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2024-05-20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通用6篇)

篇1: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迅速向其它地区蔓延,并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对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美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并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亚洲经济在美国经济增长下滑和全球金融动荡背景下难以独善其身,美国次贷危机正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对亚洲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次贷危机的根源和成因

次贷危机起源于近几年来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截至2003年,美国房贷市场2/3以上的贷款达到优质贷款标准。此后,优质贷款比例逐步下降,而次贷份额不断上升。2006年美国发放的次贷达60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市场发放房贷总额的 2I%,另类A级贷款额所占比例为25%,而优质贷款的比例降到36%。到2006年底,美国未偿还的次贷额达1.5万亿美元,占全美未偿还房贷总额的15%。

美国次贷危机是近些年来美国国内积累的金融和经济风险不断释放的结果,也与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及西方货币政策相关。

1.降低房贷初期偿债负担,为购房者提供轻松的抵押贷款。2003年以来,美国金融机构采取一些减轻借款前期负担的新举措来招徕次贷客户。比较典型的是可调利率抵押贷款(ARM)。

2.放宽或实际上取消放款标准,为购房者提供便捷的抵押贷款。放贷机构不仅不要借款人提供任何收入、资产等证明文件,不考虑其真实偿还能力,有时甚至纵容借款人弄虚作假;在借款人无力支付首付时,银行鼓励其使用第二次置留权贷款来凑足首付。因此,大量信用纪录较差的低收入家庭进入房贷市场。

3.金融创新带来大量衍生产品,特别是抵押债务证券化使次贷市场风险丛生。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全球金融衍生产品已从30年前区区几种发展到目前的1200多种;到2007年6月底,全球各种金融衍生品市场规模陡增至516亿美元。信用衍生品增长尤其突出。据IMF(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入),全球信用衍生产品总额从1998年几百万美元增至2001年约1万亿美元和2003年的4万亿美元,到 2006年中又猛增至 26万亿美元。在次贷市场,银行原来将这些贷款保留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近年来却将其转换成债务抵押债券(CDO)等,并将其出售给新的投资者,投资者利用它们创造出衍生产品,之后衍生产品又不断被再次打包和出售,循环往复不已。近年来,80%的抵押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出售,其中债务抵押债券发放量从2004年的 1574亿美元增至 2006年的 5493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在创新过程中使债务链条过长,而基本面易被忽视,导致市场风险向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转化,进而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

4.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使各国相互依存加深,市场联动性增强导致美国次贷危机通过“蝴蝶效应”殃及全球。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虽使单个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分散和有所减轻,但也使遍布全球的许多金融机构形成环环相扣的“风险链”,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引发全球市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美国次贷市场的繁荣和高收益自然吸引了许多欧日等金融机构特别是对冲基金等参与次贷市场“游戏”。美国次贷问题主要通过收购原始贷款并进行销售的机构等主要渠道向全球传播。美国经国会批准的此类机构为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协会和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它们以政府信用为后盾募集资本对原始抵押贷款进行购买、打包成CDO等并向美国及外国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推销。由于CDO一类证券

不仅能赚钱和分散风险,且有美国政府的背景,信用度较高,外国投资者也对其趋之若鹜,这就为美国次贷危机的跨国蔓延留下了隐患。此外,西方国家间,特别是美国和日本间存在较大利率差,许多国际投资者进行套利外汇交易,在日本金融市场以低成本融资,然后在美国投资次贷债券,以获得较丰厚的收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产业银行及许多地区银行,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其他亚洲经济体的银行或基金,也不同程度地陷入美国次贷困境。

5.美国货币政策和与此相关的美国房地产行情变化也是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2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降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超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的繁荣。截至2006年初,美国房价连续5年大幅攀升,年均升幅超过8%,其中2005年升幅达15%,而过去35年房价年均增长率为3.5%。低利率和高房价促进了美国人的购房热,催生了许多为购房者提供融资便利和短期便宜的抵押贷款证券化工具,又导致房贷机构放松对购房者借贷信用和资格的审核。活跃的次贷市场活动,主要基于美国房价上扬和家庭房产不断升值。然而这种有利于美国房地产繁荣的条件近年来出现逆转。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使联邦基金利率从1%升到5.25%,这一利率水平一直保持到200年9月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教授泰勒的研究显示,从1959年第2季度至2007年第2季度,美联储基金利率变化对美国住房开工变化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滞后期。在加息的影响下,2006年初美国房地产开始降温,住宅建筑业陷入衰退,房价上升趋缓并于2007年初开始下降。利率上升和房价下降使美国次贷市场迅速恶化,许多借债过度的购房者的房产净值由正转负,既无力偿付房贷到期本息,又无法再融资,在借债头几年享受固定低利率或不付息的优惠期结束后,现在不得不按市场高利率支付。结果,2006年以来,次贷市场违约拖欠债务事件大增。

二、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西方政府特别是央行的干预下,美国次贷危机初步有所缓解。除美欧政府紧急救援外,西方金融界也采取了一些防范危机深化的举措。但其前景仍不明朗,次贷危机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全球金融市场进入剧烈波动的“多事之秋”。首先,大量房贷机构特别是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基金陷入困境或破产。

2.次贷危机使美国房地产衰退雪上加霜,并将推迟其复苏时间。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房地产业已陷入衰退。到2007年第4季度住宅建筑投资已出现8个季度负增长。有人曾预言房地产衰退于2007年底开始复苏。但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认为,次贷问题将使房地产衰退持续到2008年中期,主要原因是次贷市场的还债高峰期将出现在2008年3月前后。日前美国财长保尔森也指出,次贷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许多方面将需要

一、两年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3.次贷危机将使美国经济进一步放缓。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从2006年的2.9%降到2.2%,其中住宅投资萎缩使GDP增长下降近1个百分点。

4.美国次贷危机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世界经济仍可望保持较强增长势头。

5.从长期看,美国次贷危机有利于全球金融和世界经济发展。

三、次贷危机对亚洲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尽管主要发生在美欧,但在经济和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也将对亚洲及中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1.相对美欧金融业而言,亚洲及中国遭受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2.美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产生“溢出效应”,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运行等多个渠道,对亚洲及中国经济产生间接影响。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已经并将继续对亚洲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自2007年夏季以来,亚洲股市出现过多次暴跌,无不与美次贷危机爆发及西方信贷紧缩等“利空消息”相关。2008年1月中下旬,美花旗、美林等大型金融机构披露因次贷而严重亏损后,亚洲各主要股市价格下滑大多超过6%。2月初以来,美国经济衰退的议论升温又引发了亚洲股市的新一轮下滑。

第二,美国及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加上美元进一步贬值,亚洲及中国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并将对其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石油以外的产品进口出现了2001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大下降幅度。亚洲各经济体增长较大程度上依赖对美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对美出口占其GDP的20%,中国、印度的这一比重分别为8%、2%。2007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对美出口分别下降11%、16%,中国对美出口增长率(按人民币计算)从2006年的20%回落至1%。

第三,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减缓西方信贷紧缩和防止经济从放慢滑向衰退,而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通胀压力提高,使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采取加息等紧缩货币政策,与美国放松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向相反。美国利率低于亚洲利率,国际资本特别是“热钱”大量流入中国等新兴市场,从而有可能加剧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泡沫膨胀,并增大中国等宏观政策调控的难度。

3.在美次贷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动荡、美经济放慢波及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亚洲经济走势与美国等西方经济走势的“脱钩”理论备受质疑。近年来,新兴经济体持续高速增长,较大程度上抵消美经济放慢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被称为与美等西方经济走势“脱钩”。许多学者及国际机构均认为“脱钩论” 不现实,在当前美经济进一步放慢甚至衰退的情况下,其他经济体难以独善其身。联合国认为,贸易和金融联系深化正表明主要经济体经济周期对发展中国家的传导仍在加强;美国仍是其他经济体的主要经济伙伴,并在世界商业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放慢或进入衰退,大幅减少进口,拉美、东亚等地区经济必将受到影响。

4.美国次贷危机和金融机构面临困难也为亚洲经济体提供一些机遇。在当前美金融业受次贷问题冲击需要外资“输血”的情况下,美国对中国等亚洲经济体的资本进入基本上持欢迎态度。2007年,中投公司购买摩根斯坦利等金融机构的股份,中信证券公司收购美贝尔斯登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中国招商银行在美国纽约设立分行,这些中资金融机构在等待美有关当局审核过程中,迄今为止未受到美国舆论和国会的干扰。最近,在次贷危机中遭遇重大损失的花旗和美林公司就从亚洲多个主权财富基金融资近200亿美元。当然,美欧国家在利用新兴市场经济体资金救市的同时,对主权财富基金仍采取防范态度,主张对其加强监管,通过制定规则来规范主权财富基金运作,并要求新兴市场经济体提高主权财富基金运作的透明度。

篇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组号

201010440226

201010440307

201010440308

201010440330

指导

业:财务管理组员:(24)201010440225聂双飞周文圆黄小春廖先桂黄玥婷教师:黄琛

目录

摘要 „„„„„„„„„„„„„„„„„„„„„„„„„„„„„„„„„„„„„„„2

一、次贷危机概述 „„„„„„„„„„„„„„„„„„„„„„„„„„„„„„„ 2

(一)次贷危机的定义„„„„„„„„„„„„„„„„„„„„„„„„„„„„„2

(二)次贷危机的爆发„„„„„„„„„„„„„„„„„„„„„„„„„„„„„2

二、金融衍生工具概述„„„„„„„„„„„„„„„„„„„„„„„„„„„„„2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2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3

三、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3

(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3

(二)美国次贷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4

(三)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4

(四)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债的影响„„„„„„„„„„„„„„„„„„„„„5

五、小结„„„„„„„„„„„„„„„„„„„„„„„„„„„„„„„„„„„„„5 参考文献„„„„„„„„„„„„„„„„„„„„„„„„„„„„„„„„„„„„„

5次贷危机的爆发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

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暴露并进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从常理看,市场份额并不大的次级债市场本无力撼动全球金融市场,之所以造成全球动荡、市场恐慌,金融衍生工具的传导机制不容忽视。本文从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源头入手,分析金融衍生产品在次贷危机中的影响,理清次级债危机被过度放大的环节所在。

关键字: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金融衍生品

一、次贷危机概述

(一)次贷危机的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差的按揭贷款而言的。因为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买房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二)次贷危机的爆发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贷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金融衍生工具概述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及分类

金融衍生工具(derivative security),也称衍生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可以按照基础工具的种类、风险-收益特性以及自身交易方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分类:

1、根据产品形态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独立衍生工具和嵌入式衍生工具。

2、按照交易场所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分为交易所交易的衍生工具和OTC交易的衍生工具。

3、按照基础工具种类分类,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划分为股权类产品的衍生工具、货币衍生工具衍生工具、信用衍生工具以及其他衍生工具。

4、按照金融衍生工具自身交易的方法及特点分类可分为金融远期合约、金融期货、金融期权、金融互换和结构化金融衍生工具:

在现实中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对衍生工具进行分类。

1、按照产品类型,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掉期四大类型。

2、按照衍生工具的原生资产性质,可以将金融衍生工具分为,股票类,利率类,汇率类和商品类。

(二)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最普遍的风险,它存在于每一衍生工具交易之中,它是由于基础金融工具格发生变化给衍生工具交易者带来损失的一种风险。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衍生工具交易者对于不能履约或不能履约的合约而蒙受的损失,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相关联,衍生工具的交割期限越长,信用风险也就越大。

3、流动性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流动性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指衍生工具持有者无法在市场中找到出仓或平仓的机会所造成损失的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指交易一方无法将资产变现或取得足够资金,导致合约到期时无法履行支付义务被迫申请破产或被迫平仓的风险。

4、操作风险:主要分为由于内部监管体系不完善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和由于各种偶发事故或自然灾害等所带来的风险,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就是因为交易员的越权违规操作而内部监管体系又不完善所造成的。

5、法律风险:指由于金融不断创新,法律滞后于金融创新,一些金融机构法律意识淡薄,故意游走在法律监管的设计薄弱环节,使交易者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有效保护所带来的风险。

三、次贷危机与金融衍生工具的联系

(一)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以期货、期权、远期、互换等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都是有效管理和降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的工具,金融衍生品设计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风险。事实上,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转移工具,其良好运作离不开投机者的参与。因为,投资者正是风险的承担者。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商业银行角度观察,住房抵押贷款具有借短还长的特点,进而影响着其资产负债结构和久期的匹配。为了获取更好的流动性安排,商业银行通常愿意部分或全部出售其住房抵押贷款,而发达的资本市场则为这一出售提供了有利条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应运而生。

所谓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其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权打包出售给一个具有风险隔离功能的特定目的机构(SPV),并由这一机构公开发行以此为基础资产支持的偏债性的证券(MBS),其发行募集的资金用于支付购买抵押贷款的价款,而投资者相应获得主要有住房抵押贷款利息构成的收益权。

由于打包资产质量不一,收益水平不同,风险定价也不同。在通常情况下,那些标准住房抵押贷款因标准统一,信用风险较低而较易打包出售,构成了MBS的主体;而那些非标准的住房抵押贷款则因其信用等级低,风险较高,要打包出售,就需要提高其风险溢价水平。这种有别于MBS主体债的MBS成为今天人们熟知的次级债。

如同主体债,次级债也代表着住房抵押贷款的收益权,其收益直接体现于抵押贷款的还款现金

流。风险状态也依存于抵押贷款为其基础资产的风险状况。而居民的还款能力又受制于收入变动、利率的变动、房地产价格变动等市场变动情况,从而间接受制于失业水平、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等宏观经济的变化情况。

(二)美国次贷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

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主要有四种金融衍生品:ABS、MBS、CDO和CDS。这些衍生工具在美国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ABS,它是资产证券化的产物,包括各种形式的资产抵押贷款其中包括住房抵押贷款。而将ABS当中的次级抵押贷款剥离出来就形成了MBS。MBS满足了次贷发放机构获取现金流动性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的需要。因为MBS是具有固定期界因此可以真实性的出售,从而形成一个真实的现金流。为了进一步的扩大收益,MBS的中间级又被重新划分,中间级的MBS被称为担保债务权证(CDO)。在MBS的基础上衍生出CDO需要通过资产的真实销售来保证获得特定资产对应的现金流,由于设计资产的真实销售其操作周期较长。CDO的划分方法大致与MBS相同,也是根据现金回报分配方式来进行划分,分为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自然风险较高的被划为最低级但回报率也最高。我们看到本身中间级的MBS已具有较高的风险,而将它再一次的进行分拆出售,无疑CDO的低级品具有的风险已不可与正常的次贷篮子同日而语了。而人们对于高回报的追求和对风险的忽视使得创新并未止步于CDO。而是又将CDO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再次出售从而形成了CDO的平方、立方等等,不断的延续下去。而风险也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和广化,使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成为了次贷衍生品的持有者及风险承担者。信用违约互换(CDS)是买卖双方通过信用违约互换协议交换第三方信用风险的一种合约。信用违约互换合约的买方,是拥有资产的一方,希望通过支付一定费用,将信用风险转移给信用违约互换的卖方;而卖方提供可能出现的违约的保护,即承担不属于其自身资产的信用风险,并从信用违约互换的买方获得一定的保证金或相关利率支付。信用违约互换是一种双边风险交换金融合约。

(三)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影响

随着金融衍生品成为金融市场的主要产品,金融交易日益具有衍生化的特点。各种以此为业的金融机构,如对冲基金等,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次级债与金融衍生品挂上了钩,反过来又促使次级债发行规模加大,发行频率加快。

1、债权担保凭证(CDO)的爆炸性成长

从金融衍生品市场观察,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的交易分为三层,一是初级证券化产品(MBS),即次级债本身的交易;二是将次级债作为过手证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化整为零后进行在包装、再组合的CMOs交易。第三类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组合成新的包装,成了所谓的债权担保凭证(CDOs),再于市场上销售,成了抵押证券的衍生性商品,犹如股票之于期货与选择权一般,而且通常大型银行设有证券部门,专门创造这类投资工具。

近几年,债权担保凭证(CDO)呈现了爆炸性的成长,单单去年第四季,CDO的发行金额便超过了1000亿美元。主要客户为银行,投资机构与对冲基金。散户投资人也可通过购买欧洲大型银行所销售的资产抵押证券与基金,进行这类商品的投资。CDO除了一些传统的品种以外,投资银行家还创造出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品,例如合成CDO以及“CDO平方”、“CDO立方”以及“CDO的N次方”等新产品。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2007年第一季度发行量为1210亿美元,其中对冲基金占了33%的市场份额。

2、财务杠杆的泛滥

毫无疑问,对冲基金成为了认购CDO的生力军,而对冲基金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杠杆。为了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本搏得丰厚的利润,他们利用财务杠杆来不断扩大对冲规模。据不完全统计,能力较强的对冲基金利用财务杠杆能力在30倍以上,而那些极端的对冲基金甚至可以利用到40倍。例如当年俄罗斯债券市场上垮台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其对冲操作的财务杠杆一般在40倍左右。如此高的财务杠杆率,虽然在微观上加大了对冲基金的活力,在宏观上扩大了信用规模,然而一旦市场条件变化或对冲操作失误,风险即可显现。

(四)、金融衍生品对于次级债的影响

众所周知,典型的衍生产品的价值依赖于原生资产价值的变化。但是,由于金融创新步伐加快,相当多的衍生品价值与真实资产价值的联动关系被削弱,容易诱发市场参与者误判买卖过程中的收益水平,交易决策越来越依据假想的收益率,而非真实收益率。所以,市场上常常见到的现象是,衍生品的价格以间接、曲折和大幅度夸张的形式,表现着其对外部经济变量的反应是:当经济景气和信用扩张时,价格持续高涨,交易活跃,风险处于隐性状态;然而当经济萧条和信用收缩时,价格低迷,交易清淡,风险容易集中爆发。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支持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金融产品,极度繁琐和复杂的信用创造程序,导致潜在的金融危机。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对客户信用要求程度较低,其利率比一般的抵押贷款高出2%-3%,相应的次级抵押贷款债券的年收益率比相同期限较高等级债券的收益率要高出30%左右,这自然吸引了美国乃至世界上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的关注。但是,这一带有假想性质的较高收益率的保持,依据的是美国贷款利率在低水平运行和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升。而实际情况是,美国自2004年6月变更了持续多年的利率政策,将方向转到缩小流动性上。此后17个月的连续加息致使房价出现下跌,高利率的次级抵押贷款用户因无法承受增长的利息而开始破产,成为此次次级债危机的根源。

由于违约率的上升和高杠杆的影响,对冲基金难以归还信用放款,进而引起了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一个最直观的表现就是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出现短缺。在利率升高的同时,各金融机构为了归还贷款或保住已有的收益而竞相出售有价证券,促使包括股票、债权、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在内的各种有价证券大幅下跌,使得流动性进一步紧缺,引发资本市场灾难并波及货币市场,造成金融危机。正可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四、小结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相关产品虽然可以对冲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衍生品时提供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重要工具。MBS出现之前银行放出按揭贷款的能力完全取决于接纳存款的多少,该产品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银行发放按揭贷款的能力;同时金融衍生品也给投资者提供了杠杆,放大了购买资产的能力。然而,衍生品也使得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链条,捆绑在一起。风险虽然可以对冲,但不会消失,特别是如果大量机构参与此类产品的投机,衍生品的风险将加剧放大。一旦链条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引起连锁反应。

参考文献:

篇3: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一、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支持了美国的负债消费模式,并由此向世界输出大量美元造成全球的流动性过剩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以美元为世界本位货币,以美国为世界本位货币中心国的时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准金本位制,在金本位制下一国的国际贸易具有自动平衡的倾向,如果一国出现贸易顺差,便使得该国的黄金流入超过黄金流出,从而使该国物品价格上涨,而这又会削弱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该国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直到达到平衡为止,在准金本位制下,虽然一国国际贸易自动趋于平衡的机制大打折扣,但是由于美元的发行必须以黄金作为准备金,而黄金的数量又是有限的,这就限制了美元的输出不可能快速无限制的增长,然而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的发行不需要任何准备金,这就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泛滥埋下了祸根。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的资本项目一直是顺差,这是因为美国通过对外贷款和援助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美元,同时美国的经常项目则是逆差,也就是美国向外输出美元的同时也向外提供产品,美国向外输出的美元则变为其他国家对美国产品的需求,而且美元的对外输出是受到美国黄金储备数量的限制的,因此此时的世界不会产生由美元的输出产生的流动性过剩,然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实际上成为世界本位货币,而且美元的发行不需要以黄金作为准备金,这使得美国货币当局发行美元的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只要发行了美元,便立即可以产生对世界范围内的商品和服务的索取权,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迅速增长,美国的经常账户账户由盈余变为赤字,并成逐年增长的态势,如图1所示美国的经常账户余额从1960年的28.24亿的盈余到1973年的71.4亿美元的盈余,这时美国的经常账户大体处于盈余状态,而且也没有增长或减少的趋势,从1973年的后几年美国经常账户开始呈现巨额赤字,并出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到2006年美国已达到了8114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

我们可以用外部性理论来阐释这一问题,美国对外输出美元的成本并不完全由美国承担,而是由美国和所有对美国产生收支盈余的国家承担,这就相当于美国对世界范围内的美元输出产生了外部性,而且这种外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负的外部性,如果把美国比做一个企业的话,美元可以比作其生产的产品,这样在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情况下,根据经济学原理,必然会使美元的生产即美元的发行大大超过有效水平,这就表现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美元泛滥,而美元泛滥的成本即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则由全世界承担,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一方面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进口迅速增加,另一方面,美国的负债也呈迅速增长的态势,以美国联邦政府负债为例1973年美国联邦政府负债是5000亿美元,到了2007年末则达到了9万多亿美元,美国的消费贷款和抵押贷款也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美国的消费贷款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79年的12.7%增加到2007年的17.4%,而美国的抵押贷款也由1979年的35%上升到2007年的82%,美国之所以能靠规模巨大的负债来支持其强大的消费,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以美元为世界本位货币以美国为世界本位货币中心国的现代国际货币体系造就了美国的负债消费模式,这是由于联邦政府的负债表现为国债的发行,而国债一部分由美国居民持有,而剩下的则由外国政府或机构持有,美国的消费贷款和抵押贷款也被开发为多种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产品,并且在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机构中交易,这样对美国保持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为了使本国储备的美元保值增值,就用经常账户盈余产生的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金融产品,这就支持了美国的负债消费,而美国的负债消费进一步加大了美国的进口,将美元输出到世界各地,与此同时,与美国产生经常账户盈余的国家为了防止本国储备的美元遭遇贬值风险,便将本国储备的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国金融产品,这样又支持了美国的负债消费,由此产生了一个循环,使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并产生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

二、全球性的流动性过剩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并导致风险过度膨胀

流动性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缺乏流动性会给金融机构的盈利造成限制甚至出现挤兑现象,而过多的流动性则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在世界各国将经常账户盈余产生的美元投资于美元资产或存入美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便给美国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在面对大量流动性的情况下,急需将体内的流动性利用起来为之盈利,面对有限的需求,为了使体内的流动性得到充分的利用,金融机构会展开激烈的竞争,这时往往会降低贷款人标准,降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从而积累了大量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便是金融机构过度竞争的直接结果,2000年后由于美国网络科技泡沫破灭,加上2001年9.11事件对美国的打击,使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将美国的经济推到衰退的边缘,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危险刺激国内消费,美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24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由6.5%降到1%,由美元输出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加上美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更加充裕,面对过剩的流动性,美国金融机构急需将体内资金利用出去,于是产生了激烈的竞争,美国金融机构的竞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机构进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二是贷款标准越来越低,一些收入较低或有违约记录的原来不符合条件的贷款人此时也可以贷到款,于是美国的次贷市场得以迅猛发展,1994年美国的次贷市场规模不过400亿美元。到了1 996年也不过1600亿美元,然而仅2006年美国新增的次贷规模就高达6000亿美元,但是美国次贷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美国房价不断增高的情况下的,只要美国房价不断增高,即使贷款人无力还款,金融机构可以将抵押房产转售出去,照样可以从中盈利,面对持续增长的高房价美国次贷市场规模也不断增大,次贷规模的扩大又支持了美国的高房价,从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时代,然而,此后美国为了抑制消费市场过热,从2004年到2006年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利率从1%提高到5.25%。新一轮的升息周期大大提高了美国的抵押贷款成本,使美国房地产市场由盛转衰,众多贷款者无力还款,而房价和以房价为基础的各种抵押贷款证券和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也急剧下降,从而使持有次级债的金融机构损失巨大,大量金融机构破产于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了。

因此从表面上看美国次贷危机是由美国当时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实质上则是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并由此引起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和资产价格的泡沫而引起的。

参考文献

【1】张云2008.全球流动性膨胀的原因及后果[J]社会科学战线(8):54-64

【2】祝丹涛国际货币体系是失衡根源[J]人民论坛2008(5):28-29

【3】黄纪宪流动性过剩下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与借鉴[J]金融论坛2008(6):8-12

【4】平狄克著张军译微观经济学[M]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61-563

篇4: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摘要:次贷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是由于美国的金融系统出了问题。作为世界金融的领头羊,美国的风险规避和金融创新都是被世界各国争相学习的,而这次却败走麦城,说明在美国繁荣的金融市场背后,还隐藏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研究,而这些问题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监管具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证券化 金融创新

1 美国次贷危机概述

本世纪初,由于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灭,美国经济逐渐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发展,美联储在2001年到2004年连续17次降息,使利率从6.5%降至1%。低利率刺激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而刺激了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由于优质贷款的市场已经饱和,所以次级抵押贷款开始逐渐扩张。

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一般抵押贷款而言的,是针对信用评级低、还款能力较弱的借款人,一般情况下,这些人难以从主要抵押贷款机构申请到贷款。因此相对于主要抵押贷款利率,他们将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还款利率,但是首付款额度较低。

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很高,但是它对于发放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诱惑却很大。首先,次级抵押贷款的收益率很高。其次,虽然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很高,但是在房地产价格价值一直上升的背景下,发放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没收贷款者的房地产,并拍卖出去来收回贷款本金。再次,金融机构可以把这些次级抵押贷款打包[1],发行债券,使之证券化,来规避风险,把一部分风险转给资本市场。所以在21世纪,次级贷款市场飞速发展。2001年美国次级贷款总规模占抵押贷款市场总规模的比率为5.6%,到了2006年该比率上升到20%[2]。

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很高,并且大多数的次级贷款是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即贷款的头几年(一般是两年)按照固定的利率偿还贷款,这几年过后则是按照一定基准利率加上风险溢价来偿还贷款。这就意味着贷款者后期偿还贷款的压力很大。但是投资者依然兴趣很大。首先,通过次级抵押贷款,很多低收入者或是信用不高的投资者成为了有产阶级。其次,即使是以后不能偿还利息,投资者还可以利用自己的房地产继续作为抵押品来贷款或是变卖出抵押品,来偿还贷款本金。在房地产价值上升的背景下,投资者还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从中赚取一定的差额。再次,一些投机者看到了次级抵押贷款宽松的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便通过这种途径进入房地产市场。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给供给者和需求者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所以在短短几年里就成为了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项目。并且由于机构投资者也看到了次级抵押贷款的收益高,虽然有风险,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没收房地产来收回本金,所以这些机构投资者也很乐意购买刺激抵押贷款打包后的证券。根据有关材料,大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已经实施了证券化,其中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大约占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产生,美联储迫于国内通胀的压力,从2004年6月到2006年的两年时间了,连续17次上调联邦利率,从1%上调到5.23%。基准利率的上升使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最终在2007年第二季度的整体房价创下了美国20年的最大跌幅。基准利率的上升使得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相应上升,这样就使得一些想要通过贷款的购房者望而止步,使得房地产的需求下降。同时,2004年至2005年的新增的次级抵押贷款的合同进入了可调动利率阶段,借款者的压力突然加大,违约率大大增加。

次级的押贷款的违约率的上升使得发行这种贷款的金融机构的违约成本大量增加,导致大量次级贷款供应商纷纷倒闭或申请破产保护。紧接着那些购买了次级贷款债券的机构投资也因为这些资产的大幅度缩水而损失严重。一旦机构投资者遭受损失,他们的合理反应就是出售一部分非流动资产来提高自己资产组合的流动性,以应付未来的风险和收回压力。但是一旦资产市场上大部分机构投资者都抛售非流动资产时,就会使得固定资产的收益、产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大幅度下跌,并且使得市场上的流动性趋紧,造成房地产价格继续下跌。这样就形成了不良循环。由于在之前许多国际性大型金融机构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因此在次级贷款大量缩水的同时,这些全球的大金融金钩也不免受到损失。这样美国次贷危机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

2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归结起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2.1 大规模推行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可以满足借款人希望拥有地产的愿望,满足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获得高收益、扩大市场份额等愿望,也满足投机者投机的欲望。尤其是在美国这种金融业竞争十分激烈的地方,很多小型贷款机构为了与大型金融机构争夺客户采用低息战略,导致市场定价机制扭曲[3],并且大肆推行高风险金融产品。这种只注意高利益,忽视高风险的行为,造成了金融机构负债沉重,为以后的危机留下了隐患。

2.2 发放条件和审核程序太过宽松 次级抵押贷款是面向信用较差、收入较低、负债率和违约率较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这样我们看出次级抵押贷款的目标客户原本是在放贷过程中需要严格审查的人群。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各大小金融机构为了在优质贷款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抢占市场,便尽可能的发放贷前的调查,并争相降低申请贷款的门槛。在以往的贷款业务中,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都会对调查借款人的收入和房地产的价值。然而在次级抵押贷款过程中,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基本不承担任何贷前审查工作,而是由抵押贷款中介、房屋估值公司和评级机构代理。这样就在无形当中放松了发放条件和审核条件。这样看来,以后出现了危机就不足为奇了。

2.3 对风险转移过分依赖 虽然经营次级抵押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便通过资产证券化,但是这种风险的转移只是将风险转移到了资本市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虽然降低了风险,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而是使风险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加载到资本市场。正是由于美国一直采用证券化的方式规避风险,并且很少出问题,使得大部分市场参与者认为自己的资金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中运行,一旦进行了风险规避和转移,就会认为自己的风险已经转嫁出去了,没有深刻的意识到资金的运行是整个次级债券系统中的一环,一旦次级债券系统中的一环出现了问题或断裂,就会使系统内的各个环节都不可避免的承受风险带来的冲击,最后导致整个系统的覆灭。

3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次贷危机的发生,说明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一味追求的高利益高风险的金融创新是不可取的。

3.1 加强贷款前审查 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没有坚持严格的贷前审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前要认真对审核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房地产的价值。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借款者实行严格区分,从各个方面考察借款人。并且这些工作要由商业银行自己做,不要盲目委托其他的机构,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防微杜渐,才能真正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2 提高金融监管水平 次贷危机的产生,反映了监管部门对潜在风险反映不迅速的状况。因此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该监督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在各种金融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者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信息,让借款者充分的了解产品的还款方式和潜在风险。并且告知借款者必须应尽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4]。由于房地产行业容易出现泡沫,因此,监管部门还应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借款人和投资机构的防风险的能力。

3.3 防止过度使用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虽然在理论上将市场参与者的风险进行了分解,使得不同风险偏好的参与者承担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看似好象每个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已经转移出去。但是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所谓的转移只不过是从金融市场的一个环节转移到另外一个环节,而整个市场的风险没有减少。过度的使用风险转移只不过是把风险以更复杂的方式来转嫁给更多的人,风险依旧存在,并最终酿成系统性风险。这对发展和使用我国金融风险转移工具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杂志.2007.(20):62-63.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9):12-16.

[3]周纪恩.从次贷危机根源和实质看宏观金融风险监管[J].金融风险管理.2008.(6):23-26.

篇5:07年美国次贷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因债务人无法偿债而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客户的按揭贷款而言。通过抵押形式,对收入低、没有或缺乏足够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资信条件较“次”的住房购买人发放贷款。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按揭贷款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债务负担合理、风险小的优良客户,按揭利率相对较低。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如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和新移民。而“ALT-A”贷款市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但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的客户。次级市场和“ALT-A”贷款市场都是高风险市场,按揭利率比优质贷款高,次贷危机就是这部分市场出现问题引发的风险。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为我们敲响了居

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2、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我国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安全有较大影响。据上海银监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称,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中资银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137.62亿元,比年初增加452.88亿元,同比多增63.28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8%。2007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截至去年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及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同时,房地产信贷运行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更趋密切,无论是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房贷借款人,都面临因房价波动而带来的压力与风险。针对这种状况,上海银监局表示,将加强宏观监管,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适时提示各银行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制订并实施合理、科学的信贷政策,分散、管理、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最为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人一般都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复杂的衍生产品。同时,房产首付在20%,政策上不允许发放零首付贷款。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是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新政”实施前,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据报道,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

二是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是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近年来,央行数次提升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从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5.85%。经过连续10多次上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7.47%,这对信用差、还款能力不强的贷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四是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近年房价指数上涨20%左右。就具体的楼盘而言,则上涨50%至100%甚至更多。飞速上涨的房价刺激了购房者的购买热情,炒房成为获取巨额财富的途径,使许多偿债能力低的人参与到购房队伍中。当房价下跌、房市流动性降低、贷款利率大幅调升时,势必加大高价购房者的偿债压力,使银行信贷面临巨大违约风险。

美国的次级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发点是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贷款,让他们可以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在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其一,是过度证券化。几乎与次级贷款业务并行发展的,就是美国经济的证券化,比如,人们把一些一时还不清的债务,转化为证券后再卖给投资者。换句话说,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摇身一变为证券。所以,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也不闲着,他们把手中超过六千亿美元的次

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那么,富有投资经验的银行看不出这其中的高风险?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花钱供养了许多信用评定机构,从而可以轻松地拿到最高为“AAA”的信用评级,泛滥成灾的“AAA”证书使银行失去了对风险的敏感性。

其二,是通货膨胀。随着这张“大饼”越做越大,富人们因为手里拥有越来越多的纸面资产,而放肆地挥霍;穷人们因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开始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后,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借以压抑通货膨胀。可是,利率提高后,那些本来就缺钱的穷人就变得还不起贷款了,这导致次贷市场还贷拖欠比例迅速上升。至此,美国经济一下子坠落入货币流动性很低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徘徊状态,穷人就更难还清那些堆积如山的次级贷款债务。

我们能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能有人会说,根本学不到什么,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次级贷款市场。但是,仔细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中也有类似于美国次级贷款的成分,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中国经济也有被拖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房地产的金融创新项目。许多中国人希望通过投资房地产去获得财富,所以,银行帮助人们去实现这个愿望是一件好事。全国各地的银行都想出各种吸引人们借贷款买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银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双周供”业务,它允许以“双周”而不是以“月”为单位进行还款。这样,借贷人不仅能缩短还款期,而且还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别受“炒房户”欢迎。再比如,“循环贷”业务,它允许人们将商品住房抵押给银行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借贷人买越多的房产,就能获得越多的贷款额度,所以更受“炒房户”的追捧。在这些金融创新项目的帮助下,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月均涨幅高达13.5%,其中60%以上的借贷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银行房贷规模已达到700亿元。虽说目前还未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但是,不断上扬的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断提高利率,又会导致许多“炒房户”因交不起利息而违约。那时候,在没有次级贷款市场的深圳市,会不会重蹈美国式的次级贷款危机——银行不敢再做房地产贷款;也没有留下多少钱借贷给其它的产业;一切经济活动因为缺少现金而停滞了。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果断实施“房贷新政”,其目的就在于打压房地产投机需求,遏制房价上升势头,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然而,“新政”刚推行不久,各种反对的声音便开始出现,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贷新政”再次成为“空调”,以便自己能在最后的房地产疯狂中再大捞一把。实际上,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才是每个中国人最大的福祉,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四、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首当其冲 一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

三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四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篇6: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过程

一、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之时,国外客户为了避免风险,建议先将6个月订单的款项预付给我司,总金额约HKD200万元,但是由于外汇管制,审批手续的繁琐;我们拿着相关资料去相关部门办理此项业务,可是由于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签核审批需要等待的时间过长,最终无法完成客户预付款项的相关事宜,导致客户以办理预付款时间过长为由而取消了订单。在此国内外经济日益严峻,欧美消费能力急剧萎缩,很多中小企业订单锐减,融资困难之时,我司只能看着即将到手的鸭子就这么飞走了。

二、在今年下半年,国家为了减轻出口企业经营压力,促进出口企业自我发展,提高应对风险能力,上调了3486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可是我司的产品在这次的调整中,并没有享受到实际的优惠政策。

三、有经济数据表明,欧美地区明年的经济将出现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减弱,而中国的出口有60%是销往这些地区。使我司的经营面临较大压力。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在珠三角地区。我司的内销网络大部分是在珠三角地区,企业倒闭,人员纷纷离开珠三角地区,预计我司的内销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在出口和内销皆受阻的情况下,为了扩大内需,我们有可能将产品价格降低,而原材料成本一直上涨,目前还没有出现供应商将原材料单价下降的趋势,种种不利因素使我司市场利润受损,2008年至今为止,我司已亏损300多万元。我司预计明年的形势将更为严竣,在此,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我司更好地进行产业重塑,我司希望政府在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如财政补助、无息贷款等。

上一篇:姥姥哭了作文下一篇:中学生违纪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