“canton”还是“Guangzhou”?“龙、麒麟”译为“dragon, unicorn”是否能传达它们在中国表达的吉祥之兆的寓意?这些问题无一不体现译名的重要性, 在翻译中必须予以重视。

五、总结

综上所述, 翻译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而通过一些翻译技巧和方法可以使译作更加贴近原文, 生动形象。通过运用灵活的句子结构和语序, 同时注意不同语种间的文化差异, 巧妙加入隐喻等手法, 达到意义与形式上的统一, 可使译作更加出彩。

参考文献

上一篇:鲁教版七下语文书下一篇:认识网络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