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2024-05-09

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共8篇)

篇1: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写作导引版 记叙文写作基础之语言生动

写作目标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娴熟的语言技巧,如同没有精良的手艺,难以把一块用事实与思想凝聚的高级面料缝制成一件合体的、漂亮的外衣。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增强文章的魅力。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在:写景时,绘声绘色,使人如身临其境;写人时,神形皆备,让人如见其人;论理时,亦庄亦谐,准确鲜明,给人一种内在的逻辑感染力量。

对于初中生来说,如果能做到把围绕主题所选取的材料先在心中反复酝酿,尽量立体化,如一幅美图出现在脑海中,再用恰当的语言、灵活的方式描述出来,那么写出来的必定会是一篇优秀的文章。而这“恰当的语言”的使用,“灵活的方式”的采用则是本专题训练的重点。

技法精讲

一、语言要有画面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的第一个特点是以文字作画。朱自清在评价孙福熙的散文时说:“他的文几乎全是画,他的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他叙事,抒情,写景,固然是画;就是说理,也还是画。人家说‘诗中有画’,孙先生是文中有画;不但文中有画,画中还有诗,诗中还有哲学。”(《山野掇拾》)朱自清自己的散文更是如此,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一文中的片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多么鲜明的一幅春花图啊,真是可感、可触。我们作文时也要有作画的意识,脑海中应有清晰的画面。

二、语言要有流动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流动的。要想使你的作文语言流丽清脆,让读者读后感觉像吃了一口甜脆的鸭梨那样,感到清脆爽口,就要使语言具有流动感。这样,才能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流动感体现在作文中,就是用字要稳,表达方式和句式运用要灵活,要使每句话都像钉子钉在木头上那样铁定准确,又像一股清新的流水一般自由,流畅。

在写作时,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使文章具有流动感。否则,拘泥于一种表达方式,会给人以呆板的感觉。那么,语言怎样才会有滋有味?在写作时,可以运用对偶句,使语言精练;使用散句,让语言具有流动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语言产生一泻千里的气势;运用适当的反复,使文章产生一种一咏三叹的节奏。骈散结合,才能使语言读起来有滋有味。

范文引导

(2009年上海市中考满分作文)

让梦飞翔

一考生

光,照在镜子上,镜子把它聚积折射在我身上。我,在这光束织成的小天地中来回穿梭,编织一个个彷徨不定的青春之梦。

——题记

一个没有月亮的暗夜,我走在灯影下,忽然闻到一股陌生、悲寂的气息。郁闷感随之而来。好想长大,走过这无聊、乏味的豆蔻年华。我以窗为镜,一个平凡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痘满面,身材走样,唉,活脱脱一只丑小鸭!

似乎听到一个来自远方的声音在呼唤我,我蓦然回首,看到眼前美轮美奂的景象,惊呆了,流星,呀,流星!我想许个美丽的愿望,可是许愿的时间已经在我的无比诧异中悄然逝去,流星划破无边的夜空,消失在天的尽头。我不觉落泪了,怕是这自怨自艾的脆弱的心灵碎了,碎成了这滴落的泪珠吧。我惋惜这易逝的、短暂的美丽,是否我的生命也应该如此璀璨一回?这样的灿烂,我曾经有过吗?

我被自己囚禁在自卑的牢笼里,找不到出口。心痛得麻木,茫然,痛得不知所措。我就这样呆坐在窗前,许久、许久„„

不知过了多久,曙光照开了我惺忪的睡眼。我深深地呼吸了一下窗外新鲜的空气,走到镜前,舒展双臂,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仍旧平凡无比的我,忽然间,展开一个奇异的笑容,镜中的我陡然亮丽了起来,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蝴蝶,充满了生长的激情与活力。此时,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流星的璀璨光芒照亮夜空的那一瞬间„„

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张开手掌,把金色的阳光小心翼翼地捧着,两手弯曲,折合成心形,对着镜子、对着自己!

让梦飞翔/我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间/忧伤、自卑是我的衣裳/有一天,曙光照射在我的身上/击碎了我的忧伤/于是我张开翅膀/冲出自我的牢房/任由丝丝阳光/编织新的梦想/我展翅飞翔/与梦想同行!

——后记

推荐理由

本文细腻地抒写了一个女孩从自卑到自信的成长蜕变过程,语言很富有诗意,让我们读起来感到清新流畅,这得益于作者构思的匠心独运:

1.从“暗夜”到“曙光”,两幅画面,充满诗意,对比鲜明,却又前后连贯,一脉相承,如运行中的地球,虽有明有暗,却又自然而然,令人惊喜,催人奋进。

2.文章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美得醉人,却又自自然然,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丑小鸭”“自怨自艾”“心痛得麻木”“亮丽了起来”“小心翼翼”多么朴实无华;“豆蔻年华”“美轮美奂”“璀璨”何等生动形象。本文的语言不矫揉造作,呈现天然气质。

3.文章的题记和后记遥相呼应,使得结构浑然天成。尤其是后记,既有对比,又有比喻,如诗如歌,朗朗上口,鼓舞人心,突出了文章的主题。综观全文,作者不仅是在用文字作画,而且语言也极具流动感,很是令人惊艳。

佳作示范

小河秋韵

□廖选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刚刚拜读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我在心里思虑,秋天真是这样一幅惨景图,真这样萧条、落寞吗?我不知道,带着满腔疑惑,我走出了家门。(以名诗引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反问句式,造成悬念。)

顺着崎岖的小道,我来到了河畔。夕阳西下,小屋、橘树、飞鸽、天空,全都笼罩在透

明的微红色的轻纱中,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温柔。俯视河面,秋风乍起,微波粼粼,忽然一只小鸟飞了过来,调皮地用它那灵活的翅膀撩起水珠,水面上立刻荡起一圈一圈的光晕,慢慢地扩散开去。小河也是一名出色的摄影师,拍摄下小屋、橘树、飞鸽、天空、残阳,揉碎在恬静的水波中,羞羞的,涩涩的,唐人曾说:“好是满江涵返照,水仙齐著淡红衫。”此言不虚。(动词、形容词等的灵活运用,使画面活了起来。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将秋景点缀得很有生气。)

我继续欣赏着这风光旖旎的山水画,有点“沉醉不知归路”了。我情不自禁地涉足水中,蹲了下来,把手伸进浅浅的河底,捧起一掬清澈的河水。凉丝丝的,滑溜溜的,我陶醉了,久久不愿把手缩回。白居易有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不是吗?逆着夕阳,水这边多绿呀!绿似翡翠,绿似珍珠,绿得不野,绿得不浊;水那边多红呀!红如胭脂,红如朝霞,红得不腻,红得不妖。二者向江中逐渐融汇,是那样温存,那样细腻,引得我不住遐想翩翩。(情景交融,这是写景之极致。)

我狠了狠心,将手从水中提起,看溅起的水珠随风而落。回首岸上,发现那里也充满着诗情画意:天空高远,时而有鸽哨从头顶划过;橘树穿上了秋的礼服,叶灰绿灰绿,苍苍翠翠,果橙黄橙黄,深深沉沉;旁边点缀着零星的农民,他们有的从容走过,有的驻足眺望,将丰收的喜悦满满地写在脸上。李绅说:“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是啊,多迷人的秋景图,将我的身心渲染得纯纯的,醉醉的!(动词恰到好处的使用,准确而又生动地将画面形象地烙进了读者的脑海中。)

时间过得真快,夕阳悄悄地藏在了苍山之后。该回家了。我依依不舍地向这儿的每一处景物挥手告别,走上了回家的小道。(“藏”字极妙。)

谁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你看:河流、倒影、夕阳、人,浑然天成,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或许,这就是小河的魅力所在吧!这和谐的秋韵,将是我心中永远的图腾!(前后照应而又形成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总评

这篇习作,篇幅虽短,但结构严谨,主题鲜明,最出彩的是语言。首先,用词讲究。如动词“撩起”“划过”“点缀”“渲染”等,分别写出了小鸟的调皮、鸽哨的清脆、画面的和谐、心情的愉悦,用得灵动传神;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一系列的叠词,如“羞羞的”“涩涩的”“凉丝丝”“滑溜溜”“苍苍翠翠”“深深沉沉”等,使文章读起来如行云流水,清脆悦耳;句子也较丰满,小道、山水画、农民等,分别用“崎岖的”“风光旖旎的”“零星的”等词语进行限制修饰,显得有血有肉。其次,修辞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把小河比喻成摄影师,把河面比喻成山水画,新颖、形象、生动;较多地引用诗句,丰富而不生硬,给全文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气息。第三,通篇句式较短,整散结合,如“逆着夕阳,水这边多绿呀!绿似翡翠,绿似珍珠,绿得不野,绿得不浊;水那边多红呀!红如胭脂,红如朝霞,红得不腻,红得不妖。”读这样的句子,真是轻松愉悦,如品天籁。总之,本文的语言文采飞扬,韵味绵长,抢人眼球,值得同学们借鉴。

篇2: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作文是语言表达的艺术。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构思固然是一篇好文章的标志,但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如果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简练,会极大地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下面是笔者就如何使语言简练做的思考。【技法指津】

一、删除多余法

把句内明显多余或可有可无的字词删去,抓主要内容,避免用词重复、啰嗦。

例:在我十几年的生活经历里,小时候的有意思的事情是在草丛里捉蚂蚱。

“在我十几年的生活经历里”,可改为“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就是“童年”用词重复去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可改为“趣事”捉蚂蚱当然是在草丛里可以删去“在草丛里”。这句话可以这样说: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趣事就是捉蚂蚱。

二、长句化短法。

把长句子改成几个短小的句子,个别词语和标点符号可以改动句意不变,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简练句意更明确,还使语言更活泼表达更自然。

例:从东面过来一位高个子、大眼睛、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老人。

可改为:从东面过来一位老人,他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头发花白,衣着朴素。

三、推敲词语法。

要想使词语简练,还要在用词上进行推敲,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用词要准确。

例: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沈从文的《端午日》

“持”“划”“拿”“挥动”“指挥”“敲打”“调理”一系列动作准确生动的表现了桨手、带头的、鼓手、锣手的特征和赛船时的热烈气氛。

四、引用化用法。诗词典故、名言警句是语言中的精华,它们有的语言凝练含蓄,有的音韵和谐,有的饱含哲理。在作文中根据主题需要巧妙地引用化用这些诗词警句,不仅使文辞简练,而且增强语言表达力。

例:我想去回荡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哀叹之音的幽州台;我还想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汉江;我还想登上让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慨的岳阳楼…… ——选自《我的心事》 作者巧妙地嵌入古诗文名句表达了自己想游历天下的愿望。语言简练,富有文采。

五、明确段意法。

一段话都是要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如果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标示在开头或结尾,然后每句话都围绕这一中心意思逐层写来,能使段意更明确,层次更分明。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象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选自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这段话共六句,首句总起全段,在全文中也起过渡作用。然后依次写了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的景象,从上到下,顺序井然。

六、详略得当法。

整篇文章在材料处理上做到详略得当能突出中心的地方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不写,这样也会使文章语言简练。例:

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钱镠的孙子)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记叙喻皓的语言较详,因为这些最能体现他技艺高超这一中心,对“塔遂定”的原因写得较详,因为这是木塔稳定的科学原理有必要交代清楚。匠师按喻皓的指点实施,不是本文的重点,则以“如其言”三字一笔带过,这样详略得当,语言简练。【牛刀小试】

片段一: 托着那圆圆的胖胖的壶身,我忍不住用三个手指夹起一小撮龙井茶叶,轻轻的、慢慢的、小心翼翼的放入壶中,放些热水,泡上第一壶茶。眼睛盯着壶中,绿叶们像精灵一样一时间向上翻向下滚跳起舞来,打着转转吸引我诱惑我,像绿色的眼睛一闪一闪的。我忍不住吸一小口,当一股醇香回荡在唇边时,我觉得很舒服。——苏宁《小茶壶》

评改:“圆圆的胖胖的”可改为“圆嘟嘟的”,“用三个手指夹起”可改为“捏起”,“轻轻的、慢慢的、小心翼翼的”重复,可改为“轻轻的”,“眼睛盯着”可改为“凝视”,“绿叶们像精灵一样”可改为“绿精灵们”,“一时间向上翻向下滚跳起舞来”可改为“霎时翻舞起来”,“吸引我诱惑我”改为“诱惑我”,“吸一小口”改为“呷一小口”。

片段二:

从自然界的歌声中,你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情感,每种歌声都饱含了歌者的思想:杜鹃的哀鸣传达着它的悲痛,猿的啼叫传递着它的哀伤;小溪的叮咚召唤着它的活力,风的呼啸显示着它的力量;狮子的怒吼表明了威严,老虎的咆哮展示着抗议……

——刘伟的《自然的歌声》

评改:段首加一句概括性的语言“自然的歌声是富有内涵的。”使意思更明确。“杜鹃的哀鸣传达着他们的悲痛,猿的啼叫传递着它的哀伤”改为“杜鹃的啼叫、猿的哀鸣,传达着它们的悲哀”,“小溪的叮咚召唤着它的活力,风的呼啸显示着它的力量”改为“小溪的叮咚、风的呼啸,彰显着它们旺盛的活力”,“狮子的怒吼表明了威严,老虎的咆哮展示着它的抗议”改为“狮子的怒吼、老虎的咆哮,表明了威严和抗议”。【误区警示】

删除多余并不是单纯的缩句,删除的是重复出现的、可有可无的字词,不能理解为只抓主干去除枝叶。长句化短,并不是不能出现长句,有时文章中长短句相间也别有风致,只是短句使语言更活泼。推敲词语法并不是要求像古人那样“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重要的是词语运用要准确,符合被描述对象的特征,在表达同一意思时,避免用词单调。引用化用法,必须在正确理解所引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要避免乱引滥引,要适时恰当,否则适得其反。【延伸训练】

以上技法较适合写人叙事类文章,即记叙文。例如下列题目:《美的瞬间》、《童年趣事》、《他这个人》、《我得初中生活》、《成长的烦恼》等。

《美的瞬间》思路点拨

篇3:写作训练中的语言转换

一、写作方面

散文, 语言情趣盎然, 使人喜欢读, 主要在于给人艺术的享受;议论文, 语言严谨, 则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说明文, 语言平实, 明晰而准确地说明对象的特征和作用, 主要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

下面几个片段同样是写蚕:

散文《春蚕到死丝方尽》则这样写:

春天, 大地复苏, 万木吐绿。这时候, 蚕也就破卵而出, 开始了新的生活。蚕吃的是桑叶, 睡的是竹匾, 献出的却是晶亮闪光的丝。它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 只有四十几天, 却一刻也不停息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吐丝、结茧, 直到吐完最后一段丝, 才停止自己的奋斗 。

这里用上拟人的形象化方法来描写, 情趣盎然, 使人喜闻爱读。此类语体的社会功能, 除了主要给人以科学的知识以外, 还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有议论色彩的语段是这样的:

卵孵为蚕, 丝尽成蛹, 蛹又化蛾, 得乎?失乎?生乎?死乎?悲乎?欣乎?得得失失, 生生死死, 悲悲欣欣一只蚕儿, 宛若一段人生。有马致远《夜行船》套曲唱:“百岁光阴一梦蝶。” (郭淑敏《如蚕人生》) 这样的文段就没有具体的描写, 只是粗线条的叙述, 紧接着就针对叙述的内容进行阐发, 让人读后有种思想上的升华, 产生对生活的感悟, 启迪人生。

说明文是这样写:

蚕, 昆虫, 幼虫灰白色, 吃桑叶, 吐丝作茧, 变成蛹, 蛹变成蚕蛾, 蚕蛾交尾产卵后就死去, 幼虫吐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 (《现代汉语词典》对“蚕”的说明。)

这个语段, 明晰而准确地说明蚕的生命过程和蚕丝的作用, 语言平实, 主要在于给人以科学的知识。

这是写作上要注意的, 选择什么样的文体就尽量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掺杂不同的语体, 就会成为所谓的“四不像”的文章, 在检测中就不会得到理想的评价。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和转换

口语简短明快、通俗自然, 浅显易懂, 结构松散;书面语语句典雅, 讲求规范, 结构严密。有些词语由于长时期使用场合上的分工, 在语体上也逐渐有了差别, 尽管这些词语在意义内涵上没有任何区别, 但却有比较严格的使用界限, 不能混用, 转换时要特别注意。

例如2004年江苏省第23题:根据语言环境, 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①徐凡, 男, 江苏南京人, 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 (获优秀教育图书奖)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要求:①内容适当。②表达得体。③符合口语特点。④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 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

示例:①徐凡老师是江苏南京人, 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②是我国红学界的研究专家。③尤其在考证《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方面有专长。④专著有《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和获优秀教育图书奖的《红楼梦导读》,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这里考查了书面语转换成口语的能力, 转换时注意不能改变原意, 如“作者身世”应转换为“曹雪芹的身世”或“《红楼梦》作者身世”;注意表达得体, 如“徐凡”后应加称呼, 不能介绍性别, “后起之秀”改为“研究专家”等;注意口语特点, 如“系”转换为“是”, “尤以……见长”用“尤其在……方面有专长”一类句子来转换, 括号中的内容必须换到句中表述。

这里就牵涉的语体特征而言是比较多的, 它要求我们充分注意对象、场合、身份、目的等要素, 讲求表达的得体性, 要求比较高。

篇4:语言训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那么,怎样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水平呢?我认为,应该在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以听激说,紧密结合

听和说,一个是理解,一个是表达,二者是紧密结合,互相促进的。我们在培养学生听话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其说话的能力。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或交流。那么在“听”方面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语言呢?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学语言要简洁、形象,有感染力。教学语言是学生听得最多的语言,自然是学生作文语言的表率,因此,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语言上狠下工夫,尽量减少或避免语法错误。范读时要声情并茂,引人入境,讲读时要优美生动,引入共鸣,让学生禁不住受到感染,去享受,去体验,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对语言的感知。

其次,用名篇佳作的语言熏陶学生的作文语言。名篇佳作的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它能很容易地吸引住学生,能有效地熏陶学生的作文语言,如《春》的优美语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感情抒发等等,让学生品味去揣摩,去领会去模仿,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感知转化成自己的作文语言能力。

如果说“听”是学生对语言的吸收,那么“说”则是学生对语言的输出,即运用。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激发学生“说”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经常得到锻炼。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就是让他们针对课文的内容,谈理解,谈感受,谈已了解到的情况或尚未了解到的情况,达到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如我在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引导学生分析“几处早茑争暖树”中的“争”好在哪里时,学生看法各异,在经过思考后,普遍认为“争”字字写出了春天到来,鸟儿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自己的巢,显示出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活力。但也有学生认为“争”字并不算好,因为它只写出了鸟儿的情态,没有写出声音,还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这一观点语出惊人,引发了同学们更多的思考。于是,有的人说用“抢”,又有人说用“钻”字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扩展,语言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要支持他们大胆地设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应视学生为主体,多鼓励学生发言,允许学生说错,允许学生补充、更正,不断充实学生的作文语言。这样,学生的作文语言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阅读打造语言基础

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离不开多读的。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也曾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这些都说明“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多读才能提高作文语言能力;只有勤读才能品味出文中之妙。多读,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积累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课文的作者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学习一篇课文时,初读能够使我们从宏观上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通读全文能够帮助我们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精读文段能够使我们从微观上抓住写作重点;赏读课文能够使我们把握文章的特色写法等……。总之,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个板块,尽大可能地挖掘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理解表达能力,不仅如此多读更应该扩展到课外阅读,对那些有影响的文章应该让学生多读,反复读,扩大其知识视野,培养其读书兴趣,激发其读书的热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书籍。在阅读中,要让学生明白,多读名家的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遇到好的文章段落,一定要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犹如蜜蜂一样,只有采许多花,才能酿出香甜的蜜来。

三、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多听、多说、多读,更要多写。初学写作的人尽管心中有许多材料,但没有经过一定练习,作文语言能力还是不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可以经常性地搞些“说”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故事会、辩论会、口头作文、班级工作小结等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活跃了学习气氛。学生们有了兴趣,愿意参与,这样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说说写写,写写说说,学生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修正,提高了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篇5: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

考试科目: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写作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更多资料文汇南师大考研网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双语

2.认知策略

3.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4.普通语言学

二、简答题(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每题 15 分,共 60 分)

1.语音学与音位学有何异同?

2.描述 6 类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

3.描述并评价两种不同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

4.简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三、汉语写作(共 70 分)

“思考”与“创新”(议论文一千字左右)

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A卷)

考试科目:英语语言学基础知识与写作 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无效。说明:整套试卷均用汉语答题。

一、名词解释(文汇南师大考研网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双语

【考查重点】: 这是第八章双语现象与双语这一考点,考查的是双语的定义,初次考查,考生需要掌握

这一节相关知识点。

【答案解析】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双语”一词最初是由弗格逊于 1959 年提出的,用来指与双语现象类似的社会语言学 情形。但与双语现象不同的是,它们是两种语言变体而非两种语言,并存在一个语言社团中,有着各自一定的作用。双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两种变体功能的专门化。每种变体都是特 定场合的恰当语言,极少有重合的地方。

2.认知策略

【考查重点 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这是第十一章个体差异的考点,考查其中的学习策略,第二次考查,考生要重点掌握。

【答案解析】: 认知策略涉及分析、综合以及将所学的内容内在化的策略。

3.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

【考查重点】: 这是第四章转换这一考点,考查的是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这一知识点,属于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

【答案解析】: 有一些句子必须借助两个截然不同的机制来进行分析:决定短语范畴内部结构的 XP 规(文汇南师大考研网)

篇6:C语言中的复数C基础

复数比较详细的内容请参考:复数代数

C支持复数的数学计算,复数Z可以在笛卡尔坐标表示为:Z=x+y*I;其中x和y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数x被称为实部,数y为虚部。在c语言中,一个复数是有浮点类型表示的实部和虚部。两部分都具有相同的类型,无论是float,double或者long double。

float _complex:实虚都为float

double _complex:实虚都为double

long double _complex:实虚都为long double

如果在c 源文件中包含了头文件 complex.h ,complex.h定义了complex 和 I宏。宏定义complex和一个关键字_complex 同义。我们可以用complex代替_complex.

下面是个简单的例子,运行在debian 7 (32bit)

代码截图:

运行结果:    详细代码:

View Code

creal(x):得到复数的实部(对于 double),如果对于float,使用crealf(x),如果对于long double ,请使用 creall(x)

cimag(x):得到复数的虚部(对于double),如果对于float,使用crealf(x),如果对于long double ,请使用 creall(x)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cos(), exp() 和 sqrt()同样也会有对应得复数方法,例如:ccos(),cexp(),csqrt()

本人是个初学者,如果博客中有任何错误或者有更好的技术知识,请多多指教!

篇7: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2009-06-14 17:39:51)

转载

杂谈 ▼ 标签:分类: 博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①、“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②的行政机关公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想就行政机关公文(以下简称“公文”)写作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语言特点,谈几点实践工作中的体会,以供探讨。

一、简洁明了,开门见山

应用文体的实用性要求公文应当更加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由于公文属于应用文体,是根据实际需要,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写的,是作为“工具”直接用来办事的,如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的“报告”;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请示”;非隶属关系单位之间商洽工作的“函”等等。因此,实用就成为公文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决定了公文应当简短而不宜过长,只要把问题说清楚了,意图讲明白了,就可以了,决不能罗罗嗦嗦,不着边际。特别是供上级领导阅读的公文,更要写得简明扼要,以便上级领导用最短的时间了解作者的意图,作出相应的决策。否则,虽洋洋万言却言不约,意不明,使人阅读时还得用心去寻觅要求解决的问题,是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的。像明朝刑部尚书茹太素的“奏折”写了17000字,朱元璋叫秘书给读了一个多小时还没有谈到正题,朱元璋发火狠狠训斥了他一顿,第二天又接着读,读到最后500字,才讲到他要解决的几个具体事,前面16500字全都是废话。从此,朱元璋下令,凡是上书不得超过500字。当前的一些机关公文虽然没有像茹太素“奏折”那样超级拖沓,但是繁琐罗嗦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如:

例1:“为了加大煤矿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活动,市政府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初稿形成后,经过三次征求意见会议,形成了讨论稿,××年×月×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一致通过,现在印发给各单位,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把握操作标准,严格执行,今后不得再出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某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的通知〉》)这份公文,前半部分过多的叙述了印发的《规定》的形成过程,后半部分又在要求上强调的过于罗嗦,可以简洁为:

“《关于严厉打击煤矿违法生产的有关规定》,业经××年×月×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要做到简洁明了,就要惜墨如金,开门见山。当前,行政机关公文繁琐拖沓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公文开头总要罗列出一堆“以......为指导”、“贯彻......”、“落实......”,好象不这样写就与上级精神不一致了,如:

例2:“年初以来,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中央关于××通知》精神的鼓舞下,在全国××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作会议的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局领导的具体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全局上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局党组提出的......”(某局的一份“工作报告”的开头)

这份“工作报告”的开头,洋洋洒洒一二百字,却全都是空话、套话,还没有进入公文主题。另一个突出现象就是过渡的描写、论述,如后文中的“例13”。这样穿靴戴帽,画蛇添足,削弱了对主要问题的表达力度,消耗阅读者的精力,使人阅读起来也比较反感。因此,我们

在公文写作中,要有“千金一字”的意识,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要用两个字,能用一句表达的不要用两句,用最少的词句表述较多的内容。特别是要开门见山,一落笔就要直奔主题,进入中心,抓住主要事实、主要矛盾、主要特点、主要意义写下去。不搞花架子、不绕弯子、不兜圈子,直截了当照直说,简洁明确。对那些众所周知的道理、对方已经知道或不需要了解的事情、与基本观点无直接关系的内容,在公文中都可以不写。如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开篇:

例3:“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仅用这36个字开篇,简洁而且清楚明白。不仅是在开篇上,在事物表述、总结和部署工作、提出要求等方面,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都是简洁明了的范文。

二、用语准确,表意分明

较强的政策性、时效性,决定了使用准确语言表达明确意思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由于公文的目的是进行公务活动,事关公务,政策性、时效性极强,必须借助准确的语言予以表达,特别讲究遣词造句的准确恰当,切不可有疏漏含糊之处。可以说,公文对语言的准确、分明要求更高。俗话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回”,也说明了遣词造句的准确在公文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如:

例4:“该项工程工期为一年;凡省内具备一定资质的单位,均可参加投标;参加投标的单位,请派人持相关证件于X年X月X日前来报名登记,领取招标文件及施工图(收取成本费XX元)。”(某地《关于XXX大桥工程施工招标通告》)

在这段公文中说明了“工期为一年”,但是没有明确起止时间;要求投标单位要“具备一定资质”,但没有表明应具备哪一级资质;需要“相关证件”,但是没有列出具体哪些证件;要求“X年X月X日前来”,不知是“X年X月X日前”“来”,还是“X年X月X日”“前来”报名登记;只讲了“报名登记”时间,却没有说明报名登记地点和受理单位。这些不准确,表意含糊的语言,不仅使投标者陷入迷茫猜测之中,到处打听详情,而且容易使人们感觉有虚假招标的嫌疑,严重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努力克服语言含糊现象,做到准确分明。在公文写作实践中,语言不准确,表意不分明,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只要我们把握好,就可以尽力避免含糊的现象。一是避免产生歧义。此类问题较多的出现在时间、年限、条件设定以及并列事物等地方,如“例5”中的“X年X月X日前来”。再如“30岁以上”,使人不知道是否含“30岁”;“具有下列行为的”不能够确定构成结果的充分条件是全部还是其中任一项。再如:

例5:张市长和李市长的助理第一时间到达了事故现场。

这句话至少可以理解为张市长本人和李市长的助理、张市长的助理和李市长的助理两个意思,这就是在人物并列中产生了歧义。二是避免含糊不清。主要是由于在公文中使用了一些不确定性的词语,如“似无不可”、“大致尚可”、“似有不合”、“推测如此”等,使阅文者感到模棱两可,无所适从,难以把握工作施行尺度。如:

例6:“你乡《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请示》收悉,经县政府常务会研究,大致同意你乡修建招待所,可以酌情修订设计标准,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某县政府《关于修建××乡招待所的批复》)

在这段公文中,对是否批准的问题,表示“大致同意”,使请示单位不能掌握上级的明确态度;对设计标准问题,表示“酌情修订”,使请示单位,无法确定应该降低标准,还是提高标准;对工期问题,表示“适当时机可以开工建设”,请示单位对“适当时机”没有把握依据。类似的含糊不清的表述,既不便于对方把握发文机关的真实意图,又容易使对方扩大想象空间,往往成为一些违规行为的借口。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中,要尽量避免使用不确定性的词语,而使用表意严密确定的词语,如:“十五日内”、“......及以上”等,把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

三是避免表述的不完整。这个问题的出现多数是由于公文作者对专业业务掌握不透,在关键的细节方面容易疏漏,导致公文表述不完整,如:

例7:“针对以上事实,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区委决定给予×××同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某市辖区《关于对×××同志违纪问题的处理决定》)

在这份处理决定中,明确了给予“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但是并没有说完,因为一年期限的起止时间没有交待明白。在公文写作中要首先掌握透相关的业务知识,尤其是要对处罚、奖励、行政决定等容易出现纰漏的业务要抓住关键细节掌握深透。四是避免界定事物性质不准。这方面问题主要是对专业术语掌握不好,应该使用专业术语的地方没有使用,或专业术语区分不清,相互混用而造成的。如:

例8:A 活立木——活的树、罚款——罚钱、吊销——作废

B 挪用公款——滥用公款、疑犯——罪犯、警告——严重警告

“例9”中A组是专业术语与非专业术语的对比,这里不难看出,非专业术语在其他文体中使用是完全正常的,而在公文中则必须使用专业术语,如果公文中使用非专业术语,就会给公共交际形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B组是容易出现混用现象术语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每一对有的只有一字之差,但性质却完全不同,如果使用不当,就会给事件评价、事物定性带来极大的差异,对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公文写作中,特别是在事物的概念、性质界定、专业技术等方面严格使用专业规定的术语,只要多学习、多掌握专业知识,认真对待,负起责任,就能够选用准确的术语,准确分明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形态以及作者的意图。

三、言词规范,严谨周密

公文作为行政机关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是正式交际中的正规文书,因此要特别讲究言词的规范性,保证公文严谨周密。规范的公文语言,言简意赅,有独特的表达作用,人们对此一目了然,不仅体现了公文语体的正规、严谨的独特风格,而且还可以收到简洁、庄重、严肃的效果。如果象下面这份通知的语言,就失去了公文的特点。

例9:“七·一建党85周年纪念日就要到了,局党委决定,在咱们局的全体党员中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应当是03年以前入党的”,“各支部要快点上报推荐名单”(某局党委《关于庆祝建党85周年评选先、优、模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分别使用了方言和口语:“咱们局”、“就要到了”、“03年”、“快点”,这样的语言显得很随便,不符合公文规范严禁的特点,而且不够周密,如“03年”,是“1903年”还是“2003年”,或者是其他都无法确定。按照公文的规范严谨的要求,可以改为:

“七·一建党85周年纪念日在即,局党委决定,在全局党员中评选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党务工作者应当是2003年以前入党的”,“各支部要从速上报推荐名单”

坚持使用规定语言,规范言词。首先要使用标准的官方语言。我国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③像“俺”、“侬”、“哪门子”等土语、俗语、方言一般是不能在公文中使用的。其次要使用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来源于口头语言,但他比口头语言更加规范、更加严密、更加精炼。例如口语中常说的“起草制订”、“合乎预定的日期”、“越快越好”、“暂时不要付印”,意思虽然清楚,但是公文中一般不使用这些,而使用“拟订”、“如期”、“从速”、“缓印”这些书面语言。如:

例10:“今年春耕时节就快到了,我们乡里还缺少两万吨水稻种子,希望尽快调拨给我们,好用来满足紧急需要,可以不可以?等待着你们迅速来信答复。”(某乡政府《关于商请调拨水稻种子的函》)

这个函的语言十分随便,不像公文。应当用书面语言改成:

“春耕在即,我乡尚缺水稻种子两万吨,望速拨付,以应急需,可否?急盼复函”。

第三要使用公文专用语。公文中要使用公文专用语,例如“兹”、“为”、“兹因”、“鉴于”、“遵照”、“欣值”、“拟请”、“信悉”、“电悉”、“谨此”等等。据有关部门初步整理的《公文常用语例释》④中就列举了41字200多个词。另外还常用“急请审核批复”、“特此批复”、“希即遵照办理”、“望研究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等许多人们习惯的公文专用句子。第四要遵守对特定语言的规范要求。公文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结构层次序数、法定计量单位、规范化简称、年份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例如:人名必须是全称;年份要写足四位,“1999年”不能写成“99年”,“2003年”不能写成“03年”等。

四、庄重严肃,体现效力

公文的政治性、权威性和法定效力要求公文语言要庄重严肃。孔子曾经讲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公文写作更是如此。公文是代制发机关立言,是制发机关的观点、看法、意见、态度的直接载体,是受文机关和人员活动的准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极大的权威性。要体现公文在公务活动中的法定效力和权威性,就应当注重公文语言的庄重、严肃,不失身份,反之则会使公文的功效大打折扣。如:

例11:“那些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矿长没有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的矿井,应实施停产整顿。”(某市辖区《关于地方煤矿证照不全矿井实施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

这一段公文,由于使用了“那些没有取得”、“应”等态度叫平和的语言,因此没能够表达出对矿井整顿的坚决的态度,如果改成:

“凡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及矿长没有取得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的矿井,一律实施停产整顿。”

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出其效力。再如:

例12:“县政府决定租用贵行××县支行闲置办公楼。当否,请批示。”(某县政府《关于租用工商银行闲置办公楼的函》):

在这份商洽函中,由于用语不当,商洽、请求之意用“我县决定”之语表述,令对方感到不快,使原本容易解决的问题不能顺利得以解决,若改用“拟”“欲”则礼貌得体,有助于推动工作。而“当否,请批示”之语表述,又把自己放到了从属地位,使协商陷入被动。应改为“可否,请复函”。

摆正位置,做到尊重与自重。公文语言有失庄重严肃,除了有准确性、规范性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定位不准,用语随便失礼,不符合制发机关身份,出现不尊重对方、不尊重自己或含有影射含义的语言。公文是制发机关与上下左右机关单位联系沟通的纽带,分上行公文、平行公文和下行公文,不同种类的公文由于行文方向的不同,与收文机关关系的不同,运用语言也各不相同,写作时应特别注意,分别情况,区别对待。例如:“函”不属于隶属关系单位之间的行文,属于平行文,其语言运用既不能故作低态,像上行文那样对对方俯首听命,也不能安排部署,像下行文那样对对方发号施令,而应以平等商量的口吻,热情诚恳的表达观点,谦和有礼的使用言辞,给收文机关以充分的尊重,使公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再如:“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的行文,属于上行公文,语言运用应谦恭平和,字里行间应表现出对上级机关的尊敬。像“我局决定”、“请上级机关体恤下情”等语言就不能够使用,因为前者即已决定何必请示,后者含有倘若上级机关不同意请求就是不体恤下情的影射含义。

五、平实质朴,谨慎修辞

公文重在说事,语言平实质朴是重要特点。公文不能乱用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词语和不必要的描写。如:

例13:“当我们工作组进驻××村时,全村的男女老少全部走出家门,夹道欢迎,热烈欢呼,处处敲锣打鼓,我们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村部.....”(某县的一个驻村工作组向县委的一份工作报告)

这一段话,明显象是小说描写,看不到公文的影子。在公文中,像“全部走出家门”、“夹道欢迎”、“热烈欢呼”、“处处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全市普遍掀起了高潮”、“各部门都非常重视”、“人人热烈拥护”、“各个积极参加”、“处处热火朝天”等“高、大、全、满”的词语在公文中是决不能动辄使用的。特别是对于表示程度的词语,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地加以运用。例如: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还是优异的、突出的、较大的、一定的、一般的,都要分清楚;参加一项活动的人数,是全部、绝大部分、一部分、小部分、少数、个别,也都要有所区别。

谨慎修辞,避免语言呆板缺乏活力。公文写作中,虽然讲究朴实,语言平直自然,是非清楚,明白流畅,通俗易懂,但也要讲究适当的修辞。恰到好处的修辞,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公文的感染力,从而更加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如:

例14:“你们现在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你们还想打一下,那就再打一下,总归你们是要被解决掉的”(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开篇一个“山穷水尽”的比喻,形象、准确、精巧的反应了敌方的形势,起到震慑了作用。末尾“解决”二字,就意味着“歼灭”,令敌方胆战心寒。

篇8:作文中语言的写作基础

公文具有很明确的政治性、政策性及法定的领导权威和行政指挥上的约束力, 这就决定了公文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合乎语法规范的书面语言, 用语要严肃郑重, 选择词语要平实、准确。加之, 公文又是党政机关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 所以, 必须反对“像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 言简意赅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由于公文具有上述特点, 有人就认为公文就是“板起脸来讲官话”“按照”“收悉”“业经”“责成”“核阅”“颁发”“批请”“批示”“照办”“是荷”“为盼”等那么几句话。也有人认为公文很讲究严肃、庄重, 形象化的词语尽量少用或不用, 这些说法都是很不全面的。

我们认为, 公文中的通知、指示、决定、决议、通告、公告, 特别是一些法规性的文件如规章、制度、条例、规定、办法等, 为充分体现国家或一定组织处理公务的严正立场和严肃态度, 在用语上要严肃郑重, 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公文只能是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的说教, 相反, 公文的感情色彩也常常是溢于言表的。比如说, 在表彰先进的“通报表扬”中, 称赞埋头苦干的人是“老黄牛”、清正廉洁的部门是“清水衙门”、廉洁奉公的干部是“两袖清风”、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人“重于泰山”;在宣判罪犯的“布告”里, 把那些犯罪分子指责为“害群之马”“歹徒”“凶手”, 把他们的一些犯罪活动称为“勾当”“阴谋”“劣迹”, 对被犯罪分子坑害的人称之为“无辜”。这其中的褒贬爱憎的感情色彩, 就表现得非常明显。

至于报告、总结、调查报告、通报、简报、经验介绍、会议纪要等文书, 就更应该写得生动活泼、有文采。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这篇文章中讲过:“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 颠来倒去, 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 没有一个生动活泼的语言, 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吗?”公文虽不采用文学作品那种细腻的描绘手法, 但是同样需要形象化的词语, 也要适当地使用比喻、对比、衬托等各种修辞手法。在我们目前所看到的一些公文中, 语言既庄重又生动活泼的比比皆是。

要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 给读者以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除了观点要明确、材料要丰富、结构要严谨外, 在选词用句上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当选用一些富于形象、含义丰富的成语

如“装腔作势”“五湖四海”“精兵简政”“以权谋私”“道听途说”“同舟共济”“排忧解难”“飞扬跋扈”“明哲保身”等, 都是成语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一些公文的具体选用。在司法公文中, 就更常用“胆大妄为”“逍遥法外”“屡教不改”“知情不举”等成语。

二、适当选用一些形象化的词语

用形象化的语言说明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 不但语言生动, 而且内容深刻具体。如形容那种有毛病不允许别人批评的做法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揭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是“狼狈为奸”, 形容干事左顾右盼、慢慢腾腾的人像“小脚女人走路一样”;指出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的人“杀鸡取卵”“竭泽而渔”。这些语言不但读起来脍炙人口, 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要注意从群众、干部的语言中吸取营养, 提炼那些比喻深刻、含义丰富的词语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群众的语汇是很丰富的, 生动活泼的, 表现实际生活的。”比如, 我们的公文, 形容不讲原则的人时, 引用群众的话说:“筷子一举, 可以可以, 酒杯一端, 政策放宽”“三个大公章, 不如一个好老乡”。有的公文在分析农村形势时是这样写的:过去“穿的粗布衣, 吃的家常饭, 腰里掖着旱烟袋, 头戴草帽圈”, 如今是“吃饭讲营养、住房讲宽敞, 穿衣讲花样”。农民吃了“定心丸”“政策稳、人心齐、力无比”。有的公文批评形式主义时, 引用干部中的一些语言:“喊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到空上”, 对于综合治理、共青团工作、工会工作等有些领导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些引用的群众语言, 都大大丰润了公文的感情色彩, 使公文写得十分生动。

四、要注意在公文写作的实践过程中, 不断积累一些生动具体的习惯用语

这类语言, 言简意赅, 具体生动。比如:在工作中, 要因地制宜、具体运用, 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刀切”。这里的“一刀切”就是习惯用语。公文中常用的习惯用语还有“走后门”“开绿灯”“一阵风”“雷声大、雨点小”“雷打不动”等, 这些用语已经不是原来固有的含义, 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把这些习惯用语用到公文中去, 可以大大提高公文的质量, 给人以生动具体的感受。

五、在约定俗成的原则下, 可以恰当地使用一些公文简称词语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春天》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厕所大门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