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现状

2024-05-22

就业现状(共11篇)

篇1:就业现状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就业政策

摘要:就业仍然是当前社会环境下非常严肃的一个现实问题。从小到大一直上学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找一个好的工作。这也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然而,当前的就业形势与环境并不是很乐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虽然整体有所上升,但是仍然跟不上现代经济发展的速度,一次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关 键 词:大学生 就业 政策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存在很多问题,而且并不是找不到工作,甚至存在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与自己水平与专业相差很大的工作,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因此,从本篇文章来简单分析目前的就业形势与现状,给出客观的建议,对就业形成客观的指导。

目前来说,大学生虽然就业率有所提升,但是这种就业率并不是很客观的,就目前的企业来说仍然还是紧缺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通常会眼高手低,而且稳定不下来做好已经选择的工作,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型自我.成功踏上就业之路。

现在的就业现状是高技能综合型人才紧缺,个供大于求,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国家需发展的地方还很多,需要劳动力还有高科技人才,例如西部经济的发展,急需要先进型人才的支持,而且国家也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发展,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影响,毕业生不愿意去边远地区及环境艰苦的地方。现在的经济出现供求结构矛盾。

现在的教育服务与制度没有与当代经济及企业相适应。现在有的地方为了保障当地毕业生的就业,减轻社会压力,采取了政策保护措施,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例如户口限制,本地生源优先,这就影响了毕业生的合理就业。而且有的企业也有限制性的条件,例如,本地户口。其实这就缩小了就业对象的范围,并不利于整体就业的发展。

现在大学生在教育制度与环境的影响下,自身的修养与素质不是很高,而且目标性不强,容易频繁跳槽,不利于企业的运作与发展。大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与实践能力都影响企业人才的选拔,因此当前的教育也是影响就业的一大隐患。

为了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大学生就业开设一些相关的指导机构。而且也规定如果本人落实工作单位后,公安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和企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现在各级政府及企业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就业。

篇2:就业现状

文秘专业就业现状

一、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

从需求数量上看,被调查的民企100%均表示需要文秘人才。在回答今后三年平均每年需要文秘专业毕业生人数时,90%以上的单位选1—2个,另有近10%的单位选了3—5个或更多。这说明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空间。

从需求层次上看,80%以上的单位选择了大专(高职)毕业生,只有不到 20%的单位表示需要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这显示,民企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比较注重实际,一般认为受过文秘大专层次教育已够用。不少民企认为,他们急需的是文秘专业方面的适用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并非仅以学历高低为条件。

从需求的秘书类型上看,65%的单位选了复合型秘书,这表明,当前复合型人才最受欢迎,其次为应用型秘书(15%)、创新型秘书(10%),另有5%的单位分别选了操作型秘书、技术型秘书。

二、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据调研显示,民营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有很多的共性,概括起来有四个特点,一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有谦虚好学的品行;二要肯吃苦耐劳,学会适应环境;三是注重情商,善于沟通协调、与人共事;四要一专多能,有能胜任文秘工作的综合素质、能力,属复合型通才。

调研中我们发现,民企需要的文秘人员实际上是“综合文秘”。因单位规模相对较小,文秘分工不是太细,文秘人员身兼多职,往往集文秘工作、财务、统计、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除了必须具备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其他非文秘专业的基础知识。不仅要具备办文办事、熟悉掌握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还要有熟悉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既要为企业领导当“门面”、当“窗口”,搞接待、公关,还要为企业领导出谋献策、辅助决策。

此外,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将会成为民营企业需要的秘书主要类型。在市场经济舞台上,企业的秘书不仅要懂得涉外法规、涉外礼仪、涉外经济,还要明白商务方面的信息,了解企业的产销规律和特点,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和营销能力。适应民企的客观需要,文秘人员要学习涉外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生产技术,掌握相关信息资料,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履行好依法办事的责任,适应企业的新需要。

民营企业秘书的参谋咨询作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更为突出。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更需要高层次、高水平的秘书为自己当好参谋,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个好的秘书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分内工作,还是主管“上司”的好参谋、好助手,有些事情要替“上司”考虑周全,甚至在不影响关系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上司”开展各项工作,这是新时期对民企文秘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民企经济的发展,民企对文秘人员的文化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文秘人员不仅要以“文化”一员的身份参与、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又要以对外使者的形象去展示企业文化的理念与内涵。要以自己独有的专业特长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外在形象来说,从厂房样式、环境装饰、标语口号到厂徽设计、节假日氛围布置等,基本都是靠文秘人员来

承担。内在形象更是无边无际,从公关、礼仪、交流、会议、办案等都是文秘工作的范畴。

文秘人才的需求前景看好,民营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十分注重素质和能力需要。因此,高职文秘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重视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突出企业特色和适用性,以增强文秘专业人才的就业适应性。

三、文秘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日前各行各业对秘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只会打杂的“听话”秘书已经难以再满足职场的需求,拥有高学历的高级秘书证书正逐渐成为人才市场上的紧俏资源。

秘书分两级,一般秘书的月收入在两千元左右,如果有助理的角色大概在5000元,外企公司总裁办公室的高级秘书在8000到1万元左右。

秘书职业以后的发展是做行政、人力资源或者后勤方面的经理,或是负责自己熟悉的工作。因为他们与各个部门都打交道,对于公司的架构和业务都比较了解,所以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这些,“对企业来说,职业资格证书只是一块敲门砖”,身为人事主管,依视路光学的李小姐认为,“当一种职业的社会需求十分旺盛,且从业人员的规模已达到相当数量时,职业标准的制定和资格认证的确显得很有必要。

篇3:就业现状

就业困难群体是一个多层面性、离散性且没有统一意识的社会群体,随劳动就业政策的变化和本地经济的发展,河北省沧州市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的定义参照沧州市就业困难人员设定,且范围不断扩大。劳动部门把就业困难人员定义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符合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的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包括以下几类: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的大龄就业转失业的城镇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抚养未成年子女单亲家庭成员;城市低保家庭成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另外,劳模、长期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特殊群体可经县相关部门依政策批准纳入范围。

近几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体制、城市功能及产业结构相继调整,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在就业方面遇到了很大困难。

2 就业现状

首先,低职化、无职化、贫困化、弱能化和边缘化是多数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现状。所谓低职化或无职化,指的是就业困难人员担任较低或最低位置的社会职业,甚至无任何职业;贫困化指经济收入偏低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处于社会平均线下;弱能化表现为人力资本偏低,劳动和就业能力不高,综合素质低下;边缘化则是由于上述诸因素的综合,使得他们的就业范围十分狭窄,导致不断边缘化可供其就业的岗位。同时,他们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相当自卑, 有很强的受挫感。

其次,孟村县中小企业还没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孟村县是贫困县,而新增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加,企业改革的深化,科技的进步和经济体制、城市功能、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优化资产结构等改革措施的出台,使经济增长对就业岗位增加的促进作用不断下降,孟村县整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原有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都局限于电力等个别垄断机构,对就业安置的影响不大。

再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大了就业压力。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孟村县支柱行业弯头、法兰等由于国内外经危机产销情况不佳,大量私有企业陷于困境,个别大中型企业甚至因为转型不利陷入破产边缘,行业整体对低端劳动力在一定阶段内呈现出释放而非吸收作用。“就业难,再就业更难”,失业人员再就业率非常低。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也因宏观经济受到一定冲击而不得不回家乡寻求就业机会。各种人员交织在一起,使本就处于就业竞争弱势的就业困难人员压力倍增。

3 自身影响

第一,经济收入的减少是该群体在就业困难时直接面临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这造成了该群体的生活脆弱性,一旦遭遇疾病或遇到其他灾害,他们将很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第二,严重压抑正常需求。由于收入的低下,导致他们的生活消费欲求被严重压抑,主要表现为低生活水平和低层次性的生活质量,在其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高达80%~90%,大多数用于廉价生活必需品,几乎没有任何休闲娱乐,少数家庭因为没有社会保障或者无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往往面临有病难医、子女失学等的困境。第三,反社会情绪滋生。由于政策扶持力度不对接等原因,该群体无法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心理压力高于一般社会群体,易滋生反社会情绪。他们往往缺乏社会支持感,消极对待一切事物;而对自己本身,则会产生人际交际无能、焦虑及社会排拒感。

4 社会影响

4.1 制约经济的健康发展

就业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社会资源的配置、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等状况,决定着其经济效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奥肯法则”,即短期失业率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减少呈现反向的比例关系。这种变化关系表明,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据此, 奥肯还指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而这一群体就业难的现状,一方面使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使得他们获取利益的机会不公平导致他们获取利益的机会不公平,这将严重阻碍“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也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本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增长的后劲。另外一方面,也加重了在职劳动者的负担,势必挫伤在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4.2 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关于社会公正的理想追求。现阶段的难就业难问题,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 首先就表现在平等享受生存权首先就表现为平等享受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等基本权利。但市场竞争规律“优胜劣汰”, 贫富两极分化,市场竞争的“马太效应”就表现得十分突出。就业过程中的不平等和歧视、生活贫困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排斥等现象,都使得就业困难人员这一庞大的队伍中蕴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隐患。另外,高失业率往往会引发高犯罪率,这必然会造成犯罪率的居高不下,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

4.3 扶持就业困难人员成为财政负担

随着就业困难人员的不断增多、省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的不景气,政府政策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孟村县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逐年增多,负担越来越重。从某种角度讲,孟村县就业困难人员是改革开放代价的承担者。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求职困境呈现出文化程度低、就业渠道窄、经济实力差等特点,由于就业过程的不平等和歧视,这一就业群体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参考文献

篇4:就业再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2003年是我国把就业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劳动保障部及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在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明显。2003年,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岗位859万个,全面完成800万的目标任务。全国共有1038万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 ,有44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400万的目标任务,其中,帮助“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万人,完成全年100万目标任务。2003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底上升0.3个百分点,实现全年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

2004年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依然繁重。从总量上看,全国下岗失业人员仍有1400万人左右,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达1000万人的规模,城镇就业供给总量合计2400万人左右,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随着并轨工作的推进,下岗转失业人员增多,控制失业率的任务相当艰巨。今年全国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已经确定: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左右。主要措施:

一是明确目标责任,狠抓政策和工作的落实。继续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更紧密衔接,形成良性互动,切实把扩大就业的目标有机地体现到深化改革、促进发展、调整结构各项工作中去,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集中力量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操作难点,全面发挥政策促进就业效应;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增强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运转管理;以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落实帮扶措施,推进就业援助制度化。

二是加强职业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相互促进。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为出发点,努力做好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加快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等各项培训工作。2004年将实施培训10万新技师计划,组织实施400万人的再就业培训和30万人的创业培训,实现职业技能鉴定规模增长20%。

三是采取更加有力措施,有效控制失业率过快增长。在积极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继续采取减少和控制失业的措施。主要包括: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兼并和改制改组,把握关闭破产工作力度,合理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规模性裁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把握好并轨的节奏和力度,防止因过于集中导致失业率急剧攀升;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尽可能将富余人员安排在辅业企业,避免大量推向社会;继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失业人员尽早实现再就业。

篇5:英语专业就业现状

一、基本状况

英语专业自05年升为本科以来,现有两届毕业生。2009届毕业生共91人,2010届毕业生共99人,除了念研究生深造的少数人外,大部分学生直接就业,他们主要活跃在外经贸、培训学校、中小学等企事业单位。

二、就业优势

英语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系统学习,语言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突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明显的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

1、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

学生在校受到了全方位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训练,语言基本功扎实,加之高年级的专业课,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视角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综合素质高

除了专业素质外,毕业生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很多单位看重英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及可培养价值。

3、培养方向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学学习外,我们采用了基础加方向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在语言、经贸、翻译方面发展自己。这种模块的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就业做了较好的过度与衔接。

三、就业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几乎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求职时会遇到研究生、海归等人士的竞争。也有少数的非英语专业的人士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甚至超过了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有一种紧迫感,要学就学到出类拔萃。

2、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在语言文化上有优势外,对别的专业的了解知之甚少,无法满足现代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专业教师要不断调研,拓宽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进行实用型、跨学科的学习。在修改培养方案时,多开设与市场接轨的选修课,增加学生的就业储备。

3、就业期望值偏高

有的学生非外企、非沿海城市不就业,而且还期望高薪酬。要调整好心态,先就业后择业,学会正确定位自己、衡量自己。鼓励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欠发达地区以及民办企业、民办学校或机构中,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考。鼓励学生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或出国深造。

英语教研室

篇6:就业现状分析

年是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第三个高峰年, 高校毕业生达到创历史记录的338 万人。伴随高校扩招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实际上暴露出现行教育体制、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需求尚存在一些不适应。

一、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目前, 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年将有145 万名学生毕业, 其中研究生8. 8 万, 本科生63. 6万, 专科生72. 7 万。其中专科生增幅最大, 去年为52万人, 增幅达39. 8%。在社会需求与往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 毕业生供给大幅度增加, 而且专科生增幅最大, 供需矛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从长远看, 年高校扩招的第一批3 年制专科生今年离校。今后几年这种增幅会更大, 年有212 万毕业生, 年超过250 万人, 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 年为338 万人, 较上年增加58 万人, 增幅达到21. 4% , 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 9 倍。2005 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 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 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 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 出现“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从院校类别看, 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 初次就业率为85% , 部门

高校次之, 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 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 2. 6, 本科生约为1: 1. 3, 专科、高职生约为1: 0. 4。从专业看, 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 毕业生供不应求, 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 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 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正确分析就业的矛盾和问题

1.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制有待改革, 就业政策有待完善

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机制还存在明显问题。国家已经明确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模, 作为需求方, 如北京、上海等城市接收大学生的单位也需要进人指标。两者合二为一才能够实现大学生的就业体系, 并通过派遣制度予以保证。大学生的档案和户口随着派遣证转移, 任何一关出现了问题, 均不能够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实现。

2.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有待加强

目前, 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

完善, 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方式获得信息, 与需求方见面, 信息渠道比较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极为薄弱, 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 缺少优质的就业指导教材。

3. 社会和大学生的个人就业观念要有所转变

在市场就业的情况下, 大学生个人的就业观念需要有一个转变, 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需要调整。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 有的.不能根据自身的点进行择业, 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就业情况进行调整。

4. 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

当前, 大学生的就业已经市场化, 但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 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 有较大盲目性, 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三、加强就业工作的具体措施

1. 作好大学生就业准备工作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一是就业的主要目标。大学生应把能充分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职业作为自己就业的主要目标, 这既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又能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发挥专业特长。二是就业的次要目标。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利用课余

篇7:就业现状

我国的就业现状与缓解就业压力的政策思路

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摆在我国人民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劳动力供给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减缓、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成为就业难的障碍;政府的`责任就是制定行之有效的就业政策,并通过实施这些政策,达到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充分就业、社会稳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目的.

作 者:张秀英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社科部,山西,太原,030012 刊 名: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AIYUA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2) 分类号:F014.1 关键词:经济   就业   政策  

篇8:高校就业网站现状研究

1 存在的问题

首先,功能方面。功能比较少,大部分的就业网站功能都比较简单,仅仅包含信息管理、招聘信息发布、毕业生信息等功能。而就业网站的主要功能,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功能很多高校就业网站不够丰富。就业指导也创业指导功能具有群体的广泛性特点。大部分的高校就业网站仅仅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指导政策或者文章,而一些多媒体信息或者网络课堂基本没有,形式很单一。再就是仅仅提供了信息发布的功能,而没有对相关联信息进行分类,信息的类别比较乱,没有规律性。还有就是信息分享功能。各个高校就业网站基于提高各个高校学生自身的就业率方面的问题,在信息分享方面都比较保守,对于一些独家招聘信息仅仅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开放。如果实行资源共享,就可以将大量的需求信息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再就是自动配对功能,对登记的学生和合适的用人单位进行自动配对,减少相关的工作量,提高成功率。视频招聘是各个就业网站急需增加的一项功能,通过视频招聘可以节约用人单位的精力和时间,避免了传统招聘会的拥挤,降低了用人成本,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交流即可决定用或不用。

其次,内容方面。也就是网站的信息量,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这里,除了有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之外,还应将详细的用人岗位需求和将来的培训计划进行说明,用人单位还应提供公司介绍和一些相关证件,包括营业执照等。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学校除了在网站上提供就业相关政策法规之外,首先应该对当前的就业环境进行分析,对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就业去向等进行指导,还应当提供毕业生专业、数量、优秀毕业生信息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核实用人单位招聘的真实性。

第三,安全方面。众所周知,在网络上的计算机没有绝对的安全,基于此,在对网站进行建设初期就应该考虑到相关问题。首先要考虑服务器安全,由于高校就业网站的性质——公益性和非专业性,技术上不是很成熟,网页制作可能含有漏洞,在安全防护方面都比较薄弱。还应该考虑到信息安全,主要指招聘信息的真假和数据库学生信息的安全。有些单位或者个人可能会冒充某公司人事部门人员进行非法招聘,对毕业生进行欺骗;学生信息数据库的安全同样不可忽视,如果毕业生信息数据库被人破坏或者恶意更改就会造成某些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第四,网站内容更新速度慢。有的高校就业网站内容长时间不更新,或者是更新不及时,已经失去了作为就业网站的作用。

最后,网站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不够。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大部分的高校就业网站的宣传没有做到位,使很多企业单位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途径可以进行招聘,如果招聘企业不知道你的网站,毕业生的就业道路无形之中就会变窄了。

2 发展趋势

近几年,各个高校已纷纷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了毕业生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了在网上发布与管理就业信息,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存储关于毕业生资料、用人单位资料、单位需求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及时了解就业状况,制定相关的就业指导政策,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在指导毕业生就业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它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线招聘是今后高校就业网站包括其他就业网站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它具有如下特点:覆盖面广,互联网的覆盖是以往任何媒介都无法比拟的,它的触角可以轻易地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线招聘依托于互联网的这个特点,达到了传统招聘方式无法获得的效果。方便、快捷、时效性强,在线招聘的双方通过交互式的网上登陆和查询完成信息的交流。这种方式与传统招聘方式不同,它仅仅要求时间上的绝对一致,方便了双方空间的选择。互联网本身不受时间、地域限制,也不受服务周期和发行渠道限制。它不仅可以迅速、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还可以瞬问更新信息。这种基于招聘双方主动性的网上交流,于无声无息之间,完成了及时、迅捷的互动。成本低,在线招聘在节约费用上有很大的优势。对于毕业生来说,通过轻点鼠标即可完成个人简历的传递,通过声音、视频设备可以即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对用人单位来讲,在线招聘的成本更低。针对性强,在线招聘是一个跨时空的互动过程,对供求双方而言都是主动行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网上进行选择。这种积极的互动,减少了招聘和应聘过程中的盲目行为。目前,一些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都提供了个性化服务,如快捷搜索方式,条件搜索引擎等,这进一步加强了在线招聘的针对性。具有初步筛选功能,通过上网,招聘者就已经对应聘者的基本素质有了初步的了解,相当于已经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小型的计算机和英文的测试,对应聘者作了一次初步筛选。

信息共享是高校就业网站急需实现的另一个功能。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各个高校就业指导网站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体,而是建立在各个高校校园网基础之上,并和外界相关网站实现数据共享、多维的信息交换站。各个高校应该积极沟通,就业指导部门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打破校际壁垒。如果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推动下,实现了全国各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利于高校就业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对高校就业情况的准确统计和分析,而且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将起到积极作用。

3 结束语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所有高校建设就业网站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结合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各高校的就业网站,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搭建一个良好的网上双选平台,切实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摘要:该文研究了当前高校就业网站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就业网站以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就业网站,高校毕业生,招聘

参考文献

[1]谢建平.高等院校就业网站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信息与电脑,2010(3).

[2]吴庆伟,王莹莹.高校就业指导网站设计[J].继续教育研究,2008(8).

篇9:就业现状

【关键词】就业现状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3-01

1.前言

当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层面也越来越广,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落地开花也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硕士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对高校、社会和研究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要求研究生教育向“大众化”转型;另一方面,研究生教育的普及也造成了社会就业压力问题,硕士毕业生就业也就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现阶段,湖南高校硕士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特点,有效解决硕士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硕士教育的可持续性。

2.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2.1就业选择范围扩大

研究生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领域多局限于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等,这些单位对于研究生的吸引力较强,也承担了30%以上的研究生就业。但是,目前国家通过开放专业硕士等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当前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对研究生就业的需求增速减慢,也使得研究生就业过剩的现象出现。据有关数据统计,2014年度毕业研究生在国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不足20%,在高校、科研机构的就业率仅有10%左右。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2015年度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摸底,发现在调查的研究生群体中,大部分硕士毕业生仍倾向与选择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在受到就业限制的情况下才退而求其次,研究生虽然就业范围有所扩大,但就业选择方向的集中现象仍然存在。

2.2就业选择地域集中

从研究生的就业区域选择来看,北上广地区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之地。在“双向选择”这种就业环境中,研究生的就业选择性相对更高,由于学历水平的因素影响,使得研究生更倾向选择经济相对发达、工作环境相对优越、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北上广地区,也就造成了硕士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区域集中现象,进一步加剧了研究生就业的压力。与此相比,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对人才的需求相对迫切,但硕士毕业生的流向却相对较少,造成了需求与选择的不匹配现象。

2.3就业与专业相关度提升

在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所学专业和就业之间的关联性也是硕士毕业生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学以致用”的现象表现。在接受调研的2015届入职研究生毕业三个月后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相关的人数为228人,占比62.58%;工作与所学专业基本相关的人数为108 人,占比19.11%;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低的人数为32 人,占比 18.31%,研究生择业与专业的相关度在提升。

2.4学历倒挂现象逐渐严重

所谓学历倒挂,是指学历越高的毕业生越难以找到合适工作。按照以往的经验规律,本科生的就业率要高于专科生,研究生的就业率高于本科生。但是,目前的就业现象却与以往的规律不太匹配,出现本科生的就业率反而高于研究生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为“眼高手低”。研究生大多认为自己学历较高,在就业过程中更倾向与选择平台好、薪酬高的工作,市场上很多企业的薪酬和平台与硕士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匹配,造成研究生不愿去选择,即使被迫选择了也出现工作一段时间跳槽的现象,给企业和个人均带来不好的影响,也导致了企业不太倾向招聘研究生的现象;同时,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之初往往会分配一些基层工作,而部分研究生认为工作太过简单和基础,认为自己的能力应该更多的从事高级复杂的工作,对基础工作有抵触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研究生的期望。

3.促进硕士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指导规划

3.1 健全信息网络,全面拓宽就业途径

学校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地,应积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信息网络,巩固和拓展研究生就业市场,确保校内求职渠道的畅通。同时,学校将通过开设就业指导、实践培训,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认识和择业能力,同时采打造多部门联动就业模式,全面拓展研究生就业途径,并积极鼓励研究生到基层就业、到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就业。

3.2 加强学校引导,提升毕业生生涯规划意识

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让研究生更有目的和方向的去学习和择业,让其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很好的规划,也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一是请相关专家来校讲座,让研究生更好的认识当前就业形势,从而更好的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同时邀请就业的毕业生来校交流,通过实践经验和企业需求的交流让研究生提前对比自己,不断提升素质。

3.3 强化学校保障,切实完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

学校将多层次完善创业引导体系,鼓励研究生开展自主创业。一是通过创业知识引导培养研究生创业意识。在培养研究生创业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开设创业课堂、创业大赛等锻炼研究生协调和组织创新能力,为研究生创业思维的建立提供前期的基础;二是搭建创业平台,学校将强化保障,成立专门的创业部门,引进专业人才指导研究生创新创业,完善创新创业引导体系,为研究生就业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扬.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8):105-106.

篇10: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中国普遍高等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最后的结果就是具有高等学历求职者的人正在迅速的增长。

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强的情况下,2009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8年增加52万,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得到显得格外突出。

篇11: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__县地处__省南端,__岭北麓,__源头。面积324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1个国有林业采育场,人口50.9万,其中女性人口23.9万,占总人口的46.95%。全县就业人口总数为27.77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16.86万人,妇女人口就业率为60.7%。自主创业妇女人数6943人,主要涉及种植养殖业、日用品销售、服装销售、餐饮服务等方面。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807人,其中妇女失业人数3628人,占登记失业人口的46.47%。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为18.56万人,其中女性劳动力人数为8.96万人,占总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的48.28%。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如为贯彻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成立了以人社局局长唐长军为组长,财政、妇联、农业银行等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正常开展。成立由人社、经开区、乡镇政府、公安、城管、交通、妇联、残联、工会、共青团十个单位组成的创业就业服务活动领导小组,组建“春风行动”工作办公室,为创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如开发公益岗位,安置“40”妇女人员就业。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贷款政策,明确规定妇女在申请小额贷款时,“三优先”优先受理、优先审核、优先发放。全县小额贷款发放20xx年2170万,其中妇女贷款770万元,妇女占全县小额贷款比率为35.48%;20xx年2475万元,其中妇女贷款820万元,妇女占全县小额贷款比率为33.13%;20xx年2654万元,其中妇女贷款1601万元,妇女占全县小额贷款比率62.44%。两年内,妇女小额贷款比率上升了26.96%。县妇联与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开展妇女再就业“春风行动”等活动,实现了劳动力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优化了创业就业环境。

__县妇联抓住特色,针对实际情况,以创市级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契机,树立__县水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水云为代表的创业典型,宣传其创业事迹,在全县妇女中掀起妇女创业热潮。20xx年新增妇女创业100多名,总投资2848万元,实现产值2919万元,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个,涉及创业领域有种植、养殖、木材加工、制造等。具统计,通过创业,全县共新增瓜果、茶叶、苗木、花卉面积4018亩,种植食用菌5万袋,养殖猪2565头,羊610头,鸡鸭14000只。全面掀起了你追我赶女性创业热潮。

去年以来,共选送了33名农村女青年、80后参加省、市、县三级培训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培训。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帮助__河水库库区移民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安置目标,充分发挥移民乡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半边天”作用,县妇联组织农业、科技、畜牧、劳动就业服务等部门,针对妇女的就业愿望和自身条件,从不同层次对她们进行劳动技能、实用技术方面科技培训、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市场开拓等培训,共培训人员1026名。

__县为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强贷款管理,使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担保基金和贷款办理速度达新高。一是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新政策,规范内部程序,出台简化版的《__县小额担保贷款办事流程》和《工作指南》,使小额担保贷款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建立了小额担保贷款目标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贷款办理程序一次性告之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操作管理和审查审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资金不足,成为妇女创业发展的瓶颈。一是引导、宣传、培训资金不足。县、乡镇妇联组织无专项工作经费,难以在帮助引导妇女创业、培训上有所作为。二是妇女创业经费不足。妇女在创业起步阶段,投入多,回收少。在调查中了解,创业妇女在创业初期100%遇到不同程度的资金问题。

国家为支持女性创业推出创业贷款贴息政策以来,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存在着一些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担保贷款资金少,5年未提标。__县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从20xx年开始,金额为2万元,20xx年上调为8万元以来到20xx年金额一直未变。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一天普工工时费为160元每天,20xx年为60元每天,人工费用上涨了266%,建设成本也存在不同程度上涨。5年前的担保贷款金额与时代发展、经济发展已不相符合,对创业妇女的发展是杯水车薪。二是申请担保贷款资金周期长。从调查中来看从申请受理到放款时间,平均时间至少需3个月,最长的年初申请年末才能拿到资金。漫长的申请周期错过了妇女发展机遇,特别是对种植、养殖业尤其明显。三是小额贷款担保方式单一。现行创业贷款申请人必须由一名财政公职人员,且在上述单位工作一年以上本县户籍人员提供担保。能够提供贷款担保的方式太过单一,让一些偏远山区又无亲朋好友符合上述担保条件的创业妇女与小额贷款无缘被拒之门外。四是小额担保贷款使用时间短。一般创业发展时间前三年都是投入期,投入产出成反比,到第四、五年才进行产出收益期。实际小额担保贷款使用时间为2年,不适应创业投资资金流规律。

银行是企业,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对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因其金额小,收益少,贷款手续繁琐的特点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在贷款的审批环节上时间长,不能及时为贷款申请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对小额贷款发放工作缺乏主动性。由于各商业银行属直线管理,地方政府也难以协调,致使小额贷款发放工作进展不畅。

在调查了解中一部分妇女固守自封。她们受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小富则安,安于现状,相夫教子的思想严重,认为创业挣钱是男人的事,无创业想法。一部分妇女想创业却苦于无创业信息,无创业技术,只能在创业门外徘徊。一部分创业妇女已经开始创业,却无防范风险意识。在调查了中,80%的妇女没想过风险防范,更没有想到养殖业保险对被保险人在饲养期间遭受损失给予补偿。

(一)解决县、乡镇妇联创业就业工作经费。上级妇联与省财政厅积极协调,把引导妇女创业就业宣传、培训经费专门列入到同级财政预算,为基层妇联组织提供经费保障。

(二)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增加资金使用时间。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将小额担保贷款由现在的8万元提高到10至15万元;同时增加资金使用时间,由原来的2年时间,根据创业项目的不同,分别增加到3到5年不等。

(三)人民银行应加强管理和监督,提高商业银行对小额贷款的认识。督促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支持力度,将思想统一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和方针政策的高度上来。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仅从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正确把握经济效益与支持创业工作的关系,积极配合政府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小额担保工作发展。开通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核放款绿色通道,缩短小额贷款发放时间。

(四)创新小额担保贷款模式,拓宽担保渠道。一改过去单一担保模式,对具备创业条件的扶持对象,引入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贷款,用特殊的办法解决特殊的问题。探索创新反担保方式,引入三户联保方式推行反担保措施的多元化,为贷款人员寻求反担保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贷款工作顺利发展。

(五)加强妇女培训,提升妇女创业就业能力。一是突出农村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重点,与县人社局、科技局、县职中加大定点培训机构合作力度,充分发挥定点培训机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种养殖、家政服务技能特色劳务培训,提升培训质量,增加培训人次。二是针对创业妇女开展成本管理、资金运作管理、开拓市场、利润核算、防范风险等的培训,增加妇女企业管理能力。

上一篇: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主题班会设计(卓越)下一篇:田野里的花朵同样美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