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巧教学反思

2024-05-03

张东巧教学反思(精选9篇)

篇1:张东巧教学反思

张东巧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是新增加的一门学科,物理不是记起来就能学好的,要求学生要理解,要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平时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才能有利于学好物理。物理不仅是这些,它和数学联系也是比较密切,有很多计算性的题要求用数学知识来解答。通过这两个星期的教学,和学生的作业来看,情况很不乐观,比如程度和时间单位的换算,对这届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还有对速度的.计算,在《基础训练》上很能体现出来。 从以上这些情况来看,上课不能只是知识的罗加,我们要用实际现象说话,要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解释,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者,就是在课堂上用练习题说话,从练习中学习,把所学当堂训练,课下让学生也要多巩固。有经验的老师有更好学好物理的方法,请给与指导。

篇2:张东巧教学反思

双河镇邓庄小学

张东升

一、情景事例:

上学期的一天,张强同学反映自己丢了二十元钱。这二十元钱是张强今天要交的作业钱,钱是不多,但影响极坏,必须把此事处理好,不让每个孩子留下心理疾病。我得知消息后,并没有大肆宣扬,来到班上,扫视着全班同学,在目光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束躲避的目光。于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已经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这时,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就等着骂那个偷钱的同学“小偷”呢。我猜到了大家的心思。故做神秘的说:“告诉你们,是讲桌拿了这二十元钱!”孩子们都惊愕地瞪大了双眼。我又笑眯眯地说:“你们不信是吗?那我们来做个实验好不好?”同学们都好奇的看着我。我继续说:“我们大家都到楼道排好队,一个人一个人进来,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进来对讲桌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错误,好吗?”话音一落,聪明的孩子立刻就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桌呀,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好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你改了就还是我们的好朋友!”听了同学们的话,我马上伸出食指,摇摇头说:“嘘,大家说得都很好。讲桌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可你们的声音太大,它会不好意思的,让我们一个一个悄悄告诉它好吗?相信一会儿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的!”于是我带领大家到外面排好对。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同学们一个一个走进教室又出来。当那束躲 避我的目光再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看到了里面的羞愧和后悔。我知道我的计划成功了,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果不其然,当我们大家再次进入教室时,张强已经在高呼:“刘老师,钱真回来了。您真神了!”教室里响起一片欢呼声。我弯下腰,轻轻拍了拍讲桌。看了看那束羞愧的目光,伸出了大拇指,大声说:“知错能改就是好样的,老师相信你,我们大家还是朋友。”看到那闪动的明亮的双眼,我从心底泛起了笑容。

二、分析:

1、原因分析:

拿别人钱的同学是王某,通过事后的谈心,我了解到他家里生活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并非因家里经济困难才发生偷窃行为。而是他父母忙着工作,对他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少,家理又只有他一个孩子,他性格还算内向,平时朋友少,他想用这些钱买点小东西送给班里的同学们,认为送给同学东西就有人愿意和他玩,就可以交到朋友。他希望在同学中找到这份交心的朋友,以至于干了这件不该干的事。

2、措施分析:

偷窃行为往往与家庭不良的教育方式及个人缺乏自制力有关。对于像上述偶发性偷窃行为的教育,教师应首先弄清学生偷窃行为的动机,然后,针对他的动机对症下药。而对待中小学生的错误,当以正面教育为主。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人不自爱,无所不为。而自爱必须建立在自尊的基础上。教师任何时候都应尊重 孩子的人格,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挖掘其积极因素,切不可进行心理打击、变相体罚,说不该说的话,挖苦讽刺训斥都不可取。

因此,在本案例中,我首先采用了为学生保密的原则,以保护他的自尊心为前提,引导他的情绪和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入手,改变他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当时的集体教育行为,在为他保有自尊的情况下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把一个学生的缺点和毛病公诸于集体,是一种非常细致的事情,要很有分寸,讲究方法,要有很高的技巧。集体对于个人施加的影响应当是使学生认识自己,对自己负责。”我正是巧利用讲桌将事件简单化,人性化,起到了借他山之石的作用。

三、过程叙述: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要有人类存在,人的个体差异,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对待那些不良学生,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至从小到大,形成恶习,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处理不当,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做出事以愿违的事。

多年的经验使我认识到只有放下架子,弯下腰,学生就会向你微笑。班内类似的丢失钱物的事情,只要换一种思路或换一种处理方式,再难处理的问题,也会轻易解决。

四、成效:

偷窃事情发生后,当我发现犯错人时我庆幸自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脑教训他,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处理这件事。是啊,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作为一名老师,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指出他的错误,让其改正,也许批评是免不了的,但如何让孩子愉快的接受批评,认识错误?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思考的,也许劈头概脑的批评,严厉的指责也能使孩子认识错误,殊不知这是以践踏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刻骨铭心,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化作用。这次事件正是我冷静、巧妙的处理,让王某以正常的心态及时改正了错误,为他今后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通过这次事件,我认为王某造成错误的一定原因是平时和人缺乏心灵的沟通。他拿人家钱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朋友,说明他也渴望获 得集体的温暖,本质并不坏。同时说明现在的家庭教育方式还存在一定问题,造成孩子任性、孤独、自私、说谎、情感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学校教育也缺少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

五、总结感悟:

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即便是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因此,教师要涉身处地地走近学生,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剖璞见玉,长其善救其失,多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利用这种条件及时加温,比如通过一次坦诚亲切的交谈,一次家访和一个亲昵的动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内心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师生彼此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才会缩小之间的心灵距离。对待王某,我将和家长取得了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做到时时、处处关心他,为他找学友、玩伴,让他更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去,避免他重犯缺错误。

师德典型案例分析

双河镇邓庄小学 2018.05

篇3:张东巧教学反思

一、“准”——准确把握反思切入点

教学反思的切入点很多, 从大的层面说, 一是反思出现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二是反思可操作之处, 总结有效的经验与智慧, 得以延续, 使得课堂教学精益求精。在研究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时, 一线教师需要理清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如果能准确掌握切入点, 就会对后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1. 反思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可操作度

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需要明确教学内容、发展水平、教学目标与任务, 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通过这些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并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取得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主要是通过课堂实践来验证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 对后续的二次备课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提高作用。

2. 反思课堂实践中教学的组织与驾驭能力

课堂组织与驾驭是教师科学组织教学安排, 对课堂与教授对象的调控能力的体现, 因为体育课堂教学随时都有可能应对教学偶发事件, 其反思主要是教学中的教学遗憾与机智、课堂调控心得的反思与总结。

3. 反思讲解示范与师生间的互动有效性

讲解示范主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直面的教学效果的映射作用, 能立竿见影地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其反思主要是教师基本教学技能展示是否是最优化呈现, 有没有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 这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反思, 可以通过反思修正自己的教学技能, 使讲解示范达到最佳效果。

4. 反思学生体育学习行为评价 (评估) 的实用性

课堂教学是一动态生成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适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以及课后小结时对学习效果的终极评估等。其反思主要是针对过程、评价时机、终结评价与评估是否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是否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兴趣, 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是否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快速掌握等,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调整评价方式与总结有效的经验等。

5. 教学后的综合反省

体育教学的过程是由若干细节组合而成的, 笔者所说的教学后反省主要是针对相关细节的综合性反思。由于教师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教学活动丰富且复杂, 教师的教学反思受个人知识储备、教学反思的认识与理解、教育教学观念、反思动机、个人情绪与情感等因素影响。因此, 教学后的反省包含多方面, 可以根据教师自我实际的需求, 对课堂教学后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教学点进行综合反思。这种反省是教师自我对教学监控能力的体现, 突出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二、“巧”——巧妙运用反思策略与方法

掌握反思的方法、策略, 以及灵活运用, 已经成为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手段。

1. 评点批注式

结束了一节体育教学课后, 体育教师要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回顾, 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示范与讲解等诸多环节进行对照检查, 根据检查情况, 在教学设计相对应的地方加以批注, 这对日后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后续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2. 实例分析式

所谓实例分析, 就是抓住典型教学片段进行得失剖析, 一般写在体育教学设计的最后部分, 或者是表格式体育教案的最后一栏, 需要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总结, 运用体育教学规律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 针对一节课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结合体育教学规律、具体学情等进行剖析, 找出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

3. 心得体会式

写心得体会必须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感”的发生, 通过教学回顾, 鲜明、准确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感”的阐述或论证, 不仅要求说明清楚, 还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结合。心得体会可以是一堂课的一得之见, 也可在一个体育教学主题单元 (模块) 后, 对教学成功与失误进行总结。

4. 集体会诊式

广泛听取同行的意见, 提出体育课堂上所发生的问题, 一起讨论解决方法, 因为他们的参与是建立在对学习目标、组织、内容、方法及学情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此外, 有着共同的经验基础和兴趣点, 更能发现问题, 容易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象, 进行相互交流、探讨, 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吸取他人教学长处和优秀品质, 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 教学日记式

教学日记是对体育教师日常教学行为、想法的记录, 是对实践以及实践反思的即时记录。一般教学日记主要撰写成功做法、教学遗憾、教学灵感、教学再设计等方面。撰写教学日记形式的反思, 贵在及时, 贵在坚持, 以记促思, 长期积累, 必有收获。此外, 随着教育技术与网络的发展, 教学日记时常呈现在教师的个人博客 (blog) 空间, 有的教师巧妙利用网络来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

三、“悟”——领悟反思需要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提升自我反思能力的同时, 要领悟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 以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1. 体现教学反思的及时性

体育教师除了做好体育教学工作外, 还要带好运动队, 组织体育竞赛, 开展大课间与课外体育活动等相关的繁杂工作。如果教学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反思就很有可能会遗忘,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相关细节就不能准确地回忆再现, 拖延时间长的教学反思, 其效果将大打折扣。而及时反思,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一般能够妥善找到解决的策略, 当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当然, 由于体育教师工作强度的关系, 对于及时性的反思也要有选择性, 不可能每节课都进行及时反思, 有的思考一番即可, 这样对以后的实践也能提供帮助。

2. 教学反思要以写“实”为准则

课后, 体育教师对具体的教学状况心知肚明, 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实践差异、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教学组织与教法运用、课堂氛围呈现如何, 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新的设想, 在哪些方面做得不成功等, 都需要教师实话实说, 切不可凭空臆造, 无中生有, 否则教学反思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因此, 教师在教学反思时, 一定要以“实”为准则, 要将思考的反思内容如实记录在案, 以便后续的体育教学中周密考虑, 避免走弯路, 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 教学反思需要突出重点

体育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 一定要突出反思的重点, 切忌空、浮、杂, 也不能看成是完成任务应付了事。教学反思不求面面俱到, 但一定要反映实实在在的问题, 抓住切入点, 突出重点。这就需要体育教师有效地掌握教学反思的侧重点, 课堂教学可能需要反思的方面很多, 最主要是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 弄清问题的根本原因, 提出新的设想与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要把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 挖掘成功的内涵, 提升经验的价值与真正得到发扬。因此, 无论是反思不足之处、成功之处, 还是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与经验的总结, 都需要提炼精华, 言简意赅, 点到为止, 切忌泛泛而谈。一篇好的教学反思一定要突出重点, 促人深思, 对今后的教学实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4. 注意教学反思和教学小结的异同与联系

篇4:张东巧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 教学发展 初中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括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授课,课后的辅导以及反思。初中数学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难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精心备课和做好课堂设计的同时,及时的进行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总结优点,继续发扬,发现缺点,及时修正,这样才能让数学反思成为促进教学发展的助推器。

一、转变教学思维,反思教学模式和策略

初中数学由于学科教学的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练习的作用。在目前的教学中,老师仍然具有极强的功利性,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解题能力,这些目标都导致教师过度的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应用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就定格为讲—练—评的循环,其实又回到了题海战术。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促进学生知识目标的发展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更加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数学思想,提升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学习,也就是掌握学习的方法。面对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往那些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把学生的工作也做了,对于一些知识来说,完全是可以经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可以掌握和推导出来的,但是教师往往都会直接演示给学生看,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些教学思维。 还有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刀切,对学生不能做到分层,这是非常不好的。学生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一定要认真研究学情,做到分层教学。例如在讲授《代数式》的时候,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能掌握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可以了,那么在设计的时候,突出他们对代数式、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整式的概念的掌握,:像6.5m,n-2,s,,abc,2ab+2ac+2bc等式子都是代数式;而对于中间层次的学生则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比如能说出下列多项式中各项的系数和各多项式的次数:x-y, -a2b3 + 2a2b;能写出一个次数为3项数为2的多项式等。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正确的理解代数式的意义,能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

二、反思教学过程,优化教学内容的组合

对于初中生来说,在小学阶段根本都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生对数学课会感觉到较大难度。当然从现有的学科设置来看,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强度上,初中数学学科都明显高于其它的学科,一时间对于初中生来说很难适应,搞不好会摧毁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有的就忽略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可能不太了解小学教材,导致衔接上出现了问题,这里的衔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存在,忽视了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数学学习内容的相关性。面对初中学生遇到的学习困境,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情,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小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做好初中数学课堂的学习过渡,不仅仅需要从知识上给与关注,也需要从学生的心理上给予剖析,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引导,提升学生的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反思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解题思维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学习内容、学习难度还是学习强度上都远远高于其它学科,所以在采取被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了,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的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既定的破解之术,做到学会学习。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了解学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和启发。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虽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是一些共性的东西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要善于思考,勤于动脑;做好笔记,及时反馈;做好反思,不懂就问;搞好预习,多加练习;拓展视野,涉猎课外习题;善于总结,巧用规律等。学习数学要记得东西很多,尤其是数学定理、公理、公式等,而且知识还很散,通常解一道题需要各个公式的配合,如果单纯的记忆每个知识点,不但增加记忆量,而且容易忘记,此时必须学会归类总结,把经常搭配使用的知识点总结在一起记忆,这样会大大的减少我们的记忆量,同时提高我们做题效率。另外,要努力学习,解答中做到细心细致。建立纠错本,对于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要总结经验教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例如在解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明明到邮局买0.8元与2元的邮票共13枚,共花去20元钱,问:明明两种邮票各买了多少枚?”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既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总之,在分析多种解法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各种解题方法,做一题得数题,既拓宽了解题思路,又加强了解题能力的训练。

针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来说,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反思的过程就是优化课堂设计的再造过程,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反思中,需要反思的內容也较多,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情、学习方法、教学模式等,在时间上应该有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无论反思什么都要紧紧围绕着教学活动,对于反思的成果要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师生巧沟通教学反思

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有可能有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然而,不少老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却感到十分困难。为什么呢?其实是没有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一、与学生的沟通其实基础是要有爱心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够教育好孩子。”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在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更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的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教学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其他感情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二、师生沟通的技巧是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之间语言的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在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幽默拉近距离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语言。具有幽默感谢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很容易进行了。

2、委婉打开心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面、或抵触情绪而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的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能磨去一些角,从而让对方在听话时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从理智上,从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巧示情意

如果一位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为犯错误重新回到班集体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的班级……”而不是旧事重提。这样既不伤学生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这误解为包庇,当然根据实际还有更好的说法。比如可以使用“反语”、“模糊语言”等一些说话艺术。

三、师生沟通的捷径是聆听

在社会生活中聆听是我们走进对方心灵的最好方法。在师生沟通中老师能积极聆听学生的说话,对师生沟通是有积极作用的。如果老师在听学生说话时,总是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聆听对方,了解对方心中的感受。老师对学生积极聆听和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老师在与学生沟通过程中就避免在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老师的意见。而是要集中注意力听对方的讲话。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事:一面是学生有说自己的困难,而另一面是老师急不可耐地打断学生的话语。这时候也许老师讲的头头是道,而学生则听的心味全无。其原因实际上就是把老师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的头上。从而使沟通无效。

四、师生沟通的细节是教师的体态语言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地做着各种体态语言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时间老师与学生的交往接触,他们的体态语言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教师也许容貌秀美,也许声音柔和,这会增强他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魁梧,留着平头的青年男老师很容易让学生对他产生畏惧。机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会无形中受到学生更大的尊重。老师的体貌特征是天生的,老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最根本的一点还在于自身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体态语言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动作的运用和面部表情的运用。运用得当会使沟通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篇6:周末巧安排教学反思

周末巧安排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周末巧安排》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有两点印象深刻。

首先教学“这样可以吗”这个框题时,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周末的时候早上几点钟起床的?起床后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作业和游戏有时如何安排的呢?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起得大部分都很早,很多孩子先做作业再玩游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辩论:周末早起好还是晚起好?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玩游戏?大部分学生都倒向了“周末早起,先做作业”这样的观点。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观点进行了有意识的约束,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孩子会对自我的观点或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环境往往是在有监督或者旁观的.设定下,返回到日常的环境时,大部分学生则会回归常态。所以在这里我就扮演了一个反面的角色,试图突破这种常态。我对学生说自己周末就想睡个懒觉,因为平时上班太累了,可以吗?这时有一个小男生举起了手,说起了他自己睡懒觉的经历,然后我们进入了深度的辩论,早起晚起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确实有需要是可以多睡一会。

突破常态,引领教学走向深入。其次,在讲到周末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时,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愉快的周末生活,有一位同学哭了。经过询问得知他周末一直在家里写作业,家长没有时间陪他出去玩。听完之后一阵心疼,孩子有点可怜。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现在的孩子被安排惯了,失去了自我计划自我安排的能力,不外出,在家里一样可以精彩。

篇7:陈巧案例和教学反思

铁门镇庙头小学

陈巧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能用两步连乘正确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购物的经验吗?这节课我们跟随小明的脚步,到商场去走一走,看看他在购物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模拟商场的场景图,学生根据课件给出的条件,提出问题并解决。课件出示:一个乒乓球2元,一袋5个,小明买了一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一共要多少元?列式为:2×5=10(元)

课件出示:每袋乒乓球5个,有6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6袋一共有多少个?列式为:5×6=30(个)

2.同学们帮小明解决了很多他在商场里遇到的问题,你瞧,商场里迎来了大客户,这是体育课的王老师,他想为学校添置一些体育用品。课件出示: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王老师买了6袋乒乓球。那么他需要花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组织探究:你能帮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

2.汇报交流。

提问: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办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指名学生表述自己所列式子的意义。方法一:5×6=30(个)30×2=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一根据“有6袋乒乓球”和“每袋5个”,先算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再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算出买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二:2×5=10(元)10×6=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二根据“乒乓球每个2元”和“每袋5个”,先算每袋乒乓球多少元;再根据“有6袋乒乓球”,算出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方法三:2×6=12(元)12×5=60(元)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方法三先算假设每袋1个的情况下,6袋乒乓球多少元,再算每袋5个一共要多少元。

(方法三学生比较难理解,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明列式的理由,如果学生只列式但说不出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由于算法比较难理解,建议不要用这种方法)

3.归纳反思。

(1)提问:你用的是哪种方法?方法一还是方法二?结果怎么样?

虽然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题思路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互相交换方法进行检验。

(2)反思: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归纳: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认真读题,找到有联系的条件,想想可以算出什么,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也可以用一种方法检验另一种方法算得是否正确。

三、反馈矫正

1.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说说可以算出什么,怎样算。2.完成教材第12页“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演示情境图:每层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放6盆花,这幢教学楼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师提醒学生注意:“一共放了多少盆花”是指这幢教学楼的所有教室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1)提问:哪些信息之间是有直接联系的?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先求什么?(2)追问: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也可以先算出每层教室需要放多少盆花)

(3)学生列式解答,交流讲评。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

铁门镇庙头小学

陈巧

在本节课教学中,在每解决一道题目时,我总要展示算式和结果,这样虽然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完整的,但是这样一方面会降低教学效益,另一方面没有突出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所以对于问题解决或者策略的教学不过多地关注计算的算式和结果,把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发展上。比如本节课,在新授教学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只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并不需要说算式和结果,让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强化,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分层练习,这样既可以增加一堂课的效益,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发展。

同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反思,每完成一道题目,我就会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一道题目中获得了什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同时,也提出了忠恳的意见,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这样有利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脑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篇8:张东巧教学反思

一、反弹琵琶, 在朗诵中把握《雨巷》感情基调

在日常的诗歌教学中, 我很重视朗诵, 通常会声情并茂地进行范读。所以在要求同学齐声朗读后, 我开始范读, 但是一改往日的满含情感的朗诵, 而是快速, 语调平淡的读了一遍。然后请同学对老师的朗诵点评。这种新奇的方式使学生感到很有趣, 同学们的反映很积极, 刚开始几位同学根据思维定势纷纷说好, 但是问到好在哪里, 学生就答不出了, 有个学生说读得好是因为没有读错字, 引来一片笑声。在笑声中学生开始反思, 觉得老师读得确实不好。最后同学们达成了共识, 认为之所以读得不好, 是因为老师读得语速太快, 而且没有感情。我适时引导, 提问:“那么, 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读呢?”学生马上回答:“缓慢的、低沉的、哀怨的。”我马上趁热打铁, 问同学们为什么要缓慢、低沉, 而且还哀怨?许多学生通过这种递进式的提问开始思考, 认识到是由本诗独特的意象———雨、巷子、油纸伞、篱墙、丁香造成的。这样自然而然过渡到了对本诗意象的赏析。这个时候请同学们再次齐声朗诵, 因为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基调, 这次学生读得很优美。

二、改编诗歌, 通过意象组合领会《雨巷》之美

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意象时, 我首先把每个意象分别进行赏析。例如, “雨”这个意象, 我先请同学找出一些和本诗情感基调类似的写雨的诗句, 学生找出了很多, 如“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 满城飞絮, 梅子黄时雨”“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等等, 使学生意识到雨这个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很多时候是和愁联系在一起的。在赏析丁香花这个意象时, 我请学生试着把丁香换成别的自己认为可以的意象, 代入原诗。这个环节学生也反应很热烈, 提出可以代入菊花、蔷薇花、荷花等等, 我请学生把这些换过的意象代入原诗“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并且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诵, 很多学生举手认为“芬芳或者颜色似乎可以用别的花代替, 但是忧愁就不能用别的花代替”, 另一部分同学表示不知道为什么“丁香是忧愁的”。这时候我引入课后练习里三首诗《代赠》《浣溪沙》《点绛唇·素香丁香》对“丁香”这个意象进行解读, 让他们理解到“丁香”意象代表着美丽、高洁、愁怨、易逝。

在对个体的意象分别解读后, 请同学们领会这几个意象组合的妙处。我请学生对诗歌某一段进行改编, 要求感情基调须与原文一致, 以上意象任意去掉一种, 其他意象全部都要有, 学生写好后马上当堂朗诵。例如有个学生的改编如下:

雨, 淅淅沥沥

洒过

一条悠长悠长的古巷

我独自彷徨

一位哀怨的姑娘

撑着油纸伞

飘过我的身旁

这段改编, 缺少的意象是“丁香”。在该生朗诵完自己的改编后, 很多同学争先恐后举手说, 没有了丁香, 这个姑娘就不美了。通过这种方式,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雨巷》的意象之美。

三、巧设问题, 创设情境, 领会《雨巷》的象征意义

在这个环节, 我提了一个问题:“假设你是导演, 请你设计一下诗歌TV。”同学们的反应更加热烈。一个同学这样设计:“诗人穿着长衫, 撑伞, 独自彷徨在一条长长的雨巷, 巷子的尽头缓缓走来一个姑娘, 穿着淡紫色旗袍, 梳着一条长长的麻花辫, 只能看得见侧脸, 两人走近了, 擦肩而过的时候, 目光交汇, 又各自向前, 女郎翩然而去。”其他同学针对这个设计有诸多补充, 有的说女郎应该是长发飘飘, 有的说应该穿白色长裙, 但是都认为两人不应该说话。我马上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我希望逢着一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什么不能是活泼可爱的?”“诗人渴望相遇的姑娘, 为什么只有慢镜头一样的动作, 而没有语言, 为什么不想象其他的情节, 哪怕是对她微笑, 打个招呼:你好!”学生对此展开了小组讨论, 老师及时引导总结:在特定的环境中, 活泼可爱的姑娘不符合诗歌的整体风格, 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然后我介绍了本文的相关背景, 再提出一个问题:“丁香姑娘象征着什么?”在前面问题和情境的铺垫之下, 学生比较容易能理解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可以认为丁香姑娘是实指, 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又忧郁的姑娘, 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 对未来渺茫的憧憬。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 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自己深入地走近“雨巷”, 这样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整首诗歌。

篇9:张东巧教学反思

一、以旧推新,引发思维冲突

【案例1】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导言中,笔者首先提出:有性生殖过程中,两性生殖细胞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有丝分裂?假若是,以人为例,结果会怎样?接着,引导学生根据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分析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量.学生很快发现: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均为46条,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则为92条,增加了一倍.如果是这样,那么孔子的第23代传人体细胞染色体数将是46×223了.显然,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不是通过有丝分裂.此时,学生发现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需求.笔者抓住时机追问:“要保证子代与亲代保持染色体不变,关键是什么?”学生不难答出:“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减半.”“那么这样的分裂是怎样进行的?今天,我们将在有丝分裂知识的基础上,借助模型和讲义自主探究.”教师及时把问题交给学生,把课堂和时间让给学生自主探究,适时给学生一些指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并完善新的知识结构.这样不仅达到了很好的教学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反思】探究性学习源于学生与学习环境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学生对问题的困惑、疑虑的产生或新知与旧知的矛盾.教师如能及时提出问题或引发矛盾的产生,就能及时调动并维持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达成问题的解决、疑虑的消除和新旧知识矛盾的适当处理,使学生建构新的知识.

二、模拟现象,追寻发现历程

【案例2】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生物遗传史上一个经典实验,它不仅充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且蕴含着科学家独特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是进行探究学习的极好案例.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一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笔者首先播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Flash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的相似之处,引出生物的遗传现象.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决定生物遗传现象的是亲代噬菌体的DNA?还是蛋白质?还是两者均有?为什么?通过观察动画,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是亲代噬菌体的DNA决定了生物的遗传性状,因为亲代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外面.“那么,科学家有什么证据证明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却留在外面?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课本,寻找答案.”问题如下:(1)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本实验中科学家选用了什么材料?有何好处?(2)科学家用何方法进行探究?(3)用何元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为什么?(4)实验中用了同位素示踪法来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为什么不直接标记噬菌体,而要先标记细菌呢?(5)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是什么?沉淀物是什么?为什么?(6)实验现象是什么?分析实验现象,如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7)从理论上讲,标记DNA的实验中,放射性只应出现在沉淀物中,实际结果在上清液中也有少量放射性;标记蛋白质的实验中,放射性只应出现在上清液中,实际结果在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如何解释这些现象?(8)本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学生带着明确的探究目标,在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将已知的生命现象借助媒体真实地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适时地对现象提出质疑,能激活学生的探究本能,体验豁然开朗的快乐.

三、巧联生活,学以致用

【案例3】 酶的特性

有关酶的特性,教材是通过两个实验验证的,很多教师也都是按教材讲授的.实际上,这一节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笔者从央视广告中的雕牌洗衣粉引入,联系其中的“只用一点点”,“油渍、汗渍”,“温水”等广告词,创设情景,设疑这些词的用意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紧接着引入两个实验.此时,学生对这两个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笔者此时只起引导作用.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求知欲望越大时,他的思维就越活跃,同时也就越易于接受新知.在本节课讲授完毕后,笔者回归生活,让学生自己设计告词,要求科学准确,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处,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反思】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思维会很活跃.本节从平时每个人都常接触到的事物入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原来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感悟到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获取新知的同时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这样,既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又得到了感情的升华,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自主实践,激活探究热情

【案例4】 制作小生态瓶

制作小生态瓶的实验是“生态系统稳定性”一节的实验,很多教师往往只讲不做,或是作为验证性实验,放在课后做.笔者略做改进,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利用手边现有的材料,选择小型的动植物,制作密闭的生态系统,并观察、记录生物生活的情况.一周后,学生们带着自制的生态瓶上课,介绍生态瓶的制作过程和所观察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瓶能在较长时间内不用喂食和通氧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有的生态瓶维持时间长,有的则较短?学生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及作用,从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最终得出结论.

【反思】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对学习情境的设计应遵循2个指导思想,学习应在高度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者必须能参与实践,在环境中能有效地与他人、环境进行协商、合作,与环境互动.生物学教学越接近大自然,越接近真实的生物,越能说明问题.因此,让学生亲自动手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体验和探究,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实现有效探究.

综上所述,探究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探究愿望和探究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开展探究行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真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应与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以及现实的学习生活和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和意愿直接相关.只有在此情境中生成的问题,学生才有能力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探究,并使学生对问题保持有足够的热情和解决的愿望.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期中考试反思下一篇:医疗器械购销廉洁承诺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