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2024-04-11

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通用7篇)

篇1: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温江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思考 绿道简介 1.1 绿道概念

早期绿道概念是指呈廊道状私有和公有的娱乐用地和水域,能让人们方便地从生活居住区域通往开敞空间,或者将城市和农村紧密联系起来的通道[27];是为社区提供生态、娱乐和文化价值的各风景要素所组成的网络系统。城市环境规划者认为绿道是使地区更绿、更健康和更适居的场所。意大利绿道协会认为,绿道是限制机动车进入环境友好的通道系统,其将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风景资源与人们生活活动中心连接起来。并且人们更强调绿道所包含的潜在的生态学原理和过程、社会和生态功能间相互作用、超越地域行政边界和管理权限的生态网络的潜力。还有学者认为,绿道是保持地区生物多样性、降低栖息地破碎化的重要措施,是具有不同宽度的、连成网络状的走廊系统。因此可以说,绿道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公众对环境与文化价值提升的结晶。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埃亨(Ahern)提出的绿道概念,认为绿道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认为该概念包含了5 层含义:具有线状的外形轮廓;具有连通性;拥有多功能性;满足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尤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1.2 绿道的分类

莱托(Little)从用途和尺度角度进行分类,分为城市河岸绿道、娱乐绿道、自然绿道、历史风景绿道、综合网络状绿道5 种类型。法布士认为绿道可分3 种类型:具有生态意义的走廊和自然系统的绿道;娱乐性的绿道;具有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的绿道。埃亨(Ahern)认为,按照面积尺度的大小,可分为市区级绿道(1~100km2)、市域级绿道(100~10 000km2)、省级绿道(10000~100 000km2)、区域级绿道(>100 000km2)4 种类型;按照绿道的功能作用可分为生物多样性绿道、水资源保护绿道、休闲娱乐绿道、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绿道4 种类型。

俞孔坚教授从历史分析和自上而下规划方法角度,对中国的绿道规划发展与演变历史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认为按照绿道的形式与功能,中国存在着3 种类型的绿道,即沿着河道或水域边界分布的滨河绿道;公园道路绿道或具有交通功能的道路绿道;沿田园边界分布的田园绿道。

1.3 温江绿道发展现状

温江区绿道建设始于2010年5月,到目前为止,已基本完成了“一主线五组团”总里程数140余公里绿道建设,全面贯通了绿园沿江安河至景家院子滨河绿道,完成了国色天香片区和万春幸福田园绿道组团、寿安绿道组团、和盛友庆花卉基地生态观光绿道组团建设,并形成运行能力。,目前根据“一心、两环、三廊、四场、多点”的战略规划全区绿道正在纵深推进,到今年绿道建设全部完成后,温江区将和主城区串联起来,往北将和都江堰青城山完全串联,同时也将和周边的双流、郫县、崇州串联,形成一个十分发达的绿色、低碳的自行车网络。到时候骑自行车绿道就可以到达成都所有的历史文化古迹。从温江自身来看,绿道可以将温江所有的镇、街串联起来。在温江,你到任何一个区域,都可以通过骑绿道自行车,十分舒适地到达 你想要到的区域。

1.4 温江绿道周边农家乐发展现状

绿道将温江区现有的景区、酒店、农家乐、乡村酒家、历史文化遗址、花卉苗木基础等旅游产品和农业产品有机的串联起来。目前温江区绿道周边共有40家农家乐,但是只要2家上规模,10家农家乐办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绿道周边农家乐发展的重要意义(1)促进了农民就地转岗就业(2)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3)推动了村庄环境的整治(4)促进了民间文化的传承

农家乐的发展,激发了农户和政府通过发掘地方民间文化,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吸引力,确立竞争优势的积极性,进而为成都市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3、目前绿道周边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规模小、分布散、缺乏特色、品牌意识薄弱

绿道周边农家乐大多以村集体或者村民自发建设为主,大部分经营点规模小、分布零散、开发的项目还停留在以餐饮和打牌娱乐为主,品牌意识匮乏,贴近农家生活的特色还不突出,大多数农家乐缺乏对于乡村节日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整理和挖掘,未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感受农事的心理期望,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因此很难保证持久稳定的客源。(2)规划编制滞后、管理不规范,多头管理现象突出

由于农家乐是一个新兴产业,而且其本身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涉及政府多个部门,这就决定了管理体制构建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农家乐的行业主管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由于体制、政策、经费、人员、精力等因素的关系,主管部门在该行业管理方面感到 “力不从心”。

一是农家乐规划滞后导致农家乐发展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

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导致自然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发展缺乏特色和后劲。因此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规划的引导和指导,缺乏有效的服务和管理,从而导致大部分“农家乐”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甚至发生了恶意竞争、恣意斩客的情况;二是农家乐休闲旅游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旅游、质监、食药、工商、税务、卫生、防疫、公安、消防、环保、文化等职能部门,目前在实际工作中还未形成较为健全的协调机制;三是作为行业管理,由于农家乐的特殊性,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依据,因此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3)硬件设施简陋,卫生环境差,食品安全问题突出

厨房设备简陋,大部分农家乐未设置足够数量的清洗水池,无专用的餐具清洗消毒水池。有的保洁柜是利用原有碗橱,有的则没有。大多无防尘防蝇设施,以及冷冻冷藏设施不足。有的经营熟食的农家乐没有熟食专间,而设置熟食专间的又缺少二次更衣室、紫外线灯、净水装置等必要设施,既无资质又无条件经营熟食。此外还存在院落及厕所的卫生死角,污水排放等诸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食品加工环境、设施、布局和工艺流程、餐饮具和食品容器、工用具等相关要求,但是,绿道周边绝大部分的农家乐无法达到这些基本的要求。

(4)缺乏管理理念,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

由于绿道周边农家乐还处在开发的起步阶段,政府与农家乐之间管理职责模糊,职能错位,缺乏对农家乐的总体规划,整体接待水平较低,配套设施很不完善,经营者管理比较随和混乱,只重规模不中质量,收入分配不公平,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接待和服务设施不齐全,安全性较差,导致绿道周边农家乐旅游资源破坏、浪费、老化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科学的保护,修复和经营。另外从事农家乐活动的经营人员的文化大多在初中以下,文化层次偏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另外农民既是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处于粗放经营中,部分旅游经营者不是依靠提升服务质量和内容来吸引游客,而是在经营活动中经常出现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经常发生纠纷和投诉,败坏了温江绿道旅游的良好形象,制约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4、针对绿道周边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1)规划引导,合理布局,树立品牌意识,创建特色农家乐

农家乐吸引游客的共同特点是田园风光、绿色美食、民俗风情等,要想让游客满足不同于城市的旅游体验,就要求开发农家乐旅游十分注重保持乡村原汁原味的生态及农耕文化,突出天然、绿色、闲情、野趣,并始终不渝地做好特色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着力:一是合理引导,创建特色农家乐。充分利用绿道带来的大量旅客资源,根据绿道周边的资源、环境、交通等条件,合理引导,创建具有绿道特色的农家乐。如依托古建筑、古村落中的建筑文化、家族文化、农耕文化,开发一些特色古建筑、古村落型的农家乐;如药用植物园、果园基地等,可以依托自身优势,发展以原始、生态、休闲、采摘为内容,以环保、保健、养生为特色的农家乐,从而改变目前绿道周边农家乐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有效提升农家乐品位;二是树立品牌意识,增强绿道周边农家乐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其做大做强;三是鼓励农家乐与现代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做到“以旅促农,农旅结合”,有效的实现区政府提出的“兴三优二,一三互动”的产业布局,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协调发展,加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2)合理引导,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发展农家乐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高度来统一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帮助经营者做好策划、宣传和管理工作。一是要以绿道旅游为核心,带动、辐射和吸收周边乡村的村民参与旅游的接待和服务。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加大投入,树立全局观念,形成“政府引导,需求拉动,政策推动,部门联运,全社会参与”的局面。二是引导成立诚信、互助、协商的合作机制,倡导行业自律,规范操作和接待礼仪,优化服务,促进农家乐健康有序发展。三是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等项目,加快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和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当前重点要完善下列配套设施:一是加快乡村旅游设施建设。二是加快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丰富农家乐内涵,让游客真正能够在农家 “乐”起来。三是增加美化、亮化、洁化等设施,让游客“游得开心,住得舒心”,增加回头客的比率。

(3)改进硬件设施,加强自身管理,强化责任意识

农家乐经营者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硬件设施的不足,应逐步改善设施设备,使硬件设施基本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更好地满足发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供应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同时农家乐饭店经营者应不忘食品安全,既要突出农家菜的特色来吸引顾客,又要做到清洁卫生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不要认为农家菜可以按照老观念、老办法来加工处理食品就能体现特色,应按照食品安全的基本卫生要求规范操作。要加强自身管理,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学习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真正做到认真负责地经营管理好自家农家乐餐馆,赢得更多美誉。同时做到不超范围经营熟食,少经营海鲜,发挥农家菜的特色优势,逐步使农家乐做大做强。

(4)加强监督指导,抓好典型示范

加强监督指导,规范经营行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辖区内农家乐饭店的监督管理,组织培训上门指导,逐步规范其经营行为。对农家乐积极加以引导和规范,针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改进提高经营能力;抓好典型示范,促进整体提高对于硬件设施、卫生条件较好,经营较规范的农家乐饭店,可以参照餐饮业管理的办法,树立典型,不定期组织其他农家乐饭店经营者参观学习,交流经营管理经验,促进农家乐整体上一新台阶。(5)着眼带动,抓好系列产品开发

绿道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一系列的农产品、旅游产品及相关的社会化服务与之相配套。引导经营户分工分业,延长产业链,实现种养业、旅游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服务业整体推进,按比例发展,做大做强绿道周边农家乐区域规模,做精做深农家乐产业内涵。把绿道农家乐打造成为融食、住、游、购、行、娱六大要素于一体,能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

篇2: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1)在维护高校交通秩序方面,政府应分清利弊,做好引导,争取最大化增大公共交通利用率。同时,加大警力,提高执法率;整顿净化城市道路;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安全知识,提高公民素质等。

(2)公安部门要预防针对大学生为对象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侵害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负责制;在必要的地段设立交通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3)文化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周边娱乐文化场所监查管理力度,坚决查处高校周边不规范的网吧、书市、影吧,净化文化市场。

(4)工商部门要坚决取缔高校周边无证经营的场所,加大对违法违章活动的查处力度,加强高校周边经营门面的监督管理。

(5)当地的卫生、质监、城管、药监、卫生、城建和教育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对校园周边的流动摊贩进行清理整顿。学校方面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开展以树立优良学风、校风为中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氛围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建立并健全大学生保障体系。

如建立正规合法渠道的家教中心,职业介绍所等,加大对学生就业保障的资金投入,防止和减少欺诈大学生的案件发生。

(3)学校与各方面良好的沟通与配合。

一要加强学校与综治部门紧密联系,按规定派保安和驻校民警对经营市场进行巡查,强化学校及周边环境的日常安全管理;二要加强与家长联系,对于意外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三学校应该尽可能与周边社区居民加强联系,多组织学生参加社区义务服务,既可以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3.学生自身方面

一要增强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二要加强与人交往沟通,提高人际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三要学会在各种社会事件活动中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篇3: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一、农家乐发展现状

2013年2月对南京市溧水区乡镇农家乐进行了普查 (集镇饭店不在普查内) , 全区农家乐240家, 其中有经营许可证的100家, 怡人山水和山凹村分别被南京市评为三星级和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012年农家乐营业收入约1.8亿元, 上交规费1200万元;规模经营约40家, 如大金山, 其特点是配套设施全。经营效益好的约30家, 如冬竹、石鲁锅, 其特点交通便利;经营有特色的有和凤船上餐厅、大金山国防园、傅家边科技园等, 集中在景区景点附近, 如以梅花和草莓为基地打造的山凹村和涧东村农家乐专业村;特色菜是以咸、辣, 红烧、蒸菜为主, 如辣子鸡、野生鱼一网打尽、豆腐宴等;乡村旅游特点是旅客高度集中性、特殊时令性, 造成客源不足、不稳定, 如山凹村和涧东村的农家乐27户人家, 每户最多可同时接待游客3-4桌, 总体接待人数不足1200人。满足不了大批团队的旅客, 使得团队的游客要分散就餐, 制约了旅游团队将农家乐作为就餐首选。2012年溧水区游客接待量达282万人次, 同比增长27.6%, 实现旅游收入27.2亿元, 增长30.6%, 溧水农家乐是典型的第一代发展模式。

二、农家乐发展优势

2013年1月28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中指出积极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加快发展农家乐等休闲观光农业, 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提升农业产业层次。溧水区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目标, 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 打造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农民收入倍增, 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溧水。乡村塑造各自特色主题, 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特色要求, 打造具有活力的美丽乡村旅游区, 溧水区具备以下优势:1.地域优势。溧水是“南京城市后花园”, 区域内交通便利多条高等级公路贯穿其中, 是沟通苏、沪、浙、皖的重要交通节点。2.生态优势。溧水有山有水属于典型丘陵地区, 有水域面积2.76万公顷, 石臼湖是南京最大的淡水湖, 区境河流全长118.7公里。全区有中小型水库79座, 有东屏湖、中山湖等湖泊。山林面积1.47万公顷。山水天然组合, 原始植被完好, 森林覆盖率达31.8%, 优良的生态环境, 符合乡村游的各要素。3.旅游优势。国家级园区有石湫影视产业园、白马农业科技园;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有大金山、天生桥、傅家边;有梅花节、采摘节、草莓节;农业资源、特色建筑、历史古迹、乡土文化自成体系。

三、农家乐存在的问题

溧水乡村旅游在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中, 偏重餐饮和棋牌娱乐项目, 缺乏多样性、流失了旅游收益。在经营理念上停留在重菜品味道和价格, 特别是价格较随意。农家乐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经营特色、环境、服务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 导致农家乐旅游低水平发展, 品牌意识淡薄, 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经营模式单一, 仅以提供餐饮特色风味为主要收入来源;农家乐发展处于无序状态;农家乐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农家乐建筑单一。普查中发现不少农家乐并非是农民开办, 而是些商人把城里的饭店搬到农村经营。农家乐作为单一的旅游形式早已不能满足游客需要。“一碗农家饭, 一杯农家茶”, 长久以来千篇一律的农家乐正悄然走向“一个新景点, 一个新发现, 一份新体验”。

四、发展农家乐经济的建议

溧水区农家乐发展方向应该重点围绕“一个中心”做好“一篇文章”凸显“两大特色”努力实现“三化”。中心是服务好游客。充分做好“乐”的文章, 瞄准游客的兴奋点充分挖掘田园乐趣、民俗乐趣, 努力为游客留下印象, “农”中取乐是农家乐的发展方向。凸显两大特色:农家特色和文化特色, 农家特色是农家生存的基础, 文化是根基。努力实现三化:规范化, 是通过制定统一管理标准, 使各经营者有章可循, 让游客透明消费;走向品牌化, 形成大品牌和多种小品牌;努力多元化, 形成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发展局面, 避免同质化。做好农家乐, 逐步将农家乐打造成农家乐经济。

根据各村的自然禀赋和传统文化资源, 实现一村一特色, 尤其是自然风貌、传统文化和建筑民居。着力打造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交融的乡村主题公园。建设有山水田园风韵的秀美新溧水, 推进绿色生产、创造绿色空间、绿色生活。依托农家乐发展溧水区的农业主题公园:乡村休闲区、乡村民俗文化村、高科技农业园。在永阳东庐山, 可以登东庐山寻找秦淮河源头;在石湫明觉, 不妨看一看铁画制作、学一学地方社戏;在和凤孔镇, 徜徉十里景区路上, 感受几百亩海棠、玉兰花盛开的震撼, 万亩茶场里采些茶叶, 喝一口自制的茶。争取拉长游客在溧水旅游的时间, 为此充分利用溧水区丰富的乡村资源倾力打造10个乡村旅游主题公园带动美丽乡村建设。

1. 石湫镇以石臼湖环山河创建省级湿地公园为契机打造焦赞石欢乐村, 建设水上欢乐半岛、乡间游园的生态区。做到以观光农业、环山河风光相结合。开发出风雨连廊、仿古牌坊、铁画文化、民俗风情等游乐设施, 自助野炊和明觉特色餐饮配套。

2. 白马高科技农业园, 周围建设20多幢古徽派建筑, 打造仿古一条街, 集收藏、展览、民俗体验、皇家御厨等鉴赏休闲、特色餐饮区;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高效农业示范区、黑莓产业园。打造成高档观光区。

3. 洪蓝傅家边以农业科技园为基础继续打造山凹村、涧东村农家乐专业村。以梅花节、草莓节、采摘节丰富民俗文化、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特色餐饮, 配套梅花、草莓基地乡村休闲区。

4. 胭脂河天生桥遗址公园以“大明”文化博物馆、胭脂河水上旅游观光。打造集文物博览、“大明”文化、秦淮源头文化的历史文脉, 结合太阳岛高尔夫、温泉休闲为主的高档休闲区。

5. 和凤以观光带打造乡村休闲区, 三叶园林是南京市评出最美乡镇旅游景点之一, 也是“全国十佳苗圃”之一。春天正是花境时, 赏花踏青, 在花海中流连, 一年四季不同景, 营造出春有花、夏有香、秋有果、冬见绿的应时景色, 形成四时之景不同的风景区;以苏湘蔬菜园, 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及体验茶农生活;看天鹅、做一天石臼湖渔民, 编织渔网、捕鱼、钓鱼, 在船上品湖鲜、体验渔家风情, 集采风、写生的生态观光区。

6. 永阳东庐山是秦淮河的发源地, 山峦层迭林木苍翠, 观音禅寺背倚东庐山, 面临中山湖。游客登山、寻源、探宝, 倡导游客参与体验。挖掘观音禅寺佛教的意义, 集合慈善布施、佛教知识学习、休闲养生、宗教朝拜及东庐山特色餐饮的生态体验区。

7. 东屏以国防园“爱国教育基地”打造体验区, 让青少年体验真人CS、骑马、国防教育、体验部队生活, 既兼顾了孩子的喜好和成人的感受, 同时让家庭成员互动, 寓教于游, 寓教于乐;东屏湖沿岸体验垂钓游、皮艇比赛、渔家乐等项目, 以亲水、戏水特色吸引游客。

8. 晶桥以赭山头水库-芳山-刘氏宗祠-寻仙观打造乡村休闲区。目前利用枫香岭山庄、龙吟湾山庄等自然风光带, 山庄依山而建有果园、鱼塘, 既可观赏, 又可娱乐, 有大量美食如老母鸡汤包、蛇排、云合湖鱼头、敲肉等, 吸引游客来休闲、观光、写生。

9. 以长乐桥为中心打造“宋风小镇”民俗文化村, 宋朝建造的长乐桥紧邻卧龙湖, 有翠景园山庄和风情小镇高档会所。在翠景园用餐后打乒乓球、篮球, 山庄还有家禽、水产等, 有养殖、蔬菜种植基地, 客人可以自行挑选和采摘。

1 0. 石湫镇以影视文化创意园和西横山森林为基地打造乡村休闲区。西横山群峰耸立, 郁郁葱葱, 与江宁、当涂交界, 山峦延绵数十里, 将军南路修在山下。听阵阵松涛, 吸一口夹杂花香和青草味空气, 烦忧皆忘, 心旷神怡。顺道采摘杨梅, 听一听粟裕、陈赓抗日故事, 还原历史来吸引游客。

五、发展农家乐的具体措施

1. 做好规划。

应遵照“生态优先、合理结构、突出特色”的准则, 一是抓好区域规划, 农家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短程、近郊;二是抓项目开拓, 农家乐旅行项目方式多样, 有休闲度假、户外体验, 民风风情等, 都应以“农”为根, 以“家”为形, 以“乐”为魂结合本身优势, 突出特色。农家乐项目规划以休闲度假和户外体验为主, 让客人感触“拾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 又能体验田园劳作所得的收成。

2. 突出特色。

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特色就是优势和品牌, 要创品牌就必须突出特色, 形成竞争力, 农家乐定位要准确, 自身特色鲜明, 扬长避短。切忌变相城市化, 应该素面朝天, 越个性化越能世界化, 不同的山水成就不同的农家乐;农家乐不是宾馆、星级酒店, 不需要豪华, 它就是家, 干净、整洁、温馨, 农家乐做到量体裁衣。农家乐与乡村主题公园相结合, 农家乐在乡村主题公园中起到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 农家乐与乡村主题公园的兴衰密切相关, 因此, 农家乐围绕乡村主题公园活动提供好后勤保障服务, 又要有自己鲜明的主题活动。

3. 持续发展。

农家乐是生态游的重要分支, 持续发展又是生态旅游的必备条件, 因此, 农家乐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以自然乡村主题公园为背景。溧水农家乐旅游和主题公园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上, 有效维护溧水丘陵地区有山有水的特色, 避免传统风俗和社会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4. 加强管理。

成立农家乐行业协会、建立旅游联席会议制度。主管部门负责乡村旅游业的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引导乡村旅游向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各镇协助做好服务工作。制定出农家乐卫生、餐饮、服务标准, 参照等级宾馆、饭店的服务要求, 规范溧水区农家乐转型、升级工作。

5. 强化宣传。

篇4:上海市宝山区绿道建设体会与思考

关键词 绿道建设;生态环境;上海市宝山区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1--02

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宝山,10 a前开始大规模的绿化美化行动,从整治环境和改善市民尤其是郊区居农民生活角度出发,规划建造以步行和自行车运动为主的上海市第一条环区生态步道。

1 宝山区绿道概况

1.1 概况

宝山区生态绿道的建设始于2005年,主要由环区生态步道和居住区环水生态绿道构成。

1.1.1 宝山环区生态步道

宝山生态步道是宝山区域总体规划中 “一环五园”大型公园绿地中的一环,其贯穿宝山区全境,封闭成环,全长约100 km,步道宽2 m,两侧绿带宽至少20 m以上,是集休闲、漫步、运动功能于一体的绿色长廊。目前,环线已建成70 km,支线已建成30 km。

1.1.2 大居环水生态绿道

根据罗店大居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大居丰富的水系和滨河绿地,打造长约6 km的环水绿道。同时,将美兰湖中央公园和东南西北4个小游园串联起来,体现“慢行、慢游、慢活”的绿色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成为居民健身休闲的 “绿色生活环”。

1.2 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根据区域绿道规划,尊重区域发展实际,遵循“先局部后网络,先绿地后社区、先城区后郊区、先环境后设施”的原则,逐步构建环境舒适、功能完善、使用便捷的网状绿道系统。

1.3 绿道设计原则

依据上位规划原则,落实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优化绿道线路走向,与沿线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相结合,设计各具特色的主题景区。

1.3.1 可行性原则

根据沿线不同的用地类型,确定分类选线原则,同时注重近远期建设的结合。

1.3.2 线路系统性和完整性原则

通过主线和小循环结合的线路安排,将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有机联系和整合,展示宝山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地方风貌。

1.3.3 生态原则

建立和保护绿道生态环境,引导沿线周边城市地块的绿化景观建设,提升生态城市形象。

1.3.4 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居民和旅游者多方位和多层次的要求,注重步道的可达性、可视性和可游性,合理配置公共设施,为步行者和骑车人提供安全保障,尽量避免城市交通对步道环境的影响。

2 绿道特色

2.1 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宝山绿道贯彻生态优先原则,绿化种植以林为主,采用高大速生树种和常绿乔木相结合,以意杨、水杉、香樟等为骨架树种,突显绿带的纵深感。以榉树、银杏、马褂木、朴树等色叶乔木和樱花、垂丝海棠、红叶李、夹竹桃、紫玉兰、木槿、木芙蓉及桂花等花灌木合理配置突出春花秋景,林下配置各种自播野花地被。以合理的生态位形成仿自然植物群落结构。

在四季变化的绿化景观中,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坐椅并建造了质朴的木桥、临河亲水平、台小亭和茶馆等。在各主要的节点设有统一格式的规划总图、镇域界碑,一定距离安置卧石,刻有“环区绿色步道”贯穿全线。每镇有不同材质各具特色标牌,如顾村段用仿石标牌,罗店段则是木质标牌,或指引方向,或介绍景点,或温馨提示等。

2.2 风格统一、变化有序

绿道的基本构架是2 m宽步道+20 m宽景观绿带,但在途经的各个镇段又各具特色。顾村段穿越外环林带和顾村公园,借景森林、湖泊、河流及水溪等;罗店段穿越美兰湖,展现北欧城市风情;罗泾段内穿越宝钢水库、陈行水库,碧波荡漾,鸥鹭飞翔;月浦段内穿越丰水梨园和农家乐旅游景点,有吃有喝,可游可歇。由此形成了整体统一、变化有序、相辅相成的具有地方特色风貌的绿色长廊。

2.3 因地制宜、巧于因借

宝山绿道在规划选线时巧妙地借用了公园、环城绿带、道路绿化带、河道绿化带、郊区片林、生产性苗圃等现有或规划绿化用地,不但解决了土地问题,还有效利用现有绿化景观,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快速受到成效。另外,绿道在选线时,成功运用了借景手法,有意将散落在區域各处的名胜古迹、科普场馆、酒店茶馆、特色农家等设施通过主线或支线的方式串联起来。丰富了绿道的景观特色,增强了绿道的服务功能。

3 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

3.1 绿道用地身份未明

由于绿道建设时未征地,随着宝山区域规划的不断调整,绿道与之矛盾不断显现,部分已建成绿道由于规划调整,部分改道,还有部分被直接占用。

3.2 绿道利用率不高

部分绿道地处农村偏僻区域,很少有行人或骑车者在绿道内行走,利用率偏低。

3.3 绿道养护管理薄弱

由于养护体制问题,建成后的绿道养护管理比较薄弱,绿道内出现绿化空秃、道路破损、公共设施遭到破坏等现象,部分绿道内的景观小品由于年久失修破损严重。

4 绿道建设的思考

4.1 完善绿道选线

应用长远和可持续的眼光看待绿道选线规划,在分析现状步道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加强与区域总体规划以及风景名胜、交通、文化、旅游、水利、林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进一步优化规划选线走向,划定用地范围,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用地的稳定性。

4.2 利用现有资源

尊重现有生态资源和当地人文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加以提炼和运用,在提升该区域整体生态景观的同时,亦凸显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在强化沿线景观设计,提升绿道整体的可达性、可视性、可游性的同时,结合各个段落的现有资源布置驿站。

4.3 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绿道指示系统、配套服务点的建设,提高绿道使用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如设置厕所、小卖、自行车租赁系统、停靠、信息指引、观景等内容。

4.4 加强养护管理

绿道运营与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绿道的可持续建设和使用,并有效发挥其生态、游憩等功能。绿道建设完成后,要建立运营与维护机制,落实养护资金和管理团队,防止出现建设时期热度高、使用维护无保障的现象。

4.5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广播、报纸等公共平台,宣传绿道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扩大绿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激发广大群众对于绿道建设和使用的热情,达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篇5:农家书屋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一、农家书屋工程包括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方面

前提是要建设好, 关键是管理好, 维护好是重点, 使用好手目的。而当前农家书屋的现状如下。

(一) 投资建设农家书屋方式单一。目前建设“农家书屋”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部分是各市、州筹措资金自建的农家书屋;一部分是高校、企业和个人捐建的农家书屋;还有大部分是国家和省财政投入资金进行建设的农家书屋。就全国情况来看, 建立农家书屋主要还是靠政府投资。只有从数量上、实质性满足农民群众对农家书屋的需求, 才能真正实现对群众学习读书提供良好的服务, 而单靠政府建立的书屋是需要时间的, 在现阶段是无法全面满足群众的需要, 如何多渠道、多方式来建立农家书屋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二) 关于农家书屋图书的针对性和质量问题。现在“农家书屋”的供书渠道多样性, 各地也都不一样, 总结起来大致有四:一是各部门捐赠, 二是政府采购配发, 三是个人捐赠, 四是从图书馆轮换借用。前三种基本是给啥要啥, 书的品种也是五花八门, 还有些书, 格调不高, 个人捐赠的图书里个别的还有盗版书。部门捐赠和政府采购配发的书, 也发现在分发时品种上协调不够。有的图书的副本太多, 甚至有几十本。就图书的内容来说, 农民来最想看的首先是指导生产的农技类图书。虽说有了“农家书屋”, 不用买书了, 但由于各地的差异, 农民对农技类图书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 捐赠的和统购配送的图书, 很难适合需要。还有很多农技图书, 编辑认为已经很通俗了, 可农民还是很难看懂。以上原因很简单:了解农民不够。我们给农民的图书是要真正使农民“读得懂、用得上”的, 可现在的实际情况, 离这个愿望是有距离的。

(三) 图书管理的问题。有国家的政策和资金保证, 有各地政府的强力助推, 书屋的建立不是问题, 但书屋如何管理图书却存在着问题。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 农家书屋建成后交有当地村协助管理, 选择的管理员是思想觉悟高的农民来兼职的。他们有的是村委会副主任, 有的是村团书记, 有的是村妇联主任, 还有的是村民兵队长。他们本身是农民, 有自己家的农活要干, 当村委员本身已经是兼职了, 再兼个书屋管理员, 其工作程度可想而知。不兼书屋管理员, 作为村委员, 每月可拿到补贴的。兼了书屋管理员, 多了很多工作, 每月也不多拿补贴。农家书屋的服务是无偿的, 工作靠的是管理员的觉悟, 那么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 自然是意料中的事了。可管理员是连接图书和读者的纽带, 人是农家书屋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这个因素没有得到重视, 就会让农家书屋变为藏书为主, 使农村读者脆弱的阅读热情受到打击。

以上问题, 归根结底是如何保证“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想实现“农家书屋”在全国64万个行政村的基本覆盖, 覆盖后做到可持续发展, 就要在建设中端正思想, 采取有效的措施。

二、完善农家书屋建设的措施

(一) 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建设和管理农家书屋, 授其命名权。农家书屋是利民惠民的大好事, 是公益事业但不同等于公益性事业, 只有国家才能办。书屋可以是个人的、某公司的。投资农家书屋可以给建立者长期的社会荣誉, 会让很多人自发参与其中。还可以跟农村文化经营户、农村商业网点联合建立农家书屋, 有了书屋的牌子来聚集人气, 带来利润条件允许, 再给予些优惠的政策, 没有人不愿意参加到书屋的建设中来。

(二) 购好书, 配好书, 让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农家书屋大部分是由省级立项批准建设的, 书屋的图书是配置下来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 积极探索农民爱好所需, 让投放到各个书屋的图书要有涉及农业科学、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文学艺术等多个类别的, 尽量满足农民群众对出版物的多样性需求。此外, 各书屋的图书轮换借用也是一种相对好的书源解决办法, 无论从品种、针对性还是稳定性来看, 都不错。另外, 要以州、县级的公共图书馆为主体, 吸纳“农家书屋”为分馆, 实现区域总分馆制, 这样不仅可以管理发展好农家书屋, 进一步促进图书馆职能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 还可以吸引广大农民读者到“农家书屋”或“图书馆”阅读学习。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面, 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地位。目前用这种方法解决书源的还不多, 值得推广。

(三) 提高农家书屋管理人员素质。公共图书馆管理员有馆员职业道德标准, 农家书屋管理人员不同于公共图书馆管理员, 而农家书屋是近年基于社会的期待和利用者的需求设立的, 对农家书屋管理员并无相关规定, 多为农村其他人员兼职担任。但是为回应期待、满足要求, 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职业素质不容忽视, 为确保农家书屋长期健康的发展, 要定期对农家书屋管理者进行培训,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置专职管理员, 甚至将来可以考虑推行“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上岗制。另外要解决好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资报酬问题。调查显示, 目前适合担任管理员大概分三类:家在农村的学校老师、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和村里的热心人。

(四) 建立长效机制, 保证农家书屋所提供的各类图书, 能够与时俱进, 便于解决农村切身问题。

1.要解决好图书的更新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民的需求也日益在不断丰富, 农家书屋图书不能及时更新, 就会失去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 所以农家书屋必须常办常新。对已经办起来的农家书屋不能搞“一次性”投入, 而应该确保每年有一定的投入用于图书的更新。

2.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问题也要妥善解决好。其地处偏远农村, 图书配送的物流开支是比较高的, 因此农家书屋的提供需要有经费保障。同时, 因各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的任务繁重, 各部门的管理费用多, 应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纳入部门的经费预算计划。

加强调查研究, 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办法, 才能解决新问题。作为一项创新性工作的农家书屋建设, 目前正处于初级阶段, 即探索研究阶段。会遇到许多的新问题、新情况, 因此就要求我们把科学的方法和对工作的热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定不移地坚持一切为了农民、一切服务农民, 求真务实, 扎实工作, 推动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茶秀花.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J].云南图书馆, 2010, 4

篇6: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一、四会市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 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职责分工

农家书屋建设是我市深入实施贯彻的文化惠农工程, 我市自2007年实施该工程以来, 市委、市政府对农家书屋工作高度重视, 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配套资金, 并将工作任务纳入各镇 (街道) 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内容, 为顺利推进工程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市累计共投入建设资金约50多万元, 在大沙、地豆、江谷等13个乡镇“党员活动室”、“科技书屋”或“农村文化活动室”配齐图书、书架、阅览台椅、办公电脑 (桌) 、制度牌匾、借书证、借阅登记本、藏书章等4类16种设施设备, 到目前为止, 我市在13个镇 (街道) 和村委建立农家书屋共134间, 覆盖率达100%, 其中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扶持建设的112间, 我市自行建设的22间, 每间农家书屋面积30平方米以上, 配置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1500册, 电子音像制品45种 (张) 。

(二) 规范管理服务, 发挥书屋实效

农家书屋是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农村十里文化圈”的重要保证。我市农家书屋建成后重中之重的工作是管理服务。在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指导下, 我市农家书屋管理员从管理和服务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建立农家书屋专门档案, 对农家书屋的设备清单、图书目录、责任书、借阅日志等有关资料进行了归档, 加强对书屋设施设备的保管;另一方面积极向农民群众宣传农家书屋的作用和图书, 发动学校师生、农民群众前来借阅, 并结合农村党员学习会议、群众大会等工作契机, 把党员、群众吸引到农家书屋来, 让他们在这里读书讨论、共商生产发展、村务建设等大事, 让农家书屋成为党员、群众生活的一部分, 逐步发挥农家书屋在他们生产、生活、学习中的作用, 将农家书屋建成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我市农家书屋除了为农民群众提供书刊借阅外, 还定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包括电影播放、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2012年, 在全国优秀农家书屋评比中, 我市罗源镇的铁坑农家书屋被评为全国优秀农家书屋示范点。2011年11月, 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工程检查组到我市检查验收, 对我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四会市农家书屋存在的问题

目前, 虽然通过近6年的建设发展, 我市农家书屋建设已初成规模, 配套管理已臻于完善, 但对于书屋在建设管理及使用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 书屋专职管理人员欠缺, 管理不到位

我市书屋大多建在村委会办公区、文化活动中心和祠堂, 书屋管理人员也主要包括村委会人员、村长和农民, 基本上没有配备专职管理员, 且多数管理员的工作都是义务性的, 缺乏一定的有偿服务保障和有效奖惩激励机制, 加之农村专业图书人员偏少, 管理知识匮乏, 无法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和持续运转, 同时, 农村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 读书阅读活动单一, 农民参与书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以上现状, 亟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 资源的配备及更新问题

我市大多数的行政村基础条件薄弱, 书屋面积小, 环境差, 设施少。且书屋的图书都是统一由省配套过来的, 书屋图书数量有限, 而且普遍存在种类少, 复本多的现象, 没有为书屋订阅专用报刊杂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家的阅读兴趣。

(三) 读者信息素质较低

我们调查了解到, 当前光顾书屋的群体主要分三类:即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学生群体, 其中, 中青年人群体一般极易满足电视、棋牌等其它娱乐活动, 对看书兴趣不高;学生群体对当前学校知识比较偏重, 少儿类书籍容易受欢迎, 但这类书籍较少。特别是由于村民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意识、利用程度参差不齐, 所以各地书屋遭到冷热不匀的境遇。这是因为一方面部分农民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闲暇时间大都通过聊天、打牌、看电视打发时间, 另一方面书屋也缺乏对读者信息素养的培训和指导。

三、农家书屋发展的有效建议

(一) 认真搞好专业培训

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 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我市为了提高农家书屋管理员的业务知识, 提升服务水平, 由四会市图书馆承担业务辅导和培训工作。其中成效显著的有:2010年, 举办了“四会市第一期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学习”, 邀请了肇庆市图书馆馆长范雪梅为全市60间农家书屋的管理员进行授课, 76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参加了学习。2011年, 举办了“四会市第二期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培训学习”, 四会市图书馆馆长周晓华为全市90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授课。在业务辅导方面, 近年, 我馆派出6名业务骨干多次到城中街道白沙村、贞山街道独岗社区、大沙镇陈冲村下罗村民小组、龙甫镇龙头村委大寨村、迳口镇上观村、地豆镇赤草崀村等农家书屋开展业务辅导工作, 辅导内容包括图书编目、分类上架、图书借阅、咨询登记、活动开展等。通过开展辅导和培训工作, 使农家书屋管理人员掌握了基本的业务知识, 服务工作得到规范开展。

(二) 建立资源共享

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法律知识、教育卫生知识分别位居农民读者最需要信息的前五位。结合实际, 关注未来, 不断完善书屋图书结构, 多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特色的书籍。如我市是柑桔玉器之乡, 在选购图书及数字资源方面可侧重在这两方面。一方面依托市图书馆, 将农家书屋和市图书馆联动运行, 把农家书屋作为市图书馆的分馆, 将农家书屋的图书作为馆藏图书进行管理, 组织图书流动车将馆藏图书、其他书屋图书定期调换到农家书屋, 形成一条定期补充、更新、交流图书的畅通渠道, 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如四会市图书馆利用流动书香车, 在2013年, 将威整西坑、罗源石寨、下茆高崀村、江谷黎寨等6间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了调换, 这一举动受到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尝试建立社会捐助平台, 为农家书屋提供资源保障。目前市馆利用社会的捐赠力量, 积极开展送书下乡服务, 县级市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有限, 从2009年一直以来, 我市图书馆受到热心人士宋伟文先生的资助, 每年资助图书2500册左右, 市馆利用这些图书定期流动到农家书屋, 为农家书屋注入新的血脉。

(三) 开展配合活动

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 引导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用书, 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 努力培养农民群众阅读兴趣。为了吸引更多的村民走进书屋, 利用书屋, 四会市图书馆联合农家书屋定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包括电影播放、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与此同时, 四会图书馆为了积极配合开展农家书屋活动, 还招聘了75名热爱图书馆工作, 热心公益事业志愿者, 轮流开展以网络知识培训、心理健康辅导, 志愿者讲书会、农业知识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服务活动, 一心一意为广大村民服务, 倾情竭力为新农村建设使劲, 这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 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农家书屋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也是一项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管理探索性工作。实践中, 我们深刻感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和使用四个方面, 建设好是前提, 管理好是关键, 维护好是重点, 使用好是目的。管理好、发展好农家书屋, 对于推动新时期新农村全民素质的提高, 加快农村科技致富达小康,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实现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韩玲.潮州市农家书屋现状调查与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1 (11) .

[2]石传萍.从剑河县农家书屋现状, 谈谈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保障作用[J].贵图学刊, 2011 (1) .

篇7:绿道建设与周边农家乐关系的思考

1 温州苍南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幸福指数调查的基本方法

1.1 问卷设计:

本问卷按照测量各个维度的特质编制题目, 编制过程参考了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石家庄等地居民幸福感测量研究量表[1], 同时结合苍南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计。

1.2调查方法:

调查小组于2011年10月采用统一问卷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 以自愿原则在大渔和霞关共随机抽样400人, 回收400份问卷 (回收率为100%) 。本次调查本次调查对象涵盖上述地区不同性别、年龄层次、行业人员。调查小组在分组蹲点调查开始之前接受了专门调查研究方法的培训, 调查过程采用了统一问卷调查表, 监督取样对象认真填写, 因此, 本调查结果具一定科学性。

1.3 调查内容:

第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400份有效问卷中, 男性占55.21%, 稍高于女性, 其中已婚的占50.52%;在年龄方面, 25岁以下占51.04%, 26-35岁占21.35%, 以中年轻人居多;在教育程度方面, 高中以下 (含中专) 下占76.04%, 大专 (职高) 占19.27%, 文化程度不高;本次调查对象涵盖较广, 其中有27.08%自由职业者, 26.56%农业劳动者, 剩余部分有个体工商户、专业技术人员 (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等) 、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个人与家庭收入 (见下图) 总体不高。第二, 调查对象内容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方面:生活满意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自主性、良好关系、自我接纳、环境掌控、生活目标、个人成长等9个因子。

2 温州苍南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总体概况及分析

国内外对幸福指数的测量方式方法各成一家, 本课题借鉴国内较流行的计算方式, 即幸福指数=∑Xn Yn=82.67[2]。 (X代表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Y代表标志值, n则是指标及其权重的序号) 。将被调查人群对核电知识和苍南建设核电站动态的了解程度, 分为了解组 (A组) 和经问卷调查后才了解的初步了解组 (B组) , 各占总人群35.94%、64.06%, 两组的幸福指数为分别为83.01和80.07。以下就调查结果来分析影响温州苍南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共性和个性因素。

2.1 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不同群体的幸福指数共性

比较两组人群问卷各选项的具体情况, 分析得分率较集中的题目, 并探讨两组幸福指数的共同特点, 总结影响幸福指数的共性化因素。

第一, 核设施的安全性成为影响核电站周边居民幸福指数的潜在因素。

温州市苍南县位于浙江沿海地带, 当地居民的屋舍基本坐落于沿海边, 且他们主要以经营海产品为其生产方式、经济来源。因而, 核电站一旦发生核泄漏事故, 将对周边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2011年3月份日本核泄漏事故发生后, 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均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大量报道, 各种关于核设施安全性的报道络绎不绝, 使人们对核电站的潜在危险和危害有了空前的了解。正因如此, 苍南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对当地建设核电站表示出较多的焦虑。从本次调研结果来分析, A组人群有31.88%觉得苍南建设核电站对生活有很大影响, 40.58%有影响, 27.54%没有影响;B组三项分别为13.82%、49.59%、36.59%。总结起来, 两组大部分人对建设核电站存在很大顾虑, 认为建设核电站的潜在危机将会对其生活幸福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第二, 居住地安全感等社会因素成为影响核电站周边居民幸福指数的主要指标。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地区的居民, 其日常生活并不总是与核辐射发生或强或弱的联系, 而与很多当地的社会因素关系更为实际。根据本次调查, 当地居民在就医环境、交通状况、购物环境、公共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等六个方面的不满意度较高, 而这些因素几乎涵盖着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关系极其密切。其中不满意居住地安全感的人占28.13%, 就医环境占47.40%, 交通状况占36.46%, 购物环境占32.29%, 公共设施占53.13%, 社会保障制度占44.79%, 所占比例均较大, 尤其在公共设施方面, 不满意度甚至超过50%, 以上几个因素对幸福指数的影响较大。通过群众反映和调查员实地观察, 在苍南两地, 公园、文化宫等最为缺乏, 且人们的需求相对较大。

2.2 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不同群体的幸福指数差异

比较两组人群问卷各选项的具体情况, 分析得分差异大的题目, 并探讨两组幸福指数差异的具体原因, 总结影响幸福指数的个性化因素。

第一, 人群受教育程度为影响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文化水平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相关性, 有学者指出, 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所能得到的各种待遇和发展机会密切相关[3]。这其中, 高学历并不一定代表着高能力, 但是“文化水平”作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 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已经被整个社会所认同。在本次实地调查中, 了解组人群受教育情况明显好于另一组。A组高中以下 (含中专) 占69.57%, 大专 (职高) 23.19%, 本科7.25%;B组高中以下79.67%, 大专17.07%人, 本科3.25%, 两组受教育情况差异较大。经探讨分析, 在受教育情况方面造成两组人群幸福指数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为学历较高的人群有阅读报纸的良好习惯, 对时事政治比较关心, 对当地建设与发展有更多的关注, 因此他们对苍南建设核电站的情况会有更多的了解。其次, 可能为学历较高的人群对核安全的知识掌握应比学历较低者相对正确、科学, 不会因盲目担心而影响其生活幸福感。

第二, 经济状况为影响幸福指数的核心因素。

国外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开展了大量研究。有关学者通过对相关样本的分析发现, 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显著地强于发达国家样本, 发展中国家的低收入样本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最强[4]。在浙江, 苍南县大渔和霞关是两个并不富裕的小镇, 经济收入仍然较低。调查两组的个人月收入, 情况如下:A组62.32%的人月收入高于1500元, 8.70%的人高于5000元, B组46.34%的人月收入高于1500元, 没有人高于5000元。另外A组2010年的家庭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比B组高了13个百分点。A组收入明显好于B组。在家庭月平均收入对各变量的影响中, 家庭收入在“生活满意度”上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这说明目前两镇居民对最为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依然持有较高的期待。经济效用理论表明, 如果人们获得经济收入和财富, 他们就会获得购买力, 从而扩大他们购买商品的范围, 导致消费增加, 最终会提高他们的幸福感[5]。因而, 发展经济, 提高居民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 对于幸福指数的改善显得非常重要。

第三, 生活满意感、正负性情感、自主性等九个维度项目中的负性情感、自主性、良好关系、自我接纳为影响幸福指数成的基本因素。

幸福指数以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为基础, 与人们的精神状态相关联, 也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价值观念相协调[6]。九个维度项目全面地体现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及社会状况, 两组个维度得分有显著性差异的有负性情感、自主性、良好关系、自我接纳四项 (见表1) , A组得分均比B组高。分差最大的是良好关系项, 两组相差18.56。尤其突出在“我和朋友都能够互相体谅对方的难处”这个题目上, 了解组更能体谅朋友的难处。其余5个维度分差不大, 对幸福指数没有较大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助于减轻生活压力, 而紧张的关系则会加剧心理负担, 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9]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他认为每个人在人际互动的过程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在社会交流中, 人们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越多、沟通越多, 人们的三种需要就会慢慢得到满足, 从而使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产生肯定的作用, 形成良好的自我感觉, 增强生活幸福感。

3 综论

综上所述, 影响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主要包括核安全、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这其中, 核安全作为影响核电站周边居民幸福指数的潜在因素, 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一旦发生核泄露事故, 其将对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的生活、生产等各方面带来严重影响。此外, 从上文中分析可见, 除了核安全这个首要条件, 经济因素是对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 其对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基础和能动的作用。其次, 提升教育水平也是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较为迫切的需求, 其在精神和物质上具有的灵动性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总之, 要提高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感, 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打造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际友好的和谐社会。

摘要:笔者以苍南核电站周边居民幸福感现状实地调研成果为出发点, 从多角度全面分析影响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包括核安全、公共设施、医疗条件、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等, 其中核安全、经济发展、教育水平为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最为关切的几大问题。可见, 要提高核电站周边地区居民生活幸福感, 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 打造生活安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人际友好的和谐社会。

关键词:核电站周边,核安全,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韩洁.石家庄市居民幸福感测量研究[D].管理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

[2]应焕红.浙江人幸福吗[J].观察与思考, 2011, 8, 1.

[3]张爱莲.国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与国民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7 (6) .

[4]HOWELL R T, HOWELL C J.The relation of economic status to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 metaanalysis[J].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08, 134:536-560.

[5]许钰晨, 高新华, 吴建兴.常熟市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08.

上一篇:那位老奶奶-作文下一篇:社团竞选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