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词语范文

2022-05-15

第一篇:巧词语范文

儿歌巧用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的巧用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实验小学 王梅珍

学生在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学习,而一进小学,他们的学习活动急剧地转变为以纯学习方式进行。尤其是语文学习,入学第一课碰到的就是抽象、枯燥、难懂的汉语拼音,对于六七岁的学生来说难以识记。而这枯燥的拼音教学要持续一个多月,学生学习缺少兴趣,常常处于被动接受。让刚入学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儿歌是文学中一种比较独特的艺术形式。儿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内容,琅琅上口的韵律,在教育教学中深受儿童及老师的喜爱。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作了些许探讨,通过儿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写话的兴趣,使语文学习乐趣无穷。

一、传唱儿歌指导言行。

一个能自觉遵守纪律的学生,一般能集中注意,专心学习,而组织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经常分心,学习效果差。低年级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教学时可自编儿歌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教学。

开学第一天,我指导学生背诵《早上》 太阳照,背书包,见到老师同学要问好。拿出作业赶快交,准备书本看谁快?一二三我最快。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明白了一个小学生早上要做哪些事。同是教一年级的其他老师都反映,学生的作业老师要到他们书本里去找,而我们班在背诵儿歌的基础上情况截然不同,每天早上只要一背儿歌,孩子们就会交作业、准备课本了。

再如课始背诵《爱学习》:“铃声响,进教室,不回头,不说话,安安静静等老师。抬头挺胸坐得正,看黑板,脚放平。要发言先举手,起立站直再开口。老师讲课认真听,作业整齐又干净。”简短的儿歌提醒孩子们,上课铃一响赶快进教室安安静静等候老师来上课,上课要坐得正和发言要先举手站直再发言。孩子写字前背诵儿歌《写字》 “学写字,重姿势:眼离书约一尺,胸与桌子,离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臀肩脚要放平,用左手轻按纸。”以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出操时,背诵《出操 》 “集合队伍快静齐,前后左右成直线,动作一致听口令,做操跑步勤锻炼。” 提出出操的要求。指导读书姿势时背诵儿歌《读书 》 “身正肩平脚并拢,书本稳稳拿手中;两眼有神看书本,还要稍稍往外斜。”吃饭前背诵儿歌《吃饭》 “吃饭以前先洗手,细嚼慢咽不开口,不剩饭菜不挑食,饭后休息不奔跑。”下课时背诵儿歌《下课》 “下课了,要休息,别忘书本准备好。捡纸屑,擦黑板,摆桌椅,保整洁,人人争当关心集体的小主人。”做值日时背诵儿歌《做值日》 “ 做值日,要尽职,同心协力搞卫生。扫扫地,擦擦桌,整洁教室靠大家。”

以上儿歌侧重在指导孩子的言行,我巧妙地渗透了课堂纪律教育、行为习惯教育。通过课堂渗透,课后加强,在征得家长支持的基础上达成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目的。不久,我的课堂在有序、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兴趣盎然,讨论交流踊跃。总之,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我们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兴趣的激发与引导,运用生动多变的组织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课堂学习的效率,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传唱童谣感受美。

儿歌语言生动,易于诵读,是儿童最熟悉的歌谣,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具有语言美、韵律美、简洁美。可以说,儿歌与审美教育密不可分,它符合低年级生理、心理的特点,能在学习拼音的同时,唤起学生对美的事物的向往,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尝试把儿歌引入课堂,编一些有趣的儿歌,使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1、读儿歌,感受景物美。

儿歌短小,精炼有趣,内容浅显,语言活泼,不用老师教,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读书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水乡歌》,我先请学生根据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条条清澈的沟渠,一个个清清的池塘,一群群快乐的鱼儿,一艘艘大大的船。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我发现他们已经感受到水乡是多么美,就像一幅动人的画,不需要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读儿歌,感受画面美。《秋天到》

儿歌把色彩、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含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烈。如教学《秋天到》这一课,披上白纱的的冬瓜,穿紫袍的茄子,白生生的棉花,黄澄澄的稻子,红通通的枣,黄澄澄的柿子,紫盈盈的葡萄,构成了多么美丽、丰收的图画!朗读后,教师问学生:“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雪地上出现了什么?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起来,一会儿,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有的画了棉花,有的画了茄子,有的画了稻子……画完后再把自己的图画像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再次朗读时,让人感觉他们是一群小小朗诵家呢。从中,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儿歌带来的乐趣。

三、读儿歌丰富知识。

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无穷变化。通过一首首鲜明生动的儿歌,儿童可以学到丰富的社会、自然、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儿童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在课外,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背诵儿歌,使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生字和丰富知识,使阅读儿歌变得越来越轻松,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如儿歌《哪个大》 山林里大象可算大,解放牌汽车装不下,要是和高山比起来,唉,就像点点蚂蚁房上爬。头顶上高山可算大,白云朵朵腰上挂。要是和地球比起来,哟,就像烧饼上的小芝麻。脚下地球真是大,江河湖海是它的小花褂。要是和宇宙比起来,嘿,就像是沙漠里的一粒沙。朗朗上口的儿歌《哪个大》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高山很大但没有地球大,地球很大但没有宇宙大。

再如:《我是一只小青蛙》,我有一张大嘴巴,两只眼睛长得大,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前腿短来后腿长,田里住来水上爬,看见害虫我就一口吃掉它。《我是一只小青蛙》让孩子明白了青蛙的外形特点和为人类所作的贡献。还有《小松鼠》、《大骆驼》、《螳螂》《大蜻蜓》等儿歌都可以让孩子明白那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再如《乡下孩子》这首儿歌,简单浅显中又不失童真与情趣,能带给学生一种天然的快乐,教学中我没有过度的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而是让孩子通过自由读、比赛读、同桌读、想象读的方式。用自己天真的嗓音去唤醒它,这就是最好的解读方法,儿歌中最妙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直接感受,像这首儿歌中的“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简直令人叫绝,学生读到这儿都会心一笑。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

为了弥补语文教材的不足,拓展学生的语言范围,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用了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等多种形式,这些儿歌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且图文并茂,可活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语言,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的心灵带来清新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学编儿歌,轻松写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童谣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从童谣开始最理想,也是最符合孩子的天性。创作童谣不像写小说、编故事那样难以适从。

孩子学习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孩子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我就抓这个时机,充分地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尝试编儿歌,做学习的主人。有的儿歌有着丰富的内涵,有的儿歌还是训练发散性思维的切入点,最后言已尽而意犹存,向我们展示一个广袤的空间,让学生思绪驰骋,这些地方都可以进行发散思维的续编练习,这时,我们要及时引导孩子发挥想象,结合儿歌诵读进行续编儿歌。如儿歌《家》中写道:“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是祖国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教学时,我让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谁是谁的家,学着书中的句式自己编着儿歌念念。学生纷纷回答:大海是石油的家,泥土是蚯蚓的家,树林是蘑菇的家等等。一首首看似稚嫩,但都显示孩子们智慧火花,让他们初尝到了当小作家的喜悦,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观察生活编儿歌。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广阔的生活空间相等。”写作常识也告诉我们,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因此,要重视开拓学生的生活视野,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与生活为伴,亲近自然,与自然为友,走进社会,与社会对话,拓展编写题材,通过课内向课外开放,培养儿童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善于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尝试用语文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如教学《剪枝的学问》,徐蕾编写了儿歌《桃 树》 冬来剪树枝,春来桃花开。夏到桃子来,令人口水流。讲述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后,王天宇写了《春秋战争大乱》春秋战国乱,百姓各家迁。国家纷纷战,天下非不乱。学了《水乡歌》王天宇还写了《家乡真美》家乡美如仙,小鸟枝头叫。绿草各处有,树林大生机。还挺不错呢!用儿歌的形式来表达学生感到简单又快乐,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兴趣。生活中编儿歌,激发写话兴趣。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蚂蚁,飞进教室的蝴蝶,一次精彩的比赛等。点点滴滴,都在学生心里装着。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儿歌虽然简单但用词精炼,概括性强,读起来更有味道,学生很乐于接受。不仅能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好的童谣是心灵鸡汤,它能滋润孩子的心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它引领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轻松、愉快地遨游着,优秀儿歌净化着学生心灵,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激发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对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深得儿童喜爱,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学修养。它还能成为儿童表达的工具,认识生活的武器,使儿童的个性、情趣、思维、语言、文学素养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使儿童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发布时间:2010-5-31 14:43:57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224 【大 中 小】

儿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海口市龙华小学

吴美兰

儿歌是孩子成长中常见的、最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内容浅显、篇幅简洁、语言活泼、韵律优美、充满情趣、琅琅上口。深受儿童喜爱,是打开孩子探索知识大门的钥匙。

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心理因素的影响,抽象思维尚未形成,注意力难于集中。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编了一些短小精悍、便于记忆的儿歌作为辅助教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一、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第一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新入学的孩子来讲,特别重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是当前语文教学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要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对学生的读写姿式给予规范要求,严格训练。做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并贯穿于今后的每一节课中。我教学生读儿歌,如《上学歌》“叮铃铃,上课了……我爱学校,我爱家。”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上课歌》告诉学生上课应该怎样去做,《读书歌》、《写字歌》强调正确的读写姿势,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老师示范,学生操作,老师进行指导纠正。《书包歌》“小小书包四方方……用完后压压角,收拾好,放整齐……”提醒学生爱惜学习用具。在课堂上,边做动作,再配上有节奏的儿歌。学生轻松愉快地渡过了开学的第一天。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开始。在后面的教学中,儿歌不断,时时提醒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拼音是拼写和注音工具。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要想提高学习拼音的效率,就必须千方百计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只有6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孩子擅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提高他们学习汉语拼音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寓学习于游戏和活动中。在教学中,我把学习拼音寓于故事之中。在教韵母ai ei ui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我用讲故事的形式开个头,引导学生接着说出图意,引出语境歌“扎篱笆,围树苗,一棵矮来一棵高。哎,哎,哎,小羊羔,不能让你啃树苗。”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有节奏地读,引导学生根据读音找出ai ei ui三个复韵母。老师强调发音方法,学生看老师口形跟着念,很快掌握了发音方法。标四声时,读儿歌:“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 e戴,要是iu一起来,谁在后边给谁戴。”边标调边强调a是老大,o是老二,e是老三,u和i是双胞胎,谁在后边呀,就给谁戴。琅琅上口的儿歌,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完拼音复习时,如一味地让他们读了又读,背了又背,肯定乏味。我编了几段儿歌:“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跳拼音舞。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 b p m……;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 o e……;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学生不但动口、动脑,还动全身。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不知不觉就把拼音表轻松记忆下来。

三、加课学生学习方法的记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意教给学习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汉语拼音是识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重难点需要学生牢牢记住。我利用一些顺口溜,如两拼歌:“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歌:“声母轻,介音快,韵母响,三音相连很顺当。”贯穿在拼读过程中,按正确的拼读方法去读。学生掌握得很快。在教j q x与u相拼这个难点时,我通过讲故事入手,引出顺口溜:“小u见了j q x,摘下墨镜笑嘻嘻。”再让学生观察发现变化,归纳小结,强化记忆:“j q x真有趣,看见鱼眼就抹去。”在教yi wu yu整体认读音节时,编出儿歌,轻松演释:“声母y,韵母i,俩人站一起,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i。声母w,韵母u俩人坐一起,就是音节wu。y和u相遇,两眼要抹去,变成音节yu。”不要过多讲解,反复诵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学生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这些顺口溜脱口而出,节奏感强,学生结合熟悉的生活语言,把复杂枯燥的汉语拼音掺杂在游戏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轻轻松松地记。

四、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在教学中要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充满情趣。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一个多彩的世界。每一个拼音都可以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

课文上的插图,色彩鲜艳,形象有趣,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突破教学重点,在教声母b p m f时,我首先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如:运动员在海上冲浪或叔叔驾驶帆板勇敢冲浪,引出顺口溜:帆板冲浪b b b,小猴爬坡p p p,3个蘑菇m m m,像根拐杖f f f。接着问:你们还有自己喜欢的儿歌吗?编一编好吗?先小组讨论,再个人汇报。学生纷纷说出各种儿歌:b b b,驾着帆板去拼搏,我听广播b b b,像个6字 b b b,右下半圆b b b等。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他们很快把p m f各式儿歌也说了出来。不仅让学生联系了生活,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了韵母,不但要求会认会读会写,还要会应用。教韵母an en in后,课文出现一句拼音句子:wo de ji mu zhen hao wan, da jia fei ji fei lan tian。我让学生练读后,相机引导他们想象:你的积木还可以搭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搭辆汽车马路跑”;有的说:“搭座房子送爸爸”等等。虽然学生还没有学会汉字,但可以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 儿歌是润滑剂,能恰到好处地连接各种知识;儿歌是兴奋剂,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儿歌是智慧树,能开启学生的情感思维;儿歌是梦幻岛,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儿歌是知识船,能帮助学生驶向知识的海洋。有了儿歌,孩子们能丰富知识、开启智能,陶冶情操,发展个性,放飞梦想。儿歌阵阵,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儿歌琅琅,同学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儿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读起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他们的挚爱。儿歌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辨别字的读音、形状和字义,还可以模仿教材,自编儿歌,进行再创造。在学生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的同时,启迪智慧,发展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儿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好助手

昆山市玉山镇西塘街小学 黄 静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低年级段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学习。儿歌中的遣词用句往往比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由于通俗易懂老师不必作过多的解释,学生就能了解其中的意思,领略其中的情趣。儿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读得开心,学得有趣,在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从而也会产生创编的欲望。因此在低年级段开展儿歌教学,必定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无穷的快乐和情趣。

关键词: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进行教学 加强朗读,感受美 整合学科,品味美 启发想象,创造美

充分借助教材外儿歌的进行教学 诵读儿歌,帮助积累 诵读儿歌,规范言行 观察生活,创编儿歌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我们教学就要尽可能做到趣味性,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何使低年级孩子觉得教学有趣呢?我想:在幼儿园,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儿歌,很多学生喜欢诵读儿歌。因为儿歌语言生动、结构简单、形象性强,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儿歌教学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接轨,让学生通过读读、背背、画画、演演、编编儿歌,来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高高兴兴地主动学习。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儿歌进行教学

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儿歌。如《人有两个宝》、《升国旗》、《家》、《雨点》、《伞花》等。这些儿歌,每一首读起来都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充满美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无限快乐。

1.加强朗读,感受美。

儿歌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语言活泼,精炼有趣,不用老师讲,只要大声朗读,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发现着美,感受着美。如教学《伞花》。教师先请学生自己根据拼音读通儿歌,再边读边看画面想想意思,然后再认真读儿歌,学生脑中就会出现一群小学生撑着不同颜色,不同式样的雨伞,不怕困难坚持上学。从他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能够发现他们已经感觉到伞的美丽,小学生的勇敢。不必老师多费口舌,学生已经沉浸在优美的语言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灿烂,享受到了读书的乐趣。

2.整合学科,品味美。

儿歌把色彩美、画面美、人物美、意境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来再现儿歌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激发学生进入儿歌所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用笔画一画,配乐诵一诵,创设情境演一演,学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如教学《家》这一课,第一句是“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蓝天白云,树林小鸟,小河鱼儿,泥土种子,构成了多么美丽、快乐的图画!朗读后,教师问学生:“小朋友,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什么?能把它画下来吗?”学生们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描绘起来,一会儿,一幅幅画展现在眼前。有的画了一望无际的蓝天,有的画了飞翔的小鸟,有的画了灵动的鱼儿„„画完后再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同组的小朋友,这样学生们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更深了。有了情感的铺垫,再次朗读,听起来很有味道。从中,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享受到了美带来的乐趣。 3.启发想象,创造美。

学生学习了儿歌,对儿歌有了美的认识。伴随着审美的愉悦,学生的思维在美的情境中自由驰骋,处于积极的最佳状态。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就能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不仅达到发展语言的目的,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学完了《雨点》,师说:“小朋友,你们想想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呢?”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老师利用媒体的作用帮助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小朋友的诗文出炉了——“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弹钢琴。”“雨点落在蜘蛛网上,在蜘蛛网上串珍珠。”“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滑滑梯。”„„整理后的儿歌是:“雨点落在屋顶上,在屋顶上唱歌。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跳水。雨点落在蜘蛛网上,在蜘蛛网上串珍珠。雨点落在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越下越开心,小朋友越写越高兴。”小朋友读了以后个个喜笑颜开,这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快乐,对创作儿歌充满了热情。

二、充分借助教材外儿歌的进行教学 1.诵读儿歌,帮助积累。

学生喜欢儿歌,教材中的儿歌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对儿歌有更深的了解,我给学生提供大量儿歌,这些儿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我每周排出两次晨会课时间让孩子们在班里背诵。每次背诵,学生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儿歌的种类很多,动物类的如《大熊猫》、《小黄狗》、《大白鹅》、《小蜘蛛》„„植物类的如《腊梅花》、《水仙花》、《迎春花》、《豌豆花》„„自然界类的如《小露珠》、《太阳和月亮》、《月亮婆婆生日到》、《春姑要出嫁》„„童趣亲情类的如《想奶奶》、《找妈妈》、《吹泡泡》、《过生日》„„随着接触儿歌的增加,儿歌的音韵美和特点不知不觉地为学生了解,学生平时的言谈举止也充满了韵味。

2.诵读儿歌,规范言行。

儿歌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这对规范学生的言行有很大帮助。不用刻意强调,只要经常诵读,学生们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就会学会很多做人、生活的知识。例如:儿歌《鸳鸯》“鸳鸯鸳鸯真美丽,双双对对来游戏,和和睦睦不打架,亲亲热热不分离。”就是这首简单的儿歌,教会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与大家和睦相处,当发生矛盾时,很多孩子会用儿歌中的句子告诉小朋友“和和睦睦不打架,亲亲热热不分离。”通过对儿歌诵读,学生还可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例如儿歌《走路歌》“鱼儿走路水中跃,白鹅走路摇摇摇,兔子走路蹦蹦跳,猫咪走路静悄悄。小朋友要学小花猫,走路轻轻不扰人。”这首儿歌对学生怎样走路,养成轻手轻脚的走路、做事、不打扰别人的习惯有着很好的帮助。

3.观察生活,创编儿歌。

生活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满生机的春天,在地上爬行的西瓜虫,飞进教室的麻雀,一次精彩的比赛,借东西给同学„„点点滴滴,都在学生的心里装着。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把有趣的人、事、物编成儿歌。儿歌和日记相比,虽然简单,但用词精炼,概括性强,读起来更有味道,学生很乐于接受。如有一次,我们正在上课,一只小麻雀忽然误闯了进来。面对此景,学生们的眼睛紧盯着麻雀看,此时,我灵机一动,让学生观察麻雀编儿歌,学生们听了兴趣很高。有位学生说:“淘气麻雀灰羽毛,乱飞乱闯进课堂,看到我们盯着看,瞎得乱飞乱闯无路逃。”还真不错呢!可是光这样,我们就不能上课了,于是,我让学生背诵《护林军》。学生们背诵完了,明白了老师的意思,大家轻手轻脚的把窗户打开,屏住呼吸,让麻雀有时间寻找出去的地方,过了一会儿,小麻雀终于飞出教室。这时有个孩子看到了,又编出了一首儿歌:“小麻雀要出去,大家一起来帮助,你开窗我开门,不看麻雀看老师。教室里静悄悄,麻雀定神找出口,找到了,找到了,麻雀飞出教室里。”一个小小的插曲既没有妨碍上课,也让孩子们创编了喜欢的儿歌。

儿歌的魅力就在于潜移默化,就在于润物无声。它不是对孩子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孩子在听、赏、念的愉悦中接受知识,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兴奋中获得美感。

儿歌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巴南区二圣镇中心学校

文光明

儿歌是一种将所学内容本身转化为音乐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观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对于爱说爱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喜欢。正因如此,它才被人们广泛地利用。许多教育家用它来教育儿童;许多作家也写儿歌来熏陶儿童的情操;在一年级语文新课程中,也编排入了许多儿歌,作为孩子们学习的材料。很多教师也常把儿歌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伊始,我就接受了学校的任务,担任一年级语文课改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大胆的改革创新,把儿歌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儿歌运用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平淡无奇的说教是不行的。在新生入学教育是,笔者就在课堂中让孩子们学唱了《上课了》这首儿歌:“上课铃,叮当响,我们快快进课堂。学习用品放整齐,等待老师来上课。老师说话认真听,提出问题多动脑。回答问题声音响,大家夸我学习好。”并严格要求孩子们这样做。这样一来,对刚入学的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很大的帮助。

二、 儿歌是课堂导入方式之一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引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课堂引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也可以利用儿歌作为精彩的开场白。笔者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就把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们一定学好它。”作为课堂的引入,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和信心。如在教学《画》这课时,就引导孩子们背诵儿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接着引导孩子们猜谜底,从而精彩的引入这首谜语诗的学习。

三、儿歌是记忆汉语拼音的好帮手

一年级汉语拼音的教学是一大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用了大量的儿歌帮助孩子们记忆汉语拼音。如,记忆声调儿歌:“a的头上戴小帽,读音不同要记牢,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区别声母q、p、ɡ的儿歌:“小九q,反九p,小九加弯就读ɡ。”标声调的儿歌:“有a标a上,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轻声音节不标调。”j、q、x与带ü韵母相拼的儿歌:“j、q、x,真淘气,从不和u在一起;小ü有礼貌,见到j、q、x,行礼又脱帽。”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既帮助孩子们很快的学习拼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四、儿歌是巧记生字的方法之一

在新课标教材中,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是挺大的,识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为了让孩子们记住大量的生字,得采用多种方法巧妙记忆。运用儿歌来巧记生字就很有效。如,在区别

八、人、入三个字时,让学生编读儿歌:“我是八,人字要分家;我是人,撇在捺上住,;我是入,捺在撇上住。”在记忆生字“高”时,师生合编儿歌:“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开扇门,门里张着嘴。”在记忆“照”时,也编一个儿歌:“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流了四点血。”„„利用这些儿歌就能帮助孩子们巧记生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儿歌可用来记忆词语

词语的理解、记忆,对增加一年级学生的词汇量十分重要。利用儿歌就可以让学生巧妙的积累词汇。如,在学生记忆电器是,就编谜语型儿歌:“老大天天演戏(电视机),老二肚里冰凉(电冰箱),老三千里传音(电话),老四送来光明(电灯)”。在记忆动物时,让学生猜歌谜:“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门万户开(公鸡);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如此,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让孩子在学中乐,乐中学,并有所得。

六、儿歌亦能熏陶孩子的心灵,培养其良好的思想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中,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儿歌也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手段之一。如,儿歌《爸爸妈妈》:“我爱爸爸,我爱妈妈,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我有一个温暖的家。”这首儿歌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一家人的互相爱护,感受家的温暖,从而引导学生怎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农村变化很大,懂得政府关心小朋友,把学校盖得很漂亮,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从而激发学生树立勤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在新课程教学中,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小学低段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大量的运用儿歌对学生进行各种训练,让孩子们与老师合作或者自编儿歌,巧妙的学习汉语拼音,生字词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第二篇:历史巧记

历史巧记四十七法

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对浩繁的历史年代,产生畏惧和厌烦心理,甚至说“只记历史人物和事件,不记历史年代,岂不省事吗?”历史老师往往会回答:学历史而不知时间,等于骑车上街不看红绿灯,后果可想而知。所以记忆历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确,二要坚定信心,三是方法得当。这些年来,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无不为记忆历史年代绞尽脑汁。所创立的方法,可分为十几大类计四十七种方法之多。下面依次加以介绍。

第一类,趣味式

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 1 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类,对照式

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公元后221年蜀国建

2 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元年。

(5)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战争是1894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第三类,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即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年。

第四类,推导式

所谓“推导式”,即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年诞生;列宁又比恩格斯小50岁,即是1870年诞生。

(10)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年;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年。

(11)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

(12)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

4 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年。

第五类,联想式

所谓“联想式”,即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13)相关联想法。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4)相似联想法。通过相似事物的联想来记住历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19”这个三位数字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电话号吗,由公元前119年,联想到“119”火警的电话号码便好记了。

(15)相对联想法。通过相对事物的联想记住年代的方法。

5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过四年,由爆发年代(1914年)可以联想到结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结束年代也能联想到爆发年代。

(16)分组联想法。请看下列一组历史年代:

这11个年代,只要记住一个,便可顺势想出其余10个。这个年代可定为1661年,因为这是个特殊年代(中间两个“6”一边一个“1”),很好记。它与168

4、168

9、1694三个年代,都是有关台湾问题的。(这当中,只需留意郑成功收复台湾与康熙出兵台湾差21年。)然后,康熙就解决东北边疆问题,上一组四个年代关系是“第二年--所谓”马不停蹄”。接着,又引出下一组年代,康熙帝解决西北边疆问题。它与上一组年代的关系也是“第二年”,联系十分紧密。这三组年代紧紧相连,概括了康熙政绩的一个侧面。三组九个年代,开头一个(1661年)减100年,即一百年前,是另一位民族英雄戚继光。结尾一个(1696年)加100,即一百年后,爆发了白莲教起义。这样以“1661年”为“龙头”,连锁反应,演绎出十个年代。它的好处,不单以少及多,而且由点而线,由线而面,囊括了一

6 大堆史实。

(17)中介联想法。要无一遗漏地记忆中外历史的全部年代,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但首先记住一些划时代年代和最重要的事件的年代,不但是办得到的,也是必需的。比方鸦片战争、“五四”运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等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能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叫做“不记忆年代”。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年代也在苦思冥想,那就无从再记其它了。正如上述11个年代,“1661年”,也不能记住,那么“分组式联想”也就成了泡影。牢记一些基本历史年代的好处,还在于它们可用为“参照物”,去联想与之有关联的其它年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容易联想;在物质形态上相似的事物也容易联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推及原因,这当中的关键,是寻找“中介性线索”。比如,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世界近代史上,它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必须牢记,属“不记忆年代”。在此一百年后,即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于是出现了“第二国际”。这不是偶然,是为了纪念法国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一百周年。会上,根据法代表团提议,通过了关于“五一”节——“国际示威洲游行日”的决议,而这个日子的确定,是为了纪念三年前,即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罢工。这样,1789-1889-1886三个重要事件,通过1789年这个“中介性线索”进行联想

7 记忆,可谓水到渠成,势如破竹。又如,讲到宋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兴亡。可以1127年金灭北宋为核心,它前二年,1125年,是金灭辽;灭辽100年前,1115年,女真建立金政权。这就是说,金建立100年后灭辽;102年后灭北宋。另外,1127年的100年后,即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这个年代是“自然数列”,极好记)蒙古灭金。“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元。而“1127”与“1271”是相同的四个数字,只不过千位的“1”,移到了个位上而已。这样,以“1127”为参照物,一气呵成,便可记住其它几个年代。

再比如世界史年“开辟新航路”。四位航海家,涉及四个年代,关键在抓住哥伦布航海时间。他是1492年出海。五年前,1487年,迪亚士出海;五年后,1497年,达加马出海。迪亚士与达加马刚好差10年。至于麦哲伦,记个“1519”就行了。于是以哥伦布为桥梁,可记住这个系列年代(1487→1492→1497→1519),同样的方法记忆“三国鼎立”的年代,可以公元221年刘备建蜀为中心。一年前,220年,曹丕建魏;一年后,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称吴大帝)220←221→222,记起来也非常便当。

(18)巧合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存在某种偶然的巧合。如果能有意识地将它们联系起来,记忆效果极佳。关键是“有意识”,正所谓“窍门遍地跑”看你找不找。举例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它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而鸦片

8 战争爆发,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起来记,又清楚又深刻。又如,中国的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失败了,30年前,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这两件大事,同属社会变革,刚好相差30年,又如1861年,林肯领导反对黑奴主叛乱的斗争,摧毁了南方黑奴制度。同年,沙皇亚力山大二世实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黑奴制、农奴制,广义上都属奴隶制。同是指向奴隶制,又是同一年,这种巧合,也为记忆提供了方便。历史事件往往是偶然中有必然。公元7世纪,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朝。其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特别是对日本、朝鲜等“一衣带水”的邻国。公元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进入封建社会,646年,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亚洲另一个大国:阿拉伯,公元622年出现伊斯兰教,促进了各部落统一,向封建社会过渡,也是在七世纪。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19)反思联想法。有些历史年代,相互本无联系,分别屑中国史和世界史。但我们可以把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通过“再思”加工,进行联想。如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颁布了《权利法案》;同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二者全然无关,但作为“复习”、“反思”,联想一番,对记忆是有益的。公元962年,教皇在罗马为德意志国王奥托举行加冕,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与此几乎同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事?公元960年(只差两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北宋王朝建立。两个皇帝,中

9 外对照,时间大体相当。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而公元73年,东汉政府班超出使西域成功。记住一个“73”联想出两件史实。又如当学习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时,不妨联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刘备与秦始皇,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者相差四百多年。(公元前73年--公元73年,公元前221--公元221年,一字之差,不可忽视。)1592年,是朝鲜反击日本侵略的壬辰卫国战争;1392年,是高丽大将军李成桂建立李朝,改国号为朝鲜,1192年,日本进入历时六百多年的幕府统治时代。当学到1592年时,可依次联想学过的另两个“92”年,这三个“92”年又都是日本和朝鲜的历史。当然还有个1492年,那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为记忆某些历史年代,还可进行多方位联想。比如公元前119年,是西汉政府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成功,也是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骑兵主力。这个年代很重要。怎么记?“119”,火警。反击匈奴,十万火急,不算太牵强。公元前359年,是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这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359”怎么记?党史里有个“大生产运动”、王震359旅开进南泥湾。其实,商鞅与359旅风马牛不相及,实在牵强,但实际证明,它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记忆效果。

这种现象,在教材中还有一些,只要留心是不难寻觅的。如:三大宗教创始的时间: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是公

10 元1世纪,伊斯兰教是公元7世纪。6+1=7。又如公元1452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又是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灭亡。公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又是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届大总统„„利用这种联想,也可减轻记忆负担。

(20)同月联想法。对另一些历史年代,可抓住相同的月份记忆。请看下列几组年代:

这些“合二而一”的记忆,都是因为月份相同。 这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容易形成某种史实联想,便于理解教材。

另外,中国近代史的开篇,连续有四件事发生在六月份,它们是:

(1)1839年6月--虎门销烟;

(2)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3)1841年5月末6月初--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1842年6月--陈化成在吴淞阵亡。

两个月后,1842年8月,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将这些同月份的年代组合在一起,便于记忆重大史实的全过程。

(21)年内联想法。有些重要的历史事件,集中发生在一年内,人们常说:“难忘的××年”就是这种情况。比方中国史的1927年、世界史的1917年就是: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5月--许克祥挑起“马日事变”;

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

8月--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9月--秋收起义;

12月--广州起义(广州起义两周年,1929年12月,邓小平领导广西左右江起义)。

191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沙皇;

4月--列宁《四月提纲》发表;

7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人民的“七月流血”事件。

11月--彼得堡起义,十月革命爆发。

一年内的大事件集中记忆,突出了历史转折关头,与“同月式联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六类,排列式

所谓“排列式”,即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

12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末三位数字顺序相连。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即由大到小。倒序排

列。

第七类,整数式

所谓“整数式”,即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年。末尾都是两个0。

(27)整千法。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末尾都是三个0。

第八类,求同式

所谓“求同式”,即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222年匈牙利王安德烈二世颁布“黄金召书”,1555年奥格斯保宗教和约。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三位数字相同,有三个“2”或三个“5”。再如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这些数字的特点是末尾两位数字相同,前者两个“2”,后者两个“4”。

(30)首尾相同法。即把首尾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383年秦晋淝水之战,首尾都是“3”;515年范缜去世,525年北魏时期北方人民大起义,首尾都是“5”;616年瓦岗军起义;676年新罗统一朝鲜,首尾都是“6”;898年唐末农民战争结束,首尾都是“8”。这类数字的特点是其首尾数字相同。

(31)首尾中间相同法。即把首尾数字相同,中间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如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6”。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首尾都是“1”,中间两个“8”。这类数字相同,

14 或者说前面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颠倒。

(32)各位全同法。即把各位数字完全相同的年代集中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如公元前55年恺撤开始出征不列颠,99年班超在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再如公元前111年罗马朱古达战争爆发,222年吴国建立。三位数字完全相同。

第九种,颠倒式

所谓“颠倒式”,即根据两个历史年代中某些数字颠倒的特点进行记忆的方式。

(33)首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末位相同,前两位颠倒。如196年曹操劫持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916年契丹政权建立。

(34)尾部颠倒法。两个三位数,首位相同,后二位颠倒。如208年赤壁之战,280年西晋灭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3年第二次革命,1931年“九一八”事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35)首尾颠倒法。两个三位数,中间相同首尾颠倒。如317年东晋建立,713年开元盛世开始。

第十类,串连式

所谓“串连式”,即几个年代距离相等,串连起来,便于记忆。一般可分为十年一串与百年一串两种。

(36)十年一串法。如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国侵

15 略军。1851年金田起义,1861年总理衙门建立,1871年马克思写成《法兰西内战》,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再如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1135年钟相、杨幺起义失败。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8-1或11-5,前两位与末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37)百年一串法。如1392年,朝鲜李朝开始,1492年哥伦布初次航行到美洲,1592年朝鲜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进行卫国战争。再如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892年普法签定军事协定。这类数字的特点是都是1-92;首位和尾二位数字相同,中间的数字依次递增。

第十一类,间隔式

所谓“间隔式”,即根据每隔几年发生一件大事的情况来记忆历史年代的方式。

(38)隔一法。从中国近代史开始,每隔一年就有一件大事。如1839年虎门销烟,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三元里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签订。再如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1921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是1923年召开,都是间隔一年。

(39)隔二法。如从辛亥革命开始,每隔两年就有一件大事。辛亥革命是1911年,二次革命是1913年,护国运动是1915年,护法运动是1917年,都是间隔两年。

(40)隔十法。在中国近代史里,基本每隔十年就发生一件大事: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军于金田村起义;1861年清总理衙门建立,洋务运动开始;1871年沙俄侵略我国伊梨地区,1881年《中俄伊梨条约》签订;1891年康有为《大同书》刊行;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黄花岗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在中国现代史里,也有类似情况: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发动了侵略我国的“九·一八”事变;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再如:1927年蒋汪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在党的领导下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我国的“七·七”芦沟桥事变和上海的“八·一三”事变;1947年台湾人民发动了“二·二八”武装起义,学生发生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1957年中国共产党整风运动。

第十二类,计算式

所谓“计算式”,即运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常见的有平方法,倍数法,等差法,综合法。

(41)平方法。利用数字的平方来记忆历史年代。如公元前525年波斯征服埃及,636年阿拉伯与拜占廷会战,都是前一位数字的平方等于后两位数。

(42)倍数法。利用两个数字的倍数关系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如“孝文三十三,死于499年,是指魏孝文帝活了三十三岁,死于公元499年,99年是33的3倍,很好记忆。

(43)等差法。

根据两数之差相等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有相差十年的,如唐末黄巢起义是在874年开始,到884年黄巢战败牺牲,正好十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斗争,1851年金田村起义,两者相距十年。中法战争是1884年发生,中日甲午战争是在1894年开始,两次战争也正好是十年。1120年北宋方腊起义,1130年南宋钟相、杨幺起义,两次起义相差十年。也有相差百年的。如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两者相差一百年。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这两件事也相差一百年。

(44)数序递增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因历史年代中的数字,不断顺次递增,年代数字逐渐增大,形成节节高的定格。在世界中,如第一国际的四次代表大会,分别是1866年(日内瓦)、1867年(洛桑)、1868年(布鲁塞尔)、1869年(巴塞尔)召开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爆发的。在中国史中,1234年是蒙古灭金。

(45)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运算方法来记忆历史年代。如1644年清军入关,是“4”的平方后边两个“4”,也可以说是后两个数字相乘等于前两个数字。916年契丹政权建立,是

18 “3”的平方与“4”的平方连排在一起。

数字本身结构特征记忆法。此种年代数字本身由于组合方式丰富多彩,它的内容结构就演变成了各种饶的风趣的组合形式,寻找其特征,便于学生形象化记忆。如整数结尾的:公元200年官渡之战;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双位数重叠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1919年“五四”运动,1818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诞生。另外还有首尾数字相同的;383年淝水之战,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数字结构的特征并不是普遍的规律,然而经过教者潜心开掘,有些年代数字就变得颇有趣味了。

第十三类,划分式

(46)年限分段法。也称大概法。有些历史年代不需准确记忆,只需记个大概即可。这可借助历史知识对年代进行分段记忆。历史按时间分,一般分为上古史,中世纪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几部分。然后在历史年代的大范围内再缩小记忆的范围。如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到1919年,现代史从1919年至1949年。可在这个大范围内去记忆某一历史年代。粗略一些,可记某一个朝代,某个世纪。细一些,可记某个朝代的初末,帝王年事(如唐贞观年间);也可记某世纪的初叶、中叶、末叶,或某十年代(如十八世纪中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等)。

(47)分类列表法。先对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所发生的年代进行分类,然后列表人,可加强记忆。例如,可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各次农民起义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也可把中

19 国封建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依次排列出来。再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战争,可用表格列出来。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法战争,1883年--188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可从上下对应,前后断限和每次间隔时间几方面来记忆。

年表的编制有许多种,如:历史大事年表。这种以重大历史年代为顺序把历史事件排列起来的年表,它以年代为“经”,以大事为“纬”,突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可培养学生完整的、科学的时间概念。此表可分综合大事年表、国别大事年表、历史线索大事年表、专门大事年表„„。如专门大事年表,还可再分列农民起义大事年表、朝代演变大事年表、中国人民反侵略大事年表、不平等条约大事年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大事年表„„。例如: 20

又如:年代对照表。这种表仍以年代为“经”,但以同列的不同国家或不同的史实为“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在同一时间里发生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历史现象。如把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同的或不同史段发生的史实年代,也可把同一个国家发生在不同地区但其史实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年代列成表,便于学生作横或纵向比较,可培养学生同期性的时间概念,也可了解历史发展过程年代的差距或变化。

21

再如:历史阶段年表,此表是以阶段年代为“经”,以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阶段性特点为“纬”,以一定的历史阶段时限为顺序,可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及年代范围,并从多阶段重大历史事件中理解它的时代特征,使人们能够鉴别某些历史事件的年代,对历史了解得更细、更具体。

专家点评

22

记忆历史年代的方法,竟有十几大类四十余种之多,也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也许我们从这些方法中得到的最大启示,就是老师和同学们为了记住历史年代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吧。

23

第三篇:凭风巧借力

“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利用计算机的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媒体具有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运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以及悠扬的乐曲、生动的画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借助微机展示“圆圆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了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通过欣赏美伦美奂的景色,学生大胆猜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营造了探索问题的氛围。学生把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紧密联系,逐步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技巧,同时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突破教学的难点,扩大学生的认知时空,减缓思维难度,我们应该合理、合适地使用多媒体,让它与各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四篇:口诀巧记

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都可以作宾语,为了方便记忆,现总结一些技巧和口诀: 1.通常只能接动词-ing形式作宾语的动词(或动词短语): 建议抵制享受——(suggest, advise; resist; enjoy) 考虑承认冒险——(consider; admit; risk) 避免推迟实践——(avoid; delay; practise) 期待成功完成——(look forward to; succeed in; finish) 2.通常只能接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

agree (同意); offer (提出); intend, plan (打算,计划); demand, ask (要求); promise (答应); help (帮忙); prepare (准备); decide (决定); refuse (拒绝); dare (敢于); choose (选择); wish,hope,want, expect (希望,想要); fail(不能;忘记); pretend (假装); manage (设法); determine(决心) 同意提出做计划, 要求答应来帮忙。 准备决定遭拒绝, 敢于选择有希望。 不能做到莫假装, 设法做成决心坚。

3. 既能接不定式,又能接动词-ing形式,但意思不同的动词或词组:

即“四„记‟”“力争”“不后悔”。四“记”指“记得、记住(remember)”;“忘记(forget)”“计划、打算(mean)”;“继续(go on)”;力争指“try”;“不”“后悔”指stop与regret。 [跟踪练习]

请翻译下列句子,并用心体会动词不定式和动词-ing形式的不同含义。

1. The doctor tried to cure the woman of her illness, so he tried treating her with a new medicine. 2. The teacher asked us to go on reading the text instead of going on to do the exercises. 3. What a poor memory! I forgot borrowing money from him yesterday. But today I forgot to return the money to him again. 4. When the teacher said angrily, “Stop talking, children”, the pupils stopped to write their compositions. 5. I regretted to tell him that he had been dismissed. To my surprise, he said to me, “I am not sad, I only regret having taken the wrong job.” 6. — Remember to return the bat to me. — But I remember having returned it to you.

Key: 1.医生千方百计来治这位妇女的病,为此他尝试用一种新药来为她治疗。 2.老师没有让我们做练习,而是要我们继续读课文。

3.我的记性真差!我先是忘了昨天向他借过钱,而今天又忘了把钱还给他。 4.老师生气地说,“别说了, 孩子们”,同学们这才停下来开始写作文。

5.我遗憾地告诉他他被开除了。使我惊讶的是,他对我说,“我不伤心,我只是后悔选错了工作”。

6.—记住把拍子还给我。

—可是我记得我已经把它还给你了。

第五篇:陈兰巧论文

摘要:新课程倡导在写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多年的盲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条“盲生个性化写作”的教学路子,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盲生个性化写作教学”即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盲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盲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阅读及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等有趣、有序、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化写作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盲生 个性化写作

新课程倡导在写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目前在盲校,大部分初中盲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出现大量编造的现象,有个性、有灵性的作文如凤毛麟角。如何让盲生写出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便成为盲校中学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多年的盲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条“盲生个性化写作”的教学路子,在教学实践中效果不错。“盲生个性化写作教学”即以生活为本源,以课堂为轴心,以兴趣为先导,以个性的展示和促进盲生的个性发展为主线,以习惯养成和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标,动态地将盲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阅读及教师写作教学的个性化等有趣、有序、有效地整合起来,从而取得个性化写作的理想效果。

个性化写作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注重盲生的写作个性的培养: 第一, 培养盲生写作的思维个性。

人的认知、思维视角历来都是多样的,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的写作思维具有多样性,教师应该注重尊重和引导盲生的审美观念,从而引导盲生写作的个性。

第二,鼓励盲生表现个性的思想。

当代盲校中学生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尽管不很成熟,或许还不完全正确,但是体现了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这是写作教学万万不能忽视的,也是培养盲生写作个性的重要内容。 第三,强调盲生写作借鉴要有个性。

初中生的写作是基础表达阶段,写作方法仍以借鉴为主。由于盲生生活范围和生活阅历的种种限制,因此在写作中,对他人优秀内容还需要“拿来主义”。教师要做到一方面要求盲生广泛涉猎盲文课外读物,另一方面要求盲生用好现有写作形式和材料。但是,无论对写作内容还是对写作方法的借鉴,我们都应该强调“个性”,即别人的东西能够充分为我所用,我所用的东西要带有自己的特点。 第四,提倡语言表达的个性化。

人们常常批评的“学生腔”是指那些没有思想内涵、形式单一的写作语言;实际上,那些“学生腔”主要是对生活缺乏深入地思考、阅读贫乏以及对语言没有系统训练所造成的。因此,除了要注意盲生思维个性化、思想个性化和借鉴个性化以外,还要鼓励盲生大胆使用一些并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如,我班有个盲生以“反思自己竞选学生会主席失败”为内容,写了一篇题为《天堂的距离》的作文,在结尾中,她大胆地写下了这样哲理性的语言:“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整个天堂,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我稍加修改,将她的作文当作范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宣读,并对她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大加赞赏,这使她倍受鼓舞,写作积极性更高了。

那么,如何对盲生进行个性化的写作教学呢?

一、培养盲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写作时,我们的盲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盲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素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感悟生活,就要对生活条分缕析,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写作是浅薄的。只有教会盲生用心感悟生活,盲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教师应让盲生走向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思考,增进人生阅历;并让他们多抽时间与好书相伴,如,我利用课余时间先后给我班盲生读完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及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多部名著,使他们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素养。同时,激活了盲生的思维,挖掘了他们的潜能,放飞了他们的心智,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如学生张晓晓写了一篇题材新颖、感悟独特的周记,我略加修改,帮她投稿发表在《齐鲁晚报》上。文章是这样的:

我的盲童同学

早上刷牙时,偶一扭头,看见一全盲同学将牙膏准确地挤在了牙刷上。我愕然,竟忘了刷牙。刚来盲校时,我也曾问过全盲同学是怎么刷牙的,挤牙膏怎么也挤不掉在地上。他们也曾回答过,但我却从未亲眼见过。今天我看见了,但还是忍不住地震惊,那一瞬间,心中闪过一个念头:“她没有盲,她能看见。”

我敬佩这些全盲的同学,敬佩他们的坚强,敬佩他们的自立。特别是低年级的全盲同学,他们的眼睛似乎更“明亮”。他们用手触摸世界,用耳判断是非;我们用眼睛去观察别人,而他们却是用“心”,用自己的方式去看待人和事。

北风呼呼地刮过来,真冷啊!我们都冻得把头缩在衣领里。而让我惊讶的是,两个低年级的全盲同学却迎着风伸长了脖子,冻得鼻青脸肿。“真是两个小傻瓜!”我暗暗想。这时,其中一个全盲小同学跳起来说:“你听见了吗?这风是C调的!”“不对,我听着是D调的!”另一个高声辩道。

“你听错了,就是C调!” “你才听错了呢,就是D调!” ……

风,有调吗?我不由得也静听起来。是的!风有调,你相信吗?风真的有调!那是一个特殊世界里的一种特殊的音调。

我想说:盲童,其实并不“盲”。他们虽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用眼睛去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但,他们却在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诠释着这个美丽的世界。有的时候,他们的“眼睛”比我们的更明、更亮!

当我在班里把这篇文章读完后,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有的同学说:“没想到一个简单的事儿被张晓晓写得这么动人。”同学们都释然了,明确了写作的素材就在自己身边,需要自己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悟。

二、培养盲生的个性是贯穿写作教学的主线 赞可夫认为,写作的根本目的是主观意识的培养。写作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写作中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语言润色等,都离不开盲生的个性见解。反过来,人的个性又制约着写作的个性。比如,朱自清的作品总是蕴涵着淡淡的哀愁,鲁迅文章笔锋犀利如刀枪,都与他们各自的个性有关。热情的盲生,往往有激情的写作;内向的盲生,常常流露着忧郁的思绪;爱幻想的盲生,常常带有诗意的畅想。个性的差异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产生不同的写作个性。因此,教师要对盲生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培养盲生良好的个性首要的就是让盲生敢于说真话、诉真情。盲生惟有健康的表达,才会有健康的写作个性。有了良好的个性,盲生的内心就会像大自然一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他们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就能把大千世界与个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就能理智地调节自己的情感。写出的作品也会因之赏心悦目,鲜活无比。如,在学习了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三言两语话‘幸福’”,同学们纷纷写出了自己对幸福的不同感受。有的同学说“当我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读书和学习时,就是一种幸福”;有的说“幸福就是心里的愿望实现时的那种满足感”;有的说“幸福就是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说“我觉得作为一个盲人来说,能够在盲校上学是最幸福的一件事了”;还有的说“幸福是一个暖和的太阳„„”等等。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张扬盲生的个性,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写作个性。

三、写作个性化的重点是培养盲生的想象力

1.体验生活,触发想象联想。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以知识为基础,经常体验生活,积累材料,聚神凝思,写作才会境界高远,个性凸显。盲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增强想象联想能力,就要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从细微处入手,一点一滴地积累。比如盲生高金庆的一篇习作《黑子》(发表在《同学月刊》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我家养了一条狗,长得很矮小,两只耳朵直立着。因为它浑身就像锅底一样黑得发亮,没有半点杂色,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这个不雅的绰号——黑子。

黑子性情温和。每次我一放假回家,它总要迎到门口,抬起前爪,紧紧抱住我的腿,跟我亲热一番。那模样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朋友。 去年刚放暑假,黑子产下五只胖乎乎的小狗崽做了母亲。妈妈念它刚刚生下小狗,就给它两个煎饼吃。以前黑子对煎饼可以说是“垂涎三尺”,但这次它对曾经梦寐以求的煎饼竟然连眼皮也不翻,仍然在窝里无微不至地呵护它的五只小狗崽。

当我看到五个小家伙在阳光沐浴下舒服地睡觉时,忍不住想去抱抱它们。谁知,我刚伸手去抱,就听到“呜”地一声,吓得我赶紧把手缩了回来。只见黑子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丝毫没有了原先的亲热劲。“黑子这是怎么了?”我真纳闷。带着困惑我去问妈妈。妈妈告诉我,狗有“护窝”的天性,如果有伤害小狗的人,不管是谁,母狗都会奋力抵抗,就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原来只知道狗“护食”,但却不知道狗还“护窝”。不由地,我被狗的这种母爱所震撼,被这种伟大崇高的母爱所感动和震惊,并对它肃然起敬。

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们人呢?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比天还高、比海还深吗?那是去年7月16日,父母第四次带我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那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我梦想着自己能通过手术重见光明,恢复视力。但天不如人愿,老天像捉弄人似的,几次三番,将我心头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3天后,我们踏上了归途。到泰安时已经是凌晨12点多了,我们无钱住店(因给我治眼病,家里的钱已花得所剩无几),就在大街上溜达着等天亮后坐长途车回家。

在氤氲着橘黄色灯光的路灯下,朦胧中我看见爸爸妈妈苍老了太多、太多,他们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惆怅。那一刻,不知为什么我想起了黑子,想起了黑子和它的小狗崽……

虽然我的眼睛只能维持现有视力,不可能再治好,但我从来没有抱怨过,因为我知道自己拥有世界上最疼我、最爱我的父亲和母亲。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像一颗启明星,在黑夜里给我们指明方向;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像温暖的阳光,细心呵护我们茁壮成长,时时刻刻给我们力量,催我们前进。 无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为自己,更为我的父亲和母亲。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小作者能从一些别人眼中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挖掘出亮点,由狗“护窝”的天性联想到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从小处着眼,从细处下笔,以其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受,写出了自己微妙的真实情感体验。

2.运用扩写、续写,提高盲生想象联想能力。扩写,要求盲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训练扩写时,教师可以任意给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词语,或是一个句子,让盲生用扩展法写写作片段。如,学习了《木兰诗》,我让学生对《木兰诗》中“木兰从军归来”一节进行扩写,要求他们依据原文,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景以及人物的心理。这种用扩展法写片段的方式,可以让盲生在广阔的领域里对某一事物展开想象。续写,是一种再创造,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可根据材料要求盲生展开想象续写。如,在学习了《最后一课》、《竞选州长》以及《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后,我都让学生根据课文的结尾进行续写。这样,盲生可以发挥想象设计各种结局„„教师经常对盲生进行扩写、续写的训练,有利于培养盲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帮助他们写出佳作。

3.超越时空局限,培养盲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世界中,时空的距离不复存在。善于想象的人,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时空的表象,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如,我利用平时搜集的音响资料(歌声、口哨声、喇叭声、笑声……)让盲生听后加以想象,创作故事。我还经常给学生出题目进行想象作文,比如《我要长出翅膀》、《地球上要是没有水》、《我是一条鱼》等等。丰富多样的作文形式使一些原先不爱写作文的盲生渐渐喜欢上了写作。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一位曾经很怵头写作的盲生在《我是一条鱼》中这样写道:“我原本是一条鱼,以前我生活在清澈无比的河水里„„现在由于环境污染„„我的朋友死的死,走的走„„现在的我孤独而悲伤„„”这不正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吗?培养这种想象力,在于启发盲生对现实程序的扬弃和超越,并能逐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超越时空创造新的形象。

四、教师写作教学个性化

写作教学个性化要求教师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境界。“不拘一格”就是包容,对盲生写作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观点、风格特点采取包容的态度,特别是对那些自己不完全认同的观点和风格更要宽容一些。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是非标准、好恶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如不采取宽容的态度,学生的观点很可能会被教师“扼杀”;如果能对其宽容,哪怕学生的观点有些偏激,只要教师给予适度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尊重和保护。教师应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尤其善于从盲生的角度来看待事物,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了解盲生的心理特点,研究21世纪的盲校中学生。写作是心灵的释放,每个人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教师的责任是发现盲生写作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盲生按照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的发展,努力做到真情书写人生,信笔彰显个性。

上一篇:河口镇范文下一篇:半日花范文