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特性听课记录

2022-08-26

第一篇:声音的特性听课记录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强物理与生物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从而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1.人类听到声音的“物理过程”. 2.骨导的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音叉(若干个)、人耳的构造挂图、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丰富多彩的声音,人们凭借人体的什么器官听到声音呢?

[生]耳朵. [师]那么,耳朵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呢?请同学们观察人耳的结构挂图,想一想生物课上介绍的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二、进行新课 [人耳的构造]

[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 [生]分组讨论人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声音-----鼓膜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声音 [生]耳聋是怎么回事?

[师]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又是怎么回事呢?

[师]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生]这两种耳聋能够治愈吗?

[师]神经性耳聋不能治愈,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生]助听器矫正的是哪种耳聋? [师]当然是非神经性耳聋,同学们,假如我们听不到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使这些人恢复听觉.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听音叉的声音)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手指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生]听不到了. [师]请同学们用手指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听到”的声音较强.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 [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科学世界]

[师]实际中我们如何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呢?

[生]通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眼睛来确定发声体的位置. [师]如果将你的双眼蒙上,能大致确定发声体的位置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生]结果表明“能”. [师]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介绍双耳效应. 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生]老师,我们明白了: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的结果.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音响设备都是双声道立体声或多声道立体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让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人们平常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要想重现舞台上的立体声,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把两只话筒放在左右不同的位置(相当于人的两只耳朵),用两条线路分别放大两路声音信号,然后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 这样,就会感到不同的声音是从不同的位置传来的,这就是常说的双声道立体声.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会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1)空气传导 (2)骨传导 2.双耳效应

四、布置作业

1.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写在作业本上. 1.省电;效果;还原 2.小论文:助听器的功能

3.查阅资料了解双声道立体声.

五、板书设计

空气传导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骨传导基础双耳效应: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教学用具 钢尺(若干)、示波器、音叉、乒乓球(系有细绳)、铁支架、口琴、笛子、小提琴、录音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千差万别.其中有许多声音让我们感到悦耳、动听.例如:音叉发出的声音、人歌唱的声音、各种乐器的演奏声等,它们都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学中把这类声音叫做乐音.请同学们注意听下面的歌曲(男低音独唱曲、女高音独唱曲),比较这两支歌曲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生甲]前者的演唱声音低沉,后者的演唱声音尖细. [生乙]前者的演唱是通俗唱法,后者的演唱是民族唱法. [生丙]前者的演唱声音小,后者的演唱声音大. [生丁] 前者的演唱音调低,后者的演唱音调高. [师]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低,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的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探究活动.

二、进行新课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师]每组的实验台上备有钢尺,请同学们想办法使钢尺发声. [生]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生]钢尺振动得较快,声音尖而细. [师]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生]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快,音调高;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慢,音调低. [师]同学们刚才的探究活动很成功,为同学们成功的合作及探索鼓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0页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投影]

1.频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什么叫频率?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什么?

3.物体振动得快慢、频率跟音调的关系是什么?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什么? 5.什么叫超声波?什么叫次声波?

6.生活中你对超声波、次声波了解多少?能说出它们的一些用处吗? [生]阅读教材内容,并讨论上述问题. [师]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 [生答]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为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音调就高;物体振动得慢,频率低,发出的音调就低. 4.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 Hz到20000 Hz.其中20 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 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 wave).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 wave). 6.超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超声波清洗污垢. (3)声纳利用超声波基本上沿直线传播探测水中的暗礁、敌人的潜艇,测量海水的深度. (4)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沿直线传播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5)医院利用B超(B型超声波)分析体内的病变. (6)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龙卷风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次声波,科学家们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可以利用次声来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等. [师] 有趣的是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例如蝙蝠,飞行中不断发出超声波的脉冲,依靠昆虫身体的反射波来发现食物.海豚也有完善的“声纳”系统,使它能在混浊的水中准确地确定远处小鱼的位置. [生]老师,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制造的. [师]的确是这样,这门新学科叫仿生学.另外,有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如猫、狗、海豚),而有些动物对低频声波有很好的反应(如大象可以用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次声波).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网站等多种途径,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并利用活动课进行交流. [演示]观察声波的波形

[师]简单介绍示波器的作用:

在这里,我们要用示波器显示声波的波形. [生]示波器为什么可以显示声波的波形呢?

[师]示波器的构造复杂,工作原理要在高中物理的电场部分涉及到,目前同学们的知识还不足以理解它.另外,我们也没有必要弄懂它,只要我们会正确使用就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这个实验. 1.通过示波器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差别. 2.通过示波器观察不同的男女同学发出声音的波形,比较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

1.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相似,但频率高的音叉的波形要密一些. 2.男、女学生声音的波形不同,女同学的音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密一些. [生]老师,轻敲和重敲同一个音叉(即频率相同的音叉),音叉发声的波形有什么不同?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做做看. 实验结论:

轻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小;重敲音叉时,波形的幅度大.但两种情况下,波形的疏密程度相同. [想想议议]

[师]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师生共同活动,总结上述问题]

蝴蝶的翅膀一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一秒钟振动500~600次,由于蝴蝶的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当然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而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在人耳的听频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有音调的不同,也有强弱的不同.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怎样才能使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更响?

[生]大胆地猜想.应该使物体振动的幅度大一些. [师]同学们能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来证实你们的猜想吗?

[生甲]轻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小,声音弱,响度小;重敲鼓面,鼓皮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强,响度大. [生乙]拨动小提琴的琴弦,琴弦振动的幅度小,琴声弱,响度小;琴弦振动的幅度大,琴声强,响度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想和论证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表扬.下面让我们利用准备的仪器进行探究活动,证实同学们上面的猜想.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1.用细线把乒乓球吊起来,使乒乓球静止在竖直位置,恰好跟音叉的一个叉股接触.轻敲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重敲音叉,使音叉发出响度更大的声音,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3.比较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4.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分组实验,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

1.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音叉振动的幅度小;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音叉振动的幅度大. 2.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可知,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师]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生]振幅是确定响度的惟一因素吗?

[师]实际中,响度还跟听者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响度越小.(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原因:因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到远处越分散.)

[演示]音调和响度的关系 用口琴先用力吹“1”,再轻轻吹“5”.请同学们比较它们音调的高低,响度的大小. [生甲]“1”的响度大. [生乙]“5”的响度小. [生丙]“1”的音调低. [生丁]“5”的音调高.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 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在同一首歌曲中,音调低的“1”可以唱得比音调高的“5”更响. [练习]请同学们讨论并回答,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参考解答:

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黄牛的叫声响度大. [师]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但是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便音调相同,我们还是能够分辨它们.这表明在声音的特征中还有一个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它就是音色. 物理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 quality). [想想做做]

[师]请两位同学藏在讲桌后面,分别用不同的乐器(口琴和笛子)演奏C调的“1”,让同学们猜他们用的各是什么乐器?

[生甲]第一位同学用的是口琴. [生乙]第二位同学用的是笛子. [师]两位同学猜得都对.为什么这两位同学猜得如此准呢? [生]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师]播放录音(分别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同学们能不能分辨出由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 [生]据它们的音色不同来分辨. [演示]观察波形. 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的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音调的声音(都发C调的“1”),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实验结果:

不同乐器演奏C调的“1”时,波形各不相同,音调相同,频率相同;但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想想做做]

[师]在上节的活动课上,我已经让同学们用录音机听自己的录音,然后把自己的录音与自己的原声作了比较.在这里,我们要让别的同学听你讲话,再听你的录音,然后加以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一样吗?

[学生实际操作]

实验结果:听别人直接讲话和听别人的录音没有多大差别. 分析原因:这是因为录音机录下的是说话人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直接听到说话人的声音也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别人认为像说话人的声音.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 4.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四、布置作业

1.活动课上,每个同学尽可能带一种家里有的乐器,观察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2.制作音调可变的哨子,并用它演奏一首音乐课上学过的简单的曲子. 3.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写在作业本上. 4.自制乐器,在活动课上交流.

五、板书设计 音调:决定于了发声体的效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

音色:决定于发声体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决定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第二篇: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讲读课)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二)过程和方法: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二)教学难点: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讲读课,注重实验

(二)教具:PPT、视频资料、声学软件

(三)引入新课:运动声学软件“水琴”引出声音的差别

(四)合作探究:

1、音调:声音的高低

实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实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响度与发声体距听者的距离有关

(3)、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四、小结: 1音调 2响度 3音色

五、作业:《声音的特性》练习册部分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篇:《声音的特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应聘初中物理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声音的特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在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道理之后,对身边各种的声音现象感到惊异的同时,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至关重要。这是声现象中的重点小节,也是难点一节。这节课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并为后面认识噪声、了解听不见的声音打下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可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产生物理学习的持久动力。

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响度、音调、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征;了解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音色与发声体发声情况不同有关。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演示、观察、探究、活动、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亲历亲为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方面:从各种活动中激发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参与和体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感受科学探究方法的伟大,并能激发起为科学进步而努力奉献的决心和信心。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这节课的

重点内容是:表征声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

难点内容是: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以下教具和学具:

演示用的有:多媒体课件、学生电源、发声齿轮、硬卡片。 学生用的有:鼓、碎纸屑、梳子、硬卡片、棉布。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而且,这学期是学生初次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在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会因为各种的原因,他们可能会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和害怕的心理。因此,为使学生能够自然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这学期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三.说教法

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常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节课的内容。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应学论教,主要采用了引导启发、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总结的方法。 通过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把握学习方法的人”,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到“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一下方法:分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创新法和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的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交流合作,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5)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有知识。

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有关各种声音的视频。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声音有强有弱,有高有低,并且都不一样,那么这些声音有哪些特性?这些特性又与那些因素有关?

使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声音的特性》。

第二环节:交流合作,探究新知(25)

让学生小组讨论,声音有哪些特性?找学生代表说出各组讨论结果,适时引出声音的第一个特性----响度,并引导学生给响度下定义,得出响度定义。然后提问:响度与那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分析结果,并让小组代表发言,从而引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通过之前的学生小组讨论,学生认为声音也有高低之分,并让学生用硬纸片划木梳听声音,引出声音的第二个特性---音调,引导学生给出音调的定义。再次提出问题:响度与振幅有关,那么音调又与那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合理猜想,学生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生源振动的快慢有关。教师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借机给出频率的定义和单位。最后让学生总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在引出音色之前,让学生们做个小实验:利用身边现有物品,使他们发出各种声音。问学生:这些声音有什么区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声音的第三个特性---音色。并让学生讨论:音色又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师引导总结,得出音色与物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最后教师指出:我们把响度、音调、音色称为声音的三要素。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7)

播放多媒体课件,完成上面的习题。以此加深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5)

问学生:“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既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3)

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制作各种乐器,并将这些自制的乐器进行分类。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加深理解和记忆,我进行了这样的一个板书设计:

二 声音的特性

1、响度----振幅

2、音调----频率

3、音色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声音的特性》这节课的认识和整体设计,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第四篇:声音的特性的教学反思

在宽松而又热烈的气氛中,我的《声音的特性》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视频、多样的活动、丰富的联想,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教材力图通过实验,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事先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通过实践教学的体验,感觉效果不错。成功之处大约有如下几点:

第一,以听声为主线,通过黄河交响乐播放、击鼓、乐器演奏、辩音、结束曲播放等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听觉体验中反复感受,逐步从无意转向有意,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声音的三个特性。

第二,以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讨论等方式由表及里、深化思维,培养合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物理结合生活的意识。

第三,以媒体为依托,通过精心备课,理顺各知识点的衔接关系,做到过渡自然、流畅,方法科学、有效,语言简洁精练。从始至终,教师都是学生的学习合作者、点拨者、促进者。

第四,以问题为平台,通过解疑过程导引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注重发散,层层推进;在问题的设置上坚持面向全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信念上都能有所得。

但是,在具体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五篇:《声音的特性》课后反思(范文)

《声音的特性》课后反思

《声音的特性》这节是第一章声现象重点和难点最集中的一节,而且在这一节里开始学习到探究实验,并渗透控制变量法的科学研究方法,所以在这一节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虽然花了两节课的时间,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下面对这节课进行反思。

成功之处是注重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课堂上,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向他们介绍探究的思路。然后在实验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并且同桌合作,在实验中体会实验的魅力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

1、相关的练习量不够,题目没有很好精选。

2、在讲课时,没能收集各方面的资源,给学生提供更直接,更具体的认识。

3、教师语言有待继续加强。让教学语言更简洁,更具引导性。

4、作为老师,还是没有完全转变角色,还是把自己当作演员,学生就是观众,尤其是对于学生存在问题的地方,好像就是老师表演的好机会。例如,在实验中,我发现学生并不能通过自己的自学掌握,所以我就把实验自己完完整整地做一次给学生看,在这个地方花了太多的时间,而其实这是不够相信学生的一个表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改善。

1、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备课,熟读教材、研究教案,精选习题。

2、经常收集多媒体课件和资源,精心设计课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3、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的自学和掌握能力。并且对于学生存在困难的地方,老师还是应该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相信学生在自己的指导和组织之下可以掌握这些知识。别把学生不懂的全收到自己手中,自己表演给学生看,因为老师表演得再好都只是自己的,学生没有通过自己的体验是很难掌握知识的。

20

12、10

上一篇:商业计划书撰写要求下一篇:霜叶红于二月花茅盾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