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的启示

2024-05-03

墨菲定律的启示(精选14篇)

篇1:墨菲定律的启示

墨菲定律的启示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杰出的三大发现。墨菲定律(Murphy’s Law)缘于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上尉,他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于是不经意间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 墨菲定律的英文原文是: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_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墨菲定律并不只是个笑话,事实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当你在街上准备拦一辆车去赴一个时间紧迫的约会,你会发现街上所有的出租车不是有客就是根本不搭理你,而当你不需要租车的时候,却发现有很多空车在你周围游弋,随时等待你的召唤。

当你炒股时,你越怕跌,它就偏偏跌给你看;你盼涨,它却偏不涨;你刚忍不住卖了,它却开始涨了;你看好三只股,买进其中的一只,结果除了你手中的那只外,其它两只涨得都很好。

如果你把一片干面包掉在你的新地毯上,它两面都可能着地。但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掉在新地毯上,常常是有果酱的那面朝下。

随着时代的发展,墨菲定律的内涵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会出错的,终将出错”。(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墨菲定律是一条悲观的宿命论法则,凡事总是从最坏的方面考虑,就像一种诅咒,如果被它盯上,你就会永远处于错误中,不断的迷失在失败里。

墨菲定律的内涵解析:

一)因果论,即偶然与必然的关系。任何事物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一些事物的发生如果粗略看时,会以为是偶发现象,我们也常以此为借口进行辩解,但如果更深入分析时,就会发现其发生是必然的,它是由许多不明显的原因组合在一起,积累到一定程度和阶段后爆发而成。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常常会把责任和过失推卸给他人、运气、环境等外部因素,但事情的结果往往不仅不能得到缓解和弥补,反而会继续恶化,甚至愈演愈烈,周而复始。在笔者看来,工作和生活中的失败无非出于三种原因:

1)方向或方法不正确。我们往往急于求成,只顾低头拉车,没有抬头看路,如........果前进的方向发生了重大偏差,结果就只能是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方向正确了,但方法或流程不合理,也会使我们的努力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2)方向及方法都正确,但没有坚持。记得有一幅漫画,漫画的主人公为了挖井,..............在地上挖了十几个深、浅不一的坑,许多坑距离地下水已经咫尺之遥了,但这位挖井人最终还是半途而废,又另寻出路了。当前进的方向和方法明确后,其实我们要做的很简单,那就是执着和坚持。我们必须磨练我们的毅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成功就在你准备放弃的下一刻!

3)方向及方法都正确,也能做到持之以恒,但以自我和个人为中心,无法得到.................................他人和团队的支持。作为个体而言,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有天赋,你始终无法........只依靠个人的能力去实现持续的成功。如果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个人的感受和利益,缺乏同理心和合作共赢的理念,那么即使能够在一时侥幸成功,但这种成功也终将昙花一现,无法持久。在人际交往中,利己主义者将为人们所孤立和摒弃,最终成为落寞寡欢的孤家寡人。二)概率论:

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正面发展趋势、负面发展趋势,这两种发展趋势互相依存、互相包容,如果不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与引导,则事物的正面发展趋势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发展趋势。从概率论角度来看,对于一件事情的发生,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是并存的,而且受因果论的影响,其规律也是有章可循的。

比如当我们抛硬币时,硬币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是不定的,但如果抛到次数越多,最终呈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将越来越接近。为什么我们会有觉得猜错的概率大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对正常的情况是不会太在意的(除非你刻意去在意),但对错误或者坏事则记忆深刻。

再如5月12日发生的让人无比痛心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地震本身已经造成了异常惨烈的灾情,而天气的炎热以及暴雨的降临更是对救灾工作造成了巨大阻碍,为疫情和山洪的爆发埋藏了危机。如果遵循墨菲定律,就会让老天无情、祸不单行的悲观情绪蔓延,削弱我们抗争救灾的斗志。事实上,从概率论的角度,我们可以从有关权威专家的解释得到客观、科学的认知:我国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比较频繁。,从大的方面来说,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上,中部地区的中轴地震带位于经度100度到105度之间,涉及地区包括从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属于我国的地震密集带。从小的方面说,汶川又在四川的龙门山地震带上。因此,这里发生地震的几率较高。5月中下旬又适逢汶川地区的雨季,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何大雨无情了。

所以有些失败和危害发生的概率很小,但小概率事件也终究有发生的可能,我们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防患于未然。

积极正面的理解墨菲定律,我们可以有如下启示:

一、凡事必有其因果,不要归咎于运气不好

当我们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的分析得失,找到真正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怨天尤人。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方法,持之以恒,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二、要关注细节、不放过任何小过失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负责加工马蹄铁钉的铁匠身体不舒服就马虎打了一只不合格的马钉,恰由另一个不负责任的马工装在了元帅的马脚上。在决定性的战场上,由于马钉脱落,马脚不舒服,从而马失前蹄,元帅翻身落马被杀,群龙无首的军队顿作鸟兽散,敌军一举攻城,活捉皇帝,灭了帝国。小小的一颗马蹄钉居然毁灭了一个帝国。再如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也仅仅是因为一块脱落的泡沫。容易犯错往往是源于我们的大意,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因为是个小错误或小概率时间就疏于防范,对细节的疏忽可能会给我们最严厉的惩罚。这次汶川震灾给我们血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了,今后全国人民防震、防灾知识的普及教育,全国房屋建造特别是学校的防震等级的提高,灾害预报手段的提高等灾害预防工作的筹划实施应该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惨痛的历史绝不能重演。

三、要重视心理暗示的作用

有些人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常会自我埋怨说“在此之前就有不好的预感”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对事情没把握或信心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自我失败的暗示作用更明显。如果做事前没有信心,做起事来就会战战兢兢,越怕出错就越会出错,最后导致失败。

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好的愿景就会对人构成一种积极向上心理暗示,它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这次震灾中的许多幸存者,正是抱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凭借积极的自我暗示才顽强坚持到最终的救援成功,得以生还。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消除墨菲定律的消极作用。

四、要善于做好危机管理,防患于未然

在人生的旅程中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故出现,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意外具体是什么,会在何时来临,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防患于未然,做好事前防范工作,预先制订好紧急事件处理机制,危机到来就不至于措手不及。

“墨菲定律”是客观存在的,弱者把它当作回天无力的借口,而强者则把它当成提醒自己随时保持警惕的警钟。面对大自然的高深莫测,面对人类认知世界的局限,如果我们能想得更周到、更全面一些,采取多种预防措施,就能将灾难和损失的发生可能降到最低。墨菲定律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科学理解,积极对待,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墨菲定律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快乐成功的心态!

篇2:墨菲定律的启示

安全文化教育月活动学习心得

一个玩笑演变出二十世纪西方管理文化中最杰出的管理理论——“墨菲定律”,这或许是美国前空军上尉工程师墨菲始料未及的。它的通行表述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导致最大可能的损失。尽管这种理论源起的说法有一些匪夷所思,但是当我们透过历史和时代的背景去看,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墨菲定律”起源于20世纪中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美国正弥漫着一种战争胜利后的盲目乐观情绪。社会各阶层在工作中到处弥漫着松懈、散漫的作风,疏忽和差错现象相当普遍,在管理界引发的思考和探究也日益浓厚,这给“墨菲定律”的流行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和哲学的基础。

通过参与此次安全文化教育月的学习,我深感“墨菲定律”所揭示的社会自然规律,对当前的监狱工作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给我的启发良多。

启示一:侥幸酿就恶果,在安全工作中要有“万无一失”的底气和“一失万无”的决心。

在现实管理中,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言论:“几十年工作下来了,我们那一天不是这么过来的,也不见得出什么大事呀”、“难道我就这么点背?”。诸如此类的言论归根结底还是反映出了个别民警对待制度、对待安全工作的侥幸心理。“墨菲定律”揭示出,容易犯错是人类共同的弱点,犯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明知有可能发生错误的前提下,仍然心存侥幸,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从今年系统内发生的几起案件看无不存在这种心理作祟的影子,近期省局、监狱以及分监狱分层多次组织警示教育,通过活动绝大多数民警都能警钟常鸣、防微杜渐,但是个别民警身上也存在置安全于不顾,思想上麻木不仁,工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的问题。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教育力度,通过案例分析、以案讲法、强化督察考核等形式切实强化民警的安全意识,只有树立一失万无的安全意识,才能想方设法查找出安全隐患,做到万无一失的万全准备。

启示二:细节决定成败,转变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做好监狱工作中的“简单事”、“平凡事”。

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引起罪犯情绪的波动;一次清监搜身工作的敷衍了事,可能会引发一起监管事故的发生;一份减刑假释材料书写的错误,可能导致执法违法案的发生;„„,任何一个细小问题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细节决定成败,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麻痹、小失误,很有可能就铸成大错,给监狱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重大损失。“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这是对重视细节、抓小见大的精辟总结。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很难实现。因此,只有牢牢把握住每一个细节,才能最有效地排除一切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安全隐患。只有从细节抓起,全过程、全方位地对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才能极大地减少工作中的疏漏,提高执法效能。启示三:重视事前防范,改变惯性的处置应对机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

“亡羊补牢,犹为晚矣。”这是一句由历史典故衍化而来的至理名言。对照监狱工作的实际,每当发生案件、事故发生后,总会采取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尽管这种事后补救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然而,如果我们总是在事情发生以后才引起注意、采取相关措施,用血的代价买回教训,那么这个代价就太沉重了。因此监狱安全管理中,我们必须改变惯性的思维模式,化被动为主动,从事后补救的泥沼中解脱出来,不断强化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演练以及犯情研判工作机制,实现安全工作关口和重心的前移,切实做到管控无漏洞、事前有防范、应急有处置。

以上是我通过安全文化月活动学习的一点粗浅体会,不当指出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篇3:“手表定律”给我的启示

案例一:本学期, 幼儿园新建车棚, 周末师傅们加班加点地干。中午时分, 施工负责人打来电话问电瓶车充电插座的安装位置, 我刚想发表意见, 转念一想, 这事是由后勤园长负责的, 应该听后勤园长的安排。于是我答道:“按现场领导的指示执行。”事后我了解到:之前, 后勤园长对插座的安装位置已经做过细致的考量。

思考:管理中应倡导“谁分管, 谁负责”。一项工作或者一个部门由多人去主导, 必然会带来重重矛盾或造成相互推诿的局面。

案例二:有人要来园参观环境。后勤园长要求保育教师上课时间集中搞好园内环境卫生;业务园长说不能影响上课, 要做到保教结合, 卫生利用中午时间去搞;班组长又说中午幼儿午睡, 保育教师需要值班, 不如下午搞卫生。保育教师迷糊了, 到底听谁的?这项工作该怎么做? 我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协调, 中午由班主任值午睡班, 后勤园长与业务园长分别带领保育教师和班级不值午睡班的教师打扫室内外卫生。

思考:小到一件事、一个人, 大到一个部门、一所幼儿园, 都不能同时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指挥的方向不一致, 将使个人和组织无所适从, 工作也就无法正常运转。

篇4:打破墨菲定律的“诅咒”

你是否曾经或正在疑惑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本想早点起床上班,睁开眼却发现睡过了;本来约好今天与客户签合同,没想到对方却在最后时刻变了卦;开车时看见前面两车刮碰在一起,暗自窃喜倒霉的不是自己,可转眼爱车就与前车发生了更严重的刮碰……这类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墨菲定律: “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美国某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参加的一次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该实验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装置方法可行。不可思议的是,这16个加速度计竟然全都被一位工作人员装在了错误的位置上。由此,墨菲开了一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话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被人引用,随后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并被人们引申成多种形式,诸如:“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你越清楚厄运的危害,你越不知道它何时降临”;“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与通常教科书中的科学定律相对比,墨菲定律的表述有着两方面突出特点:

将概率性表述说成确定性表述。哲学家认为,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但根据科学常识,可能性、或然性转变成现实性需要特定条件,墨菲定律的许多表述却忽视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条件,或将其标准大大降低,从而将概率性表述说成确定性表述,将必然性等同于或然性。

主体因素直接介入。科学定律一般是在尽可能排除主体因素的干扰下,对客观事件的发展规律所作的纯客观阐述。墨菲定律的许多表述则明确带着主体干预因素,如担心、害怕、盼望等心理因素,或是个人的坏毛病、坏运气等行为因素。就此来说,墨菲定律不应被视作传统的科学定律,而应被看作一种心理学定律。它揭示的隐患或意外因素,不仅存在于外界,更多地出自人的心理及相应行为中,即使是外界意外因素的作用,也与主体的心理因素关系密切。事实上,“越怕出事,越会出事”的表述就是在形容一种对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之事的恐惧或担忧,一种展现负面心理暗示作用的心魔。如果人们常被这种心态侵扰,人为发生事故的“小概率”很可能立即无条件地变成“大概率”。

墨菲定律 VS 莎莉定律

现实中,人们大都从心理层面理解和运用墨菲定律。例如,据韩国《亚洲经济》报道,2013年7月,韩国就业网站CAREER面向924名韩国上班族进行了“职场内部墨菲第一定律”的网络在线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位居第一的墨菲定律是“如果哪天下班和朋友有约会,那么往往当天要加班到天黑”,有高达24.8%的上班族投赞成票;位居第二的墨菲定律是“本来已经迟到了,可是公交车和电梯迟迟不来”,占投票率的17.8%。“有很急的业务需要与对方通话时,对方往往占线或不在公司”、“工作忙碌之余开个小差,往往

会被领导发现”等也名列前茅。由此可见,韩国职场人将对墨菲定律的理解放在心理愿望与客观实际相冲突和背离方面,这大概也是墨菲定律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的最大原因。

墨菲定律说明的是主观担心的事必然向坏的方向发展,体现出一抹悲观色彩。然而从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角度看,也应该存在与墨菲定律的描述相反并体现积极乐观意义的定律,这就是所谓的“莎莉定律”(Sally’s Law)。它源自电影《当哈利遇上莎莉》中女主人公几经波折终于迎来快乐结局的故事,后被用来形容那些很多意想不到的坏事情的发生却能将事情引导到积极的方向去的现象。韩国就业网站CAREER在对上班族进行墨菲定律调查的同时,也对莎莉定律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每次迟到,领导却都不在工作岗位”的投票率占34.3%,位居第一;“有时故意出门很晚,却总是早早到达公司”的投票率占32.9%,排名第二;第三名是“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往往第二天就是发工资的日期”。

跟“越怕出事,越会出事”说再见

“墨菲定律”是一种客观存在。弱者把它做为失败的借口,而强者则把它做为警钟。要在企业管理、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防范墨菲定律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我们必须从行为、技术、机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入手,而对其在思想心理上的重视无疑要放到首位。

杜渐防微,严防隐患。小的隐患若不消除,就有可能扩大增长,其造成事故的几率也会慢慢增加。这对于巨大、复杂的技术系统来说尤为可怕。如此导致的现实悲剧并不少见,如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仅73秒时就爆炸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丧生。后经调查发现,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橡胶圈失效。而在前几次飞行时,美国航天局已经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位、腐蚀或烧坏的情况,并把它列为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但还未来得及付诸实施,悲剧就发生了。再如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途中坠毁,7名宇航员罹难,后经专家多年的调查发现,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正所谓“魔鬼在细节”,要防范事故发生,就须察微见细,慎终如始,战战兢兢,如覆薄冰。

看淡压力,持平常心。因面临压力太大而心态失常,这是导致悲剧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美国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瓦伦达,多年表演从未出过事故,但在一次关系个人及演技团声誉的重大表演时,面对社会名流,他却从10米高的空中摔下来丧命。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这之前的每次成功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的事件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而这次上场前他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心理学家把这种为达到目的而患得患失的心态命名为“瓦伦达心态”。可以说,瓦伦达的失利就在于他在成功目标的巨大压力下出现了“心魔”——只想成功,害怕失败。结果是越担心越紧张,终致动作失常而出事。这种“瓦伦达心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应验”了墨菲定律。

守正安分,不图侥幸。侥幸心理是一种不想遵循客观规律、只想依靠机会或运气等偶然因素实现成功愿望或消灾免难的心理。它使得人们投机取巧、明知故犯、不讲因果、不守规则,变得懒惰懈怠、好走捷径。因其只依赖偶然因素,所以它必然不遵循因果规律,轻视或放纵隐患,在现实中往往如墨菲定律预言的那样事与愿违。据公安部门的一个分析显示,全国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有70%-80%的案件都是人们的侥幸心理造成的。就如同妄想一夜暴富的赌徒,其失败往往是必然的,即便侥幸成功,往往也是昙花一现。治疗这种侥幸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安分守己、坚守正道,未雨绸缪、周密计划,坚信辛勤的付出终会收获丰硕的成果。

篇5:《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1、实现梦想的道路,比你想象的要漫长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正真实现起来是很困难的。所以,无论做什么,有多难,我们要多坚持,不要低估我们与现实梦想的能力。对于梦想一定是沉淀与积累,需要每一天的精进。

2、你以为的创业,根本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对于大学生创业,需要的是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理性的看待自己的资金、项目、相关能力、优势、劣势等问题后,才有可能实现创业的理想。放弃是最大的失败,包括放弃自己的初衷和事业。因此,拥有创业的天赋,还需要有创业的能力、人脉、良好的经营策略及一点点的运气。

3、工作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出错

篇6:《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如果说墨菲定律并非是真理,只存在于人们的心理层面,但这些存在的确是人们能够达成共识的。比如墨菲旅游定律:有钱时没时间,有时间又没有钱。我想这是很多人的状态,至少是我的状态吧。这些句子能够让我找到一种共鸣,生活中似乎永远充满了荒谬。

“你等车的时候车不来,走到两站之间的时候又看到公车从身后飞驰而去!”

这是我第一天看到墨菲定律时感觉最有趣的一条,就是生活真实的写照。

不需要一天就把所有的墨菲定律都看完,但是当闲下来的时候,随手翻一翻,发现原来自己遭遇过的很多事也是大家都遭遇的,就会释然不少!

比如今天又看到的一句:“好东西都不中用。”

这个我体会很深刻。夏天的时候,其实女人都爱穿真丝面料的衣服或裙子,真丝可是好东西,柔软舒适,想想都知道。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但真丝的东西极其娇贵,指甲上起个毛,都能把丝质面料刮得起丝,更遑论它结实不结实了。所以现在的年轻人都只能穿一些廉价的棉、雪纺纱、牛仔布一类的服装。真丝昂贵,是好东西,但真的不中用!

篇7:墨菲定律读书心得

关于本书:“墨菲定律”想必大家都知道,百度百科的定义: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但本书不是介绍墨菲定律这么简单,而是介绍了墨菲定律、洛克定律、木桶定律、二八法则等39个经典的定律、法则和效应。并着重就如何运用它们解释人生中的现象、指导我们的工作生活进行了说明。推荐所有的成年人都应该读一读,就像书的前言所说:“不管你是否知道这些定律和法则,它们都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既然如此,何不早点了解并运用它们呢。

几点体会:就像前面介绍的那样,这本书是类似人生法则的书籍,所以短时间无法完全吸收,而更适合作为桌头书、枕边书时时翻看,细细口读。我在这里也只是简单介绍几个给我触动很深的定律与法则,抛砖引玉,希望能启发大家的思考。

1.链状效应: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文中主要是针对办公室抱怨这种负能量产生的链状效应来分析,其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抱怨的人总觉得抱怨完心情舒畅,同事们一定会和自己站在同一战线上,替自己打抱不平。可结果是同事们只会觉得你气量小没有担当、心胸狭窄爱记仇,会慢慢疏远你”。读完之后,我赶紧把自己反思了一遍,千万要避免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那种“讨人嫌”而不自知。

篇8:贝勃定律给我们的启示

一、课堂教学难度和容量的控制问题

遵循的理论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同时按贝勃定律来看, 如果原有的难度和容量在“300克砝码”的位置, 难度和容量在“305克”以内学生就容易接受, 不会觉得太难, 或者淡化学习的困难, 以利于学生拾级而上, 渐入佳境。如果超过305克达到306克, 或310克, 就觉得太难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层次性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 也是此理。

二、教学过程中的激励

为什么学生对“你真棒!”“你太了不起!”这些话感到腻, 每节课都“吃”, 怎么不腻?原因也可用贝勃定律来解释。北京人大附小提出“课堂教学激励用语100条”, 很有意义, 教师如果能够灵活的运用, 就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新的更强烈的刺激, 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就能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与学生关系不要“亲密无间”, 只需“唇齿相依”

许多年轻的老师, 以为与学生关系非常融洽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其实不然。我们坚信“亲其师, 信其道”的原则, 但也要注意这种“亲”也不宜滥用, 要把握一个度。如果过于密切, 反而会弱化教育效果。教师要学生亲近你, 但要使学生捉摸不透, 不知道你下一步出什么招。

四、班级管理的启示

注意克服逆反心理。克服逆反心理可以运用包剑英教授提出的先“通情”后“达理”的办法, 也可依贝勃定律, 适当增加砝码, 让学生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比如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 在实施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根据贝勃定律先从学生容易做到的开始, 慢慢来。为了增强班级凝聚力, 有的老师让学生写“爱上班级的十大理由”, 评选“十大班级之最”:目光最远大的同学、待人最宽容的同学、最爱老敬老的同学等等;评选“班级十大高手”:理财高手、灌篮高手、较真高手等等;为了克服一些同学的毛病, 让学生总结“班级十大诟病”等等。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设计不同的奖项, 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进步的机会。

五、给学校管理的启示

篇9:被墨菲定律绑架的公司

上一期的杂志中,我们在《公司的惯性》一文中讨论过蒙牛现象——“一家企业为什么会眼睁睁地陷入‘墨菲定律’所说的一旦出错便一错再错,错到极致?”2011年的李宁公司,成了墨菲定律的另一个例证。

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李宁公司便一而再再而三地未能实现预期业绩目标,其高管也接二连三地离开公司。半年之前的品牌重塑运动被视为导火索,确实也是如此。由公司CEO张志勇主导的品牌重塑运动,从酝酿到执行,始终夹杂着无序和疑虑,不难感受从董事长李宁到基层管理者心头萦绕的那份“会出错”的担忧,于是,会出错的,总是会出错。后续的故事就像多米诺骨牌,过往高速增长之下被忽视的组织和管理的历史问题,一一爆发,至今尚未触底反弹。

逃不开墨菲定律的还有中国唱片公司们。“去年音乐产业版权产生的价值高达300亿,你知道我们(唱片公司)分多少吗?”辞去太合麦田公司董事长一职,烤鸭店老板宋柯在自己的朗悦府吐着烟圈,问我们;随即,他摊开一只手掌,撇着嘴说:“五亿”。如今烤鸭、卖鸭带来的“愉快”,宋柯自言已是久未体验了。卖唱片,让他很纠结。

事实上,在五六年前,这位中国最知名的音乐公司老板,一度雄心勃勃,试图在中国成就一家数字时代的环球或华纳,以证明其他唱片公司关于产业价值会跌跌不休的担忧和对新管道的过度迎合是多余的。他的设想是中国大一点的唱片公司合纵相聚,在数字时代共同掌握音乐内容定价权;他的梦想折戟在他的设想上——唱片公司对“会变得更坏”的担忧,驱使它们争先恐后与百度等提供免费数字音乐服务以换取流量的网络,签订卖身契。宋柯的合纵败给了百度等的连横。

最后一家要谈的公司是本期杂志封面报导关注的三一集团。2005年,这家工程机械制造商只是营业额约50亿元的中型公司,5年过后,它的营业额增加9倍,收入超过500亿元,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期间,它每年总能完成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梁稳根和他一手建立的三一集团,终于,成了不可思议的商业传说。

透明化时代没有神话。2011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应收账款和客户按揭贷款余额,飙升至了创纪录的340亿元。而来自其客户和销售员的说法,则直指这家公司激进的销售策略。由于工程机械产品价格动辄百万,融资租赁和按揭销售是机械行业常用的销售手法。融资租赁中,为了加快资金周转,卖方往往会将应收租金抵押或出售给银行;另一种常用销售模式是与银行合作为购买者提供按揭贷款,和按揭买房无异。只不过,不论是融资租赁还是按揭贷款,一旦买方出现支付问题,销售主体要向银行承担回购贷款的义务。由于银行几乎不承担坏账风险,客户信用实际审核者就是机械工程制造商。放松信用审核,甚至零首付按揭等举措,皆为利益相关者所描述的三一激进销售法。

三一的激进,在我们分析三一集团的财务资料后,得到印证(详见封面报导)。更值得关注的风险是,数据背后透出的大量关联交易,而频繁的关联交易容易掩蔽业绩增长的真实性。是盲目激进,还是别人恐惧时贪婪?三一集团是否会成为被墨菲定律绑架的下一家公司?

篇10:《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我们平时要善于洞悉人性,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是人性的抉择和较量。所以一个睿智的人不仅会关注事物表象的发展,而是注重如何驾驭背后的人们,更会产生非常缜密的思考与判断。实际在生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别人演讲或讨论时一句智慧的话,一条睿智的定律,能给我们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说明我们平时不善于思考和总结。其实丹麦哲学家布里丹讲过这样一则寓言:有头小驴,在干枯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两堆草,由于拿不准先吃那一堆好,结果在无限的选择和徘徊中饿死了。

如何在生活中强化自我,提升境界。其实与自己付出的体力、心力、与智力成正比。每个班工作甚至每个航后、航前、过站或者再到每一细小工作中,是否看看自己,望望他人。我的所作所为是值得骄傲还是思量,都要看你的勤奋和努力,是“荡胸生层云”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傲视群雄还是猥琐自卑,取决于心态,取决于视野,取决于细节。

篇11:《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墨菲定律》是一本足以将生活、人生、人性联系在一起的书。他让我明白人要勇敢的去面对,无论结果怎么样,不必担心,尽所有努力去争取。也就是最近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天意”,但我认为这句话是有缺点的,人生是需要努力,生活也得努力,但我们要明确目标,不能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去只是一味地努力,那样子会让你怀疑自己,打击自己。我们不能骄傲,但我们必须要有信心,成长不是年龄的成长,不是个子的成长,而是你可以分清楚每个态度,每件事情的度。

正如“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两个都是老一辈留下的真言,两个看似对立,实则是有一个度在里面,成长就是你可以把握这个度,并且可以正确的去应用。《墨菲定律》有这样一句话“你越怕什么现实总会像这个方向发展”这句话有所改动,但更加全面了。就比如我今天来驾校考试,科目三,最难的也是我最不喜欢的就是路线三,待考的时候我就祈祷别让我倒霉的抽到路线三,但正如《墨菲定律》那样,我考试居然是线路三,其实并不是《墨菲定律》预测的有多么准,抽到线路三其实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但当你越担心的事情发生时,你的心态会遭受到更严峻的考验。

篇12:《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墨菲定律》是一本20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的书,其中的内容可以让你掌握有趣、有用的心理学效应。

刚翻开书读,我就发现《墨菲定律》里面讲的东西都十分的深奥,不仔细地阅读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奥秘,光是目录我就有点看不懂,仔细看了几遍才勉强看懂。

书里有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像棘轮效应、羊群效应等,但是更多的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就比如边际效用递减和不利条件原因。其中,不利条件原因比较难理解。比如在非洲大草原,羚羊为了躲避猎豹的捕食而做出的逃命时跳跃,这个动作尽管是比较浪费体力的危险行为,但是他们仍然会冒这个险,因为他们等于是在告诉猎豹,休想猎杀它这么强健的羚羊。

数据表明,非洲猎狗和猎豹的确不会去追恋那些会跳跃的动物。因为不跳跃者比较容易猎到手。书上还说,一些时候破帽遮颜并非由于贫穷,而是为了安全。锦衣宝马也不一定就是爱慕虚荣,只是不得不营造场面。经济学家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一书中就专门用一章来讨论有闲阶级是如何把服装作为金钱、文化的表达,他认为人们在服装上的花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外貌更可敬而不是遮体。服装是显示人的财富、闲暇和地位的,每一件凡勃伦所谓的有钱阶级,与所谓的潮人大有交集。

篇13:牛顿三大定律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也就是所谓的惯性定律。

所有物体都有惯性, 物体质量越大, 惯性也越大, 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困难。三五个人可以推小车, 三五百人却难以推动火车, 原因在于火车的质量之于小车起码是数以万倍计。

所有社会都有惯性, 历史沉淀越久, 惯性也越大, 改变它的运作状态就越困难。庞大的中国社会是不容易被改变的, 但是小巧玲珑的中国家庭却是非常容易被改变的。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本原因所在。改革开放之前, 由中央来拉动整个中国的经济, 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但是收效甚微, 感觉就像在费力地拉一辆大火车;改革开放之后, 化整为零, 由每个中国家庭自扫门前雪, 改善自家的经济状况就会轻松许多, 就像可被轻易推动的小汽车。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之所以可以持续高速增长31年, 就是因为中国早已不是一辆大火车, 而是数亿辆小轿车。同样的道理, 要教化一批顽劣的孩子, 如果我们把他们放在一个班里面, 教育起来总是很困难。原因在于这个时候质量m很大, 惯性很大, 要改变运动状态, 必须施加特别大的外力影响才可以达成目的。是故, 在义务教育阶段, 我反对把学习滞后的顽劣孩子集中在一个班来教育。要让孩子们接受宏大的马克思主义, 在我看来无异于让三两岁的孩童去掀动巨石, 结果是力气花了, 巨石纹丝不动。换个思路, 如果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分解成很多现实的小论点, 结合具体案例和现实社会, 比如科学发展观, 比如三个代表等等, 让孩子们去体验去理解, 也许教育效果将更好。简言之, 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可以从扩大外力影响和缩小质量m两个视角着力。

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我们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 关键是加速度a。要让加速度尽量大, 就要让合力大, 同时质量小。我们的社会也是一个道理。一个政策要想改变这个社会, 首先要让支持这个政策的民众的人数达到多数, 同时, 让他们的力往一个方向使, 这样才有最大的合力。并且, 政策所针对的面尽量可以小一些, 让m减小。同样, 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 应该让合力尽量大。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力量应该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但现实是, 三者不尽一致, 学校教育的作用往往受到相当的抵消。国家有责任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社会大环境。而学校内部, 也应该整合各种力量, 形成合力, 对学生施加影响。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在同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根据这个定律, 我们可以知道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执政党爱民, 民就会爱执政党。执政党排斥人民, 人民也会排斥执政党。因为只要官员不贪污了, 爱民了, 民自然也会爱党。只要老百姓能够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爱, 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爱国。

篇14:股市里的墨菲定律

在1949年,美国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当他看见那个同事一本正经地把16个测温器统统插错位置时,他在不经意间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糟。”

这句话实在是富含哲理,所以被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不再局限于工程操作。它有了种种变体,其中一个最通行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比如说如果你有一块比萨饼,虽然从理论上说它掉在地毯上时,正反面向下的比例均相当,但是你会发现,似乎总是有馅的落在下面。

再比如说你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车子的,一把房门的。那么等你想找车钥匙时多半掏出来的是门钥匙,而要用门钥匙的时候却掏出车子的。

等电梯的时候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当你准备从1层上去时,却发现电梯都停在楼顶。然而等你到了楼顶准备下来时,却发现电梯常常停在1层。

心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墨菲定律并不是什么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其实,它只是人类心理惯性使然。人只会对那些与自己预期不同的东西印象深刻。就像掉馅饼。当馅饼背面掉在地上时,人们很可能随手就把馅饼捡起来吃掉,而不会特意记住这件晦气事。所以当你回想起往事时,会发现似乎发生的全是不顺心的事。

不过2008年的股市告诉我们,墨菲定律还是在起作用。墨菲说:“坏事情(其实股市回归其真实水平是好事情,只是对于套牢的股民而言是坏事情)只要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结果大家都看见了,股市一直低迷,90%的股民套牢。其中多数人还是严重亏损。这就是著名的“墨菲定律”在股市的威力。

下面是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以及它们在股市里的运用。

①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股市里的高手们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股市心得。这基本上就属于“教猫唱歌”。猫是不会唱歌的,普通股民是很难理解预测的。当预测超前时,会激起反对的声音。有些股民即使再被反复教育,也不会听得懂。徒然惹得猫(股民)不高兴。

②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不是自恃身份,实在是没有必要。每个炒股票的人都希望证明自己的正确。所以就会出现在公交车上对谈股经的“倾盖如故”。这种情绪要克制。与不懂股票的人争论和吵架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其他人把你们统统视为傻瓜和笨蛋。

③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炒股的人最怕的是什么?“炒股炒成股东”。这时大多数专家都告诉你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可然后呢?装着自己心态好,以大不了做股东的傻笑面对,股市也不会为你解套。光靠心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要用实际的正确的操作行动来解决问题,不然墨菲定律就会告诉你事情还可能更糟糕到何种地步。

④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新股民在2007年上半年牛市赚钱是个好开始,但自从6124点以后大盘一路跌下来,始终不肯承认股市早已经进入了熊市的结果就是2008年股票投资屡买屡套,屡套屡买。

奥运会并没有如想象般那样给股市以强心针。跌破3000点以后,你终于承认股市没有希望,大盘已经进入了熊市,所以你坚定看空,2700点的阶段性底部,你还要看空到2500以下,短线阶段性底部你仍坚决割肉,这就是一个坏的开始。在2008年你保持这样每次在阶段性底部割肉,到阶段性顶部追涨。这样投资的结果,必将变得更加糟糕。

上一篇:盐津县永丰煤矿职工宿舍管理制度下一篇:丰阳中心小学2010年度教研工作总结1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