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2024-04-27

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共8篇)

篇1: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在经典中品味人生

让书香丰润青春 ——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推荐书目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标识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情感品质、文学艺术修养、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是由知识、能力、感情、态度、价值观等多种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表现。文化素质的培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科学不能创造目的,更不用说把目的灌输给人们;科学至多只能为达到某些目的提供手段。”因此“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因此,我们必须在加强科学教 育的同时,努力加强文化素质的培养。

为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学生工作部(处)和图书馆组织有关专家,向我校大学生推荐文化素质教育阅读书目,此项工作旨在引导大学生有目的的地阅读,并通过广泛阅读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本次推荐的书目综合了国内多家重点大学的推荐方案,精心选择了包括政治与哲学类、经济与管理类、历史类、艺术类、科普类、文学类等120种书。希望同学们能够了利用业余时间选择性地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努力实现人文素养的交融,使自己成为知识面 广、创造力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第一部分 政治与哲学类(25种)

1、《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

2、《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3、《老子译注及评价》

陈鼓应译注

4、《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5、《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

6、《理想国》 柏拉图

7、《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8、《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9、《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

10、《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

11、《社会契约论》

卢梭

12、《存在与虚无》

萨特

13、《悲剧的诞生》

尼采

14、《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

15、《幸福论》

费尔巴哈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主要篇目: 《共产党宣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自然辩证法》 《哲学笔记》 《国家与革命》

17、《毛泽东文集》主要篇目: 《论十大关系》 《实践论》 《矛盾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8、《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

19、《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20、《人,诗意地安居》

海德格尔

21、《伦理学》

斯宾诺莎

22、《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23、《西方哲学史》

罗素

24、《哲学史讲演录·导言》

黑格尔

25、《忏悔录》

奥古斯丁

第二部分 经济与管理类(10种)

1、《资本论》

马克思

2、《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

3、《经济学》

萨缪尔逊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

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6、《新人口论》 马寅初

7、《金融巨子》

安·桑普森

8、《哈佛创业成功学》

戴维·皮格斯

9、《卡耐基经营之道》

卡耐基

10、《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第三部分

历史类(10种)

1、《史记选》

王伯祥选

2、《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主编

3、《中国思想史》

韦政通

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5、《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李时岳 赵矢元

6、《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陈达凯

7、《古代社会》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8、《罗马帝国衰亡史》

爱德华·吉本

9、《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特

10、《历史的研究》

汤恩比

第四部分

艺术类(10种)

1、《艺术的起源》

格罗塞

2、《艺术论》

罗丹

3、《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4、《西方音乐史》

田可文 陈永

5、《音乐欣赏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6、《中华民族音乐大系》

东方音乐学会编

7、《美的历程》

李泽厚

8、《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9、《美学散步》

宗白华

10、《艺术的故事》

恩斯特·贡布里希

第五部分

科普类(15种)

1、《梦溪笔谈》

沈括

2、《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3、《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

4、《物种起源》

达尔文

5、《从混沌到有序》

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

6、《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里夫金,霍华德

7、《系统结构和经验》

拉兹洛

8、《中国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

9、《科学的社会功能》

贝尔纳

10、《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

11、《科学史》

丹皮尔

1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

13、《院士思维》

卢嘉锡等主编

14、《数学精英》

E·T·贝尔

15、《科学研究的艺术》

贝弗里奇

第六部分

文学类(50种)

1、《诗经选》

毛舜钦注

2、《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3、《陶渊明集》

逯饮立校注

4、《唐诗三百首》

孙洙

5、《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

6、《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7、《三国演义》

罗贯中

8、《水浒传》

施耐庵

9、《红楼梦》

曹雪芹

10、《儒林外史》

吴敬梓

11、《老残游记》

刘鹗

12、《鲁迅选集》主要篇目: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朝花夕拾》 《坟》 《热风》 《华盖集》

13、《女神》 郭沫若

14、《子夜》 茅盾

15、《家》《春》《秋》 巴金

16、《骆驼祥子》

老舍

17、《围城》

钱钟书

18、《青春之歌》

杨沫

19、《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20、《曹禺选集》

曹禺

21、《艾青诗选》

艾青

22、《创业史》(第一部)

柳青

23、《茶馆》

老舍

24、《王蒙代表作》

张学正编

25、《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

26、《幽默人生》

林语堂

27、《牛棚杂忆》

季羡林

28、《文化苦旅》

余秋雨

29、《台湾小说选》 《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 3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4卷

王庆生编

31、《雪国》

川端康成

32、《伊利亚特》

荷马

33、《神曲》

但丁

34、《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35、《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36、《浮士德》

歌德

37、《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38、《红与黑》

司汤达

39、《悲惨世界》

雨果 40、《高老头》

巴尔扎克

41、《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42、《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43、《玩偶之家》

易卜生

44、《母亲》

高尔基

45、《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46、《泰戈尔诗选》

冰心译

4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48、《老人与海》

海明威

49、《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5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斯威布

篇2: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第一部分 政治与哲学类(25种)

1、《周易大传今注》

高亨

2、《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3、《老子译注及评价》

陈鼓应译注

4、《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5、《庄子今注今译》 陈鼓应译注

6、《理想国》 柏拉图

7、《乌托邦》 托马斯·莫尔

8、《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9、《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

10、《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

11、《社会契约论》

卢梭

12、《存在与虚无》

萨特

13、《悲剧的诞生》

尼采

14、《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

15、《幸福论》

费尔巴哈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主要篇目: 《共产党宣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自然辩证法》 《哲学笔记》 《国家与革命》

17、《毛泽东文集》主要篇目: 《论十大关系》 《实践论》 《矛盾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8、《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

19、《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20、《人,诗意地安居》

海德格尔

21、《伦理学》

斯宾诺莎

22、《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23、《西方哲学史》

罗素

24、《哲学史讲演录·导言》

黑格尔

25、《忏悔录》

奥古斯丁

第二部分 经济与管理类(10种)

1、《资本论》

马克思

2、《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

3、《经济学》

萨缪尔逊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

5、《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凯恩斯

6、《新人口论》 马寅初

7、《金融巨子》

安·桑普森

8、《哈佛创业成功学》

戴维·皮格斯

9、《卡耐基经营之道》

卡耐基

10、《第五项修炼》

彼得·圣吉

第三部分

历史类(10种)

1、《史记选》

王伯祥选

2、《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主编

3、《中国思想史》

韦政通

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5、《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

李时岳 赵矢元

6、《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陈达凯

7、《古代社会》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8、《罗马帝国衰亡史》

爱德华·吉本

9、《世界文明史》

威尔·杜兰特

10、《历史的研究》

汤恩比

第四部分

艺术类(10种)

1、《艺术的起源》

格罗塞

2、《艺术论》

罗丹

3、《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4、《西方音乐史》

田可文 陈永

5、《音乐欣赏手册》 上海音乐出版社

6、《中华民族音乐大系》

东方音乐学会编

7、《美的历程》

李泽厚

8、《中国艺术精神》

徐复观

9、《美学散步》

宗白华

10、《艺术的故事》

恩斯特·贡布里希

第五部分

科普类(15种)

1、《梦溪笔谈》

沈括

2、《徐霞客游记》

徐弘祖

3、《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爱因斯坦

4、《物种起源》

达尔文

5、《从混沌到有序》

伊·普里戈金,伊·斯唐热

6、《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里夫金,霍华德

7、《系统结构和经验》

拉兹洛

8、《中国科学思想史》

李约瑟

9、《科学的社会功能》

贝尔纳

10、《人的潜能与价值》

马斯洛

11、《科学史》

丹皮尔

12、《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

13、《院士思维》

卢嘉锡等主编

14、《数学精英》

E·T·贝尔

15、《科学研究的艺术》

贝弗里奇

第六部分

文学类(50种)

1、《诗经选》

毛舜钦注

2、《楚辞选》

马茂元选注

3、《陶渊明集》

逯饮立校注

4、《唐诗三百首》

孙洙

5、《宋词三百首笺注》

唐圭璋

6、《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7、《三国演义》

罗贯中

8、《水浒传》

施耐庵

9、《红楼梦》

曹雪芹

10、《儒林外史》

吴敬梓

11、《老残游记》 刘鹗

12、《鲁迅选集》主要篇目: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野草》

《朝花夕拾》 《坟》 《热风》 《华盖集》

13、《女神》 郭沫若

14、《子夜》 茅盾

15、《家》《春》《秋》 巴金

16、《骆驼祥子》

老舍

17、《围城》

钱钟书

18、《青春之歌》

杨沫

19、《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20、《曹禺选集》

曹禺

21、《艾青诗选》

艾青

22、《创业史》(第一部)柳青

23、《茶馆》

老舍

24、《王蒙代表作》

张学正编

25、《朱自清散文全集》

朱自清

26、《幽默人生》

林语堂

27、《牛棚杂忆》

季羡林

28、《文化苦旅》

余秋雨

29、《台湾小说选》

《台湾小说选》编辑委员会选编 30、《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1—4卷

王庆生编

31、《雪国》

川端康成

32、《伊利亚特》

荷马

33、《神曲》

但丁

34、《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

35、《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36、《浮士德》

歌德

37、《简·爱》

夏洛蒂·勃朗特

38、《红与黑》

司汤达

39、《悲惨世界》

雨果 40、《高老头》

巴尔扎克

41、《汤姆叔叔的小屋》

斯托夫人

42、《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43、《玩偶之家》

易卜生

44、《母亲》

高尔基

45、《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46、《泰戈尔诗选》

冰心译

4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48、《老人与海》

海明威

49、《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50、《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篇3: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是一所共建图书馆, 已经开始投入使用。馆名是“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共建的图书馆不仅仅对河南科技大学的师生服务, 还面向全洛阳市民开放。全文结合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浅谈了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建设。

1 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作用

1.1 具有陶冶作用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可以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 塑造美好的心灵。我国历代名人都很重视环境对人的熏陶、感化作用。现代人们不仅把良好的自然环境.作为校址, 而且积极把自然环境创造改变成理想的工作、学习场所。在这些学校里面, 图书馆的环境建设都是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的。一切都整齐有序, 充满生机, 有一股浓郁文化气氛, 使人流连忘返。如共建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东北角是有一个三层圆形浮雕, 一层雕刻的是祖国医学篇, 刻画人物有张仲景, 浮雕雕刻有针砭、灌肠术等内容;二层浮雕背景文字使用《道德经》, 雕刻的人物有老子、张衡, 还有炎黄二帝等;三层浮雕刻画的是现代篇, 图像有航空、卫星、数学公式等, 这些都说明图书馆的外观环境先给人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图书馆北门是对外开放大门, 直接通过台阶可进入二楼咨询大厅。大厅门前空地上有一座长约9米, 宽和高都为2米左右的书卷形雕塑, 正面刻有“图书馆”三个字, 背面刻着图书馆简介。读者一走到这里, 就好像有一种浓浓的书香气息。再加上建筑周围竹林、花园、树木等精心搭配, 置身这样的环境里, 通过耳濡目染, 不知不觉就陶冶了情操。

1.2 具有激励作用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中, 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 激励人们开拓进取, 积极上进。图书馆的文化环境和校风构成的氛围, 会形成一种文化效应场。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效应场, 会不知不觉的得到一种特殊的熏陶和感受, 进而转化成一种信念, 激励人们向上进取。如图书馆对先进人物的宣传, 使当代大学生随时接受中华传统历史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从而更好地激发当代青年学子的革命斗志和拼搏精神, 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以及为中华崛起而勇于献身的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

1.3 具有制约作用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可以抵制人们的不良行为和不良风气。这是一种无声的命令, 但是具有良好的制约作用, 他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 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 应该做什么, 哪些不能做。同时, 良好的文化环境也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时刻提醒读者自觉遵守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如共建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从走廊自习区, 到各个书库都干净明亮, 整洁有序。墙壁上有“静”和禁烟的标志, 读者一到这里, 都不能大声喧哗, 乱扔垃圾等。这就是图书馆文化环境的制约作用。在这优美的图书馆文化环境中, 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感染你, 吸引你, 同时也制约着你。

1.4 具有调节作用

图书馆文化环境还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环境上, 还表现在精神环境上。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东北角建筑外有清澈的水池, 天井里有那葱绿的竹林, 绿树成荫的小道, 构思别致的读书角, 图书馆周边草坪、花圃里争奇斗艳的繁花, 即美化环境, 净化了空气, 降低了噪音, 又能使读者调节情趣, 消除内心的抑郁和烦躁。如学习累了, 遇到烦恼痛苦时, 到这样充满优美与幽静的氛围中, 和同学、朋友、老师谈谈, 诉说诉说, 会使你摆脱烦恼, 放松紧张的心情。或者和友人去图书馆的“休闲吧”坐坐, 喝喝咖啡、奶茶, 听听音乐, 使紧张抑郁彻底摆脱。

2 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措施

2.1 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

应该把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张名片, 建立在显著的位置, 平且对其外观进行设计, 使其具有艺术感染力, 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体现出图书馆文化特色, 增强文化氛围。这样, 使学生在无形中融入到知识的海洋中, 起到熏陶和激励的作用。共建的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就做的很好。选址在一进正门的西边, 这样既方便了校内读者, 也方便了校外读者。图书馆主体外观形状似方鼎, 寓意河洛文明,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图书馆建筑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

图书馆在功能上不仅要满足传统的藏、借、阅要求, 还应满足现代数字图书馆的需求。走进现在的图书馆, 就要像走迸一个数字化空间, 里面有触手可及的电脑、畅通的网络、浩如烟海的数字资源、便捷的检索系统。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二楼大厅除了有咨询台, 还有四台可触摸屏的电子读报机, 四台图书消毒机, 十多台可触检索机, 自助图书归还机等现代化设备。基本每个书库都有图书检索机, 图书借阅量大的书库, 都配备有自助图书借还机。图书馆方圆500米范围内免费wifi可用, 图书馆还引进了各类共44个数据库, 电子图书共计122万册。因此, 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 建成为一个数字资源丰富、信息获取便利、管理手段先进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

2.2 树立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要进行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首先要让大学生参与进来, 倾听大学生的心声, 从中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建议和想法。让学生知道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正在向一个能为他们提供更优质服务的方向发展。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许多大学生志愿者, 和勤工助学的学生都参与图书馆的书库整理;另外专门开设有图书馆监督邮箱, 还有三部电话, 就是让读者有问题随时反映, 随时解决。让学生知道图书馆是一个能提供更多需求的场所, 而不仅仅是一个借书还书的部门, 从而树立图书馆的品牌形象, 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自己特有的地位——特殊的文化场所。

2.3 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图书馆文化环境

在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上, 要注意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学术特色的文化环境。学校在建造和装修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 都应注意民族特色与时代风格的有机统一, 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 因为所处是古都洛阳, 图书馆和学校抓住河洛文化和牡丹文化等这些特色进行建设, 并融入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中, 读者置身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 就会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韵味。

2.4 利用图书馆藏资源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 与它所提供给读者的文献资源息息相关。图书馆的文献收藏, 这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 能够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历史的传承。丰富的馆藏资源记载着人类文明, 也记录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 师生身在其中, 就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着知识甘露,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 享受着知识文化的熏陶。这样, 可以陶冶师生们的情操, 塑造良好的性情, 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图书馆通过合理布局, 优化文献资源环境, 按不同读者群体和固有读者群划分馆藏。如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设立社科类书库, 工科类书库, 中文现刊阅览室, 外刊阅览室, 中文过刊阅览室, 专门设立参考工具书库、语言文字类书库等等, 为每一位读者服务。还建设了具有适合我校特色的5个自建数据库, 以突出图书馆特色、馆藏文化特色, 增强文化氛围, 让读者切实体会到图书馆特有的文化环境。

2.5 图书馆积极组织各种文化活动进行文化环境的建设

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场所, 更应满足读者文化需求和休闲娱乐需求。图书馆可利用现有的馆舍环境条件,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如:与艺术学院联合定期举办学生、教职工优秀作品书画展、摄影展。组织专题讲座、现代诗大赛、座谈会、艺术沙龙等。图书馆还邀请专家来进行讲座, 让学生有机会体会大师们的风范, 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环境优势, 扩大图书馆的影响, 以高雅的文化环境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 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连明.论大学图书馆文化环境的特色化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学刊, 2010 (2) :2 2-2 4.

[2]张新华.论图书馆文化环境的营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15) :76-78

[3]耿宏伟.浅谈图书馆的文化氛围[J].科技资讯, 2009 (12) :253.

[4]李卫峰, 朱刚, 滕丽娟.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11) :60-62.

篇4: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模式改革

宁波大学地处浙江东部,该地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社会经济快速提升,民营企业活跃发达。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加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勇于进取的民企精神对宁波大学这样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宁波大学确定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围绕“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要求,学校自2000年起。在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及运行和保障机制、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从2007年起全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该计划由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科技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理论与人文类竞赛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包含了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五个子计划。

一、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的思路

1培养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要因地制宜,紧贴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作为地方性的高校,学校把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牢牢根植于浙东文化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文化土壤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当中。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知识、素质、能力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兼备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文化素养是基础,创新创业能力是核心。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在不断完善前一阶段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前提下,学校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较为系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将原来分散的第二课堂活动整合为包括科研创新训练、创业训练、科技竞赛、人文素养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等五方面的完整计划,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生毕业所必备的能力和技能要求列入教学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3培养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模式创新是最有效的途径。突破高校闭门培养的局限性,创新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模式。重视利用地方资源开展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培养,探索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协同合作、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政府创业园区、企业研发基地、基层实践场所等为科技文化活动的广阔天地,提高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的目标

根据近几年对学生的跟踪调查,我校浙江籍学生占76%,毕业生约90%留在浙江或东南沿海工作。生源与就业去向决定了我校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内涵要求。我们认识到,作为地方学校,宁波大学要实现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就必须“立足地方,注重特色;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搭建平台、体现主体;整合资源,形成互动”。

“立足地方、注重特色”:准确把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具体要求,注重培养具备地方文化基因和区域独特精神风貌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深化改革、创新模式”:发挥模式创新优势,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协同合作培养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机制。

“搭建平台、体现选择”:以“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大学校园、实践基地、创业园区、研发中心等为平台,为学生提供菜单式项目,使其有更大的选择余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整合资源,形成互动”:整合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职业技能培训、学术讲座、校园文化等第二课堂活动,形成“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并赋予学分。在教师岗位聘任中明确指导任务,并加以考核,以此调动师生参与这项计划的积极性。

因此,我校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载体,确立了“培养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兼备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训练,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备独立或协作开展科技研发服务地方的基本能力,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明显的浙东文化精神,社会适应性强,在职业生涯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三、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的管理运行

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度,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分块实施、突出特色,构建了以项目负责制为基础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系。

学校、学院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工作,教务处、宣传部、团委、学生发展与服务处\学生工作部、科技处、社科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具体实施各计划项目的管理工作,使该计划的实施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学院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各项校级活动,根据学校委托承担面向全校的计划项目的实施工作,全面规划和组织开展院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计划的实施形成了系统化的工作程序:(1)相关职能部门按工作分工,负责制定各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经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后,颁布实施。(2)各项目负责部门,根据各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细则,组织项目具体活动内容的设计,形成每学年(或每学期)的具体项目实施计划,编印项目指南,并在“宁波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3)各学院组织学生选择项目,并做好初审工作,汇总学生选项情况后报各项目负责部门。(4)各项目负责部门审查、确定学生选项情况后,在“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和校园网上公布。(5)各有关职能部门或所委托的学院根据确定的学生选项项目,具体实施对项目的组织、检查、评估和考核,并根据项目管理和学分认定细则对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过程及其成果进行成绩记载与学分认定。(6)各项目活动结束后,由项目负责部门将学生参与项目活动的成绩及学分认定材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教务处进行成绩和学分的最终认定,并负责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成绩管理系统)。

所有训练计划的项目实行课程化管理,每学期流动开设,学生可充分考虑个性特点、能力和特长,以及职

业发展规划等,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训练内容、形式、过程等进行多层次选择,以真正体现“把成才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从而形成学校、学院、学生互动的创新创业训练机制。

四、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的条件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教学、学科科研、师资队伍、学生工作、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协同作战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学校在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奖励制度等方面给予支持。

1学校每年安排预算经费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的项目活动进行资助,以保障计划的运行和“宁波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

2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纳入学校每年对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考核指标中,并根据成果情况设立相应活动的优秀组织奖,用于奖励组织、管理单位和获奖学生所在学院。

3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实验室和科技产业公司等,并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吸引其投入建设。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参与政府创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园区,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提供基地。

4制定了《关于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宁波大学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决定》、《宁波大学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认定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管理政策。

5从2007级本科生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活动学分,本科生至少要取得4个创新创业学分是毕业的基本条件。

五、大学生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改革的初步成效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制订了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开设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艺术等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113门,建立了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14门文化素质课程被省立项资助,56门文化素质课程被学校立项资助。在教材建设上,结合学校优秀教材建设,以立项的形式,资助建设了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精品教材”,主编出版文化素质类教材近50本,有11个文化素质类教材建设项目被省级立项建设,在第一课堂突出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

2打造系列“精品讲座”,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开展思想道德、社会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等各类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道德、文化、科技等水平,形成了“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政府和企事业领导主讲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论坛”和宁大师生“讲述宁大人自己的故事”等一批精品讲座。“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已超过了100期,先后邀请了韩启德、杨叔子、何祚庥等30多名院士和冯小宁、梁晓声、高震东等20多位著名学者和艺术家做讲座。该系列讲座被《中国教育报》称作“道德教育的品牌”,2007年被浙江省教育厅评为首批省级校园文化精品项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论坛”以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为目的,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搭建桥梁。

3促进校社、校企联动,发挥全社会参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尤其是海外宁波帮捐资助学、造福桑梓的感人事迹和人物,开展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教育;组建各类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镇海口海防遗址博物馆、余姚市河姆渡历史文化博物馆等共建了160余个校外实践与人文教育基地,为文化素质教育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聘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工程技术、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文化素质教育教授,开展“百名厂长经理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与社会的结合度。

4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软件设计实训基地和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创作实践基地等10余个省级实践基地,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法律诊所等4个校级实践基地;通过科研立项、参与教师科研、开展创新型开放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形式,形成以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依托、学科专业参与培养的工作格局。建立了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学生创业实践初显成效。

5实施“精品社团”和“一院一品”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实施“精品社团”,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科技、文艺、体育竞技、社会服务等四大类型为主的学生社团格局。白桦林话剧社获得“浙江省十佳学生社团”和“宁波市优秀学生社团”的称号,学生越剧社、心理学研究协会获得了浙江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

启动校园文化“一院一品培育与认证计划”,培育学院文化品牌项目,树立文化素质培养的品牌意识。

篇5: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1.《共产党宣言》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3.《国家与革命》4.《毛泽东著作选读》

5.《邓小平文选》6.江泽民《论“三个代表”》

7.《江泽民文集》8.胡锦涛的重要讲话与论述

9.《鲁迅选集》10.《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11.《西方哲学史》罗素12.《理想的冲突》宾克莱

13.《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14.《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里夫金与霍华德

15.《希罗多德历史》16.《唐吉珂德》塞万提斯,杨绛译

17.《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18.《幻灭》巴尔扑克,傅雷译

19.《一千零一夜》20.《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茅海建

21.《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22.《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23.《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24.《中国通史简编》

——索尔兹伯里—— 范文澜

25.《中国大历史》黄宇仁26.《春秋左传》

27.《史记》司马迁28.《古诗源》沈德潜

29.《史记选》王伯祥30.《庄子浅注》曹础基

31.《世说新语校笺》徐震谔32.《诗经》

33.《楚辞》34.《老子》

35.《孙子》36.《经济学》斯蒂格利茨

37.《经济学原理》曼昆38.《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

39.《企业之魂》吉尔德40.《现代化的陷阱》何清涟

41.《乡土中国》费孝通42.《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

43.《代价论》郑也夫44.《现代社会学理论》沃特斯

45.《社会研究方法》巴比46.《世界史纲》H·G韦尔斯

47.《全球通史——1500 年以前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

48.《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

49.《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50.《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

51.《罗马帝国衰亡史》爱德华·吉本52.《科学史》皮尔丹

53.《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54.《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55.《数:科学的语言--为有文化而非专56.《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攻数学的人写的评论性概述》丹齐克

57.《美的历程》李泽厚58.《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

59.《意境》宗白华60.《美育书简》席勒

61.《歌德谈话录》朱光潜译62.《政治科学》罗金斯等

63.《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 王逸舟64.《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65.《领导人》尼克松66.《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67.《精神分析引论》佛罗伊德68.《社会心理学》诗蓉华

69.《动机与人格》马斯洛70.《性心理学》霭理士

71.《心理学与文学》荣格72.《傅译传记五种》

73.《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库兹涅佐夫74.《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陆键东

75.《呼兰河传》萧红76.《古代汉语》王力主编

77.《语言与社会生活》陈原78.《语文常谈》吕叔湘

79.《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80.《语言论》萨丕尔

81.《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82.《艺术哲学》丹纳

83.《西方美术史话》 迟轲84.《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

85.《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

86.《第三次浪潮》阿尔温·托夫勒

87.《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

88.《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丹尼尔·贝尔

89.《大趋势》奈斯比特90.《宋诗选注》钱钟书

91.《宋词赏析》沈祖棼92.《唐诗三百首》注释本

93.《家》《春》《秋》 巴金94.《骆驼祥子》老舍

95.《雷雨》曹禺96.《十批判书》郭沫若

97.《子夜》茅盾98.《经典常谈》朱自清

99.《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100.《周涛散文》

101.《黄金时代》王小波102.《文化苦旅》余秋雨

103.《金牧场》张承志104.《燕山夜话》马南村(邓拓)

105.《边城》沈从文106.《白鹿原》陈忠实

107.《古船》张玮108.《透明的红萝卜》莫言

109.《人面桃花》格非110.《百年孤独》加西亚·马

尔克斯

111.《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112.《堂吉柯德》塞万提斯

113.《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托尔斯泰114.《喧哗与骚动》威廉·福克纳

115.《高老头》巴尔扎克116.《悲惨世界》雨果

117.《红与黑》司汤达118.《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

119.《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120.《渴望生活—梵高传》欧文斯通系列

121.中国四大名著122.《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

123.《民俗学丛话》乌丙安124.《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

125.《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126.《励志·人生》林语堂

127.《傅雷家书》傅雷

篇6: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主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团委

承办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

2013年10月

一、活动背景

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校园科技创新和学术研讨氛围,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引导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促进优秀科技学术人才和成果的涌现,推动以“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建设浓郁学府氛围校园文化”为主线的群众性、基础性活动的继续开展,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决定举办首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

二、活动目的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同学们更全面地接触科技、了解科技,激发我校学生对科技的热情,主动探索研究身边的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发掘学生的原始创新潜力,鼓励学生去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2月

2.活动地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3.活动对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体在校生

四、活动具体流程

(一)前期宣传

1.时间:10月20日—10月31日

2.内容:宣传科技节活动内容

3.方式:张挂横幅、摆放展板、张贴海报、广播宣传、LED视频

宣传、宣讲活动等。

(二)科技节开幕式

1.时间:11月4日晚6:30到9:00 2.地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礼堂

3.揭幕仪式流程:

①领导老师(赵大蕻书记)及师生入场时,播放校科协的宣传视频同时微博墙展示财大学生对科技文化节的寄语。②开幕式正式开始后,由校领导赵大蕻致词,介绍科技文化节开展的目的和意义。

③校领导赵大蕻书记宣布科技节正式开始,并由主持人引导校领导进行剪 彩仪式。

④剪彩结束后,由上届“大挑”优秀团队队长致词,祝愿“科技文化节”成功开展。

⑤问答环节:师生进行互动,由学生代表提出问题,专家老师负责解答。

(三)科协成果展示

1.时间:11月1日—7日

2.地点:馨雅广场、第一餐厅户外展示 3.活动内容:

(1)科协历年优秀成果展示

①通过展板、宣传页、LED大屏幕、文化宣传栏、贴吧、微博等将校科协以及各院系科协历年优秀成果进行展示,同时配备

科协人员对每项成果进行讲解,使我校学生对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与认识。

②汇编历年“挑战杯”、“创业挑战赛”、“辩论赛”、“讲座”以及各院系特色科技创新活动资料,做成展板,在两个活动主场地进行成果展示,同时进一步对科协四大品牌活动进行宣传,也为各院系科协分会活动进行推广。

③在展板展示活动中,由工作人员引导学生在便利贴上写下对“文化科技节”的祝福寄语,粘贴在展板的空白处。

(2)携手社团

①邀请EP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专业性社团组织共同参与展示活动,向我校学生展现创新活动的丰富性,展示创新的魅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意识。

②由ERP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专业性社团组织进行演示赛,并在LED屏幕上进行现场直播,以增加学生对科技创新型社团组织的了解。

③“模拟网赛交流体验会”由校科协竞赛部和ERP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共同举行网赛咨询会。解答ERP、数学建模等比赛的各种疑惑并交流比赛心得。

(四)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

1.活动时间:11月中下旬至12月

2.活动内容:

(1)走进“挑战杯”大型宣讲活动

“挑战杯”宣传贯穿整个科技文化节,在招新结束后,进入宣传中期,预举办“挑战杯”大型宣讲活动。邀请专业指导老师为大家进行“挑战杯”系列赛事宣讲,增加我校学生对“挑战杯”的了解度、关注度,为本年度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简称“小挑”)做准备。

(2)创新微讲堂

①本学期“创新微讲堂”拟定开办三次,时间和课题暂定为:

第一堂:11月20日

课题:大学创新教育与课堂改革

第二堂:11月27日

课题:微创新的路径与环境选择

第三堂:12月 4 日

课题: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

第四堂:12月11日

课题:协同创新使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五堂:12月18日

课题: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②邀请校团委王永伟老师、田奋飞老师、陈金波老师、杨大力

老师、梵明老师、朱红恒老师、王然老师、王健老师、石璞老师、程文晋老师等致力于科技创新的专家老师对“创新微讲堂”

进行专业辅导。

③邀请近两年来科协精品活动优秀团队分享心路历程,讲述他

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介绍每一个优秀作品背后的故事,感悟他们在创新路上的收获与成长,借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弘扬创新精神。

④每期讲堂结束之前,进入师生互动环节,由学生写下问题由工作人员统一收集交给老师,由老师选择问题并进行回答。

(4)“奇思妙想”活动

通过参与该活动提升我校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使科

技创新活动更加深入人心。时间:11月15日 地点:二餐厅门前空地

1.橡皮筋动力船模竞赛

设计原理: 利用橡皮筋扭紧后产生的动力带动螺旋桨,使船

模在水中航行。

①制作工具及材料:

a.工具:小钢锯、钉子

b.材料:木板或塑料板、橡皮筋

②制作要求:

船模样式、大小不限,力求新颖别致

③活动过程

a.将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四人

b.分组制作船模

c.比赛 A、速度竞赛 分小组记时:看谁的船模最先走完规定 的航程 B、载重竞赛 分小组:看谁的船模装载的货物最多,并能安全到达终点

2.纸抛鸡蛋活动

设计原理:利用废旧纸张在鸡蛋外围形成缓冲层,减少鸡蛋落地时的直接撞击力。从而保证鸡蛋不破碎。

①制作工具及材料:

A.工具:剪刀、透明胶带

b.材料:大量废旧纸张、鸡蛋

②制作要求:

每组分配2个鸡蛋和有限纸张,但纸包的样式不限。

③活动过程:

a根据院系将同学分好组,分发鸡蛋和纸张。

b每组给予30分钟制作时间,制作好后由小组组长至餐厅二楼抛下鸡蛋,由工作人员检查是否破碎。

c根据鸡蛋的完成度判别胜利(5)科协吉祥物征集

自科协成立以来,成果丰硕。预邀请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科协吉祥物的设计,同时增加科协的亲和力,也可增加我校学生对科协活动的参与度。整个活动可通过校科协官方微博投票、贴吧投票进行。

①在科技节开幕式上,倡议广大师生积极参与“科协吉祥物”的设计,并由各院系科协负责设计图的收集工作。

②各院系科协将收集评比出的吉祥物设计图在指定时间内上交给校科协。期间通过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级评比。

初赛:11月11—11月20日,由各院系初评,每院系评选出3幅作品进入校复赛。

复赛:11月22—11月30日进行。从全校60余幅作品中选出

20幅进入决赛。

半决赛:12月2—12月15日进行。从进入复赛的20幅作品选出12幅进入决赛候选。

决赛:科技文化节闭幕式现场进行。

③吉祥物的评比结果将在科技文化节的闭幕式上由贴吧投票、微信投票现场选出结果。

(6)“百名教授推荐百本好书”活动

为了促进学风校风建设,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开展了“百名教授推荐百本好书”活动。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近百名各院系优秀老师每人至多推荐一至三本最值得当代大学生阅读的好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7)由五年以来历届校科协团工委书记和主席写下自己在校科协这个大家庭中的心得体会,得到的收获,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校科协未来的期许,编辑成册并命名为“科协语录”。之后这将作为校科协又一特色传承下去,由接任的校科协团工委书记和主席将继续加入自己的心得体会,收获,经验及期许不断丰富其内容。

(五)科技文化节闭幕式

1.活动时间:12月下旬

2.活动内容:

(1)展示文化节期间取得的成果

在闭幕上宣布第四届“挑战杯”辩论赛获奖名单,同时公布校科协吉祥物入围作品,通过微博互动,现场选出校科协吉祥物。以此将闭幕式推向最高潮。(2)颁奖及闭幕式

由校团委老师代表对科技文化节的举办致辞,校科协团工委书记及主席作科技文化节总结;向本届“挑战杯”辩论赛获奖团队颁发证书;由获奖团队上台发言与同学们进行经验交流;揭晓科协吉祥物最终评选结果,并表彰吉祥物设计者;最后通过视频展现科技文化节举办中的感人情景,为本届科技文化节画上圆满句号。

五、活动工作人员安排

1.宣传中心整体负责各个活动的宣传工作,其中美编部负责展板

和海报工作,包括展板的制作、摆放、保管,海报的设计及张贴发放。网络部负责在校内各个网络平台上发布宣传信息、制作相关ppt.和宣传视频,保障网络宣传到位。新闻部负责记录整个活动的精彩瞬间及感动事件,及时发布新闻动态,跟进活动进程。

2.秘书处负责活动整体规划,联系其他部门及时总结、汇报活动进展。

3.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确保活动各阶段物资准备齐全、人力充足以及活动后物资的整理、保管。

4.创业部、科技部、组织部负责布置各活动会场,维持会场秩序,在宣传活动中负责本部门特色活动的宣讲等,在辩论赛校赛活动中确保负责赛场的计时系统、主持人、嘉宾、评委、服务人员、观众等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使比赛按预期进行,减少突发状况发生。

5.外联部负责联系赞助商,解决活动经费,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6.各院系科协负责本院系的辩论赛,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选拔,推荐优秀的辩论队伍代表本院系参加校赛。

7.各项活动实行责任划分制度,各项工作负责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积极准备,合理安排、调度,及时汇报工作进程,保证各项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篇7: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纪念活动志愿者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团委、团工委:

为迎接校庆,做好校庆期间的接待、保障、服务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展现河南科技大学学子良好精神风貌,经研究,请各基层团委推荐在校学生担任校庆志愿者。具体内容如下:

一、推荐志愿者对象、人数和报名时间

1.推荐对象:本校全体本专科生(以大二为主、大三补充,不含大一)

2.推荐人数:经选拔后招募400人,男女各200人。

需要以学生干部为主,并以每10人为一组指派一名负责的学生干部

任组长。

(各单位报名推荐人数要求见附表二)

3.报名时间:9月5日下午3点至6点

4.报名地点:开元校区嘉园9号51

35.联 系 人:徐家宁老师

6.联系电话:6562751

2二、志愿者工作时间

9月15日、16日全天。(这两天以及之前的培训期间,志愿者不能同时参加学院或其它工作及活动)

三、对志愿者的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爱校荣校意识;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品行端正;

2、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随机应变能力;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周到,责任心强,有团队精神;

3、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体貌端正,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5、普通话标准,具有良好的外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6、确保有充足的时间参加岗位培训和相关活动;

7、服务志愿者要求:女生,身高165cm以上,男生175cm以上;

8、党员、学生干部等有社会工作经验者优先。

四、志愿者主要负责工作

志愿者将根据工作需要分为礼仪接待组、公共服务组、后勤服务组、安全保卫组、机动服务组及应急调动服务组。

五、日程安排

1、初试:推荐学生填写《河南科技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志愿者报名表》,认真规范填写后于规定时间上交。

2、面试时间:另行通知。

3、公布入选志愿者名单,进行动员大会与工作部署。(9月10日)

4、择期完成志愿者培训工作,发放志愿者专项服务工作指导学习资料,并完成对志愿者的分工分组工作,并确定各小组负责人。(9月11日-15日)

5、全面检查志愿服务活动准备工作情况和预演效果,查缺补漏,及时解决出现问题。(9月16日-18日)

6、对志愿者进行专项服务培训,并统一发放志愿者证件、标志服等。(9月20-25日)

7、举办志愿者上岗服务启动仪式,全体志愿者宣誓。(9月30日)

六、志愿者培训

(一)培训方式

培训主要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志愿者基本知识的全面培训与专项服务知识的深层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聘请专业人员授课,请校庆机构有关工作人员做专项服务知识讲座等开展全面深入的培训。

(二)培训内容

1、河南科技大学校情校史培训,校庆活动安排培训。

2、志愿者基本知识:志愿者条件、精神,志愿者活动的宗旨和目的、基本特征、作用等。

3、礼仪服务知识。包括接待、礼仪、导游、资料查询、文件整理等。

4、安全、医疗常识培训。

5、校庆各服务点的专项服务知识。(可以做专项分组培训)

(三)培训方法

1、第一阶段:集中培训培训志愿者基本知识、校情校史、礼仪常识

2、第二阶段:专项培训按志愿者分类和分工不同培训相关知识;

3、第三阶段:模拟演练根据校庆日程和具体情况进行模拟演练。

七、管理措施

1、校庆志愿者上岗服务由校团委统一组织进行分队编组,综合培训时由副组长和小组长具体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专项培训时由每分组组长(以学校学生干部为主)具体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2、校庆志愿者实行编号管理,统一着装,持证上岗。

3、校庆志愿者要服从管理,坚守工作岗位,不能迟到、早退或擅自离岗。

八、表彰奖励

校庆结束后,为每名志愿者颁发校庆志愿服务证书;评选优秀校庆志愿者,颁发荣誉证书;根据学院志愿者参与的数量和志愿服务质量,以学院为单位评选优秀校庆志愿者组织奖。

共青团河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河南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2012年9月

附件一:

河南科技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志愿者报名表

篇8:河南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推荐书目

1 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困境

2009年暑期, 本课题组在河南省进行了一次“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现状”的专题调研。本次调查区域遍及河南省安阳市、新乡市、驻马店市和信阳市的广大农村地区, 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为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调研完毕后, 我们发现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乡村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 基础设施配备和维护得不到保障

乡村文化站是乡 (镇) 人民政府的基层文化事业机构, 隶属于乡 (镇) 政府, 是乡村开展综合性群众文化宣传娱乐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组织辅导部门和活动场所, 也是农村基层文化的主要舞台。在对河南省农村的抽样调查中, 对于目前乡村文化站建设的现状, 15%的村民表示“非常不错”, 67%的村民表示“还有欠缺”, 18%的村民表示“问题很大” (如图1) 。主要表现在: (1) 某些乡村地区没有站址或场所狭小破旧; (2) 乡村文化站里的基础设施配备和维护得不到保障, 如图书资源陈旧而得不到更新, 多媒体电脑故障而得不到排除, 卫星接收设备尘封而得不到利用等; (3) 某些经济状况相对发达乡村地区文化站成为“花瓶”摆设, 流于应付上级检查, 使用率不高; (4) 有些乡村文化站的场所开放、使用不规范, 文化设施被随意挤占、挪用, 正常的文化活动难以开展; (5) 缺少专职的文化站负责人员。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阻碍了乡村文化站的建设和发展, 从而影响了农村科技文化的建设。

1.2 农村居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单一, 科技文化需求难以满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 河南农村可供居民进行科技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都非常有限、形式也很单调。在河南农村许多地方, 农村居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甚至没有接入有线电视, 农村频道的节目均无法收看, “送文化下乡”大都处于“被下乡”的尴尬境地。在对河南省农村的抽样调查中, 对于目前农村居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方式, 31%的村民选择“棋牌游戏 (交谈) ”, 12%的村民选择“读书读报”, 33%的村民选择“看影视节目”, 3%的村民选择“网上冲浪”, 4%的村民选择“参观考察”, 14%的村民选择“集体文化活动”, 2%的村民选择“其他” (如图2) 。

1.3 农村居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自身参与能力不强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9717万河南人中, 71.1%是农村人口。而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就占了农村劳动力的33%, 每年外出劳务收入达到1600多亿元, 约占农民纯收入的40%, 在这种形势下, 农村留守人员大部分为老人、妇女和儿童, 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是在外打工的亲人, 这就导致农村居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老人、妇女和儿童自身信息素养不高, 参与科技文化活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如在对河南省农村的抽样调查中, 对于“你知道Baidu等搜素引擎吗”这一问题, 81%的村民选择“没听说过”, 13%的村民选择“知道并会使用”, 6%的村民选择“只是听说过” (如图3) 。

1.4 传统文化资源与当地农村居民“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河南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众多的民间文化资源。如全省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国家级历史名城有8座, 位居全国第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 位居全国第二。但当地农村居民对这些传统文化资源闻之少, 谈之更少。

2 原因分析

2.1 对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基层党委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倾向依然存在在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 党委和政府对农村居民给予了高度关注, 为他们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上的困难, 如村村通公路、最低生活保障、进城农村居民工培训工程、失地农村居民生活保障问题等等, 但从总体上来看, 这些关注和救助主要是物质上的, 而对农村居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则相对不够。一些基层领导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 让农村居民增收, 生活富裕就行了, 至于文化发展好坏与否关系不大, 认为这既不影响农村居民致富奔小康, 又不影响干部的政绩。于是, 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追求GDP的增长上, 而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基层文化的发展问题。对文化经费的投入也远远没有达到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投入的1%”的规定, 导致农村文化建设严重“贫血”, 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2.2 缺乏必要经费支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乡村虽然千方百计建起了文化站, 但由于经费紧张, 聘不起专职管理人员, 对文化站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也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 致使文化站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有的乡村给予民间艺术剧团、个体放映队的经费支持很少, 甚至没有支持, 致使这些民间团体生存得不到保障, 不能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服务, 久而久之, 就会影响到农村居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农村文化队伍力量薄弱, 管理存在“软肋”

乡村文化站干部长时期得不到更新, 年龄老化;一人身兼数职, 工作精力不能“聚焦”;工资待遇低, 人才外流严重, 出现人才断层, 青黄不接;业务培训经费短缺, 文体站工作人员能力得不到及时的培训提高。由于文化站隶属于乡镇政府, 文化站的人员配备属于乡镇政府范畴, 不需与文化主管部门协商, 不经文化部门考核, 文化站与农技站、学校等各自为战, 联系协调不够, 造成科技文化资源配置无法共享, 不能集中开展各项科技文化活动。

3 解决的办法

3.1 充分利用倾斜政策, 以点带面, 打造标准样板田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 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基层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利用党中央的倾斜政策, 在河南省各市推行农村科技文化建设试点乡镇, 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 以此稳健地进行农村科技文化建设。

3.2 利用传播学和系统论的原理, 构建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经过分析、探索和总结, 我们构建了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新模式 (如图4) :即通过对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系统化设计, 以乡村文化站为基地, 更新科技文化设施, 精选科技文化内容, 优化科技文化队伍, 在传统文化资源的氛围中提升当地农村居民的科技文化的参与力和积极性, 最终推动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其中, 科技文化设施是“奠基石”, 是我们进行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科技文化内容是“发动机”, 有了“发动机”,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才能启动;科技文化队伍是“助推器”, 有了它,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才能高效快速进行;农民参与能力是“催化剂”, 加速着这个系统的反应速度;传统文化资源是“指示灯”, 它既是手段, 又是目的———, 最终唤醒受众的文化传承意识。五个模块组成一个“循环体”, 步步为营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体现着整体的效果。

第一、“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农村科技文化建设中, 首当其冲的应当是科技文化设施的建设: (1) 聘用专职人员, 对乡村文化站的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 保证设备之间的系统集成和有效使用。制定《乡村文化站管理规定》, 对文化站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2) 根据自身实际适当扩建部分文化活动场所, 或者将闲置废弃的旧校舍、旧祠堂、旧礼堂、旧庙宇及其它一些旧房子进行改造, 加强资源整合利用, 使之“脱胎换骨”变为功能较为完备、方便群众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 (3) 加强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网络建设, 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水平, 使农村居民能收看到农村频道 (如CCTV-7、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 的科技和文化信息。 (4) 加强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施建设。根据自身实际, 建设网络查询中心, 或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 不断完善设备配置, 丰富电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 为农民提供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第二、精选农村科技文化内容。 (1) 依托河南高校人才资源, 文化部门与政府沟通协调, 适时组织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赴试点农村作科技文化 (如农业、畜牧业) 专题讲座。 (2) 精心组织主题科技文化活动。如组织统一收看 (或放映) 科技讲座节目、参加科技汇报会, 赴优秀试验田参观考察等。 (3) 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自办科技文化, 对农民的创作或创造要积极鼓励, 适当奖励。

第三、科技文化队伍建设。 (1) 推进体制改革, 文化专职人员要采用聘任制竞争上岗, 不拘一格聘用确有特长的民间艺术人才, 鼓励专家学者到乡镇文化站挂职锻炼。让能够干、喜欢干文化工作的人有舞台、有机会施展才华, 并且有一定的稳定收入, 使那些不能干、不愿干文化工作的人及早离岗退位。 (2) 加强文化队伍的专业业务培训工作, 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管理能力。依托文化主管部门和高校, 加大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辅导和培训工作。同时需尽快培养一批农村文化骨干队伍, 建立队伍的长效机制, 使农村文化的发展形成规模持续发展。

第四、农民参与能力的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参与能力是指当代传媒下的信息素养具备能力和群众性主题活动的共鸣能力。此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重在保障农民利益。要举办一些主题活动, 注入奖励机制, 让农民参与进来, 乐在其中。要树立典型, 以点带面进行帮扶, 让农民得到切实的利益。

4 结语

用传播学和系统论的相关原理对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进行范式设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尝试。我们有理由相信:对此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使河南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层次更分明, 思路更清晰, 目的更明确, 效果更明显, 由此开拓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文化站[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55299.htm.fr=ala0_1.2010.3.10.

[2]马正跃.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8.

[3]张瑞雪.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 (33) .

上一篇:石河子大学研究生下一篇:曹国伟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