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分析报告

2024-04-26

证券公司分析报告(精选6篇)

篇1:证券公司分析报告

证券公司财务分析报告内容格式

第一章 总 则

为规范证券公司年度报告的编制及信息披露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证券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根据《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准则。

凡根据《公司法》、《证券法》规定经批准设立的证券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应按照本准则的要求编制年度报告,并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向中国证监会报送。

已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除执行本准则外,还应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有关规定编制与披露年度报告。未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还应按照本准则第四章要求编制并向社会公开披露信息。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本准则是对公司年度报告编制和披露的最低要求。对年度报告使用者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公司均应披露。

在不影响披露内容完整性和妨碍阅读的前提下,公司可采用相互引证的方法,对各相关部分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公司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应经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有关审计报告应由该所盖章,并由两名注册会计师签名盖章。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和特殊目的主体的年度财务报表,以及对公司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也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中国证监会要求的其他专项报告也应由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公司必须在年度报告中全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得随意修改或删节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已签发意见的财务报表。

公司在编制年度报告时还应遵循如下一般要求:

(一)年度报告中引用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有关货币金额除特别说明外,指人民币金额,并以元、千元、万元、百万元或亿元为单位。

(二)公司可根据有关规定或其他要求,编制年度报告外文译本,同时应保证中外文文本的一致性,并在外文文本上注明:“本报告分别以中、英(或其他语种)文编制,在对中外文文本的理解上发生歧义时,以中文文本为准。”

(三)年度报告封面应载明公司名称、“年度报告”的字样、报告期年份,也可载有公司的外文名称、徽章、图案等。年度报告的目录应编排在显著位置。年度报告目录应标明各章、节的标题及其对应的页码。

(四)公司编制年度报告时可以图文并茂,采用柱状图、饼状图等统计图表,以及必要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活动图片进行辅助说明,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年度报告正文中披露的数据应以合并报表数据为基础。按照监管要求需用母公司数据计算和编制的内容除外。

第二章 年度报告

第一节 重要提示、目录和释义

公司应在年度报告显要位置作出如下(但不限于)重要提示: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如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年度报告内容存在异议或无法保证其真实、准确、完整的,应当声明:“×××无法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并说明理由。同时,单独列示未出席董事会审议年度报告的董事姓名及原因。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应声明并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完整。

如果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报表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重要提示中应增加以下陈述:

“××会计师事务所为本公司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或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对相关事项已有详细说明,请注意阅读”。

公司应对可能造成报告使用者理解障碍以及特定含义的术语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年度报告的释义应在目录次页排印。

第二节 公司概况

公司应披露如下简介:

(一)公司的法定中、外文名称及缩写;

(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三)注册资本、净资本和各单项业务资格;

(四)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邮政编码,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电子信箱;

(五)公司董事会秘书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

公司应简要介绍其历史沿革,主要包括以前年度经历的改制重组、增资扩股等情况。

公司应采用图表或其他有效形式,简要介绍其组织机构,包括公司总部的主要职能部门、境内外分公司、境内外子公司等。还应披露境内外重要分公司、子公司的地址、设立时间、注册资本(或营运资金)、负责人、联系电话等。

公司应披露其证券营业部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第三节 财务和业务数据摘要

公司应采用数据列表方式,披露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的期末数(本年数)、期初数(上年数)和增减百分比。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的排列应从左到右,左起为报告期的数据。

公司应披露的主要财务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以及与期初或上期数据相比变动超过30%的重要项目。公司应披露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

公司应按照监管部门的有关要求计算净资本、风险资本准备及相关风险控制指标,并列示期初数和期末数。若监管部门在报告期内修订相关计算标准,期初数应按照新标准重新计算列示。

第四节 管理层报告

公司管理层报告中应对财务报表的数据和其他必要的统计数据,以及报告期内发生和未来发生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分析,可以采用逐年比较、数据列表或其他方式对相关事项进行列示,便于报告使用者了解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未来变化情况。公司披露管理层报告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披露内容应当可靠,引用数据、资料应当依据充分。如引用第三方的数据、资料,应当关注其权威性,并注明来源;

(二)披露内容应当具有充分的决策相关性,在全面分析公司各项主要业务的基础上,着重关注公司业务创新、重大投融资等在报告期内的执行情况和未来计划,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充分了解公司未来变化趋势;

(三)披露内容应当具有充分关联性,结合公司的外部环境(如宏观环境、行业政策、行业地位或区域市场地位等)和内部条件(如业务规模、经营区域、技术、人员等)对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四)鼓励公司披露对业绩敏感度较高的关键业绩指标,分析指标的假定条件、计算方法、选取依据,以及变化原因和趋势;

(五)讨论、分析不应简单重复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应当侧重分析重要的经营指标和财务指标,重点披露实质性内容、已知的重要趋势和不确定性;

(六)语言表述平实,清晰易懂,力戒空洞、模板化。

公司应分析披露报告期内主要业务的经营概况、业内竞争状况、所处的市场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等,以及公司为应对报告期内经济环境和市场状况的变化,对主要业务做出的重大调整。

公司可按照业务条线、区域等原则披露分部报告信息,包括分部的营业收入、成本、营业利润的构成、相对于上一报告期的变化情况及其变动原因。

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破产重整,兼并或分立情况;子公司、分公司、营业部和特殊目的主体等设立和处置情况;重大的资产处置、收购、置换、剥离情况;重组其他公司情况等,以及这些活动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公司应披露在报告期内业务创新情况,分析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风险控制。

公司应披露其主要的融资渠道、长短期负债结构以及为维持流动性水平所采取的措施和相关的管理政策,同时分析其融资能力、或有事项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公司应分析报告期内现金流转情况,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公司应针对自身特点,遵循关联性和重要性原则,分析影响其业务经营活动的各项重大风险因素,如政策性风险、业务模式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对本报告期及未来业绩的影响,并说明已经或计划采取的应对措施。

公司应说明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建立情况,报告期内风险控制指标触及预警标准、不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及采取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

公司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应就所涉事项作出说明,独立董事、监事会对此说明有不同意见的,还应披露其不同意见。

公司作出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或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应披露变更、更正的原因及影响,涉及追溯调整的,应当披露对当年和上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和财务状况的累计影响。

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利润分配政策的制定、执行或调整情况,说明利润分配政策是否符合行业有关规定、公司章程及审议程序的要求。

鼓励公司主动披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包括公司在保护债权人、职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公司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公司已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全文的,仅需提供相关的查询索引。

第五节 其他重要事项

公司应披露本年度被处罚或公开谴责的情况,包括公司及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被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相关自律组织采取行政处罚或公开谴责,以及被财税、外汇和审计等部门作出处罚的记录等。

公司应按如下要求披露报告期内诉讼和仲裁事项:

(一)对以前年度和本报告期内发生但尚未结案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应逐项披露其进展情况、涉及金额、是否形成预计负债及对公司未来的影响。对已经结案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公司应披露其具体内容、审理结果和执行等情况;

(二)如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公司应明确陈述“本年度公司无重大诉讼和仲裁事项”。

公司应披露其关联方情况,以及按照日常交易、投资、债权债务等业务类别,简要披露报告期内关联交易相关金额、余额等情况。

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各单项业务资格的变化情况。

公司应披露可能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表外项目(如担保、抵押、质押、融资合约、重要的承销合同等)的总金额及有关情况。

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聘任、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若有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应说明变更的原因。

公司应分项披露归属于报告期和报告期内实际支付的年报相关审计费用情况,以及目前的审计机构和签字会计师已为公司提供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服务的连续年限。

公司应披露如下重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

(二)年度分配预案或决议;

(三)重大投融资行为;

(四)重大诉讼、仲裁事项等;

(五)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六)其他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以合并口径计算,公司的子公司发生的本节所列重要事项,应当视同公司的重要事项予以披露。

第六节 股本(资本)变动及股东情况

公司应详细披露其股本(或实收资本)在报告期内的变动情况,包括增资扩股、重组合并、股权转让等,应披露相应的批准文号、投资者投入或重组置换资产的概要描述等。

公司应披露如下股东情况:

(一)报告期末股东总数;

(二)报告期末持有本公司5%以上(含5%)股份(股权)的股东名称、年度内股份(股权)增减变动情况、年末持股数量(出资金额)及百分比、所持股份(股权)的质押或冻结情况。若持股5%(含5%)以上的股东少于10名,则应列出至少前10名股东的持股情况。如前10名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应予以说明;

(三)对报告期末持股10%(含10%)以上的前5名法人股东,应详细介绍股东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主营业务、注册资本。若股东为自然人的,应介绍其姓名、国籍、是否取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居留权、最近5年内的职业及职务等。

第七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公司应披露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任期起止日期、期初和期末持有本公司股份、股票期权、被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及增减变动原因。独立董事应单独注明。

公司应披露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简要工作经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股东单位及除股东单位外的其他单位任职或兼职情况,包括其职务及任职期间。

公司应披露报告期内离任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和离任原因。

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合规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及实际履行上述职务的人员。

公司董事会下设各类专门委员会的,应披露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情况。

公司应披露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的基本制度、决策程序以及薪酬情况,包括报告期末每位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计提的薪酬金额、实际获得的薪酬金额、薪酬延期支付和非现金薪酬情况。

公司应简要介绍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的员工情况,主要包括:员工人数、人员分布(例如研究人员、投行人员、经纪业务人员、资产管理业务人员、证券投资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和教育程度等。

公司应披露委托经纪人从事客户招揽、客户服务相关情况,包括管理模式、经纪人人数等。

第八节 公司治理

公司应简要披露报告期内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情况及决议内容。

公司应披露董事、监事的.履职情况,包括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参加董事会、监事会会议的次数、投票表决等情况。

公司应简要披露报告期内每位独立董事履行职责的情况,如独立董事出席董事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情况、独立董事曾提出异议的有关事项及异议的内容、独立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是否被采纳的说明。

公司应披露董事会下设各类专门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履行职责时所提出的重要意见和建议。

公司应披露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合规、稽核部门报告期内完成的检查稽核情况。

第九节 内部控制

公司应披露董事会关于内部控制责任的声明,并披露建立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依据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

公司应披露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具体情况,包括缺陷发生的时间、对缺陷的具体描述、缺陷对财务报告的潜在影响,已实施或拟实施的整改措施、时间及整改效果。

公司应披露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意见,若与公司自我评价报告意见不一致的,公司应当解释原因。

第三章 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公司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本准则所附的《证券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编制的特别规定》等有关规定。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公司,除提供合并财务报表外,还应提供母公司财务报表。

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中会计数据的排列应自左至右,最左侧为最近一期数据。表内各主要报表项目应标有附注编号,并与财务报表附注编号相一致。财务报表的金额单位应为人民币元。

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加盖公司公章,由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及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

第四章 年度报告公开披露信息

未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应向社会披露按照本章要求编写的年度报告公开信息、审计报告正文以及经审计财务报表(不含附注)。

公司应披露如下简介:

(一)公司的法定中、外文名称及缩写;

(二)法定代表人、总经理;

(三)注册资本和各单项业务资格;

(四)公司注册地址,公司办公地址及其邮政编码,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电子信箱。

公司应披露如下股东情况:

(一)报告期末股东总数;

(二)期末持股前5名的股东名称、持股比例。

公司应简要介绍其历史沿革。

公司应简要介绍其组织结构,包括公司总部的主要职能部门、境内外分公司、境内外专业子公司等。

公司应概要披露其证券营业部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公司应简要介绍母公司和主要子公司员工的有关情况,主要包括:员工人数、人员分布和教育程度等。

公司应对其资产质量、流动性情况、负债状况以及重要的投融资活动进行简要分析。

公司应概要披露报告期内各项业务的经营概况和公司所处的市场地位等。

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应就所涉事项作出说明。

公司应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结论和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意见。

公司应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信息,至少包括:

(一)薪酬管理的基本制度及决策程序;

(二)年度薪酬总额和在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分布情况(独立董事需单独列示);

(三)薪酬延期支付和非现金薪酬情况。

鼓励公司主动披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情况,包括公司在保护债权人、职工、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公司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公司已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全文的,仅需提供相关的查询索引。

第五章 附 则

本准则自1月1日起施行。原《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准则》(证监会公告〔〕1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6号——证券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证监发〔〕76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8号——证券公司年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证监发〔2000〕80号)同时废止。

篇2:证券公司分析报告

核心观点:

双重作用下钢铁供求趋于平衡

在重工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决定了未来钢铁的需求不会减弱。预计未来3年,我国粗钢的需求量每年至少增加40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9.52%。同时,这个时期的产能扩张增速将持续放缓,产能利用率将逐步上升。据此判断,我们认为:在国内需求强劲与产能扩张放缓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将从供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钢材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高成本挑战企业盈利能力

在铁矿石、生铁、废钢、炼焦煤等原燃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钢铁行业进入了高成本的运行时代。我们预测 08 年进口铁矿石的协议

价格将上涨 50%-70%,炼焦煤价格上涨 20%-25%,将带动综合成本上涨 13%-19%。在吨钢利润不变的前提下,企业毛利率和投入资本收益率将呈下降趋势。

具备提价能力、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可获得更高的溢价空间

我们预计 07-09 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GAGR)将保持在 15-20%,其中 08 年的收入和利润将分别增长 35%和 25%。基于

此,我们给予钢铁行业合理的市盈率为 15-17 倍。由于宝钢、鞍钢、武钢等龙头企业具备提价能力,且鞍钢还具备成本优势,因此在相同估值水平下,我们认为鞍钢股份可获得更高的溢价空间。同时我们还重点关注另外两家拥有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包钢股份和西宁特钢。

主要风险因素

对于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钢铁行业来讲,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措施将对行业本身及其上下游都会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适度从紧的 货币政策、取消出口退税的政策和新调整的出口关税政策等都将对行业的未来增速带来较为负面影响。

投资概要:

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 GDP 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是钢铁行业稳定增长的驱动因素。我们预测,2007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4.33 亿吨,较上年增长 4230 万吨,增幅 10.83%。在 2008年 GDP 增长 11%以及出口量下降不超过 15%的假设下,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4.72 亿吨,同比增长 9%。2008-2010 年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9%以上。同时,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也将平稳增长。预计到 2010 年,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将达到 425 公斤/年,但与发达国家顶峰时期的钢材消费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市场普遍认为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的状况很难得到改变。主要原因是:一是产能过剩;二是出口受阻后会导致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三是淘汰落后产能较难落实。

我们的观点是:尽管预期未来钢材出口将呈下降趋势,但是国内钢铁的强劲需求依然支撑着钢铁产量的稳定增长,产能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说明我国钢铁行业供需格局趋于平衡。同时,建筑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涨预示着钢材结构性短缺的矛盾将越加突出,也预示着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正在逐步得到落实。

行业估值与投资建议:

钢铁行业的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07-2009 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GAGR)将保持在 15-20%,利润增长率为 25-30%,其中 08 年的收入和利润将分别增长 35%和 25%。基于此,我们给予钢铁行业合理的市盈率为 15-17 倍。目前,钢铁处在上升周期,钢价的持续上升是利润增长的推动力。我们继续给予钢铁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行业表现的催化剂:

钢厂上调钢材价格、矿石资源的发现、兼并重组、资产注入等消息的公布都是加速钢铁板块整体行情向上的催化剂。另外,外资的兼并收购将带来对国内企业的价值重估,对股价也有催化作用。

主要风险因素: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下业对钢铁需求的下降,钢价的大幅波动导致盈利预测失真,新的出口关税的加征导致钢材挤向国内市场,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我们给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一、双重作用使供求趋于平衡

我们认为:在国内需求强劲与产能扩张放缓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钢铁行业的供求关系将从供大于求转向供求平衡,钢材价格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

(一)经济快速增长需求强劲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仍将持续。我们认为 2007 年中国 GDP 增速将达到 11.5%,预计2008 年将再增长 11%。钢铁需求与宏观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而且这种高相关性未来不会减弱。我们相信未来 2-3 年国内钢铁需求继续保持旺盛。

根据我们预测,在 GDP 增长 11.5%的假设下,2007 年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4.33 亿吨,较上年增长 4230 万吨,增幅 10.83%;在 2008 年 GDP 增长 11%以及出口量下降不超过 15%的假设下,粗钢表观消费量将达到 4.72 亿吨,同比增长 9%。2008-2010 年粗钢的表观消费量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9%以上。同时,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也将平稳增长。预计到 2010 年,我国人均钢材消费量将达到 425 公斤/年,但与发达国家顶峰时期的钢材消费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

1970 年英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 477 公斤/年;1973 年美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690 公斤/年;1973 年日本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 880 公斤/年;1977 年德国人均钢材消费量达到峰值 625 公斤/年。而台湾和韩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均钢材消费量均曾超过 900 公斤/年。

从我国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至 2007 年末,我国累计钢材蓄积量约为 40 亿吨,而美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社会钢材蓄积量却达到了 72 亿吨,两国相差 30 多亿吨。尽管两国国情和发展情况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继续,我国钢材

需求量仍处于上涨阶段,远没有达到需求的顶峰。

(二)产能扩张放缓投资下降

在产能扩张放缓与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钢铁供给将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低速增长。从 2007 年到 2010 年我国粗钢产量将会分别达到 4.87 亿吨、5.17 亿吨、5.56 亿吨和 6.03亿吨,我们预计 2007—2010 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继续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增速维持在 20%以下,同时期钢铁产量年复合增速为 9.27%,低于同期钢铁需求增速。

2003 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到达 87%后逐渐滑落,至 2006 年为-2.5%。2007 年开始,钢铁行业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但仍徘徊在低位。我们预计,在严控产能增长的政策限制下,钢铁行业未来几年的投资增速不会出现大幅回升。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降预示着产能扩张的速度也将放缓。据预测,2007 年国内将新建各类高炉 54 座,新增生铁产能 6100 万吨,到年底国内高炉有效生铁产能达到 5.09 亿吨;新建各类转炉 51 座、电炉 8 座,新增炼钢产能 6500 万吨,到年底国内粗钢有效产能将达到 5.56 亿吨。

2008 年国内还将新增生铁产能 5100 万吨,到年底国内高炉有效生铁产能达到 5.58 亿吨;新增炼钢产能 5300 万吨,到年底国内粗钢有效产能将达到 6.07 亿吨。2008 年国内将建成各类热轧钢材生产线 75 条,新增热轧钢材产能 6600 万吨,到年底国内热轧钢材总产能将达到 6.13亿吨。

我国粗钢新增产能从 2008 年开始大幅下降。08 年较 07 年将减少新增产能1200 万吨,09 年较 08 年减少新增产能 1700 万吨。

由于产能增速的下降,我们预计为了满足未来的钢材消费,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将逐步上升。通常认为,产能利用率超过 90%就将预示着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我们看到,2007-2010 年产能利用率都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供求关系的转变

2007 年 4 月 27 日中国国务院召开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重点指出:

中国落后炼铁和炼钢能力分别达到 1 亿吨和 5500 万吨,这些落后能力单位能耗通常要比大型设备高出 10-15%,物耗高出 7-10%,二氧化硫排放量高 3 倍以上。钢铁工业要重点做好:依法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坚决遏制新上落后钢铁生产能力;加强资源综合利

用和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2007 年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目标、责任、措施和考核办法。

在国务院召开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与北京等首批 10 个主要钢铁生产省(区、市)人民签订《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

本次公布的关停和淘汰总量只有到 2010 年总目标的一半,后期任重道远。本次公布了 10个省市 344 家关停和淘汰企业,共关停和淘汰高炉 317 座、转炉 55 座、电炉 311 座;10 省市关停和淘汰炼铁、炼钢产能分别占 2010 年总目标的 39.8%和 75.8%,而 2007 年则分别占全国当年总目标的 77.5%和 75.8%,可见,10 省市是全国主要的关停和淘汰区域,且 2008-2010 年的炼铁能力的淘汰压力比较大。本次公布的关停和淘汰钢铁总产能只有 8143 万吨,只占 2010年总目标 15500 万吨的 52.5%。

根据中国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07年8月底,第一批签订责任书的10个省(区、市)累计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 969 万吨、炼钢能力 873 万吨,山西省主动淘汰责任书以外的落后炼铁能力298万吨;未列入第一批签订责任书的安徽省马钢已关停5座300立方米高炉,合计炼铁产能 175 万吨。淘汰落后产能将加剧供求增长的不均衡,这种效应已经从当前钢材价格走势中体现出来。

2007 年,我国钢材价格持续回升。与 2006 年末比,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上涨 9.5%,长材价格指数和板材价格指数分别上涨 23%和 5.9%。其中,涨幅最大的是螺纹钢,达到 28%,而镀锌板的价格最低,跌了 4%。

从钢材均价看,截止 9 月底,钢材平均价格为 4791 元/吨,较去年末的 4375 元/吨上涨 416元/吨,涨幅为 9.5%。2008 年钢铁行业报告:抓住“高成本、高钢价”下的受益者(2)(2007/12/28 14:50:24)

二、“高成本、高钢价”时代来临

我们预测 08 年进口铁矿石的协议价格将上涨 50%-70%,炼焦煤价格上涨 20%-25%,将带动综合成本上涨 13%-19%,即吨钢成本上涨 400-580 元。受此影响,08 年钢材价格预计上涨 10%-14%,即吨钢平均售价上涨 450-650 元。我们不排除钢价涨幅超过 20%的可能性。至此,钢铁行业将进入“高成本、高钢价”时期。

(一)国际铁矿石谈判价格上涨已成定局

2007 年来铁矿石价格和海运费的疯狂上涨,已经使巴西和澳大利亚矿山公司要求 2008 年公开价大幅上涨,各机构、银行也纷纷看涨 2008 年的铁矿石价格。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力拓铁矿中国业务总经理士泰表示,中国市场上从印度进口的现货铁矿石和国内矿山的矿石占据了

四分之三,它们的价格都远远高于力拓所提供的长期合同价格。2007 年铁矿石现货价格的上涨进一步推动了 2008 年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的力度。为了把与巴西矿的距离优势变为实际的经济好处,澳大利亚的矿山企业就曾试探性提出,要求新年度矿石合同加收海运附加费,或者以到岸价(包括海运费)签订长期合同。

2007 年前 9 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累计达 2.8 亿吨,其中 9 月份我国进口矿总量为 3324万吨,比上月增长 395 万吨,增长幅度为 13.5%;比去年同期增长 489 万吨,增长幅度为 17.25%。按此进口量计算,预计 2007 年铁矿石进口量将达到 3.88 亿吨,明年将达到 4.2 亿吨。

2007 年进口铁矿石市场价格大幅上涨。63.5%印度粉矿现货市场由年初 680 元/吨(约 87美元/吨),上涨到目前 1450 元/吨(约 195 美元/吨),现货市场价格上涨 770 元/吨,上涨幅度高达 113%。海运费方面,2007 年末波罗的海运费指数为 9949 点,涨幅达到 126.27%;其中,巴拿马型运费指数上涨 121.96%,好望角型运费指数上涨 147.71%。受海运费大幅上涨的影响,进口铁矿石协议到岸价格也较 2006 年 12 月上涨 63.65%。而在国际铁矿石海运费方面,2007 年以来巴西到中国市场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经过 6、7 月份的调整后,在 11月 16 日达到 96.16 美元/吨的历史新高;澳洲方面在 10 月 25 日达到 38.87 美元/吨的历史新高。世界三大主要铁矿石生产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是我国主要进口矿石来源国,从这三个地区进口铁矿石总量占我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 85%,其中仅仅澳大利亚进口量就达 42%。

(二)国内铁矿石产能逐渐扩大

截止到 07 年 9 月末,我国国内原矿总产量达 5 亿吨,同比增长 19.52%。按此增长幅度计算,我国 2007 年国内原矿产量将达到 6.6 亿吨,预计比去年增长约 8000 多万吨。

虽然国内矿产量逐渐扩大,但远远不能满足中国钢厂对矿石的需求增长的速度。

(三)进口铁矿石现货价格攀升带动国内价格上涨

截至到 07 年 10 月底,63.5%印粉 FOB 报价高达 140 美元/吨,CIF 价格高达 190-195 美元/吨,63.5%印度矿现货成交价格天津港 1480 元/吨,较年初上涨 30%。

2007 年国内铁精粉市场总体上涨,其中 8-9 月份上涨最快,涨幅也接近100%。

(四)铁矿石占钢铁冶炼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最大

我们以鞍钢为例来说明铁矿石占钢铁冶炼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

目前,鞍钢股份的产能是:铁 1500 万吨,钢 1600 万吨,钢材 1600 万吨。根据公司的配股说明书,公司 2007 年上半年需要铁矿石 1295.1 万吨,而鞍钢 07 上半年铁矿石交易价为 552元,总金额为约合人民币 71.5 亿元。鞍钢 07 上半年的生产成本约为 230 亿元,则铁矿石占生产成本的 31.08%,占原材料的比重为 63.6%。

(五)高成本推动钢价上涨

07 年在铁矿石、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后,中小钢铁企业的吨钢成本从年初 2600 元上涨至目前的 4000 元,而目前螺纹钢的市场均价为 4200 元,因此中小钢铁企业已呈亏损状态。大型钢铁企业的吨钢成本也从年初 2500 元上涨 3100 元,预计 08 年将上涨至 3500-3700 元。在小钢铁企业纷纷停工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双重作用下,市场供给急剧下降。2007 年 11 月,粗钢产量达到3969 万吨,日均产量为 132.3 万吨,是 2007 年 4 月以来的最低值。由于供给不足,导致年底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因此,我们认为,钢铁行业高成本推动高钢价的格局已然形成。

(六)“高成本、高钢价”导致企业毛利率和投入资本收益率下降

目前,钢铁企业的吨钢利润保持在 300 元左右,综合毛利率 10-15%。高成本推动高钢价后,企业利润额并未发生变化,但是由于销售额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同时,高成本还导致投入资本增加,投入资本收益率也相应下降。因此,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份额占比较高的大型钢铁企业,为了保证利润率不下降,它们产品的提价空间会更大。

(七)人民币升值将部分抵消铁矿石涨价因素

目前铁矿石现货与长期合同价差明显。巴西粉矿的到岸价格为 137 美元/吨,与印度矿的现货价格 195 美元/吨存在较大的价差,这使得国际铁矿石供应商有了大幅涨价的借口。如果08 年长期合同价格如果上涨 50%以上,则巴西矿到岸价将接近170 美元/吨。

07 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 6%,预计 08 年人民币相对美元将升值 8%。由于升值需要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因此取最大升幅的一半为平均升幅。那么 07 年我们取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 1US$=7.6¥RMB,08 年取 1US$=7.1¥RMB,而 07 年铁矿石进口均价为 84.5 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为 642.2 元/吨;08 年铁矿石进口均价预计为 115-120 美元/吨,折合人民币为816.5-852 元/吨;涨幅为 27.14-32.67%,降低了约 17-23 个百分点。

三、2008 年投资机会的选择

在高成本时期,利润将向上游转移。因此,我们认为拥有铁矿石、煤炭等资源的公司将成为 2008 年钢铁行业中主要投资品种,我们给予它们 30-35 倍的市盈率估值(注:按吨资源储量折合的市值产生了较高的 PE 议价水平,代表公司是金岭矿业 000655);对于具备资源整合

实力的龙头企业,我们给予市盈率 25-30 倍的估值(注:也是由于资源价值带来的高 PE 议价水平)。我们认为,拥有资源优势和具备资源整合实力的企业应该具备更高的估值空间。

(一)拥有铁矿石资源的公司凸现成本优势

我国钢铁行业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增长 38%,利润增长 58.88%;而上市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增长38.2%,净利润增长 39.8%。预计 2007 年全年收入增长不会低于 30%,利润增长不会低于 45%。

在此基础上,预计 2008 年,我国生铁产量 5.05 亿吨,由此增加铁矿石消耗量 6300 万吨左右;而国产铁矿石总量将增加 8000 万吨左右,折合入炉精矿 3800 万吨。两者之差为 2500万吨将由进口铁矿石补充,即 2008 年进口铁矿石还要增加 2500 万吨左右。

铁矿石是钢的重要原料,约占钢材成本的 30-40%,可见,拥有铁矿石资源对钢铁企业极其重要。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鞍钢拥有铁矿石资源,其成本优势完全体现出来。

目前拥有铁矿石资源的钢铁类上市公司主要有两类:上市公司直接拥有铁矿石的,如攀钢钢钒、西宁特钢;母公司拥有铁矿石资源的,如鞍钢股份、唐钢股份、包钢股份、酒钢宏兴、承德钒钛等。

(二)兼并重组仍是 2008 年投资主线之一

兼并重组始终是证券市场热炒的主题之一。2007 年,宝钢完成了对八一钢铁的重组, 这是我国钢铁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地域并购。2007 年 1 月 17 日公布“宝钢集团增资八钢集团30 亿元将成为八一钢铁实际控制人”的消息后,八一钢铁的股价以涨停 6.17 元开盘。至 2007年 9 月 14 日,公司的股价最高到达 20.7 元,绝对涨幅超过 235%。因此,被兼并公司从来都是市场资金追捧的对象。

中央政策支持宝钢并购。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表示,将继续支持宝钢整合更多国内上市钢铁公司,同时支持其国际扩张。李荣融表示,继续重组、做强做大央企是既定政策,像钢铁行业要继续支持宝钢充当行业整合先锋,“它有资金、有技术、有经验、有人才,当然首先得支持它来整合重组其他钢铁公司。”对于宝钢和新疆八一钢铁的跨地域合并,李荣融表示,面对国际钢铁业大规模兼并重组,中国企业必须有所作为,也应该所有作为。重组有利于双方发挥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继收购八一钢铁集团之后,宝钢集团整合国内钢企的步伐又有了新的突破。2007 年 7 月23 日上午,宝钢集团与包钢集团在呼和浩特市正式签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联盟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这是宝钢集团继与马钢集团、八一钢铁之后的第三次联盟。

具备并购条件公司是:包钢股份、马钢股份、邯郸钢铁、西宁特钢、承德钒钛、本钢板材(鞍本合并)、凌钢股份、安阳钢铁、柳钢股份、三钢闽光等。

拥有资源整合实力的公司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武钢股份、首钢股份、唐钢股份、济南钢铁、莱钢股份等。

(三)继续看好专用中厚板生产企业

2007 年 1-9 月,我国中厚板产量达到 3835.27 万吨,其中中板累计生产 2234.61 万吨,同比增长 36.35%;特厚板累计生产 322.47 万吨,同比增长 45.9%;宽厚板 1278.19 万吨,同比增长 41.2%。

由于 2007 年全球经济处于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国际贸易增长对于物流的需要提高,造船行业延续了 2006 年的辉煌;同时投资的冲动对机械等各类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中厚板行业在 2007 年都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市场,中国产中厚板价格持续走高,从而带动全球中厚板价格的持续推高。

1、中厚板下业的需求分析和预测:

(1)造船

由于全球船舶需求持续上升,尤其是散货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造船企业的订单十分饱满,订单和生产任务已经排到 2009 年和 2010 年前后,而且新接订单的价格不断上升,这使得造船企业未来 2-3 年收入和盈利的高增长比较明确,因此我国造船行业未来 2-3 年仍将处于景气上升阶段。

根据目前订单的增长情况,再考虑到订单价格的上升,我们预计未来 2 年造船行业的收入保持年均 30%以上的增长,利润保持不低于 50%以上的增长是有充分保障的。

造船行业 2005 年用钢 600 万吨,2006 年达到 637 万吨左右,我们预计 2008 年国内造船行业钢材需求将达到 800 万吨。

(2)天然气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近海地区。80%以上的资源量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陕甘宁、准噶尔、柴达木、松辽等盆地及东南海域。天然气输送最佳选择是管道输送,这将带来大量的宽中厚管线板需求。

到 2010 年,我国计划建设的输气、输油管道将达到 4.72 万公里,需要大量的耐高压、大直径焊管料──管线板。预计今后 10 年内管线板总需求量将达 2900 万吨,年需求量达到 600 万吨左右。2005 年石油及天然气行业用钢 585 万吨,2006 年达到 595 万吨左右,预计 2008 年国内石油及天然气行业钢材需求将达到 620 万吨。

(3)“煤制油”

“煤液化”是缓解原油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因此,“煤制油”项目已经被列为国家“十五”期间十二大高技术工程之一。

我国每年需进口 1 亿吨石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 20 个年产 500 万吨的煤液化项目,按每个项目投资 350 亿元计算,总投资将超过 7000 亿元,其中设备占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达4000 亿元。可见煤液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市场十分巨大。由此也将形成大规模的煤液化装备制造产业,必将带动对压力容器板的需求。

(4)集装箱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用钢消费市场,约占世界消费量的 70%左右。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给未来全球贸易量的上扬带来压力,集装箱产能的不断释放也使我国集装箱行业走出原来供不应求的态势。2005 年集装箱行业钢材消费为 350 万吨。2006 年达到 378 万吨左右,预计 2008 年国内集装箱行业钢材需求将达到 430 万吨。

我们看好的生产专用中厚板的上市公司有:鞍钢股份、武钢股份、济南钢铁、南钢股份、安阳钢铁、包钢股份等。

2、中厚板行业主要风险是未来产能的大幅扩张

据统计,2007 年投产生产线产能将超过 1000 万吨,加上如南京钢厂、新余钢铁等钢厂的技术改造,产能增长有多无少。同时根据我们的统计,2008 年新增中厚板生产线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产能增长可能将达到 1570 万吨左右。2008 年钢铁行业报告:抓住“高成本、高钢价”下的受益者(3)(2007/12/28 14:50:43)

四、重要事件与市场催化剂

我们预计,对行业股价表现的重要性事件包括以下:企业产品提价的消息,将刺激相关公司股价的表现;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国内重组与外资并购,将对公司的价值重新评估。

五、行业估值与投资评级

钢铁行业的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我们预计 2007-2009 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将保持在 15-20%,其中 08 年的收入和利润将分别增长 35%和 25%。基于此,我们给予钢铁行业合理的市盈率为 15-17 倍。

(一)收入与利润

我国钢铁行业前三季度整体收入增长 38%,利润增长 58.88%;而上市公司同期营业收入增长 38.2%,净利润增长 39.8%。预计 07 年收入与利润分别增长 31%和 45%。

经过 1 季度的大幅增长后,收入的增长水平恢复到 30%-40%范围,而利润减速特别明显,特别是第三季度,行业的利润增长率仅为 9.5%,而上市公司仍然保持较好增长势头。

从毛利率的比较看,上市公司毛利率总体水平高于全行业,而且波动的幅度较大。第三季度出现大幅下滑导致市场对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未来前景看淡。但由于上市公司的钢材出厂价格平均提高 6%以上,我们预计 2007 年第四季度利润不会继续下滑,而且 2008 年的利润增长

率应保持在 25%左右。

(二)价值矩阵

公司的价值驱动因素来源于两部分:一是对利润增长的预期;二是投资回报率水平。

我们提取过去 3 年的利润年均增长率(NOPLAT 增长率)和 2006 年的投入资本回报率,对 27 家主要钢铁类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在过去的 3 年中,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是鞍钢股份,其它年均增长速度超过 40%的公司依次是:太钢不锈、武钢股份、本钢板材;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公司依次是:济钢、大冶特钢、柳钢股份、三钢闽光、鞍钢、宝钢和唐钢。

根据历史的数据判断,我们认为太钢、武钢、承德钒钛、华菱管线、宝钢、大冶特钢、济南钢铁、唐钢、莱钢更具投资价值。具备投资潜力的股票是:酒钢、凌钢、柳钢。

目前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在 20 倍之上,这些主要上市公司的 PE 也在 15-20 倍之间。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武钢、太钢、鞍钢、唐钢、宝钢、济南钢铁未来仍是市场投资的主要品种。

从上市公司 REP 比较看,当前市场给予估值水平最高的公司是:酒钢宏兴和承德钒钛。市场对他们高预期基于业绩的不断改善。莱钢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其 ROE 超过宝钢、酒钢、承德钒钛,但 P/B 却低于它们。因此,通过比较 REP 我们得出:莱钢的估值水平未来有提高的空间。

(三)国际比较

目前国际龙头钢铁企业的市场 PE 估值水平在 9-13 倍,PB 在 1-2.5 倍,而我国的钢铁企业的 PE 值大都超过 20 倍,PB 值也都在 2 倍以上,估值大大高于国际水平,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国内的钢铁企业正处在我国重工业化发展时期。

总体而言,国内公司的相对估值水平均处在合理水平上,但是考虑到钢铁行业目前处在景气周期中,尚无拐点出现。因此,我们继续维持推荐的行业投资评级。

六、主要风险因素

1、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需求降低的风险

2008 年我国将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将对我国建筑、房地产、机械、汽车等与宏观经济较为密切行业产生较大影响,会直接影响到这些行业的投资增速,进而影响到它们对钢铁的需求。

2、关税政策的调整导致钢材出口大幅下降的风险

07 年出口退税取消和加征关税等政策的出台,导致 07 年下半年钢材出口受到较大影响,07 年上半年出口钢材 3379 万吨,下半年出口 2800 万吨,较上半年减少 580 万吨。如果 08 年继续加大关税的调控力度,那么我们将会相应调低钢材出口量的预测值,则钢材的产量也相应下降,产能利用率也会相应调低。

3、干预钢材价格的风险

钢材价格的波动一向受到密切关注。如果涨幅过大,不排除出台限制性政策干预市场的可能性。因此,钢价涨幅如果低于我们的预期,将会出现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引发行业大面积亏损的现象。

4、汇率变动的风险

随着进口铁矿石总量的逐年提高,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将有利于钢铁行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能力。但人民币的升值也会使进口钢材的价格下降,下拉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钢材价格,导致钢材出口减少、进口数量增加,会进一步恶化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则出口产品将转为内销,给国内价格造成压力。

七、主要关注公司

(一)鞍钢股份(000898):彰显成本优势

驱动因素与主要假设条件:

铁矿石资源保证公司成本低于同类企业。公司铁矿石的 80%来自集团矿山。鞍山矿区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现已探明铁矿石储量 93 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四分之一。在 2008 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已确定上涨的情况下,公司的原料优势凸显。

鲅鱼圈钢铁项目的产品定位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品板材,设计产能包括 200 万吨宽厚板、200 万吨热轧板和 100 万吨冷轧板。预计 08 年和 09 年分别增加 300 万吨和 200 万吨的产量。届时公司钢材总产量将增加到 2100 万吨左右,高端产品所占比例也将大幅扩大。

预计公司 07-09 年净利润 CAGR 超过 30%,其中 08 年增幅为 34%,达到 1.61 元。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公司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大型综合性钢铁企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大型企业之一。因此,公司未来将得到政策性倾斜和支持,具备资源整合实力。

公司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的 DCF 模型显示,公司的合理价值为 39.72 元。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公司的相对估值合理区间为 25-28 倍 PE。相对应的合理股价水平为 40.25—45.08 元。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股票价格表现的催化剂:

公司股价表现的催化剂主要有:产品价格上调、集团矿山资产注入的预期。

主要风险:

公司出口占比较大,国家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对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高于我们的预期。

在建项目投产进度慢于我们的预期,或产生效益的速度低于预期。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分析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鞍钢股份是我国第二大钢铁生产基地,已形成年产以 1,600 万吨钢,以汽车板、家电板、集装箱板、造船板、管线钢、冷轧硅钢等为主导产品的精品板材基地;2010 年前,鞍钢在鞍山地区的整体规模将达到 2,000 万吨钢以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进入世界 500 强。公司大力度进军冷轧板领域,目前市场份额达到 25%,仅次于宝钢股份。

(二)包钢股份(600010):西北龙头、兼具并购价值

驱动因素与主要假设条件:

公司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拥有世界著名的白云鄂博铁矿,所在地区煤炭、电力充足,在资源成本方面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公司作为拥有矿山资源的上市公司,其估值水平应在普通钢铁企业之上。

公司钢产量由 2005 年的 291.7 万吨扩大到 701.5 万吨,成品钢材产量由 2005 年的483.1 万吨扩大到 587.0 万吨。在建的中厚板项目 2007 年底投产后,公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签署了《宝钢集团与包钢集团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存在并购的可能性预计公司在 07-09 年间的净利润 CAGR 接近100%,08 年 EPS 为 0.44 元。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公司整体上市后盈利能力加强,同时集团拥有的矿山资源和未来的并购都将提升公司未来的估值空间。

公司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的 DCF 模型显示,公司的合理价值为 10.17 元。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公司的相对估值合理区间为 20-23 倍 PE。相对应的合理股价水平为 8.8-10.12 元。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股票价格表现的催化剂:

公司股价表现的催化剂主要有:并购重组消息的公布以及矿山资产注入的预期。

主要风险:

资产注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较大。

重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分析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包钢股份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类上市公司,位于华北、西北的连接枢纽和西部大开发“桥头堡”的包头市,交通十分便利。公司控股股东拥有世界著名的白云鄂博铁矿,所在地区煤炭、电力充足,在资源成本方面具有良好的比较优势。公司产品结构全面,从用于建筑的线材螺纹钢,到用于工业的冷、热轧薄板,从独特市场的铁路重轨到无缝管等品种高达 38 种,主导产品为热轧薄板、无缝管和重轨。

(三)西宁特钢(600117):向资源类企业转型

驱动因素与主要假设条件:

公司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特殊钢生产企业,并拥有 3.7 亿吨铁矿资源、6.4 亿吨焦煤资源,已经形成年产焦煤 120 万吨、焦炭 35 万吨、采选铁矿 320 万吨、铁精粉 100 万吨、生产铁 100 万吨、优特钢 130 万吨、优特钢材 120 万吨综合的生产能力。

公司具备完备的产业链,已形成新的“高炉-转炉-精练-连铸-连轧”优特钢生产线,还将产业链向前延伸到铁矿-炼铁、煤矿-煤化工,真正实现产业和产品多元化,标志着基本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延伸发展战略。

预计公司在 07-09 年间的净利润 CAGR 超过 50%,08 年 EPS 为 0.73 元。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我们认为在成本上涨的时代,拥有资源优势的企业,应该予以较高的估值水平。

公司估值与投资建议:

我们的 DCF 模型显示,公司的合理价值为 25.76 元。考虑到公司的成长性,我们认为公司的相对估值合理区间为 30-35 倍 PE。相对应的合理股价水平为 21.9-25.55 元。维持对公司的推荐评级。

股票价格表现的催化剂:

公司股价表现的催化剂主要有: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消息的公布。

主要风险:

资源整合发展进度慢于我们的预期。

公司战略与竞争力分析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篇3:证券公司分析报告

我国的证券分析师的发展历程较为特殊, 由于制度背景的影响, 我国的证券分析师起源于20世纪的80年代, 在一些大城市的一级市场中, 通过口头传递﹑指导操作等行为进行数据传递。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投机风气日益盛行, 我国证券分析市场出现了一大批“股评家”以及“行内人士”对市场进行预测, 我国的证券分析市场初步建立。直到本世纪以来, 我国才真正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上来, 国家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 规范证券分析师的行为。由此看来, 我国的证券分析师的发展相对于西方来说较为滞后, 体系尚不成熟, 缺乏行业自律和规范性。近年来, 针对于分析师与公司规模﹑股权结构﹑财务信息的研究日益丰富, 但是相对而言, 对于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少之又少, 证券分析师的发展对于我国证券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 在未来将面临较多的投资机会, 证券市场的规范以及证券分析师队伍的发展将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 研究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Bhushan (1989) 建立了一个基于供求关系的经典理论模型, 并通过模型证明了公司的多元化程度对于分析师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程度越低, 则分析师的关注程度越高。Clement (2005) 发现, 证券分析师的能力和水平以及所在证券交易所的规模对于分析师的预测准确度以及分析师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Best (2003)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证券分析师的决策行为, 认为证券分析师对于上市公司关注的数量对于其分析预测报告结果有着重要的意义。Bernhardt et al. (2006) 认为, 私有信息的获取对于分析师是否会产生“羊群效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 当分析师拥有的私有信息越多时, 则越可能采用“反从众”的行为。国内的学者也对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 其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廖明情 (2012) 根据信号理论和声誉理论对分析师收入预测报告的动机和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认为, 分析师对收入进行预测是基于分析师自身的能力、声誉等因素的影响。黄欢, 丁戊 (2011) 从年报信息的市场反应入手, 具体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分析师代表市场预期的能力, 从实证的角度进行深入探析。蔡卫星, 曾诚 (2010) 利用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 分析公司多元化与证券分析师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 认为公司多元化与证券分析师的关注度之间呈负相关的关系。近年来,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完善, 关于分析师动机和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 但针对于证券分析师的决策行为和激励行为的研究相当匮乏, 对于证券分析师这一行为的研究将会成为今后学术研究的热点。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主要是包括盈利预测行为和收入预测行为, 分析师根据市场经验, 利用自身的能力和私有信息对于市场变化做出反应, 预测市场未来的发展走向, 为广大投资者作出合理的预期, 然而, 分析师的上述行为会受到自身分析能力, 私有信息获取的难易度, 分析师长期以来的声誉以及所在证券交易所规模和股权制衡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其中, 证券分析师自身的能力和声誉的匹配度对于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这两个匹配度较低时, 分析师往往会利用其他渠道进行市场预测, 这样会导致其分析预测结果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差异。同时, 由于证券分析师是为投资者服务的, 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是分析师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这就需要分析师能较快较为准确地进行市场研判。由此看见, 分析师与管理层当局之间的关系, 即是否能够获得私有信息以及获得私有信息的的难易程度都会对其预测报告行为产生影响。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分析师所在的证券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对其影响也不能小觑。综上所述, 根据影响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因素, 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分析师的能力和声誉的匹配程度对其预测质量和决策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假设2:分析师获得私有信息的容易程度对其预测报告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

假设3:分析师所在的证券公司的规模和股权制衡度对于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的来源

本文以我国西部地区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为研究对象, 选取了以重庆、成都、西安为代表地区所在的54家证券公司于2010-2012年的预测数据为原始样本点。

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来自CSMAR (国泰安数据库) 的中国上市公司分析师数据库;分析师所属券商排名数据来自于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其他证券公司的财务数据均来自CSMAR的相关数据库。

(二) 变量解释

1. 被解释变量:

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 (behavior) 。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主要包括收入预测行为和盈利预测行为, 衡量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 主要是考量分析师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存在误差, 当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的结果与实际的结果差别较大时, 说明分析师决策报告行为的准确性较低, 反之, 则较高, 利用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值的绝对值除以实际结果的比例来估计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

2. 解释变量:

能力 (ability) , 声誉 (reputation) , 证券公司的规模 (size) , 证券公司的股权制衡度 (countest) , 私有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option) 。 (1) 能力 (ability) , 证券分析师的能力衡量主要取决于分析师对于市场经济信息敏感度的把握以及分析师预测报告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距, 根据Cheng and Jiang (2006) , 郭杰等 (2009) 的方法, 利用分析师预测报告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值的均值来分析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能力的大小。 (2) 声誉 (reputation) 。分析师在业界的声誉是影响分析师预测行为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0-2012年新财富分析师全榜单上的证券公司和研究小组的人员名单具体分析西部地区证券公司和分析师的声誉, 采用虚拟变量的方式定义分析师声誉的大小, 如果分析师上一年被新财富评为明星分析师则取1, 否则取0。 (3) 证券公司的规模 (size) , 具体分析研究西部地区54家证券公司的期末平均总资产数, 来分析证券公司规模对于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影响。 (4) 证券公司的股权制衡度 (countest) , 利用分析师所在的证券公司的股权制衡度, 即证券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数与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数之和的比例, 来分析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对于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影响。 (5) 私有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 (option) 。用来衡量分析师的私有信息。如果分析师在第t年对上市公司j的最近一期盈利预测低于或者等于实际盈利, 而上一次盈利预测高于实际盈利, 取值1, 否则取值0。

3. 控制变量。

本文采用与证券公司有着密切关系的财务数据, 包括: (1) 证券公司的成长性, 即利用 (证券公司本期营业收入-上期营业收入) /上期营业收入, 来估算证券公司的成长性水平; (2) 证券公司负债比例, 即利用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反映证券公司的负债比例; (3) 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 即利用证券公司的净利润/股东权益来反映证券公司的业绩。

(三) 回归模型的选择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根据以上的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的设计, 设定以下方程:

回归方程中, β0为常数项, βi为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待估系数, αt为误差项。

四、实证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本文采用数学分析软件SPSS 18.0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得到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 (见下页表1) 。西部地区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最小值为0.0004, 最大值为0.6166, 均值为0.2184, 说明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中, 均值为0.2184表示西部地区分析师的总体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偏低, 对于市场信息的预判不强;对于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的能力这一变量, 分析师预测报告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差值的均值的最大值为0.430, 最小值为0.110, 可见西部地区分析师的能力普遍情况下不高, 分析师之间的能力差距不大;而证券公司的大小和股权制衡度这两个变量中, 可以明显的看出西部地区证券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比较严重, 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较为明显;私有信息获取难度这一变量的均值为0.17, 可以推断出, 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的获取私有信息的能力不强, 大多数的分析师难以及时获得准确的私有信息;从控制变量中的负债比例﹑公司业绩和公司成长性等指标可以看出, 一般情况下, 证券分析师的能力较强, 声誉较高, 证券公司规模较大, 股权制衡度较高时, 公司的负债比例较低, 经营业绩高, 证券公司成长性较好。

(二) 偏相关分析

针对证券公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准确性, 分析师能力大小以及分析师自身的声誉进行偏相关分析, 当以分析师声誉为控制变量具体分析预测报告行为准确性和能力大小的关系时, 分析师的能力大小与预测报告行为的准确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尤其是当分析师的能力和声誉不匹配时, 分析师有着强烈的动机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估计, 当分析师的声誉和能力匹配程度较高时, 分析师预测失败的机会成本较高, 因此, 分析师的声誉和能力的匹配程度对于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 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数据的拟合优度调整的R2为0.901, 而F值为115.039, 其双侧显著性水平为0.0422, 非常接近设定的显著性水平5%, 说明模型的拟合度不太理想。从变量的系数表中, 变量ability的系数为3.049, t值为5.608, 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的检测, 而另一个解释变量, reputation的系数为11.068, 其t值为6.869, Sig.值为0.029, 低于5%的显著性水平, 由此可以看出, 证券公司的分析师的声誉和能力大小大体上对于其预测报告行为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 当分析师的能力较大, 声誉较高时, 分析师对于市场的预测越贴近实际的市场结果。而对于私有信息获取难易程度这一变量, option的系数为51.007, 其t值为2.388, 检验结果的t值不高, 说明这一变量在模型中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不强, 影响不够显著, 由于私有信息的获取难易程度的计量难度较大, 因此, 数据的分析结果不理想, 该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和计量。对于证券公司的大小和股权制衡度这两个变量, 其中, 证券公司大小这一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说明证券公司的规模对于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而股权制衡度这一变量没有通过t值检验, 说明在西部的各大证券公司中, 即便股权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 但在模型中对于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影响不明显。控制变量中, lev的系数为负数, 说明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越准确, 则公司的负债比例越低, fm和roe的系数均为正数, 说明当证券公司的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越准确, 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越好。

五、研究结论和启示

本文采用2010-2012年西部地区54家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 通过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能力、声誉、证券公司的规模、证券公司的股权制衡度、私有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等变量, 具体分析了影响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分析师的能力和声誉的匹配程度对其预测质量和决策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 证券公司的规模对于分析师的预测行为影响较大, 然而, 分析师私有信息的难易程度以及证券公司股权制衡度对于分析师预测能力的影响显著性不高, 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西部地区的证券行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 同时,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相对于中东部地区较小, 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 尤其是证券行业, 从业人员素质和质量的提高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证券分析师的规范化发展, 需要国家法制等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约束部分证券分析师的内幕交易, 虚假陈述等行为也需要国家监管部门的强力制约和管制, 从而打击扰乱资本市场的违法行为, 促进西部地区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根据信号传递假说和声誉假设, 证券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会受到所在证券公司规模及股权制衡度以及自身能力大小﹑声誉﹑私有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由于西部地区证券行业发展起步晚, 潜力大, 证券公司的分布集中但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分析师的预测报告行为受到较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研究证券分析师的决策和激励行为将为理解西部地区分析师预测报告打下基础。因此, 本文采用2010-2012年西部地区证券市场的相关数据, 具体分析影响西部地区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的影响因素, 同时为完善我国证券分析师队伍的建设, 规范证券分析师市场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证券分析师,预测报告行为,盈利预测报告,收入预测报告

参考文献

[1].廖明情.分析师收入预测报告的动机和后果[J].中国会计评论.2012, (10) .

篇4:证券公司风险分析及发展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91-01

近年来,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理论又有新的进展,高风险是证券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在证券公司正式成立以来,所产生的风险就一直与之相伴,在证券公司业务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同的风险。证券公司的经营目标就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对证券公司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可以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证券公司风险种类

(一)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些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全局因素可能引起的整个证券市场的风险。系统风险包括因单个公司倒闭、单个市场或结算系统混乱导致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的情形。对于系统风险来说,场外衍生工具市场是监管的重点。一些金融或证券业务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手中,并用以进行非对冲的投机活动。因市场或交易大量亏损而引起全球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已不仅仅是一种潜在的可能了。由于这个市场上机构之间的责任相互交叉,并与现货市场相联系,因此加剧了这种风险。

(二)非系统风险

非系统风险是证券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违约等原因导致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法律风险。

二、证券公司风险的一般成因分析

(一)证券公司的内部的不确定性

证券行业是高负债行业。证券公司都是通过短期借贷进行投资,从而产生较高的负债率,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和风险控制因负债率过高而增加了经营难度。证券公司为了占有市场资源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在不断通现的金融工具条件下,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证券公司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能在业务科加各种优惠条件,达到争取顾客和市场份额的目的,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新的业务。

(二)金融资产价格波动过于频繁

1.金融资产定价相对复杂。金融资产将来的收入是难以预见的,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任何相关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影响其以后的利润收入,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人们对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产生迷茫。

2.市场的投机性与信用交易的杠杆作用加大了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全球大量的游资、热钱在加速涌入市场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赌博性质,会使市场偏离真正的经济状况而大幅震荡。

3.市场信心不稳定容易产生羊群效应。金融市场具有较高的流通性,市场信心影响着市场供求双方的心理价格。而金融市场的定价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对金融市场做到准确的判断,当市场信心看好时,就会使市场不断地加速膨胀,使价格不断上涨。而当市场信心衰弱时市场就会崩溃,使价格急剧下跌,造成大幅波动。

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的特殊成因分析

(一)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政府行政干预过多

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大特征,对于证券市场来说,预期都很重要,一个缺乏预期的证券市场是没有发展前景的,而一个预期不好的证券市场也是必然要衰败的。证券公司风险已经成为证券市场共同面临的问题,证券市场的发展是按照优胜劣汰和市场化原则进行的,在我国,政府对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不管公司有多大的问题,所面临多高的风险,都是采取国家投资或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补偿,而非国有控股的证券公司却得不到相同的待遇,只能靠自身去融资发展。政府的行政干预大在整个证券市场过程中都能显现出来,证券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都是由政府任命。很多证券公司在成立之初的时候都是由国家出资的,公司领导和管理人员既是管理者也是股东,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成立证券公司需要政府多次审批,过程比较复杂,在运行过程中政府的行政监管上会在资本扩张、融资和资金运用上进行各种干预,使公司受到各种制约,政府的各种政策影响着证券市场的走向。

(二)公司法人制度虽然完备,但监控执行却难以收到成效

股东大会不能真正反映所有股东的意愿和要求,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名的董事会成员在股东大会肯定会当选,股东大会对公司管理的作用很小,无法达到监督效果。董事会在对公司进行管理时董事长和总经理多为同一人担当,权力至高无尚,没有与之相对应的监督机制对其制约,形成一言堂的现象。在召开公司董事会时大多都是在对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进行讨论,无法对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也提不出有价值的建议。独立董事大多都是由政府或大股东推荐,有些只是挂名而已,有的又缺乏相应的评价约束机制,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公司高管出现违规行为时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虽然有制度,但在实际过程中却不能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对公司高层形同虚设,没能体现出制度的约束力。

(三)证券公司信息披露不透明,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1.信息披露不透明,财务监控不位。证券公司信息不透明使投资者对证券公司情况不了解,信息查看不及时,等到证券公司出现风险时再进行公告已经来不及了。证券公司缺乏各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制度,无法有效的相互制约,造成各部门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对公司信息的获知。

2.没有建立有效金融防火墙制度。我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之间的金融防火墙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完善起来,内部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情况非常严重。证券公司人员将自由资金与客户资金放在一起进行操作,当市场形势发生逆转时客户资产就会受到严重损失。

3.没有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证券公司各项业务之间是独立操作和运行的,没有一个统一操作平台来支持和规范各项业务的来往,也没有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不便于公司管理部门对业务的统一管理。

四、推进证券公司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证券经纪人制度

建立证券经纪人制度,建立完整和严密的证券经纪人制度的法律法规,以此做为证券经纪人健康发展的基础。建立一整套的证券经纪人资格认证、业务管理制度,明确它与券商的关系。有些不宜直接规定在证券法中的,可以另行规定在证监会的规范性文件中。

(二)建立并完善保荐人制度

建立保荐人制度对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应完善和细化保荐人责任管理制度,保荐人应当遵守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对上市公司的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资料进行审慎核查,确保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三)资产证券化的制度障碍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反映了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性,也是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客观需要,要深入理解证券化的功能,完善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规则及监督方式。

(四)继续拓宽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

篇5:证券公司实践报告

在此期间,我近距离了解了发展历程以及公司文化,更深入地研究并参与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整个流程,明确了其在证券市场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且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进一步锻炼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具体实践内容

既然被安排到了信用交易部门,所做的工作自然与融资融券分不开,首先简要介绍一下融资融券业务:

概念:"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具有深圳证券交易所会员资格的证券公司提供担保物,借入资金买入本所上市证券或借入本所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修订前的证券法禁止融资融券的证券信用交易。

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资买进证券称为"买空";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客户向证券公司融券卖出称为"卖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融资融券模式基本有四种:证券融资公司模式、投资者直接授信模式、证券公司授信的模式以及登记结算公司授信的模式。

业务流程: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融资融券业务有着一套及其严格的业务流程,尤其是现阶段还未实行的时候,作为试点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因此,为了能够充分了解此项业务的作用,主管安排我在为期两个月的时间内在各个流程都进行了实践,以便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融资融券业务,了解其一旦推出市场将对整个金融界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并非所有证券公司客户都拥有开通融资融券业务的权利,在提交申请后,证券公司必须办理客户征信,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并以书面和电子方式予以记载、保存。

对其以往的投资情况以及信用额度进行评估和打分,对未按照要求提供有关情况、在本公司从事证券交易不足半年、交易结算资金未纳入第三方存管、证券投资经验不足、缺乏风险承担能力或者有重大违约记录的客户,以及本公司的股东、关联人,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因此,整个业务流程的第一步便是利用excel软件计算出特定的指标,按实际情况筛选出合格的申请者并允许其开通业务,同时将资料转交给下个流程的操作者。

其次,当接到通过审核客户的资料后,便可以为其进行开户。因此,第二个流程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合同及风险揭示书,并且以自己的名义,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分别开立融券专用证券账户、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信用交易证券交收账户和信用交易资金交收账户。

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还必须与客户签订融资融券合同,明确约定融、融券的额度、期限、利率、利息的计算方式以及相关各种保证金的比例和折算率等一系列条款,并将合同连同风险揭示书一起交由客户签,至此可说完成了融资融券业务第二流程,意味着客户已经成功开通了此项业务,可以进行融资融券交易。

随着开户的完成,第三流程也随之启动,证券公司应当委托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根据清算、交收结果等,对客户信用证券账户内的数据进行变更。然而,为了避免信用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发生,有一套完备的账户监管制度。同时根据证监会最近刚出台的第三方存管制度规定,必须与客户及商业银行签订客户信用资金存管协议,此举更是加强了对于证券交易的监管,保障了客户以及证券公司的利益。而将依据制定的各类保证金的限额比例强制规范融资融券客户,一旦发现存在账户金额不符合保证金比例规定,意味着该账户处于信用风险中,公司将通知客户进行必要的补仓,如出于此状态超过一定时间,将按规定强制平仓此账户以保障公司利益。

最后,也可说是最为关键的流程,在客户的融资融券业务到期后,将通过各种方式还款或还券,实行平仓。因此,我们此时必须计算出客户在期限内的交易盈亏情况,并且计算出证券公司应收利息和融资融券业务委托费,并且将每天到期客户的详细情况汇总成表,每日完成结算后上报最后统计结果。

此流程看似简捷,然其工作量十分浩大,并且要求做到效率与准确度的统一,可算在整个业务中最为艰辛的流程,因此,我们部门的大部分精英分子被安排在这一流程,可见其重要性。而当我已经充分明晰了融资融券业务,并且在其他流程能够熟练操提岗位作后才被安排至这一岗位,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能够不拖累整个工作进度,保持一贯的高效,并且使我能够更快的适应这一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因此,在这里必须特别感谢我的部门主管对我的良苦用心。

二、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建议

在此次实践经历之前,虽然从书本上获得了不少有关证券公司的信息,但对于其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并不十分了解,因此,虽然拥有不少相关的理论知识,但真正到了时间的时候仍遇到了不小的问题。可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不断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对于证券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累极了许多资深证券从业人员在处理交易时的宝贵经验,这些绝非是实践工资能够衡量的。同时,通过这两个月的实践,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且思考了不少问题。

1、与以往实践的不同之处

首先,就正式度而言,本次毕业实践与以往的暑假实践经历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前几次的实践只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外贸公司等,其对员工的衣着,服饰,言谈举止的约束性较弱,虽然气愤比较轻松,却缺少了一种工作应有的紧张态度。而在是细则大为不同,公司上下必须严格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有丝毫的轻视。而在金融中心上班无形之中增加了一份神圣之感。

其次,实践的目的也有很大的区别。在大一、大二的实践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只是为了不想荒废暑假时间并且能够锻炼一下自身的工作能力,拓展视野,因此投入的热诚有限,最终的收获不大。然而在此次实践之前,我早已把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目标,因此针对性很强,尤其是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有意识的将所学的金融知识尽可能运用到工作中去,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因此,在摆脱了以往的迷茫后使得此次的实践更有效率,收获颇丰。

最后,实践的内容同样大相径庭。以往的实践更多的是被安排做一些周边性质的工作,如打印、复印或接电话等较为简单的工作,很少涉及到核心的工作内容,可算是当了一回廉价劳动力。而此次被安排进入了信用交易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融资融券这一新兴业务。在两个月的过程中,我几乎在各个流程的岗位上都进行了实践,从而对于这项业务以及我们部门的重要性能够有了充分的了解,为将来的求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

篇6:证券公司实习报告

行业规模化,有序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一批真正独立的专业咨询公司的出现。与券商研究机构不同,其独立性不仅仅表现为功能配置上的独立性,也体现为其经营上的独立性。由于生存方式的差异,这两类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与目的以及方式方法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券商研究机构由于事实上的依附关系,其研究目的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为券商客户咨询服务,二是为券商自营服务,三是为券商形象宣传及业务创新服务,其研究对象不仅包括一、二级市场,也包括券商自身发展战略与业务创新等内容。由于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研究成果一般仅限于内部共享,且以专题研究为主,研究成果的价值实现是间接的。而对于专业资讯公司而言,由于其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其信息产品及咨询服务,信息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决定其自身的生存,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研究工作是有更强的功利性,服务的对象性,要求其信息产品必须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由于证券资讯市场仍处发育阶段,受市场容量及无序竞争影响,目前该类专业公司受收入来源限制,与券商研究机构相较而言,在研究投入方面多表现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缺乏有效的行业自律机制的背景下,证券资讯公司竞争图存的方式正向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种是以低成本支撑其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以维持其生存,这类公司或非正式组织为数众多。二是以高投入、高品位树立市场形象,着眼未来,争抢核心市场,这类公司虽为数不多,但无疑将是未来证券资讯业的脊梁。

目前的资讯厂商大多也在走资讯咨询化的产业转型的格局,针对目前的资讯厂商的市场格局以及资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笔者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认识和感触。

1、加强和国内做证券行情交易系统的厂商比如说乾隆高科,通达信等的技术上的合作,以行情交易系统和资讯平台和相结合的方式来发展资讯行业未来的资讯平台的搭建方向。建立全新的基于证券行业电子资讯架构(E-infostructure)和现代的资讯有效集成(information integration)创新技术构建起来的的统一证券资讯平台的运作模式。要是自己的资讯信息内容提供的方式和模型能够紧跟住资讯行业的潮流,只有领潮流之先才可以完整的拥有对市场的话语权。资讯信息模块与证券交易模式的合理有机嫁接以及技术上驻留程序的改进更新是保持这种领潮流之先的技术上的关键。

上一篇:农村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教育影响的研究下一篇: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