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2024-05-03

在昆高校发展论坛(通用6篇)

篇1: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如何建设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快速、稳定发展

昆明学院学生社团联合会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是大学里一个管理学生社团的一个组织,而学生社团则是由学生凭借学生们自身的兴趣好爱组建而成。总而言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就是一个管理学生自由团体的一个管理机构。

昆明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正式组建于2008年,社团联合会共设6个部门,分别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财务部和活动策划指导中心,共有工作人员100多人。学校现存7大类共计43个学生社团,涉及社员总数达50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四分之一。作为一个管理全校学生社团的综合管理机构学生社团联合会,面对学生社团队伍的不断壮大,社团联合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就昆明学院而言昆明学院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所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如何更好的管理不同类型的社团,如何获取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社团活动,如何更好的与其他学生机构合作等问题摆在了我们社团人的面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解决。

“无规矩,不成方”。作为一个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在管理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用管理制度来规范社团的各种行为。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社团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社团联合会对社团的管理压力不断加大。也因此引起社团联合会对各学生社团活动的支持越来越少,所给予学生社团的活动支持经费也越来越少。因此在此基础上,我校社团联合会提出了对学生社团进行两级管理的方法。校社团联合会对各院系社团部负责,各院系社团部对挂靠在自身院系下的学生社团负责。我校共有14个学院、4个系部共计18个院系,共有学生社团总数为43个,平均每个院系管理社团2-3个,由此大大减轻了社团联合会对各社团的管理压力。两级管理的实施,将使得原来由社团联合会来全权提供各社团的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活动审批等转变为由各院系社团部来为挂靠在自身院系的社团提供活动场地、活动经费、活动审批等。两级管理的操作使得社团联合会只需通过对社团部的管理,间接管理在校注册的所有学生社团。当然在两级管理的基础上,并非所有的社团都一直由同一院系进行管理,在每一学生社团审核过程中,学生社团有权提出更变挂靠院系的申请,进过审核,校团委同意,便可以更变挂靠院系。而各院系团总支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也将纳入校团委对各院系团总支的考核内容之一,而学生社团的成绩也将成为各院系团总支的工作成绩之一纳入团总支考评中。在此之上就要求各院系团总支要认真对待,并支持挂靠在本院系下的学生社团,也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的有利的帮助,也对校社团联合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社团数量随着社团联合会的发展,不断增多,可是社团的发展层次不一。在社团成立审批上,我校学生社团不允许同类具有同种性质的社团同时成立,因此也造成了社团不管是否在不断发展,即使社团所开展的活动效果很差,社团依旧存在。以此我校社团联合会在每年年末都将进行社团年末考评表彰大会,在表彰大会上评定出星级社团,对在该中表现优异的社团进行加星,对在该中表现一般的社团星级保持不变,对在该中表现糟糕的社团星级进行降星处理。一般社团星级定为三星级社团,当社团星级降为两星级社团时,若出现同种性质的新社团,那将由新社团取代旧社团而成立,若社团星级降为一星级,该社团将由学生社团联合会对该社团进行严格的取缔。以此通过星级认定,来肯定社团工作成绩,对成绩优异的社团进行表彰,对成绩表现不好的社团进行相关规定的处理。除此之外,在对社团进行年终考评的过程中,也会对社团人进行考评,对表现优异的社团人进行表彰。通过此举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也通过打造“星级工程”来促进对社团联合会快速、稳步的发展。

对于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学生组织,社团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团联合会所指导并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代表的是这个校园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我校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对社团提出了“一社一品”工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十佳精品社团活动”的评选。以此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一社一品”工程是指:所有在籍注册社团建立自身的一个或多个品牌活动。以品牌活动来支撑社团的发展。每个社团在发展中建立自身的品牌活动,通过品牌活动提升自身知名度,同时通过品牌活动来维护社团的发展。在此之上,各个社团建立起了自身的品牌活动,为更好的提高社团建立品牌活动的积极性,我校在年终评优时推出了“十佳精品社团活动”评选,通过十佳精品社团的评选,以十大精品社团活动作表率,带动其他社团建立精品活动。以此来带动整个社团联合会的发展,同时极大的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

事实上,高校社团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社团并不像学生会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所有的活动、活动经费都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和支持。学生社团则仍然处于一个萌芽期。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社团联合会,在萌芽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导学生社团正确发展,对学生社团给予大力的支持,使得学生社团能稳步、快速的发展。各高校社团联合会还需要加强合作和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借鉴才能使我们的社团在今后成为学生心中理想的第二课堂。

篇2: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2013年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班在昆举办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3年第08期

日前,由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云南省教育厅就业服务中心和云南师范大学协办的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专题培训班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区25所高校的109位教师和就业指导人员参加了培训。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处长杨洪涛,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廖晓珊,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陆馨逸主持,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叶燎原教授致欢迎辞,他代表学校对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学员、各级领导、专家、教授们表示欢迎,向与会者介绍了云南师范大学历史及发展、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总督学廖晓珊在代表云南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致辞中,介绍了云南的省情和教育概况,并重点就云南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和我省以政策为引导切实抓好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教育的情况作了介绍。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研究培训处处长杨洪涛解读了国家教育部出台高校各项创业创新教育政策的背景和此项工作开展情况,还对本次培训班提出了培训要求和期望。

篇3: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关键词:云南省;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1-0015-02

一、前言

自1989年4月1日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生户外运动社团——北大山鹰社以来,户外运动在国内高校逐渐发展壮大,倍受青年大学生的青睐。户外运动具有自然性、实践性、互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理想的体育休闲手段,以一种更加自由、随意的运动方式。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所高校(昆明大学城)同时坐落于昆明市呈贡新区,占地43.15平方公里;云南农业大学地处昆明市盘龙区北郊,依山而建,北接黑龙潭公园与植物园;西南林业大学校址位于昆明东三环,依山而建,毗邻昆明世博园、白龙寺,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本研究以昆明市6所高校的57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拟为“户外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支撑。

二、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

(一)在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与俱乐部(协会)的情况

调查中发现,昆明市各高校开展户外运动的情况明显不一样。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四所高校(简称“昆明大学城”)为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各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是共享制的,也就是说本校的学生选课后可以到其他学校上课并参加考试。而有关户外运动课程设置主要有《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定向越野》3门实践课程,俱乐部(协会)方面只有昆明理工大学建立了“昆明理工大学户外运动协会”,也属于资源共享范畴之列。但该协会是由学生社团自发性组织的临时性俱乐部,开展了登山、山地穿越、野营等项目。云南农业大学在公共选修课中开设了《野外生存》和《户外运动》2门课程,但据笔者调查这2门课程主要以理论课为主,同时该校有大学生社团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俱乐部”。西南林业大学公共体育课中开设定向运动实践课程。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昆明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共享”值得我们借鉴引用。

(二)在昆高校大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开展的情况

1.在昆高校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知程度。人的认知主要包括概念认知、感觉认知和身体运动认知三大类。户外运动的认知主要有概念、体育运动方式以及受控因素等知识的认知。被调查的578名学生当中对户外非常了解的有108人,占18.6%;比较了解的有169人,占29.2%;不太了解的有118人,占20.4%;完全不了解的有183人,占31.8%。这些数据表明户外运动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还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有31.8%的昆明市大学生完全不了解户外运动,这反应出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的开展和普及程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信息来源。调查中显示,户外运动信息资讯来源最多的是通过朋友和同学来获得的,这就有266人,占46.1%;依次排序是大众传媒有181人,占31.4%;父母亲戚有60人,10.3%;课堂上有42人,6.2%;其他为6%。从数据可以看出,朋友和同学是昆明市大学生获得户外运动信息的主要来源;昆明市大学生获得户外运动信息通过大众传媒排在第二位,说明我国要加大大众传媒对户外运动的宣传力度;户外运动的信息在课堂上获得排在最后,说明教师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对户外运动信息的普及,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户外运动。

3.昆明市高校大学生的户外运动喜欢程度,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是衡量户外运动开展情况的一个标志,也是户外运动在高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户外运动的项目特点决定了参加户外运动可以达到“身心兼修、魂魄并铸”和人的社会属性的培养。被调查的578人中,非常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学生有226人,占39.1%;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学生有221人,占38.3%;对户外运动表示一般倾向的有82人,占14.2%;表示不愿意参加户外运动的有49人,占8.4%。从整体上看,在昆高校大学生对参加户外运动的态度比较积极,对户外运动的认识持主观、肯定的态度,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参加户外运动持有比较积极和喜欢的态度。

4.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的参与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走出城市、走向户外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节假日走向户外、走进自然,并自觉地与运动健身结合起来,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户外运动热潮”。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主要动机是健康需要,依次排序为娱乐、丰富课余生活、提高交际能力以及培养审美情趣等。

5.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参与项目调查。目前我国流行的户外运动项目主要有:蹦极、登山、攀岩、攀冰、滑雪、穿越、定向、远足、漂流、冲浪、滑翔、滑水、潜水、滑草、高山速降自行车、越野山地车、热气球、溯溪、拓展、飞行滑索等。但高校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只能开设部分户外运动项目。目前在昆高校大学生比较喜欢开设的户外运动项目有郊游、远足、登山、野营等项目。而这些项目的开展比较符合“昆明大学城”以及西南林业大学和云南农业大学的地理自然环境,更有益于大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影响云南省昆明市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

1.缺乏宣传是影响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高校的体育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内容浅泛、方向飘忽不定,学生学练盲目顺从、目标不清等问题,大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信息渠道比较单一、缺乏宣传是导致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发展缓慢的原因。

2.经费不足是制约户外运动开展的瓶颈。大多数户外运动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而学校没有专门的户外运动经费支持,例如野营、越野骑行、潜水等一些项目的专业装备价格不菲,再加上出行时的餐饮费用等,会使大部分学生望而止步。

3.合适的运动项目是影响户外运动开展的先决条件,多數学生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局限,只参与一些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运动项目,认为同样可以健身,愉悦心情。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学校周围自然环境和教学条件所允许的运动项目是影响户外运动迅速开展的先决条件。

四、小结

昆明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共享”属国内高校资源整合优化利用的典范,对国内大学城的资源优化整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昆高校大学生对户外运动的认知程度、喜欢程度、参与动机等方面的认可程度,表现出户外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户外运动的宣传、经费问题以及适宜运动项目的选择是影响在昆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钟镇吉.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4-5.

[2]何劲鹏,姜立嘉,等.身心兼修、魂魄并铸:论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J].体育学刊,2010,17(4):50.

[3]余宗贤,宋天华.试探我国户外运动的前景[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2).

[4]姜丽.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价值取向[J].南京体院学报,2003,(6).

[5]高林洲.高校户外运动教学体系的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报,2007,(6).

篇4: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云南省“三生教育”工作会议在昆举行

作者:

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12期

本刊讯(记者 杨曙光)11月29日,云南省“三生教育”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深入实施 “三生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设现代教育价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会议总结交流了云南省近年来实施“三生教育”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表彰了“三生教育”先进县(市、区)教育局和示范学校、优秀学校、实践基地,研究布署进一步实施“三生教育”有关工作。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之政在讲话中指出,近几年,我省在“三生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推进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推进了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推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了云南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前景。中央有关领导、教育部领导、云南省领导对“三生教育”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张之政在讲话中就如何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三生教育”提出要求。他指出,深入实施“三生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坚持正确方向,加强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工作、体验实践环节、学校文化建设、育人合力建设,加强体制机制、教师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价工作,再接再厉,系统推进,进一步提高实施“三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据介绍,“三生教育”实施以来,引起普遍共鸣,得到广泛响应。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24个省市在不同范围内积极开展“三生教育”,其中有16个省市使用了由云南编的“三生教育”系列教材。在教育部组织的创先争优活动优秀载体评选中,“三生教育”实践载体被评为一等奖;云南省教育厅编的《教师“三生教育”手册》入选“国培计划”资源库首批推荐课程资源;云南省上报的“三生教育”案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篇5: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省教育厅副厅长、省招生考试院院长朱华山出席会议,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邹平主持会议并讲话。来自全省各高等院校分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及财务处长近200人参加会议。

邹平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优先保障,云南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省高校财务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教育投入的目标要求(即占GDP的4%)在2012年基本实现;二是涉及教育规划纲要的高等教育专项已全部启动,专项投入明显增加,进展顺利;三是教育资助体系已形成且基本满足实际需求;四是进一步明确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五是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经费的监管和审计;六是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明显改善;七是教育财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篇6:在昆高校发展论坛

情系灾区 立即行动

4月22日,营销委昆明营业部联合产品策划室拟发起“团圆·雅安”爱心航班活动——利用KY8217昆明-成都航班剩余座位为雅安籍在昆人员提供100张免费探亲机票。在得到营销委和志辉主任及公司领导同意后,昆明营业部与产品策划室紧急开始了活动筹备工作:昆明营业部负责产品备案、制定出票流程、收集乘客信息确认出票及协调保障形式;产品策划室负责媒体联络与宣传,结合典型事例,做好公司公益形象推广。

4月23日,昆明营业部拜访昆明雅安商会,并希望通过商会将“团圆·雅安”活动信息告知在昆雅安同胞。产品策划室紧急联络拜访云南信息报社协商独家媒体合作支持,确认本次活动通过云信热线独家报名,并由《云南信息报》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同时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发布活动征集方案。

当天下午,产品策划室与《云南信息报》微博管理团队通过《云南信息报》新浪官方微博发布了活动征集微博并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昆明雅安商会通过相关渠道发出活动通知后,立即有在昆雅安同胞通过雅安商会和云信热线报名,并表示希望可以尽快启程回家。

团圆起航 全国关注

“2013年4月24日(含)-2013年4月27日(含),昆明航空为在昆雅安人回家提供100张免费探亲机票。”4月24日,《云南信息报》头版刊登《回雅安探亲有免费机票》活动,并在A9版详细介绍了“团圆·雅安”活动流程及内容,活动正式启动。此外,中新网、新浪网、凤凰网、和讯网、云南网、民航资源网、中国民用航空网等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均对“团圆·雅安”活动进行了报道。

当天上午,云信热线接到一位雅安同胞的来电说,他们一行有27位在老挝务工的雅安籍同胞,刚从万象飞抵昆明,正打算从昆明转机成都再回芦山老家,看到昆航爱心免票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拨打了云信热线报名。昆明营业部立即与云信热线工作人员对27位雅安同胞进行身份核实和信息登记,并第一时间订座出票,给归乡情切的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当晚八点半,产品策划室工作人员与两名《云南信息报》记者来到昆明长水机场,为27位雅安同胞送行。焦急回家的他们一整天都在机场候机楼守候,早早就在值机柜台前排起了长队,经过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的引领,顺利办理了登机牌和行李托运。地面服务部还为他们特地准备了27份点心餐食。一顿简单的爱心晚餐过后,工作人员继续引领他们通过安检并到登机口候机。

由于当晚航班有所延误,地面服务部工作人员还特别安排27位雅安同胞优先登机,当班的深航涂彦乘务组通过机上广播对本次“团圆·雅安”活动做了介绍,向雅安同胞们表达了早日重建家园的祝福,并在旅途中为他们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团圆故事 全城感动

4月25日,《云南信息报》继续头版征集在昆雅安同胞,并在A06版整刊登了《首趟爱心航班启程送27名雅安同胞回家》一文,记录了昆航员工保障27位雅安同胞返乡的点滴和对昆明航空的感激之情。当天,来自雅安市名山区的赵士彪使用昆航提供的免费探亲机票踏上了回家的旅途,高峰、代永萍、陈芳、骆育龙、孙开义等9人成功预订了出发的机票。

在昆明某部队当兵的高峰是雅安市芦山县人,和他同行的还有另外两名入伍多年的战友,昆明营业部工作人员为他们预订了26日起飞的KY8217昆明-成都航班机票。得知自己订票成功后,他再三感谢昆明航空,并表示请假回去要努力帮受灾的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参与救援以及灾后重建等。

在昆明工作的杜定国家住雅安市名山区新店镇,离芦山县30多公里,家里还有60多岁的父母和年仅6岁的孩子。这次地震,虽然家人并无大碍,但前年才新修的房子已经开裂,而由于帐篷缺乏,家人还只能暂时住在自己用彩条搭成的简易大棚里。他原本通过云信热线预定了24日KY8217航班回家。而当工作人员为他办理好机票后,他却再次拨通热线,称自己因请不了假回不去,需要退票,把名额让给其他同乡。得知此事后,昆航工作人员通过云信热线回应杜先生只要能赶在27日活动结束前回家,昆明航空依然会为他提供爱心免票,“只要他能早日与家人团聚就好。”

爱心接力 完美收官

4月26日,洋汉清、魏克柯、薜俐燕等9位雅安同胞成功预订了飞往成都的爱心航班机票,陈林志等8位来自雅安灾区的同胞顺利登上了KY8217昆明-成都爱心航班启程回家。4月27日,“团圆·雅安”活动的最后一天,同时也是五一小长假前的倒数第二天,9名雅安同胞搭乘昆航爱心航班在“小长假”前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4月24日-27日期间,云信热线24小时保持畅通,云信记者全程跟踪采访本次活动,连续五日较大篇幅跟踪报道,对本次活动的题材挖掘和媒体曝光上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紧密配合。拥有一份共同的爱心和默契,昆明航空和《云南信息报》有条不紊相互协作,本次活动共接到48位符合条件的在昆雅安同胞报名(3位退票),最终成功保障45名雅安同胞安全抵达成都。

上一篇:在付出中体验收获下一篇:工商专业课程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