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

2024-04-07

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共8篇)

篇1: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

高中各学科学法指导讲座学习心得

军训之前,年级用一天的时间安排各科组长和优秀的毕业生来讲高中各学科学习的方法,一是惯例,二是大有深意。因为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只有明确高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军训才有意义,军训的价值才能得到恰当的对待,不然直接去做军人好了。所以,今天一天的内容至关重要,我一字不漏地仔仔细细地听了其他各学科的学法指导,当然出于对语文科组长的熟悉和我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更多了一点对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的感想。简单记述,准备再次在班级里详细地讲一讲。

“语文,天生重要!”这是《语文报》的广告语。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到的这样一句简约至极的广告语,却不得不膺服于《语文报》对语文的价值定位。当王老师也讲到“语文,天生重要”的时候,我又不由自主地漫想起:“语文,为什么重要?什么样的语文形态才重要?为什么当下的语文课堂、语文教材争议如此之大,非议如此之多?该做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学生学习语文的边际在哪里?……”几乎可以说,这些问题已经在我头脑里已经纠缠、旋转了近五年了。这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不断地实践,大面积的阅读,不断地和别人交流,兴致勃勃地听课听讲座,开阔学科视野,就是想解决我头脑的这些问题,所以我特别认同梁簌冥对学者的分类概括:“学术中人”和“问题中人”,虽然我不是什么学者。经过几年的自虐式追问,我个人觉着对高一新同学来说,语文大致可以做出如下归纳:

首先是考试语文。今天王老师讲到的不少内容以及下午所有介绍学习经验的同学所讲的内容都属于这个范畴。这个概念很浅白,内涵很容易理解,接受的范围也最广,很多同学或家长也都是围绕这一语文形态来想象和理解语文的,我也认为考试语文确实非常重要。因为语文是一门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对于高考来说,考试语文的成绩能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人生的路径和方向。所以,考试语文是语文的常态,一点都不奇怪,甚至可以说不是常态才怪。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无视考试语文的.存在,我以为是不负责任的。而且语文老师不仅不能轻视考试语文的存在,还要研究分析考试语文,找出应付考试语文的对策和方略,总结出技术与方法,提炼出技巧与攻略。

今天一天的讲座内容几乎都是围绕这些来讲的,王老师和各同学都讲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我会在后面的备考时间里继续补充一些,会更加完善一些。说实在的,掌握熟练这些攻略一年的时间足矣!我在高三连续待了两年,写了十五万字的备考讲义,全是借鉴、总结、归纳和分析得来的方法、技巧、攻略,细致到对每一道题、每一个答案的总结,所以大家对考试语文尽管放心,我从没忘记,更不敢放弃。问题是,高中三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不断地在重复一年的学习内容,是不是有点可惜和遗憾。语文确实是如此的逼仄吗?语文课非要如此的灰色、机械与僵硬吗?语文作业非要面目全非、令人生厌吗?我们对待语文能不能有另外一副面孔?当然,我有如此的想法是基于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与反思,并不是一味地叛逆语文、作秀语文。

其次是课堂语文。课堂语文,简而言之就是语文课堂上的语文。这一范畴虽然也是简单明了,却要补充解释不少相关的内容。课堂语文,不只是简单的课堂,还有课堂背后所支撑的语文教材、语文教法、语文内容、语文目标、语文课程等等内容,系统庞大而又繁杂。头两年的时间里,我读了一系列的相关书籍,通过对倪文锦、钱梦龙、王尚文、潘新和、王荣生、李海林、黄厚江、韩雪屏、陈隆升等一系列名家著作的研读,大致明确了语文学科的课程规定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对语文有了一个理论认识,不再迷茫于语文备课时的不知所措和无从下手。基本能确定了语文课的存在依据。

当然,明白道理和理论是一回事,能上好语文课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对课堂语文的课堂兴趣,就这一问题曾经是纪中青年语文教师成长课题组一两个月内在反复探讨的课题。为了生动课堂,在不伤及对语文课程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了各种技术,幽默之法,故事之法,笑话之法,文采之法,视频之法,题目之法,等等。一定程度上的深入细想和精心准备确实提高了课堂的活力和生气,至少在现在还尽力去保持并继续开发。再比如,对课文的处理,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再开发,如何深度解读,如何读出思考,等等,解决每一个问题都要反复参考大家、名家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完成对我自己课堂语文的完整理解,这样的课堂语文才能不失语文的本真和属性。这样的语文形态是语文教师的专业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关注的可能不是老师为什么这样上语文课,而是享用老师把语文课上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感受,不管是对生命的领悟,还是对思想的垂钓,抑或是对文学美的欣赏,学生有所得才行,这才是课堂语文的真谛。

无疑作为专业技术的语文,从教师的立场来说,课堂语文才是语文教师的跑马场和自留地,至于语文课程和语文教材,更是语文教师的私人订制,从这个角度上说,基本上可以这样概括:语文,即语文教师;课堂语文,即语文教师。

再次是生活语文。除了学业考试的结果和语文课堂的过程,我个人觉着语文对每一个同学还必须有一个延伸,有一个陪伴,有一个相随一生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还不能确切地命名,因为它因人而异,有的认为语文可以带给自己不断地体验和经历,有的认为语文可以带给自己能力和机遇,有的认为语文可以带给自己人生的理解和幸福,有的认为语文可以感知到自己生命的存在……不管怎样,语文带给我们审美、诗意和幸福,其存在是我们生活多必要的,我们如何在生活中使用语文、感受语文、分享语文,这全都是这三年的高中语文课上所要积淀的。

所以,语文,天生重要。我的理解是,要先从语文的形态讲起才行,这样才能明白语文对于高一学子们意义的“前世今生”。

篇2: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

主讲教师:许瑞臻 地点:三中阶梯教室 时间:2011年10月21号

一、实施高中新课程要把握的几个基本问题

1、对新课程主旋律的把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对新课程核心理念的理解:“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有三层含义:(1)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终身学习习惯;(2)课程面向每一位学生——倡导大众教育;

(3)课程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追求全面素质与个性特长。

3、对高中美术课标的基本把握——课标的设计思路(1)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4)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

二、高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1、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对学习内容与成就标准的把握(教学内容、成就标准——体现三维目标)(2)对课程资源的整体把握(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对学生学习特点的把握(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经验与知识基础)(4)要正确地给自己与学生定位(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是学生有效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教师关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

(5)教学的基本策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运用“传授法”和“发现法” 等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6)增强教学评价意识,评价促进教师的反思与改进教学,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发展。倡导“以学论教”的评价方式

2.模块设计(即学期教学计划,每个模块18课时)【案例一】

《“书如其人”-高中书法教学方案》

单元 第一单元(5课时)课目 书法艺术的视觉审美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一、览各时期书法代表作

二、书法艺术审美的空间章法之势——结构之奇——笔画之变——笔墨之情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个性魅力

一、书里行间之情感

(一)体悟《祭侄文稿》之悲

(二)感悟《刘中使贴》之欢

比较作品前六行与后几行的特点,大胆创作一幅作品,体会字间组合。选自己喜欢的文章,带着情感书写。

二、字里字外之个性 通过学生作业猜测学生的个性。自己和父母的个性签名设计(可选)

三、艺术人生之品性 创作作品,并写出自己已有的品性,或希望达到的品性;展评学生作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谈从中感到的品性特点。单 元 第三单元(6课时)课 目 书法艺术的品评鉴赏

一、《书断》赏析

1、介绍《书断》的历史地位及作者,介绍“神妙能”的含义。

2、临写作品,体会作品特点,感悟书法家的个性特点。

3、选喜爱的格言或诗歌,按所学的风格创作一幅作品。

4、组织展示,并把作业带回家,展示在家里。

二、《兰亭序》真伪说

1、模拟古代江南三月初三,曲水流觞的情景,并配乐

2、欣赏作品《兰亭序》并比较与其它作品的共同点与区别

3、讨论并研究《兰亭序》是否是王羲之的作品?用毛笔书写自己的看法和理由,并展开多次研讨,并展示记录册页。

单 元 第四单元(1课时)课 目 评价与展示 评价与展示

1、学生展示每个单元的作品及第三单元的书法册页‘

2、以投票方式选出班级中“神妙能”三品的作品。【案例二】

《“格言录印谱”-高中篆刻教学方案》

单 元 第一单元(4课时)课 目 两座令人仰望的高峰——秦汉、明清流派印章欣赏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商周、秦汉、唐宋以来篆书学习汉印分韵查看篆、配篆“全家福”篆章草书设计

1、秦汉、明清印章欣赏和临摹比较研究展示。

2、从秦汉、明清印章的起源、章材、篆文、刀法、风格、代表人物、文化等方面进行比较,写出短文。

单 元 第二单元(6课时)课 目 方寸天地 金石之悟——篆刻的构成理法之积累与融化

1、书理入印

2、画理入印

3、兼工带写和写意式个性发挥

4、边款刻拓和印式的表现意图

学生从四个小组中自主选择一个小组小组讨论和设计本小组的研究学习计划以临摹、实践、研究、体验完成小组学习计划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能力和增进领导能力

单 元 第三单元(4课时)课 目 信与誉的见证——“全家福”和《格言印谱集》创作

1、“全家福”(父母、学生、家人)印章书草图设计

2、班级《格言印谱集》制作

1、建立学习型家庭,重建每个家庭的精神家园。

2、印章的社会文化内涵和学生品行和个性教育的整合,参考美国“蓝带学校”设计与开展美育与德育整合的教学活动。

单 元 第四单元(4课时)课 目 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和印章的观念上前卫探索研究

1、作品整体展示与交流,并进行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篆刻艺术创意理念的前卫探索

3、结合中国文脉和世界文化情境,写出小论文。

1、苏格拉底研究探讨评价

2、展示整个系列学习的作品集

3、师生协商评价标准,并进行作品的自评和互评

4、学生完成“苏格拉底问题探讨”

3、单元主题的课目设计 【案例三】

《“我画风景画”-对绘画中的色彩与情感表现的探索》

第一课时

课题:《“COPY”风景照》

教学目标:借助自己挑选的风景照片,画出你喜欢的风景画;学会归纳自己风景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了解自己绘画的个性特点;附上自己和他人对作品的评价和情感交流。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题:《我的风景画》

教学目标:阅读艺术大师的风景画,提高、丰富用色彩表达风景画中情感的体验;学会用绘画中的色彩表达情感、空间;学会寻找与自己所画风景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不足,进行修改,并比较原稿与修改部分,评价修改内容与效果。

重点:学着用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手法表达情感,通过交流进一步领悟绘画作品中的情感交流。

难点:以多次试验的科学态度修改作品,寻找情感表达的最佳方案。媒体:运用电脑和电子设备提供学生大量参考资料 单元主题设计程序:

(1)课前启发(引导)(2)指导体验(3)启发构思(4)进行表现(5)评价发展

4、具有研究性的教学计划设计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强调“有效教学”,学习任务就变得复杂起来,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讨论具有复杂性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

4(1)“多头并进式”的教学计划

我们以《班级网页设计》为例,其中包含着各种相互交织的内容和学习务 比如:

①网页设计进程,这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计划的主线。

②相应的网页设计软件学习,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再学习其他相关软件。这是课程的技术支撑,是教学计划的第一副线。

③网页设计的管理,由主编组织网页材料、编辑、交流、评价,促进各组网页设计进度和完善;小组之间的协调、交流和改进。这是第二副线。

④美编工作。美编小组解决网页版面设计、主要的图形处理技术,并指导各小组的美化。这是第三副线,等等。

像这样复杂的教学任务不能采用一课接一课的“单线性”教学方案,时间太少、教学没有效率、学生兴趣也不高。需要设计“多头并进式”教学计划。需要教师具有“经理式的管理”能力,如:综合而系统的思维方式,周密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形成各种工作小组,组织教学活动。还要制订一整套“游戏规则”:包括教学计划表、学习任务书、评价指标等,来保证这一系列复杂的教学活动能顺利地进行。

每次上课,教师的任务是检查各组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组织研讨和交流,解决问题,并及时提供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帮助。其中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能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您将开设的课程,需要让学生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合作完成?是否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提出什么研究性的学习任务?如何调整您的教学计划使之更加有效?请按“设计要素”的要求调整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请修改:

请根据所想到的教学任务修改并充实您的《学期教学计划》,具体包括: 1.课程名称

2.研究主题:吸引学生兴趣并激发高级思维的切入点,并分成若干单元

问题。

3.设计思路:从单线设计变成多头并进的设计后,设计思路有何改变?

4.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该作如何调整?

5.课程标准:写出课程标准中与本计划有关的目标和要求。6.材料资源:学习内容增加后,各种材料和资源有何变化?

7.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流程,修改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可绘出流程图 8.评价方案:重新设计评价机制、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2)需要说明的问题 ①研究主题

没有主题的创作可能使学生随心所欲,也可能无所适从,都不能引发有深度的思维,并导致低水平的创造(技能的、仅造型或形式的、缺乏内涵的、盲目的等)。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如何吸引学生、重组知识,帮助他们投入探究学习?――提出一个有趣而又具挑战性的主题。

“研究主题”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大问题,它将引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 ——人类历史是一个进步的历史吗? ——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您了解您自己吗? ——您了解周围的环境吗?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吗? ——一个故事必须用语言来讲吗? ——您幸福吗?

——怎样的(室内装潢)设计既经济又漂亮?

这类主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甚至涉及不同的价值观念。我们必须利用这样的主题来揭示学科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它们直接指向学科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探究。

研究主题应具有如下特点:

指向学科的核心。研究主题存在于各个研究领域最具历史重要性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中。如:艺术反映了文化还是塑造了文化?

不断重演的哲理性问题。相同问题被问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其答案可能变得越来越复杂,问题也会有新的差异,但最后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这些问题上来。如: 6 您了解您自己吗?

孕育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在生成新的学科、新的复杂问题、新的疑难。能够启发卓有成效的研究,使作品更有思想、更有深度、更有价值。这些研究主题可以由教师拟定,最好能让学生讨论后产生。

但研究主题往往太大也无从下手,所以,在具体实施时还应该分解出一系 列与学科相关的、步步深入的单元主题。表2 研究主题和单元主题的设计 单元主题所具有的特征:

为研究主题提供了学科特定的研究途径,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具体主题和学科特征来一步步地揭示研究主题。

没有正确答案。单元主题是开放性的,这意味着它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可能性,其目的在于引发讨论或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学生得出预期的“那个”答案。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好的单元主题都能适应各种兴趣和各种学习风格,能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和争论,吸引学生投入持续探究。往往能生成新的议题,也往往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答案。②设计思路

篇3: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

1 无级差讲座式指导模式内涵及其特征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是指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 消除受指导学生的年级差别, 并将其组成一个毕业论文写作学习集体, 在集体讲座形式下指导老师与所有受指导学生共同研讨毕业论文写作, 实现受指导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性研究能力培养的论文指导形式。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不仅是对当前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对一式毕业论文传统指导模式的纠正, 也是对单纯群组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发展完善。总体上来讲,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 1 消除受指导学生年级差别

传统意义上, 毕业论文指导的对象大多是大四本科生。尽管大四本科生接受论文指导意愿明确, 但是由于指导学生范围具有一定的限定性, 容易导致部分论文写作知识跨期重复指导。而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强调消除受指导学生年级差别, 旨在实现毕业论文写作通识知识的跨期传播。当然消除年级差别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年级专业学生同时介入论文指导, 参与无级差讲座的受指导学生主要仍是由已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本科生构成。

1. 2 采用讲座形式

新模式中的讲座形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师课堂讲授, 而是让受指导学生就正在研究的论文内容进行讲解, 或对研究工作进展进行汇报, 主要采取学生主讲、集体讨论与教师点评参与的方式来实现对论文写作的指导及研究进度的把控。采取这种形式的转变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要降低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让受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增强学生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通过学生主讲形式增强毕业论文写作的非淘汰性环境压力。

1. 3 实现阶段性循环指导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中, 由于采用无级差的特点, 客观上会成倍增加参加讲座学生人数。同时, 新指导模式中采取学生主讲的形式, 也使得每次主讲学生人数受限。因此,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引入阶段性循环指导方式, 一方面采取让高年级学生优先主讲的原则, 并积极推动低年级同学认真参与讨论。另一方面实行高年级带低年级, 老同学带新参与同学的方式, 逐渐形成参与讲座指导学生“自学———讨论———主讲”的参与指导过程, 并随着每年毕业生毕业交替实行阶段性循环指导。

2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运行机制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就其目的而言, 既要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增强论文指导的有效性, 是对财经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新探索。为达到这一目的,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分别根据同辈学习理论及PDCA质量控制模式构建了阶段循环学习与论文质量循环控制的双循环运行机制, 并同时采取了形式监督、问题备案、资源开放三种制度保障, 形成“2 + 3”指导模式运行机制来提高论文指导的有效性及毕业论文质量, 具体如图所示。

2. 1 循环学习机制

根据同辈学习理论, 同辈群体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有意建构的指导环境中, 学生间相互作用可以激活自身知识, 甚至会引发知识重构而形成新认识, 从而有助于学习。循环学习机制是基于同辈学习理论而提出的实现受指导学生自我学习的协调运行方式。循环学习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小循环, 表现为同年级受指导学生间的循环式汇报、讲授。个体小循环主要着眼受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涉及知识、方法的群体交锋及碰撞, 激活受指导学生研究思路。二是年级大循环, 主要表现为不同年级间的交替指导、循环推进。年级大循环主要着眼受指导学生论文写作通识知识的跨期传递。

2. 2 循环控制机制

循环控制机制是基于PDCA质量控制模式提出的师生间互助学习以把控毕业论文质量的协调运行方式。单一年级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 一是师生共同制订计划, 明确论文写作的任务计划及无级差讲座的计划安排, 二是分解阶段计划安排目标, 督促落实阶段性学习目标及研究重点; 三是按计划进行无级差讲座, 汇报检查毕业论文研究进展状况, 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结合汇报中呈现问题, 检查学生论文修正情况。而在跨期指导过程中, 低年级学生在逐步升级同时依然遵循PDCA原则, 早期———明确总体计划, 析出阶段性安排; 中期———“同辈学习”主导, 自学论文写作通识, 参与无级差讲座讨论; 后期———明确研究内容, 利用无级差讲座汇报研究; 末期———检查、整改毕业论文。

2. 3 形式监督制度

形式监督制度是指通过无极差讲座程序安排及规范要求, 提高毕业论文指导严肃性的制度安排。引入形式监督, 目的在于增强无级差讲座的外部压力, 以非淘汰性环境压力督促学生积极准备汇报内容, 严肃对待论文指导。在一定意义上, 可以认为形式监督制度是促进循环学习机制及循环控制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从监督、督导的具体形式来看, 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一是程序性安排, 如引入讲座主持人、汇报内容事前发布要求、汇报时间控制安排等。二是规范性要求, 如汇报人汇报形式规范、汇报发言规范、讲座讨论规范、讨论记录规范等。

2. 4 问题备案制度

设立问题备案制度主要着眼于配套循环学习运行机制, 提高PDCA控制效率。问题备案制度的设立目的旨在无级差讲座过程中, 就学生汇报研究内容及师生间讨论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备案, 以保证同一学生在毕业论文指导的循环学习及循环控制机制下指导连续性。问题备案制度在无级差讲座过程中的具体外在表现, 主要包括两点: 一是在无级差讲座过程中在规范形式上引入问题讨论记录员, 负责研究问题备案; 二是在无级差讲座过程中在汇报发言规范上要求汇报讲座学生先就备案问题解释, 再汇报研究新进展。

2. 5 资源开放制度

设立资源开放制度主要着眼于毕业论文通识知识的同辈学习及跨期传播, 同时兼顾鞭策学生同届论文写作进程。资源开放制度在开放资源内容选择上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 一是侧重于毕业论文写作通识资料共享, 如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技巧、优秀毕业论文样板、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等; 二是侧重于学生阶段性研究进展内容共享, 如开题报告内容共享、讲座汇报内容共享、论文初稿共享; 三是侧重于指导教师对论文研究状况及改进意见等内容评价的共享。通过这些论文写作资源及内容的共享, 一方面使得学生能自学论文写作通识, 另一方面使得学生明了一篇合格论文的写作要求, 便于学生自我进行修正。当然, 受指导学生的阶段性研究汇报内容的共享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计划起到督导作用。

3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阶段性实 施设计

一个完整的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过程是以低年级学生介入无级差讲座开始, 以其完成毕业论文为终止。从阶段安排上来看,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3. 1 初期介入阶段

初期介入阶段是指低年级学生初步参与到无级差讲座, 并逐步对毕业论文写作与指导形成感性认识的过程阶段。初期介入阶段要达到的目标: 一方面了解无级差讲座的形式, 另一方面能合理制订出论文写作的总体计划以及各阶段的分期目标。在介入时机上, 初期介入一般可选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而在初期介入阶段的介入形式上, 低年级学生原则上以刚进入专业知识学习后的学生为主体。因其对专业认知程度不一, 故在无级差讲座中通常以旁听者身份介入。在参与讲座过程中, 低年级学生的参与方式以听讲座为主、以提问题为辅。

3. 2 选题指导阶段

选题指导阶段是指对初步了解无级差讲座的低年级学生, 进一步导向论文写作, 完成论文选题的过程阶段。选题指导阶段旨在达到明确论文选题, 提出论文写作提纲的目标。在此阶段上, 学生一般通过“讨论 + 讲座”的形式参与无级差讲座。在介入时机上, 选题指导一般可选在大三学年第二学期。此阶段前期以讨论为主, 旨在帮助学生厘清论文研究对象及写作方向; 阶段后期通过一到两次汇报讲座, 把控毕业论文写作框架。这一阶段任务的重点在于: 一是明确什么是符合专业方向的选题。尽管这也是阶段前期的讲座展开的重点, 而在实际讲座进行中由于高年级同学汇报讲座及指导教师的汇报点评介入, 往往低年级学生只要积极参与讲座讨论便会逐渐把握住论文的选题方向。二是明确自己拟研题目的内容框架。对于经济管理方面的毕业论文写作, 笔者提出了2W1H框架明确方法———for What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Why为何有这样的问题存在; How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论文内容框架的确定要求采用学生讲座汇报形式, 不仅有助于向指导教师阐明写作意图, 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我厘清写作思路。

3. 3 论文撰写阶段

论文撰写阶段是指导学生按研究框架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阶段。论文撰写阶段旨在指导学生初步完成论文研究及初稿撰写。在介入时机上, 论文撰写阶段一般可以选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来进行。在此阶段的参与形式上, 学生一般通过汇报讲座的形式。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通过汇报的方式向指导教师展示论文研究状况, 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论文写作进程监督作用。同时, 在这一阶段也是新一批低年级学生介入无级差讲座的阶段。新一批低年级学生在这批学生的论文撰写阶段进行过程中又可以通过参与旁听、参与讨论的形式, 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

3. 4 论文完善阶段

论文完善阶段是在学生完成初稿撰写基础上对论文进行完善修改的过程阶段。论文完善阶段旨在优化毕业论文内容、规范化毕业论文。在介入时机上, 论文完善阶段可以选在大四学年第二学期来进行。在此阶段的参与形式上仍然以学生汇报讲座的形式进行。由于在这一阶段同时将新一批学生引入选题指导阶段, 因而论文完善阶段会同时针对新旧两批学生展开指导。但对指导教师而言, 毕业论文指导活动将在把控高年级学生毕业论文修改完善的同时, 更侧重于新一批学生的论文选题指导。

综合上述毕业论文的阶段性安排可见,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的指导模式重点其实在于树立“自学 + 指导 + 演练”的阶段循环学习与教师PDCA论文质量循环控制的双循环运行机制。这使得无级差讲座指导模式既吸收了群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优点, 实现了受指导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及相互监督的目的, 又通过讲座式研讨形式, 增加了受指导学生的非淘汰性环境压力以及调动了受指导学生的写作主动性及创新性。

4 运用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应注意 的问题

4. 1 突出重点, 抓主要环节

尽管无级差讲座式指导模式在阶段安排上包括四个阶段, 但对于学生而言, 每个阶段的任务要求并不相同。因而, 对于指导教师而言, 指导工作的重心也存在差异。从阶段性安排来看, 每届学生的辅导重点阶段在选题确定及论文撰写阶段, 事关学生论文的可行性及研究展开, 故也是指导教师的主抓环节。而且指导教师通过主抓这两个阶段指导工作, 在无级差讲座的形式下会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特别是在论文撰写阶段的强化指导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论文对研究方向的探索。

4. 2 做好不同年级间学生共同参加讲座的时间协调工作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面临的一个突出制约就是不同年级学生参加讲座的人员集中问题。特别是学生在展开论文指导同时还面临专业课程学习任务, 且年级不同课程设置及上课时间存在差异, 无疑又为集中进行无级差讲座带来阻力。对此, 一是可以在课程体系上加入集体研修课程, 主动为无级差讲座的开设提供时间保证; 二是可以将教师集体活动时间与无级差讲座展开时间进行对接, 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及时安排汇报讲座; 三是充分利用其他非排课时间安排汇报讲座。

4. 3 合理发挥指导教师在无级差讲座中的作用

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倡导学生主讲、同辈学习方式, 通过学生自我学习、相互促进、自我完善来完成毕业论文写作。这就要求在实施无级差讲座过程中, 指导教师应当避免传统指导模式下“一言堂”的指导方式, 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发言, 推动学生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 无级差讲座指导模式下, 指导教师应减少对学生研究问题的结论性发言, 增加对方向探索、研究内容的提问性发言, 增加论文的研究方法、方向的引导, 减少论文的定性观点阐述, 增加学生在无级差讲座中的积极主动作用, 弱化指导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4. 4 强化执行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无级差讲座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同样倡导毕业论文写作的计划性及规范性。因此, 在实施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时, 一方面要强化毕业论文写作进展的时间要求, 以保证讲座汇报及论文写作能及时展开。而另一方面要强化毕业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求, 坚决制止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以后再改”、“先姑且这样”等写作心态。

摘要:结合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际, 提出了消除年级差别, 引入学生主讲的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并就新模式运行制度安排、阶段性实施设计及运用新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框架构成及指导意见。

篇4:讲座式教学法在士官教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讲座式教学;士官教育;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讲授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或者是两者的结合。讲授式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条分缕析,遵循教材章节安排将知识通过课堂呈现出来;讨论式教学一般是教师列出问题或专题,由学生做主题发言并组织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讲评。前者具有一定的强迫性,课堂容易填得太满,忽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观能动性;后者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层次在原地打转,增长新知识、拓宽新视野、锻炼新思维的教学目的和效果难以达到。本文认为,最有效率的学习是没有压力的主动型、興趣型自主学习,最有效率的教学活动是具有良性互动的呈现新鲜知识的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有效率、最能事半功倍地成就课堂理想的教学方式呢?讲座式教学法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较好选择。

一、对讲座式教学法的认识

讲座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一改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同时也区别于实践操作教学,用“讲座”的模式,通过对所教课程知识的全面梳理、分解、提炼和融合,将课堂教学内容切分成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若干主题,从历史脉络到现实状况、从基本理论到发展前沿、从理性到实践、从成效到不足等全方位进行介绍,辅之以相应的提问、讨论、回答等环节,围绕主题消化、理解、吸收,以形成讲授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讲授方法的灵活性、互动性,讲授效果的趣味性、高效性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教师作为主讲导师的同时,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做到教学相长,共同探讨。讲座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习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独立的学习和思维能力。

二、讲座式教学法在士官教育中的积极意义

1.符合职业教育的方法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长期以来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只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要么太重视实践技能操作。如何根据实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者之间有所兼顾的同时又有所侧重,一直是职业教育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武警部队的士官教育在充分吸取地方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有益做法基础上,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了许多新的尝试,一方面加强技能性、操作性训练,如“实践操作性教学”、“双证书教学”、“定岗实习教学”等,这些对于探索职业教育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效果无疑是有益的;另一方面,对于宏大系统的职业教育来说,仅靠单纯技能培养是不够的。武警院校的士官学员整体来讲,政治意识强,军事素质好,但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提高的能力较弱。讲座式教学法可以从专业技能教学目标出发,分类提炼形成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内容,将理论基础和技能操作有机结合,系统讲解之后辅以操作培训,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2.实现士官人才的培养目标。武警部队士官院校由原指挥院校改制而建,现行士官人才培养方案设定的课程体系,有部分基础课程沿袭了专科生甚至本科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体系大而全,内容均匀分布,只是去掉血肉而留下骨骼,实际上是压缩饼干,导致教员教的辛苦,学员学的茫然,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难以满足部队对专业士官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用讲座式教学法实施基础课教学,可以有效弥补这种不足,促使教员结合士官学员特点现状、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教学实际,也能有效激发学员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学相长,形成良性循环,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确立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只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和训练,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在士官教育中尝试的讲座式教学模式,是以学员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习能听得懂、学得进、会运用的知识点,讲座的过程给予学员充分参与发言和讨论的机会,如果学员对某个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员会指导他获得更多学习信息,引导他主动地做更深人的学习,学员学习地位的转变,使他们拓宽了思路、解放了思维、增强了兴趣,并且注重从基础知识汲取延伸到实际操作运用,从而带来很好的学习效果。

4.激励教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要做好一个讲座,不埋头下功夫花力气是不行的,讲座式教学法激励教师提高内在水平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能促进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对自身知识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是教材与考试的注解者。运用讲座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授课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系统化、通俗化、简明化、清晰化地传播给学生,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要对某一问题有全面整体的把握,有相当系统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能追根溯源,谈古论今,同时紧抓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比如书籍、网络、报刊杂志积累材料,使教学过程更加有趣味性和新颖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对教学对象有更多的了解。讲座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注重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在设计讲课内容、组织讲座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安排学生参与个别讨论或集体讨论时,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深人。同时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不同专业实际操作要求,将讲座从背景知识介绍、一般理论讲解延伸到实际操作训练,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三是对教学手段有更好的改进。教师应当更深入地思考、更精心地设计与传播内容的相适应的传播方式,更积极地采用新方法、新手段为教学服务,计算机技术掌握、多媒体手段运用都要与时俱进,案例、图表、数据等要贴合教学内容选取,在现代传播方式越来越先进快捷的大背景下,靠传统的一张嘴、一支粉笔做好讲座式教学是行不通的。

篇5:指导朗读讲座

高锦秀

请大家先看看从新课标中摘取的几条目标(出示幻灯):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说,新课标对学生的“读”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教材中也是这样要求的,老师们在教学中也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去实践的,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相对来说很容易,但如何指导学生读得有感情,读出怎样的感情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今天我们就这个问题共同探讨一番。(出示题目)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从而做到扎实、有效呢?

(一)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

基调指的是课文的基本情调,它是一种整体感,是各个局部的有机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握基调,就是把握朗读课文的整体感。一般地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写景状物的文章可读得抒情优美些,如六年级上册的《山雨》;儿童诗歌可以读得欢快有趣些,如一年级上册的《四季》;有的文章感情基调是悲伤、凝重的,如六年级的《最后一头战象》,有的是充满趣味性的,如四年级的《白鹅》;但有的文章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就一篇文章而言,有时还要依其行文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写圆明园的“辉煌”部分应怀着“自豪”的情感读,而“毁灭”部分就应怀着愤恨的情感来读。

我们在备课时就应准确把握好教材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二)借助课文背景

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差距较大时,提供课文背景,便于理解,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文本,感知文本,为学生的想象创造空间,为学生的感情朗读做好铺垫。如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再见了,亲人》一课中,引用了《中国青年报》当年75岁的大娘和战士张喜武挥泪告别的照片,再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同样是教《二泉映月》,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就有不同的方法:孙双金老师是从“听“切入的,听《二泉映月》乐曲,谈感受,然后让学生“拿出笔来,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带有„听‟的句子”,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文本细读,乐曲、人物、景色融为一体,最后以小泽征尔听《二泉映月》的感受——“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进行拓展、提升。王崧舟老师则是由“景”切入,“《二泉映月》不光是一首二胡曲,实际上它还是无锡惠山一道非常著名的风景。王老师用课件播放“二泉映月”的风景。并引导学生打开课本大声地朗读课文,把描写„二泉映月‟这一道风景的话都找出来,然后由景入情,沿着“发现一片风景——体验一段人生——感悟一片情怀——理解一首曲子”的思路去感悟课文。

(三)有效创设情境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离不开情境的创设。以下是几点创设情境的途径:

1、情真意切的语言

主要表现在导语、过渡语和总结语三方面。

(1)精心设计导语,以教师深情的叙述激发学生的情感。

(2)过渡语言的设计与表达。

再如《再见了,亲人》指导第四段的朗读前可以这样过渡:

如果说读完第一段,我们的耳边会回荡起一首慈母的赞歌,那么,读完第二、三段,我们的眼前就会呈现一束美丽的金达菜花。作为志愿军战士,要离开这些美丽善良的朝鲜妇女,怎么能不依依难舍?所以,在这即将分别的有限时刻,战士们只有在心底一次次地呼唤:(感情朗读第四段)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这个过渡语,揭示了课文情感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随着作者的思绪,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且激发学生准确表达的欲望。

(3)情真意切的总结语能升华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回味无穷。

2、美丽动人的画面

3、渲染气氛的配乐

4、声情并茂的引读

(四)寻找“提示语”

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引用人物语言的句子,本身就提供了感情朗读的“提示”。所以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可引导他们找出并体会文中提示语所蕴含的情感,然后练读,这样就能读出一定的韵味。如,《做风车的故事》第4自然段根据提示语再读:“(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过了些日子,一架小小的风车(果然)做成了,用扇子一扇,风车就(吱吱地)转起来。”学生的感受不一样,朗读的效果也就不同。又如,《火烧云》第4自然段加上几个词再读,感受也就不一样:“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哇!)腿伸开了,(哦!)脖子也长了,(唉!)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五)教师范读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的范读要把握好时机:

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课文重点词、句、段学生理解不透时,教师要范读; 较长的句子学生无法读通、读顺时,教师要范读;

在文本的情感升华处,学生无法用读来表达情感时,教师要范读; 学生对文本内容各有独特体验而相持不下的情况下,教师要范读;

把握范读时机,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范读中获取与文本价值取向不发生矛盾的信

篇6:就业指导讲座简讯

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办主任,于2013年11月15日下午在工程楼224为2010级本科、2011级专科毕业生举行了就业培训,座无虚席。

首先,党总支副书记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经历就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选择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进行了精心的讲解指导。她提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对于毕业生自身来说,应充分分析自己的优势特长及自身不足,提升自我认知意识,将想干与能干相结合,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与此同时还给毕业生指出求职中的常见误区,她结合自己对历届毕业生的情况分析,提出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包装、语言表达能力缺欠、眼高手低、缺乏自信心、职业忠诚度不够等。接着,学工办主任为我们准备了一个PPT,里面含有的内容有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填写、就业环境以及毕业后报到证等的相关内容,老师针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填写以及报到证的派遣做了详细的讲解,尤其就业协议书中几点模糊之处给我们做了重点讲解,最后老师针对学生的提问也做出了详细解答。

此次讲座随着掌声结束,掌声的响起意味着此次讲座对于学生意义很大,它引导学生正确择业,端正态度,特别是现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给学生上这样的课,是非常有现实意义。

建筑工程学院

篇7:人才指导讲座策划书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院报关专业和物流专业的学生积极面对,及早做好准备,除了平时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外,还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和本人兴趣考取各类证书。为了更详细的了解社会需要那种类型的报关人才,物流协会盛情邀请了唐益群老师来我校开展讲座。

二、活动主题

如何成为实践及创新型报关人才

三、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的讲座活动,了解到社会所需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我们的大专生的优势。认真学习,成为实践及创新型的人才。

四、活动时间

xx年9月26日下午16:00-18:00

五、活动地点

报告厅

六、演讲人

唐益群老师

七、参加人员

物流教研室所有老师及物流、报关专业所有学生

八、工作安排

(一)活动前期工作

1、联系讲座老师,确定讲座主题,并与其协商、确定好讲座的具体事项,正式开始讲座的准备工作。

2、时间确定后,向学校申请举办这次活动,确定场所,借好设备。

3、与部门协商,分配好任务。

4、与社团联沟通,制作好所需的海报(至少两张,9月18号前)

5、提前与调试设备的人员做好联系、沟通,确保讲座前,能够顺利使用。

6、相关人员提前一个小时到会场,搞好卫生,布置好会场,并与相关人员联系,准备、调试好相关的设备。

(二)活动当天流程

1、组织人员进场。

2、颁发企业奖学金,物流技能竞赛及教师的颁奖。

3、唐益群进行“如何成为实践及创新型报关人才”的演讲。

4、活动结束后,先请演讲者离开。

5、组织会场人员离开。

(三)活动后期工作

1、收拾、整理会场。

2、对讲座进行总结,写一份总结报告。

九、经费预算

1、矿泉水:10瓶=15元

2、海报制作:2张=70元

3、其他:a4打印纸=7.5元

总计:92.5元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策划书:物流协会、物流报关学院

篇8:高中生学法指导讲座

汽车服务工程是指新车从出厂后进入销售、使用、流通直至报废回收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服务工作所构成的服务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汽车营销、汽车物流、汽车美容、汽车金融、汽车维修、事故定损、二手车评估、汽车改装、汽车回收等服务领域。因此,汽车服务工程不同于以往的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是典型的多专业融合、交叉性、综合性的点多面广式课程。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学科交叉性复合型人才提出的新需求,也是高校加强通识教育与压缩专业教育课时矛盾的产物。汽车服务工程实际是融合了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等多门课程,从而达到了缩减专业课时的改革目标。但随着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革,对课程授课带来了新的挑战。

由于课程内容体系跨专业、跨学科,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相互之间的关联度小,甚至彼此独立,与传统的专业课程存在非常大的差别,因此,采取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通过数年的汽车文化和汽车营销教学实践,对汽车服务工程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找到了一种讲座式法教学模式,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对其它专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课程亦具有借鉴意义。

2 讲座式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讲座式教学模式实际是要求全面介绍所讲的专题,需要对整个理论的变迁脉络和发展现状都能做到驾驭自如,并能联系学生的实际,讲述的思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局面,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固然讲座式教学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帮助。但就本门课程而言,由于专业跨度极大,涉及维修服务、金融服务、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个学科领域,这对任课老师采取讲座式教学法,显然是要求极高。因此,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内容后,我们在论证这一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时发现,由一位老师来完成教学,便于管理,但是教学效果可能有问题;由几个教师分别教授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教学效果会比较好,但是管理难度大。而结合本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了解汽车市场服务链的具体内容,教研组提出了采取讲座式结合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即以案例分析为主导,讲座的方法为手段,两种方法相结合,采用团队备课一人授课的模式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思路如下:

2.1 以“讲座式”案例设计教学内容

理工科类的课程,其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内容是需要严格按照书本的章节进行,因为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要求使然,前后知识点的关联度相对较高。而本课程的内容恰恰是专业跨度大、知识点前后关联度小。因此,根据汽车服务工程教学大纲的要点和难点结合授课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像汽车营销、汽车金融等内容以专题式讲座形式授课,在备课时采取由教研室专业团队老师共同备课,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经典的教学案例,在案例讲解的过程中将理论联系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知识点的接受和理解,水到渠成。

2.2 以“讲座式”互动推进实训教学

在采用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时,根据教学的专题内容,将讲解的专题内容分解,分别指定给若干学生小组,让每一组的学生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了解这一专题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授课老师根据专题内容,在教学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准备案例,共同备好每一专题的课程案例。这样在实际授课时针对不同专题案例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对每一知识板块做些系统性的了解,即使是通过摸索而作出一个知识总结也行,学生会产生成就感,能大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部分专题像汽车营销、汽车保险、汽车维修服务等专题知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4S店或保险公司参观学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这一专题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3 以“讲座式”参与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采用试卷考核。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在高校普遍存在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考后就全忘掉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汽车服务工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仅靠课程结束时的一份试卷或一份实践(实训)报告,难以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汽车服务工程的课程考核尝试采取“讲座式”参与的考核方式。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位学生须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专题案例都要了解,对各项专题知识内的项目服务流程要非常熟悉。在考核时,请每一组的学生从中抽选一道考题,考题实际是平时所讲的专题案例分析所接触的知识和内容。要求稍作准备后选出本组中的一位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对涉及的专题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点突出应用。部分专题的内容可设计成实训项目考核,即采取模拟实景的操作流程,要求整组学生共同参与,模拟一次专题内容的实景流程的操作。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而言,是对其学习状况的一种检验和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激励功能,能够激发学生投身于思考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能在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能力的同时配合了讲座式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3 结束语

采用上述“讲座式”的教学模式,把举办讲座的教育思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到具体授课的讲座式案例分析和讲座式实训考核方式,形成系列化完整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多元化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发对交叉性、边缘性、复合型学术问题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操动手能力,以达到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思荣,孙玉红.多学科跨专业课程的结构建设与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6):40-41.

[2]张火明,陆萍蓝,王强“.讲座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11(1):11-13.

[3]董福品,孙万泉.跨专业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12:244-245.

上一篇:你为什么应聘这份工作下一篇:膝盖疼痛按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