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班级建设之我见

2024-04-20

服务型班级建设之我见(共9篇)

篇1:服务型班级建设之我见

班级学风建设几点体会

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仅仅要能够在班级德育上取得成效,在促进班级的学风建设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除了多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在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有效性的指导以外,我结合这一学期的班级管理经验,给大家谈几点具体措施。

一、建立班级学风建设管理体系

1、充分发挥班干部作用,促进班级学风建设

这里的班干部范围比较大,除了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纪律委员、体育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等以外,还包括、各科课代表、学习小组长。卫生小组长等。发扬魏书生老师的做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任何一个班干部都应该具有榜样的力量,经常能够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地学习。

首先,公开竞选班干部,使得学生踊跃参加,全班不管成绩差的还是成绩好的都积极参与,尤其是成绩好的。竞选成功的学生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威信大大提升,其本身良好的学习习惯极大地促进了班风建设,学习风气明显改观。

其次,对班干部进行积极有效的后续引导。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关注班干部的表现和所作出的成绩,并及时对他们做出合理的评价。例如,可以在分析某次学生测试成绩时,重点、优先分析班干部成绩:找出班干部在这一段学习中的得失,表扬取得的成绩,找出不足帮其改正,使其更上一层楼。

班干部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在班级活动的时间,由班干部一次向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做汇报,久而久之,班干部的作用越来越大。

2、建立班级德育方面的保障体系

对于一个班级,学生的纪律和班级学风相辅相成,所以,在德育方面必须有一个的良好保障。德育工作方法很多,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建立班级的管理体系,实行班委负责制。例如;李国泰负责大课间检查的上厕所同学,赵振浩负责检查班内小镜子,姚宪燚负责班内垃圾桶,王学超负责电热板等。课代表负责检查课前准备。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障。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

合理划分小组、确定小组长后,落实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和方案。同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应给予及时公正、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尽可能地选出优秀小组、困难小组、优秀组员等进行总结、表彰。如在考试后,我把全班分成了10个小组,按成绩第1,20,21,40名一个小组,这10各小组实力相等,每周评比一次选出优秀小组,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困难小组找出原因帮忙,督促其进步。

二、及时发现、表扬学习刻苦、学习方法合理有效、善于质疑的同学,树立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上,每个人可以树立自己的榜样,激励自己向他学习。培养勤奋的学风,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所以,对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寻求有效合理的学习方法、善于质疑的精神,值得班主任大力表扬。

发现以上这几类同学并不难,学风建设值日班干部、科任教师都可以提供信息。利用班会,进行表扬,在期中考试中,我班前12名4名学生,王书红,刘孟飞,李亚萌分别获1,4,5名的好成绩,尤其是刘孟飞,王书红,学习刻苦,学习方法得当,号召全体同学想他学习,并让他两在班会上向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做到成果 共享。

三、鼓励后进生、学困生

无 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途径怎样,都应有个好的结果,这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所以学生的最终成绩就虽然显得重要,但是,我们在评价学生学得怎样时,应做到客观,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尤其是要有激励性,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品尝到果实的甜美,以便今后更努力地学习。

对成绩好的同学,可以激励他更上一层楼,与前面的同学或外校的同学比;对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与成绩好的同学看齐;对成绩总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说他们成绩的提高要比第一名同学成绩的提高快,提高幅度也大;对于怎么鼓励成绩也上不来的同学你可以说他听课认真;如果他听课不认真,你可以赞他作业工整;如果他作业不工整,你可以称他遵守纪律好。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可贵之处,只要我们能抓住这些,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很多同学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表扬成为栋梁之材。

对于有名的“王学超”,最先,可以要求多上课不说话;不说话了就要求他按时完成作业,作业不会可以抄别人的;作业完成了就要求他课堂听好课,一堂课会多少都可以,结果他知道每位老师重视他的一切,就不断努力着,朝好的方向发展

四、增强学生的目标意识和竞争意识

1.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海洋中的航灯,可以助其把握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现实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如盲人摸象、瞎子抓鱼,东一把、西一把,事倍功半。学生学习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放松要求,意识模糊,效率低下;反之,效率就会提高。

因此我为全班制定总目标,也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他们的个人目标。包括级部名次,班级名次,各科的分数段,班级每体同学都有分数目标,这个目标每位同学经过努力,都可以完成目标。

2、竞争意识

培养学生竞争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向他人和自我挑战,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有那么一种比、拼、赶、超的劲儿,就可以调动自己的潜在动力,做出平时难以做到的事。

我可以通过平时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单元考试、期中期末,以及课堂纪律、学习习惯等不同的途径,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长期以来,“学不得法”成为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瓶劲”,我在这方面给学生以实际可行的帮助。比如: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可以在教师教授新课之前大致了解课程内容,有助于把握重点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作业认真书写的习惯,不仅可以保证作业的美观整洁,提高作业的质量,还能够培养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反之,不良的习惯也会成为学习进步的绊脚石,不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脑子都不笨,但往往上课心不在焉、作业马马虎虎、做事丢三拉四。

首先,要求全体学生集中注意力听。注意力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边学习边动笔的好处。笔记不仅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是复习旧知识的依据,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笔记中发现新的问题。很多家长感到对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无从了解和把握,其实,每天查看一下他们的课本和笔记,就是一种好方法。

最后,组织“学习方法交流会”。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刚入学时,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不会支配时间。让进步较快学生到班级进行学习经验交流,让他们了解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还可让学习困难学生谈谈学习中的苦恼及过程,请全班同学一起来“会诊”,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困惑: 1班干部与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

到了八年级的班级中主要干部与问题学生的矛盾尤其突出,个别有管理能力的学生由于长期处于班干部职位,长年累月已经与一些问题学生产生的尖锐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互相之间不信任,班干部认为这些同学专门爱搞破坏,问题学生则认为班干部处处老是与自己做对,常常趁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带头违反纪律,以显示自己在班级和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对于这一对矛盾也是常让我头疼的。

2作业抄袭现象,尤其是周一,针对这一点,我给任课老师说给他们布置简单的作业,可是还有几个学生早晨来了写。

篇2:服务型班级建设之我见

五年的班主任生涯,使我深深感到: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声誉,而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着班级。所以学校里班主任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责任心强,工作方法多变、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就能把一个班级带好,就能积极有效的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首先,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要想治理好自己的班级,就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思想素养和专业工作能力。其次,更重要的,就是要在班级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使自己得班级管理工作目标得以最大化实现。最近学习了有关高谦民老师的《班主任的特殊操作要求》,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对班级建设方面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思考。(1)确立班级共同目标,激发上进心

就像高老师所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我们的教育不是缺少理论的灌输,而是缺少打动人心的故事。历史就是人类成长的故事,而教育就是通过讲述人类的故事来启发、引导孩子成长。如果一个人上进心迸发出来,那么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2)强化集体观念,维护集体荣誉

集体因为有了你而光荣,同伴因为有了你而幸福。人一旦被赋予了责任,就马上注意约束自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所以我们必须赋予班里每一个学生不同的责任,让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3)建立班机组织机构,明确服务意识

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要强化这种服务意识,以抵制我国一直以来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当干部不能成为少数人的专利,而应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任何学生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发展机会。(4)制定班级规范,实施自主管理

班级规范是班集体为实现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它具体表现为班级的规章制度。班级规范的制定,不是为了管制学生,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要想引导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

(5)尊重学生的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从学生的个性出发,这才是教育的真正起点。班集体建设的目的是让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的发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第一,只要我们愿意为他另起一行。给学生以希望,就是将他们领上了幸福之路!只有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他自己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6)形成优良的班风,培养关怀精神

班风是指班级的精神风貌,它是全班师生长期形成的一种风气,它通过班级成员的思想、言行、风格、习惯等表现出来。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级的形象。

篇3:高校班级建设之我见

关键词:高校,班级建设,班风,校规校纪

班级是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 是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和赖以成长的一个小集体。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都要在班级里得以实现。因此,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成绩, 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与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对校风校纪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良好班风的形成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基础

1. 选配好班委会和团支部干部, 并加强队伍建设。

学生入学伊始, 要求辅导员老师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利用自己的观察, 选拔出学习刻苦、工作能力强、同学关系融洽、有魄力的同学走到班级学生干部队伍中来。那些爱走极端、固执己见、居高自傲、散散漫漫的同学一定不要放到学生干部中去, 更不能放在班长、支书等重要位置。要把握学生想从事社会工作的欲望、工作的能力以及是否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也要观察他们的责任心、判断力、激情和爱心、组织能力、诚实守信等方面的表现。所以选好班干并对他们进行系统教育是一个良好班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2. 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

大学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 应多组织同学搞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助于大学生兴趣培养、集体观念增强的活动, 以此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爱党、爱国、爱校, 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学会交流情感、相互合作;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 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活动中达到消除误解、克服不足、化解矛盾、增强友谊的目的。

3. 在同学中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高校班级内部同学间的关系是多层次的, 除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关系外, 还有朋友关系、饭伴关系、友寝关系、老乡关系等, 形成相对独立的群体。有些小集体与班集体利益在某些时候背道而驰, 作为辅导员老师要正确引导, 及时找他们谈心,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 并在生活中用真情实感去感染他们, 使他们在老师的信任和感化下努力做到与同学关系的融洽与和谐。要让同学们深知只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 才能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集体。

二、严明的校规校纪和是非分明的奖惩是搞好班级建设的有力保证

1. 发挥先进分子和党员同学先锋模范作用。

在班级中大部分同学都是要求进步的, 作为辅导员老师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 鼓励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充分调动党员同学的积极主动性和进步思想, 带动落后同学进步。培养学生对党的热爱, 坚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向往和追求。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用先进的思想来保证班级建设的顺利进行。

2. 用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

教师要用校规校纪去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 培养他们的文明习惯。老师要做到不包庇、不偏袒, 一视同仁。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受到犯了错误就要被惩罚, 才能做到知错就改。作为教育和管理者要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在严格要求、严肃管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错了就要受到惩罚这一简单的道理。

篇4:书香班级建设之我见

一、家校统一思想是建设书香班级的重要前提

现阶段阅读的状态令人不满意。比如,孩子们往往更喜欢阅读一些快餐文化内容,读书感悟不够深刻,家长对学生读书的要求过高等,为此,我与家长沟通,共同商讨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书要求,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二、多方激发兴趣,是推进书香班级建设的动力所在

1亲子同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亲子阅读中,学生们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们的读书兴趣更浓厚了。我班的常家齐这样对我说过,“老师,每当我和妈妈一同读书时,妈妈那甜美听的声音,那入神的表情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使我暂时忘记了妈妈辅导我学习时那让人惧怕的表情,更使我深深地感到与父母共读一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和知识,还使我们家庭关系更和睦,融洽了!”

2创设读书氛围,诱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香环境犹如点点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我从一年级起,就引领学生背儿歌,背歌谣,看绘本故事,演儿歌,演歌谣,演经典童话。到二年级时,我又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大赛,读书卡展评,读书汇报交流等。

3联系教材,由课内知识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精选而来,有的源于中国历史,有的选自于一些童话、寓言,有的是优秀作家的名著名作,这些课文我们在讲完后都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相关的课外知识。

4做好好书推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做好好书推荐活动,如:介绍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激发“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生动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感受,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我也要读一读”的行为动机。

5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阅读。

创建书香班级,引导学生阅读,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学校非常重视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工作,给各班配备了整齐漂亮的图书柜。为了让学生主动自愿的把自己的藏书捐给班级的图书角,我班给图书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书海漂流”,渐渐地学生们的热情更高了。

三、实施有效的阅读指导,是建设书香班级的有力保证

1选读法。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课外阅读的诗文、成语、名言、歇后语等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进行阅读,并会把你讲话中的好词佳句记下来,老师见其行而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便会在这方面更加留意别人说话,养成在生活中、在交际中积累的习惯。

2摘读法。指导学生做好摘录式读书笔记,我给我的学生的读书笔记本字取一个好听、有诗意、有语文味的名字(如“采蜜集”、“读书拾贝”),再想好积累的内容,确定好板块,其实是确定好目录,每一个板块又可以拟订一个好听的名字(如 “好词库”、“佳句坊”等。)

四、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是建设书香班级的有益补充

1单项先进的评比。善于讲故事的评为“故事大王”;乐意借书于人、捐书的评为“爱心书童”;诵读古诗最多的评为“诗圣”;擅长写作的评为“习作大王”;阅读进步快的评为“希望之星”;读书笔记写的好的评为“金牌读书笔记能手”。

2综合评比。对于阅读量大、存书量多、习作多、成果多、能言善辩的学生,可以评为“超级书童”。获此殊荣的学生可能不多,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置,就是要树立班级中阅读的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向获奖者看齐。

五、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为书香班级建设推波助澜

篇5: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反之,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对立,教师就很难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

二、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虽小,但也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班级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班干部管理制度、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行为习惯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三、加强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创建优美班级环境

作为一个班集体学习和受教育的基地 ----教室,我们要求班的教室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创造一个文明的学习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它要求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班里的师生必须要有文明的观念、文明的规范行为和社会公德,必须要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必须要持之以恒地与乱丢、乱吐、乱扔的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因而实施这一要求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文化和文明素养的过程。因此,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上,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使教室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作用。可充分利用班级空间进行栽花、种草,使班级中充满绿意,生机盎然;及时更换班级板报的内容形式等,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营造文明的班级环境。

有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学生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客观上就是班级楷模。

在班级工作中,时刻注重言传身教,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要说脏话,教师的用语一定要文明。要求学生不乱丢垃圾,自己首先做到见到垃圾主动拾起。如果发现地上有纸片,就马上弯腰捡起来。也许有人说让学生捡起来不就行了,不行!因为学生有可能会模仿教师,出现同学指使同学去捡纸片的情况。 虽然这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但学生立刻意识到保持教室卫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也包括老师,这时学生就不仅是用眼睛来看你,而且用心灵来感知你,学生会在你弯腰之际,集体的责任感在心中产生,我觉得这样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 在工作中,我一直都用我的行动去感染、去示范、去教育我的学生。

五、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班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通过晨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建立班级QQ群,在QQ群对班级中某些现象、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当面说不出口的困惑,如果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姓名公开,可匿名留言。老师也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充分的关爱学生:生日时送上可爱的礼物;进步时送上一张贺卡;受挫时写上几句贴心的话语, 激励孩子们积极进取,做最好的自己…新型的心理交流平台促进了师生的沟通,同时促使学生养成了勤学习、乐表达的习惯。在积累中成长着,形成了积极进取、乐学向上的班风。

新时期下,我们班主任完全可以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式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各方面有效资源,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班级鲜明的特色文化,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篇6: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高一1班 班主任: 曾向葵 当你走进一间地面整洁,窗明环境优美的教室时,你能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能在教室追跑,大声喧哗随便吵闹吗?不能。这些不良现象正在悄悄退避,这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魅力。

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与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主要表现为教室环境、班级设施、班级文化团体、人际关系、班风学风等。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

一、美化教室环境。发挥教育功能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地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

我非常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除了在墙壁上做功夫,设置了先进同学栏,美化学习栏,将班训贴在教室醒目位置,同时晒出同学们的活动剪影,制成青春风采栏。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教室里还摆放了绿色植物,让同学们在班里除了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书香之外,还能为班级的绿化自豪。由于美化了教室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同学们也很自觉的维护这个家庭的卫生,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我们班的量化分也一直名列前茅。

二、优化人际关系。提高教育实施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通常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互相构成的,从某种意义说: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课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平等、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还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一种向上的群体规范,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协调功能,班级开成了一种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篇7: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中至关重要,如何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呢?在前几个学期我们作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粗浅的共识和经验教训。那么,今后将如何进一步进行呢,现就这个问题与大家进一步探讨,谈谈一些肤浅见解,以求朋友们指正。一、一个温謦的家

何为班级文化,只有搞清它的全部涵义,才能有足够的思想认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笔者同意这样的观点:,所谓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是由班级全体成员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扮演着传递社会规范、价值观念、科学知识、传统习俗和促进儿童个性社会化的角色。班级只有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命意义时,它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学生才能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

一个班级就是几十名学生共同的家,把教室(包括宿舍)布置打扮成一个温謦的家,是班级所有成员共同的心愿。一些优秀班主任无不为教室的布置精心构思设计。因为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謦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感情、陶冶情操,给人以教育启迪。有些教师认为,何必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把教室打扮得花花绿绿,教室里没有这些布置,不是照样上课。有这些闲功夫,还不如多批几本作业。但从我的观察了解看整洁明丽、布置精巧的教室的班级,它的班风学风好,正气足,而那些班级乱糟糟,学风不好,教室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布置。

如何建设一个温情的家,教室可作哪些布置呢?国外一些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根据“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他们的教室设计与我国是不同的,教室大,分学习、阅读、电脑、教师办公区等多部分,教室布置生活化、家庭化。通常我们的教室很挤,空间不大。但我们有“螺丝壳里做道场”的传统,靠师生的智慧,也能把教室布置出我们的特色。自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后,有些教室里布置生物角、图书角、阅报角,黑板报、学习园地从内容到形式焕然一新。有些教室把全班同学的照片贴成一个家,把争章竞赛表设计成一棵大树用不同颜色的树叶表示不同的结果,把优秀作业展示设计成一个家庭成员的劳动成果展示。把大家讨论出的班风、班级公约、集体获奖证书贴在最显眼处。特别是到了元旦、六一等重大节日,教室更是装饰得漂漂亮亮,像家里办喜事似的。这些布置本身就是一个载体,如没这载体,老师的教育思想、班级的共同目标、学生的愿望如何展示。诚然,教室布置的构思设计操作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这是一个师生建立感情的契机。是教师走进学生的桥梁,是学生接纳教师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室布置就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围绕这个精神财富创造的活动也是学生一个锻炼教育提升的过程。

开展宿舍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的建设更要有“家”的感觉。住在同一宿舍的一般就是同班同学,几个人就是一个“小家”。家庭化、生活化的味道可更浓些。这是德育生活化、生活德育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二、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在前面强调教室的重要性,不是说教室的布置好后,万事大吉,这些就是所谓的班级文化。实际上如这样理解太肤浅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之一就是营造一个和谐的浓浓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对好的学风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我们曾在一个班级实验过,这个班级的学生来自10多个乡镇,四年级时来到我校,他们吃住在学校。根据这个情况我们与班主任一起设计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组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操作:1.班队活动、2.学科渗透、3.早读晚自修、4.宿舍生活。一个学年的实验,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收到实效:

1.早读非常自觉。在班主任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能自觉地按时早读。没有迟到或乱糟糟的现象。2.课堂讨论热烈。不管是个别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发言的量和度都是欣喜的。新教育实验中的构建理想课堂“六度三层”“三个基本性质”,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循循善诱,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幼芽。在课堂上,给与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发问、怀疑,甚至反对教师的看法。在学生的认识一时跟不上时,做到以理服人,巧妙引导,决不强制学生盲目服从教师的见解。

3.作业很少有拖拉。很多教师经常为班中那么几个学生拖拉作业而烦心,实际上学生拖拉作业也与班级学风有很大的关系。在这个班学生拖拉作业的情况很少出现,这也要归功于班级文化建设,归功于班级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4.爱读课外书。这是这个班级的又一特色。除了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外,班级自办图书箱,大家把自己买的书放到班级图书箱,供全体同学阅读,从没丢书的事发生。大家以买到好书读到好书为荣,很多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多篇习作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或在报刊上发表。

5.各科均衡发展.作为小学生还在打基础阶段,所以既要让之自由发展,还要让之和谐均衡发展。在这个班基本上做到这一点。有书法绘画乐器英语特长的,更有各科和谐均衡发展的。

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仅看这个班教室布置得如何,更要看这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学风、班风如何。学生学得是否轻松活泼,是否学会学习,是否和谐均衡发展。三、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获得高效的学习效果。许多教师和班主任都非常重视这种关系的建立,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路的引路人。”师生彼此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促进,是一种朋友式的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中,我们教师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摆在孩子的位置上,和他们同欢乐,共忧愁,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用他们的感情去理解周围事物。教师要做到: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通过 “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给孩子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获得成功。

教师对学生平等交流的态度和家人式的关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尤为重要,这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目的所在。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班主任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情感,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并产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级的情感氛围。在班级文化建设实验中,我们努力使师生关系达到以下3个目标:一是平等,二是信任,三是民主。四、一个友爱合作的生生关系

目前在校的90﹪以上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生下来就是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外公外婆对他们的溺爱,他们需要什么给他们什么,想说什么就算什么,所以在家里是个小祖宗,家里的大熊猫,重点保护对象。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除了不知道关心别人以外,劳动观念也差,自己动手能力也差,生活自理能力也差;在公共汽车上也不会让位子,老人站着,他就很自然,他觉得在家奶奶都站着让我坐;缺乏多子女之间的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适应能力很差。互助、友爱、合作是联结每一个学生的心灵纽带。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竞争”要讲,但还是多讲互助友爱合作,到了大学也许要多讲一些竞争。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协作,互相友爱,互相谦让,使独生子女的教育由家庭个体式的教育转向学校集体式的教育即群体教育。学校的教师就是为这些独生子女创设一个“群体生活”的环境。无论是教室漂亮的布置,还是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的开展,还是自主自由的课堂教学都需要全体成员的互助合作、共同努力。这为学生提供进行交往活动机会,让他们与同龄孩子一起游戏、学习、劳动、嬉戏、模仿,甚至“争吵”,在交往中互相理解、沟通童心,共享童年的欢乐。通过儿童群体进行教育,利用孩子乐群心理,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建立与发展小伙伴之间的友谊。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又一目的。

小学生之间无事打打闹闹、为一块橡皮斤斤计较、这个要报告那个在哭了。繁琐的同学间的小事整天包围着我们的老师,不解决又不好,解决又没个完,备课批作业只能放到晚上。这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最大的苦恼。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律的能力,把教师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放出来。成立班级自治委员会(由学生选举产生人选,与一般由优秀学生组成的班队委成互补)来解决学生间的争端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经常采取的一种尝试。有一次,一位学生丢了十几元钱,按惯例由班主任处理,但这次班主任交给那班级自治委员会处理。通过小委员的努力工作,后来失主找回了丢失的钱。特别是住宿生间的事由自治委员会解决的更是不少。在学习中,学生间友爱合作的空间和时间更多,很多教师采用“一帮

一、双帮一”、学习小小组等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证。五、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团结向上共同进步成为全体班级成员的共同愿景,我们评价一个班级的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主要看这个班级有没有这个愿景,有没有团结向上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有没有集体荣誉感,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是否让每个学生在这个集体里获得成就感,产生幸福感。为了这个愿景,我们觉得可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1.为自己班级甚至每个小组或小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 2.设计一个大家能接受的班徽; 3.讨论确定班风口号; 4.制订一个班级公约或班规;

5.为班级运动队设计一个锻炼目标; 6.为班级拉拉队设计几句鼓励口号; 7.制订个人奋斗目标或班级奋斗目标;

8.建立班级文学社、书画社、小乐队、武术队等社团并为之起个好听的名字。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使班级显得生机勃勃,文化建设丰富多彩。

教师还可根据课程要求,开展一些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例参观美展,观看海洋世界和家乡发展成果展。特别是班际比赛、远足踏青、夏令营同学们特喜欢,在这些活动中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最能培养体现班集体的精神风貌。

篇8:班级体育文化建设之我见

一、班级体育文化的形成1师生体育观念的交织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班级体育文化的要素, 其中教师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知识素养、体育培养目标等组成教师的体育文化, 同时它对学生体育文化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学生体育文化有着自身体育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特别是在《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 迫切需要相互沟通, 不断调整, 在动态平衡中发挥互动作用。

2个体和群体的体育文化相互渗透

个体体育文化是指学生以自然遗传素质为物质前提, 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下, 后天形成的有关体育的知识、能力、意识等体系。群体体育文化是群体中人与人在相互交往中, 对班级文化环境提供的体育信息所进行的认识、分析和评价, 产生群体所特有的带有共性的“体育模式”。

3体育文化同时具备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体育物质文化指学校或班级的体育基本设施、条件状况等。体育精神文化指班级体育活动的计划, 有关体育的公约、制度中的奖惩办法、班级活动所形成的风气等。班级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依存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有良好的物质基础, 没有完善的计划和可实施的措施, 班级体育也成不了文化。

二、班级体育文化的特征1自主性

《体育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鲜活的、存在个体差异的, 所以倡导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充分张扬个性, 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调控方向, 使学生在热爱国家, 关心集体, 确立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思想的驱动下, 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力。

2渗透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 社会、家庭、校园以及自然环境等都影响着学生的生存和自身发展。而班级体育文化建设从内容到形式, 都会受到一定时段的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地方经济、社会群体、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制约。

3连续性

班级体育文化不是短时间内凭某个人的愿望可以形成的, 它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群体不懈努力, 在与校园文化的不断磨合中形成自已的特色, 并逐步延续下去。

4多样性

由于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都是呈阶梯形发展的, 由他们作为主体所建构的班级体育文化在各阶段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样式。又由于城乡学校的各自环境, 经济状况、教师素养、民情风貌、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差异, 必然形成校园文化的差异, 影响到班级体育文化建设时, 定会显现出城与城、城与乡、乡与乡的差异来。

三、班级体育文化建设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

班级体育文化建设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自己的目标自已定、自己的活动自己设计、自己制定计划并执行计划”。教师要悉心培养班级体育骨干的表率意识, 通过他们再进一步扩大积极分子的队伍, 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能寻找到合适的位置。

2集体性原则

《体育课程标准》在目标管理中提出要培养学生有参与团结协作精神, 在班级体育文体建设中, 坚持用集体主义精神将学生聚集在一起,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的利益关系, 以集体主义为支柱, 建成良好和谐班级体育文化。

3统一性原则

班级的体育文化建设要协调各科任课老师, 取得理解并支持, 使之认同班级体育文化建设目标, 形成统一的教育、教学背景。班主任要不断挖掘校外力量的潜力, 争取社区和家庭的积极配合, 为班级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促进作用。

四、班级体育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首先应该以学生能够接受为前提, 不同阶段的学生其接受能力有差异, 制定目标时, 要“量力而行”;其次应当结合学校体育课的教学来实施, 使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得以深化和延伸;第三, 可以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 增加学生对民俗知识、民族文化的了解;第四, 配合学校或年级体育活动的开展而确定, 加强班级, 年级之间的交往。

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除了体育课、体育兴趣小组以及早操和课间操之外, 主要还可借助体育节、运动会、单项比赛;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旅游、体育墙报、小报纸、广播影视等多种形式, 让体育文化深入学生。

摘要:班级体育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爱好,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班级体育文化有它独特的构成元素, 具备着它独有的特征和建构原则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体育文化,体育观念,学生

参考文献

[1]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1]鲁洁、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4

篇9:建设班级舆论之我见

关键词:舆论 导向 效应

班集体的舆论就是班集体每个成员对社会上的问题,对学校生活中、班级生活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评论。一个班级有了正确的舆论,就能明辨是非,提倡和支持正确的东西,批评和抵制不正确的东西,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正确的标准。

一、加强道德法规教育,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培养正确的舆论,最根本的在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生守则上规定的行为规范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提高自身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以指导自己的言行。学生生活在一个集体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是班级的一份子,班荣我荣,班耻我辱。有了这样的集体主义思想作为基础,那些不良言行自然就会受到遏制。比如对迟到早退,班级舆论是什么?是同情,是无所谓,是视而不见,还是批评帮助,这些都将对班风建设和学生成长影响极大。那么教师应教育学生,我们到学校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学做人,二是学做学问。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做遵纪守法的人。不迟到、不早退是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它也会让我们养成守时的良好习惯。那么对做不到的同学,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大家应该积极帮助他,让他为迟到而使班级荣誉受损感到内疚,从而改掉这样的习惯。

二、抓住热点问题,发挥舆论点的积极效应

1.核心话题和非典型话题。从班级舆论的内容来看,一个班级在不同的阶段存在不同的核心话题,这些话题和班级的大事件有关,比如校运会、文艺汇演、重大考试、班级任课教师的变动等;或者和社会的热点有关,是社会舆论向班级舆论的一种辐射。这些舆论话题在一定的时间段,受班级成员关注程度高,对全体学生有着深广的思想、认识和心理影响。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班级随时存在着大量的非典型话题。它不是全班关注的焦点,只是局部几个学生由于个性、兴趣而组成的“小团体”所议论的内容。比如喜欢漫画的女生会凑在一块讨论漫画的情节,喜欢追星的同学会互相传播着关于明星的种种新闻等。这些舆论涉及面并不广泛,但对于个体的成长影响却是极其深刻的。适时了解掌握班级的舆论话题,是进行班级舆论建构的前提条件。

2.舆论中心和舆论点的建构。核心话题和非典型话题是相对于舆论的客体而言的,而舆论中心和舆论点的建构则是相对于舆论的主体而言的。一个班级总有一些活跃分子,他们把握着班级舆论的话语权,形成了班级的舆论中心,对核心话题的响应最热烈,最能导引班级的舆论风向。在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时,就要考虑到班干部的舆论能力,使班委成为自然的舆论中心,同时鼓励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的舆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指导干预可以调控整个班级的舆论方向,产生“从众效应”,起到“类化作用”,即左右或影响全班以至形成良好的班风。舆论点的建构主要根据平时的观察,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小团体”,找出他们的舆论兴趣所在,了解他们的舆论“首领”,通过和小组谈话的方式,来引导他们的舆论方向,使每一个舆论点都发挥积极的舆论效应。

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进一步巩固正确舆论的形成

班上的主题班会、班委会会议、团员会议、墙报、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都是班级舆论形成中可供利用的活动形式。笔者在管理中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来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反映健康思想和情趣,表扬班级中涌现出的先进,鼓励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气,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发挥集体舆论的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参加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后,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好集体舆论和自我思想斗争的关系。学生通过自己对各种问题的不断思考和权衡以及事后的反思,感受到正确舆论的导向,同时把正确舆论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动,这种活动中每个成员对一种观点的认识,不是班主任直接传递给他的,而是经过他的思想斗争,经过争论、明辨是非才形成的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是有指导意义的,这种舆论对学生以后成长能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上一篇:影片《头脑特工队》观后感下一篇:过苏州的诗歌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