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育体系汇报

2022-06-30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学校、政府、商业组织和民间组织,汇报总是贯穿于各个组织的内部以及相互合作的组织之间,而汇报的具体内容也是多样化的,包括对于工作的概述、总结、要花费的时间周期、时间节点、需要的资源、完成情况等,那么,你懂得写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构建德育体系汇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构建德育体系汇报

构建科学体系破解中职德育难题

——广东省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结果表

■汪永智

目前,全国在校中职生有2000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人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各条战线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全面把握广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简称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情况,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处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自2009年联合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

整个调研共有21个地级市的69所中职学校和省直属的23所中职学校参与,回收学生调查问卷8200份、教师调查问卷2460份,同时获得各市教育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总结报告123份。调研组还集体到8个地级市的20多所学校进行田野调查,调研组部分成员利用暑假到18个地级市为德育课教师培训班授课的机会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地级市教育局、中职学校主管德育工作的校领导以及中层管理人员、学生的座谈会46场,有800多人次参加。

参加抽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36%、女生占64%;现在为一年级学生的占44%、二年级学生的占49%、三年级学生的占7%;独生子女占17%,来自农村的占45%,来自县城的占19%,来自地市级城市的占9%,来自广州、深圳的占27%;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占34%,3000元至6000元的占30%,6000元至1万元的占19%,1万元以上的占17%;生活费主要来源靠父母的占79.5%、来自亲友支持的占4%、来自学校和国家资助的占2%、靠自己打工的占3%、靠借贷的占0.5%、11%靠其他来源;原本想升入普通高中的占49%、想升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占51%。

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向上,但又存在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需要全社会高度关注、热情关爱、真切关心,需要中职学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教育、管理和服务,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早日成才,促进广大中职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呈现昂扬奋进的喜人气象

调查表明,中职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奋斗着、贡献着。调查发现,广大在校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表现出昂扬奋进的喜人气象,给人以自信、阳光、可爱的美好印象。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追求进步,热爱国家,拥护改革开放政策。调查显示,71.4%的学生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历史的选择;91%的学生对当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充满信心;90.2%的学生赞同个人利益应服从国家、集体利益。

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注重学习。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德育工作对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占67%),大部分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有70%的学生认同“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的观点;78%的学生认同“遵守社会规范是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这些说明学生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和道德习惯的养成。调查显示,中职学生法律素养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长,71%的学生对“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观点表示反对;80%的学生对“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6%的学生对“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观点持反对意见;74%的学生对“我觉得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的观点表示反对。 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77%的学生认同“我愿意从我做起,关心他人,关心社会”;80%的学生认同“当学生有困难的时候,我愿意尽我所能帮助他”的观点。广大中职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为社会服务中锻炼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坚持常年双休日在社区提供维修家电等服务,深受广大群众好评。广东粤剧学校为一名患重病的学生举行“爱心捐款”活动,短短两天收到3万多元。汶川地震后,很多中职学生踊跃捐款。

努力学习、钻研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调查发现,他们学习起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非常用功,不少学生双休日、节假日在实验室、操作室度过,渴望早日掌握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他们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各种实践活动都很感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激发了创造的灵感,技术作品不仅在全省、全国科技大赛中获奖,而且有的申请了专利。仅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就有500多人次获得专利证书。

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适应能力较强。他们不怕吃苦,做事认真,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受到学校教师的赞扬,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如揭阳市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进入工作状态迅速、吃苦耐劳、尊重师傅、团结工友,被称为“标准的小工友”,受到企业的高度赞扬,很多学生毕业后顺利留在企业工作。

多才多艺,富有个性,市场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进校后,教师的关爱让他们感动,教师的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潜力得到挖掘。他们的多才多艺得以展露,得到认可,品尝到成功。如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组建的学生百人艺术团,多年来坚持送文化下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东莞卫生学校的学生们积极参加科技夏令营活动,了解高新技术力量,努力做合格现代人。

一些中职学生存在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问题

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有些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前途渺茫。有些学生理想观念过于现实,追求实惠,择业取向偏重经济利益。有的学生对就业竞争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有的学生对专业学习和文体活动没有兴趣,在班集体中做“边缘人”。这些学生大多把时间、精力浪费在网络游戏上。调查显示,只有58%的学生能够根据将来社会的需要来选择自已的职业,有39%的学生认为以后的工作一定要高薪、轻松和稳定,有35%的学生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对自已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的占51%。有一定比例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

前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会学习。进入中职阶段后,他们对全新的课程学起来更感费力,尤其是文化基础课,如数学、英语等课程普遍较差,以致影响到他们对新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有的学生来校读书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是考不上高中的无奈选择,厌恶课堂,厌恶学习,上课睡觉、精神不集中、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近年来有的学校每学期有10%左右人次的学生补考或重修课程。调查显示,有21%的学生表示学习缺乏针对性,带有盲目性;有26%的学生认为一定要老师不断督促才能学好;有21%的学生不喜欢或比较不喜欢所学专业,说明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带有盲目性,或者根本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还有18%的学生选择了“只要条件允许,能逃的课我都逃”,说明一些学生对学习静不下心、钻不进去。

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调查显示,只有51%的学生认为遇到困难时能够坚持到最后胜利,有34%的学生表示不能坚持到底,与占35%的学生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占37%的学生做到“经常犹豫”相佐证,反映出一些学生害怕吃苦、遇事犹豫、意志不坚定、缺少青春的朝气和勇气。81%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赢得更多尊重,反映出大多数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但是有53%以上的学生“担心自己的言行受到嘲笑”,反映出部分学生内心顾虑重重,心理防线比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不太了解行业道德规范,社会责任感不强。调查显示,有17%的学生认同“有时用说谎来逃避惩罚”的观点,反映出一些学生在对待学习任务等方面不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有得过且过的思想倾向和表现。有12%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同时,对今后从事行业的道德规范,只有44%的学生有所了解、35%的学生持“不确定”态度、21%的学生对此不了解,这充分说明了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的学生还有双重道德标准,要求他人遵守纪律,关心集体,却一切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对集体和公共事物漠不关心。一些学生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缺乏感恩意识,认为父母、老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责任意识,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环境的恶化、他人的不幸是别人的事情,没有认识到“我”的发展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发展息息相关。 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和老师、家长、同伴关系比较融洽,所占比例较高。但是有30%以上的学生“在学校感到孤独”、10%以上的学生没有“很谈得来的朋友”、10%以上的学生当同学有困难时不愿意尽力帮助。这说明在中职学生中有一部分比较孤独,有个别学生非常孤独,没有知心朋友,也不愿意结交朋友,自己封闭自己。有18%以上的学生“不喜欢我的班级,更不可能为它付出”,13%以上的学生对教师不太尊重。这说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还存在着不扎实、不深入等情况。调查显示,有13%以上的学生与父母沟通不好,关系不很融洽;29%的学生“不会主动和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充分显示出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更大关注。

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调查显示,考虑到有10%的学生选择了“不确定”的因素,仍有超过12%的学生认为“破坏公共财产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有超过17%的学生认为“只要不出事,没必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超过18%的学生“不能处理好我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超过10%的学生“为了得到对我有用的东西,有时我宁愿触犯法律”,有超过27%的学生“不知道学校有关违纪处分规定的大概内容”。

加强与改进中职学校德育的发展构想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是喜悦与忧虑同伴、机遇与挑战同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要破解中职德育的难题需要构建一个“大德育”的建设框架,需要营造“大德育”的环境,需要构建富有实效的长效机制和系统工程。为此,我们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发展构想。

一是明确一个育人目标。有德有才重点用,有德无才培育用,无德无才弃之不用。这是很多企业的用人理念。因此,中职德育工作要坚持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第一要义,坚持这个第一要义就要强调以学生成人成才为根本目标。

二是把握两个育人基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办学要求的育人基点。这两个育人基点的把握情况是检验中职德育工作实效高低重要,也是反映中职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同度、知名度的主要因素。

三是树立三个育人观念。加强和改进中职德育工作,要强化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践育人观、和谐法治观,用思想的大解放和观念的大更新带动中职德育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影响中职教育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中职生的不公正、不客观,甚至是错误的评价。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包括多元化人才观、差异性评价观、发展性教育观、人性化服务观等在内的正确中职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充分考虑并围绕学生的特点去开展工作,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体育活动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考虑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思想特点和行为习惯,加强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谐教育等,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要加强民主法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自觉学法、守法、用法,让学生在民主法治、和谐幸福的环境中文明有序地学习和生活、成长和发展。

四是落实四个育人环节。要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和全面素质的四全育人环节,构建大德育工作体系,营造大德育工作氛围,实现大德育工作效果。学校所有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职责,同时家庭亲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责任,社会各界成员都有育人的职责。“全程育人”要求在中职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都要加强德育工作。“全方位育人”要求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个大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地对中职生实施德育。“全面素质育人”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按照“扬长补短”的原则和“德技双高”的要求,促进中职生的潜能得到不断开发,创造力得到不断激发,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五是统筹五个育人关系。要将德育工作与教学科研结合起来,教学工作向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向教学工作渗透,将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双向渗透的良性循环机制和态势。要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学生管理工作要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严而有度、严而有序,通过多种有效的日常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养成教育等方面有明显的收获。要将德育工作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特色鲜明、氛围浓郁的校园文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张扬个性、增强才干。要将德育工作与学生实训实习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教育、管理、服务、维权等工作,使学生在浓厚企业文化的熏陶中感受企业文化氛围、领悟企业精神内涵、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职业能力。要将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与学校、家庭、社会相关组织和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让广大中职生在学习中无后顾之忧。

六是加强六个育人建设。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使德育队伍能力更强;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教书育人水平更高;加强管理服务建设,使教育引导效果更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文化育人影响更深;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使实践育人作用更大;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使德育工作进展更顺,以促进中职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

(作者系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授)

第二篇:小学德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1

构建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

张胜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学校传统的教育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显现出明显的弊端——德育教育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内在需求,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主体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学生是在一种被动、受动状态下接受教育,导致学校的德育工作越来越封闭,越来越狭隘,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通过多年来的从事德育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破除学校德育上的这种弊端,必须正视现实,师生互动,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把学校传统的说教式的德育教育调整到学生主体参与、亲身体验、环境熏陶式的教育上来,把重理论、重认知的教育调整到理论实践并重、互动式的教育上来,构建适应社会进步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

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认知性德育课程又称知识性德育课程,它是通过有关思想、政治及道德的知识、观念与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去促进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甚至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高尚品德不可缺乏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辨别是非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构建认知性课程中,我们可以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突出创新教育。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组合教育资源,把人才学、教育学、创造学、心理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途径,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育。依照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通过参观访问、游览、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商人、企业家、警察等社会成员的

1 广泛接触中,了解国情,认识社会,使他们亲身体验,独立自主地学习探索,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意志品质,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此,我们专门组织强大的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课程《成长的足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们还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了分解,编制了适合学生实际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重视人文素养教育。要特别重视加强我国历史与文化、文学与艺术以及传统美德教育,以期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尚情操和公正纯洁的灵魂。要通过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品质,为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打下基础。要发扬优良校风,加强社会实践与生产劳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得在“教化、养成、示范”诸方面,以强大的人文精神去有力地规范与熏陶学生,使之能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4、关注环境意识教育。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保扩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刻认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改变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培养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生活习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化绿化活动,自觉承担植树义务,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绿化美化成果。

5、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要培养学生愉快的情绪,使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对生活充满信心,具备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具有独立果断、坚韧、勇敢的品质。要引导学生使学生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与环境协调一致,关心理解他人,与人相处关系和谐。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是一种情绪、情感想象,是学习者本人自己的体验,是本人亲历的,别人无法替代的,只有体验是真实的、主动的,别人不能强迫你体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要求儿童从做中学,以此改造儿童自己的经验,通过学生主体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为此,我校将学校的德育工作置于开放之大教育环境中,通过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以及外部的家庭教育与社会资源的利用,全方位发动,师生互动, 2 逐步构建全方位的学校德育体验课程体系。

(一)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教育是我们整个义务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在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开齐开足课程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开放教育渠道,倡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的道德品质自由生长,获得真正意义的道德升华;利用班队活动、晨间活动等时间,开展丰富的学习体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验效率。

1、在学科课程中体验

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努力创设一些教学情境或活动,优化学习方式,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使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体验做人的道德准则、体验努力学习后的成功快感、体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体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提高自己的认识。

2、在特色活动中体验

每天下午放学前15分钟为我校夕会活动时间,教导处要求各班必须合理制定好活动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认识教育和常规教育,不得将活动时间另改他用。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中,我们专门设置了“荣誉时刻”栏目,大张旗鼓地宣传发生在师生中的先进典型事迹,学校、班级、个人获得的重大荣誉,让学生在聆听中分享、体验。每周星期四为我校“学生论坛”时间,在该活动中,学生自由地向同伴介绍自己优点、进步、成绩、经验、心得等;对班级建设、学校发展、完美人生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发生在周围的事件发表评述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生活,升华认知。

3、在班队活动中体验

班队活动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按期初制订的计划提前一周准备好活动主题和材料,按时开展活动,内容可以丰富多彩:诗歌朗诵会、新世纪故事演讲、“我来露一手”擂台赛、安全知识大检阅、基本功大比武等,通过鲜明的主题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在活动中找回应有的自信和勇气,并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4、在常规评比中体验

在小学阶段,学生良好行为常规的培养与形成对学生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学校教导处与大队部联合开展“争做星级学生”的常规教育活动, 3 得到了全校教师与学生的极大支持。大队部成立了星级评比领导小组,由学生行为规范监督岗成员进行具体检查监督,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与评选条件进行对比,采取“个人申报—组内考核—辅导员评价—大队部审核”的方式,评比出星级学生;学生表现较为突出的,可以由班主任老师提出申请,经学校大队部和教导处审核,学校组织申报者开展综合技能大比拼,每个年级从中产生2-4名最佳星级学生,进行全校公示,并授予相应的标志,组织全校学生都来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起行为规范的标兵,让学生在“争星”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 生活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在行走中体验

学生在校园里学习,这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生活领域内,他们不只是单个的个体,同时也是集体中的一员,教育者要让学生明确走的规范:上下楼梯靠右行,不争不挤,按顺序行走,安安静静排队行,走路轻轻,说话轻轻,不影响他人。

2、在玩耍中体验

“玩”是孩子的天性,而时下许多人却惊奇地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会玩,走道上,学生你推我攘、滚成一团的事时有发生。怎样引导孩子正确地玩呢?首先,应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正确的事物上来。如按学生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如“读书小组、棋类小组、游戏小组”等,解决怎么玩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玩什么。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德育真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

3、在劳动中体验

扫地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了,但并非夸张地说:眼下的学生不会扫地。你看有的学生拿着扫把的姿势,直着腰板,东一挥,西一蹭,地是越扫越脏。于是老师批评呵斥,学生越做越没信心,干脆溜之大吉。如何抓住这个德育的切入点,教会学生正确地认知,在认知中体验呢。一是教师指导,教给正确的扫地方法;二是教给学生扫地时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即打开门窗通风,扫前先洒水等等。同时告诉学生扫地也是一种高尚的劳动,既是为自己服务,也是为班级服务。如此一来,学生明确了为何而扫,怎么扫,扫得好,扫得快,得到肯定,自然就乐此不疲。

(三)、实践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 在校园实践中体验。

学生的时间大多是在校园里度过的,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宝贵时段来影响学生。在校园树内开展认领一棵树,认养一片绿的活动,让学生在为树松土、浇水,为小草除杂草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对树木花草的热爱,对环境的热爱。通过为树木命名的活动,使学生主动地去收集资料,获取更多的植物知识。还可以把金鱼等小动物引进教室,让学生轮流喂养,学生的爱心、细心在喂养的过程中定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2、在家庭实践中体验。

家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是学生生活的又一领域,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实践活动也很关键。现阶段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更别提体谅父母、做家务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经常性地开展“我帮妈妈洗衣服”,“今天我当家”等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孝敬长辈实践活动:三八节为妈妈洗脚、表演一个节目,重阳节为老人做一件好事,清明节开展一次祭祖扫墓活动等,鼓励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在教育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去体验。我们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结合实际,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我是小记者”、 “卖报”、“当一天小交警”、“当一日环卫工”、“参观工厂”、“到敬老院为老人送温暖”、“绿色环保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走进社会,让学生们在这些社区公益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光荣,挣钱的艰辛,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

(四)、情境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

1、在顺境中体验。

在热爱祖国的教育中,我校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天,都坚持日日升旗、周五降旗制度。事实证明,每天当国歌声奏响时,没有人命令,没有人指挥,所有学生都会神情庄重地肃然立正,那份爱国的情怀已在学生心中滋生。

2、 在逆境中体验。

适当地让学生经受逆境的磨砺,将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我们开展了“我和青石孩子手拉手”、“帮助残疾人”、“和身边的困难生结对子”等,在逆境中体验,对学生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以及战胜困难的勇气培养都大有裨益。

3、在特殊情境中体验。

近年来,我们先后将程天道烈士墓、三峡珍稀植物园、沱口敬老院定为学校德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接受教育。这样的活动没有空泛的说教,在学生如其境,如其情体验感受之后,自己教育自己,其针对性、实践性不言而喻。

体验教育在德育中的实施途径有各种各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

当然,体验性课程也有其短处,设计难度较大,能效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等。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间接的、内隐的,通过社会角色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德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无意识获得的经验,它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陶冶高尚情操,完美人格素养。小学德育教育如果不注意运用隐性德育课程进行德育教育,要想得到满意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一)、校园物质文化形态的隐性课程

校园文化对每个学生都具有一种同化力。它隐蔽、渗透在学生经常接触、经常参与的各个环境要素及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一种特有的约束和规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所好的学校连墙壁也能说话”,实际上也为我们如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发挥隐性德育课程的导向功能指明了道路。

为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我们在校门外制作永久性的教师寄语;在校门内制作“五心教育”系列宣传画;在每间教室里布置了“一旗一句”;在教学楼的走廊张挂了名人名言;在楼梯边张贴着充满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在学习园地里展示着学生的美术、书法等作品;在学校中心地段悬挂催人奋进的校训;在教室外堡坎上张贴巨型磁砖画《祖国在我心中》、体育艺术宣传画;在操场边梯口用瓷砖镶嵌着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等。通过一系列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有意设计,达到了对学生无意灌输的目的。

教育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把德育教育寓于学校各种物质设施的布局设计和具体活动之中,不仅避免了抽象空洞的说教,而且克服了强制 6 的压服和灌输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不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对学生的行为模式朝着社会期待的方向生成和发展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

(二)、校园精神环境形态的隐性课程

精神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比较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学校与班级的传统、校风班风、领导方式、人际关系、 教师言行等等。这些精神环境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校园特征以及学校成员共持的目标追求、价值体系、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

为激励教育学生,我们开展了征集校史资料、优秀杰出校友事迹材料及展览活动。向历届校友(包括曾在学校各个时期工作过的教职工、已故校友)征集各历史阶段的重要文件、文稿、照片、图片、题词、字画、录音、录像、校徽、教材教案、教具模型、学术论著、借书证、毕业文凭等有价值的校史资料,征集获奖证书、论著成果,昔日校园生活之难忘回忆、追念母校名师师范师风的文章等优秀杰出校友事迹材料。让学生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领悟母校的办学成就、学校文化等,无形中激励了学生自觉养成自强不息、奋发向上、乐于助人、克己奉公勇于探索等精神品质。让学生主体参与养成教育,建立了值周班制度。学校确定了30余个校园值周、巡逻岗位,制订详细职责以及评价标准,由值周班学生负责管理、服务和检查、评分,培养了学生竞争合作、奋发向上的精神环境。同时,为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我们还组织了艺术队、书画社、文学社、电脑组、航模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等兴趣活动小组;组织开展了主题班会、春游、野炊、文艺汇演、体育比赛、宣讲会、歌咏活动、读好书活动等活动,为学生情感、审美、知识、心理、道德、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影响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规定:“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密切结合的局面。”针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在学校是“好学生”,回家是“小皇帝”的现象,以及学校教育和社会现象相抵消的小学德育现状,我校通过致力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加强校外隐性德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社会隐性德育课程的抑制功能。建立健全了家访制度、设置了家访卡、开办了家长学校、举办了家长座谈会;聘请离退休干部到校作报告;邀请交警有关领导到校作报告;邀请打工人员到校作报告;组织志愿者服务队长年坚持上街或去敬老院服务等系列活动,有效解决了社会“大环境”、家庭“小气候”和学校教育不协调的问题。既及时沟通了学生 7 在家在校的情况,又交流了家庭教育经验;既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全社会都在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又促使他们自我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师形态的隐性德育课程

我国唐朝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教师应该负有三大任务: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形态的德育功能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内隐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之中,具有渗透性、示范性和互补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所有的教育活动中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或相同的时间里,开发隐性德育课程,努力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从各自的学科特点出发,研究课堂教学的隐蔽课程。我们在把握教材的同时,注意隐蔽性教育的教学设计,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隐蔽的德育因素,进行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其次,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定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承诺”、“师德演讲”、评选“师德之星”、出版德育专刊、开展教育行风评议等一系列活动,举办德育工作会,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教育新风和教师的新形象。

第三,要求教师必须严以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示范性作用。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师德,同时,结合根据新的课程理念的学习、运用,要求教师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性姿态,与学生之间建立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因此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要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的方面。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鲁洁主编:《德育社会学》社会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版

2. 瞿葆奎、郑金洲主编:《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200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3. 于文杰:《通往德性之路----中国美育的现代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8 12月版

4.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第三篇: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德育评价,应当突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既进行定量精确评价,又进行定性模糊评价;既有终结性评价,又有过程性评价;既自我评价,又他人评价,创造性地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

构建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样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即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等等。有学者指出,在教育评价的方法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体系:一种是实证评价体系,另一种是人文评价体系。传统的德育评价的方法多注重整体概念和印象,缺乏对要素的细致分析。事实上,学生的品德的某些侧面和某些要素是很难进行量化处理的,不可能也不应该采用划一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对待千变万化的评价对象,也不能完全依靠定量评价手段。所以,德育评价应逐步趋于多样化: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量化评价;不能量化的部分,则应该采用描述性评价、作品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课堂激励评价等多种方式。以动态的评价替代静态的一次性评价,视“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为同等重要,把期末终结性的总结评价与日常激励性的描述评语结合在一起。绝不能把德育评价简单理解为总结性地“打分”或“划分等级”。例如,几年前我所任教的二年级四班,在德育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上,既有和学校常规管理相一致的“班级管理评价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评价,又采用了“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所推广的《德育》读本和《成长册》进行系统性评价,还利用每天的晨会时间、每周的班会时间进行随时性评价,还有期末“你、我大展示”的终结性评价。特别是结合一些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性教育与评价,更是受到低年级儿童的喜欢。

二、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指的是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就德育评价内容而言,德育多元化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注品德教育的过程。这种评价应该是多角度的。就评价主体而言,德育评价的多元化要求进行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传统的德育评价方法的主体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被动地位。新课程改革下的德育评价必须提倡多元化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也可以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这种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过程。具体地说,家庭评价就是通过电话访谈、家访、家长会和

“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了解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学生生活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客观评价,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具体、客观的评价提供依据;社会评价是指学校通过向学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和邻居等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思想倾向、社会责任感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以补充和完善学校评价的内容;学校评价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应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三个方面。自我评价可通过谈话、成长日记和书面自我鉴定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公正、公开、客观地评价自己,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检讨自己的过失和缺点,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判断是非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会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经验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完善。这 1 是整个学生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学互评就是学生相互之间进行真实、公正、公开、合理的评价,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对同学的思想感情倾向、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最为了解。基于中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年龄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在逐渐增强,他们会特别在意自己在同龄人心中的地位和印象,并且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缺点发挥长处,这个环节会促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向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的评价既要客观又要具有鼓励性,因此要多角度从不同侧面去评价,同时还应体现出评价主体的差异性。这种评价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要尽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利于学生的发展。

在三年级第二学期即将结束时,学校要求各班班主任评选出本班的“学习标兵”、“体育星”、“艺术星”“礼仪星”“小巧手星”等各种称号的优秀学生。这种新型的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德育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与这种多元化评价内容相适应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于是,我先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这一学期哪一方面做得最好,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星”,并把理由写下来;然后让家长看一看,让家长再根据你在家的表现写出希望你自己得到什么“星”;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进行评价、评选,评一评组内其他同学能得到什么“星”,并说一说为什么评他得到这颗“星”。我结合学生上交的两份材料,又综合采纳组内学生的评价意见,和其他任课老师商定、评选出本班的各种“星”的优秀学生。例如有的学生写道:老师,我希望得到“体育星”,因为我为了能参加运动会积极锻炼身体,在抗“甲型流感”的时候,我跟着我爸爸每天早晨到操场上跑步,所以我希望我能得到“体育星”。有的学生家长写道:老师,我的孩子认为能得到“劳动星”,我很赞同,他在家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不过,我也认为他能得到“小巧手星”,在“三八节”时,他给我折了好多的纸鹤呢。

学生升入四年级后,我们在教室后面设立了“直面自我”班级文化专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德育各方面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自我管理。这个版面实施的步骤是首先让每个小组(班内采取小组竞争制度)在每周二的班会时间互相交流评价本组在上一周进步的地方及还急需努力的方向,然后让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发言,其他小组随即提出评价意见,最后小组长以书面形式总结后上交田映雪和韩睿昊两位负责人,两人张贴在“直面自我”的栏目中,随时提醒学生下一周努力的方向。

在这样评比各种“星”及

“直面自我”的评价活动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德育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三、构建过程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过程性德育评价又叫形成性德育评价或进行型德育评价。德育过程性评价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进行的,并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它可以及时掌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或者掌握学生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中的错误倾向和发生的问题,便于及时改进,所以过程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矫正的过程,要充分发挥过程性评价特有的反馈作用,必须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德育过程紧密结合才可能经常进行,反馈与矫正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改进的成效。二是必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即必须实现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只有被评价者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真正实现评价与德育过程的结合,否则,外部推动力再大,也不可能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也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四年级下学期初,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爱撒谎,随便答应别人,不守时不守信的坏习惯,我和学生一起制定了建立“诚信小档案”的德育评价活动。我和学生根据他们平时不良的不守诚信的行为,共同制定了如何做一个诚信小公民的标准,设计成表格的方式,表格每周一张,将这一学期的表格装订成册,形成每个学生的“诚信小档案”,每周五集体评价一次,学期末再结合平时的过程性评价进行一次终结性评价。这样,就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性的德育评价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

“诚信小档案”

第周(

日——

日)

我的信誉是否良好:完全做到:

有时能做到:

尚未做到:

评价项目朋友的评价自己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

1、对人坦诚,不说谎。

2、不隐瞒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改正。

3、不论别人是否知道,都能保持诚实。

4、学习、竞赛、评比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5、答应别人的事说到做到,不轻率地做出承诺。

6、承诺他人的事确实办不到,能恰当的处理。

7、

8、

9、

10、

朋友们的签名:

需要提醒自己做得更诚恳踏实的地方:

本周(一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收获:

(7-10项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填写)

四、构建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方式

发展性的德育评价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德育评价发展性表达了一种从评价“过去”和“现在”,转向评价“将来”和“发展”的新理念。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学生过去和现在作全面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地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例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伊始,我让学生根据上一学期的学习状况说一说自己在这一学期想得到什么“星”的称号,并把自己的做法写下来。我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商定出具体可行的措施。我把这些材料整理好,随时用它来激励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这样,教师给学生创设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通过这种评价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发展。

第四篇:构建学校生命教育德育体系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武当路小学 石刚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学生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误区,教育他们珍惜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孩子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家庭、学校、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学校教育如果不能教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 , 珍惜生命,智慧生活,将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遗憾。基于此 , 本文结合我校实际,就如何构建学校生命教育德育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作如下探讨,以期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提升生命价值。

一、教育现状分析:

1、受教育者主体生命的丰富性及成长的复杂性被忽视。

2、教育被简化成一系列量化指标和既定程序: 教科书统

一、课程统

一、考试统

一、作息时间统

一、教学内容统一。

3、忽视人文精神教育的后果: 学生们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无知和漠视,许多人缺失了对生命意义,道德人格和生死问题的认知。此时的学生精神性萎缩、人文性丧失、沉于物欲、不会欣赏音乐、不想阅读经典。精神世界一片荒芜,有知识却没有文化,有技能却无素质。

情感体验淡化。互联网的普及淡薄了人与人的交流。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看似拉进了人与人的距离,但是人们之间的沟通变成了群发的问候,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沟通变成了人与机器的沟通。

抗挫折能力降低。当前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担心孩子受委屈,为孩子包办很多,降低了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如果不能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将会导致学生自我概念的过分强烈,这也 是有些孩子在考试不理想或者受到老师和家长一点点批评就做出极端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

4、教育本身的缺失:

(1)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与升学无关的东西,学校不教,学生也不学。 (2)缺少人文关怀,价值关怀,意义关怀。

(3)道德的品质,文化素养,人格人性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

由于教育的主体是人,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现代教育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为其创设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经过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动,消化吸收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达到自我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所以希望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不断完善人格、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把生命意识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三、构建学校生命教育德育体系

1、成立专班,指导工作。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工会主席、各处室主任为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分配到各个处室组,指导、督促、检查生命教育德育工作的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指导德育体系工作,使德育体系工作贯穿到每个层次,渗透到每个环节。

2、全员育人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班主任作为从事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必须对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同时通过各种培训让每位教职工明确:每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每位教师都有通过教学、管理、服务等工作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职责和要求,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1)学科教学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生命教育的主渠道,每一位老师应根据学科的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自觉地结合教材进行生命教育。 (3)班队会教育活动

班队会活动是德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对平时各种分散教育的提炼、集中和升华,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教育。 (4)科技文体活动

科技文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艺术活动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懂得健身强国的道理。 (5)影视观摩活动

优秀影片都有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提前做好选片、看片工作,并组织学生观摩和讨论,力争发挥每部影片的最佳效果。 (6)家长学校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情感和言行孩子的全面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抓德育的格局,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并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这一形式,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共同培养学生增强生命意识,成人、成才。 (7)校园文化

充满文化气息的环境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熏陶。学校积极营造丰润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长足的发展,体验到成长的乐趣,真正“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中去过的最好的地方。”校园内弥漫着浓郁的生命教育氛围,会说话的文化艺术墙,能让人仿佛步入艺术的天地、知识的海洋; 广播里悦耳的歌声,让人无不受到艺术的熏陶;伟人画像和名人警句,崇敬之情和进取之心顿由心生;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和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照片,榜样的力量化作无穷的动力„„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个文化小品皆可以是一部动人的生命教育的教科书。 4.校内外结合,有效地进行德育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军训,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感受生命的美好,尊重生命;开展暑假夏令营活动,让学生到乡村了解社会,磨练意志,热爱生命;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感受生命的奉献与和谐;去福利院,把孝心和快乐送给孤寡老人,感受奉献的快乐,提升生命价值„„ 5.建立有序的管理系统。

健全落实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建立系列评比制度;形成管理网络。

6.加强评价、考核与奖励。

学校设立教师科研奖,定期举行阶段论文交流、成果汇报、成果展示,并邀请有关部门对研究成果给予鉴定,把鉴定成果纳入教师业务档案中,作为评职、评优、评先的依据,激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还有一些问题与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现代社会里,构建和谐而美丽的生命家园 , 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艰巨和迫切的任务。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 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重抓实德育环节,不断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五篇:2020 年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工作汇报

开启新征程,奋楫正当时。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抚州将围绕开好局、起好步,充分发挥生态、文化、人才优势,坚持生态优先、创新引领,大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抚州“换道超车”、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创新机制,着力拓展“两山”转换路径。绿色生态是抚州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市致力发挥绿色生态优势,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契机,大胆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制定生态资产交易管理办法,创新发展绿色金融,古村落确权抵押、“碳普惠”、“信用+”经营权贷、畜禽智能洁养贷等制度入选国家发改委推广清单,2020 年全市生态产品类贷款余额**.*亿元,增长**.*%,抚河两岸蓝天、绿水、青山正释放出巨大经济价值。我们将持续推进生态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拓展“两山”转换路径,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提升生态质量、挖掘生态价值、推广绿色文化,争当全国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排头兵。建立健全核算量化、评估标准化、生态产品金融化、信用担保、市场交易等为一体的具有抚州特色的“两山”转换体系,着力巩固拓展农地、林地、古村落、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试点成果,在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碳排放权等交易上先行先试。

创新理念,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市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营商环境,吸引了中科曙光云计算中心、卓朗云计算中心、九木集团超算中心、易华录赣抚数据湖“两云一超一湖”等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落户,引进了华为、浪潮、栢能、光宝、迈络斯等数字经济研发、制造、应用企业,抚

州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数据中心类)示范基地,抚州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建成“两中心两基地”(全国区域性算力中心、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全国区域性网络安全研发应用及培训基地、全国重要的数字装备制造基地),我们将依托抚州算力和存储优势,举全市之力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新基建,做大做强“两云一超一湖”平台,壮大算力基石;聚焦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以服务器制造为龙头,承接沿海电子信息产业转移,推动铜基、数显、半导体材料、不锈钢等细分产业发展;聚焦算力和数据应用,加快数字小镇、数字社区、数字街区建设,构建以算力为核心的前端研发、中端制造、后端应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引领抚州产业走向中高端。

创新思路,强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化。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汤显祖戏剧文化为引领,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强市战略,深厚的文化资源真正成为抚州的发展优势。推进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融合项目建设,打造了大型实景剧《寻梦牡丹亭》,在英国斯特拉福德、俄罗斯彼尔姆分别建成“牡丹亭”,“牡丹亭”成为中华文化标志符号,唱响了“抚州,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我在牡丹亭等你”的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了抚州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吸引了 WBA 拳王争霸赛、国际美容美发大会、中国算力峰会等一系列活动在抚州举办。抚州文化旅游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2020 年全市接待游客仍达到 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亿元。我们将继续打好汤显祖戏剧文化品牌,促进“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注重提升旅游景区管理、线路运营水平,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文化旅游带动会展经济,按照“一个产业、一次展示、一个论坛、一场招商”要求,积极承办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活动,把抚州打造成各类产业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发布“大秀场”和“梦工厂”。

创新模式,致力发展绿色康养产业。抚州生态环境持续提升,2020 年市中心

城区 PM2.5 平均浓度 27 微克/立方米,下降**.*%,优良天数比例**%,上升**.*%,国家和省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借助生态环境优势,我市围绕做大做优新兴服务产业,推进智慧医疗与居家养老产业融合,建立覆盖全市 1***个村的智慧“百乡千村”健康医养服务体系,打造了南城县麻姑山、宜黄县康养小镇等一批中医健康旅游产业集聚区,资溪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宜黄县入选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赋予抚州“建设大南昌都市圈美丽后花园”这一重任,大力实施“融入都市圈、对接长珠闽”战略,依托抚州生态、文化、教育、优质农产品等资源,积极推进构建中医药产业与养老养生产业融合模式和森林康养新模式,着力培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度假康养基地,为推动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上一篇:改进会风会纪措施下一篇:国际卡车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