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消防建设论文

2022-04-18

摘要:“两学一做”引领下,加强医学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五心四进三融合”系列工程,探索加强医学院校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全面推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建院升本”的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务型消防建设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服务型消防建设论文 篇1:

新时代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举措探究

摘  要:服务型党组织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高校基层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以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效率、服务能力和服务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通过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载体,在具体工作中,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探索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形式与内容,为学校基层党员干部和师生提供满意和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举措

一、引言

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党在不同时期对党组织建设提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要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十八大报告里也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即“三型”党组织的建设目标,这次大会也首次提出了“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挥自身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具体体现实践。

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举措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服务意识。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在理论学习中,全体党员应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站在党的立场以党员身份思考问题,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党员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党性教育。通过切实履行职责,落实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要求党员自觉做到把群众和广大师生的利益放在中心位置。在生活和工作中主动为关心党员和群众的需求,转变以往高校党组织重管理轻服务的工作方式,逐步代替以往的以命令和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实际工作增强服务意识。此外,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使党员学习日常化和常态化,加强党性修养和理论提升,同时党组织挑选与分享相关资源,使党员从先进感人事迹与榜样中获取精神能量,促进党员服务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党组织中党员的服务意识。

2、创新服载体,提升服务效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可以通过平台建设,创新服务载体,设立灵活、高效率的反馈机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公布服务型党组织联系方式和信箱,及时收集师生们集中关心的事件或反映的问题。另外,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可以整合学校资源,发挥资源共建共享作用,与二级学院或职能部门在党建工作中进行结对共建,成立联合党支部。建立灵活联动的服务型党组织,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畅通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师生的渠道。通过结对共建,为师生搭建学习交流和提升的重要平台、进而提供更好更高效率的服务。

3、充实工作内容,提升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不是闭门造车,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服务型党组织应当按照学校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充实拓展。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可以结合学校工会活动的要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充实工作内容,发挥组织调动资源的能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通过开展广泛的、多项目的调研,主动深入实地了解广大师生在学习、教学、生活上的需求,不断充实工作内容,调动广大师生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升服务型党组织的服务能力。

4、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服务内涵。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可以通过拓展服务外延、拓宽服务渠道,在解决师生关切的问题上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内涵。服务型党组织可以开展以主题党日活动为形式的服务举措,比如以开展“整治校园环境”、深入宿舍和食堂进行校园消防安全检查和食堂卫生安全检查等活动,解决校园安全隐患,保障校园卫生,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服务型党组织在解决关乎师生切实利益的实际问题中,真正做到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 让广大师生直观地感受到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内涵的提升。

三、结语

新时代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规律的重要实践,对于把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新思路、提高党组织建设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高校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主动适应新时代高校改革和发展要求的具体实践,是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28

[2]  蒋艳萍. 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践与思考——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17,(05):57-59.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N]. 新華社,2014-05-28.

[4]  李亮林. 新形势下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5]  李春伟,那广利,张景.师生诉求视角下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品牌,2015(2):210,3.

作者:郑攀

服务型消防建设论文 篇2:

“两学一做”引领下的医学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两学一做”引领下,加强医学院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结合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五心四进三融合”系列工程,探索加强医学院校党组织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全面推动教学、医疗、科研、管理等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建院升本”的建设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关键词:两学一做;医学院校;服务型党组织;探索与思考

2016年,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如何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领下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是摆在党务工作者面前的课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医学类院校党组织是党在医疗教育战线上战斗力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学生、教师和医护员工的纽带和桥梁。积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深切把握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服务型党组织的内涵界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服务型党组织内涵就是通过积极规范的服务,让党组织的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服务风格更加彰显,能够更好地保障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同时,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型医学院校党组织建设,其对象在群众,关键在服务,重心在基层。积极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就要坚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地位不动摇,找准党组织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找准党组织工作与师生医护员工利益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要坚持从医学院校的学科特点和具体实际出发,努力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形式多种多样的基层党组织。

二、 “两学一做”引领下通过“五心四进三融合”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6年9月起,江西医专通过“五心四进三融合”实践活动,结合具体实际大胆创新学习方法,通过形式各样的学习教育,通过形式丰富的讨论,使全体党员同志普遍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五心”即党员干部开展“公心、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学习和服务工作,服务师生;“四进”即党员定期“进社区、进食堂、进教室、进寝室”制度;“三融合”是指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学校“产、学、研”三融合。通过活动服务学生、服务教职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

(一) 党员干部开展“公心、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学习和服务工作

1. 组织“全覆盖”,做到公心。从系部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入手,积极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做到覆盖全面、着力打造,灵活高效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充分的确保服务整体的公心,为群众服务,为大局服务。全力推进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服务建设,要求党员干部有突发事件必到,有矛盾纠纷必到,有重大活动必到,有教工困难必到,有思想波动必到。

2. 服务“全方位”,做到热心。始终把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服务“全方位”,赢得师生的“好口碑”。党员干部开展针对性服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接待师生来访,听取解决师生困难。

3. 活动“全参与”,做到爱心。坚持因地制宜,设计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不断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用党员干部的爱心付出,赢得师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搭建党组织服务群众平台。

4. 评议“全公开”,做到耐心。坚持以师生为评判主体,以师生满意为第一标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真正让师生成为“主裁判”。

5. 反馈“全天候”,做到细心。促进精细服务。按照“细心管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方便服务”等原则,切实做到“认得到人、敲得开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把师生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

(二) 党员干部落实“进社区、进食堂、进教室、进寝室”工作

社区、教食、堂室和寝室作为广大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的主要日常活动场所,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做到真正地走进师生心里,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层党组织提出了“四进”目标。进社区主要是要走进老校区家属楼及学校教职员工较为集中居住的社区,走进教师家庭,了解教师生活情况,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进教室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学生教室,听取广大师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建议,同时有走进实训教室,了解实训教学情况。进食堂就是要求党员干部走进食堂抽查食堂消防卫生状况,参与体验学生就餐情况。进寝室是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学生寝室,了解广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

(三) 服务型党组织推动落实“三融合”工作

“三融合”是指基层党组织积极推进学校“产、学、研”三融合。积极服务广大学生、积极服务广大教职工、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学校党组织提出:一是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下步必须要把产学研工作当作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二是建立健全机制,通过成立产学研合作研究团队等方式,形成团队骨干核心力量,强化团队建设,带动产学研工作;三是深化合作,突出合作成效,利用好校内、企业、高质量就业三种资源。

三、 进一步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聚广大职工党员的智慧和力量,时时事事关注学校发展,推动学校软硬件建设,服务学校的发展。2017年我校提出“建院升本”的发展目标,但是对照升本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学校基层党组织要带领广大党员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高校服务型黨组织建设,工作重点在抓落实,落实的重点又在监督,在对服务工作的检查与监督方面应该加强,在实际工作做到监督有理有据。服务监督的落实,可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服务监督应该借助广大群众的力量,畅通群众的监督渠道。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王芳,叶颖俊等.地方性医学院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科学内涵初探[J].考试周刊,2016,33(4):26-27.

作者简介:刘建明,肖姗,王芳,叶颖俊,江西省上饶市,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李文,江西省赣州市,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作者:刘建明 肖姗 王芳 叶颖俊 李文

服务型消防建设论文 篇3: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文化惠民工程的落实是当前文化小康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如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转化,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逐渐的增强,然而社会建设却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要,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并将其真实的落实到人民群众身上的重要性。文章对政策进行深入的研究, 分析现在社会中所突出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开展作一定程度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惠民;策略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为了解决矛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基层文化水平,发挥群众组织,用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村,为老百姓送温暖,更为老百姓老有所乐,增进认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在落实政策时所遇到的问题

国家近几年对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十分的重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地改进,逐步去落实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尽量使得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政策的福利。但是,我们再回过头去看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加上现状,能看出来还是有不少的问题还没有真正的解决,没能做到全覆盖、均等化,这就导致可能有些地方能享受到政策,而有些地方并不能享受到,牵制了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满足感。

(一)社区内设施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好,政府对农村的建设方面关注不高,这就导致现在的资金有限,政府需要使用大量的资金来填补这三十年来农村建设的短板。受财力所限制,文化公共事业的资金不到位,对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就只能搁置。有些地方,为了响应号召,已经开展了文化服务体系的工程,但资金的不到位,建设一拖再拖,各种设施功能根本就不齐全,占用地方,还没办法给居民舒适的公共文化生活,更有甚者,在建设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的还有欠账。

(二)文化设施管理的不到位

有些地方在建设时,冲劲满满,一门心思发展硬件设施,到后期的管理维护时又丝毫不在意,少了管理维护,硬件设施的老化加快,使用率降低,最终只能荒废。荒废的场地不能带给群众身心愉悦,反而因为占用地方资源,又无法提供什么有利作用,让老百姓唏嘘不已。

(三)文化资源、受众单一

正常来讲,公共的文化资源应该是根据当地的人民群众的所需建设的,但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文化中心千篇一律,感觉上去到那儿都是一样的,没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也没有创新,单一的文化资源使得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变低,甚至有群众感到不满意。城镇的文化惠民工程,因为它的覆盖面有限,没有办法去广泛推广,单一的文化资源,使得参与的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的群体,很少有青少年去参与其中,收益群众的不广泛,是没有办法去展现出文化惠民工程真正的落实普及到群众生活中的。

(四)专业型人才的缺失

近几年国家才开始注重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由于很多的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加上建设工作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去支撑的,所以在开展政策时,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没有一套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组织群众进行活动时没有很好的创新性,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看到,人民群众在参与活动时也是没有激情活力,长此以往,人民群众的兴趣会消减,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结构上的失衡,处于短缺的状态,没有得到好的解决办法,于是,便存在很多同志在做担任某职位做相关的工作时,还需要去兼顾其他岗位的工作,身兼数职却分身乏力,从长远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很直接的影响到整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落实文化惠民工程所需策略及方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在“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中,不仅要尊重百姓需求,更要努力培养百姓口味,如此才能既接地气又长精神。还需要对上面所说的问題进行解决和优化,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

(一)对财政的分配要合理

当地的政府要加大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金的投入,主要还是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多方面发展,确保做到“多点开花”。要建立相对应的“小分队”,有专门负责的组织,也有专项资金,去合理的分配城市、乡镇、村的发展建设规划,重点可以偏向农村的建设,资金比例可以侧重于农村,要尽可能地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均衡发展,不能注重城市的发展而忽略了农村的建设。比如,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树立向基层倾斜的建设导向,调动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在过去的很多年我国一直在对城乡间的差距做了很大的努力与改善,但是城乡之间公共文化资源上,不管是布局也好,还是公共服务也罢,不合理、不平衡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思路,转换方法去进行,统筹兼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尽可能地去形成以市中心为主要,县镇为辅,社区和村为点分散出来,争取做到全面覆盖,结构完善的一个系统结构。等到了在社会中,每一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资格去享受公共文化的服务,这才能去体现政府所做的公平。资金不足的方面,政府可以做一些措施,例如号召群众捐款,或者是找当地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谈,要鼓励一些企业、成功人士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投资,反馈给社会,福利给群众的态度。

(二)加大建设强度,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基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等都是需要去建设的。硬件设施完善后,应免费开放。免费开放当然是需要另一套的标准跟管理服务的方式,所以政府应该去制定修改新的规章制度。免费开放的项目应该涵盖普及到多个区域,对外公示,让公共建设的公共文化服务这项工作透明规范地体现在人民群众的面前。有些服务项目,例如图书馆、博物馆这种场地,应该逐步扩大开放项目,延长开放时间,加强安全措施,在场馆内应布置好休息区、学习区等,要做好安全预防的工作,例如:安全出口的标识,人流的控制,消防器材的更新添置,电梯的维护运行等等,为了万无一失。建设场馆其实就是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它发挥自己的作用,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求,发挥每个场馆自己的优势,积极宣传,准时开放,让人民群众能够从这些设施中感受到政府所做的良苦用心,同时给群众带来生活上的便利,身心得到满足。做好这些工作之后,切不可这样就不再去管理,维护场馆也是十分重要的,馆舍和设施应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挥文化惠民的作用,既然建起来了,就要实实在在用好,不要成为摆设。使用过后,应该每天都有专业人员对场馆进行清扫与维护,保证第二天群众再到来时,场馆的整洁干净,也能使场馆的利用率提升,就无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在重建场馆上面。着力完善,因地制宜的建设,方便居民生活。

作者:孟卫东

上一篇:综合档案馆建设论文下一篇:电气自动化电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