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始得到应用,而问题导学法就是其中一种。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系统,采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相关分析。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论文 篇1: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阐明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及其作用,论述通过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联系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等策略,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 应用策略

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必经之路。问题导学法能够使课堂氛围充满悬念,使学生在寻求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在思考的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与质量。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习水平创设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仍比较守旧,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先讲解知识基本概念,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自行完成,最后教师再对习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养。由于学生没能参与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的数学解决能力与应用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角色定位也一直处在模糊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而不知道具体要做些什么,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一旦超出了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就会使学生丧失课堂的主体地位,沦为课堂中的配角,这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学法的内涵及其作用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以创设数学问题为导向,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使用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究与解答,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及教学任务有效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法讲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协助指导。这一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推理等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以往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教材的编排原则以及系统知识,结合课程大纲、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等方面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使问题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以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在问题难度的设置上,应有层次性、梯度性,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因此,教师在开始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应设计合理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前就有了学习的欲望,这对学生后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以《平面向量》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向量线性运算以及数量积运算,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向量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提出课前问题。比如,两个人提一个购物袋时,为什么夹角大的一方更费力?我们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运动时,为什么两手臂之间的夹角越小就越省力?这些问题虽然是物理问题,但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具体、形象,都是他们所能理解的日常问题。教师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知识回答相关的物理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明白物理中许多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都有大小和方向,它们都属于向量,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的分解也是向量的分解。学生了解了向量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之后,教师再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由此自然地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比如,小明在静水中游泳的速度为 6000 米/小时,水流速度为 4000 米/小时,他想要径直地往河对岸游去,那么他实际上是沿什么方向前进?在游的过程中,他的实际速度是多少?如果小明想要尽量游最短的距离,那么他必须朝哪个方向游才能与水流的方向一致?他前进的速度应该是多少?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就会明白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据是“水流速度+游行速度=实际游行速度”。此时学生会注意到速度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让学生动态地观察每个向量之间在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归纳向量在物理问题中的解题思路与步骤。由此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得到充分体现出来,他们会想方设法突破各种局限,使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以具体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数学问题情境是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思考为价值取向,在情境的影响下,学生对新奇未知事件充满了好奇心,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主动思考、探索、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中的规律。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科学、严谨的思考,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一课为例,回顾等比数列求和定义,学生了解了等比数列就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項与它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此时教师可提问学生:“一组有规律的数列的前 n 项和该如何求解呢?”接下来,教师引入国王赏麦的故事情境:“这是一个发生在印度的饶有趣味的故事,传说,国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锡塔。国王问他有何要求,锡塔说:‘陛下,我只要一点麦子,您请人在我的棋盘上的第一格内放一粒麦子,在第二格内放两粒,第三个格内放四粒,第四格内放八粒,按照这样的比例关系放麦子下去。’国王一听,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便令人把一袋麦子拿到宝座前。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认为一袋麦子就可以足够填棋盘上的六十四个方格了,当麦子一粒一粒地放下去后,前面几个方格很快地就被放满了。但结果出乎国王的预料,按锡塔的方法放,还没有放到 20 格,一袋麦子就已经用完了。结果国王发现,如果按此方法摆下去,摆到第 64 格,即使拿来全国的粮食也兑现不了锡塔的要求,因为按照锡塔的要求需要有(1+21+22+23+…+263)颗麦粒。这样一算,锡塔所要求的麦子竟是全世界在 2000 年内所生产的全部小麦,国王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小麦给锡塔。”故事讲完,学生仿佛置身于这个情境当中,在惊叹之余也对这一问题产生好奇,并进行深入思考,由此激发学生对公式的探索以及求知欲。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地予以肯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学生经过讨论、思考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完成的愉快和成就感。

(三)联系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在数学学习中,“用”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其自身的价值往往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学生只知道说出数学理论或列出数学公式,而不知如何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么将只是“纸上空谈”。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数学就是对生活问题的一种思考、解释以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生活中所蕴藏的一些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服务于社会与人类。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生活中经常遇见的问题,将生活问题数学化,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应用到生活探究中。

以《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一课为例,课前,教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求什么条件下可使用料最省、利润最大以及效率最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我们如何用导数这一工具解决?”接下来,教师列出具体的生活问题:“某品牌有三种规格不同的产品,2 升价格为 5.1 元,1.25 升价格为 4.5 元,0.6 升价格为 2.5 元。假设瓶子制造成本是 0.8πr2,其中 r 是瓶子的半径,单位是厘米。已知每出售 1 毫升的饮料制造商可获得 0.2 分,且制造商能制造的瓶子的最大半径为 6 厘米。假如你是消费者,你会选择哪一种规格?假如你是制造商,你认为哪一种规格的利润更大?”这个问题虽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其解答具有一定的难度。此时需要教师站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上,引导学生分清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找出问题的主要关系。通过搜集大量的统计数据,把生活问题转化为常规数学问题,建立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目标函数,准确把握数量关系;再通过研究相应的函数性质,提出优化方案,然后对问题进行解答。解答之后再对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得出正确的判断,确定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实在性,并逐渐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探索實际生活问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提升。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问题导学法,通过合理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及联系生活问题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积极利用数学知识探索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琦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7)

[2]罗余一.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1)

[3]向惟康.高中数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14)

[4]陈 鹏.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8(36)

[5]吴久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2019(12)

【作者简介】刘 飞(1979— ),男,汉族,籍贯甘肃高台,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甘肃省高台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

(责编 卢建龙)

作者:刘飞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论文 篇2: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开始得到应用,而问题导学法就是其中一种。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高中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系统,采用问题导学法,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数学知識,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引言: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一直在使用“填鸭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教习,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问题意识,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问题。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1.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分析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用,不符合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是指以相关的问题导向教学的一种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与教师互动,实现高效教学。

2.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问题导学法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方式正确、科学与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影响。以往,教师采取的是开门见山的方式,机械式地让学生去阅读教材,这种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前,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如,在“集合”这一知识时,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体育课中,体育课实到学生30名,10名同学参加了篮球活动,4名参加了乒乓球活动,4名参加了踢毽子活动,20名学生参加了拔河比赛,指出问题:有多少学生参加了两样比赛?共涉及了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思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交集、并集等知识。

2.2问题导学法在课堂环节中的应用

课堂是教学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先进。以往,教师在课堂上推行的是“满堂灌”这种方式,这种缴械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问题导学法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启发学生思维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则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主动去思考[1]。如,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知识时,由于该知识比较抽象,难理解,教师可以将这些理论性的知识转化成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消化这些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问题导学法在复习环节中的应用

课后复习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后复习,可以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形成系统的知识。以往,学生的课后复习主要是教材和笔记这些材料,而这些材料比较刻板,学生可以随时看,以至于学生课后复习不及时,不能起到巩固作用。此时,借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转化,提升学生的能力[2]。在数学教学中,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结合整堂课的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高效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另外,在课后复习中,学生可以总结学习中的问题,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

3.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3.1保证问题的趣味性、探究性、针对性

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避免机械化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问题导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能要结合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保证问题具有可探究性,同时还必须确保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会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较大,则会挫伤那些原本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3]。对此,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问题时,要做到分层,设置的温度的难度要适中,进而更好地启发学生思维。

3.3注重教学总结与评价

课堂总结与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忽略的一个完结,只有做好课堂总结与评价,才能了解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效果。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要重视起教学总结与评价工作。在课堂结束后,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4]。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评,以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方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

4.结语

综上,问题导学法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备受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学生为中心,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其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问题导学法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而要想发挥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特征以及教学内容要求,同时要做好教学评价与总结,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钮红梅.问题导学法在高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8(27):164-165.

[2]廖晓红.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39-140.

[3]谌敏飞.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8):22-23.

[4]谢子春.问题导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12):17-18.

作者:邹志忠

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论文 篇3: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帮助大家提前对要学的内容作个了解.问题导学法目前被许多高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以期带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应用

一、引言

数学是高中学科中很重要的一个科目,它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枯燥乏味的科目,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成绩一直落后于其他同学.对于现在数学教学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反思,针对问题提出改革的方法.而问题导学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被许多高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二、问题导学法

问题导学法,是指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会针对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问题,帮助大家提前对要学的内容作个了解.问题导学法,是把问题作为核心,一切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学生们的思维也会围绕老师的问题展开,这样可以带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学法,是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它把知识转化为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们去学习.问题导学法,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是素质教育改革重要的一步.

问题导学法强调从做中学,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习者,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发掘出来,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三、问题导学法的方式

1.兴趣式问题导学法

顾名思义,兴趣式问题导学法旨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们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有趣的,那么学习的效率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2.互动式问题导学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同学们之间一定要注重彼此之间的互动,通过大家的交流、互动,问题的难点就会被剖析得更加深刻,大家对于问题的认识也就会更深更加透彻.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大家更易取长补短,发现自身的不足,学习其他人的长处,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对于同学们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提问式问题导学法

许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使是遇到了难题或者难点,也不会主动求助于老师或者其他同学,而这样的做法对于数学的学习更是不可取的.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大家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同学们由被动变主动,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数学本是一门探索的科目,教师们只有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

四、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1.教师们要充分备课,搞好问题设置

作为问题导学法的核心,问题的质量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只有把知识目标作为设置问题的基础,同学们才会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否则只会本末倒置.问题的设置要分清主次,把大问题主要讲解,一些小细节可以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强调即可.教师们设置的问题不可太简单,这样会使同学们惰于思考,即使问题的数量比较多,但大多都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另外,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也会显得比较随意,具有盲目性,也不会带来很大的成效.

2.组织好课堂的各个环节

教师们要综合考虑各个层次的学生,要同时做到面向全体和兼顾个体,不能一味的“满堂灌”,要考虑到大家的接受能力,讲授一段时间后,也要给大家留有足够的时间来探讨和消化,既有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的时间,还要有教师讲授的时间,更要有答疑解惑让大家充分理解知识的时间.教师要听取大家反馈的意见,对原来教学内容加以完善,进行再认识,不断地创新,把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优.

3.创造一些合适的情景,便于大家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可以模拟出实际生活的场景,那么一些问题便没有那么晦涩难懂了,抽象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直观.一些问题情景的创设,会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难感大大降低.力争让同学们的心灵得以释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打消心中的困惑,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表达,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一种没有紧张感和压抑感的氛围下学习,才能对学习产生更多的自信,也更能从容地应对遇到的难题.

4.问题导学要遵循认知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如果拥有一种质疑的态度,学生们更能发现问题所在.影响学习的一大因素是学生们已经学到了什么.如果老师们可以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程度,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将新旧内容联系在一起,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对学习也会有一种成就感.问题导学法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要求,老师们要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巧妙地提出问题,收获预期的效果.

五、总结

从如今的教育现状来看,问题导学法有利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问题导学法与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一味的“满堂灌”,按学科组织教学,比较封闭.而问题导学法具有很大的优势,教师们侧重于引导启迪学生,而不是强行灌输,学生们就会带着一种兴趣去学习,思维会比较发散,拥有一种学习的主动性.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于数学人才的需要,我们很有必要将问题导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培养一些高素质的数学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腾飞作出卓越贡献.

作者:卓顺利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政治教学论文下一篇:肾移植术后尿瘘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