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2024-05-19

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精选6篇)

篇1: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有关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一、准确

(一)认真辨析词义

西方有作家说,要表现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名词是准确的;要描绘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形容词是准确的;要说明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是准确的。写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找到这一个准确的名词、形容词、动词。这话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未必适用,因为文学语言不循常规,而作家的创造性语言又因其个性和素质的差异各有特色,很难说哪个词语是绝对准确的。这话用于公文写作,倒是比较确切的。

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称为同义词或近义词。其实,即使是同义词,细细分辨起来还是有些微妙的差异。譬如,“优异”、“优秀”、“优良”,这三个词粗看相近,细看则有程度的区别。“鼓舞”、“鼓动”、“煽动”,从动作的方向和力度上看并无差异,但感情色彩却很不相同。写作公文,必须在词语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上仔细斟酌。

(二)讲究语法和逻辑

公文写作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在句子上就是造句合乎语法规则、合乎逻辑。

首先,句子成份要完整。汉语构句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份,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主干成份,定语、状语、补语是辅助句子成份。对于每一个句子来说,主干成份也不是必不要少的,但是省略有省略的规则,不能任意省略和无故残缺。例如:“厂领导的做法,受到了全厂职工的热烈欢迎。对他们联系群众、实事求是的作风给以很高评价。”后一个句子就残缺句子成份。谁给以评价?少了主语,违反了语法规则,意义也不明白了。

其次,句子中词语之间的搭配要恰当。词语相互搭配在一起,必须符合事理和习惯,否则就是不通。如:“这种精神充满了各个村庄,开遍了全乡的各个角落。”精神无形,说它充满了某一空间,已经十分勉强,又说它开遍了各个角落,更是无稽之谈。改成“精神文明之花开遍了全乡”,才算通顺。

其三,造句还要讲究逻辑性。有些句子语法上没有问题,却出现了种属概念并列、自相矛盾等逻辑错误。如:“他们加强了对团员和青年的思想教育。”团员是青年的一部分,团员和青年是不能相互并列的。“把所有农产品都基本上纳入了计划轨道。”“所有”表示全部,“基本”表示不完全,它们表述的意义产生了矛盾,读者不知道哪个词语表达的意义是可信的,就会无所适从。

二、简练

(一)用语精确,一以当十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两个词句,就能把要说的意思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有时,说了很多话,要表达的意思却仍然不清楚。从理论上说,人类创造的成熟的语言,足以表达人类的常规的思想和情感,至于文学作品中那些复杂微妙的心境,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借形象曲折地加以表现,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常出现的。公文写作中之所以有用语繁多意思仍不明白的情况,多半是由于用语不精确,只好增加语句去弥补,结果反而是“言愈多而理愈乱”。

(二)尽量使用短句

五四时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还不成熟,不少作家借鉴欧化的句法来写文章,句子写得长长的,句子内部的成份多多的,阅读起来虽别有风味,读者却常常需要再三反复,才能弄明白句子复杂的含义。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很少了。还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做法值得肯定。他说,他写文章,总喜欢写短句子,七八个字一句,十个字左右一句。他认为,这样写,读者好读,意思也简练明白。有人统计过他的名篇《济南的冬天》,说其中超过11个字的句子只有6句,超过14个字的句子只有两句。请看下面的文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用这样的短句,写出了多么精致而优美的文章!公文与文学虽然是不同质的语言,但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为了做到简练,不妨学学老舍。

(三)适当采用文言词语

前面谈到公文语言的模式化的时候,已经谈到公文对文言词语的继承问题。继承文言词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文言词语比现代汉语更精练。例如“来函收悉”四个字,要换成“来信收到,内容尽知”,文字多了一倍,意思却一点也没增加。而且这还不是真正的白话。要换成“你们的来信我们收到了,其中的内容经过阅读都已明白了”,才是真正的白话,可那岂不是大煞风景?

运用文言词语,要注意不得生吞活剥,食古不化,要适当、活用、自然、流畅。建国初期Z恩来撰写的一个指令,是活用文言词语的典范:

查我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之文物图书,过去反动统治时代,往往官商勾结,盗运出口,致使我国文化遗产蒙受莫大损失。今反动政权业已推翻,海陆运输均已畅通,为防止此项文物图书继续失散起见,特制定“禁止文物图书出口暂行办法”,随令颁发,希即转令所属遵照办理为要。

在这段文字中,古代文言和现代白话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简洁明了,自然流畅,完全没有一味因袭的陈腐气。

三、质朴

(一)不做作,不生造

大方、庄重、朴实,是公文语言的基本风格。公文语言忌讳华丽、造作、卖弄。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曾提出“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M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也发表过类似的意见,说:“我们‘生造’的东西太多了,总之是‘谁也不懂’。”在当前的公文写作实践中,这种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做作、生造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虚荣心导致的错觉,以为语言越新异越能显示作者的才华,于是生硬地造出一些自以为高超的新词来,向别人炫耀。另一个原因是对词语的运用还没有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其含义还不能准确辨析。只要端正文风,刻苦学习,这些毛病并不难克服。

(二)不溢美,不虚饰

溢美、虚饰,也是公文语言的大忌。例如,表扬一个医生医术高明,就说他是“当代华佗”;医德高尚,就说他是“当代白求恩”。说某人工作刻苦,动不动就说他废寝忘食,甚至说他连续几天几夜不合眼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些溢美之辞既不真实,也不感人,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还有人热衷于一些空洞轻浮的言辞,例如:“一把手亲自抓,县委委员人人抓,分管委员认真抓,主管部门直接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村镇党委层层抓”,这些语言,也许它的作者还颇为得意,认为自己抓住了经验,写出了文采。其实,这里面都是废话,什么经验也没有;虚饰之辞,也谈不上文采。

篇2: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公文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办理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材料。公文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公文在写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语言习惯,其主要特点是在用词上要准确贴切,句式要简练严谨,文风要朴实庄重,有一些固定的习惯用语。

一、用词准确贴切

用词准确贴切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公文的写作如果选字用词疏忽大意,一旦把关键词语用错,将会给工作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公文必须写得一清二楚,十分明确,让读的人不折不扣地了解你要说的是什么。要想把词语用得准确贴切,必须在词义辨析上下工夫。因为汉语词汇相当丰富,词语运用也极为灵活,表述同一事情可用不同的词语,使用同一词语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这些特点都会给选用词语带来很大的困难。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基本能力。

言简意明,把事情表达得一清二楚,这也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但有时公文也要把话说得委婉灵活,表达意思留有余地,这就需要适当地使用模糊词语。如:“原则上今年不安排发放地方企业债券”,“存在着一定差距”,“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采取适当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政策、法令”,“分不同情况,予以妥善处理”,其中“原则上”、“一定”、“尽快”、“适当”、“妥善”均属于模糊词语。在公文中,当需要做模糊的表达时,选用恰当的模糊性词语也属于用词准确贴切的范围。

二、语句简练严谨

简练是指用简洁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明白;严谨是指词句紧凑,表达意思确切缜密。简练严谨也是对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在造句时避免句子残缺不全、句式杂糅外,还须避免语句重复啰嗦,避免句子冗长,避免句子关系不清和避免句子前后无序。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避免重复啰嗦

要使语言简洁,必须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去掉,力求做到词无可删、句无可减,使公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有其作用。如:

同时也发现有少数单位的领导对防火工作不够重视,存在着管理十分混乱,制度也不够健全,并且存在违章操作等问题。

有些字、词,如“也”、“并且存在”删去后,并不影响句意。

2,避免句子冗长

句子有长有短,各有不同的表达效果。长句有表达意思周密的优点,但结构复杂,包含意思较多,不够简明;短句结构简单,句意单纯,让人一目了然。要使公文言简意明,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少用长句,多用短句。老舍先生写文章很注意用短句,他说我自己写文章,总是希望七八个字一句,或十个字一句,不要太长的句子。……当我写了一个较长的句子,我就想法子把它分成几段,断开了就好念了,别人愿意念下去;断开也好听了,别人也容易懂。”老舍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宝贵经验,写了长句子,就设法断成几段,把长句拆成短句,言简意明。如:

全厂党组织普遍开展了职工生病住院、婚丧喜庆、家庭纠纷、遇到特殊困难和情绪低落时,必须派专人造访并给以帮助的“五必访”活动。

这个句子所以长,是因为“活动”前面的定语太复杂,可以拆成短小句子:全厂党组织普遍开展了“五必访”活动,职工生病住院、婚丧喜庆、家庭纠纷、遇到特殊困难和情绪低落时,必须派专人造访并给以帮助。

3,避免联合不当

公文中经常将词与词或词组与词组联合排列,用以表达一连串的事物或意思。在排列具有联合关系的词或词组时,要注意两点:

一是联合的各项要排列有序。具有联合关系的词语所表达的事物,要有合乎逻辑的内在联系,或者由大到小、由小到大,或者由重到轻、由轻到重,或按其他内在联系进行排列,一定要井然有序。如:

一律不得新建关于老一代革命家个人的纪念堂、纪念馆、纪念亭、纪念碑等建筑。

“纪念堂”等四个词组是按建筑物规模由大到小进行排列,也可以由小到大排列;但不能大小无序,如把“亭”放在“馆”前面,或把“堂”排在“亭”后面。

二是联合的各项要分类恰当。句子中联合的各项,须按照同一标准分类,各项概念的外延不能重合,也不能交叉。如:

把绿化、植树、栽花、种草作为美化环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事来抓。

“绿化”是“属概念;“植树、栽花、种草”是“种概念”,包含在“绿化”的外延之中,都属绿化工作。将这四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并列编排,“属”和“种”界限不清,属于分类不当。

4避免关系不清

撰写公文,经常使用由几个关系密切的分句组成复句,分句之间或有并列、递进关系,或有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如果分句之间关系模糊不清,复句意思的表达便会受影响。如:

X X集团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重点在管理机制上对症下药,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

该复句的三个分句关系不清,句意费解。可作如下修改:

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①,X X集团在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②,重点在管理机制上对症下药,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③。

分句①和分句②③是目的关系,分句②和分句③是并列关系,由于理清了三个分句的关系,句意便通畅易解。

三、文风朴实庄重

公文作为办理公务的“工具”,在表述内容时必须语言质朴无华、真切庄重。无论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均忌堆砌华丽词藻,宜运用质朴平实的文字;忌滥用俚俗口语,宜用规范书面词语;忌多作修饰描写,宜据实直书达意明理。

四、正确使用惯用语

公文中经常使用一些保留了古汉语成分的习惯性用语。下面作简要介绍:

1.开头词语

常用的有“依照”、“遵照”、“根据”、“据查”、“经……批准”、“为了”、“鉴于”、“由于”等,用以表明行文的依据、目的、原因。如:“根据X发〔20 X X〕X号文件精神,我县已建立了政府序列内的土地管理局。”“经中央批准,今后县、乡两级选举的日常工作,由民政部门负责……”“为充分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更好地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馆……”

2,引叙词语

批复、复函等答复性公文,在开头引叙来文的发文文号、标题或主要事由时,经常使用“前接”、“近接”、“收悉”、“谨悉”等词语,如:“你省辽政发〔19^ X〕X号文收悉”,“12月10日关于申报兴建砖瓦厂的来文收悉”,“你县税政字〔19^ X〕第X号请示悉”(“悉”即“收悉”)。

3,承启词语

用于前言的最后,起有承接上文、提领下文的承上启下作用。下行文常用的承启词语有“现批复如下”、“现作如下指示”、“作如下决定”、“现予公布”、“现予发布”、“为此,特通告如下”、“特公布如下”、“特作如下通告”、“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现答复如下”等。

例如:“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特对取缔有价证券的非法交易活动作如下通告”;“……为了制止乱集资……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工作部署,坚决刹住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的不正之风,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特作如下通知”。上行文常用的承启词语有“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如下”、“我们的意见是”等。

例如为了使道路和交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服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城市道路和交通管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城市道路与交通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引自建设部公安部联合呈报国务院的公文《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与交通管理工作的报告》〉;“根据^发〔19 X〕X号文件精神,我县已建立了政府序列内的土地管理局,但城乡土地还没有统管起来,多家管地,多头批地的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精神,管好用好我县土地,建立健全土地档案,我们的意见是”。

4,结尾词语

下行文常用的结尾词语有“特此公告”、“此令”、“请贯彻执行”、“参照执行”、“将贯彻执行情况及时报告……”等。主要作用是对受文机关单位如何贯彻执行文件作出规定、提出要求。例如:“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与交通管理工作的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以上通知精神,并将贯彻情况及时报告国务院”。

批转、发布法规性的公文,有时在结尾处指出文件解释权的归属。如《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的结尾指明:“新的设市标准由民政部负责解释”。

上行文常用的结尾词语有“特此请示”、“妥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或“试行”)、“请批复”、“敬请大力支持为盼”、“特此报告”等。主要作用是请求上级机关对“请示”和“报告”事项给予答复和关注。

如:“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试行。这是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的结尾);“以上意见,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这是建设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城市道路与交通管理工作的报告》的结尾);“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这是民政部《关于增加选举工作干部编制名额的请示》的结尾)。

篇3:公文写作的语言要求

一、看准上情, 准确把握首长的意图

邓小平同志指出“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而撰写机关公文, 正是组织管理军队各级公务, 对部队实施领导的过程。领会首长意图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所谓首长意图, 是指首长在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发出指令时的本意或精神实质, 希望达到某种目的或标准。如果对首长的意图理解不透, 把握不准, 体现不好, 就很难按照首长的旨意完成任务。

(一) 领会首长意图的基本方法。

一是从主动询问中掌握。接受某项任务前, 要主动向首长请示、询问, 了解首长对某一阶段、某项工作、某个问题的考虑和想法, 尽量避免走弯路。二是从平时言谈中捕捉。对首长口头交待的内容, 比较零碎的看法、意见等, 要“善闻其言”, 细心收集, 汇总串连, 连贯分析。同时注意领会贯彻首长意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 要及时向首长反馈进程, 尤其是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以便于首长及时了解情况, 对自己的意图进行修正、充实和完善。

(二) 理解领会首长意图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接受任务时不能一知半解。在接受任务时, 有的同志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弄清首长的本意, 但怕首长说自己理解能力弱、工作能力差, 担心在首长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 不敢向首长询问明白, 更不敢提“为什么”, 而违心地回答“明白”“是”。由于受意模糊不清, 理解起来往往陷入困境, 甚至“卡壳”。有时甚至会出现落实结果与首长意图“南辕北辙”的难堪局面。二是理解时不能生搬硬套。要创造性地领会好首长意图, 努力提高思维层次, 拓宽思维渠道, 善于集思广益。

二、了解外情, 深入研究公文的意图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实际需要来拟写的, 因此, 在动笔之前, 不仅要准确把握单位首长的意图, 明确发文的主旨, 更要通过深入了解公文所要涉及的内容的内涵外延, 充分掌握公文的拟制意图。

(一) 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

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 是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 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 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领会了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 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 才能保证上级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所以在起草公文前, 必须通过学习, 把近期中央和上级的指示精神领会深透, 把准当前时代的脉搏。

(二) 了解实际情况。

只有了解实际情况, 才能很好地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 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经常了解本部门及与本部门公务活动相关的各方面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要经常更新对部队情况变动的熟悉掌握, 要深入调查研究。否则就容易犯“言之无物, 空话连篇”的大忌。

(三) 收集相关资料。

当然, 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 并不是拟写每一份公文都要进行这一步工作。例如, 拟写一份简短的通知、公告, 一般来说不需要专门做搜集材料和调查研究工作, 在明确发文主旨之后, 稍加考虑就可以提笔写作了。但对于问题较为复杂, 还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归纳;如拟订篇幅较长的文件, 起草规章、条例、拟写工作指示等, 往往都需要在了解实际情况的过程中收集有关材料。

三、言简意赅, 清楚撰写公文的意图

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 列出的党八股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 言之无物”。军用公文是传达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工作, 请示和答复问题, 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每一篇公文都应该对应一个相应的主题, 都有特定的受众, 因此, 公文写作必须按照写作规范, 言简意赅, 清楚准确撰写公文的意图。

一是要文种正确, 格式规范。撰写公文之前要明确采取什么方式、主要阐述哪些问题, 具体达到什么目的, 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够落笔起草。首先要根据文件的中心内容, 明确文种。比如, 汇报工作情况, 是写工作总结还是工作报告。其次要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是给领导、机关阅读, 还是要向全体人员进行传达等。同时要明确发文的具体要求, 比如是供收文单位贯彻落实, 还是请示汇报等。

二是要观点鲜明, 用材得当。在写作当中, 要注意明确观点, 用语不能含糊不清, 模棱两可、词不达意, 似是而非。有些文件, 只讲观点没有实际材料, 就会使人感到抽象空洞、缺乏依据, 不易信服。而只简单罗列材料没有鲜明的观点, 则会使人弄不清要说明什么问题, 不了解发文的意图, 特别是情况汇报、工作汇报等。

篇4:数学教师课堂语言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就是通过语言造就人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掌握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要积极健康富有思想性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因此教师语言艺术的第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思想性要求。思想性要求是指教师的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必须寓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之中。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这节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你们猜一个古老的谜语:“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是时间”。教师追问一句:“既然时间这么宝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学生兴奋地说:“珍惜时间。”教师宣布:“下课。”这节课学生既认识了时间单位及它们的进率,启迪了思维,又受到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语言要真实准确富有科学性

准确科学是数学教师语言的基本准则。教学用语的准确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体现在概念的教学中。每个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每个定理、法则、公式都有条件制约其结论。教师首先要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个透彻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播这些知识时,要求语言必须准确无误,来不得半点儿含糊。很多数学概念往往是一字之差,便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有时我们习惯说诸如“26这个数字”,这是不准确的,因为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9这10个数字,26是一个数而不是一个数字。再如“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像敲钉子——声声入耳”。如果使用不准确的语言,就会使学生概念模糊,导致判断上的错误。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说:“由三条边搭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准确的,因此在判断下列图形(图1)是不是三角形时,学生则把两组图形都认为是三角形,其原因就是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相交的直线。而“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则是准确的,“围成”说明是首尾相连,没有空隙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得更准确,理解得更深刻。

图1

三、教学语言要符合客观规律富有逻辑性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逻辑的数学语言,数学就成了一大堆缺乏生机的数字、字母与符号的堆砌,数学的理论魅力也随之荡然无存。有逻辑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讲解新课、定理论证以及纠正学生所犯的逻辑错误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修养。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严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影响到对教学的判断、推理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课堂语言的严密逻辑性。例如,有些教师说:“要求什么问题,就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三角形面积,就必须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要求圆锥的体积,就必须知道它的底面积和高。”这样的说法当然不妥,因为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时也可以不必找它的底和高。教师只能在不脱离公式的情况下说:“要利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底和高。”这样,语言逻辑才严密。

四、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富有趣味性

同是数学课,为什么有些教师的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生涩、味同嚼蜡,而有的却让学生感到有趣、生动,如食甘饴呢?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技巧有密切关系。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到数学语言的科学性,而忽视了数学语言技巧的运用。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其实有很多带感情色彩的用语可以信手拈来,如:“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其他同学帮你补充,好吗?”“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试吗?”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和谐融洽的氛围。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远不止以上几点,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讲究教学语言艺术,善于运用语言技巧,使学生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探知到教师思维的过程,学习到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快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者单位:江西省宜春市教育局教研室)

篇5:写作演讲稿的语言要求高中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 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 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篇6: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不同种类的公文,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和写作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类的公文,都必须做到以下同点:

一、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二、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工作规律。

三、公文的撰写和修改必须及时、迅速,反对拖拉、积压。

四、词章必须准确、严密、鲜明、生动。注意几点:(一)条理要清楚。公文内容要有主有次,有纲有目,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一目了然。(二)文字要精炼,篇幅要简短。(三)遣词用句要准确。公文要讲究提法、分寸,措词用语要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文如其事,恰如其分。(四)论理要合符逻辑。公文的观点要明确,概念要准确,切忌模棱两可,含糊其词,产生岐义,耽误工作。(五)造句要合符文法,通俗易懂,并注意修辞。不要随便生造一些难解其意的缩略语,对涉及一些平时用简称的单位应使用全称。。(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七)正确使用顺序号[ 一、(一)、1、(1)]。

五、要符合保密制度的要求。

附注:公文的种类

公文的种类简称文种。一九八一年二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将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归纳为九类十五种,即命令、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求、批复、函。这些文种近视眼行文关系、文件去向,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求、报告。

平行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如通知、函。

上一篇:我的猴子同学作文下一篇:病历质控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