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2022-12-09

第一篇: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错位

话题作文“错位”写作指导

一.发散联想:生活中有哪些“错位”的现象

1、时间错位:

①你的歌唱得好听,你的故事讲得动人,可是别人都在学习、休息,你莺歌小调,滔滔不绝。

②本是庄重的场合,你吊儿郎当。

③项羽与秦始皇的悲剧就是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秦始皇是可以而且必须以武力统一天下,但统一之后,就应该以仁政治理天下而不是继续推行暴政;项羽的悲剧从根本讲,是他妄图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分封制。

④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错位。

⑤人的一生也应该遵守自然规律,该发芽时发芽,该扎根扎根,该抽条抽条,该开花开花,该结果结果。如果该扎根时想着开花结果,该打基础时却想着挣钱发财成名出成果,那只能是多一些时间错位的悲剧。

2、空间错位:

①生在张家,却老想我为什么没生在李家。②生在小县城,却总想我为什么没生在大都市 。

③坐在A校,却老想B校多好啊。④来到一个新环境,心却还在旧环境。

⑤本是经济落后地区,却一味攀比发达地区。

3角色错位

孔夫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封建尊卑观念固然过时了,但其中的一个人应该有角色定位,言行应该遵守其角色的社会规范,这仍然是正确的。如果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像老师;公仆变成老爷,员工变成奴隶;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演戏的主角不像主角,配角不像配角等等,都是角色错位,都会产生不良后果。

4行动与目标的错位

① 家长想教育好子女,自己却吃喝玩乐,出口成“脏”。

②学生想提高成绩,却不预习不听讲不复习。

③老师想搞好教学,却想着第二职业。④商家想追求利润,却坑害顾客。

⑤医生想提高医术,却不精心钻研业务。⑥领导想出政绩,却搞形式主义。⑦君王想富国强兵,却宠幸小人,疏远忠臣。

5专长、爱好、个性与学业、职业的错位。

①学生②员工

③梁武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长书法,精通、酷爱佛学;唐后主李煜酷爱填词;宋徽宗在书画上青史有名,他们都成了亡国之君

6情感错位父母、子女、师生、朋友之间,情感往往都容易错位。

7语言错位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如果做一个有心人,你会收集到很多很有意思的语言错位的例子,你能不能把知识和作文结合起来?比如写一篇《成语错位趣谈》,这样或许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化为最出人意料的作文。

小经验一:把基础知识与作文结合起来,这是一箭双雕,又是个冷门的创新区。

8物体错位

①关节错位,病人痛苦不堪②建筑错位,会楼塌人亡

③车辆错位,会导致车祸④垃圾错位,严重影响市民生活

小经验二:别人都着眼“人”时,我写“物”,就会与众不同。

小经验三:写“人事”也可由“物事”类比引入,然后在分析“人事”原因、揭示危害的时候,再时时与“物事”对照,充分发挥类比在论证与结构上的作用。

以上是可以联想的八个方面,当然这八个方面的划分并非科学的划分,也不是说就仅仅这八个方面。想的时候要想得开,力求找到最好的写作对象,写的时候就要收得拢。

二.错位的本质、原因、危害、主旨

作文不是科学论文,对揭示本质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你可以就你所写的某一种错位现象概括出其共同特征,就行了,如以上所讲的八种错位。

要确立主旨,要把主旨讲透彻,就要探究其原因,揭示危害,以“时间错位”之⑤为例:为什么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从内因来讲,不少青少年浮躁、愚昧,只想成功,不想- 1 -

流汗,急功近利而不务实。从外因来讲社会竞争迫使家长对孩子拔苗助长;社会出于各种利益驱动,过分宣扬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的现象„„

拔苗助长的结果,大都是悲剧收场,要么根基肤浅,难成正果;要么智力能力超常,却心理失常;即使一时成名,也会成为现代方仲永。

现象列举了,本质概括了,原因危害分析了,主旨也就水到渠成:人的成长应该遵循时间规律,不可急功近利,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家长应该如何,社会应该如何(当然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要看你作文针对的对象而定)。

小经验四:“问题型”作文的范例:

类比引入→列举现象→概括本质→分析原因→揭示危害→点明主旨

划横线的是必须有的部分。列举现象,要典型、生动,能用排比最好;分析原因从内外因入手,考场作文不要你做多么深刻透彻科学的分析,只要你能说中两三点就行;危害从时间、对象两个方面考虑,可以用并列式,也可用层递式。

三.对错位进行辩证思考:

1、主张言行、思想观念不能错位,实际上是一种安于现状、安分守己的保守思想、习惯思维,缺乏创新与活力。

2、是不是错位,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判断,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3、移花接木,也会创造奇迹

四、比较好的素材1



1、李清照从相夫教子转向寻找文学的成就

2、梅兰芳唱旦成名



3、富贵错位由少爷变成贫农、却拯救了他,让他理解了活者的真谛。

4、小品《我和爸爸换角色》



5、电视剧《上错花轿嫁对郎》

6、陶渊明寻求自然而成功

比较好的素材2

让人叹息的则是思想的太过超前造就的与时代错位,令思想者的身前身后名有了巨大的反差。



1、布鲁偌因坚持太阳中心说不为当时代的人们所理解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

2、凡高由于绘画意识的超前无人理解而没能卖出一幅画作,贫困潦倒终其一生,如今他的画却都是天价,太过讽刺意味。



3、《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哈佛大学毕业的他没有象他的同学们一样走向华尔街去赚大钱,而是去了湖边静地过起了耕读自得的简单生活,返朴归真在他那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傻事,是严重的错位,如今却成了很多人的羡慕与向往。

五、哲理语段



1、人生错位,比比皆是。梦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的错位等等。错位的人生可以一样美丽:做个对得起读者的作家;做个淘气孩子的母亲,当个有距离之美的局外人,又有何不好?有何不美?有何不完满?



2、人生错位,就像出错的纸牌,既然错了,索性就将错就错地错下去,或许能有不错的结果,这大概是因为人生本无完美,刻意制造完美必然失败,而自然产生的一切才真正美丽――包括错位。



3、太过自私自利的人也注定会有很错位的人生。自私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但私心巨大到遮蔽了自己的目光便会使人无法正确的认知事物,客观地判断是非,从而导致人生的悲剧性错位。



4、最大宗的人生错位却是,太多的人们缺乏特立独行的精神,他们没有能够向梭罗那样,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安排,选择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道路,缘由则往往是人们太过急功近利,或者太过随潮流而动导致人生发生不利于自己的变异。

六、佳作示例美在“错位”

好多事物,美在错位。

长河静谧如画,一轮红日火红而落,大漠浩瀚似海,孤烟直上九重霄。“长河”与“落日”,“大漠”与“孤烟”,这是景物的错位带来的景致,好一派边塞风光,直与曲带着几份喟叹的豪气。

陶潜,一个小知县,在**的魏晋年代,那个黑暗的年代,这个有骨气的小吏,却不因五斗米而弃官。命运总是如此捉弄人,陶渊明原来是在官场上混的小吏,却在归田园后能写出了那样恬静优雅,充满泥土气息的篇章。这是个启示还是个讽刺?仕途中的败者可以“守拙归田园,开荒南野际”,达官显贵却逐水桃花东流去!或许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一个错位,错在**阴暗中,根本不会存在的太平,他本身就是一个错位,一个诗人却在仕途上厮混了无数红尘岁月。可是,桃花源就美在这个乱世错位,陶潜就贵在悟出“来者之可追”的道理。一个错位,一个诗人,一个仙境圣地。

岳飞,原本一个词人,在风雨飘摇的宋王朝,他背着“精忠报国”的誓言,却提枪跨马冲向无数的金人的铁骑。一手豪劲的文笔,一腔沸腾的热血,但文人不可救国。当提笔的手

变成握枪的手,当面前的纸笔变成了沙场,当文字变成鲜血。岳飞冲冠一怒为天下,《满江红》镌满了赤诚和风骨。或许没有战争,他会是一位吟诗作对,提壶花径的游散的诗人,一个错位让诗人变成战士,迎长风而立,造就了青山般直立的英雄。

可不是吗,当历史的车轮在转动时,无数的齿轮咬合就会碾碎很多东西,就会发生错误。当一个人近于世俗的茫茫人海时,它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艰辛的奋斗,一条是舒适的放纵。这不是一个选择,一个机遇吗!有的人就因为错位而所以成就了伟大的事业。有人说世界太平静了就会有**,同样人生太安逸了就会有挫折。当一个错位发生时,你的机会就来了,可以从一个钉子变成金子,但要经历艰难的磨练。

风起了,雨落了,忽然间悠悠云也无法静静舞蹈了,云哭了。在风雨中四处躲闪,也不放弃再寻找一丝希望有阳光的日子快来到。她偏开了原来的位置,去寻找阳光。终于在那一刻,金光遍地,一条五彩的桥从阳光架到她心里,绚烂的色彩让世界都醉了。经历过风雨才见得彩虹,如果没有云的错位,这一切都不会出现。错位的云偏在风雨中搭起虹贯长天。

的确,有的错位美。

[评点]本文是一篇富有文采的说理性散文。作者运用了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作为论述的对象,针对他们因错位而带来的不同结果,从中得出了哲理的思辩:好多事物,美在错位。本文体现了作者文化积淀的功力,把课文里学到的东西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受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文章首尾照应,中心明确。

可悲的错位

数年前曾看到一则新闻,说一家3口星期天逛公园,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8岁的女孩看见花开得好看,便脱口称赞了一番。父母立即给她采了几朵花,让她藏在衣襟内。她坚决不肯:“我们老师说过,好孩子不损害公物,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摘走后别人就看不到了。”父母骗她将花收起来,说反正也没人看见,女孩还是不依:“不嘛,老师说要诚实,不准说谎骗人。”见孩子总是拧着,父亲火了,扬手在女孩屁股上拍了几下,女孩大哭起来。哭声引来了其他游园者,弄得这对夫妇十分尴尬。当时我想:父母本应是孩子的道德导师,可是反而要让孩子来教育,岂不是错了位?

可悲的是,这种错位的活剧竟然屡屡上演。2月19日《文萃报》转摘的一条消息说:山东师大三年级学生小高做家教,辅导对象是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周周(化名)。在小高的精心辅导下,周周的成绩进入了班级前三名,父母当然很高兴。学习成绩提高了,同学有难题就向周周请教,可父母反对女儿帮助同学,让小高帮着劝周周不要轻易帮助同学,以免成绩被别人赶上而后悔莫及。小高对此反感,没按照他们的意思去劝周周,而是对她的行为大加赞扬。周周父母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炒了小高的鱿鱼,理由是:“小高这样做误人子弟!”我看了这则消息后,第一想法就是:如此教给孩子狭隘的竞争意识,才是真正的“误己子弟”呢!试想,如果周周从此乖乖地听话,还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吗?

无独有偶,2月12日《深圳法制报又有一条社会新闻,题目是“女孩车上让座竟遭母亲责打”。内容如下:“江苏无锡的一辆公交车内竟发生了这样一幕,一女孩主动给老人让座,竟遭到母亲的训斥和责打。2月9日下午,73岁的王老太上了11路公交车,因人多王老太只得站着。当车行至五爱路时,两名乘客下车,站在旁边的一对母女很自然地坐到了位子上,之后女孩便站起身来对王老太说:‘老奶奶,您坐到这儿来吧!’可是女孩的妈妈狠狠地把孩子的身体按了下去,并恼羞成怒地骂孩子,打了孩子一巴掌。乘客纷纷指责这个母亲的道德水平还不如小孩。”

父母的道德水平不如子女,大人的道德水平不及小孩,这种现象的存在亦属正常。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一)这种现象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性?(二)一个人的一生中,道德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的现象在我们身边也普遍存在了吗?第一点我不敢说,第二点虽然同样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直觉告诉我,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如果事实真的如我所感觉到的那样,至少说明我们的文明土壤的土质有了问题。指责以上3例中的父母是容易的,要拿出反省民族道德环境的勇气则是颇为困难的,对着自身的痛处下刀则更是痛苦的——因为我们自己往往就是道德水平退化者中的一员。要消除小孩教育大人的错位现象,必须在土质改良上狠下功夫。

[简评] 本文由事人理,因小及大。事情不过三,过三有必然,3件典型的错位事例,使问题的严重性得到惊悚灵魂的凸现。然而,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对当事人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将思维向更深更广的“部位”推进。(一)、(二)两个问题确实是沉重的,逼人深思反省。文章将落脚点放在文明土质的改良和道德环境的优化上,表现出一定的思考深度。

错位的摆设

如果有某外国考察团要了解中国居民的生活情况,我们的习惯做法总是挑那些家庭条件好,家具、家电档次高的,因为这可以说明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民的生活很幸福。

可惜的是,这种良好的初衷却为老外所不屑。他们在报上发文章说,中国人活得很累,很枯燥。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把居室布置得那么漂亮,种种东西一应俱全,显然是把家看得太重,成天守在家里;置那么高级的彩电,正是为了用它来消磨时光。说来也是,到过国外居

民家庭的人都说,他们那里的家用彩电都挺小,也不现代。原因就是人家已不满足于小世界。他们喜欢饱览天下风光,“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

经过苦心策划,结果却没被人家看好,实在有点冤。不过如果展示给人家看的完全是真实的,倒也没有什么;若本来就不太好,却又偏乔装打扮成“现代”的样子,结果又没被人家看上,那才伤心哩——精心的布局成了错位的摆设。

奥运考察团来北京的时候,京城里许多场合扭秧歌十分活跃,唢呐声声,锣鼓喧天,老头老太红花袄红手帕,闪亮登场。我怀疑这又是一种错位的摆设。在咱们看来,锣鼓喧天,唢呐声声是“好日子”的象征,是精神文明,而在老外眼里,这些恐怕就是噪音,是声污染。现代文明是什么?是熙熙攘攘、闹闹哄哄、锣鼓喧天吗?不,是沉寂宁静、低声细语,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

再往深处想,中国人这种“错位”的事还不少。前段时间在报上看到被英国诺丁汉大学聘为校长的杨福家讲自己“失职”的事,令人感慨。他说在诺丁汉大学当校长主要做三件事:一是主持学校董事会;二是代表学校参加重大活动,如接受女王颁奖;三是给学生发毕业证。他说这三项中,如果校长实在有事,前两项可以不去,但给学生发毕业证书不仅要参加,而且要亲手一个一个地发。在咱们这儿,一个大学校长,给学生发毕业证书不仅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就是发了,也是成捆地发给学生代表。所以杨福家说到自己在复旦当校长时,就很惭愧,此前他就是成捆地给学生发毕业证的,所以他觉得“失职”,工作摆错了位。杨校长在诺丁汉和复旦都一定与学生合过影,我想摆队形时也一定是错位的。且不说学生,就是会见这英模那代表,也是领导坐在最前排,搞不清此时此刻到底谁是主体。

我们为什么老错位?可以说是文化使然,但绝不尽然,还有落后的意识,更有新制度下产生的新病症。我们所做的好多事情在咱们的老百姓眼中已司空见惯,但对异邦访客或游人来说,就不免有些好笑。

[简评] 视野开阔,才能思想活跃,一篇好文章,往往表现在选材的优化上。本文用于对比的事都是关乎民族文化、思想观念、社会体制的典型事例。高档的家具、豪华的装潢,在我们某些人眼中是亮点,在老外看来却是“心为物累”的表现。同是锣鼓喧天,我们视作“精神文明”的表征,而人家却认为是噪音污染。人家校长视给学生颁奖为头等大事,我们却总是突出官员形象。孰是孰非,明眼人一望便知,作者没有直接阐明,而是含蓄地表露自己的褒贬,耐人寻味。

错位

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应有的位置,如果错位就会失去本性甚至丧失生命。“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试问橘在南极会怎样?到别的星球上去呢?

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说生活在井里的快乐的青蛙非常向往大海,于是它祈求大海龟带它去看海。大海龟欣然答应。来到大海的当初,青蛙觉得大海比井开阔多了,青蛙自由自在。可一阵子以后,青蛙渴了,可又不能喝这又苦又涩的海水;饿了,也找不到可以充饥的食物。青蛙急了,对大海龟说:“大海是好,但我不能适应,看来还是回到井里好,那才是我的乐土。”

时间不能错位。不该恋爱的时候恋爱叫早恋,你会吞咽爱情的苦果;错过恋爱的季节,就会上演残缺的悲剧。

应当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却放到课下去做,应当今天完成的事情却拖到明天去完成,该休息的时候工作,该工作的时候休息,都会直接影响到学习、工作效率。

感情不能错位。讨厌家人就会淡化亲情,排斥朋友就会失去友情,爱上不该爱的人叫移情别恋,喜欢上小混混就会变坏,救助逃犯就会失去原则,甚至违法犯罪。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爱因斯坦深知自己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优势,拒绝了以色列总统得职位,因此他有所成就;马克·吐温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坐标,仍然漂泊于商海的话,也许世界上少了一个小说家,而多了一个失意的商人。

怎样才能正确为自己定位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为它们找一个最佳切合点。

富兰克林说得好:“宝贝仿错了地方便是废物。”朋友们,让我们充分认识自我和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大化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

第二篇:【吹尽狂沙系列】高中语文 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 “分数背后”话题作文

“分数背后”话题作文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10%的应试者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请以“分数背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

【题意解析】

[话题材料关键词摘录及内涵分析]

高分——过于聪明伶俐——很难恪尽职守

10%之后——勤恳踏实忠心敬业——胜任、喜爱、长期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确实能起到区分的作用,判断卷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数背后,更有文章”:如何用这一分数,其中很有讲究。录用人才是否以之作为选才的惟一的参照。在此关键点上,话题材料有一重要词语——“据以往经验”。权衡利弊,高分诚可爱;对我不可用。这就是所谓的背后文章。

由此可见分数背后,不是泪水汗水而是审视“考生”的“考分”的眼光,人各有长,我用其长。不把看分数当作终极的裁决,而是一种机巧的方式和方法,是令人叫好的一种评价机制和用人观念。

高分者,聪明伶俐,有创意的工作更适合于他们;“良好”的憨实者,枯燥危险的工作他们能胜任。

【思路点拨】

(1)从用人者的角度:选拨人才的标准顺以工作的需要为准心,尽有所长寸有所短。

(2)从人才自身的角度:一个能力有大小,找对地方,找准角色,拥有别样的优秀。

(3)从在校学生的角度:不要为自己的学分低人一等而忧伤,相信自己,发展自己,有一技之长总会有用武之地。

[拟题举例]

(1)优秀“相对论”(从评价机制出发)

(2)合适的才是最好和(从用人出发)

(3)“卷面”与“路面”(从人才自身出发)

(4)部分是分数惹的祸

(5)“分数”万种

(6)为分数饯行

(7)老去的天分

(8)掀起分数的盖头来

(9)不以高分论英雄

(10)唯分数论错

(11)分数绝不是惟一的标杆

(12)分数一把多用途的标尺

(13)不选“高”的只选“要”的

(14)我劝天公重抖擞

[提纲举例]

题目:卷面与路面

基本纲目:(1)从自然和生活的视角,提出优秀是相对的,卷面的分数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在用人方面,“有用”是目的,用“长”是智慧。(2)分是死的人是活的。调整标杆,量才录用,用人之长用己之长。刘邦用人之长;巴尔扎克的经商之败与创作主成。优与劣是相对的,且是可以互相转化的。(3)启示思考当今考试及用人的评价机制(以分数排名、一考定终生)。

【考场佳作1】

孤枝未必折

月露山霜,孤枝似乎一无所有。

宋玉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矣”,其实对于“孤枝”未必尽然。在以繁叶茂为高分的考试中,没有枝叶的孤木自然得不了高分。但来年的春风和煦里,孤木却会因没有负累而早早萌发新绿。

草木尚且如此,更何况繁复百倍的人类社会?

局限于一时一地一特定情境的分数,也许当下很低,但延伸去、拓展开、放眼于更广阔的天地,或许就能绽放出别样的璀璨。正如孤枝,春风中,它最早成阴。

昭君便是一位美丽的孤枝。深宫叠叠,在画师的考核里,她显然没有得到太好的分数,或许还很差;但这又何妨?何必拘泥在九重紫台,何必自缚在众女嫉蛾眉的小方圆。放眼望去,君不见大漠寒风中,孤枝以一袭青衣化解了干戈。

分数,本质说来是一种反映。既然是反映,就有真有假、有疏有密。因而面对分数,既要平心静气更要认识真我,相信真我,做最好的自己!放下分数,轻装上路。

太白,一位大名鼎鼎的孤枝,好气任侠,才逸绝伦。但他在朝堂晦涩的“考试”中可曾得到过什么样好分数呢?天子不闻、权臣弄嘲,举杯销愁只换得愁上加愁。那么是忍气吞声地接受这个分数,安安心心作个皓首穷经的儒生?还是追求真我,去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显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长啸已经回答得真切响亮。时至今日,假使仰望苍穹云海,仍能听见“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啸。于是五岳作词锋,于是四海化胸臆,在这里,孤枝把光明闪耀在了中华文明的巍巍大殿。

冰剑风刀的寒冬里,被摧打最烈的是孤枝;干涸龟裂的炎日下,被灼烧得最炽的是孤枝,因为它不惧怕分数,因为它更不阿谀分数。孤枝也喜欢分数,但孤枝的分数从来都堂堂正正大义凛然;分数,从来都折不断孤枝的傲骨。

清朝末造,失政失民。维新变法前后仅仅维持了短短一百零三天,紧接;着西宫复辟,戊戌君子被肆意捕杀。黑云压城,浓雾蔽日,面对抉择的天平,是跪叩西后赏赐的满分,博个功名万户侯,还是心系天下苍生,性命不可保?“有之,请自嗣同始”的长呼响彻云端。又一位孤枝,开放成为一座的不朽丰碑。

分数面前,有各种选择,或者绵延另放,或者坚持真我,或者将信念矗立在分数之上。然而无论如何,分数不过是分数,高亦何欢?低亦何苦?

君不见,孤枝在苍茫中轻唱,晨曦里,它最先凝上露滴的晶莹。

【批阅意见】

以“孤枝”的自然现象来比喻“低分”,亏他想得出!孤枝早逢春,晨曦先凝露,其魅力夺人心魄。文章主体以艺术的多棱镜展现“低分”的风流与精彩。有人扭曲分数选美,有人歪曲分数选材,有人自定标杆为人。分数上下千秋悲喜,分数高下千秋功过。人生天地间,风情万种岂一个分数评得!文章大开大合,天风海雨,纵论古今,字里行间充溢着才气与正

气。文词穷而后工,文思精妙而辞藻华美,堪称美文。

【考场佳作2】

站在最高处的蠢孩子

母亲又一次坐在床边垂泪,手中是我那张四十七分的试卷,已经变得又湿又皱,我知道那是她的眼泪与愤怒造成的。

我倒宁可她凶巴巴地痛骂我一顿,至少我会硬着脖梗倔强地与她反驳。可她这样把我搁在一边,自顾自伤着心倒是对我最大的惩罚。

母亲呀母亲,您只知道我又考了不及格,您只知道怀特校长说我不是读书的材料,可您可曾想过,那个鲜红得怕人的“一百分”对于您的儿子而言究竟能够意味些什么?

是的,我承认我笨,我永远考不及格,是个十足的蠢材。是的,老师和同学都这样说我,怀特校长、史密斯先生、布克还有卡尔„„可那又怎样呢?难道您也认为您的儿子愚不可及吗?不,不,您以前不是这样的,绝不是!

您还记得吗,那天放学我从路上捡来的三块木板?您当时气急败坏地挥手打我,可是三天之后,当您发现那堆破木头变成了一台精美的小风车时,您是何等激动,您将我拥在怀里,大声地叫着:“我的儿子是天底下最聪明的孩子,他是个天才!”

您还记得吗,我把那台小风车带去学校的情景?布克、卡尔带着一群男孩子抢过我的风车仍在地上,你争我抢地把它踩成碎片而史密斯先生却听之任之,还面带冷笑地看着。那时我跪在地上泣不成声,而您呢?您狠狠抓住我的双肩吼道:“不许哭,他们有眼无珠,你还有妈妈!”

母亲,为什么您一见怀特校长就唯唯诺诺?他说我不务正业,每天研究稀奇没用的东西,您就立刻答应他把我的制作成果全部扔掉,只求他让我留下。母亲,您听见儿子的心在流血吗?您以前不是这样的,绝不!

“不让你上学吗?”耳畔传来熟悉的声音,我回头,母亲!您满脸温柔地在我面前。“我想你呆在家里会好一些,也许学校真的不适合你。”您抱着我,摸着我的头说:“我永远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最好的。”一滴眼泪落在我额头上。哦,母亲!您怀疑吗?儿子证明给您看,您的儿子会是天才,是的,天才!

二十年后的一天,我无意中被树上的苹果砸中了头。又过了十年,我微笑着抛出了一条叫做“万有引力”的定律,震惊了全世界。

我在欢呼声中谦逊地说:“我看得远,仅仅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可我的心却在说:“母亲,您看见吗?您的儿子是个天才!还有怀特校长、布克、卡尔,你们看见了吗?那个一无是处的蠢家伙,那个成绩永远不及格的笨东西站起来了,他站在了最高处。”

【批阅意见】

在分数面前“愚不可及”、学校容不下的蠢孩子,在动手制作和物理研究方面却是一个天才。分数的杠杆在此严重地失衡了。如果没有母亲的慧眼和鼓励其发展特长的胸襟,那世界科学的星空将少了一颗璀璨的星星。大家十分熟悉的人物故事被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引人入胜的故事节奏、细腻可感的描写倾情演绎得动人心弦。一位教育家说,你的教鞭之下有牛顿、瓦特,下鞭不可不慎。分数何其不是如此,低分之下有牛顿、瓦特,有钱钟书、钱伟长。分数是一把多用途的标尺,运用之妙,有原则更有艺术。在这一点上,本文的主旨明确、精准。

第三篇:高中语文_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_“一念之间”作文审题及优作四篇(整理)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一念之间”作文审题及优作四篇

作文题目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人生走出了另一条路。

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一、关于 审题 1.题意分析

乍一看题目,学生可能会感到无素材可写,似乎题目太过于狭窄,思路打不开。但如果仔细思考“提示”、拓展一下,便会发现其实可写的内容很多:

“一念之间”与“一念之差”是通用的。一念之间,亦是直指人心、最为切要的一句话。我们在世间生活,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福是祸?是贵是贱?都在一念之间。一念,是用心去思考,思考就是自己给自己提问而没有回答。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只因为看到一幅画,也许只因为听到一首歌,也许只因为偶尔抬头望见窗外的一朵云,„„一念之间,人生走出了另一条路。

对于“一念之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

第一、天下无难易之事,只问有心无心之人:世间的事情困难吗?容易吗?很困难的事情,在有心人的前面都不困难;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反之,即使很容易的事情,在无心着意之人的前面,也是无法成功。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难易,有心无心,只在“一念之间”。

二、天下无善恶之事,只问好心坏心之人:天下没有什么绝对的善、绝对的恶。像父母管教子女,老师教育学生,有时候给予挫折、压力,或打骂、棒喝,却能成就他的奋发向上,这能说不好吗?若是父母溺爱,或酒肉朋友助其吃喝玩乐,无端滋事,这种看似爱心的布施,反而成为造罪的根源。所以天下无善恶之事,只在好心坏心。好心行恶事都是功德,伪君子假恶为善,并非真善。所以善恶好坏,在于“一念之间”。

三、天下无成败之事,只问得心失心之人:综观天下历史,谁是成功之人?谁是失败之者?贵为帝王的纣王、夏桀,在人间留下千古的骂名。曾经在囚牢里度过悠悠岁月的文天祥,为人间留下浩然正气;史可法忠君爱国,战败犹荣,赢得清王朝的尊敬,追谥为忠正。可见天下没有完全的成败,成败只在得心、失心的“一念之间”。

四、天下无苦乐之事,只问烦心平心之人:在烦恼人之前,快乐也是苦。对平常心的人来说,无苦亦无乐。譬如千年暗室,点燃一灯,就大放光明。所以苦与乐,只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世界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念之间,也许会决定你的生老病死。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说与不说,只在一念之间! 对与错也在这一念之间, 伤心与幸福只在这一念之间!爱与恨、好与坏、悲与乐、得到与失去、成功与失败、天使与魔鬼、天堂与地域等等都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

题目虽然简单,但本身具有很强的张力,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文章可实写,可虚写,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联想,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相似情景,比如一念之间突然体会了父母的爱、朋友的情(由亲情、友情方面生发),一念之间自己懂得了某个生活的道理(由思想行为方面生发),一念之间对自己的高中生活有所感悟(由学习生活中生发)等等。在一念之间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感悟生活的酸甜苦辣,从寻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同寻常的深刻内涵,关注自然、社会、人生,表达出真情实感,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1 2.构思举例

这篇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写一个人一念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种决定、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

这道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对生活中、历史上一念之间发生的事情加以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同的见解,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论证。材料古今中外比比皆是。教材中也不乏类似的例子,现实生活中包括学生自己也会有类似的材料。

还可写成其他文体。比如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一个人一念之间的心理历程,用话剧的形式展示几个人面对同一个事情在一念之间的不同态度等等。

二、评分标准 1.基本分

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

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可视具体文章在54—55分之间赋分。在此基础上,只要发现有“亮点”,(叙述描写流畅生动的、构思巧妙新颖的、有真情实感富有生活气息的、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感悟的、动人情怀启人深思的)就应该将分数上浮5—10分,最高可到满分。

2.关于亮点

记叙类文章:有相当精巧的构思,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有真实感人的生活故事,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深远的意境,有相当的语言表达技巧。

议论类文章:有较高的立意,能选取比较新颖、生动、有个性的材料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有层次感,议论语言有逻辑性和文化底蕴。

只要发现有“亮点”,就应该将分数上浮到63—70分。 3.特殊赋分

①明显偏题、走题的,或没有时时点击牵连,给人以若即若离之感的作文,应判为四类或五类卷,最高分不得超过40分。

②确认为抄袭,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超过10分。

③仿佛有几个层次,其实只是事例的罗列与情节的铺排,相当于一大段,原则上不超过52分。

④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伧的语言应该在基本分以下。

⑤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

⑥错别字,每错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卷面明显较差的,酌情扣分。 7文体写成诗歌的,上限为5分。

(江苏省兴化中学 顾维萍老师撰稿)

2 【范文】

一 念 之 间

一个偶然的意念,会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也许只因为听到一句话,也许只因为读到一行字,也许是一幅画、一首歌、一片云„„也许那句话、那行字、那幅画,那片云并不重要„„

一念之间,人生走出来另一条道路。但并不是一念让我们改变,而是这一念之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自己。

鲁迅弃医从文,人们都说是他看到耻辱的录像,不禁盛怒,于是一念之间,毅然决然,放弃学医治病,而选择从文治心。从此,这一念之间使中国有了文学的泰斗、正义的良心、执着的战士。但这怎能仅仅一念之间就能做到。无可否认,鲁迅,当他还不叫鲁迅的时候,身体里便流淌着爱国的血液,他的灵魂里也早已融入了不甘屈辱,不甘沉默的骨气。所以,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不在一念之间,而在本心已然。

戎马一生,居功至伟的华盛顿,当他身为“国父”,万众爱戴之时,却急流勇退,一念之间放弃了继续连任美国总统的机会。看看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带领人民获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没有任何强有力的证据,没有任何不利的言谈,甚至没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华盛顿悄然退出政坛。好像这件事唯一的解释便是四个字:“一念之间”。但是,不然,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华盛顿深知,战斗时为了和平,战斗了一生终于得到了宁静和平,何必一次次再去加入“新的战斗”,他也不想自己参与制定的宪法被后人视为一纸空文,为何不为继任者做个榜样呢?看到高高飘扬的国旗,他知道自己是该离开了,只是这时候在别人看来,是那样突然。

一念之间,胡同里的穷小子成了商业巨头;一念之间,码头的水手成了影视明星;一念之间,学校里的老师转身成了将军;一念之间,天使也可以变成魔鬼。

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更真实的自己,他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只是有时,生活的轮盘总是驱使你不断向前,使人很难接近那真实的“我”。偶尔的一段旋律、一抹色彩、或是一片景色,会让我们走近并触摸到那个“我”。于是,一念之间,平庸者迸发出才华,消极者迸发出激情,怯懦者迸发出勇气。一念之间,一生走入了另一条道路。

一念之间,方显本心。 ◆评语:

本文质朴之中藏匿着一个真实的独立的存在,这是一个思考者。

全文首尾两段利用原题材料中的语句谋篇布局:前文刚刚引用,后文马上就是一转,而翻出自己的观点。进而运用两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鲁迅和华盛顿。这两个例子分别成段,叙述精当,议论到位。紧随其后的是三个排比句,将事例推而广之。最后总结上文,紧急收束全文,但字字珠玑,确耐人寻味。

看来,优秀的文章不全在于语言的优美,更在于文章后面有一个真实的独立的思考者,能用“己手写己心”。

一 念 之 间

一念之间,瞬息万变,一念之间,一生之变。

有的人一念之间赢得万家信任,有的人一念之间声名狼藉。 有的运动员一念之间通过兴奋剂站在领奖台上,受内心折磨,有的运动员一念之间与奖牌失之交臂,但因凭真本领而内心坦荡。

有的官员一念之间青史留名,有的官员一念之间空对铁窗。

人生中有太多的一念之间,而这一念之间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些人,遗忘了一些人。 李白少时不学无术,整日游手好闲,可谓极尽颓废,但苍天不会让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浪漫诗人如此过活,于是在一次李白出游时安排了一位磨铁杵的老妇,只是一句“铁杵 3 磨成针”,李白豁然开朗,一念之间,万事皆明,从那时起,便再没有公子哥式的李白,有的只是寄情山水自由豪逸的浪漫诗人。

与李白稍有不同,鲁迅从小便立志报国,东渡日本求学问道,希望医治国人受伤的肉体,可也就是一念之间,他看到了中国学生对自己同胞被杀害的麻木时,他决定弃医从文,因为他知道,心强体弱比心弱体强更为重要。

从顺境坐出来的人,一念之间,可以活得与众不同,但从逆境爬出来的人,一念之间,可能就是绝处逢生。

用史铁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脚”。相信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而一蹶不振,从此意志消沉。但那决不会是史铁生,当他看到地坛中太阳的潮升夕落,落叶雀鸟,行人和老母时,一念之间,黑暗的夜空中出现了微弱的朝霞,既而扩大,照亮整个夜空。

可能有些人会比林肯更不幸,但林肯肯定比他们更能忍受不幸和痛苦,与史铁生肉体的折磨不同,林肯遭受的是心灵上的折磨,面对一次次的竞选失败,林肯在每一念之间,选择的都是坚持,坚持竞选,坚持演说,他肯定的意念没有错,因而最后林肯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可能一念之间使希特勒走上法西斯道路。可能一念之间便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样的发现。

有的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有的人说一着棋错,满盘皆输。

一念之间,的确可以改变一生,所以关注每一个一念之间,不要让人生留下任何遗憾。 所以一念之间,一生之变。 ◆评语:

本文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开篇模仿臧克家的《有的人》的语言和结构,匠心独具。文中例证较多,能看出作者平时的阅读积累。但李白的事例稍显牵强,如果注意语言表述,可能使文章逻辑力量更强大,更有说服力。

一 念 之 间

就像一点星火可以驱走荒原的黑暗,一颗流星可以划出漫天的光芒,一闪念,也可能成为改变一生的重要决定,成为人生长路上的重要转折,一念之间,风云变幻,一念之间,沧海桑田,一念,也可以带来成功与警醒,一念,也可以带困惑和灾难,把握好一念之间,让生命驶向正确的航向。让人生闪光。

人生总有太多的事取决于一念之间:胜负,一念之间;成败,一念之间;生死,一念之间。只有把握住着一念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才会穿越迷茫的雾霭,走向光明。

一念之间,人生走出了一条光辉的路。一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唤醒了李白,激励了李白,中国的史诗上从此留下了“诗仙”的名字;一个影片中的场面,震撼了鲁迅,弃医从文,他用自己的呐喊终使国人不再彷徨;一句“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你只会从中间的缝隙中摔下去。”的劝告使帕瓦罗蒂从选择教师还是歌唱为事业的矛盾中解脱出来,用歌声震颤了全世界的心灵。一念之间,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让他们得以拨开眼前的迷雾,走上明朗的坦途。

一念之间,有时也会陷入困顿,甚至走向灭亡。一念之间,使曹操拴紧了战船,终在赤壁的滔滔火光中狼狈而归;一念之间,崇祯帝杀掉了袁崇焕,终于加速了明朝的衰败灭亡。一念之间,致有《南京条约》之耻,一念之间,致有十年**之祸。没有把握好一念之间的选择,最终招来了祸患与灾难。一念之间,也可以从光辉的顶点一下子跌落进万丈深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能正确对待这一念之间。“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同是一念之间,他们不是选择光明,而是选择黑暗和沉沦,一念之间,让他们丧 4 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最终只能落得可悲的下场。

一念是火,可以给人温暖,也可以将人吞噬;一年是水,可以给人甘甜,也可以把人淹没。一念之间,人的个性再次得以彰显,人生道路就此而改变。

一念之间,大有智慧。

一念之间

有时,人会在一念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也会因一念之差而铸成大错。是与非,成与败,明与暗往往是在一念之间所决定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无数个一念之间:老人会在一念之间深思熟虑,中年人会在一念之间变得小心谨慎,而青少年却常常在一念之间犯下大错,甚至是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曾记得我年幼时,不懂事,也分不清是非,就和一群平日里不务正业,也没教养的女孩交了朋友。我和他们在一起跳舞,表面上她们对我很好,关系好像很铁。但是,有一次我出了个小小的失误,得罪了她们,她们转眼就翻脸不认人,害我当众出丑,以致于给我留下了一段黑色的回忆。后来,我再也没有理过她们。

我到现在还在后悔,我当时的一念之间草率而浮躁,以致于给我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在择友的一念之间,你应仔细考虑。

还有一次,我在一家网吧附近碰到了两个男同学。听他们俩的谈话好像是因为考试没考好而感到心情十分的低落。不一会儿,甲同学就提议去网吧打打游戏,以消心头之痛。而乙同学则踌躇不定。后来,乙同学选择了回家,远离网吧,可甲同学却选择了进入网吧。在后来,我就听说乙同学仍像平常那样安心学习,而甲同学却沉迷网络,一蹶不振。

正是在这一念之间,是与非,黑与白相互交错,不同的选择造成了两位同学不同的结果。 我们现在还年轻,无论在思想还是身体方面都未发育成熟,生活阅历也少,常常不小心在一念之间酿成大错,而一旦灾难来临,我们就追悔莫及。当对于错,是与非,黑与白,进与退,去与留等等的光芒交织在你的脑中时,你的一念之间就变得犹为重要。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这时,你不妨请教一下长辈,让他们引导你做出正确的决定,或让你自己心平气和地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再选择,也许这时,你的一念之间就会给你带来好运。 ◆ 评语:

◆ 优点:文章通过举身边的事例写出了一个人一念之间发生的故事,一种决定、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会决定人的命运,突出了“一念之间”的重要性,写得很好!

◆ 美中不足: 注意个别语句不太通顺,如:“甚至是(因为这一念)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我当时的一念之间(差使我)草率而浮躁,以致于给我留下了一个惨痛的教训:在择友的一念之间(时),你应仔细考虑。”这样表意更准确。有的语句可适当展开,如:“而甲同学却沉迷网络,一蹶不振。(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不同的选择造成了两位同学(在学习甚至是人生道路上的)不同的结果。”这样更能突出中心。

第四篇: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中考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叶子)

一、话题作文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话题作文呢?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所以,“话题作文”,是就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劳动或社会现象等方面的某一个“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

分析近一两年各地中考作文中的话题作文,可以看出,话题作文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的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与见解等等,甚至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

从目前情况看,话题作文的命题类型很多,如:①命题式,这类题是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不作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②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这一段话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③范围式,题面没有出现“话题”两字,只提供写作的内容或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写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④材料式,除提供文字材料(故事、哲理性文字、诗歌)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⑤选择式,题面提供几个话题,任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文。

话题作文具有如下特点:

1、命题的开放性。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范围、写作内容的指向。它观念开放、题材开放、文体开放。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2、思维的发散性。以话题为定点向四面八方发散,话题仅仅是一个触发点,引导考生做纵向、横向、顺向、逆向的多方向、多角度思考。

3、行文的自主性。话题作文立意自定,考生可根据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通过具体事例对观点、看法进行形象地反映。文体自选,考生可根据题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题目自拟,考生可自拟文章标题。

4、创新的导向性。它旨在启发考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活考生思维,激励和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话题作文体现了中考作文改革的方向:淡化审题要求,放宽文体限制,倡导自由表达,强调综合素质,鼓励创新思维。这样一种开放、宽松、灵活的命题形式,深受广大考生的喜爱。并且,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让学生写千篇一律的作文的局面,避免了学生思维的阻滞以及空话假话大话充斥学生作文的弊端。可以预言,在今后的中考作文命题中,话题作文的出现频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完善的各类话题作文仍将深受中考命题人员的青睐。

话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文体方面一般没有限制,给考生以充分的自由,尊重他们的写作个性,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也仅仅是一个引子,或者说是一个内容指向;在写作中除不限文体外,命题者还会提示作者如何去利用材料,如何多角度地考虑与联想。话题作文开放性的特点也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不能脱离“话题”,随心所欲地去写。所以,一不要生搬硬套,特别不要将自己背读下来的文章硬套到话题中去;二不要离题写作,这里的“题”是指“话题”,如果不受“话题”的约束而另起炉灶,那写的也就不是“话题作文”了。

二、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

(一)谨慎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

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近几年,笔者无论是在高考阅卷中,还是在中考阅卷中,都发现一些跑题作文。可见不能忽视审题立意的训练,不能忽视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的训练。明确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中心明确了,就必须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任何命题方式的作文都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材料、精心组织材料。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创新立意和选材

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人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别具一格,创新求异。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 ,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要求如下:

1、与时俱进

当然,“老”的观念,如果处理得当,也能出新。如“各人自扫门前雪”是老观念,但今天看来,未必就一无是处,至少能强化责任意识。

2、材料分析

供料作文贵在立意新,而新的立意的来源是多角度地分析材料,挖掘出材料中隐藏的含义。一般地说,写供料作文时所给的材料的含义不止一个,是否能写出新意,就看是否能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出材料的含义。

例如:人的兴趣有多种多样,兴趣之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而且,干任何事要想成功,都需要一定的兴趣,因为有兴趣,有些人一生卓有成就;因为有兴趣,有些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也因为有兴趣,有些人感到虽败犹荣,无怨无悔……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显然,话题里面包含着写作的信息:①兴趣有许多种,②兴趣可促成成功,③兴趣可影响生活情趣,④兴趣可决定对生活的态度,等等。你抓住了这些因素,然后逐个思考,寻找最佳和最容易出新意的一点去写,应该不难的。

3、反向立意

反弹琵琶,即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淡忘甚至遗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入手,往往会别有洞天,使你的文章独辟蹊径,熠熠生辉。写出见解新颖独特的文章。

要注意以下几点:(1)立意不要和公共道德观相悖。考生的价值观和老师的价值观相冲突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这一点可能会影响老师评分。要求评卷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以个人的喜好来判分,但考生在行文时,还是应遵守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起码不要超出社会道德的底线。所以,为了避免损失,考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令立意和公认的道德准则相悖甚至格格不入。(2)不是任何情况都能反弹琵琶。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4、大胆想象

想象奇特又合情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要自圆其说。两种方法:(1)时空转换法。所谓“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2)角色错位法。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改换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变成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人,即角色错位,那么就可以导演出一幕幕新的人间悲喜剧,演绎出一个个新的“天方夜谭”。

想象不是瞎想乱想。想象要注意以下几点:想象要新,但不是要刻意追求与众不同;想象不是耍耍小聪明、搞文字游戏;想象要有年龄特征;想象要有思想性;想象要有美感。

5、独辟蹊径

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

可用以下方法:(1)引申法。在原来的思想、观点的基础上,向前引申一步。有两种方式:一是更深入地想,运用纵向思维,由表及里、由果及因想一想,凡事都可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结果看到原因。一是扩展地想,运用横向思维,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想一想,就可以拓宽思路,从时间到空间,从古今到中外,再看看社会,看看自己。这样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就可能提出别人未曾提出的观点。(2)逆视法。在思考话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相反的角度思考,从作文的题目、选材、立意等方面打破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应注意三点:一是要讲究科学态度,要防止对陈旧观念、贬义成语的简单随意翻“新”,更要反对故意编造荒诞的情节;二是要讲出道理来,肯定或否定某个看法,要理由充分,符合逻辑;三是要注意思想性,国家尊严、民族信念、基本道德规范等,都不可胡乱“反弹”。 (3)辩思法。即辩证思维,就是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周密,既深刻又辩证,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片面的情况。

(三)选文体——扬长避短,量体裁衣

随着作文对文体的开放,种种新的文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既然话题作文不限制文体,那么考生完全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擅长的文体。擅长于构思情节、刻画人物的可去写小说;擅长于剖析事理、有哲理思辨能力的可去写议论文;擅长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时作文就文采飞扬的可去写散文。其实文体本无好坏之分,但是有的考生,其逻辑思维能力本来就比不上形象思维能力,却偏偏选择写议论文。这样无异于弃长取短。能写成作文的文体除要求中学生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外,还可写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写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写杂文、寓言故事、童话等等都可以。不同的文体各有自身的表达优势,也有其不足之处。

议论文以理性思维为主,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要求通过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方式组成严密的逻辑论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最后实现以理服人,擅长于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维的人宜采用议论文体。但是,富有理性的议论文常常显得形象性不足,文采不够。为此,在写作议论文时,适当地运用形象而富有情感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句式,形成一种议论性散文,表达效果会更好。

记叙类文体包括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其优势是主题的表达要通过写人叙事来实现,因而情节性和情感性带来的形象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而合理必要的虚构,又给作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余地。但是,记叙类文体如果仅仅是就事写事,就人写人,在立意构思和行文时缺乏理性的光泽,文章也难以出水准。因此,写作该类文体时,适当地增加一些理论色彩,比如画龙点睛的议论,富有哲理的语言,往往能提升文章的高度。

如果想直陈观点,发表见解,宜采用议论文;如果要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宜采用杂文;如果要抒发感情,情理交融,宜采用散文;如果要写人叙事,借事明理,宜采用记叙文体。总之,以最能表现主题为选择文体的基本原则。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文体不限并不等于将文体取消,可以恣意书写,一会儿议论文,一会儿记叙文,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也自然无法讲清道理,讲明故事,显得不伦不类。

选择文体要注意几点:(1)要看话题宜乎用什么文体。(2)要看自己擅长写什么文体,有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就该选记叙、抒情的文体,有的学生长于理性思考,就该选用议论的文体。(3)要考虑自己用哪种文体写所拥有的材料最充足。如果缺乏材料的话,即使自己擅长的文体,也只能放弃。(4)要善于发挥自己在考场上的灵感,即自己在接触题目的那一瞬间所引发的兴奋点,所产生的联想,但要注意不能偏离题旨。(5)考虑用哪一种文体写,最能写出深度和新意。

总之,选择话题作文的文体,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的性情专长,素材积累的表达优势,做到从实际出发;其次,准确理解题意,确定最佳主题;再次,在自己熟悉的文体的基础上综合比较,权衡优劣,选定最佳的写作文体。并且在选定一种文体后,必须按照这种文体的要求规范地进行写作。不过,对中考作文来说,考生应尽量选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散文),因为写记叙文,便于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便于编制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便于描绘逼真的画面,抒发真挚的感情。

(四)拟题——画龙点睛,新颖脱俗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所以说:“题好一半文”。古人曾把拟题比作“点睛”,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它能使龙活而腾飞,要想在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所拟的面孔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拟题一定要选好角度。角度大,范围广,在特定的考试时间里放得开却收不拢,难于写出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角度小,更集中,更能找准紧扣“话题”的切入点,既方便于迅速构思成文,又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好题目的标准:一要准确,二要简洁,三要新颖,四要有文采。拟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1、直接以话题为标题。这种办法省事可靠,不会跑题。前提是所给的话题本身就新颖、简洁、醒目、动人、出彩,同时,这个话题的范围小,不宽泛。

2、在所给的话题前面或者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以《诚信》为话题作文,其标题就可以拟为《带着诚信上路》、《诚信,归来吧》、《诚信是金》、《诚信不可抛》。这种拟题方法,一般在标题中恰如其分地冠以动词,使之具有一种力量美,或在标题中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达到一种无以辩驳的力度美。

3、巧用修辞。修辞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生动鲜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1)比喻:关于“孝”——《请给老人一轮暖阳》。(2)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3)反问: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我是谁?》。(4)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5)借代: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这一标题借“掌声”代“鼓励”,也很有创意。(6)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以读书为话题——《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7)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8)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9)对比:《躺着读书,站着做人》,“躺着”与“站着”形成姿势上的对比,使得标题包含哲理,令人回味。(10)双关:《我最需要一剂良药》,“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11)顶真:《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12)反语:《我发现了家中的“贼”》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幽默风趣。(13)通感:《绿色可听》作者沟通视觉和听觉,视觉独特,别出心裁。

4、善于引用:可分为直接引用和化用。(1)直接引用:A、引用诗句,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还可以显示出作者丰厚的文学素养和与众不同的写作功底;B、引用流行歌词,现在的流行音乐中,不少歌曲的歌名、歌词非常优美,借用它们作文章的标题,既显得活泼风趣,又容易把读者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如,以“宽容”为话题--《一笑而过》那英;以“家庭”为话题--《我要的幸福》孙燕姿;以“心愿”为话题-《一千零一个愿望》。C、引用名句,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高尔基《海燕》,以“亲情”为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广告语。 (2)化用。如:以诚信为话题——《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化用了诗句“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以环境为话题——《都是风沙惹的祸》,化用歌词“都是月亮惹的祸”。

5、反常法,转换角度、故设悬念等。如,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6、符号法:(1)数学符号。将数学符号引进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如,数学中的恒等式: [“勤劳×高科技=致富”];不等式: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素质》;(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属无声的语言,用之拟写文题,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往往给人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让文章标题新颖、曲折、吸引人,当然还有很多方法。不过,我们要注意不管用哪一种方法,一定要“不窘于题而又不失其题”,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同学们若能认真注意到这些方面,必将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精巧布局,创新构思

文似看山喜曲不喜平,作文时根据材料、主题的需要,安排恰当的结构,往往能使文章更酷。如恰当地运用倒叙能引人入胜、增强读者阅读的兴趣;突破议论文三段论结构,纵横捭阖、挥洒自如。文章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考生完全可以根据需要推陈出新,创造发展。

1、结构创新:(1)小标题结构法。小标题结构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 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较典型的小标题结构法有: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将几则材料浓缩在一日或几年之中;空间排列法,即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 材料可按有主有次,有近有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形状串联法等等。(2)日记式。日记层次分明,过渡简便,感情真挚,用在考场作文中,易获高分。(3)镜头式。镜头式也叫剪辑式。这种方法具有组材方便,视感强烈等优点。

2、开头创新。要想在开头给人亮点,就要注意奇:奇乃出奇制胜,奇即与众不同,奇即独到独创。常见的作文开头:(1)点题式。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开头第一句就点文章的题目。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2)交代式。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3)描写式。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4)设问式。开头就提出问题,或引起读者注意,或激发读者思考,或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当然,这种开头形式要注意巧妙运用,避免单

一、或追求形式上的新奇。其实,这种开头的形式是很丰富的,如:①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②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断。③先交待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④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⑤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5)引用式。开头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等等。(6)抒情式。开头直抒胸臆,以情感人。(7)总起式。开头总领全文。(8)联想式。文章的开头或从远到近,或由此及彼,从别的事物写起,再联想到要写的事物上来,借以烘托要写的事物。(9)倒叙式。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

3、结尾创新。结尾常见的毛病:(1)画蛇添足。添上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2)公式化。空喊口号。常见的作文结尾:(1)自然式。事情结束了,文章也结尾了。(2)照应式。结尾或点题,与文题遥相呼应;或与开头相照应,收拢全文。(3)引申式。结尾或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化主题;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4)抒情式。结尾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以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中受到感染,受到教育。(5)评价式。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6)引用式。引用诗歌名句,染上艺术色彩。(7)古龙式。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想象奇特又合情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要自圆其说。

(六)创新语言,文采飞扬

如果说好的题材是作品的搏动的心脏的话,那么,优美的语言该是美丽的面庞了。考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了印象分的判给。下面介绍几种语言出彩的方法,定能令你的文章文采飞扬。

1、该幽默时就幽默。生活中,幽默的语言则代表着一种智慧。

2、用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句式。语言最忌讳的是累赘啰嗦,然而有一种啰嗦却别有趣味,我们姑且称其为“文字游戏”。如:生活是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美酒,会喝的说它甜,不会喝的说它苦;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这组句子就通过形象思维,巧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蕴深厚,耐人品味,堪称警句,使文章顿生光彩。可见形象思维是文章妙趣横生的关键,绝不是一句“啰嗦”就能否定的。

3、巧用修辞。修辞是雕饰语言,是常用手段。作为中学生,修辞是再熟悉不过了。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处,一定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4、巧妙的展示知识面。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的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极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这组句子列举祖国的名山大川,写的具体形象,气势磅礴,很有文采。这些语言,巧妙地把自己读过的作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恰到好处运用到文章当中去,既厚实了文章的底蕴,又有力地表现了主题,形成了极具文采的语言。

5、巧用标点符号。如,巧用省略号,能留下丰富的潜台词,让人去品味。

6、语言渗透哲理。不管是议论类文,还是记叙文、小说,富有哲理味的语言都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

7、补充式:(1)运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叠音词,既加强了语意,又使语句的音节和谐舒缓,读起来铿锵有声,清脆悦耳,给人一种音乐美的享受。(2)综合运用整句与散句,形成一种整齐错落之美。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整句形式较整齐,音节较匀称,可以起到强调某种语义、加强语势的作用,而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长短结合,可以避免单调呆板,把两者融合起来,语言既生动活泼、挥洒自如,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3)适当使用文言词语,形成一种庄重典雅之美。文言文中有不少词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保留在现代书面语中。适当地使用这些文言词语,会令人耳目一新。不过,使用文言词语要注意恰当和谐,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伦不类。

三、话题作文快速作文技巧

考场就几十分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写出好文章,除了平时的功底外,还要有些技巧,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构思、立意、选材、开头。

首先要学会在引文中寻宝藏。话题作文中,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文字,你留意过它吗?读一读,或许能让你轻易挥就漂亮的开头;想一想,或许能帮你迅速选定新颖的题材;敲一敲,或许还会让你找出与众不同的立意。毫不夸张地说,引文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宝藏”。下面教同学们三招挖掘“宝藏”的功夫。

(一)仿语言,写出精彩靓丽的开头。

引文里的文字,大多是千锤百炼的名言警句,有的是经过命题老师精心构思的短文,大都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在考场上,我们若能活学活用,将这些文字巧妙地化为文章的开头,便能收到起笔不凡的效果。如2002年福建的中考作文题目的引文是:“假日,意味着精神和身体的极大解放。你可以沉醉于久已神往的心爱书籍,你可以漫游在神奇迷人的网络世界,你可以穿梭于人头攒动的广场超市……然而,假日里也有没完没了的作业的困扰,形形色色的补课的烦恼,以及并非情愿的学琴的无奈……”多美的语言呀!我们应该要好好利用!不过,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只能是仿中创新,决不能照本搬来,否则弄巧成拙。

(二)看提示,选取切合自身的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正确而又迅速地构思,引文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写作信息,提示了众多可供选择的写作内容。如陕西省的中考作文题:“观赏优美的景色,是感受生活;聆听悦耳的音乐,是感受生活;享受浓浓的亲情,是感受生活;拥有纯洁的友谊,是感受生活;追求远大的目标,是感受生活;体验奋斗的苦乐,是感受生活;遭遇痛苦的挫折,是感受生活……”

同学们可以写对景物、音乐、亲情、友情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奋斗过程中遭遇到的苦和乐。写作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从这些提示的内容中选取一个自己熟悉而有话可说的内容来写;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顺着提示语的思路,从省略号中去寻求与众不同的内容。

(三)辨角色,寻求与众不同的立意。

同样的内容,角度不同,效果也就大不一样。引文除了在内容上有提示外,往往对写作角度也进行了暗示。如这样的引文:“世事公平不公平,衡量的砝码是人心。我们曾经经历过公平和不公平,我们也曾公平和不公平的对待过别人……”题目要求同学们用“公平”为话题作文,少数细心的考生则审题仔细,抓住“不公平的对待别人”这一句子,选择到了与众不同的角度。同等情况下,这类文章评分往往偏高。

不难看出,引文里确实蕴含了不少宝藏,同学们应该学会“就地取宝”,让自己的考场作文在语言、写作角度等方面产生出一道道光亮。

(四)卷面书写不能狂。

把字写好了,老师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麻烦了。非但不感到麻烦,如果你的字写的干干净净,好会给老师一种好感。一有好感,就出现了“感情分”这个东西。卷面一整洁,老师给你的“感情分”也就上去了!

四、要写好话题作文,还应注意三点

(一)要善于“择其一点,不及其余”,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写。

(二)要善于化大为小,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着笔表现深刻的内容和主题。

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注意: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一针见血”。“化大为小”,“化空为实”,文章才能“出彩”,才能出现题材多样、迭彩纷呈的好局面。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小中见大”其实是对“化大为小”进一步要求,即从小处着笔,而从大处着意,这样才能避免就事论事、原地打转。做到这一点,要通过自己思考,在自己选定的具体、微小的题目、材料、情境中,不能囿于一景一物一事一理。必须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捕捉典型而有意义的材料,同时要在行文中或结尾处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要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如2001年江苏省一考生从一般人日常生活着眼来确立诚信在人生中的根本地位,将“一毛钱”与“诚信”联系起来,秤砣虽小压千斤,由于选取的例证恰当,用小故事解说了大道理,文章具有了难得的深度:诚信是一种精神价值,不可用功利来衡量。

“小中见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①在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中,切入重大而严肃的主题,这样就使文章的主题极具普遍意义。②能把具体事物的某些特征同某种哲理、风格、品质联系起来。孤守一隅、小题小作,只能就事论事。写作中,要善于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借自己所选的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人类普遍的感情和抽象的道理。③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高度。优秀的文章总是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小中见大,不是简单的结论和生硬的哲理,而贵在开拓人的感情世界、理性世界。

(三)要善于独辟蹊径,表现个性。“有个性特征”还表现在文章的构思和表达上,但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做到独辟蹊径,力求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作者的创造性。

五、写话题作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

(一)复制话题

试题给的是话题,要求围绕话题“做文章”。就是要引发新的议论,展开新的联想,讲述新的故事,抒发新的感情。总之,不能停留在原处。原处仅仅是个起点,如果在原处转磨盘,就没有创造,只有复制而已。要既不脱离起点,又不止于起点,要从起点走出来或说扩展开来:既可以从起点向远处延伸,也可以围绕起点纵横驰骋。须知,犹如母体和子体之间的关系,起点以外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创造,这才是“做文章”。

(二)文意散漫

一般来说,话题提供的是写作范围,并没有规定写作的主旨。所以,在话题规定的范围内,还要“炼意”,也就是提炼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果在这一环节下功夫不够,没有考虑好自己究竟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意思,就匆匆忙忙下笔,这样就有可能东拉西扯,多头指向,文意散漫,不知所云。

(三)偏离话题。造成“偏离话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话题:话题作文虽然写作范围相当宽泛,但把握话题却是基本要求。把握话题必须做到从头至尾牢牢把握,不能开篇尚能把握话题,但在行文当中却逐渐偏离话题,横生枝杈,然后沿着枝杈斜着生长,最后反偏为主,造成转移话题甚至严重偏离题意。

2、穿靴戴帽:内容上与原话题背道而驰,仅仅摘了原话题的一些语句生硬地给自己的文章“穿靴戴帽”而已。尽管作者用心良苦,但这类文章的毛病是逃不过阅卷教师的眼睛的。

3、另起炉灶:这种“另起炉灶式”病文的病症和病因都摆在明处:不是按试题规定的命题或话题写,而是把试题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内容和试题没有关系,写出的文章自然“驴唇不对马嘴”。

六、经典作文题写作点拨 例1: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结果往往靠不住,“坐吃山空”“望洋兴叹”的情景总时有发生;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大事的成就,或小事 的做成,靠的是坚忍不拔,靠的是踏实肯干,靠的是勤奋学习,靠的是团结合作,靠的是……

请以“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但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字数不少于600字。

【点拨】

1、有良好的思想导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背景下,引导考生想一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其结果为什么靠不住”,“大事的成就,或小事的做成,到底靠什么”等问题。这实在是有利益考生的心灵净化。考题要求考生把自己的经历体验,所思所感写下来,从而接受写作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体验。

2、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我们每天都在做事情,干大事,做小事,靠的是什么,每位考生都有经验和教训,都有丰富的素材;一部分视野开阔、思想活跃者还会想到名人成功“靠”什么的警句,如:“快乐不能靠外来的物质和虚荣,而要靠自己内心的高贵和正直。”(罗曼·罗兰)“学习知识要靠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如此等等。这 些源于生活的“靠”的秘诀,都会启发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

3、有多样的切入角度。将话题化大为小,并找准自己擅长的文体角度切入进来,这是写作能够出奇制胜的关键。或者从叙述一次依“靠”而成事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如《小痘痘》《自信》;或写成书信,如《给自己的一封信》;或写成日记等。总之,口子开小,内容写实,开掘求深,就一定能够出奇制胜,获得高分。

4、有适当的限制性。文题中要求“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等等”,命题者特别在“你的”下面加上横线,这就是从内容、范围上,对考生加以适当的约束。因为话题强调了“你的”,所以也不能空发议论,应联系自己的体验来说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了考生的宿构、仿作、套作。

例2:(江苏南京,2001年)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敏因多读课外书没多做课外练习而遭到母亲的责备;王军因捐款100元帮助失学儿童而被有的同学说成是“傻子”;工程队挖开刚填上不久的一条路铺设煤气管道而引起过往行人的不满。小敏、王军、工程队做得对还是不对呢?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人们常面临着“对与错”的问题。请以“对与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内容只要与这个话题相关,都符合要求;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情、编述故事(包括小小说、童话、寓言、戏剧)、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无论用什么文体,都不得围绕上述三个事例作文;③写记叙文(包括小小说、童话、寓言、戏剧等)不少于600字,写议论文不得少于500字;④题目自拟。

【点拨】这是一道提供材料的话题作文考题。材料明白如话,生活中司空见惯,交代了人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常面临的困惑,引出了原始话题。这个题目提供了一段材料,这段材料也可以说不是“材料”而是一种“导语”,它意在扩展考生的思维空间,让考生尽量宽泛地思考,所以考生的“话”将源于材料又不必拘泥于材料,可由材料引发又不必切入材料。材料中列举的三个事例,目的是引出“对与错”的话题,根据“要求”,不得围绕上述三个事例作文,但可以写“类似的经历”、“类似的见闻”和“类似的感受”,并可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清楚了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大胆选材、组材,写出自己对生活独到的思考和见解,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例3:(辽宁大连,2001年)善良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真诚是一种可贵的品质,表现为摒弃心中的每一丝猜疑和顾忌;正直是一种健康的个性,表现为待人处事的公正、坦诚与无私;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请以“善良”、“真诚”、“正直”、“乐观”为话题进行写作。要求:联系生活实际与自身感受,或选取其中一个话题,或将几个话题(可以是2个,可以是3个或4个)融合在一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点拨】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话题作文考题。文题中设计了四个话题,比一般的话题作文更为宽泛。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注意确定话题。文题中设计了四个话题,决定了写作的思路多,可运用的材料多,如果处理不当,这也思考一下,那也构思一下,势必延误时间,所以话题多也是一种干扰因素,我们要迅速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和要用的材料,否则;就有可能陷入两难境况,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其次,对文题的分析要准确。要认真阅读文题中的提示语,准确理解每个话题的涵义,从而确定其写作范围。命题者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领悟做人的道理,这是立意和选材的要求。写作时,不论选择四个话题中的哪一个,或将几个话题融合在一起,文章的中心或观点都应该是鲜明正确的。

例4:(湖北黄冈,2002年)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

请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点拨】这是一道提示性的话题作文考题。命题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把握现在,珍惜拥有。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直接切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指向上更关注学生的个人生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有利于他们说真话、抒真情、叙真事。文体不限的话题作文,审题更为开放,但依然要审题。对于考场作文来说,切合题意是作文得高分的第一要素。就这道作文题来说,主旨定向十分明确。根据这个方向,文章内容展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明确失去了什么;其次要明确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感悟,从而显得弥足珍贵;同时话题中“才”这个词也不可忽视,它提示考生要写出心理历程的情感体验,一种认识上的转变。写好这类文章,关键有两点:一是要有真情实感,二是要选准、选好“切入口”。写记叙文,最好能以“我”为中心选材,写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最难忘的一件或几件事。当然,考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联想,创作一篇童话、小说等。写议论文,可以就这个话题谈体会,谈看法,但一定要寻找、确定合适的切入口,不能泛泛而谈,要有自己真实的体验和感受。

例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是多么美丽的字眼!中学生正处在充满青春活力、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黄金时代,多么富有激情和魅力!但是,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向辉煌壮丽的未来。

请以“青春的旋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把你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点拨】 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一类题,若只从歌颂赞青春入手,散文,尤其是抒情散文,还是可以写的,但容易写得宽泛散漫。因此,不妨试试“以小见大”的笔法。作为中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朝气,充满青春气息,其旋律也应是激昂向上的。所以写作时可从自身及周围生活入手,写出当代青年人的朝气,写出青春的激情与活力,写出自己的壮志雄心,如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不畏困难、科研创新、师生情谊、同学友情等等。文体以夹叙夹议记叙文为佳。

七、巩固练习

1、有人认为拥有金钱就是拥有了财富,也有人认为拥有了真情就是拥有了财富;有人认为拥有了名誉和地位就是拥有了财富,也有人认为拥有了亲人和健康就是拥有了财富。对此,你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请以“财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善。”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

要求:请以“错误”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和字数不限。

3、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多朋友。幼小时的玩伴,学生时代的同窗,成年后事业上的合作者;读书者以“书”为友,弹琴者以“琴”为友,赏花者以“花”为友;有终生为友者,有一时为友者,也有先敌后友者。

要求:请以“朋友”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字数不限。

【参考点拨】

1、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看法肯定不同,因此,你可以通过记叙事件来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示不同人在金钱财富面前的表现,从而揭示他们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你可以从自己身边找素材,写成记实性的文章。你也可以实虚构故事写成各种文学类的作品。当然,你也可以就“财富”与真情、财富与名誉、财富与地位、财富与健康、财富与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展开论述,写成议论类的文章。

2、错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人生的路,没有坦途。人生中的一些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是探索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有了这样的立意,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错误”是你成长过程的趣事,为促进你成长起了作用;有哪些“错误”的认识,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代价。把这些切身的体验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既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过程进行思考,也可以给别人一些启迪。

3、朋友就是历代诗人口中所说的知音,是每个人人生字典中必不可少的一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一些让你难以忘怀的真挚的朋友。时代到了今天,“朋友”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当然是朋友;敢于直言,直抒胸臆的也应是朋友;那花、草、木、石等给人以精神寄托之物,也可看作是朋友;还有给人以精神食粮的书,更是无言的朋友。写好这个话题,选材要新,思路要广,文章才易于创造出新意。

第五篇:初中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到了初中三年级,作文训练逐渐靠向中考。而话题作文则是作文训练的重中之重,因为它体裁不限,淡化了文体。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所以成了近年来中高考作文命题热点。

话题作文是围绕一个话题写作的一种形式。提供的话题,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但不限制取材范围,点意取向和表达方式。它与命题作文最大的区别是有更多的自由。只要不离开话题,什么都可以写。善编故事的可写记叙文,爱议论的可以写议论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预留给考生自由创造的硕大的空间。其最大优点能够考查出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从根本上消除猜题压题的弊端,引导作文教学步入正轨

初三学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两方面产生很大发展的阶段,所以我就布置了一篇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让学生课下思考应如何去写。

话题: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在成长的道路上,你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经历,有哪些与众不同的思考?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为了方便搜集素材,我特意设计以下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路:

①小时候你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什么?而现在你又最爱看什么样的节目? ②小学时的你和现在的你在学习、生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③在你与朋友的交往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原则是否有所改变?

④针对一件事(如老师的一次批评、父母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朋友之间的误会等)你以前和现在的看法是否有所改变?

⑤从小学到初中,你的知识积累有哪些变化?(课内与课外)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准备素材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想

到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或现象。

当上作文课时,我针对昨天的话题作文导入:‚同学们,我们已是初三的学

生了,年龄的增长,个子的增高,都标志着我们同学在一天天的长大,但真正长大的标志是什么?‛同学们答‚感情‛、‚心理‛等。趁大家的热情极高,便引导: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应该是心理与体格的一起成长,而不仅仅是你的身材的多么高大,体格的多么的健全。只有伴随心理的成长才是真正的长大。那么在你的成长的过程中,你觉得在哪些地方可以体现你的成长呢?大家把昨天你思考的问题与邻桌同学讨论交流,把你成长中的故事告诉大家。

于是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随后,我问道:哪些同学愿意把你的成长过程中的事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于是班上比较踊跃的同学抢先发言。

学生A:‚我觉得应从写作业这个角度来写,小时侯刚上学写作业是为了得

到老师批在作业本上的‘小红旗、小五星’,等到稍大一些后,小红旗五星不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写作业有时就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任务,而到现在,终于明白写作业是为了自己。从写作业的过程中,反映一个人从小到现在的心理历程。‛

学生B:‚也可以从看电视的角度写起,小时侯我爱看动画片,是因为那时

的大脑就象一张白纸,需要有新奇活泼的东西来填满它,长到十二三岁时,就开始对一些科普知识片感兴趣,说明一个人的求知欲在发展,到现在,我则喜欢看一些科幻片来满足我对外界的好奇心。‛

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映成长的话题,如‚家庭的

变故‛,‚一件小事‛,‚同学间的友谊‛,‚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等。一节课下来,有一半同学畅所欲言,发表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其他没发言的同学也受益匪浅,有所启发。

根据学生的发言,我在作文指导过程中特别强调以下几方面:

一、作文命题

由于命题作文内容广泛,应注意缩小题目,以小见大。常用的命题方法有:

①扩展话题法:在所给话题前加上适当的词语,从而拟出比话题更加具体的

题目,如《成长与责任》、《┅┅伴我成长》等。

②驰骋想象法: 由所给话题展开想象,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从而拟出

新颖独特的题目如《成长的颜色》《成长的滋味》。

③拟人拟物法 :运用拟人、比拟的方法把所给话题拟人化,从而拟出人性

化的题目。如《成长的脚步,你慢些走》。

④比喻引申法:在所给话题原义的基础上,分析其比喻义与引申义以次为题

目。如《我懂了妈妈的心》《那一件事改变了我》等。

⑤引用诗词法:运用所学过的与话题有关的古诗词、名言、歌词等为题目。

如《不想长大》《天生我材必有用》等。

二、作文立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

教会学生在作文的时候能够说真话,诉真情。

①从实立意与从虚立意:如这篇文章中写事,写人都是从实立意,而象写《成

长的滋味》《成长的颜色》,则是从虚立意。

②肯定立意与否定立意: 如《成长与责任》是肯定立意,《不想长大》则

是否定立意。

③顺向立意与逆向立意:逆向立意常常能够出奇制胜,如《成长的烦恼》《成

长的代价》,反弹琵琶,容易写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但反弹琵琶也要成曲调,切忌乱弹一气。

三、作文选材

①不涉禁区,要积极健康。文章总要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只有健康的思

想才能给人积极的影响。

②避生就熟,得心应手。由于生活阅历,知识视野,思维水平的限制,中学

生不可能什么都懂,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避开陌生的材料,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③弃故纳新,与时俱进。时代的进步一日千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

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有时代感。

④仔细推敲,巧立名目,命题要新(见作文命题)。

四、其他方面

指导学生在谈论一个话题的时候,要充分地了解它,然后找准自己的感触点,

写出自己内心感触最深、最想说的话,没话找话是话题作文的大忌。广泛读书读报,热情地关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积极地思考,认真地对待,就不会言之无物,就不会没话找话,就不会语言苍白,情少意寡。有些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思想极其保守。极其封闭,从来不愿意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对报纸不感兴趣,感兴趣的只是些明星歌星之类,所以这些同学看上去很是开放、很是时髦,但内心对许多生活中发生的事、关系到社会发展、自身生存的事极其无知。这绝不是身心已渐成熟的青少年的特征。热情地关注每年报纸新闻是我们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综观整个课堂这一节作文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启发诱导法、合作交流法、活动教学法、总结指导法。

由于前期的科学指导,第二节课时,至少有一半同学已经入笔。临到下课,

一半学生交了作文。

通过这堂作文教学,我深深感受到老师的地位如同风筝的线绳:拉起,学生

的思维就会风起云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得到体现;放下,学生的思维就成一盘散沙,整个课堂会处于僵化的状态。

附:学生习作两篇

成长的烦恼

王伟

成长的过程,就是烦恼的过程。

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似乎也没什么烦恼。

小学几年,风平浪静,父母为我撑‚伞‛,老师为我挡风,我这棵幼苗在全

方位的呵护下,丝毫没有受损。

初中时,在语文课上学会‚烦恼‛一词,凝神想想,走入初中的我并没有烦

恼。我拘谨,说话不敢大声,考试没能得到前十名,数学竞赛落了榜,苦心经营的班级活动效果不佳……最令我烦恼的是考英语特长班名落孙山。父母没有怪我,老师没有怨我,同学更是真诚地鼓励我。我摔倒了,没有流血,但那个青紫块叫我更疼。我沮丧,我自责,我的心在淌血。我开始感到烦恼并不是那么轻飘 4

飘就可以遗忘的,我辜负了那么多人,伤了他们的心,我对不起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培育。

现在,我上初三了,站在人生又一个岔路口的起点上,我将面临新的选择。

如今,是为了分数烦恼,面对那不如人意的分数,心里连着打起了问号。‚回家怎么交待?老师会不会批评?同学会不会讥笑?‛说实话,心里真没底儿!我不想再尝摔跤不流血的滋味。人为什么要长大呢?为什么一定要跌跌撞撞才能长大呢?

成长的烦恼如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完,于是我有了答案:不要为失意而

烦恼,更不要为烦恼而烦恼。人是生命的主宰!踩着时代的节拍,让我们勇敢面对成长的烦恼。

我长大了

靳梦幻

一声响亮的啼哭声划破宁静的夜空,我随着一颗新星的升起出世了。我睁开

眼的一刹那,发现

我已经长大了……

-题记

又是年终的时候了,我写字台上的台历一侧高高隆起,而另一侧却薄如蝉翼,

再轻轻翻几下,三百六十五天就在生活中冥冥谢幕了。

我不禁感叹:‚我长大了!‛

岁月匆匆,似白驹过隙一半,倏地,我已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娃娃变成了一

个中学生,还没等我细细品尝,童年就弃我而去了。

虽然我长大了,但在父母的眼中永远是个孩子,他们就想保护温室里的花朵

一样护着我,使我失去了同龄人原有的自由。有时我也埋怨过他们的溺爱,甚至想大声告诉他们:‚我长大了!‛但是我始终知道,他们是因为爱我才护着我的,想到这里,我收回了那句话,我不想让父母伤心,我理解他们的心,但是我的心也在哭泣,我也在等待他们的理解。

一天,我向父母提出了去同学家玩的要求,他们并没有阻止我去,而是放心的让我去玩,我很惊讶,带着疑惑走出了家门,就在这时,爸爸叫住了我,对我说:‚要不要爸爸送你去?‛我停下了脚步。对爸爸郑重其事地说了一句:‚我长大了!‛这时的我心里特别舒服,就像一块掉在半空中的石头落地了。爸爸没有说什么,而是对我微微一笑,在他的脸上,我看见了他对我的希望,也看见了他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培育。每个父母对自己儿女都有一种说不出的爱,这种爱是不需要任何言语的,父母默默地付出他们的爱,而我们做儿女的也在一点一点的感受,一点一点的回报。

我长大了,肩上的任务也重了,不仅仅极限于幼时的吃喝玩乐,少时的学习知识,我要学着帮父母分担些什么,要让父母觉得他们的儿女在成长,让他们感到轻松,这才是长大了。

6

上一篇:高中第一次家长座谈会下一篇:贵州地税电子申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