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2024-05-16

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通用8篇)

篇1: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加大扶持___力度,重点帮助___实现更大突破”。这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对___,特别是对___的高度关注,对于促进我市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对于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深远而又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这一决策的重大意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___做出更大的贡献力量。结合本职工作实际,要实现更大突破,应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解,深化思想认识。实践好省委、省政府“重点帮助___实现更大突破”关键在学习,当前,要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委书记__同志在全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省委、省政府决策的理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党代会和市委主要领导讲话上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要边学边思考,把省委、省政府决策与策应扶持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把本职工作放在策应扶持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真正把省委、省政府决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实现本职工作新跨越。

二、围绕经济发展,开展招商活动。___要实现更大突破,必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这是___党员干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对此,必须充分认识,自觉地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近几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多次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从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要从招商中学会招商,就当前而言,要根据招商引资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情况,认真研究招商对策,适应激烈竞争的招商引资形势发展的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政策的学习,全面掌握招商引资政策和___的有关情况。二是要加强招商引资政策的宣传,利用各种场合宣传招商引资政策,不仅要向家人宣传,而且要向亲朋好友宣传,并通过他们再进行宣传。三是要不断捕捉招商引资信息,一旦发现招商信息,要紧追不舍,加强联系,邀请客商来宿考察。四是,要树立敢于吃苦的精神,对有意向投资的项目,要主动上门招商,用真情感化客商,用诚信感动客商,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促进___经济社会大发展。

三、大力推进改革,服务事业发展。人事工作要想实现突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底以前我们要全面完成市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任务。对个别单位在改革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加强督查,分类指导,上请下达,解疑释难,力争在规定的时间内促其尽快完成改革任务;对已经完成改革任务的单位,要按照人事部和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着手考虑___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在具体实施中,要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结合起来,与促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结合起来。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从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出发,从维护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推进。通过改革,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紧扣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紧紧围绕机构编制部门的中心任务,服务于不同时期市委、市政府和市编委、市编办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抓住大事、要事和难点、热点问题,找准督查工作的切入点,适时开展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保证机构编制部门政令畅通,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法律效力。当前和下一步市编办的中心任务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对此,我们督查工作的重点就要放在服务改革、推进改革政策落实上,一是要加大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督查力度,确保5年内只减不增任务的完成,为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创造条件。二是要在乡镇全面实行实名制管理,做到定编到人,确立机构编制的源头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公示制度,将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纳入乡镇政务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开好12310举报电话,及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专项查办。

总之,我们要把省委、省政府对___特殊的扶持政策化为我们的工作动力,认识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主动呼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分管的各项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

篇2: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署、再落实的会议。刚才,周市长对今年招商引资工作作了要求,请认真贯彻落实。各部门、单位作了很好的发言,总结了工作,交流了经验,对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是一次鼓动和促进。下面,我着重谈二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常言道,“机不可失”。机遇就在眼前,就看谁抓得住、抓得紧、抓得牢。当前,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从全国看,国际资本向我国呈现加速流动之势,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世界经济的复苏,加入WTO和产业投资准入条件的放宽,国际许多大公司、大企业正在积极扩大到我国投资,许多海外产业正向我国特别是包括浙江省在内的沿海发达地区大转移。从省内看,省委提出了“主动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部署,金华市也提出继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兰溪素有“小上海”之称,正处在长三角区域及我省四小时交通圈范围内,较好的区位优势为我们主动融入上海,参与和接受上海等先进地区的产业辐射,开展招商引资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再从兰溪情况看,近几年招商引资成效较为明显,对兰溪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医药、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逐步形成,总体经济形势日益好转,为接纳国外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转移奠定了较好的承载基础。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实现后来居上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招商引资。抢抓机遇,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做到“三个增强”。第一,增强责任感。当前,对兰溪来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招商引资,依靠外力、依靠增量来推动发展。招商引资义不容辞,人人有责。市委、市政府继续把今年定为“招商引资年”,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一号工程”,出台一号文件,就是要求各部门、园区、镇乡(街道)切切实实地担负起招商引资的责任,把责任和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要使人人成为招商主体,个个营造投资环境。第二,增强危机感。招商引资,环境是第一要素。一个地方环境的优劣,又取决于我们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纵向看,近几年我们不断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使兰溪的发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也随之逐步地向前推进。但与兄弟县市横向比,我们的投资环境在体制要素、制度要素的建设上还远远不够。我们为外商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服务?服务到了什么程度?与外地相比还有哪些差距?为什么外来投资在我们这里总有这样那样的阻力?根子还是在思想观念层面上,在思维方式上。因此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进一步破旧立新,尽快建立起适应当前招商形势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想,扩大招商,加快发展。第三,增强紧迫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一轮利用外资和招商引资的竞争已全面展开。很多地方在不断创新招商思想,改进招商方法,提高招商水平,构筑起了承接外来投资的高位平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义乌去年仅实际利用外资就达2055万美元,现在武义也超过了我们,如果我们不能赢得更多的外资、更多的项目,那么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将加剧,我市经济发展对投资需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差距也将越来越大。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形势的严峻性,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特别是投资的软环境,在这一轮招商引资的起跑线上,迎头赶上。

篇3: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齐齐哈尔市是国家装备工业基地, 绿色食品之都, 生态旅游圣地, 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全市上下紧紧抓住黑龙江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的有利契机, 围绕齐齐哈尔市的产业优势, 促进流通, 扩大消费,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促进全市商务工作迈出了新步伐。

(一) 加强重型装备工业出口基地建设

一是积极申报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项目。以一重为龙头, 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轨道交通、北满特钢为支撑, 以精铸良、腾翔铸造等为协作配套, 建设齐齐哈尔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 预计到2012年, 重型装备工业配件出口基地实现出口8亿美元, 产品营销将辐射欧美等全球市场。二是加快建设机床出口基地项目。以齐重数控、齐二机床为核心, 以腾翔铸造、宏顺重工等为协作配套, 预计到2012年, 机床出口基地实现出口2亿美元, 产品营销包括欧美在内的全球市场。

(二)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保障市场供应

齐齐哈尔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 累计改造建设农家店2463家。“家电下乡”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348470台, 实现销售收入70348万元, 已兑付资金7938万元。“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总量19898台, 销售金额6654万元, 回收旧家电21058台, 回收金额39.87万元。全市已创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 省级商业示范社区12个, 省级社区商业示范企业1个。建立健全各大商场、超市等重点流通企业和大型批发市场供应预案, 制订粮、油、肉、蛋、禽、蔬菜等专项购销预案, 提高市场应急供应能力。在重大节日期间积极开展专项整顿活动, 确保市民喝上放心酒, 吃上放心肉。引导商家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严密进行市场监测, 保持市场供应充足, 物价稳定, 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层次和水平。

(三) 打造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和大型物流基地

一是建设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拟建在G015国道与碾北公路交接处南侧, 现在已完成发展规划, 正在积极进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招商工作。二是建设齐齐哈尔大型物流基地。把现有的齐齐哈尔农副产品物流市场、广发集团水产品及冷冻食品物流中心、哈达果品物流市场、站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进行改造升级, 争取建设辐射黑龙江省及周边地区的大型农产品物流基地。

(四) 加强建筑、林木、电梯、农副产品等领域的中俄合作

一是齐齐哈尔市广发集团与俄合作领域逐步拓宽。齐齐哈尔广发集团从1992年开拓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场, 目前已成为涉及对俄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房地产开发、建筑材料、餐饮服务、商务贸易、仓储物流及绿色食品加工等八大行业的大型跨国实业集团, 将继续在俄罗斯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二是建华电梯争取进入俄罗斯市场。齐齐哈尔建华电梯公司在俄布拉戈维申斯克投资建厂项目已于2009年哈洽会正式签约, 投资总额为3000万人民币, 总体建设28000平方米厂房, 120000平方米组装厂。三是对俄出口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齐齐哈尔广集源绿色食品对俄出口基地, 山鹰绿色食品出口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扩大齐齐哈尔市农副产品在俄的影响力。

二、科学谋划, 促进齐齐哈尔市商务工作开创新局面

(一) “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着力强化商务事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影响,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千方百计搞活流通,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挖掘潜力, 推动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千方百计抓大项目建设, 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在内贸流通方面, 加速构建现代流通体系, 大力培育消费热点, 努力实现市场繁荣与社会稳定的协调统一, 使扩大内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十二五”期间, 齐齐哈尔市物流园区销售额将达到100亿元;在对外贸易方面, 充分发挥外贸资源优势,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努力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协调统一;在招商引资方面,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努力实现总量和质量协调统一, “十二五”期间, 齐齐哈尔市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将达到100家左右, 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比重将达到50%以上。

(二) “十二五”期间全市商务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 全市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68.41亿美元, 年均增长15%。全市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9.4亿元, 年均增长15%。

(三) 2011年全市商务工作目标

2011年, 全市进出口指标预计完成10.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405.6亿元, 同比增长15%。

三、开拓创新, 促进全市商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面对“十二五”时期扩大内需常态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俄合作新机遇等国内外形势, 要站在新的高度, 新的角度为全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努力促进全市商务工作实现新跨越。

(一) 以加强重型装备工业出口基地建设为依托,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齐齐哈尔市重型装备工业, 积极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 重点扶持北钢、一重、齐车集团、齐重数控、第二机床集团等国有进出口骨干企业, 壮大企业实力和生产规模。

(二) 以打造齐齐哈尔物流产业园区和大型物流基地为抓手, 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

依托齐齐哈尔市现有产业、商贸、交通、市场优势, 整合农副产品、绿色食品、小商品等专业大型市场,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专业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制造出口企业、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跨国公司分支机构来齐投资, 大力支持发展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物流龙头企业。

(三) 强化市场体系建设, 促进大型专业化市场改造升级

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 不断扩大标准化农家店的覆盖面, 增加农资店的比重, 扩大经营范围。大力实施“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惠民工程, 增加地产名优商品下乡比重。加大“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进齐齐哈尔农资市场等生产资料市场、哈达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北建筑材料市场等专业化市场建设。

(四)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大力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篇4:科学发展求突破 抢抓机遇谱新篇

漯河市召陵区姬石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文宗宇祖许慎在这里诞生,春秋战国时期蔡侯与邓侯在这里会盟,著名的龙山文化遗址“桧圣台”也座落在此。这里是召陵新区政府所在地,是该区政治、经济、文化、人居中心,其西部、北部被美丽的沙河环绕,南部毗邻漯周路,著名的京珠高速斜穿全境。

近年来。姬石乡的经济,顺利实现了由过去粗放式发展向现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科学发展的转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08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70元:连续三年被评为“漯河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多次荣获“漯河市‘五好乡镇党委”、“漯河市安全生产示范工程先进单位”、“漯河市温暖小区建设先进单位”、“召陵区信访稳定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姬石乡经济发展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这对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哪些启迪?诸多荣誉的背后又蕴含着哪些经济发展的奥秘呢?带着这些问题。芳菲四月,一个春暖花开日子,笔者来到姬石乡进行探访——

经济发展精彩转型

过去,由于姬石乡地处岗区,土层深厚。平均海拔比其他乡镇高20—30米,为窑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姬石窑业生产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全乡的私营窑场发展势头迅猛,到2005年初,全乡各类窑场已达到100多座。窑业生产不仅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乡财政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窑业生产占用耕地资源多,严重破坏了地形地貌,同时窑业生产污染相当严重,不仅摧残了相邻地块的庄稼,还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

2004年底,漯河市进行区划调整,召陵新区区委、区政府就设在姬石乡南部。作为新区所在地,乡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窑场林立、空气污浊、地形支离破碎的状况,对新区的形象和长远发展十分不利。由于窑业生产利润丰厚,牵涉面广,拆除窑场让群众和政府都会蒙受巨大损失,更会遭到广大窑业主的强烈反对。窑业治理一开始,就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阻力。但是在大局面前,乡党委、政府舍小家,顾大家,通过广泛宣传土地及环保环策、进行任务分包等措施推进工作,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齐上阵,并且先后多次出动大型机械进行拆除,形成了强大攻势,终于在2007年5月底之前,拆除了全部窑场。

窑场拆除后,政府税源锐减,群众无业可就,以窑业为主导产业的链条彻底断裂,给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姬石作为偏远的农业乡,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农业没有什么特色,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市场空间狭小,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走出发展困境,成为乡领导心中的头等大事。

2007年3月,连新山调任姬石乡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就面临着拆窑的“坏事”,但他始终坚信不科学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最终也会丧失发展机遇。在拆窑的同时,他就开始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规划,结合新区发展形势。经过反复思考、酝酿、研究,确立了“工业立乡、产业富民、招商引资、三产拉动”的总体思路,把大力发展工业,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三产作为今后全乡发展的大方向,经过全乡干群的不懈努力,姬石乡经济社会走出了发展困境,实现了精彩转身。

项目经济发展迅猛

从沿海发达地区的基本经验来看,地方富不富,关键看项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出窑厂拆除后经济发展困境,姬石乡党委、政府以扎实开展“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工业强乡、产业富民、招商引资、三产拉动”的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D07年引进工商业项目11个,总投资1.71亿元;2008年引进工商业项目14个,总投资7-53亿元,加上2005年、2006年引进的项目,全乡的项目总数突破了30个,不少项目建设速度快,投产见效早,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使该乡经济步入发展快车道。

眼下,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内中小企业萎靡不振,职工下岗,企业停产,已屡见不鲜。然而笔者在姬石乡探访时却感受到另一番景象:机器轰鸣,招工不停。在漯河市中和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制衣机响个不停,员工们齐刷刷埋头缝制衣料,一派繁忙景象。“我们企业主要生产休闲服和运动服,今年由于订单不断,员工经常加班,为进一步扩大生产,我们正在积极招工。”该公司业务主管张德春告诉笔者。

“我们之所以选择姬石乡,主要因为这里的人们有想干事、敢干事的信心和勇气,有能干事、干成事的思路和决心,干事非常务实,双方合作非常愉快。”在漯河金鼎板业有限公司,提起到姬石乡投资的原因,该公司总经理付向丽动情地说。

他告诉笔者:“我们去年三月份开始建厂,六月份投产,产品主要销往周边地市及安徽、广东等省,并出口到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年销售超亿元。人员主要是下岗工人及返乡农民工。自今年经济危机以来,价格下降,原材料上涨,利润仅够支付工人工资,但由于产品质量过关,订单还是不断,通过赊销我们还带活了一部分企业。明年我们将再上一条生产线,实现产量翻番、就业人员翻番。”

在工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相继进驻该乡。姬石乡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故里,许慎在这里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说文解字》。新区成立以来,每年都要举办一次许慎文化节,吸引了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字学人士。2008年市政府投资8000万元开工建设许慎文化园。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漯河医专搬迁的征地工作已经展开:沿沙河开发的重要景点——沙河节制闸已经开工建设,生态水娱城建设即将启动,沙河节制闸建成后,引沙济汾工程和滨河湿地公园就纳入了议事日程: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姬石乡一定会发展成为漯河东部集生态、文化、教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新城区。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几年来,姬石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建设富裕、整洁、文明的新家园为目标,创新机制体制,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笔者来到该乡付庄村,放眼望去,笔直的水泥路直通村户,道路两旁花坛内鲜花竟放、争奇斗艳:一排排各具特色、高低相间的“小洋楼”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偌大的文化广场上,添置有各式健身器材,幼童在嬉戏,老人在休闲,其乐融融,好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美景图画。

该村党支部书记付向臣告诉笔者:“以前,我们村都是土路,在上级党委、

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2005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2008年实现了户户通。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购置了健身器材,安装了路灯,并对村小学操场进行整修、绿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由于我村推进力度大,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因此荣获了2008度‘全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问及今后的打算时,他说:“下一步我们准备把老党员组织起来,带领村民搞好卫生建设,成立腰鼓队,活跃村民文化生活;利用村里知名人士组建建筑公司,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充分利用龙山文化遗址‘桧圣台,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努力把我村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付庄村不正是姬石乡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吗?像罗庄、康洼、大闫、姬石等村,它们和付庄村一样,其发展各具特色,一村一景,犹如镶嵌在沙澧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光彩夺目。

在搞好村容村貌整治的同时,该乡依托区位优势和新区的市场需求,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种植业,通过加强技术服务,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建基地、创特色,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走上了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道路。番茄、青椒两个品种通过了河南省绿色委员会的认证,并成功地注册了“许慎”商标,胡桥、韩庄等行政村的无公害嫁接西瓜,陈庄的蔬菜已走进了城区的生活超市,成为深受城乡群众欢迎的知名绿色品牌。该乡还抓住市推进双汇产业化工程的有利时机,动员群众发展规模养殖,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6个,百头以上养猪场300多座,万只以上养鸡场7座。形成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专业村4个,规模养殖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乡与市、区劳动部门合作,多次组织群众参加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广开就业渠道,使8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

篇5: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近年来,崇阳县水利局在崇阳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障供水、安全防洪、改善生态的目标,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规范程序、科学实施”的原则,加快推进平安水利、民生水利、和谐水利建设,全面构建富有崇阳特色的现代水利,启动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供水、防洪、生态三大水网体系。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后,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思想到位,行动迅速,措施得力,顺利完成了中央扩大内需第一批投资计划中涉及我县的水利项目,正在积极实施第二批、第三批项目,全县水利建设进入投入增大、发展提速、改革深化的新阶段,水利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民生水利大发展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解决好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是党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前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始终把民生水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实施完成一大批重点水利项目,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整治工程,进一步提高防洪保障能力。先后实施完成了长清崮头和章丘杜张、大站3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卧虎山水库、章丘垛庄水库和长清钓鱼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近期将全面开工建设。按照三年基本完成小病险水库加固任务的总体目标,已经对87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全面除险加固,正在实施3座,剩余36座将于明年全部完成;腊山分洪工程完成了玉符河左堤加固、腊山河至宋庄桥段河道应急疏浚,今年启动上游段2.1公里河道开挖,建设沿线配套建筑物,明年汛前实现腊山分洪道200秒立米流量贯通;实施完成了绣江河拦河闸枢纽改建、徒骇河营子闸改建、绣江河入清闸改建、徒骇河危桥改造等30多座河道控制建筑物改造建设工程,有效提高了大中型骨干河道防洪调控能力。此外,还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国家南水北调济南段工程。近几年来,面对数次极端天气形成的暴雨洪水,我们科学调度、快速反应、精心组织、全力抢险,各类水库无一垮坝,重点河道无一决堤,既保证了工程安全度汛,又做到最大限度蓄水,取得了防汛抗洪与兴利蓄水双赢成果。

(二)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卧虎山水库扩库增容、商河县清源湖水库、沙河故道平原水库等5项水源工程建设,增加蓄水能力4840万立方米。积极建设“多源互补”的城市原水供应体系,采取市场化方式融资1.96亿元实施完成东联供水工程(鹊山水库至济钢段),为缓解我县东部地区用水紧张局面,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持济南泉群持续喷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大力实施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实施邢家渡、田山、陈孟圈、胡家岸等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垛庄水库山区水库灌区高效节水工程;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实施,发挥节水灌溉精品园项目的带动和示范效应,先后完成节水灌溉项目14项,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万亩;多措并举搞好基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融资办水利的路子,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全县每年新打机井1000多眼、配套机井1000多眼、疏浚河道300多公里,建设塘坝、水池、水窖、小拦河坝等各类小型水源工程2000多处,为解决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方便。

(四)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工程建设成效。在全面解决了我县历史在册的888个村、65.32万缺水人口吃水问题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农村自来水建设模式。自2005年10月全面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以来,全县共完成投资8.5亿元,新建农村自来水工程600余处,使全县4571个村用上了自来水,自来水入村率达到了94.8%,入户率75%,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村村通自来水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

(五)大力推进生态水利建设,进一步提高对泉群持续喷涌的保障能力。结合新一轮城市规划“南控”战略的实施,以大流域为骨干,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南部山区1500平方公里泉域补给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管理工作。先后实施完成了历城区仲宫、市中区十六里河、平阴县李沟、长清区大峰山等6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玉符河生态补源、锦阳川综合治理等10余条生态河道治理任务,总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多平方公里。通过大力实施“地下水保护行动”、地表水置换地下水、水库回灌补源、封井保泉联合执法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构建起“封井限采、水源置换、综合节水、水源涵养、科学监控”的全方位综合保泉体系,为保障泉群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喷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增强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实现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大提升

近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转变职能,规范水事行为,使我局的水行政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一)不断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节水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了城市供水水源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了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管理,严格了取用水许可制度,初步建成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启动实施了《济南市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努力构筑全方位城乡节水体系,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农业方面,积极推广农业节水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大力实施高标准节水灌溉工程。工业方面,认真抓好企业水平衡测试,积极促进企业节水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管理方面,完成部分行业用水定额编制工作,初步建立起全县节水管理网络,积极开展了“节水型社区”、“节水型校园”、“节水型家庭”创建活动。

(二)率先实施水利综合执法,依法治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作为水利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先后修订出台了《济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济南市小清河管理办法》和《济南市邢家渡引黄灌区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水利建设和工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立法调研活动,切实把各项水事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成立水政监察大队,整合水利执法资源,完善执法程序,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水利综合执法,并基本形成市、县(市)区、乡三级执法网络;建立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水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积极开展河道管理、水保监督、封井保泉等专项执法行动,有力维护了正常的水事秩序。

(三)严格落实防汛抗旱制度,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确保标准内洪水水库不垮坝、河道不决堤、内涝少成灾、城市保安全”的防汛目标,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强化应急管理,依法有序防控,加强预测预报,科学调度决策,坚持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开展防汛抗旱工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抗灾减灾作用。一是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做好防汛抗旱责任制的落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不断修订完善防汛抗旱预案,把握工作主动权。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水情、雨情、旱情的预测预报工作,增强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精度,完善各项岗位责任制度。三是积极做好各类防汛料物储备。做到“备的足、调的出、用得上”,为全县安全度汛提供应急抢险物资保障。四是实施预案演练和培训,提高防汛实战能力。五是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信息平台,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同时,积极抓好抗旱工作,针对旱情,加强水资源及时调度,强化节约用水,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做好抗旱物资储备,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能力和减灾效益。

三、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坚持党的建设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举措来抓,有利地促进了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强化干部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党建及各方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围绕加强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作风、坚持廉洁勤政、提高执政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教育、实践锻炼和规范管理,局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四个一”学习制度,确保时间、材料、人员、效果“四落实”,在全县市直机关率先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双承诺制,进一步拓宽了基层党组织、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三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坚持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步”、“迎和谐全运、建美丽崇阳、机关当先锋”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深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机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职工文明素质和单位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四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和谐创业环境,出台了《干部职工学历教育管理办法》、《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学专业、精业务,全局先后有26名同志在职取得博、硕士学位,12名同志成为市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余名德才兼备、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通过竞争上岗方式走上中层领导岗位。

(二)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配套制度,着力构建水利系统惩防体系,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出台实施了《济南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廉洁勤政规定》、《济南市水利局水利执法收费“十条禁令”》;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审批制度、公务车辆管理办法等;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特别是加强对重点工程的监管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招投标法,加大对水利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理和设备器材采购等环节监督检查力度,全面实行工程合同、采购合同与廉政合同同签制度;积极搞好专项预防,邀请市纪委、监察局和市检察院自始至终参与到对腊山分洪、东联供水、邢家渡灌区节水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的全过程监督之中,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三)建设和谐水利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建设和谐水利文化,通过搭建各种文化活动载体,营造和谐共进的良好氛围。一是以活动凝聚人。坚持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科技明星”评选、文明处室流动红旗竞赛,争创省、市级“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党员先锋岗”以及“文明基层单位”、“文明工地”、“文明家庭”评选等群众性系列创建活动;组建水利志愿服务组织,积极投身“捐资助学”、“爱心助残”、“迎全运会、创文明城”志愿服务行动以及“送温暖、献爱心”、“慈心一日捐”等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和社区共建活动,联合进行防汛抢险演习,积极参与奥运圣火传递,不断延伸和拓展创建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弘扬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行业风范。二是以典型激励人。深入开展“我身边的一面旗”学教活动,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学先模、树目标、立足本职创佳绩”,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带动人。三是以文化升华人。经常性举办以宣传泉水文化、水利先模人物、职工先进事迹为主题的文艺汇演、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水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弘扬水利人“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向社会展现了良好的水利行业形象。

党的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既给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又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以及“山东省文明机关”、“山东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山东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四、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努力实现水利事业发展新超越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时期,济南水利工作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将牢牢抓住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水利工作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使我县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提升水利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全县水利工作实现新的突破。一是城乡水资源供给基本得到保障。以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和黄河为依托,加快构筑我县骨干调水网络,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的联合优化配置,使我县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并逐步实现优水优用。二是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基本完成。2010年底,全部完成全县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三是节水型社会基本建立。到2020年实现节水灌溉率50%,农业用水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万元GDP耗水量下降到40立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城市和工业节水达到全省领先水平。四是全县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全面解决全县新增资源性和北部高氟水、苦咸水、缺水人口的饮水问题,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得到保证。五是水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加大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度,实施泉域水源涵养工程,严格限制和有效控制泉域地下水开采,实现正常降水年泉水长年喷涌;根据水功能区划分,加大水质保护力度,使水质恶化状况得到有效遏制。

篇6: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淄博市张店区农机局

近几年来,我区农机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瓶颈”为契机,推动我市农业机械化再上新台阶,促进了全市农机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发展,促进我区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作为淄博市中心城区,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建设现代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小麦、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为重点,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市场拉动等措施,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04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7万千瓦,亩均农机动力2.1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到9477万元,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209台,配套机具2839台(套),配套比为1:2.35;小麦联合收割机26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54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84台,青贮机械220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521台,喷灌设备112台(套),随着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农机作业水平也显著提高。小麦生产已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玉米种植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播种,玉米机械收获机械化程度去年已达到57%,今年预计还会有大的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去年被省办评为农机推广和跨区作业先进单位,正是依靠高水平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支撑,才使得大批农村劳动力从高强度的农业生产中,特别是以“三夏”、“三秋”两个大忙季节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二、三产业中去,实现了从“小生产”到“大市场”的根本性转变,事实证明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抓住机遇,争取领导支持,增强工作力度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具有行政性和技术性双重内容,几年来,我们在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政府在农业和农机方面发展的重点,密切联系农机推广工作的特点,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思想,积极推广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等新技术,得到了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增强了农机推广工作力度,我区是一个典型城郊型农业区,境内城乡结合、工农混杂,每到秋收时节,城乡四外弥漫呛人的浓烟,既污染环境,影响城市对外形象,又大量浪费资源,于国于民有损无益,如何遏制焚烧秸秆是政府给农机部门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前几年一直是严防死守,强调“堵”,但效果不理想,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大力开拓机械化秸秆利用的新出路,从抓秸秆经济的高度,把机械化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重点引

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按照“农户为载体、公司作纽带、政府来引导、市场搞动作”的思路及时向政府领导作了汇报,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召集财政、环保、农业、农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专题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购买一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一万元,购买一台免耕施肥播种机,在市政府补助4000元的基础上再补助2000元”,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投资购机的积极性。去年一年新推广各类农业机械300台(套),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23台,新增免耕播种机5台,完成保护性耕作3000亩,所有这些都为我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使农机化更加适应我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化推广

我区从2003年开始引进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按照市局下达的保护性耕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推动实施小组,明确责任分工,领导小组由局里的主要负责人挂帅,以加强领导、组织推动、监督检查;技术小组主要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机具选择配套,技术规范的论证、技术指导服务以及项目的验收工作;推动小组主要负责技术路线拟定,技术培训与宣传、具体组织项目的实施,各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相互配合,以保证项目的推广质量,项目实施之初,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验先行、稳步发展”的思路,对全区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认真地做好保护性耕作发展规划,规划中注意掌握三个原则:一是集中连片实施原则,耕作示范选择在东南部南定镇、沣水镇、付家镇三个经济条件好,机械力量雄厚,土地可以地行连片作业的村里进行,以起到示范效果的规模效应;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农机局根据各镇、村当地的农业资源、农艺要求、种植习惯和农机装备情况,制定出相对应的切实可行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机具配备方案和技术规范;三是重点支持的原则,我们在三个镇中选择了5个农机装备力量雄厚、积极性高的村,有重点地加强引导、扶持,帮助他们搞好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做到推广一片、成功一片,以达到典型带动、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目的,可以这样讲,努力抓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示范基地的规模和推广带动面积,建立起长效的创新示范机制,是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快速推广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搞好技术培训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为使一项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让农民和机手掌握各项操作技术,让各级领导认识到新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让参加项目实施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所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宣传和培训。去年四月“农业部2004年科技之春大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部级和省级领导参加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品种、60余台名优农业

机械参加了展出,其中小麦、玉米免耕机械化技术的现场作业演示,令冒雨前来参观的农民朋友们大开眼界,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讲解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重点”、“小麦免耕播种常见问题解析”等颇具指导性的知识讲座,更令众多农民朋友受益非浅,农业技术的魅力是无穷的,就怕工作不深入、宣传不到位,农民朋友看不到实惠。几年来,我们在推广玉米联合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等先进技术的工作中,就非常注重了培训、宣传,比如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工作中,我们利用电教设备制作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VCD宣传片,免费发放到乡镇和示范村,组织农民朋友观看;印发宣传材料,利用科技下乡、赶大集等形式广泛散发;通过召开现场会、表演、示范、实地组织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召开专家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现场解答有关疑问、讲解技术问题。同时在电台、电视台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领导和群众的认识水平,让社会广泛认知,形成上下认识一致,思想统一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新技术的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搞好社会化服务,实施市场拉动

秋季农机跨区作业是推动玉米联合收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我区耕地面积较小,粮田面积只有8万亩,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的作业面积,我们借鉴小麦收割机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针对秋季的实际情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突出抓好秋季跨区作业市场培育、完善和发展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部署和农机户的要求,我区连续多年组织玉米联合收获机参加跨区作业活动,突出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了创建省级跨区作业“明星服务队”活动,涌现了一批讲文明、讲经营、讲质量,提供优质服务的明星服务队,推动了全区农机跨区作业质量上了一个新水平;二是进一步拓展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以玉米收获跨区作业为重点,向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免耕播种跨区作业等方面延伸和拓展,使跨区作业逐步涵盖秋季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去年秋季,跨区作业面积达到10.5万亩,创收200余万元;三是扩大作业区域,延长作业时间,较好地利用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跨区作业市场主体和服务组织,加强中介组织管理,不断创新跨区作业市场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四是切实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从组织准备、管理协调、信息服务等方面入手,协调农机服务队、农机专业户,适时进行跨区作业,努力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确保跨区作业顺利、有序地开展,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农民经营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械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购机,用机营机的积极性,以此拉动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发展。

各位领导,几年来,我区在玉米收获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方面做出了一点成绩,但跟兄弟单位相比,我们还有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决心借这次会议东风,虚心学习好的经验,抓住当前农机化面临的好的发展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工作,以发展玉

篇7: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一、强化领导,做到组织保障到位

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对项目实施的领导,建立了县、乡、村三级领导组织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县政府成立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主管副县长任副总指挥,交通局局长任常务指挥,成员包括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办公室设在县交通局,下设工程技术部、监理检测部、财务部、协调部、材料采购部、质监站等6个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指挥、协调和管理等工作。交通部门抽调技术骨干人员充实到指挥部中来,全员上路,始终工作在第一线,加强质量监督。指挥部领导经常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所有建设项目每周检查两次以上,发现问题就地解决,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是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分指挥部。各乡镇确定一名副职领导具体负责,抽调专职干部工作在施工现场,帮助施工单位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保证每个分项工程、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明确目标,责任到人,有效的推进了工作开展。

三是村委会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农村公路与农民利益最直接,与农民的关系也最密切,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受益者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性。将项目所在村的村长和敢于负责、有影响力的村民聘为群众质量义务监督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指挥部进行反映,确保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

二、强化机制,做到资金筹集到位

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血脉”。特别是在国家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为此,我们全县总动员,上下齐争取,通过“八个一块”的办法,有效地破解了资金难题。一是积极向上争一块。切实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瞄准国家和省的投资方向,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畅通信息渠道,准确掌握投资信息,确保把该争取的资金和项目争取到位。2006年交通部门对上争取资金3千余万,为顺利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县政府投一块。县政府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保证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2006年,县财政投入补贴资金200多万元。三是乡村筹资出一块。坚持村民自愿、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原则,调动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全县农户为修建公路主动无偿投入折合资金达327万元。四是交通内部筹一块。积极发扬交通部门职工主人翁精神,统一思想起动员,增强工作责任感,在职工内部借资140万元。五是施工单位垫一块。动员施工队垫付建设资金200万元。六是精打细算降一块。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精打细算,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成本,缩小利润空间。2006年,我们通过核算节省资金200万元。七是冬贮水泥省一块。在备料过程中,考虑到各地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材料供应将会紧缺,年初我们与省内各大水泥厂提前签订了订货合同,没有受到后期材料紧缺和市场价格上浮的影响,保证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一年来,仅冬贮水泥就节约资金近300万元。八是出台政策减一块。2006年我县制定并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免砂石管理费、林地补偿费等费用达1400多万元。通过上述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强化管理,做到质量保证到位

在省交通厅和省公路局、市交通局的全力支持下,去年我们争取到了252.4公里的建设计划。可以说,公路建设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工作量之大,对我县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各方面难度更是可想而知,必须千方百计形成全县上下的整体合力。

一是组织精干的技术力量。我们从内部挖潜,从全系统抽调10余名有着丰富的公路建设经验的技术骨干,充实到第一线,人人超负荷运转,没有节假日,吃住在工地。在工程备料期间,县政府先后召开两次协调会安排部署,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备料任务。这样既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办事效率,也节省了费用;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在每个工地都聘请两名由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群众质监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程跟踪监督。由此,形成了“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技术人员把关、企业自检、农民参与”的四级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确保了工程质量。

二是变农民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在广泛进行宣传动员的基础上,我们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直接引领农民参与到建设中来,提出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工程机制,使广大农民参与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在是争着抢着修路,涉及到需要农民出工出车出资的时候,也是踊跃争先,主动前来,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情达到了历史新高。

三是促进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工程招标后,除质量、工期外,工程指挥部门很少过问其它工作。但农村公路建设有它的特殊性,资金少、利润小、工作条件艰苦,大工程队一般都不愿意干。为此,我们从为施工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服务入手,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协调交警部门对农村公路建设车辆不扣、不罚、不堵,有毛病的帮助改正,确保交通安全;协调电业部门免收增容费,保证路在哪里修,电就架设到哪里;同时由指挥部统一购运原材料,切实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篇8:抢抓发展机遇实现本职工作新突破

一、天津旅游工作的回顾和取得的新成绩

1.天津旅游产业地位有了新提升。

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空前重视, 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旅游业发展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市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用较大篇幅强调大力发展旅游业, 进一步明确了天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

去年8月23日, 高丽书记在市旅游局和市委研究室呈报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要花大力气发展旅游业、服务业, 这样天津人气、财气才能旺起来。”11月15日, 张高丽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的《天津以旅游业为突破口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一文中批示:“这段工作有起色、也有效果, 但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现在随着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城际铁路开通和环境面貌变化, 发展第三产业有充分优势和巨大潜力。应加大工作力度, 研究对策措施, 尽快取得实效, 为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黄兴国市长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 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 分别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小白楼、意式风情区等聚集区的建设和利顺德大饭店的提升改造。任学锋副市长作为分管领导用了很大精力抓旅游, 经常与旅游局共同研究工作, 提出要求, 多次深入旅游行业检查指导工作, 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一年中分别三次带领市旅游局领导班子专程赴国家旅游局沟通协调, 争取国家旅游局的支持。学锋副市长组织召开了市旅游委调整后的第一次会议, 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 落实各成员单位职责。全市形成了领导重视、区县推动、部门配合、发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新格局。

去年7月, 国家旅游局在天津成功举办了全国旅游局长研讨班, 这是天津旅游部门第一次协办全国旅游局长会议, 在市有关部门和区县的大力支持下, 全系统精心做好接待服务工作, 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国家旅游局和与会代表对天津的巨大变化和旅游业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张高丽书记、黄兴国市长和任学锋副市长都给予了充分肯定。黄兴国市长批示:“这次研讨班开得很好, 会议组织工作也很好”。国家旅游局专门给天津市委、市政府发了感谢信。

天津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天津城市旅游形象明显改善, 全市旅游业发展已跻身于全国旅游发展较快地区行列。天津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 旅游业在全市的地位不断提升。

2.全市旅游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去年, 全国旅游业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增速减缓的情况下, 天津市旅游行业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锐意创新, 顽强拼搏, 同心同德, 共克时艰, 使天津旅游经济依然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2008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122.04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10.02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8.6%;国内旅游接待人数7004.05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810.71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8.2%, 旅游业增加值占到全市服务业12.2%, 占到全市GDP的5.3%。旅游业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3.旅游规划编制取得了新进展。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 组织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和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发展规划》, 现已通过专家评审。明确了“一带三区九个组团”的发展布局, 确定了天津旅游业的发展定位和目标, 即以山河湖海泉为载体, 以近代历史文化为主脉, 以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和商务会展三大旅游体系为支撑, 建设旅游强市, 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和平区、河北区、南开区、塘沽区、汉沽区、西青区、蓟县、宁河等区县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4.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板块建设, 形成了“杨柳古镇”、“老城津韵”、“意奥风情”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按照推动区县旅游项目建设现场会精神, 进一步加快了旅游大项目建设。东丽湖水上温泉欢乐谷、“小站练兵园”、杨柳青庄园等5个项目开始运营;天津极地海洋世界、津湾广场、盘龙谷文化城、天嘉湖旅游风景区等2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官港生态游乐园、发现王国游乐园等23个项目正在积极筹建。在市公安交管部门的支持下, 在通往景区景点的市区主干道上设置了旅游标识牌。与市农委合作, 大力推进创建旅游特色村 (点) “百千万”工程, 现已评定了100个旅游特色村 (点) 、1087个乡村旅游经营户, 实现乡村旅游就业1.14万人。同时, 我们与天津电视台开辟了“寻找美丽乡村”专栏节目, 在全市产生了很好反响。

5.旅游宣传促销取得了新成果。

开展了“奥运在北京、观光到天津”系列宣传活动。及时把城市建设的新成果和市容环境的新变化转化为旅游新产品, 进一步丰富了津城新貌游、海河风光游、滨海新区游、山野名胜游等八大系列旅游产品, 制定了观光线, 编写了导游词, 培训了导游员。制定并实施了《入市旅游奖励办法》, 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列支了30多万元, 对组织旅游包机、专列、邮轮和特色旅游观光线的企业进行奖励, 促进了入境入市旅游。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红色旅游, 在天津成功举行了纪念三大战役胜利60周年全国红色之旅启动仪式。截至目前, 共有10余列红色旅游专列来津参观游览。首次组织了天津旅游代表团乘包机赴港澳开展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促成天津8家旅行社与港澳19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 参加了海峡两岸联谊会和“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接待了来自日本、韩国、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外省市50多个旅游促销团和记者团, 开展联合促销活动。抓住京津城际铁路开通的机遇, 开展乘高铁游津城系列活动。邀请北京市旅游局组织北京百家旅行社来津考察旅游线路, 并与天津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设计推出了乘高铁游津城旅游观光线, 在天津站和北京南站加强了旅游宣传推介。市旅游集团启动了乘高铁游津城观光车, 组织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线旅游活动。京津两地加大了互动宣传, 形成了京津客源大对流的良好态势。

6.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取得了新成绩。

我们以“中国奥运旅游年”为主题, 整合节庆活动资源, 会同有关区县和部门,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天津妈祖文化旅游节、海河旅游节暨国际大学生龙舟邀请赛、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渔阳金秋旅游节、古文化街金秋旅游购物节、五大道国际风情节、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杨柳青民俗文化旅游节以及在津务工人员津城新貌游、汶川地震灾区学生游津城等20多项特色旅游活动。我们与相关部门通力协作, 抓好春节、“十一”黄金周和元旦、清明节、“五一”节、端午节、中秋节长周末假日旅游,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7.旅游行业管理服务取得了新成效。

我们从标准化建设入手, 强化了旅行社、星级饭店和景区景点的规范化管理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发挥区县旅游管理部门作用的意见》, 下放管理权限, 实现两级管理, 有力地调动了区县旅游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旅游执法检查, 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多次开展了旅游消费维权咨询服务活动, 妥善处理旅游投诉96件。

开展了旅行社等级评定工作, 评出了第一批A级旅行社。为减轻旅游企业负担, 按照国家旅游局部署, 已为全市270多家旅行社办理了暂退部分质量保证金, 累计退款3900余万元。

以协办奥运会和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为契机, 开展了全市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培训和检查, 逐步形成酒店接待服务工作考核奖惩机制, 使星级饭店的接待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举行了星级饭店服务技能大赛, 有8个单位、18名选手分获组织奖和个人单项奖。圆满完成了协办奥运会和承办夏季达沃斯论坛饭店接待工作。市旅游局分别被评为奥运会天津赛区和达沃斯论坛接待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旅游系统有6家企业、10名同志分别被评为达沃斯论坛接待服务先进集体和个人。去年新评星级饭店9家, 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6家。

在古文化街、五大道、意式风情区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举办了天津市首届旅游纪念品大赛, 有11大类600余件作品参赛参展, 社会各界反映良好。加快了旅游信息化建设, 在天津旅游咨询网上开通了在线旅游客服系统, 点击量超百万次;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外地游客来津旅游短信温馨提示已经开通。

8.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和理论研究迈出了新步伐。

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区县旅游局长培训班、首届旅游饭店总经理研修班和全市旅游行业统计人员培训班;选拔了百名优秀导游员参与奥运会天津赛区和达沃斯论坛的接待工作;进行了旅行社经理和星级饭店职业英语考核, 实施旅游特色村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计划, 组织了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一年来, 共培训各类旅游从业人员15000余人。我们与南开大学、财经大学、商业大学等院校共同开展了六个旅游重点课题的研究, 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全市旅游工作开展。

二、面对挑战抢抓机遇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最大、挑战最严峻的一年, 也是实现市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达到141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1.8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16%和18%;国内旅游接待人数77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到90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和13%。达到上述目标和要求, 我们要在六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1.全面实施旅游发展规划, 在旅游项目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按照《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天津市滨海新区旅游发展规划》, 以实施城旅同步发展、京津旅游一体化、滨海旅游加快发展战略为着力点, 推进都市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大旅游支撑体系建设, 发挥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三个层面作用, 形成“一带三区九个组团”的旅游发展新格局。要下大力气推动旅游大项目建设。据统计, 目前天津已开工和预备开工的旅游项目共45项, 总投资额约788亿元。本着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 着力抓好天津极地海洋世界、国际邮轮母港、盘龙谷文化城、津湾广场娱乐城、北塘渔港、金碧恒大旅游度假会议中心、千尊玉佛寺和玉佛宫等大型项目建设。继续推动“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板块建设, 进一步完善、充实古文化街、五大道和意式风情区等景区业态, 增加内涵, 形成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东丽湖温泉旅游度假区、天嘉湖旅游风景区和团泊湖生态休闲旅游区等景区建设。在全市主干道增设A级旅游景区导示标识。积极推进33家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建设, 加快利顺德大饭店、水晶宫饭店等15家高星级酒店的改造提升。

2.开发整合旅游资源, 在打造旅游品牌上取得新突破。

继续推进乘高铁游津城旅游精品线建设工程。在不断丰富八大系列旅游产品的基础上, 精心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都市观光游、滨海新区游、海河风光游、山野名胜游”等旅游品牌和“近代中国看天津”文化旅游核心品牌。打造海河观光精品线, 整合海河两岸旅游资源, 提升观光游船档次, 使景观桥梁、音乐喷泉、夜景灯光、游乐设施能定时联动开启。真正让水面活起来, 两岸火起来, 晚上亮起来。要开通多方位的旅游专线和观光巴士, 形成都市亮丽风景线。

充分发挥天津传统工业和现代制造业优势, 整合开发工业旅游产品, 促成空客A320飞机总装线、丰田汽车生产线、天津纺织工业园等高端、高质、高新工业项目向游客开放。整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资源, 开发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产品。同时, 进一步推进旅游特色村 (点) 建设, 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 活跃乡村旅游市场。

3.办好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 在旅游宣传推介上取得新突破。

2009年为“天津旅游宣传推介年”。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提高天津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首届中国旅游产业节是以“中国”冠名的国家级旅游节会活动, 是推动中国旅游产业和天津旅游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中国旅游产业节融旅游产品交易、旅游特色表演和旅游高层论坛为一体, 对促进天津和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我们要全力以赴, 周密策划、精心组织, 切实把该节办成中国旅游产业的一大品牌。要以此为载体, 搭建起旅游产业交易平台, 使之成为旅游产业的展览会, 旅游制造业的展销会, 旅游目的地的展示会;要组织好“旅游大舞台, 同唱一首歌”大型文艺演出;要精心举办好旅游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高层论坛, 提升产业节的地位和内涵, 形成“南有中国国际旅游节、北有中国旅游产业节”的新格局。

要以旅游产业节为龙头, 把旅游活动贯穿全年, 做到月月有节庆、周周有活动, 为旅行社招揽游客搭建平台。继续办好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旅游活动、海河旅游节暨国际大学生龙舟赛、渔阳金秋旅游节、五大道国际风情旅游节和汉沽葡萄文化旅游节等特色旅游活动。积极推动旅行社开展“天津人游天津”活动。抓好黄金周和长周末假日旅游, 拉动消费和内需。切实发挥旅行社、景区景点和星级饭店的主力军作用, 推出优惠优质服务, 促进商旅、文旅、体旅、农旅和工旅结合, 进一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

加强区域旅游合作, 拓展宣传促销渠道。完善和提升京津冀、环渤海、东北亚三大旅游圈区域合作机制。承办好“第二届9+10区域旅游合作会议”。加快实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邀请海内外新闻媒体和旅行商来津考察, 将天津旅游产品纳入旅行商销售计划。针对港澳台、东北亚、欧美等主要客源市场, 组织和招揽更多的包机、专列、邮轮来津旅游观光。利用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宣传推介, 进一步完善外地游客手机来津提示业务和12301旅游服务热线。

4.强化旅游管理服务, 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游客”的服务理念, 推行行业服务标准, 规范行业秩序, 全面提升旅行社、星级饭店、景区景点的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信用等级, 推进旅行社等级评定。按照《关于开展全市星级饭店复核检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 对全市118家星级饭店进行复核检查, 全面提升星级饭店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修订并实施《入市旅游奖励办法》。要从市旅游发展资金列支100万元奖励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包机、邮轮、专列进津。与相关部门研究解决简化出入境手续和邮轮快速通关措施, 简化对外埠旅游客车的查验, 使旅游车进津方便快捷。加大旅游市场执法力度。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 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打击违法违规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建立游客投诉处理、矛盾化解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完成旅游协会换届改选, 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等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协调服务和行业自律的作用。

5.加强旅游教育培训, 在提高旅游干部职工队伍素质上取得新突破。

建立优秀旅游人才储备库。举办天津市第三届导游大赛, 增加外语导游比赛, 以促进全市导游员外语水平的提高。组织天津市第三期区县旅游局长研讨班和专题培训班。定期举办旅游业专题讲座, 提高全市旅游管理经营人员在金融危机下的应变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制, 会同科研机构、大专院校, 积极开展旅游课题调研, 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6.创新旅游体制机制, 在营造旅游发展环境上取得新突破。

积极筹备召开“天津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天津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完善市旅游委工作制度, 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 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快《天津市旅游条例》立法进程, 研究扶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政策措施。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发展机制, 引导和推进旅游企业向集团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千方百计为旅游企业服务, 想企业之所想, 急企业之所急, 为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发挥区县旅游管理部门的作用, 下放评定权和管理权, 完善市和区县两级旅游管理体制。充实和加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 健全区县旅游管理机构, 切实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各区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确保各区县旅游发展资金到位, 以利于本区域形象宣传和景区景点观光线推介, 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上一篇:供电所在镇人大评议供电工作大会上的汇报下一篇:扶贫攻坚富民强县动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