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

2024-04-19

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通用6篇)

篇1: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

作者简介 孙飒(1981-),女,浙江上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 游营销。

摘要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我们用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旅游业。笔者在分析了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 了如何将“ 体验”引入乡村旅游,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体验经济;乡村旅游;发展思路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 具,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体验经济的出现是人们需 求变化的新趋势,它反映人类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正在 进入一种新的高级形态。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实用和 价格,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生产和消费行为已经发生了以 下变化:从生活和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心理认同,以 改变消费行为,为产品和服务找到新的生存空间。1998年,美国战略地平线 LLP(Strategic HorizonsLLP)公司的两位创 始人约瑟夫·派恩(B·Joseph Pine II)和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在《 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 欢迎进入体 验经济》一文,以其远见卓识指出:体验式经济时代已来临,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形态的改变,已从过去的农业经 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变至“ 体验式经济”。

体验经济是服务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它关注的不 再是产品或传统意义上的服务,而是顾客消费或使用的全 过程。企业提供的不仅是商品或服务,而是最终的体验。在 我国,体验经济也正在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

乡村旅游发展的体验化趋势

2.1 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指以远离都市的乡野 地区为目的地,以乡村特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 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通过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 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旅游方式。从 大范围看,所有在乡村开展的旅游活动都可以称为乡村旅 游,乡村旅游紧紧依赖于乡土文化,乡土本色是其区别于都 市旅游的最大特征。同时,乡村旅游与民族旅游、生态旅游 关系密切。

多年来国内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乡村旅游 的称谓多样,有农业休闲旅游、乡村风光游、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农事旅游、农家乐等。按照乡村旅游的项目 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农业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和农事旅 游。其中农业旅游包括刀耕火种的传统农业和现代的生态 农业;乡村民俗旅游涉及乡村的民俗节日、工艺美术、民间

建筑、音乐舞蹈、婚俗禁忌、趣事传说等,是最富潜力的形 式;农事旅游观赏性和参与性兼具。

2.2 乡村旅游的体验化趋势 体验经济启发我们对旅游 的本质进行再认识。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体验,但体验经济赋 予了旅游新的内涵。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来看旅游,可以发现 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新、奇、特的观光为主的旅游产 品,而是追求新、奇、特的参与性体验。体验式旅游是体验经 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将产 生巨大的影响。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相比国外大 约晚了 1个世纪左右。20世纪 9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发展 非常迅速,出现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 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比如北京的大兴西瓜采摘园,上 海的都市农业园,广东番禺的农业大观园,深圳的荔枝观光 采摘园,湖南益阳的农家乐园等。在体验经济时代,我国的 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2.2.1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城市居民是乡村旅游 的主要目标市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居民虽然获 得了丰足的物质享受,但是不得不面对快速的工作节奏和 强大的竞争压力,同时还必须忍受城市严重的环境污染和 压抑的城市景观,他们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感受与城市生 活截然不同的时空差异。乡村旅游正是顺应了这种返璞归 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要而日渐升温。城市居民对于乡村旅 游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期望通 过全方位的参与,由表及里地用“ 心眼”去领略。

2.2.2 人文资源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乡村是洞察一 个民族风俗文化的最好窗口,将乡村居民在生活和生产中 的传统以更为突出的形式呈现在旅游者面前,开发通过体 验融入到乡村生活的旅游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乡村旅游内 容。民俗旅游是乡村旅游中最富潜力的形式,其内容涉及民 俗文化中的所有层次,如:物化民俗的体验(品尝食品、歌舞 欣赏、购买土特产品);制度民俗的参与(节庆活动、婚俗、地 方娱乐、竞赛);精神民俗的感知(民间传说、旅游感受等)。通过参与到乡村古朴的生活方式中去进行体验,能赋予乡 村旅游新的生命力。

2.2.3 乡村旅游逐渐呈现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乡村旅游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的高品味、高层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和给游客带 来的精神体验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不是因为 价格低廉,而是为了寻找净化的空间、绿色文明以及传统淳 朴的民俗文化氛围,他们所追求的是精神享受而不是物质 享受。乡村旅游是探知我国乡村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是传 承我国传统文化的较好途径,是连接城乡的纽带,是沟通传 统与现代的桥梁。3 体验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由于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存 在着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如产品单一,参与性不足,难以 形成品牌。除了吃农家饭、观赏民族歌舞表演之外,绝大多 数在乡村进行的仍然是观光旅游,很少有融知识性、趣味性 于一体的参与性旅游项目。再如乡村旅游消费表现为低水平的旅游供给、低层次综合素质和节俭为主的消费观念等 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较低消费水准,旅游者获得的也是质量 较低的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此外,整个乡村旅游业 在科学管理、整体营销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如管理混乱,整体接待水平低下,配套设施不协调,品牌意 识薄弱,缺乏有效的营销渠道等。体验经济为我国乡村旅游 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乡村旅游应对体验经济,可从以下 策略入手:

3.1 确定体验主题 目前的乡村旅游产品形式单一,缺乏 特色与个性,这与规划者、建设者、经营者缺乏鲜明独特的 主题思想,或者主题定位错误有关。确定乡村旅游的体验主 题应该植根于当地的地脉、文脉和对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个性、特色等的充分认识。乡村旅游的主题构思可以在历 史、心理学、宗教、艺术等主题范围里,以地位、身份的错位,体验体会乡愁,体验荒芜,展现回忆等作为主要出发点。乡 村体验旅游的主题必须符合乡村本身的特色,与乡村的自 然、人文、历史资源相吻合,主题设计要素和体验的事件要 风格统一。

3.2 打造体验旅游产品 乡村体验旅游产品设计的根本 原则是应体现人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其具体设 计导向就是使旅游消费者在乡村旅游活动中得到身心享 受,获得难以忘怀的经历和回忆;同时经营者可以获得可持 续发展的经济效益。3.2.1 满足娱乐诉求,寓娱乐于体验。游客通过渗透在乡村 旅游全过程中的娱乐体验,如参与活动、观看演出等,充分 感受乡村愉快、自由的氛围,从而达到愉悦身心、放松自我 的目的。增加旅游产品的娱乐体验成分,必须重视游客的感 官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甚至味觉的刺激),重点设计 游客感兴趣的项目:各时期示范表演(如古代生活情景);游 客动手制作工艺品;有奖励的游戏和竞赛;农家风味的食 物、饮料;庆典、游行和各式各样的狂欢;赠送纪念品等等。

3.2.2 迎合审美情趣,开发审美型的体验旅游产品。乡村旅 游必将走体验式的发展之路。由于乡村地处山区,缺少发展 第一、二产业的常规经济的自然条件,又不具备交通区位的

优势,旅游业开展容易受到各种外因的限制。但正是这种封 闭使当地保留着原始而优美的自然环境,传统的农耕文化 和淳厚的民族习俗,适合开展较长时间的深入欣赏,体会人 文生态景观和原始的乡村习俗的旅游活动。旅游者通过感 觉和知觉捕捉美好景物的声、色、形而获得愉悦,继而通过 理性思维和丰富想象体会乡村景物的精粹,由外及内体验 美好的感觉。

3.2.3 强调文化要素,寓教育于体验。教育体验是乡村旅游 的功能之一。旅游产品的设计应抓住目标市场所追求的价 值,集中于学知识、受教育的方面创造出独特的体验来。旅 游者通过参与乡村旅游活动,体验乡村风情,了解我国丰富 的农林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进 一步深切体验人类生存对土地、环境、生态的依赖关系,培 养关爱土地、善待环境的现代发展观念。教育型的乡村体验 旅游开发让游客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参与乡村旅游 项目、文化价值的挖掘、交际,以及提升自我感觉等活动。

3.3 通过服务传递体验

3.3.1 避免城市化。乡村旅游最需要避免的一点就是“ 城市 化”,即在规划设计、设施设备、管理服务各方面盲目追求城 市化接待标准,甚至不珍惜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大 兴土木,将乡村旅游点建设成为一个个小城镇,大大损害和 降低了乡村旅游原生的高经济附加体验价值,扭曲了乡村 旅游的本质。

3.3.2 开发内部的体验价值。服务是旅游经营者用以展示 和传递体验的天然平台。实际上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本身 也在进行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 创造性,还可以更好地稳定人们之间的关系,起到沟通信息 和知识共享、协调等作用。旅游体验是互动的,所以必须充 分重视内部体验氛围的营造,加强员工之间的情感、尊重和 成就方面的体验,才能形成与游客的良好互动,共同创造令 游客难忘的深刻体验。结语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 统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迎合了 21世纪全球人居与旅游回 归自然的生活质量意识。发展乡村旅游,在为广大游客拓展 休闲度假的第二空间的同时,将潜在的乡村和农业旅游资 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 收入,使农业向多元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乡村旅游在体验经济时代 获得新的发展,也将引导旅游者更深地融入体验经济。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 H 吉尔摩,B约瑟夫·派恩.体验经济[M].夏业良译.北京:机 械工业出版社,2002.2 肖佑兴,明庆忠.论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 8-10.3 施密特 B H.体验营销[M].周兆晴编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4 吴文智,庄志民.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旅游学 刊,2003(,6):66-70.孙 飒 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34 卷2期 379

篇2: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农村旅游经济区域发展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和双休日的实行,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特别是近年出现的乡村旅游让许多人度过了轻松而有趣的周末。乡村旅游的出现为城里人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不过也出现了诸多不如人意的问题,如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产品形式单一雷同等。要想发展农村旅游经济就必须采取措施,解决乡村旅游出现的问题。如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加强宣传等。

现代旅游最重要的特征是普及性和大众性。所谓的普及性和大众性,实际上就是最大程度按照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来开展旅游活动,旅游业也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尽可能多的人消费自己的产品,使企业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大众旅游兴起以来,经常性的休闲度假已渐渐取代一年一次或几年一次的观光型旅游而成为旅游的主要形式,西欧发达国家每人每年外出旅游3至4次,在英国已占到全国人口的55%,瑞典更高达75%,休闲度假已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现阶段,虽然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人的收入仍然十分低下,衣食之外稍有节余却不足以很风光地远行逍遥。而社会时尚的召唤、追求生活质量的意识,促使现今中国平民十分渴望休闲度假。但是,国内旅游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因盲目、浮躁和急功近利而忽视他们的需求。在我国,因为人均收入水平较低,旅游者占总人口的比例依然很小,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对大多数人来说,旅游还是奢侈品,只有少数市民节论文毕业论文衣缩食一年或几年才能外出旅游一次。这种“打牙祭”式的消费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渴望和高涨的旅游需求。一些主要面对国内游客的旅游热点,因季节性强、旅游交通拥挤、旺季人满为患和价格上涨、质量不佳而使游客往而却步或扫兴而归。旅游热点的门中门、票套票和部分旅游业的不规范操作行为,也使某些旅游企业声名狼藉,为人诟病。一边是豪华宾馆的冷若闲置、国家财力的耗费,一边是广大工薪阶层因阮囊羞涩而无力消费、望洋兴叹;一边是旅游热点的季节性人口过密,一边是大众化旅游产品的缺少。高涨的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不如人意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国内旅游市场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空白和广阔的真空地带。在普遍的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休闲度假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几个人自发去郊游,在农家短暂歇脚休息却产生了国内旅游业一个影响深远的新生事物——“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

一、乡村旅游的兴起无疑带动了农村旅游经济文化的发展。

1.吸纳农村多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乡村旅游以“离土不离乡”的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门路。广东河源市的苏家围景区,自开展乡村旅游以来,当地农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当年的1000多元上升到3000多元。乡村旅游,使祖祖辈辈靠老天吃饭的农民,也享受了经济社会的成果,走上了致富之路。

2.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的桥梁,城市居民在乡村旅游活动中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风貌,同时传播了城市文明。农民群众在旅游服务实践中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生活方式。

3.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旅游活动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主要要素,这使得以农业为主的`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补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出现的诸多问题抑制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各区域“各自为政”,难成规模效益。乡村旅游一般以户为单位,没有统一规划,盲目开发资源,不做切实可行的旅游发展规划,导致农村旅游业不能健康持续发展。

2.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效应。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市场促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积极性。

3.乡村旅游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更需要大量资金做支撑。农村一直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其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乡政府不可能对其旅游发展做大规模投入,加之农民收入有限,因而资金短缺就成为制约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基础设施建设仍需不断加强。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乡村旅游点在交通、食宿、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5.乡村旅游总体水平不高,资源开发力度小、层次低,特色不够明显,内涵不够丰富,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名牌拳头产品。尤其是在乡村文化方面的发掘和运用不够。一些乡村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上存在追求城市化的趋向,削弱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本色。

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1.制定科学的高水平的区域发展旅游规划。资源要转化为现实的产品必须实施科学的规划。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大好形势下,乡村旅游必须适应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重新制定一个科学的、高层次的、高水平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突出重点,形成特色,这样才能保障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加强宣传,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向相关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想办法通过电视台、日报、周刊、广播电台、旅游网等媒体的报道,把一块荒废的沙滩从零开始摇身一变成了可以让农民增加收入的“宝地”,逐步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到了“花最小的钱、做较大的宣传”。

3.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旅游开发资金,因此如何筹集资金发展农村旅游成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难题。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在融资方面要全方位突出,多渠道引资。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大好时机,抓住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二是利用各种优惠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各种投资,包括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和利用民间资本等多种形式的投资。

4.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业的综合性、关联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产业是一个政府主导性极强的产业。国内外旅游实践证明,凡是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就上的快、效益好。党委、政府要因势利导,寻找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低门槛进入的办法,引导和鼓励当地有文化、有素质、热爱旅游的农民青年充分利用资源,开发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景点,开设农家饭店、农家旅店等,想方设法把每天有成千上万过往家门口的游客留住,拉动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篇3: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

一、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主要是指以农村为目的地, 以农村特有的山野风光和风情为主要关注点, 满足城市居民想要回归自然的需求的一种旅游。其本质是就是乡村文化, 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是其发展和吸引外来者的主要特征, 而“乡村性”就体现在乡村区域独特的乡村文化上。乡村旅游具有极大的文化性。这使得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乡村文化资源具体分析

文化并不是单一的概念, 主要分为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看起来各自独立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内在联系将它们构成了一个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乡村文化的资源用文化的三分法可以分为乡村物质文化、乡村制度文化以及乡村精神文化。

(一) 乡村物质文化

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的物质产品、创造方式以及这些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甚至是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都属于乡村物质文化。这是乡村文化最为直观和明显的特点, 包括了乡村房屋建筑、饮食习惯、农耕技术、田园风光等, 这些物质文化使城市居民感受乡村生活的直接载体和具体体现方式。这一层次虽然比较浅现, 但却极其重要, 我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没办法用过多的时间来深层了解一个地区的精神文化, 他们的直观感受和满意度均是来源于物质文化。

(二) 乡村制度文化

所谓乡村制度文化即使指乡村社会文化, 是乡村在长期的生活发展中为了维护乡村的正常生活生产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 具有可参观、可参与的特点。这些制度文化包括了乡村的节日庆典、民俗活动、权利制度等各个方面。乡村文化的制度文化想要变成一个吸引人的魅力点, 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特殊性和地方性。制度文化是乡村文化的一大特色, 具有区别与城市制度的地方特点, 应当合理科学的利用。

(三) 乡村精神文化

乡村精神文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乡民身上, 他们所具有的的个人性格、价值观和生存观等各个方面都是乡村精神文化的体现, 比如地方方言的使用, 这是与城市通行的普通话不一样的地方语言, 富含了地方特色和居民性格。乡村精神文化是潜藏在物质文化的更深层处的文化, 游客想要很好地体会这种文化需要长时间的体验和近距离的接触。精神文化常常是游客在旅游时容易忽视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部分是很重要的, 它有利于游客了解我国丰富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特点。

三、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规划的出发点和回归点, 是旅游规划开发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乡村文化不仅有利于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开发, 更有助于在旅游规划中准确把握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保持乡村旅游的特色, 增加乡村旅游的外在竞争力。

(一) 乡村文化对乡村旅游主题确定的影响

在准备进行旅游规划时, 确定开发旅游资源的主题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整个旅游规划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乡村旅游的主题主要是在乡村内部形成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增加旅游地的竞争优势。不仅是体现乡村旅游地的主要特色, 更是成为该旅游地对外吸引游客的主要内容。

规划者设计确定乡村旅游主题时应当准确地抓住当地的地域特色, 对乡村的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总结出最适合该旅游地的风格。不仅要对乡村的自然风景进行细致的分析更是要对相应的市场进行分析, 避开已有的乡村风格, 构筑具有特点的领先的乡村风格, 在该旅游地的后续开发中也应当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具体设计, 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和不同层次的表达让游客感受到深厚的地方特色。

(二) 乡村文化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影响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 应当综合考虑乡村文化的不同方面, 并且分清显性和隐性的表现形式, 这些差异在设计地方旅游产品时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把外在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层面放在游客可以直接看到的部分, 能够在游客进行旅游地选择的时候成功吸引他们的眼球, 增加该旅游地的外在竞争力。乡村旅游规划是应该将这三个方面各取其优点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设计出最适合该地的旅游产品,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客对该旅游地的整体感受和第一印象。

(三) 乡村文化对乡村旅游程序规划的影响

1、乡村物质文化的亲身体验

乡村物质文化使乡村文化最明显的表现, 属于静态的乡村文化。游客对乡村旅游的第一感受也来源于这些最为直接的物质文化。针对乡村独特的房屋建筑、有趣的特色食物、特有的农耕景象等, 开发了建筑参观欣赏、饮食品尝、特产购买和田园景观欣赏和农耕景观欣赏等各种旅游活动。这一阶段是最基本的阶段, 主要是满足游客在感官知觉上的体验, 容易很直接地让游客感受到城市和乡村的区别, 获得旅游休闲的感受, 这也是我国现在乡村旅游最主要的方式。

2、乡村制度文化的积极参与

跟乡村物质文化不相同的是乡村制度文化使动态文化, 相对而言是“活”文化。是乡村旅游中参与性很强的文化资源, 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更是具有强烈的文化感染力。例如乡村节日庆典、礼仪文化等, 是乡村旅游开发中的重点, 也是对外竞争的优势所在。游客在参与这些制度文化的过程中更加贴近乡民的生活, 也更加了解乡村的具体风情, 也是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游客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愉悦性, 有利于游客在后期评价时的满意程度。这种评价关系着乡村旅游地的外在声誉, 关系着乡村旅游地对外市场的开拓。近些年来这些活动内容已经在各地的资源开发中得到了重视。

3、乡村精神文化的贴近感知

乡村精神文化在乡村文化中属于更为抽象的文化层, 是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最高层, 潜伏在其他的乡村文化载体的深处, 不仅是旅游规划的深层内容也是地方特色文化的精髓。针对这个方面的旅游开发需要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文化, 在长时间的接触里面去感受独特乡村的艺术魅力, 这一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游客也有更高的要求, 要求游客具有一定高度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审美素质。在乡村旅游规划中可以开展一定时间的乡村修学、摄影、写生和研究等活动, 这类的旅游方式受到很多的文化学者和学生的喜爱, 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和学习利用。

4、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对意象构造的影响

乡村意象是乡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的“共同图像”, 主要表现在文化意象和景观意象的融合, 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 是维护整个乡村旅游主题的重要承载者, 也是组织乡村旅游的背景。乡村旅游的意象构造主要是通过对乡村文化的不同层次的结合和相互容纳, 在整体上给游客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乡村部落聚集方式、乡村房屋独特建设、乡村自然环境和乡村特色工艺是组成乡村旅游意象的主要部分。通过这些可以直接给人以视觉冲击的实物让游客对该乡村旅游地有一个直观的表面印象。与之不同的是乡村文化意象, 这一部分主要乡村精神方面的意象。通过景观意象表现出来, 并与景观意象相互融洽, 在整体上形成一种乡村的特色“氛围”。是景观意象的深层表现形式, 需要游客对乡村文化有一定了解和认知, 是对乡村精神文化资源更深层次的感知。

乡村意象在整个乡村旅游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对乡村意象的构建, 将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文化差异逐步放大, 变成吸引游客的主要部分,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必须把这个意象的塑造与主题相呼应, 进而维护整个规划的总体氛围。让整个乡村都围绕着确立的主题进行氛围塑造, 给游客一个完整的乡村生活体验, 增加游客的旅游感和休闲感,

结束语

乡村文化是乡村特色环境、历史等方面的沉淀和总结, 乡村旅游规划时要深入开发该地区的文化底蕴, 通过与主题相呼应的旅游产品的开发, 使该旅游地具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色, 增加外在的市场竞争力。另外, 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的同时, 要注意保护地方文化, 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地方文化保护, 防止乡村文化的流失也是乡村旅游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摘要: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内容和最大魅力点。乡村旅游规划的核心必须是寻找乡村中的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就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乡村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表达进行了分析, 并对乡村旅游中的文化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旅游,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

[1]张善峰.乡村文化在乡村旅游规划中的表达[J].上海农业学报, 2009 (2)

[2]马菁.乡村旅游及其规划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例[D].华中科技大学, 2009 (45)

[3]井晓鹏.边缘效应与乡村旅游规划优化设计探讨——以临潼区乡村旅游规划实践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篇4: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

乡村文化指的是在乡村地域范围内,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既包括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例如民居建筑、交通工具、日常用品、服饰及手工艺品等等,也包括在此地域范围内被广泛传承和认可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甚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而旅游是人们向往自然的天性所致,挖掘整合乡村文化,将乡村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领略风光世界,体验文化旅途,这不仅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一、要突出当地乡村文化为特色

乡村旅游以乡村自然资源为载体,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自然风光和田园景色来设计开发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代替,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资源也不尽相同。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再结合悠久的文化传承、挖掘整合各地的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及因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形成的不同的风俗习惯等,打造开发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定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以湖南省的芷江县为例,芷江县总结了其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挖掘了当地的和平文化和民俗文化,设计开发其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民俗文化旅游线路等,使得芷江旅游有的看、有的听、有的吃、有的玩,也更有意义,从而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文化品牌是一种市场资源,它综合了历史、自然、人文、地域等因素,反映为一种文化心理的认同。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甚至文化竞争力,最终都体现在文化品牌的竞争力上。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固然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但制胜的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本地实际塑造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长期以来,承德旅游没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文化产业相当的部分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景点零散,文化附加值低,缺少关联性和市场号召力,以致来承德游客人数虽多,但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 "食、住、行、游、购、娱"有机结合的产业链条。目前,承德借鉴了云南等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先进经验,总结提炼河北民族文化品牌的具体内涵、具体内容、形象特征,设计开发了承德旅游业的三项精品工程,即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为依托的皇家文化精品;以坝上森林草原为骨干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以佛教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的民族风情精品,均以民族文化为主线串联,实现以文化为灵魂、以景观为核心,以商业为根本的集约型发展,打造承德旅游的文化品牌,承德旅游业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观。

三、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乡村,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对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共识。摸清需要保护与传承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底数,遏制破坏现象蔓延的趋势,突出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吸纳具有当地和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盘活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抢救性保护和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四、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土壤,发展以乡村优秀文化为核心的实景教育和体验教育式旅游

篇5: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官店镇“金海水车”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官店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 陈 均

【摘要】近年来,以农业耕种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各种民间传统文化为载体的乡村旅游被列为产业迅猛掀起发展浪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产业支柱,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本文结合官店镇实际,探讨如何在以乡村旅游作为一大新兴产业的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发挥优势,挖掘、开发和保护并重发展,并实现良性循环。

【关键词】农耕文化 官店镇 乡村旅游产业 农耕文化是指由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的一种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具有独特内容和特征的农业耕种风俗文化。主体包括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追溯农耕文化起源有一句“男耕女织”之说,它不仅是指早期的劳动分工,也是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早在河姆渡时期,出土的谷物化石,则说明农耕由此(或更早)产生。以此,人们的活动便以“男耕女织”为中心,而随时间推移,长期沉淀形成了一种文化内涵及外延、各种表现形式(如前方所述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文化类型。

近年来,官店镇党委政府为贯彻县委政府“生态立县、农业

稳县、工业强县和旅游活县”战略,依托丰富的传统农业现存资源,着力挖掘至今稀存于世的农耕器具,语言,戏剧,民歌(山歌),耕作传统,民俗风情及各类祭祀活动等资源,立足乡村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官店镇基本情况

官店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东南部,东壤桐梓县、南靠桃林乡,西接二里乡,北邻双龙、仙源两乡镇,面积137.8平方公里,耕地1136.5公顷。辖9个村,1个居委会,82个村民组。至2010年末,全镇32096人。海拔505~1758米,大部分为山谷地带。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清澈见底的河水缓缓流下,清水溪、长滩河、半沟、尧村沟、淘滩沟等支流和笕槽沟、小溪沟、张村沟等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官店河,官店河长滩河在官店场汇合流入沙溪河,在二里乡境内与桐梓河汇合,流入赤水河,注入长江。官店桥、长征桥和水车园大桥三桥横跨长滩河,将东、西街相连,天星桥、连心桥两座独具黔北古风古色的木桥把街东街西之南北两岸和谐连接。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东街红军山上,古建筑陆家祠堂隔官店河与之相望,东端官店中学宽敞亮丽,绿草如茵。集镇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00人。

官店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6公里,距桐梓66公里,距遵义100公里,与毗邻乡镇均有公路相通,每天20班客车经官店来往于习水、桐梓、遵义之间。

官店镇主要矿产有无烟煤、风化煤、赤铁矿等。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洋芋、大豆、油菜籽及其菜油等。林产品有小竹笋、红星柚、李子、柑子、梨、桃等,畜禽产品有猪、牛、羊和鸡、鸭等。水动力工具主要有水车、龙骨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等。主要有清水溪、半沟、长滩沟、中山、笕槽沟、淘滩沟等自然景观。

二、官店镇传统文化和历史自然资源概述

官店历史悠久,人文、农耕等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氛围浓厚。官店场原在人朝坝(今官店村白果坝组老官店,水车园附近),是古仁怀通往桐梓、遵义之要道。场内一店,十分讲究,过往官商喜欢进住,官店由此得名,并逐渐取代原有名称,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官店曾隶属仁怀县。1915年成立习水县后,官店隶属习水县至今,先后设乡、公社和区。1992年撤区并乡,官店设镇。勤劳、勇敢、智慧、淳朴的官店人在长期的劳作过程中,积淀了官店镇传统而文明的优秀传统资源,演绎了官店镇古老而悠久的农耕文化。

(一)悠久的农耕文化。清晰可见的水动力工具,在官店镇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由于水利、电力发展滞后的原因,水车、水碾、水碓、水磨、水硌柜和龙骨车等水动力工具,曾给这里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今仍有不少农户用水车灌溉农田。每到播种、插秧季节,官店河两岸一排排转动的水车,成为官店镇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

(二)传统的祭祀文化。官店人至今仍保存着祭祀习俗,每逢特殊日子,他们就会举办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以恭敬的动作膜拜它,请它帮助自己或家人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祭祀的场所一般多在寺庙内,如玉皇观、飞龙寺、飞凤寺、清科寺等,也有在家里和坟墓前祭祀的。特别是每年二月份由群众自发组织的规模盛大,参与人数众多的“二月二龙抬头〃祭龙活动”,是官店人传承了近千年的民俗传统,尤具价值。

(三)完好的长征遗迹。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由刘伯承、陈云率领的九军团、军委纵队和五军团合编的中央纵队先后于21日至24日途经官店。21日,由刘少奇、李卓然率领的五军团抵达官店,并在官店辖区内九里与黔军交战。同日,九军团开至官店地域,向温水侦察警戒。22日,五军团司令部宿营官店,次日前往双龙。24日,李德行至九军团与军团首长一起行军,晚上抵达官店宿营。为缅怀革命先烈,官店镇于1966年12月修建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于红军山的长征红军烈士纪念碑是官店镇中小学生及青年志士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本地党员干部、莅临官店的领导嘉宾及游客重温长征历史传承长征精神的教育基地。

(四)丰富的古遗址。一是陆家祠堂。位于官店河滨街对岸团圆坝。土木结构四合院,占地1000多平方米。大门有石雕,进后上方属箩篼顶,继而是戏楼,两侧为住房,堂内上方设神王牌,分内外厅。1950年解放后,祠堂公有化,先为棕丝厂,后

作民居,现无人使用。二是蛮子洞。官店河畔,古人留下67个蛮子洞。洞为人工凿成,有錾子路路,洞口方形,边长1米余。洞内稍宽,深2米许,顶中较高,最高1.4米左右。两洞相近,有通道。相传,这些洞为古人栖息之用,现称“蛮子洞”或“先人洞”。

(五)多彩的自然景观。官店水文资源丰富,绵延25公里的官店河将官店镇的版图一分为二,多条大小不一的溪流,形成了多个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观。

1.清水溪自然景观群。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东行驶5公里,一幅仙境般的画面映入眼帘,五座大山像刚睡醒的雄狮欲匍匐前行,中间却伸出一根冲天的岩柱。远处农家的屋顶上,炊烟缭绕,河水穿境而出,这就是清水溪。走近,两条河流从岩柱两边涌出交汇,泾渭分明,相邻150米内,两座人行桥横卧在两条河上,见证着清水溪的变迁。往前走,存有清制大鼓的清科寺,传出一股浓浓的香味。再往前走,自然形成的天桥和溶洞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山水林田人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世外桃源的美感。

2.半沟自然景观。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往南走1500米,便可来到半沟。抬头望去,滴水岩直冲云端,左边山高坡陡,太阳直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是纳凉好去处。

3.中山自然景观。从官店镇政府出发,向西走5公路,万丈悬崖中山直逼胸前,给人以无限刺激感。

4.笕槽沟天然瀑布。距镇政府不足2公里,有一天然瀑布,高约50米,由于坡陡,瀑布恰似天上直流而下。

5.淘滩沟自然景观。官店镇政府往西走10公里,可到淘滩沟。

6.万亩油菜花,连绵的金色海洋。每年3月初至4月上旬,自仙源镇箐角到官店镇里师,富有立体感的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引来成群蜜蜂和蝴蝶,走在田间小道,如痴如醉。

7.传统水车。每年春夏,官店河沿河两岸,用于农灌的水车不停地转动,在为水稻提供水分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无限遐想,不少人慕名而来,也有不少人驻足观看。

总之,官店人民在官店这片热土上相互融合和依存而繁衍生息,勤劳勇敢而自强不息,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水车、水碾等为代表的农耕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以上坟插青、膜拜祭龙为代表的祭祀文化神秘璀臻,古朴浓郁;以红军山、红军桥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深谙诲人,催人奋进;以玉皇观、清科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无不都是官店人民在这块热情的净土上沉积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文化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富矿”。

三、立足镇情,深挖农耕文化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官店镇区位好,通江达海方便;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生长;海拔高差大,地形复杂,有很多自然景观;农耕文化浓厚,民间习俗特别,能展现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河道流域长,河水清澈,支流、溪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较好 的开发基础。

(一)挖掘农耕资源,突出本地特色,打造农耕文化展览品牌

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农村社会快速进步,农业科技日趋发达,耕种机械化迅速取代传统耕种方式,现代化高科技产品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不断占据原始传统生活用具。因此,在推进官店镇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发挥绝对优势、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原则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重组、包装、打造,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耕文化产品。官店农耕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还处在一种自发开发和待开发状态,尚未形成规模、规范、有序的良好市场局面,因而没能在经济发展中形成优势或优势不明显。所以应根据外地经验,有重点地挖掘优势资源,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和文化产品,再把这些特色文化和产品精心打造成品牌(如建成一所搜集原始和传统农耕器具齐全、功能完备、管理科学的“农耕文化展馆”),并按市场法则运作,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二)以农耕观光体验为内容,旅游建设为载体,以旅游商品开发为主攻方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官店旅游资源有油菜花和传统水车的优势,可以此为主攻方向,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还可开发其他旅游资源,如岩溶地地貌、休闲农家乐、垂钓、趣味农事活动、人畜(禽)合作、天然浴场等。同时,还可借助长征文化提高官店的知名度,让外地人仰慕

官店。

1、油菜花及菜油。一是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按照科学方法,引导农民种植优质高产油菜。凡箐郎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均要求种植油菜,只保留少部分土地种植蔬菜。在油菜种植时,设计能展现官店镇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口号,用油菜将字型种出来。待油菜花盛开时,宣传口号会荡漾在金色海洋之中。二是改进油菜籽加工方式,改造加工环境,提高油菜籽加工能力,把机械化加工和原始人工加工结合起来,让游客在食用现代化加工方式加工的菜油的同时,亲身感受古老加工方式的乐趣。三是菜油包装精简相兼,让菜油成为游客食用拍手叫绝、购买携带方便的旅游商品。

2、水动力设施及其产品。一是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农民造好、用好农灌水车。二是集中打造水动力观赏区,让游客亲眼目睹传统水动力工具的工作原理。三是开发水车、水碾、水碓、水磨、龙骨车和水硌柜等水动力旅游产品,为客人携带提供方便。可将水车等水动力工具设计成精致美观、大小各异仅供游客带回家装臵在室内或花园观赏的旅游商品。

3、方竹笋、蜂蜜、蕨粑、野菜等产品。一是通过引资实施低产林改造,作为旅游商品对方竹笋进行精致包装,增加副加值。二是充分利用丰富的油菜花,发展养蜂业。三是引导农民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采掘蕨类根茎制作淀粉。四是鼓励农户采摘食用野菜。让游客游有所食,食有所恋,恋有所购。

4、民俗欣赏。一是修缮原陆家祠堂,建成官店戏院。尽可能地按照原貌维修原陆家祠堂,为民间文艺的排练、演出提出场所。二是发掘官店传统婚俗文化。根据官店古老婚俗的独特之处,还原古老婚俗习惯,给来往客人带来应有乐趣。三是发掘官店传统祭祀文化。把在忧伤的场合中使用的传统祭祀文化进行合理分离,让有戏剧色彩部分脱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带有娱乐特点的“祭祀”活动。四是发掘官店传统民间文艺。搜索官店历史传统民间文艺,如唢呐文艺、锣鼓文艺等,形成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

(三)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发展外延产品,带动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的外延性,集中体现在它辐射范围内,能够起积极带动作用,推动其他产业发展。旅客来了吃、喝、玩、乐、行、购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应根据市场需要开发和创新具有本地特色的“住、吃、玩、工艺品”。要建立具有黔北风情和官店风味的星级住宿;深度加工和打造好“金海牌〃官店纯香菜油”、“官店菜油”、“二台子方竹笋”等农产品及品牌;发展和保护好竹篾、雕刻等民间手工工艺;搞好民间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民间文艺;培育和传承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浓重节庆文化。把这些民风民俗和传统工艺及农耕文化进行重新定位,再认识,开发出它们的价值,形成规模经济。做好了这些,官店乡村旅游产业就形成了集农耕文化、传统祭祀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为一体,以农耕文化为主,带动其他产业一同发展,促进官店经济更

好更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6:试论现代乡村生态旅游的景观规划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从构成要素看是一个由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景观和可供游人观赏的旅游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在价值取向上,“乡村生态旅游景观”必须要具备旅游价值,既要展示独具乡村特色的审美价值,更要注重生态平衡、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定义

有关“乡村生态旅游景观”的含义,在理论界一直没有明确的阐述,但是这种新型的旅游景观一定是要具有相关的价值的,而这种价值最终体现出来的就是经济价值;“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主要强调乡村的特征,这种特征把乡村和城市的景色截然分开,具有自身独特的景观价值;“乡村生态旅游景观”不但要演绎出一种乡村风情,表现出一种乡村的特色,更要准确的把握其中的关键点,这个关键点就是人和自然该如何相处的问题,也就是保护生态平衡,让自然资源可以持续的被利用。所以,这种景观带有综合的性质,主要包含生产景观、乡村聚落、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以及那些可以进行观赏的景观。

2.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若干原则

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各种景观进行规划,需要了解很多学科的知识,主要是规划整体的景观要素,要想取得成功的效果,必须要关注到景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综合考虑乡村的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等条件,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的实践,只有这样才可以合理恰当的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规划。

2.1生态性原则

旅游业在在发展的同时,会造成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乡村景观自身的运转也要符合生态要求,做到环保、低碳、绿色,尽量达到循环利用各种资源,构建一个正常的生态环境。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降低污染,不能给自身以及周边带来负面作用。以生态的原则对景观进行规划,所要达到的效果是尽量打造恬静的旅游景观区域,形成适合旅游的环境,这样可以提高景观的质量。

2.2经济性原则

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及改造乡村旅游景观都是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进行规划时要考虑到经济的因素。例如,在乡村生态景观中开展采摘园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规划时不但要对采摘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还要想出在淡季也可以吸引游人的方法,不断的增加收益。对景观进行设计要注重经济性,也就是保证旅游经济以及生产经济都可以发展起来。

2.3特色性原则

乡村旅游业想要顺利发展下去,必须要有特色,旅游景观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如何规划以及设计出有特色的景观呢?就需要综合考虑园区不同方面的特征,例如经济、历史、自然、社会、文化等,然后结合这个特征,找好自身的特色所在,让园区的设计可以与众不同,和大众化的景观规划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将更多的`游客吸引过来。

2.4参与性原则

如今比较流行的旅游方式是让游客可以亲自的参与进来。农业园区比较适合观光游览,因此占地空间很大,内容也丰富多彩,可以让游客参与进来。从城市过来的游客必须亲身体验园区的生活方式,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在农村生活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游客才可以真正的走近乡村,体会更外一种生活方式。

2.5多样性原则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旅游项目,也不管什么规模的旅游形式,都需要留给旅游者很大的空间进行选择。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设计时,要以多样性为基础,也就是在开发产品、设计路线、选择时间、确定游览形式以及消费水平时,尽量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可以让游客有选择的空间;而且对于在园区内各种品种的组合、景区内各个小区域如何分布以及资源配置方面要注重多样性以及丰富性。

3.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实施重点

3.1景观生态规划建立在产业适宜基础上

对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进行规划,也就是分析乡村景观的各种要素以及整个景观情况,以相容性为基础进行生态规划。对这种相容性进行分级,构建起判断相容性的矩阵,以此为依据,规划产业比较适宜的地带,以便于确立一种科学的行为体系。

3.2景观生态规划要充分规划乡村土地

根据乡村生态旅游景观规划的几项原则,如何充分的利用乡村土地进行良好的旅游景点规划非常重要。在此我们可以将将乡村景观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乡村景观保护区、乡村景观整治区、乡村景观恢复区和乡村景观建设区。在这几个区域合理的规划好之后,可以充分的解决生产土地和景观规划用地之间的各项矛盾,不仅仅给乡村土地带来了更多的生态价值,还创造了新的产值,可谓是一举两得。

3.3景观生态规划要以乡村聚落为中心

对景观生态进行规划主要建立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主要内容是规划景观意象、功能以及性质,规划土地利用方面的景观生态以及景观平衡,规划聚落形态以及空间景观,规划聚落规模以及功能区,塑造聚落的风貌以及体系,规划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建设以及绿地系统,规划景观控制以及景观区划,规划灾害的控制等等。

3.4景观生态规划中融入田园公园式风格

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田园公园成为具有很多功能的主题园,它建立在乡村景观的基础上,具有自然、休闲、生产以及康乐的特点。乡村生态旅游更多的关注趣味性、参与性、趣味性。对田园公园进行规划,让生态旅游带动旅游业向前发展。

4.小结

上一篇:县污水处理厂会议纪要下一篇:电子商务应聘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