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2024-04-21

心存敬畏,谦卑反思(通用10篇)

篇1: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米兰昆德拉曾引用犹太人的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是啊,我们所思考、探索的一切都是自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所谓的创造,只不过自作聪明地将这已存在千年万年的造物重新加以整合;而所谓的思想,更像是一种经验的累积和消化。人类宛如被赐予积木的孩童,自然羽翼庇护下的雏鸟,天真孱弱,微不足道。

堂.吉诃德左思右想,他的仆役桑丘也左思右想,他们不但末曾看透世界,连自身都无法看清。

然而,再粗鄙的城堡似乎也需要思考将之黏合。人从海水中来,思考是我们的天赋,于是能褪去一身咸腥,区分出个性,思考的能力愈发显得弥足珍贵。为推动文明之轮的继续前行,思考固不可失,但同时不能忘记上帝的注视,与他嘴角那抹若有似无的微笑——所以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周国平说过:“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就是敬畏自然。”谦卑曾是所有物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走兽惧火,虫蚁畏水,而我们却因愈加优渥的生活而忘记了谦卑。德谟克利特威慑于雷电,于是有了自然哲学观;爱因斯坦仅窥见自然奥秘之冰山一角,所以他依旧笃信耶稣。“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乾坤”,自然里的每一件事都意蕴深远,我们甚至无法完全认识自己,因此我们需要给无知一点谦卑。如果更大胆地假设——自然之所以会创造出人类这样会思维的生物,也许只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借吾之眼来观赏她自己,借吾之口来说出她亿万年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我的智慧即自然的智慧,我思考即自然在思考,那么人类那点沾沾自喜的心思,就更加显得可笑。

当然,在自然面前心怀谦卑并不等同于讷言、钝行、敬小慎微。文明的前进仍需要思考火花的迸放。思考的最终目的,便是走至上帝面前,亲口问他,“什么才是真理?”也许此时,上帝才会绽开真心的微笑:“汝不知吾等你久矣。” 在经验世界,我们的智识也是有限制的,譬如,对待思想。当我们尝试去解释某种思想时,这意味着我们已经预设了“思想是可以被理解和解释的”。问题是,一个人的思想果真能够为另一个人完全理解吗?所以,在我看来,除了一味大胆地创新性思考,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适时的反思也格外重要。反思是一种对所得结论进一步的更加仔细的考虑,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反复咀嚼或许可以产生新的结论。反思是一个绝对私密的过程,随时随地都可以对之前的经历进行再思索,与无声中获益,是一种最谦卑最朴实的思索形态。

在万能的上帝面前,任何人的思考都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在自然面前,人类只是过往的一班旅客。那么,我们就更不能放弃思考,反省自身,也不能忘记对自然的敬畏,才能根除潜意识里万物灵长的愚昧根性,发掘有助于人类同自然和谐共处的睿智。

在浩瀚星空下,我们思考自然,越来越大的惊奇和敬畏会丰盈我们的心灵。只有懂得谦卑,心有敬畏,用思考去揭开自然的面纱,用尊重来博得自然的认可,人类才能在这个星球上居住的更久

篇2: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的畏惧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智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中,想起张良临别时的告诫与自己灭秦雪耻的理想,明白拔刀杀人与受胯下之辱的后果的轻重,最终隐忍不发以了却一场不必要的纠缠,难道称不上是善谋略吗?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到迅速、深刻、持久。只有忍辱,才能负重。那些曾经讥笑、嘲讽、辱骂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其实也充当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畏惧并不是面对挫折时的退缩,而是在权衡再三后适当的低头,将风险与错误减少到最低,而此时的畏惧是一种智慧。

我常在听音乐时产生一种如履薄冰的畏惧。当那天籁般的音乐响起时,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魂魄都被摄走,我不敢大声呼吸,不敢发出响声,我唯恐一丝杂音的产生,会使那美妙的音乐在瞬间消失。于是我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静静地聆听,从中解读出音乐里所表达出的美丽、快乐、深沉与忧郁。

记得亲戚家的小孩子出生时,在窗外看着那个粉粉的可爱的小生命,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述的畏惧,生命的延续竟是这样的庄严神圣。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孩子的身体,心头涌起一阵难以言语的感觉。我生怕因为自己的动作过大,而伤害到那个美到极其娇嫩的生命。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到她,我都不敢大胆地搂抱她。

不知何时,我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岁月在我身上沉淀,而我一直在满怀畏惧地寻找着属于我的美丽,畏惧被那华丽的事物所痴迷。当我读着戴望舒的《雨巷》,心中也会希望自己能与那个带着忧愁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擦肩而过。如此美丽的女子,走在悠长的雨巷中,撑着一把油纸伞,该是多么朦胧又唯美的画面啊!仿佛时间也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细细的咀嚼她的忧伤与彷徨。因她是真诚的,真诚地吐露出心中的忧愁,宣泄不满。我也会想像徐志摩一般,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追寻那最纯真的梦。溶在水中,随着那点点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篇3:心存敬畏——《敬畏》序言

老同学所说的没有道德底线的领导干部并非个例。今天, 你打开网络、电视或报纸, 如果看到某些领导干部谎话连篇、贪污腐败、索贿受贿、卖官鬻爵、权钱交易、良知泯灭、私欲横流、寡廉鲜耻、人伦颠倒, 你也许见怪不怪, 对这些无所畏惧的领导干部早就习以为常。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 至少有30名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因各种腐败而下马;很多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三公经费”离谱而遭质疑、遭查处;萝卜招聘、违规进人、用人腐败时有发生。敬畏不仅仅是口号, 而且是国家领导人希望广大领导干部树立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敬重态度。“敬”是内心对神圣事物的敬重, 而不是外在因素的强迫;“畏”不是一般的畏惧, 而是心服, 是敬服。只有广大领导干部对改革、对发展、对稳定有畏惧感, 各项事业才能朝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向发展;才能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方向发展。

书名:《敬畏:领导干部必须坚守的信仰底线》 作者:陈建辉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定价:39.00元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领导干部要敬畏, 并非仅仅为了别人, 也是为了自己, 敬畏是灵魂自赎。有些领导干部敬畏缺失, 思想涣散、价值迷失, 不问苍生问鬼神, 只顾磕头拜佛;有些领导干部敬畏缺失, 无法化解内心的空虚、孤独和不安, 产生了心累、烦躁、厌倦、抑郁、精神恍惚, 有的甚至走向自杀之路。《2012中国公务员健康绿皮书》数据显示, 在血脂异常、脂肪肝、超重/肥胖、骨质减少、血压增高、甲状腺异常、血尿酸升高、颈椎异常、空腹血糖增高9个指标方面, 76.1%的公务员被检出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公务员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与其说影响公务员身心健康的是工作压力, 还不如说是权力欲望、成就欲望过高, 是不正确的价值取向, 是对事业、工作和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敬畏不仅仅是思想理念, 还应转化为具体行动。领导干部要敬畏的对象非常具体, 既要敬畏自然, 敬畏民意、敬畏组织、敬畏法律、敬畏规则, 也要敬畏道德、敬畏知识、敬畏历史和敬畏生命。

篇4:心存敬畏重回经典

我六岁时父亲手把手教我写字,迄今已经四十多年了,一路走来,描红写仿、临池不辍,这些堪为经典的碑帖与墨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底脑海,书法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习总书记曾经引用一句歌词 —时间都去哪了?大家从展厅走过就会知道,我也可以肯定地说,我的时间就凝结在这些字迹里了,这是我的春夏秋冬和日日夜夜,是我过往的光阴和生命。举办这次展览既偶然又必然,偶然的是我在临摹书写之际,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展示,这里面没有功利、没有喧嚣,有的只是我心血涓涓流动的欢畅和静谧,以及我对攀登书艺高峰的渴望、努力与执着。必然的是,书法发展到今天,传承与创新、为人民书写等时代要求,迫切地需要我们做出习书道路的选择,需要正本清源、重回经

典、开拓前行,按照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

讲话精神和岐山同志那句著名警语的指引,去发

掘和展现楷书之美、书法之美、汉字之美。我愿以

这样一次特别的展览与同道们切磋探讨、反思明

辨,按照奇葆同志在本次书代会上提出的“书中

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的精辟论

述,共同修为笃行,不辜负殷殷期望。也愿为中小

学书法进校园活动做一个示范和引导,为广大书

法爱好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搭建一个有效研习书

法的桥梁。因此我真诚地期望各位观看展览的

时候,忘掉我这个作者的存在,把目光和身心最

大限度地投向这些書法经典作品,去感悟、去珍

惜、去虔敬,从而去传承、担当与弘扬。

最后我要表达的是,我想以此展献给我的

书法启蒙老师、我敬爱的父亲,他在2010年离我

而去,令我深深怀念,我愿父亲的生命和书艺

借此得以延续。同时,我想将此展献给我亲爱

的母亲,展览期间正值她80生辰,我愿她老人

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欢愉!谢谢大家!(本文为作者在临摹作品捐赠仪式上的发言,题目为编者所加)

篇5:心存敬畏作文

昨夜狂风大作,当清晨的曙光洒向大地,门前的那株银杏竟不见了踪影。我心中不禁一惊,以为是昨夜的狂风刮倒了它,那粗壮的枝干难道在狂风中竟也不堪一击?我依然记得那株银杏,是个性格孤僻的老人,不知从哪个冬天起,它就像沉睡了似的,不再生长,它不开绿叶,不结白果,一年四季,静止似的一动不动。

可它一点也不显衰老之态,枝干依然挺拔,也不似老人头上有了皱纹,它似乎依然康健。我想着,即使如此,也不应一夜狂风就折了枝干。我于是执意去看它,看它是因为狂风,还是别的什么。

我轻轻地靠近它,生怕惊动了它。我分明地看到树桩上的刀痕,我吃惊地抚摸着它,刀痕。那根根的树干,竟像冬日的柴火似的堆积在草丛中,整齐的竟让我想到屠场上的绵羊,竟是那样无力,却满怀哀念,呻吟着令人怜悯。我不禁愤怒起来,一颗银杏,一个生命,一个自然的孩子,即使在沉睡,即使它不长叶,不结果,它的生命却依然是鲜活的!它由卡车运来,在这生长,便是缘分,不珍惜生命,不珍惜缘分的人,必然是遭人厌恶的。

我禁不住地怜悯它,却不经意看到那树桩下的绿色,不是苔藓,不是小草,那一群可爱的小生命们,在寒风中生长,我欣喜着,却一个也叫不上名来。那绿色竟向上蔓延着,停在树桩上,张开了碧绿的叶子,向着蓝天,我竟能看到它在微笑。

微风中,小小的叶子在随风摇曳,点点的绿意镶嵌树桩上。呵,生命!我禁不住赞叹起来,几个冬天没有的绿色,竟在它的树桩上显现,又有谁说是“枯老”的树桩?敬意在我心中升起,如此的树桩,如此的生命,大自然又何时偏心!

那树桩此时竟是如此高大,生命的顽强是如此令人起敬,又有谁说冬天只有万物凋零?生命的力量可以抵抗人类的摧毁。心中有敬,才能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篇6:对制度要心存敬畏

张桂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非常重要。但仅有制度还不够。实践表明,与健全制度同样重要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从内心深处敬畏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带头学习、严格执行、自觉维护制度”。

敬畏,含有既敬重又畏惧的意思。党员领导干部若缺乏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意识,不能把制度内化为信念,就不可能自觉遵守制度。因为,再完善的制度,若不能严格执行和有效维护,都将会是一纸空文。任何制度都是人定的,不可能无懈可击。倘领导干部对制度没有心存敬畏的意识,就会对制度视而不见,甚至会明知故犯。

自觉接受监督,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要前提。有的腐败分子在被查处后说:“组织的管理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此话值得分析。应当承认,我们有的制度不够完善,贯彻执行不力。然而,如果党员干部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意识,即便组织严格管理和监督,他也会我行我素。

平心而论,我们有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不少,但在某些地方,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有的领导干部对制度置若罔闻,甚至以“世人皆浊、我何独清”的态度,觉得照章办事,会被制度“捆住”手脚,啥事也办不成。他们往往用制度来规范别人,而不是约束自己,甚至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使制度成了“摆设”。

篇7: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李小菲

一转眼,投身教育事业已是三载有余,接触愈久,愈感任重道远。终日陪伴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边,如何使他们顺其天性的自然成长和发挥潜力成了我日常备课工作以外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好在岁月总是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时间流逝,在此中收获了一些感悟,借由本次活动难得的契机,和各位同仁们互相交流一下,希望我们都能丰富授课经验,矢志奉献于教学事业,真正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启明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能量。”近来拜读了先生大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梦初醒般感受到字里行间拨云见日的奥义。恍惚间思量起了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初心,思量甚久,大抵是因为“敬畏”二字得来的机缘吧。

孩提时代对“老师”这个美丽又庄严的称呼总有着朦朦胧胧的向往,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站上三尺讲台、拈着一支粉笔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讲经论道、挥洒自如的模样。那时的梦想多多少少带有不可言说的神圣光芒。毕业后,当我真正以老师的身份克谨克严的去备第一堂课时,儿时梦想达成的志骄意满全无一分,取而代之的是朝乾夕惕、谨终如始的压力,这种压力在自此以后的每一堂授课时都伴随着我日慎一日,使我日臻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言行。追根求源,压力来自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敬畏感。所谓敬畏,孔子有语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角色定位后,我时常提醒初入教育行业的自己不要自满于那微不足道的教学经验,更不要好自矜夸使自己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因着敬畏,每一次备课我都竭尽学思的编写教案、设计板书、增加趣味互动,力求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长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给予切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最终达到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因着敬畏,课上课下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克己慎行。我相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正如《礼记》中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言传身教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既定思维的形成,因此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反躬自省、规范言行,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首先就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职责。当我们怀着对教育岗位的敬畏之心,“传道”就不仅仅是向孩子们传播课业知识,在此之外,还要令他们明辨是非、带他们探寻奥义、使他们知晓真理,培养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少年;在此基础上,“授业”也不仅仅是教授课业技能,不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准或程度,而是不断引导并激发他们在完成课业过程中的独立能力和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做到授人以渔;同样的,“解惑”也不仅仅是解释课业疑难,课业之外,作为教师也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为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及时的提出建议,最终培养学生树立敢于质疑、独立答疑的能力。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其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三句小诗将教育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认为教育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当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去教学,那么每一堂课都会变得柔软而慈悲。

篇8:艾路明:心存敬畏

人类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根本无法主宰世界,人并不能胜天。

2003年,拉斯维加斯著名的魔术表演组合齐格弗里德和罗伊中的罗伊,被他自己豢养的老虎咬伤了脖子,罗伊险死还生,他的表演生涯却就此戛然而止。

二人曾以精湛的表演艺术,让观众们误以为人类已经训服了老虎,但现实狠狠给了人类一个震惊的提醒:老虎终究是老虎,危险仍然存在,只是人们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

科普作家达纳·麦肯齐在著作《无言的宇宙》中,用这个真实故事评论“布莱克-斯科尔方程”。无数的投机者也曾经借助这个方程,在金融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从理论上看,布莱克-斯科尔方程似乎有效地控制住了金融风险。但是,老虎终归是老虎,金融市场终究是金融市场。

1987、1998和2007年,布莱克-斯科尔方程这只“老虎”三度咬伤了那些认为可以驯服市场的人们,让许多人的职业生涯就此告终,无数的财产灰飞烟灭。

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路明则用布莱克-斯科尔方程的故事,作为了他推荐《无言的宇宙》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他说:“我们总是狂妄傲慢地以为,自己能够看到、感受到的,便是这个世界的全部,但实际上,人类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我们根本无法主宰世界,人并不能胜天。”

很多年前,艾路明也曾试过去“胜天”。1981年,读大学本科时,他从武汉下水用了17天的时间,游泳到上海的长江入海口。1986年,读研究生时,他一个人借助一只皮划艇,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从长江正源沱沱河漂流至武汉。

“当初做这些事情,我并没有害怕,但是回想起来,我居然能活下来其实是个奇迹。所以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越来越强烈。我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应该与世界,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去战斗,去伤害大自然。”

这份敬畏,艾路明不是简单地藏在心里,或者挂在嘴上。

尽管武汉当代科技集团董事长、创始人这样的头衔看起来更气派,但艾路明现在常用的名片却是环境保护公益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标准名片,上面显示他的职务是,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副会长、SEE基金会湖北项目中心主席。一个了解他的企业家说,艾路明现在用在公益事业上的时间,比用在商业上的时间还多。

“是因为企业已经足够好,不用花太多心思去管理,所以你现在更热心于环保公益,更喜欢读与商业无关的书吗?”

在古老的《黄帝内经》,或是科幻小说《三体》都能被演绎成企业管理学的年代,我试图用商人重利的逻辑“引诱”艾路明说出推荐《无言的宇宙》中可能包含的商业理念。

“商业上我们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但只要建立一个比较好的系统,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相信放权会比一个人一手遮天更好。”艾路明并没有被“诱导”,且反驳道,“我不认为一个企业家要在每本书上都看到商业的气息,或者只从商业的角度来读书,即使企业家的责任之一是创造财富,但不是做每件事都要跟商业、挣钱联系在一起。真正成功的企业家不会有如此狭隘和肤浅的想法。”

严格来说,名字听起来特别像天文书的《无言的宇宙》,其实是一本“数学史话”,通过讲述人类历史上24个伟大的数学公式的起源,解释它们在人类发展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如何令人惊讶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艾路明说,懂不懂公式并不影响阅读。“我们现在所关注的问题,总是那么直接和功利。现在大家关注相互联网,VR等带来的商机,却不知道今天技术革命,实际上都是源于数学本身革命性的进步。读书不需要去懂复杂的公式,但至少要懂简单的知识逻辑。”

圣经上说:上帝在人的心上留了一块空白,需要用信仰去填满,否则,撒旦就会抢夺这块空白。艾路明用来填补空白的,也许是敬畏。采访中,他一直强调着一个观点:敬畏之心应该是随着一个人的成功而越来越强烈。

正如,拍照的时候,接过记者做准备的“地球”道具,虽然认真地配合着摄影师的要求做各种动作。但艾路明一直在碎碎念:拿这个拍照,好吗?是不是胆子太大了?

篇9: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戒尺

组织部老干处 周尚明

“两学一做”是个系统工程,有着严谨的逻辑关系。它以学入手,温故知新,改正错误,以做为本,结出硕果。我在“两学一做”中,感受最深的就是两个字:“敬畏”。假如我们每个党员时时事事,都对党章党规心怀敬畏之心,心怀仰止之情,哪里会滋生出那么多的“老虎”和“苍蝇”来?何谓敬畏,简言之,就是敬重和惧怕。

记得早在2016年的9月,习近平就在中央党校,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后来,他还多次告诫党员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在“两学

一做”的活动中,何以怀敬畏之心,我的体会有三点。

一是以敬畏之心,坚定一个信念。

这个信念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世界上任何民族憧憬和追求既定目标的精神动力。我们且不说地球人都知道,被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我们党的长征故事。远在康熙年间,迁徙至伏尔加河畔的蒙古土尔扈特部落,不堪沙俄残酷统治,率领17万族人,踏上东归的历程,他们每天都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跋涉,历时3年,最终4万3千余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国。此个案足以证明,理想信念具有取之不竭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在一次政治局的会议上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试想,一个患了“软骨病”的人,腰不直,腿发软,怎么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星戴月,冲锋陷阵,去构筑美好的中国梦?

二是以敬畏之心,坚守两条底线。

底线,就是我们说的高压线,是千万碰不得的。习近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只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自己政治生命的底线,才能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也许正应了那句“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古话,我们曾经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党的干部,在新的环境中,经不住权与欲,钱与色的诱惑,没有守住为官的政治底线和为人的道德底线,晚节不保,“天亮前流泡尿”,碰到了高压线。当他们人生发出最后一道光亮时,便被烧成了灰烬,永远钉在了党史的耻辱柱上。这里,我想起了陈毅元帅的一首诗,愿我与我的党员同志共勉,也算警钟长鸣吧: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

三是以敬畏之心,坚持三种精神。

“两学一做”的目的,就是以学为基,以做为本。“两学一做”,怎么将“做”落到实处?其实,就是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字:忠诚、干净、担当。这六个字,我将其展开来的体会如下。其一,是忠诚。这是我们身为共产党员最基本的底线。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很难相信,一个党员对党不忠诚,与党离心离德,同床异梦,这样的党员在关键的时候不会叛党,不会成为埋在我们身边的定时炸弹。唯有忠诚于党的人,才能够将党的事业,镌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溶化在自己的血液中,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党内甘为勤务员,对民众甘为公仆。其二,奉献精神。习近平强调广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

辈子”。奉献精神是每个党员对党矢志不渝的信条。时期不同,奉献的方式不同。今天的奉献精神,体现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拓创新,精准扶贫,让百姓能勤劳致富,为建成一个家家皆富裕,人人有尊严的和谐社会而殚精竭虑。其三,担当精神。郑板桥有首诗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可谓古为今用,是我们共产党人敢于担当的形象化注脚。是的,我们共产党人咬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不放松,不管风吹雨打,雷鸣电击,我们担当起一个党员的责任,向着我们旭日般的理想,阔步向前。是的,我们也敢于直面现实,白玉尚且有瑕,何况我们有着八千多万人头的党员队伍哩,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儿都有。我们有的党员暖风里熏着,甜水里泡着,丧失了革命意志,自然就丧失了担当精神。遇事绕道路,和稀泥,当好好先生,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有甚者,极个别党员奉行的人生

哲学是:喝喝茶,抽抽烟,打打麻将,聊聊天,一日三餐床前站,阿弥陀佛又一天。意志品质消沉到如此的市俗化,身上哪里还有点党员的气息?如此这般,不仅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损失,还严重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但愿这些同志能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好好地洗个澡,出身汗,让头脑清醒过来,重新找回共产党员应有的勇气、锐气和豪气。

篇10:心存敬畏,谦卑反思

2013年09月06日 15:55:5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9月6日电(记者慎海雄)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

习总书记这一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领会、深思和警省。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手握戒尺,举有所虑。如果说敬畏是内心的道德约束,戒尺则是党纪国法和各种规范的尺度,是法纪遵从。心中的敬畏、手中的戒尺,说到底就是做人为官的德行、规矩和准绳。领导干部能否能够常怀敬畏和戒惧之心,关乎做人行事的操守和品行,更关乎党的执政之基。当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坚决扫除“四风”。“四风”之弊,积于忽微,正是一些领导干部心无敬畏、手无戒尺,越界越轨日积月累而成。因此,要从行为上杜绝“四风”,必须在思想上有敬畏、知戒惧。

中外先贤古圣无不强调自我反省、遵从约束。德国哲学家康德敬畏“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中国古人则笃信“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对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敬畏,就是要敬畏人民、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敬畏法纪。

要敬畏人民。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就无从谈起。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伟力,人民群众最可敬也最可畏;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对人民有敬畏感,永远不忘根本、不忘初衷、牢记使命。

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决定了党和人民的关系只能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种子与土地的关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自觉增进群众感情,对人民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共产党员“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这里的“怕”,就是敬畏之心。敬畏人民,才能保持本色,做到

廉洁清正;敬畏人民,才能扑下身子,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工作决策时不是“目中无人”而是“心中有民”。

听于民,国运兴。我们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对执政活动的评价和反映,时刻准备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在新媒体时代,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提出了考验。“兼听则明”,群众的意见,只要是基于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而表达的期望,哪怕是偏激一点、片面一点,我们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学会倾听、善于汲取。当前各地各部门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根据中央的精神,开门纳谏,请群众挑刺,把满足群众需求、解决群众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切实改进我们的作风。老百姓的口碑是领导干部政绩的最好标准。

要敬畏权力的神圣性。领导干部是掌握权力的“特殊群体”。权力是神圣的,权力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剑走偏锋”,不讲诚信、不懂规矩、不守纪律,缺乏敬畏、目无戒尺,必然使权力滑入偏轨,造成祸害。经验教训反复证明,腐败总是发生在掌权者失去敬畏之心的地方。没有敬畏,权力就不受约束;视戒尺为无物,就会出现滥权、专权、弄权,就会导致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诚可谓家大业大,但各级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责任也在加大。有的同志说,过去花个几百元都要党委集体讨论,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一支笔”就可以批几个亿。如果这“一支笔”用歪了,后果显然不可设想。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掌权用权才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权力才不会用偏,领导岗位也就不会“高危”。

强化领导干部对权力神圣性的敬畏,就要按照习总书记所要求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必须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有权必有责、违法违纪必追究,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敬畏权力的神圣性,是为了始终把握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责任和使命,当作压力和动力,当作施展才干、报效国家的机遇。习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用权上则要谨慎,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冲锋陷阵,敢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勇于负责、勇于担当。

但是,工作上的大胆,并不等于权力上的放纵,更不等于恣意而为。只有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力,确保权力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要敬畏法纪。党纪国法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戒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反腐倡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制度反腐开启了新的一页,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信心。“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这是我们党铁的纪律。领导干部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就必须带头遵纪守法,从程序和制度上规范权力、约束权力,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做到不越界、越轨,“拒腐蚀,永不沾”。

心存敬畏、手握戒尺,难的是言行一致、台上台下一个样。敬畏法纪,自警自励,才能抵御包括名利财色在内的各种诱惑,心不动、手不伸,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对党纪国法心怀敬畏,就能时时处处知道什么是高压线,就能时时处处有原则、有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面对诱惑不动心,面对利益不贪心。

上一篇:思想汇报材料医生类下一篇:琼瑶小说中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