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2022-09-06

第一篇:医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名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的思考

作为一名硕士一年级的85后医学生,我每次跟同学谈到当前中国医患关系的时候都不自觉的浑身战栗,这种不自觉的恐惧让我担心,是不是大多数医学生也如我一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以后要以怎样的状态面对患者! 我一直以来都害怕去医院,无论是在学医之前还是之后。包括我在内,大多数患者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医院里的每一位医生,在很多人的眼里,医生是一个这样的群体:接待病人面无表情、看病草草了事、滥开化验单乱收费、开的药很贵、收红包、没有同情心、不负责任……是披着白衣的狼!

据说以前患者很尊重医生,那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多,看病比现在难得多,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这种状况呢?下面是以我浅显的见识来进行的分析。

医患关系的双方主体是医生和患者,我们分别来谈谈。

先说医生,一个医生的培养至少要10年。拿我来说,经过严酷的高考,阴差阳错的选了医学专业。学医大学本科要读五年,而且只读到本科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找到好一点的工作必须要读研究生,这样三年又出去了,也就是说,当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医学知识的时候,报考其他专业的高中同学哉悠哉悠的逛街谈恋爱;当我苦苦地在医院实习的时候,他们已经自己出去实习赚钱;当我抱着考研书籍在自习室奋斗时,他们已经毕业找到稳定的工作;而现在我还在花着父母的钱读硕士时,他们已经开始赚钱养家。等到我硕士毕业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还要看家里有没有门子或是出不出得起钱,就说很顺利的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工作,还要在医院当两年住院医生,拿很有限的基本工资,能养活自己就算高的了,然而医学的道路没有尽头,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担起家里的重担,让父母歇一歇……还有人说医生收红包,什么什么,说的难听点儿,花了近三十年父母的钱,赚点钱孝敬父母不可以吗?医生也是人啊!

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我接触过很多医生,他们都是我的好老师,也都是好医生,将己之所学教授予学生,用心给患者看病,对着医院的用药指南为患者选药,以节省每一分钱。他们每天都很忙,门诊一天要看近百名患者,看的快了患者说你不负责任,看的慢了后面等的患者有在抱怨,一坐就是几小时,不夸张地说真的是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如果是外科大夫就更累了,手机要24小时开机,晚上睡得正香时一个电话就得去医院做手术,一连几个小时。更恐怖的是连台手术,更更恐怖的是一连好几台,不仅需要长时间的站立,还要集中精神缜密地思考手术操作过程,一点疏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正常人站几个小时就会很累了,何况还要思考!所以干外科的大部分医生时间久了都会有下肢静脉曲张,而且基本上没有时间照顾家人。

我实习时遇到一个肿瘤外科的女老师,她大概三十五六岁,每天在科室里忙,几乎每天都有手术。她说她从来都没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更没有带儿子去旅游过,她家的生活基本上是婆婆照料的,她在家里从不做饭。作为一个女人,能拼成这样,我真是服了。说实话,我很喜欢外科,希望通过自己的手让病人康复,但外科压力太大,太累,外科医生没有自己的时间,这也是我为什么没有选择外科的原因。

再说说患者。有句话说得好,‘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是的,谁也不想生病,不仅身体痛苦,还要花钱去看。但是,人活在世上,吃五谷杂粮,谁都不能避免生病。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相当领先,但是医疗服务发展极不平衡,在一些偏远山区没有医生,缺乏基本的药物,生了病只能靠自己的免疫力,扛过去,活下来的算是命大。还有就是看病贵,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医疗保险,但对于广大低收入的人来说还是看不起病的。

在农村,如果家里有一个人患了绝症,那么这一家人多年来的所有积蓄会一下子花完,甚至会赔上祖上传下来的三间平房!这样还不能保证可以把病治好,想象一下这家人以后的命运是何其的悲凉!再比如,一名偏远地区的患者,坐了一整天火车来到大城市看病,好不容易找到了医院,医院说要先挂号,排队挂号等了两个小时!终于可以看病了,跟医生交代病情,医生开医嘱,出来一看前后不到十分钟!谁的心理能平衡啊!即便是医生水平很高,这也太草草了事了!又如,一个花季少女,得了不治之症,他的家属不惜一切代价要救活她,花光了所有钱,还借了外债,但人还是走了,你让家属如何能平心中的悲愤啊!人财两空的家属,怒气要跟谁去宣泄,当然是主管医生!患者家属不懂医学知识,只看到了结果,最后倒霉的当然是医生!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医患双方其实都是弱势群体,各自都有难处,但为什么有难处的双方不能有话好好说,非要动用暴力呢?!看看媒体上报道的各种消息,看到时让人心寒啊。先不评论是不是属实,当你去医院时你会让一个只盯着你的钱包的大夫给你看病吗?当你坐门诊时,你会好好的给一个专门来挑事儿的患者看病吗?人心对人心,如果医生的家人生病了找他看病,他本人会是什么态度;相对的,如果你的孩子学医了,你觉得你的孩子会是一个黑心的医生吗?

很多研究医患关系的学者,对于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共同支持的一个观点就是医患之间沟通不协调。在这个问题上,医生要负主要责任,因为患者根本不懂医学知识。在接诊患者时要像对自己亲人一样的耐心和细心,只有这样医患之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来更好的解决问题。当然,不能以过于严格的要求每个医生都做到这样,医生工作本来就很累,没有足够的时间面面俱到,更何况并不是每个医生都善于言辞和交际。

对于协调医患关系,新闻媒体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医患关系和谐的新闻多一点,负面报道少一点,对于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有很大帮助。现在电视媒体上有很多普及健康知识的节目,但毕竟不是主流,人们看电视是用来休闲的,没有生病的人一般不会关心这类节目。我觉得可以办这样一档节目,娱乐和普及健康知识并存,内容又通俗易懂,吸引观众来观看,这样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的同时,也间接上节省了医生的时间。

当然,造成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绝不仅仅是医患沟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一问题也不是只依靠医疗主体加大自身完善就可以,必须依靠国家卫生行政管理的加强、医疗改革的加快、法律法规的完善、社会大众道德水平的提高等全方位的努力,有赖于医患双方及全社会的关注与通力改善。 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会用医学生誓词来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将来用心去对待自己的每一位患者,只为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患关系的问题是时代发展中出现的,当前已经发展到亟待解决的时候。虽然困难重重,我依然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我们这一代人共同努力,这一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

第二篇:“医联体”发展现状与策略

自2013年“医联体”这个名词的正式提出,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与支持下,我国“医联体”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重视并推广“医联体”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整合。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医联体”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医联体”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对“医联体”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1“医联体”概述

“医联体”,即医疗联合体。当今社会对于“医联体”还未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医联体”是以整合医疗资源为目的,由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组成的提供卫生服务和管理居民健康的医疗机构统一体。从本质上来看,“医联体”是医院集团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呈现出的一种新形式,它是为了通过资源整合达到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的目的。“医联体”在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作用的同时还应当肩负起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双治、双向转诊”的合理就诊秩序,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责任。

2 目前“医联体”发展优劣势分析

自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随着“医联体”概念的正式提出,我国“医联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地纷纷探索这种上下联动的医疗联合体机制。在不断推动“医联体”发展的过程中,“?t联体”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也逐渐显现:(1)“医联体”发展的优势。经研究发现,“医联体”的发展使基层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更多关注,基层卫生机构的接诊量和床位使用率都有所增加,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各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推动合理的诊疗秩序的建立。联合体内医疗人员的流动和人才的培养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各成员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医联体”还使医疗卫生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更加合理,联合体内核心医院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降低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成本,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集中送检的开展也弥补了基层资源的不足。(2)“医联体”发展的劣势。对于未实现整合的“医联体”,由于不同的医疗机构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加之利益的分歧,容易导致联合体内的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统一管理的难度较大,产权障碍制约了“医联体”内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担、资源的真正共享。而实现了整合的“医联体”同样面临着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上级机构过于紧密的管理使得成员机构缺乏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权力,在“医联体”的发展过程中,对基层成员不够重视,忽略了基层医疗机构功能的发挥,要想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医联体”治理结构仍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

3“医联体”发展策略分析

加强基层建设。“医联体”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医疗资源,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联系,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因此要想促进“医联体”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引导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建立起和谐有序的就诊秩序。在响应政府“构建分级诊疗秩序”、“强基层”等政策的号召下,积极发挥“医联体”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的独特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如远程诊疗、集中送检)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在充分考虑基层医疗机构特点的条件下,注重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六位一体”的功能,促进“医联体”成为基层健康管理体。同时政府应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基础设施建设的保障,加大对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使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与核心医院达到同质化的程度,为分级诊疗的推行奠定基础。

加快制度变革。“医联体”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其本身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全科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医院中推行的去行政化改革,都为我国“医联体”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外部条件。尤其是在医院中推行的去行政化改革,能为“医联体”打破产权障碍,实现资源整合奠定有利的基础。对“医联体”实行“一体两制”,将医联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坚持“医联体”是一个整体的前提下,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区别于医院的管理制度,由政府进行全额拨款,减轻基层医疗机构对核心医院的经济依赖,鼓励基层单位与居民签订协议,实行医保预付制,对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两级考核机制,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意识以保证服务水平,争取在制度变革中打破资产整合的障碍,明确“医联体”各级机构的职权和责任,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紧密整合]。

以利益为导向紧密联合推进。产权障碍制约了“医联体”内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担、资源的真正共享,严重阻碍了“医联体”的发展。各级医疗机构的产权不一致导致的最大问题实质上是利益不一致, “医联体”内各成员机构之间缺乏共同利益关系导致整合难以顺利进行,各机构缺乏合作动力。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短期内产权障碍问题可能难以解决,因此就必须以利益为纽带使其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将“医联体”内各成员机构紧密联合起来,积极寻求利益共同点,求同存异,推进“医联体”向前发展。同时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应的奖励制度和考察监督机制,保障“医联体”内各机构成员的劳动价值得到应有的回报,促使“医联体”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医联体”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内部优势以及国家政策的外部优势,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医联体”作为我国卫生服务整合的发展途径,符合我国的特殊国情,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只有重视并解决好“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才能推动“医联体”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篇:达旗中蒙医院医联体的建设现状

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上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我院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特发文规范分级诊疗服务【2015】119号文件,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领导小组【2015】128号文件,印发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实施方案【2015】129号文件,见附件。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截止2017年底,我院与内蒙古国际蒙医院、包头第一附属医院、鄂尔多斯市蒙医院 、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旗人民医院签订胸痛专科、达旗中和西中心卫生院、展旦召中心卫生院、大树湾中心卫生院、树林召中心卫生院、王爱召中心卫生院成立区域医联体 ,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支援、业务指导、双向转诊、县级区域信息互通、检验结果互认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及乡卫生院设立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推进医联体建设。

通过统一功能定位,建立和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积极实行分级负责、双向转诊,形成了急重症病人在县级核心医院住院、慢性病人和恢复期病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治疗,自双向转诊以来我院向上级医院转患者45人,向社区及基层卫生院转患者5人。一级医院现在也面临着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上转容易下转难的问题。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差异,要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是一个缓慢而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院进一步完善了医联体内急救转诊流程,建立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上转的患者提供“绿色通道”医疗服务,对转诊患者实施优先诊疗。实行分级诊疗制度后,患者住院流向逐步趋于合理,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良性机制。 统一资源配置,结合达卫发[2014]85号文件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实施方案,我院分别与达旗榆林子卫生院、树林召中心卫生院、昭君中心卫生院、吉格斯太中心卫生院、展旦召中心卫生院、锡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马场壕卫生院7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具体帮扶内容有:专业技术指导、规范医疗服务与管理等。对口支援单位医务人员免费来我院进修学习。共免费接收7名基层卫生医疗专业技术人员。

强化核心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稳定的协作机制。各“医联体”内所属医疗机构与核心医院通过签订长期协作协议,落实了首诊在基层、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建立了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实现了“医联体”内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进一步减轻了县级医院门诊压力,发挥了县级医院的功能。

医联体的建设我们还需要持续总结并改进,进一步借鉴成功经验,县级医院托管基层医疗机构的模式,真正发挥县级医院的管理水平。发挥县级医院的专业人才优势,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紧密型医联体模式。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及建设评价制度,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可和信任度,真正让患者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就医格局。

达拉特旗中蒙医医院

2018年8月31日

第四篇:英语专业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英语专业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专业

英语专业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英语专业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专业 英语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英语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 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 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 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 握-定的科研方法,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 和较强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掌握语言学、文学及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3.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4.了解我国国情和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5.具有第二外国语的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高级英语、英语写作等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报刊选读、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 与实践、语言理论、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 家国情。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同时很多大学也开通了英语教育学和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教学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35934.htm?fr=ala0_1_1 二 、 本专业分布情况

英语专业开设情况 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外语部开设英语专业本,专科,且均 设两个专业方向:教育和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是 99 年试点项目启动时首批开设的专业之一,英 语专业专科从 2002 年春季开始进入开放教育试点. 英语专业本科教育方向的合作高校原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方式为联合办学,2004 年春季 学期合作到期后改为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合作方式也改为学位授予合作,不涉及联合办学问 题.英语专业本科商务方向的合作高校从试点至今一直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合作方式为学位 授予合作.英语专业专科两个专业方向均由中央电大独立开设. 英语专业本科和专科的教学工作一直比较平稳有序地进行着.开放教育试点以来,英语专业本 科招生人数每届平均为 5,000 至 6,000 人,专科招生人数每届平均为 4,000 至 5,000 人,多年来 学生人数基本稳定. 1 2 3 4 5 6 上海外国语大学 A+ 北京外国语大学 A+ 北京大学 A+ 南京大学 A+ 厦门大学 A+ 复旦大学 A+ 7 8 9 南京师范大学 A+ 山东大学 A 大连外国语学院 A 10 华东师范大学 A 11 四川外语学院 A 12 西南大学 A 13 湖南师范大学 A 14 北京师范大学 A 15 华中科技大学 A 16 河南大学 A 17 四川大学 A 18 华中师范大学 A 19 福建师范大学 A 20 苏州大学 A 2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A 22 中山大学 A 23 浙江大学 A 24 清华大学 A 25 南开大学 A 26 天津外国语学院 A 27 中南大学 A 中南大学 28 西安外国语大学 A 29 东北师范大学 A 30 上海大学 A 31 北京语言大学 A 本校英语专业简介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成立于 1972 年,是全国理工院校中创办最早的英语专 业之一。2009 年在编教师 48 人,其中教授 17 人,副教授 18 人,讲师 12 人,助教 1 人,在校本科生近 800 人,硕士研究生 375 人。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英语高 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视听、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 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和文化等。毕 业生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 教学、管理等工作。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6201.htm?fr=ala0_1_1

三、英语学科的特点

首先,英语既是一门记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语言学科,又是一门包罗万象、涉猎广泛的知识 学科,同时还是一门集人生哲理与人类成长经验于一体的文学学科。学习英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扩大知识面,把握时代脉搏,提升自身文化素养。 http://tianlishuang06.blog.163.com/blog/static/7051915920102112215242/ 英语是开设院校较多的专业,仅在京高校就有北大等近 50 所开设了该专业。英语专业实 力较强的学校主要有三类:一是传统的外语类院校,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 院、北京语言大学等;二是一些设有外语类专业的知名高校,如外交学院、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三是综合型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这些学 校的英语专业各有特色, 如北外注重拓宽学生知识面, 侧重于培养国际型、 通识型英语人才, 北大侧重于传统的英美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则以商务英语为特色,北师大、首师大侧重 于英语教学。 有些考生和家长认为英语专业只是单纯学习英语,这是误解。据了解,英语专业在教学 上力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北外英语专业学生在前两年进行全面、严格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以训练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同时开设如英美社会与文化、文学概论等课程。从大 学三年级开始,学生接受口译、笔译系统训练的同时,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英语语言与 文学、社会与文化研究、国际政治与经济等专业课程。 http://gk.xxue.org/Index/contents/15/1603.html

四、本专业就业岗位 本专业就业岗位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言。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英语指定为官方交流 语言。在世界性国际会议、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贸合同文本,在外 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工作中,英语已成为重要的交流工具。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国更加广泛融入国际社会, 与世界各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日益频繁, 与英语专业有关的行业如外贸、 外交、海关、旅游、管理等涉外工作部门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使得我国对英语人才的 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据劳动人事部统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在各专业中居于前 10 位。即使在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大多数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然保持 90%以上, 就业前景乐观。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都能发挥他们的外语优势,受到学校、外事部 门、公司企业等用人部门的重视和欢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也会加强,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英语专业仍会继续保持自己良好的就业前景。 除了就业,英语专业的学生出国的机会也相对较多。不仅如此,学生如果在学习期间有了新 的兴趣点,也凭借英语专业的基础,轻松地转到别的专业或考取其他专业的研究生。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所作的调查显示, 传统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所培养的学 生,由于只具备单一的英语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人才市场对单一类型的英 语毕业生的需求日渐减少。因此,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转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这 样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近年的就业市场上, 企业往往偏好有理工科背景 的英语专业的学生, 于是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分化出有较大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的科技英语 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呈上升趋势。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 大, 英语学习早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 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2007 年我校英语专业面向全国招生的方向设 置为经贸及翻译方向和 IT 及科技翻译两个方向。 经贸及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外事、外贸、外企、各类涉外金融机构、商务管理公 司、专业翻译机构、出版、新闻、旅游、高级宾馆酒店等部门,承担商务管理、商务翻译、 外贸洽谈、经贸文秘、英语编辑、英语记者、驻外商务代理、涉外公关、涉外导游等工作; 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 科研工作。 IT 及科技翻译方向毕业生能在 IT 行业、三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研究所、情报所、新 闻出版、政府机关等从事专业技术翻译、翻译管理、涉外行政管理、涉外工程管理、涉外市 场销售代表等工作;也可在中学、中专、职高、技校和英语语言培训中心、大中专院校及科 研部门等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http:///mbgx/hd-peixun/news-zy/english.htm

五、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中特别注明的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知识的要求包括:外语听力、外语阅读、外语写作、 外语书面翻译、外语口译、外贸商务洽谈、外国文化知识等内容。对英语专业毕业生能力素 质要求包括:非专业知识面的宽广度、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 组织策划能力、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等内容。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个人品质的要求包括:诚 信、吃苦耐劳精神、工作责任心、团队精神、忠诚度、谦虚等六个方面。当前用人单位在招 聘和使用大学毕业生时更为看重的是大学毕业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 能力素质与之相 比退居到了次要位置。 这反映出当前用人单位对德才兼备的大学毕业生的渴望和需求, 做人 做事和谐统一。外语专业学生的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是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能 力,因为这是胜任新工作快速融入新岗位所必备的。 六 、 本专业知名人士介绍

陆谷孙,教授。1940 年生,浙江余姚人。1965年复旦大学外文系研究生毕业。 1978 年由助教破格提升为副教授 1985 年提升为教授 1990 年经批准成为博士研究生 导师.历任复旦大学副教授、教授。是1984年至1985年高级富布赖特访美学 者。从事英美语方文学的教学、研究和翻译工作,专于莎士比亚研究和英汉辞典编纂。 撰有论文《逾越空间和时间的哈姆雷特》、《莎士比亚概览》(英文)等,共同主编 《新英汉词典》,译有〖美〗欧文·肖《幼狮》。

何其莘,男,出生于 1947 年 7 月。广东大埔县人。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 党员。1968 年参加工作,历任西宁军工厂工人,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助教、讲师, 美国阿克伦大学及肯特州立大学英文系硕士生、 博士生, 西安外国语学院英文系主任、 副教授、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英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及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系主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翻译理论和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中外文学交流委员

会委员,高等学校专业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英语组组长。1992 年开始发表 作品。1997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胡文仲, 1935 年生于天津,祖籍江苏。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 《外国文 学》主编。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高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文学科 组成员。现任: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中国高校英 语口语协会会长。

英语专业学生十大核心竞争力 七 、 英语专业学生十大核心竞争力

http:///group/topic/9765710/ 核心竞争力之一: 核心竞争力之一:词汇修为 词汇修为可以说是所有语言学习者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在词汇方面没有达到 一定的程度的话,他就绝对不可能步入高手的行列。真正优秀的英语学习者,一定在词汇上 有很不错的词汇修为。 词汇直接决定了翻译和写作的水平, 并且影响着英语学习和英语应用 的方方面面。 词汇修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1、 词汇量 :词汇量包括了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积极 词汇就是指一个英语学习者能够熟

练使用的、能够迅速反应和输出的,对其有把握的词汇;消极词汇通常是指认识而不能熟练 使用和输出,但在其出现的时候能知道意思的词汇。比如某个很深奥很偏僻的文学词汇,一 个英语学习者写作的时候可能用不出来, 但是在做阅读理解题的时候却可以知道意思。 词汇 量的培养与提高应在注重扩大词汇外延的前提下, 不断扩展积极词汇的外延。 从词汇的深度 和广度来修炼词汇量。

2、 单词的拼写:真正的高手,拼写方面的基本功一定是相当扎实的。拼写不过关,在使 用和输出词汇的时候就会受到限制。

3、 发音标准:出于口语和口译方面的考虑,掌握词汇的发音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真 正的超级高手一定是全能的。 ) 提高词汇水平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阅读、听课、做题、直接记忆、翻译等方式都可 以有提高。 英语学习者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和领悟出适合自己的方法,系统性的、有目的的、有计划 的提高词汇修为。 核心竞争力之二: 核心竞争力之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熟悉 首先要强调的是, 这里所指的西方文化, 绝对不仅仅是指我们大学期间西方文化课课本中的 那点儿知识。而是广泛意义上的西方文化知识。我们知道,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也 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名词。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越深入,就越能更好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的英语。 这个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作用方面做以下解析: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传播和交流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

对西方文化不够了解, 甚至是基本的文化倾向不了解的话, 就直接说明他对英语的学习尚且 不够深入,不够精致。

2、 对西方文化非常了解和熟悉 对于想当大学老师或者说搞研究的英语学习者有非常重要 的意义。 如果某个大学老师对西方文化非常了解和熟悉, 他就更容易在学生心中树立知识渊 博的形象,确立作为学生师表的威望,自然也会更加容易受学生尊敬和爱戴。这样一来,必 定会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学生会很看不起,老师没有威望和形象,自然也不利于教 学。 (老师的知识面一定要广,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即便已经成为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 )至 于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对于搞英语语言方面研究的意义就更加不言而喻了。 、

3、 了解和熟悉西方文化,能够使得我们这些英语学习者更好的和英语国家的人士交流沟 通。 交流沟通是语言最重要的作用, 英语学习者应该努力让这种有不同语言背景的交流沟通 更加有效。 核心竞争力之三: 核心竞争力之三:翻译功力 我们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承担着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相互交流、转换的责任。翻译方面的功 力是否深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某个英语学习者的价值。因此,作为英语学习者,应该不 遗余力的、坚持不懈的提高翻译方面的功力。翻译方面能力很弱的英语学习者,对于他人和 社会来说可利用的价值必定不高。 另外,一个英语学习者的翻译水平如果很不错的话,必定会为其带来相当不错的经济收益。 翻译官是不少人向往的“白领职业” 。 翻译功力应该包括 2 方面的功力:

1、 口译 :这个涉及到发音、词汇、反映能力等多个方面。口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同声翻译。 做到这点是非常非常的不容易的。我个人认为需要一点点天赋。

2、 笔译 :相比口译而言,笔译的范围似乎更广泛,商务、文学、法律事务等多个方面都 会涉及笔译。 另外,翻译功力提高的过程中,应当对汉语水平提高有足够的重视,在学习强化英语语言的 同时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这样才能胜任各种翻译工作。 翻译需要经验上的积累,也需要 一定的灵感。 成为优秀的译者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最好的办法就是实践。当然,过程中要不断的体会和总结。 核心竞争力之四: 核心竞争力之四:听说能力 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良好的听说能力也是极为重要的。 听说的能力好坏与否会决定口语的和口 译的水平。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析这个核心竞争力:

1、 听力最重要的是听得懂,听见的时候能立即反应出听到的材料的意思。值得强调的是, 听力的瞬间记忆能力是中很有用的, 而能听懂不标准的英语更是非常不容易。 我们国家的解 放军外国语学院由于每年都要培养大批间谍、窃听人才,对听力的训练非常严格和讲究。他 们能够听得懂中东或是印度这类人讲英语就是听力十分强大的一种证明。 而考试应付听力 部分的时候,只要听得懂,只要有瞬间记忆,就可以不需要任何技巧也能做得很好。其实, 对于英语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来说,最大的做题技巧,就是没有技巧。功力越强,对所谓的种 种技巧的依赖就会越弱。

2、 说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口语。口语好也是有一定的标准和层次的。一般来说, 宽泛意义上的标准是:发音标准,说话流利,语言地道,语法正确。有的人只是一般好,有 的是不是一般的好。对于这点,英语专业学生自有体会。值得强调的是,口语好这点对于不 少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不容易做到。流利的口语会让包括英语专业学生在内的各色人士羡慕。 与此同时,在某些时候,某个场合,某人如果展示强大的口语功力,会给外行人展现出此人 英语极为强大的感觉。因此,口语好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核心竞争力之五: 核心竞争力之五: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广泛的阅读几乎是所有英语学习者从平庸变为优秀甚至卓越的并经之路。 而深度的阅读会促 进上述一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阅读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最喜欢, 最常用的一种语言输入方 式。 阅读 对于词汇提高、知识面扩大、语感培养、翻译等许多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核心竞争力之六: 核心竞争力之六:写作能力 除了说话以外最重要的语言输出方式,写作能力也是非常实用的一种能力。 我们可以从 2 个方面来理解写作的能力,写作方面优秀,有竞争力至少应该包括这 2 点:

1、 语言上优秀:用英语写出来的文字是标准地道的,无语法错误的,通顺流畅的等等都 是衡量语言是否优秀的标准。 中国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大纲所说的那些要求就是这个 意思。

2、 应用写作:包括商务信函,法律应用文之类的都要能用英语写,而且格式标准。 核心竞争力之七 核心竞争力之七:应试的能力 我大学的一个教授曾经在开会的时候风趣的说: “考试是我们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这句话明 显是在讽刺我国的应试教育。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也曾谈及此问题, 他认为中国拥有 最多的英语学习者,也拥有最多擅长各种英语考试的人。根据吕老师的观点,中国不但是英 语学习的大国,也是英语考试的大国。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短期内不能改变,因为这涉及许多深层次的原因。 古代的哲人所说的“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的“移山大法” 对于我们如何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体 , 系有指导意义。 通过一些极为重要的考试,对于中国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是必须的。通过考试才有证书, 而强大的应试能力才能保证通过各种考试。 当然,应试能力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就是研究真题、挖掘考试规律的能力。 在中国的英语教育界,很多人因为这方面能力很强,通过英语培训的方式先富了起来。 核心竞争力之八: 核心竞争力之八:思维和主见 其实不光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要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和主见, 任何领域的人才都应该具备这 方面素质。 这方面具体说来就是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会通过现象看到本质, 会洞悉和察觉周围的环境中 蕴藏的机会。 还有就是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决定。比如说是否旷课,是否写作业,

自己都是可以判断和拿主意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确是该好好的听老师话,但是有的时候 某些课必须旷,应该旷,那就该过段旷,有些作业没有必要写,不应该写,就不需要花时间 浪费生命的去写。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有自己想法的人。没有自己的想法,就注定沦为平庸。 核心竞争力之九: 核心竞争力之九:形象和性别的优势 形象方面: 形象好总会成为优势。 人都喜欢漂亮的, 也希望自己漂亮。 特别是对于女生来说, 用北外教授的话来形容就是女孩子长得漂亮就几乎等于博士了。 不过形象对于男生的影响要小一些,但是在一定时候还是会有影响。 还有就是不管对男生还是女生来说, 气质好也是很有用处的。 如果能够在形象上给别人成熟 稳重的感觉的话,就会更好。 性别方面:毫无疑问,英语专业的男生由于数量较少在找工作的时候占有明显优势。而我国 传统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也依旧或多或少的让英语专业男生在就业的时候占便宜。 如果那个男的长得帅的话,很多问题会更好办。 长相不能选择,性别不能改变,但至少内在的品行和形象是可以养成和树立的。 核心竞争力之十: 核心竞争力之十: 性格上的优势 性格方面的优势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 例如,学英语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一种学习英语所需的共性精神。因此,坚持不懈 的性格必然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种优势。 这种性格不但能帮助他学习英语, 也会帮助他实现 自我价值。再如,承受压力的能力往往能帮助你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某种逆转。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并不可复制的。因此,每个 人会有自己 的个性。任何一种积极的性格特点,性格特征,或者说是品性,为人底蕴,都会对英语的修 炼产生积极影响。其实,卡耐基在他的《人性的优点》和《人性的弱点》 2 本著作里已经 对人类性格的重要性做了精辟而详细的解释。 但是, 我们不需要追逐某种个性。 只要是不违背道德标准, 不违法的, 能帮助你自己的个性, 都是适合你的,比如爱憎分明啊,有仇必报之类的,也都可以。 另外,坚持自己的个性,并不会和处理好人际关系发生矛盾。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是不可 能没有“敌人”的,只是多少而已。但人要在这个社会生存,就一定的有自己的朋友圈子。

八、本专业的用人大户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如下: ·国家部委:如外交部、商务部、新华社、国家旅游 局、国际广播电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等 ·市级机关:如各城市外办、国际交往中心、中 国保监会、外经贸委、民政局、公安局、工商局、出入境管理处等 ·外贸公司:外资企业 跨国公司等 ·新闻单位:各大报社、电视台、广播事业局、各大传媒集团等 ·金融机构:中 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瑞士银行、花旗银行、海通证券 等 ·咨讯机构:普华永道、安永华明、毕马威、德勤华永、埃森哲等 ·国有大型企业:等 ·出 版部门:全国各大出版社 印刷厂等 此外,不少毕业生选择了大专院校、广告公司、各类涉 外机构等单位。

九、总结

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对外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课成绩和非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 求。 专业能力是大学生从事专门工作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专业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 作为大学生,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好既定的专业课程,用知识来武装头脑。因此,大学生要主 动、充分地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比如专业教师、图书馆等,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打下 扎实的专业基础。 目前各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加强了外语知识能力的教学, 外语专业学生在外语语言知识能 力方面的竞争力已不在明显。以外语为基础,又能深入学习商务、金融、法律等领域知识的 外语专业学生将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向。 但是, 我院在此方面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还不够, 目前仅设的商务管理和翻译方向,涉及广度和深度不够,甚至不及学校其他学院,在外语为 辅,以国际贸易,商务管理等方向的教学。现外语专业学生普遍有外语优势不再明显,商务 管理,贸易等知识只略知皮毛,没有明显的专业竞争优势。同时,外语专业学生非专业知识 面窄是一个硬伤。学生平时要注重开拓自己的其他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学 校也要注重对学生这方面知识的引导和培养。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做人方面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 作为人才的培养 机构,高校不应该只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告诉受教育者客观世界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 告诉受教育者做人做事的准则,加强高校的做人教育。目前高校在此方面的教学明显缺乏, 主要通过党团组织思想讨论, 座谈等方式开展。 此方式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 的, 但是对如何培养良好的人格和正确的人才观、 择业观、 工作观方面显得表面和形式化了。 2010/4/23 附录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英语、 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英语、法语翻译招聘启事

一、招聘说明

(一)招聘专业 英语、法语专业。

(二)招聘应届生基本条件

1、2008 年全日制应届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优秀的本科生,具备良好的政 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无任何不良记录。

2、外语水平:具有良好的英语或法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3、具有较好的仪表气质和表达能力,身体健康,有特长者优先。

(三)招聘在职人员基本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任何违法及不良记录。

2、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3 年以上。具备大学本科(含)以上文化程度,能熟练运用计算 机。

3、在原单位工作期间专业水平和工作实绩突出,善于开拓创新,具有较强沟通协调能 力和良好团队精神。

4、身体健康,五官端正,年龄 35 周岁以下。

5、外语水平:具有良好的英语或法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招聘启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因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招聘办公室秘书 1 名。

一、岗位要求: 岗位要求:较强的中、英文公文写作能力,能用英文进行口头交流;诚实正直,淳朴善良;热爱外语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富有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有创意。完成与翻译专业相关的行政管理和教学管理工作; - 协助完成英语学院的各种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工作。

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招聘英文翻译招聘启事 公司地址:海淀区学院路 15 号北京语言大学教二楼 225 室

职位:英文翻译(1 名) 工作地点:北京 工作性质:全职 岗位职责: (1) 负责翻译国家汉办官方网站新闻(中译英)及其他各处室材料(中译英/英译中) 。 (2) 配合公司其他部门完成各项翻译任务。 职位要求: (1) 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相关专业。 (2) 英语专业八级或人事部翻译证书二级必具其一。 (3) 具有 2 年以上英语笔译工作经历,能够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 (4) 积极进取,责任心强,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山东]济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招聘非事业编制英语翻译人员启事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 济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招聘非事业编制英语翻译人员一名, 具体要 求和办法如下:

一、招聘原则 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

二、招聘条件 (1)政治思想过硬,热爱高校国际交流工作。 (2)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有国外留学经历。 (3)精通英语口译和笔译。 (4)具有一定中国文化底蕴、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较强,能熟练使用计算机。 (5)具有良好的品行和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端正,做事严谨认真,责任心强,善于团结协 作。 (6)年龄 28 岁以下。 (7)身体健康,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三、聘用形式及待遇

(一)被聘人员不占事业编制,学校与被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二)学校按有关规定为被聘人员办理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及其它待遇,按合同约 定执行。

(三)首次聘用,合同期一年。

四、招聘程序 (1)应聘人员报名。 (2)应聘人员条件审查,初选。 (3)面试。 (4)择优确定拟聘人选,报学校审批。 (5)体检(体检费用个人承担)。 (6)签订聘用合同。

六、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地点、联系人 报名时间 2010 年 1 月 5 日—1 月 7 日 报名地点 济南大学西校区办公楼 701 房间 联系方式 电话:0531-82767192

(二) 、报名提交材料:

1、 《应聘报名表》一份(贴近期照片,双面打印) 。

2、学习工作简历一份,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及其它所需(技能、成果、荣誉等)材 料原件和复印件。 报名材料需应聘者本人现场提报。 济南大学人事处 2010 年 1 月 4 日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英文翻译岗位招聘启事

一、招聘岗位 英文翻译 1 名。

二、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岗位职责: 1.负责各类文档,特别是能源工程技术类文档的中译英、英译中笔译; 2.负责中外技术交流口译; 3.负责外事联络、接待工作; 4.完成部门内部相关日常事务及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任职条件: 1.具有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者需 2 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2.专业英语八级或同等英语水平; 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4.能够胜任国内外短期出差; 5.具有工科背景者优先。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

物理系、电子与科学技术、三班、一今卫

摘要:全世界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就业率问题。通过就业使得经过高校系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力资本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更大的提高经济社会运行效率。如果很多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这不仅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就业问题,更是一种优等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大损失。

一、毕业生近三年就业率分析

2007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526.96万人,就业学生数为506.35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6.10%。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427.41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11.72万人,就业率为96.33%;技工学校毕业学生数为99.5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94.63万人,就业率为95.05%。

2008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我国2008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据此推算,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失业大学毕业生中,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611万人,就业率为87%。

在社会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今年高校毕业生总数比2009年增加,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31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二、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回望历史

2001年,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2009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中国人保部门定下了“力争使2010届高校毕业生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80%以上”的目标,即使目标实现,也意味着有1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这是一组来自教育部且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目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90后的无奈,当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就是失业了。80后的无奈,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可以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大学生曾经让我们的含辛茹苦的父母们付出了多少的爱,只有你做父母后才有深深地感悟。生的现实比什么都能说明问题。可是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却不尽人意,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两个。

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仅有一纸文凭很难体现出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传统课堂教育缺乏对实际能力的培训。明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630万,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趋紧有四个原因:一是毕业生多,今年是630万,明年是660万。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如果下滑比较厉害的话,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就业机会相对就比过去有所减少。”三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还亟待完善。四是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不适应的问题存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障碍。

三、大学生就业趋势的研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才资源市场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多数毕业生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但就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所以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就业观念、就业制度等问题,也有高校部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造成的。

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据调查,毕业生由原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的高比例,趋向于向国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创业等作为就业选择目标,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各个省市地方性就业法规的颁布,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选“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四、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现代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生存义务,这项义务履行的前提是就业。就业把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了起来,今天的就业既是个人生存的前提,也是人生实现的主要舞台。面对沉甸甸的就业话题,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勇敢面对,做出自己的实践回答。大学生职业选择受到多种隐性因素和显性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基本上可归纳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两大类。

(a) 主体因素

主体因素是主体内部产生的、与自我意识密切关联的影响因素,包括个性、能力、价值取向等,它们往往是左右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

1、个性

性格、气质是个性当中的稳定因素,性格如何、气质怎样,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乃至职业成功发挥着持续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大学生职业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学研究表明,自主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能力相符的职业的劳动者,其劳动生产率比

不符合要求的劳动者要高40%。兴趣产生的内在驱力形成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在不自觉中会推动他们排除种种困难。兴趣爱好也会发生变化,但一旦确定,就会为职业选择提供有向驱力,为职业成功奠定前提。

2、能力

大学生能够跨入大学校门,这一事实已证明他们具备了一般能力,即在基本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如观察能力、反应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同时,大学生经过多年的基础学习和专业学习,也具有了特殊能力,即在专门活动中要求的能力,如写作能力、数学能力等。无论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他们都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了参照系和定位器。在专业选择中,能力因素起到了参考作用,写作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新闻、文学专业,而语言能力差的人一般不会选择英语、教育专业;在职业选择中,能力因素则起到了定位器作用,不善驾驭文字的大学生是不会首先考虑文职工作的,而具备了初步的理论研究能力,并获得实际成绩的大学生很可能在所学专业上继续深造,以求获得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

3、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具体化和方向化,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各类事物的一般性态度,这种态度表现出比较明确而单一的趋向和情感,便成为了价值取向。随着价值观的基本定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基本定型。具体到职业认识领域,大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与排斥,对某类事物的偏好与厌恶,对某种情感的向往与躲避便成为价值取向中与职业最密切的部分。一个大学生可以为了维持生计而工作,为了避免生活空虚而工作,或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工作。在大学生看来,一种工作可能具有多种意义,这些意义直接作用于职业定向与选择。

(b) 客体因素

客体因素是指职业选择中环境因素的总和,也包括职业本身因素。如果说主体因素起着基础性作用,那么客体因素则发挥了制约和平衡的牵制作用。

1、社会评价

大学生身处象牙塔,却不是生活在真实状态。职业社会对各类职业所持的倾向性态度总会通过传媒、习惯、舆论等各种渠道渗透到大学生职业评价心理中,成为大学生社会化认识的重要一面。尽管我们经常会听到关于“职业分工不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类的强调,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实际普遍地存在着职业高低贵贱之分的认识,这种认识即是职业的社会评价。职业的社会评价受到社会心理的强有力制约。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评价,尤其是在传统心理仍然根深蒂固的当代社会,职业的社会评价往往体现出浓厚的传统色彩和保守色彩。这一点越是在不发达地区,便越是明显。个体工商户虽腰缠万贯,但其社会评价一直不高,这一现象与古代流行的轻商观念有密切联系,而恰恰是轻商意识成为大学生进入个体者行列的主要心理障碍。

2、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在当今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发展中的商品经济必然导致金钱意识的抬升,这是一个好事,又不仅是一个好事,这中间存在着极大的转换性和可能性。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职业必须具有物质激励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否则将无法获得选择者的青睐。说它不仅是一个好事,是因为金钱意识如果一味膨胀,必然损害许多职业的本色,职业将不再是“职业”,而蜕化成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有人曾说,在当代中国社会,金钱扮

演着上帝的角色。此言放在一部分人身上可以,倘若及之于全体(包括大学生)则不免过激。但是,金钱意识的迅速扩散和增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认的事实。

3、家庭

大学毕业后,大学生又面临着具体职业的选择。这时家庭作用又会凸现出来。不过,此时它的影响力已远不如昔,因为大学生专业知识已较为丰富,职业意识也更加明晰,心理正在日渐成熟,相应地对家庭的心理依赖也就大为减弱。但是,家庭作为大学生的后盾力量,对职业选择发挥的影响不会根本上丧失,尤其当子女在职业选择道路上犹豫不决并寻求帮助时,父母意志的作用又会放大,对子女的职业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有些大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了某种职业,有些大学生则被引入了父母正在从事或者希望子女从事的职业。在后者的情况下,子女大学生是被看作父母希望的延伸,或者家庭的代表,他们的使命是实现父母的理想。这种职业选择的效果不能一概而论,不过,这也在无形中隐藏了一种危险,即如果职业实践不如人意,那么子女很可能会将这种结果归咎于父母,让父母来承担职业实践不理想的责任。

五、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

(一)、国家政策方面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就业市场方面

我国应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整顿就业市场,将高校毕业生纳入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高等教育发展机制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建立起高校之间、校企之间、政府之间、研究机构和政府之间的协作,不失为解决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好办法。

为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调节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科学地指导毕业生就业,国家还必须尽快建立信息预警机制或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武汉市人事局在武汉地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学校和专业,围绕大学生就业率、就业缺口率和就业质量三个统计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建立起能综合反映武汉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系列指数模型,从而提供了及时、完整、准确和具有前瞻性的就业信息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同时,国家还应尽快建立高校毕业生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对以不实之词、虚假信息吸引参展单位和学生的招聘会主办单位和个人予以查处,对各类毕业生招聘会予以引导、规范,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毕业生们呼唤针对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建立常设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暂未就业的毕业生

充分就业提供方便。去年4月,北京市建立了为大中专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常设市场,深受毕业生的欢迎,一批暂未就业的大学生就在这里找到了工作。

(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

高校办学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毕业生的就业作为杠杆检测并带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改革,形成高等教育调控机制。在专业建设和调整上,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时增设新专业,积极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专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同时要认真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工作,建立相关指标体系,在统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同时分析其就业层次和供需比,为专业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在课程建设和调整上,高校要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推陈出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强化办学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四)、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方面

高校要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广泛拓展就业渠道。坚持将毕业生就业指导与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就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将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学校应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采取大小型招聘会相结合的形式,精心组织“双向选择”活动,使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毕业生的供需信息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之间及时有效地传递和交流,为毕业生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提供方便。

针对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观念,摆正心态,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结合自身特点,扬长避短,从而有的放矢地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

(五)、毕业生自身方面

大学毕业生如何把自己“嫁”出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关键。要注重提高自己在道德、文化、业务、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自身交际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等,增强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自主创业,给自己当老板对应届大学生来说也可以另辟一片天地。现在很多高校在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也在更新观念,对大学生创业给予支持,如江苏省有关文件就规定“各级政府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方便和市场机会,扶持毕业生创业。毕业生领办或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优惠政策。对毕业生创办的民营科技企业,按规定减免营业税、所得税。”所以说自主创业也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渠道之一。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人才资源,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4年4月30日举行的“中国就业论坛”第六次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指出,我国的目标是希望通过3至5年的建设和奋斗,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几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笔者认为,通过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标本兼治、权利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合作与帮助,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进步,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定能呈现新的可喜局面。

上一篇:也许我们不该做朋友下一篇:医学实习生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