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律小学举行

2024-04-07

定律小学举行(共11篇)

篇1:定律小学举行

定律小学举行“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

为了引导我校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促进我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定律小学于2013年5月30日下午举行“我的中国梦—学会感恩、点亮心灯暨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本次演讲比赛还特邀县妇联副主席张星女士亲临现场指导。参加演讲的选手都能脱稿,演讲主题明确,演讲时语言流畅,声情并茂,他们用饱满的热情、标准的发音和沉着的态度使同学们坚信“有了梦想,心就有了飞翔,有了飞翔,梦想便不再遥远”。比赛持续到5:20分才结束,本次演讲比赛圆满结束,达到了学校预期目标。

黄建旺校长给本次演讲比赛致辞

张星女士、校领导和获奖的选手留影

幼儿班小朋友给本次演讲比赛献上轻快活泼的舞蹈

篇2:定律小学举行

1、加法交换律:a+b=b+a ①34+37+66 ②28+253+122 ③421+196+79

2、乘法交换律:a×b=b×a ①25×37×4 ② 125×15×8 ③25×17×8

3、加法结合律经常与加法交换律同时使用(a+b)+c=a+(b+c)①34+37+66 ②64+(237+226)③32+67+18+33 ④456+231+124+19

4、乘法结合律经常与乘法交换律同时使用(a×b)×c=a×(b×c)①8×(14×125)② 4×8×125×25 ③2×125×25×5×4×8

5、连减运算性质:a-b-c=a-(b+c)①178-62-38 ②900-176-124 ③345-268-32 注:连减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 a-b-c ①456-(56+118)②465-(165+289)③892-(78+492)

6、连除运算性质:a÷b÷c=a÷(b×c)①2600÷25÷4 ②3000÷125÷8 ③3600÷15÷6 注:连除定律经常倒过来用:a÷(b×c)=a÷ b÷c ①2600÷(26×4)②420÷(5×7)③72÷(4×9)④4900÷(7×5)⑤720÷(24×6)

7、乘法分配律:a×(b+c)= a×b+a×c或是(a+b)×c= a×c+b×c ①(30+4)×25 ②25×(40+8)③37×(100+1)注:A、乘法分配律经常倒过来用:a×b+a×c= a×(b+c)①17×15+83×15 ②132×98+132×2 ③98×6+102×16 ④78×16+22×16 ⑤43×52+43×48 B、乘法分配律经常需要×1补齐

①251×99+251 ②25×199+25 ③78×16+22×16 ④99×13+13 ⑤58×99+58 C、乘法分配律对减法同样适用

①(20-4)×25 ②25×(40-4)③88×125-8×1 张亦梁

6.25家庭作业

一、计算题: 1、19+27+53+61 2、32+67+18+33 3、456+231+124+19 4、127+(83+64)5、6×(63×5)6、76×5×4 7、25×17×8 8、125×4×8×25 9、1200-624-76 10、7827-93-107 11、6300÷25÷4 12、240÷(8×6)

13、(20+8)×25 14、104×12 15、102×25 16、98×64+98×36 17、88×125-8×125 18、251×99+251 19、56×199+56 20、46×99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分)1、27+33+67=27+100

()2、125×16=125×8×()

3、134-75+25=134-(75+25)

()

4、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5、1250÷(25×5)=1250÷25×5()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8分)

1、56+72+28=56+(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乘法结合律D、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25×(8+4)=()

A、25×8×25×B、25×8+25×C、25×4×8

D、25×8+43、3×8×4×5=(3×4)×(8×5)运用了()

A、乘法交换律B、乘法结合律C、乘法分配律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101×125=

()

A、100×125+1 B、125×100+125 C、125×100×1 D、100×125×1×125

五、应用题。(14分)

1、雄城商场1—4季度分别售出冰箱269台、67台、331台和233台。雄城商场全年共售出冰箱多少台?

篇3:定律小学举行

我曾访问过澳大利亚的学校, 并持续关注澳大利亚教育, 以期能够进一步体会和了解澳大利亚中小学优秀学业七大定律的现实路径。

一、对学生充满期待和信任

澳大利亚教育制度设计的起点是教育公平和尊重个体。不过, 澳大利亚所提出的教育公平指向让每一个学生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的最低要求和标准, 使学生从容地走向社会, 迎接未来的挑战。澳大利亚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好坏之分, 成绩不是判断学生成功或者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 学生各有所长, 独一无二, 而学校和课堂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地方。

澳大利亚教育提倡尊重学生, 擅长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闪光点, 激励其信心和勇气。例如, 澳大利亚墨尔本阿尔托纳小学的家长们曾在收到孩子们全国统测NAPLAN成绩的同时, 还发现了一封信。信里写道:“学校为学生们感到自豪, 因为他们认真努力、全心全意地准备并参与考试。不过, 我们担心这些考试并不一定能衡量出学生们独特的一面。你们中的很多人会说两门语言, 会玩乐器, 会跳舞或者画画, 另外, 你们还十分善良或者体贴。但是, 这些考官们却完全不知道, 所以, 在接过你们的成绩单时, 请记住, 成为成功的人还有很多方式!”墨尔本阿尔托纳小学教师强调这封信的作用更多在于提醒考试没考好的学生们, 他们还有很多潜质, 同样会成为成功的人。

二、清晰地告诉学生“要做什么”与“怎么做”

课堂学习是一次旅行, 是一次从未知领域抵达已知领域的旅行, 是充满必然, 也充满偶然的旅行。不同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体验和收获自然不同, 就像不同的旅行一般。

在观察澳大利亚的课堂教学时, 我发现澳大利亚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简约和简单。教师常常会在上课一开始就将教学目标呈现出来, 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什么, 随后, 让学生带着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课堂学习, 并知道“去哪儿”展开学习之旅。在澳大利亚, 课堂教学很少有导入和铺垫, 教师会直接将活动和任务要求布置给学生, 很少有复杂和花哨的活动。

在一节科学课上, 我看到教师将“一起探索岩石是如何产生”的课堂目标直接写在白板上。一个小时的教学时间仅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观看关于岩石的视频, 互相提问和解答;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从各种工具书中查询岩石的定义。学生学习的过程简约而充满探究性, 不仅解决了关于岩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还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了质疑的习惯和能力, 学习了研究和实证的科学方法。虽然教学设计很简单, 课堂却充满了灵动、生气和愉悦。

三、有效的反馈

澳大利亚的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我参访的考格拉中学英语教师的年级组备课本上, 赫然写着“更好的教学成绩来源于更少的教学和更多的反馈” (Less teach⁃ing, morefeedback equals better result) , 提醒教师如果想要提高教学成绩, 反馈非常重要。

在与考格拉中学教师交流反馈的话题时, 他们给我做了有趣的小测试, 提供了六个案例, 让我选择哪些是有效反馈, 哪些是低效反馈, 哪些是无效反馈。1.你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道:你应该在你的单元计划里包含基本的问题。2.你在讲笑话, 当然希望学生笑, 你还在观察学生的反应, 有的在大笑, 而有的根本毫无表情。3.一个读者这样评论你的故事:“第一段文章让我全神贯注, 描述的场景栩栩如生, 而且有趣, 但是随后的对话却很难理解;在读了之后, 我不知道谁在说, 而且情节的逻辑关系也搞不清, 因此, 我慢慢看不进去了。”4.课堂上你的专题汇报成绩不错, 得了C。5.有个棒球教练告诉你:“每次你都挥动你的球杆, 却没有击中棒球, 你只是抬起头, 并没有注视棒球;反之, 每一次你进球的原因都是你低着头, 聚精会神地看着球。”6.你在网球场上练习棒球, 当然希望命中率越高越好, 观察球在哪儿落地, 是在场地里还是场地外。

在我眼里, 反馈就是给予学生建议。澳大利亚教师告诉我第1 和第4 个案例根本不是反馈, 而是建议和评估;第2和第6个案例是低效反馈, 只是关注目标, 而缺少过程;只有第3和第5个案例是真正意义上的反馈, 他们告诉对方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他们还告诉我, 反馈的核心是提供关于我们为了目标如何做的信息。因此, 澳大利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运用倾听或者观察的方式, 与学生共同探讨已完成的任务或活动, 而不是用笔和纸的方式给予学生反馈。他们认为, 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表现, 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还能发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问题, 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四、用数据和事实找准学生的问题

澳大利亚教育部门经常会运用评估的手段来检测教育成效。其原因在于澳洲教育制度相对比较成熟, 已形成了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和体系。在澳大利亚政府教育网站上,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烦琐和复杂的评估要求和标准, 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 几乎无所不及。评估像一只无形的手, 影响、管理和调控着澳大利亚的教育。

在学生学业水平国家评估层面, 澳大利亚会在每年的5 月组织开展三、五、七和九年级学生数学和英语质量监控测试, 并会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 进而通过错综复杂的数据说明和纵横交错的纬度比较, 评估国家、地区、学校的学业成就。每个学生还会得到一份成绩报告, 详细地说明哪些是他们的短板, 从而帮助教师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从而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监控测试的重点不在于甄别和选拔学生, 而在于用数据说话, 及时发现问题, 以便及时改进。

在澳大利亚, 学校和教师同样喜欢使用数据和事实等实证的方式来检测和评估教学, 贯彻于课堂的全过程。在一次科学课上,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活动, 组织同伴用互评的方法, 让小组之间互相记录各个小组完成该任务的过程和成果, 并作出评估, 提出两项满意的内容和一项希望改进的内容。

澳大利亚没有统一的教材, 却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课程标准。教师的所有教学设计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参照依据。在教学设计中, 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这一节课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涉及课程标准中的哪几条等, 然后再去选择教学内容。评估也同样如此, 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有选择、有技巧地组织反馈和评估意见。澳大利亚课程标准非常具体和翔实, 清晰地阐述了每一个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如澳大利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就有13个学习目标和48条具体要求。

五、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澳大利亚, 教师们不会简单地用纪律和规定来约束学生, 而是通过惯例、程序和契约来管理和要求学生, 通过“文化的一致性”引导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在澳大利亚学校的走廊和教室里, 到处贴着告示, 告诉学生具体的要求以及做好一件事的步骤, 让学生知道如何做事和如何学习。

例如, 在考格拉中学的一间英语教室里, 就贴着一张给学生的告示, 如下图1所示。

这样的忠告充满了独立和契约精神、尊重和自主的文化, 清楚地告诉学生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学习自觉。在学科教学方面, 学校和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断建立学科学习的规范和程序, 通过规范和程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例如,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文学阅读交流时, 会提供交流提纲:“ 因为……, 比如……, 作者说……, 根据书中文字……, 在第几页……, 说过……, 根据文字……”这样, 学生根据提示掌握了阅读的方法, 知道如何去阅读, 还培养了思辨和分析能力。又如, 教师在上英语新闻报道阅读课时, 会将五个W写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围绕Who、What、When、Where、Why进行阅读与分析。再如, 澳大利亚全国英语统一测试的作文试卷上也清楚地注明了写作的程序和要求, 而且几乎所有的作业试卷都会有如下图2提示。

正是在这样规则无所不在的空间里, 学生慢慢学会了自我控制和学习管理。尽管有些规则似乎很简单, 但学校和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以种种形式渗透在教育教学中, 使学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 这些就成为了学生自己的习惯。

六、保证学生的福利和健康

在澳大利亚学习交流期间, 我听到一个新鲜的词汇, 即学生福利。在和当地教师聊天、查看资料后, 我发现澳大利亚“学生福利”的概念其实与中国的“学生身心健康”类似, 然而, 这样的表述却是直接反映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理念, 即“教育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 应该是幸福的”。

澳大利亚教育的良好学生福利体现在许多方面, 其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教育和适合的课程。在英语和数学等基础课程方面, 学校和教师必须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学科的最低标准和要求, 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适合不同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例如, 高中英语就有基础、核心、延伸一、延伸二等四种, 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与此同时, 澳大利亚的高考科目设计也体现出了分层, 同一学科会有不同的分层考试, 如英语的考试科目就有四种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不同的级别参加考试。学习路径和报考科目达到高度的一致和统一, 这样, 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过重的负担, 一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课程, 就会全力以赴, 具有责任感和成就感。

不仅如此, 澳大利亚的学生福利还体现在学校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校园活动上, 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像新南威尔士州福特街高级中学, 不仅有60 多门选修课程, 还有极其多元且丰富的活动, 如每周三下午的体育嘉年华、模拟审判、社区服务、八年级的每周半日职场体验、辩论社、金融增值课程、环境学生委员会等综合性和跨学科活动。学生在自我个性的发展和满足中建立自尊和自信, 并促进其与他人交流,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七、同伴协作, 一起研究

团队合作能力是澳大利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所具备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然而, 在澳大利亚, 教师很少会走进其他教师的课堂去听课, 也不会每周坐下来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研讨教学方法。不过, 在西方教育向东方教育学习借鉴的过程中, 我国的共同教研制度引起了西方教育界的关注和兴趣, 澳大利亚的学校和教师也试图打开校门和开放课堂, 通过协同教学研究, 打破教室之间、教师之间的壁垒, 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篇4:菏泽开发区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举行

比赛分为初中组和小学组,其中初中组比赛项目包括100米、200米、800米、跳远、跳高、铅球、铁饼和标枪等13项,小学组比赛项目包括60米、200米、跳高、跳远、推实心球等6项。各单项分别取前6名进行奖励,各代表队运动员的名次得分之和即为该代表队团体总分。另外,运动会还设有优秀组织奖和体育道德风尚奖。

“举办运动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次运动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是各学校对本校校本课程的一次展示,所有节目都是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本课程由本校音体美老师自编自排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比如丹阳路小学把跳绳与小学生广播体操有机结合,再配上孩子们喜欢的《最炫民族风》音乐,自创了绳操。”菏泽开发区教育工作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

篇5:定律小学举行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

1.口算:

73+27 138×100 100-64 64×1 8×9×125 (4+40)×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2=300+ (300+2)×43=300×+2×

=+ (2000+3)×14=200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102×( )

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

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

出示:计算102×43 小组讨论完成。

学生可能出现:

(1)(100+2)×43 (2)102×(40+3)

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3001×84=×84+×84 92×203=92×(200+)

=92×200+92×

(2)计算102×24

出示:9×37+9×63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1)9×37+9×63

=333+567

=900

(2)9×37+9×63

=9×(37+63)

=9×100

=900

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法。

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

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

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练习:(80+8)×25 32×(200+3) 35×37+65×37 38×29+38

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

(三)、巩固练习

1. 师生对出题。

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

23×12+23×88 (35+45)×12 (11×25)×4 25×(4+40)

讨论:2、3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等号两边的算式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

3.P38/5

(四)、小结

谈收获。

(五)、作业:P38/6—8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计算102×43 9×37+9×63 9×37+9×63 38×29+38

102×43 =333+567 =9×(37+63) =38×(29+1)

=(100+2)×43 =900 =9×100 =38×40

=100×43+2×43 =900 =1520

=4300+86

=4386

篇6:定律小学举行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自觉合理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回顾再现。

通过课前了解,听说咱班同学口算能力特强,老师这儿有几道题,咱们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师先依次出示:

12×5= 35×2=

25×4= 125×8=

再出示: 25×13×4= 15×97+15×3=

师:这么复杂的题,你们也口算的这么快,怎么算得呀?

生1:我是先算25乘4得100,再算100乘13得1300。

生2:把15提出来,97加3得100,再算15乘100得1500。

师:你们这样想的根据是什么?

13×4=25×4×13=1300

生1:乘法结合律

生2:乘法交换律

同学们的简算意识可真强,能够巧妙地利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一个综合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课的开始通过抢答一组口算题,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乘法运算定律的回顾为学生熟练、灵活运用定律进行简算,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同学们记得真熟练,你能灵活熟练运用它们吗?这儿有些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有快。

基本练习

我会做

(1)23×4×5(2)8×(125+11)

(3)2×289×5(4)65×32+35×

请同学们直接写在练习纸上。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做的?说时先说一说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再说一说怎么算的?

生1:

23×4×=23×20

=460

(2)8×(125+11)

=(8×125)+(8×11)

=1000+88

=1088

师:根据刚才同学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和这个同学做的有不一样的吗?

看来大家对直接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掌握的不错。来点有难度的,还行吗?

变式练习

试一试 我能行

(1)36×101(2)18×99+18

(3)25×44(4)125×25×32

(学生都完成后)

师:谁来说说你每道题都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分别是怎么算的?

生2:第一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36×10

1(100+1)

=36×100+36×1

=3600+36

=3636

第二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8×99+18

=18×(99+1)

=18×100

=1800

第三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5×44

=25×(40+4)

=25×40+25×=1000+100

=1100

另外同学的方法: 25×44

=25×(4×11)

=(25×4)×11

=100×11

=1100

第四道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5×32

=(4×8)×125×25

=(125×8)+(25×4)

=1000+100

=1100

125×25×32 =125×25×(4×8)=(125×8)×(25×4)=1000×100 =100000(集体订正后)

师:针对同学的发言,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师:第1题100加1哪来的?

生:把101分成100加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师:看来两个数相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整十或整百数与另一个数相加的形式,再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师:第2题的100从哪里来的?

生:把99个18和1个18凑成了100个18。

师:原来有时还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用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

师:第3题还可以怎么做?

1:25×(20+24)

生2:25×2×22

师:这两种做法分别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

生: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看来同一道题有时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可以利用不同的运算定律。

师:第4题为什么把32分成4乘8呢?

生:125乘8得1000,25乘4得100。

师小结:在计算时,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拆或凑整这一小窍门,再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师:回忆刚才我们做题的过程(出示刚才做过的题目),想一想简便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又干了什么?最后干了什么?(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生1:先看看数,再看能否用运算定律?最后算一算。

生2:看这些题能不能应运算定律,再算。

师:同学们概括地很全面很好,在进行计算时,我们要先看一看算式有什么特点,有时可以直接用运算定律计算,有时可以巧妙的用拆或凑整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再想一想,应该用哪种运算定律,是乘法交换律,还是乘法结合律,还是乘法分配律。最后再认真地算一算。同时形成以下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a×b)×c= 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虽然学生对这几道题掌握的比较牢固,教师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的同时,使学生领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练习从易到难,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积极、自信、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使学习的更多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知识才具有价值、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用。)

下面的练习有一定的挑战性,有没有信心用我们总结的方法完成挑战?

提高练习

动动脑 我最棒

(1)99×128+99×871+99(2)132×68-32×68

(3)25×197+75(4)34×76+24×17×

2我们的挑战时间4分钟。如果能做对其中的2道题就算挑战成功,如果做对这4道题就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

师:谁来说说做前2题,你是怎么想的?(生上台展示)

生1:第1题,我根据算式的特点,凑成1000个99,结果是99000。

第2题,132个68减去32个68,得到100个68,结果是6800。

师:第一题和第二题你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有没有不一样的?

师:第3题有做出来的吗?对比两种不同的方法

25×197+7=25×197+25×=25×(197+3)

=25×200=5000

生1: 25×197+75 生2: 25×197+75 =(25 + 75)×197

=25×197+25×3 =100×197

=25×(197+3)=19700

=5000 生:为什么分成25×3?

生:25×3=75,把75分成25×3。正好有2个25。用乘法分配律。

师:你觉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师:怎么错的?

师:(针对错误的同学)这位同学敢于把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让我们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感谢他。

生3:第4题,我是这样做的 34×26+74×17×2

=(26+74)×3=100×34

=3400

师:同学们,虽然这4道题有些复杂,但是我们有好的方法,同样能够灵活的解决。

2道题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们挑战成功!做对4道题的同学有谁?祝贺你们是今天的巧算小能手。没有挑战成功的同学也不要气馁,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测题,相信大家有完美的表现。

三、自主检测 完善评价

必做题:

一、填一填:

(1)38×4×5=38×(__×__)

(2)125×32=125×__×__

(3)39×42+61×42=(__+ __)×

42二、连一连:

8×(125+11)35 ×(199+1)

35×199+35(37+63)×437×45+63×45 8×125+8×1三、怎样简便怎样算:

(1)4 ×43×25(2)25×64(3)35×10

2选做题:小马虎在算(□+50)×4时,算成□×4+50,小马虎计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比,怎么样?

(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种差异,实施有效的因材施教,是使学生都能在不同基础上得到发展的保证。基于此,在自主检测设计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使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 归纳小结 课外延伸

生1:我知道在简便计算时,要先看一看算式的特点,再想运用哪个运算定律,最后再认真的算一算。

生2:我知道有些复杂题,可以用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生3:我运用总结的简便计算的方法,体验到挑战成功的体验。

师:在数学王国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期待我们的探索,课下同学们再想一想这些题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并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拓展练习:

99×99+199=

999×999+1999=

9999×9999+19999=

教后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综合练习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三种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一看:算式的特点。二想: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三算。反思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成功之处:

1、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种运算定律的情况下综合练习。所以设计时,既要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巩固,又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梳理和解题思路的拓宽。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把

握了这点,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在提高练习效率的同时,又促进学生的思考。我们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我想从这点出发,学生从本节课的练习中,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领悟了如何灵活运用定律,掌握了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和窍门。

2、练习题设计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有层次性。

本环节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练习。学生可直接运用定律进行简算,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二是变式练习。练习的灵活性有了变化,虽然难度不大,但选择的练习题典型、代表性强: 36×101 18×99+18 25×44 125×25×

32每道题的设计都渗透解题方法的灵活,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又符合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并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概括出简便计算的基本方法。三是提高练习。让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完成有挑战性的提高练习,并根据学生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既调动优等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保护学困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充分尊重保护出错学生自尊心,树立自信心。

篇7:定律小学举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科书P24-25例5-6《乘法运算定律之交换律与结合律》。下面我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设想,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教师指正。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教材内容地位作用与学习基础分析)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意义、含有乘法(包括带括号的)乘法运算等知识,对乘法运算定律初具一定的感性认识。这些都是学习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及其不同的算法算式与相同结果和类似算式的计算,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而得出运算定律,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个案到一般,实践应用到理论,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规律。正确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定律,为将后运算定律的应用推广扩充和学生灵活选择简便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处理支撑,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根据考评要求,可不说)

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通过以往含有乘法的四则运算及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对乘法运算规律具有初步感性认识,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但需适时质疑启发思考,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拟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来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观察、获取数学信息、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探索活动,发展培养灵活思维,提高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兴趣与学习自信心(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与理解,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定律,能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与初步应用;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抽象概括运算定律。五.教学策略方法

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课程的两大基本核心理念,同时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效达标,依据教材与现代建构主义学习论,结合学生学情,我拟将主要采用教学策略方法是:

1.温故奠基,以旧引新,激活新知生长点;2.注重和发挥情景作用,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激发兴趣动力;3.运用教具学具与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演示情景案例和问题,引导观察比较,丰富感知,促进意义构建与新知生长;4.处理好师生角色地位的“两主一中心”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教师恰当设问引路,观察案例,启发问题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比较分析、质疑解惑、归纳概括性质(或方法),实现新旧知识、能力的转化迁移和实践应用,巩固深化,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学情,拟从以下四大环节组织开展本课教学活动:

(一)复习引新,创设情景问题,激发探索兴趣。1.课件展示复习乘法计算及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15 × 12 =

12×15=

(4×6)×5=

4×(6×5)= 因数

加数

2.创设情景,发现提出问题。教师谈话激趣引入: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请同学们看光明小学同学参加植树活动图吧。

课件展示创设教学问题情景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获取有用数学信息,发现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多少人?(2)一共种了多少颗树?(3)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构建新知。1.乘法交换律探索

(1)教师引导选择锁定第(1)问题:要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可有几种不同列式计算方法?由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2)由学生汇报反馈两个不同算式:①25×4=100 ②4×25=100(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汇报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求两个数的积,两个算式中的两个因(乘)数分别相同,只是交换了因(乘)数的位置,相乘的积相等)。板书:25×4=4×25=100

(4)教师质疑,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两个因数相乘,都有这个规律呢?引导学生再尝试列举、计算和验证类似算式,观察规律,用自己的话归纳抽象,构建乘法交换律。教师强调概括板书定律。

(5)表示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图形符号或字母形式表示)。根据学生汇报反馈,指出:我们常用字母将乘法交换律表示为:a×b=b×a(a、b可以是任何数)

(6)练习:运用乘法运算定律填一填:

65×145=______×_______;109×31=_____×_____;_____×_____=44×98.2.乘法结合律的探索

(1)初步探索。锁定问题(3)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质疑引思: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反馈两个不同算式。(25×5)×2;25×(5×2)

并学生引导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是求三个数的积,两个算式中的三个因(乘)数分别相同,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相乘的积相等,即:(25×5)×2=25×(5×2)

(3)深入探究。质疑思考:是不是任意三个数相乘,都有这样的规律?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这样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列举、计算和验证类似算式。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乘法结合律。

(4)乘法结合律的表示:能用符号或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学生合作讨论、交流汇报、板书结合律。

(5)引导学生回顾思考,比较加法与乘法交换律的异同及加法与乘法结合律的异同,并小结。

(三)分层变式练习,深化巩固提高。依据教学重难点知识,结合教材“做一做”与课后习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算”、“填”、“断”、“连”等生分层变式,拓展练习、实践应用,学生独立操作,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深化理解,掌握新知,形成技能。

(四)反思感悟,总结评价。通过设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回顾、反馈和梳理所学知识,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趋于完善和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知识点的浓缩再现,梳理整合。本节课我拟通过以下简洁的板书突出重点,促进增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识记。板书: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及其字母表达式

交换律:两个数相乘„„字母表示为„„ 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字母表示为„„

八.教学理论依据

篇8:坚朗公司举行希望小学捐赠仪式

律回春晖渐, 万象始更新。在这播种希望的季节, 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 坚朗迎来了自己新捐建的4所希望小学, 分别是广西省梧州市藤县坚朗希望小学、广西省河池市巴马县坚朗希望小学、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排生村坚朗希望小学、江西省高安市灰埠镇五里村坚朗希望小学, 其捐赠仪式于3月11日下午在坚朗工业园广场圆满落幕。

出席本次捐赠仪式的有来自广西、贵州、江西和东莞市塘厦镇的各位嘉宾, 全体坚朗员工参加了本次捐赠仪式。仪式于下午1:00准时开始, 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覃超杰先生、贵州省基金会副秘书长陈保国先生、高安市副市长姚世贵先生以及两位坚朗员工代表分别在会上致辞。在颇具感染力的《爱的奉献》的旋律中, 坚朗公司与受赠方进行了签字仪式, 并互赠捐赠支票和助学锦旗。

目前, 坚朗公司已经捐建了十七所希望小学, 将来还会有更多。坚朗在成长壮大的途中, 关注着国家教育, 关心着山区孩子。这一善举弘扬了兴师重教、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 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责任和大爱。希望此类善举催生出更多社会爱心行动。

篇9:定律小学举行

8月11日,由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志新主持的黄水小学开学典礼在学校大礼堂隆重举行。培训则特邀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主任余源伟做影视作品创作流程与价值判断讲座。下午则由潘克明教授对本届影视作品评分标准进行解析。

在8月12日的校园影视奖研讨评选工作会议上,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书记余跃致辞,并介绍了当地校园电视的发展情况。专委会秘书长许益超简要汇报了专委会工作情况。

会上,中央电教馆副馆长丁新发表工作讲话。他指出,在校园电视普及面越来越广的情况下,一定要提高作品质量,两手同时抓,两手都要硬。校园电视创作一定要进行深层次挖掘,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发言最后,丁新对专委会工作表示了肯定。中国教育电视协会会长宋成栋则对中央电教馆、全国各地电教馆(台)、学校11年来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会议结束后,27个小组开始了为期3天的研讨评选工作。

篇10:定律小学举行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运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结合作意识。

二、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春游购物为主线。在计算每组商品的价线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初建表象

出示“春游购物”情况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哪几组商品的价线刚好合并成整元数?并根据这些信息,说说怎样判断两个小数能否合并成一个整数?

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回忆定律

说一说整数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问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吗?

②先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小组合格交流。

③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结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3、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出示小明所买商品及其价格。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

②比较算法,哪一种算法更简便?

③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计算简便。

4、尝试练习,理解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对简便方法掌握情况。

5、看书质疑

㈢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㈣全课总结

篇11:定律小学举行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猜测—验证—应用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正确、合理、灵活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有关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相互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教学难点: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们大部分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让他们通过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创设法。 2、活动探究法 。 3、集体讨论法 。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精心选题,多层训练,——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会向孩子们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谁能来说一说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

学生们会回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接着我会让孩子们用数字、字母或者符号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这三个定律。学生展示后,我进行小结:我们知道乘法运算定律在整数乘法中,可以使一些计算更简便了,那么在小数乘法中,这些运算定律是否也能运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板书课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三个定律,一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以旧引新,激发孩子的探究*,让他们有目标的去思考。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猜测验证

1、用幻灯片出示以下题目。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孩子们猜一猜,每一组算式它们有怎样的关系?(当然由于是猜测,学生出现的答案很可能会不一样。)

2、学生自己探究,验证。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原来每组算式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们通过观察会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组算式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举例验证。

我向孩子们提问:通过上面的一组例子,能否就说明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孩子们可能有两种意见:能或是不能。

针对不同意见,我会引导他们:对,单纯的一组例子并没有说服力,我们需要多举几个例子进行验证。下面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仿照第一组的例子,也写出三种这样的算式,并验证是否相等。

(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动手写,验证后让他们进行汇报,尽量多让几组学生汇报,这样例子多了,结论更有说服力。)

学生汇报的同时,我会有目的的板书几组算式,让学生观察发现,乘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大家交流结束后,我这样引导他们:刚刚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后,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的发现吗?(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在头脑中初步感知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验证,进一步理解每一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再次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及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从而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点拨,决不把规律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发现、验证。

(二)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8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题,看看它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4.78×4 0.65×201

(1)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写在练习本上。

(2)指名让学生板演。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思考:第①题中为什么先让0.25和4相乘?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呢?

孩子们会自然而然的答出: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接着问他们:你们认为第②小题中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会根据以往的知识答出:把201分成200+1,然后用乘法分配律完成。(因为乘法分配率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就是一个难点,所以这里我也会强调一下,让孩子们体会到先把特殊的数进行分解,然后才能进行简算。)

然后继续提问:在小数乘法中,要使计算简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启发学生思考,认真审题,要观察数的特点等。)

在这一环节里,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数学学习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尝试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激发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运用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性,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环节:精心选题,多层训练。

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

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完善。同时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用幻灯片出示以下两个问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位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在评价方面:先让学生自评,接着让他们互评,最后我会表扬全班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定律小学举行】相关文章:

孟德尔定律—基因分离定律教案 第1课时05-04

三定律04-09

螃蟹定律05-07

分离定律05-01

二八定律04-23

管理八定律04-30

五心定律范文05-17

不值得定律范文05-18

八大经典定律范文05-23

工作八大定律范文05-27

上一篇:2015年度针灸科工作总结下一篇:七上历史课件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