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

2024-04-26

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共14篇)

篇1: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

“选‘a’的举手”,全班大半人高举右手。

“选‘b’的举手”,全班举手的寥寥无几。在稀稀疏疏的手中有一只懒洋洋的手――那是我的手。

这是张老师在做全班同学的自信调查。“a”代表非自信,“b”代表不怎么自信。他一眼瞄向我,充满惊奇,脱口而出:“I don’t thinkso,wow”!

我真是一个在张老师看来相当自信的人吗?可是为什么刚才我选了“b”呢?我心里选的和现实中做的确实和“b”中所说的一样啊!我反复问自己。想起昔日的我,觉得应该自我评判一下了。

上数学课,说话小声,生怕出错;上语文课,从不举手,总在心里默默念叨问题的答案;生活中,好像说的最多所的是“我不行”、“你快来”、“算了”之类。是的,我确实不怎么自信。

刚读过一篇文章,文章中说一位演过“超人”的男主角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成了一位半生不遂的残疾人,他的后半生将在轮椅上度过。那个人一夜之间从昨天万人瞩目的耀眼明星一下子变成连生活自理都万分困难的残疾人,他顿时万念俱灰。后来,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外出旅游,从一次小小的“转弯”中获得启示,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再后来,凭着自信与热情,他成为了作家、社会活动家。这个故事我一直铭记在心,它让我懂得了:人在遭遇不不幸时,不是没路了,而是应该转弯了。

一个那么不幸的人都可以重新拾起自信,何况我,一个经历了特大地震但如今却生活在平安、幸福环境中的新时代少年呢?我个人没有遭遇过身体上的折磨,也没有经历过如此万念俱灰的境地。故事中的那个主角从一次小小的转弯中得到启动,找到了自信,我为什么就不能呢!

我想大声的告诉大家,我要自信!因为自信是低下头,让思想崛起;因为自信将使你扬起理想的风帆;因为自信会是你人生迈向成功起点;我深刻地感受到,生活应该自信,学习更应该自信。生活中,多说“我来”、“让我去”、“我能行”;学习时,与同学积极交流,勇敢发言;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我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收获的。而后,因为自信,我的身上定会迸发出绚丽的火花。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不愿意只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更不愿意被人忽视,学会自信,相信自己。世界少了我,依然这样,但我想让世界因为多了一个小小的我变得更加精彩!

我要自信!我想,如果张老师再一次做自信度调查的话,我会毅然决然地选“a”这个答案。

篇2: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

谁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读书?路,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知识,是要靠永无终止的积累。

生活里的琐事会让我们苦恼。不要着急,不要暴躁,让我们冷静下来,认真思考,勇敢面对。即使错了也没关系,因为你是一位敢于展露自己缺点的勇士。就凭这一点,也没人敢嘲笑你的过失,因为你永远比那些在你周围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的人了不起。

生活中的挫折也会使人困惑。但我们永远要知道,禁不起风浪的鱼儿永远不能跃出水面,感受青草的芳香;只会躲在父母羽翼下的雏鹰永远也无法翱翔于高空,感受风儿的爱抚。

跌倒时的我们不必害怕,只要拍拍尘土重新站起来,还是能奔跑;失败是我们不必气馁,只要重新拿起责任的包袱,你还是能够走向成功。

篇3:以自信为题的初中作文

美国《自然》杂志早在上世纪末就撰文指出, 人脑在12至18岁时, 语言构筑能力发展最快, 因为这一时期后脑部的灰脑质以加速度递增, 而这一区域是负责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判断能力的。而最新科研成果也显示, 人如果刻意地培养语言构筑能力, 就能加快灰脑质的生成, 从而促进感情的丰富性和空间判断能力, 并形成良性循环。而初中阶段, 又恰逢这一阶段的黄金时段, 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时间, 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当仁不让, 把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恰逢其时, 常抓不懈。

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反应:“这么长的作文, 我怎么能写得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哪是我这类人能写的!”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自卑。“自卑”, 词典上解释为“轻视自己, 认为自己比别人差”。自卑常常表现为懒惰、自私、不够自信, 学习上缺乏进取心, 工作上缺少热情。这是一种有害的心态。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十分重视这种不良的心态, 并努力引导学生克服这种精神障碍, 走出这种心理误区。

首先, 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自卑产生的心理机制。巴普洛夫曾经说过:“自卑根源于对生活的不自信。”弗洛伊德也曾说过:“缺少勇气的人最自卑。”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自卑产生的心理基础是缺乏自信和实践的勇气。这样,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自信和勇气方面的训练, 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实践的勇气和对生活的热忱。

我们知道, 写作有其自身的规律, 而“循序渐进”是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条。这就使平时练笔显得十分必要,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每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前首先得定下一个“序”。从我十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看, “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序”, 不过, 关键并不是“序”本身, 而是在依此“序”渐进的过程中, 要始终贯彻的“自信”、“勇气”和“热忱”教学。

学生刚进入初一, 有的是新鲜感、自豪感, 对每一门学科都抱有极大的热忱。这时作为教师就要合理地利用学生的这一“热忱”, 引导他们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开始时不要求字数, 不规定内容, 让学生放开手脚写放胆作文, 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但是写了一段时间之后, 学生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熟悉的已经写完, 新鲜的又写不出来, 于是信心开始动摇, 自卑开始抬头。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鼓励, 并给予适度的写作技巧指导:如何根据中心选材, 如何确定材料的详略, 如何布局谋篇, 使学生对作文的构思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不过这一时期重要的不是技巧, 而是信心的培养, 这时语文教师可以用一些典型事迹来激发学生, 帮助学生重树信心, 重拾自我。譬如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的故事。蔡振华始终保持着对国外选手从未输过一场的全胜记录, 被誉为“乒坛魔术师”。在一场对瑞典运动员林德的比赛中, 比分以落后至15∶20 (当时是21分制) , 这时又是林德发球。当时蔡振华圆睁双目, 狠狠地盯着林德, 给林德以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压力, 致使林德最终以20∶22输掉了这局比赛。蔡振华能成功, 在于自己有坚定的信念, 用自信使对手丧失自信, 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生动的故事比长篇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学生一般能从这样的故事中领会教师的意图, 往往能再度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阶段, 作为教师决不可吝啬自己的褒扬之词, 对学生的每一点作文上的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再加上适度的技巧指导, 相信学生一定能重树信心, 重燃热忱。

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放胆作文后, 教师可以适度地“收”一下。这里的“收”, 是要求学生在记叙中有意识地融入描写, 特别是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 体味多角度、多层次描写的妙处。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这一阶段很明显地体现出来。很多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勇气就是在这个阶段中丧失的。这时切忌教师粗暴的批评和拿质量较低的作文和质量较高的学生习作作比较讲评, 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 使他们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足。美国“二战”名将“血胆将军”巴顿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区别, 不在于主意的好坏, 不在于能力的大小, 而在于是否相信自己的判断, 敢于适度冒险, 并采取行动。”哲学家康德也曾说过:“一个人失去金钱, 损失甚少;丧失健康, 损失甚多;失去勇气, 则失去一切。”亦即是说, 失败并不可怕, 要紧的是吸取教训, 再鼓勇气, 作新的尝试。作为教师, 所能做的, 就是帮助学生分析不足, 告诉他们要用勇气鼓起勇气。怎样才能鼓起勇气?唯一的方法, 就是多用勇气。你最怕什么?现在就去做, 不断地挑战自己, 勇敢地去行动, 这就是成功之道, 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 作为教师, 还要帮助学生培养胜利心态。这次作文失败了, 是不是完全失败?有无成功之处?帮助学生找出成功之处, 是帮助学生养成胜利心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 人的神经系统对于真正的失败和想象的失败, 是不能分辨清楚的。当你想象失败时, 你的神经系统就会真的以为你失败了;当你感到必胜心态时, 你的内部机制也就定向在成功的方向上了。所以, 培养学生的胜利心态, 对鼓起学生作文的勇气, 克服自卑, 迈向成功, 是至关重要的。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鼓起学生作文勇气的同时, 一定要给予适当的写作指导。初一教材中已经出现了有关描写的文本, 教师就要结合具体的课文, 传授相关的知识:如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引导学生领会如何调动人体的感官, 多角度、多层次、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达到情景交融, 体味“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含义;如在教《最后一课》时, 引导学生分析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与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的关系等等。这样的“收”, 才能收到成效, 才能真正鼓起学生的斗志, 勇敢迈出下一步。

经过一学年的练笔之后, 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已有了一定的积累, 这时教师必须实施第二次“收”, 即要求学生在记叙、描写中融入议论和抒情, 而且有必要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加以区分 (这是就农村中学的学生而言, 假如学生基础较好, 第二次“收”可以大大提前, 甚至在七年级下就可以实施, 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这第二次“收”的时间) 。至此, 作文训练真正进入到以“叙”导“议”, 以“方”求“圆”的阶段。“方”即规矩, “圆”即技巧。这里是学生作文的“分水岭”, 很多学生在这个“分水岭”前止步不前, 乃至“纷纷落马”, 丧失信心。很多教师都有同感, 每次带到初二年级时, 作文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 甚至“大滑坡”, 究其原因, 就是没带学生走好这个“分水岭”, “收”力不够, “放”得太宽的缘故。故而以后想补, 也为时已晚。所以在这个阶段, 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 注意处理好“引导”和“督促”的关系。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走。”作文没人逼, 也不行。这一阶段的作文非“逼”不行。教师一定要上好每一堂作文指导课, 并严格控制作文时间、作文内容、作文数量。既要抓质量, 又要抓速度。质量和速度哪里来?“厚积”之中来, 这里的“厚积”, 不仅指丰富的素材“储备”, 也指丰厚的技巧“储备”。这时的“逼”, 就是逼学生不断丰厚自己的“储备”, 逼学生深入体会生活, 深入分析作品, 用一颗“热忱而敏感”的心, 去体味生活, 积累技巧。这里最关键的因素是“热忱”。一个对生活缺乏热忱的人, 是不可能有丰富的素材“储备”和丰厚的技巧“储备”的。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德国伟大诗人歌德80岁生日那天还去爬树, 为的是体验生活。真诚地感受生活, 热忱地体验生活, 是“厚积”的必经之途。写作技巧的积累也一样, 无非素材在生活中, 技巧在作品中而已。教师既要为“方”而逼, 更要为“圆”而逼, 在不断的“逼”中养成规矩, 巩固技巧, 尽到一个领路人的真正责任。

“先放后收”、“有叙而议”、“自方而圆”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必然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既需要学生有坚定的自信, 无畏的勇气和满腔的热情, 也要求“教练员”同样具有自信、勇气、热忱的优秀品质, 让我们记住拿破仑的一句话“信心能孕育信心”。但愿每一位教师能用自己的信心、勇气和热忱去激发学生的信心、勇气和热忱, 迎来作文教学的春天。

摘要:农村中学学生作文能力较弱, 对平时的写作训练, 常缺乏热情。本文试图通过探索农村学生心理, 寻找一条切实提高作文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 农村学生作文能力较弱, 主要是由自卑心理引起的。为此, 语文教师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进行写作技巧指导的同时, 加强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 培养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逐步引导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作文训练中, 真正达到提高作文水平, 培养文字能力之目的。

参考文献

[1]丁远峙.《方与圆》.

[2]《绍兴教研》.

[3]刘锡庆.《写作通论》.

篇4:以“难”为题作文分类点评

“难”这个字,读nán的时候,意思往往与“易”相对。做起来费事叫“难”,使人感到困难叫“难”,不容易、不大可能也叫“难”。和“难”相关的词语有很多,比如,难处、难度、难题、难点、难免、难为、难保、难怪……

请以“难”(ná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立意】

提示语中“做起来费事,使人感到困难,不大可能等”可归结为“不容易”这一内涵。做起来费事,重心在“费事”,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使人感到困难,重心在“困难”,仍然在“不容易”这一层面。

对“难”做生活(包括工作、学习等)、哲学、审美等层面的解读,均视为切题。在生活方面,比如不向困难低头、挑战难度;在哲学方面,比如与“易”的辩证思考,以“易”写“难”、以“难”写“易”、表面写“易”实则写“难”等,通过对比或者辩证思考突出“难”的主题的,视为切题。

因此,“难”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层是因个人(自我、内心)而“难”(感到为难,觉得艰难),个人学业、事业上的困难处境,情感纠结,人生选择的为难,命途的艰难感慨,等等。第二层是因他人而“难”,主要从处理人际关系之难的角度去思考,父母与子女(养育与理解之难)、师生(教育之难)、同学同事(相处之难)、领导与百姓(服务与监督之难)、穷二代与富二代(因差距与歧视而“难”)等。第三层是指因国家(民族社会,大众百姓,历史文化,道德精神)而“难”,老百姓看病难(医保)、出行难(春运买票)、办事难(上头没人)、维权难(不懂法),生活样样都难,越活越难,不活不难。扶起一个跌倒的老人有那么难吗?调查清楚,说清事情的真相有那么难吗?承认错误,担起责任,给公众一个交代有那么难吗?少一些“三公”消费,多买几辆校车有那么难吗?

写作时,要特别注意“难”字在文章中的具体解释。即便用“难”组词,也要将重心放在“难”上。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真实体验,写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或展开具体细腻的情感体验描写,或深入挖掘表达自己对某一领域问题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写作时应注意一个化大为小的问题,切不可罗列或泛谈各种“难”。其实就集中写家庭关系难协调、农民工买票难、做个好人难、爱一个人好难、自我人生中追逐与放弃之难等,不需要在不同层面和角度都提到一些,展开时又“平均用力”,这样的文章往往没有侧重,表达也不鲜明。应当使文章内容更典型,更有针对性,这样的文章才实在。审题思考时可以放开,具体构思布局时就应收拢,切入角度明确,可以的话加入些辩证思考(难与易是相对的),适当深入拓展一下。

【分类点评】

苏州一考生

我从未在舅爷爷口中听到过一声“难”,无论是调侃还是哀叹。

在他回来的前几年,他常常这样告诉我:“人只要能读书,肚子里有了墨水,天下事都不至于一个‘难’字了事。”说这话的时候他蹲在低矮的红砖平房前翻动着晒在场上的草药,屋檐下吊挂的龟甲轻微地摇晃着。

舅爷爷读了一辈子的书,可读书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他是当年下乡的知青,全村敲锣打鼓送出去的唯一大学生,回来时却只带了满面的风霜和到了如今也养不好的一身瘦骨。

不是没有人背地里说些闲话的,仿佛当初的歆羡如今一股恼(脑)儿地变作了毫无道理的轻蔑。除了闲言碎语,舅爷爷的生活也很不宽裕。几十年在外,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可他从未抱怨过一声“难”,也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凭着在大西北自学的中医,他在医院谋了一份工作,即便上班的路程要骑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他也乐此不疲。

闲暇的时候,他总爱给我们讲述在大西北的见闻,善于“引经据典”的舅爷爷能将简单的故事润色成一波三折的传奇。待到众人听得唏嘘不已,正神游其中的时候,他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已然稀疏的牙齿。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忽视了漫天的黄沙,忘记了干裂的土壤,也没能在难以下咽的干菜里体味到某种艰难和辛酸。很久以后,我才懂得了那种快意潇洒后到底是怎样的“不难”。

每当这个时候,舅婆婆总会端着做好的饭菜出来,用她带着西北腔的尖细嗓音打断他的侃侃而谈,再讥讽上两句,也不忘送上个白眼。她总爱抱怨舅爷爷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也对他所谓的“读书无难事”的理论嗤之以鼻,却放任他将屋子堆满了书和工具,时不时还会帮忙整理。

舅婆婆越是跟他叫板,他就越是起劲,仿佛在这种“难”与“不难”的争辩里能获得某种快慰。可这种争辩也戛然而止了。在舅婆婆突发脑溢血去世后的那几天,舅爷爷第一次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度让我们担忧不已。

如今他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健谈,又似乎比往日更多话,有点喋喋不休,也不像以前那样妙语连珠。

只是他仍然不说一个“难”字,或许是不知说给谁听。

我去看望他,最后在告辞的时候,他依然告诉我:“要读书啊!就没什么是难事。”说着,眼里有泪花在闪动。

【评 析】

文章摘取了舅爷爷生活中的几个典型片段,如舅爷爷年轻时坎坷艰辛的经历,舅爷爷返乡后对自己的“传奇”的描述,以及舅爷爷与舅婆婆对“读书无难事”的争辩,一层层地引发了读者对“难”的思考。同时,细节描写精炼传神,如“便猛地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露出了已然稀疏的牙齿”,“闪烁的泪光,时不时的喃喃自语”,一个不畏艰难、重情义、豁达乐观的老人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语言朴实真诚,字里行间汩汩流动着家庭成员间的亲情。舅爷爷的口头禅“要读书啊,没什么是难事”在文中反复出现,既串联全文,使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加深了讀者对“难”的感悟。总之,此文写出了有血有肉又有性格的舅爷爷这个人物。综合评分:68分。

徐燕笑

当青少年争相推崇名牌效应,当青少年对“快男超女”顶礼膜拜,当青少年对中性越来越痴迷,如何恢复青年的豪情壮志已成为难题。

是的,如何恢复青少年的纯洁已成为难题。

青少年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早已经不起物质的诱惑而迷失了自我。他们对耐克、阿迪趋之若鹜,极度追求物质享受。据说,有位年仅17岁的孩子,仅因为要买一部苹果手机而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尼采曾说:“成功只会在远离市场的前提下才会产生。”试问,这样的青少年,还会取得怎样的成就?还能担当得起祖国的未来吗?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壮志已成为难题。

我们迷失在“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柔情中,失去了目标,找不到方向。我们是父母眼中的珍宝,富裕的生活让我们不必为温饱而奔波,于是“富二代”“官二代”出现了,于是有了“郭美美炫富”“我爸是李刚”等事件。青少年的志向坍塌了,那么,中国的明天又会在哪里呢?

是的,如何找回青少年的霸气已成为难题。

我们沦陷在“人似黄花瘦”的婉约中,早已没有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的豪放。当年“五四”运动中激情澎湃的青年,当年高呼“内争主权,外惩国贼,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的青年,如今又在哪里呢?

是时候了,青年们,起来吧!做一个像谭嗣同一般“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做一个“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战士。

nlc202309010829

如陈嘉庚一般,有“敌未退出我国土,有敢言和者,以汉奸罪论处”的豪情,有温总理“吾身虽瘦,必肥天下”的壮志。

在《敬告青年》百年之后,我要写下:

战争的而非妥协的;

激烈的而非婉约的;

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热情的而非柔媚的;

在死亡到来之前,

让生命与日月争光辉!

【评 析】

文章抓住提示语中的“难题”展开论述,针对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缺乏“豪情壮志”的现象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批驳,立意准确,切中时弊,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文章脉络清晰,内容旁征博引,语言热情洋溢,震撼人心。文章的不足在于对“难”缺少进一步的正面解读,内容略显单薄。同时,结尾部分还可适当点题,最后几行语意欠明。综合评分:58分。

沈 烨

世上之事,有难易之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难,如前进途中的绊脚石,绕过它,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难,如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难,如穷途末路的悬崖峭壁,退一步则海阔天空。

因此,我们要愈挫愈勇,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吳。前进途中的绊脚石不可避免,但不论多难,只要不放弃,坚定信心,就可克服那道难关。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忍辱负重,成就“史家之绝唱”——《史记》;孙子遭到陷害,膑脚后写下《孙子兵法》;左丘明失明,写下不朽著作《国语》;孔子四处游说不成功,编著《春秋》。这些人无不遭遇难关,可他们不畏艰险困厄,完成了自己的理想,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楚霸王项羽,兵败逃至乌江仅余二十八骑,乌江亭长为其准备一小舟,助其渡江,可他却说:此乃天之亡我也。遂于乌江自刎,留下无限遗憾。试想,若楚霸王渡过乌江,重见江东父老,那他与刘邦的鼎力之势,也许会更为长久,胜负输赢更是一个未知之数。因此,我们不应被眼前的难关吓倒,而应放眼未来,抓住机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历览中华上下五千年之文明,其间困难重重,可中国毅然挺了下来。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清朝长期封闭的大门,西方的物质文明开始进入中国,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了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代代志士仁人前赴后继,走上民族复兴之路。抗日战争之中,全民族心手相连,共同抗日,最终赢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尴尬境地。由此可见,只有不畏难,才能赢得自由。

难与易,不在客观事物本身,而在于我们自身。只有不畏艰难,奋发自强,才能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彼岸。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评 析】

本文从“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入手,围绕面对“难”该怎么做展开文章,切合题意。但文章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首先,文章思路混乱,从“要愈挫愈勇”到“末路之难”再到“中国的不畏艰难”,各分论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层次感。其次,文章素材的使用不够典型,同时因为对材料分析不够,有硬贴标签之嫌。综合评分:45分。

篇5:以自信为题的作文

我以前很没有自信,常常是灰心充满了我的内心,我不爱说话、与人交流,成绩一落千丈。

以前,学解方程时,总被别人当成嘲笑的对象,但经过我一番努力,至少能做对几题,我也有了些信心。

一次,老师故意让我上台解一道方程,我知道怎么写,可没有信心,在台上磨叽了好长时间。老师鼓励道:“大胆做,错了我也不会说你,我们大家都会帮你。”

我的手在黑板上点来点去,就是没有信心写下去,哪怕是一个字,都要经过我的深思熟虑。“要不然,同学们又要嘲笑我了。”

老师有些不耐烦了,说:“快点做,做错了我也不会怪你。”我比老师还急,手心都冒汗了,当时我急得快哭了。“若做错了生怕同学们嘲笑。”果然,只听台下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谈论道:“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干什么吃的呀!”

我忍不住了,粉笔头在我手中苍颈有力地龙飞凤舞着,台下的同学们都目瞪口呆。我将每一步都写上了,似乎成了一部完美不可挑剔的“佳作”。

老师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并且打了一个大大的对号。我坐到了位子上,周围的同学都望着我,我也不低头了,则抬头望着正在讲解的老师。

篇6:以自信为题的高考作文

自信,于不同人,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景,表现不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为官者用人的自信(由为臣者为皇上献策的“疑则勿用,用则勿疑”演化而来,);道家思想的知足常乐,是常人与世无争的自信;看似脱世思想的难得糊涂,是超脱处世哲学的自信;大智若愚,是智者的自信;知难而进,是创业者不服输的自信(诸葛亮说,“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所以才有成大事者的知难而进之说);知难而退,是自知之明者为了自保的自信;勇于担当,是承担责任的自信;急流勇退,积极地说是让贤者的自信,消极地说是避祸者的自信;以和为贵,是勇敢者的自信;谦卑,是有实力的自信;沉默,是或自保,或反抗者的自信;辩论,是对某一命题独立见解的自信;沉着,是危机时刻的自信,因为沉着可以降低焦虑与紧张,从而可以从容自如,赢得缓冲机会;勇气,来自冲动往往失败,来自自信则大都成功。

自信的基础是自知,自知之明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智慧。自信也需要知己知彼,“己”是自己的能力与条件,“彼”是“己”要做的事情,要完成的任务,是要克服的困难,要达到的目标。若此则自信必适度而真实,由自信而激发进取与拼搏,方有成功。人生,用中国文化讲是立志,修身,处世。立志是选定方向,志在必得才是自信,势在必得则是接近成功,志大才疏看似自信,实则没有自知之明,久之必失信。自欺欺人式的自信便是阿Q精神胜利法。自信,就是不轻言放弃,就是在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便指此意。自信,如同执着,要理性,要有度,不然便是“一根筋”,自信变成了自负自傲,执着变成了执拗顽固。盲目的自信则是无知。可以想见,口头禅式的自信则必不成功,因为这种自信或是心虚的遮掩,或是骄傲的流露。而过度的自信则会引发焦虑与紧张,从而失去自信。自信也需要低调,高调的自信其实是示强,就是自负。

篇7:以自信为题目的作文

自信真是个好帮手,帮了我不少忙呢!就说说我上次参加的演讲比赛吧!

在班里经过一轮角逐,我代表班级参加年级的演讲比赛,那可是十分光荣的事情呀,但是我有一些紧张,毕竟是头一次,心里没底,下面的听众可是全校师生啊!

比赛开始了,主持人大大方方地站在介绍着,态度自然,语言流畅,真让我佩服。一号选手上台了,他抬头挺胸,目光是那样炯炯有声,给人于一种很灿烂、自信地感觉,台下很快便响起了热烈地掌声。最抢眼的是四号选手李欣,她可是我们年级出了名的“快嘴”美女,大家私下议论是她最有望夺冠,我也毫不怀疑这一点,因为她是在是才华横溢。和他们比,我真的有点担心了,但是主持人还是点了我的名字:“6号选手杨晓琳,请上台。”我因此更加紧张了,但在周围同学的加油助威中,我便鼓起勇气上台了。

我开始紧张了,记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瞬间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时不知如何说起,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我的双脚在不停地颤抖,差点站不稳了。可事不容缓,我总不能弃权吧!这真丢脸啊!记得上台前老师还在安慰我:"你的演讲稿写得很好,很感人呀,如果你发挥水准,一定能获奖呀,加油哦!”望下台去,老师那眼神,似乎鼓励着我。这时候,我们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再一次为我鼓掌,我信心满满,重拾自信,我定了定神,挺起胸,望着我的同学,渐渐进入了角色,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忘了自我,讲到动情的地方,语调变了,还留下了眼泪。

不知在什么时候,台下有学生在隐隐约约的揉眼睛了。我的演讲影响了观众。我的演讲成功了!,最后,我真如老师所说的“获奖了”,而且还是第2名呢!

这次成功的经历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自信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的条件,当你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对自己说一声“我能行”。

一个人走在苹果树下想吃苹果,他看见一个鲜红大苹果就在他的头顶上,他不相信他能摘到,于是漫不经心地跳了几下,深感没办法,就这样他放弃了那曾使他垂涎欲滴的又大又红的苹果,走开了。不多时,一个个子比前者矮的.多的人看见了这个鲜红的苹果,走过去,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吃到这个苹果,于是,踮着脚,伸长手臂摘苹果,脸涨得通红,但是没摘到苹果,然而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终于他得到了。放弃的人再次归来时,苹果早已无影无踪。

这是一个故事,前者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什么都办不到;后者则相信自己执着地努力着,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自信。

什么是自信?字面意思是自己相信自己,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自信。记得有一次参加演讲大赛,赛前几天我觉得好紧张,获奖总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及,它离我是那么遥远,那几天,我总是提心吊胆,父亲说过:“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比赛前,我刻苦努力地练习,但是一种莫名的东西压在心头,让我喘不过气,虽然我练得很流畅,可脑子里总会冒出“万一失败怎么办?,万一竞争对手很强怎么办?……怎么办?”由于缺乏自信,平时练习时的甘甜也给冲淡了。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比赛的时间到了,赛场上果然高手云集,我默默呼唤着自己平静下来:心情放松再放松,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了,要自信…… 终于到我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吐,一会儿,渐渐不那么拘束了,放开声音大声说着,并且还做着平时都没练习的表演动作,我看见台下的评委洋溢出赞许的微笑。结果出来了,我得了一等奖。此时我第一感觉是自信使我获得成功。

篇8: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以自信为题

雄鹰之所以被称为空中霸王,原因是他有傲视一切的自信;高山之所以被誉为凌空的主宰,是因为他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海洋之所以有宏大的气势,源于它有容纳百川的自信。

如果说李小双的成功是必然,绝离不开他的自信。当有记者采访他问他最佩服的一个人时,他的回答是自己。这绝对不是自命不凡,而是相当的自信。

自信成就辉煌,相反自卑会让你与辉煌失之交臂。

一代伟人苏格拉底想要在自己临走前,找到一位出色的关门弟子,于是让身边的学生寻找。故事的最终结果是苏格拉底告诉学生,他才是自己要找的人,而自卑使他与机会擦肩而过。

自信人生二百年,自信有助于成功。如果没有自信,就真的是把自己的辉煌拱手相让。

富兰克林是一位医生,她在X光机的底片上看到了双螺旋的DNA分子结构,却没有自信来证明自己,结果仅两年的功夫,其他人便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拥有自信,郁金香在冬天开放;拥有自信,野百合才有了自己的春天;拥有自信,西红柿甚至结出了13000个果实。

篇9:以自信为题的演讲稿

大家好!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教我们一篇课文,其他小朋友都很认真,只有我一个人在下面画漫画。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好好听讲,是不是上得不精彩。我摇摇头说:“老师,您上得很精彩,只不过我对这篇课文有不同的见解。”老师奇怪地看着我:“你觉得我的见解不对?我可是教了30年语文的老教师,你凭什么觉得你是对的呢?”我很坚定地告诉她:“因为我有绝对的自信!”接着,我把我的见解告诉了老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表扬。

从此以后,每当同学或别的什么人问我为什么只相信自己的观点,不听别人的理由时,我还是很坚定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有绝对的自信!”慢慢地,我的这句话被同学们称为是我的“名言”。

直到现在,我依然非常喜欢说这句话。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受到了父母和一些人的责备,他们认为我这是骄傲自大,不听劝告,一遍遍地告诉我这是缺点,不改不行。可我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那一套,不曾理会他们。

当我有了不同的见解后,很少和别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这个原因,我差点失去我的好朋友,她说我像老人家一样不听劝告。还有一次,因为我和老师意见不同,而我又不肯发表意见,只管自己做自己的事,结果到考试,我按自己的理解做,错得一塌糊涂。还有一次,爸爸帮我检查数学作业,检查出一道错的,我不相信,第二天,老师说我没认真听讲,全班只有我一个错的而把我批评一顿……

渐渐地,我发现因为我的固执吃了不少亏,于是,开始与老师交流,也开始听从老师的意见和解释,但当老师的解释不能说服我的时候,我也决不会打马虎眼,一定会和老师据理力争,有时还是我说得对呢!慢慢我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我的成绩也一点点上去了。在那位老师教我的最后一学期的评语上写: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你与我讨论的过程中,不仅你增长了见识,我也同样弄懂了以前不清楚的东西,希望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篇10:初中以微笑为题的作文

记得在一个“五一”长假前夕,我们进行了一次期中检测,成绩单上那红的刺眼的分数告诉我一个“噩耗”:84分!!这是我前所未有的成绩!我呆呆地捧着试卷,心里直发毛。我并不是害怕无情的成绩,而是害怕父母严厉的目光,害怕同学冷嘲热讽的讥笑,更害怕老师那失望的眼神,因为我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老师会不会责备我?会不会惩罚我?会不会……放学的铃声打响了:“叮铃铃,叮铃铃……”我背着书包,迈着沉重的步子,垂着头走出了教室。我边走边胡思乱想,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我抬头一看:是孙老师!我赶紧低下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屋漏偏逢连夜雨”,怕遇上老师却偏偏遇上老师。可是事情已经发展成这个地步,想躲也来不及了,我只好面红耳赤地等待着老师的训斥。

“张瑾,”孙老师轻轻托起我的头:“这次没考好没关系,下次继续努力,谁没有失误的时候呢?别伤心了。”说完,嘴角微微一弯,给了我一个鼓励的微笑。

顿时,我愣住了。面对着老师的微笑,我差点儿落下了泪:现在,我最需要的是真诚的关心、理解,而老师的这个微笑里就恰恰包含着这一切:信任、了解、关怀、容纳……

篇11:以目光为题的初中作文

周六,我来到小月河公园,去练习跳绳,看着同学们能娴熟地连着跳好几个“双摇”,而我却只能一个一个地跳时,我心里很着急,下定了决心,这个学期一定要把“双摇”练出来。

但有时光有决心是不够的,我练了将近一个小时,出了一身透汗,但跳的还是不十分连贯。是方法不对?还是我身体协调性太差?我气喘吁吁的站在原地,目光有些呆滞。“你跳得真好呀!”身后传来一声赞叹。我回过头,这才发现身后坐着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姐姐,梳着两个马尾辫,穿着一条红裙,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谢谢!”我出于礼貌回答了她,继续跳起来。这时,那个小姐姐又鼓起掌来,顿时,我心里萌生出一个问号:她是不是在嘲讽我?我刚刚学跳双摇,一点儿也不好,甚至显得有些笨拙,她不会是在挖苦我吧?我满腹狐疑地回过头去看她,恰好她也望着我,一脸认真的表情,眼睛发出赞许的目光。哼,肯定是装的!我心里想着,也没心思跳了,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

那个小姐姐仿佛感觉到我对她的不满,就缓缓的站了起来,向公园出口走去。这时,我猛地发现,这位小姐姐走路很奇怪,脚一扭一扭的,像一只小鸭子——原来她是腿脚有残疾!一瞬间,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她为什么说我跳得好,因为她跳不了,她希望自己也能跳。我真惭愧,想对她说声对不起,急忙又望向小姐姐的身影,没想到,她也回头在看我。她那双大眼睛射出一束目光,与我的目光相交在一起。那束目光里蕴含了鼓励更充满了真诚。我立刻感到十分愧疚,我一直目视着她弱小的身影消失在黄昏夕阳最后一抹余灰中,“对不起”三个字在我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

我拿起绳,充满信心的练了起来。

篇12:以角落为题的初中作文

刚开始我的书桌脏乱无比,像从百年没清理过的垃圾堆中拿出来的一样脏。不过,现在我开始爱护它了,都按时整理,现在桌面像冲洗了一百多年的鹅卵石一样光滑整洁。

而我心爱的书桌上也有我学习用品,书桌的中间是一本书,这本书已经像好朋友一样陪伴我很久了,但它仍然穿着一身漂亮的衣服,微笑着看着我成长。

书桌上还有一个比书还突出的物品,它就是像战士一样站在书桌左上角的书架。如今,它不再是以前刚“认识”时空荡荡的战士了,现在它被各种各样的书打扮得绚丽多彩,像一道彩虹,是我汲取知识的“宝地”。

再看看右上角有个弯着腰的“老人”。当然,它就是每天给我光芒的如太阳光一样亮台灯,它是我做作业时的好帮手,它每天弯着“腰”,远远看去就像一位弯着腰的捡东西的人。

篇13:以初中生活为题的作文

有人说初三是一幅没有色彩的水墨画,有的只是苍白和隐晦;也有人说初三是一朵严重缺氧的花,少了生机,少了妩媚;还有人说初三是游子最艰苦的跋涉,常常踏着丝丝鱼肚白出发,揣着密密的星辰回家。

初三的我,开开心心,犹如春天的嫩芽,勃发着春天的希望;初三的我快快乐乐,犹如含苞的蓓蕾,满载着夏的激情;初三我活泼大方,犹如梨橘耀金,流泻出秋的成熟;初三的我潇潇洒洒,犹如皑皑白雪,映衬着冬的充实。

初三是个忙碌的时节。绷紧拉直,初三的生物终被拧得乱七八糟;稍息立正,初三的脑神经被累得昏天地暗。无奈,只得告别心爱的集邮册,亲爱的”格格“,可爱的乒乓球,精彩的电视节目,还有那温暖舒适的星期天早晨的小床?

我还是爱属于我的初三的。初三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珍惜时间才能不虚度过此生的真谛,让我懂得了珍爱人生就应该去拼搏努力。如痴如醉,她让我用激情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豁然开朗,她让我用真诚探索着做人的准则。

我还是爱属于我的初三的,爱属于我的初三给予我的那些个心旷神怡的时刻。当你冥思苦想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你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你忙里偷闲和别人聊上几句家常,你会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当你趁着课间十分钟仰望窗外那云卷云舒的天空,你会感到心灵的轻松与惬意。

篇14:以背影为题的初中作文

离别的悲伤,夹杂着浓浓的爱,留在那几道背影之上。

因为相隔甚远,所以我只能在寒暑假与国庆节期间,才能回去探望爷爷奶奶。重逢总是喜悦的,每当见面时,爷爷奶奶总是兴奋欣喜,不亚于现在的人看见稀世珍宝,总是拉着我问这问那,总有说不完的话。小时候的我,总是那么不懂事,体会不到他们对我那浓浓的爱,我现在才发现,原来爷爷奶奶对我的爱是那么无微不至。

我在写作业或玩乐时,总能看到奶奶那为我忙碌的背影。夜里,因为天气的炎热,我喜欢开着空调睡觉。在我睡意朦胧间,奶奶不出丝毫声响进了我屋里,关掉了空调,我没在意,继续睡着了。睡梦中,我感到阵阵炎热,忽然间,又感觉到了阵阵凉风,是那么温柔、舒适,令我惬意。睁眼一看,是奶奶在用扇子为我带来清凉。我没惊动她,假装继续在睡。一会儿,奶奶慢腾腾起身,缓慢地向门外走去,外面昏暗的灯光,映衬出奶奶驼了的背,见到这佝偻着的背影,泪瞬间流出来,占据了眼眶。岁月带走了奶奶的容颜与年轻的身体,把奶奶的背压驼了,像背上一座山,但却加深了奶奶对我最细致、最伟大的爱!

重逢后的离别,永远那么悲凉。奶奶告诉我,在开学期间一些我不曾知道的往事……在每周五的晚饭后,我即将打电话回来的日子,奶奶总在忙完琐碎的事情后,拿一把小凳子,守在电话机旁,等待并期待着我打来的电话。渴了,去喝口水回来接着等。累了,活动 一下,继续等待。怪不得我每次打电话,奶奶接电话都很快,总是听见奶奶喜悦的叫着我的乳名。听着奶奶的讲述,我仿佛又看到了奶奶没事时就在那里想我,拿着我小时候的照片,细细端详,抚摸着照片,在心里一遍一遍呼唤着我的名字。那孤独、寂寞的背影,使我想大哭一场。

在临别前的早晨,奶奶为了洗了衣服,到中午时还没有晾干。衣服晾在外面,奶奶拿着衣服,慢慢地走来走去,挂到这里,又挂到那里,盼望着早点晾干了给我带走。阳光照耀着奶奶金色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阵酸楚。离别时,奶奶拉着我的手,不愿意让我走,但是仍微笑 着对我嘱咐这儿那儿。望着奶奶那动人的背影,我哭了出来。

上一篇:证券公司分析报告下一篇:中学生军训类作文升格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