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2024-05-01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精选十篇)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篇1

一、加强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什么学生上课听得懂, 而课下不会做?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 文章中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都令人叫绝, 但若自己提起笔来写, 未必能达到作者的水平。听别人说话, 看别人文章, 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 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要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 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学生就要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这也正是学习高中化学应该下功夫的地方。高中化学内容, 教材文字精炼, 语句准确, 层次分明, 结构严谨, 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 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适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拓展视野》和《资料卡》的内容, 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能开阔学生视野, 适合学生阅读、理解、探索。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加强阅读指导, 结合教材内容, 设置阅读提纲, 使学生通过阅读领会教材精髓, 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二、结合课堂教学, 教会学生记忆方法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化学科知识内容繁多、记忆量大等特点,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 学生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 即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 认为学习化学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 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学生化学概念, 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学生很少, 即使是补习班的学生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化学概念背不完整对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可以肯定地说, 这对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对整个化学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 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 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 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 学习化学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 这是学好化学的首要条件, 是学好化学的最基本要求, 没有这一步, 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采用比较法、韵语法等方法记忆化学知识和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捷径。如相似概念可用比较法比较其异同点, 如“电解、电离”, “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同位素、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 通过比较, 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歌诀法记忆可使学生兴趣盎然, 缩短记忆周期, 提高记忆效率, 如“氯气的制备”可归纳为“二氧化锰浓硫酸, 固液制气记心间。混合共热反应起, 生成黄绿色毒气。向上排气法收集, 尾气吸收用碱液”;韵语法则把抽象的、难记忆的化学知识和枯燥的难记忆的化学概念加工提炼成通俗的韵语, 知识点不变, 表达语言精炼, 记忆效果更加显著, 如: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可读成加给那美女新贴喜钱轻统共银百金

三、规范练习, 掌握规范的解题方法

化学科计算类型较多, 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练习中理解概念, 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化学式推导、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及其综合计算等,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练习要有数量保证, 但并非要跳进题海之中。教学实践中, 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能力差, 遇到复杂的题, 不知如何下手;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尚未掌握和理解就着手解题, 导致计算错误;未理解计算公式的来历与使用条件, 生搬硬套, 偏重于数学计算而忽视其化学意义;解题思路不清, 缺乏逻辑性, 书写格式不规范, 运算过程写错单位或者漏写单位。为了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提高化学计算的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计算的目的要求, 掌握计算类型, 加强对学生练习步骤和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生练习的时候, 教师还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解题能力, 使学生能掌握分类的化学计算特点和解题规律。针对一题目, 我们要懂得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 然后明确研究对象, 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 应用相关化学概念, 规律, 也可用化学推论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 如果化学基本概念不明确, 题目中已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 或解题用的公式不对, 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 考试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 然后是解法灵活, 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 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 用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 真正做到灵巧运用, 信手拈来的程度。

四、化学实验学法指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形成化学概念, 巩固化学知识, 获得化学实验技能, 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教学中演示实验效果要明显, 要从观察、操作方法上给学生以示范。为了增强效果, 教师要尽可能把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 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 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因此, 对实验教学, 首先, 教师应教会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明确了重点观察的内容, 抓住本质的现象, 学生就能有效地观察, 有效地学习。其次, 对于实验, 特别是一些过于复杂的实验, 往往存在多个实验观察的要素, 如果不能全面地进行实验的观察, 往往会因为观察的片面性而导致种种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验具体操作过程中, 可能会导致失败或危险。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全面、有序地进行观察, 即第一阶段 (实验前) , 观察要素为反应物的物理性质 (如反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反应条件 (如是否加热、通电等) 、反应装置 (用什么作反应器具、装置有何特点等) 、操作顺序 (如何组装实验装置、添加药品先后顺序如何等) 、其他 (如药品的用量、实验注意事项等) 。第二阶段 (实验中) , 观察要素为反应过程中的主要现象 (如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发光、放热等) 。第三阶段 (实验后) , 观察要素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 仪器拆分顺序, 仪器整理, 等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教学的目的, 从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学知识。再次, 实验现象的观察, 仅仅依靠眼睛观察往往无法完成, 在很多实验中还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 以全面获得感性的材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协调多种感觉器官来完成实验, 注意克服实验现象的观察过程中的不良习惯, 如只注意强烈刺激作用的现象, 而忽视其他现象;由于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 忽略了稍纵即逝的现象;只观察不思考, 等等。当然, 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结合教学内容, 补充一些有趣实验, 如“魔棒点灯”, “空杯生烟”, “白纸显字”等, 使学生亲自动手,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鼓励学生善于学习, 及时总结

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不同, 学习方法各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有优有劣, 因此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善于学习和不断总结,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首先, 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领会教师的示范作用, 因为在教师的教法中体现着学法。

其次, 教师要鼓励学生虚心学习他人的学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独到之处。彼此借鉴, 相互补充, 会对自身学习有促进作用。

再次, 教师应要求学生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 尤其是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 这对今后的学习都有指导意义。

最后, 化学知识是分章分节的, 化学考纲能要求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 它们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所以在化学中教师要教学生对不同章节之间互相类比, 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 连为一体, 这样学生就能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 同时也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综上所述, 学习化学大致有六个层次, 即首先听懂, 尔后记住, 练习会用, 渐逐熟练, 熟能生巧, 有所创新, 从基础知识的最初目标, 最终达到学习化学的最高境界。学习化学过程中, 学后的工作是积累。在学的基础上, 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化学知识的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 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 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 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 我们要善于将不同的知识点分析归类, 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以便于积累。积累过程是掌握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 但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 使公式、概念的联系更加紧密, 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 绝不能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 其结果只能使遗忘的比记忆的还多。有了前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再进行认真综合, 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

初三化学学法指导 篇2

第一部分:新课授课期间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抓好“读、听、思、问、练”五个学习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堂吸收率。

“读”,是各个环节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读和观察一样,也是感知化学事实、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它包括阅读和研读。课前预习通过阅读,对课本知识的内容和逻辑结构作粗步了解,并明确重点、难点和疑点等。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它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所以对于所有的重点知识如化学概念、原理等的阅读,都必须做到研读,对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字、词、句甚至段等都要精研细读,反复推敲,从而掌握所学内容的精髓,建议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

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明确了概念,自然会选择答案D了。

“听”是关键,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思”是核心,阅读教材,仅停留在“读”和“听”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只“听”不“思”,仅能获得表象知识,而对于深深隐含在表象内部的、深层次的知识往往就无法感知,从而影响对化学事实的全面深刻的感知。因此,要边读边思,边听边思,注意对表象的知识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将表象的知识与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深化,确保深入全面的掌握。总之,“思”应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之中,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问”,不仅仅是就不会的习题向老师和同学提问以求获得答案。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因此,不会提出(发现)问题也就不能主动学习,有同学反映,课堂上我都能听明白,但做起题来就错,甚至连题都看不明白,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不牢靠、不善于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不善于观察和思考等,导致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问一

问、想一想,努力提高学习能力。

“练”,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

抓住读、听、思、问、练五个学习环节,提高课堂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化学课本空白处的利用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打开化学课本,同学们会发现:课本中一部分印刷着章节的正文内容,另一部分则印着与正文相配套的注释、插图等内容,由于注释、插图等辅助性内容的篇幅总是有限的,因此在此部分中留出了空白。同学们可以科学、合理、有效地加以应用,使空白处成为发挥才能的自由空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习。下面和同学谈谈空白空间的使用。

1、利用空白处记录预习时的疑点: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化学的前提,而在预习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又是学习的重点或难点内容。若在预习过程中善于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并记录于课本相应内容的空白处,上课时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能为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学习的自觉性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2、利用空白处记录老师讲授的重点和所得到的启迪,记录阅读过程中所提炼出来的内容如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和疑点内容以及学习体会(如突破难点的方法、有哪些创新的记忆方法等)在听课过程中,要很好地利用课本的空白做好记录。记录的要点主要有:

(1)老师上课时所讲的重点知识;(2)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3)老师在实验过程中所强调的现象、结论和有关注意事项。此外,还要记录听课过程中受到的启发、闪现的灵感以及发现的新问题等。记录下这些内容将为课后的复习与研究、归纳与总结带来极大的方便。

3、利用空白处作好学习总结:做好总结是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对知识的运用与记忆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好空白栏作好总结工作。进行课后复习时,要学会用简明的语言对所学的内容做简要总结,并把总结语言记录于空白处,便于记忆。在单元复习时,要对前后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找出异同、提炼规律、形成知识网络,记录于单元或章节空白栏处,便于知识的提取与运用。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学习方法也要不断加以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注意事项和今后努力方向等,把这些内容记录于某显要的位置,便于今后学习参照。化学学习过程中如能按上述要求科学、合理地使用好课本的空白处做详实的记录,那么,你的课本将成为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百科全书”,为将来的复习、备考带来极大的方便。

第二部分:总复习阶段的学习方法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复习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如何上好初三化学总复习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化学备课组就中考复习的方法和平时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做好统筹安排。

2、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3、要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化学课程标准》和学习《考试说明》,更有针对性的复习。

6、加强实验教学复习,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能力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复习中要加强这一部分的力度。

(一)在复习化学知识时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规律、抓思路。

基础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掌握的熟练程度将左右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如今,中考试题考查面广,若基础不扎实,不灵活,是难以准确完成。因此必须系统复习,不能遗漏。复习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查和过关。

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围绕从单质到氧化物、酸、碱、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展开的。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余的。

如:复习一种物质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包括宏观和微观)和俗名

2、物理性质:(气体主要从①色、味、态②密度③溶解性;固体主要从①色、态②溶解性考虑)

3、化学性质:如氧气①与金属单质反应②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③与某些化合物反应,要求掌握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原因、会分析出现异常实验现象的可能原因。

4、用途:明确用途反映了物质的哪些性质,该性质又决定了该物质有何用途。

若为氧气、二氧化碳则还应该掌握其实验室制法:从原理(以什么为原料,通过怎样的反应得到该物质)—装置的选择和组装(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收集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于水的能力有关)—实验操作步骤(气体的制取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验方法—验满方法等等。

初三要求掌握的主要物质有:

1、单质:氧气、氢气、碳、铁

2、氧化物:水、过氧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钙、氧化铜、氧化铁

3、酸:盐酸、硫酸、碳酸

4、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5、盐:食盐、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

6、有机物:甲烷、酒精、醋酸、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7、三大矿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主要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

复习时还要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这些知识虽然繁多、零碎,但根据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以某物质为中心将其联系串成一个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条理化,最后要定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注意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解题要抓好思路,解题分为三步即审题、析题、解题。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 “ 题海战术 ”,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不照抄照搬,并进行题型分析。

(二)化学实验的复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近年来的中考突出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初中化学实验的考察起点不是很高,但重在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灵活运用基本知识、技能的能力和运用化学的思维及方法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成为中考得分率低的题型之一。引导学生在复习阶段仔细阅读教材中出现的所有活动与探究,综合所学过的化学知识,认真体会实验原理和方法,从中总结出实验隐含的化学思维,尤其是实验的设计思想,从而提高自己解答实验题时运用化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思考问题时的规律性、实践性和严密性。

近年来,中考实验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物质推断题:建议识记初三化学知识集锦

开放性试题 这类试题的题材广泛,形式新颖,对综合能力有全面的考查。这就要加强化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简单的实验设计题一般这类题要求能根据实验目的,结合已知条件,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规范、安全、简便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规范表述,多数同学失分在于设计方案的表达欠规范。如言语混乱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实验步骤等,所以,平时要重视实验报告的填写及用化学语言精确表达实验意图的训练。

实验探究题 此类试题有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对实验结果的探究等,要求就数据处理的结果对实验假设进行评价。能够根据要求完整严密地阐明自己观点,所以要注意加强科学规范的文字表达的训练。

中考实验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并非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复习时重视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加强化学思维的训练,并且能言简意赅、科学规范地表述实验,便不难在中考实验题中取得好成绩。

第三部分:化学中考试卷的解答要领

(一)、单项选择题:

1、适当放慢选择速度,仔细认定选择的正误的要求(即看清选“对”还是选“错”),在限制性字语下加重点标记或将其圈出;

2、按是非题的做法逐一判断选项的正误,然后将唯一的“对”或“错”填在括号中;若有两项同时判“对”或“错”的,则一定要选更“对”或更“错”的!这是用筛选法复查单项题的有效手段。

(二)填空题及简答题

1、书写化学符号中易出错的是离子符号中所带电荷数值与种类,可用与化合价相比照的方法检查;书写化学方程式容易遗漏的是反应条件和标错箭头,重点要查“写、连、配、等、标”五个环节是否出错。化学专业术语的“中和”等不能写别字。

2、仔细审题,有的放矢,答语应简略扼要,切忌空洞,不着边际。比如回答如何检验启普发生器之类装置的气密性时,动笔前应先勾勒出较明确的要点:先关闭活塞(或弹簧夹)然后向长颈漏斗注水,观察是否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或液面不持续下降)。开放性回答则需要扩展视野,发散思维,力争答案多样性,但要避免出现雷同或近似答案。

(三)实验(含探究性实验)题

1、联系题中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发生装置,从密度、溶解性和有毒性等考虑收集方法;

2、弄清实验目的,明确每一个组件的用途和相互间搭配的合理性;

3、某些药品的禁忌(如不能用硝酸制氢气)、特定的步骤(如浓硫酸稀释、或还原

等)、现象的特殊性(如氧化铁被还原后得到的铁粉是黑色的)等可作为高风险知识点,时时提醒自己。

4、找准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设计;

5、评价应是全方位的,包括生产是否经济、操作是否简便、条件是否苛刻、产物是否污染环境等。

(四)推断题

1、做可能性推断要逐步分析,将每一步得到的肯定、否定可能结果都罗列出来,推理完整且便于检查。

2、做框图推断时,先要根据颜色、类别等明显信息确定题眼,然后根据其所在框图中的位置,灵活采用顺推、逆推或中间向两头推进的方法来揭秘。当然不要忘记将推断的结果标记出来,再印证一遍。

(五)计算题

1、方程式要仔细检查,化学式和配平尤为重要;

2、陌生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好复算一遍,注意不要将计量数漏算;

浅谈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篇3

一、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学生刚上高中时,很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他们读书一目十行,根本不动脑、不动笔。因此,他们在阅读时抓不住重点,前后知识不能很好地联系起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一章教学开始,都给学生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明确阅读重点、难点,明确指出阅读的目的,并采取粗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学生利用老师的阅读提纲进行课前粗读。粗读就是先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并找出学习的重点、难点,哪些问题是自己清楚的,哪些问题弄不懂。要求学生对不懂的问题先自己去理解,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在听课时找出自己的错误,并分析自己理解错误的原因。如果学生是概念不清,就要求学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在教学中,对学生如此而反复的阅读培养,使他们学会了粗读的方法。

2.课后精读是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精读,就是为了使学生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和书本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知识点都逐字逐句地去推敲,力求对每一个概念都能深刻地理解,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有机地与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熟练地应用新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精读,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化学记忆的常用方法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很多,并且都要扎扎实实地记忆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正确熟练地运用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就根本谈不上解题的能力。但如何记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耐心地向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记忆方法:

1.对比记忆。如对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采取对比记忆,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结合具体的反应逐步明确这些概念的本质含义,把抽象的概念同实际结合起来。对比记忆,能收到较好的记忆效果。

2.简化记忆。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概念及基本理论中的关键词。例如,对于如何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就可以精炼地概括为十二个字“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这就大大简化了记忆的内容,并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记忆起来既准确全面,又能持久牢固。

3.口诀记忆。此方法对于容量大、记忆难且易混的基本理论有重要的作用。如酸碱盐的可溶性,就可以这样记忆: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有钡铅,硝酸盐全溶无沉淀,碳硅磷亚硫酸盐,它们只溶钾钠铵,三大溶碱钾钠钡,是酸均能溶于水。

三、及时的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

化学知识内容繁多琐碎,若不加以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很难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化学知识。只有采取及时、科学归纳总结的方法,才能使学生找出各章各节相互联系及不同之处,并使学生更快掌握化学知识。以下是我采取的几点指导方法。

1.引导学生把概念相近的或易混的归纳在一起,采取比较的方法,分析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这两个概念,相同之处都指的是同一元素,所不同的是同位素是指同一种元素中子数不同的不同种原子间互称同位素,如11H、21H、31H等。而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也即结构不同,如石墨和金刚石。

2.引导学生自己动笔归纳总结出一些表格和脉络图,这样能加强学生对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盐的转化、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把它们列出图表。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总结,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

3.引导学生由特殊知识总结归纳出一般的规律性。如,在学完乙醛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后,对于乙醛具有银镜反应的特性,归纳总结出凡含有醛基的有机化合物如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等均有此反应这样一个普遍规律,为学生更好地掌握醛基的还原性奠定了基础。

四、科学的实验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及科学的实验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我在多年的实验教学中,总结出以下教学指导方法。

1.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并写出预习报告,对每一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预计其现象和结论。做到有目的、有问题、有重点的预习,只有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会全面、正确地观察实验,收到实验的良好效果。

2.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认真地向学生讲述实验的内容,包括仪器名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特别是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不断探索、钻研教学方法外,还要努力摸索、总结学生学好化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登上知识的大船,驶向理想的彼岸。

对高中化学学法的具体指导 篇4

其实, 学生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得法, 而就化学这门学科来说, 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要求有很大的跨度, 因此对于高一新生来说, 掌握好化学的科学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从当前的教材和高考要求来看, 知识点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必修1、2册教材。如果高一学习效果差, 基础掌握不扎实, 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厌学甚至弃学。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

所谓“学法指导”, 指的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既然学法指导很重要, 那么,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学法指导呢?

首先,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地位和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必须明确教学方法, 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其次,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做好因材施教, 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如果不刻苦学习, 即使方法再好, 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学法指导。

一、预习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养成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关于这方面, 我深有体会: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每次上新课之前, 都要求我们做好预习工作, 第二天每人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问 (问题只限一个, 也不是全班同学都有机会) , 由老师当堂解答, 或由同学解答, 不足的地方老师再加以补充, 答得好的, 奖励小红花。小学生都有点爱虚荣, 因此都很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屡屡得到老师的赞许, 看到同学羡慕的眼光, 心里甭提多美了。时间久了, 养成爱思考的习惯, 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做好预习,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潜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强化记忆。

二、听课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 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带着目的听课。如在上新课前给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或者在上课先指出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及重、难点;在高三复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时, 给出高考大纲要求, 主要内容讲完后, 对这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形成清晰的主干。然后进行检验:给出习题, 让学生分析解答, 看学生能不能运用课本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变教师讲演为学生独立思考。

三、笔记指导

指导学生做笔记、查阅资料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方式, 并及时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和学生谈心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在做笔记有以下三种类型: (1) 细致型。这些学生除了把老师板书的内容都记下来外, 甚至还把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每句话都记下来, 当问到在课堂上究竟听懂了多少时, 他们就答不上来了。 (2) 简单型。他们只是把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随意记在书上或者练习和试卷上, 在课后, 又不注重归纳整理。 (3) 空白型。就是什么都不记, 这一类学生不是太多, 都是对学习化学没有丝毫兴趣的学生。

在笔记这一问题上, 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 我主要强调了以下方面: (1) 每人必须准备一本笔记本, 我定期进行检查。 (2) 课堂上在不影响听课效果的基础上, 主要记以下内容:记知识的结构、记重要内容和典型习题;记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记下听不懂的内容。 (3) 强调学生必须进行课后笔记的整理和补充工作。 (4) 每人建立一本自己的错题集, 把做错的题进行整理, 并进行相关内容的补充。

四、作业指导

重视课后作业, 重视当天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整理,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补缺补漏, 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在与学生谈心的过程中, 我了解到, 即使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学习缺乏主动性。还有一些学生, 尽管方法得当, 但是成绩提高缓慢, 这类学生主要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

五、心理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消除自卑和骄傲情绪;要专注, 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 独立思考。

人都有思想、情感、情绪等。对待后进生, 我认为教师的感情、辅导投入要更多些, 不要把后进生看成包袱, 在交往中对他们加深理解, 在共同活动中建立情感, 找出后进原因, 使他们产生学习动力。要特别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尤其是在授课中, 给他们适当的表现机会;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

六、应考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 克服胆怯心理, 端正考试态度。要把题目先看一遍, 然后按先易后难答题;要审清题意, 明确要求, 理综可采取循环式做题;要仔细检查。

高中语文学法指导 篇5

2010届的同学们,首先欢迎你们进入到重点中学学习。进入高中意味着你们将摆脱稚气走向成熟,也意味着你们将承担起高中并不轻松的学习担子。高中三年如何做到高效优质是你们今天就该思考的问题。要高效就得要方法,古人说过这样的话:“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语文的学习也要讲究方法,“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确立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一个会学善学的人。以下的建议供同学们借鉴参考:

一、从心理上要重视语文、喜欢语文

其实长久以来有些同学对语文存在错误认识。一方面觉得语文是母语,只要能够认得字能读书就可以了。其实语文包含的知识非常丰富,有用的东西多,而且生活中要求你会读读写写的地方不在少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认识几个字就罢。另一方面,有些同学觉得语文学习总是不见成效,所以热情不够。语文的博大精深需要大家慢慢的深入进去才能发觉它的魅力所在,那么语文学习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

总之,请同学们首先就要端正对语文的认识,重视语文、喜欢语文。只要大家愿意拿出你们的兴趣和热情,用良好的学习方法为指导,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二、正确对待课内课外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学科,所涉及的面广、知识丰富,课内课外都有可学之处。

课内主要要求大家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性的东西,诣在使大家“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举一反三,提高语文水平。因此给大家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1)主动预习

提前阅读将学课文甚至了解该单元其他课文内容,确立课堂学习目标。对于文言文单元,要求熟读课文,动手圈点勾画,旁批疑难点。

(2)专心听讲

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听课要眼到、手到、心到,要跟随老师思路,作好笔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可能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3)及时复习

及时复习要主动。每晚临睡前回顾当日所学,对记忆背诵的内容加强巩固。结合周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弥补。每个月整理自己的笔记本,系统小结一次。

课堂上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和老师密切配合,就可学得轻松。当然,语文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来不断扩展知识面。课外,要求大家会挤时间,利用一切饭后睡前的空闲随手翻翻,广泛阅读;或者把知识点做成知识卡片抓紧时间记忆。

三、牢记“读、摘、背、悟、写、练”六字诀

读 首先是读课文及读本中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语文学科选编的文章有其代表性,编者从各个时代各种题材选择内容,由浅入深让同学们从不同层面接触语文,提升语文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读本是课本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起来。此外,同学们还必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名著。读书要有计划,一学期安排利用周末和假期阅读2-3本名著,积水成渊,积少成多,两三年累积下来就有十本之多。当然,还可根据个人喜好有选择的阅读,扩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摘 摘就是摘抄。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个本子,作为知识本和杂记摘抄本。用来记录语文基础知识的,也可用于课堂记录和知识点整理。同学们可从现在动手整理课文中生活中发现的重要字词音节、易错标点句子、重要文化常识、有用的写作知识等,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以备他日所用。摘抄的内容就更丰富了,从妙辞佳句到精美文章、从历史掌故到民间俚语都可大量的摘抄于内。此外,也可记录你的生活所感、作读书笔记等。阅读摘抄都是为写作服务的,储存丰富的素材才能对写作有帮助。

背 首先强调背课文和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对于要求背诵篇目一篇也不能马虎,而文言实词虚词记忆则多多益善。然后,可多记些名言警句、精彩文段、名人典故等,增加知识储备。把别人作品中优秀之处背熟了才能最终吸收为自己的东西,才能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亮点。背诵要下苦功夫。可以分层背诵;可以化整为零地背诵;可以先抓要点背诵,然后连贯地背诵背出。记住的东西还要经常复习运用,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里结合科学实验结论给大家提出注意事项:

对首次记忆的新内容,一定要“不惜千金买宝刀”。心理学表明:10分钟能记住的东西,要再有5分钟,变换着方式(默想、默写、诵念等)去记忆,效果最佳。许多同学,记忆新知识时,只是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就自以为记住了。这样的记忆量,十分钟后就消失40%,实在得不偿失。反复记忆才能相对克服遗忘。对较复杂、深奥信息的记忆,不可能一劳永逸。心理实验证明:凡自己默诵的东西,三小时后遗忘10%,三天后遗忘25-30%,时隔越长,遗忘率越高。因此请同学们,必须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复记。首记可在讲课当天晚自习;二轮记忆在临新课前一天自习,或其它时间;三轮则在课前几分钟,用过电影的方式再现。事实证明,各轮复记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绝对可行。

悟 学习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独立思考或向老师请教,当日所学当日吸收。对于生活要善于观察,用心思考,“世事洞明皆学问”。善于向别人学习,借鉴吸收他人的优点长处。

写 生活随笔。随笔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是属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时时动手写点东西是个好习惯,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思维更敏捷,谈吐更清楚,同时也可以帮助你养成良好的笔力文风,写作文自然不成问题。此外,阅读了他人作品最终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因此,写作是读摘的延续,可以加强你对所积素材的记忆。有些同学基础不好,写作困难,那就从最基本的字句开始,逐字逐句地写,句子通顺明白了才能构建段落篇章。总之,从基础做起,不断训练自己,久而久之就能取得成效。

练 这里的练指的是平时练习和周练。练的内容主要是做一些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题目。因为语文基础知识内容庞杂,有的知识也比较细碎,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巩固提高,才可查漏补缺。因此要求大家在练习中认真对待,规范答题,及时整理笔记。

语文学习要讲究方法,希望大家牢记六字诀,结合个人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踏踏实实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后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祝愿大家在高中阶段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6

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不少学生反映,集合、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函数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逻辑运算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構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二、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之中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深刻地道出了思想与方法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1.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首先让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认识,明确这一节学什么。其次要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自己对这一节的疑点,从而把握听课的主动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另外,通过预习让学生发现与本节内容有关联的旧知识,提前做好复习准备。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给学生课堂学习的方法。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忽略了学生学的状况;教师只备教材,不备学生,课堂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的场所;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用眼、耳、手、脑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将课堂交给学生,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整合信息,获取新知识,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学习应从五个方面加强指导:听课、思考、动手、提问、记忆。

3.教给学生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做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它自身的特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恰好是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高中数学的主要思想方法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价转换的思想等。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体会数学家们的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从而掌握它、运用它。

4.教给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作业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一种形式。教师通过作业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检查自己的听课效果,知识的掌握是否全面。我们在学生作业指导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看清题意,分析条件,要正确选用解题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及知识面。

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一是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整洁、步骤合理、论证严密。对学生作业的格式、书写、各种符号等做出明确的统一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确作业目的,养成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自觉地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5.做好学生课后复习指导工作。课后复习是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使知识真正内化的正确途径。因此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做好学生课后复习指导工作,侧重归纳总结的指导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①、?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分类指导.②、指导学生归类复习。③、有的放矢,重点复习。

6.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7.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三、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和一个步骤(归纳总结)是少不了的。

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改进学习方法。只有改变原来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 真正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富有个性的学习, 才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篇7

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数学的思维、数学的交流, 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高中生知识面较广, 理解力较强。但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如“学习懒散, 不肯动脑;不订计划, 惯性运转;忽视预习, 坐等上课;不会听课, 事倍功半;不重基础, 好高骛远;不重总结, 轻视复习”等等。有鉴于此, 笔者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 来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首先,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把进行学法指导放在重要位置, 注意进行以下指导: (1) 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3) 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 (4) 数学学法的矫正指导。 (5) 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 注意疏通信息渠道, 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 检验解决问题, 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 架设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由于这方面论述颇多, 笔者仅就这方面的指导提出如下几个要求:第一,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 根据不同学习能力结合数学教学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培养;第三, 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采取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第四, 通过课外活动和参加社会实践, 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其次, 要针对学生的类型差异进行指导, 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 优秀型。双基扎实, 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 松散型。学习能力强, 但不能主动发挥, 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 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 但方法较死, 能力较差, 成绩上不去;第四种, 低劣型。底子差, 学无兴趣, 不下功夫, 学习成绩差, 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 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 不受外界的干扰;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问题, 介绍如何读书、如何复习、如何记忆等一般的学习方法;精讲数学解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等;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激发学习动机, 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 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首先, 以数学的广泛应用,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次, 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激发学习动机;再次, 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此外,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内容, 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锻炼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 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 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 数学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 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 在独立思考中独立解决问题 (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 因为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 (3)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二, 反复训练, 持之以恒;第三, 树立榜样, 激发自觉性;第四, 评价表扬, 鼓励发展;第五, 建立学习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第六, 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如搞好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建设。

总之,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 课上与课下结合, 学法与教法结合, 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 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 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 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 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谈谈自己对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认识。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研究 篇8

一、高中学生数学学习上的误区

面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以下误区:

1. 被动学习。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教学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课前不进行预习,坐等上课,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熟悉,上课忙于记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 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法则、公式、定理,对数学知识死记硬背。也有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起炉灶,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 轻视基础。

一些数学学习“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推理,但对难题、偏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 不会总结。

常有高中数学教师批评学生:“这道题我都讲了三次,你怎么还是不会做?”这其中的问题是学生不会总结的问题。有的学生一头扎进了题海,只知道盲目地多做题,做完数学题后,就置之不理,不知道也不会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结果就会出现被同样的题目绊倒的现象。

5. 衔接不够。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这些内容中有的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由于前后衔接不够,进入高中,数学学习出现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二、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高中生仅仅想学好数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数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数学成绩。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误区,教师应当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

1. 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第一是帮助学生制定数学学习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第二是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搞形式、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2.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数学意识。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生”到“熟”。

3. 培养循序渐进意识。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学生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学生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优秀的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熟练程度,是依靠日复一日的数学基础积累而形成的。

4. 温故而知新,学会系统总结。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总结,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数学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复习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复习,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加以掌握,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5. 加强课外学习指导,培养兴趣。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数学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去取经或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数学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调动起来。

实现中学化学教育的学法指导 篇9

中学化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学科,必须研究如何从学科本身出发来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即通过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使之具备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我从事了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化学教育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教师必须以师德素质的提高促进自身教书育人素质的提高,深化教育改革,努力创造出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的教学方法;研究学法,加强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关心最新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重大科研成果,以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大纲和教材,我们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中竭力提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用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铝热反应、银镜实验等。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学生的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能起到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等。另外,化学老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对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三、在每一节课中实施好素质教育

现行课标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制定的,化学教材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化学的学科特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编写的。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边缘学科的联系。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好大纲,保证化学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从而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综合进步,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同时,我们要搞好化学课堂教学,在每一节课中实施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地和舞台,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考虑教学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考虑到对不同学生的分层要求,把化学课堂作为学生开展化学活动的平台,让所有学生都能活动起来,使各种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做到真正地面对全体学生。

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应试教育片面强调灌输,在课堂教学中,只重视教的过程,不重视学的过程。教师习惯于把课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滴水不漏地讲给学生听,唯恐因某一点没讲到而造成考场上的失分。学生的学习被教师包办代替,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素质教育强调发展功能,实施发展性教育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主动地获取知识。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现代教学论的根本观点。

化学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教师只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只要学生形成了自主性,就能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独立的主人翁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得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化学创新能力。

五、面对全体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基本上是教师—学生的单向传递。教学信息传递方式应该由单一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应由课堂转向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一体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立体大课堂。

六、注重联系实际

高中生英语学法指导小议 篇10

关键词:新课导入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的环节, 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重要意义不可忽视。英国教育学家罗素说过:“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开始, 教学语言应当是引火线、冲击波、兴奋剂, 要有撩人心智、激人思维的功效。”这句话用在导入课上再恰当不过了。导入得当为整节课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就能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课堂授课和听课效率大大提高。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导入呢?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就是教师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引入新授课题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 或者知识点衔接较紧密的单元之间。能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 设置几个问题, 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 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 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下一篇: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