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律

2024-04-09

三定律(通用14篇)

篇1:三定律

管理三“指”定律

回望职场18载,有高峰,有低谷,有成功,有失败,有信心也有挫败。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头目,从带兵到带经理,从带人到带队伍;从传统的中国式管理的被管理者,到互联网数字时代的管理者;从单纯的被领导,到有领导的平台和培养小领导的机遇和挑战,有人欣赏,有人非议,有人鼓励,有人打击,一路走来,一路风雨;拒绝诱惑,坚持本真;一心感恩,有爱相陪,弯路多多,痛苦多多,拨云见日,迷途知返,告别一个终点,开始一个新的起点,周而复始,衣带渐宽终不悔,是非功过转头空,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身心灵职业修炼,探索生命笑看人间彩虹,快乐源自真诚,幸福源自付出;带过的团队,付出的收获,原来,管理领导不外乎三个指头:

一、指挥 从小兵到小头目,首先转变的是指挥的艺术。指挥就是学会让别人做事,通过别人达成组织目标,提升做事效率,避免洋洋得意的瞎指挥,发挥一线出身的优势,不逞个人之能,成就别人做事,又要避免官僚,下沉接着地气,这一转变至关重要,过了这道坎,知道重心不在自己,也就是60分的管理领导转型。

二、指导 让下属做事,如遇困惑,指点迷津,更有效率地让下属做事,培养其做事自信心,敢为下属担责任,又要照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达成,纠结中敞亮自己,授权中责任如影随形,教练辅导员而已,修炼第二重。

三、指向 让下属用自己的方法做事,鼓励鼓励还是鼓励,把握好方向,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下属真正做自己,下属真正用自己的方法达到比自己指导更高的效率和效能,是第三重。

三指定律,就这么从一个无名小兵到一个无名职业经理,侵淫着自己的汗水和真诚,坚信着人善本性,点滴成绩,点滴欣喜,原来做管理,做领导,真正练就的是职业心胸,成就别人,成就自己。

只要肯倾囊相赠,三指定律,人人皆可练成。

篇2:三定律

知识目标

(1)认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

(3)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4)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或分别作用在一个物体的两部分上.这两个力之间不存在平衡的问题,两个力各自引起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5)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样变化、同一性质的力.

(6)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7)能综合运用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综合解决有关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先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分析,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小实验给出,并讨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法建议

1、本节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基础.教学中要利用实验、视频资料或课件,多举例子,让学生观察、体会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让学生描述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养成在分析问题时选取谁做研究对象的好习惯.

2、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总结出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之处,能够很好的区别它们.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的异同

示例: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举例并分析:

例1、实验:水槽中两个软木塞上的铁条和磁铁的相互作用.(视频资料)

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例2、实验:坐在椅子上用手推桌子,会感觉到桌子也在推我们.(具体体验)

问题:感觉到什么?如何解释?(表述中要明确受力物和施力物)

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或举例.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义.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实验:做书55页实验,读出弹簧秤示数,看两个弹簧秤示数是否相等?

结论:两个弹簧秤示数相等.改变手拉弹簧的力,两个弹簧秤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反作用定律)

1、: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用公式表示为

2、区分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

例题:粉笔盒静止在讲台上.请分析粉笔盒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反作用力是什么力?作用在谁身上?(画出示意图)

在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后,继续提问:粉笔盒所受到的平衡力和粉笔盒与桌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点?(以上问题根据学生情况设问)

 

相同点

不同点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两力必性质相同;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

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互为施力物和受力物);

与运动状态及参考系无关.

平衡力

同上.

性质可以不相同;

可以不同时消失;

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研究对象)

3、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根据学生情况处理.

提供直升机螺旋桨转动的视频资料.

探究活动

题目:如何在拔河比赛中获胜

组织:以自然组为小组

方式:研究方案并进行比赛

篇3:《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与评析

根据教材 (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五节) 的功能及新课标的要求, 并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教学目标这样定位:

1. 知识教学

(1)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能力训练

(1) 自主探索、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问题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3) 语言表达能力。

3. 德育渗透

(1) 勤于动手、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

(2) 体验物理就在身边, 感受物理世界的美妙。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实现教学目标, 我确定重点、难点如下:

1. 重点

(1)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 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重点的突出及难点的突破

(1) 改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2) 利用视频资料、图片, 通过列举典型实例, 让学生观察、体会, 正确解释、描述;

(3) 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 使学生总结出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不同之处, 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互动

1. 教学方法

从教育学角度看, 教学的本质就是活动。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法、探索法、举例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触动学生思维, 以问题为中心, 促使学生自主实验探索, 让学生经历建立物理规律的全过程, 从而使学生对所得出的结论深信不疑, 体验成功的喜悦。最后通过典型实例, 让学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 顺利解决问题,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

2. 学法指导

学而得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恰当的学法指导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还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 使教学轻松而高效, 教学气氛活跃。本节课通过教师设问和学生动手自主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学会总结规律。教师还通过列举典型实例, 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讨论, 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进行知识的迁移, 形成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程序

为实现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在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活动氛围中学习, 我分了五个环节安排教学程序 (如下图所示) :

具体程序是:

例1观看刘翔的110米栏破纪录的视频录像, 带领学生鼓掌, 引导学生体会“相互”作用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鼓掌时, 左手不动, 右手主动击打左手, 你的感觉是以下哪种情况?

() 只是左手有感觉。

() 只是右手有感觉。

() 左手和右手都有感觉。

例举生活实例, 如: (1) 打球时两运动员相碰时, 两人会有什么感受?

(2) 高速行驶的两车相碰会发生怎样的后果?让学生自已举生活实例, 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结论:两物体相互作用时,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 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受到力, 可见力是成对出现的, 我们把其中一力叫“作用力”, 那么另一个力叫。

评析:让学生进入多媒体再造的具体情景及日常生活实例中, 让学生真切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很自然地引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创设情景, 领悟出“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利用视频资料、图片, 通过列举典型实例, 让学生观察、体会, 领会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例2视频演示 (1) 两人分坐两辆冰车互推; (2) 两磁铁间的相互吸引; (3) 手拉同时拉两根挂钩连在一起的弹簧。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 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2) 是同性质的力。

评析:通过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寻求物理规律的好奇心、探究欲, 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小组讨论, 合作交流, 动手实验, 探索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之间的关系。

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质、同变化。

规律:牛顿第三定律

(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 数学表达式:F=-F'

(3) 意义:牛顿第三定律提示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联系, 使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来研究单个物体的运动, 还可以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研究。

评析:学生通过自主实验, 体验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 将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实验探索, 然后由学生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寻找规律。改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得出牛顿第三定律。

立足已学知识, 建构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链接:力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学习过用“力的图示”详细描述力, 用“力的示意图”简要描述力。

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 作用在--- (同一、不同) 物体上, 效果是 (能、不能) 抵消的。

牢记物理规律, 辨析典型难点。

例3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回答以下问题:

(1) 火箭发射上天, 是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那么反作用了谁呢?

(2) 小明扔了个蓝球砸在你身上就跑走了, 你没办法反作用他, 这是不是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不同时?

(3) 质量小的物体和质量大的物体对拉,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会大小相等吗?你能设计个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吗?

(4) 小孩子和大人拔河, 大人一般会赢, 是大人的拉力比小孩的拉力大吗?

(5) 鸡蛋和石头相碰, 鸡蛋一般会破而石头没事, 是石头给鸡蛋的力更大些吗?

例4分析小孩子与大人拔河比赛中胜、负原因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 跟物体的质量、运动状态无关, 至于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那是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

评析:物理知识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我设计了典型的几道题, 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错误和直觉的诊断, 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修正, 形成知识的同化。

体会“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异同。

知识链接:单个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 物体受力平衡。平衡力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异物。

例5水平桌面上放一黑板擦, 黑板擦处于静止状态。填充以下的空格。

(1) 桌子对黑板擦有个向上的支持力, 但黑板擦不向上运动而是保持静止, 可见黑板擦还受到一个向下的------, 它们是一对----。

(2) 黑板擦对桌子有个向下的压力, 但桌子不向下运动而是保持静止, 可见桌子还受到一个向上的-------, 它们是一对。

(3) 做个对比: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等大、反向、共线、异物、同性质、同变化。一对平衡力是:等大、反向、共线、

----、-----、-------。作业训练, 巩固新知:

(1) 分析人在走路时, 有几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竖直方向的电线下吊着静止的电灯,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大小, 等于电灯受到的重力;

C.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就是电灯受到的重力, 这两个力的性质相同;

D.电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 设想你处在遥远的天空, 面前有一个与你相对静止的巨石, 你轻轻推它一下。试描述这块巨石和你自己在推石时和推石后的运动情况。如果巨石静止地放在地面上, 结果会一样吗?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设计了简洁、清晰的板书。

七、教学预估

篇4:职场打拼记住三定律

碰撞定律

成绩是争取来的

喜欢看篮球比赛的人会发现,得分最多的明星往往失誤也最多。“碰撞定律”告诉我们,运气是一种概率,你跟职场生涯的碰撞越多,获得好运气的几率就越大。因此,与其等待运气,不如去创造机会。

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好本职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每天多干一点,能吸引更多注意,创造机会。其次,敢于接受新任务,当然前提是做好计划和准备工作,比如,完成这项工作会出现哪些意外,该如何应对等。最后,无论何时,都要在领导面前保持最好的精神状态,这样他才会放心地把重要任务交给你。

获得好运的同时,也有可能遭遇失败。人们害怕失败,但更加害怕的往往是嘲笑,所以我们总是花费太多精力去揣测别人的看法。想得太多,你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因此,不要因为一次失败而停下脚步,热情和坚持能让你最终获得成功。

梦露定律

不要放大不满意

著名女星玛丽莲·梦露曾这样说过:“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糟糕的一面,那么你也不配拥有我最好的那一面。”对待工作也是如此。

如果让你给现在的工作打分,相信没几个人会给满分。根据“梦露定律”,一份工作既有让你满意的地方,也有让你不满意的地方。薪资情况、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等因素,都会成为工作满意度的评分标准。人们之所以跳槽,正是因为放大了对工作的“不满意”之处。美国职业咨询师派特里克·兰西尼奥指出,从现实来看,对工作不满意的人远多于满意的人。但实际上,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一位年薪25万元的市场经理可能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而餐厅里为他服务的服务员或许就很有成就感。

因此,当你对工作产生不满时,首先要找出根源:是难以处理与同事、上司的关系,还是觉得公司对自己不公、不被认可、发展前景渺茫等。接下来要找解决方法,问问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是否做到了尊重、示弱、沟通和包容;在发展方面,目前的工作能否提高你的能力。对管理者来说,要消除员工的不满,必须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员工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保障稳定、健全、公平、公正的制度,才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邮箱定律

倦怠了定些小目标

一辆法拉利,性能再好,如果不加油也会抛锚。对职场人而言,“油”指的是职业目标,是工作的动力。很多完全根据兴趣选择职业的人,往往忽略了职业价值,即“我为什么对它感兴趣?我想要什么?”假如长期得不到想要的价值,人们就会出现职业倦怠。这就是“油箱定律”,具体包含两个问题。

1.职业目标。找工作,兴趣重要还是发展重要,这是个无解的问题。最好的状态当然是两者结合,但现实往往并不完美。当二者出现矛盾时,我们要先想想职业目标是什么,自己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然后找出衡量尺度,是薪水、稳定性还是体现自我价值。只有定义了得与失的标准,我们才能判断是工作本身的“发动机”不好,还是自己的“油”不够。

篇5:牛顿力学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合=ma

篇6: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文化基础部 谢智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简单问题 ③ 能正确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 2. 过程与方法

①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合作学习的能力

② 知道生活中的事例往往蕴涵着科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三.教具准备

教师用:两把同型号的大弹簧秤、一辆玩具汽车、一块三合板、两块海绵、一对指南针等

学生用:30组同型号弹簧称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问:用右手拍打左手,左手有什么感觉,右手又有什么感觉?

提示学生回答:两只手都感到疼痛感,这说明,右手拍打左手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这一对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概念的形成阶段)

演示1:将两块相同大小与形状的海绵相互挤压,两块海绵都发生了形变。结论:弹力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弹力与B对A的弹力似乎是相等的,弹力是同时产生、变化、消失的。

演示2:一个指南针绕另一个指南针转动,总是异名磁极相对。

结论:磁力作用是相互的,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A对B的磁力与B对A的磁力方向共线。

演示3:三合板下放一些圆柱体,玩具小车放在三合板上向前运动,与之接触的三合板向后运动

结论: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方向相反。小结: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表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同时性)。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能举出哪些物体间存在相互作用的例子呢?

学生回答:学生举例可能会很丰富,如用脚踢足球、用橡皮擦纸上的字、划船、杯子落到地上、人走路、举重等(生活中所有涉及到力的现象都是相互的)。

2. 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建立阶段)

通过体验、实验与举例、,我们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一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通过大量的生活经验与实验,我们可以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间有怎样的关系?(反向共线)

能举出一个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反向共线的例子吗?(举不出,则一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都反向共线)

提问:通过挤压两块海绵的实验,猜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关系怎样?(大小相等),这仅仅是一种猜想,然而定量的问题只靠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需要通过实验来测量。

学生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引导学生回答:要测力需用弹簧秤,要测两个力需两只弹簧秤,如何同时测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拉)

介绍弹簧秤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要调零,不要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进行实验:1)研究静止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2)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3)研究变速运动状态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小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总是指任何物体、任何情况都成立,即与物体的大小、形状、运动状态、是否接触等均无关系,总是指由有限的事实得出的定律对无限情况无一例外地适用)定律深化阶段

问题1:发射升空时火箭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2:放在桌子上的书本所受支持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问题3:皮带运输机将货物从底端运送到顶端,货物所受的摩擦力的反作用力怎样?

小结:有意强调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为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作铺垫(异物、同性质)

问题4:吊灯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这些力的反作用力怎样?重力与灯对电线的拉力有什么关系? 与平衡力的比较:

1. 相同点:等大、反向、共线

2. 不同点:从作用物体、力的性质、作用时间、作用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比较

定律应用阶段:

1.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是因为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 2.马拉车而车没有被拉动,这是因为马拉力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这种说法对吗?

马拉车,车前进,为什么马不后退呢?

(问题2进行四个学生一组合相互讨论得出结论)

请思考:轮船、汽车、直升飞机等如何获得动力的?(视频剪辑)

(三)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1)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反向异物又共线

2)平衡力的特点:同值反向与共线 方法小结:

1)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2)规律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四)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探究两班进行拔河比赛,取胜的因素有哪些?

篇7:英文写作的“黄金三定律”

人们进行写作的一般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介绍情况,或阐述作者对某一主题所持的观点,用英文写作也不例外。为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使用英文进行写作时,行文一定要注意做到清晰、准确、简洁这三点,这就是公认的英文写作“黄金三定律”。定律之一:清晰

文章的清晰体现在读者能够很容易理解作者讲述的内容。为保证所写文章清晰明了,写作时有两点一定要加以注意:

一是越确切具体越好。在这一方面,作者首先应明确了解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读者的范围及特点,然后再选择相关信息,采用某种文体格式传递给读者。也就是说,写作必须要以特定读者为对象,以让读者能够明确接受作者所传递的信息为宗旨。尽量以客观陈述为主,少主观臆测推断;尽量明确无误表达,少模棱两可评论,这是使文章清晰确切的写作准则。二是组织结构富有逻辑性。文章结构富逻辑性会让读者很轻松地读懂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文章的这种逻辑性可以通过采用从一般到具体、从“全景”到细节、从问题的定义到分析再到提出解决方案等多种方式来体现。

定律之二:准确

要使文章语义表达准确,首先要尽量不要在学术文章中出现“大概、也许”之类模棱两可的词语,避免出现容易让人困惑和误解的词语和表达法;其次,要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有多种含义的词语和表达法。例如:Singapore is a fine country这句话中的fine一词有多种含义,如“好的、细小的、罚款”等。日常生活中这样使用没有问题,但在写作时一定要避免使用这种容易产生歧义的多义词。

定律之三:简洁

篇8:生活三定律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班主任,生活三定律,班级管理

一个班级像一个小社会, 也是由个人组成的, 它是每个成员进入大社会前的实习场所。学生以班级为单位, 不仅仅是学习文化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提高做事能力, 学会适应生活。在这个小社会里, 有相互竞争, 也有相互帮助;有真诚合作, 也有矛盾摩擦:社会上有的, 班级里几乎都有。可以这样说, 学生在班级里的生活情况是以后进入大社会的前奏曲, 作为“导演”的班主任, 一定要对学生做好关于如何学会生活的指导工作, 使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 明白更多的道理, 具有一定适应大社会的能力。

日出日落, 冬去春来, 这是自然规律。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也有规律可循。往小里说, 人类有自身的生活规律, 人类作为整体, 必然受这些规律的约束, 有些规律已成为生活定律。作为一个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很有必要将生活定律贯串于日常的班级管理之中, 使班级管理走向科学化, 使学生及早明白, 终身受益。

一、水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 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

一个班级, 就像一个水桶, 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就是组成这个水桶的每一块木板。学生群体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影响等因素的不同, 必然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存在着差异。正是这个差异的存在, 使得用他们组成的“水桶”不可能相平。班主任管理班级切忌截长补短, 而是要采取扬长补短法来增大水桶的容积。也就是说, 给尖子生创造有利条件, 使其更加优秀;多关注后进生, 使其不断进步。水桶定律告诉我们, 对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 后进生状态是特别关键的。因此, 要提高班级的竞争实力, 一定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二、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 勿增实体

奥卡姆剃刀定律就是要保持事物的简单性, 做事要抓本质, 解决实质性问题, 不需要人为地把事情复杂化。这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处理问题。

明白这一道理, 在经济转型、新旧价值观念冲突的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就教育领域而言, 新观念、新思想层出不穷, 班主任如不能很好理解奥卡姆剃刀定律, 就会今天学这个, 明天学那个, 来回折腾, 到头来弄得昏头转向, 不着南北, 无所适从。其实班主任的工作无非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事。管理班级时如果能用““心中有事, 眼中有人”等班魂把学生统领起来, 把认准的事坚持做下去, 扎扎实实去做, 雷打不动。用不着摆花架子, 出怪点子, 不要把自己陷入各种琐事之中, 利用好班会这一平台, 用简单的方法把学生引领到人生的正规之道;利用课前一支歌,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

三、莫非定律:事情如有变坏的可能, 不管可能性有多小, 他总会发生

该定律说明了为什么越是担心会发生的事情越会发生的原因。道理很简单, 因为害怕发生, 所以对这件事就非常在意, 注意力越集中, 就越容易暴露破绽, 也就越容易犯错误。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人兜里装了一些钱出远门, 生怕别人知道将钱偷去, 于是每过几分钟, 就不自觉地用手摸摸自己的钱袋, 看钱还在不在。后来自己担心的事还真的发生了, 他的钱被偷了!为什么害怕钱被偷而钱真的被偷了呢?从莫非定律的角度看, 这是偶然中的必然事件。原来害怕钱被偷的心理使得他有不断地摸自己钱袋的行为, 正是这个不断地摸自己钱袋的规律行为给了小偷提示:这个兜里有钱!

又如, 当小孩端盘子时, 大人总告诉他小心别把盘子摔坏了, 结果往往就摔坏了。班级管理中也常见此类现象。安全管理是班级管理中的头等大事, 可奇怪的是每当学校宣布本月为安全管理月时, 就会有个别学生聚众斗殴;宣布不准将管制刀具带入校园时, 也会发生弹簧刀、双节棍等凶器伤害学生的事情;学校禁止学生上网时, 个别学生就会偷偷地溜进网吧……

诸如此类的事情, 是班主任特别担心会发生的事情, 莫非定律告诉我们, 正是我们的这种担心, 导致了此类事情发生的几率增加。我们在提出“不准”怎么样时, 是不是给学生也暗示了“原来还可以这么做”的信息。看来, 在教育学生时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是很有道理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时, 多做正面的引导, 多说现在干什么, 少说不要干什么, 多说应该怎样做, 少说不能怎样做。

就上述事例而言, 具体操作时, 可通过引导学生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来解决, 多给学生的大脑输入积极向上、坚忍不拔、诚实勇敢等正面信息, 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 培养团结互助、与人为善的处世思想。对于个别后进生, 采取个别教育, 负面的东西, 尽量在班级里少讲, 控制输入学生大脑的负面信息。当学生获取的正面信息大于负面信息时, 就会自我教育, 积极进取, 乐观豁达, 违法乱纪的现象自然减少, 班级也会随之健康发展。

除上述三个生活定律之外, 还有很多生活定律, 如“二八定律”、“零和定律”、“不值得定律”、“3C定律”、“跟跑定律”等, 都可以灵活地运用到班级管理当中。在具体的实例中, 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应用, 当然, 如能将这些定律结合运用, 搭配为伍, 效果将会更好。

篇9:都市女性理财三定律

科学分配资金,盲目消费不可取。现代女性大多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在经济上较为自由,尤其是一些收入较高的年轻双薪家庭,年轻的女主人只顾拼命置换大房子,不断追求豪华车,安排出国旅游等,只顾眼前的享受生活。还有一些女性钟情于商家的打折促销、会员优惠等小恩小惠,人人钱包里都能拿出一大把会员卡、贵宾卡。以为是在节省开支,其实很多都是盲目消费,有些商品买回家后束之高阁。建议女性要养成记账习惯,分析家庭每月开支中哪些是必要消费,哪些是可选消费,哪些是盲目消费,从而了解家庭资金流向。

学习金融常识,不要随大流投资。女性在消费和投资上喜欢从众,在高位购买了股票型基金后,遇到股市暴跌,才知道基金也会亏本赔钱,而后又盲目杀跌,造成家庭资产缩水。建议女性花时间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常识,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自己家庭资金的状况,科学地分配家庭资金。

早做养老准备,享受长寿生活。在寿命问题上,女性比男性长寿已经达成世界共识。世界人口统计表明,全球60岁以上的老人中,男性占44.8%,女性占55.2%,而80岁以上老人中女性占比更是高达65.4%;此外,世界上78%的男性老人有配偶,相比之下仅有44%的女性老人有配偶。

由于女性预期寿命一般较男性长3至7岁,加上婚姻习惯中男性平均比女性大2至5岁,夫妻双方的生存年龄可能相差10岁,也就是说大多数女性在晚年时,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里需要自己照顾自己,建议女性适当补充一些商业养老保险。

篇10:《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小车、弹簧片、细线;三合板、遥控玩具汽车、玻璃棒;通草球、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磁铁、弹簧秤等

二、说教法

知识与技能:

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

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

2、实验探究力的相互作用规律

3、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促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会物理定律的简捷,准确,严密

3、渗透物理学史

4、引申,重视人际交往

三、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人在划船时用桨推河岸,发生了什么现象呢?船离开了岸。这个问题在初中已经研究过,当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这个物体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我们把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力分别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面进一步来研究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研究今天的内容。通过实验大家要总结出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特点及其关系。在实验中大家要注意观察现象,分析现象所说明的问题。

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所走的距离相等。

实验2、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静电中的玻璃棒。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实验3、用细线拴两个通草球,当两个通草球带同种电荷时,相互推斥而远离;当带异种电荷时,相互吸引而靠近。

实验4、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实验5、把两辆能站人的小车放在地面上,小车上各站一个学生,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一个学生用力拉绳时,两辆小车同时向中间移动。

实验分析: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分别把这两个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实验6、用两个弹簧秤对拉,观察两个弹簧秤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数量关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⑤大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由此得出结论: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教师举几个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

提问:学生举例说明。

3、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前面学习物体受到的平衡力的关系时曾提到,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平衡力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什么不同呢?下面通过列表的方式加以比较。

在列表的同时用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六、课堂训练

提问:既然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鸡蛋与石头相碰时,鸡蛋破碎而石头不破碎;马拉车时,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答: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损坏;物体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

七、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叫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同值,同性,同变化;异物,反向,又共线。

篇11:经典职场心理学定律(三)

1.自吃幼崽效应

美国硅谷企业竞争十分激烈,以至于各公司都积极寻找自己的致命弱点,所有公司共同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看的产品来击败自己的原有产品。有人将这种行为戏称为“自吃幼崽”。

点评:1、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2、敢于对过去告一个段落,才有信心掀开新的一章。

2.舍恩定理

新思想只有落到真正相信它,对它着迷的人手里才能开花结果。

提出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舍恩

点评:只有信之不疑,才能持之以恒。

3.吉宁定理

真正的错误是害怕犯错误。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吉宁

点评:不怕错误的人,错误往往也离他最远。

4.卡贝定理

放弃是创新的钥匙。

提出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前总经理卡贝

点评:在未学会放弃之前,你将很难懂得什么是争取。

5.吉普林忠告

将成败同等看待。

提出者:英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普林

点评:如果不明白失败是什么,那么对成功的理解也是片面的。

6.史华兹论断

所有“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们认为它不幸的情况下,才会真正成为不幸事件。

提出者:美国管理心理学家史华兹

点评:若能坏中看好,终会好上加好。

7.廷克定律

如果你处在第二的位置,你就总想努力去争作第一。

提出者:英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廷克

点评:欲往高处走,须向高处看。

8.鲁尼恩定律

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

提出者:奥地利经济学家鲁尼恩

点评:无备,强不抵弱,出奇,弱可胜强。

9.史密斯原则

如果你不能战胜他们,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提出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r-史密斯

点评:竞争使人进步最快,合作让人得到最多。

10.阿尔巴德定理

一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对顾客的要求了解到什么程度。

提出者:匈牙利全面质量管理国际有限公司顾问波尔加韦雷什阿尔巴德

篇12:《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基于以上两点,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思维冲突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现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期望;二是以探究性实验活动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利用弹簧测力计实验来探究。使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深刻直观的认识。

二、说教材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重点)

②理解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难点)

③能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难点)

④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实验,直观了解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方向等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问题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③让学生独立总结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让总结规律形成一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法;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1、探究性实验:

用两个标准弹簧秤对拉,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独立或分组总结得出结论: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提出问题,引发矛盾冲突

A、为什么“挨打了却不能还手”,打架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脸打别人的脚。

推理:“鸡蛋碰石头”

B、“拔河比赛”

推理:“马拉车和车拉马”

3、探究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关系

4、课堂例题强化训练

1.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与物体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关于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马拉车不论动还是不动,马拉车的力的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

篇13:三定律

关键词: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卡诺定理

0 引言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是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互相转换以及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学科。“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围绕能量转换与传递这一主线, 是对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两个研究方向的综合。其特点是涉及内容广, 知识点多, 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过程计算、传热学的基本概念、换热器热计算等。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很多领域包括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等。虽然热机发展一百多年, 已经非常完善, 很多热力学理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在面对如今国际社会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中, 推进热力学的研究,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关键。而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是热力学基础, 学好并掌握这些基本理论, 才能更好地研究热能传递和转换的规律并把它转化成实际成果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之中。

1 热力学第一定律概述

热力学第一定律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上的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 能量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外一种形式, 也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外的物体, 在转化和传递过程能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则可以表述为:热可以变为功, 功也可以变为热;当一定量的热消失时, 必产生等量的功;消耗一定量的功时, 必产生与之相应数量的热。表达式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否认了能量的无中生有, 正因为如此那种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就能持续做功的第一类永动机只能是幻想。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首先是从力学中以“活力守恒”的形式提出来的。系统吸热, 内能应增加;外界对系统做功, 内能也增加。若系统既吸热, 外界又对系统做功, 则内能增加等于这两者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十九世纪中期,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大量科学实验的基础上, 它才以科学定律的形式被确立起来。著名物理学笛卡尔在1644年就提出了“运动守恒”的概念, 随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引入了“活力”的概念,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研究斜面问题和摆的运动, 斯蒂芬研究杠杆定理。伯努利的流体运动方程实际上就是流体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1834年爱尔兰物理学家哈密顿发表论文《论动力学的普遍方法》, 提出了哈密顿原理。至此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已经成为力学中的基本内容, 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准备了条件。1841~1843年, 德国科学家迈克尔和英文物理学家焦耳提出了热能与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观点, 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确立, 突破了人们关于物质运动的机械观念的范围, 从本质上表明了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换的可能性, 说明运动形式相互转换的能力也是不灭的, 是物质本身固有的。

2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了热能是可以转换的, 可以由热能转换成机械能, 也可以由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而且能量不会消失。但是如果仅仅只是这样, 那有很多现象是解释不了的。比如一辆小车给它一定动能, 让它在路上行驶, 走了一段路程后, 由于小车和路面有摩擦, 小车速度逐渐减小, 最后停止。原来的动能全部转化为摩擦产生的热能, 然而反过来, 这些热能能还给小车, 再重新让它动起来吗?再比如一个烧红了的锻件, 放在空气中便会慢慢冷却。显然, 热能从锻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了;周围环境获得的能量等于锻件放出的热量。反过来, 这个已经冷却了的锻件能从周围环境中收回那部分散失的热量, 重新赤热起来吗?这样的过程都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然而, 经验告诉我们, 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这一问题中, 除了要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 还要满足其它约束条件。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就是指出了一切自然过程的不可逆性, 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过程具有方向性。过程总是自发地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机械能总是自发地转变为热能;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等等。这些自发过程的反向过程 (称为非自发过程) 是不会自发进行的。这种不可逆的过程可以用熵来描述。自然界的一切自发过程都是朝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的。只有可逆过程, 系统的熵保持不变。这就是熵增原理, 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其中一种表述方式。

在卡诺定理的基础上, 人们总结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主要表述方式。克劳修斯说法: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它任何他影响。它们都说明了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 可以证明这两种表述方式是等价的。那种设想把海洋或空气当作单一热源, 从中吸收热量并完全转化为有用功的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实际已经远远超出了热机热效率的范畴, 它指出了自然过程进行的方向性, 说明了能量品质的高低。

3 结语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 它们被许多实验和具体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奠定了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理论基础, 也彻底推翻了永动机的幻想。大学生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时应该理解它的内容, 实质, 掌握它的重点和难点。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展过程, 要学会自我归纳总结, 做到独立思考。教师应该把精力放在提高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深度以及加强实践应用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 蕴含了大道理, 验证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所以教师应该把事物发展的科学道理在这一章充分展现出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也是理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因此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相信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研究一定会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岳林, 刘志强, 武和全.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3.

[2]沈维道, 童钧耕.工程热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顾祥红, 李宏, 李晓颖.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6 (1) .

篇14:李建生的“抗癌三定律”

随着抗癌鲜中药研究的步步深入,吸引参与研究的单位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也越来越令人振奋!

1993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药学术委员会成立时,特聘请了两位中科院院士、两位工程院院士任高级顾问;聘请了50位专家学者任该学会委员,坚持多学科人才共同攻关,把抗癌鲜药扶正荡邪合剂由传统剂型改进为现代胶囊制剂。

1998年4月,他发起主持研制的抗癌鲜药胶囊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准字号治疗药。同年,该胶囊又被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国产抗肿瘤药重点工程推介委员会作为第一个抗癌鲜动物药制剂,向全国抗肿瘤临床领域推荐。前不久,该胶囊又被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等权威机构遴选为“中华特色药”。

李建生把患者当亲人。在他研制的抗癌鲜药获得新药证书仅4个月时,他便向部队百名患癌的军属捐赠出价值百万元的鲜药。此后,他每年都要向社会捐赠数十万元的鲜药。每年的大年初一,他的第一个拜年电话也总是打给令他牵肠挂肚的癌症患者!

200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有关课题组的实验研究证实,该胶囊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抑制肿瘤复发与转移的药物。

2001年年初,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该胶囊具有营养和促进代谢、免疫等综合作用,是维护机体平衡的天然抗癌鲜药。

最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吕维柏、王健教授所领导的课题组又研究证实,该胶囊可改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他们的免疫力。

当新世纪第一缕春风吹拂大地的时候,这位被人们称为不甘寂寞、一门心思为癌症患者的专家、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北京鲜药研制中心暨中医门诊部主任李建生,又根据自己十多年鲜药研究和3万余例临床实践,精心总结出了抗癌三定律。

其一,患者本人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豁达心态,坚定战胜癌魔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李建生认为,引起癌症的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统监视功能的减弱和下降。而免疫力强弱又与情绪、心理关系密切。因此,患了癌症,既不能愁肠满肚,也不能怨天尤人,更不能悲观厌世。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境、乐观的心绪、豁达的心态。对任何一位患者,这“三心”都是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最终战胜癌魔的宝贵前提。

谈起这条定律,李建生顿生感慨:纵观举世各地的“抗癌明星”,他们之所以能够带癌生存十数年甚至几十年,其共同特点之一都是心态平和、乐观豁达!

贵阳市某厂一位负责人曾因患横结肠癌于1992年3月在北京某医院行“姑息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未做放、化疗)。术后,他有腹痛、乏力、恶心、呕吐症状,并日趋消瘦,遂于术后第6天开始服用扶正荡邪合剂,并辅以相关草药辨证施治,很快乏力感消失,体重明显增加,当年5月起即可正常上班。此后8年多来,他一直坚持服用鲜药胶囊及相关中草药,精神状况极佳,坚持正常工作,达到临床治愈。从外因看,这是治疗得当、药物对症;从患者内因的角度探究,他性格非常豁达、开朗是重要因素。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身体得病,精神不能垮”。在与癌魔抗争的八九年中,他始终坚持“能站着决不坐着,能坐着决不躺着,能干着决不闲着,能笑着决不闷着”。

其二,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要给患者提供充满爱心的小环境,让患者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激发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对此,李建生的感受太深了。每每谈及这条定律,李建生既为那些视癌症病人为累赘,认为花钱治疗是“瞎浪费”的冷漠无知不胜凄婉;又为那些为给亲人治病恨不得砸锅卖铁、掏心挖肺的至亲至爱所动情。

1990年11月,一位76岁的老人因患原发性肝癌住进北京某知名大医院。经B超与CT检查,发现其肝右叶病灶面积13厘米×8.8厘米,同时伴有糖尿病、冠心病、肾囊肿、胆结石、泛发性牛皮癣等多种病症。感情笃深的老伴儿一方面更加细致入微地照顾病人,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寻医问药。即便在患者几次突发脑血栓至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也始终伴其左右,精心呵护。1991年1月8日,患者开始服用李建生研制的抗癌鲜药,病情很快出现转机,连续服药近7个月,老人自觉症状消失,体力恢复正常。再查,腹水消失,肝内病灶缩至3.6厘米×2.7厘米;三年后,病灶又缩为1.5厘米×1.3厘米。至今,87岁高龄的患者已带癌生存11年。

上一篇:总预算会计制度日照下一篇:上春晚5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